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品投资技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一槌定音》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艺术品投资电视栏目,该栏目由朱轶主持。节目重点突出大众对艺术品投资的认识与参与,以“寻找最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人”为栏目宗旨。
2、该栏目突破了以往艺术品投资节目以鉴定为主的单一形式,用模拟真实交易的方式,向观众传播艺术品投资的技巧、知识、风险防范,更加凸显财经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张弛有道 收放自如―艺术品投资必备策略
古今中外,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不计其数。这就需要独具慧眼,沙中淘金,胆识才情具备,精通投资之道,不失时机地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或个人投资的艺术品。精明的投资者,对古代的、现代的、大小名头作品都要研究到位,他们的作品市场行情各异,一定要看准机会,分别藏之,该出手时就出手。应使藏品呈现多元化的结构组合,这样有利于防范和分散投资风险,回报获利的机会就相应增多。应该了解鉴定、估价、拍卖、成交等过程,理性分析,掌握先机。
(一)艺术品投资的成功要素
投资艺术品的人需要勤,不单身体要勤勉,脑袋也要勤勉,有头脑和擅于掌握机会的人,才会成功。
投资艺术品时一定要先了解这个艺术家,多读书,多研究。不仅要了解这一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还要了解这一艺术家的艺术技巧、风格;不仅要了解这一艺术家作品的市场行情,还要了解这一艺术家有没有伪作的先例及伪作的特点。在投资名家作品之前,如把握不准,应尽可能请行家鉴定并做参谋。如果对一件艺术品没有把握,就不要投资。
书画投资收藏行当内的所谓“名头”,实际上是指书画家具有被普遍认可的社会知名度。而实际上,社会知名度是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标准的。书画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评判书画家“名头”大小、即真实反映其实际的社会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艺术市场角度来看,可以将画家分成五类:即宗师、大家、名家(大名家、小名家)、画士和学书画者。“宗师”者,开宗立派者也。其艺术成就标志一个历史阶段,艺术语言形式能上承下合;其艺术风格能影响数代人;其艺术作品应有国际流通性和稳定的国际性拍卖价位,即在国际艺术品市场有一席之地。宗师往往能进入艺术史而永载史册。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批不同的宗师;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画派也会有自己所共识的宗师。如在当代画坛上,被世人共识的宗师级画家有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吴昌硕等。
纵观历史,看傅抱石、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黄胄等宗师,可以总结出三点成为宗师的必要条件:一、很强的绘画功力;二、独特的艺术风格,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三、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
而“大家”者,一般是某一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画派的地域风格面貌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的地域特征很强,他们往往在艺术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在艺术风格上有独特的创新,并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作品在国内有良好的流通性和稳定的市场价位,即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有一席之地。就江苏画坛而言,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陈大羽、傅小石、喻继高、萧平和宋玉麟等人当归为“大家”之列。
所谓“名家”,其或应具备较强的书画笔墨功力,或应有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面貌,并在一定的地域内有较为广泛的知名度,同时其作品在该地域内具有稳定的市场价位和流通性,即在某地艺术品市场有一席之地。而“画士”,是指一类书画笔墨功力既不过关,又无独特的艺术面貌,在社会上无知名度或知名度仅局限在很少的人群中,作品在市场上没有价位和流通性,是一批尚在家中苦苦奋斗的以书画为生的职业书画人士,或者为艺术市场上“行货”的制造者。而“学书画者”,仅为对书画艺术有兴趣,但尚未入门之人,他们既没有掌握基本的书画理论知识,又无起码的书画基本功力,只能是算作书画爱好者而已。
“大名家”往往已功成名就,艺术地位稳定,社会知名度高,收藏其作品的风险较小,作品的转让和变现均较容易,但往往较贵,大多早已经名“画”有主,即被起步较早的有眼力的藏家所藏。因此社会崇尚大名家,行内承认大名家,而艺术市场也主要只认大名家的书画作品,可谓“追名逐利”。
由于投资收藏的书画作品,通常要数年以后才可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而届时人们的鉴赏眼光将会更高,质量较次的书画藏品很难被别人看得上,由此也就很难转让变现得以保值增值了。因此,对中下品和下品,无论其名头多大,价格多低,对其均理应谨慎投资。
对艺术品投资找到一定感觉后,碰到好的艺术品就该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艺术品虽多,但适合你投资收藏的精品却不多。物以稀为贵,稀世珍品是可遇而不可及的。把握先机历来是成功投资者的最重要元素,同时艺术品收藏投资必须有精品意识,最佳的投资不宜只把眼光放于已成名定位的画家作品上(因价位已高、选择已少),而应注意眼前现代艺术家精品(因价位偏低、选择多),这就是艺术品投资的先机。必须明白,历代艺术珍品都是各时期的艺术家在创作高峰期(大多数画家在思维活跃、技巧成熟、体力良好、灵感高涨的中年时期)之心血之作,这是人类文化共有的财富,没有国界,没有新旧,也永远不会过时。
(二)艺术品投资的相关技巧
在商言商,有些企业热衷于艺术品投资这块蛋糕,就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增值空间,对其趋利避害、规避风险的行为理当无可厚非。对企业投资者而言,根据艺术市场的变化及时和合理地将某些藏品“出手”,以调整书画藏品的结构,回避相关风险,也是现实而又明智之举。
对于企业投资,一般会有投资顾问对艺术品进行调查分析。首先是熟悉艺术市场商业环境,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艺术品的行业状况、业务特点。这对于银行和投资者来说很重要。其次是具体分析艺术市场,主要包括艺术市场需求状况、艺术市场发展趋势、艺术市场增长前景。最后是行业分析,同行分析、分析主要的同业者的情况。既有对投资同行的分析,也有对各家拍卖行、画廊的分析。最后的选择具有战略性,将影响你将来的投资回报。
另外,对艺术市场的竞争和购买模式,主要竞争者、主要商业信息也该了如指掌。 对主要拍卖行、画廊,主要竞争者的情况要作透彻的了解和分析,详细分析其艺术品、价格、声誉、管理、财务状况及品牌意识等诸多方面。做到知己知彼,即使不能百发百中,也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工资较高的新兴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白领,可以从兴趣出发,量力投资。短期内有较大增值机会。如果对你投资收藏的书画作品,有机会能使其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值,即如遇到有特殊收藏需求的收藏者――往往是专题收藏者或资金雄厚的机构收藏者,愿意以远远高于你的购入价,甚至远远高于当时的市场行情价(50%以上)请求你转让时;又如当书画艺术市场的交易行情突现火爆,而你又预计这段行情不久后将会回落时;再如当你发现了自己手中所购藏的书画作品有了较大程度的升值潜力,即该作品曾参加过重要的展出,或有过重要的著录和发表时,那你就应该抓住此等良机,将藏品“出手”变现了。
书画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投入资金的保值增值,“不出手”变现,就无法最终体现你投资的目的。而真正的收藏则该另当别论。
(三)艺术品投资的最佳境界
藏家是最后的赢家,藏家是艺术市场良性循环的主要力量。藏家需要素养,需要智慧,更需要大智若愚,大藏家往往藏而不露。以藏养藏 ,修身养性,是艺术品投资的最佳境界。
名家书画的投资收藏之道是“取法乎上,得其中焉”,因此经济条件较佳的投资收藏者,要力争投资收藏大名家的高质量作品;经济状况一般者,购藏作品时也应宁可“少而精”,切忌“杂而劣”。而高质量作品,即指精品或上品,最起码也应是中上品。所谓精品,为书画家在身体状况和心态情绪等因素极佳的状况下,将自己的艺术水平超常发挥至极限时创作出来的不可重复的作品。精品往往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市场价格往往是中品的数倍,长期的保值增值的幅度极为可观;而上品或中上品,是书画家在良好的创作心态中,较好发挥自己的艺术水平而得出的佳作,是受到投资收藏者普遍欢迎和可遇可求的。
对一些企业家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风卷残云,气吞山河之势,固然能震惊全场,但完全将艺术品作为增值工具的人,未必是最后的赢家;最后的赢家往往是藏家,藏家往往是艺术珍品的最终得主,藏家不仅口袋要鼓,更重要的眼光要准,脑袋要富。腰缠万贯,抵不过学富五车。对于画家创作,需要眼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而对于藏家,也可达到这种境界,完全可以做到从眼中之画,到胸中之画,再到手中之画。收藏的乐趣不只是增值,更重要的是收藏过程中享受的无穷乐趣。
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每年以10%-20% 的速度递增。在中国艺术品价格比国际低廉许多的指导意识下,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大好局面。艺术市场上的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全面进入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
目前国内拍卖市场上真正活跃的投资人多是来自民间的企业家。通过各大财富榜不难看出近几年经济稳定,财富积累成倍增长,富翁新人辈出。现在的富翁大多受过良好的社会教育,很多情趣高雅,对书画投资、收藏情有独钟,不少还建有私人美术馆。这些资金雄厚的新投资者,专盯学术价值很高的名家历史名作,市场精品有限,在新买家的狂热追捧下必然导致其价格的疯涨,部分炒作资金及“热钱”也来推波助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在满足物质消费以后,人们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由于购买艺术品具有艺术消费和投资理财的双重功能,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和关注。
一、艺术品的价格决定
按照国际通行说法,一个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条件是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中国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已达到这一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行成交增长率平均在50%以上。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半年收益率是16.1%,个别投资品种半年收益率高达80%。专家们预测,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投资理财手段,艺术品市场正在迅速觉醒,它将是我国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个投资热点。
(一)艺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艺术品的价值无法准确测度,并且其价值和价格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生产不同艺术品的不同艺术家的劳动复杂程度有关,还与艺术价值本身有关。但艺术价值是难以精确估量的,它在艺术市场上往往表现为一个时代认同价值,且后者又受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审美理想、经济发展程度、收藏者的偏好等多个因素的制约。2.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可替代性差的特点。艺术品作为约束型商品,其供应是极其有限的。优秀的艺术品必须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必须具有高难度的技巧,难度越高,无法取代的惟一性就越高。“物以稀为贵”是艺术品价格形成的生动写照。3.购买艺术品是艺术消费行为和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艺术品投资行为的结合。一般认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艺术品投资市场,该市场中80%以上的人把购买艺术品当作投资行为;其次是艺术品消费市场,该市场中大多数人把购买艺术品作为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处于第一阶段,绝大多数人把购买艺术品当作投资行为。
(二)从理论上讲,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化的精神产品,艺术品一般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要素
艺术价值是艺术品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缺乏审美艺术特征的物品便不能称为艺术品;历史价值主要是针对文物艺术品而言的,文物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艺术特征外,还是研究古代历史尤其是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资料;经济价值则是艺术品进入商品交换领域后附加上去的,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在交易市场上的货币化度量。然而在现实的经济世界里,不得不承认,艺术品的价格是由艺术之外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匈牙利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在其著作《艺术社会学》中谈到艺术品价格和艺术价值的关系时说:“由于艺术价值难以与市场价值相比较,一幅画的价格很难说明它的价值。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而不是作品的质量,那是商人的事,也不是艺术家所能左右的。”
(三)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1.艺术品自身的使用价值。优秀的艺术品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理想和启迪智慧等,这是其它任何商品所无法取代的。优秀艺术品随着历史的延续,就有了文物的增值性,以及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收藏价值。在历史艺术品数量只减不增的情况下,后加入者对其的强烈需求将导致价格上涨成为一个基本趋势。2.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艺术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之后所追求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经济繁荣,生活水平越高,对艺术品的需求就越强烈,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就越高。据香港太古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统计,艺术品的平均成交价与当时的经济形势成正相关关系,经济景气的年份,艺术品的平均成交价也较高。3.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或精神生活水平。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艺术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艺术品的价格从总体上说是不断上升的。当然由于各个社会受文化素质制约的审美意识不同,同一艺术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度之间其价格是存在差异的。4.收藏者的爱好、审美理想和投资选择。有实力的收藏者对于自己钟爱的艺术品往往会不惜重金去购买。但有实力的人不一定是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人,他会根据自己的欣赏和投资偏好、特殊需求甚至图个吉利去购买艺术品。因此市场上艺术品的价格随意性很大。5.人为的市场炒作。艺术品在市场上流通交易,其价格必然受到买家的影响或左右。有些艺术品在一部分买家的追逐下,价格扶摇直上,一涨再涨。而有些艺术品由于缺乏有实力买家的关注,市场交易长期低迷。
二、艺术品的投资策略
投资艺术品是一门学问,要看准艺术品的价值就必须从天文到地理、从历史到美学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整体上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力。艺术品投资者要做到,对所收藏艺术品的作者或艺人要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深入的程度甚至包括他们的生老病死、婚姻和家庭以及所处的年代背景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艺术品的价值,而在观察艺术品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从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技法难度、审美水平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投资艺术品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能够发现其潜在价值,然后再出手购买。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打造未来的赚钱平台,更在于充分领略艺术品收藏所带来的情趣和快乐,同时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笔者认为,投资艺术品需要酌情采取以下策略:
(一)对于初入行的投资者来说,要从大众化的艺术品开始买起,因为其价格相对便宜,而且一般不会有赝品
最重要的是,通过购买普通艺术品来磨练眼力,积累艺术品投资经验。在艺术品投资中,眼力至关重要,而眼力实际上就是知识和经验。投资者必须具备三种能力:1.鉴别真与伪的能力。因为在市场中,投资者首先就会遇到的难题是艺术品的真伪问题。只要是行情走俏的艺术品,其赝品就会盛行。如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等名家的作品在市场上走势坚挺,一些人为牟取暴利,专造这些大家的伪作。2.鉴别优与劣的能力。一件艺术品的真伪被确定后,接下来就要鉴别其优劣,确定其是艺术精品还是一般作品,两者在市场上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3.鉴别艺术品价值和潜力的能力。艺术原本是无价的,但在艺术品走向市场后,市场会反过来以价格来衡量艺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投资者不能准确把握某件艺术品的价位和潜力,往往会遭受损失。
(二)投资者要善于利用空间距离来获取价格差异
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些海外收藏家、投资者经常到中国内地大批量采办艺术品,中转运到香港,然后卖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地,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内地有一家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卖出张大千山水四条幅仅人民币6万元;同年,购买此画的港商在香港卖出,价格高达86万元。现在由于艺术品拍卖业的兴起,信息畅通,这种利用空间距离来赚取高额利润的机会较以往少了很多,但并不是无可利用。目前,城市和乡村,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由于地区间艺术品存量和审美偏好的不同,艺术品的地区差价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境内与境外在艺术品上的价格落差是相当大的,企业仍可利用这种空间差价来进行艺术品投资,获得利润。
(三)投资名家珍贵作品时,一定要先了解此名家
不仅要了解该名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还要了解其生平、经历和性格;不仅要了解其作品的市场行情,还要了解其作品有无伪作的先例及伪作特点,适当时候要请教有关专家。同时,不要轻受新闻媒体宣传的误导。艺术品投资千万不要跟风,否则风险很大。现在很多名家书画的高昂价格是市场炒作起来的,有的已经把未来10年的价格空间都炒作到顶了,因此没有投资价值。只有那些尚未出大名的优秀中青年画家的画才有投资价值。因此,投资者要从处于底部价位的艺术品开始,从前景看好的艺术品买起。对于看准的某个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批量购买,并追踪购买。另外,可优先考虑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容易得到货真价实的作品,而且也会对所购买的艺术家给予很大的支持。购买时要详细记录下所购买艺术品的时间、地点和价格等;如有可能,最好能获得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品真实性的保证书,并且把它和所购艺术品一起收藏好,这将对艺术品的保值和增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投资艺术品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包括艺术史、美学、绘画、市场、文学、民俗等知识,投资者在决策时必须具有悉心求教、虚心学习的精神,切不可自以为是。
(四)艺术品投资周期不要太长
艺术品投资周期以多长为佳,需因物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它与市场的热点密切相关,也与艺术品的价值是否被充分发掘和认同有关,还与其它投资市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中期或中长期(5――15年)持有艺术品就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了。在此以后可选择适当的市场机会将其出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可否认,有一些持有时间很长的艺术品在若干年后会卖出天价。但是,如果以时间为单位来计算艺术品投资的年收益率,便可以看出这些多年之后卖出天价的艺术品的年收益率并不算高。根据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1980年的拍卖情况,Renoir的油画《花园》以120万美元售出,该画的出售者是1957年以20万美元购入的。以复利计算,该画的年收益率只有8.1%。另一幅增值最大的油画是Gauguin的作品《大溪地妇人在椰树下》,该画的原收藏者是1960年以3.8万美元购入的,在本次拍卖中以180万美元售出。以复利计算,该画的年收益率是15%。显然,从艺术品投资理财的总效用角度分析,艺术品并不适合长期投资,在中期或中长期持有后可选择适当的市场机会将其出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半个世纪以前,《财富》杂志就曾断言: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事实正如预言,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时不时就爆出一个成交创天价的新闻。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热火朝天有目共睹,蕴藏无限潜力不言而喻,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更有专家大胆预测,艺术品投资至少还有十几倍的利润空间!
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投机者多,收藏家少;外行多,懂艺术的少;盲目者多,理性者少;艺术市场的计划性多于市场性,艺术市场的一系列规范性机制尚未出台,真正懂行的专家没有几个,批评家缺席,部分艺术家市场观念缺乏,艺术经纪人还在各大院校的摇篮里。
而艺术品天价的神话还在继续,那么,在神话的神秘面纱后面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正如同世界上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所以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在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之前请先问一下自己:你有足够的闲钱吗?你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了吗?你能否承受比证券投资更大的风险?你具备一定的艺术品投资知识吗?你真的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吗?
调查研究,胸有成竹―艺术品投资前期准备
艺术市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体,艺术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最大特点是艺术品背后丰富的精神和人文因素。它较大范围内包括艺术品拍卖、艺术博览会、画廊的经营、民间艺术品的流通、艺术品的国际流转、艺术品的鉴定、艺术品的展览、艺术立法和批评、艺术品的管理及各项机制等。在投资艺术品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你在艺术品投资浪潮中免交成千上万的学费。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一)了解近现代艺术品
近现代艺术品投资主要分为近现代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西洋古董和古籍善本名人信札五类,邮币卡作为消遣品一般不包含在其中。艺术品投资的渠道有拍卖公司、画廊、文物商店或文物市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拍卖公司。
(二)了解近现代艺术家
书画家是书画作品的直接生产者,直接与作品发生关系。因此,建立书画家个人的资料信息库是很有必要的。这个信息库包括书画家的身世、生平、籍贯、一生居住流转、生活环境、社会地位、职业、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学艺经过等。这些信息如何获得呢?以下几个途径可供参考:第一种是历代画史、画论、著录、传记、历史(正史和野史)、小说、笔记、信札等;第二种是书画作品上的题跋、款识和印记所透露的信息;第三种是考古发现,如碑刻等不易腐蚀毁坏的文字材料。艺术家个人资料的获得,还只是很浅显的收集资料,资料的整理更重要,必须对资料进行编选、甄别和研究考证,书画家的这些信息对鉴定他的作品有时会有直接的作用。书画家本人的自述、日记、随笔或画稿等,或同时代人的描述,则是书画鉴定最准确的信息。
(三)了解书画所用材料
从硬件上看,书画材料的构成,主要指书画芯所用绢帛、宣纸、毛笔、墨彩、印章等,装裱所用材料及附件。一定时期的材料有它的特性,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装裱方法,这就要求清楚把握不同时期的特征。材料的鉴定往往比书画家风格的鉴定要来得简单,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比如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绢帛、纸张、墨、印泥等进行成分、结构和成色分析,建立资料档案,这是硬件方面的鉴定,从而比较容易分辨大的时序空间。书画的装裱也有不同的材料、形制和特点。首先要分辨出是原裱还是重裱,原裱是什么风格的装裱,若是重裱,结合书画的流传,分析重裱的特点。装裱的材料也不同。
(四)了解技法的多样构成
技法的鉴定在中国书画中是难度较大的一个层面。对不同的艺术家而言,技法是不定的变数。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画家都不是单一的技法。书画家技法的成熟往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起初接受的传统可能会很多,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这是由中国书画的师承传统和自律性决定的。中国书画技法的构成,集中体现在用笔、用墨上。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线型,如十八描等;各种皴法,如披麻皴、钉头皴、雨点皴等;各种墨法,如泼墨法、积墨法、宿墨法等。这些元素的鉴定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标准,需要从画家的传世真品、同时代的相关画家和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中综合出书画家的技巧构成特点,这项工作异常艰巨、难度极大且必不可少。
(五)了解题材的复杂性
中国画早在唐代就进行了独立分科,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鞍马、鬼神等。而中国书法则可分为篆、隶、行、楷、草等书体。大多数书家和画家不只擅长一种题材或书体,这便给鉴定带来了难度。画家对题材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的兴趣爱好、心境和时代特色,一般而言是没有规律可寻的。
(六)了解艺术品的时空意义
任何一件绘画或书法作品,它都有特定的时空。也正是有了时空,美术史才显得有序和严谨。画家的生卒年构筑了时序,画家的籍贯、一生的流转落定了空间。这两者的统一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绘画、书法作品上画家经常会题上纪年或创作地点。
(七)了解艺术品的画题、题跋与印款
画题是指画作的题目或名称,有明确具体的,也有模糊抽象的,有些画作起初是没有题目的,也有后来人加上题目的,画题有时会给我们透露一些信息。题跋,是指题于画上或题于画外的题记,有作者自己题记,也有鉴藏者或其他人的题记。题记的内容多为创作此画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收藏此画的情况、此画流传的情况、对画的评价等等。题记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将画作的年代距离为我们拉近了,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著录,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很多画外的故事。
印款的种类也很多,有画家自己的,也有鉴藏者的。有名章,也有闲章。有阳刻也有阴刻,也有阴阳合刻的。有单一印款,也有组合印款的,如“乾隆五玺”等。一些鉴藏家喜欢用很多印,如明代的大收藏家项元汴等。这些都是鉴定画作时要注意的要素。
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及房地产业遭受严控之后,投资者纷纷捂紧口袋,这给脆弱的艺术品市场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作为潜在的共识,艺术品市场向来被看作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最无关紧要、锦上添花的领域,在机体存在的根基受到挫败之余,渲染花朵颜色的怠惰自然而然。
大环境一定时期的持续稳定,可能会给艺术品收藏带来增长暴利,但艺术品投资相对于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其不稳定性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当代艺术品的价值不确定性,在作为资本流通时的滞后性,决定了在持有人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它无法迅速并保值地兑现,这些缺陷都已经在收藏家群体中形成了不争的共识。
艺术品价格方面的不菲,也注定了艺术品收藏只能局限在一种装点生活、炫耀富有的奢侈品消费领域。以上弊端决定了注入艺术市场的资金,必定是市场资本流通中所谓的闲钱和金融冒险家们的投机资本。在艺术品市场火爆时,他们将这些资金从社会其他领域抽出,转而追随艺术品市场的炒作;当市场出现危机时,这些资金随着艺术作品的流拍与画廊的关张倒闭,一起滞留到了大大小小的库房中。
繁华过后,不应是落寞。唯有真正的艺术,其价值才是永恒的;也唯有真正具备了艺术鉴赏力,才能在艺术品投资的海洋中遨游。鉴于此,投资和收藏艺术品非常有必要提高艺术修养和鉴别力。
2009年,中国书画因其快速上升行情被誉为带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一飞冲天”的古代书画,藏家对稀珍之品的追捧创造出的亿元天价,推升市场至新的高度。进入5月,各家拍卖公司的2010年春拍集中开槌,高调跨入“亿元时代”的中国书画是否能持续上一年的上涨行情?
市场释放多头信号
率先开槌的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今年中国书画行情将继续走强。4月6日结束的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拍卖总成交额达4.18亿港元,创出香港苏富比历年来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总成交额。其中,有6幅画作的成交价突破1000万港元,如傅抱石的《对奕图》以高价3874万港元成交,远超高估价700万港元。
紧接着在内地开拍的中国嘉德中国书画专场也有了新的突破:张大干《爱痕湖》以1.008亿元刷新个人纪录,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单件价格亿元大关。
记者查询了当前的雅昌艺术指数,其也验证了中国书画的上涨行情。截至目前,各板块指数几乎都达到历史高点,国画400指数(中国书画400指数是雅昌艺术网根据中国书画拍卖市场的现实状况,选取古代、近现代及当代对中国画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400个代表人物的作品,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后推出的数据,它能反应自指数基期2000年春拍至今每个拍卖季度中国画市场的发展趋势。)、近现代名家指数、当代中国画指数、海派书画指数、京津画派指数都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点。
大批新资金涌入
当一个市场出现特殊变化的时候,往往动因并不是来自于市场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如果这个市场的资金和人群都维持不变的话,无论成交量和价格都不可能往上走。如果出现了成交量、价格上行的情况,一定是有外部的人进场,或者场内的资金配比发生了变化。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就是如此。
在今年的春拍上,除了频频刷新的各项成交纪录外,内地买家在顶级拍品的拍卖过程中频频举牌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是不是有热钱介入?其实,早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内地首轮小拍中,大批新资金的涌入已经初露端倪。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拍卖公司的小拍现场,尽管藏品的价位普遍不高,但买气十足,“涨”声不断。
那么,当前艺术品市场的这批新资金从何而来呢?从去年创下佳绩的吴彬《十八应真图卷》的拍卖情况,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拍卖竞价之初,民生银行人、某山家的身影甚为活跃。由此,记者将目前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买家分为三类:一是出于对艺术品的爱好而形成购买行为的藏家;二是以盈利为目的机构投资者,如上述民生银行人;三是手头握有大笔资金的投机者,如山家(虽然无法核实这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但山西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还是让人将其与煤老板产生联想)。
市场话语权转移
新资金的介入,将使艺术品交易市场形成新格局。在中国,最初的艺术品市场是由藏家构成的,而今纯粹怀有收藏目的的买家不再占主流,市场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机构投资者和投机者身上,他们喜好的藏品可能成为市场高价藏品的风向标。
相对于防不胜防的投机者,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第二类买家――机构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的诉求是更为理性的。21世纪初,全球超过50家主流银行提出了建立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意向。在中国,2007年民生银行就发起了“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公募基金用于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封闭期将其出租或出售以获得收益,并在到期时将年收益18%以下的部分返还给基民,18%以上的部分由基民与银行共享。如果到期艺术品不能出卖,则由艺术品的原持有人按当初交易价进行回购。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金融机构开始密集地与艺术品市场接触。2009年6月9日,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推出艺术品鉴赏计划;6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与国投信托公司、北京保利文化公司联合推出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9月1目,华夏典当行开始推出艺术品典当金融业务,成为全国最早全面开展艺术品融资的典当行之一。
除了上述私人银行外,也陆陆续续有企业资金开始尝试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将艺术品作为其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以寻求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豪无疑问,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调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积极性,对市场出现的高价藏品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机构投资者更可拍的买家就是投机者了。在众人都以为金融危机的风暴必将波及艺术品市场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却成为在金融危机中资金“挤出效应”的受益者。在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前投资于实体经济中的部分资本被挤出,成为闲钱,从而流入艺术品市场,这部分资金在中国首当其冲的就是温州炒客资金和山西煤老板资金。
关键词 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体系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2-0185-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艺术品的日益增多,艺术品投资被更多的人认为是除了黄金之外,另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因而艺术品市场活跃程度空前。根据Artprice在网上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已经超越美国,艺术品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销售市场的近1/3。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2010年4月,国家九部委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改善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状况,逐步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程度,增强扶植文化产业的力度。在鼓励金融业不断创新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有大量金融资本涌进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逐步实现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姻”,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艺术品金融资本化的创新。
艺术品金融化是指金融机构将艺术品视作资产管理的目标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级过程中将艺术品当做一种资产形式,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投资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模式。在金融投资与艺术品交易“联姻”的过程中,有金融机构主导参与,有金融资本注入以及将艺术品视作一种金融资产,这些都是艺术品金融化最重要的标志。
一、艺术品金融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丰富了市场的交易模式。目前运营的比较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以画廊、画展等为主的分散化市场交易模式,即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以拍卖会等中介机构为主的集中竞价交易模式,即艺术品二级市场。而艺术品金融化交易实现了对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延伸,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类证券化的符号资产交易模式。在不需要标的物实际完整交割的情况下,投资人对艺术品产权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连续交易。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品投资流动性差、投资回报时间长等的弊端,对于艺术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具有创新和拓展上的或者说具有启发意义上价值。
第二,满足了大众的投资需求。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现代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但是,普遍来说,一般的艺术品投资门槛比较高,草根阶层很难参与,尤其是一些珍贵稀缺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在股市低迷、房地产投资受阻、艺术品估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艺术品金融化就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普通投资人参与到高估值的艺术品投资领域,从而有机会分享稀缺艺术品增值所产生的收益。这种形式既丰富了艺术品的投资模式,也比较好地满足了多元化的社会投资需求。
第三,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在传统市场规模比较小的社会中,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的是其文化价值,其市场价值往往得不到展现。在现代社会,艺术品的价值除了其艺术文化价值之外,一级市场是通过买卖双方的议价来确定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二级市场是通过拍卖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撮合,由多个购买者以竞价的方式来实现艺术品的价值。而艺术品金融化交易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艺术品价值实现的交易中来,在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交易环境中,将艺术品交易的知识、信息和关系市场化、透明化,在减少了赝品欺诈等不良交易行为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实现艺术品的附加价值。
二、艺术品金融化的历史借鉴及其特点
在西方社会中,早在18世纪艺术品金融化就盛行于欧美,许多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投资资产组合中都配备了艺术品资产。例如,历史上名声远洋的艺术品基金是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熊皮基金是一批金融家在1904年号召专业投资人出资而建立的。他们通过购买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而运营基金。之后就是1974年发起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由于当时处于英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的大背景下,该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艺术品。为了保障其专业性,还请了苏富比拍卖公司为其做投资顾问。
我国艺术品收藏历史可能不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但是将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相结合,实现艺术品金融投资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结合的步伐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势头明显。除个人爱好者外,在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诉求增加。目前,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文化传媒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二是大量金融投资机构开始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试水。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其借助的是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更专业的资本化操作方式。由此推断,随着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将逐步从散户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
第二,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产品逐渐增多。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是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国推出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主要有: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产品等。
艺术品基金的发起人通常是一些艺术家或者金融投资人,召集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对艺术品有投资计划的投资者,通过组合多种艺术品,获得理想收益。艺术品基金投资市场的发展经过了散户阶段、专业机构投资阶段和艺术品衍生品投资阶段。专业基金投资艺术品和个体一易受个人喜好影响的方式不同,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未来出售增值价值,因此,前一种方式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后一种方式收益率高。随着我国提供给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长环境逐渐向好,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频传捷报。2010年各种艺术品基金开始试水,先是年初中国民生银行消息称推出“非凡资产管理一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再是同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宣布启动。同年7月,德美艺嘉艺术基金正式,发行规模数亿,发行面向全球。目前情况下,由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门槛不高,其广泛参与性使得艺术品投资的另类价值显现了出来。同时,艺术品基金让投资者不用费心思去照顾那些娇贵的艺术品,还能有所收益。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其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机制和过程称之为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与信托的结合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时发挥作用,即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首先将艺术品资产化,然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行投资基金;最后,将整合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阶段:一是以散户市场为主的起步阶段,即个人或者投资机构在没有采纳任何专业指导和咨询的情况下,作出的个人直接购买行为。二是以机构购买为主的发展阶段,例如,购买由金融投资机构发行的艺术品按揭产品、艺术品基金产品等。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问题是艺术品没有所谓的所有者,只有当投资者收购后,才能获得艺术品的所有权。三是交易艺术品衍生品的成熟阶段,即跨过艺术品变现的过程,通过艺术品指数挂牌上市进行交易。
与之相适应,艺术品保险业务也开始起步。2010年12月,我国《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定了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确定了11个与文化产业“联姻”的险种业务。自此,保险公司就有资格提供从保管、展览到运输等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项目。但考虑到艺术品确真估值以及出险后评估的瓶颈,保险公司目前只向公信力强、规模大的机构提供这类保险服务,艺术品个人持有者的保险服务尚未出现。
第三,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艺术品正逐步实现由商品向资本的转变。艺术品投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1%,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超过英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闲散资金,使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为金融资本寻求利益的价值洼地。
虽然发展势头向好,但是,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火爆的场面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业界人士提出异议,即过分强调艺术品在资本投资市场的作用,会磨灭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让艺术品单纯沦落为金融炒作的工具。西沐教授也曾指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等,都需要政府政策与时俱进”。
三、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第一,发展环境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携带资金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但相应的市场监管与法规建设缺位,这一不利因素在金融资本大量介入之后显得尤为突出。艺术品交易市场涉及的资金量大、专业化要求高、风险程度大,没有专门化的监管机构与法规规范就容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规则失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其次,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缺乏对于软性方面的有效控制,例如,职业道德等。此外,大多数扶植艺术品投资的金融服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无疑都是阻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因素。另外,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差也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绊脚石。首先,自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后,艺术品造假现象就从未停止,这也使得我国艺术品的投资风险居高不下;其次,由于综合性人才以及专业鉴定机构的稀缺,对于艺术品的确真鉴定目前没有公信的方式,许多所谓的鉴定专家以及专业机构唯利是图,缺失职业道德,有意推高艺术品价格。
第二,发展体系问题。我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处在初始阶段。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品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紧密程度上,而且还体现在配套金融服务不完善等方面。在艺术品交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与艺术品相结合的资本市场,那么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就将前景灰暗。
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例如,艺术品估值体系随意,缺乏公信的艺术品鉴定机构,都增加了专业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进行资产化的难度,从而使金融机构在面对艺术品投资时只能望而却步。另外,专业监管机构的缺失以及税收制度的不明确都是制约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运作制度问题。与证券的标准合同化方式相比较,艺术品金融化在完善运作制度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交易、完善体系建设,才能保障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平稳发展。
四、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情况,对未来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转变传统艺术品交易观念。有质疑者指出,非理性炒作与投机是艺术品金融化的最大特点。而其实,目前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很多都是有金融投资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不是利益的投机者,他们的关注点放在运用现资理念投资艺术品上。所以,艺术品金融化并不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倒退,而是新理念、新观念介入后的一种良性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观点,不断提高投资技巧,总结鉴藏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品金融化,在充分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把握投资机会。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艺术品金融化的法律规制,需要在传统立法的基础上,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立法。在立法层次上,可先出台行政法规或者多部门联合规章,形成多部门法律、法规共同规范的局面。
第三,完善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使得艺术品交易市场得到了扩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也提到了战略高度。面对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建立与艺术品交易市场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紧要课题。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有利于国家对艺术品交易市场进行保护;充分考虑艺术品金融化的特殊性;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
第四,大力培养专业化的艺术品从业人员。苏富比拍卖公司专业投资人员的大力协助是英国铁路基金会能取得辉煌成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虽然艺术品金融化交易是非实物的交易模式,但是其专业化、科学化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加快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完善艺术品交易投资市场,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鉴藏知识,经验丰富,熟知金融市场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议设立国家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考试系统,培养专业性人才。国家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证书可以隶属于国家艺术品登记鉴定机构,凡是由持有资格证书的鉴定估值人出具的鉴定估值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应,受国家保护。此举不但能改变多年来鉴定人员一直处于“有岗无职”的无执业资格证书状态,而且将推动艺术品投资与经营市场的健康、繁荣和有序发展,并为艺术品的规范鉴定、修复、经营等经济行为提供保障。
第五,建立完善的艺术品等级鉴定制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艺术品投资,如果不解决艺术品的确真问题,其金融化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存在公立鉴定与民间鉴定两类艺术品鉴定机构,但均不能出具被法律认可的鉴定估值证书。面对这一问题,建立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登记鉴定制度势在必行。
艺术品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活动对象的产物,是艺术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产品。艺术品的创作是艺术家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摹仿,凝聚了艺术家的思维、情感、观念。艺术家把没有生命的自然物质灌注了生气,使其有了生命、精神、灵魂。当代美国哲学家简.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学的立场上对艺术品重作的界定,他认为,艺术品是艺术家劳动实践的结果,它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映印着艺术家心灵的自由。这也是把“物品”变成“艺术品”的必要条件,通过人的意图。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把天然的石头放进雕塑展览厅进行展览;马塞尔・杜尚把小便器以《泉》作为标题放置在在美术馆展厅里成为观众审美观的对象给人新奇感。人的特殊意图所造成的,这个意图就是创作者的审美主张,布洛克把艺术家的观念、情感叫作意图,认为艺术品是一种人造物。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非艺术的自然物品和人工制品可以经过审美的加工、创造,转化成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 (2)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相互渗透,这在无形中拓宽了艺术品的领域,不仅丰富了艺术品的种类,还给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使生活更具审美性、艺术性。就像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经过搭配、组合变成了精美的装饰品;房子的使用价值在于它的可居住性,人们对房屋进行装修、装饰,使其变成伴随人们生活的最大艺术品。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物品经过加工、修饰后都可以变成艺术品,艺术品的门类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特殊性:(1)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具有特殊性;(2)稀有性和可替代性差;(3)艺术品供应数量少,艺术家作品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复杂的艺术技巧,具有不可替代性。(4)艺术品具有一定文化内涵。艺术品必须置于一个社会背景中,为习俗的法则所支配,如必须在一个艺术展厅或音乐厅中展示等。艺术习俗决定着艺术品所能达到的审美水平,否则,艺术品只是纯粹的物理事物。艺术品具有的审美层面。优秀的艺术品是既表现艺术家的观点或意图,又可能给人造成审美愉悦、有表现力的作品。《拿破仑加冕》由雅克.路易.大卫所做, 卢浮宫的是原作 ,凡尔赛皇宫里的这幅画里有一个公主变成了粉色的衣服因为大卫当初在观看一世加冕时对那位公主一见钟情,日夜思念,20年后又画了一幅收藏在凡尔赛皇宫,大卫想要突出这位公主的不同 ,所以给她穿上了粉衣服。
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客观环境
(1)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因此,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价值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越大,价格自然就会被抬高。艺术品的平均成交价格和拍卖时的经济形势会随着经济景气程度的波动而波动。
(2)文化情趣: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人都认可的社会标准, 同时也要有属于艺术品本身的个性差异。如,西方推崇油画,东方推崇水墨画,而每幅画中都赋予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个性。
(3)供需状况:艺术品的需求弹性很大,供给弹性却极小。在需求方面,艺术品无法像生活必须消费品那样成为人类的刚性需求。在艺术品的买卖的市场上,影响艺术品价值最直接的因素是艺术品的瞬间供求关系;从供给方面看,一部分重要艺术品会通过出售、捐赠等形式进入各类博物馆,而另一部分艺术品会被收藏爱好者收藏,他们一般都不会轻易拿出来交易,因此,具有重要历史的艺术品的供给会逐渐减少。
2.主观环境
(1)艺术品质:除了艺术品本身的精品、次品之分外,技术工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就像中国宋代的建窑,是目前拍卖市场上价格最高的瓷器,其技术的精湛是后人无法摹仿和超越的,它不可复制性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具收藏价值,像这类艺术品,数量供应越稀缺,后来的收藏者对艺术品的迫切追逐将会导致历史艺术品的价格呈一个长期上涨的趋势。
(2)辨伪难度:任何的艺术品交易场所(包括拍卖公司),都不会跟客户保证所出售艺术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易于摹仿、仿造,不易鉴别的艺术品受市场投资者的追捧率比较低。
(3)交易时机:这是艺术品投资的关键。例如,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的《平复帖》,曾经被我国著名画家溥儒拥有。在民国时期,收藏家张伯驹曾开价二十万银元想买,溥儒拒绝了。后来,溥儒的母亲突然去世,急需要钱,溥儒被迫出售《平复帖》来筹款。买主依然是张伯驹,最终双方仅以四万银元就成交。
找好顾问,不懂艺术也不愁
受访人:章玲
从事艺术品投资年限:211年
投入资金:几十万元
章玲有意识地购买和收藏艺术品已经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用于书画艺术品的投资已经达几十万元。
章玲自己对于书画非常热爱,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曾师从著名画家李仁伟学书法和画画,虽然只短暂地学习了一年就因为忙事业而中断,但她对于书画的爱自此从未消褪。她购买的第一件艺术品是1992年入手的李仁伟的山水画,2平方尺,买的时候不过4000元,短短一年之后,价格大涨,被章玲作为礼物送了出去。
当然也有买到不升值的画的时候。章玲投资艺术品初入门的时候就吃过亏,明明是国内一个艺术家画的啊,还是章玲自己眼看着别人画的,花了一干多元钱收下来,以为占了便宜,但懂行的朋友指点说:“赶紧出手吧,别收着了,收藏10年也升不了值。”她细问究竟,方知道即使是出自艺术家之手的画作,也有作品和装饰画的区别,自己这次买到的风景画就只是一幅做装饰的工艺品,永远没有升值的空间,也就只有作为装饰画脱手了。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章玲每次买画之前总会听听国内艺术家朋友的意见,同时不停提升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她也是从这时悟出这个道理:“做艺术品投资,自己不一定要是专家,但一定要有信得过的朋友是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客座教授章智超就是章玲的“私人顾问”之一,由于是同姓,章玲常常说他们是“一家人”,她不仅收了很多章老师的书法作品,而且每次买画之前都会请章老师帮她做参谋。在章老师的指导下,章玲在1999年以两三百元的低价购买的4平尺一张的国画,现在无一不是涨到了价格上万。年初的时候,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国平先生刚画完一幅80cm×60cm的油画《白桦》,章智超告诉章玲,这幅画的市场价起码在30万元以上,由于喜欢其色调和意境,章玲以20万元的价格买了下来,爱得不得了,现在都还没舍得送去装裱,生怕在装裱的时候被人把真迹换掉了。章玲说自己买的艺术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像这幅《白桦》,自己喜欢的,即使有人出价到50万元也不会卖:另一种就是纯为赏玩和投资,在自己手里赏玩之后,价格翻倍或者涨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脱手。
章梓玲因为工作和爱好的缘故,有意无意地结识了很多艺术家,她收画一看眼缘,二看人缘,如果那个艺术家眼高于顶、为人倨傲,画得再好她也不会动心。章玲格外喜欢的画家除了张国平,还有女画家陈晓红,最初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陈晓红,后来便常常登门喝茶求画,对陈晓红的工笔花鸟和仕女爱得不得了,前前后后收了她不少的画。章玲尤为喜欢的是一幅站在竹子下的乌,买的当天,从陈家出来,路遇一朋友,章梓玲禁不住拿出来炫耀,朋友问价之后当即就拿出1500元想让章玲转手,她坚决不干,最后索性将朋友带回陈家买陈晓红别的画作。章玲说自己收了陈晓红类似的孤鸟图好几幅了,等价格再翻上几倍,同类的图就可以转手几幅,但最初那幅竹子下的乌是自己的心水,属于再涨价也不出手的范围。
“艺术品投资是一个丰俭由人的事情,我花在上面的钱不过几十万元,但见过花成百上千万元的人,更有癫狂者还卖房子卖车收画呢。”从这一点而言,章玲谦虚地认为自己算是一个理性派的艺术品投资爱好者。
案例二
艺术品投资可“以藏养藏”
受访人:吕豆
从事艺术品投资年限:20年左右投入资金:几万上百万元的情况都有。不定
适逢拍卖旺季,吕豆从法国飞回故乡成都,这一次她给成都八益拍卖有限公司2012秋拍带来了30件书画藏品,这批艺术品中,包括她父亲吕林的遗作,还有陈子庄、孙竹篱、苏葆桢等大师作品,价值不菲。
吕豆从事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和经营已经有20年左右,由于家庭熏陶,吕豆从小就对艺术品收藏和交易有兴趣。她的父亲是已故艺术家吕林,吕林历任西北艺术学院、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四川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不仅自己画画,对于艺术品和文玩收藏也有独到的研究。在父亲以及父辈艺术家的熏陶下,上个世纪90年代,其时在四川音乐学院做钢琴老师的吕豆就已经拜师学艺术品和文玩鉴赏,做了文物鉴定界国宝级大师乔德光的关门弟子。吕豆自己最感兴趣的是玉,现在所能想起的第一件经手的艺术品便是玉器,至于价格,她说不便透露,只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去年她回成都,遇到曾想向她买一批红珊瑚印章但最后价格未谈拢的朋友,该朋友深感后悔,说那一批被吕豆送去拍卖行卖掉的红珊瑚件的价格至今已经翻了10多20倍。
言谈间,吕豆对于自己看艺术品的眼光非常自信,除了很小的时候拜师学艺,她还专门赴法国学习亚洲艺术,毕业之后在东方艺术鉴定师的工作室工作了很长时间。欧洲有很多流动的艺术品集市,一般在城市郊外的体育馆,从天不亮就开始,吕豆每次会于半夜出发,专程开车过去,看到喜欢的和有升值空间的东西便会买下来,常常从早晨6点逛到上午10点集市结束,丝毫不知疲倦,集市完了还顺带逛逛那个城市。吕豆还是欧洲各大城市拍卖会的常客,谈起这些拍卖会来如数家珍,她说做艺术品投资的门槛可高可矮,像她自己所经手的艺术品,价值几万元的也有,几百万元的也有,除了特别心水的作为私人珍藏绝不出手,别的大多在赏玩之后,一旦市场价涨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就转手卖出,以换取更满意更称心的佳品,也算以藏养藏。
即使资深如吕豆,拥有家学渊源和专业素养,也不是没有过看走眼的时候。她说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买到合意的艺术品,心里特别想买,开始着急,这种不理性的贪念就特别容易左右人的情绪,让想买好东西的感性凌驾于理性,直接导致买到仿冒的假货。她自曝曾在欧洲的拍卖行买到过高仿的艺术品,具体上当的金额却拒绝透露,对此她表现得非常豁达:“这跟钱多或者钱少其实没关系,错了就是错了,看走眼就是看走眼。”正是这一次次看走眼的经历让吕豆买到了教训,学到了东西。所以她说:“艺术品投资的知识只看是学不来的,必须要掏钱买东西。哪怕你一出手就买错了,但这买错的心痛会让你下次学乖。”
成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跟北京有很大的差距,头几年的吕豆回国之后都是流连于北京,有感于近一两年故乡成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之快,于是也三天两头回来,她对成都的市场潜力表示非常乐观。做艺术品投资,免不了要跟艺术家们打交道,针对很多人对于艺术家不好打交道的担心,吕豆说这完全是以讹传讹,她自己的父亲和丈夫都是艺术家,从小到大所接触的艺术家无数,虽然各有各的脾气,但只要从艺术的角度谈艺术,在艺术的层面和他们沟通,“根本就不存在不好打交道的问题。”
画廊说
市场充满机会
Q=《成都女报》A=千高原艺术空间总监刘杰
Q:作为一家对外出售艺术品的机构,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功能是什么?
A:画廊的基本功能包括学术研究,发掘优秀的艺术家,与艺术家签约取得资格,推动艺术品市场完善化等。从最终目的来讲,画廊的主要功能是销售作品,为优秀的艺术家创造更好的创作条件。
Q: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它的流通环节包括哪些?
A:作为投资对象,艺术品首先应有市场去容纳。目前,艺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主体是画廊,当艺术家完成了创作,与其合作的画廊便会为之做好出售的准备,遇到特别优秀的作品,我们会专门举办展览。通过展览,画廊与收藏者、投资者取得联系,双方沟通之后达成交易。二级市场则以拍卖行为主体,艺术品从收藏者手中流通到另一个收藏者手中。
Q:画廊与拍卖行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吗?
A:画廊是受艺术家委托,直接与买家交易,而拍卖行实际上是收藏者与收藏者在交易。
Q:您认为艺术品是具有相当潜力的投资品吗?
A:毫无疑问,是的。在发达国家,投资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投资不动产,二是股票、证券等虚拟商品,第三就是艺术品。同为投资品,艺术品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强,增值幅度也远远大于其余两种投资方式。从股市诞生以来,股价涨了几十倍的股票屈指可数,但价格涨上百倍的艺术品太多太多。
而且我认为,艺术品投资不仅是投资,它也是享受,它能为投资者带来文化附加价值。收藏一件艺术品,它体现了收藏者的文化水平、趣味取向和个人品味。
Q: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成熟吗?
A:严格地说,不成熟,但在最近的五六年中,市场处于积极建设的阶段,这意味着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
Q:你会给想要尝试艺术品投资的新人什么样的建议?
A:想要投资艺术品,首先得对艺术有相当的价值认同,要了解艺术品,毕竟这是没有使用功能的特殊商品。其次,对艺术的学习和了解应该是投资者一生的功课。再次,我建议跃跃欲试的投资者找专业的机构进行投资,规范的画廊能为你提供专业判断,这也是通行世界的专业做法。
Q:投资艺术品,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才能升值?
A:任何投资品,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内部保持高增长,艺术品也是一样。艺术品是中长线投资,保守地算,枝梢需等待5至8年的时间。
艺术家说
多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盲从
Q=《成都女报》A=画家、成都A4艺术中心策展经理李杰
Q:作为一个艺术家,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进入艺术市场?
A: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当然不是作品进入市场流通,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是艺术家主要考虑的内容。至于心态,每个艺术家的心态不一,没有定论。
我觉得首先作品应该获得更多的交流可能,一般展览和媒体宣传能够完成这个部分。艺术家创作作品并不是为少数人做的定制商品,但作品的稀缺性和研发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作品在流通环节的升值。同时,我认为作品价值一定是有波动的,我一直认为我们是过渡的一代,做好一件小事,推进自己能做的工作就很好,别想着一夜暴富,艺术家并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态度。
Q:据你所知,你的作品是有人购买和收藏的吗?
A:是的,有,但是谈不上收藏,都是喜欢的人买。这些费用也被用于我新的实验,所以算是支持我的理想和创作。这是挺好的事情,有多少精力、经费和努力就做多大的事情。我觉得智力和实践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在保证生存无障碍之后,作品的价格应该不是个大问题。
Q:你觉得,对于有意成为艺术品投资者的人而言,需要做哪些准备?
A:先练自己的眼睛吧,眼界、眼光和基本的知识都是必要的,然后就是在收藏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点,多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盲从。
Q:作为艺术家,你在心理上会不会反感自己的作品成为“投资”的对象?
A:在画廊机制,人机制,和儿时所受美术馆教育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一代收藏者要做的功课会很多。但是,收藏艺术说到底是支持和收集那些你想过但是不愿意去付出和舍弃现在的生活去实现理想,你通过购买这些乌托邦式的东西,来鼓励自己。
首先,我觉得今天很多有艺术品投资意向的人对艺术投资这个东西都缺乏概念,甚至对艺术品和一般商品之间的区别都知之甚少。所以我觉得我并不是反感艺术家的作品被过度投资,而是反感艺术品被胡乱界定,然后被很弱智地投资或买卖,最后艺术生态被搞得非常混乱。
Q:关于艺术生态,艺术家有义务、有必要插手参与么?
A:我非常想主动地厘理清艺术系统中的种种关系。同时,艺术机构,特别是公共艺术机构也必须更多参与进来,做更多好的东西和大家交流,丰富大家的眼界和见识。
Q:对于跃跃欲试“持币观望”的人,你觉得艺术品是种有相当投资潜力的选择吗?
A:不是,我觉得如果你的钱是等着3个月内有回报,你可以去搞风投,希望1年有回报,可以去买基金,想要3年有回报,可以去买房,10年有回报可以去支持教育。如果你想培养你对艺术的兴趣,可以搞收藏,但是证明它价值的时间可能会长到你死以后。如果你有这样的魄力,无论你是多没钱和多有钱,你都是一个真正的收藏者。
拍卖行说
最好从选择现当代作品入手
Q=《成都女报》A=诗婢家主管郑佳
Q:面向艺术品投资者的拍卖会,需要进行怎样的前期准备呢?
A:在确定拍卖之前,需要为这次的拍卖定一个主题。拍卖有很多种类,比如中国画、玉器、家具等都可以拿来拍卖。
定好主题之后就进入了重要的拍品征集过程,在拍品征集完成之后,工作人员会对征集回来的作品撰写文字介绍、款式确认、出裱等工作,再对作品进行装潢和图录印刷,进入预展阶段。任何拍卖会开始前都会有一个预展,拍卖公司会公开在媒体和网络上做本次拍卖品的宣传,并告之同行机构、画廊和竞买人。预展是全透明的,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免费了解本次拍卖的拍品。除了印有精美的目录作介绍外,在预展上还会有部分藏品“现身”,以供竞买人鉴别和进行心理估价。到了这里,这才算前期拍卖准备工作告一段落。
Q:艺术品投资者怎样通过拍卖行让手上的作品进入市场?
A:拍卖结束后,藏家买入作品,如果想再出手,这件作品就会再度进入市场进行二次流通,所以拍卖行属于二级市场,为了让拍卖品更好地在二级市场流通,拍卖公司会对拍品的去处进行追踪、完善,以便于藏家下一次的“买”和“卖”,整个拉的是一个长期战线。
Q:艺术品投资市场中是否存在投机行为?
A:前两年中国书画价格疯长的时候,很多投机的人也加入了。我们平时在讲艺术品的时候大多提到都是收藏投资,尤其在“收”和“藏”的时候它是以一定的时间作为积淀的。艺术品投资完成一个周期循环一般来说需要3年时间。
Q:艺术品投资适合哪些人?
A:艺术品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3年为一个短周期,5到10年为一个长的周期。另外,藏品如果要流通,必须有一定数量上的积累。
Q:普通投资者如何参加拍卖会?
A:拍卖会一般会在春秋两季进行。在公开拍卖之前,拍卖公司会在各大媒体广告,也就是说给大家看这次拍卖的有哪些东西。这就需要投资者参阅在新闻媒体上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公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的。其次,拍卖公司会事先有一个预展,预展会出个图册,如果看中展品,可按照它图册目录来参加拍卖。最后,预展结束后,投资者按照拍卖公告宣布的日期、地点,正式进入拍卖会现场进行艺术品拍卖。
Q:投资艺术品有哪些技巧?
A:新入行的投资者应当谨慎选择艺术品的出产时代,一开始入行,最好是选择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很多画家都还在世,对真伪方面的鉴定相对简单容易。除此之外也要看画家本人的人品、画品和艺品,只有三方面均衡发展的画家,他的画作才会有厚积薄发的实力,而买家根据这个标准也会买得放心。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举办的“中国瓷器和艺术品”拍卖中,一款绘有“鬼谷下山”情节的元代青花瓷罐被华尔街金融大鳄以1400万英镑拍走(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一老外用来存放DVD光碟的瓷罐,竟价值连城,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天价拍出”,顷刻间,一条条新闻会让你应接不暇、兴奋不已。人们为何惊诧于天价?媒体为何关注于天价?之所以称其为天价,就是它出乎所料、一跃升天,不免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中国股市。
天价不足为惊,藏品是永恒的,藏家仅仅是“天价藏品”接力当中的一棒,然而,屡屡天价,对艺术品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是骄傲、荣光?还是虚幻、警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本期特约:叶佩兰(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继海(中鼎信文物公司总经理)、希利(伦敦佳士得中国陶瓷及工艺品部主管)、周文翰(《新京报》记者)
天价拍品震动藏界
这件拍出1400万英镑的元青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罐子上的情节来自《战国策》“鬼谷下山”的故事,画面有一个人坐在虎豹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着一面旗,写有“鬼谷”二字,这件元青花瓷器出品于我国青花瓷烧造鼎盛时期,距今700年,且保存完好,施釉精良,画工细腻,烧制工艺极为高超,堪称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北京预展期间,有专家预言此罐成交价将在1000万美元以上。此前,中国瓷器的拍卖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但也有专家认为对此罐估价太高,底价应在50~60万美元。如今这件元青花瓷罐以天价成交之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海内外业界引起极大反响,震惊者有之,欢欣者有之,忧虑者有之。很多海外媒体给予极大关注。美国一家媒体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亚洲人的骄傲。”著名收藏家、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虽然2亿余元的成交价让人有些吃惊,但却很正常,很公平。台湾著名收藏家王定乾是此次拍卖的竞争者之一,出价高达1000万英镑。他表示,虽然最终未能得到这件元青花罐,但1400万英镑的价格,却提升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地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将迎来新一轮涨势。
2.3亿是天价吗?
希利: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估计他们(买家)认为这个青花罐物有所值,但不至于到如此高的价值,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辉柄:很难说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瓷器
从报道来判断,该瓷应制造于元代后期。当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大件仅几十件而已,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由于它们的图案各异,可以说各个都是绝无仅有,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目前,海外收藏的只有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其中,收藏最多的是伊朗和土耳其。伊朗大概有20件,土耳其大概有40多件。国内发现这样的大件,保存完整的非常少,但故宫博物院也有类似的收藏。虽然这只元青花罐以2.3亿元成交,但很难说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瓷器,因为竞拍中的价格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周文翰:没有明确证据支持艺术品是比投资股票、地产更高效的投资
这个天价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时期出现,意味着什么?首先,应该说这个价格是收藏界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的结果。瓷器价格走高也可以说是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整体走高的反映。由于中国经济继续走强,拍卖市场也前景光明。 但是在这藏品拍卖烈火烹油、新闻频爆的时代,艺术界、经济界的确有人也在担心是否是泡沫,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走向如何?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拍卖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游资炒作现象,某些投机行为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因此有人把炒作地产、股票的技巧也用到拍卖上,比如有买家在香港春拍买下藏品,再拿到上海的秋拍中卖出,在频繁换手中赚取巨额差价,从长期看这种行为对市场有害无益。 另外,内地市场呈现跃进式大发展局面,难免泥沙俱下,造假、联手拉抬价位等弊病也时有暴露,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让重估价值的企图、短期投机的心态、看好中国经济的远见、炒作牟利的阴谋等等因素都同时呈现在这个艺术和金钱交织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狂热。如部分媒体从业者轻率地“艺术品是股票、地产之后的第三种投资浪潮”之类的言论。其实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看,股票、地产投资都是主流的投资方式,而艺术品是相对更为狭小、专业的投资方式,形成商业方式操作的拍卖也只有三四十年历史,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艺术品比投资股票、地产更高效更保险的论点。事实上,由于审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也会转变,并影响到价格。比如以前欧洲古典画家的宗教题材绘画是主流,可是今天的价格就远远不如印象派。假如100年后,中国人对于中国书画的某一风格的认识发生变化,那书画市场恐怕又是一种新的格局吧!
周继海:2.3亿这个价格还没到位
我可以很确切地说,“鬼谷下山”元青花拍出这个价格远远没有到位。不要把2.3亿当成一个多了不起的价格,我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出2.3亿只是开始。因为就这件东西而言,它本身承担价格风险能力非常强,还有升值空间。很多人都问这件元青花凭什么值这么多钱?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青花这个品种是中国陶瓷的著名品种,量最大,表现方式最多,工艺手段最精湛,同时又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特别高,是一个大品种,皇家民间都烧造,创作空间特别大。其次,元青花是青花的鼻祖,成型的青花就出现在元代,几乎是被历代仿效的。第三,元青花在当时就是外销瓷,很多是带料加工,是中东的商人不远万里带着钴料到中国委托景德镇的瓷窑烧造的,所以中国出土的元青花特别少。这件东西器型完整,传承有序,无论从拉坯、发色、画工来看都是一流,这些工艺性可以说是元青花的至高点。“鬼谷下山”这种题材又很罕见。品种一流、工艺一流、题材罕见,就它本身价值而言,它几乎囊括了一件艺术品的所有价值优势。又正好赶上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期,诸多因素成就了这件拍品成为中国艺术品有史以来拍卖的最高价。
元青花鉴定辨伪及收藏价值
然而,若提到版画的投资与收藏,则认同和参与的人数却寥寥无几,其技术性大于艺术性、实用性大于审美性、加工性大于创造性以及无法规避的可复制性等固有的判断,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其作为一门艺术、一类画种的艺术价值却始终未能得到国人的认可,市场交易低迷、参与人数稀少,这种边缘的地位是面临出局还是在等待启动?现在对于版画的投资与收藏的介入是否是明智之举?本文试图就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对当前版画市场的走向作一个定位与判断。
投资版画之:天时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尤其在2003年爆发“井喷”以来,中国艺术品交易的各个领域均显出极为迅猛的态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又一股强劲势力,引领起中国新的消费与投资热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艺术界的所有潜能都在逐渐被发掘。传统的中国书画、古籍善本、陶瓷玉器依旧以居高不下并继续上涨的态势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吸引着众多收藏者与投资者的眼球和购买热情;中国油画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成熟、市场培育以后,终于在近两年中崛起,市场价格迅速攀升,受众人群越来越多,大有与国画平分秋色之意;中国当代艺术也不甘示弱,从国内即吸引到国外的关注,再凭借国外的风光杀回国内,俨然成为当前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
然而,尽管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如同中国的经济一样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瞩目,但是相比较于国外市场的多样化、规律化、稳定化,中国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离成熟还有好大一截。单就交易品种而言,纵观近年来中国各大拍场的上拍与交易情况,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依旧难逃单一化的框定。虽然比较于前些年中国传统艺术独领的国际罕见景观,当前的艺术品交易种类、类型已经向多样化、多元化迈进了许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购买人群本就各异且日渐提高的审美需求和投资要求。中国艺术品市场正亟待注入新鲜血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对于任何艺术品都可谓虚席以待。一方面是出于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艺术品购买力和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的满足。于是,一些原本不被重视、并非中国传统收藏领域的艺术门类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崭露头角,如雕塑、素描甚至更为前卫的装置艺术等等,所谓的“黑马”一匹接一匹地冲上艺术品交易的前台,让众多参与者在瞠目结舌的同时感慨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版画――正是其中之一。
从国际市场上看,版画一直是与油画并驾齐驱的收藏门类,投资额、交易量都很大,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近些年精品油画价格的持续上涨,大师作品的价位更是到了一般人不敢问津的地步,原作不是唯一、价格相对较低的版画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正面临这样的情况,国画、油画作品日益攀升的价位已经不能满足更多的中小投资者的购买需求,版画在此时进入市场,相信不失为一个好的时机。
投资版画之:地利
版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画种之一。一些专家认为,出土于我国新疆明风县的蓝色棉花布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版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以将版画诞生的年代追溯至汉代。关于版画的起源另外还有东晋说、六朝说以至隋朝说等不同说法,但归根结底,版画确是诞生于中国无疑,其久远的历史情结也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
在中国的古代,版画主要用作佛教经卷、文学作品等中间的插图,曾有过相当繁荣与辉煌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而独特的工艺、技巧、风格,甚至还出现了风格、技法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彼此竞争、影响,铸就了中国版画史上光辉的一页。尤以文学作品的插图为例,中国历史上由宋元开始的通俗文学的流行即是版画艺术进入千家万户的标志,技艺美轮美奂、创作内容生动、普及范围广大、影响极为深远。
然而,由于版画艺术与印刷术的紧密联系,使得多数人在欣赏版画的同时却并不认为其中蕴含着独有的艺术价值,而是将这种可以多次反复拓印的画作归入复制品、印刷品之流。这种认识根深蒂固,成为版画在中国艺术领域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版画市场始终难以建立的最根本因素。
中国的现代版画,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鲁迅先生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版画创作者,并在战争时期形成了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在当时,大量反映抗战题材的版画作品极受欢迎,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只是将其视为战争的宣传武器,而没有意识到其中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相反,倒是很多当时在华的盟军对于中国抗战版画极为追捧,他们离华前购买的那批既具时代气息,又具艺术美感的优秀抗战版画,现在都已成为稀世之宝。
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在建国后至“”。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艺创作要求,催生出了一大批所谓的“红色版画”,成为那个时代保有的一份档案、一份“遗产”,并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存留于那个时代人们的脑海中。与其他追忆、模仿或讽刺、批判“”时期社会生活的带有红色印记的艺术作品所不同的是,“红色版画”是那个时代真实遗留的产物,主要功用是被当作宣传政治的工具,这就使得其时代感尤其强烈、真实性震撼人心。这些红色题材的版画作品在近些年开始受到海内外藏家的关注,与战争版画一起成为带动中国现代版画市场启动的重要力量。
中国版画由于历史以及传统审美的影响,与西方版画追求精密细致、注重现实感的审美特质有截然不同的取向。中国版画讲究味道、意境,追求用简洁的线条与构图营造一种写意的效果,同时又不乏学术味,再加之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版画家的创作更注重当代性与创新性的发掘,一些极具个性且不失传统的版画作品在近些年出现,已经引起海外藏家的关注。
版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生长土壤,不可能继续仅仅作为艺术价值被埋没的技术性、实用性工具而存在,中国版画市场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
投资版画之:人和
中国现代版画的创作在经历了战争时期和“”时期的两次集中式创作的高峰之后,渐渐趋于平缓。然而,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的版画界在创作和市场上相对沉寂,虽然很多专业培养出的版画人才都已经或正在向其他领域转行,但这并不代表消沉和放弃,而只是在积蓄能量、等待时机,中国的版画家已经由其年代特点、风格特征而划分为老中青三代,各有其成熟的技法与风格,市场一旦启动,中国的版画人才势必回归。
由于国画、油画创作的唯一性,版画这一可复制的画种也自有其占优的一面。目前,很多大师级画家的作品,其价位都已经到达了一般人难以触及的高度,然而其版画作品的价格却仍旧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当前炙手可热的画家赵无极、罗中立、黄永玉、张晓刚等,其油画、国画作品一件以百万计,而版画作品却只能达到数万元至十几万元的价位。版画的优势在此时凸显,对于画家来说,制作版画虽然获利不高,然而却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进入到更多人的手中,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毕加索、米罗等人也都曾制作版画,以满足更多收藏者的购买需求。
关键词:艺术收藏;诺顿・西蒙;收藏产业化;藏品资本化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文化艺术充满标新立异的变化,纽约取代了巴黎艺术中心的地位。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二战的隐形沿革,是美国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胜利。这场隐形战争所赢得的胜利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觉悟、国民的人文价值观和统治阶层的文化策略。美国意识到他们贫乏苍白的艺术,要以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滋养艺术,也意识到要发掘积聚国内外一切有利于发展文化艺术的能量,要依赖科学和经济。美国是一个刚从羁绊中脱缰而出的新兴国家,在文化艺术上它没有任何顾虑、戒规,自由地接受世界各国任何流派:印象派、后期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等等。二战后,美国出现了一大批狂热的艺术收藏家,如盖帝、亨廷顿、克拉克、西蒙等人,他们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家及慈善家。基于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艺术本身具有的感染力,促使他们兴起了一阵收藏艺术品的热潮并开拓了他们自己独有的收藏途径,为美国文化艺术建设找到了捷径,使一个年轻的没有文化传统、没有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获得了世界宝库中的艺术精华,在拥有以人为本的科学资源的同时也拥有了丰富的艺术资源。
诺顿・西蒙(Norton Simon)(1907~1993)以收藏19世纪及20世纪欧洲印象派的艺术作品多而著称,被视为美国极为杰出的艺术收藏家。他的收藏运作过程则可折射出美国艺术收藏形态的一个重要侧面。西蒙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和企业家,拥有多种经营,包括原材料交易、文化出版、金融投资等,他最擅长的是并购和整合各类亏损企业,并转亏为盈。他用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对艺术品做再投资和风险对冲,这成为他企业经营和艺术收藏的一个独有形式。诺顿・西蒙并未受过专门艺术教育,当他刚开始购买那些艺术品时,也许只是附庸风雅,填补自身的文化空白而已。但他逐渐地意识到,艺术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可以发掘其经济价值并降低投资风险,于是艺术品交易成为了他收藏的主要途径。他收藏的艺术作品遍及欧亚,不论年代,不限国界,但求质量与数量。西蒙的收藏方式代表着美国近代文化艺术与资本结合的一个重大趋势。
在西蒙的艺术收藏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最大矛盾是艺术与商业关系。首先他将艺术收藏产业化,当时为人所不屑,而诺顿・西蒙还是这样做了,他的商业行为和手段在艺术学史学者看来有诸多不当的地方,因此遭到了当时的艺术界、评论界以及收藏界的反对与抨击。1975年《艺术论坛》杂志评论家约翰・科布兰斯称他为不懂艺术的“收藏交易者”,并写道:“他只对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感兴趣,他玩弄艺术如同玩弄证券!他不择手段以艺术谋取暴利,他亵渎了艺术”等等。这篇文章言辞犀利,引起了艺术界的共鸣,使得西蒙被群起而攻之。
西蒙对待艺术也如对待他的证券、债券、股票一样,让艺术品也运转于经济市场之中,为他创造更大的资金空间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服务。他把艺术品视为期货,周而复始地交替运转、买进卖出,使其收藏量在短期内得到急速增长。
确实,西蒙是个典型的商人,他所运用的商业手段也在收藏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估量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非易事,准确地来平衡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保证。肯定一件艺术品价值的前提是使它的原创性、历史性和学术性得到统一。为了确保信息准确度,他聘用了大量的博物馆专业人士来考证评估,同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并笼络了许多内线人士,如收藏机构负责人、艺术品中间商和拍卖行等为他服务,借以了解那些艺术品的藏地、谱系、原始价格、目标价格和库存等信息,为最终收购捕捉了充足的信息。那些中间人士从西蒙那里所得到的报酬却微乎其微,他们所指望的是以后能与西蒙分享更大的销售利益。但令人失望的是在西蒙拥有了这些信息后,很多诺言并未得到兑现。他越过中间环节,去结交更多的更有市场影响力的相关人士,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他的智囊团和经纪圈急速扩张,从博物馆、拍卖行一直延伸至世界各大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等,甚至渗透到欧洲各大学术机构和博物馆专家之中。这些学者和专家之所以提供无偿服务,也是受诺顿・西蒙的实力和潜力所影响及对他产生了一种寄托和希望。这样的商业操作艺术收藏的模式从20世纪初开始被收藏群体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诺顿・西蒙把艺术收藏产业化之后,第二个步骤就是如何使藏品资本化,更有效地组合及扩充其收藏规模。二战之后,20世纪中期(约50~70年代间),是美国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的发展旺盛期,大部分收藏家都转向现代和当代艺术。可诺顿西蒙却出人意料地把大量的资金转向疲软的以古典主义和宗教题材为主的市场板块,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批15~17世纪的作品。果然,这批藏品再次成为了炒作资本,并规避了当时现代艺术市场井喷所产生的泡沫市场。在他保护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为他以后回收欧洲现代和后现代艺术作品积累了资本。西蒙“以藏养藏”的规模和模式是其他收藏家所不及的。在欧美亚各大美术机构和院校,均有他曾经收藏过的作品,如众所周知的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摩根图书馆等等。
商人的习性总是离不开获取最大利益和规避最大风险。西蒙对藏品也如同对他的股票、企业收购和房地产交易一样,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中,他权衡着每一件收藏品的经济价值。也许是出于商人的本能,只要利益存在,哪怕放弃也是一种经营手段。1954年他花了16000美金购买了雷诺阿的《Andree in Blue 》。但此画经过不断升值,两年后他把画捐给了Pamona College Art gallery。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种慈善公益行为,但在税务上他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了艺术品的本身价值。捐赠带来的避税,抵扣了他公司其他盈余的所得税并降低了收藏成本。此手法现在仍是美国商人和企业的惯用伎俩,并成为许多慈善机构的主要动力和提高经济来源的渠道之一。
“并购与整合”是将艺术收藏资本化途径的主要形式。并购亏损企业机构是诺顿・西蒙最为擅长的经营手段。今天作为洛杉矶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的“诺顿・西蒙艺术博物馆”就是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手笔。1974年洛杉矶著名的艺术机构“帕莎迪那艺术博物馆”正濒临破产,这所博物馆建立于40年代,是当时美国具有影响力的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于博物馆的盲目扩张和经营不善加上债务压力,使该机构面临倒闭。于是他们与诺顿・西蒙艺术基金会达成协议并出让他们的所有债务以及全部收藏品的所有权。这次重组使西蒙的藏量上升到了12000件,藏品范围基本覆盖到了几个主要的艺术历史阶段,博物馆类别性质从专题型、史段型跳跃为百科全书型。由此可见,西蒙的收藏模式结合了投资、证券、税务、对冲、整合等理念和技巧,是美国近代收藏史上最成功和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当时,美国诸多收藏机构、博物馆都注视着西蒙,甚至试图牵制他的收藏规模。但这些机构的收藏实力和经营技巧远不如他,西蒙的经验、理念以及艺术品质已趋向成熟,他的库存及基金会已具备与任何艺术收藏机构抗衡的能力。他的收藏地域范围覆盖欧洲、中东、非洲、东亚等。同时大量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巴比松和印象派代表作品也已在他的收藏之中,其中包括乔瓦尼・迪・保罗、拉斐尔、伦布朗、鲁本斯、马奈、德加、雷诺阿、塞尚、梵高等的作品。
如果从艺术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衡量诺顿・西蒙,他也是一位十足的投机商人,但在商业的背后,却有着强烈的公益意识。蒙珊的收藏理念并非只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许多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也有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他们的价值观除了在经济利益上所得到的满足,还有的就是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及品味,以提高对藏品的教育性和公共性从而体现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商业与公益之间的转化包含了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精神上的满足。西蒙对每一件艺术品的评估除了要得到专家的认可,还一定要得到公众的认可,他让一些与艺术不甚接触的,甚至毫不相干的社会底层的人来欣赏,他认为视觉艺术必须在视觉上和美学上为大众所接受,这样的艺术作品才具真正的社会价值。今天踏进诺顿西蒙艺术博物馆园中,映入眼帘的是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睡莲》中的池塘,将观众推进印象派艺术之中。环视周围,参差地置放了许多罗丹的大型雕塑,俨然是一个雕塑园林,是设计者与收藏家之间的默契。
西蒙的博物馆并不奢华,但它完成了诺顿・西蒙的一个夙愿,即是满足普罗大众的需求。他所收藏的以印象派作品为主的艺术作品有条不紊地陈列其间,这些收藏群体最大的功绩在于他们为大众建立了公共阶层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崇敬,也代表了美国当代收藏群体“以商养艺”的成功和“商艺互融”的超前意识。美国近代由洛克菲勒、肯明斯、盖帝等所建立的美术馆、博物馆,代替了以前只有上层人士、达官贵人才能出入的殿堂和接触到的所谓的高尚艺术。无论当初那些收藏家们曾如何对待艺术,他们的动机如何,当我们走进那些美术馆、博物馆时,他们却是很有效地把曾经施加于艺术品中欠雅的“商品”这两个字从这些陈列品上抹掉了。
书画经纪人中国书画鉴定书画拍卖市场艺术品投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与伦比的。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就诚恳地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他的绘画,特别是草虫、耕牛之类,摹拟了中国画的笔法。著名画家梵高,在他的绘画中,也吸取了中国画线条的技法。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成套地引进国际拍卖市场的规则、操作办法,又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进行改造,制定出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则和操作办法,实现了从商品的价位到买、卖双方遵循的规则,与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都一次性接轨成功。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文化经纪人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他们直接参与到艺术品的拍卖过程中,为艺术品拍卖市场规则的制定,成为联系艺术家和竞买人的桥梁。但在书画拍卖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创造了新的纪录价位,同时也引发了种种问题。
一、中国书画的鉴定
当谈及中国书画的拍卖时,最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辨别它的真伪。一幅作品的真伪对其价格和是否值得收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1.时代风格。所谓时代风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在书画创作中留下的特征及痕迹。它包括每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穿着打扮、建筑样式和审美倾向。二是特殊书体和画风都有其来源和基础。
2.个人风格。每个书画家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而其各具特色的性格修养,不同的师承关系和审美观,以及使用工具和运笔用墨习惯的不同,都使作品反映出多姿多彩的个人及流派特色。
3.笔法。指书画作品中点与线运行的形态和方法。从形式上看,笔法可以分为中锋、侧锋、逆锋、偏锋、拖锋、回锋等。又由于每位书画家执笔与下笔的不同,会产生轻重、徐急、偏正、曲折、方圆和虚实的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及流派在用笔和用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4.墨法。即指用墨的方法。它包括浓墨、淡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和宿墨等。概括的说,就是在水的作用下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程度的变化。和笔法一样,每位书画家所处的时代的影响和个好不同,对墨的使用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墨法特征。
5.设色法。主要分为青绿色、金碧法、浅绛法之别。不同的年代对设色有不同的喜好,收藏者应充分了解不同时代主流色彩的变化,从而在收藏时对书画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
6.结构章法。它包含书法的结体、布局和行款,绘画的构图、布置和剪裁。
总体上来讲,书画的鉴定带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不论是书画经纪人,还是书画收藏者,在进行书画鉴定前应对不同时期书画的主要特征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二)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书画鉴定的辅助工具很多,一般来说,它包括款识、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这些主要是根据书画作品的内容,作为主要依据之外的旁证。
二、中国书画经纪人现状
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成熟完善的经纪人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的书画精品要进入书画市场进行流通、保值和升值,就需要艺术家背后的经纪人和专业机构来进行操作。职业书画家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中,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而职业书画经纪人更为了解书画市场环境和主流需求,可以对书画家的作品、出席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有计划地通过其安排展会、出画册等手段提升或保持艺术家的知名度。书画经纪人的出现使书画家从自我作品经营过程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书画经纪人的含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书画经纪人立法,根据《辞海》中对经纪人的界定,书画经纪人可以被简单定义为:在书画市场上为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人。他不是一个直接的经营者,而靠为双方服务抽取佣金。书画经纪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自然人也可以是经济组织。
(二)中国书画经纪人现状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家与艺术经纪人的合作是多方位的。随着我国书画收藏拍卖市场的不断完善,书画经纪人制度将会成为市场规范运行的必备条件。书画经纪人的存在保证了书画市场上流通作品的质量。就目前而言,主要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收藏鉴定拍卖公司有本土的北京嘉德,北京荣宝,上海敬华和外资的苏富比佳士得等。这些公司作为书画经纪人在整体上对书画作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做报关,并对艺术品进行包装。
但由于我国收藏市场的起步较晚,专业书画经纪人的数量极少,行业内部整体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发展。经纪人通常为艺术家的亲属或朋友传播,专业的公共关系、营销知识匮乏,且系统的运作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也较为淡薄。在未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升整体的行业法规、定价标准及对书画经纪人的专业要求。
三、书画经纪人的作用
在书画市场中,书画经纪人是属于书画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他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双方,传递彼此的需求,促使书画这种艺术品的市场化,保证书画所有权发生合理转移。在书画收藏交易过程中,书画经纪人为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书画经纪人的出现架设了艺术家与市场的桥梁。一方面,由于经纪人长期活跃于书画收藏市场,他们更了解在每一个固定时期最主流的书画主体及风格,经纪人的存在让书画家更好地了解市场,创作出能满足大众期待的作品。另一方面,书画经纪人也自主地塑造和影响着主流审美。当书画经纪人推出艺术家时,通常会对其进行大量的包装和炒作,通过其宣传,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引起收藏投资的风潮,因此经纪人是书画市场的剂。
2.书画经纪人为市场挖掘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书画家。由于艺术家更注重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和造诣,常不注重对自身作品的经营炒作。职业书画经纪人的出现,为市场发掘出优秀的艺术家,实现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其谋取了经济效益,此外,不同书画风格的发掘和宣传有利于我国书画界的百花齐放,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文化市场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
3.职业书画经纪人的出现提升了书画鉴定市场的专业性。就目前国内的书画市场而言,仍非常混乱,对书画买卖管理的法律等还不够完善。书画作为纸面艺术,被临摹仿造的难度较低,很多赝品充斥市场,很多收藏者在投资过程中“打眼”。而通过专业书画经纪人购买艺术品时,经纪人需与客户签订保真协议,以此对收藏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四、书画经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书画经纪人所经营服务的对象是书画艺术家、收藏家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艺术品。书画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给书画经纪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书画作为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书画收藏者通常为社会中上层人士,这就对书画经纪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对书画的鉴定和理解水平
由于书画比较容易临摹和伪造,这就要求书画经纪人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书画鉴定技巧,即对书画风格的发展沿革历史的了解,对不同时期书画作品章法、笔法和墨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常见仿造方法的积累。除此之外,经纪人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和欣赏能力。通过艺术感悟力的提升,书画经纪人需要能够敏锐地发现一幅作品的买点并成熟地将其推销出去。
经纪人不应盲目追求西方艺术,过度炒作西方作品的价格,而是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经纪人可充分发掘本土优秀的书画家及一些具有现代时尚张力的艺术作品,促进本土文化的活跃。
(二)较高的公关推广能力和诚实经营的态度
作为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纽带,书画经纪人需积累广泛的人脉关系,从而对书画作品进行有效推广。书画经纪人应积极建立起与主要目标受众即与购买力强劲的消费者和主流推广媒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现在化的新媒体手段在网络和传统平台上推广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更为宽广的客户群体。经纪人在实践中应不断积累和改善自身的沟通技巧和灵活变通能力,协调处理艺术家、消费者及自身的利益关系。经纪人可为艺术家在博客、微博和一些艺术品拍卖网站开设个人账户,为艺术家与消费者搭建直接沟通的平台,打破艺术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感,为艺术家打造更具社会性的良好形象。
此外,遵纪守法、讲究信誉、遵守职业道德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信用是经纪人的生命,在书画艺术行业一样如此。书画作品尤其是名家和年代久远的艺术品通常价格昂贵,这就要求经纪人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保证所经营书画作品的真实度,同时适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艺术家的名誉。
(三)对书画作品和艺术家的发掘和管理能力
在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操作过程中,书画经纪人可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理解,结合对市场需要的了解自主的选择经纪经营的对象。经纪人需在市场中敏锐的把艺术家的创作亮点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合理为艺术家造势。同时,时刻关注书画收藏市场最新流行动向,预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时与艺术家沟通,确保其可以长时间的保持艺术风潮的第一阶梯地位。
艺术的价值贵在创造。书画经纪人应鼓励签约画家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创新,发掘有不同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对书画产品进行经营管理时,应注意到书画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不能进行模范的工厂式标准化生产,正是由于书画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才导致了其较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在经营时,经纪人还应充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书画作品进行合理定价,保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合理对等交换。对作品进行销售时,书画经纪人应担负起保证作品收藏价值的责任。
五、结语
随着中国书画拍卖不断创下新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关注这一市场。书画经纪人作为书画拍卖收藏市场的催化剂和中转者,成功地联系其买卖双方,传递彼此在市场行为中的需求,促成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转换。一方面,书画经纪人把大量各具特色的艺术品带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的真实性和收藏价值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消费者通过书画经纪人的发掘,找到称心如意的投资产品。
书画经纪人在书画作品交易中的巨大作用要求其具备市场经济学和相当量的文化积累,并运用现代化的公关手段建立强大的人脉关系网,遵循职业道德,促进书画市场和理性健康发展,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保障其多元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东.艺术品拍卖市场热从何来.艺术市场,2006,(12).
[2]王林花.浅析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科技智囊,2007,(1).
[3]张新建,李蕊.热市场,冷思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态势.中外文化交流,2006,(9).
[4]刘尚勇.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书画世界,2006,(5).
[5]周祥.浅析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6,(12).
[6]张延华.正直崛起的艺术品拍卖业.中国拍卖,2006,(7).
[7]祝君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局限.上海艺术家,2007,(3).
艺术品市场,风起潮涌,有多少英雄人物辈出。但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尚未踏入这一领域的投资者来说,艺术品投资却又是遥远的。很长时间以来,记者都想能够找到一位多年来在艺术品投资市场跌打滚爬的胜利者,让他谈一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成功的理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至最后见到了伍劲。
遇见伍劲还是在上海800号艺术论坛,他受邀在那里作了一个演讲。其实在这以前,记者已在圈内听到了不少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许多当代艺术品所掀起的汹涌巨浪中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闪现。画家刘小东作品的价格呈几何数上涨的背后也留下了他的影子,《烧耗子》、《三峡》以及《十八罗汉》等著名代表作都是由他出面替收藏家买进,由于眼光的独到和准确,这些作品给投资者带来了超过千万元的回报,而伍劲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佣金。
一战成名造就神话
伍劲现在是大名鼎鼎的,然而真正使他进入公众视线的还是2005年的那一战。这是第二届国际画廊博览会,在这届博览会上,有一幅参展作品就是刘小东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最后出人意料地以50万美元成交,这绝对是创记录的“天价”,市场一片哗然。而这宗交易“幕后”操作着也终于被曝光了,这就是伍劲,当时他的身份是一名艺术经纪人。然而更令人咋舌的还是后来发生的故事,一年半之后,伍劲就将刘小东的这幅“天价”作品转让了,成交价格达到了150万美元。似乎是在短短的瞬间,300%的利润率,100万美元的利润,这无疑会让许多人惊叹不已。当代艺术品书写的是令人不可思议的神话,2008年4月9日,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以近6200万港元高价成交。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刘小东的作品,当时简直就与‘白捡’一样,我们那时买入《三峡》也只有100万元,而现在它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000万元。”说到这里,伍劲的声音中微微透出了不少感触。而最终让他成名的还是在那时他得到100万元佣金,这在当时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在那时超过100万元的作品都很少见。
市场大潮的见证人
伍劲说他喜欢用经纪人这个称呼,因为他说喜欢用经纪人的眼光去看待艺术,而这同时也造就了他许多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投资者,取得的战绩会让所有在投资市场跌打滚爬的人都感到羡慕,因为在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投资上,他获得了100倍的回报。
伍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这也给他日后的投资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之后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达8年之久,而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那段时间里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接触了许多艺术家。后来他又当过策展人,而最终则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艺术品投资人。
伍劲最早投资的是夏俊娜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当时他还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由于每月的收入并不高,所以他就找了同事联合起来一起干。但对于这样的投资项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伍劲那样有着丰富的想像力。有人中途退出了,更有人熬不过漫长等待的季节,然而伍劲仍然执着地前行,因为他看好这一领域极具爆发力的前景。1995年他以5000元购买了一幅夏俊娜的作品,到2005年最终以55万元的价格成交,10年100倍,它成了这波艺术品大潮最为经典的案例。“现在,夏俊娜从‘创业板‘挤进了‘蓝筹股’的阵营。”伍劲这样打趣地对我说。其实,细细品味这几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又何尝不是一位位像夏俊娜这样的艺术家脱胎换骨的过程。
伍劲这10多年来的投资经历恰好就是一个市场完完全全的缩影,何多苓、罗中立、曾梵志等当代名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风起云涌”,背后也闪现了他的影子。对此伍劲说得很谦虚:“市场有一个最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先是中国画价格出现了上涨,然后油画迎来了更大的上升浪,而当代艺术品的起飞是从2006年5月的春拍开始的,罗中立的画作我们主要是在2004~2005年通过拍卖市场买进的,价位高低都有,最后获得了10倍回报,略微跑赢了大盘,因为大盘总体是将近7倍的涨幅,罗中立是艺术品市场中一个典型的蓝筹股。”
伍劲是艺术品大潮的亲身经历者,用他的话来说那几年的市场只能用“激动”这样两个字来形容。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出差,说到这里伍劲的目光仍然掩饰不住兴奋:“这是市场的巨变,大家是坐不住的。”而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一波大潮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板块,那就是当代油画板块。
还有增值百倍梦想
伍劲现在的生活很悠闲,他花了大量时间来从事于收藏,而这次他的投资完全用的是自己的钱。他又有了一个“新百倍计划”,目标是那些70后画家的作品。
读了伍劲的故事,相信读者在羡慕他成功之余,也都肯定想了解一下他究竟有些什么可以借鉴的诀窍,面对当前市场发生的动荡他又有些什么看法,而那个“新百倍计划”更是引发了记者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那么,伍劲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以前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是和经济不怎么相关的,但现在艺术品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环境的起伏已经有了很大的关联。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非常艰难的局面,证券市场更是连连下挫,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市场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也是正常现象。”对于近期发生的市场震荡他这样分析道:“不过要说艺术品市场会崩盘,这完全是危言耸听,崩盘这两个字根本就不能用在艺术品市场上。”
其实对于这一年多来市场的变化伍劲也是感慨万千:“其实去年以来,我们都有些忐忑不安,总觉得市场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调整,但就像股市一样,大家在4000点时就开始讨论拐点的问题,但真正的拐点却要等到6000点时才出现。”
他说:“现在市场终于出现调整了,为此我们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它反倒是一件好事,让市场能够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让我们有了更多观察市场的时间。”
伍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说:“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就是‘段落感’。一般来说从非典之后到08年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已经持续了5年,到了可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市场不可能无休止地疯狂,现在是中场休息,下半场就将上演。”
而对于当前艺术品市场的许多负面新闻,伍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千万做局可能是有些评论家对此并不了解,千万级的作品廖廖可数,不少作品的买家是谁我都知道,据我了解大部分指标性的作品都是真实成交的。”
而对于自己的“新百倍计划”,他这样解释道:“以前投资夏俊娜获得了100倍的回报,但这是单件作品。这次我给自己做了一个100万元的投资项目组合,计划用7年时间,希望可以达到100倍的投资回报率,时间从2005年开始。”记者暗自算了一下,按照伍劲的说法,到2012年这100万元将变成1亿元。这可能吗?一个大大的问号不由得在记者心中升起。
侯幸君拥有艺术经纪人、策展人、出版人和艺术品收藏、投资顾问等多重身份,常年定居在纽约著名的艺术区苏河,并担任新世界艺术中心及TLT企业集团总裁及执行长。近期她到达北京,操办一个名为“为人类而艺术2006-2010”的世界巡回展。我们的话题也就从即将开幕的这次展览开始。
“这次展览主要推出的艺术家,是以新意象派 (Neo-Iconography)立足国际艺坛的台湾画家陈锦芳博士,”侯幸君说,北京饭店将作为固定地点集中展示艺术家的作品,6月份和9月份还将分别在中华世纪坛、朱屺瞻艺术馆举办艺术家陈锦芳的个展。
侯幸君告诉我们,根据她数十年在国际艺术经纪上的观察,收藏艺术作品若能配合时代的需要,加以具有前瞻性的投资规划,则不仅能培植具有历史定位的国际艺术家,而且可以保证使收藏者的投资最终价值连城。
密码1:首先关注艺术史定位
谈起如今热闹的中国当代艺术投资市场,侯幸君坦言,艺术品投资的首要环节是考察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艺术史定位,而不要仅仅把注意力盯在价格上。
侯幸君说:人皆有死,乃有所谓“盖棺论定”,艺术家亦不例外。一般而言,艺术家创作的高峰都在35 至65岁之间,更有人认为如果艺术家在40岁之前尚无创见或没建立起自我的风格,以后则很难有所突破。在今日信息如此公开畅达而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应该可以看出是否能留下一点痕迹。
这就必须要看艺术家创作的本质是否独特新颖,就像马蒂斯所说:“一位艺术家的重要性,乃以他介绍多少新符号到艺术语言里来衡量”。在这里所谓的新符号应该包括:新观念、新风格及新技巧三方面。目前国内有些艺术家单靠一方面就能成为名家,但若能三方面均有所贡献,则可能成为艺术史上的大师了。
侯幸君进一步解释说,艺术史上存在过不少画派,但多为题材、技巧及表现方式的差异, 很少有艺术理论前导。1912年康丁斯基发表了《艺术的精华》一书,成为抽象画的理论基础而发展至今将近一百年。其实抽象画自古有之,如原始人的心象符号、童稚小孩的涂鸦, 甚至大象鼻端给予彩笔所画出来的东西都可视为抽象画。不过要等康丁斯基加以点出来并有意识地画出来,再加上理论的论述,“抽象画”才在艺术史上立足并发扬光大,可见理论的重要。
至于如何判断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侯幸君提供了一个适合于普通投资者的简单方法:除了像康丁斯基那样能著书立说外,艺术家是否被编入教材也是一个标准。比如陈锦芳,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美国大专院校《世界美术史》(Art&Ideas)一书的最新一章中。
密码2:作品是否被机构收藏
变现速度相对较慢――是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投资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但像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几乎就等于艺术市场上的“硬通货”,只要出现必定就被立刻收购。如果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有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甚至被当作“国宝”用于外交间的礼物馈赠,那就是投资者最可靠的买进依据了。
侯幸君说,反过来企业等机构收藏艺术品,又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品牌树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团体往往主动与艺术结合,从而带动起优良的社会风气。此举不但建立公司的文化形象而且往往成就了该公司的另一项巨大财富,如日本安田保险公司因收藏梵高的《向日葵》而名扬世界,不啻做了一个最漂亮又便宜的广告――其建立的文化形象增加了公司的营业,其收藏令日本人引以为傲,何况该作品仍处在不断的增值中。
密码3:同时代艺术家是否成名
2006年11月,纽约佳士得作了一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拍卖专场,最终总成交额为4.9140亿美元。一幅杰斯帕・琼斯(Jasper Johns,1930-)的画作拍卖了8000万美元。“请注意,琼斯和陈博士同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画家”,侯幸君说,海外华人画家最为人知的是巴黎的赵无极,年龄与陈锦芳也是相差不远的同时代人。在最近香港的苏富比拍卖里,一幅赵无极1959年的油画,售出了73万多美元,而另一幅1985年创作的抽象作品,在佳士得拍出了230万美元。陈锦芳用不同的方法将他许多原作制成限量原创版画,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最近一张版画拍卖出了1740万美元,买主是一位香港的华人。“这些点存在着一种暗示”,侯幸君告诉我们。
侯幸君还注意到,1986年5月12日,纽约的一本知名杂志上曾刊录了美国“国宝画家”安迪・沃霍尔、劳生柏(2005年画作拍卖3000万美元)及陈锦芳的作品,这些同期刊出的两位美国画家的作品价格都在千万美元,独有陈锦芳的作品在数万美元级别,“其实并非陈氏的学术地位及人文修养不够,而是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对比使然”,侯幸君认为:正因为中国艺术家由于外在环境、市场运作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其作品的价格被普遍低估,才为真正有眼力的投资者提供了低点介入的机会。
密码4:背后有无市场运作
“绘画市场的市价与该艺术家被认定的程度有几乎绝对的关联”,侯幸君说,但有时这种认定来得很快,有时却姗姗来迟。一旦市场运作到位,这位艺术家即开始被认定,他的价值通常都只有上涨一条路,因为一位艺术创造者不是一部大量生产机器,他一生只能产生那么多的画。
艺术家“被认定”后,会随之扩大被收藏的圈子,收藏家、美术馆以及其它机构,都力求拥有他有限数量的艺术品,这种需求就会导致市价的暴涨。“股票可以增发”,侯幸君说,但塞尚的作品只有这么多。不管其生产力如何,我们也将只有数量有限的艺术家的作品。
该艺术家的这些作品可能在收藏家手中。在艺术市场里获利最多、最成功的投资者,乃是那些有幸早期取得艺术家一些重要作品,或者是那位艺术家的一大堆作品的人,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当这些作品的市价还偏低时小心看管和耐心经营;然后就是等待其市价步步高升。
艺术家背后的、神秘的市场运作究竟如何进行呢?侯幸君为我们揭开了面纱。“假设我是那位购藏者而收有100件陈博士的新意象派画作,我商业上的目标是平均使这批作品的每一幅达到100万美元,我将采取如下的步骤”:
1. 我会成立一个专业艺术公司专门负责办理艺术家宣传、展览、出版等项事宜。
2. 我还会组织艺术家其它系列作品的特别展。
3. 我会买下一些作品的出版权,而且会从这些绘画原作中制出商业性限量版画。
4. 我会找专业的人来拍他的电影,或是将他的作品做成教育性DV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