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第1篇

[关键字]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管理的概述

1.1水利工程管理含义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查观测、养护修理和水利调度运行,保障工程正常运行,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工作;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工程建筑物和设备的完整、安全,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正确运用工程设备,以控制、调节、分配、使用水源,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供水、排水、发电、航运、水产、环境保护等效益;正确操作闸门启闭和各类机械、电机设备,提高效率,防止事故;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更新改造工程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其中,基于水利工程评价机制的项目工程的运用、维修和保护工作,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水利工程,只有在有效的管理下,才能验证设计的正确科学与否并进一步达到预期效果。

1.2水利工程管理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由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与经营管理这四个部分有机组成,其中工程管理是基础,用水管理是中心,组织管理是保证,经营管理是关键,也是促进、巩固与发展以上三方面管理的重要手段。

1.2.1工程管理

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较强,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观测、工程的防汛抢险等专业性作业。

1.2.2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 1.2.3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处理各个用水单位间的用水利益关系,通过合理使用水利设施,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并结合取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组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4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要求首先保证工程的安全,通过与工程、用水、组织管理的结合,进行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以达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的目的,从而增加财富收入,又反过来促进工程、用水与组织管理。

1.3水利工程管理意义

三分建,七分管就是说水利工的基础是建设,关键是管理,目的是使用。所以工程管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还将关系着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由此看来,加强当代水利工程管理并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发挥刻不容缓。

2.项目评价机制的理论

2.1项目评价机制的含义

“评价机制是指政府行政许可审批前,对待批项目的前置许可的可行性评价,一般由法定的中介机机构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政府部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决定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如工业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采矿项目必须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安全评价等。”

2.2项目评价机制的理论现状

目前关于项目评价机制的理论还发展的并不完善,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评价方法不一致、评价范围有限、关注领域受限、缺乏协调机制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价机制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3.水利工程管理的评价机制理论

3.1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含义

“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是指水利工程建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投产运营后,对水利工程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后评价目的在于评价工程的实际运行状况,以确定工程是否达到规划设计设定的目标和预测的投资效果,评价工程建设决策是否正确,建设实施是否成功,为工程以后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供类似工程建设决策借鉴参考。”评价视角包括工程决策、实施过程和运行管理等各阶段的状态、原因和影响,评价方法是结合全面调查与对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目的是总结工程管理经验、改进管理技术、以提高工程运营水平与项目效益。

3.2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这四个方面。

其中,过程评价主要由立项评价、设计评价、施工评价、生产评价以及投资评价构成。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涵括工程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方面。影响评价则是指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以及人文影响。持续性评价主要是指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措施建议。

3.3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特点

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因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的评价机制的特点:

(1)评价内容广泛——水利工程后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且每一项评价涉及面广,横向与纵向结合,整体与局部交织。

(2)资料搜集困难——一方面由于评价机制涉及面广,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实践性造成了评价机制的资料搜集的困难,这就为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定性定量结合——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科学工程,对数据的精准性要求严格,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而工程管理作为一项设计人力、财力与物力多重社会因经济因素的工作,必须进行准确的定性分析,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将是一项定性定量结合使用的工作。

4. 水利工程的评价机制构建

4.1评价机制内容的控制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的特点,对评价机制内容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这四个方面。

4.1.1过程评价

通过对水利工程项目周期的划分,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其前期决策、工程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在于找出项目决策、管理组织、前期准各、开工准备、实施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经验。

4.1.2经济效益评价

水利工程的社会性决定了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第一目的,这就决定了经济评价效益过程中要以国民经济效益为主,财务效益为辅。

4.1.3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评价包括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人文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包括有形与无形的结果。

4.1.4持续性评价

水利工程管理的持续性评价一般应包括财务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技术条件分析、管理和机构分析、政策分析等方面,主要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4.2确定评价标准

要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即水利工程管理评价机制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 符合我国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宗旨;

② 指标体系既要坚持全面系统性原则,又要坚持协调一致性 ;

③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比性;

④ 评价机制的预期效果要综合考虑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两个方面 ;

⑤ 指标体系要具有层次性,综合反映社会、环境、经济不同高层次的要求;

4.3选择评价方法

理论界存在着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专家评价法、经济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等,但是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目前综合评价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通过几种方法的同时使用,综合不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种是通过集中不同方法的探究形成新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4.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水利工程的特点,用以反映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集合,由工程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的量度指标构成。”在指标体系构建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指标的动态发展性与长期通用性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既要选取有针对性的指标,又要不漏不缺,同时指标要体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要求。

4.5综合评价

1、指标确定。评价机制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定性指标 ,要进行相应的分类与排序,而定量指标则可以通过实地测量确定相应数据。

2、 权重确定。对于不同特点与功能的项目,应在指标取舍选择之后按其重要性进行分层排序并确定权重,权重确立可以采用客观法与主观法。

3、目标值确定。作为定量指标评价的基础,目标值的确定要具有客观代表性,并且要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程度、经济状况、人文环境、地域特征等特点,为定量指标提供一个相对的比较值。

4、 指标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考核包括一级指标考核与二级指标考核。二级指标是最原始的指标数据,通过对定性指标的排序与定量指标的计算而确定的;一级指标则是间接指标数据,是根据二级指标数据的考核结果,并结合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所得。

5、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是在选定的评价方法下对考核的指标进行一定的计算处理后,在进行加权、汇总与排序,从而综合评价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水平。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解析;土木工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43-01

我国工程管理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土木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创新、有效的工程理论体系。工程建设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我国的工程理论体系已经有较大发展,但仍然不够成熟完善,因此加强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1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理论内涵

1.1 浅析工程管理项目及工程经济学的内涵

工程管理项目是指以工程本身为基础,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计划、决策、控制和协调,结合其他工程管理科学实现工程目标。工程管理项目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特点,与其他管理方式不同,工程管理项目不仅具有管理学特性,还兼备工程学特征,工程管理者要针对工程环境,运用现代的工程学和管理学手段进行工程管理,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经济息息相关,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将,工程管理项目能够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工程完成进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分类

工程管理及基本原理与其他管理学有所不同,其兼备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在独特的工程技术背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策略与方法,实现工程管理对工程的预期目标。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工程自身特点息息相关,包含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是工程管理者在特定的产业环境基础上,运用特殊形式对技术集成体的综合管理。随着当前工程管理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工程管理不仅是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行业,例如石油、化工、矿业、通信等也被广泛应用,因此,当前的工程管理的界定与分类更加广泛。目前,针对工程管理的分类主要按照工程性质有以下几种:第一,建筑类工程管理。主要是对道路、铁路、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的管理。第二,制造类工程管理,包括机械、化工、电气等技术性行业工程的管理。第三,采掘类工程管理,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开采工程的管理。第四,探索类工程管理,主要是航天、生物医学等科学探索工程的管理。[1]

1.3 浅析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管理体系涉及内容复杂,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与工程学,其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特征,运用工程理论和技术要求,促进工程学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管理学,其运用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合理配置工程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工程师将运用经济学特点,从宏观、微观等视角分析工程决策、投资,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论,系统论是以研究系统模型、结构、规律为基础的,运用逻辑学和数学等学科对系统进行管理。工程管理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和思想,构建更加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工程管理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深入工程管理的组织,调节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间的互动,最终改变整个过程管理系统及其理论与实践。

2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2.1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与一般管理体系的特点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以工程技术为主,根据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其次,具有理论和应用的互动特征,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仅是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的应用,更是工程技术与建设实践的结合,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互动过程。最后,涉及领域广泛。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工程整体,从工程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行,从开发管理到制造生产,包括技术创新和改革等,工程管理范围非常的广泛。此外,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项目管理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管理对象不同,环境形式存在区别,但是,管理目标相似,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在工程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2.2 简述工程管理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甚远的影响,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为工程建设提供创新的平台,推动科技的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首先,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工程管理理论将工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合理的控制工程工期,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收益,对工程作出科学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工程管理为工程建设铺设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还能够引导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提高整个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最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工程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理念,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和和谐相处,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3 浅析工程体系的构建

3.1 浅析土木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

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所以其构建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同创新,构建和谐。以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工程理论体系的建立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关系,运用工程管理对工程进行正确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使工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将工程系统管理更加完善,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在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实现工程顺利进行。

3.2 浅析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方法

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相对系统、复杂,工程理论体系也是一个犹记得、逻辑化的体系,通过严谨、科学的构建方法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完善。首先,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以逻辑思维出发,从基本概念和没有经过证明的假设为出发点,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推演。逻辑方法能够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和经验,通过推演总结提炼出规律、定理和定律,将知识提升至理论,在将理论系统化处理,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其次,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形态和过程来研究理论体系,运用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反应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对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

4 结语

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和互动,运用科学的手段加强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控制,实现工程的顺利发展,促进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继善,王孟钧.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46-01

一、工程管理的界定与影响

(一)工程管理的界定

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工程管理科学是围绕工程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技术管理科学、产品管理科学和产业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工程管理科学是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融合的结晶,是一种而向工程的管理科学。换句话说,工程管理科学是研究工程科学方法和管理科学方法如何有效结合以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学科。

(二)工程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工程管理被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企业界广泛认同,时代在呼唤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体现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搭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进步;保持工程理性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而。

1.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民生安全;工程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工期的合理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及时发挥工程投资效益;科学决策、价值工程、目标管理等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搭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进步。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自主创新平台,有利于推动行业科技进步;通过工程管理有意识地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引导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将有利于我国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让不同类型的人才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空间,培养出更多综合型的创新人才,以提高我国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

3.保持工程理性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倡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哲学为统领的新型工程理念,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转变工程发展方式,把“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思想灌输到工程管理的思想中,寻求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平衡;利用工程外部效应,促进社会公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外部环境负敖应,使得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少外部效应对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损害,实现工程与社会、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方法

理论体系是概念发展的有机组织,是逻辑化的概念推演与展开的过程,是学科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结,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逻辑系统。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严谨、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必须以宽厚、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有一系列的理论准备,并且需要正确、科学的方法。

(一)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从基本概念、未加证明的假设出发,逻辑地演绎出一系列新的概念、经证明的一系列定理,从而推演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爱因斯坦曾指出“完整的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二者构成的”。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产生过程是一个从原材到毛坯再到成品的发展过程。首先根据大量工程实践进行科学概括形成经验,再总结提炼成规律、定理或定律,进行归纳应用形成知识,知识提升形成理论,理论系统化、体系化形成理论体系。可见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由凌乱到清晰、由片而到系统的过程,是从大量工程实践不断推演、演绎形成理论的体系化的过程。

(二)历史方法

历史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形态和过程来研究理论体系,反映对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方法。事物在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有其内在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

工程管理起源于工程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古代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道的传世工程,如万里长城、都江堰等,其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优良做法承载着数千年的经验与智慧,工程管理的影子依稀可见;随着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简单的原理与方法得到总结并加以运用;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验、原理不断系统化为理论、技术方法,工程管理逐渐向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开始转变;项目管理的引进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工程管理在项目管理的原理与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工程管理领域不断扩展,工程管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越来越明显。工程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更是一门科学;不仅仅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工作的体现,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

三、结语

当前,我国工程实践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影响力不断增强,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工程管理的价值逐渐得到队同,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开始得到确认,但是一门完整的学科需要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与重要课题。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如逻辑方法、历史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等,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合适的方法帮助构建理论体系。相信随着工程管理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和工程管理理论的深化与论证,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最终将得以构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

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

1.工程管理信息化概念

1.1信息化

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既包含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更是社会各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亟需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构成信息化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纽带是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要求构建信息系统,并实现应用过程,如图1所示。

1.2管理信息化

政治信息化具体到政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信息化,因为政府的任务就是管理和服务,而广义上讲管理和服务是一回事,所以政务信息化主要是管理信息化。

经济信息化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过程本身的信息化,如自动化,即把信息技术凝固到装备、流程中并与之成为一体,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也属于这个范围。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信息化,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发展到综合管理―――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1.3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本身主要属于经济范畴,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经济管理信息化。

2.从工程管理角度看工程管理信息化

2.1工程

工程的定义和范围也是在不断讨论和演进中,按照何继善先生在《论工程管理》一文中的定义,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概括地说,工程是人们造物的活动,包括过程和结果。造物要用资源,要有投入,同时要造出物来,要有结果,因此工程有投入和产出,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所造之物不一定用于经济,可能用于文化活动、社会其他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科学工程),但工程本身属于经济活动。作为经济活动,工程和企业有密切联系,但是也有区别。进行工程活动的可以是企业,工程活动的结果也可能建立某个企业(其物质基础),但是两者不是一回事,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从性质上讲,企业强调的是组织,工程强调的是活动。当然企业要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等,但作为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个组织。工程也需要组织,但作为工程的存在,首先是要有活动。

2.2工程管理

根据上述工程特点,工程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但并不等同。从工程管理范围来看,工程院在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出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探、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把工程管理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管理,尽管还不能作为学术上的定义,却是工程院目前工作上的依据,具有以下的特点。

1)领域宽。上述四个方面,把除了正常稳定生产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技术经济活动都包括在内了。

2)复杂性。一是技术复杂性,一个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种技术。二是组织复杂性,工程往往涉及多个组织,并且这些组织构成通常不止一组矛盾对立面。三是工作的复杂性,一个工程往往涉及多种条件包括土地、环境、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等,需要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3)系统性。一般而言,工程是一个系统,其中各个方面互相之间密切的关联,而清楚认识与正确处理这些关联是顺利完成工程的关键所在。

4)新颖性。由于工程是造物,造此前尚不存在之物,因此必然具有新颖性。新颖性既可体现在技术方面,也可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要有开拓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

5)动态性。工程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因此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条件也会变动,计划中预期的事情不一定会出现或准时出现,因此要有应变的能力和措施。

2.3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施工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并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过程。

3.工程管理信息化

3.1工作过程

1)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根据服务对象而有区别,如对于决策部门和实施部门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对甲方和乙方也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是一个还是多个,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目标,并将其综合。

2)寻找信息源。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所需信息涉及多个方面。从外部来说,上至法令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地质气象情况、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内部则有各相关企业情况、工程决策和实施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等。

3)选择采用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分析和加工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输出提供技术、信息网络及其连接技术等。这里提到筛选技术,由于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根本的区别,物质资源一般具有稀缺性,在使用中要注意节约,防止浪费,而信息则具有巨大的冗余性即信息泛滥,因此提供应用的信息应该注意只提供必要的,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信息量越少越好。这与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要尽量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4)建立信息系统。这是整个工作中的实体部分,需投入最多的资源。

5)设计应用项目。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心、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例如甲方更关心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控制,而乙方除此外还关心劳动生产率、安全等。至于物资供应则根据合同中由谁负责而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服务对象,设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应用项目,分别供不同对象使用。

3.2信息系统的特点

1)工程是一次性的活动,而不是一个长期固定应用的系统,但在工程结束时,此系统应提供工程全过程完整的信息档案。

2)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在相关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这些系统的已有能力,从工程的需要把这些系统综合连接起来。

3)从技术上来讲,各相关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构成、规格、标准上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异构网络,要着重解决接口问题。

4)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有一个主体单位,可以由工程主管单位委托某个单位来建,也可由业主来建。

5)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有动态采集原始信息的功能,并能及时分析和反馈给决策部门和相关单位,以适应根据工程进程不断调整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造价管理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在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快速增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造价管理充分融入到工程管理中去,才能使建设工程顺利完成。

1 相关定义1.1 建设工程管理的定义及目标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管理,减小风险率,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避免安全隐患;第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每一环节的质量,保证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安全可靠;第三,工程管理的科学性,使整个建筑工程有据可依,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进度;第四,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使工程顺利交付。

1.2 造价管理的定义及目标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核算等工程。工程造价直接反映工程的投资效益,从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加以控制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掌握、运用经济规律,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取得最大投资效益。

2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管理的联系

2.1 建设工程造价的形成和对应的工程进展阶段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从工程设计做起,做出最合理、最优化的设计是基础。工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等要点也要将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去,进行设计方案比选,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力方面的造价很难减少,而原材料方面却可以加以控制,相应的监管部门一定要时刻关注原材料价格动态,将材料价格变化规律加以分析,采购部门更应该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尽最大可能将原材料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

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建设工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合理的确定工程竣工决算以及造价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做好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关键。

2.2 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管理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同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每个建设项目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才能使工程建设满足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2.3 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

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风投、物资、设计、质量、运营等,这个系统工程有三个重要的基本要素:质量、进度、成本,其中成本就是指工程造价管理,它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的每一环节,也决定着工程管理的成效,所以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十分重要。

2.4 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几大因素

2.4.1 项目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建设单位不可以随意更改这些内容,否则会对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

2.4.2 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勘察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相符,将导致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增加。

前期准备不充分,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往往会导致工程变更,设计的深度不够表现为细部节点设计不够详细,局部用料计算不合理,难以指导施工。

2.4.3 项目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急于开工,对投资额度、建筑标准没有完全把握。此外,建设单位没有进行设计深度的审查,造成施工中大幅度更改设计,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监理对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也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2.5 做好工程管理和造价管理的平衡及双赢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也更注重综合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企业只重视工程进度和质量,不注重工程造价管理,但事实上,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管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筑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的一部分企业有着重技术轻管理的陈旧观念,将许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所以当遇到资金不是十分充裕、人员分配等矛盾时,工程管理工作不能得到足够支持,这样反而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难以保证企业的建设工程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工程管理应该与造价管理相平衡。3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管理的结合探析3.1 建设工程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这一阶段是整个造价管理的开端,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前期造价管理要进行建设项目方案的比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组织专家论证会,经过专家会进行项目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论证,只有通过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分析,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避免决策失误,造成很大的损失浪费。

3.2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招标投标活动大多都是以最低价来定标,在全国许多行业中也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在建设公司进行招投标活动时,会因为一些缺乏素质的公司恶意竞争,将标价一压再压,致使建筑工程的价格难以与它的价值相匹配;有时也会出现管理部门使用行政手段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干预,这些情况都使招标投标活动失去了它公开、公平、公正的本质,所以不能真实地反映建筑工程价格。此外,及时发现错误后制定新的规则,也是一段时间以后的事,这种滞后性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显得格外重要,可以将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也纳入这个管理体系中。

3.3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和监督

施工阶段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相应的监管部门一定要时刻关注原材料价格动态,将材料价格变化规律加以分析,采购部门更应该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尽最大可能将原材料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施工过程耗时最长,因此管理也有一定难度,做好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规则,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在一个合理的秩序之下开展工作,才能避免浪费,避免无谓的损失,从而降低建设工程造价。此外,降低工程造价还要依靠合同的有效实施,如果有一份详尽的工程设计书,但不能严格按照设计书的指导进行施工,那么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期工作可谓徒劳无功,合同的认真执行是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的有效保证。

3.4工程竣工验收后的造价管理总结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并不意味着工程管理的结束,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才能使工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对工程实施的每一阶段进行经济分析,评估各项措施的效果,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或运用推广。

结语

工程管理和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只有做好工程管理和造价管理,在不断解决实际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梅.浅谈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2]金黎刚.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3]韩立权.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处理.建材与装饰,2012(23).

第6篇

1.1工程管理思维模式的发展

(1)道德风险。调查分析建筑工程中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其中很多事故是由于施工方的偷工减料或是工程师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并且通过人们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也逐渐不起作用。像发包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促使承包人完全按照合同办事的委托理论,但当实际中承包人所需要的远高于发包人所给予的激励时,这种理论方法就失去了作用。渐渐地人们了解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工程各方面顺利地完成,而是使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均能满足。(2)自然风险。以前人们的建设思想观念是征服改变自然,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只有符合自然规律,建设工程才能顺利地进行。这就促进了现有的追求工程建设协调、可持续的工程思想。

1.2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形成的动力模型

(1)现代工程向大型化发展。现如今大型工程,超大型工程比比皆是。建筑物越来越向更大更高发起挑战,这就对现代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落实工程可行性的研究,促进工程投资更加合理、科学。(2)现代工程普遍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大型工程的性价比无疑是对工程交易知识体系发起的新一挑战。(3)现代工程普遍要求实行有特色的项目管理。在201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已出版了第五版的PMBOK,但也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部分重点内容并没有在PMBOK中反映,如工程可行性研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这就要求我们进一布完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

1.3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范畴

依据工程建设的行规和实践要求,工程建设分为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个部分。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是在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形成的,因此,管理实践是理论体系的源头。现代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对是各方进行工程交易和工程技术实施的过程中有关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它包括工程实施的每个具体过程所遵循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的行为活动,它涉及包括政府在内的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组织和个人,而与建设相关的各法规及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不包括在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内。

1.4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以建设阶段为基础,依据业主方和承包方两大主体,将现代建设工程实施的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三个框架: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2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2.1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与要素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中规定工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而投资决策过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是预测、评估、风险分析和决策这四点。

2.2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

(1)工程预测知识体系。即是对市场情况、资源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出工程建设的过程及完成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预测出它将产生的的社会经济效应等。(2)工程项目评价知识体系。对工程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阶段提出的工程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的评价,作为工程投资决策的依据。(3)工程风险分析知识体系。工程评价所依据的数据一般都是通过预算的方法得到的,因此,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考虑其对评价和决策的影响,对其进行工程风险分析。(4)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知识体系。在初步设计还未开始的情况下,依据初步可行性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工程项目融资是在投资估算的结果上进行资金的筹措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5)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知识体系。工程建设一般需要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效益,然而由于建立在预算基础上的评价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工程方案优化决策需考虑多方面的风险。

3现代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3.1工程交易过程与要素

一般的交易过程为:由业主方进行招标,确定承包人和价格,签订合同,然后由承包方进行施工,完成合同内容,最后由业主方进行验收。交易要素主要有业主、承包方、交易合同、验收等。

3.2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内容

(1)工程发包方式设计知识体系。业主方将工程项目进行内部组合后发包。依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属性等不同的组合方式采用与之相应的发包方式。(2)工程交易治理知识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业主占主导地位,这里是对业主方所选择的管理方式和相关制度条例进行优化。(3)工程交易机制知识体系。一般采用工程招标交易机制来进行承包人和合同价的确定,在全面考虑业主方的管理能力、工程特点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设计合同类型、招标目标和建立工程评标机制。(4)工程发包合同管理知识体系。是指业主方与承包方签订合同后,承包方履行工程合同上的内容的阶段。(5)工程验收管理知识体系。分为验收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体系和验收过程的管理知识体系。

4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为项目目标管理、项目专项管理两大类。(1)项目目标管理。包括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2)项目专项管理。包括工程整体管理、工程投标和承包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采购管理及工程精益建造管理七个方面。

5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决策;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工程项目施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基本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这为工程建设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建筑业生产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管理方面人才的稀缺。我国急需研究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施工中参与者行为管理有效性的内容体系与管理方法,有效改善生产绩效。HamidAladpoosh认为通过提升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生产绩效。一位优秀的工程管理者的能力是与其培养模式息息相关的。一位优秀的工程管理者需要同时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他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管理决策和处人遇事方面等能力,施工现场遇到困难,能够沉着冷静的处理,能让自己的团队和谐相处。所以现今大学如何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它更多的是管理与决策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强的交流和领导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与人交流这方面能力要求很高,项目管理主要管人,一个团队如果能和谐相处,那么这个团队必定所向披靡。然而一个团队的建设主要还是在于项目经理的管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团队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时候大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如表格1所示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是管理好一个工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领导和适应能力是通行证。.JideSun认为管理者积极的协调行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乐新军和佘立中强调了人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成虎认为我国工程管理方面最基本、最主要还是人的问题。任宏、晏永刚认为现有研究忽视了对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缺乏考虑项目成员之间的组织行为和文化差异。然而人是否能和谐相处就在于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方式。所以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领导、适应能力。

二、现今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安排

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例如必修课开展了经济学;学科专业课程开展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CAD、BIM;专业方向课程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一位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来支撑这个项目的发展,同时也要了解一个项目的构造,能够灵活运用CAD、BIM软件发现和解决问题。纵观我国,CAD大多数人都会运用,BIM由于成本高而不能做到大力推广,因此BIM人才比较稀缺,但是毫无疑问,BIM将会引领未来建筑界的潮流,。如今建筑领域上正广招BIM人才,所以现今大学应该将BIM学习课程作为重点课课和公选课,学校则应该尽量做到多样化,程来进行合理设置。刘武成、王进提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程化不足、对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现今大学应当给予课程设置方面的足够重视。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关联。老师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文化引导和制度制约。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对教材进行修改、优化。潘琦认为应当从教学方法、计划和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强调了本科生教学计划完善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优化的原则,依据近年来工程实践和学科动态,分别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度安排、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适应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就业的社会需求,要在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把握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要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入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应教学基地建设,力求扎实地掌握多种实务操作技能,养成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

三、培养模式与单位招聘要求的一致性

学校的培养模式并不是随意制定的,它需要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接轨,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大学需要依据这些要求来合理制定培养模式。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如表2所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很多,例如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是不在同一个级别的,地产公司可能更倾向于招标,施工单位更倾向于专业技术,所以不同的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也就相对不一样。如果想去地产之类的公司,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公关能力,对房地产项目管理具有独到的见解,熟悉房地产项目运作流程和开发管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有施工管理或工程预算经验。而去施工单位,则强调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技能,善于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目标控制,具备建筑施工管理组织、协调、群体作战能力,具备处理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力。这两种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各有侧重,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有施工管理经验。所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先跟几个大型的工程,完整的参与施工过程,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以后所要就业的方向,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校才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合理安排课程,采用先进的培养模式,侧重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以及学习与实际的相结合。付磊提出要加强与实习厂地的联系,做到学习与研究相联系,要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设施。

四、发展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因此,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为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极好的施展才华机会。随着我国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和民间资金的激活,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无疑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上又增添了更多的机会。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由此可见,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学校的培养模式也要随之改善。

五、结语

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专业能力包浆,包浆是一个缓慢的积淀过程,专业能力包浆是指专业能力的细心培养的过程。这种培养并不单单是能力上的培养,更是一种性格上的培养。经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变化。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而且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较难培养的。因此,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不仅要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力,现在是创新驱动型社会,学校需要侧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并改革,培养模式需要改进,理论和实践需要同步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所以变化也会随之加大,存在许多的未知因素,面对这种趋势,学校的教学不要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应当开设一些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将工程理论与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上的反馈来改善其培养模式。改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新军,佘立中,大型集群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1(1):56.

[2]成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任宏,晏永刚,周韬,等.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8):147.(inChinese).

[4]刘武成,王进,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42-47.

[5]潘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82-183.

[6]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8-21.

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

1.我国当前公路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公路工程管理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并具有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施工管理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管理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有以下弊端。

1.1分阶段的管理模式影响生命周期目标的完成

我国当前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属于分段式管理模式,工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单独管理,包括决策、设计、招标、施工、交付运行等各个环节,这样就不容易把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需求与限制都充分考虑到项目中去,缺失关于项目以整个生命周期角度的正确分析,最终造成工程的决策方案缺乏系统性,影响生命周期的目标的完成。

1.2工程参与方不能密切合作

当前我国多数公路工程建设,各个项目的参与方都是相互独立的,这就造成它们在施工所管辖的工程项目时,只考虑自身利益,整个工程很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参与工程项目各方的管理活动不能集成整合,不能密切合作。

1.3运营目标得不到优化

我国公路工程的管理模式缺失通过工程运营目标的建设来引导决策与实施的功能,这样的模式很容易造成用户需求从决策环节起就不能取得准确的定义,运营目标很难得到优化。

1.4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

我国当前分阶段的管理模式,让各个阶段缺乏完成的工程信息,导致在决策与实施阶段发生的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不能在运营环节得到准确与直接的运用,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现象。

1.5没有完善的工程信息系统

我国分阶段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各个阶段工程项目势必服务于自己的管理目标,其工程语言与工作平台也不尽相同,这样信息沟通缺乏灵活性与有效性。

1.6工程设计阶段不正确

当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是设计在先,然后根据设计项目选择承包方,承包方根据设计施工,这样在设计中的一些缺陷很难发现,就会造成在施工中就会频繁变更设计内容,同时,承包方要先对工程设计项目事先进行了解而延长工期。

1.7业主需求难以满足

在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业主通常是旁观者。缺失对工程的监理,施工单位对业主的真正需求难以把握,严重影响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方案措施、各项费用以及工程优化的实施。

2.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措施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迅速,公路建设处于超常规建设状态,为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公路工程管理应该大力推进公路工程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力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和质量水平。

2.1公路工程管理大力推进并行应用模式

并行模式就是集成、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的系统方法。公路工程管理并行应用模式就是把公路工程管理管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与管理措施,促进整个系统的顺利进行,使各个工程目标按要求完成。工程的发起人业主在工程设计与管理中应该起主导地位。其特点是一是工程指挥部由业主和项目管理者联合组成,业主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二是强调并行工作小组从规划、设计、施工准备,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协同作。 并行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将公路工程建设作为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在输入系统里输入建筑资源,然后进行过程处理,最后将建筑产品分析出来输出,将一个并行的公路工程市委一种系统方法,通过这种模式让业主参与整个工程中的计划、设计以及施工各个环节;二是运用并行模式加大对公路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阶段的管理,即工程设计者与制造者通过并行分析,找出公路工程中设计与施工诸多重复性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2大力增强信息控制制度

通讯联系、沟通各方面信息是项目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因此,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应该大力增强通讯联系与沟通信息,对,为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大量的通讯联系。一是所有重要问题都要有详实的书面材料;二是所有的工程会议有正式记录作备案;三是所有分发的文件、备忘录、会议记录都有详尽的说明要由谁来处理文件中的事项;四是所有来往信件和电函都编号存档, 记录信件或电函抄送哪些有关的人;五是工程部建立完整的档案, 并且分类明确清晰。

2.3建立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手段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公路工程管理在推行并行工程模式的项目管理中, 要建立以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说建立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要有详尽子系统,一般情况下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计划控制系统; 合同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 成本核算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客户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组成部分。

2.4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控制要点

一是工程建设中各类人员和各个部门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和协作能力,把整个系统的高效率当作主要目标;二是工程单位要通过信息流把各管理层次、不同的并行工作小组、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沟通, 保持物质流与信息同步以及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三是要注重运用系统模型, 力求达到量化, 精确地表达多因素的实际行为状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要加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 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在科学化的基础上, 把个人经验与科学方法进行紧密地结合。

3.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将加大,公路工程建设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因此,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必须大力创新,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重要性;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工程管理至关重要。而工程管理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全方位的对涉及到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关键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这些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积极的推行项目管理,加速工程组织的改革,与时俱进的发展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收益,使得建筑产业向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简析工程管理的概念和范畴

1.工程管理的概念

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2.工程管理的范畴

工程管理涉及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些方面,甚至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的进步,登月工程如今也被归纳进工程管理的范围。不论是建筑工程项目还是机电工程项目,所包含的范畴不外乎下列几个方面。现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1)项目的提出

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方向提出的工程项目必须要从社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宏观方面考虑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实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的要求,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等多个方面。项目的提出要有必要性、可行性与经济性。 项目的提出若是被企业采用,将会有大额的资金投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项目才有可能占据市场份额,取得经济效益。

2)项目的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

项目一旦被提出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觉得该工程有可行的必要再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对项目不同实施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和审核,如审核合格,满足银行和政府的要求,便可进入此项项目的评审和决策流程。

3)项目的评审和决策

评审实际上是对可行性研究进行的审查,评审工作的高效性关系到项目是继续下去还是重新起步。评审工作所得出的结论影响着一个项目的成败,由于错误的决策会带来很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决策之前,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做好评审工作。

4)项目的基本设计及合同谈判

项目的基本设计应当同时包含主要设施的布置情况和主要技术的相关参数,确定要使用的设备型号以及配置情况和供应单位进行洽谈, 技术交流合同谈判与基本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产权单位应当参加基本设计的整个过程

5)项目的施工准备及项目的施工

上述的所有程序完成后,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在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设计。然后选择施工单位,选择的施工单位在业界内评价良好,有无违约记录。接着便是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主要包括资金准备、技术准备、机具物资准备、组织准备和人员培训等。工程管理者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责任制、规章制定后,便可开始进行项目的施工了。

二、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应用于多各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引进中国,作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目前,中国的工程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没有健全管理体制。这也是在工程管理中国化的最大问题。工程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方法是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或根本没有设立管理部门。其次是非专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和管理形式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对人才的选拔时,放低要求。同时,我国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而这也是导致更多的非专业人员参与工程管理工作的又一原因。非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形式的把握自然缺乏合理性,他们对工程建设工程中的资源和资金无法进行合理分配,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最后,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工程管理是在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资金和技术做合理安排的管理。但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有些企业在工程管理策划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项目的进程,却忽视了工程管理真正的作用。

三、简析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成本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只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和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可能使企业盈利更多,不至于出现亏损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工程管理团队是通过对公司人员、物力以及资金协调分配,综合分配,来达到对成本管理的目的。

2.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因为它可能会对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在于可能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制定管理计划排除安全隐患,具体的措施体现在:

1)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授他们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性知识,这样有利于防止非专业操作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授他们风险发生时应当采取什么样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式来使用机械设备。

2)仪器设备的及时检修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如:机械设备的老化。按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和更换是防止因机械设备问题而导致不安全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

四、简析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1.法律法规的完善

工程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毕竟只有短短三十余年。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为工程管理所能提供的法律依据还是过少。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中国,国家在现今的法律基础上,进行完善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工程管理提供一个有法可依的社会平台。

2.人才资源的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且工程管理是涉及面较广的专业性管理方式,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管理人才,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法规等。 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利用人才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3.工程质量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难免受到周边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周边的环境和气候情况,针对特殊的情况对施工安排做一个适当地调节。影响工程质量的另外两个原因便是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须按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更换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语

综上,工程管理作为一项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工作,企业想要优化管理制度,应当规范化工程管理制度,严格甄选专业性管理人才。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业也取得相应的进步。同时,工程管理中也存在着某些弊端。因此,我们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制订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和理性,以确保建筑行业持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云高.谈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

[2]宋红英.工程测量对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山西科技.2012.

[3]刘特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统计

1、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的今天,统计面向企业、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已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的管理,称为工程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控制,即重点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的管理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在于对工程项目所做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工程统计工作。

工程统计是把建筑工程作为总体,运用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方法,提供反映施工过程中工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它是通过数据来反映工程的进度与发展规律,是围绕建筑施工和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分析,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其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通过对表面现象和综合分析,把握工程项目的总体特征,推断其发展规律,其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具有集中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统计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使工程统计真正成为制定决策的工具。

工程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建筑工程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及形象进度,帮助我们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的正确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工程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方资质、物质采购、形象进度、隐蔽记录、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等[1]。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2、工作程序

工程统计基础工作是指将施工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由于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等因而形成了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

(1)原始记录是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内容必须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这样才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工程统计台帐是根据工程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工程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2]。

3、工程统计的作用

工程统计通过数字反映和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其深入、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管理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其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作用:既可反映工程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反映工程在一个特定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目前的各种自然属性, 反映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生产发展情况、工程质量状况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同时可以反映施工的速度,也可以反映工程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以及一切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工程施工质量、项目维修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工程统计的信息职能是其它业务部门无法替代的。首先,同生产管理的其它部门如预算、合同、技术、施工相比较,工程统计提供的资料是最综合、最连续、最完整的,更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比如在申报企业资质及工程投标,需要查找公司业绩时,工程统计资料的使用是最方便的选择。同时,由于工程统计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综合,且工程统计更多地融入了统计学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唯一能够对施工管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创新的部门,例如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规模、工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此类工程的实际额定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投资、产值、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得到与工程水平相当的各种定额资料,如结构安装工程的吨成本信息,各种工程的利润率等,这些都是量化经营管理指标、提供竞争力的重要资料[3]。

随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统计在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一些大型工程施工活动区域大,调动的资源多,工期跨度长,业务部门多,管理难度大,而通过工程统计建立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流动,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对工程各个项目进展的有效控制。

4、工程统计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统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建筑市场为中心,施工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各种管理,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工程统计工作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各类信息,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在控制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的形式对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工程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工程统计报表、信息、简报等,使决策者及时了解现有工程情况及各个项目的计划实际执行情况。

(3)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效益的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经济效益好是工程管理的目的。工程统计可以通过原始台帐、统计报表等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项目实施效果的优劣。

(4)工程统计工作可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统计作为一种反映施工情况的重要手段,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动态情况,对编制施工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如何提高工程统计水平

(1)工程统计工作要转变观念。在做好上级工程统计部门提供所需统计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为本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服好务。对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工程统计资料与实际需求进行整合,调整工程统计资料报送渠道,加大反映工程管理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尽量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各方要求。

(2)要提高工程统计的知识面和工作质量。工程统计首先要与计划结合在一起,施工计划和工程统计在施工单位从来都是一体的,另外,其它有关采办、质量、合同、预算的内容,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搜集整理,如果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那很难想象能够做出一分能够让业主信服的报表,而业主对项目进度认知的依据正是周、月报。

(3)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现在的工程统计工作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积累、整理基础上,尤其目前施工管理单位正逐步推广使用一些大型工具软件,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掌握这些大型工具软件,充分发挥工具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工程统计工作的质量。

(4)加强对工程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工程统计工作不但要求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还特别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了解工程施工中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工程统计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施工管理的知识培训。同时,由于工程统计内容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对已在岗的工程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4]。

6、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统计是施工管理生存和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它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发展资源同等重要,只有把工程统计提升到信息资源的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性,工程统计工作才会有所作为。同时工程统计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起与施工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工程统计制度,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在工程管理效益上做新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3.

[2] 何光瑶.统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第11篇

工程管理专业学什么

工程管理主要学习:管理学、土木工程、经济学等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组织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建筑制图、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法规、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融资、国际工程管理、工程风险与保险、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作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新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新能源;

3 房地产;

4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 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土建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工程师;

2 土建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资料员;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影响因素分析

1.1主观因素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1.2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

2 管理因素要点及其控制方法

2.1人员管控

人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查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二是指直接承担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管理意识及质量管理的活动能力。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它决定了其他的因素,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技术及操作水平的高低将最终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

2.2管理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言,无论该建设工程项目是某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工程,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作为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由多单位、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

2.3机械设备管理

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的性能、数量对工程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实施事前控制时,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特点、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的管理能力等因素,使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能够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并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使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及使用能够满足工程的质量及进度的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装备整套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并建立有效的检验手段,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常对测量、计量、试验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验,维持仪器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测试成果精密准确。

2.4建筑材料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查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造成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也要进行监控。

2.5方法控制要点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的生产技术,前者包括工程勘查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包括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建设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从总体上是取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取决于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2.5.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阐明了施工单位的总体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以及专项工作要求。

2.5.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的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质量目标;施工部署与方案;季节性施工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技术措施等。每一个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时,要分析其工期、造价、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质量预控措施以及针对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施工部署与方案能否满足工程实体质量要求,季节性施工采用措施是否合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能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5.3具体施工方案的制定要求

施工方案是明确工程中具体技术问题的施工步骤、控制工程质量的方法以及做出如何选用材料、如何检验材料的具体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在重要或关键部位施工前及早协助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并对其进行审查。在审查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促使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艺上先行、经济上合理,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

3 小节

建筑工程管理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运作之间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因此,它能作为工程实践的指导。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严刚汉, 刘庆凡.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1版,2000-7

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也引发了建筑工程管理上的问题的多样性,面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建筑工程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管理水平上的提升,而建筑工程又是一个周期性长、人员众多、管理复杂的项目工程,因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是并非简单的问题。

一、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就是公司正常运行的保证。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企业管理体制机构,派专人进行负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这都是建筑工程应该做的本质工作。但是,现今的建筑工程并没有意识到管理体制的严重性,对于内部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进行解决,光注重企业效益的提升,对于具体的管理体制的落实情况只是简单的草草略过,是管理体制只是存在于墙上的计划,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1]。

(二)建筑管理的意识不足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管理的意识上比较薄弱,此外,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的进行执行,就导致施工人员纪律松散和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还存在管理人员过渡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忽略了管理水平措施的实施,导致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逐渐恶化。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的具体的管理措施的实施中需要的就是管理人员的一身作则,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可在现实建筑工程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多半是从施工人员进行提拔上来的,并没有专门的对管理知识进行学习,自身的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虽然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是自身的管理技能,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管理学知识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

(四)缺乏科学化的有效管理

一个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相反,若是没有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导致的后果就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滞缓。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但是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提升工程进度,加快施工的速度,不愿意花时间进行管理上的研究和思考,更不愿意在管理问题上投入资金,这就形成现在管理不健全,存在诟病的现象出现[2]。

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面对现今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突出,是阻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今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必须重视,我们可以从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中找寻到适合的方法

(一)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构成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架构,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多半就是建筑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在国外的建筑工程的管理中,采用的方法就是决策者和施工者的相互结合,在中国的管理中,决策者和施工者是不进行任何的交流的,这就容易导致施工者不理解决策者用意的事情发生,从而耽误工程的进度。所以,在未来的建筑管理中,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交流,使其相互融合发展,决策者和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建筑工程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有助于施工吗,还能减少施工者和决策者间的矛盾[3]。

(二)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不断加强

建筑工程在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后,还需要管理理念的加强,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若是想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将管理理念与科学技术进行相互间的融合发展,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国外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中,首先就是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理解公司内的管理理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用意,共同协作的精神。

(三)增强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加大人员管理力度

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除了需要对于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以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品质质量的好坏是和施工人员的文化道德素质息息相关的。在建筑企业中,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优化,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文化素质的培训教育,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具体的进展情况,加深员工对管理文化的认知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建筑人才[4]。

此外,还需要对于建筑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结构的完善,就是对建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分布的完善,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只有对人员管理不断的加强完善,才能提高工程的进展速度和工程的质量水平,才能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建议和展望

(一)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建议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人口众多、施工技术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防止问题的恶化。对于现在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此外,针对于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发展,可以像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进行学习,吸取优秀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将国外优秀的建筑企业方面的管理人才招引进来,从而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5]。

(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展望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但是在寻求解决的具体措施中,需要与现代的技术条件相互融合。面对于新时代建筑工程的发展,其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客观的,加上政策上的开放和工程管理的不断强化,建筑行业肯定会在中企业中脱颖而出,国家的经济也会随着长久、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也逐渐进行扩展,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这一课题的研究发现,中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停滞的原因主要就是其内部的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导致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效率缓慢、工程期限要延长的问题出现,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建筑行业管理问题的解决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邓建新.刍议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不足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4,(16):287.

[2]荣冰.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华民居,2014,(30):428.

[3]刘天蒙.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812.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会计与财务;重要作用;问题与策略;探讨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阩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05):122-123.

[3]陈琳.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04):51-54.

第15篇

1.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从计划、可行性分析到设计、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统。它主要包括以下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起始阶段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CPM即统筹法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近现代项目管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2.路桥工程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般的路桥公司,不太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资这种投资巨大、见效慢的工程,所以这就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路桥筹资。通常情况下,具有社会公益性投资的路桥工程建设首先得基于结合城乡布局和城乡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其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做是否投资的决策。大程度上,这种决策属于政府投资的,注重社会效益的公益或半公益。

工程项目管理者应该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加大管理:第一个是在项目工程进行规划时,统筹兼顾和确定投资、效率、质量三大目标的标准要尽可能的合理。在三项目标之间要进行慎重的考虑,不断的进行权衡利弊和反复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需求与目标的统一。第二个是要全方位的进行系统控制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防止发生盲目追求单一目标击或干扰其他目标的现象,避免最后对整个工程产生影响。

3.路桥工程管理实施时遇到的问题及若干策略

3.1 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

路桥项目管理方法是关于如何进行路桥项目管理的方法,是可在大部分路桥项目中应用的方法,它是对路桥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而项目实施方法指的是在项目实施中为完成确定的目标如某项路桥工程的设计、施工而采用的技术方法。项目实施方法所能适用的项目范围会更窄些,通常只能适用于具体路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中,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和体系结构设计师的有效配合。

3.2 路桥工程在投资方面的控制

各阶段的测定及控制方式分别被称作:投资估算,具体有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工程可行性投资估算、概预算,比如设计概算,修正概算及施工图预算,标底、合同价、工程决算。为了在路桥工程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业主事前需要聘请专业咨询人员研究投资的最佳机会,预算项目投资额,分析项目投资回报率并选择最优投资方案以及进行工程投标标底的编制、投资额的变更幅度控制、竣工决算审查办法,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核定、投产项目投资效果的分析考核和项目使用费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可以说,路桥工程投资控制是一种“事前”行为:一方面,是实现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或增长,另一方面,也是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为代价, 是一项投资者由此取得满足社会需求,增加资金收益和国民收入的经济活动。此外,投资涉及路桥工程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直到工程项目完成,贯穿整个路桥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及分阶段均需作不同的投资测定。

4.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措施

4.1 投资前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

在纷繁众多的投资机会面前,路桥公司应当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即从多个层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做出决策。通常情况下,路桥项目管理者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重点分析国家经济政策、资源供求等情况,正确选择投资的时机。其次,从企业选择项目决策上,主要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 利用各种分析指标,测算各种投资预期收益率,现金流量等指标,来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

4.2 分散项目风险

任何经济活动都具有相应的风险,它是由不确定性引发的。高效的路桥项目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控制风险,使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一般来说,多个项目分散投资风险小于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路桥工程建设筹资与其他用途筹资一样,必须进行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权衡,兼顾时效性与科学性。这需要管理团队同时具备筹资与投资管理的统一:即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与效益回报的权衡。在适度的风险下,做到筹资成本最低,实现投资效益最大,作为一种事前的决策行为, 投资效益回报是可以在投资之前通过过可行性分析预算出的结果。因此,在筹资决策中,效益性原则就是做到筹资成本最低,在筹资财务上,筹资成本最低等价于筹资的结果将得到最优的财务资本结构。

4.3 提高路桥工程质量,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

提高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即促使建设工程收益最大化,一个是降低工程投资的建设成本,即促使路桥工程成本最小化。投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的效益控制重点在于对工程项目在其设计前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而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包括工程设计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还应将重点放在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

4.4 加强专业化发展与国际高水品项目管理团队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