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动检测论文范文

自动检测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动检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动检测论文

第1篇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10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由于制度和管理不完善,其应急能力存在很大缺陷,甚至部分水站未制定应急预案,即使制定应急预案,由于缺乏必要措施,在发生事故时也很难发挥应急预案与应急制度的作用。2013年黑龙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普遍遭受了损失,如果制定了应急预案和进行应急演练,其损失程度会降至最低。同时,由于水质自动站建在边远地区,距离市区较远,当水质自动站出现事故时,监测人员无法及时达到现场进行处理,此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制度的实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2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套健全、完善的应急制度建设,能够使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能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的有序、连续和稳定,否则容易造成对监测站管理的忽视。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的建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2.1建立一套能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的水质自动监测应急管理机制

在当前我国的体制中,领导重视是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个环节,领导的重视使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水质自动监测应急管理机制应建立由国家或省部级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分管,县级市环境监测站实行全面管理的机制。国家或省部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对下一级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另外,水质自动监测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将应急制度建设工作交给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能够确保监测站应急工作拥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和较雄厚的技术实力。如果将应急管理权力交给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则难以确保资金和技术,从而也难以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应急作用。

2.2建立管理人员介入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机制

与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情况相似,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在建成后才由相关单位指派管理人员驻站接管。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上接管时间较短,对需要学习的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有限,管理人员较难在第一时间迅速对监测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致使监测站应急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根据产品故障率曲线,监测站仪器设备在早期投入使用时的故障率要大于产品正常使用期和产品维修后发生的故障率,因此管理人员应及早介入水质自动监测站,确保监测站的应急功能得到及时发挥。

2.3编制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

最新出版的2002年《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并没有对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相关方面作出规定,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工作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国家相关环境主管部门应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尽快编制相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以促进水质自动监测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受到气象状况、灯光照明、场所不同、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水质自动应急监测呈现出流动性、不确定性、阶段性、偶发性、紧迫性和公共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应急监测不是表面功夫,应急制度更不是黑字文件。应急监测,实际上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实际化演示过程,针对应急条件特殊和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仍需要回归到制度建设上来。纵观目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应急制度的文件架构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应急制度文件架构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2)监测工作安排;

(3)应急监测清单;

(4)应急设备操作规程;

(5)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

(6)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练。只有将上述要素逐一逐步落实到位,方能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功能的有效发挥。

3.2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是水质监测站进行水质监测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应急监测系统建设的目标、各类设施基本简介和应急监测设备或能力的介绍等内容,以便于监测人员快速了解和认识应急监测系统。

3.3监测工作安排

监测工作安排包括应急值班表排列、应急值班车辆管理及行车路线指引。

3.3.1排列出应急值班表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值班进行分组安排,其目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值班制度的规定和实施有利于保证随时随地都有人在岗值班,做好应急预备的日常工作,时刻处于应急预备状态,确保应急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及时地赶到事故现场。第二,轮班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确保应急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为应急事故处理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时间的持续能力,从而确保并提高应急人员持续作战的能力。第三,对于同时出现的应急事故能够做到互不干扰的正常处理和应对,分组后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安排和划分好每个人员应负责的工作和任务,从而有利于人员各司其职,在处理应急事故的时候能够做到有序配合。

3.3.2车辆管理及行车路线指引应急监测车辆可以提供便携的移动实验平台,建立临时性小范围的电力、照明、用水、操作安全防护的条件。在平时应对司机进行专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个功能区块的操作规程,确保满足随时外出应急监测的工作需要。

3.4建立应急监测清单

负责水质自动监测的监测站和其他单位应建立应急监测清单。应急监测清单包括车载应急设备清单与应急监测项目一览表。车载应急设备清单包括应急仪器设备和物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仪器使用条件等情况,指引性清单能提高存、取物资的准确性,避免装车时出现遗漏现象,发生应急响应时便于携带外出;应急监测项目一览表应列示应急设备对应检测项目,能帮助应急人员快速选择使用。

3.5修订应急设备操作规程

进口应急设备的说明书多为英文版本,中文版本也是较为繁琐、累赘且与实际操作不符。因此需制订简化的操作规程,简化的操作规程便于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风险。另外还规定了应急仪器的保管人及维护要求,能保证设备得到妥善的日常维护。

3.6确保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的真实准确

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的记录应当确保与监测结果相一致,收集有关监测的各种重要因素,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有助于事后分析以及总结经验。

3.7进行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练

在平时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监测培训和设备操作培训,工作人员要定期学习应急文件,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从而提高其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应当重视应急演练,模拟应急事故现场能够提高人员的现场作战能力,对于演练中的经验要注意分享,从而能够帮助应急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实际作战能力。

4结语

第2篇

一、引入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的预警机制

制定国有资本流动安全预警机制可以将国有资本流失防患于未然。预警机制通过自身信息网络,不仅对于企业运营状态进行监测、诊断和预控,还可以有效地配合监事会做好风险的事先预警和过程控制。预警机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方面,而微观经济的预警就是企业预警。在市场经济竞争角逐下,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受到充分重视。国有资本流动安全预警能够对企业资本流动活动涉及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按照传统划分方法,国有资本流动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相应的建立一个包含定价风险系统、融资风险系统、支付风险系统、整合风险系统的预警机制。通过数量模型来预测未来状况,度量未来风险强弱程度,并通知决策机构及时采取相对措施,以规避风险,减少国有资本的流失。

二、进行企业重组可行性论证

企业在进行资本流动之前,应该进行重组的可行性论证。论证时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判断企业需要进行重组的类型,是纵向重组还是横向重组,是存量重组还是增量重组,是收缩式重组还是扩张式重组。为此,需要对企业自身进行诊断,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企业据此进行资产重组类型的选择。

第二,论证扩张性重组资产扩张的最佳规模。论证这一问题需要从行业性质、重组者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市场地位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去分析,从行业性质来看,不同性质的行业,社会按国民经济客观比例分配给他们的应该投入的能够实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不一样,从而该行业的企业的最佳规模的大小不一样,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最佳规模来进行重组。从行业发展前景来说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夕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有限,企业不宜进行扩张式资产重组,或扩张式的规模不宜太大。如果重组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进行扩张式资产重组,而且扩张的规模可以大一些。

第三,论证重组后能否在资产、管理、组织、人才和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很好的整合。为此事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与计划,保证重组后企业有健全的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这才能提高运作效率,使有重组企业和被重组企业能够全方位地合二为一,在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上实现1+1>2的目的。

三、加强资本流动后整合

从重组的实践看,重组失败率很高,在众多失败的案例中,有70%左右是因为重组整合不力造成的,对重组后的整合没有系统的考虑,收购后企业没有及时管理,紧缩后对收回的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

扩张性重组与紧缩性重组的整合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扩张性重组,重组后整合主要是如何顺利地将重组对象纳入重组统一决策控制系统之下进行运作,以实现整合价值。重组交易完成后,假如原有的管理制度良好,则无须加以改变,可坐享其成,假如制度不符合重组方的期望,为了达到改善营运绩效的目的,或者为了便于内部沟通,重组方则想将本身实施良好的制度,转移到目标公司,当然,目标公司好的制度也可转移到重组方。经营政策也需要调整,目的是通过调整来提高经营效率和业绩。经营政策的改变可以先从产品策略着手,也可以先从调整生产重心、改变供应和销售体系、改变经营导向等方面着手。实行扩张性重组后,对目标企业存在的一些与重组目的不相干的资产如何处理也是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资产处置收入常常是整合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资产处置不仅关系到整合效率,而且关系到整合价值的实现。在部分杠杆收购中,资产处置是否顺利对收购方的现金能否保持平衡起重要作用。

紧缩性重组的整合常常不被重视,很多人认为,整合只有在扩张性重组中才会遇到,其实不然。紧缩性重组交易完成后,如果没有专门进行整合工作,或者紧缩整合不利,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保留下来的主要业务的发展,影响企业员工的士气和情绪,对企业发展失去信心,紧缩可能会成为企业走向衰败的导火索。因此,紧缩后的整合必须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企业紧缩后,原来效率低、竞争力差、非企业主要发展方向一些业务可能被剥离出去了,企业主业会更加清晰,这时需要对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随业务重点的变化做出调整,将紧缩出来的资源向主业集中。企业紧缩后整个管理架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重点从减少管理层次、调整部门设施、改善管理流程等方面着手。最大的整合是将企业高层管理者因紧缩而腾出的精力和时间利用好,加大对主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密切与客户的联系和沟通。紧缩后外界对企业会产生各种想法,处理不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与外界各方的沟通,说明紧缩的意图和将会产生的效果。

四、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尽快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将区域性、无组织的交易变成全国性、有序的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切断地方保护主义的尾巴,而且有助于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国有资本产权交易买方队伍,从而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价格的竞争性机制,达到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范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对国有资本经营活动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国有资本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

其次,建立并完善国有资本产权转让的强制性公开交易制度,推动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处置的基本手段是依靠行政权力。这种做法易于诱发权钱交易,人为低估国有资本价值,从而窃取国有资本。因此,杜绝国有资本转让中“暗箱操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转让的竞争性规则。强制性的公开交易规则有利于制止场外交易和私自交易,保证国有资产的买卖购并一律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凡是国有资本的购买方都能有机会参与国有资本产权交易过程,通过买者竞价机制为国有资本转让价格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性的环境,从而真正减少由于人为低估国有资本价格而造成的资本流失。

最后,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构的退出机制。目前,评估机构竞争日益激烈,有些评估机构采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业务,如有的采取非正常压价,有的承诺满足客户的不正当要求等等,影响了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平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偏爱”于使用行政手段予以监管,如对违反法律规定、行业准则的资产评估机构,简单采用吊销营业执照、限期整顿等方法。而实践中,资产评估机构与评估单位相互勾结,人为低估国有资本现象屡禁不止的现状,已经充分证明了上述行政监管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具有发现成本高、迟缓性及违法行为的易反复性等多种弊端。因此建议引入“市场禁入制度”,即对于实施违法行为的资产评估人员,限制其在一定期间内(如2年至5年)不得从事相关资产评估业务,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介入资产评估业务。

【摘要】国有资本流动是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致使国有资本在其流动过程中发生流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国有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引入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预警机制、进行企业重组可行性论证、加强资本流动后整合和加快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对策,以保证国有资本安全有效的流动。

【关键词】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整合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自动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的运行,要随时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表进行维护和校准。传统的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表拿回实验室进行校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在现场直接对仪表进行校准。

影响设备精度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工作温度,因此,系统的冷却和散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良好的冷却效果不仅能够保证机箱和其中模块的稳定工作,更能提升相应板卡和电源的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参数。一些专业的测量总线标准,如PXI总线,在冷却和散热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包括对机箱中散热气流方向的定义、以槽为单位进行散热等确保系统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完成测量任务。

自动化检测仪表是自控系统中关键的子系统之一。一般的自动化检测仪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传感器,利用各种信号检测被测模拟量;②变送器,将传感器所测量的模拟信号转变为4~20mA的电流信号,并送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中;③显示器,将测量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提供结果。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则不能称为完整的仪表。自动化检测仪表以其测量精确、显示清晰、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自动化检测仪表内部具有与微机的接口,更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重要的部分,被称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眼睛。

校准的一般步骤是:预热仪器(包括被校仪器以及标准源);设置仪器的状态,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数据结果判定并给出结论;自动形成校准证书和原始记录。

自动化校准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首先,标准源和数字多用表按照要求开机预热,连接硬件设备(GPIB卡、488电缆等),硬件连接完成后,启动计算机,搜寻整个测试系统的物理地址分配情况,根据搜索到的各个仪器地址,在校准软件运行时,设置正确的地址配置。①初始化设置模块。双击相应的自动化校准程序图标,系统启动,进入测试系统主界面,主界面的风格以简捷实用为主,左侧是各功能按钮。首先进入的是初始化设置模块。初始化模块要设置被测试设备的校准项目,设置被校仪器和标准源的GPIB地址,选择是否是首次测试,此功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测量的数据,防止意外发生使测量数据丢失,需要重新进行测试。选择中英文语言,选择校准、检定,选择被测试设备的名称。初始化设置就完成了。②数据采集动态显示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初始化仪器、设置仪器的状态、测量数值、数据位数控制、动态显示数据、数据结果判定、数据保存等。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是完全模拟人工测量过程进行测量的。仪器的初始化配置以及量程、显示位数、精度、采样数率、采样时间、测量值、功能选择等模块从NI网站上下载,程序员也可以根据仪器编程说明书提供的SCPI语言命令编写相应的模块。本模块中的数据显示位数、数据量程、上下限等都是根据测试计量对仪器的要求而自动生成的,数据结果判定也是自动完成的。程序把那些不合格的数据用红色的字体显示,使计量员在测量结束后容易发现这些数据不合格。数据采集动态显示模块的前面板。③证书和原始记录生成模块。自动生成证书和原始记录,给计量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消除了人为操作易产生的出错,解放了劳动力。计量员只需在证书生成模块的前面板输入相关的仪器信息和校准信息,校准项目,选择相应的证书摸板,程序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校准证书和原始记录。证书模块的前面板。

1自动化检测仪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检测仪表在污水处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污水处理厂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工程1993年底立项,1997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水试运行,2000年2月满负荷正常运转。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一级污水处理能力24万m3/d,二级污水处理能力10万m3/d。设计服务范围30.5km2,规划服务人口34.3万人。经过琅东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清洁水,一部分直接排入竹排冲,一部分用于南湖回灌水,以改善南湖的水污染问题。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全套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设备,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并针对南宁市污水水质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在其核心部分--曝气的工艺中采用OOC工艺。该工艺具有能耗低、运行费用少、出水水质好、管理简便、运行稳定等优点。从厂外污水干管收集到琅东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首先进行预处理。在进水泵房经过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垃圾、漂浮物;通过5台大型污水泵将污水提升到细格栅,将较小的漂浮物去除;在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砂粒和油类;然后进入计量槽,计量污水处理量。预处理后的污水在初沉池进行一级处理,去除约30%的有机物;初沉池出水进入二级处理,先在生物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曝气池,进行生物降解有机物;曝气池的混合液输送到二沉池进行沉淀,泥水分离。上层澄清液作为净化后的清洁排放水;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曝气池后再生利用,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回流到初沉池。初沉池的污泥用泵输送到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处理系统进一步浓缩,把泥浆态的污泥脱水、压滤,形成干污泥饼。

1.1超声波液位计、液位差计、流量计

1.1.1格栅运行控制。粗格栅、细格栅各安装了1台超声波液位差计,通过格栅前后的液位差来反映格栅阻塞程度,并传输到PLC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当液位差超过预设的数值,控制格栅运行,清除垃圾,保障正常过水,且合理的减少了设备磨损。

1.1.2提升泵运行控制。为实现进水提升泵的自动控制,在进水泵井处安装了2台超声波液位计,用以测量泵井的水位,实时传输到PLC控制器及上位机,进行系统分析。根据测量值对应控制程序,自动控制提升泵的运行组合。这样可以根据厂外来水量准确及时地调整泵运行状态,减少设备疲劳;同时可以取消传统泵站三班倒的人力资源耗费。

1.1.3流量及处理量实时监测。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量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准确及时地掌握进水量,对工艺控制及提高污水厂抵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水量测量采用堰板或文丘里流量槽等,都存在着不能实时监测、实时显示的缺点。琅东污水处理厂计量槽采用超声波流量计结合文丘里槽,能在现场和上位机实时显示流量及累计处理量,达到了准确计量处理水量,以及为运行管理提供实时流量的目的。

1.2溶解氧计、氧化还原电位计、污泥浓度计

1.2.1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OOC改良工艺在4个圆型曝气池内圈好氧区,分别安装了测量范围是0.05~10mg/L的溶解氧计,实时监控溶解氧浓度,传输到PLC及上位机。当实测浓度小于设定浓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启动鼓风机,给曝气池充氧;相反地,当氧气充足时,就会停止运行鼓风机。通过溶解氧计控制鼓风机可以精确地根据好氧菌群对溶解氧的需求控制鼓风机的启动和停止,在保证了菌群良好生化能力的同时节约了能耗,保护了设备,增强了好氧菌群的分解能力。

1.2.2曝气池好氧段与缺氧段的控制。在每个曝气池的外圈的好氧区与缺氧区的临界面都安装了测量范围是-500~500mV的氧化还原电位计,通过测量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控制鼓风机的高速运行,给外圈供氧,形成强好氧曝气阶段和缺氧阶段的交替,进而提高处理工艺中除磷脱氮的能力。如果没有安装氧化还原电位计。那么鼓风机的运行只能通过时间控制,这样一来就会明显降低除磷脱氮的效果。

1.2.3曝气池污泥浓度控制。曝气池的污泥浓度是一个重要工艺参数。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浓度依靠实验室使用旧的试验方法进行监测,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难以及时进行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量的工艺调整,就造成时间上和准确度上的误差。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在每个曝气池上都安装了一个测量范围是为0.5~10g/L在线污泥浓度测量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安装污泥浓度计可以随时根据精确测量的污泥浓度,适时地调整曝气池的工艺,同时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3电磁流量计、气体流量计:

在回流污泥管道和剩余污泥管道中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安装了5台测量范围是0~1200m3/h的电磁流量计测量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流量。安装流量计后,值班人员可以根据显示的流量是否正确,从而判断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工作是否正常,解决了潜水泵无法简单判断工作是否正常的难题,而且电磁流量计还具有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的特点。

鼓风机与曝气池间的空气管道上直接安装的4台测量范围0~4000m3/h(标准状况)的气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的安装可以使值班人员随时了解鼓风机向曝气池提供气体的量。

1.4经验

1.4.1保持自动化检测仪表传感器的清洁。定期专人清洗探头,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性。因为仪表在污水环境中工作,所以仪表的清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直接与污水接触的溶解氧计、氧化还原电位计及污泥浓度测量计等分析仪表,为了保证仪表的正常工作,我们定期由专人清洗,每7天就全面清洗1次仪表,清洗时要求使用柔软的材料,以免损坏仪表。

1.4.2定期校正各种仪表。仪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测量误差,这就需要定期校正,以保证仪表测量的准确性,对分析仪表我们制订了每两月定期校正1次;而且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分析方法分析对应的检测项目,并与现场仪表监测结果比较,如果偏差太大,那么应适时对仪表进行校正,确保准确。

1.4.3保证仪表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延长仪表的使用寿命。瞬间的高电压冲击往往使仪表很容易烧坏。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就发生了多次因供电电压不稳定,而使超声波液位差计和超声波液位计的变送器损坏,从而影响了自控系统的正常工作的情况。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正进行技术改造避免供电电压不稳定对仪表造成的损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自动化检测仪表在压力表校准方面的应用

特大型冶金制造企业各工序都是连续性衔接作业,往往造成许多现场压力仪表虽到检定周期,却由于不能停产也就不能从作业。压力仪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管在压力或真空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引起管端位移,其位移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进行放大后再传递给指示装置,可在刻有法定计量单位的分度盘上读出指针所指示的被测压力值或真空量值。

2.1在线校准预期

(1)目的:实施在线校准适应生产流程计量需求,降低外送检费用。

(2)校准仪表范围:本企业现场在用压力仪表。

(3)校准范围:0~100MPa

(4)校准对比准确度:1.5%~1.6%

(5)预期目标:实现在线压力仪表的受控、有效。

(6)校准方案种类:a.理想型校准比对;b.实用型校准比对。

2.2材料准备

(1)专用管道打孔器

(2)符合现场压力仪表准确度及量程的数块相应受控有效标准表。

(3)校准比对记录。

2.3在线校准比对方案

A.实用型对压力仪表的校准比对

(1)在同一管道上:在距拟被校准的现场压力仪表的适当范围内,用专用管道打孔器引出导压管路,在导压管路中间安置一截止阀(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截止阀后的接口处安装压力变送器与拟被校准仪表同规格的受控有效标准压力表。

(2)缓慢开启截止阀至全开,待管道内流体介质充分进入标准表内数分钟后,分别读取两块表的指示值。

(3)填写校准比对记录。

B.理想型对压力仪表的校准比对

自制一台流动简易“压力校验台”。

(1)在流体介质管道上,关闭在用(即拟被校准)的现场压力仪表的“截止阀1”(该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

(2)在截止阀后适当延长导压管路。

(3)在延长导压管路上安装一只三通。

(4)三通的直管口的接口处安装在用的指示为零的压力仪表。

(5)三通的丁字管口的接口处新安装“截止阀2”(该截止阀也处于关闭状态)。

(6)在“截止阀2”后接压力“专用校验管”至简易流动“压力校验台”上预置的“专用校验管接口”。

(7)“压力校验台”上还预置有受控、有效的相应型号规格的标准压力表。

(8)检查无遗漏后,逐一缓慢开启截止阀1、截止阀2至全开;数分钟后,分别读取两块表的指示值。

(9)填写校准比对记录。

2.4经验:

认真做好巡回检查工作仪表工一般都有自己所辖仪表的巡检范围,根据所辖仪表分布情况,选定最佳巡检路线,每天至少巡检两次。巡回检查时,要关闭气源,并松开过滤器减压阀接头。拆卸环室孔板时,注意孔板方向,一是检查以前是否有装反,二是为了再安装时正确。由于直管段的要求,工艺管道支架可能少,要防止工艺管道一端下沉,给安装孔板环室带来困难。拆卸的仪表其位号要放在明显处,安装时对号入座,防止同类仪表由于量程不同安装混淆,造成仪表故障;带有联锁的仪表,切换置手动然后再拆卸;仪表一次开车成功或开车顺利,说明仪表检修质量高,开车准备工作做得好。反之,仪表工就会在工艺开车过程中手忙脚乱,有的难以应付,甚至直接影响工艺生产。

3建议

3.1发展趋势

(1)结构日趋简洁,从当前发展最快的3种流量仪表(电磁、超声、科氏)来看,机械结构都十分简洁,管道内既无转动件,又无节流件。

(2)功能力求完善,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量仪表的功能日益完善、多样,不少机械部分难以解决的问题,依靠电子软件则迎刃而解,如Krohne的智能电磁流量计,不少超声流量计不仅可测流量,还可测流体密度、组分、热能等等。

(3)安装日益简便,工业自动化程度越高,用户越欢迎采用安装维护简便的产品,这也是插入式,外夹式仪表日益畅销的原因。

3.2国产化刻不容缓:

据了解,我国近年来进口仪器仪表约130亿美元,出口约30亿美元(多为低附加值的电工仪表、家用水表、气表),国内大型工程选用国外仪表占2/3,而其价格为国产5~10倍,我国大型流量仪表企业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创新乏力;自动化仪表国产化刻不容缓!

3.3品种多,选用要实事求是:

流量仪表品种、类型较多,正确选用并非易事,建议:

(1)不要轻信厂商宣传,厂商为利所图,往往对仪表的技术指标夸大其词,选用时要理性分析这些参数的依据,有无检验证明。

(2)按需选取,勿追求高指标,如不是用于商务计量,贸易核算,准确度要求可以降低,如工控系统的某些场合,检测、监控仪表的重复性、可靠性好就可以了。

(3)全面考虑经济指标,仪表的经济性并非限于一次购买费用,还要考虑安装维修(停产损失),是否节能(长期运行费)等因素。

4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挑战

测试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们为了保证交付到客户手中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在各种应用领域(从设计验证,经终端产品测试,到设备维修诊断)都采用自动化测试系统。他们使用自动测试系统执行简单的“通过”或“失败”测试,或者通过它执行一整套的产品特性测试。由于设计周期后期产品瑕疵检测的成本呈上升趋势,自动化测试系统迅速地成为产品开发流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篇“设计下一代自动化测试”的文章描述了一些迫使工程团队减少测试成本和时间的挑战。这篇文章还深刻地洞察了测试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们如何通过建立模块化软件定义型测试系统来克服这些挑战。这种测试系统在减少总体成本的同时,显著地增加了测试系统的吞吐量和灵活性。

如今的测试工程师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压力。他们所面临的产品设计比前几代更为复杂;为了保持竞争力并满足客户要求,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产品测试成本越来越高,而预算越来越少。

4.1不断提高的设计复杂性:如今,测试测量的最明显趋势是器件复杂性不断增加。例如,消费电子、通信和半导体工业持续要求将数字图象/视频、高保真音频、无线通信和因特网互联性集成到一个单独产品中。甚至在汽车中都集成了复杂的汽车娱乐和信息系统、安全和早期预警系统,以及车身和发动机上的控制电子装备。测试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足够灵活地支持对不同产品模型进行广泛的测试,还需要能够进行升级以提供新测试功能所需的更多测试点。

4.2更短的产品开发周期:

第4篇

关键字:控制;系统;检测;网络化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给定信号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为物理装置,而给定值和被控量均为一定形式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构成。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则是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任务。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2.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这种控制称为闭环控制,相应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在外部的作用下,系统的被控量发生变化后才做出相应调节和控制的,在受控对象具有较大时滞的情况下,其控制作用难以及时影响被控量,进而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控制。

三、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较,它能解决更多更复杂的控制问题,但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而言,用经典控制理论来分析和设计,仍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真正优良的设计必须允许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不精确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具有鲁棒性。这是当前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另外,使理论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数学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总之,自动控制理论正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它反过来又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和推动力。它在工程实践中用得最多,也是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四、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是学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1. 自动检测的任务: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2.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3.测量系统:确定了被测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后,就要设计或选用装置组成测量系统。目前的测量系统从信息的传输形式看,主要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术的基本概念。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广义的讲,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四个支柱之一,从信息科学角度考察,检测技术任务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确定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表现中挑选出在所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最佳采集、变换、处理、传输、存贮、显示等方法和相应的设备。信息采集是指,自然界诸多被检查与测量量中提取有用信息。 信息变换是将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进行电量形式幅值、功率等的转换。信息处理的任务,视输出环节的需要,可将变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模拟量-数字量变换等吃力。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经济的、准确无误的把信息进行远、近距离的传递。虽然检测技术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但是从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来看,不外乎是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测试计量技术、抗干扰技术以及电量间互相转换的技术等。提高自动检测系统的检测分辨率、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本门技术的研究课题和方向。自动检测技术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最重要的热门技术之一,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在上述系统中,都包含有被测量,敏感元件和电子测量电路,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输出单元。如果输出单元是显示器或记录器,则该系统叫做自动测量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计数器或累加器,则该系统叫做自动计量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报警器,则该系统是自动保护系统或自动诊断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处理电路,则该系统是部分数据分析系统、自动管理系统或自动控制系统。2.感器与传感器的分类 。2.1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2.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功用是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最简单的传感器由一个敏感元件组成,它感受被测量时直接输出电量,如热电偶。有些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没有转换电路,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其中质量块是敏感元件,压电片是转换元件。有些传感器转换元件不只一个,要经过若干次转换。

三、传感器的分类

目前传感器主要有四种分类方法: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方法;根据传感器能量转换情况分类法;根据传感器转换原

理分类法和按照传感器的使用分类。3 .测量方法 。3.1直接测量.在使用测量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这种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方法。3.2间接测量.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间接侧来那个多用于科学实验中的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用。3.3联立测量。在应用仪表进行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联立测量。在进行联立测量时,一般需要改变测试条件,才能获得一组联立方程所需要的数据。它只是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3.4偏差式侧量.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位移决定被测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时,标准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是事先用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在测量时,输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决定被测量的数值。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是,测量结果的精度低。这种测量方法广泛适用于工程测量。3.5零位式测量.在侧来那个过程中,用指零位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准量决定被测未知量的测量方法,称为零位式测量法。 3.6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法与零位式测量法的优点而提出的测量方法。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快,而且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检测。

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水调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检测系统;水电站;水力发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87

1 水情的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技术

水情的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涉及到通信领域、计算机应用、控制以及测量领域,并且水利设施航运方面、防洪方面及水库的调度方面以及发电的基础也是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开始建设,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水情自动监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探索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的初期中期是我国水情监测报告工作的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消化、引进和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是我们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的时间约为5年;而在中后期,我国开始逐步进行自主的改进和开发。在此工作最初始的阶段,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所运用的工作体制是查询――应答的体制,在当时情况下,因为有线信号的可靠性低下,所以无线通信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因为超短波的电台的质量不够高以及电路的设计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所以导致了误码率以及通信的畅通率低下,最终导致野外的远传和采集远远无法达到要求。

到1994年年底,美国的HANDAR公司的产品被贵州的天生桥工程公司引进,这是在多年后的又一次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产品,这次的产品引进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我国与国外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多大,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远程的通信,我国的产品仅仅可以接入VHF信息通道;第二,设备的可靠性,国外的产品的平均失效时间是我国产品的10倍;第三,工艺水平,国内的产品设计不够精细化;第四,智能化程度,国外的产品工作模式多样,而国内产品仅有几种工作模式。从这些差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是我国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对外技术交流渠道的通畅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方面的贸易变得更加的频繁,我国系统方面的开发商们也开始了对各种中心站系统平台的研究创造,并且,水情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及提升,各类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的多样性、数据采集器的可靠性等有了非常大的改良,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由于水情自动监测报告系统应用了卫星通信技术,我国一些偏僻的地区在此类系统进行运行时的可靠性也得到了保证。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开始在国内推广国际移动卫星,国内的开发商因为此类卫星的传输可靠性以及大范围覆盖性,所以对此的重视度异常之高。在经历了两年的研发与改善后,INMARS T2C开始被使用,在经过进一步的调试与改善,INMARSA T开始被用于数据的传输,在恶劣的交通环境和因需要多级中继而造成的维护与安装的困难因为有了它的应用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自此,卫星业务开始飞速发展。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的科研项目――水电站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的研究这一课题被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所承担,它们的目标是研制出一种可以接入多种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高的数据方面的采集系统,开发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心站处理软件以及大型水情数据库的软件。在3年的不懈实验与研制后,此项目的各个指标以及数据都达到了要求,所有的研发方面的成果都通过了现场认定,经过商讨,此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荣获2002年科学进步二等奖。

1.3 提高

从2002年至今,是我国的提高阶段。在21世纪之后,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已经拓宽到了水质监测方面的系统、墒情监测方面的系统以及气象站方面的系统等领域,系统的各个指标也慢慢的接近甚至超越了国际上的各类产品。

从2002年开始,水情监测报告系统飞速发展的同时,移动通信也在快速的发展,于是,在水情检测报告系统中便开始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二者相结合。同年,我国的首款小型化和模块化的ACS300数据采集器被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研制成功,此类产品的工作温度范围指标以及微功耗指标已经与世界先进技术产品的水平相当。

2003年左右,我国自主研发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渐开始商业用途,这个系统的传输延时小、控制简单、通信容量大,所以我国水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市场迅速被该卫星系统所占据,地位无法撼动。

2 水调的自动化方面的平台支撑

水调的自动化平台的支持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层面、通信层面以及水文层面,它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方面的资料,依靠先进的传输通信方面的技术和采集方面技术,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到其他的相关系统和流域地区的气象、水库运行的信息和水文。根据水调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所建设的系统现在已被广泛用于流域梯调、电网调度、水利枢纽、水电站和流域集控中心等方面,已经成为了日常的生产管理和调度中不可或缺的系统。我国的水调自动化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迄今为止已经有15年左右的历史,它有两个发展

阶段。

2.1 尝试性探索

1995~2000年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尝试性探索阶段。在这个时期内,水调自动化方面的系统是由数个水情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组合而成的,除了数据库可以进行跨越平台来进行工作之外,其他的水调方面的系统的应用与服务都是在Windows上,数据方面的处理、通信等方面的后台服务都是相对独立的程序并且全部都是定制的。图形报表、水调监视界面虽然有可组态的特征,但是数据的查询方面、业务的报表方面和监视的图形方面都是独立的M行窗口运行,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的薄弱,只存在一种单一的客户端的模式来工作。

受制于数据库存储技术层面、网络技术层面以及计算机的性能等原因,此时期水调方面的系统大部分都是单网,报表查询与水务计算相对来说都比较慢。

2.2 实用化阶段和规范的发展

2000~2005年期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飞快,与此同时,水调系统中也根据此类技术引入了Web技术、中间件技术。其中,系统的通信服务以及网络的数据服务通过中间件技术来实现,这使得数据库的存储与访问变得集中化,大大加强了安全性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伴随着相关的验收标准以及规范的颁发,水调自动化系统也随之确定了发展研究的范围与方向。投运的系统不仅达到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还满足了实际的生产需求。通过综合考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两个阶段可以得出,水{自动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发生过几次重要的跨越。从最初的平台只有数据处理功能、图形报表方面的查询功能、报警、水务计算以及采集通信等功能。水调自动化方面的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与

优化。

3 结语

由于中国的水电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水库群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补偿,特别是随着特高压输电网以及三峡工程的开展运作和建设,全国范围内将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电网来相互关联。而且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如何节能发电调度和怎样适应节能减排成为了水调自动化系统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电力市场运营以及电网安全生产对于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和管理也越来越高。加强水情水调方面的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加快水调方面的自动化系统的步伐对目前系统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提高联网运行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现水调平台的模块化、标准化、水调方面业务过程当中的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调度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加强对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的洪水天气预报、可视化的实用产品研发以及高智能算法,对水情水调业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裴哲义,唐永,何青.第28届中国电网调度运行会水库调度专业综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30(1).

[2] 张恭素.洪水的预报系统[M].南京:电力水利出版社,2012.

[3] 王尽文,伍勇刚.福建水电站群的短期发电量与最大优化调度模型的算法研究[J].电力系统学报,2014,16(4).

[4] 吴应新,伍勇刚.水电站群调度系统的通用性和易展性的设计[J].华东电力,2012,14(3).

第6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水调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检测系统;水电站;水力发电

1水情的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技术

水情的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涉及到通信领域、计算机应用、控制以及测量领域,并且水利设施航运方面、防洪方面及水库的调度方面以及发电的基础也是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开始建设,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水情自动监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探索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的初期中期是我国水情监测报告工作的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消化、引进和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是我们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的时间约为5年;而在中后期,我国开始逐步进行自主的改进和开发。在此工作最初始的阶段,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所运用的工作体制是查询——应答的体制,在当时情况下,因为有线信号的可靠性低下,所以无线通信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因为超短波的电台的质量不够高以及电路的设计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所以导致了误码率以及通信的畅通率低下,最终导致野外的远传和采集远远无法达到要求。到1994年年底,美国的HANDAR公司的产品被贵州的天生桥工程公司引进,这是在多年后的又一次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产品,这次的产品引进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我国与国外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多大,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远程的通信,我国的产品仅仅可以接入VHF信息通道;第二,设备的可靠性,国外的产品的平均失效时间是我国产品的10倍;第三,工艺水平,国内的产品设计不够精细化;第四,智能化程度,国外的产品工作模式多样,而国内产品仅有几种工作模式。从这些差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2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是我国水情自动检测报告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对外技术交流渠道的通畅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方面的贸易变得更加的频繁,我国系统方面的开发商们也开始了对各种中心站系统平台的研究创造,并且,水情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及提升,各类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的多样性、数据采集器的可靠性等有了非常大的改良,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由于水情自动监测报告系统应用了卫星通信技术,我国一些偏僻的地区在此类系统进行运行时的可靠性也得到了保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开始在国内推广国际移动卫星,国内的开发商因为此类卫星的传输可靠性以及大范围覆盖性,所以对此的重视度异常之高。在经历了两年的研发与改善后,INMARST2C开始被使用,在经过进一步的调试与改善,INMARSAT开始被用于数据的传输,在恶劣的交通环境和因需要多级中继而造成的维护与安装的困难因为有了它的应用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自此,卫星业务开始飞速发展。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的科研项目——水电站的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的研究这一课题被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所承担,它们的目标是研制出一种可以接入多种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高的数据方面的采集系统,开发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心站处理软件以及大型水情数据库的软件。在3年的不懈实验与研制后,此项目的各个指标以及数据都达到了要求,所有的研发方面的成果都通过了现场认定,经过商讨,此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荣获2002年科学进步二等奖。

1.3提高

从2002年至今,是我国的提高阶段。在21世纪之后,水情自动检测报告系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已经拓宽到了水质监测方面的系统、墒情监测方面的系统以及气象站方面的系统等领域,系统的各个指标也慢慢的接近甚至超越了国际上的各类产品。从2002年开始,水情监测报告系统飞速发展的同时,移动通信也在快速的发展,于是,在水情检测报告系统中便开始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二者相结合。同年,我国的首款小型化和模块化的ACS300数据采集器被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研制成功,此类产品的工作温度范围指标以及微功耗指标已经与世界先进技术产品的水平相当。2003年左右,我国自主研发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渐开始商业用途,这个系统的传输延时小、控制简单、通信容量大,所以我国水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市场迅速被该卫星系统所占据,地位无法撼动。

2水调的自动化方面的平台支撑

水调的自动化平台的支持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层面、通信层面以及水文层面,它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方面的资料,依靠先进的传输通信方面的技术和采集方面技术,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到其他的相关系统和流域地区的气象、水库运行的信息和水文。根据水调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所建设的系统现在已被广泛用于流域梯调、电网调度、水利枢纽、水电站和流域集控中心等方面,已经成为了日常的生产管理和调度中不可或缺的系统。我国的水调自动化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迄今为止已经有15年左右的历史,它有两个发展阶段。

2.1尝试性探索

1995~2000年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尝试性探索阶段。在这个时期内,水调自动化方面的系统是由数个水情自动检测方面的报告系统组合而成的,除了数据库可以进行跨越平台来进行工作之外,其他的水调方面的系统的应用与服务都是在Windows上,数据方面的处理、通信等方面的后台服务都是相对独立的程序并且全部都是定制的。图形报表、水调监视界面虽然有可组态的特征,但是数据的查询方面、业务的报表方面和监视的图形方面都是独立的进行窗口运行,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的薄弱,只存在一种单一的客户端的模式来工作。受制于数据库存储技术层面、网络技术层面以及计算机的性能等原因,此时期水调方面的系统大部分都是单网,报表查询与水务计算相对来说都比较慢。

2.2实用化阶段和规范的发展

2000~2005年期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飞快,与此同时,水调系统中也根据此类技术引入了Web技术、中间件技术。其中,系统的通信服务以及网络的数据服务通过中间件技术来实现,这使得数据库的存储与访问变得集中化,大大加强了安全性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伴随着相关的验收标准以及规范的颁发,水调自动化系统也随之确定了发展研究的范围与方向。投运的系统不仅达到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还满足了实际的生产需求。通过综合考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两个阶段可以得出,水调自动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发生过几次重要的跨越。从最初的平台只有数据处理功能、图形报表方面的查询功能、报警、水务计算以及采集通信等功能。水调自动化方面的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与优化。

3结语

由于中国的水电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水库群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补偿,特别是随着特高压输电网以及三峡工程的开展运作和建设,全国范围内将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电网来相互关联。而且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如何节能发电调度和怎样适应节能减排成为了水调自动化系统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电力市场运营以及电网安全生产对于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和管理也越来越高。加强水情水调方面的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加快水调方面的自动化系统的步伐对目前系统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提高联网运行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现水调平台的模块化、标准化、水调方面业务过程当中的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调度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加强对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的洪水天气预报、可视化的实用产品研发以及高智能算法,对水情水调业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裴哲义,唐永,何青.第28届中国电网调度运行会水库调度专业综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30(1).

[2]张恭素.洪水的预报系统[M].南京:电力水利出版社,2012.

[3]王尽文,伍勇刚.福建水电站群的短期发电量与最大优化调度模型的算法研究[J].电力系统学报,2014,16(4).

[4]吴应新,伍勇刚.水电站群调度系统的通用性和易展性的设计[J].华东电力,2012,14(3).

第7篇

首先要了解规则,知己知彼,知网学位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

方法上可以按照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先自查一遍,知道哪些地方是抄的或者报告中的标红位置。自查方法有很多,比较严格的学校通常会建议你用知网查,毕竟是官方系统。知网如果和你学校有合作的话,那么学校一般会有途径推荐。这个自行选择吧,查知网的就比较贵,博士论文一次将近400元。市面上也有paperpass那些,便宜很多,但是为了保险嘛,只能多花钱了。一般建议先查一次,改完再查一次。

(二)具体改。知网博士论文给你标出来的红字你就把它全改了,首先要知道要领,不是随便改点近义词就行了,而是整个句子打碎,句式啊,用词啊,都换掉。知网还是很智能的,你改一点点没用。所以我最建议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红字全删了,重写。听到这里先别跪,不是要你重新原创,而是复述,复述OK?换一种表达方式。删干净了,才保险。语文好的人是不在话下的。如果你论文字数本就很多了,那些不影响逻辑的描述,你甚至可以直接删掉。毕竟你答辩都过了不是?具体技巧见下:

1、如果原句文学性比较强的,就用白话叙述。e.g.“一日之计在于晨” 改成 “一天最好的时候是早上”。都不要说“早晨”,完全避开每一个字,才最保险。

2、段落里同类型句子,例如描述xx有多种性质的,多种性质顺序调换无伤大雅的,那就在改完的基础上把顺序也改了。

3、插入句子打碎这段。在大概改了这段后,插入一些描述性句子。e.g.现在的IT项目,设计阶段大部分采用BS架构,得益于记住,插入的东西就不要再抄啦。

第8篇

[关键词]地铁 弱电系统 系统管理 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U231+.1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7701

1.引言

当今社会,弱电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安装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地铁的建设中,为了保障弱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其可靠的服务寿命周期,专业的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但是目前而言,对于弱电系统的专业维护及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维护措施及建议。因此,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2.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2.1 弱电系统的构成

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2.2 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车站或者车辆段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3.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3.1 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针对地铁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其他诸如照明系统、通信、广播、pids、门禁、自动售票系统等,也都可以通过完善、提升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地铁内的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3.2 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 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地铁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总的说来,防雷接地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外在的本体系统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及其专业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地铁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杂波信号导致信号不良),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

4.结语

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问题的主动发现与处理,这样能够将故障消除于无形之中,大多故障会有一段时间的预兆,因而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维护中,要多动脑筋,多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合作,辅以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活学活用,归纳总结,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红峰.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J].艺术科技,2007,(3)

第9篇

2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2.1弱电系统的构成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2.1.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1.2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馆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2.2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建筑物或者社区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3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3.1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笔者曾经参与过某科技展览馆的弱电系统改造及维护项目,结合实际,针对公共场馆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给排水系统。通过对给排水系统安装弱电控制系统,使其能自动监视和控制生活水箱、各种水泵、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自动计算水流量,自动与主机通信;当某处发生运行故障时,控制室会自动显示。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其他诸如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等,也都可以通过完善、提升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公共场馆内的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3.2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公共场馆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总的说来,防雷接地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外在的本体系统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及其专业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公共场馆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杂波信号导致信号不良),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

第10篇

关键词:分选器,Pro/E,3DMAXD,动画制作

 

一、引言

三极管分选器是晶体管自动检测分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长期以来手工分选晶体管的难题,具有分类迅速、准确的优点。提高了晶体管分类的质量和效率,适用于大、中规模晶体管生产厂家晶体管的自动分选。

Pro/E和3Dmax是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设计软件,相比较Pro/E的精准建模,装配和分析检验的功能被广泛认可,但是其在渲染和动画表达方面稍有欠缺;而3Dmax的渲染和动画制作的功能很强大,但是建模方法、能力和准确设计定位的比较差,所以为了寻求一种好的解决方案,为了利用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即使用Pro/E进行精准的建模,然后导入3Dmax进行渲染及后续的工作动画制作。

下面来介绍一下三极管分选器工作的动画制作过程。

二、实例操作

1. 三维实体建模

首先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工程图绘制,然后使用Pro/E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生成零件,然后使用其装配功能进行装配如图1。论文参考网。

2. 由Pro/E导出过程

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以单个零件的形式进行导出,也可以由装配体的形式导出。导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IGES(*.igs)、STEP(*.set)和Wavefront(*.obj)等等。相比之下,IGES(*.igs)和STEP(*.set)两种导出方式不同程度出现破面,从而造成了在3Dmax环境里显示的实体面组不完整,所以这里我们采用Wavefront(*.obj)的导出方式,这样可以良好的保证了导出的实体在3Dmax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首先对装配好的实体进行保存:文件-保存副本,如图2

图1 分选器工作主体装配图图2 Pro/E环境下保存类型菜单

其次在保存类型中选择Wavefront(*.obj)的导出方式,然后确定,在绘图区右上角会弹出“输出Wavefront”的对话框如图3,然后在绘图区中单击一个平面,激活要输出的所有项目,弦可以设为默认值或为1.然后确定保存即可。论文参考网。

3.由3Dmax导入过程

进入3Dmax环境后点击菜单栏上的文件-导入-选择导入的文件- WavefrontObject(*.OBJ)-然后打开-完成,如图4。

图3 “输出Wavefront”的对话框图4 3DMAX环境下导入类型菜单

4.使用3Dmax进行动画制作

1)光源的设置;这里使用点光源即汇聚光,方法是单击光源图标如图5,选择“目标聚光灯”,在适当的位置添加点光源若干。

2)摄像机的设置;在本次动画设定方面,我们将动态摄像机与设置关键帧两项功能配合使用。首先是单击摄像机图标,如图6进入设置环境,然后选好摄像机的初始位置如图7。然后设定关键帧。对于关键帧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关键帧的总帧数不易设置过长,应与机构的起始运动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论文参考网。二、为了使动画表达清晰准确,在细微的位置应使帧数做到最少化,且在复合运动过程中要求有关联或连接的位置应尽量把关键帧细化,所以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把一个或几个关键帧的时间段计算准确,以便顺利连接,使生成的动画具有连贯性。

图5 目标聚光灯图标图6 摄像机图标图7 摄像机加载初始位置

三、结论

1. 通过保存文件时使用Wavefront(*.obj)格式的存储方式,可以顺利的实现将PRO/E的图形导入3Dmax中,且破面几率达到最小。

2. 使用3Dmax的强大渲染效果可以使模型经过渲染后的真实感大大增强。

3. 使用Pro/E和3Dmax相结合可以使原本在Pro/E比较复杂的机构运动简单化,使动画制作变得容易,且运动过程表达清晰。

4. Pro/E的精准建模,装配功能与3Dmax的渲染和动画制作表达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得整个机器的机构模拟的效果近乎完美,如图8图8 仿真动画影响输出

参考文献

[1]郑兵, 祝强 , 徐展 基于Pro/E和3DMAX的精确动画制作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21(5):116~117

[2] 林清安 《Pro/ENGINEER野火3.0中文版动态机构设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1

[3] 陈敏3DSMAX在机械制造工艺三维动画仿真中的应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18(2)

[4] 杨东超徐凯刘莉陈恳利用3DSMAX实现拟人机器人动画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2 (4)

第11篇

关键词: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查,异常报警

目前检验科大都采用自动检测仪器的方法来进行血细胞的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效率,但是完全依赖这些仪器,不加分析的发送结果很容易出现医疗差错。所以要根据仪器结果有选择性的进行人工推片复查,经确认审核后,才能发出报告,以保证检验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各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的新鲜抗凝全血,随机抽取8043 份,采血后均在 2h 内完成检测。

1.2 仪器和试剂

日本Sysmex XT1800i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 CH- 2 双筒显微镜用于血细胞显微镜分析。所用试剂是 Sysmex 的稀释液、溶血剂、靶液等配套试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取静脉血。

1.3 方法

仪器法检测,严格按照 XT1800i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操作手册进行,并对有异常结果的标本作以标记。手工显微镜检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对仪器法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进行血涂片、瑞特-姬姆萨染色医学检验论文,用油镜分类复查。仪器提示有异常细胞且镜检证实者为真阳性”,仪器提示有异常细胞而镜检未检出者为“假阳性”,仪器无异常提示而镜检有异常细胞者为“假阴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中,敏感性 = 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

2 结果

我们对采用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8043份临床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仪器没有异常报警信息的有6834份,占检测总数的 84.96%,仪器有异常提示报警的有 1209份,占检测总数的 15.04%,随机选取仪器没有报警信息的500份标本进行显微复检,结果二者符合率为 100%。1209份仪器有异常提示的和500份仪器未报警的标本,仪器法及手工显微镜法检测的结果见表 1。

表 1 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目测形态异常血液细胞检出结果(份)

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目测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072

137

1209

阴性

500

500

合计

1072

第12篇

关键词: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查,异常报警

 

目前检验科大都采用自动检测仪器的方法来进行血细胞的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效率,但是完全依赖这些仪器,不加分析的发送结果很容易出现医疗差错。所以要根据仪器结果有选择性的进行人工推片复查,经确认审核后,才能发出报告,以保证检验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各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的新鲜抗凝全血,随机抽取8043 份,采血后均在 2h 内完成检测。

1.2 仪器和试剂

日本Sysmex XT1800i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 CH- 2 双筒显微镜用于血细胞显微镜分析。所用试剂是 Sysmex 的稀释液、溶血剂、靶液等配套试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取静脉血。

1.3 方法

仪器法检测,严格按照 XT1800i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操作手册进行,并对有异常结果的标本作以标记。手工显微镜检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对仪器法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进行血涂片、瑞特-姬姆萨染色医学检验论文,用油镜分类复查。仪器提示有异常细胞且镜检证实者为真阳性”,仪器提示有异常细胞而镜检未检出者为“假阳性”,仪器无异常提示而镜检有异常细胞者为“假阴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中,敏感性 = 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

2 结果

我们对采用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8043份临床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仪器没有异常报警信息的有6834份,占检测总数的 84.96%,仪器有异常提示报警的有 1209份,占检测总数的 15.04%,随机选取仪器没有报警信息的500份标本进行显微复检,结果二者符合率为 100%。1209份仪器有异常提示的和500份仪器未报警的标本,仪器法及手工显微镜法检测的结果见表 1。

表 1 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目测形态异常血液细胞检出结果(份)

 

XT1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目测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072

137

1209

阴性

500

500

合计

1072

第13篇

结合铁路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的特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数据采集子系统;首先,分析振动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输出信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然后,提出利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的模拟,详细论述各个模拟模块的建立过程;最后利用所属方法建立用于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建立为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为同类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的环境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上的快捷与方便,车体与铁轨的振动故障对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伴随着我国铁路立体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轮轨间激扰力与激扰频率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变宽,结果会造成电机等吊挂设备和车内设备的高频高幅振动,引起车体设备振动能量的急速加剧。如果超过了铁路各设备所允许的振动强度范围,未来的工作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过大的动态载荷和噪声的严重影响,情况越发严重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当前大量事实表明,在长期作用的情况下,铁路振动故障可能会导致货物破损,轨道破坏,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铁路建设要不断发展完善其各项功能,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各国都加强了对铁路振动的检测及分析,也增加了对其的投入力度。今年我国对铁路振动检测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显增加,并且研究范围扩展到众多方面。以往铁路振动检测系统只配备在一些重要单位或者要害部门,而在2000年以后,各个铁路站段及各个振动检测站点基本都已经涉及发展应用到。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近些年又不断完善各项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的科学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确保铁路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准确检测高速铁路的振动并判断故障是摆在铁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本论文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节点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框图下位机系统里包含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五个单元。振动传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数字化,通过IIC数字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运用MAX3232电平转换芯片及CH340RS-232串口转USB芯片,实现了XYZ三轴振动数值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控制显示。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们使用RS-232串口转USB口芯片CH340G,数据可以从USB口进入PC上位机。由于每一个节点的检测范围有限,使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共同检测则可以扩大系统的监测范围,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多个下位机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硬件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以及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对铁路振动的振动数据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数字化,并通过IIC实时数据传输方式与单片机处理器通信,接着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有线通信模块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合理依据。微处理器中有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设计,完成对采集到的实时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当前得到的振动数据是否在铁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范围之内并对数据进行干扰点剔除,去直流及多项式趋势项和平滑处理,计算出与自然坐标系夹角的角度,使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错误上报率。

2.2系统介绍

系统硬件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由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动传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内部控制寄存器来决定信号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数据输出格式与带宽,振动传感器根据内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动信号。实时数据传输模块:振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IIC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处理器,为之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微处理器模块:主要工作是通过系统软件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振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上传至PC上位机进行显示及存储。该模块是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RS-232有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系的核心部分。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完毕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会自动显示及存储数据,供振动故障的判断使用。电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将5V外部直流电源转换成系统所使用的3.3V电源。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铁路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下位机整体检测模块PC上位机整体控制数据流向,并对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保存。从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来看,它能够更加高效、深入、细致的对铁路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分析及显示存储,并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鲁楠 唐岚 廖若冰 朱加豪 单位: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西华大学西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1):129-130.

[2]段合朋.铁道车辆振动特性及平稳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柴东明.铁路实用微型振动测试仪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4(11):18-21.

第14篇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第15篇

关键词: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的环境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上的快捷与方便,车体与铁轨的振动故障对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伴随着我国铁路立体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轮轨间激扰力与激扰频率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变宽,结果会造成电机等吊挂设备和车内设备的高频高幅振动,引起车体设备振动能量的急速加剧。如果超过了铁路各设备所允许的振动强度范围,未来的工作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过大的动态载荷和噪声的严重影响,情况越发严重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当前大量事实表明,在长期作用的情况下,铁路振动故障可能会导致货物破损,轨道破坏,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铁路建设要不断发展完善其各项功能,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各国都加强了对铁路振动的检测及分析,也增加了对其的投入力度。

今年我国对铁路振动检测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显增加,并且研究范围扩展到众多方面。以往铁路振动检测系统只配备在一些重要单位或者要害部门,而在2000年以后,各个铁路站段及各个振动检测站点基本都已经涉及发展应用到。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近些年又不断完善各项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的科学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确保铁路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准确检测高速铁路的振动并判断故障是摆在铁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本论文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节点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框图下位机系统里包含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五个单元。

振动传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数字化,通过IIC数字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运用MAX3232电平转换芯片及CH340 RS-232串口转USB芯片,实现了XYZ三轴振动数值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控制显示。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们使用RS-232串口转USB口芯片CH340G,数据可以从USB口进入PC上位机。由于每一个节点的检测范围有限,使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共同检测则可以扩大系统的监测范围,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多个下位机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以及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对铁路振动的振动数据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数字化,并通过IIC实时数据传输方式与单片机处理器通信,接着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有线通信模块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合理依据。

微处理器中有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设计,完成对采集到的实时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当前得到的振动数据是否在铁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范围之内并对数据进行干扰点剔除,去直流及多项式趋势项和平滑处理,计算出与自然坐标系夹角的角度,使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错误上报率。

2.2 系统介绍

如图2所示,系y硬件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由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动传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内部控制寄存器来决定信号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数据输出格式与带宽,振动传感器根据内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动信号。

实时数据传输模块:振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IIC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处理器,为之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

微处理器模块:主要工作是通过系统软件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振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上传至PC上位机进行显示及存储。该模块是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RS-232有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系的核心部分。

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完毕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会自动显示及存储数据,供振动故障的判断使用。

电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将5V外部直流电源转换成系统所使用的3.3V电源。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铁路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下位机整体检测模块PC上位机整体控制数据流向,并对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保存。从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来看,它能够更加高效、深入、细致的对铁路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分析及显示存储,并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1):129-130.

[2]段合朋.铁道车辆振动特性及平稳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柴东明.铁路实用微型振动测试仪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4(11):18-21.

[4] Testing and Approval of Railway Vehi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Dynamic Behavior-Safety-Track Fatigue-Ride Quality(2ed edn). (Pairs:UIC)UIC Code 518,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