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文化现状范文

茶文化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文化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文化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现状;对策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茶产业迅猛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将野一带一路冶升格为国家战略全球主题多次在重要场合重申野文化自信冶2017年1月中央办国办联合颁发的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曳要求各地区部门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强呼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统一的文化体我国现阶段茶文化仍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1]茶文化的发展壮大重在加大教育以培养人才重在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加强茶文化研究工作[2]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从初等中等到高职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等多层次的茶文化教育体系[3]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将茶文化教育结合社团活动进行纷纷在学校内设立了茶文化社团使其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但是现实中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困难存在人才流失缺乏资金和教师指导不足等问题本文着眼于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经验和文献调查全面分析了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出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为茶艺茶艺之美在茶艺演绎茶席设计茶形之美茶器之精上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学生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经常组织茶艺活动将真山真水名人真迹融为一体精湛的茶艺技巧平和的茶人精神与茶浑然一体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和谐之美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1.2有利于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越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发贫乏大学生表现尤为突出[4]学生在遇到学习不如意就业难等问题时如不能理性地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节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焦虑等消极情绪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修习心性的载体饮茶艺术包括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因素茶艺重在泡茶的技术偏向审美享受而茶道则旨在通过茶艺展示的严谨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修身养性在社团活动中专业教师对社团成员讲解茶人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向学生灌输茶文化的精髓影响学生思想向乐观积极方向发展茶性温和茶文化社团主张通过饮茶的平台来沟通彼此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饮茶可清心达到洗涤内心浮躁的目的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动以便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处理问题茶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不同的茶知识体验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参加无我茶会从赠茶品茶中感知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茶文化微妙地融合儒道释三家的哲学色彩蕴含了诸多传统美德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新时期开展茶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5]

1.3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民间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展其人文知识[6]

1.4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茶文化社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社团在社团内部社团成员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社团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协商修订在活动过程中全体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社团更好地发展需要社团组织者发挥自身的组织决策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7]茶文化社团的成员来自校园各个专业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授课讲座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等获取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知各类茶的品质特点掌握每种茶类的冲泡技巧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行业品牌营销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社团提供茶艺师培训茶艺培训传承和传播了茶文化丰富了业余生活近年来茶文化在社会中颇受欢迎社会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社团参与我院茶文化社团曾多次参与野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冶野青青经贸窑茶韵悠悠冶等竞赛活动和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的二十四节气茶会浙江省茶叶学会的敬老茶会等志愿者活动并多次接受相关企业邀请参与品牌宣传茶叶营销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接触活动的组织执行并通过茶艺表演等增进自身的自信心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组织松散

广大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社团其运行更多依靠学生的热情兴趣与爱好管理组织较松散缺乏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有较强的自发性社团成员组成复杂联系松散随意性强社团内部的管理活动开展一般均由社团成员自主决定学校分管部门一般只提供建议干预较少另外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数量及种类繁多难于管理

2.2社员流失快

茶文化社团主要是围绕茶艺教学以及茶知识普及等方面开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乐趣很多社员几次活动之后便不再积极参与社团活动[8]另外社团活动缺乏场地器材导致组织的教学和表演活动效果不佳这些都影响了茶文化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2.3负责人领导力不足

高校社团负责人一般为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其经验丰富但学业较一年级新生繁重精力不足导致对社团的领导力不足限制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低年级学生时间充裕想法丰富往往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社团工作但其缺乏经验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2.4缺乏场地

资金和教师指导支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往往缺乏必要的场地支持开展活动要经过繁琐的申请程序且高校活动场地较紧张例如本院茶文化协会茶艺学习和表演往往需要宽敞有大桌子环境幽静的场地由于茶具场地等物件限制一旦要进行茶艺教学或表演排练就要和其他社团竞争场地场地紧缺限制了社团活动的开展经费困难更是阻碍社团发展的重要瓶颈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的收取[7]茶文化社团所需购买的茶具茶叶服装茶席等价格都比较高收取的会费远远不够在教师指导方面一些学校并没有茶学相关教师因而部分高校茶文化社团开展教师指导工作存在困难另一方面茶文化社团的指导教师大多属于兼职没有相应的报酬导致其对社团的指导有限限制了教师的积极性

3对策

3.1完善茶文化社团内部制度

抓好骨干培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社团建章立制要涵盖干部职责社团部门职责社团成员职责等方面体现权益和义务统一奖惩分明社团工作才会相得益彰[9]使社团成员共同维护野同甘苦共患难荣誉分享责任分担共存共荣的共同体冶同时建立健全社团培训体系提高社团成员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应遵循因材施教各因其才与时俱进的多元指导思想针动性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同时抓好骨干队伍的培养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

3.2重点扶持优秀社团

学校重点扶持活动开展好组织制度健全经考核优秀的社团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场地奖励或给予优秀教师指导资源奖励等凝练社团文化让社团文化走出校园走向各个高校走向社会以保持社团长久可持续发展

3.3提供资金补助和教学指导

高校茶文化社团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的指导以及对社团经费的管理茶文化社团经费有限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社团要有选择地开展活动在大型活动开展中可以向社会企业等寻求帮助例如我院茶文化社团可以参加相关企业的商演来增加社团经费[10]

3.4完善社团建设

积极宣传社团文化加大茶艺社团建设力度例如我院茶文化社团利用社团节结余社费购置了多套茶具茶服茶席等基本上能满足社团学员们正常的教学需求对于大学校园内茶文化社团的宣传不应只局限于某个系的学生圈子而应该利用有效媒体广为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青年加入充分发挥校园中媒体的宣传作用如贴吧匝匝海报宣传单等方式普及茶文化知识推介茶文化社团

3.5整合高校茶文化社团资源

茶文化社团可以和现有社团进行合作如绘画协会书法协会棋类协会器乐协会等合作学习表演等这样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丰富社团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另外可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势来扩大发展空间形成规模效应加强与其他学校茶文化社团间的交流打破校际界限共享社团资源共享活动成果共享场地资源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等联合开展活动学会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网络[11]

3.6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打造品牌社团社团活动能够加强成员间的联系提高社团凝聚力同时也能提高社团认可度从而吸纳更多的优秀学生关注社团加入社团支持社团社团才能更好地发展提高活动成效要求要做到2点院一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活动的举办的目的和形式集思广益创新社团活动理念结合院系专业特色举办精品活动避免野重复活动冶寻求强强联合弱强联合同时茶文化社团要积极创立自己的品牌活动走活动品牌化之路对一些野杂牌冶活动进行清理整合提升形成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二是要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服务克服困难力争最好的结果只有精心策划加上不懈努力总结提炼成功活动经验活动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效[12]

参考文献

[1]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杭州院浙江大学2004.

[2]余悦.加强茶文化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J].农业考古2005464-65.

[3]伍萍宋丽丁以寿.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J].农业考古2006530-33.

[4]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院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教育报2004352-54.

[5]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118-121.

[6]康日晖.茶文化社团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20122198.

[7]周玲侯艳居倪萍等.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7184-186.

[8]任孔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200-201.

[9]樊立君余华珍.新形势下高校社团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20191.

[10]苏建国.高校社团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346.

[11]邢光晟毛波杰张庆华.高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问题刍议[J].江苏高教20105125-126.

第2篇

庐山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凡庐山之游客大多都会带些回去自品或馈赠。庐山云雾作为庐山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在庐山旅游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如何打好庐山云雾茶这张牌,弘扬庐山云雾茶文化,树立庐山云雾品牌,使之成为庐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庐山云雾茶简介

庐山植茶始于东汉,跟据史料记载,唐朝时众多文人雅士云集庐山,茶叶生产得以发展。相传诗人白居易也曾结茅于庐山香炉峰下,种茶自饮。至于庐山云雾之名据传是从明代起始启用。到宋代,庐山云雾茶已位列“贡茶”名目。1959年,司令品尝此茶后,欣然赞许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十大名茶”之一,首先得利天时,庐山海拔较高,各季节间的温差大,再配以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茶树体内芳香物质形成,从而确立了庐山云雾那独特的品质 。其次依托地利,庐山各山峰间(特别是五老峰与汉阳峰)终日云雾不散,茶树沐浴在甘露之中,自然所产之茶极佳;再配以陆羽所点之几处极品山泉,更是妙处无穷。再者借势人和,庐山自古人气鼎盛,是十足的“人文圣山”,禅有名僧慧远,道有“茶圣”陆羽,文有白居易、朱熹、周敦颐,武有岳飞、。正是这些人文文化赋予了庐山云雾茶深厚的内涵和底蕴。

二、庐山云雾茶开发现状

(一)茶品生产

庐山云雾茶种植区域有限,已申报通过原产地区域认证保护,环庐山的十二个乡镇所产之茶才属庐山云雾茶。正宗的庐山云雾茶生产因其生产条件苛刻,一般只有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含鄱口、花径、小天池、青莲寺等处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视为佳品。除种植的环境要求苛刻外,庐山云雾的采制更有讲究。茶片采回后,需经过杀青、抖散、揉捻、初干、理条、搓条、拣剔、做毫、再干燥等多道工序方成茶品。现阶段,茶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更有甚者为追求暴利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大大影响了庐山云雾的良好形象。

(二)市场销售

庐山云雾茶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良商家为求暴利以次品、仿冒品充斥市场,造成目前茶叶经营较为散乱。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及规范其产销行为的重要性,正努力做好云雾茶资源整合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维护好庐山云雾品牌。

(三)茶文化开发

所谓茶文化是指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的庐山自古就不乏文化资源,但世人对庐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现阶段,庐山的茶文化旅游尚处起步期,开发力度小,与其它旅游项目整合度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整顿市场,打造金字招牌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饱受外地假冒茶叶的侵袭困扰,本地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且无有效的定价机制,报价混乱。整个庐山云雾茶市场商誉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庐山云雾茶产销规范化管理行动,出重拳打击不良厂商;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定价体制,稳定庐山云雾茶价格;建立起庐山云雾茶销售售后保障制度,为购买正品者提供查询渠道,也为不幸购买了次品、假货者提供一个举报、申诉平台。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游客利益,树立良好的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促进庐山旅游业健康发展。

注重完善庐山云雾茶产品体系研发,建立多系列、多层次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对高、中、低层次的消费者都应有对应的产品生产、供应,从而杜绝恶性“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规划旅游项目,发掘茶艺文化

规范开发以茶园观光、传统技艺采制茶体验、传统茶风、茶俗体验、茶文化节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举办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配以品茶活动,茶艺表演,游园活动、茶文化歌舞表演,茶保健知识讲座,学术讲座、茶产品推介等多项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庐山茶文化资源。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促互补

庐山旅游资源可以集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名泉、名寺为一体来形容,自古多有与茶相关的诗、书、画、故事。桃花源康王谷帘泉作为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一直是茶客向往之处。香炉峰作为诗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之处也是茶客来庐山必访之地。作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庐山禅茶文化历史久远,高僧都与茶结缘。开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庐山几千年中儒、佛、道等众家之文化积淀,采众家之所长,为茶所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

旅游业要想发展,最关键的是客源市场的开发,茶文化旅游更是如此。为不使庐山云雾茶这一人间极品“香酒藏深巷”,宣传必不可少,促进庐山茶文化的旅游发展应大力进行形象包装和营销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传媒,积极宣传以吸引游客;可与相关旅游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知识讲座、茶产品展览等活动,努力提高庐山云雾茶得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茶艺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导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促进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任务,人才的保障是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链的基本要求。可依托九江市现有的茶叶研究机构和中等、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也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外出进修或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山传道、讲学。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县文化局下属5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400人,其中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容纳2119人;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内有排练厅3间,教室8间,业务活动大厅1处;祁剧团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无演戏所用剧院,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县电影公司始建于1976年,院内2000多张硬座已有1/3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县文化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23个乡镇文化站中,去年,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市文化局领导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有的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

二、工作现状

尽管经费奇缺,困难重重,广大文化干部还是兢兢业业、负重奋进,年,我县全体文化系统干部战胜各种困难,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取得了累累硕果,具体表现在:

1、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年,文化局在狠抓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共查处违规网吧37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2家,查处违规电游6家,同时查处无证照摊店5个,非法出版物8600册,收缴盗版光碟2500余张,取缔非法印刷企业1个,由于依法依政,工作到位,全县基本实现了文化经营场所的根本好转,文化市场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艺术精品迭出:文艺股干部尹辉的渔鼓《田园之歌》在全国性曲艺月刊发表,诗组10首《说不出的荒凉》发表于《芙蓉》杂志上,多件舞蹈、音乐、文学作品分别获省市奖,42件摄影作品发表在国家、省级各刊物。美术书法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11件获奖,其中少儿书法金奖1件,二等奖1件,少儿美术二、三等奖各1件,新苗奖4件,艺术教育园丁奖3件,人才伯乐奖1件。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赛(湖南展区)》中,有9件美术作品参加展出。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去年,全局开展各种大型文化活动20场次,广场文化活动6次,观众达20万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都分别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归阳镇举办的庆元旦卡拉OK大奖赛,蒋家桥镇的首届“信合杯”中西器乐文艺节目表演赛暨第二届卡拉OK赛;金桥镇的庆“五四”篮球赛,“关爱女孩”文艺汇演,端午节龙舟赛;风石堰、官家嘴、黄土铺、石亭子、过水坪五个乡镇的卡拉OK大奖赛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4、专业文化蓬勃发展。祁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6场,同时在剧目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共挖掘移植优秀剧目4台,新排的戏剧小品《电老虎》获全省专业剧团小戏铜奖,市小戏银奖,电影公司创新举措,一方面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爱教电影等等形式搞好影片放映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增加收入。去年年底还创办了数码影院,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创收。

5、图博事业获得新发展。图书馆去年投入近2万元,进行房屋整修,添置了电脑并新增藏书2336册。入馆读者新增19000人次,建立读者服务档案198项,完成课题服务10项,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工作、征集了10件抗美援朝纪念章、图书、填补库藏文物空白。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乡镇文化站这个薄弱环节。由于受到财政限制、乡镇文化站严重缺血,投入不足,使得曾是农村文化主体的乡镇文化站如今风雨飘摇,大多数乡镇文化站以文养文条件不成熟,有的乡镇领导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不影响评比排名,个人晋升,对文化站工作支持不够。而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长期没法解决,福利更无从谈起,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开展工作,有的差额拨款或财政工资一分未拨的文化干部外出打工,个别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文化站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全县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中,18人为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还有6人自参加工作5年一分工资未拨,人员工资尚且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办公、活动、业务经费。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文化站现有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站甚至处于瘫痪的状态。

(三)文化站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由于县乡财政非常困难,再加上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乡镇图书室藏书量普遍不高,而且多为旧书、新书很少,农民急需的科技图书很少,看书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文化站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限制,文化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艺术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也正逐步朝着专业、创新等多方面发展。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有效结合起来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中国茶文化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主要是以茶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了仁、义、礼、德等道德观念,而且还充分展示了自然美和随和美。总的来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指以茶叶为产品而展开的各类生产活动的总和,可被视为一种行业领域。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接触茶叶时由此而产生的主观因素,比如说,人们在品茶时追求的意境、茶艺操作时产生的丰富联想等。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茶礼、茶艺和茶德等。而制度文化则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随着我国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可以顺利进行,各阶段的统治者都会制定一系列规范,以此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效果。

1.2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具有多个方面,例如,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地区性以及历史性等。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宣扬和传播,使得饮茶文化也逐步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根据地域和民族习性不同,茶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展现形式也不同,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茶艺和茶礼,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除了观念渗透之外,还体现在图案、文字、色彩等多个方面,为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注入了许多时代元素。

2.1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就目前平面包装设计理念来看,为了使产品包装吸引眼球、蕴藏深意,就必须在传统图形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组、创新,进而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境。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想将茶文化的作用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来,首要任务就是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在茶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设计师在对茶叶包装、画册设计、LOGO设计以及茶叶海报宣传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将与茶相关的诗词和书画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合理使用茶文化。与此同时,为了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观赏性,设计师往往会将茶文化中的民族元素与时尚理念结合在一起,不断赋予茶叶包装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设计内容和形式,使包装设计更具时代特色。总而言之,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茶叶包装一层不变的模式,赋予了茶叶包装厚重的文化底蕴。

2.2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应用最为频繁,最常见的图案有茶叶、茶具、茶画以及茶种植等,并在此基础上装饰写意的山水画或侍女图,使整体包装设计生动、形象,具有观赏性,不同风格的图案设计赋予了茶叶包装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赐予了茶叶更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茶文化中所融入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审美习惯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很多平面设计者在对图形进行构造的时候,会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考虑其中,推出不同风格的包装设计。风格迥异,使茶叶包装可以在没有文字渲染的前提下,向人们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的美感,无形中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图案为主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必须以各种几何曲线和抽象纹样作为表现手法。这样一来,才能够将简约、抽样的设计理念充分传达,推进图形表现手法的更新。

2.3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字大多是与茶相关的诗句,比如说,“扬予江心水,蒙顶山上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些诗句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包装设计的意境和神韵。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包装设计的古典美和文化特色,很多设计者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字体,比如说,篆书、隶书、草书等,书体的变化与茶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有效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加充分地凸显出来。此外,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部分平面设计者会在茶叶包装中融入泡茶工艺,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文化,让中国茶文化具备了美学的内涵。2.4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中的渗透色彩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色彩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所以,色彩的合理搭配也是平面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十分注重的一项内容。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的色彩多以绿色为主,绿色,既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的包装设计,可以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近来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被设计者转换为色彩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比如说,红色、黄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喜庆和高贵。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凸显茶叶的尊贵。除此之外,金、银、黑、白也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常用的颜色,其中,金、银两色代表着华贵、高档;黑、白两色代表着神秘、雅致。每一种色彩的使用都可以赋予茶叶包装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受。可以预见,在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色彩被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格局,使设计效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现代茶叶的过度包装

图案、色彩、文字作为当前茶叶包装设计的几个重点要素,三者的合理搭配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然而就目前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度包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3.1茶叶过度包装现象

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大部分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使产品看上去富丽堂皇、尊贵典雅。但据相关部门调查,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提高了产品档次,但却与商品的属性背道而驰,很多市价上千元的产品,茶叶的实际价格也就100-300元。这种过度包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同时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之所以会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其原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设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约束,加上企业缺少职业道德,从而导致该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都倾向于通过产品包装判定产品品质,所以,精美的包装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消费观念却助长了茶叶过度包装的气焰,使茶叶包装市场陷入奢靡浪费的局面。

3.2解决茶叶过度包装的对策

首先,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任何行为的约束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茶叶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目前此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过度包装现象越演越烈。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节约的设计理念,促使茶叶包装设计朝着节约化、美观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对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根据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对茶叶包装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材料、要素、功能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制定符合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倡导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是开展产品包装设计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着产品包装效果,所以,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过度包装的陋习,应加大惩罚力度,反之,对于提高企业形象的产品包装则应给予相应奖励。此外,企业还要通过茶叶包装设计的独特性获取市场竞争力,杜绝出现雷同的情况,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绿色环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将茶文化有效渗透到茶叶包装设计中,除了可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和包装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促使经济、文化向更高一层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对当前茶叶包装过度的现象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将该问题解决,以此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彭醴纹.浅谈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4):194-194.

[2]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夏兵,张士康,汪一飞等.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36):110-113.

[4]欧阳晋焱,周爱民.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叶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3(8):39-40.

第5篇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叶包装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罐型包装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2.盒型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3.袋型包装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南国嘉木.茶经新说[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南国嘉木.茶道人生[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40

[3]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吉林:文艺争鸣,2010年,第16期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理工科大学;调查

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就是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围绕学生成长需要开展各项工作。自然,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感受也恰恰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验证的最好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本人特意设置了一套关于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问卷,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进行了实地取证。发放问卷500份,回收了452份,回收率达90.4%,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达92.3%。同时运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调查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下就是针对问卷涉及的内容以基本信息、满意度、期望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调查

1.1基本状况

首先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做了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向。样本在选择时主要是针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1.1基本信息

在这项调查内容里,理工科大学的特色得到了凸显。男生居多,占样本的90.2%,女生居少,占样本的9.8%。很显然,性别倾向严重。

1.1.2成长理想

在此项调查内容里希望在大学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的样本占70.3%,即大多数同学入学时的要求与理想都还是很高,有着美好的愿望,期望在学校里自身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1.3课余安排

此项调查内容中,针对样本课余时间活动安排做了统计。目的是在了解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学习的占38.1%,参与社会实践的占19.7%,娱乐休闲的占20.1%,而主要用来参加社团活动与体育锻炼的各占10.6%与5.0%,相比用来学习与娱乐休闲的就少很多。

1.2满意度低

其次针对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

1.2.1环境建设

针对学校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为满意的仅占29.7%。

1.2.2学术讲座

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讲座里,认为满意且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仅占11.9%,而认为满意却对自己帮助不是很大的学生就占到45.8%,还有,认为一般且没什么帮助的学生也占到29.0%,这些数据表明学校还需要加大对学术讲座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多样化的改革。

1.2.3社团质量

针对社团活动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认为很好且有意义的学生仅占19.2%,而认为质量一般,过得去的学生就占51.3%,另外,认为质量比较差,滥竽充数的学生也占到了25.4%。可见,社团活动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1.3期望改革率高

最后,针对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做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中反映出了学生期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改革的迫切愿望。

1.3.1组织活动便利化

在样本的统计分析中,46.0%的学生对组织活动申请程序繁琐提出了异议,31.2%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便利的活动场所及办公室,37.6%的学生希望开展有趣且意义丰富的活动,46.0%的学生希望在活动经费上学校能给与更多的便利,30.0%的学生期望能得到更多的自。

1.3.2文化建设规范化

在样本的统计分析中,41.2%的学生期望学校重视隐性文化的建设,50.1%的学生提出校园文化建设要格调高雅,品味一流,23.0%的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指导活动开展,43.9%的学生的学生提出开展的活动应多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

1.3.3活动内容多样化

在样本的统计分析中,41.5%的学生提出活动内容需要多样化而且要趣味性十足,67.9%的学生认为开展的活动要有实际意义,应尽量避免形式主义,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4文化资源丰富化

在样本的统计分析中,47.7%的学生提出学校需要加大人文景观建设的力度,29.7%的学生提出学校需要大幅增加人文社科类的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22.8%的学生呼吁学校大量购买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64.5%的学生强烈建议学校增加文化场所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利于活动的开展以及能力的提升。

2.推进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前文对国内理工科大学特征的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足的探源,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感受的实际调查取证与专家的访谈以及典型学校的考察,并就国内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存的弊端进行深入的根源剖析,另就学生对目前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低、期望改革率高的严峻情形,同时结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国内大连大学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推进国内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进一步凸显理工科大学的优势

理工科大学也独具着它自身的特色,校风严谨求实,技术重在创新,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在新时代对人才高要求的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有必要进一步凸显它的特色以利人才的培养。

2.1.1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

由于理工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理工科大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工类大学里严谨、务实的校风弥漫在各个角落里,教师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学生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勇攀科学巅峰。这些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给理工类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些优良的传统需要理工科大学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

2.1.2深化技术优势

区别于综合类大学,理工类大学的教学优势就在于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上。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显示出理工科大学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上的专注与执着。技术成果不断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电脑与无线电通讯工具的普及,缩短了人际沟通的时间,降低了人际沟通成本,提高了时效。

2.2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

研究型大学是实施精英教育和培养精英人才的大学,或者说是国内一流大学,被国家定为“211”工程同时也是“985”的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应具备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试验和科研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以及一流的学生。[1]其中一流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培养了学生宽广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使学生懂得了人性和情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

2.2.1转变观念,树立文化强校理念

文化是根本,是开拓之剑,是动力之源。[2]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大学对人文文化的认识与重视是国内很多大学望尘莫及的。他们深刻认识到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无论是制度上、人员配备上,还是经费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全方位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

2.2.2加大力度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由于历史、社会、以及理工科大学自身学科倾向性的原因,导致了师生对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淡漠或者不理解,甚至于不支持开展相关的活动。终其原因是在于对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认识不够,不清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学生这群单纯的群体,在提高他们对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认识上,应广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会全方位的提升全体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对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认识,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铺平道路。

2.2.3加强一流人文学科的建设

“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杨叔子在《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中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融则‘绿’,至少有利于:第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第二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第三形成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因而,在研究型大学里要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大力提升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改变重理轻文的现象,把“没有一流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大学”作为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办学的理念之一。

2.3加大对人文景观与文化场所建设的投入

理工科大学独有的学科设置以及办学特色,致使学校人文景观以及文化场所建设的缺失。为了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理工科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加大人文景观及文化场所的建设势在必行。

2.3.1优化人文环境,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培养精英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在“挑战重理轻文,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文章中说:“有识者提出:‘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校长亚力克・布罗厄斯说:“喝‘下午茶’我们就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理工科大学里向来以严谨务实为办学的精神追求,在校园环境以及文化资源建设的投入上都偏向理工学科,比如,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涉及理工学科的书籍包罗万象,而关于人文学科的书籍经常是查无此书。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与规划上也是以严谨的风格为主,缺乏人文精神理念与优美的气息。先进、浓郁、宽松自由、生动活泼、娱悦和谐、文明民主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对高素质、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培养体系也是完美的补充与完善。

2.3.2重点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

高品位的文化场所为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坚定的信仰提供了场所。[4]高品位的文化场所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现有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只有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从社会上筹措资金。以为名人、名企冠名做广告的形式,获得一些资金来源。另外,学校可以以为名人企业冠名的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在筹措到资金的同时,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

2.3.3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

在国内高校改革的大前景下,各个高校都在加大力度做大做强。无论是筹建高楼、图书馆,搞校园绿化,还是购买新的教学实验的设施、设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申报项目,获取国家专项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这过程中,少有学校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研究,评估这些举措是否可行,在将来的教学与管理上,它们能有多大的价值与作用。针对这种现状,高校要高度重视相关举措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聘请专家组进行论证研讨,加强学校整体建设的战略规划性,改变目前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

2.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的健全是保证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校园文化办公室、教师辅导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都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4.1专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

在大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里,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为了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大连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赵亚平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大学文化环境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各个学院亦有专人负责大学文化建设。在大连大学,文化兴校与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并列为学校的四大办学方略,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一样重要,不仅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重视,而且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有鉴于大连大学的成功经验,在理工科大学专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是必然趋势。成立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成立专家小组,专门讨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事宜,如何建设教风、学风,如何制定各项既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体现出理工科大学所独有的特色的大学文化理念、大学精神。

2.4.2建立教师辅导制度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5]社团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在国内,各个大学给予了社团建设的极大支持,资金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办公场地,活动场地,办公设施等等,学校尽最大可能鼓励、帮助学生开展社团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几所学校专门给每个社团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以此指导学生社团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麻省理工学院也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但是他们丰富的社团文化,惊人的社团数量,给了笔者很大的震撼。之所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学校高层就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专门成立了学生活动协会,指导、监督学生的每一项活动。在学生发起成立社团之初,就要先找好2名辅导教师,只有在此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立一家社团。

在强化师资力量上,学校可以针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校园文化知识培训以及相关业务培训、竞聘上岗来达到目的。同时给予教师工作量的制度性承认。针对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社团建设的辅导,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政策,给予物质奖励或职称评审的优势,使他们与其他不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老师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就会在教师的队伍里形成争先恐后的氛围,使教师在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对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学校的教师资源还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了拓宽师资来源,学校可向社会寻求帮助。聘请社会上具有专业特长、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名人、名家团体来指导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名人的感召力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同时,在工作上予以物质认可,签订合同,使其规范化与法制化。另外,再派专人予以监督,这样就可保证工作的质量。

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稳定的辅导教师团队的支持,资金的大量投入,校园整体规划的科学评估。只有具备了这些坚强的后盾,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搞得有声有色。

2.4.3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聚焦点,给予学生较大的自,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并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身对文化的需求。至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上才能达到持久性的目的。基于目前国内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社团建设活动,放宽成立审批的条件,降低门槛,为那些很有可能成立并能发展壮大的社团提供发展平台。在经费的筹措上,鼓励学生以为公司冠名拉赞助的形式多方去筹措,不给予条条框框的限制。[6]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制定上,运用网络搭建与学生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并给予学生意见的高度重视,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创建学生参与设计的平台,通过竞争选拔之后,专家审定,最终落实。在学术讲座上,鼓励学生自发邀请名人、名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举措在无形之中让学生体会到他就是这所学校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潜移默化里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再者,基于理工科大学目前的现状,校园文化活动可试行学分制,以每学期1或2个学分、整个大学期间8个学分为限,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渐渐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2.4.4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尽管多年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日益提升,相关的校园文化研究也日渐广泛,但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研究却滞后于实践需要。[7]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是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给予导向性的指示作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上要区分综合性大学与单科性大学之间的不同,权重比的赋值上尽量实行弹性化设置。在操作性上,尽量简单易行。这样可保证评价的时效性。简而言之,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价是有力地保障了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学校办学的综合水平。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我国理工科高校综合办学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拓创新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技巧,这种种高端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都孕育在校园文化的每个角落里、每个活动中。提高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搭建与社会合作的多渠道,引进资金与人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深化实施以人为本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理工科大学势在必行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对尽快实现国内高等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赵为民,郭俊玲. 精神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沈文清.校园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2,(7):30-31.

[4]李秀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好新时期德育工作[J].教育研究.2006,(1):32-34.

[5]Toby S.Jenkins .The Five-point Plan: A Practical for Campus Cultural Centers 2008 May-June [J].About Campus:25-28.

第7篇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来华留学生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99-02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在物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外,留学生在华生活的适应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种适应问题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调试和转变问题。然而,现有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沿袭传统的思路,将重心集中在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配置必要的学术支持力量,而他们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问题却是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因此,在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跨文化适应问题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在这一背景和前提下,研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管理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多名留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最终发出问卷65份,收回问卷60份,并且以男女平分的比例。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印尼、日本。

2.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问题主要有以下:

人口统计部分:国籍、性别、中文水平、文化水平、出国经历,留学时间及年龄。

难易度调查:生活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和与中国人的相处能力。

(1)国籍分布:俄罗斯16.67%,几内亚15.00%,印尼33.33%,韩国28.33%,日本6.67%。

(2)中文水平:高级20.00%,中级35.00%,低级45.00%。

(3)文化水平:本科生68.33%,研究生31.67%。

(4)在中国的时间:1~6个月15.00%,7~12个月8.33%,13~24个月18.33%,大于36个月58.33%。

(5)在中国学习的原因:{1}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23.33%;{2}中国学费低的有15.00%;{3}来中国观光的有40.00%;{4}拓宽事业可能性的有21.67%。

(6)出国经历:{1}没出过国的有15.00%;{2}低于三个月的有31.67%;{3}超过三个月的有40.00%;{4}第二次来中国的有13.33%

(7)年龄:19~25岁。

(8)在饮食、购物等方面普遍没有困难,而在生活节奏、与当地政府相处和地理环境等客观要素上则有些许困难。

(9)在学习方面,比较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制度,并且能较好的适应学业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对学习有一定的渴望,并与老师积极沟通和表达意见,这一点在国外大学比较常见,庆幸的是在国内也并没有泯灭,并且很活跃。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所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有些许困难,所以,对语言还是要加紧训练。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0)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是存在最多问题的一项。多数能做到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对于各个国家的好恶,虽然比较难以全面的理解,但这方面只要有时间和经验,就可以了解。较大困难的仍然是经济和政治,以及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等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典型是国内的笑话和幽默,需要对中文有一定的积淀和运用,就像我们对国外的俚语理解也要有一定能力一样。

(11)和中国人交朋友是留学生最希望的,但对中国人对待朋友的方式有难理解的方面。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

从现有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留学生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20.00%的留学生处于初级水平,35.00%处于中级,只有20.00%的处于高级水平。语言上的困难在留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方面占很大的分量,语言问题阻碍了留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文化交际,导致他们的消极知觉,且语言困难影响留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从结果分析来看,汉语水平显著影响了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显著地低于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

2.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渠道有限。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等不同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是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对东道国过高的期望将增加其跨文化适应的困难,而通过对东道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留学生为将要面临的困难做好准备,从而形成正确的期待,减少其跨文化适应困难。中国高校为了照顾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往往将他们与中国学生进行分开管理,然而这样往往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不能融入我国主流文化的社会活动中;且中国人独特的“家人――熟人――陌生人”的交际风格,使得很多中国人不愿将来华留学生纳入自己的交际圈之内,也不愿主动对留学生表示友好,很多留学生对中国的感受是中国学生对他们非常的冷淡等等;这些都使留学生只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群体中进行交流,而缺少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有效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在适应当地的礼仪、参加中国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参加中国的文化课等活动上相对困难较大,就与这些原因有关。

3.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目前,负责留学生工作的主要是教师和留管工作人员,这两支队伍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方面以及办居留证、管理成绩、档案等服务,但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却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承担相应职责。虽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良好,其社会文化适应为中等水平,但这很可能是留学生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在适应上存在困难。适应是一个过程,必然伴随个体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等的改变而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波动,如果能够为留学生提供专门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则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在留学生工作越来越重视跨文化适应的今天,完善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管理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跨文化的讲解与培训、观念的理解和沟通、环境的熟悉和习惯而逐步予以解决,当然东道国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地人民的热情关怀和行动,势必有助于留学生适应及水平的提高。下面主要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1.加强留学生的汉语语言培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重点组织汉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进行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当地学生和留学生建立联系,进行一对一的语言交换学习,也可以帮助介绍留学生到当地人家里,实行“浸润式”语言学习,还可以在留学生集中的社区开展联谊活动,鼓励留学生用汉语和当地人交往。总之,以不同的形式让留学生暴露在使用汉语的环境下,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这样他们才有不断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意愿与动机,并且全面客观地去了解中国。

2.为留学生创设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途径。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程度很低,特别是学术活动和大学生生活,有些留学生几乎不参加这些活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留学生自身不愿主动参与外,还与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关。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侧重于为来华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照却使留学生与中国大学学生隔离,缺少相互之间了解和沟通的桥梁。鉴于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中外学生共同管理,包括安排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生活,留学生也可以选修中国学生的一些文化课程,经常组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联谊活动等;同时设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互交流的常设机制,使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

3.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仅是生活习惯、方式上的适应,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适应过程,在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不利于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在为留学生提供常规的服务的基础上专门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专门为留学生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师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为大多数适应困难较小的留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咨询,对适应困难较大的留学生提供个案咨询等。

总之,跨文化的适应不仅仅是在文化表面上的,也要在文化的内涵上,要做到完全的适应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与各个国家种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可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找到问题,有针对性的应对,就能处理好跨文化带来的问题,减少冲突。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此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被试人数的不足,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访问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数据更好地说明问题。除了和国外的留学生交流,我们也希望可以和出国的同学交流,向他们了解他们在国外的文化适应能力,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更好的说明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本课题系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SRIP资助项目,指导教师:李爱齐]

参考文献:

1.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

2.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谢新.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张立军.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5.孙玉杰,公文华.文化转型与人格障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6.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13)

7.孙颖,陈士俊,王梅.跨文化适应和生活事件超载的博弈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8)

第8篇

【关键词】湖南麻阳;盘瓠;盘瓠文化;保护;传承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具有至今保留完好的世界仅有的盘瓠图腾族徽、家祠性质的规模化盘瓠庙建筑体系和独一无二的祭祀习俗,是盘瓠文化的古都。盘瓠文化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截止2011年12月麻阳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8个。①下面着重介绍几个与盘瓠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的情况。

一、盘瓠祭

盘瓠祭是盘瓠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巫文化宗教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祭祖为核心的端午习俗,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麻阳五月划龙舟是为了祭奠先祖“盘瓠”而非纪念“屈原”。麻阳盘瓠祭是以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漫水村为核心区域,一锦江河沿岸村镇、兰里镇、绿溪口乡、隆家堡乡、江口墟镇、长谭乡、锦和乡、郭公坪乡、尧市乡10乡镇各村寨为中心区域,辐射麻阳境内所有的村寨。整个盘瓠祭的过程大致分为:开神门——唱大戏——龙下水——龙舟赛。目前已查明的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但是由于破四旧等因素使得各盘瓠庙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只有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郭公坪乡陈家坪三处。

为了更好的保护盘瓠文化和盘瓠祭,1988年,漫水盘瓠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漫水盘瓠庙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漫水村被湖南省苗学会确定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2006麻阳苗族自治县申请将盘瓠祭加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参与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五年计划。至2011年,该项目保护计划已搜集各类媒体报道12次(篇),接待专家学者38人次,搜集影像资料11小时,制作光碟3套,文字资料积累30余万字,数据资料22G,投入2万元启动资金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建成盘瓠文化展览馆,搜集盘瓠文化论文12篇,组织撰写学术论文15篇,完成盘瓠大殿室内外雕塑15座,雕饰300余平方米,积累照片2000余张。于此同时,为了发扬盘瓠龙舟,政府耗资550万元修建了千米龙舟大看台。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摄制组来到漫水,拍摄制作了内容精彩的旱龙舟专题片,6月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②

二、花灯

花灯本是汉族艺术,随着苗汉文化相互交融学习,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为苗汉人民所共同喜爱的民间艺术,有“南方二人转”之称。麻阳花灯是湘西花灯的典型代表,它具有一套完整独特的表演程式,并在原有汉系花灯中融入了苗族特有的巫傩文化创造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麻阳花灯戏”在其创作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定型为湖南省地方保留小剧种之一,并在1990年被收入《湖南地方剧种志》。

但现在花灯剧的发展状况却很不乐观。一方面花灯剧团本身存在着老艺人年事已高,传承能力不强,年轻人对传统剧目缺乏兴趣不愿继承,遗留资料不多,观众群体萎缩,剧团经费不足,缺乏财政补助,演员待遇低等种种问题,另一方面,花灯戏的项目保护单位履责力不从心,花灯戏演艺业未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少有传承活动和展示,这导致花灯剧团在传承和发扬花灯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甚至有面临失传的危险。

现在,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下,麻阳花灯开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7年12月,麻阳花灯戏入选《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麻阳花灯戏正在申报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发扬花灯戏,麻阳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项目保护规划,成立了麻阳花灯艺术研究领导机构,寻找和保护老艺人,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提供支持,确定了传承人32名其中代表性传承人3名,搜集和整理花灯剧本126本(套),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2套,数据资料16G,每年举办进200场送戏下乡演出、接待演出、商业演出活动。③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花灯戏的传承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民间绘画

麻阳民间绘画,是湘西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是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的特点,麻阳民间绘画融汇了麻阳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将湘西苗绣、挑花、蜡染、印花、剪纸、雕刻、木板年画以及我国传统美术、儿童绘画等造型、用色、构图的手法融入绘画之中,生动的描绘出了苗疆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习俗。④

麻阳民间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跻身于画坛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88年,麻阳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被重新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画乡自1984年至2011年28年间,共举办156期创作培训班和基础美术班,共培训作者4100人次。作品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专题美展8次,还举办过为国际友人展览等大型专题展6次,共展出作品2067件。麻阳苗族现代民间绘画还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展和全国第八届美展、中国第一届艺术节、全国八届群星奖和全国性各类大型美展20多次,展出作品293幅。画乡作品代表国家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5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日本中日艺术研究会”等永久收藏。作家和记者在国内外发表画乡报告文学、评论、介绍文章130篇。曾50多次被中央、省、地电视台、电台录相、录音专题报道和录制专题片播放。⑤

综上所述,可以将麻阳县保护、继承、发扬盘瓠文化的主要措施概括为:1.建基地——湖南省盘瓠文化研究基地;2.报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3.打品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积极培育传承人——确立花鼓戏传承人、举办创作培训班和基础美术班等。但是,盘瓠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文化工作者们的努力,这需要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盘瓠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当中。笔者认为,应该将盘瓠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主动保护和继承盘瓠文化的意识,只有这样盘瓠文化才能长期地充满活力地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盛斌 . 湖南省麻阳县政协委员忧心非遗保护 建议进行保护性创新性开发[N]人民政协报,2011-12-28. A02版

[2]薛重庆 . 挖掘地域特色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J].对外大传播:地方外宣版,2003(04).

[3]麻阳花灯戏 项目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 2012.01.20

第9篇

关键词:君山银针;茶文化旅游

君山岛是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的一部分,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广阔无边的洞庭湖中,面积0.96平方公里,岛上有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山峰共72座,与中国三大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气候宜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望洞庭》,著有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形容君山的美,诗仙李白登临君山岛,也留下“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七言绝句。君山岛虽有洞庭之秀丽,但真正名扬海外的却不是美景,而是君山岛上盛产的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一、君山银针历史文化内涵分析

君山银针久负盛名,唐代开始就生产君山银针茶叶,从五代时期开始,君山银针就被列为贡茶,往后宋朝、明朝、清朝均列为贡茶,但“君山银针”这个名字的正式制定却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对于君山银针喜爱有加,对此《巴陵县志》有记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起,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由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1956年,君山银针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有幸获得金质奖章,有“金镶玉”的美称,又于1957年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名誉。应该说,君山银针多项名誉加身与其优秀的品质息息相关,据称生产一公斤君山银针茶需要消耗5万枚茶叶芽,制成品芽头茁壮,结实笔挺,白毫凸显,长短均匀,形似银针,内核金黄色,单从外表看就贵气十足。但若没有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肥厚的君山岛,君山银针的品质是断然不会如此优秀的。因此,君山岛是君山银针名扬海外的坚实基础。

二、君山岛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君山银针茶美誉天下,自然容易让人想起美如幻境般的君山岛,君山岛也于多年前就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应该说,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君山岛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处在长江和洞庭湖交汇处,西邻洞庭、南接长沙、北连长江、扼守交通要道,岳阳距离长沙只有130公里,水路、陆路、航空均方便快捷,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使其可进入性良好。君山岛本身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君山岛有五井、四台、三十六亭、四十八庙,建筑风格以奇、小、巧、幽、古为特色;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湘妃祠,秦始皇封山印、汉武帝射蛟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历史厚重感较强。另外君山物产丰富,其中君山银针、君山金龟、洞庭银鱼被称为君山三宝。另外君山岛生态环境优良,“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是君山岛生态旅游最好的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评价君山岛为“胜境名区、洞庭明珠”。君山岛虽有如此众多之优势,但君山岛旅游却并不像君山银针茶那样受人追捧。尽管2011年9月6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岳阳楼——君山岛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不少人来此旅游是因为此处有中国三大名楼之称的岳阳楼,君山岛本身名气并不大。且君山岛景区分布不均衡,像洞庭庙、湘妃祠、柳毅井、杨幺寨等已经开发出的景点位于岛屿东部,而岛屿西部可以开发的景点并不多。这些景点的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效益不高,且相较于岳阳临近的地区,比如张家界、长沙等地,景区知名度、游客感知度均受到压制。君山岛旅游需要在自身景观优势发挥不畅且遭受周围城市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找出真正能够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要素,这个旅游要素要具备吸引力足够、难以模仿、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结合君山岛当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君山岛可以从茶文化入手,开启茶文化旅游的大门,解决当前君山岛旅游产业的困惑。

三、君山岛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茶文化的内涵

应该说,中国茶文化已经持续了四千多年,茶文化以茶作为文化的承载物,通过茶这个实物来展现蕴含在实物当中的中华古老民族精神品质。品茶人最讲究茶德,茶德既是茶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也是蕴含在中国茶当中的中华文明品德。《百茶联》中曾经记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静、美。通过饮茶品茶,体会茶本身高品质的同时也让品茶者意识到人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人做到像茶一样纯洁、清新、宁静,养身养心。虽然中华茶文化当中,各种茶均有上述的茶德之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哲学境界,但具体到不同的茶,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会带有各种的特征,即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茶本身的养生功效和医疗功效之后,品茶者品茶就不单是追求茶本身的美味了,而是将其与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实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省市、各个民族不同的茶还含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使得全国各地的品茶风俗各具特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体验,适合进行物质、精神双重体验活动的开发。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将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需要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全国各异的茶文化造成茶文化资源本身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这给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茶文化除了以茶叶、茶具等实物表现出来,能够作为旅游商品给游客所购买、带走之外,与茶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体验满足,而这种体验满足与旅游体验高度关联,这给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具体说来,茶文化旅游具有如下开发价值:

(1)观赏价值。茶文化本质上属于民俗文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茶叶、茶具、茶馆、茶楼等实物之外,还有与茶相关的茶艺、茶道等视觉艺术感知,更有茶园美景的户外游览美感和茶厂生产的知识丰富感。游客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艺术品,达到精神层次的满足,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

(2)经济价值。与茶文化有关的这些有形、无形资源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单纯的茶叶、茶具销售或者茶园景观门票不足以长久、稳定的提高产茶地的经济实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即可以避免单纯销售带来的沉闷感,又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业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提高产茶地的产业稳定性,实现资源的多重利用,为该地长期发展带来契机。

(3)体验价值。当前旅游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游览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型。产茶地特有的茶园、茶厂、休闲茶庄茶楼可以给游客一个游览观光和休闲体验的绝好机会。游客可以在茶园里欣赏自然风光、在茶厂学习茶的制作工艺,在休闲茶庄茶楼自己亲自参与学习泡茶的技术和茶道、茶艺等艺术活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

3.君山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君山岛自身具有很多特色,又有一些不足,同时君山岛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在此笔者使用SWOT分析法对君山岛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对君山岛的相关情况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

(1)优势。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多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首先君山岛即是君山银针的产地,又地处洞庭湖,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还有岳阳楼——君山岛国家5A景区的品牌,茶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品牌资源均握于手中。具体说来,君山岛所产茶叶——君山银针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天下,品质极高,具有良好的口碑,很适合作为旅游吸引物。同时,君山岛在行政上属于君山区管辖,君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与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比邻,可就近吸引岳阳楼的游客,而且君山区还有“芙蓉国里君山野生荷花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荷花成片聚集地,该荷花世界已于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的美名。

(2)劣势。君山岛固然有上述的资源优势,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君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住宿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截止至2012年,君山区拥有的国家五星级农庄只有湖南虹宇生态园和乡村之恋休闲农庄两家,国家三星级以上农庄也只有5家,住宿业容纳游客量偏低的现状与旅游流大量流向本地的现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本地有野生荷花世界,但仅仅是国家3A级景区,知名度还不高,相配套的中国野生荷花节起步较晚,截止去年只进行过三次,没有形成强烈的游客感知度。

(3)机会。君山岛所在的君山区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会。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加大了对中部内陆省份的资金投入,改善了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君山区在享受这项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批收入增加且容易产生旅游动机的潜在游客,而实际来旅游的游客也是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势良好。另外国家将湖南定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湖南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对君山区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威胁。君山岛旅游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洞庭湖区的血吸虫病和鼠害问题。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波及到君山岛,虽治理多年,已取得明显效果,但疾病给游客带来的恐慌感会加剧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造成相当一部分关注健康的游客不选择此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另外洞庭湖是产量区,属于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鼠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洞庭湖,君山岛也不例外。鼠类猖獗的活动和鼠类带来的疾病也会让游客望而止步。

四、君山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对君山岛茶文化旅游的价值性、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君山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能够同时实现茶业、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君山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茶文化旅游:

1.茶文化旅游节庆的举办

国内目前茶文化旅游节举办地不少,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普遍知名度不高,参与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旅游节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紧密,且节庆的短期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客流。君山岛茶文化旅游节需要将节庆作为一个宣传手段,不能“为过节而过节”。节庆持续时间可以多达几天,几天节庆主要用来吸引游客,进行大力宣传。节庆过了之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利用节庆带来的影响力加强营销,让茶文化旅游节成为君山银针茶叶销售的文化品牌,同时通过节庆带来的喜庆感和正面形象,推进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茶文化旅游节可以与君山区现有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荷乡美食文化节相互依托,协同发挥节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茶园与其他景区结合的观光生态游

君山岛采茶园可以与周边景点结合起来形成观光生态游。当前国内茶文化观光游最成功的是被誉为中国茶都的杭州,“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文化的核心,游客去杭州除了品茶,游茶园之外,还可以赏西湖美景,体验杭州优秀的生态环境。君山岛可以借鉴杭州这一成功案例,将君山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岳阳楼等景区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赏茶、品茶的同时游览当地的秀美风光,避免单纯品茶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1]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7.9

[2]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钱树伟,苏勤.霍山县茶文化旅游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1

第10篇

关键词 企业 体育文化 现状 分析

一、前言

企业体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广大企业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生产和提升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和组织形式。因此对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开展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求得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兼有企业精神和体育精神的企业体育文化很有必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邵阳市部分大中型企业(三一汽车、湘窖酒业、二纺机、广信造纸厂等企业)职工中随机抽取100名(男女各50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检索有关企业文化、体育文化、企业体育文化的相关论文、专著、文件等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好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从邵阳市部分大中型企业(三一汽车、湘窖酒业、二纺机、广信造纸厂等企业)职工中随机抽取100名(男女各50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从数理的角度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三、邵阳市企业体育文化现状与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体育观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只有10%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开展体育活动很重要,50%的管理者认为目前企业开展体育活动不是很重要,还有10%的管理认为开展体育活动不重要。职工也只是来自表面的应付,认为企业开展体育活动很重要的只占13%,重要的占21%,不是很重要和不重要的占大比例,合达66%(表1)。由此可见,邵阳市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体育观念较为滞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这是影响邵阳市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企业体育设施拥有状况

本次调查表明,邵阳市企业体育设施现状严重不足,数量少且项目单一。40%企业只拥有一种体育设施,拥有2种体育设施的占30%,拥有3种及3种以上体育设施的企业只有少部分,甚至还有些企业没有体育设施。体育设施项目以球类为主,篮球占60%,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各占40%、20%和20%,多为露天场地。体育设施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此外,据调查了解,一部分企业内部虽然体育设施缺乏,但有在外长期租赁一些私营健身房或球馆供员工免费进行体育锻炼,相对来说,起了一些弥补作用,但由于时间、距离和体育设施数量有限的关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企业对体育资金的投入

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企业依靠企业的行政开支来维持,企业管理者认为体育健康设施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他是否投资的依据主要看生产效益。由于体育设施的投入与效益的产生是一个潜在的、缓慢的过程、有一个较长的隐性显效期,甚至因管理不善等原因看不到回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难以主动投资于体育设施建设,企业不会出资组织体育活动所需的经费。

(四)企业职工体育管理形式

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邵阳市大中型企业体育管理机构主要是领导兼管,工会为主管部门的占大多数,其次是工会、体育组织联合组织实施,由体育组织负责比较少,还有一些无人管理。

(五)企业职工体育活动及赛事开展情况

显示:绝大多数企业每年只举办1-2次体育活动及赛事,举办3次和3次以上体育活动及赛事的企业加起来只有14%,还有6%的企业没有举办体育活动及赛事。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企业都能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但组织的频度偏低。另通过了解,企业举办最多的体育项目是乒乓球,其次是篮球和羽毛球,这几种体育项目在群众体育中的普及程度较高,而且对场地设施的要求都不高。由此可见企业开展体育项目的选择与场地的要求、项目的普及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四、影响邵阳市企业体育文化的因素

(一)制度保障、管理体制欠缺

邵阳市的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缺少保障,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与其他人群相比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没有一个完备的适应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规章制度,企业没有制定一个企业职业体育文化发展的目标。目前,邵阳市企业体育的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权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工作流入形式;第二,企业对体育的多种功能认识不足,体育工作缺乏组织规划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第三,体育活动组织运作方法过于陈旧,重形式不看效果;第四,企业对于体育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第五,企业有关体育的体制和创新不够,体育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法没有跟上新形式发展需要,管理运作过于封闭。

(二)观念滞后

当前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观念,对员工的管理局限于军事化模式,缺少人性关怀,企业体育文化的长期效应遭到冷落。

(三)投入不够

体育文化的开展往往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它是一种软实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显现。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去开展与体育文化相关的活动。缺少经费的保障,也就无法保证企业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无法培育企业的体育文化。

(四)体育设施缺乏且利用不合理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浪费并存。体育场馆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场馆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室外场地多于室内场地,篮球、门球场地多于其他场地,很难满足职业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要求。体育设施浪费主要表现在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体育设施被占用或闲置。

五、建议

(一)企业体育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一定要把文化提炼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二)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三)发展企业体育文化,不仅要与企业内部环境相一致,还应与当地政府、当地高校及周边社区紧密联系。

(四)加大企业体育文化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适当引进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建平.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体育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 文峰.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张岩.经济体制的转换与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

[4] 袁玫.论企业体育文化构建与企业高品质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

[5] 黄滨,付振亚.试探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1.

第11篇

1.茶文化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丰富文化生活。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犯罪形式 刑事立法 秘密侦查

秘密侦查是一种有效的侦查手段,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智能化、组织化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是一种容易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侦查方法,如通讯自由权、隐私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等可能因此而受到侵犯。所以,秘密侦查手段的使用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但目前我国法律在此问题上则只有些较笼统的规定,如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因为国家安全和追究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讯进行检查”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对秘密侦查进行明确规定,仅在第116条规定了:“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即通知邮电机关。”《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除了上述法律以外,对秘密侦查进行规制的规范性文件还有公安部的《刑事特情工作细则》、《公安部关于技术侦查工作的规定》、《公安部关于加强技术侦查工作的意见》等。公安部禁毒局于2001年也制定并了《缉毒特情管理办法》(试行),对缉毒特情的物建、使用、保护、管理进行了规范。此外,司法部制定并了《狱内侦查工作细则》(试行),该细则对狱内特情工作作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从当前我国的秘密侦查手段的适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这需要引起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

(一)传统监督机制的缺失

由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侦查予以严格监督制约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明文规定及立法精神。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予以严格的监督和制约,以保证刑事诉讼活动既有效惩治犯罪又切实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但由于侦查部门内部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和制约权力无法涉入,导致秘密侦查在实践当中就表现出极大的不规范性,为司法腐败提供了土壤和温床。这也与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联系。正如邹明理教授所指出的:“在我国,从理论和立法上看,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但在刑事诉讼法的关于侦查的规定中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检察机关对侦查的监督职能,对检察机关监督侦查活动的规定仅有纠正消极立案行为、批准逮捕、补充侦查等有限的几个条款,这导致在实践中运行的实际是以侦察机关内部监督为主、检察机关外部监督为辅的‘自侦自监’机制。这种‘自我监督’方式虽然‘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提高办案效率’,但这种监督方式效果是极为有限的,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差距太大。”【1】另外检察机关对某些案件也自行侦查。这种自侦自检的模式,不符合权力机制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被恣意滥用的一般法理。而相对与普通的刑事侦查权,具有内部规定的秘密侦查权就更易被滥用。由于只有内部的法律规定,导致外在的监督权力难以涉入,权力制衡的机制被打破,最终导致权力的无限扩张。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法律监督的缺失导致秘密侦查权不受约束,这就为侦查机关为了提高办案效率随意运用秘密侦查手段提供了可行性,极容易导致对公民权力的侵犯。

(二)传统刑事立法的影响

现阶段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公正实施的工具,评价刑事诉讼是否成功或适当,我们主要集中在诉讼结果上。刑事诉讼的目的通常表述为“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3】由此可见,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更多的是处罚犯罪,运用国家权力管理他人,重视公民的义务而忽视公民的权利,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对于保障公民的权力过于滞后。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失衡的今天,安全价值本身无可厚非,需要防止的是“以打击有组织犯罪为名,抛开保障人权和秩序的根本原则而建立这一种行政当局控制的安全局面”。【4】现代法治理念的精髓在于对国家公权力的合理规制。在刑事诉讼的立法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诉讼程序保障机制,以合理规制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把握我国刑事立法之精髓体现保障人权之目的。把制定好的良法切实贯彻到普通大众之中,给公民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能为了片面的追求打击控制犯罪而忽视对人权的保护。追求自由、秩序等诉讼实体正义性的同时,也要保障独立、平等、科学等诉讼程序的正义性。

(三)传统国家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过去借鉴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国家利益和社会持续稳定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体制,这种集权制的体制强调上下级国家机关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国家机关之间的分权和制衡,较少关注个人的独立价值与利益,这对于构建秘密侦查法治化构成了障碍,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要求司法制度必须以保护公民的权利为宗旨,强调程序法定、诉讼平等、司法审查等基本诉讼原则。这就对司法人员在执法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司法人员在侦查活动中不仅要加强自我制约而且应具有维权意识。尊重公民的基本人权遵从法治社会的最低道德标准。相对于秘密侦查而言,秘密侦查作为国家侦查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刃剑”的特质。在打击犯罪保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极易导致权力的恣意和滥用。因此对秘密侦查权的法律规制迫在眉睫。传统历史经验表明有效规范权力的滥用,单靠一两部法律未必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必须强调刑事立法一体化机制,在刑事立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推动刑事立法的改革和完善,实现秘密侦查的法治化。

参考文献:

[1]邹明理.侦查立法若干问题研究[A]侦查论坛[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33.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第13篇

一、我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已取得的成果

1.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把学生宿舍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了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学校通过自筹资金、引进社会投资和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等多种手段确保了宿舍硬件建设的完成,并不断完善了宿舍硬件设施。目前,我校有两幢公寓楼:1#公寓楼和2#公寓楼,共计292间,目前住宿1998人。从根本上解决了住宿问题。每个宿舍里配发洗脸盆架,生活桌椅,配置了洗衣房、充电房。

2.宿舍文化建设。(1)宿舍环境洁净,物品摆放有序。绝大部分宿舍地面整洁,门窗、灯管、阳台打扫千净,桌面、铺上、床下的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2)整体布置优雅,舍名、舍训各具特色。布置上有的宿舍淡雅别致,有的温馨舒畅,有的讲究文化营造,有的简洁明快。几乎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舍名,如:香榭丽舍、翰林阁、弘志轩、有为居、海之篮、馨苑、恒毅居等。几乎每个宿舍也都拟定了自己的舍训,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宽容接纳别人;心沉书海,志当天涯;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等等。(3)宿舍氛围典雅大方、温馨如家。如有的宿舍追求气氛红火热烈,装扮有气球、彩带等洋溢着喜庆的色彩;有的宿舍注重营造“家”的气氛,桌上、窗台摆几束鲜花,放一缸游鱼,充满家的温馨;有的宿舍淡雅活泼,一幅“静”的书法作品怡情养性;高二(13)班404男生宿舍同学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在屋顶制作出一副美丽的风铃,令人赞叹不已。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

1.宿舍文化品位有待提升。我校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虽然一直在坚持开展,但主要还停留在“干净整洁”这个浅层次上,缺乏对宿舍文化内涵的挖掘,没有形成特色。

2.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应该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但我发现,学生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被动地接受管理和服务。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学校、班主任要求丁才被动去做一宿舍建设方面的工作,很少有入主动为宿舍建设建言献策。

3.宿舍管理员不足,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住宿生人数,公寓楼管理员至少应该有7名,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我校管理人员5人,全部是雇用临时工,素质不高,缺乏服务意识。

二、我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根据目前学校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开展好宿舍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要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筹落实。要增加资金投入,配足宿舍文化建设所需的设施设备。要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丰富宿舍文化建设内容

1.宿舍环境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可在宿舍管理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精心设计,布置寝室环境,在适当位置设计“特长展示平台(专栏)”,开辟“百科知识窗”等。宿舍楼周围要绿化、净化、美化、文化,有花草、灯箱、伟人雕塑等。

2.宿舍制度文化建设。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应根据实际,再科学、系统、全面完善各种制度,制度内容要融入文化色彩,把“不准”、“不许”变为“我能”、“我会”、“我要”等。

3.宿舍活动文化建设。按照“家”的理念,加强宿舍活动文化建设。学校要以宿舍为单位,可以尝试定期开展“学生才艺展示”、“文艺表演比赛”、“体育项目比赛”、“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节”等活动。

4.宿舍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在前面三个建设的基础上,所要形成的优良的宿舍风气,是宿舍文化的最高境界。增强学生创优争先意识,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爱舍如家,和谐相处意识。

(三)培训管理队伍,更新育人观念

学校应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培养一支能全力以赴为学生服务的公寓楼管理员队伍。他们应该是工作阅历丰富,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具有一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人才。

第14篇

关键词:湖南;文化产业;产业集群;差异;对策

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直到加人WTO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才进入一个真正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看,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明显,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而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和技术保障。从“挑战”来看,世界文化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竞争力很强,全球500强中的七大文化产业巨头,掌握了全球文化市场的70%以上,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刚起步,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我国需要改变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湖南文化产业就是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未来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继续加强湖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形成湖南文化产业集群以增强整体实力等问题必须提上日程了。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委早在1989年做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引起了经济界、文化界乃至全国的关注。近年来,湖南省政府把文化产业列入实施湖南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实行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强省战略。使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即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和会展业为“两翼”。以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为三个特产带,以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为“四轮”,奠定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崛起基础。

(一)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情况

湖南作为全国文化产业运作最成功的省份之一,号称“文化湘军”。湖南文化产业通过组建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规模化经营、集团化经营,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度扩张,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组建了七家省级文化产业集团,其中出版、报业、广电、电影集团,总资产超过120亿元,净资产59亿多元,2004年总收入70多亿元。湖南出版集团名列全国大型企业集团500强,湖南广电集团在全国广电集团中排名靠前,名列全国文化产业50强。据最新数据显示,湖南省目前共有文化产业单位四万多家,其中报纸72家,期刊233家,出版社17家,音像制作单位29家,印刷企业5000余家。发行单位16500多家,国办剧团90个,民间职业剧团335个,文化娱乐场所6800多家,网吧11500多家,无线电台11座,无线电视台16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5座,新闻网站10个。可以说,湖南文化产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而且“文化湘军”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其中以动漫产业为例,产品已外销到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以色列等13个国家,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国际动漫市场分得了一杯羹。

但是,湖南的文化产业仍存在一些发展上的缺陷。首先,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规模较小,无法达成把文化产业作为湖南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难以达到促进湖南经济的整体发展的要求。长沙市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湖南文化产业的中心区已经形成,用区域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来讲,就是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相对于文化来讲就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湖南省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资源要素流动大量流入中心区――长沙,中心区进入极化过程,文化产业中的少数行业迅速膨胀,涌现出“传媒湘军”、“出版发行湘军”、“动漫产业湘军”和“文化体育湘军”等等大型的产业集团,而区域却形成了以各自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态势,彼此间缺乏联系,不利于湖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拉大了各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利于湖南和谐社会的建设。下面本文将以湖南省14个城市为单位,分析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湖南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湖南省在文化产业的统计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利用现有的数据,粗略计算出2004年湖南14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提供的GDP值以及所占比重,各城市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等几项数值。希望能让读者能对湖南各个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可见,长沙市的文化产业在湖南处于龙头地位,无论从提供的GDP产值,所占的比重,以及人均文化产业产值,都排在全省首位,而且其他城市与长沙市的差距较大,其他城市间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差不多。各种数据都比较接近。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城市发展差异,本文将利用几种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工具处理文化产业的数据。

1、极值差率指样本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反映地区间的相对差异,即

RHL=Ymax/Ymin

其中Ymax、Ymin分别为样本中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2、绝对离差直接反映样本中两个城市的绝对差异,即

D=|YA-YB|

其中式中,YA、YB分别代表两个城市的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在这里将用湖南省两个差异最大的城市作为比较。

湖南省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最大是长沙市,最小的是湘西,用以上的公式可以计算出:长沙和湘西的极值差率、绝对离差分别是6.24,916.90。这两个指标显示,在湖南文化产业中,长沙市发展程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人均文化产业的GDP是湘西自治州的六倍多,绝对差异也达到九百多元,就是这个数值也是湖南其他城市的人均值的两、三倍之多。

3、区位商指一个地区GDP占全省份额与其人口占全省份额的比值,用在文化产业上就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与其人口占全省份额的比值,即

LR=(Y/Y)/(P/P)

式中,Yi为i地区的文化产业所提供

的GDP,y为全省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pi为i地带人口,p为全省人口。该公式可变形为:

LR=(Yi/Y)*(p/pi)=(Yi/Pi)=(Y/P)-Xi/x

即为各地区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之比。

4、区位差是指一个地区GDP与按其人口份额应有的GDP之差,应用在文化产业的地区间比较时,可变化为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所提供的GDP值与按其人口份额应有的文化产业GDP值之差,即

LV=Yi-Y*(P/P)

区位商和区位差都是反映某地区的产业相对于人口而言在全省中的位置。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区位商是相对指标,区位差是绝对指标。区位商大于1或者区位差大于0,都是表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省的水平,而且其值越大,其在全省中的地位也就越高。这两个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在湖南14个城市中,只有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和常德等五个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长沙的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是全省的两倍多,而其四个城市都是比全省的多一点,剩下的九个城市都要比全省平均水平低,最低的为湘西,仅为全省的1/3。值得注意的是,邵阳的文化产业提供GDP是湘西的两倍多,但是区位商与湘西不相上下,区位差比比湘西多出一大截,且为全省差距最大的城市,这表明按邵阳的文化产业规模与按人口份额应有的经济规模之间的绝对差距是全省最大的。

二、建议

(一)加快政府制度的创新

实行文化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是政府制度的创新,而且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力量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的作用很明显。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劳动分工和提高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发展产业集群等。湖南省政府制度创新是要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以期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包括政策创新及其服务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事业单位间的联系,为产业集群、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增加对城市的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加强,国际、国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前途毋庸置疑,投资前景良好。由于湖南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加强湖南除长沙以外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主导力量还是政府,并且借鉴长沙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经验,但是完全依靠政府。不是长久之计,国外的文化产业早已形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投资机制,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要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必须市场化运作企业,多元化投资主体。除政府以外,企业、私人、基金等各种融资形式都可以使用于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建设湖南城市,缩小各城市的差距,使湖南文化产业形成梯度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第15篇

1. 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

要了解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的现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例如对某个学校的高中学生和教师以问卷调查或师生访谈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大部分对英语文化都比较有兴趣,也能正确认识到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高中学习受高考和各个学科的压力,学生在英语中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对文化交流能力也没有具体的方式来提高。了解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表现,对文化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没有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氛围,而且英语学习中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没有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学生也不能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针对理论性知识的提升,使教学模式不断趋于一种形式,所以在具体实行中降低了文化教学的学习效率。

2. 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对策

2.1树立科学的文化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理念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很多教师都能认识到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但在高考压力下,往往忽视了对文化教学的创新。所以教师就应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下发挥创新性,树立自己的文化教学素质,将理论的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将高中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阶段。而且教师在文化学习中还要不断掌握中西文化知识,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敏感性分辨出来,树立自己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改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2.2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只有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枯燥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水平。例如将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利用对比的形式,如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可以将各个国家中的文化运用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会欣赏,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氛围,例如西方文化的文学素材以及物品等,使学生能根据这些作品的理解了解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变化;在课堂活动中增加情景教学,要学好一门语言知识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英语训练中,教师就应根据课本上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创建西方的对话环境,使学生能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内容以视频、图片等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中能更生动、更放松的接受文化魅力的所在性。

2.3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大部分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例子说明,基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引入,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学生只能根据课本了解西方文化,却忘记了本国历史的博大精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使学生忘记了运用自己的文化来表达,降低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随时运用中国与外国文化进行比较,用英语的形式恰当的表现出中国文化的运用,这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4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要发展学生在高中英语中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就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的教学内容建立文化交际氛围,让学生融入到外国文化中去,然后用语言知识互相交流。也可以分成一定的小组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互相交流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英语演讲以及外国的派对,然后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外国文化氛围,也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合理的运用英语能力进行交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各国文化的理解。

3. 结论

在文化中学好语言知识是发展英语教学的主要趋势,只有将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才能发展更高效的英语教学。所以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学习语言知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学习目的,要在学习应用中学会运用各个文化国家的语言能力,掌握会话之间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完成新课标下的主要任务,还能锻炼学生在国际中的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琳琳. 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 包立敏. 语用学视角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调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