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

教研组现状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研组现状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研组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生 足球教学 现状

1.前言

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运动,主要以脚的运动为主,以踢进对方球门得分为目的,并且采用战术防守对方攻入激发球门,包括颠球、传球、过人、抢球、停球、射门等基本技术,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但由于其对耐力的要求较高,即使是不正规的足球比赛,也需要不断的在开阔的场地上来回奔跑,体能消耗巨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重点高校足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部分重点高校目前的足球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为了改善足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足球教学水平,对山东省部分重点高校的足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对于促进高校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山东省部分普通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该市多数学校能在兴趣的培养上、足球基本技战术掌握上、促进健康水平、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上”比较重视,与以往相比,多数高校对足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已有明显进步,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重点高中在足球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上不理想,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对足球技术的教学水平上,在教学过程中还只是片面的追求完成教学任务,遵循“讲解――示范――练习”三步骤,讲解缺乏趣味,只是照本宣科,不能把自己理解的和具体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运用浅显的道理讲出理解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听得不知所谓,掌握不了足球技术的关键,多次重复练习容易产生疲倦心理。

2.2教学内容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该市开设“足球运动基本知识”课程的重点高校有2所,占调查总数的40%;该市开设“足规则与裁判”课程的重点高校有2所,占调查总数的40%;该市开设“技术理论”课程的高校有5所,占调查总数的100%;该市开设“战术理论”课程的高校有1所,占调查总数的20%;该市开设“健身知识”课程的高校有3所,占调查总数的60%。由此可以看出,该市被调点高校普遍重视 “技术理论”一项,有片面追求足球技术的问题,多数重点高中的教学重心放在文化科目成绩的提高上,因为只有文化科目成绩较好,才能提高本校的升学率,为学校积聚人气,提高本校的社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吸收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进入本校学习,而队其他相关足球知识的教学关注度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如不是政策规定,有些学校都有取消体育课目的学习,这显然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政策不符,忽视了学生的的与发展,不利于高校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3教学评价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该市重点高校学生认为现行足球教学“不需改变“的有23人,占调查总数的4.8%;认为现行足球教学需要改变的有261人,占调查总数的54.9%;认为现行足球教学必须改变的有91人,占调查总数的19.2%。由此可以看出,该市重点高校多数高校生对目前的足球教学满意度很低,需要改变的呼声很高,在访谈中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授课方式单调,缺乏灵活性,按部就班的授课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没有兴趣学习。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老师为主,很少有老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缺少“学生主体”的意识。

3结论与建议

3.1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该市高校从事足球教学的教师学历水平基本在本科以上,但运动经历水平一般,这对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会有太大作用,非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可能太高,这明显不利于足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3.2在上述研究中发现,该市重点高校从事足球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片面的追求技术教学,与理论知识严重脱节,对足球基本知识的忽略,不利于高校生形成完备的足球知识体系,不利于高校生足球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忠兴,蔡俊.蚌埠市高校足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3)

[2]安辉.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对西安市城区高校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第2篇

摘 要 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高原地区中小学塔吉克族男、女教师的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生理健康状况一般;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较弱。提出了提高塔吉克族教师健康的措施与建议,旨在为提高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健康水平做一些努力。

关键词 新疆 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 健康状况 研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基础教育),是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对教师的生活、身心健康及工作条件、待遇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一直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改善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自中央召开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内地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展开,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使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跨越、大发展时期。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新疆尤其是高原地区较为落后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断优化,高原四驱县、乡中小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而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及全面关注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课题组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不同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探明南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健康现状并提出对策研究,为新疆教育管理部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水平做一些实际工作。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获得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采取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高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地域特征确定各样本数量,使样本数涵盖整个高原地区,力求最大限度地分析高原地区中小学塔吉克族教师健康的真实情况。课题组对南疆喀什、和田二地的塔什库尔干、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乡19所中小学(其中县中学5所、小学5所,乡中学5所、小学4所)进行了走访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21份,收率为81.4%。其中男教师395人,女教师826人,中学教师1029名,小学教师192名;对部分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做了个别访谈。

(二)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的回收、整理,剔除不合要求问卷,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录入,借助计算机,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访谈法。通过对8位中小学校长和26位教师的走访、谈话、交流和实际观察,获取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健身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相关信息和指导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一)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自测健康的总体分析

1.生理健康包括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主要测量身体状态与生理器官的问题对健康的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反映了被测试人家务的能力,它是维持社会活动的基础;身体活动功能,则是测量一般活动的受限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健康一般,健康的最高值为170,而他们的为115。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少;食欲一般,身体常常感到很累;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男教师普遍存在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浓厚的世俗观念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则是影响女教师生理健康的直接因素[4]。

2.心理健康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别通过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了解,从而反映健康的状况;认知是人格中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心理功能状态。认知功能测量的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最高值为150,而他们的为87,有42%的教师达不到60。其原因主要是:首先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教师要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还要应付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内部的业务检查、考试、各项评比等。这都使得教师常常感到身体倦怠、头脑迟钝、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缺乏激情和活力、自我评价降低、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其次,教师职业因素,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通常是严肃认真、刻苦耐劳、克制私欲、淡薄名利、善尽职守,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然而这些角色期待并不是每一个正常人都能达到的。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使教师产生种种心理冲突,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会使教师觉得生活枯燥、沉闷,对生活的兴趣减退,对教育缺乏足够的热情,在工作中缺少应有的活力,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第三,生活压力,现代生活快节奏给人造成持续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职称的压力、学历更新的压力、知识更新的压力、科研的压力、教师聘任的压力、尾数淘汰的压力、按绩取酬的压力等等,都成为中小学教师无形的精神压力。

3.社会健康包括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社会接触、社会支持。教师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少。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其人际交往多限制在校园内。从表1可以看出,塔吉克教师社会健康能力一般,个体在生活中的社会资源的状况与人际关系好于对社会各方面变化的适应程度,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较差。

(二)塔吉克族中小学男、女教师自测健康的对比分析

对塔吉克族中小学男、女教师自测健康对比分析,从表2得知:塔吉克族男教师和女教师在生理健康方面无差异;但是塔吉克族男教师和女教师在社会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P

三、结论

(一)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健康一般,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少;食欲一般,身体常常感到很累;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男教师普遍存在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二)塔吉克族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教师工作负担重,常常感到身体倦怠、头脑迟钝、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缺乏激情和活力、自我评价降低、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现代生活快节奏给人造成持续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塔吉克族教师社会健康能力较弱,表现在社会适应、社会资源、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方面。

四、建议

针对新疆高原地区塔吉克族教师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各方面做起,重视教师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健康水平。

(一)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培育良好外部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支持教师,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观念,减轻教师的生理、心理负荷。促使教师能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教育中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的制度,促使教师群体专业化。

(二)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方面要切实重视和维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必须从优化教师的具体环境入手,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学校管理者应及时了解和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尽量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如缩短教师的工作时间,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务和会议。学校领导要尊敬教师,不能把他们当作工作机器。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尽可能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学校要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在管理制度和业绩评价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

(三)每年校方应拿出一定经费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给教师做一次身体疾病健康体检,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生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健康保健;同时,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增进健康,活跃身心,加强凝聚力,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高效的工作效率投入到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去。

(四)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意识,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合理营养。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教师还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必须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改正。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崔静,高顺生,吴晓鸣.新疆6个民族青年的体型及体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3(1):95.

[2] 许军,王斌会,陈和年,等.Delphi法在筛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2):215-220.

[3] 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10):1316-1319.

[4] 马合木提・吐尔逊.中国塔吉克族人口发展初探[J].干旱区地理.1995(3):72-75.

第3篇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 教学骨干队伍 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000-00

1 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和地位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总体质量的基石。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学院一级的教学组织,直接组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培养的基层单位,其基本职责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的审定和监督,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实施,课程、教材和教学队伍等建设的推进和落实,因而在整个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培养高级专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是其根本职责,其科研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可成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强力支撑。但是,研究型大学却存在如何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稳定教学队伍、健全和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等系列问题。下面简要分析目前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可能方案。

2 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型大学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当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强力支撑,但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科研“挤”教学、青年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推进力度不够等缺点。其结果是,一方面科研优势未能有效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教学队伍(尤其是基础教学队伍)的稳定和提升成为困扰研究型大学的问题,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也远未充分发挥出来。相比基层学术组织(即科研团队)的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教学组织实质上非常薄弱,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尚未调动起来。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机制和架构上的不足

现有基层教学组织的架构一般基于学院-系-教研室的形式,作为基本单元的教研室实际上已经相当弱化甚至名存实亡。虽然该架构能有效完成一般性教学任务,但对于较重大的教学任务(如大面积课程教学)则有些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基层教学组织一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有的虽然承担了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但教学研究的深度、力度和精力投入尚显不足,导致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战斗堡垒作用严重缺失。另外,架构和制度上的不足也使基层教学组织缺乏主动权,经常受到经费、人力等因素制约,原有课程教学原则、标准和规范有时流于形式,有时又僵化死板常年不变;对教学过程和研究改革的监控也不够。

2.2 教学队伍方面的不足

研究型大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在上述机制和架构不足的影响下,不少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教研室也难以真正起到青年教师培养的作用,教学梯队和课程组的健全和完善已迫在眉睫。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目前职称评定和量化考核等导向下,很多老师认为科研成果易于量化和显示,对自身发展更有利,因而觉得科研优于教学,乃至重科研轻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只重科研,对于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愿投入精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另外,现有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在基层教学组织薄弱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常流于形式。显然,这种状况对于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站稳讲台非常不利。

2.3 教学研究的缺失

基层教学组织承担了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重要教学研究和改革等工作,但目前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教学管理和协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领军人物使基层教学组织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些老师虽然热爱教学研究,但苦于无人引导和指导,只能独自摸索,进步缓慢。同时,教学总体发展规划没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往往凭感觉走,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对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利。

3 健全基层教学组织的探索

目前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主要存在机制和架构、队伍和领军人物等方面的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本文不择简陋,提出以下思路,作为加强研究性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参考。

3.1 创新和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内在机制

培养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创新各种管理机制。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机制主要是指突破现有的学院-系-教研室的单线型机制,建立以学院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责任教授-系主任-课程群负责人-教师的复合型机制。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各专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学术声誉的专家教授组成,是为学院本科教学总体发展和长远规划做出顶层设计的专家咨询机构;专业责任教授负责本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和总体思路;系主任则在行政上组织和协调本专业各课程群的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课程群负责人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此新机制中,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责任教授、系主任和课程群负责人的身份可以有所交叉,这样有利于专业之间、课程群之间和教师之间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

3.2 健全教师骨干队伍

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关键是夯实作为主体的骨干教学队伍。通过设立一些教学关键岗位来稳定、培育和提升教学核心骨干队伍,使各专业、各课程群具有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教学梯队,并可在此基础上培育教学名师等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领军人物。针对这部分教学核心骨干人员,其准入和考评机制应专门制定,重点突出对其教学效果、教学研究和潜质以及成为教学名师的可能性作出考评;同时也要求一定的科研背景,但其主要精力应在教学上。此外,学校和学院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如教师出国进修计划,在国外名校的本专业学习后回校开设课程和开展教学研究;重点支持一批预期能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学研究项目,并力图形成鼓励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中基层教学组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内在机制和健全教学骨干队伍的角度提出了参考建议,以促成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进一步思考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杜彬恒,陈遇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创新高等农业教育,3(3) 53―55 (2012).

[2] 李静.体育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功.教育 Vol.12,4-5.(2012).

第4篇

数学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高级学习是以初级学习为前提的。因此,打好数学基础对进一步的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预科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大,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边疆地带,由于受所处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水平不高。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习心理准备不足,情绪未从高考失意的状态恢复过来。来到新的城市,适应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心理落差较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欠缺。二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数将汉语作为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汉语水平不高导致数学学习更加困难,不能很快适应预科数学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授课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有恐惧心理,甚至于讨厌学数学。三是学生学习数学信心不足,基础薄弱,缺乏毅力,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迄今未将预科数学视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进行建设,教学目标无定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预科学生的培养质量。

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如何进行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与之相关工作的人士深入思考。以下分别从教学管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艺术、开设《数学文化》讲座、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活动、除课堂之外的其他教学平台等各个方面提出有助于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数学的建议,希望能被学校采纳。

1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的层面应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对预科学习的认识,新生入学后须进行适应性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教师、本科师兄师姐开座谈会,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和自习室等方式指导学生全面熟悉大学生活。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应经常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所需,指导他们合理解决所面临的困难,从而使学生平稳地从高中向大学过渡。引导其有序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告知学生开设各门课程的目的及各科考核目标和基本要求,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预科学习,端正学习态度。

2 教 师

教师应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情绪饱满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做学生的导师,不断汲取知识养分,提高个人学识水平,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记在心,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学识,宽容睿智的个性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教师需投入必要的时间精力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帮助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应注重育人,启发学生并帮助其树立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预科的特殊性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充分尊重各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差异。

教师在授课环节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数学文化及数学史知识,增强学习气氛。如讲圆周率时,介绍下国内外学者曾经研究圆周率的具体细节;讲乘方概念时,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讲不等式时,介绍下柯西对数学的贡献;讲微积分时,介绍下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争议。有时也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应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并琢磨出适合自己授课风格的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感染学生。

3 学 生

学生在课堂上可分组竞争学习,课下协作,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共同进步。合理有效利用数学实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个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定位于以“预”为主,以“补”为辅。“预”是指对高等数学中一元微积分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由于预科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接受能力差,采用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提前学习可以为进入大一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升入本科之后的学习难度。

5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可根据授课对象的数学基础及分流方向进行分班,实行分层教学,对文科学生,按分流意向专业分成技术类班级(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医学、国际贸易、管理等)和普通班级(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历史等),对理科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文科技术类班级周学时为6学时,文科普通班级周学时为4学时,理科班级周学时均为6学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需求,采取分层教学,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深度不一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发展的需要,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必备的数学基础。

6 教学艺术

数学教学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提倡冷静的理性分析,数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人类对世界的深刻奥秘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教学的主要技巧在于如何提出恰当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点,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当然,“适度指导”的原则与教学经验有关。教学活动中,所谓“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其中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思维灵活多样等诸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使学生领悟知识,进而提升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独立思考及数学技能训练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7 开设数学文化讲座

开设数学文化讲座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认真审视和品味数学的美,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还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思想、精神、方法及文化价值,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8 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活动

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在赛场上队员们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竞答,从中领悟数学的精确、周密、趣味及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陶悦情操,提高数学素质。

9 其他教学平台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民族地区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地理这门学科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一直偏低,学生的平均分数也比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在现代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升学和就业成为家长思想的两种表现。民族地区群众对子女到学校学习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偏激思想:一种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认为学习地理、历史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没用,既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带来现实的利益,学生回家后也没有一技之长;第二种是有条件和盼望让子女读好书的,认为学习地理这种科目没有出路、没有用,导致学生严重的偏科。所以在教育法制尚不健全的今天,在民族地区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的大环境下,地理教学也显得很无力。

2.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之所以把这几项统称为主观原因,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所以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少,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实际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其他科目退下来的老师,教学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

客观原因是通过主观原因起作用的,所以针对以上现状以及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的本土化特色,特提出以下对策:

1.教育者

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当地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作为一名教育者,特别是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觉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尝试成功、探索的快乐。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要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掌握必备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听懂,学生只有真正听懂,理解后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对地理这门学科真正的喜欢,只有这样才能以钻研、执著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以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所以需要接受教育。而他们也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人,具有能动性和主体性,所以可以成为自我改造的主体。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特点,广大藏族人民在长期改变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勤劳豪放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改造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以豪放、能吃苦的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取得学业成功。对差生,要教育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虚心求教的习惯,消除民族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思想,引导他们确立必胜的信念。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影响的作用。从教育内容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要多增加本土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比较了解,联系起来十分方便。这样联系本地实际,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并开动脑筋,各抒己见,然后再适时讲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认真学好地理的热情。从教学手段来讲,体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地理教学中景观、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大都具有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是较大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另外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手、脑、口、眼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大连教育学院 足球运动 发展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之称,而现如今中国足球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足球的发展,足球运动更受大众的关注。同时足球也是广大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一项运动之一,让学生们获得了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更会达到学校体育课的目的。现如今足球运动的不断升温,同时也伴随着校园足球而日益火爆。学校通过足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的健身理念,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大脑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生长发育、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的适应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通过对大连教育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对大连教育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现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策略,为提高大连教育学院乃至大连市整体的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随机抽取大连教育学院在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共20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随机向大连教育学院在校的学生200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的问卷190份,有效率95%。

1.2.2 专家访谈法

就大连教育学院学生足球发展的问题,通过走访本校教师及咨询有关专家,征求他们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表1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从表中1可以看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兴趣非常高涨,基本属于对足球运动有一种愿意接受的态度,但大多数人还是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感觉自己生活的空间没有足球这样的概念,因此可见足球运动这种意识还是没有广泛的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应该发现足球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待于提高。

2.2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主要动机

表2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最初动机

在某种情况下,动机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大动力。如果具有良好的动机,那么训练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训练效果也会很明显,在对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动机调查中发现(表2),有41.05%的同学选择的是兴趣爱好;有28.95%的学生选择是强身健体;有15.26%学生选择的关注赛事;也有7.89%的同学选择了缓解压力;有6.85%的同学选择了“其它”。由此可见,足球这项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运动深受高中生的认可。

2.3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参加足球运动情况

2.3.1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参加足球运动频次、时间

表3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足球运动频率统计表(n=190)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频次主要集中在3次/每周及以上,每周进行足球运动5次以上的可以说明这部分同学对于足球是非常热爱,并且对足球的兴趣十分浓厚。在目前形式下,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下用合适时间的参加足球运动有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这对于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4 大连教育学院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时间统计表(n=190)

从表4中可以看出,基本在下午休息的时间,学生们适当运动可以适当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最后,大部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是在周末,原因是周末时间充裕,充裕的时间可以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在足球中寻找快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连教育学院的学生对足球的意义了解不充分。(2)教育学院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锻炼身体是参加足球运动主要的动机。(3)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影响下,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因而每周参加足球这项运动的次数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前景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3.2 建议

(1)教师可以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让学生产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扩大足球运动参与数量。同时多组织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比赛,可以增加学生间相互合作能力,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体育锻炼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足球教学经费的投入要加大力度,不断增加和完善足球器材、配件及足球场地的配套设施,为该校的足球课创造优越的训练及教学环境,这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效率: 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 “ 事倍功半 ” ,追求 “ 事半功倍 ” 。

效果: 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 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一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1、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 —— 活动有效的关键;

2、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 活动有效的根本 ;

3、基于 “ 对话 ” 的教研方式 —— 活动有效的前提;

4、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 —— 活动有效的保证;

5、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 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二、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 、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 、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 、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三、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 活动有效的根本

1 、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 、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四、基于 “ 对话 ” 的教研方式 —— 活动有效的前提

1 、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 、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 、多元的对话途径;

五、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 —— 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 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 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主题总结阶段: 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第8篇

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小组将继续贯彻学校教科研中心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小学部英语组新学期制定的工作要求,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对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主旋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英语学科的教研工作,认真分析现有状况,总结提升现有经验,在目前的基础上,使小学部的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现状分析         

三年级整体都非常不错,主要是英语对于他们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比较大。三年级的学员本学期又有新增,希望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协助下,能把成绩提高上来。五年级有10名下边学校来的学生,这几名学生本学期仍是辅导的重点。六年级是毕业班,为了能与初一接好轨,还是要下功夫的。

三、 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在教导处的教学工作安排中,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建设是本学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各校老师之间要增加经验交流的机会,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做到更好的同伴互助。

2、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在教导处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中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模式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完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课堂中完全释放学生的能量,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3、    各年级具体工作

三四五年级教研重点

a.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b. 课本知识尽量100%掌握

c.开展英语表演赛。

d.做好集体备课

e.做好后进生辅导工作。

f.认真实在的对待口语操练,使口语操练能够确实有效的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

六年级毕业班工作重点:

a.认真做好毕业班工作,监控好六年级的教学质量,按照教导处的要求落实好学科计划。

b.与其他校老师们做好资源共享工作,为六年级毕业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c.继续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大胆的改变目前六年级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5、 具体工作安排:

3月

1、课堂常规教育。

2、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

3、制定学科计划。

4、第一次教研活动。

4月

1、教研组计划交流

2、分片教研的开展

5月

1、三年级英语背诵。

2、六年级单词大比拼

6月

六年级毕业复习准备。

7月

1、六年级毕业考试

2、3—5年级期末复习。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17-02收稿日期:2015-11-05

教研组是我国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学中经验教训,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并促进本学科教学计划的贯彻落实。然而,在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的今天,教研组的生存现状堪忧,其作用与功能正日益淡化,值得探讨。

一、审视教研组活动现状

1地位淡化

调查显示,教研组的地位正日益下降,表现在领导不重视、领导不主动参加相关专业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不能纳入正常教学工管理中,教研组长地位不能确定等。总体而言,目前专业教研组的地位正呈现下降趋势。

2功能弱化

目前教研组的应有功能正逐渐弱化。教研组多是事务性的工作,如制订计划、填写表格、学期总结等,至于教学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开展甚少,没有起到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梳理、指导与校正的作用。

3活动形式化

每学期开始与结束教研组有计划、有总结。但是,很多学校在学期中间开展的这些活动基本是流于形式,甚至走过场。教师开课或其他教研安排都带有功利色彩,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

4内容单一化

如今的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布置教学任务,安排教师轮流开课、听课、评课,碍于情面,评课时优点多,缺点少甚至没有缺点。教研活动无特色与风格,不能引起教师共鸣。活动“氛围”很好,但没有实际可以提升的内容。

二、现代教研组的类型及功能

1常态教研

新常态下的教研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教学常规,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交流合作,发挥整体优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较为常见的有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请专家来作讲座、经验交流(观点报告、读书活动)、专题研讨,落实常规研究、深化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开拓资源建设、网络研究、竞赛评比、行动教育等(见表1)。

2动态教研

教研活动贯彻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定时、定地的研讨,而是跨越时空限制,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对话交流,是固化和动态的交流相结合,形成互助沟通、合作交流、动态教研的专业发展空间。

通过论坛博客、微信平台、网络培训、资源仓库和网络课题,建立教学资源包中心。建设“电子教研平台”,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总结”“学科教案”“优秀课件”“经验交流”“教学反思”“教与学检测”等素材包。通过网络观摩、学习,发表自身意见,汲取他人的见解。利用教学和教研课堂录像(视频),与同伴进行互动,研究教学案例、切搓教学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网络化教研场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式网络教研。

3生态教研

教师的发展受某一群体中人、事、物等关系的影响。个体成长与周边的物质环境、文化氛围、邻里朋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教研活动如何才能与所处的日常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更好融合,以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和发展?

组成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促进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生态教研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专业图景中各因素的关系。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学文化”,在“合作、文化、社群、背景”下获取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类型内容

安排任务型安排工作任务,以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应付上级的检查,传达上级的任务。

信息交流型教师外出活动或培训等交流中,猎取有益信息进行分享,是信息的传输。

学习型 以学为着眼点,进行读书和思考、观摩和交流,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为教学、为自我而学习。

合作研讨型围绕某个主题或课题进行探讨,对某个教师设计的活动献计献策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等。

三、“实、新、效”的教研常态化建设

1细化过程教研,求“实”

(1)结合内容,落实教研。职业学校的教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实训工作展开。简单化的“安排任务型”和“信息交流型”活动,其功效是“听”;“学习型”教研活动学习与交流相结合,重在“学”;“合作研讨型”紧扣主题,进行分析、讨论,重在“研”,在“研”的过程中提升(见表2)。

(2)明确主题,事事求“实”。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校及上级部门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组自身发展的需要。可分为三方面,即常规的工作计划、学校新情况及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来自上级活动的指令或任务。围绕活动主题,发展教师个人、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积极因素,开展主题学习、研究和交流,确立共识,形成合力,事事求“实”。

2剖析研究学情,求“新”

(1)适应社会,紧贴专业。结合专业,突出研究学生。美国福勒的“教师成长四阶段说”也认为教师成长的最后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知道学生易错之处”,明确提出“突出研究学生”。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包括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征、心理品质,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思维上的一些普遍,建立学生学习“病历卡”。围绕市场建立专业,结合社会人才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充分利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先进的专业技能,渗透就业创业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2)改革教研机制,不断创“新”。带着团队的智慧来,参与创生信息。更新教研方式,成就专业人生,创建“研究型团队”。主动考虑学生、学校和学科或专业的发展,了解团队成员的发展资源和新空间,将已经内化的新理念与教育行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系列化的研究课题和相关成果。观念上树立专业的教师管理观,制度上构建开放、多元的教研组织,内容上关注学生、教材、课程和技能,行为方式上实现合作与反思的有机统一。

3榜样引领团队,求“效”

(1)榜样示范,做引航人。教研组是学校一个最基层的机构组织。教研组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个学习的课堂。教研组长是个体教师发展的一个目标或方向,教研组长是管理上的“中间商”和业务上的榜样。教研组长是学科上的带头人、教育科研的引领人,是年轻教师的指导人。教研组长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学实绩。

(2)团队互助,整体升“效”。通过教研组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反思与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凝聚力得到强化。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与他人分享成功经验,从他人的经验中借鉴一些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知识”,促进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形成。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控制教学质量、生成教学绩效、培育教师成长的基层单位,是同专业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组,教研

组建设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研究教研组建设现状,分析其中原因,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让教研组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充分的显现与发挥,加强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将教研组建成生态教研的场所、教育科研的基地、教学文化和学校文化传承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刘明华,王必闩教研组建设现状及功能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8,(4):62―67.

第10篇

[关键词] “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团队项目化研究;数学教研实效随着我校“G-E-T”学研型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在课堂操作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如:如何增强数学导学案使用的实效性,如何选择课堂小组合作的时机等,这些难点问题的突破唯有依靠一线教师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进行研讨、实践、反思、交流,才能得以提升. 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利用“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方式,建立突破教学难点的研讨平台,同时,也为学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现状分析

任何思想、事物的形成,都因为有一定的问题所在,才会引其发展和演变,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1. 计划与行动分离

数学教研计划的制订,是结合市教研室要求和学校相关要求制定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实践往往会脱离计划的轨道,一学期下来,回顾教研组开展了哪些有效的研讨活动,解决了哪些共性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长会看着周全的计划,比较着鲜少的教研行动,产生懊恼不已的尴尬局面.

2. 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混乱

长期以来,数学教研组一直充当着教科室与备课组事务中介的角色,除了开学初的工作布置,其他活动基本以数学备课组这个基础单位组织的方式进行,即教研组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备课组,由于各年级备课组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目标不一致,导致活动内容零散,从数学教研组整体角度分析,缺乏系统性,使分工与协同出现了混沌的状态.

3. 活动缺乏研讨性

教研活动以开课、评课的形式为主,但由于活动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大多数教师的开课、听课均以应付为主. 开完一节课,开课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说明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由于“证据缺失”,所以评课时泛泛而谈,似蜻蜓点水,整个活动缺乏研究讨论、观点碰撞的交流氛围.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推行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以此明确团队的研究主题,促进团队计划有效落实,全面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实施步骤

1. 分析现状,确定研究项目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差异. 数学教研组研究的项目应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急于解决的问题,通过团队的汇总、整理、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达成共识,成为教研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主题,接着分解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我校实行“G-E-T”学研型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研型课堂中的基本环节. 在合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小组合作效率不高,这种低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没有发挥“兵教兵”及合作探究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针对此现象,数学教研组确定研究项目为:“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机制的建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展讲方法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机选择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

2. 专题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行项目化研究,教研组长必须先要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学习可支撑研究项目的相关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项目匹配的教学经验,了解更多研究进程和细节,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成文献汇编,供组内数学教师深入学习,让教师拥有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提高认识,提升研究品质.

3. 确定视角,统计观察结果

要进行项目化研究,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必须明确课堂研讨的方式和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讨. 因此,在进入课堂之前,教研组需根据研究内容,有效商榷,确定观察视角,设计观察量表,确保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教学研究.

观察视角的选择,一般遵循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解释性三大原则,由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观察、不可记录、不可解释的,所以观察视角常确定为课堂中的具体行为表现.

如基于“‘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观察视角可如下设计:观察维度、观察视角、课堂实录、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讲解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评价、评价定性指标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纳入小组的量化考核,通过以上观察视角的确定、观察量表的设计,听课者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位置、角度,更加聚焦地收集记录信息,通过记录得到的量化结果,进行项目化的专题研究.

4. 研讨合作,寻求解决方法

课堂观察的统计结果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环节,改善课堂生态,因此,课堂观察结束后,数学教研组长需再次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上课教师可以围绕研究项目内容阐述课堂设计,就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度、重难点的处理情况、教学得失等进行反思交流;听课教师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有依据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把脉会诊”,分享教学亮点,提出教学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并对被观察者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在这样浓烈的研讨氛围中,教师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思维碰撞,共同成长,并针对研究项目,从整体上再次制定后续行动的跟进方案.

如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这个观察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后,数学教研组就“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说了“好”“很好”“非常棒”等词语,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不具体. 此类表扬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指导作用. 通过研讨,教研组采用了如下策略进行解决:统一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条例,以评价条例的内容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 此方式,一方面可用评价条例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习的“点”;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以合作要素为支撑,进行口头评价,促进合作的“点”落到实处.

5. 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教研组项目化研究注重实效,但成果的推广才显其研究价值. 当教研组活动形成一定成果时,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展示、介绍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及策略,并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推广,让教师把研究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项目化研究的教学效益.

当然,研究项目既然来源于教学实践问题,那么它就不可能靠着一次活动过程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持续的跟踪研究中,用心发现,细致对比,潜心思考,才能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取得逐步完善与提高.

活动效果

团队项目化研究方式计划性强,目标明确,它能全面剖析课堂,诊断教学问题,寻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自我完善提升的双重目标,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 创设浓厚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项目化研究的主体是数学教研组团队,这种研究方式让教师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在活动中,教师之间通过思想碰撞,产生了互惠的效益,也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的研究氛围. 同时,通过设计和制作课堂观察量表,让教师更加细致地关注课堂,用科学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原有经验的教学行为上做出判断,依托先进的理论,帮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改善专业实践和认识行为,实现了对课堂的教学优化,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注重教学细节问题,切实解决教学难点

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打破了原来准备不充分,不能深入课堂开展实践研究的尴尬局面. 课堂视角的确定,一下子把课堂观察的点“针眼化”,它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分解成一个个时间单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切入角度小,关注了教学的细节问题,每一个统计的数据,每一个真实的反馈,科学地反映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研讨,切实寻求问题的对策,在交流推广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改善教学行为.

第11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课题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本人不断认识到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所起到的作用,只有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形成良性发展,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下面就有关教研活动与教学发展的关系,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行互学互勉。

1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边远农村初级中学,但在我进校参加教学工作时就已有了文、理科教研组之分,可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形式非常单调,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几乎都是为了应付学校对教研组的各类检查任务,作为领头的教研组长往往要求本组组员采用或自学的方式,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摘抄几篇所谓的自学读书笔记,有时也偶尔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听取一两位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课后教研组长与授课新教师私下交换意见,最后也不了了之。这些做法使教研组的作用没有真正显露出来,即形成不了规模,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了任何促进影响,算是一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活动。

2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

摘抄一些笔记,体现不出自学或集体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只起到了搬抄工的作用;听取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对新教师来说可能起到一些提高促进作用,但对于其他大多数教师而言却收效不大。学校各教研组在借鉴了以上教研活动内容后,通过征求多方意见、查找多种资料,主要是配合学校实行的校本培训任务而制定出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教研组首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一轮公开课的演练活动,要求人人参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接着,学校教导处又组织全体教师,在一学期内,利用两周每天最后两节课的时间,听、评两轮校级观摩课,要求所有教师整理好听、评课记录并最后按学校次数的要求完成。从学校教研整体来看,这样做可以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评课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反思的认识。但它仍然是打得校本培训的幌子,目的是完成学校对各任课教师所制订的听、评课次数的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不了教师教书匠的特征,也无法改变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

3落实教研课题,全面提高教研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教研意识还比较薄弱,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法掌握得还不丰富,缺乏理论指导,再加上队伍年轻,缺乏经验;科研层次低,研究肤浅.即使有教研课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性的课题研究多,独立性的课题研究少;表面性的课题研究多,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少;在课题组成员中,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在试验报告中,空乏的内容写得多,而实际的做法与研究材料少;课题立题数量多,而做得好、做得精的数量少。

教师怎样才能由一般的教书匠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研究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要努力成为课程教学研究者。要成为研究者,首先要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学习和研究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争取承担教研课题,掌握一些理论方法,建立教研氛围,发扬团队教研作用,培养教师养成教研的习惯,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家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

首先确定教研课题,因为对中小学来说:找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选择课题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根据需要性原则,像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的德育工作、各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科学性原则,如把学生迟到或捣乱的学生罚出教室外等作为教研课题,这就不科学性;(3)创造性原则,要根据学科不同、范围不同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4)可行性原则,根据各方面情况考虑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个课题,不亦把目标定得太广、太大,尽量把课题范围定得具体可行等等。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选择教研课题呢?

(1)问题筛选法,先找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筛选法确定那些是必须解决的,那些是迫切需要解决。(2)经验提炼法。(3)资料寻觅法,像有的做了,但未做完的课题。(4)现状分析法。(5)意向转化法等。

制定课题方案(计划)一般有下列内容组成:

(1)课题界定与表述。(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3)研究的基本内容。(4)研究的主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还是实验研究法等。(5)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选定那些学生,选定一个班或一个年级,选定一个学科或跨学科等。(6)研究的过程和程序,包括研究的阶段或时间的顺序。(7)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文本形式还是其它形式。(8)课题的组织研究分工等。

总之,教研课题的选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句广告词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教研课题的实施,不宜走形式,要树立精品意识,讲究务实有效,这样才能达到教研效率的最大值。

第12篇

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组有教师12人,分别是:项**、沈**、汪**、方**、徐**、郑**、杨**、黄**、姜**、倪**、邱**。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能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沈**、项**、方**、张**是年轻教师,她们在教学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却拥有勇于创新,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在教研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新生代力量。在本学期的教研任务中,老教师们在注重提高自身保教技能的同时,更要关照、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进一步增强我组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提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性、有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加强园本研修,督促教师按时完成学习、实践、成果阶段的任务。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将特色教学融入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创设之中。

四、活动具体措施:

1、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方面的研讨,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2、要求每位教研组员真正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或学习需要,至少负责一次的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先进性,做好教研活动的资料收集、准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3、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有方案准备、文字记录、照片拍摄以及活动执教者的反思。

4、要求每位教研组员至少负责一次教研活动记录,做到认真记录教研过程,把活动中的亮点、难点都记录下来,以备在下周教研活动中继续深入研讨。每次活动后做好活动反思或小结。

五、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1、保教一日生活常规的落实。这是本学期我园马上要落实的内容,也是我们组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将通过五次活动进行研讨,针对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环节、就餐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等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

2、绘本膳食研讨课的选课和磨课。根据我园健康特色的园本理念,我们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会选择健康食品,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结合主题,把适合的绘本分享给幼儿。

3、我园户外体锻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户外区域活动在我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学期,我们要将各个户外区域进行整合和调整,融入情境,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更多的自主性,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体锻活动。

4、室内区域的研讨。每个班级的室内区域创设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观摩、记录和反思,加强交流和创新,希望能有更多想法的碰撞,让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5、视频游戏观察及案例分析。幼儿自主游戏已渐渐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在这些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正确、理性的保证自己的位置,让我组的教师们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更好为幼儿游戏服务。

具体活动内容及人员安排见附件一:

序号

周次

日期

研讨主题

研讨重点

地点

负责人

记录人

1

2.29

教研组计划的制定及任务布置

确定每期的研讨主题及人员安排

多功能厅

倪**

沈**

2

3.7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一)

生活环节细节研讨

多功能厅

汪**

沈**

3

3.14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二)

实际操作及反思

教室

沈**

郑**

4

3.21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三)

实际操作及总结

教室

郑**

姜**

5

3.28

绘本膳食研讨课(一)

确定研讨主题

多功能厅

徐**

杨**

6

4.4

绘本膳食研讨课(二)

研讨课磨课及反思

教室

杨**

邱**

7

4.11

绘本膳食研讨课(三)

研讨课磨课及总结

教室

杨**

倪**

8

4.18

户外体锻项目(一)

项目整体规划

多功能厅

邱**

项**

9

十一

4.25

户外体锻项目(二)

项目准备细节调整

多功能厅

项**

黄**

10

十二

5.2

户外体锻项目(三)

户外试玩

操场

黄**

汪**

11

十三

5.9

户外体锻项目(四)

户外试玩

操场

汪**

沈**

12

十四

5.16

班级区域研讨

参观区域创设

教室

姜**

郑**

13

十五

5.23

一日活动常规(四)

半日观摩大三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方**

姜**

14

十六

5.30

一日活动常规(五)

半日观摩中一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邱**

项**

15

十七

6.6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讲座)

多功能厅

倪**

徐**

16

十八

6.13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自主游戏案例分享交流

多功能厅

徐**

方**

17

十九

6.20

学期总结茶话会

反思和创新

多功能厅

倪**

第13篇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第14篇

一、树立理想,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

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航标,没有航标的航道无法确定航向;没有目标的探索往往是盲目的、无效的。因此,要促进教师发展,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素质标准,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我校的教师素质标准是:

有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有高尚的师德——善良、公正、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思想者和研究者。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倡导教师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构建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研究专题,从而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指导大家完成年度规划,年度自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包括个人现状分析、三年发展目标、具体落实措施三部分。

二、加强教研,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学校设置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管理秩序。比如:教研组,每学期初,教研组长在学科主任的协助下,制定本学期学科教研计划。学校学科教研活动主要体现为:组织教师学习教研计划,组织学科公开教学,或校内评优课活动等。备课组长负责制定本学期本年级的学科教学进度,定好教学计划,每月负责检查备课组成员的备课情况和反思情况。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则在做质量管理和考核工作,如命题,调研、分析……一定程度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成为事务落实者。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基本的学术研究集体。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之间建立的积极的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因此,每个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首先应从事务应对走向主动策划。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推进,学校积极倡导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立足本学科教育教学,围绕自己组内存在的问题,开展自主研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可以根据小组研究的需要,自己设计开放的研讨形式和交流形式。学校为各组的交流提供平台,为每一个教研组、备课组的主动发展提供保障。

为促进教研活动,学校还成立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心,并围绕各学科课程建设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以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各学科发展中心组成员由本校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以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每个发展中心都聘请了顾问,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学科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学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在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促进教师发展上做出了大胆的探索。

除此以外,学校各办公室都有以主题聊天为主要交流形式的其他非行政组织的教师教研群体。他们往往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展开主题争鸣,并进行实践改进。没有行政权威,没有学术霸权,以志趣相投而集合起来的教师教研群体,以其氛围的民主、争鸣的自由、活动的灵活性深深吸引着教师,并影响着教师的发展。

一个阶段以来,局前街小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更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教师个体的成长变革是以整个学校和所在团队为舞台的,离开了学校和团队的支持,教师的变革实践就很可能难以持续和深化。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局前街小学建立了教师合作团队,在促进教师发展中做出了大胆的探索。

教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何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智慧,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改革的主体?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增强部门管理职能的同时,对部分工作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进。学校推出一系列项目,确定项目目标,向全校教师招聘领衔人,由领衔人自主选择教师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根据目标,制订项目计划和方案,并具体实施。项目实施完毕后,学校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发放项目奖励经费。

想法很快就从《局小教育》的创编开始落实。2004年10月,学校大胆聘用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此项目负责人,并由她选择志同道合者组成一个项目组团队。团队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当第一期《局小教育》创刊后,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一期期由项目组教师自主创办的《局小教育》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激发了项目组成员更高的工作热情。同时,项目组的诞生与推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全校教师的生存理念,改变着全校教师的行为方式。

目前,学校相继成立了“成长的脚印”“文明礼仪工程”“校友故事集”等项目组,他们在各项目负责人的召集下,正创造性地开展着工作,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网络交流,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随着校园网的改版升级,校园网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我们在校园网建立了“在线研训”“焦点透视”“新基础教育专栏”等栏目。“在线研训”栏目中有“校长阅读推荐”“理论前沿”“新书导读”等。随着“在线研训”栏目的开设,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更便捷、更开放、更自由的学习时空。为信息互换、理念引领、导读视窗、思想碰撞……提供了有效平台。

第15篇

一、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专任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学历 人,中青年教师中省级骨干教师 名,地区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 人。我校专任教师60%以上已经参加了新课程的实验,100%接受了新课改的通识性培训,但一部分教师没能灵活掌握新课程的策略,缺少自主研修,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研修主题

1、“有效”教学的理论及相关策略。

2、“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3、学生识字、习作方面的问题与研究

4、学生的养成教育

5、教师二笔字

四、研训形式

1、学习名家的业务讲座,课堂实录,领悟教学艺术。

2、加强课题研究,提倡协作研讨。

3、教研组就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实行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五、研修内容

1、师德修养

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和现代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优秀师德、典型等内容,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形成以德治学、规范执教、精益求精、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师风,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以适应新课改与发展的需要。

2、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大力倡导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实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修读书相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研修书目有:《有效教学》、《建设理想的课堂》、《中小学班主任经典案例评价》、《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

3、新课程

(1)组织教师以践行新课程,大练基本功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转化成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全体教师之间开展“互帮、互听、互学”活动,搞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示范课及年轻教师的汇报课,做好“传、帮、带”工作。

(3)以反思查摆问题为突破口搞好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通过定主题----(备课说课)----呈现(讲课、汇报、示范、总结)----研讨(评课、汇报)----反思----改进模式进行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4)配合中心校做好“xx”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互动》课题的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子课题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做好《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开发。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5)指导正在进行新课改年级的教学,学年内做好新教材的解读、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解决低年级识字、写字方面的问题。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