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范文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孩子认数字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幼儿 ;数感;数字;概念;变化

为使孩子思维敏捷,机灵过人,从小培养孩子对数的感知能力十分重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连接起来的桥梁。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好的办法就像一座桥梁,能帮助孩子获取丰富的知识,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数感。下面就让我们把这座“桥梁”搭建出来吧!

1.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小孩连1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100,1000呢?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数感,开始不需要认数量太大的数,只要十以内的数就可以。完全掌握了10以内的数,才学20以内的数,然后认识整十数。不能一开始就教他们认识100,1000的数,这样会适得其反。其中1到10的认识是关键,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学习10 以内的数较好,这时以读说为主,比如诵读一些跟数字有关的儿歌之类的,稍大一些就可以练写数字,开始写可以用写字板练习。平时让他数数家里几口人,自己几个手指等一些简单的问题,别看这些问题简单,但是对孩子建立起数感是很有用的。

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及意义

运用实物教幼儿认数字,可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及意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记得有些家长着急地对我诉说:我那孩子会数数到十了,可是伸手指问他是多少他都不会!我觉得首先是孩子不理解数字的多少的意义,于是我建议家长用实物教孩子学数。比如孩子喜欢吃水果,家长可以买回一些水果,用水果做教具,边做游戏边学数数,数字与实物结合,让孩子动手数一数,说一说,做对了,水果归他。因为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的兴趣就比较大,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而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阿拉伯数字是一个符号,属于抽象的东西,当孩子把数字与实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思维会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他的思维就得到了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所以现实世界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当做幼儿学习的工具,要让孩子感知数字是跟自己所见到的物品息息相关的。当然,让孩子享受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学习的过程,数学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东西,孩子当然就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最好将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3.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变化

数感是人类在本能的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于数和数的变化的感知能力。因此,要让孩子得到数感的培养,在孩子理解数的意义之后,还要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变化。记得我校有位教师,有一次把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叫来个别辅导,起初让她从一数到二十,她会了,但是叫她做题就不会了,我在一旁看了,就问她:10前面的那个数是几啊?她竟然摇摇头。这说明她对数的变化不了解,以致影响到计算能力。我们平时数数时分两种情况:顺数和倒数。顺数时都是从小到大数的,一个一个数时,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一;倒数时是从大到小数数,前一个比后一个大一;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感知数的变化时要注意方法。在感受数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要直接指着算式说“11-5=6”就了事,在我们大人看来这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当孩子没有真正了解数字与符号的意义时就很容易犯错。家长在家指导时,同样可以用家里的某样物品来做教具,比如水果、玩具或者零食等,以“11-5” 这道算式为例,要让孩子知道“11”表示原来有的数量,让孩子点出来,然后假设拿走或者吃掉5个,问孩子还有几个,注意提醒孩子剩下的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如果发现变少了,可以告诉他“-”就是变少了的意思,以后他的物品变少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离不开数学,在指导幼儿感受数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这对孩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尤其重要。

第2篇

智能

测试宝宝表现优秀

NO.2

社会适应能力

测试宝宝表现不错

NO.3

运动能力

测试宝宝还得加油

NO.4

后记

后记、声音、提醒、资讯

您知道“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试”吗?

“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试”不是确定孩子聪明与否,而是通过测试了解孩子会做哪些事情。结合孩子平时的能力和行为,综合分析孩子的发育水平。这个测试还将结合孩子的落后项目,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

测试是按月龄进行的

这项测试是按孩子的月龄进行的,不同月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标准,但专家会从低于孩子实际月龄的标准开始测试,直到有两项连续的测试题目孩子都没通过为止。而孩子最后通过的那个标准就代表了孩子这一方面能力发展的水平,由此看出,孩子在这一方面是低于、等于还是高于他的年龄标准。

测试分数是保密的

孩子的测试分数都是保密的,家长也不会知道最后的得分。但在测试过程中,专家会就孩子的每一个表现,给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测试的林智泉宝宝现在是44个月龄,所以测试是从30个月龄开始的――

NO.1智能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侧重于孩子是否掌握了数字和图形,是不是能认方位,以及他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概念、理解力等等。

测试项目:

拼图形、认图形、串珠子、画圆、重复短句、问答等。

泉泉的表现:

认图形、串木珠、认方位、重复短句……,这些题目都被小智泉毫不费力的完成了的,他在智能方面已经达到了66个月孩子的水平。但是,给林智泉做测试的刘月芳老师还是发现了问题――

表现1:书画

一张画着缺胳膊少腿的娃娃的卡片,要求林智泉给娃娃补上缺失的部分。泉泉补上了腿、补上了手、补上了头发,可是还有鼻子啊、眼睛啊……这些他却愣是没想起来。

专家点评:这项测试显示,林智泉的观察能力还是有欠缺,不够仔细,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只要给他一点点启发,他就完全能领会了。

表现2:问与答(节选)

问:什么是球?

答:圆的。

问:圆的东西很多,到底什么是球呢?

答:圆的就是球。有篮球、乒乓球……

……

问:鸟和苍蝇相同的地方在那里?

答:它们都有翅膀。

问:那有翅膀会怎么样呢?

答:能飞。

专家点评:林智泉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还能够联想,在这一方面他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这一年龄孩子的标准。但是有时,他句子说得还不够完整,需要启发和引导。

模拟处方--语言不只是讲故事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只是指讲故事,还包括能说完整的句子。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多说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如“我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而不要把句子缩略,说“我喜欢”、“我愿意”等省略句。

……

问:2个和3个加在一起等于多少?

答:4个!

问:多少?

答:3个!

专家点评:看来,能说会道的林智泉对于数字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爸爸妈妈再加把劲儿,进一步指导他。

模拟处方--数学不是“掰”出来的

数学不是让孩子掰掰手指就能掰会的。在教孩子学数学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抽象地教孩子2加3等于5,4加5等于9,而要把数字和实物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感知觉。如教他2加3等于几的时候,可以拿出2个苹果,让他先数一下,再拿出3个苹果,让他数一下。最后把这些苹果放在一起,再让孩子数一下,让他在简单的数数中感受到数字的增减,这样,才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NO.2社会适应能力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是侧重于考察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等。这部分测试将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因为林智泉已经快4岁了,所以这一关主要还是测试他的自理能力。

测试项目:

穿衣服、脱衣服、扣纽扣、解纽扣、会不会用筷子吃饭、能不能自己大小便等等。

泉泉的表现:

由于林智泉是全托的孩子,穿衣服、解扣纽扣、拉拉链等等事儿对他来说虽非小菜一碟,但也不难完成。所以测试时间很短,林智泉完成的也不错。可是问题还是存在。刘老师询问了小智泉,发现他还不会用筷子吃饭,大小便时还是需要老师帮点儿小忙。

专家点评:这些测试表明,林智泉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是可以的,但还是需要“更上一层楼”。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因为大人没有对他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模拟处方--自理能力是练出来的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用筷子吃饭、自己系鞋带、扣扣子等,多多练习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在自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NO.3运动能力

测试内容:

这部分测试主要是考察孩子的协调性、平衡能力等运动能力。

测试项目:

单腿站立、单腿跳、并足跳、脚跟对脚尖走等等。

泉泉的表现:

刘老师先给小智泉示范了一个“金鸡独立”的动作,可是连闯两关的林智泉这时却怎么也做不了这个动作,最后,他害羞地对刘老师说:“我不会。”刘老师却说不信,她伸出双手搀着林智泉,果然,不出一分钟,小智泉就有了进步,可以单腿站立了。

刘老师又给小智泉示范了单足跳、双足跳、脚跟对脚尖走等动作,这几次我们的小智泉完成得马马虎虎。

专家点评:这项测试表明,林智泉的运动协调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他已经44个月了,但在这一方面的水平却没有达到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标准。但这并不表示在这一方面他没有潜力,因为经过简单的指导和帮助,他马上就会了。这说明,林智泉虽然在平衡、协调方面有欠缺,但如果加以适当的训练,他就会赶上其他孩子的。

而且,这也暴露了大人的一些问题。林智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在这项测试中却说“我不会”。这让我们猜想,在平时,显然大人总是夸奖他在语言表达好,但也常常说他在运动方面不行。久而久之,这也给他造成了一个印象,就是“我讲故事讲得好,大家都爱听我说话讲故事,但我在体育方面不行。”所以,他会积极地给大家讲故事,却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说“我不会”。

模拟处方--和孩子一起动起来

爸爸妈妈要和孩子一起动、一起玩,在他运动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如让孩子做"金鸡独立",妈妈可以从用手搀扶他完成动作,然后慢慢过渡到逐渐脱手,再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孩子进步一定是飞速的。

不要再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我们家宝宝这个好,那个也不错,就是运动不好。而是要给他正面的评价,多给他积极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如“我相信你一定会的”,“你又进步了”,“你真行”等等。

NO.4后记

后记:

刘老师嘱咐,过一段时间后,还要带林智泉再来一次,看看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意培养,他是不是进步了,还存在哪些问题。看来,一切还仅仅是开始呢!

声音:

为测试正名

许多爸爸妈妈可能认为只有当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时,才需要带他去做一些测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老师指出,带孩子来做这个测试,最主要是可以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目前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哪方面发育的比较好,哪方面有欠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提醒:

在测试前,要先填一张基本情况表,请一定要详细填写,因为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对测试有用的信息,以及问题的根源。

请尽量在早上带孩子去做测试,因为这时孩子的精神比较好,测试也会更顺利一点。

测试中,请配合专家。

测试结束后,请妥善保管咨询卡。

不要忘了一段时间后去复查。

资讯:

名称:0~6岁儿童综合能力发展筛选测试

地点: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宛平南路381号8楼811室)

电话:64279392、64283187(需提前预约)

第3篇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儿童,特别是0~6岁幼儿,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儿童往往在未来进入学校后,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提高相关能力的引导者。家长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抽象思维不了解,因此认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本文就是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建议,让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引导孩子读数字

孩子刚学习数字时会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字,让孩子读。比如,读读家里的号码本,读读街上的广告牌,在乘坐汽车或者逛街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读路过广告牌上的号码。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乘车和逛街时不吵不闹,对出行充满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陪孩子数东西

孩子学会数字之后,不仅喜欢读数字,还喜欢数数。所以我们也可以多让他们数一数周围的东西。 1,2,3,4,5,...陪着孩子一起数,比如数一数小区里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棵树,多少辆汽车,这会让幼儿很有兴趣。

3.带孩子唱数字歌

除了带着孩子读数字和数东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唱数字歌,从而加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和幼儿一唱数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筛鲅劬λ奶跬龋涣街磺嗤芰秸抛欤四个眼睛八条腿……”这不仅是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加深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联系,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4.教孩子打电话

幼儿天生对按键有着特别的兴趣,很喜欢按各种各样的按钮。并且,幼儿们对拨打电话总是有着莫名的兴趣。很多幼儿会背着父母偷偷去拨打电话,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电话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按这些数字电话就会响,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如果我们和幼儿讲清楚电话会响的原因,然后让幼儿去学着拨打电话,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读数字、认数字的能力,也会降低家长不在时他们乱打电话的次数。

5.带孩子整理家庭用品

有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幼儿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工作量,也可以借机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你可以把要洗的衣服交给你的孩子,让他帮你进行深浅颜色分类;也可以把洗完的袜子交给他,让他按大小进行分类,帮你分出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自己的。

6.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图形

幼儿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到处翻,到处乱动,这为家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房间找图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也是培养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和幼儿说:“宝宝,我们来找一找家里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然后画下来给妈妈猜你找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图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幼儿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培养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家长要更多关注他们,发现生活中能借机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小事,从小事出发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希望各位家长可以从本文中受到启发,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从生活点滴做起,多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世琼.看图讲述课应注意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J].幼儿教育,1987(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