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的基本属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的基本属性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电影;艺术;科技

电影是科技与艺术联姻的伟大产物,在科技的推动下,真实与幻想交织在白色的银幕上,在现实的世界里演绎着人的“白日梦”。在计算机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影也被深深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

电影和摄影技术的出现,正如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指出的,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产物。这种复现现实的冲动源于人们心中的“木乃伊情结”。巴赞认为人希望永久性保存自己的尸体,所以将尸体涂上香料制成木乃伊。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它们起源是一种愿望、一种原始需要。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因此,在巴赞看来,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同样,德国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把“物质现实的还原”看作电影的基础,认为电影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而是拿着摄像机到现实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把人们常常由于内心激动而忽略掉的东西可见地再现出来。”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正是建立在“以现实反映现实”为核心的传统电影制造方式的基础上,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他们的理论虽然不失其经典意义,却已经不得不修订了。

回顾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人类能把自然复制的栩栩如生的时候,模仿的艺术也就走到了尽头,艺术开始把创造和表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艺术的真实也就不再以现实为标准。电影与以往的艺术形式相比,与科技的关系更为紧密,其发展也更加依赖技术的进步。本雅明曾说过“每一种形式的艺术在其发展史上都经历过关键时刻,而只有在新技术的改变之下才能获得成效,换言之,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求突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电影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它以其无所不能的表现潜力改变了电影艺术真实性的定义,使电影完成了从记录现实到展现梦想的飞跃。自1976年,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中,凭借电脑生成的影像把人类对外太空的幻想搬到了银幕上,电影不再“以现实反映现实”,而是以“假想的现实”替代现实,以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并以此将人类的想象作无限的延伸。

只要能想出来的在银幕上就能表现出来,电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梦想的舞台。电脑制作出来的那些“无中生有”的形象是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在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恐怖片中大显身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不仅遥远的外太空,消失了数千万年的远古生物也被带进了电影院,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满足了人们对恐龙的幻想;《指环王》让观众体验到魔法世界的奇异诡谲;在《天地大碰撞》中,彗星撞向大西洋,汹涌的海水扑向高楼林立的纽约,吞没这个世界经济之都;在《拯救大兵瑞恩》的拍摄过程中只动用了200名演员就再现了诺曼底登陆的宏大场面……毋庸置疑,电影制作的数字化变革使电影从反映现实走向展示梦幻,在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电影的认知,推动了电影美学的发展。

电影毕竟是艺术,艺术之为艺术不单单在于它的形式属性。按照卡西尔的理论,艺术是人创造的一种符号,符号不同于记号,它不仅标出事实,更重要的是作为关于事实的思想。艺术符号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形式去揭示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具体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人的生命形式和情感生活。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只有饱含人的思想、情感才能打动观众。叙事因素和影像因素是构成电影本原的两大基本因素,新技术的运用所创造出的形式的美感也只能为电影的叙事服务,为思想、情感的表达创造条件,数字化技术也不例外。在数字化虚拟技术把幻想中的场景以震撼的效果刺激我们感官的时候,电影的叙事因素丝毫没有因此而丧失其重要性。电影追求的依然是“剧作的情节意义与影像的视觉意义的完美统一”。合理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丰满的形象、深刻的思想依然是今天电影的灵魂。

纵观100多年来的电影史,我们看到,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必然融于艺术的发展,共同构成电影艺术发展的滚滚浪潮:录音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在1928年开口说话,欣赏电影成了综合的感官体验;到1935年色彩终于融入电影,原本黑白的单色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电影的世界更加真实;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并不仅仅意味影像的美轮美奂或气势恢宏,同时也为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创造更多的便利。以1933年版的《金刚》和2005年重拍的《金刚》为例。1933年版的《金刚》由于模型和特效都比较粗陋,金刚和恐龙多用全景和远景镜头表现,动作机械僵硬,而且影片中很少出现金刚的面部特写镜头,从而局限了它的表情与情感表现。2005年版《金刚》凭借最先进的电脑特效技术,把金刚刻画的栩栩如生,面部细微的表情、清晰可见的毛发、与恐龙打斗留下的伤痕部生动逼真。因而,该片着重渲染了金刚和安的情感交流。金刚不再是自然野性的象征,不再是破坏的力量,而被注入了人类的情感和思维,在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亦令人体会到真挚的原始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一项可以应用于艺术的技术在其产生的初期单纯凭借这一技术的展现就足以创造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一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对技术的好奇心,而非艺术的鉴赏。正如电影在出现初期,只需记录一段列车的奔走就足以让观众惊奇。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艺术的联系日趋深入,科技唯有遵循艺术的规律,而不是凌驾于艺术之上,才能继续吸引观众。艺术是虚幻的意象,是情感的形式,是生命的形式,是人的“白日梦”,这里有人的爱与理性、真诚与勇气、理想与希望,也有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恐惧、欲望与贪婪、疯狂与苦闷。这一切都被包容在电影的镜头中,流露在白色的银幕上。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泰坦尼克号》复制出的沉船景象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而这部影片之所以为经典更主要是因为感人至深的爱情和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电脑特技制造出的影像效果取悦观众的眼球的同时,更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出人类真情的可贵。《侏罗纪公园》不但让观众看到了活生生的恐龙,也让人们思索科技发展与尊重生命的关系。人类的文明在自然的伟力面前是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这是《后天》告诉我们的,影片通过那瞬间把洛杉矶变作废墟的巨型龙卷风提醒为科技发展沾沾自喜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总之,这些画面绝不只是为了满足观众心中潜藏的破坏欲和对新奇的追求。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其飞速的发展更是常常使人感到无法将之驾驭的危机。这种危机感常常被表现在文艺作品里,并已然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题材。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里对人和电脑的关系做了更深入的思考:未来是人类控制电脑还是电脑控制人类?电脑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幻?当电脑也有了意识和思维的时候,人和电脑的区别在哪儿?在这部电影里,电脑特技的使用紧紧扣住影片情节的发展,数年以后,当“子弹时间”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已经不再是其独具风格的画面带来的感官冲击,而是它的艺术性和它带给人们观看世界的新视角,它不仅是一部情节曲折、画面精美的娱乐电影,更是一部开启思维的当代寓言。

科技是电影之父,电影艺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科技息息相关,依托数字化技术创造出的电脑特技效果丰富了电影语言,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2篇

【摘要】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本文简要描述了电致发光白炽灯的发明、场致发光LED产品的问世、光致发光冷光源的优点、磁致发光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新光源的发展。这些影响世界科学发展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发明的电光源新产品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闭合磁路、磁能、电磁感应、无极、微波流灯、磁致发光、电致、场致、光致、APFC电路、电子镇流器、无汞荧光灯、白炽灯、无汞陶瓷金卤灯、钠灯、OLED、LED、纳米反光新材料。

1879 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带领工程

技术人员经过近万次的试验,发明了各种使用灯丝材料通电发光的白炽灯。经过世界各国家科学家的多次改进后定位使用了现在的钨丝。这类发光方式的典型灯种有白炽灯、石英灯、碘钨灯等灯种,这些电光源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电光源应用的新纪元。

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和发光。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 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 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使用钨丝通电后的发光灯体,在1920 年后世界各国的电光源发明家相继将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先后进行了灯体内的混合气体的充填配方的创新与各种发光材料的涂覆,包括对以保护灯丝的涂覆材料和陶瓷护管的物理性能试验,直至衍生出了氙灯、UV 紫外灯、远红外灯、稀土三基色荧光灯、高压汞灯、冷阴极荧光灯、高压单端电极的霓虹灯、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等与应用了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加启辉器启动方式的新灯种。

电子镇流器的技术应用,使这一代的电光源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原有电感启动装置35~40% 的基础上提高了到了55~58% 的较高技术水平。从发明了直径36mm的T12 荧光灯,到改进为直径16.5mm 的T5 荧光灯。

这种T5 灯管不但节省了原材料,而且借助于新的无源PPFC、有源APFC 高功率因素高频电子镇流器与T5 发光灯体的匹配使用,将T5 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提高到了115~120Lm/W。特别是使用了灯丝涂覆工艺、材料和陶瓷护层、护管的改进,使T5 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10000~12000 小时。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发明了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的荧光灯,这种电离激活发光材料新配方的新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荧光灯回收的环境污染问题。无汞荧光灯的发明,减轻了頩闪效应、消除并减轻了部分眩光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使荧光灯发光柔和更长寿、更节能、更加利于环保健康。90 年代末中国首创的紧凑型大功率荧光灯的8U 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180W,螺旋形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的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260W,光效普遍达到了55~60Lm/W,显色性指数达到或超过了82,扩大了紧凑型荧光灯的使用范围,有力的占领了世界产品市场。奠定了中国成为了世界节能灯生产大国的地位。

特别指出的是新的纳米反光材料的问世在T5 荧光灯原115~120Lm/W 的光效基础上,又将荧光灯的光照度提高了85~90%。基于新材料纳米发光板灯具的匹配,使T5 荧光灯的发光指数提高到了212.75~222Lm/W,甚至高于235Lm/W 技术指标。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发明家对T5 荧光灯与纳米反光板新灯具的结合,和对于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荧光灯的新的发光材料配方的激活方式的这种新技术对外进行了,使这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荧光灯真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效节能环保的领先技术水平。

(无汞激活方式与新三基色荧光粉的配方的改进的发明、高效节能原来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等技术指标参数略。)

电光源经过近60 年的发展试验,在1950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的科学家又发明创造出了以两端电极通电后产生高压电弧激活灯柱内的复合金属卤化物与复合金属钠发光新材料的高压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等高压气体放电灯(英文缩写简称HID)等新灯种。这些新光源的发明同样一步一步的渡过了从电感启动方式到电子启动方式的转变。高频电子启动方式和高功率因数电路使用的转变,提高了电光源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使电光源在新的复合发光材料的应用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

这部分新光源的发明创造,使电光源的转换效率从原来的荧光灯灯种的55~58% 提高到了65~68%,光效有了了明显的提升,低压钠灯达到了135~140Lm/W 的高光效,特别是陶瓷金卤灯与陶瓷钠灯的出现,基于高频电子镇流器的匹配使用,使其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25000~28000 小时,单灯输入功率从30W~1000W甚至更高的大功率,光效提高到了120~125Lm/W 的先进水平。1995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相继发明了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激活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与复合钠元素的钠灯,各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新技术新发明的电离激活方式相继问世,进入到一个电光源的应用新时期。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上述以灯丝、电极通电电离激活灯体内的气体或发光物质发光方式的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电致发光”。

60 年代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不使用汞元素的LED发光体,在添加荧光粉与其他发光材料和发光效率的问题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讲通过定向改变LED发光体的发光角度的大小,来控制LED 发光体本身的发光强度。使LED 发光体本身的光效随着LED 发光体的射角改变而达到不同的亮度。LED 的发光角度小于15度的时候,其光效可达到115Lm/W~125Lm/W,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视觉感官的高强度眩光! LED 所产生的强眩光辐射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一直是世界高度重视的问题,由此产生的高强度的眩光使LED 发光体的使用范围应用大打折扣!尤其是一旦LED 的发光角度打开到120度以后,其发光的光效急剧下降,甚至下降到50Lm/W以下,到了不如荧光灯光效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对处理高强度眩光时添加的磨砂均光罩的使用,使LED 的光效对折的折扣抵消了原来一直标称的高光效,这些难以消除的严重缺陷及技术瓶颈,与“电致发光”的电光源相比其获取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价格比大大下降,使其在照明方面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另一个方面是封闭状态下的LED 的温度使得LED发光体本身的寿命、光衰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单灯的输入灯功率做不大,其输入功率一般都在毫瓦级,所标称的大功率一直徘徊在1~3W 以下。其他的技术指标也不尽人意,国外报到了LED 用以激活电离产生雪崩发光的蓝光对人体视觉器官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LED 通过点阵排列的串并所形成的发光体的本身一致性差别较大,为解决散热使用的优质铝合金是贵重有色金属,从开矿到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铝合金在对LED 的散热的使用比值中出现了负值。为解决LED 发光体散热问题而使用了大量的铝型材,其与所得到的LED 使用价值出现了社会节能环保利用价值的不等值。矛盾的技术瓶颈使LED 的发展和实际可应用的技术范围的发展难以出现较理想的技术突破,一直徘徊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应用范畴中。应当指出以LED 原设计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技术应用中在OLED 问世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值得期待的是OLED 的发明改变了LED 的部分不足。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视觉感官的不良刺激有了较大的改观,较高的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使OLED 有了可观的使用拓展空间。OLED 只要突破受制于工作时温升对有机发光材料产生的光衰的技术瓶颈,相信OLED的应用技术研究所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将是一个新的飞跃!……

LED 是一种可发光的半导体发光二级管,这种器件的两端设置有N 结和P结两个电极,所设置的两个电极形成的是一个可发生电离进而产生雪崩的电场。OLED 同样是这种相同类型的发光方式,所以这种发光方式的原理可称之为“场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等数据略。)

以化学蓄能的蓄光方式将光能收集存蓄在本体内,而在环境光线达到一定的照度不足的时候,所收蓄的光能以高于环境照度的亮度释放出来,达到照明发光指示的应用。这种蓄光放光的方式是较理想的环保节能处理应用技术方案。这种以化学的吸蓄释放的转换方式,是冷光源的表现形式,可归纳称之为“光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电的发明后,麦克斯韦计算出了光的速度和电的速度,演绎出了电磁感应方程式,将电、磁、光的属性与线性对应的空间存在方向、形式用数学形象的图形表述出来。得出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科学结论。至此光、电、磁的转换方式与电磁感应转换形式进入了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白炽灯发明后,以去掉灯丝电极使用电磁逆变的电磁耦合方法产生电磁感应建立磁场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激活封闭腔体内的发光物质的这种新的发光原理于1900~1920 年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

这种科学研究一直延伸到了近代,到90 年代初期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和半桥全桥驱动集成电路的出现及高頩高居里温度低损耗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问世,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产品的市场应用阶段。2004 年中国发明了磁能灯,第一次使用一体化双孔8字形连体磁芯,将原世界各国发明的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开合磁路设计为闭合磁路,降低了工作频率,减少了电磁辐射与电磁干扰的当量,220W U 形磁能灯的电磁辐射量大大小于普通13W T4 的直管电子荧光灯。

2013 年5 月16 日前后这项PCT 原创闭合磁路的多种结构的磁能灯新光源新发明获得了多个国家的PCT 发明专利授权。中国发明的这一原创技术的突破,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发光光线柔和、无眩光、无頩闪,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光波、色温、頩谱、光谱与磁场强度设置可控。

目前大功率磁能灯可见光的光效为60~85Lm/W 左右,显色性指数大于82 ,无眩光、无頩闪利于视觉感官的保护与健康。基于纳米反光器具的配套使用,磁能灯的发光效率可提高到115Lm/W~161.5L m/W 的技术水平,照度明显得以提高。

中国原创PCT 发明专利磁能新光源基于在数字网络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链接设计,与定性线性无极调光的技术应用中具有其他电光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磁能灯新光源跨学科的适用范围较广,可广泛应用到植物种子的培育、粮食蔬菜水果及动植物的无公害的绿色环保的室内种植、养殖。特种磁能灯紫外线UV新光源可使用于有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光固化、光合成生成等领域;磁能新光源UV 紫外灯在处理生活污水、自来水与空气净化消毒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及性价比。……

同时新一代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均使用了可回收的固态汞合金(俗称汞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无极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160W,电磁感应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260W;磁能灯新光源产品目前单灯试验成功的输入功率为520W,随着制造工艺的突破磁能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可以突破1500W 的技术水平。

中国原创首先使用的一体化双孔连体磁芯闭合磁路磁能灯新光源,已经试验成功无汞激活发光的新灯种,特别是特种磁能新光源试制出的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种光谱的磁场能量与頩谱光波的控制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以上用电磁逆变耦合磁能发生器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电离激活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达到发光照明目地的这种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磁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我对电光源使用寿命的定位是:

电光源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发光材料与灯体材料在高温工作状态下的相互渗透时对光衰产生影响的时间定义。这个时间定义是光衰衰减到70% 时不再具有节能的实际实用价值时的时间定义!使用电光源产品的总体使用寿命,当然也包括电子电路的设计与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参数的合理运用等的整体因素。

通过计算和实际使用时的检验,采用新的配方工艺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正常使用时光衰到70% 时的使用时间为50000~55000 小时左右,是目前电光源领域里寿命较长的电光源。

第3篇

关键字:预测模型

一.时间序列分析法

(一)原理

ARMA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ARMA(p,q)模型中包括了p自回归项和q滑动平均项,它是自回归模型(AR模型)和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的一般形式,下面就分别介绍AR模型,MA模型和ARMA模型。

(1)自回归AR(P)模型

AR模型即自回归模型,满足: 其中 是模型的参数,c是常数项, 是误差项,E( )=0,E( )= ,E( )=0,t=s。为了简化,常省去常数项c。为了保持AR模型的稳定性,对于模型的参数常有些限制条件,如误差项 是均值为0方差为 的白噪声。

(2)滑动平均MA(q)模型

MA模型既滑动平均模型,满足: ,其中 ,i=1,…,q是模型的参数, ,i=1,…,q是误差项。满足以上方程的时间序列{ }是q―阶滑动平均过程,记为MA(q)。

(3)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p,q)模型

ARMA(p,q)模型中包含了p自回归项和q滑动平均项,它是自回归模型(ARMA模型)和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的一般形式,ARMA(p,q)模型可以表示为 = + ,其中 ,…, 是模型的参数, 是常数项, 是误差项。如果q=0,则ARMA模型就简化成AR模型,如果p=0,则ARMA模型就简化成MA模型。

由此可以看出AR(p),MA(q),ARMA(p,q)模型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二)模型评价

时间序列预测法期限是短期,中期预测。主要适用于经济预测,商业预测,需求预测,库存预测等。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根据市场过去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发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会同样延续到未来。事物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事物的未来又是显示的延伸,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能够充分运用原时间序列的各项数据,计算速度快。采用组合的时间序列或者把时间序列和其他模型组合效果更好。缺点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不能分析两个因素的相关关系。当遇到外界发生较大变化往往会有较大偏差。

二.神经网络(BP)预测模型

(一)原理

BP网络是采用Widrow―Hoff学习算法和非线性可转移函数的多层网络。典型的BP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也就是Widrow―Hoff算法。现在有许多基本的优化算法,例如变尺度算法和牛顿算法。BP神经网络包括一下单元:①处理单元(神经元),级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层的处理单元只是将输入值转入相邻的联接权重,隐层和输出层的处理单元将它们的输出值求和并根据转移函数计算输出值。②联接权重。它将神经网络中的处理单元联系起来,其值随各处理单元的联接程度而变化。③层。神经网络一般具有输入层x、隐层y和输入层o。④阈值。其值可为恒值或可变值,它可使网络能更自由地获取所要描述的函数关系。⑤转移函数F。它是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输出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非线性函数。

(二)模型评价

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中长期的预测。优点:逼近效果好,计算速度快。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精度高。具有强非线性拟合能力。缺点是无法表达和分析被预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预测人员无法参与预测过程,收敛速度慢,难以处理海量数据,得到的网络容错能力差,算法不完备。

三.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型系统的研究对象。

(一)原理

灰色系统有多种模型。n阶h个变量的灰色模型几座GM(n,h)。预测模型中,最常用的是GM(1,1)模型。GM(1,1)模型的微分方式为

d+a其中t表示时间序号;a,u表示原始数据

灰色模型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建立模型常用数据有以下几种:1.科学实验数据;2.经验数据;3.生产数据;4.决策数据。

(2)序列生成数据是建立灰色模型的基础数据。

(3)一般非负序列累加生成后,得到准光滑序列。对于满足光滑条件的序列,即可建立GM微分模型。

(4)模型精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输生成方式。数据的取舍,序列的调整,修正以及不同级别的残差GM模型补充得到提高。

(5)灰色系统理论采用残差大小检验,关联度检验,后严查检验三种方法检验,判断模型的精度。

(二)模型评价

核心体系是灰色模型,即对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得到近似的指数规律再进行建模的模型方法。优点是不需要很多的数据,一般只需要4个数据就够了,能解决历史数据少。序列的完整性及可靠性低的问题。运算简便,易于检验。具有不考虑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的特点。缺点是只适合用与中长期的预测,只适合指数增长的预测,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有较大影响,预测结果较差。

以上三种预测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数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有时也可以结合模型的优点进行组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蓉 话务量分析和多种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

[2]朱峰 浅谈数学建模中预测方法 --- 高校讲坛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