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广告资源开发范文

广告资源开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广告资源开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广告资源开发

第1篇

随着南京地铁线路的不断建设、投入运营,广告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地铁广告市场培育带来的价值增长,较大促进了南京地铁广告资源业务收入的增长。

南京地铁1、2、10号线和S1、S8线已开发的广告资源包括平面广告、视讯系统广告、列车播音广告、导向标识广告、出入口LED屏广告、工地围挡广告、车站冠名权广告、地铁报、DM杂志等。2014年,南京地铁广告业务收入约1.4亿元。2005年以来,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累计收入约6.1亿元。从南京地铁广告资源收益来看,平面广告和视讯系统广告资源的经营收入分别占据了广告资源总收入的62%和28%,成为了主要收入来源。

1、平面广告

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平面广告由法国德高集团下属的南京地铁德高广告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南京地铁3、10号线和S1、S8线平面广告由南京华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2、视讯系统广告

南京地铁1、3、10号线和S1、S8线视讯系统广告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独家经营,1号线南延线及2号线视讯系统广告由华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3、地铁报和DM杂志

2006年5月,南京地铁内免费派发的报纸《东方卫报》正式发行,独家拥有南京地铁所有线路15年报纸派发权。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尤为惨烈,《东方卫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经过约4年的突围,发行量已从10万份攀升至35万份以上,跻身南京报业的“第一方阵”。此外,目前南京地铁还在免费派发DM杂志《地铁快线》。

二、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地铁的广告资源开发,目前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1、地铁公司内部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个环节脱节

地铁公司内部主要分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大部门,虽然“三位一体”一直被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设、运营和轻资源开发仍然十分普遍。因地铁运营优先、地铁建设先行的原因,地铁建设方面的工程进度要求,往往与地铁资源开发的细节要求相背离;地铁运营部门的乘客至上目标,则与资源开发的媒体最大化、效益最大化需求相背离。地铁资源开发常常面临设计不合理、预留硬件条件不充分的制约,给日后招商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广告灯箱为例,初期规划设计时经验不足,灯箱画面尺寸不符合行业规范、广告效果不佳,后期广告经营单位需重新进行改造升级,影响灯箱广告价值的实现。

2、地铁各类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

广告资源的外部和内部的无序竞争,最终将导致广告资源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地铁内部资源种类繁多,广告、商铺等各类资源为了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极易出现各类资源间互相争抢“地盘”的现象。这是由于地铁车站内可供资源开发的空间有限且受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商业价值高的空间,各类资源都希望占有;商业价值低的空间,各类资源均不愿去。此外,由于地铁广告分别由不同广告经营单位经营,各个广告经营单位为争夺客户也存在互相拉低报价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3、资源开发过度,商业氛围过浓

因各自出发点的不同,广告经营与地铁运营很难和谐并存。广告经营单位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往往以自身利益实现为出发点,总是尽可能多的开发广告资源,对地铁乘客而言,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听觉污染。

(1)视觉疲劳。在地铁光线亮度较低的环境下,大尺寸的灯箱、高亮度和大面积的视觉光源以及长时间的声光刺激,都会给地铁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极易造成视觉疲劳。地铁列车内移动电视的播放甚至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乘客坐过站的现象时有发生。

(2)听觉污染。在地铁车厢封闭的空间里,报站信息被车内电视广告、商业播音广告淹没,乘客被迫接受各类商业信息的,在嘈杂的环境中想轻易获得地铁报站信息都成为一种奢望。

三、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一体化战略设想

对于南京地铁广告资源的后续开发,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体化的开发战略设想,即:站在地铁产业链的视角,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整体战略可设定为一体化开发战略,即:地铁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经营管理优势等,将各类独立的若干地铁广告资源要素、不同的推进阶段通过相关手段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的战略。

1、推进过程的纵向一体化

站在纵向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实现地铁广告资源按照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时序和推进过程进行有效衔接,即做到推进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站在横向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实现地铁车站内空间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布局,即做到资源整合的横向一体化。

(1)构建一条目标一致的价值链

我国内地的地铁公司内部主要分为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大部门,构成一条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价值链。由于三大部门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往往造成“重建设、运营,轻资源开发”的状况。因此,建立一条地铁广告资源开发价值链的构建非常有必要,其核心是:建设为了运营,运营为了经营,经营为了效益。

(2)建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协调体系

国内地铁公司国企背景,业务流程繁杂,难以适应市场化的运营。因此,应重新完善制订一整套有利于地铁广告资源整合的业务流程,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快速反应的需求。

对于资源开发部门而言,不能等地铁建设部门把地铁车站建设好再去考虑如何去开发地铁资源,而是要实现资源开发业务的前置,力求“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开通。

2、资源整合的横向一体化

地铁车站空间有限,但地铁资源种类、数量繁多,需要从一体化角度,对广告、商铺等各类经营资源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优化整合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1)不同资源间的合理布局

根据地铁车站整体空间布局的需要,广告、商铺等各类经营资源应综合各自特点、价值、对运营影响等因素,结合地铁车站整体形象和客流动线等因素,通过有效的规划,实现不同种类资源的合理布局,避免不同资源之间互相争抢地盘的状况发生。

(2)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的合理规划

在地铁车站内,不仅广告与商铺等其他资源存在竞争同一空间的关系,而且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同一空间的关系。地铁广告媒体形式多样,广告灯箱、张贴类广告、电子屏广告等多种形式广告媒体丰富了地铁车站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规划组织不得当,就将带来视觉混乱,误导乘客导向,打破地铁车站空间的视觉节奏与和谐,导致喧宾夺主的视觉恶果。因此,在地铁车站内统筹规划各类广告媒体资源非常有必要。

(3)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的整合传播

地铁广告媒体形式多样,如果未能有效整合,则有可能造成各种形式广告媒体间的互相互绕,影响传播效果;反之,则可以整合各种形式广告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广告受众在多元化的广告信息中,更好的识别和接受广告信息,取得良好的广告信息传播效果。整合传播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①广告资源的适度开发

地铁车站的空间是有限的,地铁广告资源开发数量的多少有个过犹不及的边界问题。广告资源开发过多过滥,影响了乘客导向,使乘客产生了视觉疲劳,引起乘客反感,最终导致广告资源价值的降低。广告资源开发过少,无法满足广告主需求,又会减少广告资源收益。

第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宣传力量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高校所积蓄的广告资源显然是一个筹资之路。 高校广告受众的特点

1.受众的高同质性

高校广告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其中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其信息来源的侧重点来看,毫无疑问是这群人中绝对的主体。他们有相近的年龄,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的经历。他们乐于接受信息和追求新奇事物,是社会中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同时,他们的消费意识也处在同龄人的前端。这种高同质性能使企业的广告更具针对性,能更有效地锁定目标受众。

2.受众的高素质

高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受过很系统的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他们能理解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和其对于社会的价值。因此,他们对广告的抵触情绪较少,能够善意地对待广告传递信息的形式和手法。同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理解能力是一般社会公众所无法比拟的。对于高品味的广告,高校绝对是一个好的“用武之地”。但如果广告太肤浅,创意太过平庸,则无法期望在这群人的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

3.受众的群体性

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一种群体意识,有较强的归属感,在消费上尤为如此。一方面是同学间有意识的互相模仿,在消费上互相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的高度共享――同学间的互相传播的连锁效应能极大地强化企业的广告效果,但负面传播的影响也将变得广泛而难以控制。

4.战略性

高校里的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经济师、经理人和公务员。良好的教育背景注定他们在未来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作为未来企业的决策者,政府意识的执行者,还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他们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将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在这群人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将关系到未来的利益和发展。

但是这种影响力和随之而来的利益大部分是预期的,不可确定的。企业并不能立刻得到。但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应在他们年青的时候抓住他们。所以,企业在考虑高校广告收益时,应对其战略性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其投入的价值所在。

5.成本性

相对于社会上的大众媒体,高校中广告的投入成本是很低的,特别在开发的初期更是如此,而广告效果不一定会逊于大众媒体。 开发高校中的媒体和资源

高校内存在各种媒体,其传播效果并不比大众媒体逊色:

1. 报纸

校报是校园内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平面媒体,在校园生活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担负着宣传学校政策、校园动态、反映学生生活的责任。但由于资金的限制,校报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在内容和版式上进行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制作质量普遍不高。在报刊五花八门,内容多姿多彩的今天,显然无法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影响力也大打折扣。但作为校园内部的主力媒体,校报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好恶。因为,校报的编辑、采编和撰稿人大多本身就是学生。校报完全可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全部或部分引入商业运作模式,创新版面,开辟新栏目,积极发展其广告业务,从而打开新的资金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校报的编辑们改善自身的工作,丰富报纸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可读性强的信息源。

2. 杂志

高校中最为常见的杂志是学报,学术气息很浓。其有国家统一的刊号,除了在本校发行外,还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流行。特别是一些重点院校,其学报的发行量是较大的。相对于大众刊物,其目标读者更为集中,主要是教授和专业的教师、学生。

目前,学报几乎没有大的商业介入,这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在社会上的学术影响力。单调的封面,空白的封底、封二和封三,浪费了资源,也制约了办刊思路。

显然,开发其广告资源,也是学报全面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

另外,高校中的社团组织(如文学社等)也有自己的杂志。充分利用其广告资源,也是这些社团走向壮大发展的一条路。钱是一种收获,而引入市场经济中商业杂志的办刊思想和经济意识是更大的收获。

如果运作得当,谁敢断言将来不会有媒体巨人诞生于其中,正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这类成功的校办科技企业一样?

3. 广播

校园广播站几乎是各大高校必备的传播媒体。它不同于大众广播,其听众几乎没有选台的权力,只有听与不听的权力。其内容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消息都与学生切身相关。引入商业的运作模式,不但能解决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广播站的活力。

4. 电视

现在,已有部分高校安装了自己的闭路电视系统。这可以说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这类主要面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有线电视以其高度集中的定位性区别与大众电视台和有线网络。

5. 网络

随着全国高校校园网的建立,上网对于学生已如看书一样普遍。一些著名的学校的Web Site ,如清华、北大和华中理工等,其每天的访问人数甚至可以和某些商业网站相媲美, BBS也是办得有声有色。在网络广告日益崛起的今天,这些网站的商业价值同样是不可限量的。如果说校园中的其它媒体是地方性的、局部性的话,这些网站便是面向全国甚至世界的宣传栏。它们担负宣传学校的形象重任,同样也可顺带宣传愿意出钱的企业的形象及其产品。而借高等学府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所具的说服性和可信度是专业媒体没有的。

6. 路牌

学校中美丽的林荫大道或小路象公园一样宁静恬人。校方完全不必为这些或大或小的道路花钱安路灯和付电费。采用能和校园环境相融合的路牌广告,不但能照明,还能为校方带来经济效益。

7. 其它

校园中还有其它一些广告载体。如饭卡、上机卡、借书卡、澡票、宣传栏以及学校的信封、信笺等。

其实很多商家早已看好高校的广告潜力。如肛泰制药的小红人系列广告在高校的卫生间中很是常见。“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肛泰制药,专心治痔”的广告语早已是深入人心。抛开该广告的定位和效果不谈,其敏锐的广告意识确是值得赞许。还有许多企业自制的留言袋,方便学子们的同时推销了自己。而直邮广告在高校中更是铺天盖地。

无论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还是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学校都应该管理和利用好这部分资源。

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便是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只要思维放开了,就会发现能吸引注意力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广告媒体来开发,甚至于球场上的篮球板、楼梯的转角处、黑板上的空墙,都可打上企业或产品的广告。关键是要敢想、敢做,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的。正如长城公司拍卖其电脑上的上网快捷按钮一样,敢为人先。让后来人感叹:“哦,原来这方寸之间也是可以拿来卖的!”

我们知道球队可以拍卖冠名权,企业可以出卖商标权,那么学校是否可以有“什么权”可以卖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莘莘学子们早已懂得如何利用广告的宣传效应为开展活动拉赞助,酬集资金。许多学校足球、篮球比赛的冠名权早已是某些企业的囊中之物。

许多学校都用教一楼、教二楼,或西附楼、东附楼等类的名称作为分辨建筑物的标志。诸不知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就是一种资源。如主要用于电信专业学生使用的教学楼的冠名权,完全可卖给电信行业中的企业,如称之为华为大楼、西门子大楼等。同样,大学各院系的名称也可有偿转让。如电信工程学院可改为爱立信电信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可称为大众别克汽车工程学院等等。只要企业愿买,学校就可以卖,甚至于大学的主名。如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冠名权如卖予二汽神龙,不妨称为神龙汽车工业大学。另外还有校园内道路和广场的冠名权。

有人也许会说,学校这样做会不会过于商业化了,会不会影响学校的形象,会不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要知道,整个社会都商业化了,学校岂能偏安于一隅?学校应该溶入社会主流生活中去,包括经济生活。

而实际上,校企间的合作早已是千丝万缕。学生的实习就业、校企的研发和企业员工的培训都从这种合作中受益非浅。

当然,要做的这一切还需要同有关政府机构和上级机关的政策保持一致。例如,学校的名称通常就不是学校能自主决定的,需要教委的批准。但办学社会化和产业化,已经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基本趋势是显然的。 开发和管理高校广告资源的途径

可以考虑把高校广告媒体的权以招标的形式拍卖给一个或多个专业广告公司。这样,广告公司能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学校的责任和管理费用都较小。但学校对广告公司的运作和广告的形式、内容将难予控制。

另一个思路是高校自办广告公司,一方面内部媒体的广告创意和制作,另一方面也可为广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学校能有效地对所广告的形式、内容予以控制,使其同高校的氛围相适应。但学校在广告运作方面将不可避免地缺乏实际经验,虽然有对广告理论熟知的专业教师。并且,前期的资金投入也不少,学校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风险。

当然,高校也可通过资金或其所拥有的广告资源入股和专业广告公司共同投资建立合资公司,并派员参予管理。借助于专业广告公司的资金和专业经验以及其已有的客户渠道,学校将能以较低的投入和较小的风险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校对于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管理及运作理念和经营目标的差异将是合资公司成长的难题。

另外,也可考虑成立一个媒体集团统一管理和开发某一区域内的高校的广告资源。 开发高校广告资源的利益

对于国家,无论从增加税收还是从节省教育资金的投入方面来看,开发高校广告资源显然都是有利的;对于广告公司,又多了一个针对性强的有效媒体;对于广告主,则可以花小钱办大事,甚至办到在普通大众媒体上不能办到的事情;而对于学校,一方面能筹集一部分教学经费,并能把一部分公共设施的制作、维护等支出转嫁给广告主(如道路的照明电灯及其电费、垃圾筒),另一方面,一些公益性的宣传也可转移给广告公司进行创意和制作。

至于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商品信息,贴近社会;特别是广告相关专业的学生,校园广告简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如果学校能和广告公司达成某种协议,还可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甚至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广告促销活动也丰富了校园生活。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当今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大学又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之地。高校广告将是企业的名片,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的人才。

这样的多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开发高校广告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广告的内容应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控制,不能与学校的学术气氛相违背,不允许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其次,广告的数量也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广告效果和最佳收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过多的广告泛滥显然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将于开发高校广告资源的初衷相背。

第3篇

一、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一大高原,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严酷,空气稀薄,但是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独具特性,有“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然园和高原物种基因库”的称誉,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的王国”。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大约超过三百种野生动物。在这些野生动物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种占有很大比例,如:藏羚羊、雪豹、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金雕、盘羊、岩羊、羚牛、白唇鹿、梅花鹿、棕熊、藏狐、沙狐、狗獾、兔狲等。更有一些精灵以青藏高原为主要产地,如:温泉蛇、拉萨岩蜥、大渡河石龙子、山溪鲵、察隅棘蛙、墨脱棘蛙、康定湍蛙、贡山树蟾、林芝齿突蟾、横口裂腹鱼、高原鳅、贡山等。为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青藏可可西里地区就是一片广阔的保护区域,包含了“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新疆北昆仑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还有“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等。

二、高原精灵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对象之一,具有旅游价值。

(一)游憩观赏价值

野生动物的游憩价值主要表现为野生动物观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观光价值体现在美感和奇特两个方面。游客在观察野生动物的形态、色彩时,表现出激动、惊讶的情绪,可以感受到精神的熏陶,得到心理压力的充分释放。通过项目小组,对进入的旅游目的进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二)科普宣教价值

野生动物资源的科普宣教价值体现在珍稀性和科普性两方面。珍稀性是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最独特的地方。例如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具有特别优异的器官功能,能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的抵抗能力很强,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地哺乳动物的精华。因此,藏羚羊独特的体态和生理结构,对于研究高寒条件下的生

三、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精灵观光旅游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开展观光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明确观光旅游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一个良胜循环。

(一)保持自然原生性

人们进行野生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回归自然,放松自己,让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亲和力,尽情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因此,野生观光旅游开发应当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尽量减少人工设施和建设。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控制

野生观光旅游同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判断旅游业是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规划先行依法开发

在地区开展野生观光旅游的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保护法规,坚决贯彻“保护第一、旅游第二”的原则。制订生态旅游规划时,必须分析生态旅游地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各种规划方案。充分利用河、湖、水、森林、地形、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景观。

(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

第4篇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因各种原因长株潭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人民的经济生活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资源作为支持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株潭地区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问题开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现状及区域体育资源理论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现状

(1)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数量

根据湖南省体育局2004年公布的湖南省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湖南全省截止2004年底共有体育场地29,340个,占地面积达55,350,900.6平方米,而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地为6996个,占湖南全省的23.9%。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在湖南全省的情况详见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以占湖南省18.9%的总人口,但拥有湖南省体育场地总数量的23.9%、总占地面积的35.25%、总投资金额的53.6%,说明长株潭城市群拥有比湖南省其地区更好的场地设施。

(2)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布局

通过笔者的调查,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的布局详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资源分布并不均匀,相比较而言湘潭市的人均体育资源最为充分,长沙市的体育资源最为匮乏。

·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理论

目前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区域体育资源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区域体育资源丰度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丰度理论主要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数量、分类等认识问题,旨在通过对区域体育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来了解该区域内体院资源的整体的状况。

(2)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理论拟通过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特色,通过比较研究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特点、总体目标、政府行为、技术标准来认识和发展区域体育资源的优势。

(3)区域体育资源主导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主导理论拟通过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形态、产业链条、开发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区域体育资源的主导产业,并倡导围绕主导产业来形成多个体育产业环节共同构成的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条。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与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的开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赛事的承办

体育赛事的承办是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修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如长沙市的体育场先后承办过全国城市运动会、中美男篮对抗赛、亚洲体操锦标赛和CBA、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等多场体育赛事;株洲体育中心先后承办过四国手球邀请赛、全国男子排球联赛等多项赛事等;湘潭市体育中心承办过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全国特奥篮球比赛等赛事。

(2)全民健身和培训

为满足长株潭城市群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和运动需求,长株潭城市群的公共体育馆已面向所有公众开放了篮球、羽毛球、足球、舞蹈等多种体育运动培训和提供健身场所。

(3)承办文艺演出

为充分利用大型体育场馆可使用面积大的特点,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场馆近年来分别承担了不同类型的文艺演出,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刘德华、五月天等明星演唱会和各种具有湖南特色的文艺演出,既为体育场馆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体育资源开发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根据笔者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开发的调查和研究来看,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体育场馆布局和管理手段不科学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的位置大多数单纯是为了举行体育赛事或体育运动的训练设计的,规划设计不全面,公共体育场馆的布局不均衡,出现了城市中心城区场馆数量多,而非中心区场馆数量少或没有体育场馆设施饿情况。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所采取的手段不够科学,如在出售乒乓球俱乐部VIP打折卡的管理上未实行实名制导致消费卡的任意流通,影响了网球俱乐部营业额的下降等。

(2)资源利用效率低、资产开发不重视

据统计,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场馆所承办的赛事总体上来说很少,就连举办体育体育赛事最多的体育场,平均下来一个月举办的体育赛事都没有超过三成,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加上管理方对广告位、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认识意识不够,造成了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大量浪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对策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体育场馆的科学规划、市场营销和体育场馆多功能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加强场馆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的建设应从区域整体出发考虑,结合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角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提高体育场馆的开放性、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场馆的多种功能、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如通过将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做层次处理,划分出不同大小的合同空间,给群众户外健身、休闲娱乐、展览表演、休息交流等活动创造机会,既能大大提高场馆外部空间的活力,也能满足广大人们群众对户外活动的心理、身体需求。

(2)综合各种体育资源,发挥场馆多种功能

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可以成为促进举办地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而明星演唱会可以增加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广告收入,如全运会、城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可以引起各地政府和公众对体育的重视,而NBA中国赛、CBA、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明星演唱会等能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成为企业产品、广告经济和体育场馆饿最好展示平台。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应充分发挥湖南卫视作为全国地方卫视领跑者作用,综合各种区域体育资源,建设多功能的体育场馆,通过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和金鹰电视艺术节、快乐女生总决赛、快乐男声总决赛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曝光率,增加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

第5篇

暑假即将来临,各种面向学生的培训班将会应运而生,如何采用差异化战略抢占学生市场,为广大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认真讨论,培训部拟开办“金钥匙”学习方法专题讲座,满足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迫切需要,填补目前长沙市学习的方法,培训的市场空白,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讲座专题

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三、讲座对象

长沙市初二、高二学生及家长

四、讲座时间

20__年7月1日-----8月30日星期日

五、讲座地点

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培训室

六、收费标准:198元/人

七、活动安排

1、Am9:00---11:00《打开学习方法的金钥匙》讲座

2、Am11:00---12:00家长、家教供需见面会

3、Am12:00午餐

4、Am12:30活动结束

八、市场推广

1、在《长沙晚报》“招生招聘”专版做一期1/16版广告。

2、在市内各中学校门口派发宣传单。

3、在河西高校区张贴家长、家教供需见面会海报。

4、在开放式社区张贴宣传海报。

5、星期六在高档社区开展现场宣传、咨询。

九、费用预算

1、《长沙晚报》招生广告20__元

2、印制宣传单10000份1500元

3、印制宣传海报20__份1200元

4、矿泉水、盒饭600元/场*8场=4800元

5、易拉宝2个120元/个*2个=240元

6、横幅2条8m*70cm*6元/m*2=96元

7、高档社区场租300元/场*8个=2400元

8、加班费150元/场*8场=1200元

合计13436元

十、收入预算

1、每场按50张门票计算,则每场收入为50*198元/张=9900元

8场收入为9900元/场*8=79200元

2、每场销售家教门票100张,则每8场*100张*100元/张=8000元

合计:87200元

十一、收支预算

公司毛利润为87200元--13436元=73764元

十二、效果评估

该项目立意新,时间短,成本低,易于操作,能为公司创造较大的利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公司立即启动。

十三、执行部门

以培训部为主,人力资源开发部予以配合。

十四、职责分工

1、准备教材,制作成powerpoint格式张真何臣

2、设计、制作宣传宣传单、海报、易拉宝张真

3、到中学门口派发宣传单何臣人力资源开发部

4、在开放社区张贴海报人力资源开发部

5、在高档社区现场宣传张真何臣人力资源开发部

第6篇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产品本身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排他性和垄断性,地上、地下空间占用大,连接车站、港口、机场、码头、商业中心、CBD、卫星城等人流密集、商业繁华的地段,客流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高效、快捷的旅客运输为主,围绕巨大的客流和空间资源,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轨道交通资源利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设计别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衍生资源通过多种经营获取的收益,这样可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和运营亏损,是减少政府投资和补贴的根本途径。

城市交通的设计从规划入手,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以实现盈利的前提。世界上唯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体运作而实现盈利的香港地铁,也是依靠辅业多种经营实现盈利的。因此,轨道交通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要着手于规划和设计,立足于合理的建设、有效的经营,可实现辅业补主业乃至盈利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要充分考虑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经营形式,分为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固有资源包括线路、站场、通道、隧洞、车辆、通信、站域用地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衍生资源包括由固有资源建设、运营而派生出的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广告传媒、信息交流、餐饮娱乐商贸等服务设施及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站场、隧洞、线路、通道、售检票系统、通信设施、机车车辆、站前广场、停车场、地上物业及沿线开发物业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广告信息、文化传媒、邮政金融等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其在经营中的地位,可分为主业资源和辅业资源。主业资源主要包括从事地铁运营的车站、线网、隧洞、车辆、调车场、维修检修设备和通信设施等;辅业资源主要指围绕地铁运营、服务旅客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商业、餐饮、广告、电信、邮政等服务设施。

二、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其综合开发(即多种经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多种经营依赖于运输设施所提供的便利环境、巨大的客流资源和市场活动空间,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再分配,其最主要的开发目标是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的优化开发,使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城市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紧密结合。首先,要合理规划设计地上、地下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沿线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包括房地产项目、地上地下商业、停车场、过街天桥、人行通道及通往地铁的道路等的一体规划和统筹布局,并做到互联互通,使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工商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带动线域经济发展,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次,要以提高票款收入为主要目标。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经营的主要收入是票款,票款收入源于客流,而客流源于线域周边用地功能及商务环境及出行指数高低等。固有资源经营的目标是增加客流,提高票款收入。提高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可增加和集散客流,提升轨道交通客运主业的客流量,促进轨道交通主业经济发展。因此,把线域和站域的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做大、做精,优化固有资源,即可大大提高经营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主业经营收入依托于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多种经营也同样要依托固有资源的开发经营,同时要挖掘和扩大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房地产)开发、车站地上、地下物业开发、商业、广告、通讯等衍生资源与固有资源的一体化运作,从站域和线路到衍生的附属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优化体系,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把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作为轨道交通辅业,以辅业经营补足主业经营的不足,以多种经营效益补充主业经营的亏损,实现轨道交通衍生资源开发和经营的良性循环。

三、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多种经营的目标

从上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的分析可见,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发利用和经营,能够打造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以区分于客流票价收益的主业经济。这就是利用沿线房地产、广告、商贸等以经营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辅业资源,达到弥补主业经营不足的目标。因此,把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合理优化组合,以挖潜、整合和提高效益为目的,构建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体系;以“辅业补主业”作为轨道交通辅业资源经营的目标,通过“辅业补主业”的经营模式,把轨道交通主业和辅业构建成一个一体化新的经济体系。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短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特点,加上多种经营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特别是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长,其外延效益也将随之增长,多种经营的范围、内容和收入会随着客流流量的增长而扩大和提高,届时多种经营就将会成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产业,成为轨道交通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根据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的资源特点,其辅业资源多种经营可分期、分层实施。

第7篇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环保、准点、快捷、安全、运量大等特点,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输主体。自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建设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特大城市客运的主体,对中长远距离出行需求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同时在缓减城市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提升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网络形态的发展、避免地面道路交通能力的枯竭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我国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多元化、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已成为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成都、杭州、西安、郑州、合肥、大连、长沙等城市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近5年里,已获国务院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己达1700公里,投资超过6000亿元,将近3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2009年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方案后,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计划相继出炉,投资计划总额近18万亿元,而轨道交通又是重点建设领域。在未来的数年内,将拥有40余座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我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铁大国”随着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及资金的启动,在目前大环境下,各地轨道交通建设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备受关注。

一、地铁经济定义

简单来说,地铁经济就是依托地铁建设发展,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功能需求,可以将地铁经济分为内部经济、外部经济和衍生经济。地铁的内部经济,即由地铁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直接反映在地铁各相关部门,如地铁运营后,可通过地铁票务、地铁广告及商铺租金收入来获得营业收入。地铁的外部经济即地铁对外部相关部门和区域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在该部门和区域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不一定在地铁部门反映出来,如地铁周边楼市旺销、房地产升值。地铁的衍生经济,指地铁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采用某种方式与外部的相关部门、区域合作,将外部经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地铁部门,使之成为地铁部门的衍生产品,从而带来宏观的经济效应。国内外地铁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地铁经济的有效发展,不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填补运营亏损,促进地铁良性发展。同时,可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各种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带动沿线商业发展。

二、地铁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特性分析

城市交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是根据城市出行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国家宏观交通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国民经济的能力等综合确定,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归属于其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准公共产品,其系统属性除了在交通上表征为承担居民出行外,还具有社会系统赋予的社会经济效益属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性既包含交通功能属性又包含社会经济效益属性,而后者主要表征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拉动力究竟有多大?曾有专家进行过统计分析,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就可以拉动2亿至2.6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机车制造业、铁路建设业、钢铁业等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将能获得丰厚的订单,这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对我国的制造业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专家介绍,到2010年国内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接近1500公里,配属车辆超过6000辆,以目前平均每辆车600万元左右计算,光车辆的总投资将达到360亿元,如果采购的是技术含量更高的无人驾驶城轨车辆,车价约为1200万元/辆,拉动作用更明显。依托这个市场需求,在国家要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百分之七十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将有极大的、质的飞跃。

1.1资产权益的放大性催生保值增值空间

物质文明的发展使人们对出行环境和服务水平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增长的客流跟倾向于选择准时、高效、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从长远来看,轨道交通的票款收入会呈增长趋势。随着地铁的修建,沿线的居住条件、商业经济发展基础的优势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现出来,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的洞体使用年限长达百年,一次性投入却得到长久的经营回报,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的升值潜力巨大。

1.2 现金吸收能力强

地铁的投资和建设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期长、资金沉淀期长,直到工程结束投入使用才能出“产品”,因此短期内投入与产出无法得到平衡。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使用寿命长,影响范围广,具有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现金吸收能力,民间资本的进入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政府的保障, 因此采取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以香港为例,香港地铁商业基本上都采取“只租不售”的模式,香港开发商对招商和经营管理拥有绝对的统一管理权。

1.3 产业集群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

地铁发车频次高,具有巨大的运载能力,地铁运送大量乘客也客观上凝聚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地铁“市区网络+郊区放射线”的普遍构造模式,让市区的商业点得以链接,由点及面、由线而串,地铁输送的人流也凝聚了资金流、眼球流和价值流。对这些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开发,实现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经营,从而活跃地铁商圈,催生范围经济,最大限度的挖掘附着在轨道交通的商业机会。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如图1通过对广告、沿线物业、常规零售、票务的开发等途径增加地铁项目的衍生收益。在地铁商圈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深入挖掘沿线房地产、地下空间、广告等资源,进一步实现地下商业网络覆盖范围和商业空间在地上的有效延伸与拓展。

图1 产业集群和资源整合所形成的产业链

2地铁经济效益开发分析

地铁经济资源是以客流为基础,经过充分挖掘和精细化利用,商业资源开发可成为地铁企业朝向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商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商贸资源、广告资源、通信资源等。

2.1.地铁上盖物业开发。地铁上盖物业,概念源于香港,是指与地铁出入口直接相连的建筑物形式。一般指,在与车站不超过500米范围内,有宽阔通道或者商业设施或其他公共设施相连等多个相联结的物业统称为地铁上盖物业。集约有效利用站点周边的土地资源,选择重点地铁站点深度综合开发地铁上盖物业,突出站点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在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过程中,地铁企业要重点突出决策拿地、规划设计、经营合作三大增值环节,以土地获取为前提,规划设计为先导,自主开发或选择与知名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以全面提升地铁物业的品牌和经营价值。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类型主用分为四大类,即站点上盖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站点结合郊区新城综合开发。

2.2商贸资源开发。商贸资源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围绕地铁站点的富余空间,通过自主经营或出租等方式将富余面积交由商家经营以获取收益的资源形式。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地铁的乘客往往生活节奏快,相对注重时间价值,开展地铁商贸业务可以充分满足他们对便利的需求。主要分类有站厅内零星商铺、自助服务设施、车站银行,地下空间商业步行街及站点楼宇商业等。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立足地铁网络运营安全,运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努力做到“定位品牌化、服务精细化、经营连锁化、招商整体化、管理网络化”,努力实现商业形象、便民服务、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总目标,实现长期稳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3广告资源开发。广告资源主要是指通过在地铁沿线、车站点、机车厢内做广告等形式为地铁运营提供收益的形式。由于地铁站点属于城市交通枢纽换乘,是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地铁站点、集散厅等空间做广告,由于广告的受众多,容易受到广告业主的青睐;同时地铁广告也改善了车站地下空间的美学效果。通过整合统筹车站内部广告、车站外部广告等优势媒体资源,进一步提升媒体资源的经营价值;积极宣传地铁文化,打造运营与乘客互动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强化地铁的文化服务功能。广告分两大类,一类是车站内广告,包含视频媒体、灯箱媒体、平面媒体、地铁隧道广告、地铁卡面广告;另一类是车站外广告,包含沿线施工围挡广告,出入口冠名权广告。

2.4通信资源开发。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通信需求及时重要,每天将有大量的人群乘坐地铁穿梭于地下空间,如此便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通信需求市场。确保地铁沿线各车站移动信号覆盖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资源经营价值;同时推进手机短信等增值业务研究,充分利用客流资源,聚焦价值链高利润环节,打造地铁信息品牌,为地铁乘客和市民提供具有地铁特色的优质信息服务。

三、地铁项目风险研究

项目的规划、立项、研究,设计、建设、设备安装、验收、运营、转移等是基于对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情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战争或者其它不可抗力等各方面)预测基础上的,而且预测是基于正常、理想状态下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因素随时都可能产生变化,使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项目内部和外部事先不能确定的干扰因素,就称为项目风险,项目作为政治、社会需求、经济、技术、组织、管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各个方面中普遍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设计变更等,最终导致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降低,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等情况发生。

1风险评估的方法

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图解法、情景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

1.1经验分析法

是以同类型项目的己经完成的案例资料作为参照物,进行全方位的物理和经

验比对,并借助于参与评估专家的的丰富经验"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其风险识别结果的可信度由当前项目和参照项目的相似程度决定的,相似度越高,利用该方法获得的结果越可靠;反之,结果偏离实际就远。

1.2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型:专家经验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领域专家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综合评价。

1.3案例研究法

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案例实践课程,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研究法”,它是对国际国内实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关键点,以便采取管理对策。

1.4图解法

图解法包括故障树分析法和工作分解结构法。

1)故障树分析法"该种方法是利用故障图的形式的方法,将一个大故障情况逐步分解成若干小的故障,并对引起故障的各种原因和环节进行分析。例如,将项目完工风险分为工期延长风险,成本增加风险,安全质量风险等。该方法经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识别,通过对风险的层层分解,可以使项目管理者对风险原因有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风险大的原因进行目的性的跟踪管理管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应用于庞大系统时容易产生原因遗漏或者延伸错误。

2)工作分解结构法。该方法是依据项目内容进行结构分解画图,将项目中各环节的风险标注出来,从而识别出整个项目的风险,由于其方法是可以对风险的前后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解,因此适用于较大系统的风险分析。

2项目风险的应对和管理

项目风险应对评估和优化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班子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鉴别、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控制风险事件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在工程建设中,业主单位、设计商、供应商、承建商、运营商、监理商等等,都同样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项目管理就是要求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的筹划、设计施工、竣工、投入运营使用后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识别、评估以及应对项目的风险,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力伟. A公司地铁项目BOT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第8篇

在国内近30家省级卫视当中,旅游卫视可谓是特点最为鲜明的,鲜明到“一剧两星”政策都影响不到这家省级卫视,旅游卫视认清自身定位,聚焦旅游产业在国人生活中扮演日益的重要角色。本文试图基于旅游卫视的特点去分析其对旅游资源开发造成的影响,并以此为角度提出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一、旅游卫视频道对游资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1.旅游卫视在媒体旅游宣传方面具有权威性

旅游卫视是专业的旅游资讯宣传频道,面向特定收视群体,提供专业方向的资讯。旅游资源的宣传是一种宣传旅游产业的手段,电视本身具有公开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因此经过了电视这个媒介播出的信息带给观众的感觉同样是这样的。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电视的传播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个人之间旅游信息的传播根据个人经验的不同和受者感知的不同,使得信息具有了很强的主观性,缺少判断力。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电视手段甚至电影的蒙太奇的手段的处理,将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受众是被动接受的。在专业卫视对旅游产品解读之后,能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即对旅游地点的向往,这就使得本身想要去旅游却没有决定旅游地点的受众获得了有用的信息,同时对旅游地区是一种宣传作用。电视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言而喻。

2.旅游卫视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整合平台

旅游卫视不仅与中视传媒这家由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上市公司密切合作,并且持续地与北京汇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达成协议,建立了合作的关系,为开发中国旅游市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质上,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哪个行业信息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都是必然的趋势。掌握了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的动态,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

二、旅游卫视频道对游资源开发的消极影响

1.宣传的旅游资源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旅游卫视作为一个大众获取知识的平台,即使所传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却无法保证其传递的准确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信息。因为旅游卫视的制作者是单一的,但是受众是多元的,这就导致信息对于个体的接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性,导致信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比如最简单的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介绍,节目的制作是制作者思想的体现,具有单一性和强制性,接受者可能不能获得想要知道的信息。而在于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导游的沟通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互动获取想要的知识,或者是通过旅行社工作人员的介绍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是旅游卫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凸显的短板。

2.旅游宣传存在失真及反差现象

电视作为一种最具有影响力的广告宣传方式之一,通过其声音、图像、色彩、动感的本体性的功能,为受众营造了一种旅游目的地梦幻般或者是神奇般的感觉,这一切取决于电视特点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直观、生动的体现方式介入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包括电视台编导的设计,录音师的修饰,剪辑师的后期等等一系列电视节目包装技术,因此这种画面感的产物是具有相当的迷惑性的。受众对于这种产物又缺少抵抗力和分辨率,因此当受众实实在在在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找不到电视画面中存在的景象,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不利于旅游品牌形象的持久树立。

三、对旅游卫视更好的打造旅游品牌传播平台的建议

1.旅游宣传力求真实可信,发挥媒体本身的宣传作用

作为一家媒体来说,虽然是一个宣传的工具。但是要具有强烈的客观性,如果媒体都能被社会的一些势力控制,那么将失去其作为宣传工具的作用,在观众心中也将失去地位。为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需要旅游卫视做一家有良心的媒体。就算是做广告,也要避免过分夸大,呈现出真实的场景才是必要的。如果想要旅游卫视获得持续的发展,虚假的旅游广告可能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对旅游卫视造成致命的打击。虽然旅游动机是可变的,也不能因为短暂的利益而去损害旅游卫视长时间努力建立起来的荣誉。对于一家电视台的发展来说,观众口中的好口碑胜于一切。因此广告宣传一定要诚信和诚心去赢得观众的口碑,进而赢得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

2.增强旅游卫视作为一家电视台的竞争能力

有些网站也有相应的旅游板块,但是相比于旅游卫视的投入一定是少之又少的。因为一家大型网站的运营,需要从电视剧、电影、微视频、综艺等等众多方面去完善,无法对所有的领域做到时刻的发展与关心。这就为旅游卫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想让更多的观众认可旅游卫视,更重要的旅游卫视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扩展自己的业务,在节目制作上学习欧美先进的制作方法,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的节目内容。创新对于旅游卫视的发展同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创新才能赢得不断的发展。

3.重视节目中的人文情感

第9篇

【关键词】税改 地铁商业 影响 评估

“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税制改革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实施结构性减负的主力。随着部分行业的实施,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有的税负未减,甚至增长。可见,结构性减税,不是着眼于一个行业,而是着眼于整个产业链条,减少重复纳税。那么,这次税改对地铁资源开发企业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营改增”对地铁开发企业影响大

我国“营改增”分三步:一,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二,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三,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最快有望在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间完成,即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起营业税全面改为增值税,终结营业税。

“营改增”后,企业的主要税种发生变化,地铁资源开发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提前应对措施,不事先做财务分析评估,就会发生不必要的税费支出,大幅降低企业利润空间。

二、着重分析五大影响因素

地铁资源开发企业依托地铁建设和运营存在。业务侧重地铁沿线房地产开发、地铁广告、地铁物业商业等,业务繁杂,涉及面多,本次税改影响较大。应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税率变化及优惠政策、行业竞争状况、上下游链条企业的抵扣链条是否完善、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进项专票取得情况。

(一)税改前后税率变化、上下游企业抵扣链条情况、政策优惠情况

1.税率变化。资源开发涉及面广,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房地产开发业,由原来的营业税率5%,营改增后预计为增值税11%;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由原营业税率3%,营改增后增值税率11%;除有形动产租赁外的服务业,税率由原营业税率5%,营改增后增值税率6%;有形动产租赁营改增后税率17%.

2.上下游企业抵扣链条及相关政策优惠情况。建筑安装业务:营改增暂时还未扩围到建筑安装。预计营改增税率11%,可抵扣一般设备、材料等17%的进项,砂石、土、石料、砖瓦、商品混凝土和石灰等6%进项,建安业务的11%进项,工程设计及勘察服务等业务的6%进项,抵扣项目较充分。交通运输业:税负上升约8%,但购进的运输设备、油料等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接受方可抵扣11%的增值税,扩围前能抵扣7%,多抵4%。因差额纳税保留,同时因接受方多抵进项4%,可考虑税务收益共享,于双方有利。房地产开发业务:预计营改增税率11%,除可扣除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经纪、广告等6%进项,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17%进项之外,预估可直接从营业额中扣除支付给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土地出让金和各项市政配套费,同时,若能取得承包方11%的建筑安装进项,房地产开发业务预计税负将与改制前无太大变化,且若企业上下游链条全部取得增值税专票,税负将会有所下降。

建议尽量采用甲供材方式发包,直接从供应商处取得材料设备,取得17%的进项。但房地产开发中建筑安装业务量占大头,若发包不规范,拿不到进项抵扣,税负依然会出现增长。服务业:除有形动产租赁由5%变为17%,购进有形动产取得进项发票才能平衡税负。其他服务业的大都是5%变为6%,有进项税可抵扣,营改增有利减负。税改前后的优惠政策变化:营改增后,税收由地方归中央,有些企业原本享受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或是税收返还政策,继续享受将比较困难。

(二)固定资产更新周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情况

地铁资源开发企业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无进项可抵扣。但配件和维修倒是可以抵扣,不过,配件和维修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到专用发票,可能造成销项大于等于进项。若采购过程中都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能一定程度平衡税负。

(三)行业竞争状况

地铁主要为地方政府投资,地铁资源开发也主要是为反哺地铁建设运营。目前国内城市地铁资源开发企业基本处于资源垄断地位,同地域内除集团内竞争外,经营风险低、处于优势,易控制成本,利润空间相对较大。

三、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采取应对措施,来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策划降低税负。

(一)争取政策补贴和优惠

“营改增”意在于减负,营改增完成后,原营业税税目中的特殊行业、特殊业务享有优惠政策的有望争取继续。

(二)合理经营策划

改增扩围前,企业就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关注行业信息,模拟财务分析,有效划分和核算不同税目间、不同税率间、内外劳务项目、减免税与征税项目的经营活动,以降低税负,减少不必要的税费支出,增加资金流量,提高企业利润。

1.有形动产租赁,由营业税的5%变成增值税的17%,不仅税率增加12个百分点,还面临近期以及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太多的进项。若企业不做好策划,就要自己消耗增加的税负。合理的经营策划,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租金,找寻更好的方法及时把税负转嫁出去,都是企业在税改浪潮中必要的对策。

2.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对经营结构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合理降低税负。

3.混合经营若不能区分核算,则税率从高缴纳,若政策运用不到位,则不能助企业稳步发展;若资金安排不合理(营业税一般为减税或免税,增值税多为先征后返,免抵退),还直接影响企业运营。

4.规范经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带动上下游链条规范经营。

(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

营改增虽然只是税种变化,但它关系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税务筹划、核算,项目多,核算要求高,如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状况缺乏了解,将非常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失误,出现漏税,增加涉税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熟练掌握营改增的应用,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策划支持。

第10篇

进入本世纪以来,内蒙古一些地区抓住国内外能源紧缺的需求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型发展的特色日益鲜明,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比如呼包鄂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特色的产业链和关联比较密切的产业群,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基地。本文例证的乌拉特后旗是因铜、铁、铅锌、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工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初级原材料加工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研究资源型地区服务业发展,不仅对乌拉特后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观察分析其他资源型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资源型地区面临问题的分析

我国许多资源型地区面临以下问题:

1.1 产业结构单一,地区对资源型产业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在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主体,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层次普遍较低,多数是为资源开发企业服务的商业和餐饮业,其他像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广告、咨询等处于初级阶段。

1.2 地区开发和城市布局的问题: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多数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突发的启动模式,这是资源型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区别。在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

1.3 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人口的文化程度素质低于一般城市,主要原因是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力,除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从外部迁入以外,大量的劳动力来自周边的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工作技能和谋生手段单一。

1.4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采掘业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冶炼、铁矿及其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对自然景观,对大气,水体、生物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都十分严重。因此,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比其他城市要大。

对于乌拉特后旗来说,作用新型的资源型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初级原材料加工再经济中比重较大你,尽管还处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中期,资源尚未枯竭,可是资源型地区固有的深层次矛盾已出现,因此,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了。

2 乌拉特后旗服务业的现状

2.1 产业总量不大,市场化程度低。乌拉特后旗服务业每年都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但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却相当低,2010年仅为10.9%,与国际通行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

2.2 消费需求不足。乌拉特后旗居民消费仍以实物类商品消费为主,服务类消费比重较小。大多数居民家庭所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购买或修建住房、子女求学和防老为主,而这些都是大型的支出占去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很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改变。

2.3 资源挖掘不够。乌拉特后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乌拉特后旗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由于这些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市的整体水平。如恐龙化石遗址、高阙塞、阴山岩画、风蚀景观等景区由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完全是以景取景,再加上服务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跟不上,对游客吸引力不强,使得乌拉特后旗的旅游业还不能够快速发展。

2.4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乌拉特后旗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而新兴三产发展比较滞后,所占比重不高,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导致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3 加快推进乌拉特后旗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更新服务观念、更新消费观念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完善本地区我旗服务业管理服务机制,打造创业洼地。落实发展服务业管理服务机制,引导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在公交服务、道路出口、人行通道、货车通道、停车位、广告牌设置等多发面为乌拉特后旗的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 继续支持发展传统服务业。一是商贸餐饮住宿业。随着人口的增加要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二是房地产业。今后继续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实力。延伸房地产消费链条,激活建材、装潢、加点、信息等市场,提升物业服务档次。三是文化产业。可以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和广告业,有所侧重地引进健身、体育运动俱乐部等项目,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文体娱乐业发展格局。

3.3 服务业中应重点发展的产业。一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与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商业中的新型业态、对外贸易业与餐饮业,大力发展以新型住宅格局为群体的社区服务业。二是公共服务业,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要加强城市市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改进公共电汽车和出租车服务。三是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形成全国统一的通讯网络体系。

第11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经营;集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41-0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的传播,信息传输中的“点”对“点”的传播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将简单的信息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有利于减少基础建设投入,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三网融合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范围。“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一、多媒体经营创新

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也呈现出全新的特质,传者与受者角色融合、个性化传播兴盛。这些特质为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不仅改变着新闻报道的观念和形态,也改变着管理和服务。

(一)信息资源整合

传媒本身就是以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为核心的, 新闻信息产品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就是指对信息进行生产、搜集、组织、存储、检索、转化、传播、应用等。[1]对数据库的建设和经营是“三网融合”时代下,媒体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往往是整合进行的,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例如,早在“十五”期间,新华社党组就提出新时期新华社履行职能,不仅要有通稿、内部报道等传统形式报道,还要有互联网、信息、音视频、手机短信等新形式报道。[2]而作为转瞬即逝的广播节目来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将各个频率的各档节目上传到“金号网”,这样便于受众随时收听,不受时间和长度的限制。同时,创办“时尚广播”杂志,有效地把广播媒体与纸质媒体融合,增加了收藏性和可视性。

新闻的加工方式实现多元化。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物由以往单纯的刊发于单一媒体的新闻报道,衍生为具备多元形态的新闻资讯产品。媒介在品牌衍生下对新闻信息进行开发。新华社在“三网融合”时代下,对新闻信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衍生系列产品,成为新闻报道之外新华社实力增强的主要依托。新华社主要的经济信息产品包含七大类,即:大客户专线、高管信息专线、环球财经信息专线、新华财经分析专线、对外中日文信息专线、对外英文信息专线、海外信息专线等[3]。

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利用网络这一定向的传播终端,媒体完全可能在所在区域市场,通过对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定向研究,实现增值利用,获得新的盈利。加之,对个别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是“三网融合”条件下,传媒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的又一种基本形态。如为受众提供视频点播、新闻定制、财经等特定资讯定点服务等,打造“我的报纸”、“我的电视”、“我的广播”的信息接受环境,为受众提供定制服务。

(二)多种渠道营销

媒体对自身积聚的受众,进行整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营销。在广告方面,为广告客户制订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通过对受众信息需求倾向的把握和对其消费偏好的了解,媒体可以借助受众数据库,为广告客户提供精准的营销渠道, 并为其在目标消费群喜爱的资讯区投放广告提供建议,以提升抵达率。这样不但使广告商有的放矢,而且资源合理利用。例如:不宜在早上时间播放针对青少年消费的娱乐产品;不宜在体育频道播放中老年女性产品;更不应在财经频道播放少儿产品等。经过媒体对频道的优势定位,对产品的性质划分,选择最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成为媒体为广告商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收益。

同时,媒体可以提供直接沟通广告客户和潜在消费者的营销服务。拥有强大的受众数据库的媒体直接将商品信息和广告客户营销信息“点对点”地传递给特定的用户,直接成为广告客户营销活动中精准定位、面向潜在客户的组织者。还可以通过构筑用户“自传播”的体验营销网络平台,赢取新的创收点。在“Web 2.0”时代,通过博客、TAG、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具有相同爱好和追求的受众,更容易组合成一个个网络社群,对于信息的创造、消费和传播更具有稳定和积极的特性。而媒体可以利用受众对特定网络社群的忠诚,通过渠道提供和话题创建,形成用户“自传播”的体验营销模式,搭建广告客户和潜在消费者直接交流的网络平台,强化特定产品和特定品牌消费的忠诚度。

二、组织集成管理创新

“三网融合”是对传统媒介体制与管理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的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台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

传统的新闻报道时代,新闻传播业务以单一的媒介形态为基础,媒体通用的新闻采编模式就是“编辑中心制”:在媒体层面上实行总编辑负责,在具体的采编工作中,则由部门或栏目编辑负责。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彻底摧毁了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之间的曾经一度坚实无比的围墙。实现了跨媒介的团队合作和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新整合。实现从编辑中心制到集成管理制的转变,新闻报道业务的集成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度发掘、部门组织的互助协作、媒介产品的营销推广等方面的集成管理。

(一)组织集成新闻管理

媒体新闻报道活动相关信息的结构十分复杂,既包括媒体系统内部的信息,如:媒体的性质、经济实力、传统文化以及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质、技术、管理等各类信息。也包括媒体系统外的信息,如媒体报道的对象、媒体采集的资源、媒体服务的对象等信息。组织集成新闻管理首先要对信息资源整合进行战略规划,根据媒体系统内外的信息资源特点,确定信息系统质量、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信息资源规划控制、指导协调下,实施通信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库工程和应用软件工程,建立系统化的媒体信息解决方案,分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二)组织集成团队管理

“组织集成管理”可以协调不同目标的媒体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运作,共同构成新闻业务活动和新闻媒体资源开发的保障。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组织与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性, 不仅要进行普遍的新闻,还要实行网络化形态下报道,提供“定点”、“定向”服务。全力打造“公民媒体”,对新闻信息进行公开报道,在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的再开发。也可以在服务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受众信息的深度挖掘。新闻报道由单一的新闻拓展为多元信息提供,“组织集成”成为媒介管理必然的选择。其原则包括:“横向集成活动,实行团队工作方式;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权力下放,授权员工自行决定, 推行并行工程等”。

(三)组织集成产品管理

产品集成能实现媒体多元化信息的共享和价值的多重开发,是媒体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据。产品集成的基础是“内容管理”,也就是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协调组织和个人,实现内容的创建、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个人、组织、业务、战略等方面产生价值。

新华社的产品集成管理对其他媒体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构建“数字新华社”的基本框架下。2002年,新华社开通了多业务宽带保密通信网,同时基于宽带网的数据库,一系列网络信息技术也正式在全社范围内应用。作为普通媒体的凤凰卫视,则将其媒介资产管理系统视为至关重要的核心资源。该系统将各种内容素材、文字、图片纳入统一的管理,在系统内生成“点到点”完全交互的扁平状的生产形态,使得存储、利用、再利用更加方便可行。利用这一系统,凤凰卫视不仅在内部生产中降低了自身的制作成本,对同一素材采取多次开发。而且还有计划地把媒介资产管理系统所管理的资料库,有偿授权给其他电视、互联网及媒体经营商使用,成为内容集成平台上的一个集成商,实现了内容素材的价值最大化。

“三网融合”时代下,媒介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却又充满机遇与挑战。媒体所提供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精神文化需求,这就更强调了受众与媒体在价值理念上的趋同。对大众传媒而言,要能够有效传达一种独特的价值和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进行经营和管理,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媒介的管理者们面临电子媒介的推动,实现资源整合,计算机、节目设计与运营、发行合而为一。兼并与收购使得主要的电视网、广播电视集团和有线电视公司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政策法规壁垒的消除、媒介公司战略伙伴关系的增加、以及全球性娱乐和信息市场的出现,都对媒介经营与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经营创新、组织集成管理在新形式下应运而生,对媒介经营与管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田聪明.抓住机遇,在履行职能中不断有所作为[J].中国记者,2008(3).

[2] 吴海荣.探析新华社的内容增值战略[J].新闻与写作,2006(8).

[3] 肖文娟.数据库营销: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新盈利模式[J].东南传播,2008(8).

[4] 孙晓彤.从“眼球经济”迈向“人头经济”――大众化媒体数据库的探索和实践[J].新闻战线,2008(8).

第12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重视越来越大,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农村经济中,人力资源是我国农村重要资源,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人力资源 开发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度大,进而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着必然的关联。为此,发展农村经济中,就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不够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无从着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尚未提到应有位置,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其次,我国农民自我要求开发的意识不强,他们大多安于现状,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自给自足,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缺乏资金保障,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文化水平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丰富,但是就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来看,他们接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许多农民认为孩子没有必要接受高等教育,许多孩子大都是初中未毕业,甚至是小学未毕业就被家里人拉出来打出,干农活,进而造成我国农民集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现状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造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闲散,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开始着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将建设,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素质偏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市场和制度体系。有的基层政府对于如何有效培训和开发本地人力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即使组织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更无法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效率,不断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宣传极其重要。利用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力,进而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1]。另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农民要充分认识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有序高效地确保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问题,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出,整合教育资源,转好义务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其次,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对农村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另外,要加强农村人力游资源开发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3]。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进而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3.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首先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让外面的人才流进来,例如网络、报纸、广告等形式,让外面了解到本地区的特色。其次,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中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社会竞争的实质就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更好开发和利用,让农村优秀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利用,让他们能在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另外,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书报津贴,给予农村专业能人和强人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积极向上级政府推荐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青年人才作为乡(镇)、村的后备干部,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完善农民的各种保障制度

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大社会保险制度。面对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跳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加强研究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力争在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实现农村与城镇的接轨[5]。

5.加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就目前来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建立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进而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所起到的所用越来越突出[6]。为此,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就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进而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经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就必须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完全农村各项保障制度,进而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德宽.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2]白一彤.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

[3]肖爱丽. 荆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第13篇

因此我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措施如下: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料。我们现行使用的英语教材,除了学生用书之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挂图、单词卡片、磁带、多媒体光盘、配套读物等。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外,多种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但真正与课本配套以及内容完全符合儿童特点的资源并不多。因此,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开发了一些英语网络资源。我们英语教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开辟了《英语园地》,建立“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教学录像库”、“教学素材库”,专门存放教师的教案、课件、试卷、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录像,上网查找的资料等。为了增强每个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我们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不断地丰富资源体系。例如,在开发“课件库”时,如果让每个老师每节课、每个单元都做课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让每个老师每学期负责一、两个单元,就能集中精力开发出精品课件。最后集体进行整合,就能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三、学校资源的开发

学校资源的开发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为了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我们利用中午值班的机会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通过校园小广播,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外国电影、歌曲、录像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狮子王》、《风中奇缘》等影片和英文儿歌,开展“海外剧场”、“歌曲欣赏”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真实语言输入。我们还在校园的公共场所贴上英语名言、警句的标牌,在教学楼的长廊和墙壁上贴上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让积累语言知识。

四、教室资源的开发

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场所,是英语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在教室里。我们建立了“英语角”、“英语图书角”。“英语角”布置在教室黑板下面的墙面上,用来张贴学生制作的英文小报、单词图片、卡片等。“英语角”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识记英语的机会。“英语图书角”则设在教室后面的书柜里。在书柜里专门辟出一层用来摆放儿童英语书和英语工具书。英语书包括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科书、英语图画书、英语童话书等。我鼓励学生积极借阅,遇到生词,则查字典自学。通过借阅,学生增加了英语阅读量,英语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社会资源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社会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例如,广告、家用电器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路标、计算机程序等都有英语。英语社会资源开发,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学生接触到这些英语可以利用“英语图书角”里的词典自查,也可以咨询老师。我让学生准备了“英语积累本”,要求他们对所接触的英语及时记录,并定期在班上交流。我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这些零散无序的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现在。学生已经对商品说明“MADE IN CHINA”、公共标志No smoking!以及计算机语言delete,save, copy,window,edit等句子和词语耳熟能详,从而扩充了知识面。

六、教师资源的开发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充分挖掘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服饰、生日、家庭、爱好、身体语言、语音语调、人品学识、文化修养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常常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好奇心,将自身的某个方面作为课程资源,用来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例如,在教What time do you get up?这个句型时,我就将自己的生活起居拍了一个短小的录像片,引出新句型。

七、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各具个性、各有特长,他们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例如,我经常根据教学的需要,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色彩丰富,富有童趣,比教学挂图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一些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根据教学需要让他们在课前排练对话,在课堂上表演,用以呈现对话。这种情景表演能有效地弥补实物、图片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当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时,也可以布置学生作好准备。例如,教动物时,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动物玩具;教水果时,让学生每人带一只水果。

八、家长资源的开发

第14篇

关键词:陕西咸阳 旅游资源 陵墓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07-01

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西部大开发以来,咸阳依托深远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主体,以养生保健和休闲娱乐为支撑,其他旅游项目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然而,同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咸阳旅游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整个中西部而言,排在焦作、成都、宜昌、太原、大理之后。笔者认为,要加快咸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发挥其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陵墓旅游资源就是其应该大力开发与发展的侧重点。

一、咸阳陵墓旅游资源的特征

咸阳是我国第一,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咸阳又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被众多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帝王将相的陵墓多达近千座。目前已发现帝王陵墓27座,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3A级景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开创了中国古代皇家墓葬依山为陵的先河,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4A级景区、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前后修建了53年。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已发现90多座从葬坑,出土文物4万多件,其中断臂裸俑被称为“东方维纳斯”,依托阳陵从葬坑建设的目前全国唯一一处地下实景博物馆已盛大开放。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咸阳地区古陵墓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应该以帝王陵墓的开发为主。

二、咸阳陵墓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咸阳市政府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同其他省市比较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笔者认为,咸阳古陵墓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处于大西安旅游圈子的影响,咸阳地区缺乏独立的精品旅游路线。据媒体报道,2009年,来陕西旅游的游客中70%的游客只游西安。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城市又是我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是大多数来陕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与之仅相距28公里的咸阳市,正好处在西安的影子区范围内。尽管咸阳处在大西安旅游圈西线之上、西咸“旅游同线”也迈出了步伐,并作出“西安后花园”的定位,除个别景点(乾陵等)纳入环大西安旅游圈西线之外,其它大多数的旅游景点未纳入西安大旅游圈子之内。咸阳并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精品旅游路线,长期依托西安大旅游路线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

2.陵墓旅游项目单一,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咸阳的陵墓开发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建立了博物馆,旅游项目单一,而随着客源市场要求的不断变化要使咸阳旅游经济达到一定的规模,仅靠已开发开放的这几个陵墓及博物馆是不够的。要想效益大大提高,就应该从深层次入手,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陵墓挖掘上。

3.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不够。根据咸阳市旅游局2009年《旅游工作情况汇报》,2009年整个咸阳地区在旅游方面的投资不过几十万元,而一个云台山景区就超过了上千万。因为资金缺乏,咸阳市无力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自身旅游产品,举办高规格、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节庆活动,甚至在城市街区、机场、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都基本看不到反映城市形象和旅游景区的宣传标牌等,严重影响了本市旅游宣传促销。

三、咸阳地区古陵墓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鉴于以上不足,笔者认为对于咸阳地区古陵墓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打造“中国第一”,形成古陵墓主体旅游和精品景区,与西安共同打造大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核心区。得天独厚的陵墓旅游资源为咸阳大力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距西安仅为20多分钟的车程又为其融入大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核心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再加上“西咸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咸阳旅游业的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咸阳地区要积极打造其中国第一形象,当前应重点抓好的建设项目为:一是建设五陵原汉文化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汉阳陵、茂陵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加快汉文化旅游精品专线建设步伐;带动整个五陵原的开发建设,把五陵原建设成规模宏大、冲击力强、品牌效应显著的知名景区。二是建设盛唐帝王陵墓旅游区。加大乾陵、昭陵、茂陵等的深度开发,整合盛唐文化资源,形成“拳头”产品。

2.咸阳古陵墓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思路――去博物馆化。所谓去博物馆化,是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模式而言的,传统意义上对于陵墓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在景点所在地建立博物馆,将其历史文物通过展览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游客。这种模式多年以来一直被大部分陵墓旅游景点所采用,然而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趋势的日益明朗,以及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活动参与方式的不断转换,博物馆模式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局限性,制约着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自身旅游经济效益的实现。去博物馆化,就是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将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为一种以文物遗址所承载多元赢利能力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目前该思路已经成为大型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例如,在咸阳的一些景区可效仿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做法开发出一些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另外,可以在这些景区举办大型的汉唐演艺节目来吸引游客,以加长游客在这些景区的逗留时间。彻底改变游客对于来咸阳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印象。在这一方面,乾陵景区多年前就已推出类似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游客评价与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乾陵的做法值得推广,我们应该尽早采取新型的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使咸阳陵墓旅游朝着景区化、体验化、休闲化方面发展。

3.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提高咸阳地区古陵墓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据国家旅游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万亿元,这是咸阳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更是该地区再次掀起陵墓旅游热的大好时机。因此,咸阳市政府应该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每年应该固定在央视,或者省内外一些知名的旅游频道滚动播出宣传这些景点的风光片;在省内各旅游景点及西安、咸阳等地,尤其是主要干道、机场、车站设立符合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导游地图,设置旅游电脑查询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建立广告牌,刷写广告标语,提高咸阳地区古陵墓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军,樊琳.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09

5.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15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更对旅游资源所在的区域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模式是事物的程式化,是对同类事物有共同效应的一种抽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加以概括,主要可以概括为按照资源属性划分的模式、按照区域综合条件划分的模式、按照空间结构划分的模式等不同类型。

一、按照资源属性划分的模式

不同形态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功能的表现形式、旅游资源与游客的互动作用、旅游资源可被利用的方式以及可开发的旅游活动项目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形成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是指由地质地貌、水体、气象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具有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物和环境。这类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主题应在突出其自然美的基础上,努力刻划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到情景相融,意境无穷。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普遍可以开展游览观光等较低层次的旅游项目。旅游者通过参加以上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获得自然美的享受。

(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多种旅游功能。首先,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可供游客参观瞻仰。其次,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历史状况,是考古研究、历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最后,以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刻挖掘其历史、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内涵,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让游客亲自动手,制作陶俑、书法临摹、编钟演奏等。

(三)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近年来开发社会风情旅游资源,已成为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利用社会风情类资源设计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相对容易,能够参与是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的第一大功能,传播文化,增进民族间、地区间的了解、交流和合作是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能带来的又一大功效。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旅游者不仅可以耳闻目睹其他民族的传统民俗,还可以学习地方语言和文化,享受地方饮食,购买地方土特产等。

(四)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宗教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自然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圣地、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和宗教活动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除具有高度美学价值、可供观赏外,还具有考古、文化传播等功能,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宗教旅游资源还为似门提供了朝圣、敬拜、祈祷、修行等多种功能。

(五)消遣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消遣类旅游资源是指能满足旅游者娱悦身心、消除疲劳的纯娱乐性质的旅游吸引因素,如各类游乐园、人造主题公园、休闲娱乐中心等。消遣类旅游资源主要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异、求刺激、求享受的心理,游客在这里或静心欣赏高雅的艺术,能够开阔视野,消除工作疲劳和心理烦恼,让游客身心得以放松,并获得美的享受,增强身心健康。

应当注意的是,各类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只是重心有所不同而已。如在一个旅游景区内,有可能同时具有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或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成份。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系统地、综合地开发旅游资源的各种功能,使各类旅游资源及其被开发出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一致,统筹发挥其整体优势。

二、按照区域综合条件划分的模式

根据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优劣、区域经济背景好坏等区域综合条件,可划分出四种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背景好

这类地区旅游资源量多质高,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客源分布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和客源的双重优势。同时,区域内其他产业发达,资金充足;旅游需求大,是旅游开发最理想的地区,具备建成为面向多方服务的,具有各种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结构和多种服务设施结构的综合旅游区的条件,应当优先开发。

(二)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

这类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区内交通没有大的困难,但区域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条件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本地无法提供大量资金开发旅游资源。这类地区是目前较理想的旅游开发区,开发以后能较快收到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短缺。对这类区域,国家可以通过积极扶贫的办法提供地方开发资金,为欠发达地区增加“造血功能”,以此为契机适度超前开发,振兴地区经济,使欠发达地区尽早脱贫致富,缩小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

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并且常常具备很大的神秘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但由于远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偏离交通干线,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加上区域经济不发达,发展旅游业比较困难,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处于未开发或初开发状况,发展潜力很大。这类地区宜应坚持保护优先,点状开发,重点解决可进人性问题。

(四)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背景好

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比较贫乏,但处于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区域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旅游需求量大。但发展旅游业的空间有限,潜力不足。这类地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发达的优势,搞人造旅游资源,或恢复历史上有名但已被毁的名胜古迹,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从而发展旅游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的旅游环境冲击着传统的旅游观念。今天的旅游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旅游景区之间的相互竞争已从单纯的国内竞争演变成为国际竞争,尤其是旅游资源品质优、知名度大、开发水平高、游客需求量大的旅游景区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次,旅游产品同质性越来越高,开发者要想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景观,吸引游客,必须另辟蹊径;再次,买方市场下旅游者日益成熟理性。在这种时代潮流下,旅游资源开发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开发理念上:竞争与合作共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景区景点的开发将更多依赖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驱动,走新型合作伙伴道路。这需要个体重新认识自己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寻找与自己竞争对手合作的领域,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按照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统一体的新观念,确定旅游资源开发方向、旅游资源开发投资额、旅游点空间布局、旅游资源保护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措施。这在宏观上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同质产品恶性竞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开发方式上:科学化与信息化并举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靠客观的资源分析、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决策、详细的规划,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咨询和决策技术、开发者和经营者科学素养及完备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所以旅游资源开发要打开大门,广泛听取意见,建立资源―市场一信息―科技―产品―产业这种适应性强的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开发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将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化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利用信息网络可以使调查研究、信息收集方便快捷。其次,利用信息网络可以使系统分析、科学预测电子化。再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开发方案,并认真听取各种信息反馈,反复进行方案评价,使开发更加科学化。最后,可以考虑在开发成熟的景区中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如游客意见征询系统、游客满意度评价系统等,加强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进行消费教育和消费指导,改进现有资源产品,开发潜在资源产品,从而保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开发目标上:多元目标统筹协调

在游客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现代,较之传统单一的旅游资源开发目标,现在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注重多元目标的协调。

第一个目标:持续创新。首先,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旅游资源开发将使旅游产品从“一次性创新开发”向产品的“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产品创新”向“系列产品持续创新”转变,用持续不断地开发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提供给游客更多有内涵、有新意、有品位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其次,指人才创新。人才是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以人为本,高效率地使用和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性。

第二个目标:品牌形象个性化。拥有市场优势的旅游品牌,都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来源于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当一个旅游品牌与旅游者的沟通达到个性层面时,它在旅游者心目中形象是极其鲜明的,甚至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崇拜,那么其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非常强大。所以开发者在策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时,要牢牢抓住树立和维持景区景点品牌形象个性化这个目标。对现有景区景点进行再创造开发时,要在把握景区原有文脉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强化形象;对新开发的景区要找准基调,树立新颖形象,吸引游客目光,使之迅速打开市场。

第三个目标:产品虚实结合。开发者可借助科学技术向旅游市场和旅游者提供实地旅游产品和虚拟旅游产品两种不同性质的产品。实地旅游产品以景区旅游资源为载体,让游客能亲眼看见和亲身感受到。虚拟旅游产品,类似于网络旅游等,使旅游者有虚拟现实的旅游体验,这一方面给旅游者以全新的旅游体验,使足不出户、畅游天下的梦想成真,并且培养和壮大了潜在出游客户群;另一方面是作为现实中的旅游地在网络中的“样品”,让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可以先对准备购买的旅游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形式的广告,效果无疑会比图片之类的宣传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

[2]阎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J].旅游学刊,1999(5)

[3]陈鸣.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