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探究式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探究式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尝试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组合,构建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它能够吸纳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的优点,避免单独使用的不足,优势互补而达到教学模式最优化。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教学,采取什么具体策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触很多,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活动的需要。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协作环境是营造良好氛围的方法和目标。而教师是这种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示范者。

1.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协作环境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法和目标。学生是知识体系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支持者。所以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需要。

“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仅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并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能力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尽管中学生在这方面还不成熟,组织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都比较有趣,贴近生活,所以物理课堂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

2.教师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在这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因为在现行课堂上,学生基本是“听师由命”,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调查,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次数在学生课堂交往总次数中占很大比例,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他行为的比重微乎其微。再看看我们的中学课堂,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堂活跃度反而下降。显然,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切实加强对物理科学探究的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其结果来说,是反映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就其认识过程来说,其基本特征应当是科学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只有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究活动,才能透过自然现象揭示其本质,从而形成科学理论。

1.科学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因为注重创造学习科学的环境,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究自然的环境、条件与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

2.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虽然《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这些要素是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但不是科学探究学习的必需环节。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要素,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科学探究学习不一定是“完整”的。根据要素的多少可以把科学探究学习分为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完全探究能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探究不仅为了寻求某一个科学结论。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得出结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教师思路上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常采取回避态度。同时,学生一旦得出了某一科学结论,教师就宣告本次探究活动结束。这种单纯追求结论的探究活动是不可取的。诚然,探究过程需要得出某些结论,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精神。

三、应选好着力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不再以老师的教为核心展开,而主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是否通过物理教学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选好着力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探究、实践、摸索,例如:在学摩擦力时提问“生产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在学惯性时提问“假如失去惯性世界将怎样”?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全凭学生细心观察、搜集资料、生活经验等平时的积累,真正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第2篇

重点把握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使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传统上采取的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在以“教师为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和跟从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创新思想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对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和实践进行探究,能了解到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优势,从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能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育服务。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例子并留下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将原理和结论结合,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探索问题,并掌握和解决问题,敏锐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动手操作性强小学数学中,探究式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并帮助小学生加强数学规律以及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趣味性强探究式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把带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思维逻辑的数学问题设置成不同的情境,然后让小学生能够从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3.交互性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且还能取长补短,将每一位学生的有点充分的发挥出来。探究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能力,并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学的质量。4.创新性强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大多数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的答案。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技能及其解决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三、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中,第一,是进行恰当数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二,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技巧和方法的提高和巩固,且注重学习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第四,知识的回顾,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和态度的提升反思。学生在探究式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提升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2.注重学生的应材施教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为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参与、合作提供了条件,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交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学习和吸收知识。避免了因教师不能满足每个学生教学需求不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好。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更加能够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需求。3.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在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中,四个环节的设定,更加适应现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及新教育思想需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交流,转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教师也不再进行独自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交流的生态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位置,变成辅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数学课堂中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讲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学习材料,包括两个同样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硬纸片、剪刀、直尺等,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研究,学生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产生强烈学习的愉悦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想法。4.提高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在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分数的学习中,提供给学生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折l/4,问几种折法。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兴致非常高,老师同时进行学生创新学习的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索、实践尝试、互动启发,更多的方法被探索出来。因此,探究式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改变学生思维和知识结构,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快速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进行探究式数学教学可以提出具有现实和探索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佳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几点实践[J].时代教育,2010,10(2):206-207.

[2]林贤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10,10(8):31-32.

[3]李中海.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2,10(6):22-23.

第3篇

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一般的程序应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1. 提出问题的策略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

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道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变换提出问题角度的策略。

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教师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原封不动地提出,可以想像,学生面对一个他早已熟悉的问题,猜想和假设会很快趋向一致,探究兴趣当然也就降低很多。教师若变换提问的角度,提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不熟悉,很快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变换角度提问,除了可以反过来问之外,还可以采取变换问题的方法。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丰富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渠道,可以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和有意义的提问,用“见怪不怪”的生活经验形成问题;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形成问题;以意料之外的计算结果形成问题;以真实可信的化学史实形成问题;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形成问题等等。

如,教师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课时,问学生我们生物课用到的显微镜 观察到分子吗?大家见识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吗”?它可以看到分子。这个问题是学生前所未闻,很容易一起他们的兴趣,自然学生也就很快进入教学要引导探究问题之中。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实施应具有使问题开放的引导语。如:你想知道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如,在“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一节课,教师采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设计。教师首先给出“铁树开花”画面。学生觉得很惊奇,就想知道铁树是如何开花的了?

2.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策略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入时,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

交流探究结果是探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又极为重要的一环。让学生交流探究结果也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发现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观点,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也能加强实证资料与已有学科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的联系。交流结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表达能力,并加深对科学论证方法的认识。

如在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课时,教师提出了看看哪一组有更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这一句话调动了各组组员的的积极性。交流过程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机会的策略。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 听辨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 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3) 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合作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第4篇

一、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W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主观意愿.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要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开展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首先,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食物腐烂、燃烧等现象的本质,使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次,教师要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化合价的标定及变化规律等知识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当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还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探究教学的开展.最后,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促进探究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包办”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还是在知识讲解方面,都没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让学生享受理解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对化学原理的认知.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Fe(OH)2胶体制备”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而不是过分地注重实验结果的讲解,忽略引导学生感悟整个实验过程.这个实验的操作要点为:①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2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实验的要点,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仪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其中涉及化学方程式等.然后引导学生阐述讨论的结果,并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当然,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探究相关实验原理时,学生所得的结论可能有些缺陷,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完善他们的整个探究活动.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开展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绕过知识目标,探究活动的设计并没有以知识为载体.还有教师过分地追求活动的形式和热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收获较少.这样,使探究式教学失去意义.探究活动重在探究,是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推理、总结等能力.这个过程都是围绕化学知识、原理而展开的.教师要意识到化学基本知识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合理地处理化学知识和探究活动的关系.例如,在探究“焰色反应”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并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第5篇

一、作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作文是表达,是书面形式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探究式作文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学生观与发展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1.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作文教学。首先,教师提出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围绕话题写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教师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在头脑风暴发生时,任何的批评和否定都会阻止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哪怕此时的想象不成熟,甚至只是思想上的一点点火花,作为教师,都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作文教学,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针对提出的设想和方案进行筛选,选出可行的方案。在筛选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不妨暂时保留,待下一步进行探究和完善,哪怕此时有些观点是可笑的。如果按照习惯性思维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筛选,那么很有可能一些新颖的、甚至可能是深刻的观点在其尚未成熟之际就会被扼杀。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将这些方案加以完善,使之切实可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过程。既对学生围绕话题所写的内容如何去粗取精,剪裁得当,使之既切合题意,又结构合理,激励其选择并产生更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善还不成熟的思想、确定主题、安排文章的详略,甚至可以细致到遣词造句。

2.用童心画出作文。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小孩子从小喜欢画画,让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全新的作文教学之路。王尚文教授说过:“文,乃心学也,写作是为了抒写内心对生活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和别人对话、交流。其实这是人为之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人为之人的基本需要,一如游戏之于儿童。”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一种新鲜有趣的表达方式。

(1)创设情境,诱导创作。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教师得激发他们对“画画写话”的兴趣。可先创设情境,诱发他们潜在的欲望。第一次创作要让孩子画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写上最想说的话,一句两句都行,用水彩笔直接写在画面上,不讲究任何格式,随心所欲地去创作,由“画”生话,一举两得。

(2)开放视野,激情创作。《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的显著时代特征是开放和创新。从“小作文”向“大作文”开放,突破传统的三中心小作文教学模式,建立与校园、家庭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体系,让生活成为儿童写话源源不绝的活水。要淡化系统的写作知识传授,从扩大儿童的生活天地、丰富儿童生活情趣、提高校园生活质量入手,开放教学时间、学习空间、思维空间,拓宽画画写话的视野,让孩子积累生活素材,写话时可以有材料进行激情创作。首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画画写话取之不尽的天然源泉;再次,视野广阔的校外生活是画画写话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再者,生动活泼的语文教材是画画写话拓展的课程资;最后,开发多元智能的学科整合是画画写话可充分利用的学科资源。教师可引导孩子听音乐想象画画、写话。在学科整合的画画写话中,孩子们眼、耳、口、手、脑、心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集观察、思维、绘画、表达于一体,不仅开发了多元智能,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又满足了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在画画写话过程中,孩子们用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快乐无限;用独特的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和生活――创造无限;用无邪的童真童语表达独特的感悟――激情无限!画画写话,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写语心境、自由的写话空间,擦亮孩子的眼睛,点燃孩子语言的心灯,让孩子极其自然地表达他们熟悉的现实和梦幻的生活,用童心画作文,铺设了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桥梁,为提高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质量作了有益的探索。

3.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作文。“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生活。首先是走近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能主动地积极地走近自身,反观自身;走进生活,换位思考。学生会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换一种眼光去考量、审视,在熟悉中感受“陌生”,感受自身生活的美好。其次是书写生活。正是因为有了深入地观察、反思,感受也独特而有深度,从而进行书面交流与表达也就显得很容易了。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近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接受了生活的一次有益的洗礼。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志。针对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不会写作文的问题,本文强调了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体验作文等方法。总之,要相信学生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再辅之以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博客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韩超(1978- ),男,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与教育技术。(河南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84-01

博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软件,近年来风靡网络,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网络交流形式。但目前博客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因此还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博客的含义

“博客”一词是由英文Blog音译而来,源于单词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博客是一种简易的网络空间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网络上发表或转载文章。Blog的构想开始于1998年,2002年8月开始在我国全面引入Blog概念和理念,并给它正式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博客。

二、博客的特征

(一)开放性

相对于其他的网络交流工具和传统的教育媒介,博客具有显著的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博客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完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而且通过网络链接与聚合内容(RSS),还可以对文章与网站进行分类管理,节省了教师和学生寻找有价值信息的宝贵时间。

(二)灵活性

与电子布告栏系统(BBS)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博客更加灵活、更为个性化。在BBS中,各个帖子之间并无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帖子,这使得网页的内容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并带有非常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导致许多学生无法通过混乱的帖子进行知识的汲取。而教师们在博客中的帖子则是按照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别进行归类管理,并设置超级链接,不仅方便了信息的获取,而且还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

(三)简易性

个人网站技术门槛非常高,需要我们懂得图形处理、网页制作等多种网络知识,这使得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拥有自己的网站。并且个人网站的成本非常高,需要租用个人空间、域名等。而博客的优越性在于简单、快速,只要我们会上网打字就可以,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申请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私人博客空间,并快捷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因此,博客具有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等特点。

三、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和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相关教学材料为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博客自己获取知识,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优点是灵活多变,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选材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确定。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现有的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重新组织,以利于学生接受与吸收;也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在基于博客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过程,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营造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知识和问题的探究中。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引入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将最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旧知识相互联系。

创设学习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好符合实际问题的任务情境。一个适合探究的教学任务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还必须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方国家概况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地理环境、文化热点等话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并对接下来老师将要提出的问题与学习任务充满了期盼。

2.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情境及自身的学习程度,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但由于网络学习资源繁多,存在很多杂乱的信息,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也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博客尽量提供相关信息的来源或网络链接,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料,并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成果展示。学习研究结果是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和学习资料的剖析和整合,是衡量自主探究式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教学效率的关键。

例如,学生通过从讲座、书籍、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到的金融信息,使他们逐渐了解到银行的储蓄、贷款、投资、理财等各项业务。在拟定个人资产评估与理财计划后,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研究结果到博客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小组讨论,并对学习研究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

4.评价反馈,自我反思。博客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博客参与回复与讨论,不但能够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而且还能够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和老师、同学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巧玲.“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究,2009(9).

[2]郭晓英.博客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外语,2009(3).

[3]黄燕,汪健.基于博客平台的写作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2011(4).

[4]孙鹏.探究式学习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12).

[5]齐雪林.浅析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大学课堂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11(2).

[6]王红梅.基于博客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开放教育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

[7]王强.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0(11).

[8]张翠英,张英.基于博客互动的“双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9]张剑锋.自主探究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7).

[10]张全民.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探究式教学 创新性思维

我国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注重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是作为基本内容已列入课程标准。虽然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是经过多方论证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非常具有难度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中学教师本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缺乏,其次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同时有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倡导的理论真正在现实中却那么难于实施呢?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在于目前中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欠缺,不懂得究竟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算是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教学过程前没能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份相应的探究式教学的动态方案,在课堂中遇到问题时往往因为没有预见性而导致预设的教学流程“流产”。本文仅对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探究氛围要自由、民主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师在“超重失重现象”的教学中,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希望学生做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平抛运动的回答,不料却是“用绳栓住瓶子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教师答:“现在没有绳子”,然后不予理睬。这样的答复比起诸如“这有什么好说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太可笑了”等好一点,但都是对学生自由、大胆猜想的一种否认,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足以使一个创新型的人才毁灭。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和喜新厌旧,钻牛角尖,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面红耳赤的雄辩,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民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

2、探究问题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来自于生活的知识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最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愿望,因此,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应该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动物的奔跑、从玩具车的行驶到飞机、火车的飞驰、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对学生来说,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适当地选择活动,突出其中的不同环节,对于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其次,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动量定理的知识时,在新课引人中联系生活中的头盔、接篮球时的动作等。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这样的探究活动告诉他们科学探究并不遥远,科学探究的活动其乐无穷,只要留心生活就可以获得知识。

3、探究内容要精选

高中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的情况下,由于教师在理解和执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问题上,突显了学习时间的不足。这要求我们要整合各项学习目标,紧密地结合物理知识,精选探究内容,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对于一个具体的探究课题,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将探究活动的问题设在那些主干知识以及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在所发展的地方,做到属于让学生产生独立探究行为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对于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甚至于可以通过陈述的办法顺利越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如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时,可以在分组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让学生讨论通过纸带来求解加速度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后,给出:利用极限法,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然后描点做图,由图像的斜率求解加速度;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不是一个定值,

若为定值,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若一个点迹清晰,则看连续相等的时间的位移比是否符合1:3:5:……的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小组合作,求解出加速度的数值,课上通过课后的“问题与练习”中的第四小题通过频闪照片来分析、求解加速度即可。这样做突显了进行实验和进行分析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可分别突显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4、探究结果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掀起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这就为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指明了方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是落实新课改基本精神的必然举措。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宰自己的学习

要想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试想一下,课堂教学如果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沿用原始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老师疲惫、学生受累,往往得不偿失,其课堂主体性的地位难以实现,学生的潜质不能有效地得到挖掘,探究式教学也只会沦为口头功夫。因此,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耳熟能详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就算遇到难题,也最好让学生利用学习团队的优势,集合大家的智慧解决部分难点,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这对于学生长大后更好地融人大千世界十分有利,这也充分证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记得我在上有关势群体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预习,明白什么叫“弱势群体”。当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到什么是“弱势群体”时,我就启发他们:我们身边有“弱势群体”吗?把你看到的和了解到的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我又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人为何成为“弱势群体”吗?学生们争论不休,此时,我恰当地引导,让他们不偏离目标,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把握时政新闻,注重社会实践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被社会所淘汰。换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书报、杂志,多看电视新闻,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随时引入思想品德课,这样就使得思想品德课学有所依、学有所据,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氛围,同时,鲜活的素材橐导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也提供了契机。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的畅通,交通的便利,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学生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独到,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要求越来越高,对外来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在理清教材思路的基础上以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为要求,从现实生活中广泛收集鲜活的材料、案例等。必要时让学生自己多准备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采访,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服务社会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心得写成调研报告,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以合作研讨、释疑解难形式展现师生自主合作探究

当今初中生都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有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施探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对培育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大有裨益。

例如,我在《崇尚法律》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掌握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件:几年前,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在路上时偶然被人拍下来一张照片,拍摄者将这张照片上传到网络上,网民看到这张照片后,对其进行了ps,于是产生了一张张恶搞照片。没有人知道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究竟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这些恶搞照片会给这个小男孩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我还播放了被网民恶搞后的照片,学生们看到后捧腹大笑。这时候,我对学生说:“你们作为旁观者,肯定会觉得这些照片很好玩,但是如果你们是当事人呢?你们还笑得出来吗?自己的照片被大肆涂鸦,你们觉得当事人心里会不会难受?”听到我的话后,学生陷入了沉思,然后我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1)案例中有哪些不应该做的行为?(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些行为?(3)如果你是小胖,你会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这一系列问题围绕教材展开,有了之前的案例铺垫,会吸引学生积极探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了法律知识。

总而言之,新型课堂不应成为教师个人展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学校是学生发现自己才能的平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成为新一代合格的建没者和接班人。我们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文静、张锦屏.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时代意识培养[N]. 伊犁日报(汉),2010.

[2] 邓爱芳.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N]. 甘肃日报,2010.

[3] 王雪梅.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格教育探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6.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互动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离不开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学生在研究材料与信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思维;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得不到开启。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教材中有大量与探究相关的内容,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本人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具体阐述如何进行有效地探究教学。

1.教师创设探究氛围,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创设探究氛围,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它是探究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没有探究氛围,探究活动难以开展,探究性教学无法进行,互动教学就没法顺利展开。如何创设探究氛围,引起学生探究欲望?首先,建立良好的探究情感,教学活动应以人为本,情感在先,古人说亲其师方信其道,在探究性教学初期,师生要相互建立信任感,不能光走形式,要科学求实的赢得学生信任。其次,巧设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如:为什么刑侦人员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可以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第三,提问要难易适中。探究问题不能过繁过难,只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得到答案,不是让学生进行专业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第四,利用媒体扩展探究空间,现代媒体使我们眼、耳功能大大增强,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报刊杂志的科普文章,编科技小报让学生阅读,收看中央台播放科技之光等栏目的电视节目等,不放过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任何机会。第五,对生物世界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让某种植物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去想象,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第六,生活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本人在讲到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呢?我对该课的引入是播放一段自制的视频--服装厂忙碌的车间,视频中各个车间的工人虽然看上去很忙碌,但服装制作的各个程序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工厂一件产品的加工过程,然后以类比的手法引入细胞的各个"车间",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把学生带进了想知道细胞这个工厂会生产什么的求知欲望里,为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小组主动设计探究方案

探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相互间的一种合作,合作学习也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然而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小组活动时,有些学生独自翻书思考,也不与同学去交流,成为了小组活动中的"隐形人",所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是参与小组活动就是善于合作了,还要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更要是善于担任各种角色。每一个小组都必须有一至两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其中起到组织作用,而不至于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又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解题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

3.教师科学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多向合作探究

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各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时,教师并不是站到一旁当"旁观者",而是要科学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多向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也是互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这样也就导致了生生互动的对象比较单一。通过设计多向合作的活动,增加互动的渠道,有利于丰富生生互动的对象。

例: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教学内容中,根据题材背景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常识,学生会提出多种问题: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酒精?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除了酒精还有其它?等等。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相似性,教师可以给学生重新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至于每个探究问题下的小问题,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交流去解决,小组成员通过他们的思考来进行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达到一致。这样建立学习小组的另一个目的是把互动教学延伸到课外,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位成员有相似的问题需要解决,课堂上经过讨论,可以得到口头上答案的一致性,但始终是纸上谈兵,故经过老师的指导,学习小组可以在课外延续互动教学。如,某学习小组的问题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还有其它,这个其它小组成员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水,那这个学习小组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而设计实验以及进行实验,同样也需要每位成员的出谋划策,那这个小组又多了一次甚至多次生生互动的机会。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教学体会。对以探究教学为基础而进行的教学的实施的本身评价也显示该教学是较为有效的,因此可以认为以探究教学为例进行高中生物互动教学是可行的同时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31-01

一、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缘起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首先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

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探究式教学的英文表达inquiry leaning中“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Nqueerer(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与“研究”比较,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词和英文原意更为贴切。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根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数学探究式教学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大家也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猜测、论证和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1、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新奇感和探究欲,把科学探究活动引入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老师传授或从书本上能够直接得到,而是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学生具有高度的主体性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在学生的发展潜能无限的理念下提出的,相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力。因此数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在学习活动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学习内容中,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种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和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课题的特征,不断改进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结论,而是学生自己提出和整理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开放性

与一般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首先,客体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其次,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可以是数学课内知识的扩广,可以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数学实验、动手制作等;再次,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最后,学习的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数学探究式教学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

4、数学课题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与常规数学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课题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与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是头等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探究学习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探究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悟和体验,获得丰富的非结构性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大量地依靠直觉与顿悟,这些都有益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探究教学的出发点。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探究新问题需要知识的固着点,问题本身与固着点的“潜在距离”愈远,一般说来探究的难度就愈高,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转变观念;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40-01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还应当认真的接受各种先进数学教育思想,把握数学发展的动态,了解和研究心得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实施。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对探究式教学思想方法、理论、实际应用等相关方面的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探究式教学,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摸索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规律和特点,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实践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数学情境,在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交叉点来创设;也可以利用数学中的认知矛盾来创设;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定理和规律寓于应用题目当中,用以提出问题。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乐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形成探究心理。例如教学函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与函数及其图像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然后进一步的获得结论。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究,发现新问题、解决浅显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点深层次的运用,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

三、重视学科关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高中数学课程能够与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将数学与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知识构建数学实验室。将一些数学问题和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来主动的探索新知。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函数图象的变换等问题更是学生学习中的大难题。一般在函数学习时,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函数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等知识,通过手动描点绘图进行学习也费时费力,对于学生从数行结合的角度进行观察、对比和思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学生难以找到数行两种函数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这里就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探究,将函数图象导入计算机中,取得一定的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找到数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函数知识点,得到规律。

四、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来设计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但也要使大多数学生能所能及的,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一系列思考与合作能够解决的。设计的教学问题应当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想当然的提出问题,避免因为问题过难挫伤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能因为过易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当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顺畅、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来。

五、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探究活动,其中包含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以学为重点的探究学习环境,其中应当包含丰富的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寻找需要的信息,通过探究的方式检验自己的设想;另一方面是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已知条件,为学生在探究式指明方向。在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将数学知识和规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具体的对数学知识和规律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加深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对于这样设计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为现实生活服务,能够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

总之,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学的实际环境,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相关学科和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心理和兴趣,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学策略理论进展的启示,及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因此在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实际问题出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行之有效的。

一、教师要提出适合探究的主题

若要提出适合探究的主题,教师首先就得关注“学生的问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否则,探究学习就无从谈起。探究主题应该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生活、自然或社会中的问题。探究主题必须是可以促进学生愿意探究、能够探究,并在探究中可以获得情感升华的。学生稳定的、持久的探究意愿是建立在某种兴趣与心愿基础上,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初始的兴趣与心愿并不稳定,关注的内容也相对狭窄,这就需要教师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活动世界。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主题。

其次,注意选题范围与学生的能力。探究问题题目设计太大,似乎很有雄心壮志,但实际上可能自己也不清楚想做什么。这类问题往往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根本无法胜任的。题目太宽泛,没有任何时间、地点、范围、内容的限制,探究问题的触角可以很大很多,学生的时间、精力都不允许他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进行这样的探究问题,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大头小身体”。题目也不能太小,题目太小,像在回答一道练习题,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因此我根据学生对上网的喜爱,使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创设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上网”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上网”的基础操作知识早已不是问题,所以这一探究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教师要合理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

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教学控制与封闭和保守联系在一起,认为教学控制就是传统讲授式教学和接受学习的产物,而探究学习是自由和开放的,与接受学习相对立的。这种认识导致了教师在探究学习中不敢有所作为,使学习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反而下降。要让学生充分地探究与思考,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非指导性的探究。

同时,探究学习并非忽视教学控制,它需要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学控制中,我们要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这些要点都需要在意,教师应尽可能使指导做到必要而充分。为此,首先要避免教师介入过早的情况,因为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其次也要避免介入过晚,以致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陷入学习困境之中。而这一点,在实际的操作中是比较难把握的。因为每一课内容每一个班级都是不一样,所以只能根据学生的反应作一个大致的判断,随时准备调整教学控制。其实,就是一个“度”的掌握,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让教师掌握好这个“度”,一直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想要找到的答案。

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出其不意,难以保证他们按原定的“轨迹”前行,更加不能担保其活动的全过程都保持浓厚兴趣,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听学生说说而已就放手不管,而是要见证活动的全过程,时刻提高指导意识,对学生活动进行即时性指导,以保障其活动有实效。

不管是创设情境而产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直接提出的课题,或是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还是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课题……不管课题是预设还是生成,都需要老师和学生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当学生所提问题的简单化、浅显化时,老师要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挖掘出更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如果学生提出想研究的课题过多过杂时,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选择有特色的课题来探究。

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尽管课题是孩子感兴趣的,但如果探究中存在着合作的不愉快或是意见上有分歧时,学生的想法特别奇怪,他们会跑来要求调到别的组进行活动,他们选择了推卸责任和逃避;也有的小组是探究中渐渐缺少课题实施的信心而要求换课题的,这里需要辅导老师出面进行谈话,与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指明下一阶段的探究方向,而不能放任自由随其“任意妄为”,该强制时要强制。

总之,我们既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不能指导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平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力求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因而要特别强调合作分工的必要性,给予能力较差的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此活动中来,有机会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也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明白:作为同一活动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完成任务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同学一起在活动中成长。因此,他们在活动的同时得关注小组成员的表现,并学会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进步,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没有流离于活动之外。

例如在上机时,为照顾几个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机房位置安排上,可以给他们适当的调动一下座位,实行“优带差”的方式,即开展小组合作。在任务布置上,为适合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他们的任务难度相对就低一些,有时,一个任务分二次完成,下课时让学生把他未完成的作业先保存到我的U盘中(机房硬盘有数据恢复),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学生的态度也认真多了。平时的讨论是,有机会也让他们先发言。一次课后,一位生性胆怯的学生说:“今天我在他们(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学生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当然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我们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普遍体现出积极性较差、参与度较低的现象,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或者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完全照做,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整个课程较为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被集中,难以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验证性实验是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和学生一般都是参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同时也违背了实验教学的本质要求。对于旧知识进行验证学习仅仅只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开展实验课程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就传统的考核方式来看,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课相关考核的时候,主要设置的考核内容多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更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理解实验课的教学重点严重偏离方向,直接导致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严重下降。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科目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中学化学教师在展开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在引入实验内容以前,通过设置问题、讲述一些化学历史、化学名人的故事的办法先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一些化学方面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讲授以前,可以先引入一些有关酸雨危害到人们生活的电影如《酸雨幽灵》,通过电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实验内容的引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带有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注重方法的传授。化学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着手于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实验的步骤、内容以及结果和原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懂得化学实验的本质原理,更好的为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实规划好的教学目标,提前进行探索步骤的设计工作。让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观察,与同学展开探讨和交流,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心,除此之外,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后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和深刻,使得学生的智力被充分开发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中学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盐类水解相关实验的时候,想要让学生能够碳酸钠的水溶液中[OH-]>[H+]的原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水中含有哪些离子,为什么不能引发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在碳酸钠中是否可以电离出H+离子或者OH-离子”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逐步探究盐类水解相关知识。

4.知识的巩固和升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将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和知识不断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最终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产生较大的飞跃,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灵活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应用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路获得较大的拓展,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学会举一反三,提升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

5.注重练习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能够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种办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能结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6.重视评价和反馈。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最后的环节是评价和反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做练习题的情况掌握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改革与创新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探究性学习工作。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一个显著地教学特点就是对教学情境的再现,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化学教材文本内容时,可能会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化学基础概念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导致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层次的学习脱节情况,对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实际化学学习情况,和对化学相关知识重点的掌握情况开展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一定限度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实际教学情境假期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直观的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并且利用教材的内容去扩展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同样也要利用好合作学习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建立一定学习层次的学习小组,然后按照每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关注点和具体的学习情况来安排一定学习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分工,从而在一种学习见解和学习交流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对文本学习内容的理解层次,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进行一定的教学培养,让学生明白在化学学习中,如何进行科学的配合来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3改变探究过程形式化,主张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多数老师只是转换了学习方式,而学习顺序和与学生的主客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依旧很强,课前不预习,就无法衡量自己的学习得失,更不知道自己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逻辑和知识点等。将探究式教学的重点错误地放在了形式上,注重对学生实验器材的准备,重视实验备课,却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走走形式。这样既浪费了实验资源,也没有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来,而不是进行灌输。例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会涉及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而这些在生活中又是常见的,甚至不少父母也懂得这方面的常识。于是在课前不妨给每位学生一块铁,然后让他们自己想一下保护它的办法,在课上时,需要经受老师各种条件的“侵蚀”。这样学生需要调查一部分资料,并且去查阅课本,了解铁会发生哪些反应,或者是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等。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时,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保护金属,就要先了解如何去腐蚀他们,这便是学习的目的。在这样的动力推动下,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发强烈,不需要老师过多地督促。

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要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新课程背景下,应注意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项传递的弊端,善于采用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倾听他人意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使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心理品质,掌握探究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切忌包办代替学生探究

在开展探究性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或担心在探究过程中会损害仪器设备,或担心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或为加快复习进程,采取变相包办形式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直接将探究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无疑与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背道而驰。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越俎代庖,要围绕学生提出的疑惑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时,课本提供的方案是:小块大理石+稀盐酸。而后,教师仍要解释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粉末、稀硫酸。

6_放的实验室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探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开放性。为了使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每班5人,共20人分成2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第15篇

摘 要: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事物或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探究式教学课堂实施步骤与策略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分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迷失方向,这样的教和学的效益就低。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因而学生有效的学,或者说有效的建构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堂课的开头,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或投影仪准确清楚地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目标,以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力求具体明确,切忌出现抽象的词语。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现,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下一阶段自学探究作铺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

第二步: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的目标是调动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我在“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按照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来学习分离定律:①孟德尔在种殖豌豆的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②对观察到的现象,他做出怎样的解释呢?③在解释清楚之后,他又做了哪些工作呢?目的是什么呢?④最后他得出什么结论呢?⑤请结合孟德尔的科学研究过程,讨论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逐个解决,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假说——演绎法的五个步骤,这不仅让学生有条理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学生很快理解了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后,我继而在设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节课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思维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教材中找出孟德尔对这种科研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写出各个步骤的内容;而在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课时,则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找出:①教材中体现了假说——演绎法中的哪几步?②缺少了哪几步?假如你是科学家要如何补充完整呢?在教学中我不断利用教材这本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第三步:解疑导拨

合作探究学生的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需要尽力避免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四步:研讨、归纳、矫正

这一阶段既要归纳总结前面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得出科学结论,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矫正,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影响探究式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步,其作用一方面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该理解的,讲清一个为什么,该掌握的则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运用,并且知道在运用中应避免出现哪些错误。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如我上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时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完成的成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先请制作的同学作自评,再请同学们对模型评分,完成表格。

【小组自评】本小组扣分的原因:

其他原因:

【小组互评】其他小组扣分的原因有:

其他原因:

最后找出最好的一组来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五步:变式练习,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