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招标采购管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招标采购 管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立招标采购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机构首先应依法建立、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先立规章,才好按章办事。招标采购法规体系包括相关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该体系的法律、法规条款有其规律可循,可谓是一脉相承,任何招标机构的规章均受上述法规体系的制约,所以制定规章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但不可逾越上述法规体系的基本规定。
在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实践中,招标机构的规章中往往容易出现与相关法规体系相抵触的条款,在源头上存在管理缺陷,造成招标采购项目的争议、质疑、投诉、流标等后果,为招标采购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实践中,招标机构订立的规章与相关法规体系相左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招标采购中涉及的时间、日期、保证金金额、专家人数比例的规定等方面。通过梳理招标采购的相关法规体系,招标采购工作相关规定因招标项目类型的不同略有差别,可归纳如下。
1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发售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发售日至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不少于20日。
2 现场踏勘
招标预备会前1-2个工作日统一组织投标人现场踏勘,踏勘文件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15日前送达投标人。
3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澄清、修改
递交资格预审或投标文件截止日15日前,送达所有潜在投标人。
4收取投标保证金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前交纳投标保证金。保证金金额按投标报价的2%(政府采购1%)收取,设计不超过10万元,工程不超过80万元。
5 开标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同一时点,投标人代表或公证机构验证、检查。
6 评标委员会
招标人代表和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招标人代表不超过1/3,专家随机抽取不低于2/3,并具有8年以上从业经验、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评标前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充分熟悉招标项目和招标文件。
7 评标
按照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由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推荐1-3名中标候选人。
8 定标
招标人或委托评标委员会确定。评审排名第一者为中标人。
9 签订合同
发出中标通知书的30日内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预付款为合同价款的20%、保修金为合同价款的3-5%(一般5%)。保修期自验收合格日开始计算,其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设计、施工)为设计寿命期,土建、装修、水电、设备为2年,采暖(供冷)为2个供暖(冷)期,防水为5年。
10履约(担保)保证金
履约(担保)保证金为中标价10%,同时招标人应提供价款支付担保。
11投标保证金退还
签订合同的5个工作日内。
12 招标结果报告
确定中标人的15日内,招标人向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情况报告。
注:以上时间、数据为普遍的规定,机电国际招标、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招标等应参照各自的特殊规定、要求。
二、编制科学严谨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采购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招标文件是投标人决定是否投标和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人接受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及签订合同、项目执行、验收结算的重要标准,是整个项目运做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招标采购规章制度要与国家相关法规协调一致。
二是,招标文件中应注意避免出现倾向性条款。
三是,招标文件应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投标人的业绩、资质、财务状态、同类项目经验、管理人员等评审条件做出明确的要求,设置的条件应与招标项目的难易、复杂程度相适应。
四是,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中对于是否设置标底、投标最高限价、最低成本价等项目应明确规定,这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中标价格,也是招标人、投标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的统一平台和载体,其编制质量将直接影响招标项目投资、投标报价、项目管理、资金拨付及结算、项目决算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专业性较强,需具有造价执业资格的招标人员承担。
五是,尽可能参照行业、专业的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招标文件。
三、收集整理有关招标的法律、政策和专业资料
招标采购的标的一般为工程、货物、服务,涉及的工具资料繁多,招标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长期搜集、整理、归类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与行业专业资料,为依法、有序、高效地开展招标采购工作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其中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招标工作的强制性、纲要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只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加留心搜集、整理即可。行业专业资料的搜集、整理、更新却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人负责。
行业专业资料收集应侧重在资料内容和资料来源渠道两个方面。资料内容包括行业专业的标准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最新动态,投标人的名录(包括资质、业绩、信誉等)、市场信息资料等等。资料来源渠道主要有:第一,本部门日常工作积累整理的档案资料。第二,相关网站、期刊、报纸资料。第三,企业(投标人)信息资料、市场价格信息资料。第四,行业学术交流、同行信息交流资料。第五,多种形式的调研学习活动的资料。
四、加强项目后续阶段管理
获取质优价廉的标的是招标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但仅此不能算是项目的完善管理。按照目前的管理制度,项目招标与实施、使用是不同的组织管理,作为招标采购管理机构,在完成项目招标工作后,应由专人负责跟踪走访项目的合同谈判签订、实施、验收、使用等环节,充分了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建立每个项目运行的详实档案资料。后续管理对提升招标采购管理机构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大有裨益,亦有利于“阳光”项目的实现。项目招标采购完成后,招标采购管理机构是否应进行后续管理,如何开展后续管理,是个新课题、新问题,需要业界的思考探讨,必要时还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
五、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招标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招标采购管理者的工作原则。实现招标采购项目的目标,尽管有多重要素构成,但管理组织者、各方参与者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要素。整个过程程序公开合法,资格、业绩要求、评审标准及方法要公开、公平、公正,方能保证在合法的竞争环境下获得质优价廉的标的。这个过程是考验招标采购组织者对项目的充分熟悉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应用、组织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专业知识的掌握、组织者的管理协调及职业道德水平等的综合素质,要求招标采购管理者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职业能力、道德素养提升是长期的任务。首先,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在编制、审核招标文件时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置的条件、方法同招标项目相适应,招标评审的程序、过程合法。再次,评委会成员的产生及后续开展的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和项目的特征要求。最后,廉洁自律,开展阳光招标采购管理,接受社会、媒体舆论、行业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万海.探析水利建设工程招标限价的编制策略[J].现代商业,2011(6) :11-12.
[2] 吴立平.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1( 3) :24.
一、建立招标采购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机构首先应依法建立、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先立规章,才好按章办事。招标采购法规体系包括相关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该体系的法律、法规条款有其规律可循,可谓是一脉相承,任何招标机构的规章均受上述法规体系的制约,所以制定规章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但不可逾越上述法规体系的基本规定。
在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实践中,招标机构的规章中往往容易出现与相关法规体系相抵触的条款,在源头上存在管理缺陷,造成招标采购项目的争议、质疑、投诉、流标等后果,为招标采购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实践中,招标机构订立的规章与相关法规体系相左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招标采购中涉及的时间、日期、保证金金额、专家人数比例的规定等方面。通过梳理招标采购的相关法规体系,招标采购工作相关规定因招标项目类型的不同略有差别。
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与行业专业资料,为依法、有序、高效地开展招标采购工作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其中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招标工作的强制性、纲要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只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加留心搜集、整理即可。行业专业资料的搜集、整理、更新却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人负责。
行业专业资料收集应侧重在资料内容和资料来源渠道两个方面。资料内容包括行业专业的标准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最新动态,投标人的名录 (包括资质、业绩、信誉等 )、市场信息资料等等。
资料来源渠道主要有:
第一,本部门日常工作积累整理的档案资料。
第二,相关网站、期刊、报纸资料。
第三,企业 (投标人)信息资料、市场价格信息资料。
第四,行业学术交流、同行信息交流资料。
第五,多种形式的调研学习活动的资料。
二、加强项目后续阶段管理
获取质优价廉的标的是招标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但仅此不能算是项目的完善管理。按照目前的管理制度,项目招标与实施、使用是不同的组织管理,作为招标采购管理机构,在完成项目招标工作后,应由专人负跟踪走访项目的合同谈判签订、实施、验收、使用等环节,充分了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建立每个项目运行的详实档案资料。后续管理对提升招标采购管理机构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大有裨益,亦有利于阳光项目的实现。
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单纯崇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各部门的相互协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施工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充分意识到防控风险的理念,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各部门做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真正实现为企业价值增值。从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和实施中我们不难看出,风险导向审计涉及到施工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投标报价、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在发现问题后能上行下达,充分与领导和各管理部门沟通,督促其自觉防控企业风险。
项目招标采购完成后,招标采购管理机构是否应进行后续管理,如何开展后续管理,是个新课题、新问题,需要业界的思考探讨,必要时还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
三、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招标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招标采购管理者的工作原则。实现招标采购项目的目标,尽管有多重要素构成,但管理组织者、各方参与者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要素。整个过程程序公开合法,资格、业绩要求、评审标准及方法要公开、公平、公正,方能保证在合法的竞争环境下获得质优价廉的标的。这个过程是考验招标采购组织者对项目的充分熟悉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应用、组织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专业知识的掌握、组织者的管理协调及职业道德水平等的综合素质,要求招标采购管理者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应用
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搜集汇总,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物资招标采购发展方向,以此使其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相关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推进;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现有物资信息,判断物资管理、招投标采购、使用上存在的风险,在规避管理风险前提下制定执行性管理计划,优化配置现有物资管理资源,控制管理成本,为获取更高物资管理效益奠定基础;第三,降低物资管理难度,将更多的员工从物资管理、采买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人为因素对物资管理、采买、使用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人工成本和风险。基于此,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价值,探析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无相对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予以支持。为此应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管理需求为依托,探析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思路,形成相关资源及技术应用架构,旨在不断提高物资管理质量。对于大数据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资的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和推广,具体应用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挖掘、诊断历史物资招标采购数据
企事业单位要在信息化平台内网罗与物资招标采购相关历史数据,针对杂乱、无序数据予以诊断、梳理、挖掘,其中囊括数据质量分析、分类整合、需求分析、应用价值研究等步骤,确保数据真实、全面、系统、有效,可为企事业单位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1.2调查管理需求,契合应用特点
企事业单位要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招标采购特点,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调查,明晰大数据应用方向,确定大数据应用基点,以此为由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根据物资管理需求筛选应用基点,避免大数据滥用,节约管理成本;同时科学增设管理基点,使相关管理网络更加完善,在企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中横向运用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大数据体系化、系统化、场景化应用目标。
1.3甄选大数据,针对数据进行评估
企事业单位要在定量、定性分析评估方法加持下,判断大数据应用顺序,优化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规避相关管理风险,为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1]。
1.4开展进行性分析,动态监管数据
企事业单位基于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非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可变的。互联网上的大数据资源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事业单位管理压力的同时可探寻全新管理基点。为此,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可行性性分析,及时整合全新数据资源,动态监管数据,调整管理方向,优化管理决策,旨在制定富有实效性的管理方案。
2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企事业单位要在明晰自身业务需求前提下需明确、建立可执行的业务流程,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数据可行性、业务价值、评价系统、管理规划、实施建议等进行分析,确保大数据管理具有实践意义,以此为由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应用要点,达到不断提高物质管理质量的目的。
2.1大数据在历史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涉及计划申报、需求预测、专家管理、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等环节,需针对这些管理环节整合历史数据,为分析相关数据奠定基础。针对数据进行梳理、筛选、汇总、分类、归纳,以物资供应链为依托整理分散数据,而后分析相关数据,加之调查问卷、调研访谈、资料分析等途径,掌握管理者业务需求,继而面向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2]。
2.2大数据在招标环节的应用
根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特点明晰大数据应用要点,以提高相关管理水准为依托,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访谈内容、资料分析成果针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明晰供应商分析、招标分析、专家及物资分析等管理关键。其中,物资分析囊括集采物资范围、策略性物资等;招标分析囊括招标分包策略及相关评标方式分析;供应商分析囊括供应商综合评价、供应商分类管理、潜在供应商及其行业对标等分析,同时可将相关分析分为事前、事后两个环节。事前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需求,明确集采物资范围,优化物资分类模式,确定评标方法及最优分包策略。在供应商分析前提下为快速匹配、最优选择、评标专家提供依据。将招标分析与物资分析关联在一起,在相关匹配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采购方式。事后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基点,分析总结相关采购管理规律,针对重点物资报价进行规律性分析,总结相关报价规律,升级价格评分公式。在分析中标率、中标占比进程中,针对中标结果予以总结。结合供应商历史招标采购管理数据判断违规现象,规避围标、串通投标等现象,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更富成效。
2.3大数据在评估环节的应用
针对物资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探寻大数据应用基点,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加持下明确评价优先地位,探析、梳理业务流程及数据现状,综合考量应用价值、应用成本、应用效率,确保大数据的应用契合实际,为此可事先制定评价等级,绘制应用蓝图,进行一致性检验,为制定科学、高效应用方案奠定基础[3]。
3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
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实施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宏观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供应商类别、物资报价规律、供应商评价、评标专家及供应商投标行为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第二,短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中标比率、策略性物资分类进行分析;第三,中长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物资类别、集采物资范围、供应商行业对标、产品信息及潜在供应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优化管理方案,需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继而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1建立管理体制,满足管理对大数据的需求
首先完善网络系统,升级相关硬件与软件,为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顺利运行相关IT技术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常态化数据分析考核机制,推行责任制,健全管理体制,设计考核指标,针对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业务执行实况进行考评,确保满足相关管理需求,为各个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
为夯实大数据管理基石,提高数据资源应用效率,大数据技术可充分发挥应用能效,需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确保大数据筛选、搜集、整合、挖掘、存储、流通规范、高效、统一、安全,使大数据处于持续增加、优化、应用状态,继而不断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3建立人才团队,攻克关键技术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基于相关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数据技术发展存在滞后性,为此需建立人才团队,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实践,跟随管理事业发展趋势成立专门项目组,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为攻克核心命题,赶超国际水准,推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事业与时俱进[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