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性质范文

统计学的性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的性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统计学的性质

第1篇

[关键词]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兔

[中图分类号] R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a)-0023-05

Hemodynamic influence of Amiodarone by bolus vein injection without vasoactive agent on rabbits model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N Qinyang1 MIAO Wentao2

1.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4,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Amiodarone by bolus vein injection without vasoactive agent on rabbits model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6 rabbits in each group. SG group: after sham-operation, given 5% glucose by vein injection; SA group: after sham-operation, given 5 mg/kg Amiodarone by bolus vein injection; AG group: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happened, given 5% glucose vein injection; AA group: after AMI happend, given 5 mg/kg amiodarone by bolus vein injection. The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 left ventricular interior maximum pressure rise rate (+dp/dtmax) and left ventricular interior minimum pressure descend rate (-dp/dtmax) after the drug infus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SG group, MAP of SA group showed descend immediately after given amiodarone, with LVSP, HR, -dp/dtmax, +dp/dtmax inducing, LVEDP rising, and between given Amiodarone instantly to 2 min they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A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AG group at 2 min, MAP induced immediately (36±4)%, HR slowerd (14±1)%, LVSP induced (37±5)%, +dp/dtmax induced (49±4)%, -dp/dtmax induced (31±4)%, LVEDP rose (22±4)%,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MAP (2-10 min), +dp/dtmax (4-30 min), LVEDP (6-20 min) of AA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A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Without vasoactive agent Amiodarone by bolus vein injection may induce cardiovascular depressio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mmediate reductions in cardiac contractility, it showes significantly in condition of AMI.

[Key words] Amiodaron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modynamics; Rabbit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缺血引起的心肌不可逆坏死。临床上AMI后患者易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导致猝死和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静脉快速推注或者团注射被各指南推荐用于心肺复苏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1-2]。在临床实践中,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急救及心肺复苏时静推胺碘酮常伴用血管活性药物,而有无伴用血管活性药物,其静脉注射后的心血管反应文献报道不一[3-6]。故本实验以AMI新西兰兔模型,观察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准备

本实验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6~2.3 kg,雌雄不限,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购进后在SPF级动物房饲养1周,兔术前12 h禁食不禁水。以仰卧位将其固定在兔实验手术台。兔耳缘静脉予静脉留置针(24G*0.75’’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缓慢推注20%氨基甲酸乙酯(乌巴坦)5 mL/kg麻醉,酌情给予1/4首剂量维持。切开气管并插入气管导管接动物呼吸机(TOPO Dual Mode,Kent Scientific),呼吸频率为30次/min,潮气量为8 mL/kg。分离右侧颈总动脉,插入2.6F微测压管(FT316A Scisense Inc)测量左室压力;分离右侧股动脉,予预充5I U/kg肝素钠动脉留置导管(22G*1’’贝朗医疗有限公司),固定后接压力换能器并连接到RM6240BD型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监测心电图、心率(HR)、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及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率(-dp/dtmax)。

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葡萄糖组(SG组):开胸后左前降支(LAD)冠脉穿线不结扎(假手术),1 h后予快速静推5%的葡萄糖液10 mL;假手术+胺碘酮组(SA组):假手术1 h后予胺碘酮(可达龙注射液,盐酸胺碘酮150 mg/3 mL,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公司)5 mg/kg 稀释至10 mL的5%葡萄糖液以快速静脉推注,推注时间

1.2.2 AMI的模型建立 在家兔胸骨正中线往左0.3 cm、距剑突1 cm处由下往上用手术刀切开2 cm手术切口,依次为皮肤、皮下筋膜、肌肉、胸骨、壁层胸膜。以120 mm小三爪自动牵开器扩张胸骨术口。暴露心脏后,以小弯镊轻夹起心包并剪开,寻找左心耳,以小弯镊将左心耳边缘部轻提起,即可暴露LADCA的根部。以5-0带线缝合针穿过左前降支根部,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使家兔发生心肌梗死。SG组及SA组LADCA穿线不结扎。依次以缝合针缝合术口肌肉与皮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西兰兔AMI造模情况

LADCA结扎术后,心电图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在结扎血管后的1 min,就可以发现ST段在Ⅱ、Ⅲ、aVF导联明显抬高伴T波高尖,Ⅰ、aVL导联则出现ST段下移伴T波倒置;这种变化在结扎LADCA后30 min左右最为明显,然后呈下降趋势;同一导联同时伴有QRS波振幅的减小。处死后尸检心脏标本,AG组及AA组新西兰兔心脏结扎的冠脉所支配的心肌颜色变得暗红、发黑,与非缺血的鲜红心肌分界清楚、对比明显;而SG组及SA组兔心脏标本整体呈现均匀的鲜红色。

2.2 各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手术操作完成1 h后,各组的HR、MAP、LVSP、LVEDP、+dp/dtmax、-dp/dtmax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SG组比较,SA组在推注胺碘酮后即刻出现MAP显著下降伴随LVSP、HR、-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以推注后即刻至2 min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4。

与S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A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SA组比较,P < 0.05

图1 各组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与S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AG组同期比较,P < 0.05

图2 各组不同观察时间点心率的变化

与S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A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SA组同期比较,P < 0.05

图3 各组不同观察时间点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及最大下降速率的变化

与S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AG组同期比较,P < 0.05;与SA组同期比较,P < 0.05

图4 各组不同观察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的变化

与AG组及SG组比较,AA组兔子亦在推注胺碘酮后即刻出现MAP下降,至2 min时下降(36±4)%(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10 min时与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其后观察时间内与SG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与AG及SG组比较,AA组兔子HR在2 min时下降(14±1)%,2 min及在此后观察窗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与SG组及AG组比较,AA组+dp/dtmax在2 min时下降(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min及此后观察窗内与SG组、AG组及S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SG组、AG组比较,AA组-dp/dtmax在推注后即刻至2 min下降(31±4)%,2 min及此后观察窗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3。与SG组及AG组比较,AA组LVSP在2 min时下降(37±5)%,此时持续至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SG组及AG组比较,AA组LVEDP在2 min时升高(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6 min时与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20 min时与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25 min时与S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4。

3 讨论

根据我国目前胺碘酮应用指南及美国心肺复苏指南[1-2],静脉快速推注/团注射胺碘酮首选用于除颤无效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肺复苏,推荐的使用方法为“初始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300 mg或5 mg/kg,稀释于2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并快速注射。如果室颤持续存在,需考虑静脉途径追加150 mg或2.5 mg/kg。”各种快速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是AMI后常见的表现,也可以是AMI的首发症状[7]。对于这些心律失常,静脉使用胺碘酮是临床上基本的选择[2]。胺碘酮不仅有多种心肌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且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等作用,导致负性肌力、血管张力下降及抑制心电传导等。尤其在心肌缺血、梗死后的病理情况下,静脉应用胺碘酮可能导致较大心血管反应差异。

在本实验中,SA组动物在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可产生明显的心血管抑制,以推注后即刻至2 min作用最为显著,且心肌收缩功能有关指标±dp/dtmax、LVSP明显下降伴随LVEDP升高(P < 0.05),提示静推胺碘酮以抑制心肌收缩功能为主,从而出现心脏输出量下降伴心电活动抑制;而AA组动物在推注胺碘酮后即刻至2 min作用亦出现显著的心血管抑制,且与SA组比较,AA组MAP(2~10 min)、+dp/dtmax(4~30 min)、LVEDP(6~2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由于AMI,AA组动物心功能受损,静推胺碘酮后进一步加重了心功能抑制,以心肌收缩力指标下降为表现;与心电活动抑制相比,心肌收缩力存在更长时间抑制。这种差异考虑由于AMI后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功能损伤,表现为+dp/dtmax及-dp/dtmax下降伴LVEDP升高[8]。而AMI后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静推胺碘酮无疑加重了这一病理生理变化。国外学者Paiva等[9]在犬室颤复苏的实验研究中对比单用胺碘酮及合用肾上腺素团注射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用肾上腺素可获得类似单用肾上腺素的正性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单用胺碘酮显著减低冠脉灌注压(CPP),预后不佳。国内徐向钊等[10]研究心肌缺血再灌前后予不同浓度及方式微泵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证明胺碘酮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左室功能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该实验为缺血前予胺碘酮预处理及之后持续微泵,探讨静脉微泵应用胺碘酮在麻醉手术时对缺血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与临床实际应用有所不同。Lessa等[11]对比快速静推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对开胸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静推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均可产生以心肌收缩力下降为表现的显著心血管抑制。这些动物实验再次提示胺碘酮在不同病理条件下,有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不同的剂量和输注方式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结合本研究,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新西兰兔予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后即刻出现显著的心血管负性抑制,以心肌收缩功能抑制为主要机制;而AMI后,这种心肌收缩功能抑制更是“雪上加霜”。提示临床上需谨慎选择胺碘酮的剂量和输注方式,尤其是心肌缺血的病理情况下;静推胺碘酮前需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正性肌力药物为优选,如肾上腺素;而非单纯血管收缩药物,如血管加压素;这也符合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方案[1]。

临床文献报道的导致停止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脏停搏/心脏骤停/无脉性电活动、室速和心源性休克[12-13];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病和肝功检测结果异常[13-15]、QT延长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少见)。结合本实验,由于胺碘酮本身的药理性质导致心肌收缩力及对心电活动抑制,从而导致了以上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还应当注意,现有的胺碘酮注射剂(例如可达龙)中的助溶剂苯甲醇具有血管活性,也是静脉应用胺碘酮产生血压下降的一重要原因,故2009年FDA新批准了不含助溶剂的预混胺碘酮注射剂(Nexterone),其被证明可显著减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6],提高静脉应用的安全性,但尚未在国内上市。

本实验初步阐明了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AMI后新西兰兔予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后可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及急性心血管功能抑制,从而提示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输注方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此外,模拟AMI后室颤及心肺复苏时,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应用胺碘酮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Neumar RW,Otto CW,Link MS,et al. Part 8: Adult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 Circulation,2010, 122(18 suppl 3):S729-S767.

[2] 方全,郭林妮,黄从新.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4.

[3] Twidale N,Roberts-Thomson P,McRitchie R,et al. Comparative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verapamil,flecainide,amiodarone and sotalol in the conscious rabbit [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1994,21(3):179-188.

[4] Sugiyama A,Satoh Y,Hashimoto K. Acute electro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amiodarone assessed in the in vivo canine model [J].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1,87(1):74-82.

[5] Cinelli P,Romano S,Castaldo G,et al. Computerized m-mode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effects during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miodarone [J].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Clinical Pharmacology,1984,6(1):27.

[6] Tande PM,Refsum H. Class Ⅲ antiarrhythmic action linked with positive inotropy: Acut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inotropic effects of amiodarone in vitro [J].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1990,66(1):18-22.

[7] 屈百鸣,徐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4):283-287.

[8] Waters DD,Luz PD,Wyatt H,et al. Early change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duced by graded reductions in regional coronary perfusion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77,39(4):537-543.

[9] Paiva EF,Perondi MBM,Kern KB,et al. Effect of amiodarone on haemodynamic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canine model of resista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J]. Resuscitation,2003,58(2):203-208.

[10] 徐向钊,张冬梅,郎淑慧,等.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37-141.

[11] Lessa MA,Tibirica E. Acute cardiodepressant effects induced by bolu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miodarone in rabbits [J]. Fundam Clin Pharmacol,2005,19(2):165-172.

[12] 王国华.胺碘酮致窦性静止1例报告[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3):172.

[13] 兰安杰,褚燕琦,刘丽宏,等.胺碘酮致心动过缓,低血压及严重肝损害[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2):137-139.

[14] 张立志.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损害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01-102.

[15] 文力,于淳,周浩,等.静脉推注胺碘酮诱发严重支气管痉挛致哮喘发作[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2):120-122.

第2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2010年1月期间性病门诊的就诊患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周岁~60周岁;②明确有性生活史者;③临床体查有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溃疡及水疱表现者,同时,有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确诊证据者;或明确排除梅毒和生殖器疱疹诊断者;④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3.2 排除标准 ①诊断尚不明确者;②妊娠期妇女;③知情同意后,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4 分组

1.4.1 病例组 按照诊断标准,临床体查有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溃疡及水疱表现者,同时,有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确诊证据者,则纳入病例组。本研究共纳入76例受试者。

1.4.2 对照组 按照诊断标准,临床体查未发现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溃疡及水疱者且明确排除梅毒或生殖器疱疹诊断者,则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采用同期对照,选择同一时期同一门诊就诊的未患生殖器溃疡疾病者,共纳入185名受试者。

1.5 实验室方法

1.5.1 主要试剂 ①TRUST试剂 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TPPA试剂 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FUJIREBIO INC,TOKYO)。③单纯疱疹病毒抗原(ELISA法)英国Dako公司。

1.6 调查方法

1.6.1 调查问卷 对两组受访者使用相同的自行设计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特征和个人史及既往病史等。

1.6.2 现场调查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以面对面、一对一的协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

1.7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EpiData3.0软件按独立双录原则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单因素x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见表1。

2.1.1 婚姻现况 病例组中未婚占23.68%,已婚占76.32%;对照组中未婚占30.27%,已婚占69.73%。组间比较x2=1.1503,P=0.2835,组间婚姻现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2 职业 病例组的职业构成以商人(38.16%)、工人17(22.37%)和干部(21.05%)为主。对照组则以干部(38.92%)和工人17(30.27%)为主。组间比较x2=23.6211,P=0.0000,组间婚姻现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3 文化程度 病例组以中专或高中和初中或以下为主,各占38.16%,大专或以上占23.68%。对照组以中专或高为主,占44.32%,其次是大专或以上(29.73%),初中或以下占25.95%。组间比较x2=3.9087,P=0.1417,组间婚姻现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对照N (%) 病例N (%) x2 P值

婚姻 1.1503 0.2835

未婚 56(30.27) 18(23.68)

已婚 129(69.73) 58(76.32)

职业 23.6211 0.0000

工人 56(30.27) 17(22.37)

干部 72(38.92) 16(21.05)

个体 25(13.51) 29(38.16)

商贸服务业 10( 5.40) 7(9.21)

司机 12( 6.49) 2(2.63)

其他 10( 5.41) 5(6.58)

文化程度 3.9087 0.1417

初中或以下 48(25.95) 29(38.16)

中专或高中 82(44.32) 29(38.16)

大专或以上 55(29.73) 18(23.68)

2.2 特征因素 见表2。可见初次性生活年龄、性生活史年限、近3个月性伴数、性伴数总和、有无史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为特征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照 N (%) 病例N (%) x2 P值

初次性生活年龄 13.5413 0.0011

< 20 10(5.41) 8(10.53)

20-25 166(89.73) 55(72.37)

25- 9(4.86) 13(17.10)

性生活史年限 9.0280 0.0110

< 5 52(28.11) 15(19.74)

5~10 68(36.76) 19(25.00)

>10 65(35.13) 42(55.26)

近3个月性伴数 37.8214 0.0000

1 130(70.27) 22(28.95)

≥2 55(29.73) 54(71.05)

性伴数总和 24.8438 0.0000

1 20(10.81) 3(3.95)

2~4 136(73.51) 44(57.89)

5~10 28(15.14) 21(27.63)

>10 1(0.54) 8(10.53)

有无史 34.2784 0.0000

无 139(75.14) 28(36.84)

有 46(24.86) 48(63.16)

安全套使用情况 37.6380 0.0000

从不使用 40(21.63) 41(53.95)

有时使用 134(72.43) 24(31.58)

每次都用 11(5.94) 11(14.47)

2.3 既往性病史 见表3。单因素分析结果:既往性病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9951,P=0.0000),而配偶既往性病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4,P=0.024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既往性病史的单因素分析

对照 N(%) 病例N (%) x2 P值

既往性病史 24.9951 0.0000

无 164(88.65) 47(61.84)

有 21(11.35) 29(38.16)

配偶既往性病史 5.0754 0.0243

无 174(94.05) 65(85.53)

有 11(5.95) 11(14.47)

3 讨论

国外在该方面研究开展较广泛,并发现GUD发病促进了HIV感染的发生[5],亦有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病人、口服避孕药的使用[6]与GUD发病联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性病门诊的GUD患者和其它种类性病如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等患者共261例进行调查,其中76例GUD患者作为病例,185例非GUD患者作为对照,并保证病例与对照人群为来自同一地,同一段时期就诊的病人。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本次研究发现职业为商人者发病危险性高,OR值为4.605,即该人群比其它职业者发病危险性高3.605倍,因此GUD发病的高危人群为商人,应对该部分人群加强筛查,并宣传教育,积极采取防护措施;经济收入:本次调查发现,经济收入高者(>1000元/月),其发病率相对较小,OR值为0.502,可能经济收入高者较经济收入低者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医疗条件好,减少了发病的危险性。另外经济收入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通常文化程度高者防病意识强,有助于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安全套使用情况与GUD发病关系密切,OR值为0.527,为保护因素,经常使用者比不使用者危险性小47.3%,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易导致与病原体的接触而发病,使用安全套将有利于与病原体的隔离而减少发病机会;皮损时的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均发现皮损时行为与GUD发病关系密切,相对危险性为16.811,为危险因子,即皮损时有行为比无行为者发病危险性要大15.811倍。有皮损时病原体直接能进入人体,发病危险性大大增加;本调查单因素分析发现一些不良特征如多,及性活动年限均与高发病率有关,不当的往往导致病原接触机会的增加。

建议:GUD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即有个人行为因素又有社会因素,而GUD一旦发病而又未及时治疗,会给病人造成身体与经济上的严重损害,尤其是生殖器疱疹,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给病人造成终身的痛苦,因此GUD的积极防治极为重要,尤其是有目的的针对一些GUD的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应加强群众的性知识教育,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提倡安全的方式,并对其给予经常性的筛检与随访。

参考文献

[1]Mertz.KJ, Weiss JB, Webb RM,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genital ulcers in Jackson,Mississippi, with use of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high prevalence of chancroid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J Infect Dis.1998;178:1060-6.

[2] Risbud A, MD, Kirk Chan-tack, et al. The etiology of GUD by MPCR and relationship to HIV infection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STD clinics in Pune, India. Sex Transm Dis.1999; 26:55-62.

[3]Piot P, Plummer FA. Genital ulcer adenopathy syndrome. In: Holmes kk, Mardh PA, Sparting PF, et al, eds. Sex Transm Dis: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711-16.

[4]Arum R, Kirk C, Dcepok G, et al. The etiological ulcer disease by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HIV infection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linic in pune, India [J] Sex Transm Dis .1999; 26(1): 55-62.

第3篇

关键词:普通血透机;血浆置换;护理

血浆置换应用广泛,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CRRT机进行血浆置换,但是由于CRRT机的价格高昂,治疗费用高,使得很多医院在没有采用CRRT机的时候不知该如何适用普通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1]。所以为了对采用普通血透机行血浆置换的操作及护理进行探讨,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4例血浆置换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得到的疗后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血浆置换患者64例,治疗组32例中有男27例,女5例,年龄在23~65岁,其中有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2例,肝衰竭5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中毒性肝病5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每例患者均需进行1~4次的血浆置换,置换血浆保持在2000~3500ml;对照组32例中有男24例,女8例,年龄20~70岁,其中有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5例,肝衰竭4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中毒性肝病4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每例患者均需进行1~3次的血浆置换,置换血浆保持在2000~3500ml。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普通血透机,主要包括普通JMS血路管,输血器,过滤器以及灭菌量杯等。首先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血管路和血浆过滤器后设定规定时间[2],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量为2000~3500ml,输液时通过输血器连接静脉壶,在输液时输液的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输液杆的高度一般保持在高出床沿1.5m左右,而在血浆过滤器的出口一端连接废弃液,另一端连接灭菌量杯,保证新鲜置换液与废弃液进行等量置换,治疗时间一般为2h。对照组:采用CRRT机,包括血浆过滤器、血管路等,操作过程与治疗组相同,而且置换液的补充等均由机器进行控制。

1.2.2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治疗前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首先要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让患者了解血浆置换的原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在进行治疗前,应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等指标,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备好所需的药物。②治疗中的护理。由于普通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没有加温系统,容易引起患者的体温下降,所以要保证室内的温度适宜,在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测,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面色等情况[3],做好记录,在本次的治疗中,未出现患者体温下降;同时要做好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4.3%,影响了治愈率,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此外还要严密的观察血透机的运转和血流情况,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异常问题,保证患者体外循环顺畅,防止血液凝固,一旦发现分离器内血液凝固,应及时进行更换,在本次治疗中,未出现患者更换分离器。③治疗后的护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应充分保证血管通路的良好,此外对于穿刺处要进行严格的消毒[4],定期换药,避免感染,同时要对各种用药进行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计数数据进行χ2检查,α=0.05。

2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等方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所花费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患者要节省很多。见表1。

3讨论

血液置换时一种特殊的血液净化方法,应用于很多的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而且采用CRRT机进行血浆置换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是由于很多基层医院没有CRRT机,且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普通血透机的疗效与CRRT机差异不大,而且治疗费用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普通血透机没有加温系统,在治疗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体温下降等症状,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证室内的温度,加强保暖,此外由于没有置换液与废弃液的平衡系统,所以在置换的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保证置换液与废弃液保持等量置换,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不利于身体的康复,通过加强对治疗前、中以及治疗后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尽早的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Norda R,Stegmayr BG,Swedish A.Therapeutic apheresis in Sweden:update of epidemiology and adverse events[J].Transfus Apher Sci,2012(29):159-166.

[2]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9-153.

第4篇

类人型教学机器人不仅融合了当今世界在机械电子、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还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享受,因此,广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以及重视。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完成了10自由度的类人型教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人体结构以及运动机理,确定了类人型教学机器人关节自由度的分配、运动范围的确定和驱动源的选择。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机器人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高度融合电子技术、机械学、自动控制工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仿生学、人工智能原理等多个领域的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是目前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类人型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研究成果的代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人型机器人应用于康复医学、老人的护理以及普通的家政服务等方面。类人型机器人与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点是可以灵活的行走,不需要固定在某一指定位置上,是一种高度的自动化运动,可随时移动到需要它的地方,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在具有辐射、粉尘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与轮式、蠕动式以及履带式等移动方式而言,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动力源的选择和结构设计

1.动力源的选择

本设计选用的是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伺服电动机——舵机。在航空模型中,通过调节发动机和各个控制舵面可以实现飞行机的飞行姿态调整。以满足舵机对动静态指标的要求。舵机控制器一般需要采用PID控制。伺服功率放大器的两部分组成一般是由脉冲宽度调制器和开关控制电路;直流伺服电机的执行元件是电动舵机;减速器部分一般采用蜗轮蜗杆机构。

因为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驱动器,所以比较适合应用在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需要保持住的控制系统中。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信号调制芯片接收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的控制信号,同时获得直流偏置电压的数值。通过内部的基准电路,产生周期一个为20ms、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通过比较获得直流偏置电压数值与电位器的电压差,同时输出电压差。最后,电机驱动芯片接收信号判断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并以此来决定电机的正反转。当电机转速固定时,电机基于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进行旋转,直到电压差为0为止,电机停止转动。

2.机械结构与自由度配置设计

步行方式中自动化程度最高、最为复杂的、控制难度最大的动态系统是双足步行。与其他足式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的特点是支撑面积小、支撑面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较大、质心的相对位置高。但由于双足机器人有更高的灵活性,具有其他足式机器人所没有的优势,尤其适合与人类协同工作,因此为了满足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设计双足步行机器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必须能够实现机器人前后左右移动的基本功能,因此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以机器人前行为例,分析一下机器人的前向运动过程和行走时序:重心右移、抬起左腿、左腿放下、移重心到双腿中间、左移重心、右腿抬起、右腿放下、移重心到双腿间,主要是8个阶段。从机器人步行过程可以看出,机器人向前迈步或向后迈步时,必须各自为髋关节与踝关节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以平衡实现支撑腿和上躯体的移动;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与重心转移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调整摆动腿的着地高度,使抬腿成为可能,膝关节处必然要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因此可知,髋关节需要配置2个自由度:俯仰运动和偏转运动自由度。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给膝关节,踝关节需要有俯仰和偏转两个自由度。这样,每条腿就配置了5个自由度。在纵向平面内的直线行走功能可以通过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俯仰自由度的共同协调动作完成。在横向平面内的重心转移功能可以通过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协调动作实现。

为了使设计的机器人在步行等功能上更能贴近于人,根据人体比例,设计机器人小腿∶大腿=1∶1,其足部末端执行器,要求在灵活性能尽可能好的前提下,选择速度特性、工作空间、运动幅度和力的特性都比较好的尺寸。大腿部质量与小腿部的比率,与双足机器人的动力学行为直接相关,所以机器人的质量分配大致设计为脚部占总质量的10%,小腿40%,大腿和髋关节50%,腰部因为机械结构原因所占比例比人体相应值偏大。

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避障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选择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超声测距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它不受外界光线强弱变化、被测对象颜色等对其检测效果的影响也较小,甚至是被测物处于较为黑暗、有灰尘、浓烟雾、强电磁干扰等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辆自主导航、不透明甚至是透明物体识别等方面,尤其适合应用于空气中的测距。由于空气中波速相对较慢,比较容易检测出来回波信号中包含的沿传播方向上的结构信息,因而其检测的准确度也较其他方法高;而且超声波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信号处理可靠等特点,因此本设计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作为避障传感器。

无线通讯模块选用NewMsg-RF905模块,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振震荡体和一个调节器组成。

2.图像传输模块选择与舵机控制方法

选用无线摄像机,其优点是微功耗,供电电压为8伏,电流只有30~50毫安,彩色图像传输,标准音频、视频接口,配置小镜头、外壳防磨设计、带音频监听,可全天候工作,图像稳定而不飘忽,这些特有的性能使无线摄像机安装更加方便,可随身携带。所以本设计选用其作为图像传输设备,安装于类人型机器人顶部,实时向控制台传输图像。

舵机接收来自于信号线的控制信号,输出一定的角度,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当脉冲宽度改变时,舵机转轴的角度发生相应的改变,角度变化与脉冲宽度的变化成正比,也就是利用脉冲信号占空比的变化来改变舵机的位置信息,即用户只需要给它提供一定的脉宽,它的输出轴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应的角度上。无论外界转矩和负载如何改变,除非给它提供一个另外宽度的脉冲信号,舵机才会改变输出角度并且达到一个新的对应的位置上。因此,机器人模型中也通常用到它作为可控的运动关节的驱动元件。

第5篇

有人说:“走进班级看看这个班的书橱就知道班级的孩子爱不爱读书了。”开学初我非常重视班级书橱的充实,为孩子们创建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我们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两周放假一次,中途有半天小休的时间,家长可以来校看望孩子,孩子总会借助小休家长来校看望的机会买很多零食。因而在开学后第一个小休前我专门开一次题为“少吃一次零食多读一本好书!”的主题班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潜意识里明白:读一本书的乐趣远比吃一次零食带来的幸福大得多,并把孩子们用吃零食省下的钱买来的书贴上标签,编上号充实到我们的书橱中去,这样放了两次假我们班的书橱基本就充实完毕了。有了大量的图书,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会增色了许多。良好的阅读氛围直接感染着孩子。一到课余时间,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来到书橱旁拿起课外书阅读起来。寄宿制学校的班级更应创建这样的“书香班级”,因为这些孩子比其他学校的孩子待在教室里的时间要长得多,这里更应是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汲取知识的理想港湾。

二、走进童话世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一个又一个温馨的童话故事是这个世界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每年在汉语拼音刚学完我就将这样一个又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带给孩子,起先是绘声绘色地讲,等孩子们兴趣浓厚时带孩子阅读整本童话故事书。

三、开展多种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活动。我们寄宿制学校每大周(两周时间)放假前我都安排“我是读书小明星”评比活动。先小组推荐,再班级评比的方法,评选本大周的读书小明星。再把这些孩子的照片张贴到班级黑板报“我是读书小明星”的版块中来,等到家长送孩子到班级的时候,获奖的小朋友都会很开心地把家长带到自己的照片前,此时孩子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骄傲。我清楚地知道孩子们此时的兴奋将换来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比任何奖状、奖品都管用,是对他们课外阅读成绩的最高肯定。

2、编排课本剧让故事走上表演的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天性是具有很强的表演欲。”一旦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在新奇、好奇、兴趣心理的驱使下能使他们积极进入故事中的特定角色体验中,运用角色的语言、动作,去理解角色的情感,以期完美编演。课本剧的编写、表演,比平时的阅读教学要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带给学生的却是“忙里带着乐”。寄宿制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课外时间,他们还是乐于编排课本剧的。低年级儿童阅读过的许多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都可以作为课本剧走上表演舞台。每个月我们会从共读书目中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编排。在编排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并适时进行有效地指导,提出一些合理性改进意见,让课本剧的表演更到位、更精彩。

第6篇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中介;知识转移;协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5-0006-06[HT〗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从知识的生产到知识商业化各个环节相互耦合、互动的价值链条。许多国家正在通过建立一种“知识经济”来增强经济竞争力,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支持产学研间的协作。产学研协作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创新系统中的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知识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流动,使得知识的创新价值不断增值,不同创新主体则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产学研各个创新主体自身的活力和效率,并不能在整体上增强创新体系的功能和效率,必须通过广泛有效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协同推进\[2\]。不同国家在创新效果上存在的差别,不仅在于创新体系各要素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将不同要素综合在一起的协同作用,这是决定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大学凭借其知识创新与应用、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能否适时高效地应用这些科学技术知识是决定国家经济增长实绩的关键因素,知识流动的方向与效率直接决定着这些知识应用的效益,因为它可以大幅度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术创新时滞,进而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的实绩与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地位\[3\]。然而,大学与企业由于部门分割以及目标趋向的不同,高校的这种外部知识不会自动地通过企业的边界流入。边界在规范行为及建立组织关系框架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边界同时阻碍了知识的传播,降低了知识流动的速度,如知识表达不当、省略了某些知识、有限的检索能力、内在的误差等限制了知识的转移,当边界的障碍因素被克服后,可加速知识创新与转移。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知识流动系统对整个社会创新系统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 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类型及其知识转移机制 (一)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

早期大部分国家的国家创新系统中,高校主要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大企业积极地采取创新性的活动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商品化的产品中。然而,自从20世纪末以来,企业愈来愈强调产品和流程的持续创新,企业强调创新重要性的竞争策略要求投资R&D,无论是机构内、通过联合与其他企业结成伙伴关系,还是外包给研究型大学及其他机构,甚至最大的公司也不得不专注于机构内的核心研究,而将基础研究及早期阶段的研发剥离给其他的合作团队:大学、研究机构,其中那些最能胜任者除了承担上述研究外,还从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4\]。近十多年来出现的这种趋势促使企业采取更加开放的创新策略,且与大学形成研究联盟,并已呈现出巨大的研究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大学与研究机构愈来愈多地参与商业研究,其中,这种在法律(例如贝尔—多尔(Bayh-Dole)法案、中小企业专利过程法案等)范围内形成的趋势促进了“第三流”的活动。他们与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传统职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外,大多数欧洲国家也采纳了类似Bayh-Dole的法案,该法案规定,技术转移办公室TTO(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在法律上拥有从研究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大学(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流程包括教育创新、在研究成果中积极地搜寻商业机会、市场调研、知识产权保护及指导建立商业计划,同时大多数欧洲政府开始资助产学研间的知识交流服务。日本于1995年实施了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法律及各种体制改革,如1998年TLO(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s)法律的实施、1999年日本版的Bayh-Dole法案的引入等,旨在促进产学研的协作\[5\]。在区域政策领域,经济部、商业与工业部于2001年发起了“工业聚集计划”(现在称为METI),文化、运动、科学与技术部在2002年发起了“知识聚集创新活动”(现在称为MEXT),在这两项活动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7篇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价值;统一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均衡价格论与作为《资本论》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着人类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统一性。

一、均衡价格理论在效用理论上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

一般化的认识是,效用理论即使用价值影响交换价值。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按照各种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这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马克思把这种东西叫做“价值”,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但这个决定并不仅仅决定交换价值的大小,最主要的是决定交换价值的存在。“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这个比例是怎么变的呢?马克思认为:“每一种有用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有些人据此判断使用价值有赖于人们基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主观判断,是一个“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历史性范畴。这是一个误解。首先上述话语并未出现“使用价值”,而全是“有用性”,可见“有用性”不等于“使用价值”,当然这个理由在说服力上是欠缺的;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下面的表述“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即物是使用价值,至于是怎么变成使用价值的,并不影响这一判断。

所以效用理论一般化认识的准确表述应该是,效用理论是使用价值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释放对交换价值的影响,它表现为产品交换双方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产品数量为重要参照对使用价值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释放作出判断后的博弈。

二、均衡价格理论在消费者剩余理论上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体现的是消费者对使用价值释放的主观认识不同和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观估计不同。与对使用价值主观认识变化同行的是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估计。以名牌为例,“识货者”和“不识货者”对这同一产品的制作工艺、时间、材料等判断不同。之所以出现不同,是因为认识和估计的对象不是主观臆造的概念,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范畴。

《商品》一章从单位产品角度对价值的决定进行了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个平均训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并非将“最先进”和“最落后”为端点的区间加总求和再除以数量,而是一个标志客观实在的历史范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超额利润导论》一章从社会总产品的角度对价值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只有当全部产品是按必要的比例进行生产时,它们才能卖出去。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出售,也就是说,按照它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相适应。”

三、均衡价格理论在供求理论上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

首先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对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是肯定的。分歧在于价值的决定和价值的影响两个概念。马克思的表达更加明晰和严谨。

上文提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方面界定在此处是这样起作用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也是价值的前提。假定按比例来说生产的产品多了,即供给过盛,同样的时间生产出了更多的东西,一方面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另一方面,尽管在这种产品的总产品中实现的只是既定条件下生产这个总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总之,这些使用价值在主观判断的代数表示上已经为零。但现实中这部分“没有用处”的产品的命运尚未结束,他们连带着“有用处”的产品的命运由必要劳动的付出者和剩余劳动的占有者共同决定——西方经学表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博弈,结果,“没有用处”的产品被从闲置状态拉回了市场。

例如有两块相同的面包,即两单位使用价值,我们将使用价值的释放界定在解决饥饿上。对于饥饿中的你,其中任何一块面包都恰好满足你解决饥饿的需求,则选择有两种:一是吃掉其中的一块;二是分别在两块面包上各取一部分且两部分之和等于一块完整面包。不论哪种情况总会有一单位使用价值剩余。剩余的一单位使用价值从你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在数字表示上已经为零。把此例的两位主角扩展开来,两块面包扩展到某一个因社会分工而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你”的需要扩展为整个社会的需要,问题就明晰了。两块面包合起来只代表一单位使用价值,以使用价值的释放为前提的交换价值相应变化,即供过于求,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单价下降一半,总价不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偏离”即对使用价值释放的判断影响着交换价值。规律是:倘若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不变,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总产品价值量不变。

将上述规律的应用扩大到现实生活:产品不止有两种,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那么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产品的价值在不断变动,使用价值的释放不断变动,交换价值不断变动,价格不断变动。均衡价格理论的供求理论便是对此的另一种表述。

讨论到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表达:作为西方经济学体系构建基础的均衡价格理论实际上是作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基础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商品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的另一种表述。很多时候“另一种表述”在运用了大量数学公式、几何图形、图表等分析工具之后更加量化、更加具体、更加简易、更易于感知。但相比之下我更加敬重马克思先生,是因为他可贵的实证性分析。科学的任务是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当然,从广义上讲,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科学家的动词化定义应该是探求真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下卷)[M].商务印书局,196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8篇

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神经网络;学生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1)04-0052-03

0 引言

人类社会为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人才,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进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希望能实现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特征进行差别化教育。但限于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学效率的要求,尚未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智能教学系统的提出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是计算机辅助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教学上的应用,其由人工智能、认识科学、教育理论等多门学科交叉产生。ITS通过研究人类学习的思维特征和过程,寻求学习认识的模式,同时以个性化教学为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结构和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动机等个性化特征进行学生个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与其学习特征相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学生通过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智能教学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新方法、新途径。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eial Neural Network,ANN)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也称为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神经元)广泛互连而成的网络;这是一种模仿生物大脑的结构,并且模拟人脑信息处理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即通过训练可抽象归纳出训练样本的主要特征,因而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记忆联想能力,能够并行处理信息,因而有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智能教学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适应能力及反应速度。

目前智能教学系统已有不少研究,其中包括部分学生模型的研究,但这些学生模型普遍存在着智能性不足等问题。本论文对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智能教学系统学生模型进行了研究,以人工智能、认识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分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设计。

1 基于神经网络的学生模型设计

智能教学系统(ITS)是交叉科学,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故ITS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组成部分有不同的说法,如由三部分组成,四部分组成,五部分组成,但却都包含三个核心的部分,即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专家模块(知识库)。本文在三模块架构基础上对学生模型进行设计。

学生模型是智能教学系统的核心,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构造合适的学生模型是构建智能教学系统的重点。该模型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反映出学生学习行为中的本质特征和状态,即反映出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和学习行为中包含的学习风格、习惯及学习能力等。学生模型目前较普遍的分类有:覆盖模型、微分模型、摄动模型和认知模型等。

(1)覆盖模型是将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看成是专家知识的一部分,教学目标是在现有和总体之间建立相应联系。在覆盖模型中,通过将学生与专家的行为差别来建立学生模型,并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使学生与专家的技能差别造成学习行为的不同。覆盖模型对学习者的描述过于简单,认为学生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考虑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训练,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训练。

(2)微分模型是将学习者的知识分为预备授予和预备授予以外知识两个部分,较覆盖模型有了进一步的扩充,但其本质还是覆盖模型。

(3)摄动模型考虑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有可能与专家库中知识的不同,但仍然是从知识角度来建模。

上述模型都是通过专家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对比来找出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偏重于知识,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状态。

1.1学习过程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

根据比格斯的3P学习模型,学习过程可以决定学生学习质量。不同的学生用浅层式学习与深层式学习在取得相同的成绩评定情况下,其学习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浅层式学习记住的是一些与原文一致的内容,没有去思考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深层式学习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学习者想方设法弄清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因素(主要是学习方式)不仅会影响学习结果,而且其本身也是反映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智能教学系统学生模型中,需要考虑学生对于知识记忆、分类、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醒学生使用深层式学习。从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原因,特别是对于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诊断,并反馈给相应的教师模型,从而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同时给出学习方式的建议,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重新学习某一部分内容。如测试中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得分很高,而综合运用测试得分较低,学生可能应用的是浅层式学习,教学系统应给出学习方式的提醒和建议,使智能教学系统的因材施教效果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有的学生习惯于通过做大量练习题来进行新内容学习,以期将该内容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都见识一下,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而有的学生则习惯通过演绎推理,用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从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出发,深入理解内容的各部分之间关系,不用做大量习题也能较好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在设计学生模型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学生学习习惯、年龄、拥有的正确知识及对这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即已有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史与学生个性特征等。在学生模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生总时间、学习某一内容或解决某一问题所花的时间。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用布鲁姆的6个认知级别,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标记。在学生具体学习行为中,用解决系统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率来确定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学习正确率与学习该内容的时间比值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1.2学生模型设计

建立学生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tral Network),即前馈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由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组成,各层神经元仅与其相邻神经层之间有连接,同一层神经元之间无任何连接,且其输入与输出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输入信号从输入层进入网络,经过隐层处理,最后到达输出层;每一层由多个节点组成,同层节点间无任何关系。

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利用学习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通过自适应算法修改网络结构的连接权值,使网络逼近所期望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并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优化系统,使之能更好反映学生的学习特征。输入是学生基本信息(姓名、学号、年级、班级、年龄等)、课程名称及章节、学习基础、对某一问题的得分、学习时间记录等,输入层节点数为5。输出层根据所要表达的学生学习状态和特征来设计,目前设定的输出有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隐层数则根据需要设定。

学生模型的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第9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教学质量;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操作系统”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有困难;学科内容广泛,与多个方向交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该课难教难学。以往,在教学中教师单纯侧重于“教”字,而忽略了“学”字,尽管为此付出了许多,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实际上教学是双边活动,老师和学生是互动的。既要注重“教”,更要注重“学”,因为学生是主体。本文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与“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学生对该课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变教师的注入式为师生互动式。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操作系统”课的教学质量之目的。

2方法

2.1端正学习动机

学习与识记的效果离不开目的任务明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及计划性。要想使学生学好“操作系统”课,就必须端正学习动机。通过上好“概论”课,达到这一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操作系统这门课有一个了解,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该课的教学:在字处理Word中,实现将H盘中的课程表.doc文件,复制到E盘上名字仍为课程表.doc文件。大家知道,在Windows 2000下,用户很容易实现这个功能。只要在“我的电脑”中,打开H盘,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课程表.doc的图标后,在出现的菜单中,选“复制”。再打开E盘,单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粘贴”。即可完成两个文件复制的操作。用户所要做的,只是“点点鼠标”而已。而在计算机系统内部。首先,需使H盘的驱动器工作,找到你所需要找的文件“课程表.doc”。然后,将其读入内存(缓冲区)中,再在E盘上找到可以存放该文件的存储空间。最后,将内存中的源文件作为目标文件写到E盘上。在这个过程中,姑且不考虑具体实现的细节,只从功能上大致分析一下。磁盘工作,由设备管理负责,文件的读写,由文件管理负责,缓冲区以及盘空间的分配,由存储管理负责,各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协调,由处理机来实现。为什么用户操作能够“弹指一挥间”,如此轻松?只因有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存在,复杂的工作均由操作系统“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完成。若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存在,所有的工作都由用户自己做,可想而知难度该有多大啊?在计算机系统中,离了操作系统,用户几乎是寸步难行。由此可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正因为这样,它被作为计算机专业考研全国统考课之一,占150分中的35分。再结合就业问题,近年来普遍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其实笔者认为,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多了,但真正钻进计算机系统内部,对计算机系统了如指掌的人,能承担起系统设计任务的人并不多。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你为什么要去争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较低层次的那杯羹呢。而“操作系统”这门课,恰恰是打开通向计算机领域金字塔大门的金钥匙。从计算机公司高薪聘请系统分析员等较高层次人才的事实,就可见一斑。千里之遥,始于足下,你想跻身与计算机行业高薪人才中吗?那你就从操作系统学起吧。

回过头来,再看看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究竟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通俗地讲,它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高级“管家”,作为一个合格的管家,应该想方设法地把这个“家”管好,让“雇主”满意。在计算机系统中,这个“管家”要管理: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等各种各样的系统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后,达到用户有一个良好地工作环境,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计算机为我所用。

最后,鼓励学生现在使用计算机是“弹指一挥间”,今后在你们的努力下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操作系统,只要“说一下”、“想一下”,计算机就可乖乖地按着你的想法为你服务了。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同学们行动吧……

2.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端正了学习动机是学好“操作系统”课的前提。但不等于所有的学习障碍都被扫清了,该课的特点依然存在。当任课教师满怀豪情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进程”、“同步”、“互斥”、“P、V操作”时,由于内容抽象、难懂而学不懂时,甚至放弃时,教师的积极性也随之被打消了。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知识点的特点,采用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理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地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的学习积极性,方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用锁来实现进程互斥问题时,以火车上的厕所为例:先要看一下厕所门上的把手标识是“有人”还是“无人”。只要当“无人”时,你才能进入厕所。而你一旦进入厕所后将门锁上时,把手标识也随之由“无人”变成了“有人”,防止其他人进入。当你方便完后,打开厕所门的同时,标识“有人”也变成了“无人”。形象地描述了用“锁”实现进程互斥地进入临界区的全过程。并抽象出互斥模型为:

(1) 进入区:申请临界区的互斥权。即:用来判断临界区中是否有其他进程?有,未得到互斥权,只好等待。无,得到互斥权,可进入临界区。

(2)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

(3) 退出区:释放了临界区的互斥权。

在这个模型中,缺一不可。进入区与退出区的位置也不可颠倒。

再比如,讲授经典进程同步问题中的典型问题之一: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时,用两句话来概括问题的关键。即:保证不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互相独立的主体,要想解决供需矛盾,可在生产者进程与消费者进程中,利用两种机制,一个叫做等待机制,一个是唤醒机制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等待和相互唤醒即达到“同步”。在这里假设生产者将生产出的产品放在仓库里,消费者到仓库里取出产品去消费。这样一来,二者之间需要解决两对矛盾。首先,生产者在生产产品之前,要判断一下,可供放置产品的仓库是否还有空闲的位置?若有,则可继续生产(用等待机制P操作实现)。生产者每生产一个产品,放入仓库时,产品数量计数值加1和判断有无等待产品的消费者?若有,需将其唤醒(用唤醒机制V操作实现)。没有空位置,生产者要等待。其次,消费者到仓库去取产品之前,也要判断一下仓库里此时是否有可供消费的产品?若没有,消费者等待。有产品便可取走去消费,(用等待机制P操作实现),还要看看有没有等待仓库空闲位置的生产者,有的话也需要唤醒(用唤醒机制V操作实现)。从中可得到应该设置一个表示仓库是否有空闲位置的信号量,还要设置一个表示仓库中是否有可供消费的产品的信号量。根据需要利用“P、V操作”来实现两类进程的同步。

2.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系统”课中的概念多,繁杂,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共性和特性。通过掌握共性,再利用比较得出特性,可大大减少知识的记忆量。

如在讲进程控制块的定义时,“进程控制块(PCB)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其内容为系统对进程进行管理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只要将上述定义中带有下划线的名词做一个替换,就可得到线程控制块、作业控制块、文件控制块等被管理对象的控制块的定义。这是它们的共性。而特性可从各对象的定义中寻找答案。如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执行流。一般认为,进程是资源的分配单位,线程是CPU的调度单位。因此,线程控制块的内容一定与所属进程控制块的内容相关。它的内容较少,因为有关资源分配等多数信息已经记录于所属进程的PCB中,剩下的是有关CPU调度的信息,如标识信息、状态信息、调度参数、现场信息、链接指针。举一反三,善于比较和鉴别,就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起来了。

在讲授进程三种基本状态时,启发学生既然进程的运行状态可分成系统态和用户态,那么其余的两种状态是否可以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呢?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图中,哪条边应该有?哪条边不应该有?为什么?让学生们课后去讨论。在讲到作业状态转换图时,又把前面讲过的进程状态转换图拿来,与之比较,从中找出进程调度与作业调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众所周知,学生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际的系统与理论中所介绍的内容,往往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一点一定要和学生说清楚。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结合Windows的线程状态转换图,指出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是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因此,在它的转换图中要体现出来。其中的“备用”状态,就是一种特殊的就绪状态,是已经分得处理机,但暂时还需等待的状态。

2.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认为教学中突出重点,梳理所讲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方法,有时要比传授一般性知识内容更重要。

比如在讲操作系统类型时,它有10多种。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三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即:多道批处理系统、

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其它类型可看成是基本类型的“混和运算”,或在基本类型基础上增添某些功能,便可得到另外的类型。如通用操作系统,是基本操作系统的“混和运算”。而网络操作系统,可看作在基本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网络管理功能。即:网络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系统+网络管理。

又如操作系统的各大管理名目繁多,不易为学生所掌握,引导学生将其分为两步:(1)为被管理对象建立一个某某控制块、根据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利用相应的算法,实现其管理目标。(2)如在管理中出现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转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去解决。

类似的例子很多,不在此赘述。总之笔者是想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变复杂为简单的自学能力。正如常言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结束语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对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表现在上课出勤率高,课堂的学习氛围浓烈,认真思考,师生教和学的活动同步,变一言堂为多言堂,生动活泼。不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这门功课。同时也使教师在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镀铜织物;性能特点;测试方法;含量检测

1试验条件

1.1试验原料

试验样品为锦纶66化学镀铜平纹织物。

规格:经、纬纱的线密度均为70 D,经、纬纱密度分别为380、310根/10cm。

1.2试验仪器及方法

1.2.1镀层表面形貌测试

采用Philips公司的XL3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镀层表面形貌。

1.2.2织物拉伸性能测试

采用Instron 5565型万能强力机测试织物的拉伸强力,拉伸速度110 mm/min,预加张力1 N。

1.2.3 织物导电性能测试

常用的导电性能测试仪器有:纤维比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四探针测试仪等。其中,适用于织物导电性能测试的仪器有万用表和四探针测试仪。但是使用万用表测织物电阻率时,两探针之间的距离不易控制,且读数不稳定,所以本试验中采用SX1934(SZ2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测定镀层的电阻率。

1.2.4镀层结合力测试

常用的镀层结合力测试方法有:冷热循环法和透明胶带测试法。

冷热循环法:此方法试验条件较严格,适用于化学镀纤维的镀层结合力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将化学镀纤维样品在100℃的沸水中煮沸20 min~25 min,然后在0~5℃的冷水浴中保持3 min后取出,显微镜下观察镀层无起泡、脱落,此时镀层的结合力不低于0.8 kg/cm~0.9 kg/cm[1]。

透明胶带测试法:此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化学镀织物的镀层结合力测试,并通过失重率来间接反映织物与镀层的结合牢度。本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用电子天平称量测试样品重量,记为m1;把聚酯胶带粘在测试样品上;用2kg滚柱在聚酯胶带上面往返摩擦10次;用滚柱来回擦10次测试样品后立刻从测试样品上慢慢剥掉聚酯胶带;用电子天平称量剥掉聚酯胶带后的测试样品重量,记为m2。

测定m1和m2之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干燥,且在21℃,65%RH的标准大气环境下调湿24 h。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镀层的表面形貌

图1为放大10000倍下镀层的扫描电镜图。

图1镀层表面形貌

由图1可见,镀层表面颗粒大小较不均匀,颗粒间存在空隙,大颗粒周围不规则地散布着一些较小的颗粒。因此,镀铜织物手感较粗糙,镀层总体的光泽度较低,并随镀层厚度的增大逐渐呈现棕色。

2.2锦纶织物拉伸性能

图2为锦纶织物和锦纶镀铜织物拉伸曲线。

图2织物拉伸曲线

由图2可见:经过化学镀铜后,织物初始模量增大,织物手感变硬;镀铜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增大,断裂伸长减小,因为锦纶织物经过化学镀后,织物被金属镀层固结,纱线间摩擦力增大。因此镀铜织物的拉伸性较好,但弹性较小。

2.3锦纶织物导电性能

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测得的电阻率稳定性好,前后两次测量值差异小于0.1%;测得锦纶织物电阻率为1019Ω・cm,锦纶镀铜织物电阻率为0.01Ω・cm。结果表明:经过化学镀铜后,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铜镀层,使导电性能显著提高。

2.4化学镀铜织物镀层结合力测试

通过镀层的结合力测试可知,本试验中,镀铜织物失重率为2.23%。失重后,经四探针测试仪测试其电阻率,结果表明电阻率增大12%。因此在镀铜织物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织物表面镀铜层的摩擦,洗涤过程中尽量手洗,以减少表面镀铜层的损耗。

3电磁屏蔽织物中镀铜纤维含量测定

由于化学镀铜纤维表面的铜镀层溶于酸或碱,因此常规的化学溶解法不适用于镀铜纤维含量的检验;由于镀铜纤维的细度不一,密度变化大,因此用人工识别并分别测其根数和直径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的方法也不可行;鉴于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可操作性强的测试镀铜纤维含量的方法,即:首先人工区分不同种类的纤维,然后称重,计算其含量。

以化学镀铜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机织物为例,镀铜纤维含量测试方法如下:

距布边10cm处呈梯形剪取3块5 cm×10 cm的试样,并标明经纬向,然后分别沿试样经向中间剪断,分成两块,分别作为测试样品和备样。将机织物样品拆出经纬纱,区分两种纤维[2]。方法如下:

(1) 浅色织物:可根据纱线光泽区分。镀铜纤维呈现金属光泽,棉纤维则光泽柔和。

(2) 深色织物:可根据纱线导电性区分。用万用表测量纱线电阻率,阻值较小者为镀铜纤维,较大者为棉纤维。

将已分好的镀铜纤维和棉纤维分别放入已烘干称重的容量瓶内,瓶盖放在旁边,在(105±3)℃烘箱中烘干(连续两次称的重量差异不超过0.1%)后,迅速盖上瓶盖,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常温(一般不能少于30 min),从干燥器中取出,在2 min内完成称重,精确至0.0002g。

镀铜纤维质量百分比

棉纤维质量百分比 P2= (1-P1)×100%

其中:m1―― 镀铜纤维干燥质量,g;

m2――棉纤维干燥质量,g;

W1――镀铜纤维公定回潮率,%;

W2――棉纤维公定回潮率,%。

测试结果以两个试样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表示,若两次计算结果的差异大于3%时,应测量第三个试样,最终结果取三个试样结果的平均值。

4结论

(1)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清晰获得化学镀铜锦纶织物镀层表面的形貌,因此可用来分析评价镀层表面质量,颗粒和缝隙越大,则镀铜织物手感粗糙,镀层总体的光泽度越低;

(2) 织物镀铜后手感变硬,强力增大,拉伸性变好,但弹性减小;

(3) 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测试较适合用于镀铜织物的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便迅速,稳定性较好;

(4) 利用粘结法可以方便地用于测试镀铜层与织物结合力,从测试结果来看,这种织物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镀层摩擦,洗涤时要尽量轻柔;

(5) 常用的测试混纺比的方法不适用于电磁屏蔽织物,用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可简便、快捷地测出电磁屏蔽织物中镀铜纤维的含量。

参考文献

[1] 武学高.塑料电镀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3.

第11篇

1.1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有相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

然而,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是形势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自身的改革和全面创新。为此,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1.2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等人为要素、课程等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条件等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过程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它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而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性要素形成系统的时间结果。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即我们常说的实施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

2.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强调: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更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所以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就是需要在一种新的概念和模式下运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开发大脑,提高学生创造力是课程教学设计的任务

课程教学设计特别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眼、耳等感觉器官,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来开发学生的右脑,使左右脑协调工作,平衡发展,培养“全脑人”。

4.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包括图示思维(大脑风暴)、卡片展示、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畅想落实法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穿插使用。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5.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收集信息,对学生要及时地加以评价。在评分时,主要考虑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每一项指标可按等级评分,也可按分数评分,教师在对学生打分后,应给学生以相应的评语。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现实的系统同所要求的理想化的系统之间的差异,为下一步修正,给出诊断性的信息。

6.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有待于日趋完善

6.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必然会大大依赖于学生的主动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必须非常强。因此,对于年纪较小或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如年纪大些的和比较成熟的学生使用起来适用。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2“双师型”教师有待快速成长

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中,教师除了负责制作学习材料之外,还有另一项新的任务,即是指导者和主持人。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能可能有困难,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组织一些在职学习或培训,以便教师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6.3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如果学校缺乏工学结合课改实效性评估机制或工学结合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后反馈信息未能及时跟进,那么就无法保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期待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和工学结合等要融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之中。

6.4教育系统在体制和环境上有待于不断完善

课程教学设计在很多方面需要主办学校行政管理和业务主管部门等系统的支持,如外部宏观国家政策环境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基金的安排、课程日常工作、使用一些专门设备(图书馆设备、电脑房、实验室等),以及提供适当的考试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 活血祛瘀剂;化痰药(中药);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损害血管壁的危险因素增加,致使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相关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采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疗法治疗血管性相关疾病获得了较好疗效。

1 痰、瘀是导致血管病变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嗜好烟酒人群的增加,纳入高脂类食物等热量摄入过多,加之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养尊处优、劳逸失度等,导致身体肥胖,使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增加,再加上年龄老化、吸烟等因素,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由于脂质沉积,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吸附、高凝集等状态,全血黏度与还原黏度升高,血小板易于激活,聚集性增高,微血管内血流缓慢淤滞,相继出现炎症变化,内皮损害,细胞黏附,致使血管内皮下形成脂肪条纹,纤维斑块,造成动脉僵硬度的顺应性降低,斑块逐渐增大、破裂,导致细胞聚集,血栓形成[1],均可在心、脑、肾、四肢等血管部位造成血栓闭塞性疾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肥胖者乃痰盛体质,为痰为膏,血脂异常为痰浊在血,为浊为痰。痰浊与血瘀,二者同源而异物,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或好逸少动,食滞不消,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随气血而动,无处不到,内至脏腑,外至经脉,阻碍气血运行,日久者痰瘀互结,闭阻脉络。故张山雷云:“痰涎积于经隧则络中之血必滞。”脉道阻滞,水谷精微不得运行,则聚津为痰。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痰浊瘀血留滞脉络,血脉阻滞,遂成裹囊,导致血管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在脑则阻遏清阳,神机失用,出现眩晕、头痛、中风、偏瘫、昏仆等,在心则胸阳闭阻,血瘀气滞,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在肾闭阻脉络,出现腰痛不移、尿血等,故吕仁和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肾病微血管病变提出“肾络微型疒徵瘕”学说,在肢体则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痰瘀结于皮下脏腑可出现痰核、肿块等。

2 活血祛瘀、化痰通络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痰浊血瘀、脉络闭阻乃此病之病机,治疗应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基本大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血实者宜决之。”临床上治疗痰浊、血瘀,首先辨明孰重孰轻。若出现胸闷、口黏、苔腻等痰浊为主者,当以化痰为主,以温胆汤为基本方,佐以活血行气,常用药物:竹茹、枳壳、茯苓、橘红、半夏、石菖蒲、郁金、丹参、生山楂、苏木;若出现疼痛不移、舌质紫黯、有瘀斑、舌下脉络紫黯明显、脉弦涩者,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佐以化痰行气,常用药物:红花、桃仁、川芎、赤芍药、丹参、生山楂、地龙、白僵蚕、石菖蒲、郁金、半夏等。其次根据发病部位,选择佐加药物,在脑选用川芎、葛根、地龙、天麻、白僵蚕、石菖蒲、郁金等;在肺选用桔梗、杏红、郁金、枳壳;在心选用丹参、川芎、石菖蒲、郁金;在腰部选用川牛膝、杜仲、鸡血藤、老鹳草;在上肢选姜黄、川芎、桂枝、葛根、地龙;在下肢选川牛膝、地龙、木瓜、牡丹皮。若见痰核、疒徵瘕,选用生牡蛎、浙贝母、半夏、山慈姑、三棱、莪术、穿山甲等。再之,化痰活血,离不开行气。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行则痰消。血瘀者宜行气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欲治其血,当以调气为先。可佐加枳壳、川芎、郁金、香附等品,气虚痰阻血瘀者宜补气化痰活血,加黄芪、白术等。

3 虫类药物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痰瘀互结日久,脉络闭阻不通,即“久病入络”。非虫类穿透之药不能开,常用药物有地龙、白僵蚕、全蝎、蜈蚣、水蛭、地鳖虫、穿山甲等,以活血通络化痰。若邪气犯络或久病不愈,皆可致络中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津凝痰结,顽痰死血瘀阻于络脉,疾病缠绵难愈[2]。相当于红细胞变性、血小板凝聚、血脂增高、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治以虫蚁搜剔合辛香通络,常用药如水蛭、蜣螂、穿山甲等。去恶血留于经脉非全蝎、蜈蚣莫属,《玉楸药解》曰全蝎能“穿透筋骨”。痰瘀固结不散用水蛭、白僵蚕,《神农本草经》谓水蛭“主逐恶血、月闭、破疒徵瘕、积聚、无子、利水道”。通经剔络,地龙、全蝎、穿山甲无所不至。

【参考文献】

[1] 韩学杰,张印生,沈绍功(指导).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渊源和创新[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623-625

第13篇

关键词: 智能; 教学系统; 模型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是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综合性任务,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担负起教育、教学的相关责任,即赋予计算机系统以智能,由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实现最佳教学。

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历程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Bolt Neranek Newman公司开发了Scholar系统,它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当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添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以及训练策略。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被用于建立学习顾问之中,即存放所要教授课程的问题和技能,控制训练策略并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之产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弱点以及所喜爱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的软件系统。

随后又出现了Why 、Sophie、West、 Buggy、Neomycin等系统,并将知识表示、专家系统、问题求解、推理方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断续进行,且多为研究和演示用的系统,经过严格评测的系统很少。最近几年则发展较快,一些计算机公司也投入其中,伴随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迅猛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模型构建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是以认知学为理论基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I,是智能化的CAI。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借助于智能化的推理机制对大量知识进行选择、判断与处理,使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般,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知识库

作为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库主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自适应的、开放的、可操作的框架和服务设施。为各个学科知识提供规范的知识输入和组织,其它教学资源,如题库、课件、素材等,均依据它来组织管理,这将使用户可以建立适用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各类知识应用能够有一个好的开发和集成基础。另外,核心的教学领域知识将被分解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树,提供可视化的、操作性好的知识树编辑界面,方便教师将教学领域的知识输入到知识库。

例如,有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知识库,是从知识表示入手,在SC文法知识表示体系和知识树映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动态、实时、自适应、交互式知识库模型。模型包括基于SC文法的知识点表示方法、知识树结构、知识树映射、知识点学习循环等内容, 模型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经过实例化设计和运用,可以表现出动态教/学、领域无关、人机交互、自适应、个别化、可扩展等智能特点。

2.学生模型

学生模型就是用于表示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并通过解释学生的活动得出他对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系统中每个学生有唯一的ID标识,建立唯一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和特征数据库,系统智能功能的实现在于如何动态地、正确地提取学生的主题特征。

一般,系统可以采用领域知识树模型来表示学生对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可以设学习中的整个领域知识树为DKT;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树为SKT,未学过的知识树为SNKT;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树为GKT,未掌握的知识树为GNKT。则{SNKT}={DKT}-{SKT}、{GNKT}={SKT}-{GKT},如果SNKT和GNKT皆为空时,则表示学生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其中,如果GNKT不为空,则学生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只能进行重复学习和补充练习,直到GNKT为空时,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专家决策机制

该模块可以看作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推理机,它一般采用两级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即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和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其中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用于确定教学内容,而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用于确定教学策略。

也有观点认为基于规则的推理是容易健忘的,即基于规则的推理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求解都是从头开始,而不管类似的问题以前是否遇到过。但日常的智力行为则不同,人们往往迅速地把事件或问题同以前的经验相联系。与基于规则的推理不同,基于范例的推理被认为是基于以前经验的推理。因此,在有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采用的是基于范例的推理。

基于范例推理的工作过程为:分析输入,确定范例的索引,根据索引从范例库中取出相近的范例,改善范例的问题求解方法并使之适应于需要求解的新问题。如果成功,则创建索引、形成新范例并存储;若不成功,则首先分析失败的原因,修正解法,重新测试,或转至重新指定索引进行范例检索。

4.智能接口模块

该模块实际上是作为系统与用户交互作用的部件,它除了提供学生信息的输入与注册外,还实现了学生与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与之相关的技术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内部处理、知识库系统化维护、学生模型初始化、教师模型自适应调整等。该模块为实现协商、辩论、会话等教学形式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未来趋势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不是孤立、单一的,它的发展要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就目前而言,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智能技术的应用

智能技术是能自动执行用户委托任务的计算实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技术应当是由各种技术支撑着的,许多实用的应用特性的集合,开发者正是使用这些应用特性来扩展应用的功能和价值, 从而达到能自动执行用户委托任务的目的。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学生可以使用智能技术进行搜索、导引来查询有效知识。由于它具备学习的功能,能够主动、高效地从网络信息空间中发现和收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有助于解决使用单一关键字匹配查询、搜索引擎引起的大量无关信息的涌现、信息检索的精确度较低等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选取效率,加强交互学习和自主能动性学习。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属于高技术学科,是知识信息处理中的核心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颇感兴趣,计算机专家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将设定的自然语言机理用计算机程序表达出来,构造能够理解自然语言的系统。他们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把输出对输入文本的反映作为衡量计算机理解语言的判别标准。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开发中,特别是智能人机接口方面,可以结合运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高系统的智能。例如,通过自然语言人机接口,可以实现更加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利用语义网络技术,可以充分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和语义联系;通过智能模糊查询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知识库的知识查找和知识利用;利用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开展跨语言的知识学习。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达到真实体验和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而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能加速这一过程和巩固所传授的知识,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使用创建的虚拟环境,可以在一般人所不能亲身体验的情景中,达到演示、操作的教学目的。它允许学生与现有的各种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学生可以在仿真过程中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与各种仿真物体接触,还可以与虚拟境界的各个部分接触,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4.现代学习理论的应用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运用原有的经验和具体情况去理解新的信息。现代学习理论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能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还不多,真正能投入教学实践的系统则更少,这个有着诱人发展前景的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莫赞等.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与前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6):7-8.

[2]肖雯.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 [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6):56.

[3]杨国才等.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型 [J].计算机应用,1998.(10):18.

[4]闭应洲等.基于校园网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2.(12):61.

第14篇

关键词:脑室系统 诊断治疗

1脑室系统血管畸形的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在7岁一66岁,其中4例小于18岁,8例大于18岁。临床表现:头痛6例,癫痈2例,头昏1例,意识障碍1例,轻度双眼上视困难1例,无症状1例。

1.2影像学表现

14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10例行DSA检查。其中2例因不具有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点而误诊,1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胶质瘤卒中。脑积水3例,脑室出血6例,脑出血1例。部位:侧脑室5例,室间孔1例,三脑室2例,四脑室1例。

1.3手术及病理

除1例静脉畸形(女,34岁)未手术外,其余均接受了手术,1例经脐眠体前份,2例经侧脑室额角,2例经侧脑室三角IX,1例经颗叶,1例经翼点,1例经枕下,2例经小脑叫部入路,其中1例术中出血多而仅做部分切除。11例术后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5例(3女,2男,平均年龄34.08岁),AVM6例(2女,4男平均年龄29.70岁)。

1.4结果

本组11例手术患者,11例经术后CT证实全切,1例AVM部分切除,其中2例术后辅以x一刀治疗,2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而行V-P分流术。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持续高热、昏迷而于术后3天死亡,本例为三脑室内AVM,因脑室内出血以突发意识障碍入院,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切除困难,术中出血较多,死因考虑为严重的视丘下部反应所致。

1.5讨论

18世纪中叶,脑血管畸形在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895年,Steinheil首先报道了相关的脑血管畸形,直到1932年脑血管畸形手术才初次进行。Russell等将血管畸形分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四类。脑血管畸形的具体发病原因一直没有查明,不过,很多医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天因素。脑血管畸形发生在颅内的每个部位的概率较大,不过,很罕见的是脑室系统的血管畸形。据相关数据显示,从1905年至今,共有104病例,其中静脉形11例,海绵状血管瘤52例,AVM22例。关于毛细血管扩张却只有1次病例。

2脑室系统的血管畸形一般特点和临床现象

2.1一般特点

现在,通过对国内个的文献报道的回顾分析可知,脑室系统海绵状血状瘤分布于每个年龄阶段。但平均发病年龄在33岁,成人的性病率较多,为78.85%,而脑室系统海绵关血瘤状况,在女性中较多。与我们病例相似的是,脑室系统海绵状血瘤性别差异不明显。在所有的病例中,病变部位中最常见的是侧脑室病例(20例,38.46%),再者就是三脑室三脑室[32.69%]、室间孔(21.15%)和四脑室}7.69%},与导水管血管畸形的相关报道却没有。在脑室系统中,AVM占小儿颅内AVM的4%,占成人的1.4%,它的分布年龄范围比较广泛。其发病年龄比海绵状血状瘤的发病年龄较低,而且,在性别分析中,女性病例比男性和小儿病例多。

它病变部位以侧脑室(65.63%)、三脑室(21.88%)最多,而室间孔、四脑室及导水管者却很少。在大型的尸检中,静脉畸形可以说是最多见的颅内血管畸形,占颅内血管畸形的63%,又因为在临床上表现不多,所以,在临床上发病率不高。

2.2临床现象

头痛,同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是脑室系统血管畸形最主要的临床现象,其主要是因继发性出血和脑积水所产生。四脑室者会伴有小脑症状,如共济失调等,而惊厥发作却是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首发症状。在我院的10例中,4例因脑积水表现起病,2例因脑室出血突发癫痫发病,2例因脑室出血以突发头痛引起,1例无症状在CT检查中却偶然发现。脑室系统AVM多因脑室、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突发头痛、意识障碍起病,在国外报道32例中占65.63%(21例),仅1例以脑积水表现发病,而本组10例中有6例(60%)发生出血,另外有4例以脑积水起病。

3脑室系统的血管畸形的治疗

脑室系统血管畸形因为部位的特殊性,其出血率高、脑积水的几率高,其治疗与脑实质血管畸形的治疗有所不同。目前认为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解除脑积水是脑室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内镜仅可以辅助诊断和手术,虽有脑室镜切除病变的尝试,但目前尚无通过脑室镜安全切除病变的报道。对于脑室系统AVM,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解除脑积水仍是最佳方案,但对于新生儿、婴幼儿,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有效控制脑积水的情况下可以折缓几年再行手术。脑室镜切除病变的安全性低,到目前仅有1例报道,而对于少数无法手术切除者可用Y-刀加V-P分流或透明隔造瘘或三脑室底造瘘,但不能完全解决再出血以及由此引起的死亡。另外,当血管畸形较大切除困难,而情况又允许时,可考虑先行栓塞或Y-刀使部分血管闭塞后再行手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降低手术的难度,从而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脑室静脉畸形不主张手术切除,即使同时伴有海绵状血管瘤或AVM,静脉畸形也应予以保留,因扩张的静脉参与脑室周围重要结构的血液回流,切除病变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故目前手术的主要目的为解除脑积水。

4结语

总之,脑室系统血管畸形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儿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多在60岁以下,且以成人多见,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出血与脑积水的发生率高。海绵状血管瘤及AVM以侧脑室及三脑室多见,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畸形则以侧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多见,手术仅能解除脑积水而不能切除病变。

第15篇

【摘要】目的 观察护心通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58例缺血性心肌病(NYHA3-4级)患者在常规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基础上应用护心通3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4天为一疗程,观察心功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 护心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护心通;缺血性心肌病;心功改善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冠心病发病率迅速增高,缺血性心肌病相应增加。到了缺血性心肌病时期,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为护心通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所选的58个病例均为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住院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诊断标准见2008年第七版《内科学》)。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男37例,女21例。

1.2 方法在口服ACEI、β阻滞剂、利尿剂或地高辛基础上,加用护心通3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一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观察包括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浮肿等心功能指标。用超声心电图测左室射血分数(EF%)。

1.4 疗效制定显效:心功能改善二级以上或EF%较治疗前升高10%;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或EF%较治疗前升高5%;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 结 果

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主述症状包括胸闷、气急、心悸、乏力、浮肿、紫绀等经护心通静滴后总有效率为87.5%;心功能的影响:治疗前心功能Ⅳ级31例、Ⅲ27例,治疗后Ⅲ级仅8例,Ⅱ级44例,Ⅰ级6例,总有效率91.38%。用药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总有效率91.38%。副作用观察:本组58例病人护心通治疗后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伤,亦无全身过敏及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