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单位档案管理范文

单位档案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单位档案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单位档案管理

第1篇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及时、全面掌握单位整体情况的基础,是分析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基础。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及经验的丰富,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2.1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的掌握确定工作方向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中,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及内容,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作方向。以具有针对性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创新途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不足、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及方向应针对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2.2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及管理制度评价结论,确定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方向与内容。针对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及岗位机构设置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对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2.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利用率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制作档案部门网页,并增强网上信息检索功能。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运用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使用率、提高档案服务手段及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在线服务系统,针对现代办公自动化现状,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4创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需要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中还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共享。针对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需求、建立联合目录及共享体系。通过联合目录方式的应用,使事业单位间能够了解相互档案资源情况。并以互联网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2.5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我国事业单位还需要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实施现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间,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2.6强化保密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创新需求。根据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安全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通过信息拷贝、信息传输等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的使用等进行强化,避免数据库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保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4结论

第2篇

一、档案的收集

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首先要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作为基层单位档案人员,不仅仅是简单接收单位内各部门移交的文件材料,还要承担起文件材料形成质量的检查责任,对文件材料的规格、字迹材料、用纸、页数、签署盖章、文件逻辑关系、份数等方面都要进行仔细检查。档案资料除了文字资料、图表资料以外,还有照片资料、音像资料、电子数据等,都要一一做好签收登记。对不符合移交保存规范的档案,档案人员应该提出退档,要求重新补充更正。有时有的业务部门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将常用部份的技术档案留下,其他资料则移交档案部门,造成其他部门需要技术档案时无法在档案部门进行查询。有的业务人员虽然将文件归档,但未作任何清理,不管文件是否有价值,一个劲儿地成捆移交。这些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都将影响档案的质量。如果把住了这一关,就为开展档案管理下一步工作创造了较为有利条件。

二、档案的整理

根据监测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档案资料收集以后,档案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鉴别整理。基层单位的档案主要分为人事档案,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人事档案有着严格的编制和分类标准,一般由政府部门认可的有专职档案管理能力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文书档案的分类编目也有规范的标准;业务档案的整理和编目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各个基层单位的业务千差万别,管理要求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各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科学分类,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隶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

2001年,监测中心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2005年,又取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监测中心建立了与承担的检测工作类型、范围和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进行了有效的运行和维护。监测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计划与记录等。按照监测中心的作业指导书――档案整理规范的要求,中心的业务档案分为5个一级类目,一级类目下面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二级类目,二级类目下面在根据需要再设置若干个三级类目,如此类推,制定分类目录,经过鉴别整理后的档案按分类目录进行登记造册,使档案分类和档案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日后检索和利用。

三、档案的保管

实践证明,档案保管是一项非常严谨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也是实现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做好档案保管,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所为硬件,是指有良好的库房,标准的装具,以及必要的保护设施。所为软件,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护知识、保管方法、保密意识和需要认真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基层单位的档案保管硬件往往因为条件的限制而比较简陋,这就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注意日常的巡查,注意档案库房的温度、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注意防盗、防水、防火、防霉变、防虫蛀、防有毒有害气体等各种因数对档案的危害。

借阅档案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借出和归还时都要做到当面清点,归还的档案资料按顺序放回原位,以便日后次查找。保证巳归档的资料安全、完整。

四、档案的利用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出方便简易的检索工具,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急需的档案,才能改变人们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而存放的地方、是废纸仓库的错误观念,使档案管理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第3篇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档案信息电子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