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案例与解析范文

高效课堂案例与解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案例与解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案例与解析

第1篇

【摘要】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是基于对文字、图像、声音、音频以及教学课件演示系统等多种教学资源综合提炼而形成的现代化的教学课件。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探析、判断、概括等实践活动,使课堂更具互动性、探究性、互溶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教学效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课堂教学中渗透了许多技术因素,引入了许多现代化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新”,不仅仅表现在教学理念的“新”,教学观念的“新”,更重要的表现在教学手段的“新”,教学载体的“新”。让课堂融入现代科技元素,融入现代科学成果,已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实践证明,现代科技成果的有效、深入、高效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振了“精神”。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是基于对文字、图像、声音、音频以及教学课件演示系统等多种教学资源综合提炼而形成的现代化的教学课件。由于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具有直观、形象、具体、动态等显著特点,在各个阶段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中,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探析、判断、概括等实践活动,使课堂更具互动性、探究性、互溶性。笔者鉴于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所具有的上述功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应用。现对电子白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阐述。

一、在抽象数学知识讲解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

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逻辑性严密,推理性显著,学习对象在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时具有一定的困难。而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研析发现,数学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内涵较为深刻,外延较为广阔。这就对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探析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让高中生“剥茧抽丝”,借助于有效教学手段,对抽象数学知识能够有生动、具体、全面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洞悉”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和生动要义,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面对并且迫切解决的“课题”。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象、直观特性,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进行呈现,为学生理解知识内涵搭建“载体”。同时,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化解教与学之间的紧张气氛,提升课堂的师生互动程度。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内容时,由于高中生对“由图像变换得到函数y=Asin(棕x+渍)图像的过程”还没有清晰完整的感知,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把“原函数沿x 轴平行移动”、“伸长或缩短横坐标”、“伸长或缩短纵坐标”运动过程投放到白板之上,然后利用粉笔对“三角函数的图像”逐一进行描红,向学生逐一进行讲解揭示,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各部分知识的认识。然后,借助于电子白板动态特征,进行图像的移动,让学生形成直观、深刻、具体的认知。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形象、动态特点,对该知识点内容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有效揭示,为高中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提供良好氛围,教学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在典型问题案例解析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

案例是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主抓手”,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任何数学知识内容的讲解,都需要借助案例这一载体进行巩固和强化。高中生虽然掌握和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解答辨析的技能素养,但学习要求的逐步提高、解题难度的逐步加大,经常会表现出数学解析能力与学习要求的“不匹配”。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精确概括和生动载体,具有显著的概括性和精炼性。教育学指出,数学案例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对学习对象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让高中生在典型案例中深入思考、高效探析、深度解析,提升技能,形成良好解题技能和素养,是案例教学的宗旨。电子白板能够将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直观形象的展示其内涵要义以及等量关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案例教学时,应利用电子白板,将数学案例的深层次要义以及复杂内在联系进行形象、生动展示,将抽象问题直观展示,具体呈现,推动高中生深度理解、深刻感知,有效解答。

如在“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棱长都为2,点P 是面ADD1A1 上的一个重点,PM 垂直于平面ABCD,MN 垂直于BD,求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大小。(结果可用三角函数值进行表示)”问题教学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中,虽然知道该问题是关于“棱柱、棱锥”方面的应用题,但对该案例条件中所隐含的“求取棱柱、棱锥的体积数学知识,以及异面直线与其所成的角”等数学知识点以及条件之间的关系不能深入感知。教师此时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课件,通过作图方法,向学生直观展示问题条件所展示的图像画面。学生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将数学案例的抽象、丰富内涵形象直观展示,在掌握问题条件之间内在关联的同时,逐步获得解析案例的方法,内在解析案例的技能和素养得到提升和增强。

三、在图像问题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

高中数学学科,大多数知识点内容都是数与形的有效结合体。高中生所解答的数学案例,都和图形或图像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图像类问题案例,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具有显著功效。笔者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高中生解析图像类问题能力较为薄弱,失分较多,但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图像类的综合性问题在试卷比重较大。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动画功效、互动功能,抓住问题案例中所呈现的图形符号,通过移动、折叠、剪拼、添加等手段,将抽象、深奥的图形问题演变为直观、具体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思考和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案例教学 学习技能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严密严谨等特性.在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借助数学案例这一“抓手”,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巩固强化,以及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锻炼和培养活动.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育学指出,由于数学案例在数学知识内容方面的概括提炼特性及在数学学习技能培养提升方面的显著功效,案例教学成为其主要教学形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学习能力素养培养成为“主旋律”,如何开展有效、深入、高效的数学案例教学活动,成为重要的课题.笔者现结合案例教学感悟,对高中数学案例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一、案例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性

案例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形式.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理应遵循和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讲解指导的活动,又包含学生探知分析的活动.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自活动,又有深刻密切的联系和包容.但通过大量观摩课堂案例教学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析”二者之间的活动过程进行割离,未能将“讲”与“探”有效融合、渗透,影响案例教学效能.因此,案例教学应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显著特性,将互动交流特性在案例教学中予以有效体现,把教师对问题内容的讲解,解析方法的点拨,以及学生解题活动的指导等活动,融入整个案例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让教师的主导特性有效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达到教学共进的目标.

如在“已知函数f(x)=|log(x+1)|,满足f(m)=f(n),m0.”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归纳活动,针对解析过程所应用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及解题思路,指出:“在该类型的问题案例解答中,要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

二、案例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要义

案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或阶段,需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高中阶段与其他教学阶段一样,其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及学习品质等方面,始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唯一追寻.案例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习对象感知案例、解析案例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对象借助案例教学这一平台,其数学学习技能得到深刻的锻炼和有效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案例教学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载体,还要将案例教学作为数学学习技能培养提升的有效“平台”,提供高中生自主探知案例、合作探析案例、归纳解析策略等活动时机,同时切实做好实践过程的引导和点拨工作,实现高中生在数学案例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数学学习技能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问题:已知有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1≤x+y≤4y+2≥|2x-3|,如果a>0时,在(x,y)所在的平面区域内,求函数z=y-a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生分析:该案例是关于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先画出不等式组的平面区域图,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条件,画出可行域,通过观察图像内容,可以发现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思想,就直线z=y-ax的斜率a>2时和直线z=y-ax的斜率-1

教师指导:该案例是关于不等式的线性规划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小组讨论得出解题策略:正确地画出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可行区域,准确深刻认知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三、案例教学要渗透高考政策的数学考查要求

高中数学阶段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应达到高考政策的命题考查要求,以便高中生更好地达到高考数学命题要求.案例教学为数学高考活动“服务”,是案例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在案例讲解活动中教师不能“就问题讲问题”,开展浅显的案例讲解活动,还应该深刻研析近年来高考政策制定中,有关数学知识内容的考查要求和命题趋势,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选取和设置近年来的典型高考试题,开展讲解和练习活动,拓展案例讲解的外延,丰富案例讲解的内涵,提高案例综合解析能力.

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的值的集合”高考试题,组织学生开展探析和解答活动.学生通过对典型模拟试题的研究、分析、解答等活动,认识到:“平面向量章节更注重学生对解题思想策略的运用,更突出向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交汇.”同时,也对数学高考考查要求有所认识和掌握.

总之,案例教学为教师数学知识讲解提供了有效平台,为学生数学学习技能锤炼提供了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体特性;应用

构建主义学说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丰富、严密的活动体系,教师、学生、课堂,是教学活动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构建要素,其各个要素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展现了不同的教学功效.其中,学习对象处于整个教学进程的始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对象.学习对象是整个教学进程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教师教学,都要紧扣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和情感培养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进程离不开学习对象个体,教者应深刻利用学习对象的主体特性,实施有力学习素养品质提升进步的教学,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步,共同提升.鉴于上述认识,本人现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特性的运用.

一、利用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实施互动式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建要素,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具有显著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双边实践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独讲解或学生独立探知等单边活动形式,已经不能实现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点内容、解析问题案例,其对象是学生群体,需要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刻互动.教师利用高中生所具有的主体能动特性,组织和引导高中生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要求以及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讨论、问答等双边活动,逐步传授教材知识要义、案例解析精髓.如“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第三课时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引导学习对象能动学习,在讲解分析证明不等式过程,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向高中生设置“能不能把要证明的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去找出该不等式能够成立的充分条件呢?”、“如果现在所找的充分条件已经是成立的不等式时,说明了什么呢?”、“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的理由是什么呢?”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析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研究,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利用学生主体实践特性,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

许多学习对象在学习探知事物的进程中,都喜欢通过动手探究的形式,探索追求事物本质内涵.学生探知数学知识、探析数学案例的过程,包含了学生实践探究、思维辨析的实践活动.高中生在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解析策略的过程中,融入了高中生亲身实践探索、思考分析的实践活动.高中数学教师应搭建高中生实践探究的活动平台,利用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特性,实施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指导高中生开展动手实践,动脑探析等探究活动,让高中生在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深刻认知数学知识点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同时,能够结合实践活动,实现对类型数学问题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已知数列{an}符合2an+1=an+an+2,其中,n为正整数,如果他的前n项和为Sn,并且a3=10,a6=72.现在指导bn=1[]2an-30,试求出{bn}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案例课解题过程中,教师利用高中生主体具有的实践特性,根据该案例设置意图以及解题要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案例解析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完成找出问题条件中存在哪些数学知识点以及条件关系的探知任务,学生探知指出:“问题条件中呈现的内容及要求,需要运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方面的知识点内容”.教师指导高中生根据解题要求,开展解析问题的推导思维活动,高中生找寻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由问题条件可知,{an}是等差数列,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内容,可以求得an的值为4n-2,从而推导出bn=2n-31,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为-225”.学生完成书写解题过程的实践活动.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析归纳解题策略活动,并强调解题的关键点:“要注意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合理利用”.

三、利用学生主体反思特性,实施评价式教学活动

高中生逐步养成了自我思考、自我辨析、自我提升的良好学习素养.学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表现以及在学习探知活动中的效果,不仅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进行科学阐述和实时点评,同时,还要学生主体本身进行深刻的自我检查和剖析,从而全面认知学习活动情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评价分析是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部分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利用高中生主体所形成的辨析反思素养,在总结双边活动,评判学习效能等环节,开展评价式教学活动,组织和引导高中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效果以及解析问题效能等进行深刻的思考评析,展示其思考评判的观点和依据,从而实现学生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示,良好学习能力的有效形成.

如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开展解题过程评价时,针对高中生解析中经常的混淆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情况,利用高中生主体反思特性,要求高中生对自身或他人的解析问题过程进行思考和辨析,高中生通过对照分析、合作探析等活动,指出:“点的坐标可以确定有关向量的坐标,再通过计算向量的数量积”.教师引导其他高中生结合学生评析观点,再次评析学生阐述的解题观点活动,高中生从而认识到该问题解析的注意点以及方法策略,助推了高中生良好数学解析技能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学生主体特性,并运用于教学活动进程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共进互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情感 评价方法以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90-0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指从情感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并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影响。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因素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高效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策略是要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内容,合理使用评价方式,科学实施评价。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内容

自主高效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中的“情感”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同时也包括爱恨、快乐伤心、羡慕嫉妒等内心体验;“态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学生对周围人、事、事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主动完成作业;是不是乐于参与小组活动,对于教学中所涉及的人、事、物具有怎样的看法,这些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内容。我们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案例解析: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第一课时教学之后,教师有目标、有条理地布置各小组查找相关的资料,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说明;搜集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小故事;搜集人们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针对一位学生的汇报做了评价:这位同学不但代表小组发了言,而且自己又主动地把收集到的信息和想法提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我们表扬他这种十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自主的精神。并且通过他那高亢、流利的表达听着他发自内心的赞叹,我们感觉到了他对居里夫人由衷的敬佩,我相信在他的心里一定燃情了一团火,一团像居里夫人那样热爱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之火。这段评价肯定了学生赞叹的“情感”,认真的学习“态度”,并鼓励了他成为像居里夫人的人的价值取向。尽管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很难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去培养,但是我们用心去发现,真诚去评价,一定有助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常用的评价方式

自主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都是学生收获、发展的平台。虽然老师讲得少、说得少了,但老师的话却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及时、到位的情感评价会让学生欣喜难忘,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成情感目标,真正实现自主高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到位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常用的即时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点。

2.1 激励式评价

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机会,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激励式评价有以下下几种形式。

(1)语言激励。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及时评价,理解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个人差异,发现、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语气、激励的语言来表达评价,在听觉上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对学生热情教诲,以情感人,从而激发其内心情感共鸣。

(2)榜样激励。俗话说“身正是范,以榜为样”,无论是对知识的探索,还是发表意见的语气,乃至对待出现错误同学的态度,老师这些不需语言表白的深层影响,是学生情感目标形成的有力支撑。尤其难点的优雅引领不知能激起学生多么大的学习欲望,一句恰如其分的勉励之语,不知能对学生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而且还应及时有效地发现好的典型,树立榜样(学生个体、小组群体)。有了教师的影响、学生的榜样,激励式评价能更好的落在实处。

案例解析:在一节数学科的展示交流中老师对一名同学做了如下评价:“这位同学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在小组讨论表现很突出,他不仅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他还想出了与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还把这种方法清楚、明白的讲给大家。我为他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聪明的头脑所折服。小伙子,你是好样的!”这样的评语以鼓励为主,不但用语言激励了这名同学,也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2 期待式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着得到别人的承认,尤其是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表扬与鼓励,在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也往往会担心受到老师及其他同学的讽刺与挖苦。很多时候学生也是迷茫的,他可能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或是前进的方法。这时候期待式评价就能帮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前进的方法。期待式评价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良好途径。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个性差异。期待式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期待,达到学生人人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案例解析: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朗读汇报中,一个学生声音洪亮而快速的读了第一自然段后。老师这时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你的声音很洪亮,老师都很佩服你,也要向你学习。可是,你想志愿军和朝鲜人们那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内心希望这一刻时间都能慢下来,再慢下来。你在站台上看着哭泣不舍的人群,诉说不舍之情,你的嗓子可能也会随着哽咽了,所以你放速度再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会读得比广播员还要好。来,试一试。”结果学生再读的时候真的放慢了速度,博得了大家的掌声。教师的期待关系着学生的每一个细小进步。

2.3 纠正式评价

第5篇

丰富图形教学内涵优化立体几何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例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途径初探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六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设置递进题组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有关新授课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克服发展障碍激活参与热情——浅谈如何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对数学知识屡学不会现象的剖析

浅论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点反思

让“探究”与教学同行——来自两则案例的启示

第一型曲线积分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成亦审题败亦审题

“粗心鬼”的好帮手

数学与诗词意境

数字天下

最昂贵的“眼泪”(200英镑)

频频拍出高价的旧楼梯(8.055万欧元)

空瓶换蜜月之旅(6万个)

会“唱歌”的蔬菜(70公斤)

天下第一剑(1542公斤)

焦点数字

从神童走向顶尖数学家——华裔青年陶哲轩

看数学如何触“电”

二次方程——不学不知道生活真需要

上期答案

万花筒

女数学家的别样光辉

“扫”出来的解题灵感

明军家书: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连载三)

文科生数学满分的制胜法宝

概率中的“臭皮匠”与“诸葛亮”

三角函数与向量知识查漏补缺自测表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在解题教学中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解几复习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解读信息迁移题

数学在地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构造法解题

例说体积比问题

解题教学中应强化函数思想的运用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常见题型及处理方法

高考题中有关分类讨论问题类型与解析

构造函数求解参数范围

重视对应思想在复合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从结构联想解三角问题

浅谈高考数学客观性试题的几种解题策略

注意等价转化谨防解题误区

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的几种方法

极限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第6篇

一、围绕知识内涵要义,开展以教导学的双边互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引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路线”有序、深入“前行”。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强,知识点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学生在学习、探知、理解、掌握的过程中,既需要自身能动探知,又需要他人帮助点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互动活动必定融入其中。教师在新知内容教学中,要将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切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内心产生情感的愉悦,通过“以教导学”的方式,提供适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双边活动,深刻探知新知内容要义。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为调动学生主体深入参与合作探析新知内容要义的内在情感,发挥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通过设置“商品销售、汽车行程、弹簧称弹簧与所称物体重量”等现实教学情境形式,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探知新知内容中,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提供情感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只是引导学生双边互动探知新知内容的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问题式、谈话式、递进式等以教导学方式开展互动教学。

二、围绕案例解析策略,开展教学合一的双边互动

案例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学科内容要义的高度概括。案例教学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知、分析、解答问题案例过程中,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合作探析、协作意识、交流沟通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主体特性能够有效培树。因此,教师应将案例解析作为互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融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围绕问题条件、解题思路、解题规律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有效的双边互动活动,既让学生领悟解析案例策略缘由,又让学生获得双边互动学习技能。

问题:小明在数学课上,将两个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DE=4.(1)请结合问题题意,求出∠DFC的度数?(2)求出边CE的长度.

上述问题案例教学时,教者采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及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分析问题解答思路,进行实时性的教学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策略归纳活动,师生互动探讨得出该类型案例的解题策略为:“第一小题通过题意可知,在CEF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定理,即可求解;第二小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锐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学生在此案例互动探析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教”的引导指导作用,学生展现了“学”的能动探析作用,教与学之间有效融合,互为补充,教学合一。

三、围绕教学活动过程,开展思评结合的双边互动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导学活动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创新问题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设计者”,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级理念的“实践者”,也是学习对象学习活动进程的“推动者”,其自身具有鲜明的“主导”特性,呈现强烈的“指导”功效。引导学生深入“学”,指导学生有效“探”促进学生高效“思”,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切实履行的重要职责。如何开展有效“导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研究、长期的教学“工程”。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讲”和“练”的形式,突出教师的课堂主宰作用。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新课改下的“导学”活动,其内涵及方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不仅要使学生能“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能“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导学过程中,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得到进步和发展。鉴于上述认知,我现就如何科学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有效导学活动,从以下方面进行初步阐述。

一、利用教材生动特性,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学

数学教材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也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纲”。教师开展导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探知,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知进程中出现的“疑惑”。因此,导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学习对象的“潜能”激发出来,将学习对象的“欲望”释放出来。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笔者发现,现行使用的数学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案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动学习情感。新改版的数学教材所设置的内容“立体感”更强,“生活魅力”更显著、历史底蕴更深厚,等等,这些特点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情境式导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导学活动中,应利用教材所“包含”的生动优美特性,通过创设与初中生认知实际相符、与情感发展要求匹配的学习情境,引导初中生进行感知和体会,消除自身存在的“消极”、“畏惧”情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深入参与到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节课新知导入环节,由于一次函数图像内容是“数”与“形”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体,同时,一次函数图像相对于其他图像,内容更丰富,情况更复杂。初中生在理解和探知时具有一定困难,主动学习的情感受到“制约”。因此,在新知导入环节导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利用一次函数知识内容所具有的广泛生活应用特点,通过图片展示和数学语言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人们到银行贷款买房”、“学校购买教学用品”等不同生活案例画面,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为学生主动探析一次函数做好情感“铺垫”。

二、利用教学双边特性,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导学

教育实践学指出,导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应呈现和体现教学活动进程所具有的双边互动特性。笔者认为,导学活动,虽然是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之一,但不应该是教师“独自”实践活动的“单边”进程。这其中不能只包含教师的“导”的活动,还应包括学生“遥相呼应”的配合、协作的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导学活动时,就要抓住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双向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讲解指导的实践进程中,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深入细致地讲解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活动,或开展学习小组间的研析探讨活动,使初中生能够全程参与到导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教师导学活动的“一份子”,深入开展学习探知数学知识及案例的各项活动,强化导学效果。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中,教师在巡视初中生探析解答案例的过程中发现,初中生在该案例解答中不同程度存在“不能正确理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缺陷。在讲析案例的导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师生辨析的导学方式,利用投影仪展示某一学生的案例解析过程,组织初中生开展探究辨析案例的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辨析和小组合作研析的基础上,指出:“要结合问题条件所设置的内容,准确认清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析内容及观点进行总结指导。同时向学生提出:在该类型问题案例的解析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解答?初中生根据教师所提内容,再次深入进行讨论交流活动,共同探析归纳得出解答问题的有效方法,保证初中生能够深刻认知存在缺陷根源,养成良好的解析习惯。

三、利用案例培育特性,采用创新问题的方式导学

第8篇

浅谈如何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用好数学史 教好数学课

谈谈高职高考的数学复习

论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关于高中数学模型化教学方法的探析

数学公开课的易位解析

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目标引领,自学导航——浅谈学习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论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浅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数学建模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部分原则

动生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基于Moodle的高中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以《等差数列》为例

在数学课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

浅议中职数学的“教”与“学”

“数学过程”之浅见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谈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初探

《几何画板》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电子交互白板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高中函数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三个“什么”

浅析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谈变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试论新课改下文化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教师应当做什么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初探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数学教学应加强案例应用

从学生的节外生枝说开去——谈高中数学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

职高数学选择题的间接解法

化归思想在积分学习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解数学题的几种常见情况

灵活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以化归思想为例

以退为进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思维定势在数学解题中的影响

积分上限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初探

探求轨迹(曲线)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构造法证明不等式举隅

中职数学问题解决的反思策略

关于高中导数应用教学的思考

走好解析几何入门关——椭圆题型的优化策略

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浅谈如何计算正态随机过程平方的协方差函数

利用向量巧解二面角

你会解已知面积作条件的题目吗

抓住本质特点 简化解题过程

浅析常微分方程的几种解法

利用斜率解决一类分式求值域的问题

级数的相关性质与应用

多角度透视概率问题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案例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种各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析问题、找寻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正确、高效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丰富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策略。

问题案例应具有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特性和鲜活典型特征。教育学家卫留成认为,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应时刻展现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情感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片面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传授解题方法和策略,未能充分发挥问题案例情感激励功能。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数学学科的丰富教学资源、生动教学内容、趣味问题案例等特性,将情景教学渗透到案例教学活动中,在问题案例设置上实施情景式教学方式,为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问题1: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多少?

问题2:红旗小学数学兴趣小组在测量旗杆的高度实践活动中,在上午9点时测得身高1,4米的小明在太阳下的影长为2米,此时此刻,该兴趣小组测出旗杆的影长为25米,那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以上是教师在“相似比”案例教学活动所设置的两个问题案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问题1采用的直接展示的方法,未能将数学学科生动、丰富特性具体展现,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问题2将相似比知识通过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展示,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刺激”,带着积极情感进入探析活动。

二、抓住教学过程双边特点,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辨析的双边互动过程。双边性、互动性是其重要的内在特性。问题案例教学包含了师生双边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特点。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生生之间的合作过程,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未能深入参与其中,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互动、合作交流融入其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进行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围绕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等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将问题案例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问题3: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D是边AB上一点,延长CA至E点,使AE与AD之间相等。试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出ED与BC之间的位置关系,证明其结论。

教师采用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解题时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内容?”、“该问题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经过交流、讨论活动,指出:“该问题解答时要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性质等内容,从该问题解答要求内容看,解题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延长ED与AB相交于点F,通过题意及三角形的外角和性质等内容,确定出ED与BC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探析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活动,共同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方法。

三、紧扣课改能力培养目标,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探析式教学策略。

问题4: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抛物线y=-1/4x■+bx+4,该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和B两点,与y轴相交于C点,如果此时B点的坐标为(8,0)。(1)求出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对称轴方程;(2)如果连接AC、BC,此时围成的AOC与COB之间是否构成相似?试写出证明过程。

学生探析问题后认为:(1)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再根据对称轴方程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令y=0,解方程求出点A的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出OA、OB、OC,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

解题过程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讨论归纳出本题的解答方法是:正确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改目标要求,特别是学习能力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将问题案例的探析、解题思路的探寻、解答方法的归纳等任务,交由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探寻条件关系、探究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策略等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彻落实好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要求,提供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有效实践和锻炼中,学习能力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四、发挥教学评价指导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评价式教学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试卷讲习;双边互动;能力培养;高考政策

试卷是教学工作者考量学习对象学习效果的有效抓手,也是教学工作者认知掌握教学活动效能的有效载体。试卷评讲是试卷讲习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试卷讲习在各个不同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都有着广泛、深入的应用。试卷讲习看似简简单单,不复杂,不繁冗,但通过对试卷讲习整个进程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试卷讲习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讲解和评析,需要借助于各种先进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方法,对学习对象试卷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阐述和评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解析习惯和素养。本人现对高中数学试卷讲习活动有序、高效开展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试卷讲习活动应体现双边互动特性,利于主体特性展现

试卷讲习,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一种途径。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应体现教学活动进程的双向性、互动性等特征。但笔者在观摩部分教师的试卷讲习课中发现,试卷讲习成为部分教师“单打独斗”的独自任务,学生远离试卷讲习的“中心”,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位置,试卷讲习活动忽略了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点,学生在其进程中主体特性被压制,主动参与潜能被压抑。这就要求教师在试卷讲习活动中,开展师生交流、共同探讨的双边互动形式,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评讲辨析试卷内容以及解析过程,让学生展示自身解题思路及解答过程,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讨论,认知试卷解析的优缺点以及正确解析试卷练习案例的方法,展现高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风采”。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试卷讲习课中,教师抓住该试卷练习的“正确深刻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特征以及性质内容”目标要求,与学生开展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围绕解析过程中“是否正确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方面进行交流谈话活动,通过教师提问式的“问”,来引导学生遥相呼应,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思”和有效“答”活动,让高中生在互动式的“问答”活动中,主体特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二、试卷讲习活动应遵循课改目标要求,利于数学技能培养

试卷讲习过程应是探究实践、能力锻炼的过程。试卷讲习应深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将新课改目标要求渗透进试卷讲习活动之中。笔者以为,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要求之一,就是数学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试卷讲习活动中,教师不能以“讲”来省略学生的“思”和“探”活动,应该发挥教师“指引”功效,以讲促思、以讲促探、以讲促辩,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分析、解答问题,使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得以在试卷讲习进程中深刻锻炼和有效提升。如,在“在一个等差数列{an}中,已知a3=8,a9=24,求a6,a12以及S11的值”试卷练习题讲解中,教师组织高中生认真阅读练习题内容,再一次感知其案例内容,高中生阅读分析后指出:“该问题主要是考查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求和。”通过试卷批改,教师针对高中生存在的解题“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使用不当”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寻该练习的解答思路及依据,高中生结合练习内容及要求,共同探讨认为:“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的相关数值,可以求出该数列的公差,然后根据该数列前n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性质进行转化,就可求出S11的值。”教师要求学生反思归纳解题的策略,高中生合作探析指出:“该练习解答时需要正确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性质内容。”此练习讲解中,教师为高中生提供了充足的亲身动手探究、思考分析、归纳提炼的实践时机,落实了“学生主体,能力唯一”的新课改精髓,其数学学习技能有效提升。

三、试卷讲习活动应渗透高考政策内涵,利于学生更好探知

第11篇

【关键词】解析几何;课堂教学;问题本质;思想方法

一、问题背景

经常会有学生反映:“老师,复习了那么长时间的解析几何,做了那么多解析几何试题,但是我现在还是很恐惧解析几何,模拟卷的解析几何题我都逼着自己尝试着做,有时会做,有时一点思路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呢?”在解析几何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在制高点获得突破?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例:

引例 (2013浙江理21)如图,点P(0,-1)是椭圆C1:x2[]a2+y2[]b2=1(a>b>0)的一个顶点,C1的长轴是圆C2:x2+y2=4的直径.l1,l2是过点P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l1交圆C2于A,B两点,l2交椭圆C1于另一点D.

(Ⅰ)求椭圆C1的方程;

(Ⅱ)求ABD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直线l1的方程.

本题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与圆相交弦长的计算,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长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涉及内容丰富.第(Ⅱ)小题建立在第(Ⅰ)小题的基础上,起点低,入口宽,层次递进,由易到难,突出主干知识,紧扣考试说明.但是据统计,第(Ⅱ)小题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解题方法选择不当,运算能力不够,最值求取存在问题,缺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那么如何高效地开展复习课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呢?

二、案例操作

1.试题剖析

我们首先明确要求什么.题目要求我们求得三角形面积最大值时的直线方程,那么必须要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根据题意,我们能很快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12|DP|・|AB|.

那么怎么求呢?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来研究几何,我们设法求出两条弦长的代数式,涉及求解这个问题的三个关键点:直线方程、面积表示、面积的最大值.故可确定本题的解决方式大致如下:参数设定方程及相关计算等价转化.

2.过程探究

万事开头难,教学中针对学生解题的薄弱之处――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分析过程从读题、审题入手,重视对有效信息的提取、翻译、加工、应用等环节的体现.通过几个问题,将题目层层剖析,让学生亲历问题分析的过程.

(Ⅰ)由已知得到b=1,且2a=4,a=2,所以椭圆的方程是x2[]4+y2=1.

(Ⅱ)(1)如何选取参数?

我们发现直线l1的位置一旦确定,整个图像就确定了,而用代数来控制直线l1的就是它的斜率.因为直线l1l2,且都过点P(0,-1),由题可得直线l1的斜率一定存在.这一步骤中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合理地分析出两条直线的假设方式,既避免了分类讨论,又没有任何遗漏.考查了直线方程相关基础知识,也通过这样的步骤合理地设定了本题的参数.所以设直线l1:y=kx-1kx-y-1=0,则直线l2的方程为x+ky+k=0,目标量为S=12|DP|・|AB|,难度为分别求弦长AB和DP.

(2)题目中罗列的条件有哪些?

①l1交圆C2于A,B两点;②l2交椭圆C1于另一点D.

(3)如何用代数的方法进行翻译刻画呢?

在合理假设直线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联立方程,利用代数法可求得弦DP的长度,以及在圆中利用几何法可求得弦AB的长度,这样就可以顺利写出三角形ABD的面积表示.这里涉及解析几何大题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联立方程、韦达定理、弦长等.

弦长AB根据直线与圆相交,利用垂径定理求取得到关于斜率的一个函数d=1[]1+k2,AB=24-d2=23+4k21+k2.

DP则根据直线与椭圆相交,通过联立方程组和弦长公式求得.由x+ky+k=0,

3.回归本质

这个题思路简单,采取的方法是通性通法.其实仔细分析每年高考题,我们会发现解析几何的题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每一题中总是若隐若现地出现那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景,表达的精髓无非是坐标与方程,方程的核心则是直线方程,曲线方程往往是已知的.对直线方程,我们要有效地假设未知的信息,譬如引进斜率作为变量,通过直线与曲线方程联立,结合韦达定理用设而不求的方式求解.总之,直线及其位置关系只有通过方程才能展开运算,只有运算才能对几何关系进行有效的表达.

一堂课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对问题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课堂讲评之后,做以下变式,留作学生课后探究:

变式1:把椭圆改成抛物线y=2x2-6,点P(0,-2),l1,l2是过点P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1交抛物线于A,B两点,l2交圆于另一点D,求ABD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1的方程.

变式2:椭圆C1:x2a2+y2b2=1a>b>0和圆C2:x2+y2=b2,已知圆C2将椭圆C1的长轴三等分,且圆C2的面积为π,椭圆C1的下顶点为E,过坐标原点O且与坐标轴不重合的任意直线l与圆C2相交于点A,B,直线EA,EB与椭圆C1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P,N.

1.求椭圆C1的方程.

2.(1)设PM的斜率为t,直线l的斜率为k1,求k1t的值;

(2)求三角形EPM面积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

三、教学反思

解析几何是一门“方法论”色彩浓厚的学科,应当以“用坐标法研究问题”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运动变换思想.

(1)课堂教学应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2)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昌强,胡小莉.回眸新课标下的浙江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J].数学通报,2014(4):52.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视角;高校课堂

现行的初中的数学教材,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将不同类别的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但是也造成同类知识模块分散的情况,例如函数的学习分布于初二下学期和初三上、下学期;三角形全等知识位于初二上学期,然而同类知识三角形相似放在初三下学期.这种分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学习同一类知识的一般的思路、方法.基于以上情况,提出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

下面从课堂导入、新知学习、课堂小结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所做的理解和探索.

一、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的方式很多,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认为每节课都是知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其他节点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既有概念上的继承性,又有方法上的延续性.我们的课本,体现的是显性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挖掘教材所体现的隐性知识,前后、上下联系.类比引入,是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较好的引入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二次函数起始课的引入

引入(投影篮球投篮图片)篮球运行的路线是什么曲线?用18 m的篱笆围城长方形的院子饲养小鸡,如何使围成的面积最大?这些问题都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函数有关.

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函数?你能总结一下这些函数的研究思路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回顾总结并形成板书“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实例――概念(解析式)――图像――性质――应用”)接着追问:为什么先研究函数的图像,后研究函数的性质?(形成板书“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

问题2:你能设想一下本章将要研究的新函数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方法吗?

本引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启发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基本套路,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本章知识的基本框架,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本章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二、新知学习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中的新知学习就是深化类比,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思维打开,以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比较出与以前所学同类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归纳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一个过程.

根据上面课堂中引入的案例,下面我们将按照函数研究的基本思路学习一种新的函数.

引例:由生活实例构造函数关系式的六道填空题,具体问题略.

问题1:我们得到六个函数关系式

请你将上述这六个函数关系式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2: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是什么?上述一次函数都符合一般形式吗?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问题3:上述新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吗?能不能用一个一般形式表示这类函数?

问题4: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若是,分别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具体题目省略)

本设计是通过分类,进一步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寻找、归纳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经历二次函数概念抽象、概括的过程.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中,学生面对问题能自然的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积累经验,这正是我们的教学价值所在!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走捷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反思、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总结“连接一条对角线”是最简洁的方法,这种思维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弥足珍贵!如果长期坚持,那么这种思考过程将不仅内化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套路,更将固化成学生走向社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认识、基本素质、基本态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后续学习、乃至工作生活的一种基本思维范式.

三、课堂小结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小结,我认为是一种承前启后、指向生长的小结.在小结时要注意前后联系,逻辑连贯,适当的联系、扩展,形成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同时又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下面我们来看案例:

问题1:这节课,我们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研究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是什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与一次函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问题2:由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a≠0),你能得到二次函数的哪些特殊形式?后续的学习我们将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13篇

关键词:校园网;功能挖掘;游戏

一、背景

背景一:随着新一轮经济的来临,社会对计算机灰领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有效培养符合灰领规格的计算机人才,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背景二:当前中职学生的总体学习特点是:形象思维强、动手能力强而书本学习能力弱,对传统单调的课堂学习所表象的厌倦情绪尤为突出。

背景三: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中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课程中缺乏充足的实践机会。

背景四: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校园网的教学功能尚待大力开发。

二、思考

思考一:大批学习成绩平平甚至“一塌糊涂”的中职学生,玩起游戏却是无师自通,功力深厚,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只是听之任之,显然不妥,一味地斥之为“丧志”并全然阻止,也非上策,若能将课程学习与网络游戏进行整合,在适当满足学生玩的天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岂非美事?

思考二:计算机专业课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在“现实实践”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以“虚拟现场”和“模拟实验室”等“虚拟实践”的形式依托校园网可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学习支撑。

思考三:如果能结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收集、整理并通过校园网及时相关的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就业需求等信息,可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

实践一:依托校园网,收集各专业课与游戏有关的各类素材,经过加工、整合,融入网络机房,或电教室的课堂教学中。

以Excel2000网络功能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入Excel 2000中隐藏的“赛车”游戏,既可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掌握将Excel电子表格成Web页的多种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兴奋地寻找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巩固了对“工作表”“行数”“列数”“交互对象”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类似这种被微软称为“彩蛋”的游戏,在Office 2000序列的各大软件中还藏有许多,只要我们切正时机,善加整合,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实践二:依托校园网,构建案例式教学网点,并以此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以VFP的教学为例,传统的VFP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都是先分章分节学概念,临到课程结束时再引入实例,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极易产生如下问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任务驱动支撑,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受到压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

教学网站按框架分为七大模块,即:“案例成品”“实例解析”“实例源码”“理论概念”“作品素材”“相关网站”和“案例论坛”。部分模块功能如下:

案例成品:提供心灵感应小游戏和人事管理系统等实例成品,学生下载,安装后既可看到运行的效果,也可以ActiveX文档形式在浏览器中直接展示。

实例解析:提供对这些案例程序制作过程的详细分析和描述,包括抓屏录像。

实例源码:提供这些实例程序的源代码,供学生调试、分析。

案例论坛:为合作学习提供论坛平台。

回顾以上实践。因课程内容不同而各有用武之地,并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校园网功能的挖掘。

四、再思考

由于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学习品质以及外来压力等原因,中职学生的学习是很痛苦、辛苦的,虽然许多学生表面上显露出的是碌碌无为甚至玩世不恭,如何将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需要我们做不停的探索。

通过以上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校园网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功能挖掘,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但因受限于个人的知识、能力,只能边实践、边探索、边学习,好在志同道合者颇多。随着网络教育基本资源的日益充实,通过大家的协同努力,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必将更上一个新台阶,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网络支撑。

作者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成荣清,大学本科,中学一级,龚悦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从教近二十年,在市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和一;探析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聚集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课堂作为教者与学生二者之间深入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实践“平台”,课堂教学效能的考量标准,已从原来的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了现在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升上.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实践,仅靠教师或学生的“一己之力”,难以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在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能够得到深入的实施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能够得到切实的推进和显著的提高,是一个教与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赢过程.有效教学活动开展,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的教学因素,科学施教,有效推进.本人现从如何实现教学合一这一目标,开展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进行粗浅论述.

一、有效教学要重在双边互动,实现学教合一

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活动其自身运转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要素深入互动的双边发展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探知.学生有效学习探知,助推教师深入教学.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是学教合一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才能将学生深入引入教学活动,展现其主体内在特性,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溶并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目标,就需要将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进行有效凸显,通过交流、谈话、讨论、辩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深入的与教师进行交谈、沟通,与学生个体进行合作、探讨,在双边互动的发展进程中,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做好知识点教学活动,采用师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围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学生一起参与推导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从不同的层面思考,除错位减法的方法外,还有由等比定义出发,运用等比性质推导的:当q≠1时,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知a2a1=a3a2=…=anan-1=q,根据等a2+a3+…+ana1+a2+…+an-1=Sn-a1Sn-an=q,即(1-q)Sn=a1-anq,所以当q≠1时,Sn=a1-anq1-q.在上述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生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展现,主动参与探知的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对教学活动的深入、高效开展,起到了基础性的助推和促进作用.

二、有效教学要重在实践锻炼,实现学导合一

教学活动是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学习技能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学习能力培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之当前在高中数学阶段深入实施的新课改目标要求,更是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义”的目标“导向”.这就决定了学习能力水平高低,成为衡量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是否显著的重要考评“依据”.众所周知,学习能力提升,来源于艰辛的实践锻炼和严密的思考分析.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要渗透进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义,在预设教学环节或教学过程时,有意识的留足高中生亲身实践探析的活动“时间”,在生成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指点活动,实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统一,达到教学效能提升和学习技能提高的“双赢”.

如“若不等式|x+1|+|x-3|≥a+4a对任意的实数x恒成立,试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堂练习讲析中,教师没有采用单纯的“说教”模式,而是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效互换,让教师成为“旁观者”,让学生成为“实践者”,承担解析案例的“重任”.在确定解题思路过程中,高中生根据问题条件,分析认为:上述问题应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以及相关公式内容来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分析过程,强调指出:“该问题解答时需要注重不等式成立条件时a的取值范围”.

高中生合作探析、讨论总结,得到解题思路为:“因为|x+1|+|x-3|≥4,所以由题意可得a+4a≤4恒成立,因a<0时显然恒成立;当a>0时,由基本不等式可知a+4a≥4,所以只有a=2时成立,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R|a<0或a=2}”.

教师组织高中生开展合作讨论活动,高中生根据教学实践感悟,归纳出该题的一般解题策略.

在此探究式的问题教学中,高中生通过动手探究分析推导等活动,在教师的悉心引导和指点下,明确解析的重点,化解了解析的难点,帮助高中生更加深刻掌握解题方法策略,教师也达到了问题教学的目标意图,一举两得.

三、有效教学要重在适时调整,实现讲学合一

第15篇

试卷讲评对于整个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许多英语教师都将试卷的讲评重点放在“单项选择”项,忽略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讲评;据统计,“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两部分的分值占高考英语学科总分值的47%,故高三复习阶段测试后对该部分的有效讲评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提出

“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的讲评一直是试卷讲评中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老师重“练”不重“讲评”,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自身的词汇增容和阅读增量,只要学生大量做题,阅读能力就能提高,与“是否讲评”、“如何讲评”没有多大关系;其次就是讲评枯燥,部分教师仅以“翻译”、“帮助学生划出文章线索”或直接给出“参考答案”为限,不求甚解,学生听得枯燥,教师讲解因“不重视、不得法”而收效甚微。

二、对策探究

针对问题,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摸索,对策管窥有四:

(一)试卷解析前的预判分析

“讲什么”“如何评”都基于教师对试卷的认识、对学生答题情况的了解和对错误产生的因果判断与分析。每张试卷上交后,教师都应及时批改,统计学生的集中失分点,决定讲评的详略分布,确定共性与个性讲解内容与对象。具体落实到“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的讲评上,教师还应该分析出学生对某一题材、体裁的掌握度;培养学生对主旨大意题、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等不同题型的解答能力等,因此“高效讲评”是关键。教师解析时应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预判或推断出一张试卷中学生的出错点和出错原因,鼓励学生还原出当时自己做错这道题时的“心理过程”,真正洞察学生犯错原因,究竟是单词不懂、句意理解不准确、上下文误判,还是一时疏忽等等,“对症下药”促进学生解题思维,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摒弃“做阅读凭感觉”的陋习。

(二)试卷解析中的师生互动

试卷解析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是产生测试后效的手段,也是“授之以渔”是精髓所在。在“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的讲评课中,教师要摒弃“一讲到底”的做法,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学生之间的有效讨论比教师的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教师在讲评中直接给出所谓的“文中线索”甚至“解题方法”,学生在理解和接受起来都是有困难的。针对实际,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讨论,彼此交流解题心得:“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你呢?”“你这样想不对,原文中有……,所以我认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和理解能力有迂回参差,测试后,学生最近发展区逐渐形成。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同学们小结其讨论结果,指导他们形成策略性的解题思路,真正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三)试卷解析后的适时反馈和改进

“讲评”的目地是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解题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讲评课后,教师要监督和提醒学生及时运用小结策略进行练习,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在后续的讲评中,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对比前次测试,检测自己是否正确运用了策略,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地在一次次讲评课后既关注分数,也因进步感而享受考试乐趣。

三、实例反思

“江西省2013年高考英语研讨会”借班上课案例,研讨主题是“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讲评示范课。?针对自己对授课群体完全不了解的实际,将上课所用试卷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让其按要求完成。当晚批改答题卡,分析试卷。结合分析的结果进行备课和准备课件。

课前十分钟,和学生见面,按答题的情况将学生搭配分组,让学生了解上课流程和要求。整个交流过程轻松愉快,师生很快进入了良好的上课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分享做题时心得,撞击出了思想火花。学生讨论后,将自己的策略以“建议”的形式呈现,讨论后的学生对于这些建议产生共鸣。在最后的“小结和巩固”环节,学生们已能够很熟练地用习得的策略解答相关的几个小练习,课堂效果明显。省教研员及与会同仁肯定了这一节“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的讲评课,通过进一步反思,对论文主题产生如下启迪性思考:

1.要充分相信高中学生的“自查、自检、自我探究”的能力,还课堂“主角”于学生;

2.学生们“讨论”获得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讲解,其感悟更针对有效;

3.教师“功”在课外,按取所需,分析试卷,为课堂指导奠定基础;

4.阅读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节讲评课所反映的绝不只是一张试卷所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