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考生对自己缺点的说明,却惊人地相似:“我觉得我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实践经验”。不用说:考生大都很聪明,他们没说自己的缺点是“贪玩”、“贪财”、“不爱干活”和“爱跳槽”,这些都是考官眼中的“致命”缺点,因为这些缺点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至于缺乏经验,那是所有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既然非要说自己的缺点,那就说这种“不是缺点的缺点”吧,既客观、也务实和机智。
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究竟是不是缺点。
所谓缺点是该有的没有,或者相同情况的人,别人大都具备的条件你不具备,这才是缺点。受环境、条件、经历、身体的限制使你不具备某种超出可能范围的能力,那绝非缺点。你说“我的缺点是不像孙悟空那样会72变,甚至连猪八戒那样的36变都没有”,哈哈,那就成笑话了。因为你不该、不可能有那样的本领,你没有那本领,那怎么是你的缺点了呢?这道理放在应届毕业生的身上是同样的。应届毕业生一直在学校里读书,读书就是他们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工作,一般的学生、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该有实践经验,不该有的他们没有,那不叫缺点,只能称之为“特点”。苛求人们做其做不到的事,或者要求人们具备没有的条件或不可能具备的本领,那是不公平的,这和要求普通人能具备孙猴子一跳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样,有点近似于荒唐了。
考生对自己缺点的说明,却惊人地相似:“我觉得我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实践经验”。不用说:考生大都很聪明,他们没说自己的缺点是:“贪玩”、“贪财”、“不爱干活”和“爱跳槽”,这些都是考官眼中的“致命”缺点,因为这些缺点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至于缺乏经验,那是所有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既然非要说自己的缺点,那就说这种“不是缺点的缺点”吧,既客观、也务实和机智。
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究竟是不是缺点。
所谓缺点是该有的没有,或者相同情况的人,别人大都具备的条件你不具备,这才是缺点。受环境、条件、经历、身体的限制使你不具备某种超出可能范围的能力,那绝非缺点。你说“我的缺点是不像孙悟空那样会72变,甚至连猪八戒那样的36变都没有”,哈哈,那就成笑话了。因为你不该、不可能有那样的本领,你没有那本领,那怎么是你的缺点了呢?这道理放在应届毕业生的身上是同样的。应届毕业生一直在学校里读书,读书就是他们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工作,一般的学生、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该有实践经验,不该有的他们没有,那不叫缺点,只能称之为“特点”。苛求人们做不到的事,或者要求人们具备没有条件和可能具备的本领,那是不公平的,这和要求普通人能具备孙猴子一跳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样,有点近似于荒唐了。
保险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西藏保险业迅速发展、保险市场运行机制日趋规范、保险监管制度日益完善,促使保险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为适应保险业不断的发展创新,为社会输送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我区高校也相应要做出改革创新。
一、保险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保险专业教师、教师自身匮乏实践经验
保险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这就对保险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又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保险公司运营流程、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等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然而,我院绝大多数保险专业教师师资储备不足,缺乏保险专业教师,尤其缺乏具备保险实践经验的教师。这直接影响了保险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欠缺保险实训教学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金融实训室,但学校保险实验室总体利用率非常低,使实验室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主要原因是实验室实践教学软件没有及时更新,不能与最新经济形势下的保险制度和理念相匹配,导致无法真实的向学生模拟保险实训教学。
(三)教学内容、方法单一,与人才需求脱节
大多数保险专业课程在教学时与传统授课方式一致,采用“灌输式”教学,过于呆板,为达到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大纲而制定教学目标。由于采用的填鸭式教学,理论知识占用了整个课堂的同时,授课缺乏实践教学,缺乏丰富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课堂丧失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或将导致与人才需求脱节。
(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保险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理论考核为标准,考核并没有涉及到实训、实践方面。
二、保险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保险课程的强实践性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为西藏保险业输送与时俱进的人才、为西藏金融发展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断获取实践经验。当前,西藏保险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不断推动保险课程学科研究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必须为社会培养“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的保险专业人才。
三、改革保险课程教学方式的几点建议
(一)引入案例,丰富教学方式
授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的选取案例素材,将理论结合案例,向学生更直观的展示理论知识,加深对保险知识的理解,掌握课程知识点。
(二)充分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平台
学校目前已与保险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但由于基地建立时间较晚,学校还未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后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到保险公司熟悉运营程序,对于在日常理?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在实践中解除困惑、巩固理论知识。
(三)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要发挥好理论知识、实践学习的引导者,就必须先完善自我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保险专业课程教师在具备坚实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真正为我区保险行业培养“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的保险专业人才。
因此,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针对保险专业课程的考核,应当突破陈旧的考核体制。保险课程的考核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还应注重对实训教学项目的考核,考核标准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中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工程经验;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26-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社会需要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人才。然而,现有的高校毕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际经验溃乏,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这与高校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而高校中教师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能培养出合格土木专业人才。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过度地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在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高校教师工程经验现状及原因,最后指明了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举措。
二、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性和技术性。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教师,其授课的对象是接触实际工程不多而毕业后却要大量接触具体工程的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师在高校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
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即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实践知识的完善。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实例充实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得到具体的运用,如何从工程实际运用角度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强授课效果。
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工程经验现状如何呢?
三、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具有的工程经验现状及分析
一项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1]:学校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评价处于“一般”、“不高”和“很低”的达到70.89%,而处于“较高”以上的只有29.12%(见图1);工程领域工作经历不足一年的高达17.54%,完全没有工程经历的工科教师达到25%;一般性参与、偶尔参与以及没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工科教师达到63.88%。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应当具备的实际工程经验。土木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其对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的要求应不低于甚至要高于一般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平均水平尚且如此,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实际工程经历应当更不容乐观。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认为导致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工程经历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当前高校教师招聘过分强调学历水平,招聘时多是原则上要求应聘者须取得博士学位。这样,近些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中招聘,以这类具有高学历的博士为代表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队伍,没有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相关的单位工作过,对于实际工程中的业务不熟悉,往往是熟悉相关的理论而不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整个知识水平只是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
其次,当前工科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不健全,片面地强调科研业绩及成果以及学历,评审标准往往没有包含对实际工程经历的考核,造成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片面地追求高学历,片面地追求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发明专利的数量等,而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主观上没有重视起来。
四、如何积累教师工程经验,增加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积累教师的工程经验,结合当前教师工程经验普遍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完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考核晋升标准做起。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3]:
1.拓宽教师队伍选拔的渠道。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多是从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中招聘,而很少从实际工程单位中招聘,这种教师队伍选拔渠道过于狭窄,造成一些工程经验丰富且能够胜任教学的人才没能够进入教师队伍。从深层次上讲,这多是由于高校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的,而培养人才毕竟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首先应该将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应当转变观念,树立起“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宽教师队伍选拔渠道,使工程经验丰富且具有教学能力的人才都能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验水平。比如,高校完全可以从工程技术企业、规划设计企业等相关企业招聘一些技术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教师。
2.实施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以弥补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并非都能够进入高校作为专职教师任教。为此,高校应当实施好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更为灵活地,学校可以邀请工程大师以举办论坛、讲座的方式给在校师生传授工程实践经验,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使得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挂职锻炼。社会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是积累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要场所,因而,对教师而言,尽可能地在这些单位进行相关的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工程经验的有效途经。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此时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进入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际工程经历,提高业务能力。
4.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考核评审标准。目前,对高校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及职称晋升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论文数量、承担课题研究的多少等[4],几乎没有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这是有失偏颇的。要将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比如实际工程中工作的时间,工作中所负责项目的级别以及所获的奖项等。同时为提高教师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视程度且避免使考核流于形式,不但要在考核标准中增加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还应该将此类考核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引导教师加强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
5.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新理论新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时,总是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而高校纵向课题正是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更是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这与偏重于理论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纵向课题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参与横向课题的研究,首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高效结合,增加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实际工程中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因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使得与企业间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成为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
6.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内部传、帮、带”作用。在教师队伍中,不乏有着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些经验丰富教师的优势,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合理地搭配工程经验丰富与工程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在团队中发挥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比如组织参加实际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带领需要提高工程经验教师完成学生实践环节的辅导工作等,最终达到提高整个教学团队实际工程经验的目的。
7.加强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现场学习有困难时,借助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熟悉实际工程中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完善自身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由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际工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中,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水平,涉及到高校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工程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使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工程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所处高校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主动采取各种举措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做到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还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77-79.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教学;校内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4901
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专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其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行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是对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最好方法。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其教学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为突显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训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们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们走入生产一线现场,接受企业一线的技术和设备,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一毕业便可以进入企业参与工作。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设计的企业实习时间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集中安排的企业实习将不利于高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及时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理论知识跟实践的结合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让他们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及时地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学生们只有在了解和实践各个电气自动化操作过程后,方可对工艺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才能加深对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高职院校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地投入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进行实践,也可以及时的接触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器具,让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地深刻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分为电气自动化实训室、设备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等。在每个实训室中都摆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应有的工艺实体,从而让学生更生动、具体的接触电气自动化工作实际操作过程。
2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高职教育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高职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要从电气自动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出发,同时还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兼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不然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了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们更多时间的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同时要求电气自动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倾向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定期不定期的对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具有专业技能,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获得相关的高等级技能证书。再者,高职院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3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于是,高职院校应该创建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经费使用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实行实践学分制度,让学生既有一定的压力,又有一定的动力,促使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必须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必须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必须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1定位存在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当非常扎实,并且其能力需非常突出。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准确且明确的酒店管理人才目标。通常情况下,会将学生当做高级管理人才来培养,不过,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马上成为高层管理,因此在人才市场上滞销。
1.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酒店管理的特殊性使得酒店的管理人才必须拥有很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时,必须拥有很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这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关于实践性教学资源,其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实践性教师资源,其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校很缺少这两部分资源。有不少教师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并且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其实训基地的设备并不完善。
1.3培养标准与框架体系不一
由于教师和实训基地的限制,学校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达不到市场要求。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均是在教研室完成的,所以这就使得,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均有教研室环境和教学计划的质量来决定。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院校都是关门教学,最后培养出的人才,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契合
为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下还兼具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学校可以扩大理论教学课堂的比例,让学生和教师对这方面予以关注。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引进国外的酒店管理案例供学生们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拥有实训基地,以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可以与酒店相联系,让酒店方面允许学生到酒店实习,进而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2纠正定位
不准确的定位是毕业生始终不被用人单位青睐的一个原因,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重新定位是必须的。酒店行业如今非常红火,因此,其需要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大部分需求人才集中在中等和基层以下这几块。当然,人是往高处走的居多,成为高层管理是人人都想的事情。不过在校学生并不具备高层管理的所有条件,尽管学校方面是以高层管理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但学生会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而无法担当重任。为此,学校应当将酒店管理人员划分为五个层次:基层服务人员、基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中高层管理层和高层管理层。在现实中,高层管理必须拥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非仅仅懂得纸上谈兵。所以,学校不要一开始就将眼光投向高空,而是脚踏实地的从最底层做起,而后逐渐往高层延伸。
2.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丰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资源方面,学校应当定期为教师安排实训或让相关经验丰富者到学校讲授,以便使教师在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和酒店方面取得联系,让酒店方面同意教师定期到酒店工作,以便让教师对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有所掌握。最后,在建设实践基地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向政府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方面能拨款下来。或向企业和社会方面求助,以便使酒店管理实践基地得到完善。
2.4注意社会动向及加强国际化交流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留意社会动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不至于脱轨。国外的酒店管理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必然的培养选择。学校可以采用3+1培养模式,让学生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到国外学习,进而让学生让借鉴外国的酒店管理经验,拥有国际视野。
3.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更要重视实践教学。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2+1教学模式,即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一年的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会计实践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运用中。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教学;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之间的实践教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盲目跟风模仿知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脱节,非但没有起到好的学习效果,相反使学生对会计实践实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让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较为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导致了在会计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失衡。虽然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开始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倾向于通过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学习,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仍然比较难以满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缺乏良好的实践模拟环境,实践模式单一。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采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为模拟教学,包括登记手工账簿和完成电算化会计操作。此类的教学模式,较为缺乏真实感,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印象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也不够。此外,由于授课的教学环境多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很难使学生有代入感。再者教师本身对模拟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大受影响。
(四)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使得用人单位可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会计又是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宁可招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也不愿低成本使用实习生,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尤其是会计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难度加大,尤其是非知名院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一部分高职学员承诺实习生不计薪酬,但是,企业仍然对接受实习生缺乏兴趣。此外,高职院校自身尚未探索出让企业乐于接受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从而使得高职学员的会计实践教学滞后。
二、影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因素
(一)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偏高的师生比,导致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教师进修深造的时间机会少。二是“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低。目前很多学校标榜自己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众多,一些老师也以为考了某些证书就可以跻身“双师”行列。这些教师通过业余时间充电考取了会计师等资格,但因没有实践经验,其“双师型”是要大打折扣的,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称其为“双师型教师”。由于企业财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单位的财务信息需要严格保密,即使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也通常缺少接触企业财务信息的机会,教师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三是缺乏行业兼职教师。在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或企业的会计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由于有很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可以在学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进行指导,而且参与到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兼职教师能力的评估和管理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这种简单的聘请人来作为兼职教师的做法只是简单弥补了教师不足的缺陷,未能解决缺乏行业兼职教师的弊端。
(二)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职业教育应以“实用”为原则,培养的学生应是为具体的工作而“量身定做”的。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需要用的什么知识、技能,教师就应该多讲,多教,学生就要多练。一些单纯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要理解掌握就可以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安排较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相关的实践训练机会少、时间短,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这样肯定会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其专业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实践教学的环境欠佳。实践教学环境分为校内与校外。校内环境包括手工会计模拟室、电算会计模拟室、点钞室、模拟银行等。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建立了专门的会计实训场地,但这些场地缺乏仿真性,没有职场的氛围,跟一般的教室没什么差别,教师给定的会计案例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会计的职业判断力无法体现,且很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好,并未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力的机会。校外实习是对校内实践的最有力的补充,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促进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地积累真实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学生多,对口实习单位少,很难把全部学生都安排到相应岗位实习。即使是安排到了这些企业的学生,由于会计工作岗位汇集了企业最多的商业信息,而这些信息一般都需要保密,很多企业为避免重要信息泄露及会计资料出错,通常不会让实习生做具体的会计工作,实习生通常就是打杂,从事打印资料之类的行政工作。从而使实习生难以真正顶岗实习,参与到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中。
三、构建系统完善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的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或模拟实验教学。即使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如果缺乏实践经验,仍然无法胜任实践教学。为使教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熟悉会计实务操作,高职院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把教师进企业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落实,可以采用逐批进企业的形式,在时间上以一学期为宜。
(二)不断完善和改进会计教学体系。大学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在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后,少有接触实务的机会。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学习理论是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师随堂指导和课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模拟练习时可以采用真实的会计账簿来演练,这样学生就有一种真实的代入感,一旦踏上实习岗位,也会逐步避免对工作的陌生感。实训练习应当循序渐进,从会计职业入门入手,逐渐熟悉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等。在实训练习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纠正,通过此类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实务操作的记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对于学生不熟悉或容易出错的实务可以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应用,目前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大部分高职高校已经建立自己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仍需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更新财务软件版本,结合改编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案例,定期对学生进行电算化培训。高职院校应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实际设置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模拟演练不同的会计岗位。模拟会计岗位不能简单流于形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会计工作,因而在会计模拟演练中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会计实务模拟。高职院校要建立仿真的会计模拟环境,办公场所应与企事业单位接近,可使用仿真的会计印刷发票。在模拟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建立稳定的会计实践基地。高校必须建立稳定的会计实践基地。课堂的会计实训练习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但模拟毕竟不能等同于真实操作。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联盟将学生送出校门,踏入真实的实践岗位,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基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通过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彼此了解,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青,刘畅.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
[2]李明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9,7
[3]张静伟.构建规范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6
[4]周占伟.探析会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样本,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理实一体化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理论的指导下增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巩固了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的方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参与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创新了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彻底的将课堂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的环境下,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的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能够使教学场地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使老师成为理论和实践兼具的高素质师资力量。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学任务的都要求老师必须要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老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三、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1.老师队伍的质量不够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许多的老师一毕业就通过考试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仅仅具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入到企业或者是公司进行过真实的人才管理工作,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
2.课程设置不合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学校在学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比较均衡的比例进行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及时的参加到实践活动中亲身积累一下实践的经验,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技能型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不尽合理。
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完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可以从大企业中直接招聘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这些人常年在企业内做人才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后对这些人进行集中的培训,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之后,直接应用到学生的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专门的实践课程的讲解。
其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老师到社会上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寒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老师到企业去做兼职,既可以赚点外快,又能积累了实践经验。然后,开学的时候,就能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最后,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配备2名老师,一名老师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另一名老师则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的开始,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学好,又给帮助学生把实践课程学好。
2.合理安排课程。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的时候,一定要以满足学生需求、加强职业技能为原则,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安排。并且将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模块划分,将实践性强的知识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
3.将教材进行一体化整理。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实行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详细划分每一个知识点,贯彻好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任务。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则要遵循“少”“精”的原则,注重理论知识的直接时效性。
结语
完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所以,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1.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在获取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工总结而成的知识体系,要想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不但需要教师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2.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习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知识,不但要增强自身对多元化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善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学科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与整体化。3.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懂得如何依靠科学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应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这种经验的获取一般来自教师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断内化教师的理论知识,促进专业知识的有效发展。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基本不缺乏本体知识和条件知识,而是缺乏实践知识,因此,实践知识的获得,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标志。教师获取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对优秀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积累。
二、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形成多元化能力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型能力,形成多元化知识及能力结构。此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特殊能力,即:是否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1.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一般都是由独立的单元组合而成,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单元教学能力,即:通过一两篇重点课文的教读,来带动学生对本单元中其他文章的自读,并善于将阅读、练习、写作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原则,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实现师生对目标问题的共同研究与探讨。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比起来,不但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整体性,而且还能体现出课型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单元教学的综合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掌握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真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单元教学蓬勃的生命力。2.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够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练笔写作的重要阶段,而作文作为表达学生思想感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利用,并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写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在写作的基本原理及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写作的奥妙,体会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全面规划,将写作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立身之本,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关专业培训理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姚红颖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凤河营中学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师 职业素养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第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讲授为主,片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逐渐形成了一种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的思维方式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教师的认知模式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盲目地接受各种理论知识,而极度缺乏实践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调,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更缺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第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设置的考核方式都非常单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数为准,与此同时,考试题目在难度上和知识分布上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够科学,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考察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学分制体系的漏洞,以至于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
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熟悉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从事现代营销工作,教学目标太过宽泛,让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缺乏。近年来,高校的师资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然而,大部分教师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那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离开自己读书的学校,又去了自己教书的学校,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真正在企业从事过营销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实践的角度去引导学生。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创新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合理设置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般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营销竞赛教学法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再现日常生活的营销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加强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巩固学生对营销理论的认知;营销竞赛教学法是通过对基本能力、知识和方案的竞赛来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在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问题上,还可以用两种方式,即“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指的是把企业的营销高管请入课堂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用经验丰富的营销高管来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走出去”是让广大教师主动去社会上参与社会营销活动,完善自身的实践经验,然后传授给学生。
第三,改革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就学生而言,考试只能证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完全缺乏评价机制。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很难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考卷上的几道简单的试题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标准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关键词:风险投资 人才培养 对策
风险投资人才的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人才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就包含着众多潜在的风险,风险投资人必须强化规避与锁定风险的意识,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投资意识,风险投资人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大胆审视正在成长中的众多高新企业,从中筛选出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出投资决策。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对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消费者对技术的需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选择很好的投资项目。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管理才能。风险投资项目的多样化、风险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等特点,要求风险投资人才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包括掌握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甚至掌握直接运作风险企业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一定的感召力、不畏挫折的坚强毅力、过人的胆略和力挽狂澜的魄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心胸;具有随机应变、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其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
有实践经验的却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我国目前有实践经验的风险投资人才有一部分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他们掌握了宏观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微观、中观管理技能,也不善于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而且往往以政府官员的工作思维模式来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另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企业,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对资本市场的一般了解。而风险投资人才恰恰要求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经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丰富,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不懂经营管理。
培养风险投资人才的对策
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现有从事风险业的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另一类是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如投资组合、公司理财、知识经济、法律等,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将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专家队伍。
对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一些从大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从政府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也有的会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对此,政府和社会可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如给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引导他们掌握所需知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风险投资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建立中外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在与国外富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进行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家参与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来,聘用在海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开展中外风险投资人才的相互培训。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给予风险投资人才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和收入提成制度等,这样可以激发风险投资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完备、严格的项目选择与决策机制,减少投资人判断上的失误,杜绝投资人在项目评估与选定上的道德偏差;建立对投资人的监控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既可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失误,也可使其及时做出整顿、追加资本或被迫退出的决策;建立明确的业绩指标体系和分配办法,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资料:
1.耿庆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与人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2.姚芳玲,美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金融,2002
关键词: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对策
风险投资人才的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人才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就包含着众多潜在的风险,风险投资人必须强化规避与锁定风险的意识,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投资意识,风险投资人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大胆审视正在成长中的众多高新企业,从中筛选出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出投资决策。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对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消费者对技术的需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选择很好的投资项目。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管理才能。风险投资项目的多样化、风险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等特点,要求风险投资人才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包括掌握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甚至掌握直接运作风险企业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一定的感召力、不畏挫折的坚强毅力、过人的胆略和力挽狂澜的魄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心胸;具有随机应变、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其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
有实践经验的却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我国目前有实践经验的风险投资人才有一部分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他们掌握了宏观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微观、中观管理技能,也不善于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而且往往以政府官员的工作思维模式来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另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企业,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对资本市场的一般了解。而风险投资人才恰恰要求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经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丰富,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不懂经营管理。培养风险投资人才的对策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现有从事风险业的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另一类是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如投资组合、公司理财、知识经济、法律等,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将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专家队伍。
对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一些从大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从政府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也有的会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对此,政府和社会可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如给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引导他们掌握所需知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风险投资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建立中外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在与国外富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进行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家参与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来,聘用在海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开展中外风险投资人才的相互培训。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给予风险投资人才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和收入提成制度等,这样可以激发风险投资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完备、严格的项目选择与决策机制,减少投资人判断上的失误,杜绝投资人在项目评估与选定上的道德偏差;建立对投资人的监控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既可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失误,也可使其及时做出整顿、追加资本或被迫退出的决策;建立明确的业绩指标体系和分配办法,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资料:
1.耿庆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与人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2.姚芳玲,美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金融,2002
关键词: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对策
风险投资人才的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人才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就包含着众多潜在的风险,风险投资人必须强化规避与锁定风险的意识,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投资意识,风险投资人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大胆审视正在成长中的众多高新企业,从中筛选出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出投资决策。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对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消费者对技术的需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选择很好的投资项目。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管理才能。风险投资项目的多样化、风险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等特点,要求风险投资人才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包括掌握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甚至掌握直接运作风险企业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一定的感召力、不畏挫折的坚强毅力、过人的胆略和力挽狂澜的魄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心胸;具有随机应变、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其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
有实践经验的却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我国目前有实践经验的风险投资人才有一部分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他们掌握了宏观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微观、中观管理技能,也不善于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而且往往以政府官员的工作思维模式来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另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企业,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对资本市场的一般了解。而风险投资人才恰恰要求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经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丰富,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不懂经营管理。培养风险投资人才的对策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现有从事风险业的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另一类是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如投资组合、公司理财、知识经济、法律等,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将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专家队伍。
对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一些从大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从政府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也有的会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对此,政府和社会可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如给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引导他们掌握所需知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风险投资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建立中外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在与国外富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进行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家参与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来,聘用在海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开展中外风险投资人才的相互培训。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给予风险投资人才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和收入提成制度等,这样可以激发风险投资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完备、严格的项目选择与决策机制,减少投资人判断上的失误,杜绝投资人在项目评估与选定上的道德偏差;建立对投资人的监控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既可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失误,也可使其及时做出整顿、追加资本或被迫退出的决策;建立明确的业绩指标体系和分配办法,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资料:
1.耿庆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与人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2.姚芳玲,美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金融,2002
关键词: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对策
风险投资人才的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人才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就包含着众多潜在的风险,风险投资人必须强化规避与锁定风险的意识,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投资意识,风险投资人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大胆审视正在成长中的众多高新企业,从中筛选出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出投资决策。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对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消费者对技术的需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选择很好的投资项目。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管理才能。风险投资项目的多样化、风险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等特点,要求风险投资人才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包括掌握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甚至掌握直接运作风险企业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一定的感召力、不畏挫折的坚强毅力、过人的胆略和力挽狂澜的魄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心胸;具有随机应变、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其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
有实践经验的却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我国目前有实践经验的风险投资人才有一部分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他们掌握了宏观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微观、中观管理技能,也不善于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而且往往以政府官员的工作思维模式来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另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企业,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对资本市场的一般了解。而风险投资人才恰恰要求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经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丰富,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不懂经营管理。
培养风险投资人才的对策
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现有从事风险业的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另一类是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如投资组合、公司理财、知识经济、法律等,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将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专家队伍。
对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一些从大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从政府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也有的会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对此,政府和社会可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如给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引导他们掌握所需知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风险投资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建立中外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在与国外富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进行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家参与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来,聘用在海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开展中外风险投资人才的相互培训。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给予风险投资人才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和收入提成制度等,这样可以激发风险投资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完备、严格的项目选择与决策机制,减少投资人判断上的失误,杜绝投资人在项目评估与选定上的道德偏差;建立对投资人的监控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既可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失误,也可使其及时做出整顿、追加资本或被迫退出的决策;建立明确的业绩指标体系和分配办法,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资料:
1.耿庆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与人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2.姚芳玲,美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金融,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