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范文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幼儿 ;数感;数字;概念;变化

为使孩子思维敏捷,机灵过人,从小培养孩子对数的感知能力十分重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连接起来的桥梁。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好的办法就像一座桥梁,能帮助孩子获取丰富的知识,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数感。下面就让我们把这座“桥梁”搭建出来吧!

1.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小孩连1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100,1000呢?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数感,开始不需要认数量太大的数,只要十以内的数就可以。完全掌握了10以内的数,才学20以内的数,然后认识整十数。不能一开始就教他们认识100,1000的数,这样会适得其反。其中1到10的认识是关键,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学习10 以内的数较好,这时以读说为主,比如诵读一些跟数字有关的儿歌之类的,稍大一些就可以练写数字,开始写可以用写字板练习。平时让他数数家里几口人,自己几个手指等一些简单的问题,别看这些问题简单,但是对孩子建立起数感是很有用的。

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及意义

运用实物教幼儿认数字,可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及意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记得有些家长着急地对我诉说:我那孩子会数数到十了,可是伸手指问他是多少他都不会!我觉得首先是孩子不理解数字的多少的意义,于是我建议家长用实物教孩子学数。比如孩子喜欢吃水果,家长可以买回一些水果,用水果做教具,边做游戏边学数数,数字与实物结合,让孩子动手数一数,说一说,做对了,水果归他。因为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的兴趣就比较大,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而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阿拉伯数字是一个符号,属于抽象的东西,当孩子把数字与实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思维会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他的思维就得到了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所以现实世界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当做幼儿学习的工具,要让孩子感知数字是跟自己所见到的物品息息相关的。当然,让孩子享受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学习的过程,数学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东西,孩子当然就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最好将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3.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变化

数感是人类在本能的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于数和数的变化的感知能力。因此,要让孩子得到数感的培养,在孩子理解数的意义之后,还要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变化。记得我校有位教师,有一次把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叫来个别辅导,起初让她从一数到二十,她会了,但是叫她做题就不会了,我在一旁看了,就问她:10前面的那个数是几啊?她竟然摇摇头。这说明她对数的变化不了解,以致影响到计算能力。我们平时数数时分两种情况:顺数和倒数。顺数时都是从小到大数的,一个一个数时,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一;倒数时是从大到小数数,前一个比后一个大一;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感知数的变化时要注意方法。在感受数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要直接指着算式说“11-5=6”就了事,在我们大人看来这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当孩子没有真正了解数字与符号的意义时就很容易犯错。家长在家指导时,同样可以用家里的某样物品来做教具,比如水果、玩具或者零食等,以“11-5” 这道算式为例,要让孩子知道“11”表示原来有的数量,让孩子点出来,然后假设拿走或者吃掉5个,问孩子还有几个,注意提醒孩子剩下的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如果发现变少了,可以告诉他“-”就是变少了的意思,以后他的物品变少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离不开数学,在指导幼儿感受数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这对孩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尤其重要。

第2篇

智能

测试宝宝表现优秀

NO.2

社会适应能力

测试宝宝表现不错

NO.3

运动能力

测试宝宝还得加油

NO.4

后记

后记、声音、提醒、资讯

您知道“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试”吗?

“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试”不是确定孩子聪明与否,而是通过测试了解孩子会做哪些事情。结合孩子平时的能力和行为,综合分析孩子的发育水平。这个测试还将结合孩子的落后项目,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

测试是按月龄进行的

这项测试是按孩子的月龄进行的,不同月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标准,但专家会从低于孩子实际月龄的标准开始测试,直到有两项连续的测试题目孩子都没通过为止。而孩子最后通过的那个标准就代表了孩子这一方面能力发展的水平,由此看出,孩子在这一方面是低于、等于还是高于他的年龄标准。

测试分数是保密的

孩子的测试分数都是保密的,家长也不会知道最后的得分。但在测试过程中,专家会就孩子的每一个表现,给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测试的林智泉宝宝现在是44个月龄,所以测试是从30个月龄开始的――

NO.1智能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侧重于孩子是否掌握了数字和图形,是不是能认方位,以及他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概念、理解力等等。

测试项目:

拼图形、认图形、串珠子、画圆、重复短句、问答等。

泉泉的表现:

认图形、串木珠、认方位、重复短句……,这些题目都被小智泉毫不费力的完成了的,他在智能方面已经达到了66个月孩子的水平。但是,给林智泉做测试的刘月芳老师还是发现了问题――

表现1:书画

一张画着缺胳膊少腿的娃娃的卡片,要求林智泉给娃娃补上缺失的部分。泉泉补上了腿、补上了手、补上了头发,可是还有鼻子啊、眼睛啊……这些他却愣是没想起来。

专家点评:这项测试显示,林智泉的观察能力还是有欠缺,不够仔细,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只要给他一点点启发,他就完全能领会了。

表现2:问与答(节选)

问:什么是球?

答:圆的。

问:圆的东西很多,到底什么是球呢?

答:圆的就是球。有篮球、乒乓球……

……

问:鸟和苍蝇相同的地方在那里?

答:它们都有翅膀。

问:那有翅膀会怎么样呢?

答:能飞。

专家点评:林智泉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还能够联想,在这一方面他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这一年龄孩子的标准。但是有时,他句子说得还不够完整,需要启发和引导。

模拟处方--语言不只是讲故事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只是指讲故事,还包括能说完整的句子。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多说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如“我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而不要把句子缩略,说“我喜欢”、“我愿意”等省略句。

……

问:2个和3个加在一起等于多少?

答:4个!

问:多少?

答:3个!

专家点评:看来,能说会道的林智泉对于数字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爸爸妈妈再加把劲儿,进一步指导他。

模拟处方--数学不是“掰”出来的

数学不是让孩子掰掰手指就能掰会的。在教孩子学数学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抽象地教孩子2加3等于5,4加5等于9,而要把数字和实物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感知觉。如教他2加3等于几的时候,可以拿出2个苹果,让他先数一下,再拿出3个苹果,让他数一下。最后把这些苹果放在一起,再让孩子数一下,让他在简单的数数中感受到数字的增减,这样,才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NO.2社会适应能力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是侧重于考察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等。这部分测试将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因为林智泉已经快4岁了,所以这一关主要还是测试他的自理能力。

测试项目:

穿衣服、脱衣服、扣纽扣、解纽扣、会不会用筷子吃饭、能不能自己大小便等等。

泉泉的表现:

由于林智泉是全托的孩子,穿衣服、解扣纽扣、拉拉链等等事儿对他来说虽非小菜一碟,但也不难完成。所以测试时间很短,林智泉完成的也不错。可是问题还是存在。刘老师询问了小智泉,发现他还不会用筷子吃饭,大小便时还是需要老师帮点儿小忙。

专家点评:这些测试表明,林智泉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是可以的,但还是需要“更上一层楼”。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因为大人没有对他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模拟处方--自理能力是练出来的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用筷子吃饭、自己系鞋带、扣扣子等,多多练习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在自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NO.3运动能力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是考察孩子的协调性、平衡能力等运动能力。

测试项目:

单腿站立、单腿跳、并足跳、脚跟对脚尖走等等。

泉泉的表现:

刘老师先给小智泉示范了一个“金鸡独立”的动作,可是连闯两关的林智泉这时却怎么也做不了这个动作,最后,他害羞地对刘老师说:“我不会。”刘老师却说不信,她伸出双手搀着林智泉,果然,不出一分钟,小智泉就有了进步,可以单腿站立了。

刘老师又给小智泉示范了单足跳、双足跳、脚跟对脚尖走等动作,这几次我们的小智泉完成得马马虎虎。

专家点评:这项测试表明,林智泉的运动协调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他已经44个月了,但在这一方面的水平却没有达到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标准。但这并不表示在这一方面他没有潜力,因为经过简单的指导和帮助,他马上就会了。这说明,林智泉虽然在平衡、协调方面有欠缺,但如果加以适当的训练,他就会赶上其他孩子的。

而且,这也暴露了大人的一些问题。林智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在这项测试中却说“我不会”。这让我们猜想,在平时,显然大人总是夸奖他在语言表达好,但也常常说他在运动方面不行。久而久之,这也给他造成了一个印象,就是“我讲故事讲得好,大家都爱听我说话讲故事,但我在体育方面不行。”所以,他会积极地给大家讲故事,却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说“我不会”。

模拟处方--和孩子一起动起来

爸爸妈妈要和孩子一起动、一起玩,在他运动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如让孩子做"金鸡独立",妈妈可以从用手搀扶他完成动作,然后慢慢过渡到逐渐脱手,再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孩子进步一定是飞速的。

不要再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我们家宝宝这个好,那个也不错,就是运动不好。而是要给他正面的评价,多给他积极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如“我相信你一定会的”,“你又进步了”,“你真行”等等。

NO.4后记

后记:

刘老师嘱咐,过一段时间后,还要带林智泉再来一次,看看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意培养,他是不是进步了,还存在哪些问题。看来,一切还仅仅是开始呢!

声音:

为测试正名

许多爸爸妈妈可能认为只有当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时,才需要带他去做一些测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老师指出,带孩子来做这个测试,最主要是可以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目前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哪方面发育的比较好,哪方面有欠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提醒:

在测试前,要先填一张基本情况表,请一定要详细填写,因为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对测试有用的信息,以及问题的根源。

请尽量在早上带孩子去做测试,因为这时孩子的精神比较好,测试也会更顺利一点。

测试中,请配合专家。

测试结束后,请妥善保管咨询卡。

不要忘了一段时间后去复查。

资讯:

名称:0~6岁儿童综合能力发展筛选测试

地点: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宛平南路381号8楼811室)

电话:64279392、64283187(需提前预约)

第3篇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儿童,特别是0~6岁幼儿,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儿童往往在未来进入学校后,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提高相关能力的引导者。家长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抽象思维不了解,因此认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本文就是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建议,让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引导孩子读数字

孩子刚学习数字时会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字,让孩子读。比如,读读家里的号码本,读读街上的广告牌,在乘坐汽车或者逛街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读路过广告牌上的号码。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乘车和逛街时不吵不闹,对出行充满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陪孩子数东西

孩子学会数字之后,不仅喜欢读数字,还喜欢数数。所以我们也可以多让他们数一数周围的东西。 1,2,3,4,5,...陪着孩子一起数,比如数一数小区里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棵树,多少辆汽车,这会让幼儿很有兴趣。

3.带孩子唱数字歌

除了带着孩子读数字和数东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唱数字歌,从而加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和幼儿一唱数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筛鲅劬λ奶跬龋涣街磺嗤芰秸抛欤四个眼睛八条腿……”这不仅是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加深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联系,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4.教孩子打电话

幼儿天生对按键有着特别的兴趣,很喜欢按各种各样的按钮。并且,幼儿们对拨打电话总是有着莫名的兴趣。很多幼儿会背着父母偷偷去拨打电话,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电话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按这些数字电话就会响,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如果我们和幼儿讲清楚电话会响的原因,然后让幼儿去学着拨打电话,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读数字、认数字的能力,也会降低家长不在时他们乱打电话的次数。

5.带孩子整理家庭用品

有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幼儿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工作量,也可以借机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你可以把要洗的衣服交给你的孩子,让他帮你进行深浅颜色分类;也可以把洗完的袜子交给他,让他按大小进行分类,帮你分出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自己的。

6.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图形

幼儿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到处翻,到处乱动,这为家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房间找图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也是培养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和幼儿说:“宝宝,我们来找一找家里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然后画下来给妈妈猜你找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图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幼儿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培养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家长要更多关注他们,发现生活中能借机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小事,从小事出发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希望各位家长可以从本文中受到启发,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从生活点滴做起,多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世琼.看图讲述课应注意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J].幼儿教育,1987(3).

第4篇

我现在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我班有三名同学在学习成绩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陈松(化名)同学活泼好动、体质好、头脑反应特别快、课上表现也比较积极,很多时候出现比较复杂的题时他也能很快的找出解决的方法。可是真正让他做解答的时候总会出现缺个步骤或少个数字的,有时抄计算题时也会把23抄成32,还有明明在演算纸上计算正确的答案写在另一个题的后面,这样一来检测考试时分数总比别人底。每次指出他的错误时他也总是先笑一下然后挠挠头又摆出好象知错就要改的样子,可是再有做题是这个毛病还是改不了。有一次家长会上向陈松的爸爸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他爸爸说:“孩子一回家我们就让他先写做业,然后再玩,所以他写作业也很快。”我反应了陈松在学校的情况后希望家长能看着写作业,他说:“我们一家就我懂点,他孩子妈妈也不太会,只能是看看写没写在农村,我呢也是村里领导,所以很多时候家里村里一起忙,也顾不上孩子,前一阵子家里买了台电脑,这孩子更不好好写作业了,后来我把电脑拆(卸)了,我们当家长的只能做这些了,还情老师多费心。”在我们这里家长文化成度不高、不会教孩子是比较普遍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只能“老师多费心”了。所以在上课时每当要做题我都会看着陈松做,一经发现就和他说一声,可是时间稍长了,他却不感写了,就是拿着笔干做着,我猜出他的心思对他说:“我并不是要监视你,而是为了不让你总出现错误,是要帮你,不用害怕、也别着急,就慢慢做!”其实道理他也懂,只是老师总看着就是不自在了,我说了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我让他自己检查一次,如果感觉不对了,在别的纸上再做一次,看看可不可以。我将这两个方法并用起来课上他的细致度有了很好的改变,但家庭作业并没有这么明显。后来我又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每天早上让他帮老师批改两本做业,这两本不定人,从同学们的作业中随便拿出两个就让他批,有一次拿到自己的做业本了,于是他更加认真的检查,生怕自己再有错误的地方。如此一来陈松现在有了很大提高。

象陈松这样不细心、做事不够专注和学生要时间提醒和监督、效果不佳时还可以想办法让他做一些必需负责任的事情,比如收作业、批做业、检查同学做的好坏等,人如果有了责任心也需要细心才能做好。

李佳(化名)是我班很认真的一个小姑娘,个子不高、身体消瘦,不管上课还是自习时间,总能看到他紧锁眉头,认认真真的样子,可是学习成绩远不如同学。我也观查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做题非常慢,而且老师要走近了她会很快把自己正在做的题都擦没了。我有一次想看着让她做题,可是划完等号,她的笔尖指着等号后面再不下笔了。我问:“你不会吗?”她说:“我不敢!”“为什么?”“我怕做错了。”当时我鼓励他说:“没有人会每次完全做对的,谁都会有做错的时候,这就要看你怎么对待这个问题了,我们现在是在学习,也不是考试,所以做错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你错了并知道错在哪里时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得100分,85分也是优秀呀,关键看你有没有学好老师教的知识,并不是要考试考得多好。”后来我特意去了她家,家境并不是很好,现在还住着水泥抹的石头房,院子里有一台很旧了的四轮拖拉机,家还有一个小弟弟。和她母亲说到李佳的学习情况时她母亲说:“我们家条件不如人家,所以我也常告诉佳佳,一定要好好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才能在现在的社会上立足,可是这孩子就是不给学,我也很烦恼。”之后我和她说:“孩子其实很认学,只不过是您给孩子的压力太重了!”也谈了很多关于家长期望值太高往往起反做用的事,家长也认同我的观点。回来后渐渐的,看着李佳变得越来越快乐了,成绩虽没提高多少,但变成了一个阳光快乐的小姑娘。

象这样懂事的孩子,把大人的压力负担在自己的肩上,时刻想着过远的“理想”,是不可能有快乐的。过大的压力时刻提醒着一定要学好、考好,这样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我们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氛围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5篇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

数学学习障碍是指正常发育的适龄小学生在课堂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障碍,源于数学知识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各类不同的数学学习障碍构成。这里要排除由于弱智、视听障碍、情绪障碍等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以及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障碍。

二、数学障碍的主要来源

1.源自学生

据课堂观察,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注意力不易集中,磨蹭地学习,学习过程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学习迁移能力差。

(2)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或学习兴趣肤浅、范围狭窄,带有情绪性影响。

(3)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消极层面上,有游移摇摆不定的特点。

(4)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

2.源自学科

课程标准前言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在内容上舍弃事物本身的一切属性,只保留事物量的关系和物体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可见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如概念的抽象、命题的抽象等,障碍由此而生,不足为奇。

(1)难以建立起所学的知识表象。学生受自身思维特点、理解水平的局限,对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对一些不常见的素材也不熟悉,因此难以建立知识表象,缺乏具体形象的支持,思维活动受阻造成学习障碍。

(2)新旧知识难以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头脑里没有可同化新知的原经验。处理不当,即会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障碍。如教学年、月、日,需要联系时、分、秒内容,完善时间知识树。不可否认,教材螺旋上升的单元安排让相互链接的类单元脱节,学生认识了年、月、日,再问与时、分、秒的关系时,却愕然许久。

种种学习障碍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必须帮助学生突破藩篱,找回学习的信心。

三、数学手势语的完胜攻略

研究发现,运用手势语,可简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引领学生到达数学海洋的彼岸。

1.手势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辅助作用

有数据显示,与人进行交流时,起7%传达作用的是语言,起38%传达作用的是语气,肢体语言则占55%的影响,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势语。因此,要妙用手势语,运用这55%的能量,辅助数学学习,曲径通幽。

2.手势语对突破学习障碍的特别优势

手势语作为肢体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手势语,具有可操作性,相对其他学习方式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怎样让他们觉得数学课好玩、爱听?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指导他们巧妙地运用手势语。

3.手势语对突破学习障碍的特殊意义

数学手势语是指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数学形象以构成师生共同约定的数学意义,是固定场内数学学习的师生互相交际数学方法、交流数学思想的一种手语言,是“有声语言以外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数学学习障碍势必妨碍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的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目的的实施,师生教学相长。笔者通过对两个任教班级84名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统计,认为手势语对自己突破学习障碍有很大帮助的84人,占100%。喜欢手势语学习的学生79人,约占94%。可见手势语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互动,不做课堂看客。

四、手势语辅助学生数学学习的案例分析

手势语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各个领域发挥辅助作用。

1.在认数的学习中运用手势语来集中注意力

认数单元知识单调,如何让学生深入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较多地运用形象、直观的手势语,手脑并用,吸引自身的眼球。例如,一年级数学(上)《 认数(二)》主要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在数数的环节,引导学生用右手的拳头来表示1个10,左手竖不同的手指表示几个1,学生爱动的双手没有时间去做小动作,手、口并用地练习数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协调手、口的一致性上,教学效率极高。

数字教学适时地让学生动起来,形成表演行为学习法,抓牢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被自己感染,随同伴疑问,随动作记忆……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快乐而专注地学习数学。

2.在计算学习时运用手势语来突破知识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计算能力的培养。繁琐、单调又枯燥的传统计算教学常让学生望而却步。帮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例如,三年级数学(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随着计算难度的提升,求和、求积次数增加,学生的竖式计算显得尤为艰难。笔者先尝试了记数字的方法辅助,但既费时又易错,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正确率仅有30%左右。困难时刻用换手语辅助,每次进位,进几左手辅助竖起几,算出下一个积,加上左手的数,由于同步的手势语更直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正确率也提高到95%,练习后正确率更高。

3.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手势语来理清数量关系

手势语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把有些难懂的知识解释得明明白白,难以言传的内容通过形象的手势语直接表现,常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低年级教学中,求“总数”用加法,求“剩余”用减法,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把一个数“平均分”用除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乘除法也互为逆运算,有些题条件相近、易混,学生就靠猜谜语来列式。加减乘除是数学学习的起步石,跨过这坎儿,四种运算就都扎实了。例如,求总数,启发学生用两只手合拍到一起表示;求“剩余”,启发学生把并在一起的双拳甩去一个;求“几个几”,带领学生在胸前画几个小括号;求“平均分”,教孩子左手手心向上捧在胸前,右手做出从左手拿出东西分给小朋友的动作,学生开心地跟老师做了几遍,很快就学会了。开心小动作,让不同运算的意义泾渭分明。

4.在认识图形时运用手势语化抽象为具体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指尖上的语言可以成为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抽象,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要讲究艺术性,让手势语运用“画龙点睛”。

长方体、正方体、球是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是平面图形。学生要能区别,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用动作表演“抱”和“摸”,这样手动,学生瞬间就能够区别两种图形,“抱”“摸”达到加强师生交流的效果,给教学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借助学生的手势语,将课堂学习目标切实地落实到位。

第6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孩子思维能力锻炼的黄金期,希望能帮到你。

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也在开始学习并运用思维来思考东西。

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萌发期和关键期,所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0~3岁:动作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首先,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甚至能数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为孩子能够用手触摸到着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数数的兴趣。

其次,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这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再次,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家长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当然,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许多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同样有许多内容可以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发现,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在这个时期,如孩子数1~10的数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体的物体(如10个珠珠等)才能完成,但是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就可以逐步地过渡到用眼睛“默数”的程度。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1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在认数2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依此类推,逐步提高难度。在加法的学习中,通过展示图形,使孩子说出2句或者3句话等等,通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使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学生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动手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

其实,培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许多的方法,父母要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时他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在不断地加深。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 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2.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

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3.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以化学家门捷列夫为例,他之所以能发现和创建元素周期表,这是不仅仅是因为他深通化学知识,而且他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从而才能科学地制定出在人类化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同样,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动画书、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动脑筋的故事书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就能提高活跃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让孩子对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的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该一方面根据孩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

5.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家长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6.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物理大师牛顿在苹果从树上掉下现象中引发出想象,最终研究出万有引力律。某物理学家在评价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其实,以上各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要经常使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