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音乐内在体裁结构 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整合。

一、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提高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特点,从而归纳出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再次,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获得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让我们学习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二、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分流派、分地区、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这些内容都较系统、全面地涵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

三、从学生实际兴趣需求入手――展现音乐的流行美。

根据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经验,我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了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为了适应新课改,同样也在努力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疑义,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地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地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发现。

1.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地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简略地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

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学生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但对王菲特别喜欢,王菲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共鸣。

3.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

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

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还有很多,老师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四、从简单直观入手――力求音、画、舞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1.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3.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同学们得到了良好互动。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辅助内容进行教学,既能活跃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兴趣,又能增强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对整个音乐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地在“选择”上下功夫,选择那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

其次,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最后,相信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代表自己,愿意为自己负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既不“左”又不“右”地探索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路。新课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全国某些地区已经实行四、五年了,音乐教师们也在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更好地让这次轰轰烈烈的课改深入人心,并为我国国民的素质教育担当重任。因为教学内容的好坏不只是专家的事,更是直接从事音乐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的事,只有教育专家、教师、学生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达成一定的共识,并付诸行动,才能保证音乐鉴赏课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有了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选择”代表方向,“努力”代表付出。而在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诸多方面,努力付出并不一定有很好的收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了方向,“努力”付出,探究方法,才能找时间要效率,找时间要效果,也才能使高中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与评价指导.

第2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歌曲;舞蹈;画面;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20-02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学生普遍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他们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以满足他们的感观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依据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水平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整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我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1音乐与歌曲相结合

"超级女生"是学生们普遍喜爱和熟悉的明星,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节,我用超女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引出西北地区民歌,教材中只选择了三首原生态的民歌,演唱老土,一句还没唱完,学生们就笑得前仰后合,我趁机问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民间歌手演唱很土,却流传至今呢?"顿时戛然而止。教学中我让学生上讲台演唱自己熟悉的西北民歌,大家兴趣盎然,唱出了《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的曲调片段,其他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我认为这节课上得很丰富,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能力。

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节里,教材中只选取了一首内蒙古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在教学中,我先不让学生一上课就鉴赏它,而也是运用了音乐与歌曲相结合的方法,用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问学生:从演唱者的服装来看,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学生立刻回答出是蒙古族。接着又播放流行歌曲《月亮之上》,说《月亮之上》取材于一首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素材,那到底是哪首呢?今天我带大家到内蒙古的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每讲一个景点时,我适时播放课前下载的《敖包相会》,《牧歌》等民歌,再比较《敖包相会》与《月亮之上》的相同点,最后我用钢琴弹唱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原来教材中只有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内容拓展到了多首。有教、有学、有参与、有互动,学生们兴趣很大,印象深刻。我想这恰是本教材所倡导的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设计思想。

在"醇厚的中原韵"一节中,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把握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材中选取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音乐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先请同学上台讲故事,随后唱出《小白菜》的曲调 ,再播放流行歌曲《山不转水转》,让这三首歌曲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分析原因,最后拓展到我们当地吕家河的民歌《小白菜》和《十杯子酒》(《十杯子酒》的旋律与《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基本相同) ,学生参与性很高,很快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2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由于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节中,我没有在一上课就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京剧唱段,而是让学生观看春节歌舞晚会上的双人舞表演《江山美人》,看完舞蹈后请学生结合历史课中学到的知识讲《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再听京剧唱段,而后又拓展到了京剧的唱腔和行当,认识了脸谱的起源和意义,学生感受到了京剧的韵味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民魂,以后要关注京剧,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街舞是全世界青少年欢迎,适合年青人张扬个性的一个舞种,街舞起源于非洲,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节中,我让会跳街舞的同学上台先跳一段,学生积极踊跃,接着播放了《探索与发现》中非洲的尼日利亚舞和阿杰舞片段,让学生自己总结非洲舞蹈的特点,捕捉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随后让学生分成几组上台表演,对跳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学生收获很大。我深刻的意识到:教材只是给了我们教师一个"纲",让我们自己去整合教学内容,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不正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吗?

3音乐与画面相结合

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志家国"两节时,我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在欣赏内容和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鉴赏。在欣赏"爵士乐"一节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看,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在鉴赏器乐作品时,我总是让学生多看视频上的乐队演奏表演,这样既可以直观地让他们了解乐器种类和音色特点,又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情绪,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节中,我让学生听歌曲《星星索》时先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然后看视频表演,

感受歌曲的曲调特点,与单纯的听歌曲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音乐与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兴趣是关键。在"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节,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书本以外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堂乐歌"一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前,我认真地思考并作出了调整,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 《同桌的你》、《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流行风"一节中,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上更富于流行美。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辅助内容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又能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对整个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地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反思,力求把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出新意,上出美感。

参考文献

[1]李征康,屈崇丽主编;《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2003年10月第一版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替换;补充

课程改革后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向高中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音乐世界,在这里有歌,有舞,有器乐;有古典,有当代,还有各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可以说,这个时代的高中生享有一个规范的教育体制,也幸运地拥有一套适合他们的音乐教材。教材具有普遍性,但学生具有特殊性。课改已实行了多年,但教材基本不变,由于社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变化着,所以每一年的学生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年的音乐教学中灵活地使用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与替换

教材提供给教师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资源库中的资源全部套用,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做恰当的取舍或替换。

如高中音乐鉴赏的“民乐篇”,教材安排了骨笛演奏的《原始狩猎图》、编钟等民族乐器演奏的《梅花三弄》、管子演奏的《江河水》、阮演奏的《火把节的火把》、京胡演奏的《夜深沉》、潮州弦诗乐的《狮子戏球》等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对这些作品一一介绍并让学生曲曲欣赏,我们要做的是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该给学生什么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删减。对于不同地方的学校还可根据自己的地方情况来进行内容的调整,如珠江三角区的学生由于对广东音乐熟悉,就可用广东音乐《步步高》来取代潮州弦诗乐《狮子戏球》,而管子演奏的《江河水》对南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这一内容就舍弃了;相反,北方孩子对管子、京胡等更容易理解,可以此为重点,而南方音乐则可用江南丝竹来替换,课的导入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新民乐的组合如女子十二乐纺等引入,使教材内容得到一定补充。

再如花城出版社的《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中,教材安排了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打字机》、《盖邮戳的音乐》、《钟》、《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和《永恒的水》,这些作品都是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形式也不同,有交响乐队演奏的形式,有合唱的形式等等。笔者在教学中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的主次进行了安排,并从教材外选入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作为教材内容的辅助。实际过程是:把《钟》、《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等几个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舍弃了,把《打字机》、《盖邮戳的音乐》和教材外的补充内容《野蜂飞舞》安排为课堂的开始,通过让学生为音乐找题目导入课堂,从教材外找的补充内容《破铜烂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有更感性的体会,然后引出《永恒的水》,并把本课的重点放在《永恒的水》的学习上。这样的效果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目标更清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经典曲目的补充

音乐领域里有很多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不可能一一安排。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对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可适当引进课堂,对教材做恰当的补充。如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生活”中的“自然之韵”,教材内容安排了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异国鸟》、德彪西的《海浪的嬉戏》和郑秋枫的《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由于教材中的作品相对来说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在导入时补充经典作品《森林狂想曲》和《百鸟朝凤》,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了解,又更容易理解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引出课题后,再让学生欣赏《海浪的嬉戏》。由于《海浪的嬉戏》是印象派音乐德彪西的作品,学生很难体会其风格,这时可安排补充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既多了解经典音乐作品又能在对比中感受到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地方音乐素材的补充

1995年在音乐教育领域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中,确立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主题,并提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最重要资源,1999年8月,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继续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之后,进一步对民族音乐教育作实践方面的探讨,倡议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基础,建立“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构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工程”。《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集风土民俗为一体。我国地大物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其自身文化艺术的特点,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音乐,更是各地各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同省市,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或音乐,这在教材中是没有的。以广东省为例,有粤东的渔歌,客家的山歌,珠江三角区的沙田民歌,粤中粤西的卖鸡调,粤北的民间歌舞,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音乐及文化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让民间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弘扬民族音乐的课程理念得以实现。

四、自组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各校的条件和学情,教学中还可参考教材内容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也可根据需要自组教学内容。

2009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全国上下都用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和纪念这特殊的一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也适时推出相应节目,如歌声飘过三十年、歌声飘过六十年等。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一个不衰的话题,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新的学年开始后,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调查时,依旧得到“我喜欢流行音乐”、“我希望流行音乐进课堂”的信息,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就上了一堂“中国通俗歌曲赏析”一课,而这课就是在观看中央三台播放的“歌声飘过三十年”、“歌声飘过六十年”等节目得到的启发设计的,本课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的有机结合,选择中国各个时期的部分通俗歌曲,按时间的发展顺序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通俗歌曲发展的过程中,有无数的作品,怎样选择作品,选择什么作品,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他们熟悉的内容、“美”的作品,如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歌曲《小城故事》、《外婆的澎湖湾》;八十年代中期的《黄土高坡》;九十年代中期的《涛声依旧》以及新世纪韩红的《家乡》等。在这样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中,课堂展现出的是一片生机。(作者单位:顺德勒流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