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险公司团队经营理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XX年6月9日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XX年9月30日获准开业。安邦保险实力雄厚,注册资本37.9亿元。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corp)等“世界500强”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股东实力,一流的企业文化,安邦保险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已在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及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XX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安邦保险期望通过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客户、与股东、与战略伙伴、与员工的相互依存,共赢发展。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心得体会
二、 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XX年6月9日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XX年9月30日获准开业。安邦保险实力雄厚,注册资本37.9亿元。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corp)等“世界500强”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股东实力,一流的企业文化,安邦保险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已在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及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XX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安邦保险期望通过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客户、与股东、与战略伙伴、与员工的相互依存,共赢发展。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心得体会
二、 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20xx年6月9日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20xx年9月30日获准开业。安邦保险实力雄厚,注册资本37.9亿元。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corp)等“世界500强”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股东实力,一流的企业文化,安邦保险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已在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及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20xx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安邦保险期望通过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客户、与股东、与战略伙伴、与员工的相互依存,共赢发展。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二、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长期以来,中国的保险公司组织形态属于大而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后期,保险费收入除了少量来自于兼业人外,绝大多数来自于直接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保险中介开始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出现并逐步普及,保险公司成为保险中介的主体,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字,2002年底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已达170家,其中经纪公司17家,公估公司26家,公司127家。可以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保险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长久以来,在独立经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保险公司,在长期的营运过程中都建立了一支成熟而且分工明确的直接销售队伍,并通过这些队伍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而公司只能通过建立自身的销售队伍来建立营销网络,为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而与保险公司的销售队伍的职能发生冲突,致使许多公司一建立就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而一些公司又由于组织者自身的素质问题和生存压力所迫,在许多事务的处理上采取了一些违法、违规做法,严重影响了这一行业的声誉,从而使处境更加窘迫。
一、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过于单一,使双方的合作机制存在制度性的缺陷。保险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纽带仅限于费提成制也叫佣金提成制。但这种单纯以业务量大小为衡量标准的模式,不但忽略了承保质量,也冲淡了售后服务,使专业市场的培育存在制度性的缺陷,使公司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发展承保技能,使承保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在公司内部得以解决。这样,保险公司就必须强化其核保力量,以解决由于公司承保技术不过关而带来的承保质量低下的问题,这样也同时助长了以降费为主要方式的恶性竞争。既然保险费是衡量公司的唯一的指标,长期存在于保险市场的高回扣、高返还、乱降费等恶疾,有许多就源于领域的竞争,专业公司进入市场后,无疑也受到了传染。
2.一些投机者涉足公司建设,导致机构建设一开始就走上歧路。他们急功近利,在短时间内以超常规的方法进行人生资本的最大积累,保险市场上出现的那些违规经营、误导消费者乃之携款潜逃的案例在公司中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就曾出现过多起因公司收取车险保费后未交给保险公司,投保车辆偏偏出了险,被保险人到保险公司索赔,而保险公司又以未收到保险费为由拒绝承担保险责任,使双方陷入了法律诉讼之中,也使涉案的公司跳进了自己挖的陷阱。其实该案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公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些投机分子涉足其中是非常正常的,他们缺乏经营现代企业所必须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也缺乏保险市场中极为重要的信用意识,在经营中不是把完成企业的职责,做好保险双方的桥梁为己任,而是想着怎么通过不良手段赚更多的钱。这种人和事虽然很少,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对萌芽中的保险专业业,只要出现寥寥数起,有时就是致命的,因为它能直接击垮整个行业的信誉,就目前而言,这种事例已经频繁出现,而且开始被媒体炒作,也就是说,真正的危险已经出现。
3.缺乏成熟的经营理念,热衷于短期行为。最典型的例子就表现在一些公司热衷于在保险公司之间打牌,赚取高额费。为了从市场中取得最大的收益,一些公司在经营战略上不是将提高服务水平放在第一位,而是倚仗所掌握的保险资源,与保险公司玩起“老鼠戏猫”的游戏,通过挑起保险公司竞价的方法抬高费标准。例如,在2002年,许多城市的车险手续费的标准被抬至30%-50%之高,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迫使保险公司联手采取封杀行动,采取行业公约的方法硬性限价,才遏制住这种不计后果的短期行为。在2003年车险改革中,个别公司表面上严格执行监管部门规定的手续费的点数,私下却与一些急于获得业务的保险公司另订契约,他们将自己的办公费等经营费用拿到保险公司报销,作为变相的费,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
4.实用主义盛行,诚信意识亟待培养。与保险公司的个人业务一样,公司的业务人员主要来自于个人人,良莠不齐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人员为了说服投保人投保,常利用投保人对保险条款不了解、不熟知的弱点,随意许诺一些保险条款上不存在的保险责任,夸大保险单的保障范围,让投保人就范,投保人一旦出险,由于有关损失不在保险单的保障范围内,保险公司不能赔付,从而引起投保人的极大误解以及一系列相关纠纷和诉讼,保险人的信誉也受到极大损害。
5.管理制度未臻完善,经营秩序尚待规范。大部分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管理漏洞多多,加之从业人员多为个人人,与公司的关系比较松散,原来仅出现于个人人群中的不良行为以及新的不法行为也在公司内部出现,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利润流失以及名誉损毁。一些公司急于扩展业务,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建立了许多延伸机构,而这些机构与总部的关系实际上只是挂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机构只要向总部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即可利用总部的名义开展各类业务。而总部对这些机构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根本无法了解,一些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就通过“瞒天过海”的方法,只将一部分费的相应收入上报总部,其他的则私自瓜分,而总部由于管理体系不到位,无法对此类现象进行查证和遏制,客观上使这种图谋极易得逞。个别公司从业人员,与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相谋,利用保险公司的管理漏洞,采用高费率承保后再降费退款的方法,从保险单中套取不当利益,中饱私囊。
二、保险公司的市场处境与发展空间的特殊性
1.公司与保险公司的个人部门的组织形式和职能之间几乎完全重合,而公司的销售团队的规模却远远小于保险公司,处境尴尬。从保险公司的组织形态看,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在建有直销业务机构专事大保户和大型标的业务的销售和公关外,还建有庞大的营销部门,即个人业务部门,专门通过在社会上招募个人人,组成营销团队,这支队伍的数量非常庞大,往往一家中等城市的寿险公司,就建有总人数超过 500人的营销团队,与公司通常只有十几人或几十人的队伍规模相比,实在是强大得多。保险公司建立个人部门的目的,除了出于利用个人人的社会关系挖掘部分保源外,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个人人从普通群众和中小企业中揽取业务,这种思路与经营策略与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业务发展策略的重合程度无疑是非常高的。通俗地说,公司正在做的和准备在近期做的,就是保险公司个人部门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假设将一家保险公司的个人部门成建制独立出来,并通过合法的程序赋予法人资格,其实就是一家比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成熟得多,实力也强大得多的公司。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保险公司的个人人数量庞大,与社会各阶层都有
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业务范围早已不限于普通群众和中小型企业。许多业绩出众的个人人收取的保险费的数额已经不亚于直销业务中的业务尖子,也就是说,在现阶段,保险公司个人机构的发育水平要比公司更加成熟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个人机构的组织形式与公司的个人部门也是完全重合的,同样都是从社会上招募个人人组建业务团队,他们的团队组织的管理模式也基本一致。这就决定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其实正是它的被人——保险公司。事实上,多数保险公司也正是以竞争者的眼光看待公司的。
2.保险公司既为保险公司揽取业务,又与保险公司争夺业务。由于公司与保险公司的业务相重合,形成了公司在为保险公司揽取业务的同时又与同一家保险公司争夺业务的奇特局面。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的同一资源,甚至面对的是同一个客户群。从产险公司的情况看,公司的业务主要来自于车险,而车险正是目前绝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的最大业务源。因此,公司在市场中所得到的蛋糕正是从保险公司的传统市场中切下来的。在与保险公司争抢同一块蛋糕时,公司很象一个横插一刀的后来者,但奇怪的是这一后来者所抢的蛋糕并不供自己食用,他抢到蛋糕后还必须送给正与他同抢一块蛋糕的保险公司,这个现象似乎非常荒唐,但却顺理成章,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这正是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大而全的保险公司正在将相关职能剥离的标志。
3.公司以保险公司为母体,靠完成保险公司的某一职能换取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但不自成体系。从机构的核心职能分析,公司正是保险公司某方面职能的延伸,似乎是保险公司的寄生物,但公司在保险市场中,却有非常强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公司能自主从市场中取得业务,可以建立自己的客户群。且公司并不固定合作伙伴,通常情况下不固定为某家保险公司业务,如果与某家保险公司不能很好地合作,可以在适当时候转换合作对象。因此,在现阶段,有相当数量的基层保险公司,把公司的业务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公司所控制的保险资源还比较小,还不能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基础产生明显影响,而且这些业务由于控制在公司手里,随时可能流失,但同样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对于被保险人来说,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将会更优于保险公司。保户一旦出险需要索赔时,公司鞍前马后全面包办的服务和保险公司的坐等保户上门的“服务”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公司来说,在今后的发展空间里,为保户服务是他们的核心工作,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是一种相对“边缘”的工作。保险公司需要花费主要的精力进行保险产品开发、保险费管理和核保核赔工作,不可能将最大的精力投向销售以及相关的服务,而公司则以销售以及相关的服务为主业,投保人是他最直接的衣食父母,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他在保险公司面前的发言权,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长远看和发展看,由于服务优势,保险公司将从市场上切得越来越大的蛋糕,保险公司会逐步退出“一手”市场,将直接为保户服务的工作交给公司去做,而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产品设计、保险费的运用与管理等核心职能上,这些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业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保险公司的发展之路
1.保险公司对于公司,应该在战略上进行扶持而不是排挤。在市场化的经济大环境下,大而全的企业往往意味着效率与服务低下,例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而全的工业企业,集销售、运输、采购、生产与经营为一体,这种企业一旦以原有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立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发生大面积亏损,许多企业只能以关停并转等变相倒闭的方式退出市场,保险市场的发展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在垄断型经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保险公司,如果拒绝变革,坚持将旧的经营模式带到开发后的市场,陷入劣势是必然的,因为公司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出现,正是开放后的保险市场专业化分工机制开始催生的产物和重要标志,拒绝这一进程,是非常不明智的。从当前的情况看,保险公司建有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集中了大量的销售人才,营造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使本来生存空间就非常狭小的公司的处境更加窘迫,保险市场建设的现代化的步伐会更艰难。而从保险公司角度看,由公司与由保险公司管理个人人相比,不论从专业化程度方面、法律地位方面,还是从整个市场的有机运作方面,前者都比后者有诸多天然的优势。事实上,在有关专家提出的寿险公司个人转轨方案中,就有将个人人成建制转入专业公司的方案。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有可行性的方案。
2.监管部门应该下大力气对公司进行扶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经营规范,规模适度,机制灵活的公司群。众所周知,我国的公司多为个人或中小企业出资设立,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市场适应能力差,生存本来就不易,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当出现差错和违规现象也属必然。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对公司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其由于经营机制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宽容,允许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完善和整改,同时要扮演“保姆”的角色,对公司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育,积极充当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桥梁,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为他们设计合作方案,为保代双方的良好合作机制的建设,创造一个好的氛围。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机构和个人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创新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从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机构和个人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创新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关键词: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
保险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三年后,中国保险业大门全面向外资打开,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设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可以拓展到寿险团险企业年金等品种外资保险公司与中资保险公司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因此“开闸”后的保险业经营由粗放型分散化向精益型集约化转变也是大势所趋,保险市场的开放发展激烈竞争为行业人才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同时也加速了保险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谁能把握机遇,拥有合适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谁能培养打造一流的团队,尤其能够开发培养出一批熟悉WTO规则能够根据国际惯例进行资本运作和管理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开闸”后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一、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特殊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的人力资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保险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类人才的需求上,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地区新保险公司的不断设立老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中,对行业市场的把握,营销策略的运用,公司业务操作的规范以及稳定公司的发展方面,高级管理人才往往体现出个人的管理经验和营销价值,行业对有经验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保险行业不同的险种需要有很强专业背景的人才,如精算人才勘察人才等,在一些健康险的客户服务以及产品设计方面还需要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才;销售管理人才,保险公司的销售团队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团队也有所区别,个险方面,他们主要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那么销售团队是非常庞大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销售管理人才进入行业的门槛并不是很高除了对一些例如精算IT等类型的人才,会有相关专业技术的要求,对于销售类型的人才,更多是看这类人员是否具备在保险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质,而不会特别关注其是否具备保险的专业背景很多对保险这个行业感兴趣的各类社会人员,都能加入保险行业去发展当然,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行业目前的营销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营销队伍,这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是一个挑战。
2.行业人力资源的缺乏
现在保险行业最缺乏的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有一定保险管理经验的人才当外资保险公司受到国民待遇的同时,团险业务也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实际情况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团险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取消了,都面临各地分公司逐步设立的问题,为了熟悉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人脉,必然需要有保险行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来负责分公司的运营,而原有的本土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力,也需要招募更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对有一定行业经验人才的较大的缺口另外在营销团队的建设方面,保险公司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对营销人员招募的难度加大毕竟随着行业的发展,机会的增多,他们的选择面也会更宽。
3.行业人才流动的加快
不管从哪个行业来看,人才流动都是非常正常的人员合理的正常流动对公司的经营是有利的从员工的角度,员工不断地谋求个人的发展;从公司的角度,公司会提供很多发展的机会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人岗匹配,每个职位都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不是最适合人选的员工,或许会有些挫败感,或许觉得在这个公司发展前景不大,或者认为外面的机会更好,待遇更高,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原有本土保险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新的机构也在不断成立,市场上的机会很多,原有本土保险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率本来就较高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市场后,同时也会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培养当地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外资保险公司开业的初期,可能需要从当地的市场上来招募一些有经验的人,再通过这部分有经验的人来培养新人,这是公司发展合理的需要,势必会进一步加快行业人才的流动,当然另外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外资和中资人才的“挖墙脚”争夺战中,是不是会付出经营成本上的代价,代价有多大;二是从外资公司的本身发展来看,在开业初期,主要人员来自于各个不同的保险公司,各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会面临文化冲突,毕竟,这些在行业有一定资历的人,之前公司的文化在他们身上都会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何去打造一个共同文化的团队,这对公司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人力资源的回流现象
人力资源回流现象在保险业中是经常出现的人才流动的特殊现象,因为行业的发展很快,很多保险业务也对外资保险机构开放,市场机会也比较多,人员的流动也比较快,而很多从某个保险公司出去的员工,会考虑再回到公司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都会发生变化,离开几年之后,这些人可能发现原来的保险公司还是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公司这其中有一些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如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业务发展的稳定性等当初员工选择离开的时候,可能发现其他保险公司机会更好,待遇更高,但是在加入新公司后,由于本身之前对新的团队新的领导层并不了解,当实际开展工作时,发现合作会出现问题,彼此风格不符,整个公司的发展不稳定,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而这些并不是新公司能提供更好的职位更好的薪资所能解决的问题分析这种人力资源回流,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是个人的择业观目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都比较年轻,择业观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当外部机会很多的时候,他们是很容易被吸引的另外,保险公司始终是坚持欢迎有经验的旧员工回到公司,并不会用员工当初选择离开来评估员工的忠诚,业绩的稳定增长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措施
1.留住人才
公司留人,从公司招聘选才的阶段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在招聘时要考虑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价值观一致,如果在价值观上与公司不符,与公司的文化冲突,即使你用高薪来聘请,也是留不住他的在用人方面,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如何为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如何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员工实现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层人力资源部门和基层负责人都需要认真考虑的很多员工离开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公司没有发展的空间,怎么给员工发展的空间,这是值得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的课题所以,作为比较有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最初招聘选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哪些个人素质应被放在第一位,比如说沟通能力,因为沟通能力对从事保险业很重要,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培养的,而个人某些方面的素质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培训来改变。
2.培训人才
保险业人力资源流动较快,尤其是一批一批的新员工会进入到公司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经验是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公司最初进入到某个地区时,往往是从公司总部或其他业务比较稳定的地区抽派人员来支援新市场,并且培训本地市场招聘的人员,这是一种培训的文化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员工在目前的岗位上培养不出一个接班人,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其实每个员工进入公司,对个人发展都有期望,他也不希望一直停留在一个岗位上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将他们的业务知识传授给新的员工,并不意味着他的位置将被替代,也不意味着他将失去竞争力,而是他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将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领域。
保险公司在创立之初,不得不从同行业中“挖”人从同行业中引进的有经验的人固然在短时间内即可胜任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但这些人以前接受的是一种企业文化,来到新公司就要适应另一种企业文化,尚需一段调适期和磨合期,两种企业文化磨合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效应,可能就抵消了其为公司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但当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及培训体系业已建立,这时就不能单纯从同行业中引人,而转向为公司培养自己的人力资源。
3.配置人才
当保险公司进行业务扩张时,需要有经验了解公司业务操作流程的员工来拓展业务,保险公司通常的方式就是需要考虑把总部的员工派出去一方面要考虑派哪些员工出去,另一方面要考虑符合要求的员工是否愿意被外派另外,每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解决各地的人才配置,一个企业内部,最起码要做的是保证用人策略在各地的一致性另外,在财务和成本控制上比较严格的公司,一般在业务上不强求快速扩张,公司人员的增长完全根据对业绩预期的增长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优化人员配置,在增加员工的计划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岗位设置上也讲究精简每个员工被要求培养成多面手,同时,要求对员工的培训要强调效率问题,在同等保费收入的前提下,投入的人力达到最少。
保险业内目前经常使用的营销策略是“人海战术”,即招纳庞大的营销队伍,这对许多想在保险业兼职的社会人员具有很大诱惑力,公司喜欢这样的战术,原因是明显的,这些人不会给公司造成人工成本上的压力,因为这些兼职人员的工资完全是根据业务量来提成的,没有最低保障工资,没有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公司则采取的是“优胜劣汰”法则,这种关系是公司业务委托保险业务人的一种关系,而非一种正规的劳动关系从公司短期发展来看,这些庞大的队伍可以为公司带来客观的业务销售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社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团队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再加上培训不足,在营销人员“一对一”的客户服务中,就可能忽视公司的理念并可能产生一些“诚信”方面的纠纷和危机。
4.人才备份
备份来源于IT词汇,在IT中的解释是为了防止信息文件损坏和丢失,同样道理,人才备份是防止因员工流失引起损失的重要工具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其他行业,需要备份的人才一般是一些“核心的员工”“核心员工”通常存在“不可替代性”,因此让保险业的管理者头疼,因为只要可能存在“不可替代性”的因素,就确实是一个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更需要公司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如何做好人才备份,不少保险公司一方面会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业务流程和客户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尤其是团体业务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对于精算勘察医疗等技术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采取了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让这些“替补人员”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或是给这些技术岗位的人员配备助手,潜移默化的以“同事助手”关系建立一种“师徒”培训机制,一旦发生这些岗位人员的流失,则这些“助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关键的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另外,建立完善的计算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的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同时和社会一些正规和专业化的职业介绍所或是劳务公司通过合作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人才备份,因为职业介绍所和劳务公司往往有大量的人才信息和储存机制,具有“人才银行”的特点,这样既能减少备份人才的成本和精力,又可以减短招聘人才的时间,尽最大可能来减少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
建立统一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建立统一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这种统一高效的理念应源于国际金融保险集团化发展战略,并服务于国际金融保险集团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客户是集团公司最大财富的理念。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保险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满足程度已经逐步提高到关乎企业生存的高度,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谁就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谁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谁就能赢得市场、赢得顾客价值,推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一日客户终身维系的理念。据有的公司统计,目前个人客户中,只购买1份长险保单的客户占76%,继续挖掘的潜力十分巨大。那些只拥有1份保单的客户如果仅挖掘其中的10%再购买1份保单,就可以增加12亿元新单保费。如再挖掘其他的保险及金融理财需求,其数量绝不是简单的加法可以计算的。可见,以“终身客户”的理念去经营“一日客户”,做到一个客户一个市场,给公司带来的市场和收益将是巨大的,给客户带来的保险保障也会更加全面。三是成员单位的客户就是集团的客户理念。目前,中国保险业都在致力于集团化建设,积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统一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
集团公司应建立相应的资源整合机构,专司公司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制定体系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方案,协调成员公司之间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共容和共享。各成员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都是集团系统的子项。成员单位总部应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团队,主要任务是建立适应本公司的专业化、标准化业务流程。通过对客户资源分析整理,及时研究推出能够代表公司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拳头产品、标志产品、特色产品与服务。各成员公司分支机构客户关系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对客户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应用,这个触角要从公司内部管理延伸到客户的多种服务上。公司业务部门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不仅要发现客户需求,而且要培育潜在需求。不仅要发现本公司业务需求,而且要发现集团其他成员公司业务需求,并通过成员公司之间相关业务规定,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
建立统一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技术系统
保险公司的CRM系统,就是集团公司依据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集团成员客户资源共享为目的,建立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技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了解、收集、处理和运用与客户相关的各种信息,建立与客户沟通的统一平台,并藉此平台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CRM系统作为信息处理系统,为集团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它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层面较多,且需要多家子公司共容共享,档案资料积累量大,统计分析数字浩繁,对现代电子化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必须加大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保险集团CRM系统的开发,不是基于业务处理功能的设计开发,而是基于对客户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的开发,构建一套适应性强、可扩展能力高、技术先进的企业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公司客户信息管理水平,满足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的需要,同时为一体化营销、交叉销售等企业级业务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市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能逆转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也逐渐促成了保险业的全球化。这就使得保险业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需要不断的转变经营理念、管理技术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人寿财险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求道路,保证公司的发展和创新。
一、我国保险行业在发展中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行业的业务范围不广阔
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保险公司数量和种类都相对较多,但是在这些公司中,提供的保险种类并不全面,这种问题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中国人寿财险这样大型的企业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保险范围不广、种类少,使得众多保险公司都在财产保险、车险等市场中竞争,没有重视对保险新市场尽心开发的重要性,这也成为制约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一大限制性因素。
(二)保险公司的收益相对较差
在我国,很多保险公司的收益不佳,即使有部分保险公司的业绩不错,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久以来我国对保险行业的限制因素较多,直到近年来政策才有所放宽,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收益也就不能够有效的提高。
(三)保险业务员的专业素质低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本应该是熟悉保险专业知识的人才,然而我国的保险业务员入门的门槛相对较低,高中文化水平以下的人较多。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务员不仅在学历上有着超高要求,同时还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因此,国内保险行业中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对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中国人寿财险的发展创新
(一)对中国人寿财险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1.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发展创新,就是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实现公司的扁平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增强公司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促进公司的领导层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扁平化的公司组织,需要公司的相关人员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相对开放的发展空间,但是这样的管理需要把握在一定的尺度之内,否则就会带来公司部门之间的隐性竞争,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2.建立团队型的组织结构
中国人寿财险是一向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公司。公司的一系列业务流程包括承保、理赔等。这就需要公司建立“团队型”的服务,这样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团队的建立还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性,并有效促进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而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业绩和经济效益。
3.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
当今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保险行业的竞争也在逐渐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组织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中国人寿财险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而进行灵活运用,对新的保险种类进行开发。
(二)对保险产品进行创新
1.增加投资性的保险产品
针对目前人们对财产保险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保险公司应该要对保险产品的种类进行创新。可以增设利差返还保单这种新型的保险产品种类。让投保人在经受财产损失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相应的收益。同时,还可以让投保人有提前退保的权力,这样投保人就会有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感觉,自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退保,投保人在投保时的顾虑也会有所减少。
2.开发个性化的投保对象
公司可以针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的种类开发新型的、个性化的险种。国外的保险行业设立了例如“高尔夫一杆进球险”这种个性化的保险,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借鉴,推出一些列“保险”“气候变化保险”等,这样就能够让人们在感受“新鲜”的同时,逐渐接受这一系列新型的保险种类。
(三)提高公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中国人寿财险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存在的,那么公司内部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就是“顾客至上”,这就需要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公司内部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让公司员工在面临客户时,能够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客户,并让客户感受到公司员工真诚服务的态度。让投保人对公司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关系。此外,公司在引进保险业务人员时,也要重视对工作人员学历要求,公司的业务人员要有专业的、对保险业务精通的人员,进而有效提高公司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
在对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时,重要的就是要加大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很好的融通。当前公司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因此,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十分关键。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人寿财险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的,需要抓住经济发展的规律,迎合市场进行创新。对保险的种类进行开发,并对投保范围进行扩大。同时,在对公司进行发展创新时,也要重视对保险业务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的培养,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公司发展不竭的原动力。新形势下,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将公司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得公司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红玉.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9).
一、宁波寿险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5年6月,宁波市共有寿险公司8家,其中1家为外资。宁波寿险市场上产品涵盖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基本上能满足市民对寿险的需求。而从宁波寿险市场调查来看,市民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比较大,其次是养老和意外保险。
1996年宁波寿险市场以团险为主,占70.4%;从1999年开始,个险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于2001年达到最大值75.8%;从2001年银行开始进入宁波,2002——2004年银代的占比逐年增加,并于2004年达到21.7%,接近团险的保费。从全市各区域保费分布来看,自2002年开始,郊县保费开始赶超市区,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市区保费则进入低迷期。在郊县中,慈溪、余姚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
200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宁波国民生产总值全年为2158.04亿,同期增长21.93%,全市的人均年收入为15882元,增长6.09%。而在保险市场,2004年全市寿险保费收入27.41亿元,保险密度和深度分别只有495.9元和1.27%,其中个险保费收入为15.42亿,增长幅度3.07%。2004年宁波市人均收入增长11.2%,消费水平增长7.8%,人均保费收入279元,同期增长6.90%。可见,相对宁波快速增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能力,保险市场对整个宁波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也就是说,在经过1999年~2001年的高速扩张期后,宁波寿险进入了盘整期。大发展时期的不良后果开始一一暴露出来。新单保费逐年下滑至2004年的40137.50万元,同时大量营销员开始脱落,仅2002—2004三年时间就有22068人离职,占历年脱落人数总和的53.82%。
2004年,人身保险业务整体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为274076万元,比2003年增长9.57%,低于全国寿险发展速度。2004年,人身保险的新单业务发展比较缓慢,除一季度高于去年同期,其余月份较低于同期。2005年1-6月份,宁波寿险营销市场业务继续低迷,营销新单业务为20508.82万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1577.05万元,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寿的营销业务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今年为10433.27万元,而2004年1-6月份则为14166.41万元,下降26.35%。而新单期缴业务则增幅较大,2005年1-6月份为15955.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27%。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寿险市场仍然没有明显复苏的迹象。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保险人增员难度大,业务员整体素质退化。宁波就业较为充分,在目前营销员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吸引新人尤其是一些高素质人员加入的难度较大。同时,营销员整体素质仍在继续滑坡,进一步加深了其自身社会地位较低、收入低的现状。
其次,城镇、农村居民对社保和商保的认识不足,需重新定位。宁波全市的社会保险普及面广,农村社保改革正在进行试点,使得众多居民以为自己已购买了社会保险,而不需要商业保险做补充。而这些方面的宣传需要市场主体共同来宣传,提升大众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意识和产品理解。
再就是市民对寿险公司缺乏认同度。保险的社会舆论环境差,正面报道少,负面报道多。尤其在2002年宁波发生了多家媒体对外地报纸的有关保险销售方面内容进行转载事件,结果导致大量市民对寿险营销人员和寿险公司失去信任。
最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宁波的保监局设立较晚,在2004年8月前均由浙江省保监局来监管,因此对市场及主体的监管显得有些乏力。另外,政府工作人员对保险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考虑到保险业对当地百姓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正面影响,导致了政府人员对保险的不理解,甚至劝说家人及朋友不要购买商业保险。
二、宁波寿险业市场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的营销理念大都停留在产品导向和生产导向上,而实际上这两种导向的营销观念会直接导致在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营销计划时的短视行为。而作为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客户中心论”就是要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它的中心,其它的构建都是为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
确立客户中心论的营销理念,要以满足客户需要为优先考虑,满足客户需要优于寿险产品的推销,客户关系战略应集中于寿险目标客户。通过详细、周密的市场调研,掌握客户在选择寿险时面临的难题,然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调控自己的行动方案,调动公司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1、为实现以满足客户为导向的保险公司经营目标,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应当体现出“客户中心化”。宁波寿险业以近10年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以产品、公司为导向的销售理念的“短视”。宁波开发较早的市区市场的保费规模已进入低迷时期,所以营销发展更高阶段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根植进入各家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各家公司应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向客户推销需要的产品组合,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品种、“一站式”的保险服务。
2、细分市场,确立目标客户群。目前在宁波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目标市场上越来越趋向同一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险公司不能企求占有大多的市场份额,因为没有哪一个公司能服务所有的顾客,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论》中,企业的经营是具有取舍效应的。因此各家公司在经营寿险业务时必须有明确的经营重点和核心业务,以“有进有退”的原则对寿险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从而将自身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效地区分开来,而将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需求潜力的客户,并且公司有能力比竞争者更好的满足他们需求的市场作为保险公司优质服务的对象。
3、推行客户经理制。针对目前宁波寿险营销队伍流动频繁、不稳定的现象,适时地推行客户经理制。在制度、人力资源和服务内容上确保保险公司的经营人员与特定的客户有一种明确、稳定、长期的服务对应关系,建立起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能为客户提供包括保险、投资和中间业务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险服务。通过客户经理对顾客的培育,使得顾客更加成熟,从而更为方便的直接将顾客导向到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客户经理能够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形象,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员加盟寿险业。
(二)重组营销网络,力保市场规模
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偏好的潜在购买渠道是保险公司门店(48%)和保险人(44%),超过半数的潜在消费者(56%)会选择本土公司。就目前来看,宁波寿险销售中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保险人。实际上,由于保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涉入度较低,因此保险产品的销售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提供说明和服务。目前,宁波寿险人队伍为5971人,包括一些因结构性失业从原来岗位上分流出来的人员。这些人员基础薄弱,展业技巧粗放,诚信意识不强,对保险认识不到位,受佣金制度的驱动夸大保险责任,承诺较高回报,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业的品牌和形象。这样参差不齐的销售团队使得产品和服务传递过程中质量极其不稳定,进而直接动摇了消费者对寿险产品的信心。因此为有效防范误导的产生,打造一个学习型、诚信的行业,必须严格执行资格管理程序,缔造一个一致性的营销团队,并且引进高级寿险人的认证体系,打造寿险的精英团队,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同时,随着专业化的细分,分销渠道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已经占据较大的市场分额,门店销售、互联网以及电话销售等新的分销方式也将出现。特别是遍布各乡镇的银行网点,以其低费用和高覆盖面,更成了其他金融机构理想的代销点。
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新型销售渠道,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给银行、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各方带来好处:银行可以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率,扩大业务品种,增加表外业务收入,进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和人员,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险公司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网点设立,扩大营业规模,从而降低分销成本,提高生产力和品牌形象;而消费者可以提高安全感,并享受“一站式”的便利服务。随着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全球银行保险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的银行保险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与商业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2003年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业务达到764.91亿元,比上年增长63.48%,占人身保险业务收入的25.4%。其次,寿险的销售也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有力的销售渠道,推动销售的提升。
(三)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方法
1、推行整体营销
市场营销的实质是整体营销,保险公司整体营销包括多层含义:一是保险公司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位员工都负有市场营销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部门、营销人员的职能和职责;二是保险公司不仅要营销可盈利的产品、服务,而且要营销保险公司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三是营销的对象不仅仅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客户,而且还包括那些虽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却有助于改善营销环境的关系主体,如政府、中央银行、同业、媒体,包括保险公司员工。因此,整体营销是一种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
实际上,整体营销提倡的是对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同时、整合的施加作用和影响,从而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营销宏观环境的影响,正如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就是要影响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和法规、行为规范的制定,从而通过看得见的手形成一个良性、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监管部门需努力将各保险公司的分散的宣传进行有效整合,以树立起良好的保险行业形象,改变大众消费者对寿险行业、产品的不理解,进而通过政府的宣传力量改变大众消费者的观念。
2、引入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营销活动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助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是营销活动的核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相关个人及组织的关系作为市场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握住了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被西方舆论界视为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一次革命”。保险公司开展关系营销的目标就是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保险公司及其产品与顾客之间连续性的交往,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巩固市场,促进销售,并通过互惠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
3、重视内部营销
由于保险公司内部担任生产或操作性角色的工作人员,在顾客眼中他们也是保险公司产品的一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重视内部营销过程,将内部营销视为外部营销的先决条件,认为保险公司营销的成功取决于内部营销的成功,即“满意的员工是顾客满意的前提”。推行内部营销就是要保险公司把员工看作自己的内部顾客,设法对员工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并向员工促销组织政策与组织本身,使其能以营销意识参与服务。每一个保险公司都拥有一个由员工构成的内部市场,它首先应该得到重视,否则该保险公司在外部市场的成功运作将会受到制约。如果产品、服务和外部沟通活动不能先向内部顾客推销,取得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我们也不必期望可向外部顾客成功地进行推销。
现有的寿险销售队伍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高就在于他们在销售产品时是利益导向的。他们并不在意顾客是否从寿险产品中受益,而是将目光放在销售产品的提成上。这与“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必须要让人认识到“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中履行“客户为中心”理念,这就要依靠公司内部对员工的营销。通过共同的愿景,满足员工合理的要求,并向员工促销组织的营销理念,使其能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参与服务的传递。
4、开展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指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对服务产品所带来的服务效用的需求,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整合的营销策略而达成服务交易的活动过程。保险公司是服务功能很强的企业,在其营销战略中必须重视服务导向,只有这样的营销战略才能使保险公司增强竞争力。保险公司开展服务营销,要重在服务中贯彻和落实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并以此推动保险公司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基础的营销学理论告诉我们,产品可以简单地被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寿险提供的是核心产品,是经济上的赔付,但在整个产品的传递过程中,确实服务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顾客心目中对产品的选择、评价和判断。因此服务营销的理念必须植根于每一个销售人员的心中,而以此为标准的销售行为也必然改变顾客对销售人员的不良印象和看法。
(四)发挥本土优势,优化客户关系
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宁波的寿险行业面临着来自于跨国保险巨头的竞争冲击,宁波首家外资保险公司中宏人寿已于2005年4月正式开业,如何在强大的压力下保持自己的风格,从而赢得主动,成为宁波寿险业需要考虑的重点。实际上,我们认为:
1、外资保险公司虽然服务理念、技术较先进,要将外资保险公司的一套移植到中国来,要经过一个适应、调整、磨合阶段,否则就易“水士不服”,而中资保险公司对国内政策、消费文化、消费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中资保险公司要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规范,将其同化到我国民族文化中来,使本土产品不仅具有亲和力,并且能够迅速与国际接轨。
2、中资保险公司员工绝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他们与本地消费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保险公司宝贵的潜在客户资源,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努力保持和发展这一优势。实际上,正确的处理关系在寿险业务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变消费者对保险固有的不良印象。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寿险产品这类服务产品来说,产品本身的无形性使得公司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不如有形产品那样具体。因此,关系对于留住顾客,提高顾客忠诚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
3、国内居民在选择保险公司时,不仅会考虑收益性,更会考虑安全性。由于我国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化改革后,国家依然是最大股东,国家信用依然是国有保险公司的强大后盾,再加上过去数十年国有保险公司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和网点便利优势,因此,只要保险公司不断改善客户关系,强化信誉意识,国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在短时间内就不大可能受到大的冲击。
三、结论
【关键词】太平人寿保险 市场营销 解决方案
一、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相关概述
营销组合有着很多的变量,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4P理论讲这些变量行系统的概括,分为四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4P理论简化了营销的要素,使之更容易记忆,便于传播。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致使商家需要更新的理论和观点来制定营销策略。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Lauteborn)教授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相对应的理论,即与4P理论相对应的4C理论。4C理论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是一种顾客战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Consumer’s Needs),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还要考虑消费者为了满足需求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还要在与消费者进行信息的交换时实现双向的沟通与交流(Communication),来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信息对称。还要从渠道上,产品的流通上考虑到并实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性(Convenience)。顾客需求既包括显性的需求,也包括顾客的潜在需求。现有市场上显现出的是客户的显性需求,发掘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是开拓新市场所必须的。供给与需求是共存的,只有了解了需求才能进行有效地供给。市场营销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研究,了解需求,并针对需求制作营销策略。顾客所愿意支付的成本是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只有研究并分析出顾客的意愿成本,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定价,实现利润最大化。与顾客的沟通是双向的,只有及时沟通,才能得到顾客对产品的反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顾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产品的渠道和流通以及售后方面考虑顾客操作的便利性,能够拉近公司于客户的距离,便于关系营销的进行。
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简介
太平人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1929 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2001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控股公司、富通保险国际、金柏国际投资等四大股东,在上海以“太平人寿”名义,全面恢复国内人身保险业务的经营,成为第六家全国性寿险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62.3亿元人民币。2012年,中太平集团列入中央管理企业,以此为新契机、新起点,中国太平确立了“打造世界金融服务杰出的中国品牌”的愿景和“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战略目标。目前,太平人寿拥有国内寿险公司最完善的产品线,为个人和团体提供专业的寿险金融服务。太平人寿的寿险服务分为保障与投资两大门类,数以百计的产品覆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各个领域。太平人寿主要通过个人寿险营销、银行、渠道合作、互联网及电话销售等营销模式销售保险产品,另外,太平人寿还设立了专业养老金公司拓展企业年金领域。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13日。2012年覆盖省内12个地级市的营销网络。已经成为辽沈寿险市场的中坚力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下属的公司。
自从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在沈阳开设分公司以来,提出以“真诚服务,用心经营”为公司经营理念,并且广纳贤才,以自身的企业文化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打造“高品质,高素质,高绩效”的三高团队。目前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公司有一线寿险营销人员200余人,分别隶属于个险团队、团险团队和银行保险团队三个业务系列。特别要说的是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的银行保险团队,创造了银行保险业务的新模式,在刚开业的两个月创造 5002万寿险保费收入的奇迹中,独立完成保费收入4626万元,出色的打响抢占沈阳市场的第一枪,出色的完成了公司在进入市场之前提出的“打好基础,高速发展”的初步目标,成为沈阳乃至辽宁范围内银行保险业务的典范。
三、公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如今市场上销售的保险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型的保险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新需要。对于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来讲,现有的保险产品,只有部分产品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大部分保险产品目前的销售状况不好,前景也不容乐观,造成了保险设计的极大浪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缺少竞争力。而沈阳地区的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根据层次需求理论,不同的收入层次的需求不同,沈阳地区的收入差异导致了居民对保险需求的层次性。农村与城镇之间存在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差异,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拉大差异。这致使保险的需求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而现有的保险产品并不能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缺少市场细分,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
目前太平人寿沈阳分公司进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这里指寿险产品,已经由最初的三种基本人身险拓展为涉及到医疗、子女教育、理财投资、婚姻等领域,已经超过了百种,已经基本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各个公司的产品差异性较小,市场并没有进行细分,有些产品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再者,现在市场上的寿险产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固定的利率,这种固定利率的产品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大增加了这类产品的风险。产品开发的滞后影响了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在沈阳地区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进行保险销售的售后服务和客户维护服务时,也存在着问题。太平人寿沈阳分公司提供的后续服务不能满足现今人们对服务的要求,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内容不够丰富。这些问题影响着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不利于公司发展。
四、提升公司市场营销的策略探讨
(一)太平人寿沈阳分公司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收集反馈信息
开发新产品的首要步骤便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开发,防止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避免产生产品设计的浪费。还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数据来检测新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调整,使产品优化升级。
(二)定期进行策划和论证
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产品的基本构造,在进行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差异化。在产品投放到市场时,还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调查,论证策划的可行性。
(三)进行市场细分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对产品的受众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还要开拓高端市场,使部分产品高端化,满足高端人群的需要。
年,深圳八卦岭平安总部大厦落成装修,在六楼的培训中心大厅竖起两尊塑像,,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一尊是孔子,一尊是牛顿。这一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年,刚经过了一轮飞速的业务增长。这一年,平安的管理陷入了一个迷茫期,它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但对平安企业文化的整体架构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只是隐隐有些光亮在眼前晃动。孔子和牛顿塑像的落成,标示着平安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为核心,以现代商业企业的规范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为准则来规范管理。
偏居一隅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行业老二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于年月日,同年月日正式对外营业,是我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唯一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设在深圳。年月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公司名称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区域为全国及设有分支机构的海外地区和城市,可以直接经营开办一切险种含各种法字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同时涵盖证券业务、投资业务。
然而最初,平安不过是蛇口工业区内一家小小的区域性保险公司。保险行业是个特殊行业,经营的面败取决于能否独立地按本行业规律进行管理、运作。在平安创业发展的前三年,平安借鉴了国内外保险业的先进经验,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而保险业是不可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生存的,保险业的经营必须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
经过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年月日,公司总资产亿元,同比增长,员工队伍万人,各专业系列分支机构多个,年度保险业务收入亿元,利润亿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优势地位。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保险业为主,金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多元、紧密、高效的集团架构。
平安管理
机遇和挑战往往是两个关联的概念,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机遇早已存在,并已给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变化,而在变化的过程中,越来越艰巨的挑战也向来不及沾沾自喜的保险企业走来。面对外资保险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面对客户不断的需求变化,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恰当的竞争模式成了保险企业的重大课题。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模式主要是指市场竞争的目标、架构、基本原则、以及竞争主体的构成与行为规范。
平安是从主要做财产保险和少量团体寿险开始的,最初也和其它企业一样,在良好的机遇下,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分支机构剧增,内勤员工队伍急剧膨胀,管理的幅度和难度都增加不少,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稽核检查等方面都透露出一些重大隐患。⒎年这两年对平安寿险是一个转折点。年公司业务在下半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从表面上看业务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但各项绩效指标已显现危险信号。所幸的是,平安是一直没有停止最佳管理模式的探索,一直在寻找最适合平安的管理机制。针对市场变化,年,平安提出“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采用管理模式,“”成了平安公司内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仅公司高层讨论问题、制定决策少不了,总公司、专业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月度经营检讨会更是专门围绕来展开话题,已经深入到平安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所谓,就是指关键业绩指标,它是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系统的,体现“关键”二字,抓住了关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平安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系统地设计,并且不断更新。一个公司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指标的设计要根据客观情况和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来调置,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例如,由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人市场管理不严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近年来保费应收率居高不下,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而且也隐含了极大风险,因此,“保费应收率”就要列入目前产险指标体系,而在国外,这一矛盾并不突出,“保费应收率”就不列为指标了。
二、深入分析,力争对工作有指导性。不但要知道的状况,还要弄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去改善它。例如,其某一段时间产险的整体赔付率上升了,接下来就分析是哪几家机构的赔付率高、哪几个险种的赔付率高、哪类风险使赔付率升高等,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办法和改
中国平安保险的文化管理与管理文化
善策略。
三、管理追求现代化。的监测管理十分重视时效性,这样,发生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提出办法加以解决,减少损失。平安的分析基本是根据财务、统计报表数据、人工计算,往往在月后天左右才可拿出分析报告。这种时效性和分析手段显然是不足的,平安着力建立系统,逐步变滞后信息为即时信息:变完全依赖人工分析为主要指标的电脑自动计算显示;变完全由报告人讲解分析为听报告人分析与有关人员随时查询相结合;同时扩大分析结果的享用范围,使管理更有成效。
四、将管理方式推广到全系统。管理在分支机构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机构的状况好了总公司的状况才好,总公司的状况不好必须到各个机构查原因。
五、的考核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通过对的监测、分析,把形成各种状态的责任与有关人员的考核奖惩紧密挂钩,更有效地促进各级、各类人员真正关心状态,并想办法加以改善。管理的基础是“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建立以效益为主,运用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制胜为主的战略机制。其最核心的是财务核算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巩固,不但建立起突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龙头:5D()
出保险业务总收入、人均保费、百元保费利润率、业务费用率、资金运用收益率和承保理赔管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同时健全财务综合分析制度,突出财务对业务发展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愉快地服务我们的朋友
基于“效益中心”的经营理念,平安提出了一系列详尽的实施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客户至上。平安把客户看作赖以生存的土壤,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其存在的目的,把“信誉第一,效率第一,客户至上,服务至上”作为平安的服务宗旨。作为一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企业,平安把庆信服务看作生命,把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作为天职。
虽然很多企业都声称客户是上帝,但真正把客户利益放在管理首位的也不多。随着保险市场的。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营销争夺转为服务的竞争,维持、留住现有客户成为保险人最主要的任务。平安是从做财产险开始的,最初业务发展占主流,客户服务不是非常重视。随着客户增多,保险业由粗放式经营转向服务竞争时代,必须从已有的客户保单引伸:继续交费。中国保险以—的速度递增,速度会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最大的问题,是维持现有客户,留住客户。外资进入之后,国内保险公司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怎样利用服务来赢得客户,从而占领市场,可以大胆地预测,世纪保险业的竞争是服务的,而不是销售额的竞争。从产、寿险产品开始,平安服务逐步以为企业、为家庭、为个人提供风险管理和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建立良好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力争成为最信赖的朋友,这是平安人的愿望。
平安的客户服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核心的服务,是指保单上承诺客户的服务,客户在一定的时候可以改变他的保额,可加保、减保、改变缴费的方式、期限,保单贷款等。这些是与保险保障密切相关的,在保单上明确规定的。二,附加价值服务,与保险保障没有密切关系的,作为附另东西提供给客户,包括几项:每年搞客户服务活动,联络交流,回访客户;海外质量援助卡,客户申请了该卡可以享有防疫咨询、法律咨询等七项服务;国内质量援助卡,年月开始和法国安顺援助公司联合推出,客户在国内出差旅行时遭遇到意外可拨打小时援助电话;联名卡,保险公司和银行联合推出,已有广发平安卡,牡丹平安卡,既是拥有各项功能的金融卡,还可以交保费,有的还有特殊功能。
新世纪伊始,平安还特别建立服务中心门店系统网络,把保险当作商品在专卖店形式的门店系统内出售并提供售后服务。即在各分公司建立一个统一设计、统一、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的服务中心,客户可以直接上门咨询、保全。现在已建立多家门店,××年将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门店网络,在全国省会城市保证有两个左右。中等城市,三四级机构,分公司都有一个。
寿险有长期性的特点,客户需要得到保障时可能是几十年,停保和换公司都有可能,留住客户最重要的是服务。平安把客户服务管理简称为服务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途径,都可得到最好的服务。营销是心对心的服务,全国电话咨询系统,是线对线的服务,门店中心,是面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网站是网对网的服务。四大体系立体化的服务功能已经基本建立,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金融综合服务保险中心。管理的目的是服务。客户服务部门尤其是管理重中之重。电话中心,在苏州。网站由平安全资子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负责。服务中心门店由二级公司的客户服务部操作,由总公司客户服务部整体规划。业务队伍由营销部门统一管理。年还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管理队伍,有多人,都是金融业的顶尖高手,他们肩负着令资产增值的重任。
生涯规划,安居乐业
个人价值的创造是公司价值的基础。员工个人价值实现所激发出的激情与潜力将为公司价值增长提供无限动力。平安在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资产,致力于创建一套完整的竞争、激励、淘汰机制,为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因此,平安把“生涯规划、安居乐业”当作对员工的责任,把员工作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关心每位员工职业生涯的成长。
教育培训是平安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与举措。通过教育培训,使平安人树立起“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优良品质,使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得以提升,使公司人力资产得以增值。从年起,公司创建起国际一流的培训中心、多频道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与师资队伍,培养面向世纪的人才。
员工培训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平安员工大部分都具有较高学历,但平安仍给员工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培训土壤,传授最新的知识与理念,训练专业技术,培养工作习惯。入司教育帮助新员工了解平安、认同平安、热爱平安;礼仪培训帮助员工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展示平安风采;岗前培训使每位新员工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形成清晰的概念;各种业务、专业培训使员工获得各自领域里最新知识和提升工作能力的方法。岗位轮换有利于打破单一领域的局限,成为能胜任各种工作的多面手,有助于员工成长为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人才。海外培训更是为员工发展为国际化人才提供了保证。
平安重视和关心员工的成长,实行“强制性休假”制度,高度投入工作的公司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员工能更好地休息,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去。平安推广“人员发展计划”,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系统工作。实行“指导人制度”,由各员工的高一级管理人员对其在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经营与管理技能等方面进行我方面指导和辅导,帮助员工更快成长。平安的人展计划促使各级经理人员都承担起人力资源经理角色,关心、培养员工,使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创造共同价值。平安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平安人的自我人生规划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为员工提供随职业进取的工作环境,随职业生涯改善的生活条件。主要处理好三个方面:
一、培养员工“责任感”与尊重员工。平安要求员工对公司有责任感,同时公司对员工也有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公司尊重员工,推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养老、医疗保障计划;实行职工持股计划,使员工既是平安的受薪者,又是平安利益共享者;推行以传统思想文化精华为基石的企业文化,提倡重视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培养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管理与鼓励发展二者并重。平安鼓励员工进取、成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不仅注重监督和考核,更注重激励员工。平安对系统内优秀员工给与重奖,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业务员表彰大会,花上百万的钱来鼓励第一线的业务员做出最好的业绩,为客户做出最好的服务。年有位平员工参加美国百万圆桌会议,是全球做得最好的寿险营销员的年度盛会。年有一位深圳业务员蒋红,进入百万圆桌会议的顶尖级业务员的年度会。英文简称,有很多标准,除了业绩,还要求其有非常好的品质。蒋红自己拿万在湖北土家族地区建立了一所平安支援中学,贵州一个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自己给客户做体检,搞客户俱乐部,旅游,自己建客户服务网站,请了几个助手编会刊。这类隆重表彰的不是经理,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最隆重的是前线优秀员工。
三、竞争的广泛与适度管理。平安的竞争是持续性和全方位的,内部竞争贯穿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业务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竞争;既有部门之间的竞争,也有督导区、分公司、支公司之间的竞争;既有业务拓展、计划完成、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有改革创新、规范管理、队伍建设、机构发展的竞争。胜负不是目的,竞争只是手段,竞争的作用在于让员工在体会到压力的同进,也获了巨大的动力。这动力来自于丰富的物质激励和高尚的精神激励。公司在致力于发展的同时,重视保持员工较好的工资收入水平;推行员工医疗、养老保险;扩大职工合股基金的持股面。同时还通过召开寿险高峰会议、设置明星展示栏、保费进度排行榜、成立明星俱乐部、评选平安勋章等活动,通过工作激励、支持激励、关怀激励、竞争激励,把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
平安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
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企业集团化、产品同质化的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服务无止境。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如果不能创新服务,就无法拥有明天的顾客和未来的发展。平安始终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取胜的法宝,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平安企业文化,并把它化为有形制度和无形教化。和平安员工接触过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平安的人就是不一样。”因为平安文化带给人的不仅是优雅规范的礼仪,还有内在的谦和、宽容、爱心。
平安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阶段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自身价值观念,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将竞争和创新意识根植企业管理之中,奠定了最初企业文化的发展定势。
第二阶段:理性阶段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西方管理思想,形成个性鲜明的平安文化。以“仁、义、礼、智、信、廉”要求人和规范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一阶段以《平安理念》和《平安新语》出版为标志。
第三阶段:升华阶段年月日推出了《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主要内容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强大的生产力;平安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我们共同的追求:做一个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把平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价值最大化是我们经营管理中行动的纲领,指路的明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恒,追求卓越是平安企业文化的核心……
平安文化通过每日晨会、司歌,以及平安礼仪、日常用语改变员工外在状态和内在精神,让平安人沿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宽容、仁爱、谦和、诚信,从而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同时平安又遵循保险行业的竞争法则,努力进取,并为之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仁、义、礼、智、信、廉”背后的人文精神,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精神,现代商业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经营理念,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物化准则,孔子和牛顿分别代表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在平安融汇贯通,化为独特的平安文化,进而化入平安日常管理,形成庞大而有效的管理机器。
国际保险公司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十年的历程:第一个十年是创业期,是打基础、争空间的建设阶段;第二个十年是成长期,是企业在力开发市场、提升技能的发展时期;第三个十年是成熟期,是全力发展各项业务、树立企业品牌的稳定发展时期。其中第二个是企业真正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开始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最关键的时期。目前平安正处在第二个十年前端,其它同行企业也几乎处于同样阶段,正处于创业期向高速发展过渡的关键时刻。建立新型保险管理模式,改善中国民族保险业经营环境,形成了个健康有序的保险业竞争市场,建立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已经摆到了包括平安在内的国内保险企业面前。
平安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业已形成了一套揉国内外保险业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为一体,具有平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这就是: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划分为业务管理系列、行政管理系列和营销系列,通过考核制度、评分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发实保证各项工作均有序高效运转。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列。三个保证”,如右图所示。
在业务管理方面,我们竭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保险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大胆创新,独具一格:
——三大目标管理。公司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又具体地体现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目标一经确定,即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目标分阶段、有序地进行。
——系统控制与管理是以一套较为科学和完整的电脑程序,通过电脑联网系统,将所有业务从承保、分保的规划与核算、风险管理、防灾防损和减少事故、查勘理赔、财务处理以及服务措施一环扣一环,按规范标准予以控制,并以此为手段使保分支机构形成统一的经济补偿网,充分发挥平安系统集团化的优势。
——理赔,坚持“双人查勘,交叉
复核,分级定损,终审归案”的原则,确保公正合理。一投资,坚持“双人调查,审贷分离,三给审核,专人负责”的原则,保证资金投向的管理及规模的适度控制。,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在实施现行业务管理制度的同时,总公司还建立了与之相应的保险审定委员会、投资审查委员会、财务工作委员会、电脑工作委员会四大委员会。重大业务决策、保险新险种的开发,都必须经过保险审定委员会。投资审查委员会是为保障投资项目的安全、效益而设立的决策机构。财务工作委员会负责整个公司有关财务工作的业务部署、重大问题处理,有效保证公司稳健发展。电脑工作委员会负责公司电脑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四个机构组织的设立,是管理上的一种上下和左右的制约机制,将有效地发挥避免决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失误的作用。
在行政管理方面,平安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都能按照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高效运转:
——建立了一套“干部聘任制、员工淘汰制、强化员工培训、坚持干部轮换”的用人制度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用人制度和“大锅饭”体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每一个新进员工都实行试用制度,提供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在平安,每个员工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平安发展我发展,我为平安求发展,平安有益我有益,我为平安创效益”的荣誉感。
—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干部调动、离退休领导干部、调离平安的领导干部及财务主管以上人员实行离任审计,作出综合评价,以示对员工本人负责,对公司负责。
——实行员工岗位说明制度,对公司内部的每个岗位职责范围、聘任标准、上下级关系以《员工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各级员工明确工作,明确职责,加强目标管理。
—实行例会制。即总公司司务会和分支机构经理例会。定期研究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并作出重大决策;讨论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研究业务情况;沟通联系,协调一致,增强经营管理的民主意识。
——晨会制度。每天早晨,公司各单位集中全体员工于大厅,每个员工轮流主持晨会,诵读公司训导,使“平安精神”时刻铭记在每个员工心中,通过晨会强化员工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起到团结、沟通、振作士气、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在严格各项制度过程中,公司一方面增加制度决策的透明度,强调员工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以适应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另一方面,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新险种开发奖、总经理基金奖等,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公司设立“平安勋章”为公司的最高荣誉。凡为平安的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和始终如一、勤奋工作的员工可以享受这一殊荣,公司将为获得“平安勋章”的员工授予勋章和证书,并给予奖励。
——《合理化建议》,是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一条重要渠道。公司要求新进员工结束试用期之前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普通员工每年至少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部门负责人每年至少提交三份合理化建议。
公司积极为员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且人际关系轻松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使员工对公司有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注意使员工与各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往,以寻求必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行政制度与业务配套,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正常运作,保证公司的发展,沿着预定的轨道井然有序地进行。
附二:
年激励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总公司及分公司年的经营方针,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基础这上实现个人的价值,充分调动团队及其内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支公司完成分公司丰达的各项经营指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收保费进度优胜奖
为促进业务的均衡发展,支公司将对各销售团队的实收保费进度按月度和半年进行考核。在完成自报保费收入计划的前提下,分月度和半年对销售团队给予奖励。
⒈月度奖:考核的办法是按百分制计算,以各团队的当月及累计实收保费分别与本团队自报保费收入计划的月度及累计进度和月均计划保费和平均累计进度进行计算得分。具体方法是:
一月度自报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当月自报计划
二累计自报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自报计划保费
三月度平均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月均计划保费
四累计平均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月均计划保费。上述四项得分合计最高的团队为当月的第一名,荣获流动红旗,支公司奖励该团队费用元。
⒉半年奖“以各团队上、下两个半年的累计实收保费分别与本团队同期的自报计划及同期平均累计进度进行计算是分。上半年计划不得低于全年计划的具体方法是:
一半年自报计划得分半年实收保费半年自报计划
二累计自报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自报计划
三半年平均计划得分半年实收保费半年平均计划,累计平均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平均计划按得分的高低排序,奖励第一名:元;第二名:元;第三名:元。
二、员工个人旅游奖励
⒈业务员:实收保费的——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如果各名次员工的实收保费与规定的保费标准有出入,则按对应标准享受。
⒉团队主管:完成全年实收保费计划,享受业务员的第一档标准。
⒊内勤人员:年度综合考核的前两名标准元。
三、处罚
⒈未完成支公司下达的全年保费收入计划的团队,取消全年评优资格。
⒉业务员全年实收保费低于万者退为试用。半年考核未成进度者,按有关规定经予处理。
重庆分公司渝中区支公司年月日附三:
工作内务管理制度
一、九个必须
⒈公司实行晨会制度。每日早晨,公司系统各单位必须在各处办公楼内举行晨会,由公司员工轮流主持。
⒉请假必须根据请假制度履行手续。凡迟到早退超过分钟的按旷工半天论处,旷工一天以上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罚工资和行政处分等处理。
⒊工作时间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行走坐立要讲究风度仪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⒋员工在对外交流中,必须严格保守公司的秘密。
⒌接待来访必须主动、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礼貌语言。遇有询问,应诚恳、详尽解释,如自己不清楚,应主动将其引导给其他了解情况的人员。
⒍接听电话时,必须主动报公司名称,对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事项,应尽快找熟悉的人接听,要找的人不在时,须做好记录并及时转告,接电话让对方等待超过一分钟要主动致廉。通话要简明扼要,尽量放低声音,以免影响他人工作。
⒎因公挂拨长途电话必须做好记录。私事挂拨长途电话费用自理。
⒏因公外出必须告知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外出须告知公司分管领导。
⒐必须重视公司安全保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下班前必须清理文件,锁入文件柜,保持桌面整洁,关闭电灯、空调、门窗及其它仪器设备电源。星期六和星期日实行干部轮换值班制。
二、十个不准
⒈接待来访须在接待室进行,不准随意将外来人员带进办公室。
⒉在接待访客或工作洽谈中,避免使用消极词汇和太多炫耀意味的形容词,避免厚此薄彼。无论何时,不准与客户和外来人员争吵。
⒊洽谈业务或回答有关咨询时,应根据公司已有的原则和规定予以答复,不准对外做与自身职务不相适应的承诺。
⒋不准使用粗俗、污秽语言;禁止诽谤、侮辱以致损害他人,禁止酗酒、赌博、吵架。
⒌工作时间衣着合时得体,协调大方,不准穿破、脏衣服,男士必须穿衬衫打领带,女士不准穿短于膝上三寸的裙子;男士头发长不盖耳,衣领、胡须保持干净,女士化妆清淡相宜,不浓妆艳抹。鞋子保持干净,皮鞋常上油。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准穿休闲装。
⒎不论有无报酬,未征得公司同意,不准在外兼任第二职业。
⒏公司所有报刊、杂志和书籍,仅限于职工在工余时间借阅,阅后放归原处,勿污损、丢失。上班时间不准看报纸、杂志和书籍。
保险营销能使潜在的客户需求快速转为现实需求保险营销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通过保险营销系统的、综合性的营销形式的运用,能适时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对保险的个性需求、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从而更有利于对市场的细分和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潜在需求快速转为现实需求,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保险营销能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险营销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员工在履职、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得到同等的机会,能使员工的个人才华在企业经营这个大平台上得到充分发挥,个人成长与发展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提升,让每位员工(业务营销员)都感到自已是保险公司的一员,是企业的主人,增强员工对保险公司和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保险公司既能留住员工的人,也能留住员工的心。保险营销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强化员工的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团队观念,增强员工间的团结和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内耗,形成领导为员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大营销工作氛围,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和服务的质量,使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和发展产生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我国保险营销现状
中国保险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国内业务,到我国改革开放前,国内保险公司就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是一统天下;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WTO,保险业对外开放之前,我国保险市场也只有寥寥几家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也基本上由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和中国太平洋保险三家保险公司所垄断,而且人保公司长期占据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中,各保险公司按照成立早晚,人员多少,心安理得地维持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而无怨无悔,使各保险公司员工上下缺乏保险营销的紧迫性。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保险巨头拓展市场的必争之地,加速进入中国,纷纷成立独资机构或合资保险公司,保险市场主体象雨后的春笋快速增加,一夜之间,保险市场开始了春秋战国式的竞争新格局,并日趋激烈。由于市场体系不尽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簿弱,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加上外资保险和新成立的合资保险公司历史包袱轻,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先进的保险管理和营销理念为依托,使国内保险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强大挑战。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各保险公司虽然也向外资保险公司学习,开始重视保险营销,但终因主客观原因,难以奏效,从而往往是以降费等非正常手段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使保险营销、营销理念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将保险营销引入误区。分析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一)营销意识淡薄,营销理念落后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和独家经营的市场环境,加上新成立的保险公司的人员也都是从原国有保险公司挖角来的等值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很多保险公司对营销的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业务指标必须分解到人,完不成可以扣员工的薪酬,理所当然;而真正要完成业务指标,关键是经营班子自已,有没有朋友帮忙,有几个大企业的朋友,手上有保险资源的朋友帮忙,对保险营销意识和重要性非常模糊和淡簿,认为保险营销可有可无,营销只是个形式,是招人造势、是活动炒作,是调动人气,是借机为员工发奖励,是以人海战,是打业务战役增收保费的临时措施和权宜之计。时时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营利目标为中心,忽视顾客及社会的需求。保险营销理念还是停留在的“产品观念”或“销售观念”阶段,未能适时跟上经济市场化、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步伐。(二)市场定位不明,产品设计没有特色市场调研和预测是现代保险营销的基础,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保险营销的关键。受存旧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保险公司特别是公司基层一线,对市场调研和预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产品设计、定位未从市场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产品研发出来投放市场没有生命力,成为没有客户购买的商品,使新产品的研发走入死胡同。有时为了省时省力,直接照搬同业公司的产品设计,没有产品应具备的系列化、个性化、差异化等特色。(三)营销渠道单一,营销活动时冷时热由于保险营销未能得到重好的重视,财力投入不足,营销销渠道不能适时创新,工作开展因人而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保险营销日常工作和相关人员时冷时热,时快时慢,无法走上正轨,缺少持续性和长远性。(四)队伍素质偏低,从业人员没有长远思想国内保险界,不论是寿险或是财险公司,从保险营销的出发点上,都存在起点低、投入少、人海战、管理粗放、以增收保费为目的等方面的鄙端,人员以下岗再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为主,新进人员普遍缺少正规的保险营销职业培训,缺少保险营销专职培训人员以及营销主管,导致营销培训不足,营销管理滞后。往往以增人奖来激励营销人员发展下线,抵补人员流失。由于新人比例大,没有必要的上岗培训和传帮带机制,造成误导客户投保、业务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业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截留保费、赔款等贪污、挪用保费、赔款等现象的时有发生。(五)品牌意识簿弱,企业文化建设欠缺一个著名品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项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所独具的自身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经营行为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并被公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有效的模式。现代管理学家普遍认为,企业管理首要任务不是控制成本,而是企业能否以完美的形象进入市场,赢得公众好感,并持久地赢得公众的“货币选票”。而我们保险公司现今管理还在原地踏步,总是以官商面目出现,把自已当国家公务员,公司当国家事业单位,事事向上请示,唯上是听,不用自已负责。只要讨上级赏识,不怕自已乌纱帽会丢。对外社会形象好坏不闻不问,对内企业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只要过的去,能免强完成经营指标,管他品牌不品牌,队伍稳不稳。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形有实无。(六)实务操作存在误区,与监管法规背道而驰保险营销从理论上说,应是企业经营的阳光化、市场化、法制化。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业务量,许多保险公司和业务员采取的最直截、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靠“不正当”手段。为了留住客户,维持关系和业务,主动或违心地采取请客送礼、高额回扣、安排客户子女升学就业、定期邀请打牌变象送礼、邀请钩鱼唱歌洗浴公款消费等非正常公关手段,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拉拢客户,这既增加了保险公司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又危害了保险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滋生、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将保险营销模式引入歧途。(七)重保费收入,轻售后服务面对市场竞争白热化和指标考核的现实,保险公司和业务人员为赢得客户,抢占市场,不遗余力地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增加市场供给,主观意图是通过产品创新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但却是本末倒置,严重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工作中往往对客户心理、客户需求、出险理赔等后续工作方面深入了解不够。有的保险公司为了赔付率达标,以种种理由刻意克扣赔款,被保险人稍有危言,即被工作人员列入黑名单,这在财险公司是常有的事。而在投保前业务员通过种关系与客户套近乎,甚至以天天上门拜访或电话搔扰的方式,软磨硬缠逼客户就范,而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就不闻不问,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一旦出现保险责任要联系业务员索赔事宜时,业务员却杳无踪影或搪塞推诿,给人以一种“被骗”的强烈的心理反差,以致影响到整个保险业社会声誉,这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是屡见不鲜。以上种种,归根到底是保险公司重视保费收入,轻视理赔服务;重视保前服务,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的具体体现。
(1)文化营销基本概况
文化因素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构成进程中1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化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流动中的各个维度都逐显其首要性,文化营销能够激活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产品的亲以及力,让企业产品营销流动成为1种文化沟通,通过与消费者和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文化营销将各种利益瓜葛群体紧密维系在1起.文化营销的基础来源于传统营销,但它远比传统的营销更拥有以人为本的丰厚理念,也融入了更多的社会道德内涵,它不单单是促销营销1种文化,它的概念与意义远比传统营销更加深入以及首要.(见图一)文化营销是1个有着两重概念意义的学术辞汇,它既是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传承与渗入,也是营销流动在知识经济时期的立异与发展. 文化营销可以简单概括为企业以分析、培养、知足、引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动身点,以挖掘以及传布与之相适应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为手腕,在营销全进程主动进行文化渗入,运用文化含量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差异化优势,以晋升顾客价值以及满意度,构成企业长时间竞争优势,充沛体现"以人为本"的1种营销方式.
(2)文化营销国内外钻研现状
国外钻研学者对于于文化营销的钻研主要集中在跨国企业的文化传布与营销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内主流的3种说法顺次将文化营销归结为"营销流动","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各种定义下,文化营销拥有的特征各有不同.文化营销作为"营销流动"的特征是"成心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育以及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手腕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作为"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特征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知足消费着文化需求等等;作为"营销理念",其特征是"以文化取胜的竞争意识作为指点思想,以企业文化为传布手腕来沟通消费者".
2、保险文化营销的内容与作用
保险作为保险企业的产品,拥有与其他什物性产品不同的特征与特性,保险产品是无形的,以风险为对于象特殊商品,它不可感知,不可存储,不可分离,不可预知,不不乱.这些固有特色以及本色就抉择了保险营销的专业性,服务性,竞争性以及挑战性.保险企业文化营销主要包含: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轨制文化营销和理念文化营销.笔者分析文化营销在保险营销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推动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拙劣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的时期已经经由去,市场竞争以费价格竞争为主,立异的市场竞争手腕,新险种的市场吸引力才能带给保险市场新生机.
(二)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保险企业品牌.
我国保险业的佼佼者们都纷纭举起文化营销的大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保险企业都立志于文化营销战略的施行以及推行,中国平安打出的口号恰是"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要建立我国保险业的有名品牌,文化营销战略是必由之路.
(三)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构成保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营销战略的核心就是构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营销有助于树立以及培育长时间不乱的忠实顾客群,对于企业市场竞争以及长时间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是推进险种立异的有效途径.
在保险体系相对于完美,保险监督系统10分健全的国外保险市场,保险企业仍在不断地发展立异营销策略以及竞争方式,反观我国国内贫瘠的市场竞争手腕以及难以攻破的垄断经营体系,都在预示着立异性险种开发途径以及竞争手腕的势在必行.
3、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与问题
(1)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
保险发源于几百年前的意大利,相对于于国外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保险行业的丰厚经验以及相对于完全的理论体系而言,我国的保险企业仍显幼嫩.我国的保险行业,因为长时间垄断,竞争结构属于寡头垄断型,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面对于开放改革以及入世协定,二00四年一二月一一日起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保险企业可以全面入驻中国市场.我国民族保险企业的生存状态堪称险恶,在市场优越劣汰的竞争下,使患上我国保险企业在不断打拼中成长,在不断变化中立异求存.
(2)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及文化营销自身的繁杂性,综合性等缘由,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仍有不少的缺憾与不足.
(一)保险业缺少文化品牌塑造力
我国多数保险企业依然选择以人海战略盲目抢占市场的经营理念,没有针对于性地钻研市场细分,致使企业产品失去独特性针对于性,反而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了核心优势.我国保险企业在进入某领域以前通常缺少对于市场进行充沛的调查钻研,致使大部份险种的严重堆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保险市场呈现供需矛盾严重的现象,挥霍企业本钱,无益于塑造保险品牌、推行企业文化,致使企业在竞争中核心竞争力降落.
(二)员工素质良莠不齐营销团队粗放型管理模式
我国的保险行业1直是国名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1,保险业务的飞速增长基本都是依托保险营销团队.然而这一样带来了隐患,跟着保险行业的不断扩张,盲目地增添营销人员,扩充人员队伍,员工培训以及团队意识的匮乏,致使保险营销团队的参差不齐.粗放型的管理模式1体现在人员管理上,2反映在销售管理上.对于员工前期委任的不负责任以及后期培训的力度不够,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的诟病.而销售产品的粗枝大叶,是对于顾客以及企业后期发展极不负责任,危及企业生存的过错做法.泰康人寿的总裁陈东升就曾经经严厉批判"赌博式的投资文化".泰康人寿1直以偿付能力为核心调控保费范围等发展速度,强调保险企业不能急功近利.
(三)文化营销渠道单1
我国保险营销理念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保险营销仍被单纯地看作为保险推销,这严重营销了文化营销战略的施行,在保险推销观念下,致使销售渠道的单1,不但不能知足顾客日趋增长的消费需求,更限制了保险企业的发展.老旧的保险营销观念注重当前经济效益,以利为先对于内忽视员工培训以及团队精神建设,对于外缺少文化推行形象建设.只请求当前短时间内的销售事迹,不顾后期的售后服务情况,是典型的老旧营销观念.我国仍大面积地采取单1的人销售渠道,容易产生人,代而不理的现象,致使保险营销止步不前,更无益于企业与顾客之间共赢互利的瓜葛.
(四)文化营销概念的片面理解
当今我国保险企业已经经越来越注重文化营销所带来的的增值效益,然而在实际运用的进程中,时常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形象塑造这两个概念
相搅浑.没有实现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没成心识到文化营销的宽度与广度,触及到了企业营运中的每一1个环节,企业战略制订,企业市场细分,企业内部鼓励,企业形象传布等等.保险产品的出售,不单单是1份合同以及1份许诺,更是1种文化输出以及精神层面的互动.许多国内保险公司没有注重到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形象这3者的本色区分,致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的到有效地晋升. 4,保险行业文化营销施行策略
鉴于以上对于于实际情况的分析以及收拾,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尚存在诸多漏洞以及不足,没有彰显其市场竞争力,要实现保险市场的文化营销理念转变以及文化营销技术的立异,匡助企业通过分析以及量化数据从而患上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
(1)完美文化营销体系,建立保险企业优良形象
保险企业是向社会提供"生老病死保障公家服务"的特殊企业,要扭转保险行业粗放式经营的局面,以及寡头垄断型的竞争格局就必需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高效管理,公道运用文化的气力,把文化营销策略晋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1方面,团结内部员工气力,发扬光大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于企业有家1般的归属感.另外一方面,在面对于外部顾客时,不单单在意面前1份保单的签订而是要依据顾客需求,以客户满意为最高主旨.使保险企业的文化能够同化内外部顾客,建立企业的优良形象,制订施行文化营销策略.
(2)全面晋升员工专业素质,树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在人材培育以及员工培训方面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人甄选系统"用以培育人材,发展保险人系统.
泰康人寿保险股分有限公司也履行了"世纪菁英规划"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材资源.全面晋升员工素质,培育高素质的保险人材,是实现文化营销的首要条件.保险企业需要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以及动态竞争机制,而不能单凭事迹果断员工的工作能力,致使员工工作豪情低落,从而工作效力降低.
(3)更新营销观念,立异保险险种
保险企业必需高度注重与消费者的文化沟通精神交换,真正做到"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文化营销是立异险种开发的新途径,对于未来保险市场的立异研发有带动作用,可以晋升培育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培育忠实顾客群.具有培育忠实客户群,就能够患上到多元化的需求信息来源,保险企业即可以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据此不断立异险种,开发新市场,提高企业品牌文化虔诚度.
(4)调研市场细分,建立保险企业品牌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违昆裔表的就是文化,品牌是蕴含丰厚文化内涵的1种文化现象,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风向标.文化营销是企业建立品牌,运用品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的强有力手腕.正确的文化营销带给消费者除了商品外的附加价值将会是保险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部份,文化营销对于消费者而言将不单单是患上到1件商品,享受1种服务以及许诺,更首要的是1种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互动.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策略建立保险企业品牌,能够匡助保险企业的文化营销成为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来源,建立保险企业品牌辨认度.
国外研究学者对于文化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与营销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内主流的三种说法依次将文化营销归结为“营销活动”,“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理念”。各种定义下,文化营销具有的特征各有不同。文化营销作为“营销活动”的特征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手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作为“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特征是构建核心价值观,满足消费着文化需求等等;作为“营销理念”,其特征是“以文化取胜的竞争意识作为指导思想,以企业文化为传播手段来沟通消费者”。(见图1)
二、保险文化营销的内容与作用
保险作为保险企业的产品,具有与其他实物性产品不同的特征与特性,保险产品是无形的,以风险为对象特殊商品,它不可感知,不可存储,不可分离,不可预知,不稳定。这些固有特点和本质就决定了保险营销的专业性,服务性,竞争性和挑战性。保险企业文化营销主要包括: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以及理念文化营销。笔者分析文化营销在保险营销中的作用主要有:
(1)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推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
对保险企业而言,低劣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竞争以费价格竞争为主,创新的市场竞争手段,新险种的市场吸引力才能带给保险市场新生机。
(2)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树立保险企业品牌。
我国保险业的佼佼者们都纷纷举起文化营销的大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保险企业都立志于文化营销战略的实施和推广,中国平安打出的口号正是“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要树立我国保险业的著名品牌,文化营销战略是必由之路。
(3)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形成保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营销战略的核心就是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和培养长期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对企业市场竞争和长期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4)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是推动险种创新的有效途径。
在保险体系相对完善,保险监督系统十分健全的国外保险市场,保险企业仍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营销策略和竞争方式,反观我国国内贫瘠的市场竞争手段和难以攻破的垄断经营体系,都在预示着创新性险种开发途径和竞争手段的势在必行。
三、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
保险起源于几百年前的意大利,相对于国外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保险行业的丰富经验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言,我国的保险企业仍显幼嫩。我国的保险行业,由于长期垄断,竞争结构属于寡头垄断型,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开放改革和入世协议,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保险企业可以全面入驻中国市场。我国民族保险企业的生存状况可谓险恶,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下,使得我国保险企业在不断打拼中成长,在不断变化中创新求存。
(二)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文化营销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等原因,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仍有不少的缺憾与不足。
(1)保险业缺乏文化品牌塑造力
我国多数保险企业仍然选择以人海战略盲目抢占市场的经营理念,没有针对性地研究市场细分,导致企业产品失去独特性针对性,反而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了核心优势。我国保险企业在进入某领域之前通常缺乏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导致大部分险种的严重重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保险市场出现供需矛盾严重的现象,浪费企业成本,不利于塑造保险品牌、推广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在竞争中核心竞争力下降。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营销团队粗放型管理模式
我国的保险行业一直是国名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业务的飞速增长基本都是依靠保险营销团队。但是这同样带来了隐患,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扩张,盲目地增加营销人员,扩充人员队伍,员工培训和团队意识的匮乏,导致保险营销团队的良莠不齐。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体现在人员管理上,二反应在销售管理上。对员工前期委任的不负责任和后期培训的力度不够,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的诟病。而销售产品的粗枝大叶,是对顾客和企业后期发展极不负责任,危及企业生存的错误做法。泰康人寿的总裁陈东升就曾经严厉批评“赌博式的投资文化”。泰康人寿一直以偿付能力为核心调控保费规模等发展速度,强调保险企业不能急功近利。
(3)文化营销渠道单一
我国保险营销理念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保险营销仍被单纯地看做为保险推销,这严重营销了文化营销战略的实施,在保险推销观念下,导致销售渠道的单一,不仅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限制了保险企业的发展。老旧的保险营销观念重视当前经济效益,以利为先对内忽视员工培训和团队精神建设,对外缺乏文化推广形象建设。只要求当前短期内的销售业绩,不顾后期的售后服务情况,是典型的老旧营销观念。我国仍大面积地采用单一的人销售渠道,容易发生人,代而不理的现象,导致保险营销止步不前,更不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双赢互利的关系。
(4)文化营销概念的片面理解
现今我国保险企业已经愈来愈重视文化营销所带来的的增值效益,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经常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这两个概念相混淆。没有实现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没有意识到文化营销的宽度与广度,涉及到了企业营运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战略制定,企业市场细分,企业内部激励,企业形象传播等等。保险产品的出售,不仅仅是一份合同和一份承诺,更是一种文化输出和精神层面的互动。许多国内保险公司没有重视到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这三者的本质区别,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的到有效地提升。
四,保险行业文化营销实施策略
鉴于以上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整理,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尚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没有彰显其市场竞争力,要实现保险市场的文化营销理念转变和文化营销技术的创新,帮助企业通过分析和量化数据从而得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
(一)完善文化营销体系,树立保险企业良好形象
保险企业是向社会提供“生老病死保障公众服务”的特殊企业,要改变保险行业粗放式经营的局面,和寡头垄断型的竞争格局就必须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高效管理,合理运用文化的力量,把文化营销策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团结内部员工力量,发扬光大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企业有家一般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在面对外部顾客时,不仅仅在乎眼前一份保单的签订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以客户满意为最高宗旨。使保险企业的文化能够同化内外部顾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制定实施文化营销策略。
(二)全面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方面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人甄选系统”用以培养人才,发展保险人系统。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实行了“世纪菁英计划”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人才,是实现文化营销的重要前提。保险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动态竞争机制,而不能单凭业绩武断员工的工作能力,导致员工工作激情低落,从而工作效率降低。
(三)更新营销观念,创新保险险种
保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的文化沟通精神交流,真正做到“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文化营销是创新险种开发的新途径,对未来保险市场的创新研发有带动作用,可以提升培养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培养忠实顾客群。拥有培养忠实客户群,就可以得到多元化的需求信息来源,保险企业便可以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据此不断创新险种,开发新市场,提高企业品牌文化忠诚度。
(四)调研市场细分,树立保险企业品牌
对企业而言,品牌背后代表的就是文化,品牌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风向标。文化营销是企业树立品牌,运用品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的强有力手段。正确的文化营销带给消费者除商品外的附加价值将会是保险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部分,文化营销对消费者而言将不仅仅是得到一件商品,享受一种服务和承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互动。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树立保险企业品牌,能够帮助保险企业的文化营销成为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以及吸引力的来源,树立保险企业品牌识别度。
(五)提供优质保险售后服务,创新文化宣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