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范文

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

第1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区劳动竞赛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区富民为主线,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此,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

(一)深入推进竞赛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升传统制造业劳动竞赛水平,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劳动竞赛的新途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劳动竞赛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开展区域性劳动竞赛和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劳动竞赛,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以“五比五赛”(即:比进度,赛质量,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争创优良工程;比管理,赛安全,讲究科学管理,增强内部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比效益,赛节约,提高投资效益,节约建设资金;比思想,赛作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善打硬仗的建设队伍;比贡献,赛协作,提倡奉献精神,加强团结协作,共同促进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动重点工程快速、优质、高效的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二)大力加强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加强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建设,引导职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扩大节能减排效果。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竞赛组织实施力度,评选一批有推广价值的职工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项目,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在节能减排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全面深化职工技术进步活动。坚持推进职工合理化建议和技能比赛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内容和方式,着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努力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等活动,引导职工为改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作贡献。积极组织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劳模先进人物、职工技协积极分子开展技术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四)继续开展“百日竞赛”活动。坚持突出重点,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在第四季度大力开展“百日竞赛”活动,掀起各类劳动竞赛新,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目标,推动全区劳动竞赛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坚持以车间、班组(科室)为主阵地,以班组升级竞赛和创建先进班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基础,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

(一)积极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和支持各系统各行业建立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围绕普遍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在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

(二)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围绕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为职工展示技能水平和风采搭建舞台。

(三)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重点抓好五月份“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建言献策,为企业增收节支、挖潜提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扎实做好劳模服务管理工作

(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宣传劳模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努力形成尊重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劳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是加强劳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我区各级劳模档案,掌握各级劳模的第一手资料,做好劳模日常来信、来电、来访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关爱劳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市级劳模低收入的生活保障工作;三是“两节”期间继续开展向困难劳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关爱劳模身心健康,组织劳模疗休养。根据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安排,选送部分劳模免费参加劳模疗休养活动,继续组织好我区部分劳模短期休养活动。

评比奖励办法

(一)评比办法:每月由参赛单位自查,各考评部门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组织复查,并将复查情况报区工会汇总,年终由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根据每季度评比情况,组织考评并评出年度优胜单位和优秀工作者。

第2篇

关键词:秦皇岛;低碳经济;对策

本文系秦皇岛市社科联2011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秦皇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号:20110502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秦皇岛市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风光秀美,景色宜人,集“山”、“海”、“关”于一体。2009年秦皇岛市政府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整合资源要素,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和今后发展方向。

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支柱旅游产业更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季节性变化很大。如何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分析秦皇岛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构建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实施低碳经济对于促进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把秦皇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名城”的“旅游立市”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秦皇岛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如《秦皇岛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目标方案》、《秦皇岛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秦皇岛市主要污染物减排“71030”工程实施方案》、《秦皇岛“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等等。目前,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一)节能减排。2010年秦皇岛市强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污染减排取得明显进展,7个县(区)、10个乡镇、30个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管理重点,与市政府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全市共完成减排工程30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秦皇岛市加大秦皇岛港煤尘的治理力度,出台各项措施推进锅炉治理和取缔工作;全市启动了以玻璃熔窑为主的工业窑炉燃油(煤)改天然气工程,奥格玻璃集团公司熔窑天然气改造工程,首钢板材公司油改气工程投入运行。以上措施对秦皇岛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成效显著。秦皇岛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2005年519.92万吨标准煤,2006年592.53万吨标准煤,2007年645.54万吨标准煤,2008年645.22万吨标准煤,2009年628.84万吨标准煤。2007~2009年成稳步下降的趋势。“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6%和12.7%。

(二)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对市区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积极落实“退二进三”、“退城进郊”政策,加快推进向工业园区集中。城区内居民炊事、餐饮服务业炉灶以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炊事炉灶禁止燃用原煤,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秦皇岛市2010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区二级及以上天数为353天,连续8年保持在350天以上,为全省最高。

二、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碳特征突出。近几年来,秦皇岛市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中冶金、电力、建材三大行业居于前位。以2009年为例,冶金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05,613吨标准煤,电力综合能源消费量1,754,817吨标准煤,建材综合能源消费量780,945吨标准煤。冶金、电力、建材等主导产业均为高能耗或高污染产业,且技术含量不高。秦皇岛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这决定了秦皇岛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有限。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模式成为秦皇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秦皇岛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全市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低碳技术不仅包含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而且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而在秦皇岛市的产业体系当中这些方面处于弱化位置,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前景堪忧。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秦皇岛涉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激励政策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支持全市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没有出台统领全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各产业低碳发展模式没有科学的布局。

政策体系不完善还导致了部门协调和政策衔接的失调,由于减碳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与节能有关的部门,如规划、供电、供水、煤气、垃圾回收等处于完全分割的状态,这意味着为了协调关系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三、促进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高耗能产业的重组,坚决淘汰冶金、电力、建材、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旅游为龙头,高水平编制休闲度假旅游、装备制造、葡萄酒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谋划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的跨越发展。

对全市现有的文化、体育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并针对每一个产业项目提出发展规划,对落后、低效的项目,彻底整改,优胜劣汰。对有一定基础的项目,抓住重点,寻求突破。如昌黎葡萄酒、山海关古城开发等项目,力争通过包装打造,升级成为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暑期工作,谋划近代别墅游、博物馆游等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消费产业链条的形成。并且要加大对本土特色鲜明的文化、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景剧、舞台剧、演唱会。结合文化产业的行业特点和文化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秦皇岛进行文化投资。

把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结合起来,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集约发展的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秦皇岛发展低碳经济,需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确定今后一定时期内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低碳发展规划,为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方向保障。要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倾向性的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完善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政府预算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促使节能技术的普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设立市级财政对下级的节能专项拨款;通过科研资助对低碳技术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使用税收工具,鼓励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进口和消费,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利用财政收入切实抓好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三大部门能效改进工作。

(三)加强碳汇资源建设和利用。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发展低碳经济非常有利。充分利用秦皇岛丰富的碳汇资源,建设低碳示范区和碳零排放区。北戴河新区拥有82公里海岸线和22万亩海岸林场,湿地、滩涂星罗棋布,碳汇资源十分丰富,要利用这些碳汇资源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碳示范区。从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开始,就应将发展低碳经济至于首要的地位,将北戴河新区打造成一座宜商宜居、高端旅游资源丰富、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环保低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综合性生态城,建设成全国绿色标杆区域和国际知名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四)创新公民参与的社会政策。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中选择试点建筑,公开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找出提高大型建筑能效的途径;同时,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节能运行的认识和能力。发动市民参与,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普及低碳知识,提高市民对于低碳经济的认知,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锋,金起文.河北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经济导刊,2011.1.

第3篇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利企利民的大事去做。

二、立足岗位节能减排,做到节约生产、文明生产

广大职工要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加强对节能政策、节能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着力提高节能政策理论水平,并将其融入我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实践之中。集思广益,对性能较落后、耗能较大的设备设施进行革新改造,在物流园工程建设中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三、围绕节能减排,广泛开展竞赛活动

1、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踊跃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广自己节能减排的小妙招、小发明;

2、公司将围绕节能减排组织员工参加节能环保知识竞赛,向广大员工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引导员工把节能、低碳、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推广节能减排技巧,制定具体制度措施

第4篇

【关键词】: 绿色地铁;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徐州

1 引言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在经济上飞速前进。然而伴随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家资源短缺,可利用能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其推在风口浪尖上,如何逐步减缓这一系列现象也成为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高于世界温度平均值。这主要是源于我国仍是世界少数几个已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同时,在我国钢铁,水泥,纸张等方面的消耗也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百的点。甚至在近期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水资源也出现了短缺匮乏的情况。中国,竟也成为中度缺水国家,据悉,缺水遏制了国家农业发展,从而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损失竟达到了3500亿元。

而造成这一些问题的源头,则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能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而在工业的大力推展之下,有限的能源在逐渐缩减。当我国发现这些资源困局时,开始将节能减排放在首要位置,2012年明确了“一二五”节能减排计划,推动污染处理,加强节能建设能力;大步伐推动鼓励建设节能减排城市,一夜之间,事无巨细的,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节能的概念开始活跃于周边一切事物。

2 研究背景

2.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英文low-carbon,直译过来就是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则是指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个适合可控水平,减少恶劣天气造成的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碳足印接近于零的经济系统。低碳经济最早来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更是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2绿色轨道公共交通

轨道公共交通全程城市快速轨道公共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流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悬浮列车等。绿色轨道公共交通,则是指低污染,更节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轨道交通。他在满足运量大、干扰小、安全迅速、省时方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碳减排”和“固碳”。绿色轨道公共交通的低碳化更加迎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3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低碳地铁概念的推广,近年来我国亦开始越来越重视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学者们不断对地铁低碳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并逐一解决。可以说我国的地铁低碳虽然起步较晚,技术上也不够先进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但在整体上已初现轮廓。

绿色地铁,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做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以人的使用感受出发,做到处处以人为本。2012年长沙市建造了中国第一条“绿色地铁”,将能耗降低了20%,从而为全国的绿色轨道交通提供了经验和探索。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都成为了建造绿色地铁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4 徐州地铁低碳建设措施建议

4.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尽管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经渗入我们的身边,但无可争辩的是,真正能够将其作为原则倡导推行的依然不够。近半数以上的市民对低碳的了解仅停留于字面,更有部分人群完全不明低碳为何物。这说明了市民们对低碳理念的薄弱,也证明着拼车,乘坐公共交通设施,采用低排放的出行方式,这些行为并未真正完全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中。

4.2科学的管理方式

4.2.1前期管理

前期工程是地铁建设的首要环节,其中包括了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等。前期管理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前期管理的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接受政府的监管审查又会使前期工程的时间延长。

但前期管理对建设绿色地铁项目却至关重要,需要特别注意的具体措施有:

1)地铁工程项目绿色设计

设计阶段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走向。自前期管理的阶段,不仅要严格控制其进度计划,更是要从一开始便把低碳的概念灌输进设计的计划中。同时,要将其设计向规划局上报,等到一致统一之后方可完成。

2)做好采购调研,设备管理工作

可以说,在前期的管理之中,关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多有浪费或者缺失的现状,这对于工程经济或是资源方面都是不利的,只有在前期加大内部调节制度、契合工程实际情况才能避免浪费。

4.2.2运营管理

1)精干高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人的利用率,避免出现人多臃肿,无事可做,使责任分配到个人,有岗就有责、无责不设岗,使人员精干,有事可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

2)高科技信息技术节省能源

研究运行线路、设施,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了解乘客需求并反馈给运营中心,了解适应系统规模预订的乘客能力,根据客流量合理安排行车组,加大执行力,合理利用能源,在保证乘客有车可乘的情况下节省能源。

4.3先进的技术支撑

作为建造低碳地铁难点的技术支撑,中国主要有两种解决途径:一种是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还有一种便是结合地势,自行研发。

4.3.1借鉴先前成熟经验

地铁,一旦建成就很难再产生大的改动。为完善地铁项目我们应该广泛参考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借鉴成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我国的低碳技术也逐渐有了稳定的发展。一些低碳技术的使用已经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学习。

1)再生制动技术

地铁制动设备,环控设备上的能量消耗和损失是地铁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也是能源流出较大的一部分。再生制动技术,可以将地铁运行中产生的动能,不断的回收储藏,并再次制动,是能量的利用率加大,减少一些能量损失。该技术在国内外多有使用。

2)节能坡

节能坡可以使地铁从启动时借助下坡时的助力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以快速起步,进站停车前借助上坡时的阻力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以缩短进站时间,节约能量消耗。这种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3.2深化研究新技术

我们需要政府的倡导促进,使得可以深化研究。有关于建设地铁的方向,可研究深入很多,能源交换,技术革新,开发新能源,新型材料的使用,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突破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低碳技术,让建设地铁的各项要素相互匹配,更加促进经济效益,有利于建设徐州特色化的绿色节能地铁。

5 结束语

地铁本身是一个节源能源,避免污染的公共交通设施,引领的就是绿色低碳的理念。只有从筹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渗透低碳的精髓,才是真正迎合了“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的原则。要以有限能源消耗达到利用率最大化,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维护资源,这样才能对徐州地铁做出可参考、可信任、真实科学的合理化建议,才能于基本上实现徐州绿色地铁的建造理念。

徐州地铁一号线的在建注定会为今后的地铁线路积累经验,沿着绿色地铁的理念出发,今后的徐州地铁必定会更加成熟,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渣土变废为宝,长沙打造中国首条“绿色地铁”,2012

第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本文将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并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几点节能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节能环保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电气自动化及节能设计概述

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气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企业运行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并且在提升和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绿色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深入人心,节约能源,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目前趋势而言,积极地推进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采用自动化技术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已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谁率先掌握节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权,那么谁将主导未来的全球经济。

2 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能消耗与日俱增,在实际能够很好地使用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做到节约能源,低碳环保。从技术层面来讲,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几个方法主要列举如下:

2.1 选用合理的电动机实现节能,使用高效率电机,减少电动机无谓电能损耗的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高效率电动机和普通电动机相比,平均功率因素高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总损耗减少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根据负荷特性合理地选择电动机,轻载电动机拓采取降压运行。

2.2 选用合理变压器实现节能,变压器节能是电气自动化节能的重要方面,变压器最为常见的电气设备,会产生铁损、铜损、负载损耗以及空载损耗等,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一般来说,空载损耗和变压器本身设计以及制造工艺有关,有具体线路以及负载无关,减少空载损耗的措施就是选用铁损小,阻值小的绕组变压器。

2.3 合理调节电网的运行电压

在35kV以上电网中,宜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其目的是降低电网的可变损耗。实施方法是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安装有载调压变压器、利用电网中现有的电容器进行调压等。对10kV及以下的农电网。因配电变压器利用率低,电动机平均负载系数低,故往往采用降压节能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网络的固定损失,提高功率因数。L0kV电网的经济运行电压为9.5~10KV。

2.4 合理选用滤波器

若要有效地消除非线性电压电流特性的电气气设备产生的谐波则需使用有源滤波器。一般来讲,有源滤波器具有较多优点,如反应快,其动态性能表现优越;其在无功补偿的模式下可有效消除谐波,功率因数可强制达到1;在三相补偿谐波电流下可同时滤除2-60次滤波。相比之下,由于多元有源滤波器应用了并联运行方式,其功率范围更广。

2.5 科学布线降低电阻损耗,在现代电气电路中,通过线路的电流傅恒定时,线路长度越长,线电阻阻值就会越高,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过程中,布线线路往往上下交错,复杂程度高。在线路上造成的损耗是很高的,所以要科学合理布局,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线路长度。具体说来,设计时按照建筑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路径,尽可能保证直线布线,减少布线长度,保证不出现回头路现象。

2.6 积极提高功率因数防止电焊机和电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运转:在设计中对于空载率在50%以上的电焊机和电动机应当安装空载断电的装置;对大中型的胶带运输系统,应当使用空载自停的控制装置;大型非连续运转异步笼型风机和泵类电动机,可以使用电动调节流量和风量的控制方式,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2.7 其他形式的节能款项

在电气系统中,不但可以使用节能的技术进行节能,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节能方式进行节能,例如,使用高效光源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家庭中所使用的主要是照明用电,所以,将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使用光色好、发光率高、显色性能佳的高效光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可以从根本上做到节约能源。

3 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当前,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高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情况复杂,影响节能的因素众多,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建筑节能提供一些参考性思路:

3.1 推广使用软启动器节能,软启动器能够按照启动时间的长短准见调解可控器件的硅原子器件的导通角,以实现对电压变化的控制。科学使用软启动器,不仅能够实现平稳启动,还能够实现转速与负载的拼配,在频繁启动的设备中使用软启动器,能够节省大量电能。

3.2 平衡三相电负荷,三相电不平衡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平衡现象不仅造成线路上一级变压器上铜损损耗的增加,也会造成变压器上铁损损耗的增加。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到三相电负荷的平衡,以保证三相电间电流值的平衡,避免无谓的铜损和铁损,保证供电质量,节约电能。

3.3 合理使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科学推广交流电机调速变电技术是电动机节能方案的一个重要方向,使用变频调速装置时,变频调速装置会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转速,实现自动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进页提高电机功率,实现节能。

3.4 节能灯具的优化控制,按照针对具体建筑实际情况,按照区域、按照时段、按照行业,进行分析,按照智能控制理论,选用智能控制装置,对城市亮化照明以及温度控制实现智能控制,实现节能。

结束语

节约电能是低碳环保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整体情况良好,能够正确使用节能技术,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这些我国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合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方面的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兰兰.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

第6篇

节能低碳工作是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目前资源环境日益紧张局面的重要举措。炼油一部通过媒体宣传、装置和班组经济活动分析、班组小指标劳动竞赛、改善经营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将节能低碳意识深入到全员,落实到实践,同时加强职工们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从技术上推进节能低碳工作的开展。

该部根据生产需要,加工的原料油有直馏蜡油和加氢热蜡,性质不稳定,该部工艺组通过技术攻关,比照分析不同工况下的产品分布和收率,制定了不同原料油性质的加工方案。在原料油性质改变时,为减少原料油加工过程中的干气、焦碳损失,控制原料油反应产品结构,该部根据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精心优化调整两套常减压装置、两套催化装置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多拔蜡油,控制合适的原料油反应深度、改善相邻侧线产品分离精确度等措施,炼好每一滴原料油,增产高附加值汽油、液化气、丙烯等产品,提高装置经济效益。该部日产高附加值汽油近2200吨,丙烯近520吨。

“优化Ⅰ、Ⅱ气分操作,多从低温热系统取热,少用蒸汽。”这是炼油一部近日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中,落实的一项节能低碳措施。该部将节能低碳工作纳为日常工作之一,使节能低碳工作进入专项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成本最小化。该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了专项能耗监察小组,对水、电、汽、风、三剂等每一样物耗,都分别设立班组日台账、月台账,精算细账,对每样物耗不仅进行班组之间的横向对比,装置内还进行每月之间、同比水平的纵向分析,对能耗上升部分,找原因查不足,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节能工作取得实效的部分,该部总结方法、推广经验,使该部各装置节能工作齐步上升。同时,该部的班组小指标劳动竞赛,考核和奖励并举,提高了职工们的节能低碳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舒经群)

长炼外排水水质持续达国一标准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长炼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呵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坚持清洁生产,为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尽职尽责。据了解,五月份长炼总排水质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合格率为100%。

第7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注重环保技术,降低碳的排放量,阻止气候变暖,以达到保护全球环境的效果。就目前我国企业而言,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而创新技术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前期投资多,规模大,融资链长,资金回收期较长,所以各大企业在这种低碳经济视域下如何进行融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企业;融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低碳经济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他提倡的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论是对于个人、企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光是我们国内,整个全球都认识到了这一情况,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直接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仅要享受现在,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是融资问题,所以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企业的融资路径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实的背景分析,并了解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加大创新力度,践行低碳发展观。

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融资问题

现代企业在走低碳经济的这条路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前期成本投资,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将会更好地发展环保经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良好的成本管理,而成本问题也就涉及到融资问题。然而,我国企业虽然在这几年成本控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融资方面。首先是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直以来,企业都会设立专门的成本会计,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企业一般认为像这些损益类账户都应由企业领导和成本会计直接管理,而普通员工则只是作为生产者,并没有积极的学习成本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控制意识。其次是成本管理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低碳经济需要的是高科技和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大量投资资金研发新技术,而一般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并没有走低碳道路的原因。所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个很棘手的事情。最后是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大多数的企业筹资渠道比较单一,即通过银行贷款或抵押资产。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普遍都是资金不足,规模小,资本少,可抵押的不动产也相对缺乏。所以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比较低,公司存在着风险,银行等金融单位就不愿贷款给他们。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形成。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途径

(一)完善金融市场,增强政府职能在低碳经济市场中,政府作为领导部门,应该多加融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多为企业找融资渠道,提供充足的资金流,加快低碳经济项目发展,最后实现同步增长。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靠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快的实现目标。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而这靠的是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所以,政府作为主导机构,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以担保的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拓展资金市场,加大直接投资企业现在大都采取的是间接融资,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的资本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在资金市场上,可以优先安排技术力量和一定的资金保障,允许低碳企业走绿色通道,对于资金取得放宽限制。在资本市场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基金部,专门支持低碳企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扶持他们进入债券市场。

(三)降低融资风险,规范交易场所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的投资期较长,回收期长,当然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融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增强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对于企业的盈利分析要有特定的评估机构和评分制度,给予尽可能的放宽,为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的融资提供良好的依据,并最终实现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四)全球化经济,走进国际轨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融资走向了国际化轨道,我国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与国外交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融资渠道,始终以低碳减排为宗旨。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采取赤道原则,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是全球性的任务,与国际先进融资机构合作来更好的开发我国融资市场,将市场和政府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特点是耗能少,污染低,排放量小,一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一种环保生态经济模式。但是,短期角度来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前期投资大量的资金,传统的技术耗能高,污染严重,不能适应现代环保经济发展的状况,所以立足企业长远发展,低碳环保才是首选。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创新技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洁,温辉,刘运材.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6期

[2]刘国斌,张令兰.碳金融视角下建立我国乡镇企业融资载体渠道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11期

第8篇

平西变电站在绿色节能设计及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节能通风方面选用变频节能空调,采用隔热材料及太阳能LED灯,将为该站每年节电约42万千瓦时;二是节水方面加设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可利用净化处理水源达700立方;三是降噪方面,采用低损耗、降噪型设备,并加装消音设施,主变噪音下降了20%;四是施工控制方面,采用了防尘处理及控制废气排放等措施。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平西变电站围墙内面积节约了118.5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节约155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9,是目前广东省占地面积最小、容积率最低的变电站。

这仅是南方电网公司“绿色行动”中的一个个案。

如今,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都在致力于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位居世界前列。作为电网企业,如何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承担起电网企业的时代责任?这既是摆在南方电网公司面前的重大决策问题,也是对南方电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促进西电东送优化区内电源结构。

南方电网覆盖的南方5省区中,西部的云南、贵州两省一次能源保有量占五省区的90.5%,而东部的广东经济总量占近七成,全社会用电量是其他四省区总量的1.5倍,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西电东送有效解决了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成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

南方电网是国内实施西电东送起步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电网。截至2009年底,西电东送形成了“八交五直”13条500千伏以上大通道,每条都在1000公里及以上,输电能力超过2300万千瓦,输送电量累计4970亿千瓦时,其中70%是清洁的水电。

通过南方电网公司和上游企业共同努力,南方电网区内的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装机比例为41.85%,高于全国同类机组装机比例25.42%;水电比重为36.73%,高于全国水电装机22.54%的比重;火电装机比重58.13%,低于全国火电装机74.60%的装机比重。

2003年至2009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量创造的产值合计4.7万亿元,其中西部水电东送380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1976万吨,为南方五省区提供了清洁的电能,对保护环境、调整电源结构、平抑电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节能发电调度

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的通知》后,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行动起来,有力地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工作。

贵州省于2008年1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运行,广东省于2008年11月开展试点运行,广西、云南、海南电网也于2010年7-8月份开展了试点运行。

节能发电调度本质是以消耗一次能源最少、向环境排放最低的方式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要求电网调度以节能、环保为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按照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调用化石类能源发电。

开展节能发电调度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提高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电力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推动“上大压小”工作,促进备省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它取消了此前按行政计划分配发电量指标的做法,是对我国传统调度模式的重大改变,同时给省与省之间、省内不同地区之间、厂网之间以及省内各发电集团之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调整。

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南方电网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切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协调,开展技术攻关,注重信息公开,使节能发电调度工作得到了各方的理解和全面支持。推进过程中,积极研究并制定了27项标准和规范,在国内创新性地建立建全规范有效的节能发电调度制度体系。投入超过3000万元,大力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中的多个技术难题,取得多项国内首创的研究成果。

南方电网公司两年多节能发电调度试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0年10月,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累计折合节约标准煤632万吨,相当于减少CO2排放1390万吨,减少SO2排放12万吨。其中,贵州通过火电按能耗排序发电节约标煤40.3万吨、广东通过火电按能耗排序发电节约标煤62.9万吨,全网吸纳富余水电共166.45亿千瓦时,相应减少标煤消耗529万吨。

国家能源局充分肯定南方电网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认为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产生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提供优质节能服务

面对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南方电网公司率先提出了需求侧管理的“三个转变”,即工作内容从错峰、避峰和负荷控制向提高终端能效转变,工作模式从用电管理向节能服务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手段为主转变。作为“绿色行动”的重要内容,南方电网公司与五省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合作备忘录,开创了国内先河。

为客户提供节能诊断。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客户节能服务工作,广泛开展赠送节电合理化建议工作,解决客户实际困难。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520期,累计3.8万家企业共9.6万人参加了培训;全网累计提供各种合理化建议11万余条,开展节能诊断2.6万次;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积极推进节电示范项目;合理合法利用价格政策。各省电网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完善丰枯、峰谷电价政策调整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有效地稳定了主要行业的用电负荷,推进了蓄能技术的应用,同时开拓了低谷用电市场,提高电网负荷率;稳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提升公众节能意识。南方电网公司不断扩大面向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宣传,全网共建成各种类型的节能展示中心52个,累计组织了11.6万名中小学生参观;各单位免费发放包括《家居节电金点子》、《企业节电金点子》在内的各类宣传资料240余万份,发放包括节能灯具在内的各类宣传小礼品60余万份。公司节能宣传注重形式创新,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媒体、网络等多渠道,采取了知识竞赛、创意大赛、广告、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成立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专门的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系统实施南方电网公司节能减排项目、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项目、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等项目,以低碳发展为方向,以电能为核心领域,面向全社会开展综合能源开发和节能服务业务。

坚持做好自身绿色运营

降低线损是电网企业自身节能降耗的核心领域。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所产生一定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电力专业称之为线损,它是反映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启动管理降损“四分”(分压、分线、分区域、分台区)达标评价活动,努力降低输变电环节电能损耗。截至2009年底,全网共有57家供电企业推行线损“四分”管理。在配电和变电环节,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广节能设备,实施多项高损配变技术改造,推广非晶合金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十一五”末,公司系统城市配电网全部改造更换了S7及以下高损耗变压器。2008年起,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全部使用S11型及以上节能变压器。

经综合线损管理,南方电网公司全网线损率从“十五”末期的7.38%下降至2010年的6.30%。自成立以来,通过线损管理降低线损,南方电网公司节约电量约11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9.0万吨。

第9篇

(一)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全面总结年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发扬成绩,查找不足,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年,根据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3.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49%以上,对市下达的节能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继续实行“双目标”考核,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规定。

(二)完善节能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领导机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集中统一的节能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分析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对全区节能降耗工作进行协调调度和指导。完善节能工作定期督查和调度制度,定期对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节能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能耗报告制度和约谈机制。

(三)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探索建立强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节能指标体系,通过实施能耗总量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断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完善科学化、常态化的节能预警调控机制,按照科学监测、超前把握、提前干预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跟踪监测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指标。加强对高耗能单位和新增用电量较大单位的用电监控,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

(四)强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把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深入挖潜节能改造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鼓励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重大共性节能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工业应用、热泵技术工业应用、高效节能产品等先进适用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区节能专项资金导向作用,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加大国家、省、市政策争取力度,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节能技改项目和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积极组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备案审核,提炼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示范模式。重点推进建筑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年内争取建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3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在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产沼发电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加大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完善静脉产业链条,加强对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废旧铅酸电池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年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争取达到6家以上。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力争年内完成审核验收单位达到4家以上。

(六)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建立健全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和平台。依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与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至年累计实现节能量1.75万吨标准煤。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将节能低碳融入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每一个环节。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力争年内培训能源管理师10人以上。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监测,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效标杆企业建设。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能总量与单位能耗指标相结合的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

(七)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节能。积极推进建筑领域节能,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节能改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任务。推进交通运输节能,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等高效低耗车型。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应用。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加强商业企业、酒店宾馆能耗计量统计和管理,鼓励应用高效空调、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产品。落实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鼓励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建筑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一种旨在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其目标是在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循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结合公众需要、使用节能建筑材料、依据集约原则、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减少施工过程环境的污染等七个原则[2]。相比传统的建筑,绿色建筑采用整体设计理念,将建筑的设计、施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以提高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比。而绿色建筑的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采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

建筑的绿色施工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提高,在施工工程中依据合理的管理与工作制度,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节约资源与能源,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表现出项目单一性、统筹复杂性、目标统一性、技术与管理先进性、信息全面性、实施风险性的特点。项目的单一性表现为不同项目依据所处的环境需要制定不同的绿色施工方案;统筹复杂性表现在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充分协调才能保证其优越性;目标统一性是通过绿色施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技术与管理先进性是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采用先进的技术,结合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质量与施工效率;信息全面性是依靠信息技术实时了解工程的进展;实施风险性是由于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新技术与新工艺节约建材、减少施工噪音与粉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新的组织管理及方案分项管理的方法强化施工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人的绿色建筑意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简易流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绿色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的要求。

承包商是绿色建设实施的主体,通过进行合理施工规划,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工艺及管理方法,以最少的投入,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绿色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确定各临时设施的地址与用途。节能施工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志,通过采取合理的组织施工及节能新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施工中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建筑施工中对水的需求量巨大,通过采用节水工艺、设备、设施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用水,并节约工程造价。优良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结构质量的保证,在施工现场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对建筑材料的采购进行控制,减少多次重复搬运造成的资源浪费,建筑材料使用上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材料预算方向实现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此外,施工环境控制是绿色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扬尘控制、噪音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的事实来达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1、设计创新

1)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在水资源节约方面,根据勘察院的水文资料,制定科学详细的用水规划,考虑采用雨水回用、中水回用等新型给排水系统,加大使用节水器具和设施,并采用绿色管材。在土地资源节约方面,可根据业主和用户需要适当地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从而减少占用土地的面积。

2)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热工学方面,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可优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系统,建立气候防护单元,改善建筑热环境等。如: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更适用的热容材料,在干热地区采用高热容量材料,在湿热地区采用低热容量材料;定量分析室内热桥的走向,改进暖通空调系统。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优化建筑绿色配置、朝向、间距、建筑体量,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下冷热资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能源的利用。

3)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是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也是保障,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如何防止污染。首先,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要把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如在建筑群中设计建立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中心,利用可生物降解垃圾。其次,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推荐设计使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或者采用高耐久性的材料,通过增加材料的使用期限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施工方法创新

1)施工期间节能。进行绿色技术经济分析,尊重建设基地的环境,结合生态和气候,确定最佳的绿色施工方法。加大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的力度,保持健康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如:使用水资源监测系统,安装雨水重复利用设施;合理安排施工期间的用电机械,提高用电效率等等。

2)施工期间节材。尽量把所用的材料、施工交付和安装程序加以综合考虑,尽量减少能源的无限制使用,减少消耗。如: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对于周转性材料要注意维护,自有材料可延长使用寿命。推广使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土建装饰一体化施工等方式。这些新型施工方式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能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方面有较大幅度的节约。

3)施工期间推行绿色环保。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外,还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清洁的运输。如:采取有效措施,注意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注意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调控,是保证建筑工期、质量、成本的手段。虽然不同的绿色工程项目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成本控制、用工和材料管理、生产协调仍然是管理的核心。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不仅仅要控制项目的投资和进度,还要加强合同与信息反馈的管理,处理好三方协调关系。

1)完善用人机制

在项目初期,业主一旦建立了项目的绿色目标与重点,就需要开始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在传统施工实践中,单一的分层管理已不适合多变性的绿色建筑施工,需要改进现代用人机制。根据美国著名建筑师劳伦布拉德利的建议,推荐采用高效灵活的项目组织体系,建立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综合团队来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确保整个项目工程在每一个阶段的进度和质量能达到国家标准。

2)改善招投标和合同机制

承包商申请绿色建筑施工文件和项目早期工作完成后,项目就投入分包商的招标工作中。招投标最常见的传统形式就是硬中标法,即以最低投标成本获得分包合同的谈判工作。虽然通常硬招投标会容易投中,因为出现了最低价格,但它有几个缺点:包括对分包商的质量、如何节约费用和责任的运用等。

由于综合项目团队在初期已经拥有一个总承包商,该总承包商理解了业主的要求,参加了设计和成本估算过程,因此一旦图纸文件完整就可以尽快的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建筑项目实施合同也会相应的根据需要,在保证谈判的基础上不仅保护所有者的利益也保护承包商的利益。此外,对于绿色项目中成本费用的安排以及分包商的要求等合同条款,建议采用将分包合同的最低投标数量和具体的要求列在项目的成本节约的条款建议中的做法。

3)推行精细化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项目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项目实施中的各个阶段中均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及时减少技术不规范、方法不完善等造成的扩大工程成本的情况。应该改进粗放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绿色规划,净化施工工程,改进审批环节,提高项目运作效率。通过精细化项目管理认真的进行的监督检查工作,杜绝绿色施工中隐蔽工程的偷工减料现象,方便每个环节的检查以及竣工后的整体验收,保证绿色项目的每个细节都达到设计的要求。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种符合生态发展要求,以实现低碳为目标的生态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逐渐得到了环保主义者、广大民众、建设施工单位及政府的支持。通过对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技术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月红.绿色建筑事业关乎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6):1.

[2] 李海英等.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孙璐.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D]. 天津:天津大学,2005.

第1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辩证关系;绿色经济

一、生态文明提出背景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论,它是我党在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战略需求和我国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战略目标。并且随着党的十胜利召开,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进行集中论述。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三五”规划时提出五个新的发展理念,而且近年来我国始终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定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工业结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门类齐全。在农业方面,保定市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其总体产量很高。从地理位置上说保定市地处京津冀核心,因此其发展速度对整个京津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保定的雾霾天气在一年中的天数居高不下,企业排污、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清楚呈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而为保定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生态理论与现今时期发展特点相结合,又加入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是全新发展理念,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其中在这里着重强调两点:一是绿色经济理念。它是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而创造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获得更多福利、社会更加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同样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做到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其二,环保要经济。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而获得经济效益,普及维系生态健康也是经济的增长点的观念。我们要树立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实施同志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二是绿色社会发展理念。绿色也就意味着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循环发展,同样也指人类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发展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节约一系列的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尽量不去损害大自然,有效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绿色社会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航标,引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它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共同组成我国“五位一体”的新型战略目标,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由四个层次有机构成: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第一,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的。生态物质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必须维护好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生态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形成和树立先进的生态理念。其次,弘扬和宣传生态道德观念。最后,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第三,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有益于生态的行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系统,从而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使得人民的生活富裕幸福。第四,生态行为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与观念的层面,更应该上升到一种社会行为实践层面。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对立,表现为:从中国近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认为两者不可共存,只能实现一方面的发展,无法在保证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一方面,在初期为了将经济发展上去,提高国家竞争力,将发展当作一切的根本出路,就出现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但却忽视了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为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工业化就必须为生态文明做出让步,优先集中精力发展生态,直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而忽略了当前中国的发展程度还需要工业化发展的辅助,为其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表现为:一方面,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显然易见,经济的发展也不能独立于生态环境而存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样也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经济得到发展,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总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也相应提高,我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活动,那么经济的增长才会又好又快。所以,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其症结在于利益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利益关系。

三、如何有效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切实解决好贫富不均、社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又要维护生态平衡,切实解决好生态问题,让人们都能获得幸福感。

(一)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保定应使第一产业绿色增长。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发展方式的方面,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涵养型和循环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和环境资源。其次,全力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效率,培育高效、稳定的新品种,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产品。最后,提高研发和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农机装备。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采取节水、省肥的能源种植模式,使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体现,加强对农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小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有利于激发了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另一方面,对于第二产业保定应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双赢。一方面它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实现使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资源得到了节约,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更有利于促进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开展。

(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着力体现在农业和旅游业。对于农业来说,应发展绿色农业,夯实产业转型基础。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第一,实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的绿色农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尽早实现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建立以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目标的服务组织,着力降低防治病虫害;高效利用畜禽粪污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秸秆还田及秸秆的有效利用。第二,实现以市场机制作牵引的绿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为产品贴上生态标签,这样消费者为绿色生产付费也同样愿意为信得过的品牌产品付费。等到建立了品牌,就能增强购买意愿。还要相应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合作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风险。第三,加强政府的引导。要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型,即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污染监测及治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对于旅游业来说应发展绿色旅游,加快产业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要想的是资源的问题。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教育年轻人抓起,应该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旅游的观念,我们应该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第二,应该考虑规划。无论旅游业如何发展或者说对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也要坚持“用地”底线的原则。即旅游业要坚持走慢而美的路线,要坚守的是生态型、休闲型、乡村型的旅游。并且应该注意所有的与交通运输相关的车辆和设备都是低碳的,在建设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时,使用低碳的建筑材料等,以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第三,不可忽视的应该是创新。需要我们用善于经营的思维去发展。要延续保定市各个地区的自然延伸,应该以善意设计与经营为项目主张,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可云.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D].北京大学,2014.

[2]沈满洪,程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3]颜晓丽.保定两会[R]河北新闻网,2016.

第12篇

文/刘建华

工程建设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2008年国家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兴旺前景,吸引了施工企业的进入。目前,建筑市场的相对集中度大幅提升,分层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总承包企业对建筑市场的控制力比较弱,建筑市场容易受到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等外界环境影响发生涌入现象。加之现行工程建设行业管理体制存在片面追求高资质、盲目追求大规模、过度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误区,建筑市场较低的准入门槛,地方政府的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等,导致施工企业“过度、盲目”进入建筑市场。

据相关统计,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8995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6.86%,且连续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6%以上,与建筑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钢材、水泥、玻璃等行业高达50多个。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受国家控制投资规模制约,相关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必然对施工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建筑市场竞争更猛、中标条件更严、索赔困难更多、结算周期更长,经营风险更大等,都是施工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科学应对的现实问题。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施工企业可从哪些方面着力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毫无疑问,应对、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不仅是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责任所在,而是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理性抉择。

向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当前,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倡导建筑工业化,即建筑设计体系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机械化和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建筑工业化不仅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还能大量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使建筑隔音、隔热、保温、耐火等性能大大改善,提升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健康性。施工企业必须未雨绸缪,要掌握工业化的建造技术,不能让转型升级变成“水中捞月”。要让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用信息化手段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中,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往往分属不同的单位,其结果是施工中不断发生设计变更,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工期拖延、投资超额、资源浪费等现象。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促使工程承包商立足于工程总体角度,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楼宇设备选型、施工方法、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从而提高工程建造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施工企业要高瞻远瞩、蓄势待发,积极应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新标准,努力参与更高平台的市场竞争。

积极推行绿色施工管理。推行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据相关报道,绿色施工与建筑工业化有机融合,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优势,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1/3,可节约钢筋水泥20%—30%,节约木材80%,水消耗可以降低60%,人工费降低50%,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仅建筑垃圾就可减少80%,总体造价降低10%以上。低碳、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是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能引领工程建设行业进步,减少对钢材、水泥、木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为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贡献。

创建精品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在竞争中日益显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创建精品工程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咨询、标杆学习、流程优化、激励机制等有效机制;通过OC活动、精心施工、联合开发、质量攻关、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广泛采取质量改进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统计技术、统计方法,为工程创优、绩效改进提供可靠支持。通过以文化为引领、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建设为支撑、以工程项目管理为落脚点,积累创建经验、汲取过程教训、落实持续改进,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质量精品意识,实现“追求卓越”与“质量经营”的双轮驱动。

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须建立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从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全系统的角度出发,不断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努力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要摒弃原有的“以包带管”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实行一体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企业自主的技术体系和建造工法,尽快构筑企业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新轮变革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施工企业不仅要培养和锻炼一批善于管理的中高级人才,还要培育和发展一批精于操作自有技术的工人队伍,提高施工现场实际施工能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第13篇

加强节能工作领导组织

常州公司结合集团公司节能管理评价,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和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工作小组,完善了三级节能网络,将年度节能工作计划纳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中,并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承包到各部门,将各级节能负责人的工作成绩与业绩考核挂钩,从而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公司设立节能管理专门机构并提供工作保障。

坚持工程降耗

在集团公司及江苏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常州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项目改造,给合#1、#2机组大修,实施了一揽子的节能减排工程,坚持工程降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常州公司按照同类可比、同行领先的原则,通过边界条件比较,选取指标最好的电厂为标杆企业,通过安全可靠、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及机组运行小指标等进行对标找差。

加强运行优化调整的精细化管理,挖掘节能潜力

做好运行优化工作,如锅炉氧量的控制、机组滑压运行、循泵经济调度、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投运、电除尘节能运行、脱硫系统节能运行、燃料大型机械运行等的运行管理,力争在运行生产的环节上做运行方式最优的事。

锅炉运行优化

常州公司两台机组均进行了低氨燃烧器改造、磨煤机动态分离器改造、引风机改造及脱硝系统改造,改造后风烟系统及燃烧系统特性变化较大。针对不同的煤种,常州公司制定了磨煤机的温度控制要求、动态分离器转速控制曲线,提高了磨煤机的出力和煤种适应性。

加强汽机凝器冷端优化

一是加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和真空系统的及时查漏消缺管理,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别1/#2机组的真空系统严密性水平均达到了优秀水平;二是加强对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投运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胶球装置的管理,提高收球率和清洗效果,降低凝汽器端差,同时要求专业主管建立机组典型运行工况的加热器、凝汽器端差、温升、运行经济指标等运行台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加强真空泵运行方式的管理,同时注意合理调整真空泵运行方式,根据凝汽器真空及真空严密性情况,确定采用一台或两台真空泵运行方式;四是特别重视循泵运行方式的调整,制订了不同季节、不同循环水温度以及不同负荷下的循泵运行组合,并每月进行经济分析比较。

加强机组启停的过程分析和控制

在机组起停各阶段中操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起停操作票,既保证机组起停过程中各系统起停的时间节点控制,又完善了机组起停过程中的节电节水工作。在停机维护时,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停运各类辅机,减少不必要的辅机厂用电耗。

提高化学系统再生质量

每月平均酸耗不大于45g/mol,碱耗不大于70g/mol。平时加强工业水池、生消水池、清水箱、除盐水箱水位监视,不得发生溢流现象,污泥沉淀池清水进行回收使用。生活水泵、冲洗水泵在低流量供水情况下,优先用变频泵定压运行,化水、精处理加热器在树脂不再生时,作停用处理,减少了日常保温用电量。

做好日常阀门内外漏的检查消缺工作

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系统及给水系统因压力高,阀门易发生泄漏,造成大量高品位蒸汽漏至凝汽器,机组功率减少,同时凝汽器热负荷加大,影响真空;高、低压加热器的旁路门内漏直接引起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下降,降低了回热系统性能,引起机组热耗上升。

进一步提高燃煤掺配掺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煤场存煤结构、负荷预估曲线,合理控制入炉煤热值、灰份、硫份、挥发份等指标,做到分时段加仓,确保入炉煤除了要满足机组负荷要求外,还能保证锅炉燃烧安全,灰渣综合利用,烟气环保排放,脱硫厂用电率等问题。此外根据不同煤种的标煤单价与掺烧经济煤种对炉效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入炉标煤单价及炉效、厂用电率变化的精细计算,确定机组不同负荷下的各煤种最佳掺烧比例,既控制了入炉标煤单价,又使经济煤种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寻求掺配掺烧的最大利益化。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节能低碳氛围

营造节能低碳的氛围和意识,公司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全体员工节约用能、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大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经常组织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耗计量检测、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的浓烈氛围。对节能低碳工作做得出色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

第14篇

关键词:城市垃圾;综合防治;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30225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057)资助

作者简介:郑 康(1976—),男,山东梁山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8803

1 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已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主导因素,因此,探寻合理、有效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防治的有效机制,已迫在眉睫。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末端治理为主,也就是遵循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城市聚集度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中每日产生的垃圾量惊人,仅仅依靠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就必须树立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理念,“防”、“治”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垃圾给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

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弊端分析

2.1 末端治理,形成资源浪费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城市垃圾的回收处理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居民消费垃圾产生垃圾集中回收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由于我国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着因技术落后,处理规模有限,与城市垃圾处理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城市垃圾处理效率低、处理规模小、资源浪费,甚至有些城市直接把无法处理的垃圾堆放到河床上,造成了河流污染。导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窘境的根源之一,在于我国缺失从源头上预防垃圾产生的内在机制,城市生活垃圾居民的自我处理意识差,分类垃圾回收体系没有从形成。

2.2 生活垃圾处理的随意性强,分类回收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建立

国外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在商品包装物上就印上企业回收标志,对于消费者而言,按照企业规定处理包装物,就可降低消费成本。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塑料袋包裹,投掷垃圾箱中,这就造成了分类回收效果差。由于存在地域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般居民可自行处理的生活垃圾(塑料袋、纸盒、酒瓶等),也都采用混合处理方式。降低居民消费的随意性,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分类回收体系,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

2.3 不同区域间的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存在差异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在不同区域和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省份,由于具有经济潜质好、资源充裕、交通便利等优势,如大连、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在市政规划、技术支撑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规模大,生态城市和环境都比较优越。而我国中、西部城市,由于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无论从经济繁荣程度、交通设施、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也比较低,产业优势难以发挥。基于地域差异环境下的城市垃圾处理效率的提升,需要根据不同区域间的差异状况,从符合区域间经济发展实际的角度去探索。

3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预防机制

3.1 改变居民的消费模式

居民的消费模式,即城市居民在商品的选择、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行为习惯。首先,要树立节约的意识和理念。居民日常的浪费行为,会产生生活垃圾。因此形成节约意识和理念,对能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商品及包装,一律杜绝使用,形成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正确消费理念,通过媒体、报刊、杂志等公共传媒渠道,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实施向公众“灌输”节约理念,帮助公众树立节约意识。其次,提升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城市居民不仅要注重自己家庭生活环境注重,也要提高对公共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公共环境是每个人的环境理念”,政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护法等相关制度,约束人们对公共环境造成污染的不良行为。

3.2 改变城市商家的销售模式

商家的销售模式是指商家在商品出售过程中,所提供的辅助设备与服务模式。例如,餐馆中为顾客所提供的一次性筷子。超市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塑料袋。大量的塑料袋的使用,是城市“白色污染”的来源。要杜绝商家为顾客提供塑料袋,就必须创新商家的销售模式,实现顾客消费过程中的无污染化、清洁化。例如,可以采用租用购物袋或购物送购物袋和购物车的方式,替代传统的购物使用塑料袋模式。餐馆中可以提供可回收、重复利用的金属筷子,代替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改变商家的销售行为,一方面,要提高商家自身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内部自我约束,自觉、主动承担起防治城市垃圾源头产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约束,规范商家的销售行为,定时监督、监管,提高商家的违规成本。

3.3 强化制度约束

城市垃圾的预防,要从居民产生垃圾量的源头抓起,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垃圾处理成本。经济学一般原理,提高居民的垃圾收集及处理费,会产生成本约束,降低居民的垃圾产生欲望。定期检查城市居民生活区的垃圾处理状况,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强制收取垃圾处理费,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垃圾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居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从居民垃圾产生量上,实现强化制度的约束,约束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预防习惯。建立、健全城市居民生活区的垃圾检测制度。由政府及主管下的社区组织成立相应部门,对小区生活垃圾实时检测,对小区内垃圾检测污染物超标的,应依据相应标准予以处罚。完善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做到城市垃圾处理及监控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4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机制

4.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扮演主导角色。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时刻对市场失灵的区域,实施政府管制,避免因市场失灵和政府主体缺失,所造成的城市污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完善城市垃圾综合治理的责任制。形成省、市、区、片的职能体系,分工明确,落实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完善财政拨付制度,保证政府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其次,要合理规划城市垃圾处理布局。合理的城市垃圾处理布局,包括城市垃圾处理厂的数量及建造位置的选择,都应具有灵活性,最终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上的资源化、低成本化。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管理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该管的管、该放的放,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提供契机。政府应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维护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

4.2 突出市场的优势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垃圾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城市垃圾作为可利用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新加坡在城市垃圾处理中,与填海造地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新加坡在位于南部的一个小岛上修建了可使用50年的垃圾焚烧填海造地工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还获得了电能和土地资源。发挥市场条件的优势作用,首先,政府要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在城市垃圾处理厂选址上,城市垃圾处理厂的技术升级上,都应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垃圾处理行业。其次,在垃圾回收及运输环节,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企业的联合经营模式,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最后,在垃圾处理技术的获得上,或引进,或自主研发,政府要形成财政补贴,鼓励此类企业的优先发展权。

4.3 发挥民众的参与作用

民众的广泛参与,可以有效矫正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上的偏差。建立民众参与机制,首先,应建立民众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民众的合理诉求和良好建议,能够通过有效渠道顺利到达政府耳中,政府可对民众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筛选,以期改进。其次,应建立民众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民众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可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推进企业工作的不断改进,实现企业与民众的共赢。最后,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实现资源回收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回馈民众的循环系统。

4.4 建立统筹协调的联动机制

坚持统筹兼顾,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立统筹协调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环保体制,目的是要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突出协调互助整体联动机制的建立。使政府、民众、企业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共担成本,共享利益,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在具体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明确政府、民众、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政府、民众、企业之间的利益共生链,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触及局部波及全身的联动机制,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在权责明确、制度清晰、法律健全框架下的产业运行体。

4.5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经营

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回收、处理,要逐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发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规模优势。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经营,首先,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投资。例如,可通过银行融资、国债投资、引进外资、股票融资、BOT融资、风险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促进该类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大力支持此类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产业政策,通过税收、利率等手段,鼓励、支持、引导该类企业的发展,由于垃圾处理企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经营维护成本高的特点,政府必须探索有效机制,引进民间投资,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此类企业经营的预期利润,多角度探索推进此类企业的发展。最后,要形成区域间、城市间的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可以大大提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效率,发挥出规模优势,降低城市垃圾处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集群优势,第一,要注重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减少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带来处理不足的风险。第二,要尽量形成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发挥产业之间的连带和耦合作用,降低处理成本。第三,要能够形成产业内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处理效能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田 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何这么难——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J].生态经济,2012(10).

[2] 周 东.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3).

[3] 杨育民.浅析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3).

第15篇

【关键词】物理知识 生活 应用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我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多关注与分析物理知识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以提高我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对物理知识的独到见解,突出自身的创新潜质。

一、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知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跟我们在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关。比如力学方面,重力使我们能平稳地行走在路面;铁轨轨道底部放置枕木,为了减小压强保证火车安全。热学方面,家里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有汽车的汽缸、热机热泵等。光学方面,雨后山间的彩虹;海面、沙漠出现的海市蜃楼;娱乐活动中用到的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等。由此可见,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与我们生活的相关性很大。为了进一步对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对选取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动自行车,联系实际,探究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一些物理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个实例的探究,在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一些认识和探讨,以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电动车有关的物理知识

电动车是用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能够实现电动助力、人力骑行的特种自行车。它是一种经济实惠、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深受老百姓的认同和喜爱。

1.电动车的构造。电动车按照基本功能,可分为车身承载系统、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电动自行车涉及很多方面的物理知识,比如力学知识、声学知识、电学知识、能量转化等等。

2.电动车有关的力学知识。

(1)在质量与密度等物理知识方面:电动车的车架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必须使用密度大、硬度大的材料制作,使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在制作车胎的时候,选择橡胶作为原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

(2)在利用和减小摩擦力知识方面:电动车的车轮与扶把上有很多凹凸的图案,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轮与地面、手与扶把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特别注意在下雨天应该骑车慢行,因为雨水会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车容易打滑导致发生安全事故。车轴处安装轴承,就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定期添加油等主要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这些方式来减小电动车在行进过程中的阻力。

(3)在力与运动等物理知识方面:电动车之所以可以行驶在路面上,是因为在刚起步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于牵引力,运动状态受到改变,先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后电动车开始平稳运行在道路上后,摩擦力逐渐与牵引力相等,此时处于二力平衡的状态。当出现紧急情况刹车的时候,摩擦力迅速增加大于牵引力,从而使电动车停下。所以电动车不能承载太多的重量,以免因为惯性过大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4)在压力压强等物理知识方面:电动车的坐垫一般比自行车的坐垫大,因为可以增加人与坐垫之间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从而起到减震减压的效果;在炎热的夏天,车胎的气不宜打得过足,不宜停放在烈日下,因为空气受热,温度升高导致车胎内的气压过大,超过车胎的承受能力而发生爆胎。

3.电动车有关的声学知识:和普通自行车一样,电动车也需要响铃装置,行人能够判断身后有自行车驶来,是因为骑车人摁了响铃装置,装置因为振动而发声,因为有空气介质,声音就传到了行人耳朵里,提醒行人避让,注意安全。

4.电动车有关的能量转换知识:在为电动车充电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行驶时,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电能,驱动电机运转,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也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损失掉了。

三、电动车未来的发展和建议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难题。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物美价廉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逐步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20km/小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km/小时)各个地方对待电动自行车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当作非机动车管理,有的地方当作机动车管理,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像机动车一样登记上牌,持证驾驶。走上街头,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没有电动自行车车道,不是和行人、普通自行车混道,就是和机动车混道,时有交通事故发生,安全隐患非常大。政府应该明确电动车的定位,规范电动车的管理,设置电动车专用通道。

2.企业积极地研发投入。政府鼓励电动车生产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给予新能源补贴,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真正生产出安全、可靠的绿色交通工具。鼓励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加大新能源的研究,加快对国际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研发智能型电动自行车,抢占智能电动车发展的制高点。

3.社区完善的充电设施。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容量小,续航里程短,政府应积极引导各社区规范建立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方便广大车主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