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前言
地理图像教学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它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存在的。地图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学好地理图像对掌握地理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仅重视对文字的讲述,忽视了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提高绘图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地理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看图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事物的位置、地理特征、环境等,将知识与图像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种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地图,可以知道美国属于哪个洲,经纬位置在哪,环境特征是什么,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理环境起了哪些作用?其次,学生熟练掌握绘图技巧是图像教学取得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绘图本,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将知识和图像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最后,作业本绘图与黑板画图相结合,定期规定学生进行黑板绘图,可以有效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知识与绘图相结合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多种图像教学方法相结合
(1)漫画图像教学。漫画教学是一种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它是用夸张的方法将图像和文字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发人深省的图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领悟其中的道理。漫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读图的能力,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漫画“小草的哀求”中,一群羊围着几株小草,小草发出了苦苦地哀求,根据简单的一幅画,引导学生回答:“小草的哀求是什么呢?此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草原正在退化和荒漠化,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种幽默的漫画教育学生要从自我做起,爱护生存的环境。
(2)景观图像教学。
新版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景观图,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情景,将不容易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以直观的图像形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气候条件,地区的结构、人们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口头讲授是说不清楚的,通过一些景观图像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有的地区是草原,有的是沙漠,还有森林等等,还可以了解到每个地区人们的衣着风格、房屋构造等等,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区别。又如,给出一幅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景观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地球的运转轨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四季的产生和昼夜的产生,使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运转与昼夜、四季的关系,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景观特征。
(3)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主要的辅助工具,直观、简明地将书中的大量信息浓缩反映在图像中。它不仅包括一些直观展现出来的文字和符号,还包含了关于经纬度、方位、时差等内在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为保证地图在教学中能发挥有效的作用,首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图。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中的文字、颜色、图例等符号,明确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然后,在地图上寻找地理事物的位置,认识它们的经纬位置、地形等;最后,帮助学生形成比例概念,明确图中反映的实际空间的大小,找出事物、现象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深刻的头脑印象。例如,在中国地图中,让学生看一下中国的东西部地形有什么区别,特点是什么,经纬度是多少,气候条件如何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西部较东部而言发展落后,为什么中国开始重视西部的发展?可以说,学会了认识地图,地理的学习就会容易很多。
3.加强教师对图像教学的重视
为保证应用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果,首先需要教师在心理上重视该种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各城市的分布为例,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图中不同符号指代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准每个城市的代表图像,然后,教给学生认识图例,使学生对图像进行独立地分析,找到各城市的位置差异、气候差异、风俗差异,明确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对图像教学的重视,然后引导学生养成读图、图文结合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图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不仅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对该种方法的重视,还要灵活地进行运用,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党昉民:《发挥学生运用地理图象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第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7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乡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5-01
开放式教学策略满足了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要求,也迎合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从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的学科关系三个方面出发,对开放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一、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趋于开放化,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从传统的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理念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严辞厉行来捍卫自己的,而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当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迫性的师生关系中时,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被动和消极的学习心态,从而阻碍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事实上,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放下学习的束缚,让他们感觉在教师面前,就像在一位亲切的朋友面前一样,更多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想才会迸发出来。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面对面坐下来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同样拥有表达想法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学习“地图上的图例”时,由于地图上涉及了众多的图例,而这些图例中,有些是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些则是较为生僻的,因此教师有时也很难迅速在地图上找到或是画出那些生僻的图例,一旦学生发现教师画图例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所在。同时,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意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而在错误问题的探讨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多样化的。师生关系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关系,它会随着特定的情景而发生变化,比如,在课堂上,师生共为教学的参与者;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师生为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在课外,师生为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地变换,才能实现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地理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也就是说地理教学要果断地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因循守旧的部分,并积极吸取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首先,我认为乡土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主张将地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气温与生活”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明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及气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氛围中,去真切地感受一下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缩影。在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温室效应的控制刻不容缓吗?”在学生初次接触“温室效应”话题时,会认为温室效应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会意识到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危害。为此,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温室效应。经过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学生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必然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其次,可以开展开放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我主张借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实行地理与图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加以辅助理解,如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地球的五带、地图上的比例尺、等高线图的判断和利用、七大洲和四大洋、降水的分布等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形,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地理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开放式的学科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相互独立的教学过程。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我提倡开放式的学科关系,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博学多才,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学识,要养成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我相信不少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来源于“传统工业区”知识点的枯燥无味;可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可能来源于学生当时的情绪和注意力等。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知识学习的氛围中,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一旦学生能够准确回顾三次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和特点,学生对接下来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就会产生十足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进一步提升。可见,开放式的学科关系是建立在学科内部关系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从中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迎合了新教育的需求。地理教学只有不断地开拓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化,才能提高广大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建构主义理论下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关键词:情景体验;初中地理;教学理念
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仅仅局限于对简单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在学习体验和具体地理知识的感知上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促进地理学习更加高效。
一、情景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1.初中地理知识的划分决定了地理教学需要学生具体感知对应的知识
也就是说,针对初中地理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相应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在了解我国的各个省份的基本版图和基本的人文情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对应区域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对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华北、华南等不同地理方位的大致划分区域标准和对应的人文地理情况都会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既可以是学习者,又可以是传递者,这显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此时情景体验教学刚好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吸引过来,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率。
2.情景教学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简单地理知识的讲解上,而情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在于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经纬度概念时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内容的认知在前期显得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经纬度概念与具体的区域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并且更加有趣。比如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北纬30度所跨越的国家、大洲、大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基本了解纬度的概念,还可以加深其对世界大洲、大洋的记忆,显然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该纬度上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应的局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某一个知识点引出其他知识内容,以上纬度的概念本身属于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横向寻找就可以了解该纬度所跨越的国家以及不同大洲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对应区域的基本人文状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地理情景教学体验的具体策略
1.设置一些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思考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一般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只是通过课本去认识。比如在讲解土地沙漠化时,课本上讲解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而学生理解这些因素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说明。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比如沙漠化的区域分布规律以及开始时间;人口增长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讨论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参与了沙漠化的讨论很容易形成良好的教学体验,并且教师与学生在这类问题上也可以展开一定的知识交流,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于,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中不同范畴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以上案例中的沙漠化问题涉及人口、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三者之前存在的关系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说学生在学习中应很好地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具体的教学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地理教学中,在讲到山脉和河流的基本概况时,教师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一些介绍去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显然是无法很好地掌握特定山脉河流的准确信息的,但是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具体山脉的卫星图以及俯瞰场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山脉河流的走向,还可以提升其对于相关事物的直观感受,这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比如长江的源头以及昆仑山脉的概况,如果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出这些事物的风貌,那么学生的具体教学体验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具体事物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景体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对具体地理知识的感受程度,并且明确体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范围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整合解决一些地理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体验教学的运用刚好可以从侧面加深学生对该阶段地理知识的认知,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体验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创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语言描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1.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生活俗语,引导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分界线中的重要意义,以增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樱花之国――日本时,地理教师可以下载日本樱花盛开的图片、富士山周围环境的图片,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日本适宜栽种樱花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加深学生对日本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讲授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时,地理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节目,欣赏自然风光的壮观雄伟、辽阔瑰丽,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文景观、地理地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天气和天气预报时,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叙述当天的天气状况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在表演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适当地予以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响天气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4.通过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的管理形式。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受到了重视,特别在农村教学中。地理教学管理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上入手,注重课堂趣味性。接下来,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就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善于学习地理,并且能够将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一、从教育根源抓起
教师提升思想认知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服务和管理的融合,采取随机听课、教学评价、学校达标会考调研等形式,进行跟踪调研,实行多样化评价指导,进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认知和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的态度进而实现地理教育管理目标。
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要求,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初中阶段,地理知识在思维逻辑上结构上较为缜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新教材的出现,留给了教师充足的发挥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地理教育管理可以对教师进行全过程培训。即:参照农村教育发展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完成地理教材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图文并茂融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对全市农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逐层分析,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实现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平平,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散,使得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间断。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科研增效。
相对于教研活动,科研活动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可以参照农村地理教学情况,制定重点科研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为目标,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例如:以“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为课题,分别设置不同的研究形式。例如:活动课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研究等,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化研究设计管理,通过海陆的变迁,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研究板块构造学说,并能够让教师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的课题研究,才能提升教师地理教学技能,进而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实现农村地理教学的增值效应。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创新型管理方法更具有特色优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导向。不断的进行地理教学研究,将推动教师专业技能为研究对象,提升教学质量为热荩辉谔骄恐刑剿鞣⒄梗我想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将会得到大跨步式的提升,其教育管理效果将更为显著。
三、管理好课堂双主体
根据农村地理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特点,实行双主体教学形式,即: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是一种合作形式,注重主体教学形式,进而抓住课堂教学管理。双主体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效果体现。在某一个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某个区域为例,进而掌握了解区域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方法的掌握而主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区域地理进行定位--定性--定向,探索出一条学习规律。在“不同区域差异”教学时,师生双主体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在学习自然地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私利概念、规律的产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的神奇魅力,树立正确地理观念和学习态度。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师生结合共同研究人地关系的发展,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另一方面,师生主体效果在不同的课堂状态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初中地理课堂分诶:新知识学习、知识复习、知识评讲;根据教学理念,在新知识学习下,以教师为主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示标”“定标”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要利用沟通交流、课堂练习等教学目标中、在知识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理论知识,师生双主体影响下充分展现整合练习、应用练习等不同教学环节中。讲评主要是对习题知识的讲评,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双主体形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方法渗透在教学中,相互监督相互发展,进而改变农村地理教学现状,弥补其不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分别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中注重实用性、管理好课堂双主体,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包春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OL].学周刊,2016(32).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巧妙运用语言魅力
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理念已跳出传统框架,将让学生“会学”和“乐学”成为追求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语言幽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自然人文兼备,比较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增色添彩,学生思考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科学严谨,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它的表达在语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从而使学生得到准确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好的启发性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新课程下理念,地理教师的语言日益丰富,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调控好语言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自主营造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导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表明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积极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所起的作用。“地理有用性”可以有效激发这种兴趣。“地理有用性”教学是指地理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程序、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以往错误的认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地理有用性”从而使其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有用性”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灵活组织“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修养德性的目的。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打造“生动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撒手不管”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也有人称为青年初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此阶段,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不断增强,渴求独立,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感情变化非常显著。因此,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而严峻的课题。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幸福,让每个孩子在充分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收获成长,让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精神得到多元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创设情境,增强感知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形成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和谐,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协同发展,从而保证地理教学任务的高效全面完成。不少地理知识的时空跨度大, 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理实验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创设模拟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充分感受中获取真切的体验。
二、让学生用已有经验进行课堂知识体验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如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报纸杂志以及参观旅游等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储备;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和事件给自己带来的体验性的经验。教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已具备何种生活体验,且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误解的,哪些是模糊的,这有助于教师制订主次分明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内容。
例如,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了解,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像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三、课堂动手操作体验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也是初中地理体验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动手操作体验学习要注意的是所操作的内容或对象,学生能动手参与,程序不能太复杂,动手操作内容与所学地理知识有紧密联系,学生操作过程没有安全隐患。地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生活的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其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学的地理知识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这也正是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四、社会生活实践体验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极大影响学科兴衰,甚至存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科的社会功能。地理学科应该是与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我们发现中学地理的现实非常尴尬。学校普遍不重视,虽然地理学科被纳入中考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地位依然很低。而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地理课就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副科”,最后只要应付一下考试,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和同样情况的生物相比,地位又要低得多,这不得不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或许地理的综合性太强了,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使得“地理”这个名称很难和具体的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而生物中的许多知识都同生物技术或生物科学相关,它直接与实际问题发生联系。同时应看到,当“地理”这个词对一般大众来说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的时候,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过去,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讲课照本宣科,知识点堆砌,只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识记,从不联系生活。
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最大的吸引,也是最好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真实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课堂。其实,地理离生活并不遥远。初中地理来源于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和问题的背后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如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演绎出来的。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最大的吸引,也是最好的教学素材。
因此我们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真实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找到的快乐源泉。地理服务于生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比较、选择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应对未来生活的生存力,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主要搞过一些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活,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也可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各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师生一道来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照片及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画得好的同学,还可上黑板来进行板图比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又有了地理课上一展才华的机会。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80-02
1.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
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地理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设置的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教师备课、讲课、提问、辅导,学生预习、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等环节的活动。地理活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基本技能和有意识投入注意、思维等。
2.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构成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由四大方面构成:
第一,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通过活动这样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多的更扎实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的自转、公转、东经。西经、南半球、北半球等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并且铭记于心的,不记住这些知识想要进行其他的活动就难上加难。
第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习活动将不能真正的实现;而另一方面,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没有教师主导性作用,学习活动将变得曲折、困难,只有通过课堂活动实现师生的互动才能更为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智慧、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丰富整体教学活动的内容,调节课堂活动与课堂内容的适度性。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国的葡萄酒如此盛名?为什么新疆产哈密瓜?为什么东北会有黑土?为什么南方不下雪?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去云南旅游?这些看似与地理无关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第三,设置地理专题活动。设置地理专题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使得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体验中学习与感受对真实生活更为有用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学习终身地理基本思想,同时,设置地理专题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放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讲到《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为青藏地区的居民和西北地区的居民两个代表队,讨论西北地区是否优于青藏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
第四,开展多样课外活动。开展多样课外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辅助措施,针对学生的具体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的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延伸课堂学习的范围。在讲"《天气和气候》中有关于天气预报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下预报员预报的概况,并观测天气,在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做天气预报播报员的环节,播报自己观测和收集到的当天的天气状况等。"这样可以使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3.1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将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课堂活动有三种类型:(1)语言交往型活动,即:表演型活动,辩论型活动,学生授课型活动,竞赛型活动,如阻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PK欢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课可以在游戏中学习。(2)操作体验型活动,即:观察观测型活动,制作型活动,模拟作型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画出学校的地形图、观察天气。这两种类型的课堂活动均有其优点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综合性的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2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再次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创设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确定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引导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总结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布置作业;学生的任务与之相对,主要包括进入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遵守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畅谈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完成作业。教师与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自身任务的有效完成。
3.3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最后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从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对课堂作业的完成效果、学生考试考核成绩、学生对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等进行评价与检验,改善日后的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2] 戴成.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课"应用探究[J]. 地理教育,2007,(02).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 应用
现阶段,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连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再符合社会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与周围事物,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重要性
1.1突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实用性
由于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天气预报、农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以及假期旅游等方面都与地理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由于人们人口不断的增长而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粮食问题日益严重,这些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因此,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的生活,对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进而充分体现进行地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1.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通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主动摄取,积极思考,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1.3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把课堂中的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有利于锻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的把地理中的概念、理论以及自身周边的事物进行练习,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2.1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
涉及初中地理知识的生活实践素材丰富而庞大,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生活素材,素材最好是采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通过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讲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对南方的洪涝灾害与西南地区的干旱进行对比讲解,在进行交通运输网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假期期间如何对交通工具进行选择,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行交通工具的系统性归纳,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理解度。
2.2创造生活化的情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的讲解中,不仅仅注重对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注重课堂生活化情景的创设,通过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仪中经纬线与经纬网中的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假设要去环球旅行,针对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区的经纬度位置进行相互的换算,并向学生提问关于自身喜欢的国家的地理特点以及风土人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创造出来的轻松生活情境下,掌握地理的经纬度的知识点。
2.3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进而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有效教学模式。此种做法不仅仅体现了地理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历史以及现代生活中有趣的地理故事进行收集,并安排学生利用地理风向标中所学知识对学校中各个时段的旗帜飘扬的方向进行记录与分析等。
2.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关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地理知识渗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一方面,学生应该在学校以及课本上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电视、网络以及报刊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对其生活进行观察,专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一旦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与现象就向老师进行询问。
2.5使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现实服务
现阶段,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并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服务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新知识对自认现象进行解释或者解决现实生活中所他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太阳方位,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回答的只是表面看到的现象,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纠正。
3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制度的改革,现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把初中地理的教学与初中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而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性以及趣味性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创造生活化的情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关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以及使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现实服务的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聪.浅析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01).
[2]王兆安.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发展,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准确把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将其与课本教学内容以及大纲教学要求紧密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地理生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转变初中地理教学的传统理念,将知识本位逐渐转变为能力本位,进而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就其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学生掌握的地理书本知识比较片面,对知识的英语比较欠缺。教材中提到的许多地理现象,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难以实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其二,教师教学手段枯燥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低。地理学科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这对于一些文科偏好的学生来说,地理学习就会产生一些困难,其中包括数字计算、公式记忆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加之教师教学手段相对枯燥,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一些枯燥的数字计算与公式或者理论知识记忆阶段,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其三,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即教师传授什么,自身就接受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有的实践和操作,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恰好可以有效弥补与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且通过基础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大千世界,将地理知识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以期通过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教师要找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地理事物,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将一年中的节气按照顺序背诵下来,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很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将从前记忆的知识遗忘。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比如选择立夏这一段时间中,某地的气温变化数值,然后分析该地区风向、天气、温度之间的变化,并且分析其中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学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二)关注挖掘乡土资源
实际上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出现在人们身边的,而这些都是可以作为重要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的。所以教师要具备挖掘身边乡土资源的能力,丰富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地理事物的探究精神。例如,“水资源”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利用课本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数据和理论知识,也应该依据课本给出的分析思路,从现实角度着手,从现实中找到与书本内容相切合的现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进行水资源情况的考察,包括水资源丰富程度、水资源污染程度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边乡土资源挖掘的重要展现。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当地水资源调查工作当中,对于这些数据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会形成对是资源的节约意识以及对水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些身边乡土资源的挖掘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对学生个人接受初中地理知识也有所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曾说“知行合一”,所以在完整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学习、实践二者皆不能忽略,且二者只有充分结合,才有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的内容,这些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之后,也可以放在假期阶段,如让学生将自己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的照片拍摄下来,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拿来与大家分享。可以分享照片中拍摄的景物,辨别当时的季节,气温、天气、风向是如何变化的;也可以与同学共享当时选择的交通方式且简单分析这一交通方式的利弊;还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去旅游的景点属于怎样的地貌,这一地貌具有怎样的特点等等,这些均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地理教学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最终要实现到生活的回归,始终秉承学习内容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或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太阳一天当中的变化轨迹,并持续观察一周,每天同样的时间点,太阳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从表面看来太阳是围绕自身自东向西转的。但是教师也要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所以我们自身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更乐于去探究知识,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融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04.
关键词:愉快教学;初中地理;运用
愉快教学即通过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愉快中求得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结合生活实际,增进学生体验、感悟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和对这件事情的熟悉程度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比如,在讲到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时,以衣服为例,在海南岛人们在冬季穿夹衣就行了;在华北地区,穿一些较厚的棉衣就可以过冬了;而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人们要穿很厚的大衣、羽绒服才能抵抗寒冬,而且家家都有取暖设施。当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冬季的南北温差较大。这样一来,学生对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组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材中所陈述的地理事实,语言都非常精炼,但是不够生动形象,因此,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提高地理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升。比如,在讲到广西桂林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这样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因为桂林为著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当教师用优美的诗词来表达桂林的美之后,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
三、融入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有限,机械、生硬地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解地理原理时,应融入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比如,在讲到季风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引出季风知识的学习。
四、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应将素质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堂绘画活动课,让学生对中国地图进行描绘,并临摹各个省份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仅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快乐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令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成长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精力旺盛等特点。初中地理是一门富含人文、自然知识,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成长特性,采用愉快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浅见,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愉快教学;初中地理;运用
愉快教学即通过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愉快中求得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结合生活实际,增进学生体验、感悟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和对这件事情的熟悉程度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比如,在讲到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时,以衣服为例,在海南岛人们在冬季穿夹衣就行了;在华北地区,穿一些较厚的棉衣就可以过冬了;而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人们要穿很厚的大衣、羽绒服才能抵抗寒冬,而且家家都有取暖设施。当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冬季的南北温差较大。这样一来,学生对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组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材中所陈述的地理事实,语言都非常精炼,但是不够生动形象,因此,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提高地理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升。比如,在讲到广西桂林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这样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因为桂林为著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当教师用优美的诗词来表达桂林的美之后,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
三、融入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有限,机械、生硬地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解地理原理时,应融入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比如,在讲到季风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引出季风知识的学习。
四、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应将素质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堂绘画活动课,让学生对中国地图进行描绘,并临摹各个省份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仅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快乐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令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璐 单位: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控制;教学语言;教学场景
由于地理知识来源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理论,尤其是对日常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场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整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与广度延伸。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地理学习与地理运用结合起来,将地理教学与地理思维结合起来,将地理考核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提供教师对地理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找出与生活实际最密切的教学内容
1.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分析,将其中适合生活化教学的内容选择出来
老师应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分析,尤其是应该找出其中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老师对教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中国各省简称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省代表文化c简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加强学生对省份简称的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找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基本掌握,尤其是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差异化的地理学习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积极进行教学场景建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理解
1.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老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做好对现代地理知识的教学延伸,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呈现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象化感知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少数民族服装、风俗、地理环境、饮食等方面的详细化展示,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化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类地理知识的梳理掌握与理解。
2.积极使用生活环境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具象化认知
老师应该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某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地理逻辑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国产业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看自己生活与哪些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将这些行业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划分,提高学生对产业划分以及产业之间的差异化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产业机构的理解。
3.积极采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的理解与掌握
老师应该积极利用教学辅导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等高距与等高线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辅导工具,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等高线的自学与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与沟通,提高学生对等高线、等高距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脉络梳理能力
1.积极提高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记忆逻辑与思维逻辑
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以及逻辑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连贯性,加之地理知识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上,只有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2.强化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之间的融合统一,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详细化认知与理解,比如,将地貌知识与生活习惯、服饰、居住环境等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的综合认知以及感官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式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以及关键点的掌握。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老师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化认知,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3.
[3]张初漾.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