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反思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反思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物理课堂反思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物理课堂反思

第1篇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学生状况反思

一 物理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当前教学标准的关键,也是确保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便于在今后的制定过程中能够更贴近实际,贴近教学的情况。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和实际操作教学等方面,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具体,做到层次分明,并且要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 物理教学方法的反思

初中的物理教学讲求方法,方法得当,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起始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说来,对于教学方法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利用初中物理知识形象、直观、涉及范围广以及定量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环节,任何一个小小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都能够让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产生兴趣,同时物理实验能够将教学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所以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实验教学。

案例分析:物体沉浮实验

实验一:观察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在清水中加入盐,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中鸡蛋的沉浮现象,老师引出问题,实验中鸡蛋所受到的水的浮力是否有变化,进而老师引出变化的原因。

实验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金属块,第一次将金属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第二次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指数变化情况,得出物体浮力变化的情况,进而老师指出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区的教学环境较差,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采用实验教学法,学生能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掌握物理知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状态和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并且对课堂实验教学达成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况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其次,物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连接。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知识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初中物理的知识深度较浅,但是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其中的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说在教学中要很好的把握这一点,设定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普通教学过程中融入暗示教学,结合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物理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等综合方式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以创造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学环境的差异,地区的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说采用暗示性教学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环境下进行情感调节。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懂教材内的汉语表达,可以借助藏语翻译对比汉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的监督和评价,老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解决对策,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四 物理教学实践的反思

虽然说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念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力求通过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老师很难让学生去自己探究物理现象,即使有机会也很难深入进行,这样就影响了实践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对于物理教师的选取以及教学资源的安排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本中也安排了探究性的实验,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实践的,要有充足的实验室资源。

结束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说教学反思工作开展的较多,但是其深入程度还有所欠缺,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以此为中心,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反思的内容,希望对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永飞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01期

[2] 郭翠娟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意义 新课程(教研),2011年第12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研课活动反思;探讨教与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50-0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是体现物理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是否落实的解读场,也是新教师、老教师重要的工作场,更是观摩教学能手教学和交流教学信息的平台。不过,所谓的物理教研课,见到的、交流的、亲历的无非是浅白的评课的客套话,比如,本节课教学构成合理;或者教学内容恰当;或者不拖堂;或者教学手段使用到位;或者对教材的剖析有见解;或者听了xx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学生也有收获;或者这节课上得幽默、从容,语调平缓,教学素质高;或者教学问题设计好,有张力,分析透彻,逐层深入,引导得好;或者本节课准备得充分,研究深;或者备学生备得好;或者对中考知识点训练得好;或者教学内容实战性强;或者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不够;或者给授课者一些建议(缺点):表扬学生多点,发现学生亮点;鼓励学生思考,前半节课气氛不活跃,少了点幽默;提问时,引导学困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好学生多分析解题思路……从物理研讨课来说,我非有话可说、非有话想说――

教研反思一:物理教学有效性最终落实在课堂上

没用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靠实战性知识来做保障的。在教学的评价反思中学会教学,而实现教学持续成功的机制在于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的集体。像公开课作为课例的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学的专业化能力发展。

那么公开课研究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就是强化授课者的自我反思,听课者合作交流看法,缩小教学水平的差异,共享资源。其次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改进教学工作,努力达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共同关注教学行为,引领公开课经常性的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研反思二:以公开课(课例、案例)从教学问题出发,引导学与教的方法探讨

公开课后,以问题开始,使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行为的改进。比如,问题:汽车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行驶,前50千米的速度为6米|秒,后50千米的速度为4米|秒,则全程在这100千米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讨论:由前50千米的路程和速度可求出前50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同样可求后50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从而求出全程所用的时间,最后由全程的路程和全程的时间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即,t前=50千米|u前,t后=50千米|u后。从而,t全=t前+t后,可得:ū=s全|t全

所以,t前=50000米|6米|秒=25000|3秒,t后=50000米|4米|秒=12500秒。则,ū=100000米÷(25000|3秒+12500秒)=4.8米|秒

以此例研讨与反思:上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法。它是循因导果的方法。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先通过相应的已知条件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把解决的问题当成新的条件,与另一个相关的条件一起再解决一个新问题,直到解决所要的问题。

每教学一个物理问题都应该教给学生的解题策略。因为良好的解题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拓宽思路,能够通过发散思维克服思维定势,能够善于通过问题进行转换,等。这样的物理教学,有意将解题策略提炼出来,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解题思维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地掌握其它解题策略。

教研反思三、研究在人,成功在心

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运用数学原理进行解决的,只是大多数的教员没有在意研究。比如比例法是一种数学处理的方法,此法可以简化为运算过程。该法的使用分为几个步骤:第一,分析物理过程;第二,列出方程;运用除法;消去未知量,得出所求物理量的表示式;代入已知条件,最后求解。例:

一个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4牛,现将它完全沉没在煤油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油=0.8×103千克|米3)

讨论:如果运用常规的物理解题方法--阿基米德定律求物体的体积,再运用该定律求物体在煤油中的浮力,所求出的体积不是整数,并且计算过程繁琐。而采用阿基米德定律和数学比例法是比较简便的。物体两次都是完全沉没,它所排开水的体积与排开煤油的体积相等。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F水=ρ水gu排,F油=ρ油gu排,两式相比:F油|F水=ρ油|ρ水,即:F油=ρ油|ρ水・F水。代入数值可得 F油=3.2牛。

还有反证法的运用,也是解决物理问题决定以后简单易行的方法。反证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一般地经过假设、归谬、结论三步骤。

例如,将0℃的冰水化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冰与水都不会发生变化。请解释。

讨论:假设冰与水发生变化,那么有两种可能,即冰熔化成水和水凝固成冰。如果冰熔化成水,就要从房间吸热,冰与房间有温度差,房内的温度要高于0℃,这与已知房间温度是0℃矛盾,假设不成立;如果水凝固成冰,水要向房间放热,水与房间存在温差,房间的温度要低于0℃,这也与已知房间温度为0℃矛盾,假设也不成立。所以,0℃的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冰与水都不会发生变化。

教研反思四、针对中考复习应该系统化地研究和设计每一个知识块的训练题组

一般地,中考复习公开课大多是取用现成的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复习指导,这样的方法不能够因地制宜地切合实际本地学生的情况,所以,设计本地化的知识块训练题,遵循实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的进行,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中考复习地。如:针对《浮力》的知识点设计的训练题。

将体积是60厘米的长方体(实心)沉没在酒体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如果用弹簧秤拉住该铁块使其悬在酒体中,则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如果将弹簧秤匀速往上拉,直到铁块全部露出水面,在这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和铁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

如果长方体铁块能够悬浮在酒体中,那么其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若此长方形空心铁块下表面受到酒体向上的压力为17.9牛,且上表面的面积为100厘米3,那么其上表面距液面距离是多少?

若将次空心铁块放入水中,它将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使其能够悬浮在水中,应该将其空心部分注入多少克酒精?

如果将此空心铁块分别放入三种液体中,试比较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

教研反思五、物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问题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元素。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不满足常规的解题方法,而是通过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寻求多解和妙解。如:

一铁球质量为186克,体积是32厘米3,问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油=7.8×103千克|米3)

解法一,设此球为实心,由质量、体积求密度。

ρ′=m|u=186克|32厘米3=5.8克|厘米37.8克|厘米3)。

所以,此球为实心。

解法二,设此球为实心,由密度、体积求质量。

m′=ρu=7.8克|厘米3×32厘米3=249.6186克。

解法三,设此球为实心,由质量、密度求体积。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CAI;物理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境交融、师生互动、思维拓展的过程。针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要想实现课堂高效教学教师就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丰富学生认知方式。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充分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重新审视物理过程,更加深刻把握物理规律。

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物理情境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离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能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由被动变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在新授课“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引入压强的概念时,向学生呈现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入雪中和愉快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在讲授机械能时创设人造卫星升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与神奇;在讲授“液体压强”内容时,可以先放一段人在水中行走困难的录象,引导学生走进问题中去思考等等,然后去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蕴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且给他们难以忘怀的印象。实际上,由于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为一体,更具有交互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几个独特优点:(1)信息传输量大,质量高,速度快;(2)交互性强,应用范围广;(3)多种感官刺激。教师要积极采用新的多媒体技术授课,恰到好处地应用,从而逐步构建起适合现实所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阐述物理学规律

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在其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学生认知物理的前提。这些规律是前人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不断的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规律性的知识在认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顾及其感受,只是照本宣科式的进行讲解,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物理学规律都可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也可将实验器材“搬”上屏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行拖动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能否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并分清像的虚实,正倒以及大小。记录物距与像距的数据,引导学生试图得出其结论。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激发大家的物理思维,有利于物理规律的教学与讲解。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只能较为肤浅的了解知识,根本无法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行大胆尝试。

比如,“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一节使用多种电学仪器的实验课,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往往由于学生平时对实验仪器接触较少,对课堂上使用多种电学仪器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就感到不知所措,经常出现电路连接错误,造成实验数据难以测量出来。为了减轻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按步骤顺利做好实验,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测小灯泡电功率模拟实验过程的模拟动画,课前教师结合实物实验,分步演示,讲清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省时省力,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因而大大加快了学生实验速度和准确性。

五、深入挖掘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物理情感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媒体、网络的收集,增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不同的层面陶冶学生的丰富情感。比如,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以及焦耳、牛顿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精神品质和对物理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形成;介绍爱迪生从1600多中材料中寻找合适的材料做灯丝,法拉第历时十余年经过400多次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史,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

六、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1.要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他传统教具之间的关系。虽然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黑板、挂图、演示实验等。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和教学任务出发,以培养学生物理兴趣为切入点,恰到好处的使用信息技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不能只注重营造气氛,而忽视学生物理思维启发。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制作过于精美的课件不但不能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反而会干扰学生学习思路,不能顺利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第5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这怎么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指导者。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

3.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4.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教师要从事一些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激发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不少避免地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具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实现。

第6篇

关键词:第一堂物理课 设想 操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95-01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初中的第一堂课,让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科良好的第一印象,显得至关重要。上得成功,学生对物理就会一见钟情,喜欢上物理;上得不成功,学生就会从情感上讨厌物理,从心理上排斥物理。

1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设想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一堂课。

1.1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正面的教师形象,是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从而爱屋及乌、喜欢上物理课的重要途径。根据网络上对学生最喜爱最欣赏的老师的关键词的调查显示:“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等词语名列前茅。这说明一名老师在非专业领域的一些特质,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因为学生不是一台台冰冰冷的学习机器,老师也不是死板板的教学工具。学生和老师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有着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师生间的联系首先体现在情感上,如果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就会从情感上接纳老师,从而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1.2 用匪夷所思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

针对物理教学的实验特点,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好几个有特色的物理实验,如以下几点。

(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转后,水和纸片不会掉下来(大气压知识)。

(2)快速拉掉纸条,纸条上倒立的啤酒瓶不会倾倒(惯性知识)。

(3)用筷子提米的实验(摩擦力知识)。

(4)摩擦后的塑料袋粘在手上不掉下来的实验(静电知识)。

(5)三棱镜把白光变成七彩光的实验(光的色散知识)。

(6)铅笔在水中变形、弯曲的实验(光的折射知识)。

这些实验简单易行,器材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但实验现象往往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足学生的胃口,使其对未来的物理课满怀憧憬。

1.3 建立恰当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打造高效率课堂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必要的课堂规范,是维护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旧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唱戏的主角,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观众;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演戏的主角,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老师是导演,确保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

2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操作

2.1 老师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简要经历、特长、爱好(打篮球和唱歌)。在唱了儿歌《小海螺》片段后,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我扼要介绍了自己4年坚持不懈地运动、减轻体重40斤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确定目标后,只要意志坚强,持续不断地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并且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我介绍了自己的缺点:普通话不够标准。我向学生当场承诺:遇到每一个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都要查字典,争取读准,请同学们监督。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勇于进取,不断改正自身缺点的行为,相信对学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明确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我告诉学生是这样定位自己的:首先是教师身份,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传授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取得好成绩。其次是大朋友的身份。我告诉学生我愿意倾听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替学生保守小秘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3 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式

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我坦诚告诉学生:我会及时鼓励这些学生,比如:成绩好的、努力的、认真的、动脑的、守纪律的、进步快的、帮助老师的,我会给以上学生送小礼物(小贝壳等)。

2.4 提出课堂要求

安静(纪律好)、快乐(心态好)、手脑并用(学习效果好)。

2.5 布置课外作业

写师生见面反馈卡。要求学生在师生见面反馈卡上写下:姓名、性别、爱好、特长、不足之处、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对物理学科和老师的初步印象。写得越详细越好,写得有个性特色,这样能尽快让老师记住你。

3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节课堂非常成功:整节课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断。从回收的反馈卡来看,老师的表现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老师在课堂上急于拉近师生关系、甚至讨好学生的部分言行,也给了少数调皮的“欺软怕硬”的学生以可乘之机,对日后教育这些学困生增加了一些难度。这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课前预学.这一阶段学生结合教材和微课进行自主预学,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2)课堂展示.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心得体会;(3)讨论答疑.学生拿出预学阶段的问题,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进行处理;(4)课堂测评.对学生所学进行测试,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诊断,实现自我完善;(5)课后拓展.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对所学进行总结,并向更深层次的认识前进.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架 

翻转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但作为刚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的初中学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探究手段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学习效果的优势非常依赖于以下几个重要支架. 

(1)富有引导性的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是学生课堂预学的重要依托,教师在编制时,要有学习任务的明确说明,要有知识脉络的梳理,更要有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思考. 

(2)简练精致的微课资源.教师要结合对应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拍摄微课.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微课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的点拨,可以是一道例题的讲解,也可以是实验的演示,基本原则是重点突出、短小精悍. 

(3)便于沟通的网络平台.为了能将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同时也为能及时获取学生问题的反馈.如果学校没有类似的专业化网站平台,教师要及时建立QQ群或是微信群以方便和学生共享资源以及信息交流. 

(4)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这其实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范畴.在学生中要引导他们讨论时畅所欲言,探究时思维活跃,实验时互相协作的习惯.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举例 

以下是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节的教学设计. 

3.1课前预学 

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预先录制三段视频,供学生在预学阶段使用.这三段微课分别是:(1)电源和用电器的认识;(2)结合手电筒的结构介绍;(3)电路图的基本画法.对应导学案设计如表1所示. 

结合导学案上有关要求,学生完成预学,并将预学疑问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 

3.2课堂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提纲,帮助学生组织思路进行展示. 

(1)通过预学,你获得哪些认识?比如对电源和用电器的认识?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起到怎样的作用? 

(2)如何搭建电路, 使得一个灯泡亮起来, 请展示你设计 

的电路图,并结合电路图说明,如何控制电路通断? 

教师指点:电路图必须规范,请用刻度尺和铅笔来作图,基本原件:比如电池组、灯泡和开关的表示务必要规范;画完后,请检查电路中电源、用电器、控制开关是否齐全. 

(3)请利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实验器材: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池一组、电池盒一只、导线若干,连接电路,使灯泡成功亮起.提醒:按照教材和微课的提示进行规范操作. 

教师指点:进行电路构建时,请务必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时,请务必保证开关保持断开;如果开关接通后,灯泡没有成功亮起,请问原因有哪些,怎样处理? 

3.3讨论答疑 

老师从学生预学阶段的疑惑中筛选出的典型问题,进行整理后,将下面两个问题投影出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在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是用电器还是用电器? 

(2)开关放在接近电源正极的地方,可以控制电路;如果放在负极附近,能否很好地控制电路? 

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验验证和小组研讨等方式来解决;教师不时地介入各小组讨论研究,对陷入困境的同学给予适时的指点,帮助他们解决.同时预学阶段学生预学其他问题,教师也要提醒他们趁这个时段提出困惑的问题,通过相互协作来解决. 

3.4课堂测评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进行检测,及时诊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习题1小明将电池组、开关和灯泡连接成一个完整电路,闭合电路后,发现灯泡没亮,而且过了一会,电池开始发烫,请帮助小明分析一下该电路可能发生什么故障? 

A.开关连接处短路 

B.灯泡连接处短路 

C.灯泡爆了 

D.电池没电 

习题2手电筒的结构如图1所示,请把手电筒的电路图画在方框中. 

3.5课后拓展 

第8篇

关键词:“三五三”;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09-02

一、“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引入新课时,我改变了平铺直叙的用实验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导入新课方法,转化成魔术引入,先用纸覆盖通电导线,将其隐藏起来,用实物投影将小磁针投影在大屏幕上,在闭合电键的同时说“转”,小磁针随着口令就转起来。这种引入方式与传统的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流的磁场”引入有很大的区别,情境的创设能够隐藏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时感到轻松愉悦,学习效果自然就好。魔术情境的创设形式新颖,能够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进入角色的时间。再如:由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时,我播放了一段码头巨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录像,画面上成吨的钢铁被电磁铁吸起来了,力大无比的起重机吊重物的画面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震撼。在这种巨大的视觉冲击作用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课堂“三五三”学研式教学。“三五三”学研式教学方案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途径。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工具,它和生活中很多现象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很多同学对其产生兴趣的原因。把物理回归于生活,让物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物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可以促进物理教学有条理地进行。

二、强化交流和合作,搭建开放的学生学习平台

1.“三五三”学研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常规空间模式。教师讲课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组内选一人为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组长轮流担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三五三”学研式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任务形学习形式。在上课时,我倡导学生发言时说:“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而不说“我的意见是……”,以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小组间的讨论交流,还要组织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三、“三五三”学研式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开放的物理实验、习题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陈旧,一般只是对定理的一种验证,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课后习题也是以计算为主,很多的题就是开门见山地给出几个数字要求学生计算,物理题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实施物理开放式实验与习题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三五三”学研式教学让我们开放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开放实验方法,开放实验原理,开放实验器材,开放实验结论等;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不局限于课本的量筒和天平,应指导学生利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密度测量的问题。再如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特点时,学生的实验结论就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教师可收集不同同学的结论,进行对比归纳。

2.“三五三”学研式教学让我们开放习题教学。物理习题可开放可以将一些常规题改成开放型,可将题的条件、结论发散,以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三五三”学研式教学优点多多,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学研式教学的意义

学研式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不能只是在公开课上作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教师自觉地将学生的主动发展摆在第一位,要将学研式教学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研式教学的实践,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融洽。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全盘否定。虽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可取之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如“讲授法”可以说是传统教学中的代表方法,这种方法的作用不可否定,在学研式教学中也要运用,只是要注意运用的时机是否得当。如在介绍奥斯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在比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时,教师就要根据图形来讲述,这时传统的讲述法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性学习;引导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学习方式。它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学习者自觉地对自己所学的生物学习经历进行批判性地回顾、分析和评判,对生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地探究,对将要遇到的生物学课程中的学习困难进行创造性地预见,同时对生物学习体验进行理解、描述和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那么,该怎样做?

一、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授新知识前教师一般都会先复习旧知识,这一环节大多是教师自己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学习就显得被动。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学习内容,主动地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利用相似原型唤醒遗忘记忆,促进学生将已学基础知识融进新知识里,并引导学生应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来认清新知识的特点。

教师要让学生看到重点内容后能主动提问,如:在学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过程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联系?”、“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对水分的运输与对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关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获得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反思

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双方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提问和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及提出新观点,教师都要密切注意,做到《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已、相信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在课堂环境中,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调整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下图:

首先是让学生独自或在他人的引导或启发下发现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其次是学生在听课中要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付之于行动,在课堂养成多问与多思,真正让学生做到“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23〕。

例如:在进行“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学生能认识到后代性状中的分离现象核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现象,但对其分离比3:1或9:3:3:1是怎么得出的往往难以理解,这时教师能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学生感兴趣的磁性染色体图片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染色体图片进行板演,让在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观察,找出错误,反思改正。必要时教师作精讲和点拨,最终帮助学生揭示出基因遗传的基本规律。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立足双基,突破难点,凸现重点,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尽最大可能弥补学生基础知识上的漏洞,例如学完“DNA分子结构”知识后,课堂小结如下:DNA分子结构概括为“1、2、3、4、5”,1指“1种结构”是指DNA分子是一种独特的双螺旋结构;2指“2条链”是指一条DNA分子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3是指“3种物质”是指每个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含氮的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组成;4指“4种基本单位”是指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有4种,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指“5种元素”是指DNA主要由C、H、O、N、P5种元素组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这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适时运用它,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加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师生之间要有适度互动交流,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互助合作。

还有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学生对此生理过程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取插图教学,以图为纽带,根据书上图3-8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一边板画,一边讲解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概念、及实质,然后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说明,其他学生可以默画此画。随后学生自我反思,自查错误,及时改正。整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展开,使学生既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还可以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意识,提高简笔画水平。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或行为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从同伴的多种思维或方法中受到启发、获得启迪,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以利于学生不断提升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给学生介绍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时,可以通过对原核生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用板书演示出老师的思维过程:

这样,可以帮组学生理顺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中可制作“问题储蓄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要会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质疑,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善于向学生发问,在无疑处生疑,在疑处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学会发问。如,在讲ATP时,问太阳光能如何转变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若学生在回答此问题时感到思考范围太广,难以有条理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此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形成问题串:①太阳光能中的能量人体能被吸收吗?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吗?②太阳光能首先被谁吸收,储存在哪里?③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ATP动物能直接利用吗?④植物在光反应中形成的ATP,有什么作用?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其中的能量会被直接利用吗?⑥动物的直接能量物质是什么?⑦动物体内的ATP从何而来?有何作用?这样一问,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质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问题储蓄罐”(将每次的提问单进行搜集和整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明显提高,生物反思性学习将进步很大。

总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一定会使课堂教学趣味盎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08-01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也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其教学管理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才更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一)主体性原则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也应当同样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不断的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二)民主性原则

所谓的民主性原则指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要刻意的去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并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们自由平等的权利,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

(三)合作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指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使得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依赖、保持和平友好的局面,这也同时是师生之间对各自的一种认可,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情感性原則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从内心出发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能够感受到你的爱,既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又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以情感作为基础开展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将有助于师生之间顺利的沟通,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成为当前众多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以笔者自身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果不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变,那么教师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将仍旧是围绕着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进行,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较为低下。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构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

(二)充分利用问题进行管理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许多的教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感到焦躁,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又不能够放任这些问题不管。此时,教师应当培养一种充分利用问题进行管理的方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源,并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事件的真实性,然后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思考是否能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件好的事情。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一起来共同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尽量去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三)目标管理创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应当立足于这些的基础之上,然后开展课堂教学目标管理创新。但是目标管理创新应当达到以下一些要求:首先,要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其次,建立初中物理课堂常规,让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目标的设置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让整个集体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第四,在管理创新中,应当课堂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尽量少走错路,从而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

(四)增强人际沟通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人际沟通是保证其开展和实施的首要前提条件,如何保障沟通的有效性,极大的影响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人际沟通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增强人际沟通首先需要教学双方建立起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只有互相信赖之后沟通起来才会变得更加的方便。其次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做教师和学生交流谈心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二者之间的信任度,同时通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的团结友爱,有助于整个班集体的和谐,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来。

参考文献:

[1]吴军霞.初中物理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王玉哲.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周丽梅.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对话;课堂效率;物理智慧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进行缺少激情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接触是在第一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在进行物理课堂学习的时候,物理课堂的学习气氛难免会有些沉重,尽管初中的物理教师在有意识地转换教学的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但是初中的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模式,在物理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对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并不没有太多热情,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没有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没有上升,整体来说,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师生对话的热情不高。

2.初中物理教师在把握课堂对话程度的时候缺少经验

初中的物理教师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中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初中的物理教师很难做到准确地把握课堂对话的度,往往容易出现,初中的物理教师过度地重视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有的时候,初中的物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这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导致物理课堂的师生互动只是停留在形式之上,没有真正地做到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契合。

3.初中物理课堂对话的效果并不理想

初中的物理课堂在师生对话交流互动方面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往往容易出现,课堂的对话互动形式只是停留在一小部分的学生范围之内,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往往只会与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反应更加的迅速,而初中物理教师有的时候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进度,常常会影响初中物理课堂中对于新的物理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仅如此,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会过度地提醒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保证这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进度。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初中的物理课堂在进行师生互动对话的时候,取得的效率并不高,学生的状态也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不经思考进行的回答,另一种就是学生并不积极地回答物理知识,在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方面都没有很大的进步,由上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师还没有确立一定的师生课堂对话的标准,尚未探究出一套有效的课堂对话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课堂对话的策略

1.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对课堂对话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初中的物理教师在课堂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育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应当在课堂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为课堂对话的有效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尤其是要树立对初中生的正确认知观,初中的物理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构建的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进行物理课堂对话的时候能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境况。不仅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对话的时候要将独立的个性以及人格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从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与物理教师能够实现真正的人格平等,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为了增加课堂对话的效率,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的前提是初中物理教师对于学生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在课堂对话的时候能够抓住与学生互动下去的点,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上课的时间外,也应当抓住机会与班级上的学生展开师生交流,为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物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也会使物理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物理课堂讲解的建议,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讲解的见解及时地改善自己的物理教学策略,对物理课堂的课堂交流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方法方面。在每一次的课堂讲解之后,初中的物理教师应当对每次课堂对话的程度进行反思与总结,发现其中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物理教学方式,抽出更多的时间强化与初中生的交流,尤其是当前的初中生在个性方面都非常的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物理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态度,使其在进行物理课堂对话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加地抓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初中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尚且不成熟,遇到的学习问题也比较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物理教师强化对于学生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初中物理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师生的课堂对话交流也变得更加的有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了做到上述几点,初中的物理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应当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积极地配合物理教师。

参考文献:

第12篇

初中物理课堂是一门以提高初中生科学素养的自然科学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操作的基础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探索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要求初中生了解各种运动形式,认识力学,光学,电学等相关内容,了解力学、光学和电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强调培养学生“自然科学观”这个宗旨,激发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解科技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物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深层次的物理知识,树立正确的物理世界观,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学兴趣。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一节和谐氛围的课堂必定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必定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必定是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初中生尚处青春发育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情感上比较脆弱,且容易受到伤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过分的批评必定会给学生产生阴影,自然而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沟壑,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育原理,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共同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2.建立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视学生把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醒学生,使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恰到好处地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物理知识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中学生体检抽血时,酒精擦在胳膊上会让人感觉凉凉的,这种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就是酒精蒸发会吸收热量,因而胳膊会产生凉爽感。由此及彼,从酒精蒸发引发学生对蒸发现象的思考,让学生展开思索,搜集生活中关于蒸发的生活事例。如刚洗完澡,身上的水珠蒸发,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还可以根据“酒精这种液体在不盖瓶盖的情况下静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屋子里就会充满酒精味道”的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挥发的概念。

3.重视激励性教学策略。相对于音乐、美术,物理是一门要求专注度高、精确度高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实验事故。所以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而且每位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有的学生善于写作,有的学生专注于体育锻炼等,因此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对物理学科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况且由于物理知识积累的层次不同,造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例如:由于学生在实验前没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中出现错误操作,导致实验没有按照既定计划呈现应该有的效果。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上,在同样的操作环境下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别人都取得了成功,自己却独遭失败。因此自我效能感严重受挫,自尊心遭受打击。在此情况下,教师适当采取激励性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主动开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安全最重要,实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是物理学习中最寻常不过的事,物理史上重大的研究发现都是物理学家在千百次失败的经验上积累出来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鼓励、理解、支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物理学科学习的信心。

4.重视课后反思。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更要重视课后反思。 在教学后,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等,并找出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做好记录,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高效的物理课堂应当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总结时,教师可点评哪个小组的学生分析得最全面,哪个组的结论最有新意,哪个组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最好等。 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在评价时,要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此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教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活动课教学中的探究策略。重视知识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具体体现。开展活动课中的探究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环节。而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讨论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相联系的课题中考虑,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人体与物理”“交通与物理”“厨房与物理”“杂技中的物理”等等。根据课外阅读、网上查询、收集资料、观察记录、解决问题,增长知识,获得成功。实践是一个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学以致用,这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关注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探究的课题产生兴趣,有成就感,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6.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评价也是高效课堂的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全面的评价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初中物理教师应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物理训练中的成果为重点,结合学生的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其次是让学生看清自身的不足,使学生向自己的缺点部分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自主观察、分析物理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第13篇

>>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关注教学评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初三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反思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贺智元")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事实上,许多时候因备课不充分而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备课的要求(1)体现发展之本,尊重学生差异。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放在首位,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使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学生的过程,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提“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体现预设生成,关注解读超越。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备课不断调整,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既要体现学生的学,又要体现教师的导。既要体现教师的预设,又能体现可能的生成。有时甚至要跳出教材,深钻细研,解读与思考教材,灵活变通教材,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调控能力的提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信息交流的畅通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艺术;信息交流深刻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反馈艺术。我们要求教师逐步掌握一些调控技巧。(1)关注并观察学生。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立足于整体素质的提高。(2)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要分层,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分层次布置作业,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努力做到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三、教师还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预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新授内容。如物理我们教师可以做好导学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就能解决教科书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问题进行交流。已经懂了的互通看法,自己不懂的讨论探讨,真正把时间与空间都还给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提供帮助。

学生的疑难,小组内没有解决的,提出来求得大家的帮助。组际交流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再次进行讨论交流。

四、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物理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物理现象和事实、物理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物理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生 主体性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要通过课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如此,物理教学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而服务的。但传统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重成绩而轻发展,故而教学也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效率不高。提倡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多引导学生表达和思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似乎已经成了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确是学生的“师傅”,可为学生“答疑解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就是“我讲你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是被动接受。接受式的学生虽然利于学生掌握理论性的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理解应用。因此,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还得转变观念和角色,多创造机会,在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创设情境,以情境而引导学生去表达,以问题而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物理课堂中,不能依然抱着“以师独尊”的思想,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丰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表达和思考,这样才能激活物理课堂。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此时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冬天结冰后车轮上锁链防滑、鞋子上有轮印,接着引导用手掌和桌面接触,在“不用力”、“用较小力”“用较大力”的情况下向前滑动,追问“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由此而启发学生思考,在实验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什么是摩擦力,从而引出新的探究主题。在物理教学中,除了上述情境外,还可借助实验、动画等而创设情境,以情境启发学生表达和思考,从而引入新的探究问题。

二、合作探究,多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

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交流“教”并不等同于“讲”,“教”更多指的是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启发和点拨。要在物理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能真正参与物理探究活动中,主动通过探究而获得物理知识的构建。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就需以活动、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从被动地“听”、“记”、“背”转变为主动的提问、质疑、交流和讨论。如实验教学中,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遵循什么样的原理,要选择哪些器材,如何安排实验步骤,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学生的体验会更丰富。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活动,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尤为重要的。先展示一个空烧杯,启发学生思考会不会对桌面产生压强,接着往烧杯中加入水后,问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追问“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塑料袋装水来验证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然后引导学生实验,继续追问“如果塑料袋内装的是其它液体呢?”学生继续实验,以问题“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的结论。如此,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的构建,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效率更高。

三、关注差异,多引导学生反思和归纳

在物理教学中,以“境”激趣,以“问”促思,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去经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当学生构建起一定的物理知识后,应用就尤为重要。在物理课堂中加强针对练习,用练习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让学生从知识向技能过渡,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且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归纳所学生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在练习中,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很多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只会解题而不会反思,尤其是在出现错误时,不会反思错误的原因,对此,在练习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纠错。如练习问题为: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A.100N;B.200N;C.0N;D.400N。在该题的解答中,因弹簧称受到的相反方向的两个力,运算时只能是相减而不能相加,故而不可能为400N;题干中明确指出“各用”,故而不可能为“100N”;弹簧称使用时处于静止,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也就能知道这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在纠错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而进行判断。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练习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如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哪些公式、哪些概念,哪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等,都可通过例题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为“学”而存在,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还得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境”激趣,以“问”导思,以“练”促学,把物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喜欢物理,能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如此,物理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精彩,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靖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华少年,2015年第12期56-56页。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效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0-01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有所忽视,其课堂效率较为低下。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规律特点进行把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物理素质的提升。

1 教学策略的转变

1.1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作用已经渐渐开始衰退。当今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教学的观念和模式,积极学习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稳固的基础。

1.2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阶段决定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爱护。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了解和解决,在对待学生之间产生的分歧时必须要做到公正的解决,不能有所偏袒,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使课堂教学有质量上的保障。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做好预习

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初中生进行预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常用指导方法是给学生列出预习的提纲。学生在预习中按照教师给出的大纲进行预习,能够明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预习的效率。为了保障学生的预习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2.2抓好新课的引入

初中物理学科有着以实验为基础、对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相对于初中其他学科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初中物理科目新课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可塑性强,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期,在每一节课开始阶段利用教具、试验、情景设置等方法进行课程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就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成熟。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支持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因素。对于物理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物理兴趣的提高,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欲望。只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教师应该创造让学生亲身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解物理知识。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的存在,教师利用物理知识来对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4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手段来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以课本内容为教学对象,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例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究和学习,得到不同的结论。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每个学生发挥思维和创造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2.5利用多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着图文结合的优点,便于进行物理知识和物理变化的演示,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物理知识。

2.6课后反思

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后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反思,对在教学的过程中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对新课的引入方法是否得当;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解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是否简单明了;对例题的选取讲解是否能够突出知识的重点;布置的作业其难度是否得当等问题进行考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修改,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和完善,能够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精心的导入、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等方法,来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物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玉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2]骆小军.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主角——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2011(03).

[3]朱金梅.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