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的基本属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的基本属性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电影;艺术;科技

电影是科技与艺术联姻的伟大产物,在科技的推动下,真实与幻想交织在白色的银幕上,在现实的世界里演绎着人的“白日梦”。在计算机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影也被深深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

电影和摄影技术的出现,正如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指出的,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产物。这种复现现实的冲动源于人们心中的“木乃伊情结”。巴赞认为人希望永久性保存自己的尸体,所以将尸体涂上香料制成木乃伊。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它们起源是一种愿望、一种原始需要。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因此,在巴赞看来,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同样,德国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把“物质现实的还原”看作电影的基础,认为电影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而是拿着摄像机到现实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把人们常常由于内心激动而忽略掉的东西可见地再现出来。”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正是建立在“以现实反映现实”为核心的传统电影制造方式的基础上,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他们的理论虽然不失其经典意义,却已经不得不修订了。

回顾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人类能把自然复制的栩栩如生的时候,模仿的艺术也就走到了尽头,艺术开始把创造和表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艺术的真实也就不再以现实为标准。电影与以往的艺术形式相比,与科技的关系更为紧密,其发展也更加依赖技术的进步。本雅明曾说过“每一种形式的艺术在其发展史上都经历过关键时刻,而只有在新技术的改变之下才能获得成效,换言之,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求突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电影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它以其无所不能的表现潜力改变了电影艺术真实性的定义,使电影完成了从记录现实到展现梦想的飞跃。自1976年,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中,凭借电脑生成的影像把人类对外太空的幻想搬到了银幕上,电影不再“以现实反映现实”,而是以“假想的现实”替代现实,以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并以此将人类的想象作无限的延伸。

只要能想出来的在银幕上就能表现出来,电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梦想的舞台。电脑制作出来的那些“无中生有”的形象是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在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恐怖片中大显身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不仅遥远的外太空,消失了数千万年的远古生物也被带进了电影院,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满足了人们对恐龙的幻想;《指环王》让观众体验到魔法世界的奇异诡谲;在《天地大碰撞》中,彗星撞向大西洋,汹涌的海水扑向高楼林立的纽约,吞没这个世界经济之都;在《拯救大兵瑞恩》的拍摄过程中只动用了200名演员就再现了诺曼底登陆的宏大场面……毋庸置疑,电影制作的数字化变革使电影从反映现实走向展示梦幻,在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电影的认知,推动了电影美学的发展。

电影毕竟是艺术,艺术之为艺术不单单在于它的形式属性。按照卡西尔的理论,艺术是人创造的一种符号,符号不同于记号,它不仅标出事实,更重要的是作为关于事实的思想。艺术符号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形式去揭示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具体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人的生命形式和情感生活。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只有饱含人的思想、情感才能打动观众。叙事因素和影像因素是构成电影本原的两大基本因素,新技术的运用所创造出的形式的美感也只能为电影的叙事服务,为思想、情感的表达创造条件,数字化技术也不例外。在数字化虚拟技术把幻想中的场景以震撼的效果刺激我们感官的时候,电影的叙事因素丝毫没有因此而丧失其重要性。电影追求的依然是“剧作的情节意义与影像的视觉意义的完美统一”。合理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丰满的形象、深刻的思想依然是今天电影的灵魂。

纵观100多年来的电影史,我们看到,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必然融于艺术的发展,共同构成电影艺术发展的滚滚浪潮:录音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在1928年开口说话,欣赏电影成了综合的感官体验;到1935年色彩终于融入电影,原本黑白的单色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电影的世界更加真实;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并不仅仅意味影像的美轮美奂或气势恢宏,同时也为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创造更多的便利。以1933年版的《金刚》和2005年重拍的《金刚》为例。1933年版的《金刚》由于模型和特效都比较粗陋,金刚和恐龙多用全景和远景镜头表现,动作机械僵硬,而且影片中很少出现金刚的面部特写镜头,从而局限了它的表情与情感表现。2005年版《金刚》凭借最先进的电脑特效技术,把金刚刻画的栩栩如生,面部细微的表情、清晰可见的毛发、与恐龙打斗留下的伤痕部生动逼真。因而,该片着重渲染了金刚和安的情感交流。金刚不再是自然野性的象征,不再是破坏的力量,而被注入了人类的情感和思维,在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亦令人体会到真挚的原始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一项可以应用于艺术的技术在其产生的初期单纯凭借这一技术的展现就足以创造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一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对技术的好奇心,而非艺术的鉴赏。正如电影在出现初期,只需记录一段列车的奔走就足以让观众惊奇。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艺术的联系日趋深入,科技唯有遵循艺术的规律,而不是凌驾于艺术之上,才能继续吸引观众。艺术是虚幻的意象,是情感的形式,是生命的形式,是人的“白日梦”,这里有人的爱与理性、真诚与勇气、理想与希望,也有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恐惧、欲望与贪婪、疯狂与苦闷。这一切都被包容在电影的镜头中,流露在白色的银幕上。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泰坦尼克号》复制出的沉船景象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而这部影片之所以为经典更主要是因为感人至深的爱情和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电脑特技制造出的影像效果取悦观众的眼球的同时,更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出人类真情的可贵。《侏罗纪公园》不但让观众看到了活生生的恐龙,也让人们思索科技发展与尊重生命的关系。人类的文明在自然的伟力面前是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这是《后天》告诉我们的,影片通过那瞬间把洛杉矶变作废墟的巨型龙卷风提醒为科技发展沾沾自喜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总之,这些画面绝不只是为了满足观众心中潜藏的破坏欲和对新奇的追求。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其飞速的发展更是常常使人感到无法将之驾驭的危机。这种危机感常常被表现在文艺作品里,并已然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题材。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里对人和电脑的关系做了更深入的思考:未来是人类控制电脑还是电脑控制人类?电脑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幻?当电脑也有了意识和思维的时候,人和电脑的区别在哪儿?在这部电影里,电脑特技的使用紧紧扣住影片情节的发展,数年以后,当“子弹时间”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已经不再是其独具风格的画面带来的感官冲击,而是它的艺术性和它带给人们观看世界的新视角,它不仅是一部情节曲折、画面精美的娱乐电影,更是一部开启思维的当代寓言。

科技是电影之父,电影艺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科技息息相关,依托数字化技术创造出的电脑特技效果丰富了电影语言,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2篇

【摘要】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本文简要描述了电致发光白炽灯的发明、场致发光LED产品的问世、光致发光冷光源的优点、磁致发光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新光源的发展。这些影响世界科学发展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发明的电光源新产品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闭合磁路、磁能、电磁感应、无极、微波流灯、磁致发光、电致、场致、光致、APFC电路、电子镇流器、无汞荧光灯、白炽灯、无汞陶瓷金卤灯、钠灯、OLED、LED、纳米反光新材料。

1879 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带领工程

技术人员经过近万次的试验,发明了各种使用灯丝材料通电发光的白炽灯。经过世界各国家科学家的多次改进后定位使用了现在的钨丝。这类发光方式的典型灯种有白炽灯、石英灯、碘钨灯等灯种,这些电光源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电光源应用的新纪元。

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和发光。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 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 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使用钨丝通电后的发光灯体,在1920 年后世界各国的电光源发明家相继将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先后进行了灯体内的混合气体的充填配方的创新与各种发光材料的涂覆,包括对以保护灯丝的涂覆材料和陶瓷护管的物理性能试验,直至衍生出了氙灯、UV 紫外灯、远红外灯、稀土三基色荧光灯、高压汞灯、冷阴极荧光灯、高压单端电极的霓虹灯、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等与应用了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加启辉器启动方式的新灯种。

电子镇流器的技术应用,使这一代的电光源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原有电感启动装置35~40% 的基础上提高了到了55~58% 的较高技术水平。从发明了直径36mm的T12 荧光灯,到改进为直径16.5mm 的T5 荧光灯。

这种T5 灯管不但节省了原材料,而且借助于新的无源PPFC、有源APFC 高功率因素高频电子镇流器与T5 发光灯体的匹配使用,将T5 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提高到了115~120Lm/W。特别是使用了灯丝涂覆工艺、材料和陶瓷护层、护管的改进,使T5 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10000~12000 小时。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发明了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的荧光灯,这种电离激活发光材料新配方的新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荧光灯回收的环境污染问题。无汞荧光灯的发明,减轻了頩闪效应、消除并减轻了部分眩光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使荧光灯发光柔和更长寿、更节能、更加利于环保健康。90 年代末中国首创的紧凑型大功率荧光灯的8U 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180W,螺旋形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的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260W,光效普遍达到了55~60Lm/W,显色性指数达到或超过了82,扩大了紧凑型荧光灯的使用范围,有力的占领了世界产品市场。奠定了中国成为了世界节能灯生产大国的地位。

特别指出的是新的纳米反光材料的问世在T5 荧光灯原115~120Lm/W 的光效基础上,又将荧光灯的光照度提高了85~90%。基于新材料纳米发光板灯具的匹配,使T5 荧光灯的发光指数提高到了212.75~222Lm/W,甚至高于235Lm/W 技术指标。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发明家对T5 荧光灯与纳米反光板新灯具的结合,和对于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荧光灯的新的发光材料配方的激活方式的这种新技术对外进行了,使这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荧光灯真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效节能环保的领先技术水平。

(无汞激活方式与新三基色荧光粉的配方的改进的发明、高效节能原来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等技术指标参数略。)

电光源经过近60 年的发展试验,在1950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的科学家又发明创造出了以两端电极通电后产生高压电弧激活灯柱内的复合金属卤化物与复合金属钠发光新材料的高压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等高压气体放电灯(英文缩写简称HID)等新灯种。这些新光源的发明同样一步一步的渡过了从电感启动方式到电子启动方式的转变。高频电子启动方式和高功率因数电路使用的转变,提高了电光源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使电光源在新的复合发光材料的应用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

这部分新光源的发明创造,使电光源的转换效率从原来的荧光灯灯种的55~58% 提高到了65~68%,光效有了了明显的提升,低压钠灯达到了135~140Lm/W 的高光效,特别是陶瓷金卤灯与陶瓷钠灯的出现,基于高频电子镇流器的匹配使用,使其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25000~28000 小时,单灯输入功率从30W~1000W甚至更高的大功率,光效提高到了120~125Lm/W 的先进水平。1995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相继发明了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激活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与复合钠元素的钠灯,各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新技术新发明的电离激活方式相继问世,进入到一个电光源的应用新时期。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上述以灯丝、电极通电电离激活灯体内的气体或发光物质发光方式的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电致发光”。

60 年代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不使用汞元素的LED发光体,在添加荧光粉与其他发光材料和发光效率的问题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讲通过定向改变LED发光体的发光角度的大小,来控制LED 发光体本身的发光强度。使LED 发光体本身的光效随着LED 发光体的射角改变而达到不同的亮度。LED 的发光角度小于15度的时候,其光效可达到115Lm/W~125Lm/W,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视觉感官的高强度眩光! LED 所产生的强眩光辐射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一直是世界高度重视的问题,由此产生的高强度的眩光使LED 发光体的使用范围应用大打折扣!尤其是一旦LED 的发光角度打开到120度以后,其发光的光效急剧下降,甚至下降到50Lm/W以下,到了不如荧光灯光效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对处理高强度眩光时添加的磨砂均光罩的使用,使LED 的光效对折的折扣抵消了原来一直标称的高光效,这些难以消除的严重缺陷及技术瓶颈,与“电致发光”的电光源相比其获取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价格比大大下降,使其在照明方面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另一个方面是封闭状态下的LED 的温度使得LED发光体本身的寿命、光衰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单灯的输入灯功率做不大,其输入功率一般都在毫瓦级,所标称的大功率一直徘徊在1~3W 以下。其他的技术指标也不尽人意,国外报到了LED 用以激活电离产生雪崩发光的蓝光对人体视觉器官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LED 通过点阵排列的串并所形成的发光体的本身一致性差别较大,为解决散热使用的优质铝合金是贵重有色金属,从开矿到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铝合金在对LED 的散热的使用比值中出现了负值。为解决LED 发光体散热问题而使用了大量的铝型材,其与所得到的LED 使用价值出现了社会节能环保利用价值的不等值。矛盾的技术瓶颈使LED 的发展和实际可应用的技术范围的发展难以出现较理想的技术突破,一直徘徊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应用范畴中。应当指出以LED 原设计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技术应用中在OLED 问世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值得期待的是OLED 的发明改变了LED 的部分不足。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视觉感官的不良刺激有了较大的改观,较高的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使OLED 有了可观的使用拓展空间。OLED 只要突破受制于工作时温升对有机发光材料产生的光衰的技术瓶颈,相信OLED的应用技术研究所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将是一个新的飞跃!……

LED 是一种可发光的半导体发光二级管,这种器件的两端设置有N 结和P结两个电极,所设置的两个电极形成的是一个可发生电离进而产生雪崩的电场。OLED 同样是这种相同类型的发光方式,所以这种发光方式的原理可称之为“场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等数据略。)

以化学蓄能的蓄光方式将光能收集存蓄在本体内,而在环境光线达到一定的照度不足的时候,所收蓄的光能以高于环境照度的亮度释放出来,达到照明发光指示的应用。这种蓄光放光的方式是较理想的环保节能处理应用技术方案。这种以化学的吸蓄释放的转换方式,是冷光源的表现形式,可归纳称之为“光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电的发明后,麦克斯韦计算出了光的速度和电的速度,演绎出了电磁感应方程式,将电、磁、光的属性与线性对应的空间存在方向、形式用数学形象的图形表述出来。得出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科学结论。至此光、电、磁的转换方式与电磁感应转换形式进入了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白炽灯发明后,以去掉灯丝电极使用电磁逆变的电磁耦合方法产生电磁感应建立磁场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激活封闭腔体内的发光物质的这种新的发光原理于1900~1920 年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

这种科学研究一直延伸到了近代,到90 年代初期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和半桥全桥驱动集成电路的出现及高頩高居里温度低损耗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问世,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产品的市场应用阶段。2004 年中国发明了磁能灯,第一次使用一体化双孔8字形连体磁芯,将原世界各国发明的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开合磁路设计为闭合磁路,降低了工作频率,减少了电磁辐射与电磁干扰的当量,220W U 形磁能灯的电磁辐射量大大小于普通13W T4 的直管电子荧光灯。

2013 年5 月16 日前后这项PCT 原创闭合磁路的多种结构的磁能灯新光源新发明获得了多个国家的PCT 发明专利授权。中国发明的这一原创技术的突破,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发光光线柔和、无眩光、无頩闪,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光波、色温、頩谱、光谱与磁场强度设置可控。

目前大功率磁能灯可见光的光效为60~85Lm/W 左右,显色性指数大于82 ,无眩光、无頩闪利于视觉感官的保护与健康。基于纳米反光器具的配套使用,磁能灯的发光效率可提高到115Lm/W~161.5L m/W 的技术水平,照度明显得以提高。

中国原创PCT 发明专利磁能新光源基于在数字网络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链接设计,与定性线性无极调光的技术应用中具有其他电光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磁能灯新光源跨学科的适用范围较广,可广泛应用到植物种子的培育、粮食蔬菜水果及动植物的无公害的绿色环保的室内种植、养殖。特种磁能灯紫外线UV新光源可使用于有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光固化、光合成生成等领域;磁能新光源UV 紫外灯在处理生活污水、自来水与空气净化消毒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及性价比。……

同时新一代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均使用了可回收的固态汞合金(俗称汞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无极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160W,电磁感应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260W;磁能灯新光源产品目前单灯试验成功的输入功率为520W,随着制造工艺的突破磁能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可以突破1500W 的技术水平。

中国原创首先使用的一体化双孔连体磁芯闭合磁路磁能灯新光源,已经试验成功无汞激活发光的新灯种,特别是特种磁能新光源试制出的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种光谱的磁场能量与頩谱光波的控制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以上用电磁逆变耦合磁能发生器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电离激活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达到发光照明目地的这种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磁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我对电光源使用寿命的定位是:

电光源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发光材料与灯体材料在高温工作状态下的相互渗透时对光衰产生影响的时间定义。这个时间定义是光衰衰减到70% 时不再具有节能的实际实用价值时的时间定义!使用电光源产品的总体使用寿命,当然也包括电子电路的设计与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参数的合理运用等的整体因素。

通过计算和实际使用时的检验,采用新的配方工艺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正常使用时光衰到70% 时的使用时间为50000~55000 小时左右,是目前电光源领域里寿命较长的电光源。

第3篇

关键字:预测模型

一.时间序列分析法

(一)原理

ARMA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ARMA(p,q)模型中包括了p自回归项和q滑动平均项,它是自回归模型(AR模型)和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的一般形式,下面就分别介绍AR模型,MA模型和ARMA模型。

(1)自回归AR(P)模型

AR模型即自回归模型,满足: 其中 是模型的参数,c是常数项, 是误差项,E( )=0,E( )= ,E( )=0,t=s。为了简化,常省去常数项c。为了保持AR模型的稳定性,对于模型的参数常有些限制条件,如误差项 是均值为0方差为 的白噪声。

(2)滑动平均MA(q)模型

MA模型既滑动平均模型,满足: ,其中 ,i=1,…,q是模型的参数, ,i=1,…,q是误差项。满足以上方程的时间序列{ }是q―阶滑动平均过程,记为MA(q)。

(3)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p,q)模型

ARMA(p,q)模型中包含了p自回归项和q滑动平均项,它是自回归模型(ARMA模型)和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的一般形式,ARMA(p,q)模型可以表示为 = + ,其中 ,…, 是模型的参数, 是常数项, 是误差项。如果q=0,则ARMA模型就简化成AR模型,如果p=0,则ARMA模型就简化成MA模型。

由此可以看出AR(p),MA(q),ARMA(p,q)模型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二)模型评价

时间序列预测法期限是短期,中期预测。主要适用于经济预测,商业预测,需求预测,库存预测等。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根据市场过去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发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会同样延续到未来。事物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事物的未来又是显示的延伸,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能够充分运用原时间序列的各项数据,计算速度快。采用组合的时间序列或者把时间序列和其他模型组合效果更好。缺点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不能分析两个因素的相关关系。当遇到外界发生较大变化往往会有较大偏差。

二.神经网络(BP)预测模型

(一)原理

BP网络是采用Widrow―Hoff学习算法和非线性可转移函数的多层网络。典型的BP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也就是Widrow―Hoff算法。现在有许多基本的优化算法,例如变尺度算法和牛顿算法。BP神经网络包括一下单元:①处理单元(神经元),级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层的处理单元只是将输入值转入相邻的联接权重,隐层和输出层的处理单元将它们的输出值求和并根据转移函数计算输出值。②联接权重。它将神经网络中的处理单元联系起来,其值随各处理单元的联接程度而变化。③层。神经网络一般具有输入层x、隐层y和输入层o。④阈值。其值可为恒值或可变值,它可使网络能更自由地获取所要描述的函数关系。⑤转移函数F。它是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输出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非线性函数。

(二)模型评价

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中长期的预测。优点:逼近效果好,计算速度快。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精度高。具有强非线性拟合能力。缺点是无法表达和分析被预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预测人员无法参与预测过程,收敛速度慢,难以处理海量数据,得到的网络容错能力差,算法不完备。

三.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型系统的研究对象。

(一)原理

灰色系统有多种模型。n阶h个变量的灰色模型几座GM(n,h)。预测模型中,最常用的是GM(1,1)模型。GM(1,1)模型的微分方式为

d+a其中t表示时间序号;a,u表示原始数据

灰色模型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建立模型常用数据有以下几种:1.科学实验数据;2.经验数据;3.生产数据;4.决策数据。

(2)序列生成数据是建立灰色模型的基础数据。

(3)一般非负序列累加生成后,得到准光滑序列。对于满足光滑条件的序列,即可建立GM微分模型。

(4)模型精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输生成方式。数据的取舍,序列的调整,修正以及不同级别的残差GM模型补充得到提高。

(5)灰色系统理论采用残差大小检验,关联度检验,后严查检验三种方法检验,判断模型的精度。

(二)模型评价

核心体系是灰色模型,即对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得到近似的指数规律再进行建模的模型方法。优点是不需要很多的数据,一般只需要4个数据就够了,能解决历史数据少。序列的完整性及可靠性低的问题。运算简便,易于检验。具有不考虑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的特点。缺点是只适合用与中长期的预测,只适合指数增长的预测,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有较大影响,预测结果较差。

以上三种预测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数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有时也可以结合模型的优点进行组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蓉 话务量分析和多种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

[2]朱峰 浅谈数学建模中预测方法 --- 高校讲坛

第4篇

关键词:时空数据库;时态版本;数据库模型

1 引言

地理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模型的优劣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存储空间数据、提高空间数据使用效率、减少数据冗余的关键。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传统测绘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否适应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空间数据库存储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时间概念,从而很难满足地理信息用户对历史数据的各种需要,同时传统空间数据库模型在数据库更新方面也存在大量不足:变化信息和不变信息同时采集、存储,不但使得更新周期长,而且内业处理人员处于“孤岛”之上,彼此之间不能够很好地协调、联系,造成数据孤立并产生大量冗余,这对频繁更新的地理信息数据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态的空间数据库模型,通过时空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利用时态数据的特性,实现优化数据库模型、提高管理更新效率的目的。

2 现有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模型

目前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大都按照管理属性将地理信息数据:数字栅格图(DRG)、数字线划图(DLG)、数字地面模型(DEM)、数字正射模型(DOM)、专题数据(TD)、元数据(MD)分为三类:成果数据、历史数据、在线运行数据[1],如图1所示。

成果数据主要向用户提供现势性最好的成果;历史数据是被更新下来的成果数据;在线运行数据是供在线检索查询、分析应用的成果数据。由此建立相应的成果管理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在线运行数据库。

成果管理数据库是一个管理成果数据的信息系统,它将各数据生产单位生产的原始成果数据,经过入库检查和整理,按照一定的规则,从对原始数据管理的角度来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的数据加工和提供数据服务做好准备。数据库更新后,较早版本的成果数据就成为历史数据,存入历史数据库中。历史数据是监测自然,回顾过去,分析、推测现实的走向、趋势的重要依据,而且,历史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不能同时包括同一时态的同一种数据。在线运行数据库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在线检索和浏览分析及制图而建立的,并建立逻辑上无缝或物理上无缝的空间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图1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

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很多种数据,每种数据都有可能包括在成果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在线运行数据库中,这样的数据库模型必然要产生数据冗余;同时,数据分开存储,不利于数据之间的对比和连接。

3基于时态版本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空间数据库中加入时态信息,形成时空数据库,丰富了空间数据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了空间数据的变化过程[2],较好地保存了历史数据。整个数据库不划分成果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在线运行数据库,而是在空间数据结构中添加时态信息,建立统一的时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采用版本管理机制,通过加入到数据结构中的时态信息来区分成果数据、历史数据和在线运行数据,优化数据库结构,达到现有数据库结构的效果,满足用户对不同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

利用面向对象思想[3]设计出空间数据库中加入时态信息的时空数据模型,将版本信息(Ve)、有效时间(Tv)和数据库时间(Td)记录到地物要素类表和属性表中,并且通过数据库时间来标记版本创建时间(Tvc)。另外,消亡的地理实体在“版本(Ve)”处表达成“消亡后的最近版本 End”,如1 End,表示在版本1被记录前该实体已经消亡。表中记录的它的有效时间是其消亡时间,事务时间是“消亡后的最近版本”的版本时间。

图2a是某一区域的初始几何形状,经过两次变化过程:第一次变化,结点N1和弧段A1被删除,弧段A8和A9合并成A10,且面S1和S4合并成S5,如图2b所示;第二次变化中,增加了弧段A11,并将S3分解成S6和S7,如图2c所示。属性数据(只介绍部分属性数据)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S2由农业用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以其中的面状地物为例,具体描述空间数据变化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图2空间数据的历史变化

表1 面状要素类变化信息

表2 属性数据变化表(仅以S1、S2为例)

这种基于时态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只存储一次,不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现象;其次,空间数据库中加入时态信息,就将单纯的空间数据库转变成为丰富的时空数据库,充分利用时空数据库的特点,拓宽空间数据的应用服务范围,增强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功能。

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关键字向加入时态信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发送请求指令,数据库根据用户发送的关键字来检索查询满足条件的数据,并将带有时态信息的空间数据返回给用户。

图3用户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种数据库模型同样有利于数据更新。在数据库更新过程中,编辑人员只是有针对性地修改已经发生变化了的数据,而那些没有变化的数据在新的版本确定时,记录下版本时间。编辑人员可以建立符合自己习惯和需要的版本或版本世系(一系列父子版本的集合),来保存相关的时态信息,这些并不影响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情况。

在整个数据库更新过程中,没有重复存储任何相同的空间数据,数据库增加的只是现实中发生改变的数据信息,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数据冗余,并且有效地保存了不同时态、不同版本的历史数据,将历史数据和现时数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数据库成为地理信息数据变化过程和数据库状态的改变情况的真实写照和完美记录。

4 结论

基于时态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数据自身数据量大、种类多等特点,利用时空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建立数据库的时空版本形式,优化了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模型,同时,用户通过对时态信息的检索,可以实现数据库历史时刻或历史时段情形的回溯,达到合理管理和方便利用历史数据的目的;并且,该模型为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龚健雅,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2] 龚健雅. 当代GIS的若干理论与技术.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

[3] 唐新明,吴岚.时空数据库模型和时间地理信息系统框架.遥感信息.1999(1):11-15.

第5篇

    关键词:苯乙烯 醇酸树脂 机理 工艺

    传统的不饱和油(脂肪酸)改性的醇酸树脂分子中具有羟基、羧基、双键、酯基等反应性基团,因此,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引入其他活性基团,使醇酸具有广泛化学改性的基础。化学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改性剂起羧基作用、改性剂起羟基作用以及利用双键反应的化学改性等。化学改性中尤以利用双键反应的化学改性最为重要,其中以苯乙烯类改性最为典型,主要有共聚法和预聚物法两大类。

    一、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机理

    1、共聚法

    乙烯类单体改性醇酸树脂常采用共聚法。按照共聚法中苯乙烯的加入时间及加入方式不同,可分为前苯乙烯化和后苯乙烯化两种方法。

    (1)前苯乙烯化法 前苯乙烯化法主要包括植物油的苯乙烯化法、脂肪酸的苯乙烯化法和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法三种。对以上几种苯乙烯改性方法的工艺要点分述如下。

    a、植物油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首先,苯乙烯单体和油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生成共聚油这种均一产物,该产物可直接代替植物油制备醇酸树脂。苯乙烯化的植物油,先用甘油(季戊四醇或其他多元醇)醇解生成脂肪酸单甘油酯,然后用苯酐等多元酸进行酯化。

    b、脂肪酸的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先将苯乙烯和引发剂滴加进盛有DCO酸的反应釜中,进行脂肪酸的苯乙烯化反应,然后真空蒸馏除去剩下的苯乙烯,再向反应釜中加入甘油等多元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醇解,最后加入配方量的苯酐等多元酸进行酯化。

    c、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以适当配比的含共轭双键和非共轭双键的混合植物油为原料,如DCO和亚麻油(或豆油)、桐油和亚麻油(或豆油),加入LiOH等醇解催化剂,并用一部分甘油、季戊四醇等多元醇进行醇解,生成单甘油酯;然后加入苯乙烯、二甲苯和引发剂,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反应,生成苯乙烯化单甘油酯;再用多元酸(如苯酐)及剩余的甘油酯化,生成苯乙烯化醇酸树脂。

    (2)后苯乙烯化法 后苯乙烯化法又称为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法。该法的工艺要点是:首先合成含共轭双键的基础醇酸树脂,然后用基础醇酸树脂和苯乙烯单体(有时还包括少量丙烯酸类单体),在引发剂存在及合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即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直至得到我们所要求的粘度。该法的工艺特点是工艺过程容易控制,利用常规醇酸树脂的生产设备即可进行改性醇酸树脂的工业化生产。

    苯乙烯与含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植物油或醇酸树脂能发生共聚反应。苯乙烯与含双键的脂肪酸共聚容易,与含非共轭双键的脂肪酸则共聚很慢。例如,桐油脂肪酸中90%含共轭双键,共聚时容易成胶;脱水蓖麻油(DCO)中25%左右的脂肪酸含共轭双键,共聚极慢,发生共聚反应的同时,苯乙烯将自聚成聚苯乙烯(PS)而与油相分离。在共聚过程中,通常发生如下反应,它们按不同机理进行。

    2、预聚物法

    预聚物法主要有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法和羧基预聚物法两种。

    (1)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改性法 该法以聚苯乙烯二醇改性为代表,它主要是通过在聚苯乙烯分子链的末端上引入羟基反应性基团,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聚苯乙烯聚合物引入醇酸树脂中。聚苯乙烯二醇在改性中起到了双重作用:第一,它所提供的活性羟基,代替了常规醇酸树脂合成所用的甘油或其它脂肪族多元醇;第二,长链聚苯乙烯的引入赋予改性醇酸树脂以较高的硬度、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品性。此类改性工艺较复杂,难以工业化生产。

    (2)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改性法 此法的工艺要点为:首先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等丙烯酸单体合成带活性羧基的预聚物,然后该预聚物可以直接代替部分多元酸(如苯酐等),在植物油的醇解物的酯化过程或两步法脂肪酸酯化过程中进行酯化反应,这样,带羧基的苯乙烯预聚物将接入到醇酸树脂分子链上,该法又称作共酯化法。这样,改性醇酸树脂将集中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PS)三种物质的优点,所得树脂的耐候性、柔韧性和耐溶剂性优于单纯以苯乙烯改性的醇酸树脂。但此类改性工艺复杂,改性产品价格较贵。

    二、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改性工艺研究

    苯乙烯改性顺酐醇酸树脂的工艺特点为:采用后苯乙烯化方法进行改性研究,保证了改性工艺过程简便易操作,改性醇酸树脂的质量稳定;采用溶液聚合法进行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接枝共聚反应,克服了本体聚合法中易出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过快和反应不稳定等缺陷;另外,以含共轭双键的活性较高的顺酐作为多元酸部分代替苯酐,可提供足够多的接枝共聚活性位点;在引发剂加入前,使苯乙烯单体(或混合单体)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聚合,这样,改性工艺过程将更加稳定。改性过程的工艺要点为:首先在带有搅拌器、热电偶温度计(连接温控仪)、回流冷凝器等附件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称量好的基础醇酸树脂、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部分溶剂,加热至125~135℃,保温1h后,将配方量75%的引发剂及部分溶剂加入滴液漏斗,在3~4h内滴完。保温2~3h后,分次补加剩余的引发剂。保温过程中,间隔1h取样,检测聚合反应体系的粘度和不挥发分含量,但体系的粘度和单体转化率均合格后,迅速降温,兑稀出料。

    工艺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常规后苯乙烯化法改性醇酸树脂,一般是先加入基础醇酸树脂,然后滴加大部分混合单体与引发剂,再分次补加剩余单体和引发剂的方法。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采用滴加方式加料,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低,反应时间较长;第二,由于同时存在单体的自聚及单体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接枝共聚等竞争反应,降低了接枝共聚反应的速率,减少了接枝共聚物的产生量,影响了改性树脂的外观和质量。为此,从工艺优化的角度考虑,我们增加了混合单体的热聚合这一过程,稳定了工艺过程,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改善了改性树脂的质量。如果改性剂为苯乙烯(St)单体,则热聚合过程将生成较多苯乙烯均聚物(PS),如果改性剂为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则它们可能会先生成部分丙烯酸预聚物(PP),这些在热聚合过程中生成的PS和PP将同样参与接枝共聚反应,并且会由于它们的产生,避免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局部升温过高,容易产生爆聚现象,此时,树脂的分子量剧增,以致出现凝胶化现象。

    另外,工艺优化还从反应温度、改性剂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比率、引发剂的选择、加入方式和加入量等几个方面考虑,通过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反应温度以125~135℃较合适,改性剂采用混合单体比单一改性剂能获得较好的漆膜性能,改性剂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比率在30~40%较合适,引发剂的加入量占混合单体的1.8~3.2%,且需采用分次加入较有效。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属性 必要性

1 认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以探究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内容和规律的研究就是体育教学理论,因此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它的特征。好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介质,作用在理论实践和教学实践中,继而增加体育教学理论实践以及教学实践功能。第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融入体育教学理论,能够有效的将体育教学成果更加有效的应用到教学集体中。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借助简练的解释、标识性的符号、实际的操作过程等来体现体育教学理论具备的特点,推动了体育教学理论的使用。第三,我国近十多年来引起人们注意的、做的较成功的改革后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实验,均是经历过探索实验后建立起的教学实验和改革。而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改革和教学实验最终的目标。

2 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和特征

国内学者和教师随着对国内外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将一些国外成功的、成熟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继而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而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5类:系统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程序学习模式、范例学习模式。如发现式学习模式就被应用在体育院校球类和田径教学中。但也存在较多的教师,根据本校具有的实际现状,研究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提出“学――导”的体育教学模式。从研究基础上出发,有些学者还根据自身要求和体育教学目标对本校体育教学进行划分,认为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也应属于体育教学模式;此外还有以掌握“三基”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专项运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等等。

3 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属性

3.1 理论性

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隐含着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这就是体育教学模式中具有的理论性,都展现出一种教学过程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而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的理论性本质。体育教学思想存在每一个教学模式中,它们之间具有两种关系模式:指导与被指导、反映与被反映。在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体育教学思想起到指导的效果,通常来讲,在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中应存在一种或多种教学思想的共同作用,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而成,然而也存在多个教学模式集中在一种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结构和实践中,必然会应用体育教学思想,如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体育问题”能力、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必然对“发现式”教学模式、“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起着引领作用。

3.2 稳定性

在一定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促使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相对来说的稳定性也指的是教学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的结构模式也是经过各种阶段性的教学实践积累而成的,老师能够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经过无意实践和特意的设计等,进行摸索、发现和总结,以此获得具有指导价值的体育教学模式。由此可知,与体育实践一样,体育教学模式也具有相同的客观性,因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是单独促成的,而是在各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形成。比如“运动问题提出”在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它具有的稳定性是对出现的各种“运动问题”进行判定,将体育教学中包含的基本规律客观的展现出来。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与所谓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由于体育教学方法没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只是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表现。体育教学模式中关注体育教学方法多种综合应用,继而服务于体育教学最终目标。不仅如此,体育教学模式还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目标性。也可以说,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改变,但在自己约束的范围内对出现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灵活性。

3.3 程序性

体育模式教学的出现和实践使用,本质上是一个新型的体育教学体系创建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结构的创建,因此肯定存在构建的步骤。而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其自身存在程序和主要环节保持平衡的状态,降低其变化的程度和改变的跨度。如果某个体育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运动时间运用时一定要产生比较大的条件改变,并且是一种无序的应用状态,可以认为该体育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稳定有序的教学程序,更谈不上教学程序模型的完整性。如有人认为“运动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在许多运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只能依靠本体的时空运动来再现运动技术,运动中不可能再想动作技术的完成程序。所以,按照现有体育教学的规律来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倘若根据某些体育教学规律建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程序性的“内核”,就可能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较大的差距。

4 结语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模式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即是教学理论思想的精华,也是可操作性的表现;是教学实践的总体概述和理性化的升华;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文中主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以体育教学特征和教学特点为基础,发现和研究各种教学情况下不同教学模式的使用,以此满足不同教学者,继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教学不在呆板枯燥,实现生动活泼的氛围,增加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席连正,冯莉萍.珠海大学园区“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2).

[2]王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第7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insically saf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t helped me design digital intrinsically safe power supply based on DSP which works in mine - on explosive environment.

关键词: 本质安全;开关电源;DSP;数字控制

Key words: intrinsic safety;switching power supply;DSP;digit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51-02

0 引言

本质安全型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以及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足以引燃矿井环境中存在的可燃性气体;电源中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之间要有可靠的电气隔离;本质安全型开关电源要包含多重的限能保护电路。为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DSP的本质安全型数字电源(下文简称本安电源)。

1 本安电源放电特性分析

电路主要包括电阻性、电容性、电感性三种形式,三种电路的放电特性各不相同。在研究本安电源设计时,必须了解电容性电路放电的全过程,弄清电路放电规律[2][3],图1为电容性电路实验原理图。

电路包括放电回路电阻R,火花放电间隙G,由图1得到回路电压方程为uc=uR+ug,即:uc-igR=ug(1)

式中:ug为火花放电电压,uc为电容电压,uR为回路电阻电压。放电电流为:ig=ic=-C■(2)

对式(1)做微分处理,然后将式(2)带入得到微分方程:■+■=-■■(3)

假设电压的指数模型为:ug=A1+A2e■(4)

式中:A1、A2为未知系数。

将式(4)带入式(3)中得:■+■=-■e■(5)

根据电容性电路火花放电电压临界条件:ug(0)=E、ug(T)=uT,式中T是每次火花放电时间,uT为每次放电结束时刻的放电电压。将电容性电路火花放电电压临界条件带入式(4)中得:A1+A2=EA1+A2e■=uT解得A1=■A2=■(6)

将式(6)带入式(5)中得:

■+■=■■e■(7)

根据电流初始条件:t=0时,ig=0,可将放电电流解出,解得放电电流为:ig=■te■(8)

将式(6)带入式(4)中可得放电电压为:

ug=A1=■+■e■(9)

则放电能量为:W=■ugigdt=■(■+■e■)■te■dt=■(■+■-E?琢)-(T?子0+?子■■)■?琢-■?琢2(10)

式中?琢=e■,?子0=RC,

放电能量是决定是否引燃的因素之一,只有电路放电总能量小于爆炸性气体环境下的最小点燃能量,才不会引燃气体。根据式(10)当单次放电时,uT=0,则有:

W=■CE2[■+■T]=■CE2?茁(11)

式中:?茁=[■+■T]

令n=■,则有?茁=■+■+■(12)

因为n>0,由式(12)可得:?茁>■,从以上递推可以看出,电容单次放电的最小放电能量为电容储存的总能量的一半,因此,电容最终放电的能量总小于电容所储存总能量。

2 本安电源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根据井下一般的用电标准,本文所设计的是输入为交流127V,输出为直流24V的本安型数字电源,其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本安电源电路主要由输入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换器、二级过流保护电路以及二级过压保护电路组成。当127V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电路转化为直流电后,由DC/DC变换器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24V直流电压,所输出的直流电压经过第二级过流过压保护电路[4]进行限能保护,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直流输出。其中控制DC/DC变换器的PWM信号由DSP数字控制芯片发出,同时DSP芯片本身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

3 本安电源电路硬件设计

3.1 本安电源主回路的设计 本安电源主回路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选用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控制芯片,由芯片发出PWM信号,经驱动电路光耦TLP250放大控制变换电路中开关管Q1的通断,并通过对电流、电压信号的采集反馈来调节PWM信号,该电源主回路的原理如图3所示。

整流滤波后电流直接送给变压器T1原边,图3中C1和R5构成吸收回路,可在Q1关断时吸收由高频变压器初级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保护Q1不受损坏,平滑直流信号,旁路可能存在的高频信号;R4、R6为过流检测电阻,检测电压输入到TMS320F2812中来控制输出矩形波;次级绕组输出经过二极管D3整流以及电容器C2的滤波后,通过采样电阻R10,R11分压,与TL431内部基准2.5V比较,将误差电压送入光耦,再通过光耦的导通能力来控制PWM芯片TMS320F2812进而来控制开关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从而实现恒流。此外,采样电阻R12,R13分压与TL431内部基准2.5V比较,将误差电压送入光耦,再通过光耦的导通能力将信号反馈到PWM芯片TMS320F2812进而来控制开关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从而实现恒压。

3.2 二级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根据对本质安全电路的要求,在电源主电路的输出端要设计第二级过流保护电路。并且在过流保护电路后接上三端稳压器,这样可使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稳定直流电。如果在电源电路工作时,由于元器件损坏而使电路出现故障导致输出的电压超过规定值,输出电压就会迅速升高,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电路中要加入第二级过压保护电路,常用的是晶闸管短路保护。图4为二级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原理图。

图4(a)为二级过流保护电路,当输入进来的电流小于所设限流I时,电阻R17上的电压小于Q4的开启电压,这时Q4工作在截止状态。电阻R16将输入电压分压,使Q2的源极S和栅极G之间产生足够的电压差,这样便可使Q2导通,这时过流保护电路正常工作。当输入进来的电流比所设限流I大时,电阻R17上的电压比Q4上的开启电压要大,这时Q4是工作在导通状态的。此时输入电压直接加在Q2的栅极G上,Q2的源极S和栅极G的基本无电压差,这样便可使Q2截止,导致电路断开,使电路工作在保护状态,Q2和Q3功能相同,给电源电路提供双重保护。图4(b)为二级过压保护电路,在电路工作正常的情况下,Dz2、晶闸管SCR都处在截止状态,电路所输出的电压直接为负载供电;当直流稳压器以为一些不定因素导致输出过高电压时,稳压管Dz2进入导通状态,为电容C6充电,此时有正向电压和电流流过晶闸管SCR,使晶闸管SCR触发导通,同时由于输出端对地短接,从而使输出电压迅速下降,起到保护作用。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DSP的反激式数字本安电源,电源的各部分电路均符合国标GB3836.4-2000中对本质安全电路的规定。经过实验测试,该电源工作正常,保护及时,实验结果与数据理论一致。

参考文献:

[1]刘树林.本质安全开关变换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

第8篇

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本次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如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如语文、数学学科把语综、数综课单独列出并排入课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一般把综合实践的三课时分一课时给信息技术。为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时往往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常处于“学新课、赶进度”的状况,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校对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了一些变革,依托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在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按需纳入新应用的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实践,颇有收获。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

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优秀作业不仅能在分享园晒出,而且能通过公用网盘让爸爸妈妈欣赏到自己的大作,还可以下载到任何一台智能设备上,随时展示给他人看,这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如阮同学说:“这个学期我学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没想到我也能做这么多作品,不可思议啊!我还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了一份国庆旅游方案。”

第9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属性模式;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2-0093-07

一、前言

尽管开放教育资源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在建设与应用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不少进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新事物仍存在不少的争议性和挑战性,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有许多的潜在特征没有显著地体现出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些潜在特征必将逐渐变为显著特征,从而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需要了解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元素构成,并构建科学的分析框架。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非洲学者贝特曼(Peter Bate-man,2006)首先依据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提出了非洲虚拟大学矩阵(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 matrix),明确了参与创建和应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元素。不过,随后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了该模式的缺点,认为在应用该模式处理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还有许多事件没有考虑在内。为此,加拿大学者斯特西(Paul Stacev,2006)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包含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五个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属性模式(0ER attributes model),随后他还对这个五个维度进行更加详细地阐释,提出了作为组织机构或个人开展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属性与决策建议(OER attributes and decisionpoints)。

开放教育资源属性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经济合作组织的报告(OECD。2006)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UNESCO,2009)中陆续引用了该模式。基于开放教育资源属性模式的要素组成,可以尝试从政策要素、法律要素研究、经济要素、技术要素,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等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基本要素分析。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政策要素分析

(一)国际政策要素分析

从国际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与开发教育资源相关的事件都涉及到专业研究领域的问题和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性国际组织来负责统一处置和管理,而且这些事件也只有在国际层级的处理中才能真正达到效果。例如,开放课件的发起、推广、支持和国际合作等相关事项是开放课件联盟(The OCW Consortium)的主要职责:互通性协议问题、版权认证问题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0)负责处理的:标准协议问题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万维网联盟(W3C)、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等机构负责处理的。显而易见,开放教育资源的创建和使用都需要在国际机构的协调管理下才能有效展开,因为相关的研究、网络数据的合作分类和各种形式的用户评价都必须在国际层级展开。除此以外,大量非专业性国际组织参与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并定期各种相关报告和政策意见,其中参与最为频繁和积极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组织(0ECD),以及欧盟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涉及的报告有“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最终报告”(UNESCO,2002),“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综述:成绩、挑战与新机遇”(UNESCO。2007),“知识与信息的开放存取”(UNESCO。2008),“开放教育资源:赛博空间的讨论”(UNESCO,2009),开放教育资源基本手册(UNESCO。2011),“让知识自由:开放教育资源的出现”(OECD。2007),开放教育实践与资源(e European Commission。2007)等。

(二)国家政策要素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概念格领域本体本体描述本体推理

[分类号]G350

领域本体描述是一切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活动的前提,提高领域本体描述的形式化与规范化程度、语义表达能力和本体知识推理能力就成为领域本体描述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形式概念分析(FCA)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建立在概念和概念层次的数学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知识描述手段和数据分析工具,运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构造和展示由属性和对象构成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FCA和领域本体是两种形式化的知识表示方法,文献指出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本体的目的是对人能感觉到的现实世界建立共享的概念模型,提供一种共识以支持知识密集型应用。FCA不是为现实建模,而是为人工世界建模,目的是支持用户在给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领域分析和建模。FCA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同样重要的两方面,而本体则强调概念的内涵部分。

FCA已被尝试用于领域本体的描述,代表性的文献有[4-6]等,这为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理论的产生提供新的契机。利用FCA可以完善领域概念的属性集和对象集,提高领域本体的语义完备性和形式化程度,自动分析领域的隐藏概念,并对领域概念进行聚类,从而为本体分类关系提供参考,帮助建立领域本体原型。另外,概念格可以帮助完善用描述逻辑进行本体推理的实际情境,为本体推理的公理和规则的编写提供便利。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运用概念格协助完成领域本体描述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模型,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启发。

1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原理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基本原理可简述如下:领域本体的描述,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工程化的指导思想、标准化的表达方式和规范化的工作步骤。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预处理过程,将领域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领域核心术语集(即核心词汇集),进而将领域核心词汇集依据“对象一属性”的二元关系转换为形式背景,用形式背景来表达领域背景知识。形式背景形成后,在对其优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造格过程,将形式背景转换成概念格,并用相关工具将概念格显化,接着根据实际需求对概念格进行规范化的编辑操作,得出满足领域本体使用需求的合理概念格,此时,可视化的概念格可以良好地展现出概念层次模型,概念层次清晰地体现了概念间的分类关系。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将概念格通过相关操作转换成领域本体原模型,并在领域专家的参与下对领域本体原模型进行属性、实例、关系和公理规则等多方面的充实,最终通过领域本体的形式化过程,用本体描述语言将领域本体表达出来。最后用领域本体推理过程,对领域本体进行检测,并推理出相关隐性知识。

2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模型

根据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原理,本文将运用FCA描述领域本体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和推理阶段。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来看,上述四个阶段每阶段都包涵着许多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要素和内容,这给理解和掌握基于FCA对领域本体进行描述这一过程的本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采用模型化的思路,抓住这四个阶段中的主要要素并摒弃次要要素,进而深入研究各主要要素间的关系,对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过程进行抽象,构建了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模型,如图1所示:

各模块的主要任务概述如下:

2.1 准备模块

该模块主要解决领域本体描述的前期准备问题。在知识工程专家、领域专家和领域本体用户三方面对所要建设的领域本体进行深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搜集领域数据,并将其分为三类: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随后使用相关技术(映射技术、NLP技术等)从各类数据中抽取出领域核心术语集,并将术语集的格式统一为“对象一属性”集,文献[7]阐述了具体的方法:①对结构化数据(一般为关系数据库表),利用逆向工程或映射技术将关系模型转换为E―R图,用数据库表的元组作为对象,而数据库表的属性作为属性,E―R模型的关系表述概念间的关系;②对非结构化数据(一般是领域纯文本)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自然语言的解析器,将领域文本中的每一个句子转换成一棵语法树,由语法树来分析,将词汇关系分为动宾关系、并列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进而将这些关系转换成“对象一属性”关系;③半结构化数据一般是大量的XML格式的网页以及它们遵循的文档类型定义(XML Schema或DTD)等具有隐含结构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具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从半结构化数据中抽取需要运用映射技术和自然语言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获取领域中的“对象一属性”关系。

2.2 分析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主要完成四项任务:

・将准备模块得出的结果(即领域核心术语的“对象一属性”二元关系)纳入统一的形式背景下,并判断所形成的形式背景是否为标准形式背景,若不是,则分析原因(如多值背景、非净化背景等),并采取对应措施(如多值形式背景单值化,背景净化),将形式背景标准化。

・通过造格算法,将标准形式背景转换成概念格,并将所得概念格通过Hasse图的形式显化出来,由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专家在可视化基础上判断概念格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概念格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对象、属性编辑,循环操作,直至出现较为满意完备的概念格为止。对概念格的编辑处理的基本操作包括:添加或移除对象;添加或移除属性;当两个对象有相同的属性时,要么合并成一个对象,要么给对象添加属性,以区别对象。概念格可以产生新的对象,它们不在概念表中,可以增加这些对象;整个过程不断循环重复,直到合理完善为止。

・将编辑后的完备概念格进行转换,主要包括节点转换(命名顶端节点,标示中间节点,删除底端节点)和节点关系转换(转换为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两部分,转换的结果是得出领域本体原模型。

・在领域专家的参与下,将领域本体原模型进行属性扩充、实例扩充、公理扩充及关系扩充,对领域本体原型进行完善,最终形成扩充后的领域本体原型。其中,属性扩充和实例扩充分别用于完善本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两个方面,关系扩充的目的在于完善领域本体概念除分类关系外的其余关系,而对公理和推理规则的扩充可以帮助实现本体推理。

2.3 描述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本体描述工具和本体描述语言,对扩充后的领域本体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即完成本体的编码过程,最终得到领域本体。本

体描述包括对领域概念、概念间关系、属性、实例、公理和推理规则等各个方面的描述。

本体描述的过程相当复杂,为方便和简化领域本体描述的具体过程,相关研究机构开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本体描述工具:JOE、OILed、OntoEdit、Prot6g6、WebOnto等。这些工具在描述领域本体的能力上各有特点和优势,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本体描述语言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如OWL、DAML、RDF等)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体描述语言的选择就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的观点是,本体描述语言的选择并非是唯一的,而是需要与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与选择的本体描述工具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做出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OWL描述语言对本体进行描述。

2.4 推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体描述语言,选择相应的本体推理机来实现本体推理。描述逻辑是本体推理的基础,本模型将本体知识推理建立在具有数学理论支撑的概念格之上,利用概念格有效帮助知识工程师完成对领域知识的逻辑描述。本文将在后文3,5节中结合实例阐明如何运用概念格协助确立领域本体概念的逻辑关系。

本模型中,本体推理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检测冲突,优化表达,本体建立者要想建立正确、一致的本体就需要借助推理;二是由给定的知识(即显性知识)推理获得隐含知识,也就是把隐含在显式定义和声明中的知识通过一种处理机制提取出来。本体推理一般由推理机来完成,文献[12]对当前主要本体推理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总结了三个典型的推理机系统(Pellet,Racer,FaCT++)的优劣,为如何选择推理机提供了参考。

3

一个实例:基于FCA的脊椎动物领域本体描述

3.1 脊椎动物领域简述

实例的目的旨在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描述理论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应用领域的选择问题上,不必过于复杂化,以能阐明理论的正确性、可用性和易用性为准。基于此,本文拟选择一个简单且领域知识争议小的领域来阐述问题,在领域本体描述的具体应用中,也只取一个领域片段,进行领域本体描述。综合考虑后,本文选择百度百科中的“脊椎动物”这一词条作为领域非结构化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脊椎动物领域本体描述。如图2所示:

3.2 步骤一:准备阶段

将“脊椎动物”词条中的文本进行整理,为避免形式背景过大不宜进行文字表示的弊端,对上述文本做适当简化,得到领域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如下:

鱼类:用腮呼吸,生活在水中,卵生;

两栖类:能生活在陆地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在水中水中用皮肤呼吸。卵生。常见动物:蛙等;

爬行类: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陆地生活。常见动物:陆龟等;

鸟类:体表有羽毛,卵生动物,用肺呼吸,有翼能飞翔。常见动物:鸽等;

哺乳动物类:胎生,哺乳,用肺呼吸。

从上述文本中析出领域核心术语集,包括属性集和对象集,原则上这一过程是由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完成的,但限于本文的实验条件有限,故采用人工析出的方式。脊椎动物领域的属性集为:{B.用腮呼吸;c.用肺呼吸;D.生活在水中;E.生活在陆上;F.卵生;G.胎生;H.甲或角质鳞片;I.有羽毛;J.有翼能飞翔;K.哺乳;L.水中用皮肤呼吸;M.有脊椎的}.脊椎动物领域的对象集为:{蛙,陆龟,鸽子}。

3.3 步骤二:分析阶段

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由知识工程师将上述属性集和对象集纳入到形式背景中,确立背景中所有存在的“属性一对象”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初始形式背景。

由于此时形式背景不完善,属性B与属性K没有对象与之对应,且整个形式背景不是净化背景,因此,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对形式背景进行完善,添加对象老虎、草鱼,得出一个完善的形式背景,如图4所示:

利用造格工具concept Explorer,将上述形式背景转换成概念格,如图5所示:

在概念格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自动聚类产生的领域概念,此时,若领域专家认为该概念格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述领域知识,则需要在知识工程师的协助下对概念格按照相关规则进行编辑,本例略过此步。图5中的概念格总共产生了11个节点。

得到完备的概念格后,就需要对概念格进行节点和节点关系两方面的转换,以得到领域本体原模型。节点转换的要点是进行节点标示,一是在领域专家的帮助下对节点命名,即取概念名;二是标示节点的所有属性(包括从上层节点继承的属性)和实例,即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后,节点关系可自动转换成相应概念间的关系。以下是3个有代表性的节点:

节点1:脊椎动物({草鱼,蛙,陆龟,鸽子,老虎},{有脊椎的})),该节点包含领域中所有的实例和所有实例共有的属性。

节点7:两栖动物({蛙},{有脊椎的,用肺呼吸,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上,卵生,水中用皮肤呼吸})。

节点Il:({},{用腮呼吸,用肺呼吸,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上,卵生,胎生,甲或角质鳞片,有羽毛,有翼能飞翔,哺乳,水中用皮肤呼吸,有脊椎的}),该节点是空概念,不存在,需删除。

完成概念格的转换后,可以得出如图6所示的领域本体原模型:

领域本体原模型中所表达的属性、实例、公理等内容可能出现不完善的情况,因此,需要在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的合作下对领域本体原模型进行属性扩充、实例扩充及公理扩充等。

以概念7两栖动物为例进行领域本体原模型扩充:两栖动物({蛙},{有脊椎的,用肺呼吸,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上,卵生,水中用皮肤呼吸}),添加公理{两栖类(水中用皮肤呼吸,卵生动物)V(用肺呼吸,卵生动物)V(生活在陆地,卵生动物)V(生活在水中,卵生动物)}。

3.4 步骤三:描述阶段

选择Protege为本体描述工具,OwL领域本体描述语言,对扩充后的领域本体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用Protege3.1.1描述后的脊椎动物领域本体概念及概念关系如图7所示:

本文构建的领域本体共包含领域概念15个,概念的属性17个,基本阐明了脊椎动物领域的概念和概念关系、概念的属性及实例。用Protege工具可自动将领域本体用OWL本体描述语言描述,得出脊椎动物领域本体的代码。

3.5 步骤四:推理阶段

本体推理是领域本体描述的最后一个阶段。本文是在Protege工具的基础上结合RacerPro推理机实现本体推理过程的。描述逻辑是本体推理的基础,因此,如何从领域本体原模型(或概念格)准确得出领域本体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图6,本文总结了运用概念格完善描述逻辑的实际情境,如表1所示: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领域本体 用户兴趣模型

[分类号]G253

目前,数字图书馆正在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图书推荐技术、检索技术。因此建立用户兴趣模型,是整个个性化服务系统建设的关键。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的实质是将潜在的用户需求用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借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由系统对用户服务进行维护、管理。

基于本体的用户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借助领域本体,通过自动保存用户查询历史记录文件,运用所构建的用户兴趣模型对本体构建用户需求和服务资源内容进行匹配的机制。

1 本体及其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

本体概念来源自哲学学科,主要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本体不仅能够准确描述某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内在联系,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语义表达。作为能在语义和知识层面上进行概念描述的工具,本体在知识工程以及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实践和应用。

本体作为知识的一种组织方式,既定义了组成该领域词汇表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又定义了这些关系外延的规则,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具体而言,本体就是由一个词汇术语和推理规则所组成的规范组合。

1.1 本体的定义

本体从形式上定义了领域内相关概念间的关系,通过对概念、术语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显现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将概念层次结构和逻辑推理融为一体。

本体是由六元组集合0{C,Ac,R,AR,H,X}组成,其中c是概念集合,Ac是属性集,R是关系集,AR是关系属性集,H是概念层次,x是公理集。其中,cj表示某一领域内相同类型对象的集合,可以由A。(ci)的属性集来进行描述;r;(cp,cq)则表达概念cp和cq之间的相互关系,rj的属性由A“(ri)来表达;H是从集合c中抽取的概念结构,属于c中概念的超类/子类关系集合。

1.2 确定本体的领域与范围

构建领域本体,首先要明确其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并且,本体的目标、作用和其系统开发、维护以及应用的对象,这些元素对领域本体的建立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应当在构建领域本体前引起注意。此外,能力问题是由基于该本体的知识系统可以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所组成,通常被用来检验该本体是否满足领域需求,包括:该本体能否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些能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需要特定的领域表示?在领域本体创建的开始阶段,需要我们尽可能列举出该系统的所有概念。

1.3 建立领域本体库

领域本体库是用于描述指定领域知识体系的一种专业性本体,它包括:该领域本体概念及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领域行为以及所属特性和发生规律的一种显性化描述。领域本体确定了该领域内普遍认同的确切概念,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语义描述,使用户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法层次,又可以使用语义层次进行。因此,将领域本体应用到信息过滤的程序中,可以弥补传统信息过滤技术的缺陷。

领域本体库是一个在某领域内的概念层次结构集合,这些概念既可以自己创新,也可以借用已有的主题或词义库。就数字图书馆领域来讲,目前的一些图书馆网站提供了自助创建的在线层次主题,每个主题对应着一系列相关的页面供个性化用户浏览,这种形式为本文构建数字图书馆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提供了借鉴。

2 构建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个性化服务

2.1 建立本体框架

基于领域本体所产生的概念集,需要按照特定的逻辑规则对这些词汇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各自不同的领域,而对于同一领域的词汇概念而言,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应该较大。

另外,还需要对各个领域中每一个概念的重要性进行科学评估,遴选出关键术语,剔除掉那些不必要的或相关性较低的概念,用准确而精简的概念词汇来表达该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至此,则形成了该领域知识的概念框架体系,也就是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

根据这一原理和要求,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框架包括:用户、资源库、查询处理、检索等。

2.2 设计元本体

为了描述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中的各个概念,需要运用术语对各个概念进行一一标识,并对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确切定义。因此,本文设计元本体来定义概念。对于某个概念,我们既可以选择使用元本体中定义的元概念来定义,也可以选择在本体中已经有定义的概念进行再定义,还可以重新使用已有的本体。

元本体是本体的本体,是用于定义本体的概念,例如:实物、关系、角色、行为等。元本体可以理解为更高层次的本体,是领域本体内概念的抽象表达。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可以使用的本体词汇资源库。使用已有的本体,既可以减少开发的成本,又能增强与其他系统的交互能力。目前来讲,对于数字图书馆,有许多本体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除了定义概念,还要定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些逻辑关系不仅要涉及同一工作领域的概念,还可以表达相关工作领域的概念,而所有这些关系都隶属于同一个工作领域。

而在自行创建的概念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类,目前来讲,对于类层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自上向下法:即先定义领域中那些综合的、概括性强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分解细化说明;②自下向上法:先定义具体的、例外的概念,从定义最底层、最细微类的定义开始,然后再利用这些定义对综合性的概念进行解释;③混合法:即自上向下法与自下向上法混合使用,先建立那些常见的、普遍的概念,然后分别向上泛化与向下细化。

以下,本文将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建立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动态服务模型。

2.3 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服务框架

对于数字图书馆这个本体领域来讲,提供基于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检索服务,需要综合利用搜索技术、查询技术以及用户兴趣调查,寻求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最佳结果。建立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在个性化检索中的作用是:在用户发出检索要求时,这些信息被采集用来创建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基础数据,当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和查询要求一起传输到服务器的时候,向搜索引擎提交查询请求,搜索引擎经过对本体集合的匹配,返回相应的检索结果。检索结果是依据用户的搜索要求内容与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相似度进行匹配,匹配处理的结果就是返回给用户的选项。基于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检索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在基于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检索服务框架中,个性化搜索推荐的原理是利用用户兴趣模型寻找与之匹配的资源,或寻找具有相近要求的用户群,互相推荐浏览信息。服务器通过动态收集用户的信息要

求和兴趣,自动应用用户兴趣模型,向用户推荐合适的信息资源,并能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推荐。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正是依据本体表达的用户兴趣概念,发现与用户要求相关的资源信息,作为结果推荐给用户以及具有相似要求的用户。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服务的推荐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信息发现是通过运用元搜索引擎技术,根据用户兴趣模型本体库所表达的用户要求信息,从资源信息库中检索出与用户要求相匹配的资料;信息过滤则是通过用户兴趣模型,在领域本体库的范围内,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就可以通过智能推送给用户,同时通过发现相似用户,把这一检索结果推送给具有相似兴趣的用户,实现协同推荐;最后,根据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修正用户模型本体库。

3 基于领域本体的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构建

完整构建一个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环节:获取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分类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匹配用户兴趣模型、发送检索结果和动态更新用户兴趣模型等任务。其中,获取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的过程为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源;用户兴趣信息分类则是将用户兴趣信息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得出用户的主题兴趣;匹配用户兴趣模型是将用户兴趣信息与已有的领域本体库进行匹配,以获得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用户兴趣模型的动态修正就是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更新用户的兴趣数据库。

3.1 用户兴趣信息的获取与分类

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用户浏览网页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用户的主题兴趣信息,即通过收集查看用户的浏览行为来确定用户的兴趣主题。常见的用户兴趣主题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显式方法和隐式方法。显示方法是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的网页上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可以确切地反映用户需求所在。隐式方法是指整个用户兴趣发现的过程都不直接由用户提供,而是通过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自动获取用户的兴趣信息资料,经过专业工具分析处理后,输出到用户的动态兴趣模型。由于用户兴趣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动态性,本文采用隐式方法来获取用户兴趣信息资料。

通过隐性方法获取用户兴趣信息数据的途径很多,包括计算机日志信息、用户访问行为数据、访问页面的链接信息、访问内容、访问时间、下载行为、书签标记情况等。这些用户活动信息资料存储在用户缓存文件夹中,包括用户在检索查阅时间内的所有兴趣数据。然后将这些内容通过归一化、特征向量提取和特征权值计算等过程,用内容向量空间表示其内容分类。

3.2 基于领域本体的用户兴趣信息匹配

用户兴趣信息匹配过程就是通过计算信息内容的向量,计算该结果与领域本体库中概念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向量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常用内积运算,但是由于领域本体的用户信息兴趣内容文档的长度不一,尤其是长文档具有高词频特点,所以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需要对长文档进行规范化处理,排除长文档比短文档具有的优势。余弦规范化是同时针对长文档的两个特点进行归一化处理,这也是向量空间模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访问时间和页面长度。如果用户在一个页面上停留了较长时间,则对这个页面的兴趣值应增加。然而,如果页面长度很长,则时间因素的影响效果应降低。

3.3 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

根据计算出来的文档向量与领域本体库概念向量的相似度大小,页面被分类到相似度最大的概念下。初始状态下,领域本体库下的所有概念的权重都是0,随着访问的页面不断被分类到领域本体库中相应的概念下,概念权重得以标注和不断累积,产生一个最初的用户兴趣模型。概念的权重代表用户的兴趣分数,权重越高表明用户对该概念的兴趣越大。

3.4 用户兴趣模型的动态更新

为了更好地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动态、个性化服务需求,需要对用户兴趣模型进行及时更新修正。一般来讲,最初的用户兴趣模型需要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和维护。随着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匹配,用户不断选择新的文档,新的文档又不断被分到相应的类概念下,这时就可以通过扩展激活模块来更新动态用户兴趣模型中的概念兴趣分值。兴趣分值根据激活值进行更新。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踢掉兴趣分值低的概念,添加用户兴趣分值高的概念。由此,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框架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实质上是一个带有概念权重的领域本体实例,是领域本体库的子部分,其构建综合运用了本体和向量空间模型的原理。因此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描述是基于本体的表示方法和基于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本体概念表示用户的兴趣节点,利用概念分数表示用户对此概念的兴趣度。由此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可以由一个三元组来表示:{c,,c:,…,c,}={(c1,w1,T1),(c2,w2,T2),…,(ci,wi,Li)}。

其中,c;为用户的第i个情景概念,(Ci,wi,Ti)为第一个概念的描述,w;为第i个概念的兴趣权重,Ti为第i个概念权重最近一次更新时间。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构建完成之后,其所蕴含的用户兴趣信息就可以用于一系列的信息检索活动中,包括个性化的搜索、浏览、过滤等。

第12篇

关键词:克强指数;Benfrod法则;回归拟合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06-03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有许多经济指标可以反映,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质量如何,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对掩饰篡改经济数据一直有着强烈的动机和利益考量。如何能甄别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做出正确的科学的经济决策一直都为学术界所乐于探讨。

克强指数源于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克强指数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地区经济状况的评价方法和思路,作为对经济运行做出判断的成功范例,对克强指数的研究和改进与完善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基础知识

(一)Benford法则介绍

Simon Neweomb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发现许多类型的数字都很好地符合这样的规律:以1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要比以2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出现的频率要大,而以2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又比以3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出现的概率要大,并可以此类推。1938年Frank Benford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自然数据的首位数字的出现频率符合一个规律,这就是Benford法则[1]。Benford定律的定义:在不同种类的统计数据中,首位数字是数字的概率是:

P(D=d1)=lg(1+1/d1), d1=1,2,…,9 (1)

Benford法则可以用来检查数据是否存在质量问题。George Judge使用benford法则检测调查数据的质量[2]。许涤龙将Benford法则用于对M2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研究[3]。刘云霞运用Benford法则对中国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4]。孟连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进行了估计[5]。许宪春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6]。Mark J.Nigrini提出该法则可用于检查是否有伪账[7]。张华用Benford法则对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8]。这些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Benford法则在部门数据和宏观数据质量检测上的独特功效。

(二)Benford法则检验方法

1.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其中ei是统计数据中首位数字i的实际频率,bi是Benford法则下首位数字i的理论频率。在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是8的条件下,卡方检验的临界值是15.51。如果卡方统计量的值大于临界值,统计数据首位数字的频率分布则不符合 Benford分布,即说明该数据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引起注意。

2.Pearson相关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则样本Pearson相关系数为: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克强指数使用三个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对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本文选择克强指数相关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四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数据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个经济指标从2003―2012年共十年的分省年度数据。

(二)Benford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首先分别统计了每个指标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十年数据首位数字的频数,计算出每个数字出现的频率,以便检验各指标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是否符合Benford 法则。表1是各指标数据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分布。

对各指标首位数字的分布频率与Benford法则的分布频率进行频率分布拟合优度检验,计算结果(见表 2)。

表2的数据表明,前4个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中,除铁路货运量为0.71818外,其它3个指标都在0.985以上。从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来看,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8的卡方统计量临界值为15.51,除铁路货运量之外的其他指标的卡方值都小于此临界值。从两种检验结果都可以推断出铁路货运量指标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

为了找出铁路货运量数据中存在问题的样本,逐一剔除铁路货运量各省的数据。经计算发现贵州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在剔除其省份数据后相关系数明显变大、卡方值明显变小。说明这几个省份数据存在质量问题。综上所述,克强指数相关指标的数据质量整体可靠,由于全国各省交通运输发展悬殊,南方几个省数据的干扰使铁路货运量这一指标的数据质量变差。

(三)克强指数优化方案

为了优化克强指数的指标体系我们选取总货运量指标代替铁路货运量。首先计算出总货运量指标十年数据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分布(如表1所示)。对总货运量频率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2所示)。从表2看出总货运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卡方值也小于0.05 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可以认为总货运量比铁路货运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用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评估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为了验证猜测,分别使用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和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回归拟合使用SAS软件。

首先用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拟合地区生产总值。拟合结果中F统计量t为925.50,可决系数为0.9007,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各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为-4.75、17.93、-6.66、17.30)都落在拒绝域范围内,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然而虽然拟合方程的统计意义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铁路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与实际不符,也印证了铁路货运量存在质量问题的结论。

然后用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拟合地区生产总值。拟合结果中F统计量为1 675.5,可决系数为0.9426,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各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为-6.89、10.05、3.78、18.27)都落在拒绝域范围内,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经检验拟合方程的各变量不存在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对比两个拟合结果,有理由认为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能够更好地评估地区生产总值。

结论

本文从克强指数使用的经济指标出发,基于Benford法则对各省份2003―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的数据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铁路货运量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通过逐一剔除各省份的方法找出存在数据篡改的样本。因此克强指数相关指标不适合评价所有省份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优化克强指数的指标体系,选取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分别使用工业用电总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和工业用电总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结果显示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可以更好地拟合地区生产总值。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克强指数指标体系并不广泛适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估全国所有省份的经济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 George Judge,Laura Schechter.Detecting Problems in Survey Data Using Benford’s Law[J].The Jou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9,

44:1-24.

[2] Hill T.P.A Statistical Derivation of the Significant-Digit Law[J].Stat.Sci,1996,10:354-363.

[3] 许涤龙,金瑛.基于Benford 法则的M2 统计数据准确性研[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8).

[4] 刘云霞,吴曦明,曾五一.关于综合运用Benford 法则和面板模型检测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2,(11).

[5] 孟连,王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0,(10).

[6]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0,(2).

[7] Mark J.Nigrini.The Detection of Income Tax Evas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Digital Frequencies[D].Ph.D.thesis.Cincinnati,University

of Cincinnati,1992.

[8] 张华.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Benford评价及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The Study of Reliability About Keqiang Index Based on the Benford Law

SONG Xiang-dong,GUO Teng

(Yanshan University College,Qinhuangdao 066004,China)

第13篇

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基本属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07-03

EAP是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的英文缩写,是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与心理帮助支持项目。作为解决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和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新兴项目,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帮助计划(以下简称EAP)的基本属性认识不清,以至于在实施该项目时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边缘化倾向。没有意识到EAP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和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潜在效益,认为对员工的个人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在EAP引进上持可有可无态度。二是心理咨询化倾向。视员工帮助计划为心理咨询,甚至用心理咨询“代替”员工帮助计划。出于个人隐私和就业安全的考虑,员工在使用EAP中徘徊观望和不信任。三是娱乐化倾向。过度强化形式的多样化,如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户外拓展训练、宣泄放松等等,对EAP实施效果表示质疑。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的关系怎样?它的基本属性究竟是什么?有没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如何高效地实施EAP?本文试图予以探讨。

员工帮助计划(EAP)与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EAP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心理咨询是面向社会普通人,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不适问题。员工帮助计划则是由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和建议,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两者都属于服务行业,均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其任务与内容有重叠与交叉之处,但仍有许多不同。第一,对象和目标不同。心理咨询是面向社会普通人,其对象是心理需要帮助的个体或团体。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不适,促进其身心健康,实现其自我成长。EAP服务则面向企业员工及其家属,除员工心理咨询外,还有管理咨询和组织咨询,即还要为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服务,帮助组织建立组织文化,协调组织内部关系,提高组织的健康水平与绩效水平。第二,内容侧重点不同。心理咨询一般根据来访者的需求确定咨询重点。EAP服务涉及员工生活与工作问题、管理技能和组织发展,其侧重点在员工的职场身心健康上,包括家庭问题和工作平衡、压力管理和个人职业发展等问题。第三,服务方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有面对面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心理咨询等形式。EAP服务除心理咨询的方式外,还有心理健康调查、针对性培训、系列讲座、心理活动、效果评估等。第四,服务时间长短不一。心理咨询的次数一般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要求有所不同,短程咨询可能1次就会结束,而长程咨询可能会延续12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EAP服务是企业为员工买单,往往采用短程咨询,标准的咨询次数通常为每人1~6次。第五,专业人员不同。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是心理咨询师,EAP的专业人员是EAP咨询师,可以认为是“心理咨询师和顾问的总和”,其角色除心理健康的宣传者和心理咨询师之外,还是企业和人力资源顾问。

EAP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EAP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密切联系。其一,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两者共同的核心理念;改善员工生活质量,提高生产率,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二,EA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EAP属于员工的一种精神福利项目,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操作性实践流程,包括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评估等环节,EAP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入。其三,EAP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支持与促进作用。目前,EAP服务越来越多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内容联系在一起,有机渗透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中。EAP服务正从最初的救质转变成员工福利乃至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组成模块。其四,EAP须与人力资源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EAP可以通过向企业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行动技巧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习得处理压力的方法,间接对组织效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其内容和性质所限,它并不能为组织和员工减少工作压力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压力症结。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有权限、有能力去改变工作场所中的问题源,从根本上减少问题。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和EAP必须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现代企业。

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基本属性

目标的明确性 研究表明,一个成功有效的EAP项目要围绕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两个层面的需要开展工作,并在两个层面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员工个人层面的预期目标是: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指导其提高生活品质;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困扰;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推进员工良好的人际及工作和谐关系;促进员工家庭和睦,改善夫妻、亲子关系;促进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协助员工自我成长,引导其生涯发展等。组织整体层面的预期目标是:丰富福利制度,满足员工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层面的需要;优化组织承诺,增强员工在组织中的幸福感受;提高员工各项满意度指标,增进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改善组织的氛围,提高员工士气;降低相关管理成本,如离职率、缺勤率、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损失等。

发展的可持续性 EAP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人的价值高于一切”,每一个员工都被看作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以人本主义人性观为依据,以人文关怀为基础,蕴含着一系列发展性观念:一是全体发展的理念,即服务对象的全体性,包括员工及其家属,关注的问题有员工的工作生活与个人发展,也有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组织的发展战略等。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中国的EAP不应当,也不可能只是解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还应当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三是潜能开发的理念,EAP在我国是属于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侧重点应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主要关注全体员工的健康维护、潜能开发和工作绩效提高。

内容的生活性 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EAP作为一项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咨询的服务项目,它重点关注员工个人生活、工作问题和组织发展。个人生活方面涉及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经济问题、情感困扰、法律问题、焦虑、酗酒、药物成瘾及其他相关问题;工作问题涉及工作要求、工作公平感、工作关系、欺负与威吓、人际关系、家庭/工作平衡、工作压力及其他相关问题;组织发展涉及的是具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服务项目,如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改善管理风格、沟通组织关系、谋划工作设计等。

隐私的保密性 EAP计划是一项涉及个人隐私的服务。严格保守秘密,既是EAP激励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EAP激励能有效进行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一个EAP项目必须建立在服务公司、企业组织以及员工三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先期的推广说明上,要特别做到使员工确信他们的隐私权会得到充分的保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员工的隐私性,当事人的资料绝不能当作社会闲谈的话题。除非涉及生命保护需采取保护措施外,EAP激励专家所作的记录不能视之为公开的记录而随便任人查阅。若有必需,资料传阅之前,必须经当事人同意。EAP工作者的专业伦理规范,关系到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员工的信任。

激励的非薪酬性 EAP是一项精神薪酬的福利服务项目,它不只是把雇员看成是管理的对象,更注重把雇员看做伙伴和朋友,通过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使员工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解脱出来,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工作绩效。实践表明,EAP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全方位的人本主义关怀,满足了他们自身层次的精神需求,将产生全面持久的内在激励作用,先期投入的成本能得以加倍的回收。据报道,日本摩托罗拉公司在2002实施EAP项目后,员工的病假率降低了40%;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1995年宣称,企业对EAP投资每一美元可为其节省5~7美元的营运成本。

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有效实施

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精神福利项目。EAP的有效管理除要考虑对项目范围、时间、成本管理外,还要重点考虑与之相关的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优化组织机构,整合EAP人力资源 EAP在组织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组织高层领导与主管阶层的支持、一般员工的认识、工会的参与、执行团队的专业力量和执行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此,需要设计配置结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以促进援助资源的合力形成。一要加强党对EAP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由工会牵头,会同人事处以项目形式从组织角度积极推行,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要科学设置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EAP管理部门,同时企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各种必备的物质资源,比如资金、场所、设备、人力等,还包括充分、快速、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消除各种不确定和潜在的问题。三要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稳定的EAP工作队伍。

选择适宜的操作模式,确保EAP实施效果 EAP实施的成功,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至关重要。根据国内外研究,EAP操作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内置模式,指在企业内部配置专门机构或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二是外设模式,指企业将EAP服务外包给外部专业的服务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合同,安排1~2名EAP专员负责联络和配合,由专业公司提供全部援助专业人员和服务。实践证明,内置模式具有更了解、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和员工情况的优势,便于有效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但目前咨询人员远远不足,在人员配备上会有较大困难。更重要的是,在我国企业中人际关系相对紧张,内置模式容易导致员工的不信任感。而外置模式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更能取得员工信任,满足员工最在意的保密需求。但目前外置EAP实施人员多以心理学家为主,结构单一,相当一部分咨询专家没有接受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与变革方面的培训,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服务。还有第三种整合模式,比较适合当前中国的EAP选择,即在原来已有内置式EAP的基础之上,与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援助计划服务。

寻求专业合作,加强EAP合同管理 企业一旦决定EAP服务外包给外部专业的服务公司,则需要与该公司签订合同。EAP合同有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内容,每做一个EAP项目,可能需要签订多个合同,无论是当面访谈还是问卷调查,都要单独签订隐私保密协议,与其他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也要签订核心保密协议等。合同是管理的灵魂,合同内容是EAP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基础。设计单位是合同主体,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所有工作内容、工作范围负有主要责任。项目的名称、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违约及合同解除、保密义务、不可抗力、合作期限、合同的终止与争议解决、附则等都要明确表述。因此,设计单位在起草、签订、实施前重点要做好合同评审。合同评审时间通常在投标、签定订同或订单之前进行,以确保与项目服务有关的要求,包括口头表达的要求得到确认,异议得到解决,乙方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同时,对合同评审中的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合作内容与形式发生变更,应修订合同并及时将修改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设置制度化的援助流程,加强EAP质量管理 EAP的实施必须遵守基本的操作步骤和原则。一般来说,EAP有六级操作模式:第一,把脉与诊治。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宣传与推广。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对心理健康正确认识,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寻求帮助。第三,改善环境。除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外,重点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诱因。第四,全员培训。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第五,心理咨询。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第六,检验反馈。即针对解决的具体问题设定不同的指标对EAP做出检验,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认EAP在组织和个人表现中的有效性。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EAP沟通管理 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是EAP有效开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组织应提供畅通良好的上下双向沟通渠道。一是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和处理员工意见,或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员工的心理现状,及时预防问题。二是组织开辟诸如E-mail或BBS社区论坛等通道,当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或人际关系上有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对待时,可以向上级或主管部门反映和申诉,相关部门和人员经过调查核实后,尽快处理并协助员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上册):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45.

[3]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3):58.

[4]赵然.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4.

[5]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6]Masi D A,Friedland S J.EAP actions and options[J].Personnel Journal,1988,67(6):61-67.

[7]郭建斌.EAP的非薪酬激励功能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75-78.

[8]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9]王雁飞.国外员工帮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10]孙冬梅.国内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3(25):55-61.

第1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 资本结构 企业绩效

一、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科技发展具有促进效用,而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其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现有文献中,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绩效并没有达到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将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Minnick、Noga ,2010;陈德萍和陈永圣,2011);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系(张兆国等,2007)。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为例,探讨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二、样本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信息技术行业187 家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4年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资料。企业绩效受资本结构、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的模型中主要变量为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其中资本结构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衡量,企业绩效考虑了ROE和ROA两个变量,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偿债能力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衡量,资产担保价值以总资产中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股权集中度以国有股占比作为变量,成长能力考虑了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企业价值考虑了托宾Q和市净率两个指标。

三、实证结果

(一)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表1 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表1报告了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主要变量实证回归结果,方程(1)和(2)分别以ROA和ROE作为企业绩效变量进行OLS估计,而方程(3)考虑到企业的个体异质性,以ROA作为企业绩效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回归结果可见,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结构中负债的上升,会造成企业ROA下降约5.14%,ROE下降约3.22%,在控制了企业的个体异质性后,ROA仍受3.83%的负影响。说明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该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经理在选择融资结构的同时,通过资本结构的选择向投资者传递信号,企业绩效好的公司通过举借更多的负债向市场传递其经营良好的信息。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偿债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资产担保价值对ROA有显著负影响,对ROE的影响不显著;国有股占比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资本积累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资本回报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托宾Q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净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表2 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表2报告了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回归结果,方程(1)和(2)分别以ROA和ROE作为企业绩效变量,方程(3)考虑到企业的个体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回归结果可见,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结构中负债的上升,会造成企业ROA下降约5.14%,ROE下降约3.22%,在控制了企业的个体异质性后,ROA仍受3.83%的负影响。说明经营绩效较好的企业较少使用负债融资,这一结果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由于企业的经理人比外部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为了传递企业经营状况的有利信息,最为稳妥的融资方式是通过内部融资,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原有股东的利益,还能够避免因为外部融资而导致的市值下跌。其他变量方面,偿债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影响;资产担保价值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影响;国有股占比有助于提高资本结构,但考虑企业异质性后便不再显著;资本积累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回报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托宾Q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净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互动关系,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效应,而企业绩效对企业资本结构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使用于优序融资理论,而不符合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因此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时不能够直接套用国外相关理论,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第15篇

银行信贷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各商业银行等具有提供贷款资质的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政策的变化,对相应传导机制影响较大,受其影响,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银行资本约束

1.1银行资本约束的含义

银行资本约束是银行资本金规模和结构对其自身法人治理结构、风险覆盖能力以及基本经营状况等所产生的约束[1]。可以看出,银行资本规模以及结构的变化,对其本身经营情况所产生的约束以及影响较大,且容易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1.2银行资本约束的成因

银行资本约束的成因,与不良资产的影响以及银行的“规模偏好”等有关,具体成因如下:

1.2.1不良资产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但在政策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多种作用下,银行的资产质量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提高。不良资产显著存在,如不良贷款等,上述不良资产,无法计入到银行资本中,这是导致银行资本规模以及机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对银行自身发展前景,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1]。不良资产的存在,除与政策以及历史因素有关外,也与商业银行管理以及经营不善存在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2.2“规模偏好”

“规模偏好”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显著存在,简单地讲,即相对于调整资产结构而言、提高经营改革力度而言,更加注重通过增加业务量等,扩大实际规模[2]。在上述环境下,商业银行往往选择扩大信贷规模的方法,为自身实际规模的扩大奠定基础,由此所带来的资金缺口,是促使银行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此,减轻“规模偏好”,可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2.3管理效率低下

商业银行在通过贷款获取盈利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其整体管理水平,是决定着贷款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着银行承担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对银行股东收益的高低,存在较大的影响[3]。管理效率低下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会急剧上升,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贷款很难收回,资本压力增加,资金缺口加大,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资本约束问题发生。

2.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在分析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实现对政策目标的传导的一种方法,是宏观调控政策中货币政策的一种,在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等环境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良状况,能够起到一定的扭转以及纠正作用[4]。以通货紧缩为例,在上述环境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往往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贷款利率等为主,以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程度,使通?紧缩问题状况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制,以直接传导体制为主,改革开放后,国家开放性程度提升,市场经济逐渐成了经济的主要类型,双重货币政策传导体制出现,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显著提升。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以及企业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实行,因此,货币政策传导体制效果的发挥,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便属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体制的因素之一,对其影响机制以及具体体现加以分析,是确保政府以及各商业银行能够提出相应应对策略的主要途径,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5]。

2.2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传导渠道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银行贷款风险的大小,两者呈显著负相关,随着银行资金充足率的提升,贷款风险逐渐降低,银行盈利能够逐渐增强[6]。上述几项指标之间关系的变化,会对中央银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造成较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创伤,市场的调控作用效果甚微,对此,中央银行及时提出了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刺激消费,但同样未达到较好的效果,市场活跃程度仍然较差,央行货币传导效果不甚显著。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与银行资金充足率,即银行的资本约束情况,存在显著联系,同时也说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7]。

从理论上讲,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国有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能够达到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活跃度的目的,对通货紧缩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降低,其贷款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为最大程度避免自身产生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数量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传导机制产生影响。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理。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居民消费指数往往显著下降,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走低,居民以及企业等偿还贷款的能力降低,商业银行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考虑上述问题,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贷款数量需求,同样会有所下降,导致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传导机制会产生较大的变化,银行资本充足率越低,货币传导机制受到的阻碍越大。

2.3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

银行资本约束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样会受到影响。实践经验表明,通货紧缩时,中央银行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市场经济活跃程度,同时刺激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几率,增加贷款数量,使居民能够通过贷款,增加手中资金的数量,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通过刺激货币流通的方法,使经济回暖。如商业银行处于资本约束状态,资金充足率低,受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发行股票时,其价值容易被低估,对银行自身利益,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银行往往会采取降低贷款幅度的方法,确保自身利益能够得到保护,从中央银行所提取的贷款数量显著下降,此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的力度逐渐提升,并提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刺激商业银行贷款,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确保央行货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使宏观调控的效果,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实践表明,上述政策的实施,确实起到了效果。

3.讨论与展望

3.1讨论

从上述内容得知:一是资本约束环境下,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与利率的变化相比,银行最优贷款的供给弹性缩小。二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商业银行最优货币供给,与其信贷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联系,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降低,其信贷风险逐渐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需求减小。三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货币政策以及传导机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与常规环境相比,复杂程度提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传导机制,往往无法发挥实际功能,导致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以及市场的影响减小。四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如商业银行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融资结构的变化,会随之对其贷款行为产生影响,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经济调节方面的效果发生变化。政策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法,刺激商业银行贷款,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2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