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范文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第1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2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3篇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二)加大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外轮岗交流力度;

第4篇

2020年上半年,我股室克服人员知识层面等各方面不足的实际,扎实抓好全县粮食统计、粮食安全、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基本按时完成了本股室对应上级部门及局领导等交办的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了粮食流通统计工作

逐步完善了企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报送,建立了“建平县粮食统计、安全、通知”微信群,统一规范了各企业统计人员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使粮食企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统计报表步入正轨。

二、认真地完成了社会粮油统计工作

粮食流通行业统计及分析工作(月报)、粮食价格监测报表(周报)、粮油收购及价格日常报表(五日报)、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日常报表、粮食加工行业统计及分析工作(月)、粮食加工行业经济报表(季)等各类报表都能够基本认真完成。

三、认真及时完成社会粮油平衡调查、统计及上报工作。

全县114户城乡居民粮油固定调查点信息采集、调查、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上报。

四、认真、及时完成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统计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报送。

五、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杂粮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及上报。

六、及时完成粮食企业安全保障调控(粮食物流设施项目)资料整理及上报。

七、及时完成粮食企业“十四五”规划及上报工作。

八、对全县政策性临储粮、地方储备粮、应急储备粮的收购、销售、储存、轮换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和监管,没出现任何问题。

九、强化“两个安全”工作,保障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生产

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一规定两手则内容进行作业,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机制、应急处置预案等各项工作,加强企业出入库生产、用电、用火等管理规范、化学药剂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必须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自查及上级部门安全检查中,检查出的问题及安全隐患都能认真整改,总结报告及整改情况都及时上报。我县粮食企业上半年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安全生产事故。

2.库存粮食数量质量

企业仓储设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粮食库存账实相符、帐帐相符。辖区内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质量、储存品质、食品安全指标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通过了上级部门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头看”验收,并及时上报《关于开展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头看”的工作报告》。

十、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圆满完成(可研报告已批复)。

十一、不折不扣的完成本局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其他各类临时性报表、报告都能按时完成及上报;本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也积极、认真按时完成。编制完成《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平县粮食应急供应预案的通知》(建政办发【2020】3号);编制完成《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县成品粮油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建政办发【2020】2号);疫情期间联合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三家共同行文编制完成《关于开展建平杂粮进商超活动的通知》(建发改发【2020】7号);编制完成《建平县发改局粮食安全工作》进行上报;根据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按时编制完成《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并及时上报等等。

虽然本股室承担的工作较繁琐,各类电子软件较多(以后逐年还在不断增加),我们克服人员知识层面等各方面不足的实际,各项工作都能在限定时间内认真、及时地完成。 

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胡杨大哥”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投资促进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谋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商务投资促进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谋划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潘集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先进位,多次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和淮南市市级文明单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现将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我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好于预期。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1-9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2亿元,同比下降20.1%。

二是外贸进出口额。2020年1-8月(官方数据只反馈到8月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993.32万美元,同比增长659.18%,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预计全年可完成2600万美元,可超额完成全年2500万美元目标任务。

三是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020年1-10月,完成利用外资1940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1850万美元目标任务。

四是引进市外资金。1-10月份引进市外资金项目资金44.0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4.75%,高于序时进度1.4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市外资金52.8亿元。

五是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10月份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资金34.4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6.12%,高于序时进度2.7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41亿元。

六是新开工项目数。1-10月份新开工工业招商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1-10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3个。

2020年,全区商务和招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回顾过去五年,我区的商务和招商事业稳步发展,全方位推进。

五年来,经济指标显著提高。全区累计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7亿元,居民消费日益提升。外贸进出口预计累计实现4800万美元,外贸总量稳步提升。预计累计实现外商直接投资8660万美元,外资总量位居全市前列。2016-2020年预计引进内资达31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达142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斐然。

五年来,发展基础显著夯实。一是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全区建成村级电商网点31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品牌4个,示范网点4个。组织开展电商培训1001人次,其中贫困户66人次。累计争取省、市电商奖励资金扶持142.4万元。二是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计划,新建、改造菜市场5个,充分保障我区“菜篮子”工程稳定。加油站建设提速,我区运营的11座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和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工作。三是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狠抓商务系统内市场、商场、加油站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市场巡查,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渠道。加强消费市场运行监测,圆满保障了疫情期间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

五年来,发展后劲显著提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上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多次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豆制品展销会等展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五年来,先后引进华西新能源光伏电站项目、淮南固废处置中心项目、正邦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三峡150MW光伏发电项目、阳光浮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潘集区选煤厂项目、皖江物流综合码头项目、年产26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潘集电厂项目、煤电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产8000万平方米瓦楞纸板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源泉”。

二、十四五期间项目谋划

1.万盛阳光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由淮南市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我区珠江路北侧、经五路东侧、黄河路南侧,占地77.45亩,总投资2亿元,其中商业部分占地面积29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工程8000万元,装修近2000万元),建设6层酒店一幢(一、二层为商铺,三至六层为酒店),二层市内农贸市场一幢,三层商铺一幢,配套社区服务等。

2.北城市场开发项目:该项目由鑫马集团投资建设,选址在潘集区黄山北路东侧,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面积41亩,建设商住一体商业综合体项目。

3.豆腐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位于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2018年8月份市产发集团斥资3.48亿元投资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86亩,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竣工,设置五大功能区:生产加工区、物流配送区、产品研发区、休闲观光区、公共服务区。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约12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两期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蒸气管网建设项目预计2020年4月份全部建成。拟引进有资质的运营管理企业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倾力打造集豆制品加工、销售、研发和观光为一体的工业游项目。

4.淮南粮油物流园项目:立足潘集区现有农业优势,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在平圩镇建设集仓储物流、粮食加工、循环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000亩,其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核心区域110亩。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生产+加工+科技”模式。

5.淮南潘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由北京中农国发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选址在松江路以北、珠江路以南、泥河路以西、贺疃路以东范围,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设规模18万平方米。本项目规划交易板块、农副产品加工板块、物流配送板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板块、商业配套板块、运营保障板块六大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招商机制,试行政府购买招商服务,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开展委托招商。完善招商顾问制度,加强与一些驻外机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龙头企业等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实行产业链招商。鼓励我区龙头企业通过主导产品上下游链接,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项目。

二是壮大招商引资力量。坚持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任用干部,强化招商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工作,把全区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队伍。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招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强化亲商爱商意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积极联系市政务中心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窗口,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备案、立项、环评、安评、土地规划等项目行政审批时间,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全程代办制,为企业提供接洽、联系、申请、办结等全流程精准化的免费服务,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解决疑难问题,不断塑造潘集区优良营商环境的形象,化被动为主动,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

四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及时传达省、市外贸发展扶持政策,组织外贸企业的员工参加省、市商务部门关于外贸外资业务的培训和知识讲座,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组织鼓励辖区内外贸进出口企业参加涉外博览会,扩大外贸进出口贸易。大力培育发展出口企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出口队伍,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发掘,加快外贸进出口企业孵化进度,尽快实现进出口实绩,提高外贸增长点。

五是不断提升消费水平。加快流通领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产品,努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业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农村群众消费方便安全,大力促进消费增长。

六是持续培育限上企业。对全区已符合限上条件的限下商贸流通企业逐户走访动员,促其积极申报,转化为限上企业。同时做好培育限上企业的业务指导及服务工作,对培育成熟的企业,与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将按照限上企业申报标准及时间节点,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十三五期间,已

七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认真排查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隐患,推动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加强商贸安全宣传培训演习工作,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自查和隐患整改,严防踩踏和火灾等恶性事件发,确保全年商贸领域无事故。

八是继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重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向电商化转型升级,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电子商务成为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四、“十三五”期间省级以上荣誉

2018年7月,我区荣获安徽省商务厅颁发的“兴农扶贫先进单位”。

第6篇

一、数字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结

1.入学报名“一网通”

XX区教育局XX年开展中小学网上报名工作,入学无纸化报名系统于XX年5月正式使用。报名平台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户籍、房产、监护人、预防接种、出生证明等信息的数据精准共享,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报名实现全区网上报名全覆盖,个别有需要的家长可到区教育局进行现场核对。XX年义务教育网上报名的人数接近7000人。目前该报名平台已于XX年9月份接入XX政务服务网。

2.教育缴费“一键办”

依托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及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支付方式,在全区范围铺开,面向学生的学费、代管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各类教育缴费及保险费等社会事项缴费,全部一键办理,实现“零跑腿”。当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已实现网上缴费,公办学校缴费已全部纳入“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电子缴费率达100%。

3.资助办理“一端口”

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并与民政、审计等部门实现大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减除申请资助材料,实行网上共审机制,缩短申请办理时长,提供便捷化的资助申请办理服务。学生只需将材料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即可,剩下的由区教育局办理。

4.转休复学“一张表”

各中小学休复学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纸质审批表,取消各类学籍证明材料(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有需求的学生将材料提供给学校,学校进行初审之后,通过学籍系统提交,然后在网上进行审批、办理。

5.校园生活“一卡通”

积极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推广校园“一卡通”应用,通过“一卡通”实现上学放学、文化学习、体艺活动、图书借阅、食堂用餐、校园消费及请假销假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已选定试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一卡通方案与项目的实施与论证,与相关部门对接,XX年已在三所城区学校完成试点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

6.家校互动“一平台”

我区积极举办XX教育广场应用培训活动,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XX教育广场的使用率,提升了应用水平,为各学校有效利用XX教育广场移动端、学生端进行教育教学、家校互动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卡通”平台,加快学生发展性评价数据收集与共享,建立和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互动平台。完善维护“XX教育”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7.加分确认“一证通”

加分事项实行“一证通办”,学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明即可申请办理。非涉密事项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填报申请表及上传身份证明,通过与公安、外侨、民宗等部门信息共享,由区教育局在后台审验确认后,在线上线下进行公示。涉密事项由考试中心线下代跑审验确认。中考优待、高考优待“一件事”办理平台由省级统一开发,区教育局将做好牵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与其他涉及到的部门做好相关事宜。目前相关身份信息数据资源渠道已打通并完善。

8.考试服务“一站式”

XX区只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项社会考试,已经完成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等网络化、电子化办理。各类等级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书的送达方式由考生自主选择,可通过邮政快递送达或现场领取。

9.毕业证明“一库办”

完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库,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建成前的各校保存的纸质信息(XX年以前的普通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及XX年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档案)转为电子信息,并纳入学籍信息库。毕业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进行网上申请办理。

10.办学审批“一件事”

开展了XX区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并公示了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申请的设置标准、办理流程,已实现网上审批;实现办学许可证档案材料电子化。目前,通过与消防、环保、市场监管、住建、民政、编办等部门联办协办,大力优化简化办学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时效。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与审核系统由市教育局统一开发和支付费用,系统目前还在试运行中,未正式投入使用。等市里试运行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后,会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实现精准资助;

2.学生转休复学需要卫生医疗部门的相关数据,但是在区外医院就诊的数据难以获得,数据通道难以打通。建议由市局牵头,推进该项工作;

3.年代久远的学生学籍信息的纸质档案不存在,难以将信息电子化并纳入学籍信息库;

4.校园一卡通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操作困难,建议市局出台统一标准,便于建设。

三、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计划

1.加快新一代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新基建”视为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数字政府发展的新引擎,广泛建设物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的限制,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倾力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智能校园。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江太太桂圆肉”为你整理了这篇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0年,我局燃气办在市、县业务部门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工作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深入开展燃气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及开展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工作,加强了行业管理,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了燃气方面的安全。现将2020年前三季度燃气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第四季度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 ? 一、强化日常监管

我局要求燃气企业每天都要进行隐患排查并有日巡查记录,月底上报本月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报表,没有上报的给予通报批评,再者给予处罚。建立燃气工作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布置和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

二、开展燃气领域安全排查及治理工作

1.2020年第一季度,燃气办下发了(太建字[2020]3号)即《关于开展2020年第一季度燃气行业安全检查的通知》,第二季度《关于加强高温天气燃气生产安全工作的通知》,第三季度《关于开展全县燃气行业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其中第一季度共检查了13个燃气企业,其中液化气站10个、天然气企业3个,共排查安全隐患43项(其中企业自查隐患32项),下发安全监督检查整改通知书3份,目前已督促各企业全面完成安全隐患整改并回复。第二季度检查出安全隐患20项,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4份,目前全部完成整改并回复。第三季度安全检查共检查了13个燃气企业,发现安全隐患7项,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2份,目前都在整改中,计划10月底全部整改完毕。

2.完成了《太和县县域燃气专项规划(2019--2030)年》,已在政府网上公示1个月,下步报政府审批。

3.完成了省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供气供热建设发展情况现状调查及上报工作;完成城镇燃气“十四五”期间发展与建设规划上报工作。

4.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应急救援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全县燃气企业在6月底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

5.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2020年共抽查了3个燃气企业,抽查事项6大项16小项,部分企业未建立隐患台账,反恐防范工作未常态化管理,应加强常态化管理工作。

6.督促燃气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要求燃气经营企业及时对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防雷防静电、计量装置等设备申请报检,对设备、电、气及时进行巡检,发现隐患及时维修。

7.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凡是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论大小一样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隐患所在企业地址,隐患类别,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待限期整改完成后,企业进行回复,核验后进行销号。

8.开展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截止目前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活动,共排查隐患数68处,属一般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率100%,油气管道保护安全整治排查安全隐患62处,整改率100%。

三、存在问题

1.个别燃气企业未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2.部分燃气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记录缺乏问题整改和整改回复,未形成闭环管理。

3.部分液化气企业未能按照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真实培训内容与计划存在出入。

四、2020年第四季度计划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活动,落实隐患整改,压实责任到人,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

2.加强企业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建设。一是要求企业完善组织机构,任命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严禁出现站长兼职安全员的现象。二是要求企业建立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应急救援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4.认真落实燃气专项整治活动,按太安办【2020】21号文件要求,7月9日县安委办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会,会上住建局副局长付金夫解读了县安办【2020】21号文件精神,县安委办公室主任阮传宇作了强调,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上级布置的专项整治任务,住建局于7月10日召开全县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上学习了省、市、县相关文件,布置燃气企业开展入户安检工作,建立用户信息档案,8月10日联合旧县镇政府清理取缔一家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的商户,没收15kg钢瓶22支,50kg钢瓶1支,10月13日,联合市场监管局取缔李兴镇幼儿园旁边一家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的商户,没收15kg钢瓶2支,截至到现在已对全县燃气企业进行了两轮全面安全检查,共检查出隐患和问题27项,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目前已完成了20项整改,还有七项正在整改中。

第8篇

 

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京市任务细化分解方案》、《门头沟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门头沟区VOCs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推进全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现将《门头沟区2020-2021年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分解》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认清形势,高度重视。近年来,全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重污染发生的频次和峰值有所降低。但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并不巩固,尤其2020年一季度整体反弹,既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也影响全年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各相关部门、各镇街要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争第一”精神,统筹疫情防护和秋冬季攻坚各项工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领域,推进我区秋冬季空气质量继续改善,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管区领导就各自分管领域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定期统筹调度。在重污染期间,分管区领导要对各项污染过程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度。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牢固树立全区“大环保”思想,严格落实《门头沟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完善区级统筹、部门落实、镇街具体监督、村(社区)巡查的工作机制,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深化大气污染防治“0.1微克”行动,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镇街要聚焦PM2.5、TSP、降尘量等重点任务指标,发挥好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力量,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任务责任。各部门要聚焦重点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到科室、到数据、到网格,着力解决好突出问题、多发问题,确保“十三五”目标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各执法部门要统筹好督促检查与帮扶指导,坚持精准执法,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持精准帮扶,对存在问题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是聚焦重点,全面提升。全力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工作,加大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多部门加强联勤联动,严厉打击道路遗撒、带泥上路、施工扬尘、非道路移动机械、餐饮无证无照、油烟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执法行动,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提升重点区域精细化保洁水平,强化监测治理能力,与专业技术单位合作,完善属地降尘监测网,增设降尘监测点位,加大降尘监测频次,加强区域降尘分析和措施研究。

四是强化调度,严格考核。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办公室落实“日巡查、日通报”机制,每日对各镇街空气质量、TSP进行排名、通报,区长办公会周通报镇街环境质量排名、执法等情况。自2020年10月起,各相关部门要统筹秋冬季和“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月月底前报送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小组办公室,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小组办公室汇总全区进展情况,纳入每月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进展情况,上报市委生态文明办。

 

 

门头沟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分解

 

序号

主要任务

完成时限

任务措施

牵头区领导

牵头部门

主责单位

协办单位

1

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秋冬季期间

2020年10-12月,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控制在1天以内。

2021年1-3月,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1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控制在5天以内。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区交通局

区城市管理委

区科信局

区住建委

区农业农村局

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

2

2020年10-12月各镇街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

城子街道低于42微克/立方米;大峪街道低于41微克/立方米;永定镇、东辛房街道低于39微克/立方米;龙泉镇低于36微克/立方米;潭柘寺镇低于35微克/立方米;军庄镇低于32微克/立方米;王平镇低于31微克/立方米;大台街道低于29微克/立方米;雁翅镇低于28微克/立方米;妙峰山镇低于27微克/立方米;斋堂镇低于26微克/立方米;清水镇低于24微克/立方米。

张翠萍

3

2021年1-3月各镇街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

潭柘镇低于53微克/立方米;王平镇、东辛房街道低于43微克/立方米;大峪街道低于42微克/立方米;永定镇、妙峰山镇低于41微克/立方米;龙泉镇、雁翅镇、大台街道低于40微克/立方米;军庄镇、城子街道低于39微克/立方米;斋堂镇低于36微克/立方米;清水镇低于33微克/立方米。

张翠萍

4

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源治理

长期坚持

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方案要求,加大道路洒扫保洁力度、加强重型柴油车、餐饮油烟、汽修维修、加油站、在施工地等污染源治理。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住建委

区环卫中心

区公路分局

区交通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管执法局

区消防支队

龙泉镇

军庄镇

大峪街道办事处

城子办事处

5

2020年10月底前

同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广宁路街道办事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日常联合执法巡查,建立志愿者巡查队伍,加大对永定河文化广场东侧在施工地以及爱玛裕、喜玛峪等地区污染源联合治理力度。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大峪街道

6

老旧车淘汰

2020年12月底前

严格执行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汽车全市域限行政策,加快淘汰国三柴油载货汽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 的老旧燃气车辆。

张翠萍

区公安分局

区交通局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财政局

7

加强重型柴油车执法检查

长期坚持

严格落实《重型柴油车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执法行动,建立“环保跟着交警走、交警吹哨其他执法部门报到、跨区域执法”等执法模式,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进京路口、辖区内主要道路采取24小时执法或机动24小时执法检查方式,提高车辆拦截率,长期坚持联勤联动机制,提高路检执法效能。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公安交通支队

区交通局

区城管执法局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8

加强重型柴油车入户检查

2020年12月底前

对于一年内超标排放车辆占车辆总数10%以上的运输企业,将其列入超标车数据库或重点监管对象。强化入户监督抽测。对出租汽车、租赁汽车、驾校教练汽车以及从事运输经营的轻型汽油车辆、重型柴油车辆进行入户检查。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交通局

区公安交通支队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9

强化机动车检测场监管

长期坚持

采取现场随机抽检、排放数据后台筛查等方式,对门头沟区机动车检测场实现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车虫”违规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公安分局交通支队

10

划定高排放控制区

秋冬季期间

研究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划定,加强对进入低排放区内作业的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的监督检查。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住建委

11

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

按时间节点完成

组织动态完成辖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依法查处未经过编码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对全区各类工地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全面排查建账、执法查处,发现一起排放不达标的处罚一起。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住建委

区城管委

区市场监管局

区农业农村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水务局

区房屋征收中心

区棚改中心

区工程中心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12

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

2020年12月底前

以施工工地、高排放控制区等为重点,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执法,做到重点场所全覆盖。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13

强化降尘量控制

长期坚持

2020年10至12月,各镇街降尘量不高于3.0吨/平方公里·月。2021年1至3月,按要求控制降尘量。

张翠萍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住建委

区城市管理委

区水务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交通局

区城管执法局

14

2020年10-12月各镇街粗颗粒物(TSP)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大峪街道低于109微克/立方米;城子街道低于107微克/立方米;军庄镇、龙泉镇低于104微克/立方米;永定镇、潭柘寺镇低于96微克/立方米;东辛房街道低于94微克/立方米;妙峰山镇低于87微克/立方米;王平镇低于84微克/立方米;雁翅镇低于72微克/立方米;大台街道低于67微克/立方米;斋堂镇低于68微克/立方米;清水镇低于58微克/立方米。

张翠萍

15

2021年1-3月各镇街粗颗粒物(TSP)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大峪街道低于135微克/立方米;城子街道低于130微克/立方米;龙泉镇低于127微克/立方米;永定镇、东辛房街道、潭柘寺镇低于132微克/立方米;军庄镇、妙峰山镇、王平镇、大台街道低于130微克/立方米;雁翅镇低于133微克/立方米;斋堂镇低于112微克/立方米;清水镇低于100微克/立方米。

张翠萍

16

道路扬尘管控

长期坚持

持续开展平原地区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评价,定期通报全区平原区道路尘负荷情况。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17

强化裸地扬尘治理

长期坚持

按照《2020年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和《2020年裸地整治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落实裸地整治责任,建立健全落地治理动态台账,加强日常检查巡视,确保裸地100%苫盖、绿化、无起尘。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住建委

区水务局

区林绿化局

区工程中心

区棚改中心

区规自分局

区房屋征收中心

区公路分局

各镇街

18

倡导文明祭祀

长期实施

落实《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倡导市民在寒衣节、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采用社区共祭、敬献鲜花、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绿色的祭扫方式。

张翠萍

区民政局

区城管执法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委宣传部

19

“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2020年12月底前

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各镇街于10月底前完成一轮“散乱污”企业全面排查,建立散乱污台账,杜绝虚报、瞒报。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坚决依法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摸排、动态清零”。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科信局

区城市管理委

区水务局

20

推进餐饮油烟净化器改造

2020年10月底前

持续推进辖区餐饮油烟净化改造,全面梳理辖区2019年以来餐饮油烟净化器改造情况,建立一企一档,并于10月前报送餐饮油烟净化器改造验证材料。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1

工业炉窑综合整治

2020年12月底前

落实《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组织各镇街排查并取缔仍在使用的不符合《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7年版)》的工业炉窑。加强对工业炉窑排放情况的执法检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科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2

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

2020年11月底前

全面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以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环节排查整治,建立辖区重点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台账清单;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科信局

23

开展专项执法

2020年12月底前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印刷、汽修、餐饮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检查。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4

旁路设置情况排查

按时间节点完成

2020年12月底前,对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废气排放系统旁路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并建立管理清单。2021年3月底前,对排查出的旁路进行分析论证,督促企业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产必要保留的,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开启后及时向辖区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5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

按时间节点完成

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并建立管理清单。2021年3月底前,完成对排查中发现的泄漏等问题的整改。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6

加强执法监管

2020年12月底前

充分利用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对在线监控系统报警、未稳定运行和数据不准确的加油站进行依法处理。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7

自动监控设施安装

2020年12月底前

鼓励对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VOCs排放企业安装用电监控系统、视频监控设施等。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28

落实重污染应急预案

长期坚持

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预警治理,依法依规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各项要求,组织企业严格落实“一厂一策”应急预案,施工工地有明确要求的工序停工到位,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各执法部门要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加强各类大气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强化执法和督促检查,盯紧“最后一公里”应急措施的执行和落实,不打折扣地落实好各项应急措施。

区生态环境局门对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力的情况进行督察督办。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29

完善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

2020年12月底前

按照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坚持保先进促落后、实施差异化分级管控原则,全面排查梳理本辖区、本行业涉气源,组织施工工地、企业申报并完成绩效评级,组织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更新完善工地、道路清扫保洁、企业应急减排清单、绩效分级、减排措施,杜绝“一刀切”,确保秋冬季重污染应急取得“削峰降速”实效。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科信局

区交通局

区委宣传部

区住建委

区水务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公路分局

区城管委

区环卫中心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0

开展环境精准执法

长期坚持

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据职责,利用热点网格、在线监控等新手段、新技术,实施精准监督执法。对排放稳定达标、运行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整改到位,对违法情节及后果严重、屡查屡犯的,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区公安分局

区城管执法局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委宣传部

31

明确细化责任分工

长期坚持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门头沟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落实任务要求,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各镇街要结合辖区实际,聚焦指标任务,细化本辖区秋冬季攻坚方案,具体责任到人,确保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张翠萍

各有关部门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2

定期调度

长期坚持

调度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秋冬季攻坚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区长办公会周通报镇街环境质量、执法情况,月通报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3

建立帮扶机制

长期坚持

建立领导班子包镇街机制,加强帮扶指导,帮扶镇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张翠萍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4

大力推广新能源车

2020年12月底前

加快推进我区公交、出租、环卫等车辆电动化。

陆晓光

区科信局

 

区交通局

区城市管理委

区环卫中心

 

 

区生态环境局

区财政局

 

35

油品和尿素质量抽查

2020年12月底前

全年在全区加油站(点)抽检车用汽、柴油22组,在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检车用尿素6组。

陆晓光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城市管理委

区商务局

36

调整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2020年11月底前

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家。

陆晓光

区科信局

区生态环境局

区市场监管局

37

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材料替代

长期坚持

12月1日起,严格落实国家胶粘剂、清洗剂、工业防护涂料、车辆涂料等VOCs含量限值标准。2021年4月1日前,做好落实国家油墨VOCs含量限值标准准备。

区科信局负责督促生产企业提前做好含VOCs产品标准实施准备工作,在标准正式实施前有序完成产品切换;指导企业建立原辅材料台账,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于2020年11月底前将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材料替代情况和达标情况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市生态环境局。

陆晓光

区科信局

 

区生态环境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8

重点工业行业VOCs综合治理

2020年12月底前

针对生产、流通环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月对生产企业、超市等的建筑涂料、胶粘剂、工业防护涂料、车辆涂料、清洗剂等进行抽检、抽查,每季度检测量不低于市级下达任务指标,曝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销售场所。

陆晓光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39

清洁能源替代散煤

2020年11月15日前

严厉打击经营性企业非法使用、销售燃煤行为,严防散煤复烧,巩固全区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成果。

陆晓光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

40

强化工业企业统一管控

长期坚持

区科信局负责指导开展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污染防治工作。

陆晓光

区科信局

石龙管委

41

加大督查和执纪问责力度

秋冬季期间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对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空气质量落后、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发现问题未按期改正的,视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或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在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坚战中不担当、不作为,环保责任不到位、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问责。

范永红

张翠萍

区纪委区监委

区生态环境局

42

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材料替代

2020年11月15日前

对文物修缮、施工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涂料,并于2020年11月15日前将全年低挥发性有机物涂料使用面积,涂料中VOCs含量检测报告报至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小组办公室

庆兆珅

区文旅局

43

打击黑加油站点

2020年12月底前

区公安分局牵头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区市场监管局对不达标的油品追踪溯源,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

孙鸿博

区公安分局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城市管理委

44

强化烟花爆竹禁放管控

长期实施

落实《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研究划定全域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空气重污染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全区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

孙鸿博

区公安分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45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

2020年12月底前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未落实有关规定,使用未经信息编码登记或者不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记入信用信息记录。

赵北亭

区住建委

46

实现扬尘监管平台共享

2020年12月底前

完善运维好全区施工工地可视化、智能化的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做好各部门符合条件的视频监控设备接入的指导及保障工作。组织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区所有房屋建筑和规模以上交通、水务、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等施工工地以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消纳处置场所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将数据信号统一接入全区施工工地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并动态更新。

赵北亭

区住建委

 

区公路分局

区水务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街

区科信局

区生态环境局

47

施工扬尘监管

长期坚持

按照《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要求,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双十条”标准,加强视频在线24小时值守监管,及时向执法部门移交扬尘问题线索,确保建筑工地不起尘。

赵北亭

区住建委

 

区城管委

区规自分局

区公路分局

区水务局

区工程中心

区园林绿化局

区房屋征收中心

区棚改中心

区工程中心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48

长期坚持

强化“小微工程”(施工面积300平方米以下、投资30万元以下)、线性工程扬尘管控,采取渐进式分段施工方法,针对各类市政管线、道路交通等各类线性工程的小微工地一次开挖作业长度不宜超过100米,新开工段作业前,必须完成前一工段扫尾清理工作,做到场清地平、无浮土。

赵北亭

区城市管理委

区公路分局

区水务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49

规范强化扬尘执法

长期实施

对问题严重的项目责任单位,采取通报、约谈、扣分、限制评优、限制招投标、降级资质、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等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管理、联合惩戒。

 

赵北亭

区住建委

 

区公路分局

区水务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城市管理委

区工程中心

区征收中心

区棚改中心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50

道路扬尘管控

2020年12月底前

 

按要求开展城市道路尘土残存量检测、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排名情况。城市道路“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率提高到92%。按照《2020年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0年道路扬尘治理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落实57条道路尘负荷监测道路治理措施和主体责任,确保道路尘负荷无进入全市后十名道路,全区道路尘负荷考核分值进入前10名。

赵北亭

区城市管理委

 

区住建委

区环卫中心

区公路分局

军庄镇

龙泉镇

永定镇

大峪街道

城子街道

东辛房街道

区水务局

区园林绿化局

51

强化渣土车闭环管理

长期坚持

定期组织开展渣土运输车辆执法检查,严防死守,做好建筑垃圾及渣土运输车辆闭环管理,并通报工地渣土车违规情况,严厉查处道路遗撒、带泥上路、未密闭等违法行为。

赵北亭

区城市管理委

区交通局

区城管执法局

区生态环境局

区公安分局交通支队

52

109复线工程扬尘治理

2020年10底

制定109复线工程扬尘治理专项方案,细化、量化扬尘管控措施,包括施工扬尘、拆迁扬尘等,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保扬尘管控到位,不影响全区各项污染防治指标。

赵北亭

区城市管理委

相关部门

沿线镇街

53

加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2020年12月底前

年底前,完成7.78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赵北亭

区规划自然资源分局

相关镇街

区国资委

区生态环境局

54

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材料替代

2020年11月15日前

加大力度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涂料。并于2020年11月15日前将全年建筑工地建筑涂料使用面积,涂料中VOCs含量检测报告报至区生态环境局。

赵北亭

区住建委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55

对道路画线、沥青铺设等涉VOCs排放道路工程施工施工时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材料,并于2020年11月15日前将全年对道路建设、修整用的沥青使用量以及VOCs含量检测报告,护栏等道路设施涂料使用量以及VOCs含量检测报告。

赵北亭

区公路分局

56

标准化治理改造

2020年12月底前

落实北京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防治能力提质升级2019-2020年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完成全区2家维修企业在用喷烤漆房的标准化治理改造。

赵北亭

区交通局

区发展改革委

区科信局

区生态环境局

57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2020年12月底前

落实《北京市2020年能源工作要点》要求,全区煤炭消费量控制量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指标。

赵北亭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

58

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源治理

长期坚持

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源治理

王涛

区园林绿化局

59

规范强化扬尘执法

长期实施

依据法定职责加强对属地扬尘监管执法工作的指导、推进加大扬尘执法力度,每月5号前将上月管控和执法工作情况反馈市级相关部门。定期对各镇街、各行业施工工地扬尘问题执法情况进行统计、排名、通报。加强扬尘执法相关信息公开及数据共享,及时主动曝光违法行为。对列入台账的施工工地,镇街一线执法部门的月检查率要达到100%;区级执法部门的月检查率(含远程视频监控)不低于60%。

王涛

区城管执法局

各镇街

区生态环境局

60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及焚烧管控

2021年3月底前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年底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加强露天焚烧监管。在重污染天气期间,严控秸秆焚烧、烧荒、烧垃圾、树叶、烧套袋等行为。

王涛

区农业农村局

区城管执法局

各镇街

(含石龙管委)

区园林绿化局

61

清洁能源替代散煤

2020年11月15日前

健全清洁取暖设备的运维服务机制,有序推进山区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完成3个村煤改清洁能源能源工作;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替代地区实现洁净煤替代散煤全覆盖,按照北京市低硫煤及制品环保技术要求,加强煤质检查。

王涛

区农业农村局

区城市管理委

各镇

区城管执法局

第9篇

困境中,他们选择了“老本行”

对于武安供销社来说,2002年是分水岭。

此前,曾经掌控农村物资流通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益衰落,与各种私营小商店相比,县级供销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显得非常微弱,效益下滑、甚至亏损成为全国县级供销社面临的普遍情况。

武安供销社的处境也同样艰难:市直公司业务萎缩,除食盐、鞭炮、化肥外,总经销总的商品品种多数被别人取代,经营的商品只有腐乳、碱面、豆瓣酱等三四种;基层供销社只有三四个人轮流看门守摊,每月收取有限的门店承包费,个别社已经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在岗职工的工资发不出,离退休职工医药费报不了……2002年,武安供销社系统负债高达1亿多元,仅2002年一年就亏损1346万元。

转机从徐魁书来到武安供销社开始。2002年,他从团城乡党委书记调任武安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面对高额的负债和举步维艰的企业,徐魁书苦苦思索着企业的出路:“供销社究竟能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最有利于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他和同事们经过几个月的基层调研,找到了让供销社“起死回生”的良方,供销社要发展必须定位于流通,搞活业务经营。

武安供销社办过厂、开过矿,因不是自己所长,大都以失败告终,企业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但是搞商品流通不仅是供销社的老本行,也是供销社多年积淀的优势,而供销社人缘、地缘以及农民和市场的需求都有利于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有所作为。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2002年底,武安供销社确立了“挤占农村、扩大市场、发展连锁、覆盖城乡”、“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旨”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三年扭亏、五年盈利、八年再现辉煌”的目标,用8年时间建成现代流通企业。事实证明,当年的抉择是正确的,2005年,武安供销社终于摆脱亏损的帽子,当年实现盈利180多万元。经过武安供销社的努力,现在他们已经拥有24个基层供销社、11个市直企业、612个零售网点,总资产2.73亿元,年创利税1100万元。

通过改造农村经营网点、提升直属公司的配送能力,武安供销社用连锁配送的方式,把供销社分散的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串”成了一张现代化的农村物资流通网。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武安供销社开始全力以赴打造现代农村物资流通网络。企业要发展,沉重的债务和富余人员成为负担。针对债务包袱,他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合理利用政策挂账停息7000多万元,同时与银行协商“打包处理”了2400多万元债务……对于企业的富余人员,通过改制分流化减了1200多人。

2003年,轻装上阵的武安供销社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连锁经营上来。但是,破旧的基层供销社和网点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久以来,由于供销社转轨慢,效益不好,基层网点大都是破房子、土台子、黑屋子,有的门店40多年没改造过,“哪儿破哪儿是供销社”。从2004年开始,武安供销社把乡镇和村级网点建设作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要求改造基层社和网点,当年新建和改造的基层网点就达152个。

2005年,在供销社的主动请缨下,武安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县(市),借助这个机会,武安供销社加大对基层网点和乡村农家店建设,将昔日的“破房子、土台子、黑屋子”改造成宽敞明亮洁白通风的超市,实行开架售货,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购物的感觉。几年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基层网点612家,其中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16家,基本实现了“供销社门店改造完,全市村庄覆盖全”的目标。

作为供销社的重要直属企业,供销大厦一直是城乡居民购物的首选,但是随着各种商场的兴起,供销大厦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供销社整体面貌改造的一部分,2002年后,武安供销社投资300多万元将供销大厦的三楼改造成商场,增加了电梯,与原有供销大厦对接,改善了商场的经营环境,使供销大厦成为武安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之一,年增效益130万元。

铺就农村物资流通新网络

10月23日上午9点,西土山乡西土山供销社超市内,一对年轻的父母正在给孩子选衣服,郭增霞买了一兜鸡蛋正在结账,食品、日用品、服装、鞋……各种商品整齐的摆放在货架上。

西土山供销社是武安24个基层供销社之一。在武安供销社的物资流通网络中,基层社是中转站,市直公司配送的商品需要通过基层社才能送达乡村门店,随时让消费者买到需要的商品,同时,门店也要通过基层社向市直公司预约订货。

2003年初,武安供销社组建了正和商贸配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武安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网络龙头,带动全市的连锁配送工作。同时,为增加商品品种、增强配送能力,他们依托盐业专营公司、供销大厦、烟花爆竹公司等市直公司组建了6个配送分中心。7家连锁配送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武安24个基层社和612个门店,从而编织起供销社现代物资流通的大网。

2003年组建的农资配送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市场监管、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标识的“六统一”经营管理,年销售化肥8万余吨,经销种子60万斤,农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日用消费品也是农村需求量很大、农民须臾不能离开的的商品大类。为了做大做强日用消费品配送,武安供销社在发挥正和配送公司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要求各市直公司全部兼营日用消费品配送,每个公司选择5―6个优势商品实施重点突破,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打造系统品牌。如今,全系统已经有100多种商品成为武安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品种涉及家电、酒类、食品、日用百货等。

通过7家市直公司组建起的连锁配送“龙头”企业,武安供销社与商品生产厂家建立了总经销总业务。一方面,供销社可以统一从厂家进货,掌握稳固优质低价的货源,将质优价廉的商品送到基层社;另一方面基层社作为区域商,负责本区域的商品销售,实现了市基连锁经营。这种“生产厂家+公司配送中心+基层社+村级门店”的连锁配送模式,通过市基连锁、统一配送,用现代流通方式把供销社的企业和网点串了起来,使武安建立了以市直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依托、村级门店为终端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现在,通过武安供销社网络推销一种商品,三天之内就可以铺到全市每个乡村,上架与消费者见面。

经过几年的发展,武安供销社已经形成了农资现代营销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四大连锁配送网络体系。2007年,武安供销社全系统完成商品总销售5.23亿元,实现利润410万元。

服务新农村

利用供销社现有网络,拓展经营业务,为农村提供更多服务,是武安供销社抢抓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

10月23日,我们来到西土山供销社时,满载货物的配货车刚刚驶出供销社的大院,去往全乡10个乡村店送货;蛋糕店内飘出奶油的香味,一个年轻姑娘正在制作奶油蛋糕。 像西土山乡供销社这样,拥有超市等至少五项服务内容的基层供销社叫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市这样的综合服务中心有18个,服务内容从单纯的超市拓展到医药、餐饮、洗浴、住宿、婚庆、修配、美容、通讯等20多个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

“家电销售进农村”是武安供销社2007年开始实施的工程,它以供销大厦家电商场为龙头,利用供销社遍布全市的网络,在全市村级门店建立了家电连锁配送网络,“不管家在哪儿,只要没出武安,保证送货上门”。

10月22日,西土山乡西湖村的窦海安在供销大厦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冰箱。23日,我们跟随送货车一起去到他家。看着送货员把家电给抬进去,窦海安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告诉我们,十四五年前自己就从供销大厦买过一台洗衣机,去年还买了一台电视,自己家基本上所有东西都从供销大厦买,“质量有保障,服务还好”。

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武安供销社成立了以武安市社为依托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依托市直公司组建了武安市农资、棉花、果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流通行业协会,发展订单棉花、订单油葵、订单甘薯等三个农业订单,注册了“蓝晶”植物油、“银须”棉花、“龙絮”甘薯制品、“绿源”花椒和小杂粮等农产品商标,组建了消费合作社、商业服务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2万余户,年助农增收1000万元。

武安供销社在服务新农村方面的一系列努力,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2003年以来,武安市供销社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收先进单位”和“支农先进单位”。

构建和谐供销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辛勤劳作。

武安供销社的领导班子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先后选用了60多名青年业务骨干,引进10多名全日制大专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和锻炼,让青年挑起了连锁配送工作的大梁,成为业务经营的中坚力量。为提高职工素质,市社还邀请专家讲课,在系统内开展各种业务的评比竞赛活动,供销大厦和蓝天宾馆餐饮部连续8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在武安供销社的领导班子看来,企业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效益上,而效益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职工收入的提高上。为到2010年实现“八年再铸辉煌”的目标,武安供销社在2007年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心职工生活和弱势群体救助,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让职工待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