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管理的理念上,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认为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管理的策略上,由注重行为控制转向注重协调课堂中其他因素,满足学生需要。在课堂管理的方式上,强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承担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对于课堂管理作用学者们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认为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是小学数学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
课堂一般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管理一般是指统一组织协调工作各部分而为目标服务的过程行为。因此顾名思义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事项,包括准备课堂环境和资料、建立和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等内容。可以说,课堂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管理监督和促进引导两个方面内容,新课改后,课堂管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参与教学,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符合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所谓有效教学是随着教育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国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含义界定,综合学者意见和我国有效教学理念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科学的途径、最优的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中体现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二、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后,新课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及课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课堂管理难度较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课堂要求,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是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强调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学习方式,要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更加主动的积极学习,教师要进行引导和激励,这些都对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
有学者曾就新课改后课堂管理难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5%的教师认为在新课改后,由于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更高的要求而造成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难度加大;6.7%的教师认为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0.8%的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变轻松。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教师已经感受到新课改后,课堂管理难度的增大。
(二)引导方式缺乏有效性
新课改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增加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内容,最常见的就是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个性化等引导学习方式。但是,合作学习方式在运用中存在混乱的状况,比如在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几个学生开始一组讨论,看似更加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是不是所谓地瞎说一通,或是借学习讨论之名讨论别的事情,思想开小差,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缺乏有效性。个性化是指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可以依照自己不同的个性选择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但过分强调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过多的个性空间,而不加以适度引导,使得学生不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有效性不足。
(三)探索学习方式不完善
新课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就是探索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以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实际情况是,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数学知识给予及时有效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敷衍了事甚至感觉厌烦而置之不理;现在小学生通过电视、电脑,了解了很多新奇的现象,接触的也是新鲜的事物,有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回答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三、完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体现在课堂管理中就是要树立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首先是营造出宽松而又严谨的课堂氛围,其次是要适度地强调课堂秩序,最后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课堂管理中教师的有效引导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的引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改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这也正是目前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做到的。首先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乐于接受的引导方式;其次是用合理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再次是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养成思考的逻辑,善于总结和概括;最后是在引导方式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不盲目注重学生个性,要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一、尊重学生,建立师生友好关系
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课堂上教师是为学生解答疑惑的良师,课下教师是学生在生活上的益友。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上可以交心的朋友。教师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实现课堂管理的民主化。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予以指点教导,要注意态度和语气,宽容学生缺点,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改进的信心和动力,展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乐于表现自我,在融洽的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注意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履行“育人”的职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行为给予鼓励和纠正,好的要发扬强化,不好的就要改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积极的心态。例如,在平时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如课堂听讲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等,需要改正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改正,优异的行为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帮助学生养成上课积极听讲、下课认真复习、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不交损友的良好行为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建立了奖罚制度,例如上课认真听讲就奖励一个“花朵”,作业优异者就奖励一个“花朵”,做了好人好事的也奖励一个“花朵”,到了学期末后,学生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花朵”兑换奖品和礼物。这种游戏形式的教育方式,抓住了学生活泼好玩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在生活中有效地监督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在“游戏”教学中得到了锻炼,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三、采用隐形管理教学提高管理质量
公开的管理教学有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不服从管理的问题学生,教师要采取隐性管理,在不影响授课的情况下,进行非公开的教育指导,例如兴趣示意法、提问示意法、手动示意法、表扬示意法等。隐性管理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高效性、灵活性,不失为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既能帮助小学生纠正错误,又能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学管理中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有效教学和课堂管理,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所要把握的重要方向。有效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挥下,为完成教材分配任务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管理,则是围绕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约束手段,目的旨在使教学手段得以顺利实施。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理性设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堂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也会相应的不同,老师要灵活地寻找出让学生遵循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的环境决定了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决定学生能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教学课程有清晰的方案,对课堂管理,也要有一番目标的设定,这样既能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在整个课堂管理中让自身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新课改的进程在逐步深入,但是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也不能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放松下来,反而需要更加合理地将管理的目标设定与课堂教学更加贴切。例如,在六年级的“几何图形探究”教学中,多数老师也采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然后让学生利用剪刀、美工刀等来制作一些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肯定会暴露出来,如果老师在事前没有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只是一味地放任学生自主进行,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效率大为降低,所以,老师不妨在活动开始前,设定一个小纪律目标:制作交流的过程,只限于在本组,或者有疑问时,只能在书本上寻找答案,当然,在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在全班进行制作总结,以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二、基于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理念,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所以,老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下些功夫了。不能仅仅是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来立规矩,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完善课堂管理。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老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构筑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维护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问题”时,老师可以在“认识分数”这一章节中,利用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可以是一块饼干,也可以是几个漂亮的玻璃球,同时从下面选出几名同学,来进行分配工作,在活动的进行中,老师可以拿教材上的实例和自己进行的活动来对比,这样就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清晰地认识到分数的概念知识。
三、重视课堂的总结与课后的巩固
一堂高效的教学课,是离不开总结的,在结构上,整堂课必须要首尾呼应,有开头,有结尾。经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不重视课堂内容的总结,导致学生虽然听了很多,学了很多,但对内容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导致在课堂后面的“留白”时间,老师感觉轻松了,学生感觉自由了。每堂课的最后,都是纪律涣散的高发期,而一堂课的所有努力,也很有可能在那段短短的时间里,化为泡影,所以,老师要在每堂课的最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这不单单是对课堂知识的总结,还是对课堂纪律的约束,通过课尾的讲授,老师也能够更好地将作业任务下达,对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而言之,课堂的管理得当,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授课,但管理方式不能只是盲目地威吓,老师要与学生多多交流,促进课堂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邹凤林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龙燕.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要使学生对数学愿学、乐学、会学,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本人在参与了多次教研活动,听了无数节优质课后,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的教育信息,就课堂导入、情境创设,培养创新、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管理。
一、导入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我们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
曾经参加了一次中心教研组的研讨课,授课老师讲的是“认识几分之几”,他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这位老师利用了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师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
二、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乐中求学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它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让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恰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智能因素,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设计有向、有序、有路的思维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深入理解、掌握新知识、使学生逐步体验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并主动的思考。
(三)树立主人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尝试
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低年段的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他们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三、讲究提问的艺术,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是课堂教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奥数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学校先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10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那么两次运动会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如果回答有30名同学参赛,不一定对,因为有可能一些同学既参加了田径运动会,又参加了球类运动会。只有在所有同学都只参加一场比赛的情况下,回答有30名同学参赛才是正确的。教师指出,描述、解决上述问题,涉及本章将要学习的重叠问题的知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这就是典型的“激趣式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8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管理有足够的重视,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停留在对课堂纪律管理的角度,现代教学依然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课堂管理,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通过课堂管理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课堂管理工作中有了一些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有效进行学生管理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要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否有效进行学生管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也就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学生很容易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获取。
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也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压制,而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一些课堂学习的道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还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一)对教师个人的言行进行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管理,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研究、创新等精神传达给学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的发展。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教师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管理个人的情绪引起高度重视。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将十分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进而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不良情绪难以有效控制,不仅影响了教师有效展开教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进行自我管理的方面还有很多,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进行自我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三、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点,因此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要对课堂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进行课堂管理的意识,部分有对课堂环境进行管理意识的教师,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也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只有对何为课堂环境管理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进行管理。就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教室的照明、卫生等,尤其要对小学生的座位引起重视,从一些外界的因素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营造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例如: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个途径进行管理,其中能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课堂管理的效果。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学生学习的目的则是接受知识点,然而就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讲,同样是数学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收到不同的管理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当然,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主要包括:1.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2.掌握有效的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教师不仅要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要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表达方式。例如为了使知识点能够有效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新时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的传输引起重视。
五、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2.提问的思考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提问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提问的多向性。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5.提问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往、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机系统. 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管理.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课堂管理进行过系统地研究. 薛夫雷兹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运用组织和程序,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环境的一种先期活动和策略.”它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管理,是教师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课堂活动,协调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的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管理中师生“授——受”、“管理——被管理”、“控制——被控制”的传统教育理念逐渐转变. 师生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反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大. 新课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优势互补,发挥团队精神. 课堂教学每进入这一环节,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热闹场面. 然而表面热闹的课堂却缺乏深度的学习,更有不少学生会在热闹的掩护下开小差、脱离主旨乱讨论,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 此外,教师有时由于遵从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精神,夸大了对学生自的尊重,常会出现“喜欢和谁讨论就和谁讨论”、“能做哪题就做哪题”. 从而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应有的约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改进课堂管理,促进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制定明晰的课堂管理规则
这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课堂规则是每个学生都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合理的课堂管理规范能够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懂得哪些任务是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生的. 比如在合作学习环节,应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参与积极讨论与思考,而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规范确立后,教师要严格遵守,并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对学生做到有效监督. 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接受并遵守规则,发现学生违规,应予以制止,并在平常多采用预防性管理措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严明,培养自制能力和民主意识. 教师才能树立自己在课堂中的威信,保障课堂良好的纪律与有效的教学.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新课标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仍然对课堂管理负有主要责任,教师的有效引导对良好的课堂管理意义重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遵从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课堂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自觉、高效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提高自身修养. 要做到有效引导,教师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学生.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并不像动物一样盲目尝试探索,而是运用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信息. 所以在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意义地高效学习.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管理
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 确保良好的合作学习首先应具有合理的分组结构. 教师不能任由学生自由组合,“想跟谁一组就跟谁一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与学习优势合理分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虽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学习权,教师也应给与及时的指导及有效的评价,必要时候适当干预. 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及时的解答与处理,之后还要进行总结与反思,肯定优点改进缺点,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样课堂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四、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掌握丰富的教育基础知识,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等.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引导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自身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沉淀. 这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障. 小学数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一定的教育理论能够从宏观层面指导教师对学生心理、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从而因材施教,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增强教学魅力.
总之,课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管理对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身心发展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要重视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与改进.
【参考文献】
[1]陈玲.试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J]. 当代教育论坛, 2007(11):89-90.
[2]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数学不同于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存在一定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联想、动手等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培养锻炼和考验,更需要课堂管理制度体系的适当约束,以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就成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提出明确的管理规则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强调,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转变身份,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管理规则,让学生在心中形成基本的认知思路,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在课堂上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在养成这一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复强调管理规则,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提出明确的管理规则,并对违反管理规则的学生进行教育,帮助教师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便于以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教育者,又是和蔼可亲的长辈,这样才能将管理制度在学生中得以贯彻落实。而建立这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应当在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也就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具体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加、减、乘、除分别比作不同的卡通形象,增强学生当遇到哪一个卡通形象时进行什么运算,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并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便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三、成立分工明确的小组
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帮助教师管理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进行小组分工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考虑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有目的地进行划分,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监督,起到干预的作用,明确小组中的个人分工,先进主动带后进,并不断提出意见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四、始终重视课堂中关于隐性管理的具体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管理 学习环境
一、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首先要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如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学习,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在创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在课堂管理上,对于学生的正当行为要给以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强化,长此以往,它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养成认真书写、积极思考、学会倾听及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等。对学生认真书写、积极思考习惯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每次作业书写认真就奖励一个五角星,全做正确了奖励一个优,每集十个优加五角星就奖励一个本子。在这样的强化中,学生的作业写得既认真准确率又高,为了能全做正确就要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对于民主课堂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由原来学习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次,学会自我控制与耐心。无论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脸上要始终保持一副平静轻松的表情。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制胜的法宝,也能有效地避免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再次,要不断地学习以增加文化底蕴。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知识充实自己,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自然能够提高驾驭课堂管理的能力。
4.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在多数教师看来,要管理好课堂,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常用手段。在这里,笔者认为要有效地管理课堂,奖励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奖励会让奖励者有一种被认可和正面关注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情感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建设。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手段的时候,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许多教师使用惩罚这种手段,并没有深入思考惩罚的效用和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惩罚对课堂管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惩罚是下策,教师只要能有别的方法就一定不要用惩罚的手段。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赞扬和奖励,使学生改掉缺点。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帮助孩子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另外,奖罚一定要公正、客观,让学生认清惩罚不是无中生有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这种惩罚纯粹是教师在报复自己。
5.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课堂上的有效管理是关键,也就是说“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与主持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二、总结
课堂管理是围绕着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的,是课堂有效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因此,通过树立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建立课堂管理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50-01
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展开论述。
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管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挑战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更要讲究教学艺术,采用一种更有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这就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能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既符合教学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将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内容穿插到教学内容之中,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还包含丰富的含义,教师要想提升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能力,就应该从理论上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有效的指导教学活动。
二、有效进行学生管理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有效进行学生管理不仅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传统教学的要求,然而现代学生管理与传统学生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区别。传统教学中的学生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纪律管理,只要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就达到了管理目的。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因此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管理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中教师单纯的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已经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对学生纪律管理仅仅是进行学生管理的一个方面,教师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管理。小学生这个群体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明白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学生的内心进行管理,使学生将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知识点。
三、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而教师对这仅有的几十分钟如何安排,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配置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过分重视,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多方面分配,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除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教师很少将一些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想法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分配,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会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留出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也要给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还要留出让学生放松的时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多种有助于调节课堂教学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设置的重要性,并切实做好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分配。
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因此需要教师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呢?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达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师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在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克服了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而且还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安排,这也能达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
五、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86-001
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不正常教学现象,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环节间的节奏感不强,教师出现拖堂现象,这直接影响着教学进度和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上课像温水煮青蛙,整堂课平平,学生越学越没劲,注意力不集中,效果自然差。有的教师,为了按设计好的教案走,课堂上喜欢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展开互动,忽视了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有一些教师喜欢站在讲台前教学,不喜欢走到学生中间去,忽略了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这让我们的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缺乏教师关注的状态下,致使他们学习越学越困难,也越学越累,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成为学困生。本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一、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充满了童真,他们喜欢和他人交流,喜欢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在课堂上,喜欢玩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东西,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张小纸片都能成为他们的玩具。通常我们教师采取的措施是把这些作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坏毛病,强加制约,勒令学生停止他们的好动行为,强迫他们认真听讲。像这类被我们归为特殊行为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课堂上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苦不堪言,课堂上完全没有自由可言,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此我们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故事导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低年级学生,仍然沉浸在以前的童话世界里。他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对事物充满幻想。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个故事情景,适当的加上音乐,再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年级“比多比少”时,我以举办“森林运动会”故事开头,配上一段运动员入场音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书上的图片,编一段故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得乐在其中,主动积极,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2.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又喜动,课堂上可以多加入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调动他们的思维。例如教学“5的分与合”,我先引导学生摆花片,“5朵花,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学生动手操作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5可以分成几和几,最后教师组织交流,根据学生所说一一列举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完成操作后,要留给他们一些反思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具体操作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可做,注意力自然集中,课堂的管理效果自然有所提升。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节奏感
一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课堂教学节奏这门艺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任务的达成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注意力易被周围事物所分散,而且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多与他的兴趣、情感有关,所以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听课不认真、教师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对于教师的提问很茫然等情况。这就对我们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提出要求。
1.教师语言节奏的把握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节奏感,准确、简洁,有启发性,时效性。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整堂课如果只有一个基调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堂上教师语言需要变化,时而缓慢、时而快速,音量时而高、时而低,语气抑扬顿挫。尤其是讲到教学的重难点时,速度慢些、音量高些、语气重些。
2.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关键在于课前设计好教案,做好充分预设。只有充分做好预设,才能灵活的去应对教学,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同时教师也需要走到学生中去,这样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反馈处理。
三、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管理能力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教师课堂行为的管理
在教学时,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变换语音、语调,或做适当停顿,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回归课堂。如果出现个别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时,我们可以进行目光交流、朝他点一点头,暗示学生认真听讲,或者走到他身边轻轻的敲一下他的桌子,或者叫他或他的同桌回答问题、表演,也可以通过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来达到提醒的目的。而当课堂上一出现学生违纪现象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处理。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1.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1.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象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新课标的实施给每个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便成了所有老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反思和研究学习,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点认识和思考浅谈于此,望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起始点
一节课高效与否,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教师教得完整不完整,讲得精彩不精彩。所以要实现高效必须摈弃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有我们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才能为新课标的实施、课堂的高效打下基础,所以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是高效课堂的起始点。如教学《三角函数》中的实习作业,对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的距离,教师选定符合要求的地点,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对“已知两边和一对角”解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实地测量,加深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凡事预则立,备课无疑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应认真做好三备三设计。
1.备教学资源。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参、备考纲。新课标和旧大纲、新教材体系和旧教材之间有明显的变化,也使得考试要求和趋向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认真品味课标、研析教材、研读考纲为教学设计打好基础。
2.备学生。课堂有效性的最终体现者是学生,所以课前了解学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明确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哪些已会的技能?本节课学生的疑点可能在哪里?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新生成”?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学情,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3.备目标。确定准确的教学与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标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外显,要尽量使用可操作性和测控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如知道、记忆、理解、掌握、会用、灵活应用等词汇。
4.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模式。有效的教学策略,会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策略的设计要遵循:一个清晰地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一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一组递进性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的民主性。同时,要针对不同的课型设定不同的教学模式。
5.设计教学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6.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通过变式训练,可使学生迁移所学知识和方法,掌握“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数学学习方法,以实现熟练掌握的目标。变式训练的设计必须遵循易入手、小梯度、练思维的原则,切忌重变不重质的做法。 转贴于
三、激情讲解,鼓励质疑是高效课堂的生长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成败最终决定教学的高效与否。
1.激情讲解,严谨认真,感召学生参与课堂。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练,严谨科学,但由于其学科特点较其它学科还是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所以,教师上课应充满激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用严谨科学的态度熏陶学生,用规范简练的板书感染学生,用深邃又无处不在的数学思想、精神教育学生。
2.鼓励质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加强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彻底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面对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问;(2)要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3)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参加讨论;(4)不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探究。有质疑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到处闪现智慧的火花,更能使课堂产生新的生长点。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原来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平台就是黑板,有时候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技术逐步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高中数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关系的逻辑推理和变化过程,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注重归纳,及时反思是高效课堂的深化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4-0013-03[作者简介]梁强辉(1968―),男,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三小学教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关乎高效课堂的构建,更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数学思想等课改理念深入实施的基础。
一、强化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前教育界极力推崇的“生本课堂”“先学后教”课堂模式都体现了课改改革进程中的这一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我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时,就布置了以下几道预习题:
1.请你将下面六个算式分为两大类:
30.5÷0.5=61 7÷1.4=5
12÷2=670÷7=10
0.4÷0.2=260÷5=12
2.把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列出算式。
第一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每排( )个,摆成( )排。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到下面三个数的所有因数。
15的所有因数有:( )
16的所有因数有:( )
17的所有因数有:( )
4.相信你能写出下面几个数的倍数。
2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这几道预习题有效地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堂新学知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观察、分析与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这种预习学习的作业布置,为杜绝传统课堂上“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之类泛泛而谈的预习方式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习惯
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认真倾听都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认真倾听,信息输入就会非常顺畅,并顺利转化为学生消化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能够坚持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因此如何创设适宜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追求课堂语言的生动活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关注全体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譬如,笔者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时,就精心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逐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导入新课,获得新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哈尔滨的冰雪节中,有冰灯、冰雕、雪雕等冰雪艺术品,玲珑剔透,美不胜收。你知道举办冰雪节的时候,哈尔滨的当地气温是多少度吗?
2.引出负数:同学们,你们自己表达的符号自己清楚,可如果与冰雪节上全国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时方便吗?(生:不方便)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3.突破难点:“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4.拓展延伸:正负数除了可以表示温度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整节课堂上以一连串的几个问题贯穿始终,不但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对于整体升华学生的数学思想与素养大有裨益。
三、提供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独立思考已经不仅仅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更是现代公民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必备的人格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个性,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一句空谈。即使是在新型的合作模式课堂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独立思考,才能够为有效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譬如,笔者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首先组织学生复习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分数四则运算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运算定理,学习整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方法,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简便算法。之后,笔者出示了以下几道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47×23×78 12 ÷45÷38
38÷18×4579-518× 34+58
2.列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可以采用简便运算
27+112+57 56×215×65 38+112×24
3.解方程
x-14x= 244x+12x= 9
59+ 2x= 2358x-35=25
4.乐乐的课外书有240本,故事书占了全部的14,童话故事书占了故事书的13,乐乐的童话故事书有多少本?
5.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6,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
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以上几道问题。他们或冥思苦想,或相互交流,不仅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顺利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用了有顺序地观察题目、分析审题、概括总结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与能力。
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善于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质疑。的确,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导火索,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更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之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建设人才所必需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与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更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质疑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活,发现数学奥秘,提升自己的质疑与创新能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的内容时,就分别在新旧知识联系处、重点难点突、课堂知识延伸处对学生进行了质疑方法的指导,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与能力。
1.新旧知识联系处质疑。课堂伊始,笔者出示了以下两道准备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说一说0.5×3表示什么意义?
(2)把1.5千克水果糖,分装成每袋 0.5千克,可以分装多少袋?说一说1.5÷0.5=3计算的思路,1.5÷0.5的意义?
2.重点难点突质疑。在讲解例题“2.4÷2=1.2”的时候,当行进到“整数部分没有余数,再除小数部分时,在商的右下角点商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时,笔者在课堂难点处指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小数除法列竖式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升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3.课堂知识延伸处质疑。这节课的课堂练习环节,笔者设置了以下四道小题:
3.9÷3 8.4÷4 3.6÷2 9.8÷7
在抽查个别学生的演算,指导个别学困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本节课就已接近尾声。此时,笔者鼓励大家质疑。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练习得既快又准,老师非常满意。但是,你们能从这几个算式里面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1(略作观察、思索):除数都是整数。
生2:老师,那么除数如果是小数的话,该怎么计算呢?
……
到此,笔者鼓励学生质疑的目的已经达到,即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课下查阅资料、预习教材,为顺利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奠定基础。
五、着眼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中指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这艘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风和帆。的确,身处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仅凭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在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的时代大河中弄潮,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夯实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当然,莫说数学课外阅读,即使是语文课外阅读,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也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着眼发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的需要。
譬如,笔者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时,就广泛联系了“罗马数字中为什么没有‘0’”“人体身上的‘十二指肠’其实大约长30厘米,有600多块肌肉”等有趣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字的莫大兴趣。他们积极地翻阅图书,上网查询,获取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识,促进了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达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效果。班里经常会遇到很多十分聪明,但不爱学习,或者怕吃苦、怕挑战的学生。对此,笔者总是给他们讲解中外数学史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事例,并推荐给他们《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数学的故事》《贝贝尼奇奇卡的数学之旅》《开发思维的趣味游戏》等数学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爱上挑战困难,战胜自我,去迎接五光十色的数学世界。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提升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更是实践终生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创新意识的根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还刚刚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胡定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