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目标、价值和行为的导向,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规范性,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视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笔者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谈谈体会。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落实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措施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份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我们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思想政治课要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身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2.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4.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一章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P38-41第一章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P41-46
一、转变教学态度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要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按考试成绩进行分数排名。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充分发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仅看到它对高考的价值。
二、调整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已和当今的课改理念格格不入。在考试时让学生把一个问题回答出来简单,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很不容易。所以,掌握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例如,问题导学法、交流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精讲点拨法、迁移运用法、情境导入法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1 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问题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转变为“自学”,从而发挥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问题必须符合课标要求;第二,问题难度系数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合作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师应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在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有讨论、钻研价值的热点问题。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③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认识。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再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欣赏、音乐欣赏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这样的小活动:如辩论赛、小品表演等。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金钱是否是万能的”,学生通过激烈的小组辩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从中学思想课的定位来看,德育工作是其应有之义。但是从现实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许多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对于政治课所宣扬的一些道德教育更是不屑一顾,认为假大空,是骗人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跟应试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也跟我们选择德育的方式有关。过于强调教育的应试功能,无形中消解了知识本身的价值。由于高考的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因此前者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问题;至于后者――本文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成效,渗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传统文化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有所创新的结果。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从必修1至必修4的课本结构来看,编者明显渗透传统文化于其中,我们可以以2009年人教版“经济生活”为例。
1.爱国
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应有之义。教材在第八课“国家财政与税收”中,通过讲述财政的作用、财政与税收的关系等,让学生明白,公民依法纳税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自觉纳税是爱国的具体表现;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通过介绍对外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诠释爱国主义的经典;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在生死存亡之际,黄宗曦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
2.爱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因为有了竞争,价值规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与此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优胜劣汰。经济学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也要考虑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教材第一课的综合探究在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时,教育学生“把钱用到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第七课在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时,倡导人们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第九课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时,强调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爱物
现代经济学十分强调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比如第四课强调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特别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比如,第三课在阐述“做理智的消费者”时,强调“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强调对地球资源的节约和可循环利用;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引述古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学生花钱要节制,用之有度;第七课讲效率时,指出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节俭。孔子提出的“温、良、恭、俭、让”五大德目中,俭是重要的一目。墨子则把俭约和奢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上去认识。他说:“俭节则昌,佚则亡”。中国传统的节俭观经过各派思想家的宣传教育和倡导,“戒奢崇俭”成为中国历史上正统的消费伦理思想,“成由勤俭败由奢”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生活格言。
从经济生活的编排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处处渗透和体现了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也为中学思想政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素材。
三、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但是又不能生搬硬套地移植传统文化。必须在善于借鉴和引用的同时,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之既蕴含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强调“实践+自省”的教育方式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除了外部的教化,自我反省、自我超越是最主要的途径。这跟传统文化提倡的“自省”是一脉相承的。《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主张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达到提升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体验感。
以2009年人教版“经济生活”为例。在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教材先是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四种消费心理,然后要求学生树立四种正确的消费观。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从网上下载许多贴近教材的新闻、图片,制成精美的课件,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有所触动,根本起不到德育的作用。相反,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参加一次环保志愿者活动,做一个有关中学生超前消费的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相关的消费原则。
2.倡导“由小及大”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对政治不“感冒”,一提到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就反感,认为假大空,是骗人的。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也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联。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我们是不是满口的官样文章?是不是把理想、道德标榜得很高?是不是把奉献、集体主义讲得头头是道而对个人的权利、利益闭口不谈?是不是总是一副正义凛然、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极为关注道德的提升,但是它强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而使得这种德育更真实,更具有可行性。比如苟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由小才能及大;再比如我们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还是以2009年人教版“经济生活”为例。整本教材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处理这一主题时,教材采用了由小及大的编写方式。比如第三课中倡导的勤俭节约消费原则、第六课投资理财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投资时,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于细微中具体感受、实践爱国主义。
一、正确把握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端正教学思想,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道德品质日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大大增强。新的环境激励他们要在集体中树立起一个比以前更好的形象,课程学习份量的加重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对他们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而从整体上说,他们正处在一个睁大眼睛看世界而世界又变幻莫测,开动脑筋求知识而知识又日新月异的思维旺期。
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材中的每一个框题,基本上都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或容易理解的事实材料和知识材料,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述,准确的反映理论的实质,使概念和理论自然地被抽象出来;二是突出了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注意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在知识目标上各年级所讲的知识构成了一个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注重了常识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直至每一个知识点,都尽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三是教材的编写形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鲜明,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图文并茂,这既有利于提高教材的直观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名处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育人上,既要以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体验转化为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行动。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二、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育功能的关键
正确教育思想的实践,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保证。从教学的观点看,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才能使课程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取了“设疑―自学―讲解―判断―实践”五段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设疑,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获得知识和寻求答案的心理需求,从而既提出了本课的知识重点,又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段常用于新课导入。
自学,即指导学生根据设疑问题阅读教材,鼓励学生独立研读课本内容,弄清问题。这一环节,根据实际需要,可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也可再增加一些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自学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即在学生自学基本搞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此环节与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结合起来穿行并通过对话、归纳、对比等手法做到情理交融、事理结合、榜样示范。讲解要精,不能太多太滥,力争使学生准确、全面、系统的把握课程要义。
判断,即教师通过平时的调查和预先的精心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使他们在鉴别中强化正确观念,澄清模糊认识。
实践,即改革过去单纯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单纯死记硬背的做法,将教师和学生平时了解的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并且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交给学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调查、思考和研究,使他们加深对感性知识的理解,巩固、升华理性知识,促使他们将正确的思想变为正确的行为规范,进而明变成正确的行动。
五段教学法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它重在尊重学生情感、尊重学生心理、尊重现实、尊重教学目标,是合乎现代教学规律的。
三、知行统一,重在养成,是巩固课程教育效果最重要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立场、观点、态度、习惯的培养。历史与现实反复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接受过程。一般自然科学知识一旦为学生接受便很少产生怀疑,而思想政治知识被学生接受后则经常产生怀疑。一种政治观点或道德规范被接受后,常因遇到新的现实和条件而产生动摇和变化。因此,要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同课外践行、督导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日常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逐步矫正某些不良观点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03-01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的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道德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现的,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思考与探索,有助于我们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校实现德育的整体目标。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1.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现状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注意力正在逐渐的转移;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期望正在逐渐的减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地位正在逐渐的丧失。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通过和很多老师的谈话了解到,在很多学校,政治课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仍然没有把它当作德育主课程和主渠道来抓。还有就是,现行的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模式上,教师总是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也难以摆脱“识记——应试”的被动学习局面,失去了政治课应有的德育效能。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成因分析
1.外在的因素
(1)受应试教育残余思想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重视不够;(2)受当前错误认识的干扰,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信心;(3)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不良的社会风气与中学生不成熟的分辨能力相结合,使一些学生的人生价值错位,道德认识产生偏差,也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2.内在因素
(1)政治课德育目标的理性化与学生思想的实际严重脱节。思想政治课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很难被不同的现实个体普遍接受,使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往往流于形式;(2)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政治课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理论脱离实际,使政治课失去了说服力;(3)政治课的正面说教与纪律的约束相分离,大大的影响了政治课的德育效果。思向政治课教育与评价的分离,使政治课的德育工作苍白无力,政治教师只能说说而已,并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强化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1.教师方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关键。
首先,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的思想会影响一代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其次,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基本原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给学生,增加可信度。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充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挥德育的整体效应。
再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示范性是很强的。所以,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2.教学方面: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径。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的目标,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教学过程方面要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的德育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情绪和情感同行。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进行情绪设计,要把理智、情感和情绪三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紧贴社会“热点”,增强德育的实效。社会热点是学生十分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既是社会重点,也是社会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堂上解释透了,学生信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反之则会产生逆反心理,起到了负效应。当前政治课教学中,主要应该联系如下两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德育的社会职能发挥不力。德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起保证作用,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新型公民。德育对社会还具有服务职能。它帮助成才者选择成才目标,铸就人的高尚道德。但现实是金钱万能思想萌生了青少年一代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精神文明受到冲击,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青少年的信仰出现了危机。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政治课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政治原则性高,要把学生思想统一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高度,必须尊重学生认识规律,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必须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复杂的思想矛盾斗争和不断的反复才能形成。政治理论一旦脱离实际,政治课教学就失去了说服力。理论化、系统化的德育内容往往是从理论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接受为执政阶级或执政政党服务的思想体系。这些本来在学生心目中就缺少感性认识的观点又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存在很大的反差。使学生对政治课理论的正确性产生质疑。比如,我们在政治课堂上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在现实中,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优越性一时又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使学生产生困惑;政治课上要求学生树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但学生步入现实,看到的是茶馆生意兴隆,包括自己的父母也随众参与,游戏厅和网吧的人气十分兴旺,进而自己也挡不住诱惑,精神颓废,成为一名享乐主义者,课堂上老师讲的什么艰苦朴素、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
(三)德育课堂氛围与课堂外的德育环境相分离。思想政治课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教学和辅导进行的,通过正面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启发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认识,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和警示作用。其课堂氛围是纯洁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洁白无瑕的。但自然环境对人生理素质影响很大,不同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对人发生的作用也不同;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发展有促进、感染和约束作用;家庭环境对其家庭成员思想有极大的影响;社区传统文化、社会风气、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对学生德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环境一旦与课堂外的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就会使政治课的德育功效苍白无力,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针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把政治课的德育功效与社会职能有机结合。处理好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效,又要不回避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既要充分发挥正面教材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并且给学生指出这些丑恶现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别现象,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而逐步根除。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确定德育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政治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内容去确定德育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结果确定的德育目标尽管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但很难收到德育效果。如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学中,既要从教材出发,选择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德育目标,又要根据学生对个人英雄主义和利己思潮的不同看法去确定舍己为人、识大体、顾大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德育目标。
一、新课程的育人理念对思想政治课学科功能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总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基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它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外,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社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新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做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它对更好的上好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实现育人目标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二、贯彻新课程育人理念,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落实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让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成为教育资源,让学生的需要成为老师教学立足点。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不疏于生活、疏于社会,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找准德育切入点
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教学内容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心理疏导、法律法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有很多的观念、行为和规定是带有成人色彩,或理想化的,或不切合当地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从科学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使思想教育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并注重把道德教育点和生活中的正面与反面现象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一些错误认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需要与追求结合起来。相关教育点的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所、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在教育教学中关注社会生活,使道德教育有着陆点
思想品德教育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它就失去其实用价值,也就不能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所以,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做人为本,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合格的公民,以追求更高的学科价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的社会实际出发,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及知识与就业机会的关系等方面给同学们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引导同学了解报纸上的招聘信息,明确社会对人的要求。以此把崇高理想与学生实实在在的追求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该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准备,懂得自己应该怎做,这比讲大道理更具实际效果。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建设实践,结合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冲突而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惑、结合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反复向学生灌输上述思想,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上进、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良好的形成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明确、校正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90后”学生道德偏差的表现和原因
行为上浪费和过度消费,叛逆,不服从管教;在情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物质虽富足,但幸福感单薄;在认知上,反应敏捷、能力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但不爱学习;在意志上比较薄弱,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往往决心很大,行动很差,甚至有些都没有理想和目标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90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很容易走向道德偏差。
2.家庭因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更显得有些孤僻。巨大的压力使家长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容易把孩子推向道德偏差。
3.自身因素。“90后”学生正处于心理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走向道德偏差。
二、道德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策略
1.一个中心
人既是道德产生的原因,也是道德存在的目的,同时,人还是道德的载体。所以,从道德与人的关系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本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
2.两个基本点
(1)寓教育于情感中。首先,教师运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渲染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亲身践行一系列道德准则,充分发扬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德育要求,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寓教育于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让道德内化。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去调查、参观、访问等。我们曾组织学生到连云港汽车站体验“雷锋车”精神,在回校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生们感受很深,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将“雷锋车”精神发扬光大。
3.三个手段
(1)加强“补课”,把课堂作为主阵地
这里的“补课”不是指学生补课,而是指作为教育者本身要补课,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德育内化。课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本身就是对学生德育要求。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情感教育,那这课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有心挖掘、拓宽,不仅能使课堂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内化。
(2)加强时政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90后”学生通过网络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于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增长见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上的典型道德案例,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阳光的一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作用和辅助教材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语文具有传承优秀文化的能力,语文知识的内涵和丰富是其他学科没有办法企及的,虽然说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已经被国内专家学者注意很久了,但是现阶段国内的高考压力和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没有把学生的情操最大化激发。古往今来,很多惊世的名言,都是人们从经典作品中发掘出来的,而且现在的语文学习内容,90%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但具有非常特别的文学思想和特点,还有短小精炼的名言警句。现行的德育教育中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反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了现在道德理念和实际行动严重分离的情况。
一、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
人本主义是国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审美态度看成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需要,并且说道:“审美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的身上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标准重新定义了审美教育的理念和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就是在文学艺术方面、科技创新方面和社会生活方面都追求审美的目标。所以,语文教育需要满足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还需要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最终完成美学教育目的。将美学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旨在陶冶学生的高贵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等美学内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千年经典或者是近现代的名文。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是人物形象的美丽、自然景物的壮丽和语言文学的韵律美……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形象中,换位思考,体验伟人的思想情感,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把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审美感受,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在众人面前,进而具备了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实现课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寻出多种答案,从而更为圆满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个性思维中经常使用的形式。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可以将那些散乱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串联,对举一反三以及一题多解的效果进行实现,因此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非常重要。如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作品中某些精妙词句的运用提出是否可以替换,可以用哪些词替换,替换后与原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异等问题,教会学生善于比较,加强分类训练,如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异同,将主题为同一类型的作品进行归类,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挥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碰撞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语文阅读,实现道德与人格完善
语文教育内容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液,教师通过引领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阅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和大师、圣人、先驱者面对面交流,感受他们高贵的爱国情怀、超凡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在感受语言文字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又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品性和情感,最终形成积极奋斗的个性人生。尤其是已经课改过的新语言内容,把情感教育单独划分出来,目的是突出情感方面的培养重心。能够入选到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声情并茂的韵律美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特别的美感。
启发学生美的思想。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学生审美能力和被审美对象之间建立一条有效的沟通桥梁,为学生打开一条明路,引领学生浏览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画面,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行补充、添加或者是删改,使其死气沉沉的画面生龙活虎起来,让画面具有一定的能动美,让画面中美的形象“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是世界上每个民族前进的唯一动力,当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不是非常完善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在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审美细胞,带动学生创造美的积极性和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美,创造美丽的生活。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一个过程,更是知行统一性和情意一致性培养的关键,这其中的情感培养又是重中之重。比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用激昂的语言详解“三一八”事件的整体经过和产生背景,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导读,将学生的个人情感带到课文中,让学生理解本文讲述的是“为中国捐躯的热血青年”的悲歌,是关于声讨反对势力的热血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激情、愤懑的心情。
马克思说过:“作为一名已经确定的人,一名现实存在的人,那么你已经有了使命,有了任务。”在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相互帮助的思想,在充满合作机会的小团体中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学生沟通和帮助,分享胜利的果实,分析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别人。与此同时,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在任何环境中,都需要树立集体责任意识,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在集体中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存在作用,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把语文教育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文教育中巧妙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全面认识社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思维开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维的求异性属于一种个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性,其主要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关注的过程中,所关注到的不同性和特殊性,个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的来源即是求异性思维,没有求异性思维就难以实现对前人的超越,难以实现创新,在传统高中语文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的聚合思维进行培养,从而对学生的个性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如今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不迷信已有的定论、课本及老师,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反复的个性化的品读,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允许学生质疑的存在,珍视并保护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支持学生张扬个性,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个体的超越。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即是“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也是个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从结论回推,倒过来思考有时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多种方法,如在讲解一些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作品背景是一部作品的内部神经,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有利于拓展文本,进一步深化其主旨。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学作品的背景作为是基础支撑,以此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如在学习西方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结尾进行逆向思维,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认识到结果的必然性和影响因素。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将一部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的主体思想及相互联系,指导学生明确作品内容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以简明的语言和标题将作品各部分思想要点表述出来,培养学生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再到具体化的能力,将思维具体化,从而促使学生将个性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
结语
在语文学科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双重教育的意义,这也是语文学科发展的意义,当然在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科先后意义的思考。语
参考文献
[1]张金兰,张晓玲.如何有效发挥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语文建设,2013(7):20-25.
[2]秦仰平.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语文建设,2012(12):15-17.
[3]陈昭明,杜敏.应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34-36.
[4]沈心天. 加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学习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体会[J].2010(10):28-32.
【论文摘要】近年来,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有效实践,其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在加强师生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传承先进经验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载体作用。而要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高校需要在提高博客质量、建设开放性平台、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以期通过博客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传播价值理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一、辅导员博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辅导员博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高校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取的是辅导员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辅导员传达的信息,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而且这种沟通模式的效果会因时间、学生人数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而博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交互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想法、见解、想要传达的信息,以日志、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环境转换成平等的“网友”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可以在博客中敞开心扉、自由交流,而不用太受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在无形之中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博客,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辅导员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感受,了解到辅导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跟学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的“益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板着脸训人的“严师”。同时,博客也为辅导员开辟了详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窗口,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做好学生工作。
(二)辅导员博客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远没有达到1∶200的标准,许多辅导员一个人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繁杂的事务牵扯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而学分制的普及也导致学生自然班概念的弱化,导致“辅导员—学生干部—宣传栏及口头通知—学生”这一传统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博客的即时传播功能则可以实现“辅导员—学生”的直接传达。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及时将各类管理规定、通知、文件等信息实时公布,学生上网就能浏览阅读,获取各类动态信息,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留言咨询并得到回复、解决。如此,辅导员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辅导员博客可以有效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高校会不定期举行辅导员交流活动。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以座谈、开会、讨论的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较严重,而且一般仅限于高校内部之间交流,校际之间的交流则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学生工作经验的传播和借鉴。而博客的资源共享性和交流异步性特点则能克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经验和教训在博客上公布,其他辅导员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学习,有问题可以在线留言;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不受地点的限制,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而丰富起来。多渠道的沟通可以使先进的学生工作经验得到有效传承,避免年轻辅导员走弯路,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
辅导员博客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博客的教育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博客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把握教育艺术,将深刻的教育意义融入到博客之中。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只有内容新颖、立意明确的博客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浏览辅导员博客。要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应在“求短、求实;求新、求活”几个方面下功夫。
求短求实,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内容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网络快餐时代,冗长的文章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微博”能够短时间内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其内容精练、简短,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效果,一些通知性内容简练,直接列出即可;而一些个人感悟则可在文采、意境方面下功夫,使之生动有趣、文笔优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求新求活,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一些名人的博客点击量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的博客有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很多辅导员发现某些文章、资料质量比较高,觉得可以给学生看,则直接将其复制过来,殊不知,网上信息很多,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得到相同的信息,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化,可以多发表一些点评类的内容,通过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另外,博客内容要力求形式多样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博客的吸引力。
(二)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
提高辅导员博客实践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博客的交互性功能,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辅导员博客不能仅满足于被学生浏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对博客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同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也可以在博客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广泛地进行讨论。辅导员博客内容只有经过学生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辅导员本人也会在学生的不断探讨与辩论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在学生的言论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
另外,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还要注意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经常去浏览其他辅导员的博客,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激励机制
辅导员博客不仅是辅导员个人展示个性、抒发感想的舞台,更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服务功能的前沿阵地。因此,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质量和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评价、院系主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将辅导员博客的运行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并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应该对辅导员博客系统备案,有关负责人应定期登陆辅导员博客,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维护较好、运行正常、学生反响比较热烈的辅导员博客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对形式单薄、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辅导员博客予以提醒和改进。
另外,要完善辅导员博客激励机制。除对优秀辅导员博客在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外,调动辅导员主动建设维护好博客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很多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术有限等原因,导致博客质量不高,学生不感兴趣,进而又影响到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博客最后荒废,这是值得引起学校重视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辅导员撰写博文进行指导,成立相关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从辅导员开始撰写博客开始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保证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强辅导员主动维护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积极探索博客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精心打造优秀辅导员博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将对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产生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华.博客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19-21.
[2]何雪梅.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文教资料,2009(1):194-197.
【论文摘要】近年来,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有效实践,其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在加强师生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传承先进经验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载体作用。而要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高校需要在提高博客质量、建设开放性平台、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以期通过博客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传播价值理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一、辅导员博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辅导员博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高校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取的是辅导员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辅导员传达的信息,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而且这种沟通模式的效果会因时间、学生人数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而博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交互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想法、见解、想要传达的信息,以日志、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环境转换成平等的“网友”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可以在博客中敞开心扉、自由交流,而不用太受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在无形之中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博客,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辅导员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感受,了解到辅导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跟学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的“益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板着脸训人的“严师”。同时,博客也为辅导员开辟了详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窗口,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做好学生工作。
(二)辅导员博客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远没有达到1∶200的标准,许多辅导员一个人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繁杂的事务牵扯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而学分制的普及也导致学生自然班概念的弱化,导致“辅导员—学生干部—宣传栏及口头通知—学生”这一传统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博客的即时传播功能则可以实现“辅导员—学生”的直接传达。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及时将各类管理规定、通知、文件等信息实时公布,学生上网就能浏览阅读,获取各类动态信息,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留言咨询并得到回复、解决。如此,辅导员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辅导员博客可以有效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高校会不定期举行辅导员交流活动。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以座谈、开会、讨论的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较严重,而且一般仅限于高校内部之间交流,校际之间的交流则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学生工作经验的传播和借鉴。而博客的资源共享性和交流异步性特点则能克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经验和教训在博客上公布,其他辅导员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学习,有问题可以在线留言;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不受地点的限制,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而丰富起来。多渠道的沟通可以使先进的学生工作经验得到有效传承,避免年轻辅导员走弯路,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
辅导员博客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博客的教育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博客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把握教育艺术,将深刻的教育意义融入到博客之中。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只有内容新颖、立意明确的博客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浏览辅导员博客。要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应在“求短、求实;求新、求活”几个方面下功夫。
求短求实,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内容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网络快餐时代,冗长的文章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微博”能够短时间内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其内容精练、简短,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效果,一些通知性内容简练,直接列出即可;而一些个人感悟则可在文采、意境方面下功夫,使之生动有趣、文笔优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求新求活,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一些名人的博客点击量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的博客有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很多辅导员发现某些文章、资料质量比较高,觉得可以给学生看,则直接将其复制过来,殊不知,网上信息很多,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得到相同的信息,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化,可以多发表一些点评类的内容,通过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另外,博客内容要力求形式多样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博客的吸引力。
(二)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
提高辅导员博客实践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博客的交互性功能,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辅导员博客不能仅满足于被学生浏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对博客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同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也可以在博客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广泛地进行讨论。辅导员博客内容只有经过学生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辅导员本人也会在学生的不断探讨与辩论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在学生的言论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
另外,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还要注意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经常去浏览其他辅导员的博客,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激励机制
辅导员博客不仅是辅导员个人展示个性、抒发感想的舞台,更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服务功能的前沿阵地。因此,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质量和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评价、院系主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将辅导员博客的运行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并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应该对辅导员博客系统备案,有关负责人应定期登陆辅导员博客,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维护较好、运行正常、学生反响比较热烈的辅导员博客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对形式单薄、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辅导员博客予以提醒和改进。
另外,要完善辅导员博客激励机制。除对优秀辅导员博客在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外,调动辅导员主动建设维护好博客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很多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术有限等原因,导致博客质量不高,学生不感兴趣,进而又影响到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博客最后荒废,这是值得引起学校重视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辅导员撰写博文进行指导,成立相关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从辅导员开始撰写博客开始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保证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强辅导员主动维护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积极探索博客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精心打造优秀辅导员博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将对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产生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华.博客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19-21.
[2]何雪梅.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文教资料,2009(1):194-197.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09-1.5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以期通过博客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传播价值理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一、辅导员博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辅导员博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高校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取的是辅导员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辅导员传达的信息,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而且这种沟通模式的效果会因时间、学生人数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而博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交互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想法、见解、想要传达的信息,以日志、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环境转换成平等的“网友”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可以在博客中敞开心扉、自由交流,而不用太受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在无形之中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博客,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辅导员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感受,了解到辅导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跟学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的“益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板着脸训人的“严师”。同时,博客也为辅导员开辟了详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窗口,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做好学生工作。
(二)辅导员博客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远没有达到1∶200的标准,许多辅导员一个人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繁杂的事务牵扯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而学分制的普及也导致学生自然班概念的弱化,导致“辅导员―学生干部―宣传栏及口头通知―学生”这一传统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博客的即时传播功能则可以实现“辅导员―学生”的直接传达。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及时将各类管理规定、通知、文件等信息实时公布,学生上网就能浏览阅读,获取各类动态信息,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留言咨询并得到回复、解决。如此,辅导员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辅导员博客可以有效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高校会不定期举行辅导员交流活动。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以座谈、开会、讨论的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较严重,而且一般仅限于高校内部之间交流,校际之间的交流则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学生工作经验的传播和借鉴。而博客的资源共享性和交流异步性特点则能克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经验和教训在博客上公布,其他辅导员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学习,有问题可以在线留言;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不受地点的限制,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而丰富起来。多渠道的沟通可以使先进的学生工作经验得到有效传承,避免年轻辅导员走弯路,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
辅导员博客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博客的教育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博客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把握教育艺术,将深刻的教育意义融入到博客之中。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只有内容新颖、立意明确的博客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浏览辅导员博客。要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应在“求短、求实;求新、求活”几个方面下功夫。
求短求实,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内容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网络快餐时代,冗长的文章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微博”能够短时间内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其内容精练、简短,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效果,一些通知性内容简练,直接列出即可;而一些个人感悟则可在文采、意境方面下功夫,使之生动有趣、文笔优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求新求活,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一些名人的博客点击量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的博客有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很多辅导员发现某些文章、资料质量比较高,觉得可以给学生看,则直接将其复制过来,殊不知,网上信息很多,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得到相同的信息,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化,可以多发表一些点评类的内容,通过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另外,博客内容要力求形式多样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博客的吸引力。
(二)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
提高辅导员博客实践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博客的交互,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辅导员博客不能仅满足于被学生浏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对博客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同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也可以在博客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广泛地进行讨论。辅导员博客内容只有经过学生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辅导员本人也会在学生的不断探讨与辩论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在学生的言论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
另外,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还要注意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经常去浏览其他辅导员的博客,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激励机制
辅导员博客不仅是辅导员个人展示个性、抒发感想的舞台,更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服务功能的前沿阵地。因此,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质量和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评价、院系主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将辅导员博客的运行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并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应该对辅导员博客系统备案,有关负责人应定期登陆辅导员博客,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维护较好、运行正常、学生反响比较热烈的辅导员博客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对形式单薄、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辅导员博客予以提醒和改进。
另外,要完善辅导员博客激励机制。除对优秀辅导员博客在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外,调动辅导员主动建设维护好博客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很多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术有限等原因,导致博客质量不高,学生不感兴趣,进而又影响到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博客最后荒废,这是值得引起学校重视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辅导员撰写博文进行指导,成立相关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从辅导员开始撰写博客开始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保证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强辅导员主动维护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积极探索博客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精心打造优秀辅导员博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将对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产生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华.博客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19-21.
[2]何雪梅.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文教资料,2009(1):194-197.
[3]薛徽,房志明,郑中兴.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途径探索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71-73.
[4]王家红.人文关怀视野下的辅导员博客[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程:素质教育:德育:培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但是,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调查了解,高中政治课堂依然存在灌输应试知识多,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少,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一、高中政治课堂上影响发挥德育的主要因素
1、受高考升学压力影响,
目前,高中思想品德是高考的必考科目,由于受高考压力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成为老师们为高考抓分的又一主阵地,新课改精神及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课堂目标仍然强调知识的学习,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集中于知识的掌握上,只要学科知识成绩好便是好学生,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直接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有片面追求分数,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作用和功能却被忽视了。
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中,高中政治思想课程存在教师思想认识简单化,教学目的仅仅限于传授教材知识,认为政治课无非就是读读、背背、记记,记牢知识点就行,这使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也影响了政治课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学用脱节,知行不统一,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联系不足,从而影响政治课德育作用的发挥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考试卷和标准答案来让学生接受知识,以达到升学考试的目标要求,而对于学生的行为一般不去过问,这导致了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同学政治考分高而品德素质却很低,造成知行脱节,知行不一致。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更好发挥德育作用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德育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课程承担着学习学科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是制约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要摈弃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升学,还应该包含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审美、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2、思想政治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德育具体化、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含有一定深度的学科理论知识,也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材料和内容,这些材料和内容具有生动、感人的特点和现实说服力,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体验到学而致用。如果只教学生背诵一些知识、条文,而不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无法使学生真正弄懂文化科学知识。面对这些现象,政治课堂应该结合《树立正确消费观》《实现人生的价值》等课程,加之以现在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了解学生思想认识的薄弱点,利用最新、最感人、最震撼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一步养学生的良好兴趣、情感、意志、信心、信念,树立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信念得到良好熏陶,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挖掘教材教辅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作用,政治课堂不是简单说教,更不是训斥,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如在上《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同时出示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毒枭刘招华”两个人物故事,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为什么两个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学生都很感兴趣,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点评: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最后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这样,把道德之准则转化为学生切实可行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慢慢蓄养,德育成果在不断细化落实中得到深化落实。当然,现有政治课教材中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目前编写成册的辅助教材,具有可读性和可行性,它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较强,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敏锐的时政素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和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从政治课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看其学科功能的基本内容
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根本上说,中学各门学科都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联系,但是,由于各门学科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其与社会制度联系的程度和方式也不一样。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
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从理论和现实看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政治课学科功能是三方面的统一,但各方面的地位并不一样。德育始终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的主要功能。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开放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另一方面,由于旧体制尚未彻底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整个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治课的德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孰是孰非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激发他们为中华腾飞而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前途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
三、总结经验,立足改革,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目前,我们面临的德育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适应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的要求,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另一方面,由于新考试制度的实行,通过高考来维护政治课特殊地位的“护身符”不复存在,在“应试教育”尚未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新考试制度无疑会助长“领导不重视政治课,学生不爱学政治课”的现象,给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使政治课教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如何适应新考试制度的要求,使政治课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是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又一个艰巨任务。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别重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栋梁之才。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对于政治这门学科教学而言,没有人的情感的注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政治课学习的热情和追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课教学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导入,就会使学生丧失学好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政治课教学的剂,催化剂。
目前,学生学得苦,导致大量学生厌学,教师教得更苦,导致苦不堪言,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相当不利.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政治课学习的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课,德育教育,功能发挥
人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德育影响,尽管家庭、社会等都会对学生的德育观念造成影响,但课堂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的各个阶段教学中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实际功能的发挥中还有一定缺失。
一、职业高中思想课德育功能现状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大多处于比较叛逆的青少年时期,他们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校对思想课程的投入力度也不够大,因此,职业高中的思想课程德育功能的发挥还有一定缺陷。总体说来,职业高中的思想课德育功能比较弱化。
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例如,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应应试教育为主,职业高中主要强调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训,对思想课程的重视程度本来就不高,对待思想课,是以知识教学为主,采取填鸭式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另外,受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得职高学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定偏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一些思想课程理念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形态,当前社会的不正之风等,都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以及对思想课程的认识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内在因素。思想课程的德育功能弱化和缺失,外界影响是一个部分,但主要影响还是来自于教学过程。内在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往往与学生思想的实际严重脱节。职高学生大多是有自己个性和心理特点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并不一定能被所有个体接受,思想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德育功能的开放。第二,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变成只有空洞的理念,而脱离了实际往往也使得思想课程失去了说服力。第三,思想政治课程大多进行正面说教,一方面要通过正面的疏导,一方面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警示,从而影响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发挥。第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一直都是十分严肃理性的,对于职高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满足,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思想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其德育功能随即缺失。
二、如何加强职业高中思想课德育功能
(一)教师应该重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尤其是针对职高学生,他们的个性大多比较特立独行,因此,要加强思想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备课中把德育教育素材备好,并且把相应的教材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能取得石板功能的效果。
(二)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深入改革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丰富评价指标。一方面要建立一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关注到学生的成绩,还能观察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种能不断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索,全面地、多视角地评价教师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师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三)教学内容要改革
思想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以教材作为教授的根本。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授课之前确定德育目标,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思想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对思想课程的好奇心,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体会到思想课程的德育功能。
(四)教师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因此,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必须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正面影响。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往往比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有作用。例如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但实际却没有做到时,往往会让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也会影响思想课的德育效果。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妨以身作则。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
结语
德育教育对当前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职高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能力的锻炼之上,从而耽误了德育学习。在新课改理念下,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思想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营造积极的环境,进一步发挥思想课程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