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我们要在正确认识不良贷款产生原因与清收难度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清收不良贷款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才能确保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成效。
一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要加强宣传,提高信用社全体职工对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认识,以高昂的斗志、充足的干劲,积极投入到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工作中去,形成全员参与清收的良好氛围。要向社会各界宣传信用社开展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意义,使大家认识到,借信用社的钱必须归还,赖是赖不掉的,提高他们参与清收的积极性。对信用社全体职工要做到早动员,全面部署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目标,强调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清收不良贷款的对象,全面部署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使每个职工都落实清收工作责任,承担清收工作任务,坚定信心,认真、努力、扎实地做好清收工作。
二要精细组织,确保取得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胜利
要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方案,成立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指导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清收措施,确保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工作如期开展,如期完成,取得胜利。
三要做好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梳理工作,加强督导检查
要按照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成因、损失程度以及清收难易程度等划分类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清收。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领导小组要上下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对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推广和通报,对清收工作的开展、进度及真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帮助解决清收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
四要严格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考核工作
考核是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动力,要建立清收不良贷款台账,按月公布,认真考核,对完成任务好、进度快的职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行动迟缓、工作无进度、措施不力、效果差的职工进行通报批评。要通过考核,增强全体职工的清收工作积极性,确保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取得实际胜利。
五要形成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整体合力
要利用电视、墙报、标语等舆论工具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借款户的信用意识,塑造良好的信用氛围。清收工作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依靠党政,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协助强制清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做到以借款户为中心,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既能清收不良贷款,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与职工、借款户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清收过程中的困难和进程,了解借款户的心理真实想法,达到上下互动、全员一心的目的,从而将清收工作做到最优化。
六要加大清收力度,全力盘活存量不良贷款
在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中,要研究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寻找工作突破口。对违规发放的贷款,将清收任务分解到岗、到人,明确清收责任人,督促责任人员采取有效方式积极清收,确保清收工作取得实效。对诚信缺失贷款,要逐户上门,逐个见面,逐笔清收。对外出务工农户贷款,要充分发挥协贷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强化贷款管理。要创造条件开通汇路,为外出务工农户偿还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对农户冒名贷款,要采取必要措施,全力保全资产,提高收回率。对遭受自然灾害贷款和家庭困难农户贷款,要准确定性,区别对待。对有可能收回的,要采取多种手段尽量收回;对暂时无法收回的,要减轻加罚息惩戒力度,延续期限。
七要对“钉子户”、“赖账户”依法清收
摘 要 农村信用社经历了50多年的沧桑历程,逐渐发展壮大。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省市的大好历史机遇中,重庆农村信用社也迎来了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性机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是重庆统筹发展的核心。从谋种意议上说,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成败,影响着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历程的快慢。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思考 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思考
(一)发挥农村资金流转的核心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仍以服务三农为综旨,其网点主要布置在乡镇。较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全面,占主导地位。目前在重庆农村的乡镇,不管是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还是农户储蓄存款,主要还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其资金主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流转。
(二)继续发挥支农的主力军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是广大农户资金短缺融资最直接的正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以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定位,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确立农村商业银行将发挥城乡筹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三)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成为政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传输带
城乡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和注资是关键。但政府的注资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汇兑结算渠道进行传送和监控。“三农”资金短缺又主要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
(四)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成败的“反光镜”
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快慢和资金增长速度及资金需求状况,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经济活跃程度,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系列数据可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效果。具体表现在:1.资金流转速度的快慢反映农村资金的活跃程度。2.资金需求量的大小即贷款的多少和用途,反映是否提高了农民参与创收的积极性。3.沉淀资金的多少,反映农村改革效益,农民实际收益的多少和是否得到了实惠。
二、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初期,在市场定位确立的基础上,应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因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继承农村信用社业务、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更名而来,农村信用社更名为商业银行后,其市场定位仍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做最大的零售银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传承”就是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将原信用社的品牌业务加以继承,也可叫“老字号”业务,如存款,三农贷款等。这是信用社在农村中几十年来形成的,不能放弃,这是立行之本。摒弃就是农村信用社改成商业银行后,部分业务要按商业银行的要求,体现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对一些成本高,效益差、风险大的业务品种和经营模式进行整合和放弃,如对网点的布局上应考虑效益性等。“创新”就是要对农村信用社低效益业务和模式整合后,应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创新业务品种,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借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之机,做好传承、摒弃和创新的改革,就发展好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具本建议如下:
(一)合理设置网点,提高经营效益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既要符合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又要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即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来确定网点的设置。县城以建精品网点为主,乡镇以每个行政镇(乡)设立一个网点,均实行综合柜员制办公,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基本做到一个乡政一个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改变以原集镇设网点的模式。这样设立机构,既能保持每个政府所在地有金融机构,又便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保持政府相关资金划转、结算,确保县级支行与县级财政的资金往来,求得各级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能减少经营成本,又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
(二)人员择优上岗,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的前生农村信用社职工队伍,因历史的原因,其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员工身体素质不好,文化程度低,特别是思想观念陈旧,无紧迫感,不思进取,只等混到退休。这些员工已严重阻碍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成农村商业银行后,员工素质更是不适应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要求。即使加大培训力度,也是成本高,收效低。建议在收宿网点的基础上,以此为契机进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然后再面向社会招收一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然后进行规范化商业银行管理,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整体形象。否则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哪就是农村信用社“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是换名不换实际服务质量的改革。
(三)做好传统品牌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增强服功能
新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统品牌业务和创新业务产品的关系。原信用社的传统业务主要是存款,贷款,汇兑结算。所谓传统品牌业务主要是指信用社不管怎样改革,其传统业务中必须坚持,不能放弃的经营理念、业务品种,服务对象等。具体存款上坚持存款立社思想、坚持多组织低成本资金;贷款上坚持做零售银行,贷款用途对农户建房,学费,治病、种植、养殖业等贷款。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变。创新业务品种或启动商业银行可经营的业务品种。如偿试自营保险业,办理外汇业务,开办保管箱业务,办理贷记卡业务等中间业务、在乡镇设立ATM机,跨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加快与其他省市的柜面通联网速度。
(四)转变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贷款对象向自然人个体工商户、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农村产业大户转变,向市场发展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企业和新型农业转变。贷款方式除抵押担保外,多发放保证担保、最高额循环抵押担保贷款。改变个体工商户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一评级的办法,进行一年一审,减少每次评级的繁琐程序。
积极参与政府新型农业项目及引资项目的前期考查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放储备项目和为政府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对策
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政府机关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大幅度提升。从“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了解到资金缺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应从农村商业银行入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力度,确保当地政府机关与农村商业银行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和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继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效果。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问题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能够实现银行机构与当地政府机关相互衔接的目标,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问题,这就应针对各方面问题展开有效分析,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掌握力度。从多方面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大量资本流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商业服务水平下降。而且在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发展水平提升的条件下,还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效果变差,农村商业银行“脱农”问题层出不穷。第二,对于“三农”服务来说,其对于农村底层群体贷款发放有很高的要求,据此提高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农村地区“扶贫”目标。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银行体系金融服务水平受到层层制约。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然导致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水平和农村整体经济下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严重问题。第三,为实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这一政策目标,就应增加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注入力度。尽管这样能够改善农村地区老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受到层层制约,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贷款风险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支农贷款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经济实力。此外,多数农村商业银行还存在贷款方式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政府机关“三农”服务要求。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综合发展实例和信贷支农水平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内涵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现实作用和农村地区信贷支农效果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多方面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银行运营成本降低和控制风险分散的目标,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适当措施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下降,第二,在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农村政府机关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足,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超出相应标准,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水平下降,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和银行机构社会地位。第三,与其他银行体系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三农”服务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应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机关的支持下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确保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受农村地区综合发展形势和“三农”服务水平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覆盖面与农村综合建设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综合建设的支持力度。从宏观层面的角度出发,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社会地位下降,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会受到层层制约。
相关政策建议
从以上几方面研究中,了解到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农”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应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形势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标准化政策建议,积极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目前来看,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问题的政策建议有很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
未调整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水平,就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工作模式实施优化调整,同时强化农村商业银行转制效果,妥善处理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农村地区“三农”服务本质和宗旨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同时遵循商业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优化处理,或者在一系列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综合发展力度,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使得农户收入能够满足农村全面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要求。
对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
在对农村商业银行制定政策建议之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对当地农户融资需求和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各方面了解对农村商业银行中现有的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支农金融产品的经济效果,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金融产品在支农服务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方式实施优化处理,拓展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解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处于共生共荣的状态。
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将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三农”服务要求结合到一起,据此规划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政策建议,有效处理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衍生而出的问题。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水平,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于当地政绩观相互合作的条件下获取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制宜水平和分区管理效果,充分彰显农村商业银行统一管理优势。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有关部门能够在商业手段和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解决各项问题,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经营 问题 对策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银行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家发展建设筹集资金,还是为企业发展进行资金保障,亦或是为人民提供各式金融服务都离不开银行的帮助。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成员,它是我国独有的银行体系,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现实发展入手,对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 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农村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问题。长时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的资金保障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其他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不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过程经过了多次的改革,有其独特自身的特点。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在建国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仅仅是为了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建立的,因此规模大都较小,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信用社开始进行以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并颁布各类管理条令,以对其管理和发展进行明确的规范。这段时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农村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了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1996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和改革制定了明确规定,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改革规划,目前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成果,而农村商业银行就是这次改革的产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经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 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立足于服务农村事业的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一直寻求改革和突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需要多样化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问题
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中,股权原则是一人一股,但是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到农村商业银行,这种原有的股权体制已经被完全打破,但是又未完全转变为股份制银行,可以说,这种产权结构上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股权分散。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股东大多是自然人股东,平均持股较少,因此股权分散现象严重。大部分是把持有原来农村信用社的股份转化而来,而且农民将入股看做是贷款的前提条件,在入股后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发展情况,也很少使用自己的权利或花费时间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这种股权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权的虚置。
二 是法人结构问题。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在法人结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董事会的职能界定和职能分工问题、董事会监管问题、外部监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2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问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外部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抗风险能力低、业务网络技术水平较低等。在这些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出现很多累贷、坏贷、恶意骗贷等不良贷款问题,这些现象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金融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追款难度,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投放量。此外,农村商业银行也确实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风险预警和规避的机制也不健全。
2.3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良好的内部管理是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中,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举例来说,在内部制衡机制中,缺少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尤其在执行和监督部门中,没有建立起良性的监管制衡机制。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还存在人才匮乏问题,很多农村商业银行面向广大农村用户,对人才缺少吸引力,在与其他银行的竞争中缺少优势,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员工学历都较低,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有大量专业岗位如计算机、国际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等都有人才匮乏的问题出现。
2.4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人员多为以前老员工的子女亲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差,得过且过,而且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本地人,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员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如果不强化服务意识,改革就注定走向失败.所以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下大力提高全员的服务质量,强化对员工的服务培训,聘用专业培训机构,长期对员工进行高压培训,提高意识,争在最短时间内把服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争取以服务取胜,才能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才能逐步向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确保不被市场抛弃,.取得更好发展
3. 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具体来说,解决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要明确“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原则,要以农村金融市场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立足点,不断加深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力。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商业以后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巩固自身在中小企业和农民等目标市场上,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在农村金融方面的优势,打造个性化农村金融服务,以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经营服务,从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保持有力的竞争性。
3.2深化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农商银行应该进行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如提高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提高股东对农商行经营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吸引企业或其他投资机构在农商行参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在股权方面对农商行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此外,农商行还需要加大对股份制的改革,调整自身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为下一步上市工作做好资金准备,也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在完善农商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农商行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提高人才的利用率,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可以对优秀人才加大奖励额度,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吸引人才。此外,要严格把关人才的纳入和考核,执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赵佳丽.浅议农村商业上市:意义·挑战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3] 孙慧霞.试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1(1).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23-02
引言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合作制是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制度,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现状
(一)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风险
当前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机构体制和防范风险机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最广泛、最突出的问题,是效益风险、财产风险、支付风险等其他经营风险的源头,目前不少信用社由于大量不良贷款无从消化,只能维持现状,即保支付、保结算、清呆滞,个别信用社的支付已成难题,谋求发展当然更无从谈起。
农村信用社队伍的整体素质低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农业银行脱钩前,农村信用社的职工大部分是农行子女顶替和照顾各种关系调入的,国家分配和招考的比例很少。虽然近几年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学习,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属于正规院校毕业的人员比例明显偏低。
(二)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优势
农村信用社无论其人员素质、业务结构、资金实力、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结算方式等都与国有商业银行有相当差距。在城市里,农村信用社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但在乡镇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却无法取代农村信用社的地位。
首先,政策性银行虽然也是为支持农村经济平衡发展而运作,但主要着眼于宏观方面,扶持的是全行业或全地区的事业,不能像农村信用社那样具体到单个的经济弱者。在具体操作中,政策性银行网点少,覆盖范围窄,不能解决现实中大量的、零星的、分散的农户或团体的不同资金需求,而为零星的、分散的农户服务正是农村信用社的优势。
其次,商业银行从市场原则出发,要求借款人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是低层次经济单元所能达到的。
再次,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最大化,其机构网点的设置,服务范围的确定都要从成本核算出发,广大农村分散地区得不到商业银行的服务,可见,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在广大农村。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有些是属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尽快实现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体制的转换
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选择转为农村商业银行,而不要再选择农村合作银行,实现一步到位的改革。对于存在严重资产状况的农村信用社,应采取“招、拍、挂”的形式并结合镇村银行的发展给予处理。
(二)成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尽快理顺省级联社的体制
省级联社目前所处的尴尬地位,完全是当初选择改革模式决定的结果。省级联社既非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也非经济实体的体制,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无疑会给农村金融的运行和发展带来阻碍。
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已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信用合作社已经演变为商业性的合作银行体系。从信用社到商业性金融组织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不但依赖于自身实力的强大,而且与其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随着其自身经济地位的改变,他们所要求的金融服务层次也会相应地改变。农村信用社应在坚持以合作制为基础,以为社员服务为主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市场要求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实事求是地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
21世纪发展的趋势是:为社员服务为主、兼顾盈利性的信用合作组织以盈利性为主、兼顾为社员服务的组织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并不违背合作金融的原则,与以前名为合作实为股份制的城市合作银行不同。
另外,从信用社的发展来看,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是从小规模金融向大规模金融发展的自然取向,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金融发展的更高层次,要避免组建合作银行后的过度商业倾向,防止其蜕化为另一种商业银行。
(三)用市场化思路解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问题
用划分经营地域和服务对象的办法来解决满足三农发展对金融需求的问题,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为此,必须改变目前划分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服务三农的计划经济办法,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调动所有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三农的发展。例如,利用税收政策和各种贴息政策,引导和调动国有商业银行从事针对三农的金融活动,以缓解和最终解决“三农 ”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
(1)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准入的领域,增加业务收入。要继续提高市场份额或者扩大业务规模,尤其是在开放金融领域和金融产品上,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享受到的政策待遇是不平等的。在中间业务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盈利来源的今天,对农村信用社进入中间业务或者从事中间产品服务进行限制,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也对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不利。(2)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跨地区设置金融网点或成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地区经营。突破省级行政区划,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跨地区经营,是农村合作银行摆脱县域金融市场狭小的瓶颈制约,支撑其不断发展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从培育竞争性金融市场和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的角度出发,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以使这种跨地域经营能够顺利进行。(3)鼓励农村信用社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进行联营、股份制经营。允许国有商业股份制银行、甚至境外独资和合资银行参与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可以让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开拓、金融结算、产品开发上,实现借船出海和提升竞争力。
(五)抓紧改革人事制度
没有人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面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人才素质较低的现状,必须深入改革信用社人事制度,建立一种开放式、可流动的用人制度。所谓开放式就是选人的领域要宽,不拘一格;可流动是指信用社和人才之间可双向选择,能进能出。这样既可以通过考试、招聘等方式把一些素质较高、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经营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农村信用社各个领导岗位中去。同时,把不适应信用社工作的干部、职工调离出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用人制度。
要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风险意识、“民办意识”,提高经营水平。
(六)剥离不良资产,切实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
对农村信用社承担的凡不属于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和历史“包袱”,应当在摸清家底后,逐步逐项的剥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商解决,必要的话需要政府注资、需要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就像对国有商业银行和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所作的那样,切实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使之能够轻装上阵,顺利发展。
(七)运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规范破产行为
目前确有一小部分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率极高,经济效益极差,连年亏损,且数额越来越大,致使所有者权益出现了很大的负数,无论经营者的工作水平和当前的环境都没有扭亏为盈的希望,已经达到积重难返的境地。中国商业银行法已经颁布,金融机构破产在中国也已经有先例,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对经营效益极差的农村信用社实施破产,并处理负有重要责任的负责人,不准其易地为官,只有敢于破产一部分,才能使目前经营较为正常者产生后顾之忧,有压力感并力图将压力变动力,起到破一儆百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芽.农村信用社概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
[2] 郭家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
[3] 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 孙建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困境与出路[J].金融与经济,2008,(9).
[5] 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
[6] 林华.外资银行 圈地 中国农村[N].中国商报,2007-08-28.
[7] 宋琬如.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抢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7-11-13.
[8] 王文莉.农村信用社现行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政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6,(4).
[9] 张军.农村信用社向合作银行的转制研究——绩效、原因、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2009,(3).
县域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思考
浅谈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推进策略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及对策思考
同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初步研究和思考
对推进企业E-Learning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与金融机遇研究
对金融支持商贸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对公业务经营转型的几点思考
农村金融改革中的公平理念与创新思路
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法人信贷客户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方法探讨
湖北农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平台合作研究
农业银行大客户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PPP:商业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
论“”角度下银行网点的个性发展
当前形势下城区行储蓄存款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关于构建民生金融品牌的几点思考
博弈论视角下的不良资产处置谈判议价模型初探
经济资本管理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几点思考
资本结构影响银行效率吗?一个研究综述
关于以“五个法治”推进法治农行建设的思考
对提升农行县域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浅谈如何通过“扩户提质”来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
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与推进对策
当前形势下推进县域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措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自助银行的角色定位及发展建议
浅析当前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理财业务的信用中介职能分析及对策
委托资产批量转让的难点与对策
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浅析
规模农业发展趋势与农业银行服务策略探讨
基于农村市场的农行金融IC卡业务推广研究
从电子商务营销实践思考农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银行卡业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基于QFII持股的中国上市银行绩效研究
对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新机遇
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风险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从市场营销角度破解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难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对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建议
关于提升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的若干思考
农业银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北京分行为例
农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策略研究——以安徽为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信贷市场营销理念将受到巨大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掌握顾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意见,从而为农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客户交流会以及定期专门回访客户等方式对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有效地收集,达到客户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同时建立整个银行体系内的服务网络和应急管理措施,对客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在回访中收集的建议或意见、客户对服务不满而进行的投诉等,要认真对待,建立一套登记、处理、反馈的应急体制。同时,推出适合农村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信贷服务。可以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上,了解农村本地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当地重要企业人士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这种良好的客户沟通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层次。
(四)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新载体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信贷和管理结构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和收缩。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规律及时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加快信贷业务的发展。不能再采取以往的“坐等上门”方式争取与维持客户资源,更不可以在用以往那种简单审查的方式和“一刀切”的营销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当地的企业、居民家中,做足市场开拓的前期分析和调查,建立健全信贷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料库,掌握本地信贷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坐标,包括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然后,冷静分析,果断出击,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1.1审计内容的发展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立足于维护股东的权益,农村商业银行在经历改制后,股权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需要内部审计来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第二,本着农村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内部审计应当注重对经济效益的审计。第三,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流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新的经营领域等进行内部审计。第四,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企业,其与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对管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比如在领导调离岗位或岗位变动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内部审计。最后,内部审计应当包括业务流程方面的薄弱环节、漏洞或缺项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计。
1.2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内部审计的方法也需要进行革新。首先是建设内部审计的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体系收集银行内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审计人员通过数据终端实现无纸化操作和审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是内部审计的信息网络化应用,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软件的归纳分析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从而简化内部审计的工作。
1.3审计战略的发展趋势
在以往内部审计的定位中,内部审计主要是体现监督和控制的职责,而随着审计的的推广和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监督,现已体现出审计咨询的发展趋势。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时会发现很对问题,而审计机构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特别是在现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内部审计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总结先进的经验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从而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起到不只是监督,还有辅助和导向的作用。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2.1.1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银监会在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在文件中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和职权的相关问题。2013年又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规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些制度的和实施有效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和方式,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方向。2.1.2内部审计实施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体系系统。从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建设情况中,审计部门一般设立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在行政职能上对银行行长负责,在各分行下设分管的审计部门。在审计内容上,内部审计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来说,更注重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审计手段和方式上,内部审计已逐步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无纸化审计操作。
2.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2.1审计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审计职能与业务职能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审计项目的独立性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不能保证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发挥。2.2.2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缺乏完善。随着商业银行和审计体制的改革,审计机构的地位得到公司章程的认可,并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确保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了审计职能的顺利履行。目前,在进行内部审计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实现过程未能预留审计接口,无法完成易用性优化,导致审计关联复杂,数据分散,结构不清晰,成为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因素。在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从而导致审计的部分环节出现差错,影响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根据目前发展形式来看,审计系统还一直在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未能根据时展来优化信息化平台,从而无法应付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2.3.3审计部门的职能分工不合理。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审计部门起,审计、稽核和监督三项工作就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但三项工作都分别进行,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资源共享能力差。由于三项工作都是对商业银行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现有的分工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尚待解决。2.3.4审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要求熟悉财务的流程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然后结合熟练的审计知识,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审计方法、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以及财务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应当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表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精通等现象,不能满足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3改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3.1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国现已基本建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规范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的效率。另外,作为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效率性。
3.2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意识
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农村商业银行应当根基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我国相关政策的和实施对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加强对风险项目的控制。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在引进新型项目和业务或者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时,应当对内部审计员工作及时的、对应的培训和训练,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力。
3.3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体,应当具备达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商业银行在招聘人员时,应当重视对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对上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素质,而银行作为招聘方可以通过优越的待遇等条件吸引人才。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经营战略的转移,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收缩农村网点,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体系不完善。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以汕尾市陆河县为例,目前,县内留有金融机构网点共17个,其中:工商银行1个,农业银行1个,建设银行1个,农村信用社8个,邮政储蓄网点6个。在农村,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撤销后,其金融服务由农村信用社承担。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手段单一,服务功能不全,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要求。据统计,2006年末,汕尾市陆河县各项贷款41697元,其中:陆河县农联社各项贷款占比为91。96%,各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占比为8。04%,农村信用社对当地的信贷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仅靠当地处于改革发展中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信贷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所需。
(二)农村资金严重外流,银行有效信贷投放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以资金上存形式抽掉了相当一部分县域资金,而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其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吸收走了农村的大量闲散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据统计,截至2007年4月末,汕尾市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2661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75216万元,存贷比仅为37。53%;全辖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179427万元,占全辖各项存款的10。22%。在农村,绝大部分金融供给实际上由农村信用社在唱\"独角戏\",但因其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管理水平较低,金融电子化水平不高,服务手段落后,对\"三农\"的支持显得力不从心,有效信贷投放不足。
(三)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存在缺位由于金融机构体制上弊端、内控制度的缺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存在缺位,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方式落后。据了解,目前,汕尾市全辖的金融机构仍然以存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服务方式,尤其是在农村的金融机构,除少数几个乡镇的农村信用社开办工资之类的中间业务外,其他诸如代销国债、基金、银行卡等服务含量较高的业务几乎没有。二是服务手段落后。农民工汇款主要通过邮政汇款,银行业机构服务明显滞后,由于银行卡收费较高、各商业银行在农村没有网点、存取不方便、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使得生活在乡镇的农民工难以享受便捷的银行服务。三是金融新产品少。首先是农民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非常有限,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仅限于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就连消费信贷等信贷品种也没有;其次是缺乏金融风险补偿产品,金融担保机制缺位,导致农村金融缺乏有效担保。
(四)金融知识宣传严重缺乏
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应付人民银行组织开展反假、反洗钱、征信管理宣传,平时很少主动向老百姓开展宣传,连信贷业务办理流程等最基本的金融业务知识在农村地区还不能完全普及。
(五)农村保险业滞后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等特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确保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保险业\"保驾护航\"。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不能满足\"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尽管目前中国农业再保险保费收入约占农险保费总收入的占比进阶20%,但是国内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对于农业再保险制度需求以及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的仍然需求非常迫切。
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一是对农村信用社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降低其农业贷款利率,返利于农民;二是通过宏观政策调控,明确农村金融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约束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回馈\"三农\"中履行应尽的义务;三是要求地方涉农单位尽可能在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存放资金,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一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适度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积极鼓励各商业银行的网点向农村延伸,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农民自愿参与的各种合作互助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融资,从而实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各商业银行应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品种普及进程,不断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融资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农村信用社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结算服务品种,同时要充分依托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
(三)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覆盖面一是县级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对其基层行应重新进行市场定位,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增加支农贷款比例,并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办符合\"三农\"特色的贷款品种,以满足\"三农\"发展资金需求。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规范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对象、贷款方式、信誉程度等因素分别确定执行利率,逐步减少贷款利率上浮占比和幅度的随意性,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三是建议邮政储蓄银行大力开展农村信贷业务,强化邮政储蓄资金对农村的回哺性,真正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效应。通过优化农村融资环境,变\"一农支三农\"为\"合力支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和和资金支持。
(四)拓展保险市场,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一是各保险机构要积极拓宽业务经营范围,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地方特点,不断创新业务品种,推出适合农户种植、养殖特点的保险业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了解投保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收益,增强农户的投保意识。二是政府应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保险标的,实行保费补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提高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参考文献:
[1]邵西连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河北金融2009。3;
【关键词】新型农村城镇化 农村商业银行 支持能力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我国在实现农村城镇化这条道路上有过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道路开拓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的贯彻执行,更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考虑到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现状及竞争实力,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支持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果。目前针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分析较多,对于现阶段新型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的分析也都在定性的分析之上,所以对我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关于对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在定量方面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一些学者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其中,许涛,张文强等(2011)通过湖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服务农村城镇化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了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王士伟(2011)通过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张童炜(2009)分析了美国社区银行竞争优势与影响江苏省农商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AHP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农商行竞争力的评级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3家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业务创新能力薄弱、盈利能力薄弱、人才缺乏以及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最后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杨青楠、解晟实(2011)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国内几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测,得出了除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低),其他农商行在总体上的运营效率及在现有的条件下的管理水平普遍有效。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及金融支持瓶颈
随着2001年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单位成立,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由当初的3家试点银行发展到了100多家。根据银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最大的省份是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东部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要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商业银行这一块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白需要发展。
四、我国现在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还存在着一些支持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支持资金供求矛盾存在;2、农村贷款环境的制约(农村贷款者的经济实力较差,易出现不良贷款);3、政府提供的拨款有限(政府担心“免费乘车”现象出现);4、农村金融机构数目较少,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邮政储蓄。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较少,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5、农村传统借贷观念的影响(如:“欠债还钱”、“父债子还”等传统观念)。
五、因子分析法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支持能力评价
(一)样本及指标选取
由于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是最近一两年才建立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便选取了2012年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等十七家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数值为样本。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支持农村城镇化的硬件设施、为农村城镇化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贷款的盈利能力等等。所以选取的指标有:设置机构数量、ATM设立点数量、员工数量、总资产、总贷款、净利润、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额(涉农贷款额+小微企业贷款额)、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率((涉农贷款额+小微企业贷款额)/总贷款)、存贷款比率(贷款总额/存款余额)、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润贡献(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率×净利润)。这些指标的作用方向都为正向。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不同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同,所以需要对输入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通过SPSS(17.0版)实现了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进行因子分析
1.变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软件中操作可以得到 “相关系数矩阵”,其中大部分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就是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其中原假设是:该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不适合作因子分析。若对应的伴随概率值(sig)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KMO检验就是衡量这组数据相关程度的总体水平。本文中,通过SPSS软件中的操作,可以得到 KMO的值是0.701,符合Kaiser给出的常用的KMO度量标准中的一般水平,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伴随概率大约为0,是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的,应该拒绝原假设,是可以通过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故原有变量是可以作因子分析的。
3.提取公共因子
提取公共因子的原则是信息的保留量为原始信息的85%以上。通过运用软件多次提取,最后得出提取三个公共因子便可以能保留91.91%的原始信息。
4.因子的命名解释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根据SPSS软件操作后得到旋转成份矩阵,即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员工数量、ATM设立点数量、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额、净利润和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润贡献在因子1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第一个因子F1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设置机构数量、总资产、总贷款、存贷款比率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第二个因子F2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涉农贷款率在因子3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矩阵,第三个因子F3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
5.计算因子得分,进行因子排名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本实证分析通过SPSS软件操作可以得到如表3的因子的分系数矩阵。
根据表三,利用各个标准变换后的值乘以在各个因子下的得分,然后再求和便得到了各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因子得分及排名,结合各个因子得分又可以计算综合得分F=0.44472×F1+0.34341×F2+0.13098×F3以及综合排名,即表4。
六、结论
结合表四可以得出17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1(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得分较高的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2(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得分较高的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3(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得分较高的是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和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也可以看出并不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深度就越强,主要是因为资金实力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城镇化的资金支持占该银行总的资金利用的比例较低。
在综合得分与排名方面: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和广东顺德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较高,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较高。可以看出对于新型农村城镇化支持能力最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大都分布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特别是集中在4个直辖市;而发展起步较晚或者实力较弱的银行在支持新型农村城镇化上的能力就较低。通过比较沿海地区和非沿海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对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大体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要比非沿海农村商业银行(如: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新余农村商业银行和淮北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能力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更存在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已经成立或者准备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就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和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这三个方面下工夫,特别是对于综合得分较低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找到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的差距,一一进行改善和提高,最后达到对新型农村城镇化支持能力的综合提高。在不断提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支持能力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在自身不断盈利发展的情况下,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涛,张文强.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三农金融,2011.
[2] 王士伟.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11(7).
[3] 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 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J]. 现代金融,2010(11).
[4] 陈万海. 浅析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机遇[J]. 现代经济信息,2010.
[5] 张童炜.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2009.
[6] 杨青楠,解晟实.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J]. 科技与管理,2011(1).
[7] 李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华北金融,2011(9).
海南地方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项大工程,无论是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还是热带高效农业,或是大量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无疑对海南地方金融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省办经济特区20余年,海南金融业发展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经历过低谷。加快构建海南地方金融体系,将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要深入分析海南地方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地方商业银行缺失,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不足
从现实情况看,海南地方银行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商业银行严重缺失。1995年,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在经营不到3年时间就因支付危机而关闭。至今,海南成为全国除之外唯一没有城市商业银行的省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源分布不均。从全岛资源分布看,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集中分布在海口、三亚等城市。2009年,海口、三亚两市存贷款余额占全省存贷款比重的70.2%和87.8%;而其它市县存贷款余额占全省存贷款比重的29.8%和12.2%。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大量外流。国有商业银行海南分行业务规模受其总行限制,将所垄断的部分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转移,造成海南本地资金大量外流。2008年,通过银行体系净流出资金累计达212.9亿元,占当年新增存款的44.6%1。
2.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担保体系发育迟缓
近年来,海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然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在现有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调查显示,自有资金是中小企业原始资金的主要来源,在被调查200家企业中,63%的企业目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86.5%的企业的创业资金和固定资产是通过自有资金建立起来,靠金融融资的企业仅5%2。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在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海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较少。截至2010年6月底,海南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业务的担保机构仅有28家,远低于广东(780家)、浙江(378家)、山东(459家)等沿海省份,也低于云南(144家)、贵州(301家)等西部省份。另一方面,与其它省份相比,海南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金额偏少。有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总额达到9.11亿元,同比增长了79.9%,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总量仍然偏少。2009年,浙江省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总额170.56亿元,同处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也为全省2053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近50亿元。
3.农民融资困难,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据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调查显示,海南农民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靠自我积累(57.14%),其次考虑银行或信用社(32.14%),最后才考虑向亲朋好友借钱(10.48%)3,不难看出,农民除自有资金外,融资渠道主要来自银行和信用社。而现实的情况是:第一,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及其战略定位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转移,商业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锐减。2007年,全省县域银行机构737个,比2004年减少126个。其中,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网点118个,比2004年减少32个。第二,农信社作为农民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作用也在减弱。目前,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数233个,比2004年减少81个4。从全国的情况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存款本身偏少,这些资金本应留在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而在海南,农村的存款并没有留在原本就紧缺资金的农村地区,相当部分的存款通过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农信社三个渠道流出岛外。据统计,农信社流出资金达42亿元,占其全年存款总量的33%5。
4.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差,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海南资本市场发育仍不完善,企业融资能力较差。一是证券类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上个世纪90年代,海南曾有信托投资公司类金融机构达20家。2010年,海南仅有2家本地的证券公司和4家本地的期货公司,至今无1家总部在本地的基金公司,与广东、上海、江浙等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较差。从股票市场看,2010年,海南省非金融机构从A股市场直接融资达13亿元,远低于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也低于湖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从债券市场看,2010年,海南从国内债券市场筹资23亿元,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
保险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机构分布较少。2010年,海南无1家总部在本地保险公司,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二是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2010年,海南省保费收入达到48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总规模的0.3%,保险业整体规模较小。海南保险深度和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不仅低于沿海省市,也低于部分中西部省份。三是农业保险供求矛盾突出。海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占GDP比重达到30%,由于是热带海南性气候,农业受台风影响较大。2007年之前,海南农村保险主要由人保海南分公司独家经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海南开始开展农业保险试点,近年来参保面不断扩大,但农民压力很大。比如,一株香蕉1.6元的保费,个人要掏80%,财政仅掏20%6。
5.外资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开放程度不高
上个世纪90年代,海南曾拥有外资金融机构3家和1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自从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萎缩,业务量大幅减少。而目前驻琼外资金融机构只剩下南洋商业银行1家。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不断减少。到2009年末,海南省外资银行贷款余额为4.2亿元,仅占全省贷款总额的0.2%。与此同时,发达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量持续增加。2009年,上海和广东外资银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97.52亿元和5617.16亿元,占本地区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12.1%和12.6%,远高于海南的水平。
构建海南地方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给金融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针对海南地方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海南地方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1.以国际化为目标,尽快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
尽快发起成立城市商业银行。考虑到过去海南发展银行的历史包袱较重,建议直接发起设立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由省内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公开募股,发起成立城市商业银行。为此,要向国家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是争取国家给予海南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累计资金支持不低于10亿元。二是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民银行给予再贷款资金支持。三是聘请资质较高的财务公司作为顾问,制定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方案。
城市商业银行要以国际化为目标。城市商业银行要以国际化为目标。第一步,城市商业银行以海口、三亚和琼海为中心,并逐步向各市县延伸,形成立体式发展格局。第二步,通过3-5年的快速发展,争取到国内主板上市融资,扩大其资本规模,并逐步在国内各省建立营业网点。第三步,经过5-10年的发展,争取在H股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市,争取成为东南亚区域性银行。
2.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不断壮大政府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政府信用担保机构为支柱产业提供信用担保,省级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一是不断壮大政策性担保机构。在现有政府信用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加快管理与改革,不断提升省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作用。省级政府要根据岛内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优先享受担保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加快发展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政府通过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商业性信用担保公司。争取到2020年,资产过亿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达到20家,初步建立起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此,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完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三是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
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把强化国有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作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是规范农业银行的支农行为。农业银行要立足支持县域经济中高层次的金融需求,重点支持热带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二是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支持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大型农业项目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三是强化农信社的支农功能,加快农信社改革步伐。
加快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农信社为主体,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二是鼓励发展村镇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在各市县设立村镇银行,争取到“十二五”末,各市县均有1家村镇银行。三是鼓励农民建立互助合作社。在几个村或乡的范围内,允许本地富裕村民组建信用合作社,只为当地村民提供信贷服务。
逐步完善对农村金融的支农政策。一是加强对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将已有一定规模、机构建立比较完善、运营和管理比较规范、愿意接受国家金融监管的民间金融合法化。在鼓励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完善财税、货币、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注重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全面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二是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尽可能减少农村资金的外流。完善和规范省内各大商业银行(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设在农村的经营网点的服务功能,规定这些网点必须将在当地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贷给当地农民。
4.建立多层次的地方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并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是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省级政府要加快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如针对海南农业发展薄弱的特点,打造全省热带高效农业投融资平台;针对海南房地产加快发展的特点,打造全省房地产投融资平台等等。二是发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撬动民间资本的作用。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出现债务危机。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一是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上市,对省内发展潜力巨大和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政府鼓励其到创业版上市融资。二是对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鼓励其到主板市场或欧美市场上市融资。三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鼓励海南企业广开渠道、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融资方式,加快发展,如发行债券、创设基金等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
完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保险市场。“十二五”期间,海南必须在旅游保险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建立海南旅游保险制度。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则需要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作为后盾,加快建立海南旅游保险制度,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保障。二是把建立健全海南农业保险体系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海南农业经营风险大的特点,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增加农保险种的有效供给。如建立巨灾补偿基金,构建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适时组建海南省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等。
5.加快金融转型,加大金融开放力度
适应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加快金融开放力度。一方面,加快投资金融向消费金融转型。海南要打造国际性购物中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消费金融作为支撑。一是引进国外实力强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适应建设国际购物中心的金融产品。二是争取海南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09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已成为国内消费金融公司首批试点城市,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允许海南尽快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三是要加强风险控制。针对国人的消费习惯,需要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目标,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三农”经济。近年来,银行商业贷款风险频繁出现,并且呈逐渐增长的态势,贷款风险防控难度较大。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1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1.1数量与规模
在新时展背景下,国内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村金融也备受关注,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农村金融的主力。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从2012年的337家增长到2020年的1539家,如图1所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机遇的到来,证明其改制是正确的实践,也证明农村金融发展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随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的扩大,其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压力,使得潜在风险逐渐加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总资产33.4万亿元,总负债30.83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7127亿元,如图2所示。
1.2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征
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金融风险防控的主题,配套完善的金融防控体系格外重要。在选择投资之前需进行客观评估,作出谨慎的投资决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易发性、扩散性、隐蔽性等特征[2],风险一旦产生,就会造成损失。
1.3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种类
1.3.1信用风险因违约造成借款企业或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的风险。这种风险事先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规避和有效控制。1.3.2政策风险因调整经济政策或财税政策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实现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控,从而达到稳定农村物价的目的。1.3.3市场风险因市场供求变化或者市场价格变化产生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要高度关注市场风险,通过市场价格分析市场变动,从而调整贷款额度,防范市场风险。1.3.4操作风险因人为失误、操作不当等造成的风险。每个人的习惯和思维各有不同,所以操作风险无法事先预知。1.3.5经营风险因经营管理不当造成损失、破产的风险。例如,经济形势好,银行容易发放贷款;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较为困难,银行不易发放贷款。特别是涉农企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经营状况就会恶化。经营风险是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中较为常见的风险。1.3.6流动性风险因资金周转危机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留足备用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2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2.1环境因素
环境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3]。经营状况、发展活力等社会环境可能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产生严重影响。环境因素可分为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信用体系、法制环境等。经济环境方面,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稳定。在平稳的经济环境下,资金产生增值回报的期限不断延长,部分产业会遇到资金流动性问题。政策环境方面,随着国内政策调整,金融监管越发严格,特别是对房产泡沫的抑制,导致房产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地方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向其提供贷款,行政干预政策易造成贷款风险。信用体系方面,目前,信用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由于大众心理无法预测,有部分借款企业或借款人向农村商业银行提供虚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贷款风险。法制环境方面,法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较大,但是对于借款企业或借款人的约束相对较小,使得大量农村贷款回收艰难,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据统计,2020年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为7127亿元,2015—2020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呈逐年上涨态势,如图3所示。
2.2企业因素
农村商业银行与企业联系密切,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担保公司等直接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企业自身管理不善、经营决策不科学、投资方向失误、扶持夕阳产业等容易造成贷款风险。各种恶意担保、无序竞争挤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导致借款者减少,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担保是把“双刃剑”,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审查贷款不严格,增加放贷资金,加大回收贷款的风险。
2.3自身因素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较低。培训工作开展不及时、员工对贷款等业务流程掌握不熟练,导致工作中存在操作风险。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产品创新、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贷款风险[4]。小微贷款业务仍不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尚未实现全面推广。管理运营模式和方式落后,无法满足防范贷款业务风险的需求,过多倾向于定性层面的研究,对于量化评价手段较少。在贷款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对贷款业务适用性的深入研究。虽然采用了类比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等方法,但是缺乏对定量方法的运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无法估量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风险集中度和风险发生概率。倘若没有预测市场风险发生概率,就无法真正防控风险,会极大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求,内部控制仍然存在漏洞,无法及时跟进配套内控机制,会加大贷款风险。风险分配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门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决策与管理方面可能存在越权现象。同时,风险预警系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无法发挥实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缓慢,更新换代不及时,业务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不到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欠缺通过信息技术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没有将员工的操作系统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及时发现操作风险,风险管理亟须技术推动。
3防范和化解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3.1健全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健全完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能促使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使操作更加标准,准确预报潜在的贷款风险,有效处置风险。预警体系具有全面性、敏锐性、时效性等特征,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5]。预警体系需有定量的指标,设置准确的临界值,确保数据出现异常后及时响应。完善的信息数据有利于长期监控借款者信息的准确性,有效规避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抑制作用。
3.2创新经营业务方式
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广阔,应主动探索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业务、服务等,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拓业务服务渠道。健全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代收代付制度,增强相关业务的实效性。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银行”“手机银行”等品牌。开展市场业务推广工作,宣传农村商业银行政策与业务。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6]。
3.3规避贷款集中度风险
设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上限,防止出现单一借款企业或借款人贷款过度集中的情况。明确取款区间,助推农村商业银行回收资金,缓解贷款资金压力,避免流动性风险[7]。采取多种措施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从而避免因贷款风险造成损失。健全完善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相关经验[8]。
3.4创新抵御风险的金融产品
农村商业银行受自身发展环境的限制,在业务发展中缺乏抵御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无法拓宽农村市场。需创新更多适用于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金融产品,研发对农村、农业、农民以及涉农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使其符合市场价值,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创新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授信贷款、“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青年创业担保贷款等多元化的贷款产品,分散风险,提升自身发展优势和竞争力[9]。
4结束语
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三农”工作中,推动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大量贷款资金解决了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三农”的发展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复杂多变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健全完善可操作性强、竞争力强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对贷款风险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迪,赵海峰.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138-139.
[2]林淑慧,赵海峰.农村金融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J].特区经济,2021(8):45-47.
[3]段玲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21(6):188-189.
[4]刘宝磊.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123-152.
[5]刘涛.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20(3):54-55.
[6]周忠凯.SD农村商业银行QL支行大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7]虞伟健.对农村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9(12):84-87.
[8]孙法学.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经贸实践,2016(20):7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员工股;风险承担行为
随着农信社全面改制成农商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取得极大成就,股权结构逐渐优化,股本金额不断增加,治理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但因农商行改制时间较晚,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顾客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于一般的城市商业银行,其面临的风险更高,且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差。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股权结构安排作为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石,其合理性往往能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正确的认识把握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这不仅是农村商业银行主动适应银监会和省联社双重监管的要求,也决定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更是有效防范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那么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风险有何影响?关于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国外专门研究的多为国有商业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L.LaevenandR.Levine(2009)[1]通过实证分析了银行股权结构、风险承担行为和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当银行为单一公司治理机制,股东的相对控制力与风险承担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这其中的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管制间的关系则取决于每家银行的股权结构。李维安等人(2004)[2]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改革关系研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模式选择建议。另外,李艳虹(2008)[3]等学者从股权结构和银行经营绩效、风险管理方面入手,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迁对绩效与风险影响。研究认为股权结构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能从根本上决定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决策机制,进而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行为方式。
1基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股权结构作为银行治理的产权基础,能从根本上影响管理层的决策和约束机制,影响信息披露、管理制约控制、外部监管等机制,这些机制制约进而影响公司治理与决策,从而最终影响其抵御破产风险的能力大小(Iannottaetal,2007)[4]。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背景调查,从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员工股为切入点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有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对内部治理作用是双面的:一方面认为大股东占比达到一定程度可收获的利益加大,对中小股东的侵占行为减弱,可以更加有效监督企业运营,规避风险,获得更高效益,即“利益趋同效应”假说。Iannotta(2007)[4],Shehzad(2010)[5],等认为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股权越集中越有助于达成一致决定,快速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认为在较低比例的股权集中情况下,大股东会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并且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随着其持股比例提高而增大,产生“壕沟防御效应”,即“掏空假说”。这种观点认为较集中股权结构会引发股东之间冲突,银行的少数大股东掌握着经营决策权,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更愿投资高收益高风险项目,加重不良贷款率,使得银行面临更高信用风险,“掏空”银行(Laeven和Levine(2009))[1]。
鉴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本文假设股权集中会约束风险承担行为。以第一大控股股东持股比和前十大股东持股之和来代表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提出假设1。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负相关。股权制衡是由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各大股东之间内部牵制,防止了第一大股东机会主义,以达到大股东相互监督的股权安排情况。白积洋等(2012)[6]的研究结果验证了适当股权制衡能够提升银行经营效率。在国有股东持股较低的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其他大股东制衡程度低,很难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因此,提出假设2。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负相关。另外,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施行职工全员持股制度。员工持股使得农商行的职工不仅仅是银行经营者,更是银行所有者。让员工参与治理能够通过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股权在内部资本流通,实现公司长期利益最大化。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员工更具归属感,从客观上建立了职工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并且能降低职工的激励成本。我们假设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持股有助于银行风险控制。提出假设3。假设3: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持股比例与风险承担行为负相关。
2实证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银监会网站以及各大农村商业银行官网披露年报或年报推算出的有关财务信息。基于数据有效性和可得性,最后得到150家农村商业银行共计335组有关股权结构指标、银行风险指标的样本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其中2013年113组,2014年127组,2015年115组。
2.2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
2.2.1被解释变量(银行风险变量)
本文以LucLaevenandRossLevine提出的Zscore为破产风险的替代变量,即用Z值的倒数来衡量银行的破产风险。Z值是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和资本资产比率(CAR)之和与资产收益率标准差σ(ROA)的比值,通常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稳定性。Z值越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越稳定,持续运作能力也越强,相应农村商业银行的破产算风险也就越小。Zscore来表示Z值的倒数,反映银行破产概率。Zscore值越大,银行破产概率越。
2.2.2解释变量(股权结构变量)
由前文理论分析,股权结构是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重要因素。股权结构指标中,本文选取了①股权集中度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②衡量股权制衡度选取Z值,即第二到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③员工股占比(ES);④虚拟变量CR1/P反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是否大于等于P,是回归1,否取0,例如CR1/0.1是虚拟变量,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0%时,取值1,否则取0,以此类推。反映股权分散化是否存在区间效应,讨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否存在一个合理区间。
2.2.3控制变量
剥离银行资产规模产生影响银行规模InN、银行资本充足率TCR、资产负债率DR、资本利润率RR的影响。有关变量定义见表1。表2给出了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及其财务相关特征的描述性统计。由样本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平均值13.65%,最大值47.42%,最小值仅为015%。不良贷款数值较大,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高。股权结构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均值9.17%,低于10%,最低仅0.38%。说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只是处于相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总较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均值44.44%,最小值仅3.7%,前十大股东以外基本为小而散的股东,这些均说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整体是极度分散的。Z表示第一大股东对银行控制力,控制力平均水平6.4850,说明大股东对银行控制能力总体上较弱。员工股平均占比12.14%,最大占2739%,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本行职工持股总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5%,已基本达到了制度要求。可见员工股现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重要得股东组成部分之一。
2.3计量模型的假定
本文为了研究股权结构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设定以下五个模型。模型(1)考察第一大股东、前十大股东之和作为股东持股的集中程度衡量,分析对风险影响。进一步分析第二到第十大非控股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总体影响。模型(2)分析员工持股比例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影响。其中,i指银行序列代码,t指年日期,Yi,t取zscore,表示i银行t年的风险代替变量,αt表示不同农村商业银行不衰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εi,t是随时间变化的扰动项。对面板数据模型筛选,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本文面板数据估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收集的全国15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3—2015年年报数据以及年报数据计算得到的各年一共335组截面样本数据,并对各变量标准化后,分别带入模型。
3实证结果与分析
考虑界面异方差、序列相关、界面相关等问题后,我们对模型(1)(2),以破产风险变量zscore作为被解释变量做固定效应分析。第一,从方程(1)、(2)观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均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负相关。说明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高度分散股权结构下,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能获得有效的控制权有助于银行承担风险,减小破产损失。因此,对于目前股权分散趋势的农村商业银行,其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越稳定,不降低良贷款率,风险承担行为越低。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农村商业银行规定了单个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这种制度设置存在很大弊端。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自然人股所占比例占股东数量一半以上,但单个比例极低,股权高度分散。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水平较低,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反而会由于协调成本和搭便车现象而使银行愈加不稳定,大股东控制集中更多信息优势,用更少成本来关注更多企业信息审核,可有效规避投资高风险,符合“利益趋同假说”观点。假设1成立。第二,股权制衡度(Z)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方程(3)表明,加强股东权利制衡,减弱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分散的中小股东由于股份少,无投资意识,多把参与的股权当成存款以便赢得小利。且思想意识落后,较少有参与经营管理与民主决策的理念,所以可以说,股权内部结构监督治理约束存在严重缺陷,以至于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水平、防范风险的效果滞后,需要改善内外监督治理机制。假设2成立。第三,员工股比例(ES)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影响。表3方程(4)结果显示,员工股持股比例越大,却越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面临风险越大。同Kim(2014)[7]等人对一般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研究结果,认为存在即使员工大规模持股,基层员工也认为他们的表态、工作几乎不能影响公司绩效的现象,易产生“搭便车”等问题,职工持股并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持股比例过小而分散的员工持股,会使得银行决策权相对分散,员工素质也有待提高,思想僵化,难以有效治理,剩余控制权仍是被农村商业银行董事层、管理层掌握。现内部监督部门监事会也极少建立,制衡机制不完善,也就无法约束管理者决策。假设3不成立。
4进一步分析
股权集中度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才能有助于控制银行风险?我们进一步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区间变化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影响。参考busta(2014)等股权分散化在不同阶段股权比例变化对风险控制不同影响。本文也假设第一大股东与风险承担行为理论上存在一个股权分散化的区间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存在合理区间,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某一点后,股权持续集中、降低风险承担行为的效应递增。
5结论及建议
5.1研究结论
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承担行为符合利益趋同假说,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且超过20%后,可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第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共同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强,越有助于内部权利制衡,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越低,经营效果越好。第三,员工持股仍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有效的防范农村商业银行风险。
5.2政策建议
第一,适度的股权集中。相对集中股权,提高单个股东所占份额,同时提出提高非控股股东制衡力,形成有效制约完善内部治理,提高运行效率,可有效分散银行经营风险。第二,逐步健全法人治理。银行可加大引入金融类法人股东,这与银行本身性质相符合。金融企业法人具备更为专业的金融知识,可帮助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经营与决策。法人股东更加注重银行长期经营情况,相对于分散的社会公众股和员工股有更大影响力,能促进银行管理水平提高,从而降低银行风险。第三,加大对内部员工素质培养,建立合理股权激励体制,合理设置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内部行权机制。建议扩大内部人持股,增加银行员工对本行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加大内部人员风险行为互相监督力度,切实使员工股东参与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上来,进而减少道德风险。同时,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整个员工持股计划运作制定严密的风险措施,以发挥员工持股计划应有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未上市,股权激励方式也可作为一种对员工、管理层激励方。
参考文献:
[2]李维安,曹廷求.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J].经济研究,2004(12):415.
[3]李艳虹.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绩效:国际比较与我国实证[J].金融研究,2008(11):139.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成本核算
在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了以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的竞争,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根据其目标使得成本核算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当今时代,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是尽最大力度降低成本,提高经营利润,增强在银行之间的竞争力。所以,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的核算,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的目标,是促进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前进的有效途径。
一、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
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真实反映并且控制各种耗费、及时反馈成本信息是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对于成本控制、成本计划实施及实现盈利目标来说,成本核算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成本核算有三方面的内容:能够全面完整地对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与归集,能够准确计算出在本期成本中应计入的费用,能够科学性地选择与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以下几项要求: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银行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基本控制工作。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对于控制银行的成本水平、实现银行的目标成本和实施银行成本计划来说,它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对银行成本计划和成本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还可以检查银行成本控制绩效,有效地评价银行成本的管理体系。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各个环节中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所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农村商业银行成本。在满足客户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就是对银行的消耗进行合理的分析,尽力以最小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农村商业银行随着中国金融机构队伍的日益壮大而不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与其他大型先进的商业银行比较,有较大的差距,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理念和控制方式仍有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的方面阻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能否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为:
(一)成本核算观念陈旧
农村商业银行在社会变革中由原来传统的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这种提高和飞跃同时也要求银行本身的成本管理的提高。然而就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落后的管理理念阻碍着成本管理的控制手段。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银行员工都精通企业的财务核算,银行的成本核算都交给财务人员全权负责。“成本核算是财务的事,跟别的部门没关系。”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员工及管理层都普遍存在这种错误的成本核算的思想。员工及管理层的成本责任意识薄弱,且未形成完整的人人是成本核算主人翁的意识,仅仅只有财务部门人员拥有成本核算职责的思维观念。农村商业银行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即使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仍然有不足的方面:没能够及时有效地更新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更新会计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精神和动力。关于加强银行成本核算及健康发展,鲜有财务会计人员主动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二)成本管理核算方式落后
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能否给银行带有效益,核算方式是关键。核算方式即核算工具或核算方法。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核算方式主要采用“成本费用项目预算定额管理制”、“成本费用比率管理制”、“成本费用报账制等管理制度”。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成本管理核算方式大多挂钩于行政管理,没法最大限度发挥最佳作用,主要通过银行上级层层下达指标到下级,忽略了考核和监督,事后再重视,缺乏现代先进的管理分析方法,致使员工在额定范围内用尽费用,不考虑收益率,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遇到瓶颈。
(三)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成本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阻碍了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目前成本控制和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严重地存在于农村商业银行,部门、员工的考核并没与成本高低挂钩,员工竞争意识不明显,明显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情况。这对银行的成本控制,获利能力来说显得十分困难。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成本,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不健全。
三、全面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对策
银行经营的最大目标是获利,而成本的竞争成为银行间获利能力的核心竞争。因此,根据以上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应对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银行自身的成本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益、低成本的经营模式,为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最大利益。全面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对策如下:
(一)强化成本核算意识
行动靠思想,在农村商业银行加强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银行应重视员工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对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的下降、完善成本核算的实践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树立全员统一的成本管理核算理念使员工意识到成本核算不单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与每个员工利益相关的事。通过成本责任体制的落实,确保每个员工对自己花钱负责,形成全行核算总账、部门和网点核算分细账、职工核算小账的机制。下达指标到每位员工手上,保证下达的指标落实到位。结合“请进来”和“走出来”的方式,展开业务培训指导、专家讲坛、学术交流会、出外学习进修、吸收高层次人才等策略。建造一支“精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的精英队伍,设置成本核算与个人及部门利益相挂钩的激励奖惩机制,奖惩分明,激励员工强化成本核算意识。
(二)设置投入产出制度,增强成本核算管理
建立全面成本管理核算方式,实施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由传统静态控制模式向动态控制模式转变,把成本管理从事后核算提前到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设置成本投入产出分析制度,实现科学化投入、最大化产出,即以最少的资金达到事情的目标。成本投入产出分析制度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首要考虑成本控制环节,另一方面重视产出最大化。该制度的设立可以指导银行内部成本开支决策。
(三)健全成本核算监督体系
建立和完善责任成本体制是预防成本核算混乱现象最有效的方法。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遵循银行相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的要求,认真完成好成本核算工作。责任成本制度作为银行内部经营过程中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其目标是在各组织和各部门中准确落实经济责任。具体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从职能部门的角度出发,建立各级责任中心,通过责任中心将全部成本逐级分配到各个部门及每一个员工手上,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更有效地监督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控制。严格执行责任成本制度,落实好事前分解指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健全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前进步伐迈大。
四、结论
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各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激烈争夺一席之地,农村商业银行要生存,就必须重视成本核算的加强,总体来说,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本核算系统性很强,要求各部门应齐心协力、互助配合、团结合作,才能确保银行成本核算发挥最佳作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要掌握关于成本核算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以让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宏社,王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1):82-86.
[2]孔丽,李鑫,赵进.我国商业银行分行层面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应用性研究[J].企业研究,2010,(7):33-36.
[3]杨树平.TZ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2]程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
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