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79-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最终考核,各高校对这一最后的教学环节也制定了繁多的规范条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每况愈下却令人高度担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近年来本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以我校财会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选题和论文写作两个领域:(1)选题领域不均,缺乏应用研究。选题较集中在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财务领域,如独立董事问题、预算管理问题、内部控制问题,即使是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类选择,也多存在选题重复、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较少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创新设计。(2)写作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严谨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层次较低的学位论文,其性质依然是学位论文,依然要求选题新颖;数据处理恰当、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对所分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到行和自己的见解;在论文书写方面要求表达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及图表准确清晰无误、格式符合要求;外文摘要要求语句通顺、能正确表达文章观点、语法正确。然而,学生所写论文原创性不高、抄袭现象严重;基本理论及概念的阐释不清晰;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文字表述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对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如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说明、字体行间距的标准不熟悉;对英语掌握程度的再检验的英文摘要多存在由电脑软件在线翻译生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重成因:(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论文的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下学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研压力,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选题工作,学校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很少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度量学生毕业的标准,指导教师在缺乏相应考核机制的氛围下,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很少严格把关,答辩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视同形式,即使进入二答的学生也知道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影响到毕业。如此,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了,学生很难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起来。(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学校制定了从选题、文献综述、论文的质量、英文摘要等系列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的质量监控缺乏严格执行的控制点。如开题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的写作是否有意义,一方面,严格的开题形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多位教师的审核判定也有助于论文写作的下一步开展,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是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开题,失去了这个环节应有的硬性约束。形式上的质量监控控制点,如论文格式的规范、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的一致等,并不能替代对真正影响论文质量的内容的实质性审核。(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重视,一方面是基于上述的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期间增强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导致其选题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即使选定了题目,文章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析缺乏严谨性,文章的篇章结构层次不分明,研究重点不突出,论文的写作没有深度。而且,由于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文章的文字表述不流畅,口语化严重,甚至缺乏基本的写作格式。
二、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1.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新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初级的学术研究行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该环节,一方面是达到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初步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发掘实际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答辩等密切联系的各环节组成,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重点考核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果。因而,单独由本科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及有论文指导教师一人来承担这个考核任务,显然是不合理的。可以考虑在应用型财会专业要求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下,加强专业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财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具体来说,是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群的建设,在专业导论课程、计算机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入科研训练入门、网络使用训练、初步科研训练、财务专题训练、科研综合训练等具体训练项目的内容。
2.强化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系统训练。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单凭一个学期、一位指导教师在短期内想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可以考虑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以笔者讲授的《高级财务管理》为例,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宗旨,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们提出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过相关案例引出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掌握的知识点后,根据各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同时,将“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科研方法的训练与指导,结合财务专业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选题技巧、技术路线制定和资料收集等事项。在教学方式方面围绕着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力求多样性。首先,坚持理论导读。在课程授课外指定学生阅读每个专题的经典理论文献,深化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其次,突出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集体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更为深刻;再次,突出实训教学。根据课内实验安排的相关材料,在现实中跟踪某些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课内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内容突出了技术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实现了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的设计理念。
3.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目前毕业论文时间设置与学生求职冲突,可考虑提前做论文,让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准备论文,促进师生充分交流,在引起学生对论文重视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因人而异。对于考研、保研的学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兴趣和文字能力,鼓励其对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尽可能地用统计软件进行大样本验证,以为后续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学生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物质奖励,使得正向的引导作用缺失。因此,一方面,应强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认定,包括每学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或一定科研经费的获取,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包括优秀论文、进入二答论文的指导情况,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冰花,徐莉萍.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共生与互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1).
[3]李锋.科研训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0,(12).
[4]韩沚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将毕业论文教学有机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研究 浅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研究 音乐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议如何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及改进 高师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及对策 日语本科毕业论文书写现状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省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法律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们一起“憋”论文[N].科技日报,2013-06-16.
【关键词】财会专业 毕业论文 末位淘汰制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太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抓住具体行业、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要求题目大小适中。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命制或者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选择了较大的论文题目,有的更大,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研究的范畴。
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论文写作是可以适当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阅、掌握资料以后进行写作,要对别人的成果进行吸收和运用。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下载一些论文,直接整段、整篇地复制粘贴,造成了大量的剽窃问题。
3.毕业论文结构混乱、逻辑较差
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缺乏逻辑,对问题的内涵、外延区分不清,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混乱。有的论文,指导老师给出了指导意见,学生没有修改或者不会修改,好像除了抄袭什么也做不了。
4.毕业论文没有按照进度撰写,最后集中提交
现在大部分学生选题后没有按照进度与指导老师沟通,等到距离答辩几天的时间才交上论文初稿,由于时间关系,指导老师给出修改意见也只能修改一次就参加答辩,论文不经过反复修改质量怎么能提高?
造成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
1.学生的态度不端正
我们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在外面兼职、打工,赚钱补贴生活,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认识上,对每门课程都是完成基本任务,即所谓的六十分万岁。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大部分学生是在外面实习或者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最后,大部分是复制粘贴,这种不积极、不端正的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导致他们没有花费多少精力、时间在毕业论文上,毕业论文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在财会专业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这说明学校在对待学生毕业的问题上是很“宽”的,也就是说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会因为毕业论文导致学生不能毕业,这种体制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虽然学校也三令五申地强调毕业论文严格要求,但只有不到1%的学生没有拿到学位证,这种空喊口号的做法助长了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不正确态度。
3.财会专业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是社会科学,我们学校的财会专业完全是文科性质,大部分学生对模型构建、数据分析掌握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以简单论述为主,即使有部分学生的论文有一些案例、调研,也是非常简单的介绍,很少对论文有系统分析。大部分学生以会计问题、财务活动等为研究对象,又没有创新和发现,出现了抄袭教材、列举例题的现象。
4.指导老师任务重、报酬低、态度不积极
我们学校财会专业每位指导老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任务繁重,有时候不能及时地指导所有学生,加上有的学生也不积极,这就造成了论文修改次数少、质量低的情况。学校对指导论文只计工作量、不计报酬的做法也对指导老师的激励不足,导致指导老师态度也不积极。学生、老师、学校各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最后就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低下。
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末位淘汰制
1.末位淘汰制的实施过程
采用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要求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对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严格控制。我们学院目前是这样操作的:在毕业论文定稿时,要求指导老师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让这些学生失去第一次答辩的机会,继续修改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提交的毕业论文匿名交给其他老师进行评阅,评阅老师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评阅的毕业论文。经过两轮淘汰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该组最差的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完成,淘汰掉的毕业论文继续修改,二次答辩前再次匿名评审,淘汰20%,二次答辩淘汰20%,最后所有淘汰的论文参加第三次答辩,第三次答辩不通过,则不能顺利毕业。
2.末位淘汰制的作用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能够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论文是被淘汰的20%,而且经过几轮淘汰,最终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影响学位的政策,这样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就会改变。态度决定一切,在几届毕业生答辩中实行末位淘汰制,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威慑,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将慢慢提升。
3.末位淘汰制的实施保障
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政策严格执行,在几届学生中形成惯例,必须对学生产生威慑。另外,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无疑会加大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应该给予适当补偿,提高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另外,学校还应该购买毕业论文不端检查系统,对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不端检查,按照有关制度,重复率超过20%,直接淘汰没有学位证,这样也能减少或者杜绝剽窃现象。同时,学校要加大盲审力度,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演变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会计毕业论文准确、有效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决策有效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柄双刃剑, 其不当使用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企业到底要不要设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何种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人”的作用,“人”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目前在我国, 既掌握扎实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 又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以及与其他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信息时代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更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管理才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综合能力。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和全新的财务理念、开放性思维和宏观把握的相关领域观念, 领悟先进的管理思想,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对信息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2、合作能力。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更加重视人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有效借助组织的团结和他人的帮助, 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而实现共赢。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会计人才必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会计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勇气,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本科会计信息系统教与学的启示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是: 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熟知国内外会计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税务等业务惯例, 完成会计师基本训练, 能在中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中具体业务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此相适应, 提出几点启示:
1、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会计模拟实验, 就是将模拟对象模型化, 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实验的范围一般是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 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这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 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培养财会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实验室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会计信息统的工作环境, 要深入切实地了解体会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学生直接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操作,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实践实验室的模拟, 而且能够在具体的业务与环境中触类旁通, 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比较。学生在熟习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先根据资料进行手工模拟, 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每月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表、编制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然后再根据同样的经济业务, 以及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上机操作, 将凭证输入计算机, 并自动生成报表, 可将自动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相核对。既可检验手工操作的正确性,又可以形象地认识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 比较手工环境下与计算机环境下处理的异同。
4、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技能训练只通过一门课程来完成,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而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又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够容纳。所以, 如何树立正确的意识, 合理安排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中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是留给学生的最大的思考。
5、具有较强表达沟通协作能力。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互相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书本, 而且要平衡自己多方面的发挥, 锻炼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学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都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充分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系统, 就要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 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信息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徐跃华,《中国农业会计》, 2007 年11 月。
【摘要】本文对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运用进行了梳理,对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不同情况下适用不同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处理与协调提出建议,以期对税法和会计采用会计确认基础时的协调与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制度;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会计确认基础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确认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实现时间的标准和原则。在会计实务中,会计确认基础通常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在权责发生制下,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确认基础的体系中,是相对应的关系。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借鉴和采用了会计确认基础的概念,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有所体现。
一、 企业所得税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典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 跨年度工程收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收入。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2.资本性支出分期折旧或摊销。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资本化借款费用摊销。3. 租赁费用摊销。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4. 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 3 年。
二、 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收付实现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制度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典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 利息收入。对于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 租金收入。对于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3.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对于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4. 接受捐赠收入,对于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5.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6. 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7.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对于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 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因分析
首先,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确认的基础。根据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之所以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考虑到:一是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权利和义务。有些款项虽然尚未收到,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已经通过前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或契约合同等加以确定,企业有足够的把握能够确认计量相关资产和收入的取得。
二是有些款项虽然尚未支付,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已经通过前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或契约合同等加以确定,企业有明确的理由必须确认计量相关负债和费用的发生。此时,权责发生制更能真实反映企业已确定的潜在权利和义务,从会计的角度,更加符合配比原则,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从税法的角度,更能够减少人为调控款项收付、操纵纳税义务的发生,堵塞纳税漏洞。其次,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允许运用收付实现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在明确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同时,也规定“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为特殊情况下运用收付实现制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之所以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同时,还作出这条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在企业所得税征收过程中,要考虑到纳税人履行和承担纳税义务的实际能力。在会计上一以贯之的权责发生制,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可能要适当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因为前者以核算为终点,而后者在完成会计核算后还要以纳税为终点。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对于纳税人不具有现实纳税能力的合理情形,即使在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所得,在税法上也可能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不确认为当期的应税所得。
四、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处理与协调
税收和会计处理应当在各自的框架下处理会计确认基础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下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收入、费用,在会计中往往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的。此时,税法上确认的收入和费用,与会计上的确认时间会发生不一致。这时,企业应当依法将企业所得税制度和会计确认基础作出恰当的协调。在税务处理方面,根据《企业
--> 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的规定,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处理。在会计处理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则第18号——所得税》的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之和,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之差,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对于上述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的规定,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 . 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规范 [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
[2] 李俊梅 . 最新企业所得税使用问答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 葛家澍,刘峰 . 会计理论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4] 李若山,郭牧 . 会计准则与假设和我国当前税务处理的矛盾与对策 [j]. 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1998(5).
abstract: tax accounting is a new arising interdispline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it. influenced by it,/ tax account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principle,checking. it has a shor会计专业毕业论文t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perfecting in practice.
key words: tax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difference
摘 要:税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络,在受财务会计影响的同时,税务会计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特质,在准绳上、核算办法上,论文明显区别于财务会计,在我国开展时间比拟短,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中央,需求不时在理论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区别
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根底,以税法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根本理论和办法,对征税人的征税活动所惹起的资金运动停止核算和监视,维护国度和征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1]。目的在于征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足额精确及时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同时,经过合法谋划使征税人获得合法利益,公平税负以确保企业涉税零风险。
税务会计最主要的特性是征税双方都必需承受税法的标准和限制,税务会计在一切税款的核算和交纳过程中,必需严厉根据国度税收法规请求办理,当财务会计与税法的规则不分歧时,必需依照税法的请求停止调整。税务会计是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会计。随着我国经济开展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时完善,税务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是必然趋向,税务会计固然从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与财务会计有着实质的区别,但在本质性的工作中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络,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前提,两种会计核算办法既有联络又存在着一定区别。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络
税务会计脱胎于财务会计并依赖于财务会计运转中的众多环节和内容。
1. 二者效劳的运营主体相同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不是笼统理论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详细理论操作的部门和人员,其效劳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只要二者处于效劳于同一主体时,才具有实践的关联意义。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工作核算内容相同
以财会中的会计分期( 时间性) 、货币计量( 数量性) 、持续运营( 持续性) 为根底,共同施行对效劳主体的效劳。
3. 工作准绳根本分歧
以财会工作中的核算办法、收益配比、支付才能等为权衡规范。
4. 工作按照的方式内容根本相同
以财会的凭证、账簿、报表为参照,除征税报表以外,无需另设会计报表,更无需设置特地税务会计机构,毕业论文税务会计的全部核算融于财务会计之中。但这种高度类似性和关联性并不能消弭现代经济开展过程中在管理上使二者别离的必然性,不能消弭二者在实质上的区别。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准绳上不分歧
1. 相关性区别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准绳,请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运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运用者对企业过去、如今和将来的状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强调的是“有用性”; 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准绳重在计算所得税时,强调同期扣除的费用要与同期的收入相关联,二者字面上同属于相关性准绳,却有实质的区别。
2. 配比性区别
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准绳突出表如今费用确实认上,为了分别核算不同的产品,需求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汇总归集,然后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停止分配。而税法中的配比准绳思索的是,对不同的税收项目停止分类配比,比方,税法规则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的投资收益不计入应征税所得额,那么境内的投资损失与其消费运营无关,也不能在当期应征税所得额中扣除,只能从投资收益中得到补偿。所以,税法对财务会计上的配比准绳持认可态度,允许征税人将发作的费用,经过合理配比在征税的当期扣除,同时为了避免税款的流失,税法对征税人税款的申报做了严厉的限制,不允许征税人在一个征税年度提早或滞后申报征税费用的扣除[2]。
3. 本质重于方式的区别 &
--> nbsp;
本质重于方式准绳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准绳,请求企业应当依照买卖或者事项的经济本质停止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买卖或者事项的法律方式为根据。一项买卖或事项的本质在其外在方式或法律表现方式有时是不分歧的。比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编制兼并报表等问题都属于本质重于方式的运用,这些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明白的规则[2]。财务会计的“本质重于方式准绳”依托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别,税法对征税事项确实认依托的是法律根据,不能靠经历估量,必需有据可依,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法的“本质重于方式准绳”表现的是“本质至上准绳”,目的为了避免征税人应用《企业会计制度》允许的估量偷逃税款。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上不分歧
1. 目的不同
税务会计的目的是征税人向税务会计的信息运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运用者首先是各级税务机关,它们依据此信息停止税款征收、检查、监视,并作为税收立法的主要根据。其次是企业的运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等,他们依据此信息理解企业征税义务的实行状况和税收担负,以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同时,论文这些信息也是企业停止税务谋划必不可少的根据。而财务会计则是经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确实认、计量记载和报告提供真实、精确、牢靠的会计信息。向信息运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3],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义务实行状况,有助于会计信息运用者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
2. 根据不同 &nbs会计毕业论文范文p;
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据是《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原则》,力图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完好。税务会计根据的是税收法律法规,契合税法的会计准绳,税务会计给予确认,但凡不契合税法的会计准绳,不给予供认。正由于两者核算根据不同,致使会计利润与税法上的利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财务会计收入减去本钱费表现会计利润,而税务会计必需依据税法请求停止收入和本钱费用的列支,超出税法规则的收支项目即使在财务会计上得以表现,税法也不允许列为征税所得的构成要素。
( 1) 收入确认上二者的处置不同: 例如,国债利息收入财务会计作为投资收益记入收入,而税务会计不把国债利息收入列为收益,不作为应征税所得额的构成要素。征税人在根本建立、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运用本企业商品的,或将企业自产、拜托加工和外购原资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用于捐赠,以及以非现金资产赔偿债务,在财务会计中不计入收入,列为相应支出,而税务会计均应视同销售,确认销售收入。
( 2) 本钱费用列支二者的不同:财务会计可据实列支而税务会计不允许扣除的项目,如征税人的消费、运营因违背国度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超越国度规则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等,一切这些支进项目是税务会计所不供认的,税务会计规则了严厉的列支规范。关于超出的局部作为调整事项,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征税所得额。
3. 根底不同
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作制,强调的是收入的实践发作与费用相配比,会计上已确认的收入并不代表实践的现金流入量,实践发作的费用也不代表现金的流出,会计利润与净现金流量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税务会计由于本身强迫性的特性,采用了权责发作制与收付完成制相分离的核算办法,在实践核算中常呈现与财务会计相偏离的现象,给征税人形成不利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采用的权责发作制是树立在应收对付根底上肯定当期收入与费用,应收对付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收入、费用、会计利润; 而税务会计即使从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在实践的核算过程中依然以会计要素为底本,所以,致使采用的收付完成制在外延上要小于权责发作制,这里的收付完成制与权责发作之间产生差别是不可防止的。
三、我国税务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税务会计在我国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处于初级阶段,税务会计还要依赖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征税核算的主要根据,如今的会计人员同时统筹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任务,担负着多项职能,由于缺乏系统的税务学问,对一些政策的了解存在着偏向,经常在税款的计算和交纳申报时呈现少缴或多缴的状况,给征税人和征收机关形成不用要的损失。
其次,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脱节,1994 年 1月 1 日开端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置的暂行规则》只是相对的调整,而 2006 年公布的新会计原则,使财务会计曾经成为独立的体系,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导制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多,这种差别表现在所得税前调整项目日益复杂,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征税人本钱的支出。
再次,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度税收的完成,却无视了征税人的实践支付才能,税务会计当期的收入不思索实践现金能否流入,均计入应征税所得额,当企业赊销业务量大的状况下资金周转不畅通,形成征税艰难[4],许多企业为了征税以至要举债,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本钱,企业的营运才能降低,这种恶性循环限制着企业的开展。
四、处理财、税会计体制问题的开展思绪
以税法为根据树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根据,包括资金运转的全部过程,税法是税务会计核算的根据,核算的也只是涉税事项,这些经济事项也作为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只是并不详细,在制定税务会计的核算办法时应加以补充,税务会计的记账凭证、账簿与财务会计根本分歧,两者能够共用,税务会计只需单设应交税金和差别额账簿。同时要经过培训考核进步税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个合格的税务会计,只要控制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制度,才干在日常的核算中做到合理合法负税[5]。
一
--> 个新兴学科降生之初必然会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这显然不顺应经济高速开展的需求,但还要看到它的开展将来,置信经过不时的变革和完善,一定能树立一套独立完善的税务会计体系,更好地效劳于企业、国度经济的开展。
参考文献: 会计毕业论文
[1]宁健. 税务会计[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盖地. 税务会计准绳、财务会计准绳的比拟与考虑[j]. 会计研讨,2006,( 2) .
[3]王鑫.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联性探析[j]. 四川会计,2001,( 6) .
[摘 要]文章从分析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入手,阐述了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会计毕业论文 及会计学专业教师为适应这种挑战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提高会计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 会计人才; 会计教师; 素质结构
on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teachers under neo-economy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webonomics places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heessay expounds the challenges that accounting education encounters and the required quality that accounting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proposing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ccounting teachers and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key words:neo-economy;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teachers; quality structure
一、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新经济综合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无形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它对会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领域从企业范围走向社会层面;会计工作目标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会计核算内容从有形资产为主转向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并重;会计操作手段从会计电算化转向会计信息化;会计计量手段从单一的货币计量转向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的融合;会计报告时间从定期报告转向实时报告等等。这些变化,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金融、财政、税务、统计、审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法律等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既要具备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技能,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充实工作内容;既要懂经济科学,还要了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否则,不仅无法适应会计领域的横向拓宽,而且难以满足会计专业的纵向发展。
2.外向化的职业理念。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的空间日益缩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企业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经济往来体现在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理念、思维方式等如果继续停留于原来的模式,结果不仅是自己落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职业理念的外向化是新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新知识有快速接纳和学习的能力、对外部财务信息有高度的敏感和借鉴能力、对会计的国际化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能力的会计人才,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需求。
3.开拓型的工作方式。新的经济环境,使会计工作领域因社会责任的考核、知识资产、人力资产等的作用而日趋复杂,会计操作手段因网络技术、信息系统的完善而日趋先进,会计面临的风险因虚拟会计主体、网上交易等日益增大。在此情况下,会计的工作方式绝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把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拓宽会计的工作领域。并运用先进的会计手段,有效防范会计风险,使会计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二、会计教育面临着挑战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必然促使会计教育改革的深化。可以说,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观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1.关于会计培养目标。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必须把综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因此,应当适时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思路,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能应变”的人才培养战略。所谓“宽口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较为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所谓“厚基础”,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坚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所谓“高素质”,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所谓“重创新”,就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所谓“能适应”,就是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会计人才适应新经济的要求。
2.关于会计教育观念。传统的会计教育理念必须改变,一是树立通识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使受教育者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但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二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在学历教育阶段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树立前瞻性教育观念,正确处理现实性教育与超前性教育的关系,使受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既满足当前社会和工作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3.关于会计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是传统会计教学的特征,教学活动基本上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更像是一个知识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由此而造成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无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自我设计,获得超常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的教学主体必须下移,必须尽快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唯此,才有助于实现会计的培养目标。
4.关于会计教学内容。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研究领域日益扩展,会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客观上要求会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一个大的改革,包括纵向上的深化和横向上的扩容。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非货币计量会计等不应当继续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应尽快纳入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对一些人所共知或中学阶段已经传授的知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等不再作为教学的内容。从课程的设置看,应尽量减少必修课,取消限选课,增加任选课,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关于会计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教知识,认真执行法规制度,服从组织决定,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根据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外向型、开拓型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必须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互动式、定向式教学,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参与
--> 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6.关于会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等会计教育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采用多媒体授课,既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又可以节约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使其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会计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经济时代会计教育面临的又一课题。
三、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素质结构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对会计教育的影响,必然要求会计学专业教师优化和改善素质结构,否则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那么,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呢?根据前述会计人才的特征和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会计教师的素质从整体上讲应当包括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等。
1.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当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综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前提。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教学目的就可能迷茫,教学内容就可能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可能落后,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对每一位会计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当前许多会计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更新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应当由教学主体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变,淡化以自我为核心的意识,改变“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二是教师应当由知识传授向“导学”方向转变,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培育他们观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三是教师应当由教学的操作者向“设计者”转变,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及时修正学生的学习路径,确保教学过程的优化;四是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中,将职业经验的积累与新知识的充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思想道德素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现代教育本身就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加之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尤为严格。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会计学教师,只有钟爱自己的事业,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培育他们的职业思想。
(2)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其作用不仅在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在于通过教师的整体形象影响后代,塑造民族精神,教师的道德品行,不仅决定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准,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具备健康向上、诚信正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人才,让知识的传授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下深入人心。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性、对学生影响的深远性、对未来会计事业的重要性,自觉地履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把书本知识的传授与会计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计事业的兴旺发达做出最大的贡献。
3.业务技术素质。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必要的实践能力。
(1)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会计教师具备过硬教学能力,保证会计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是知识结构合理的标志。这里的基础知识一般指培养学生的求知、思维、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教师特别要注重掌握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发展迅猛,对会计教师的需求激增,客观上形成了现有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专业学习直接转向专业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的现象。而社会环境的剧变又造成当代学生的思想复杂但心理素质较差,由此而导致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猛增。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引入会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是外语知识。尽管全民外语热的现象目前受到非议,但对会计教师的这一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还应提高。这不仅是会计教学的要求,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它对于会计教师掌握最新的学术成果,了解国外会计教育的发展动态,培养外向型、开拓型的会计人才至关重要。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应具备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它是会计教师开展会计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当是“宽”与“深”的有机结合,即在对会计、财务、审计等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同时,对会计学的某一个方向有深入的研究,绝不能再满足于熟悉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缺少宽泛的会计学知识,或缺乏对会计学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日新月异的今天,都将难有立足之地。相关知识是指会计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与会计学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其他人文自然知识。唯此,才能适应新经济的需要,巩固和发展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2)教学能力。主要是指会计教师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能力。前者应当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会计教学语言的能力、针对教育对象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后者则是指教师为了保证会计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教师知识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3)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能力,它是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学术动态,接受最新会计知识,充实会计教学内容的保证;二是教学研究能力,它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学实践,认真总结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缺乏任何一方面的研究能力,都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教师。
(4)实践能力。如前所述,目前会计教师的经历绝大多数是从学生直接到老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这与实践性很强的会计学专业的要求极不相符,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面对会计实践的飞速发展,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否则,很难胜任会计教学工作。
4.身体心理素质。有关资料显示,会计学专业的师生比在当前各种专业中最高,而会计学的发展又较快,因此,会计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会计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很难承受来自各方面
--> 的压力,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缺乏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师,面对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各种帮助来克服生活学习中烦恼的学生,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四、优化会计教师素质结构的途径针对新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会计教师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优化会计教师的素质结构,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自我完善。这是优化会计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途径,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加强学习。陶行知先生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会计教师必须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和会计学的发展趋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优化素质结构。二是投身实践。会计教师不能仅仅投身于教学实践,更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会计实践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第二,后续教育。这是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的激励机制。根据会计教师的现状,一是要加强会计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尽快解决会计教师在教育规律、教育心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比较薄弱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会计专业理论的培训,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后续教育的方式可以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定期培训、进修学习、访问学者、经验交流、鼓励考取硕士和博士等。第三,岗位轮换。这是促进会计教师素质改善的一种手段,它对于防止教师的知识老化、避免产生工作惰性、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岗位的轮换主要应在专业教师之间进行,通过调换相关课程的讲授教师,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第四,强化考评。在制定考评制度时,既要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科研水平,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相反还会创伤他们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端生,李 征.网络经济下会计发展趋势[j].会计研究,2001,(11).
[2]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杨定泉.会计电算化人才应注意管理理念的培养[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6).
摘 要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级技术人才汇集、高新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已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高;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明显特征;企业的生产方式以科技开发创新为主。
基于上述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发展,成长过程中, 为了企业有新的发展与突破,需要有独特的财务管理方式。
目 录 摘 要..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1.1.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2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1.2.2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2.1.1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2.1.2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3.1.1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3.1.2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3.1.3就经营环境而言...
3.1.4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3.1.5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3.1.6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3.2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3.2.1合理配比原则...
3.2.3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4.1.2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4.1.3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4.2关于筹资渠道...
4.2.1知识资本筹资...
4.2.2风险基金筹资..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4.3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4.4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4.4.1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 结束语..
.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本世纪8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与传播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进行。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为人们展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将主导21世纪世界产业经济发展潮流的前景。高新技术企业即为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当前最为活跃、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企业群体。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年增长率达到20%-25%。作为未来知识经济微观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成为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体。
1.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可以用“高、快、灵”三个宇概括。“高”,指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员工文化素质高,经营风险高;“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发展快,企业成长快(相应地,企业稍有失误,垮得也快);“灵”,指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对市场外界条件变化感应灵敏,对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及生产工艺的安排,都更为灵活。
1.2 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2 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及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仅要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而且还要做到稳步发展,增强企业的流动性,避免风险,所以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的。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合。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王化成,2000年)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各种因素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2.1.1 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产业政策不明确。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个明确完善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这必然导致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无序化,表现在整体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盲目上马,各自为阵,造成不断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例如近年来的vcd市场。最后不仅企业无利润可言,而且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2)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每年在r&d(研究与开发)经费中用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仅为6%.科技基础研究是科技的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会使我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后劲不足。而在美国,近十年来,美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1996年研究与开发费用约2900亿美元,1998年r&d经费预算为750亿美元,加上私人的投资,美国目前人均r&d经费约500美元。正是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为美国保持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靠政府的科技拨款,银行信贷和企业自筹。如今,政府拨款能力有限;普通银行信贷又不愿承担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而企业较小的有形资产也无法满足抵押的要求;大多高科技企业本身较难满足主板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无法通过现有的证券市场融资。这样,我国高科技企业可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从银行获得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4)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一位it巨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我国再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中国的软件业永远不可能发展。的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这对本身就缺乏科技创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5)现行科研体制与时展严重脱节。
具体表现在科技开发和创新的成果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转化质量不高。现行科研体制将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截然分开,这显然是对前者科研能力的极大浪费,使科研成果不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
2.1.2
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高科技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我国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老总通常是其核心产品的发明人,及本企业的创办者。从心理上讲,他不希望退出企业管理的一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搞科研出身的人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时,通常的作法是,创办者退出直接管理企业的行列,转而聘用职业经理代其管理,自己转为对职业经理的经营业绩实施监督评估。
(2)高科技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创新能力。
也可以说是缺乏一种科技创新意识。要知道,科学技术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高科技企业的超额利润往往来源于企业产品所含科学技术知识的垄断性、排它性和先进性。但这种排他性、先进性只可能存在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先进技术一段时间后就变得不先进了。而我国很多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就没有很好地注意持续创新能力的投入,仅靠一项技术闯天下,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
(3)我国高科技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没有制订或实施完善的资产控制制度、项目评估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这就必然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误。其中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就是一个例子。巨人集团因追求多元化经营,以超过其资金实力十几倍规模投资于一个自己生疏而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房地产行业,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而且巨人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却未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不仅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而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的机会,而且也使企业因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最后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此外,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完善,将给企业今后上市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
(4)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创建“名牌”的能力不够。
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成功的将产品卖出去,才是最终的目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性能价格比优,但由于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差而发生滞销。
(5)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高科技企业生存的一大难题。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互挖人才的情况屡见不鲜。科技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不仅使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付诸东流,而且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将被带走,企业的竞争力荡然无存。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企业效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部门作为资金营运的管理部门,其重要性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不仅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利润分配进行管理,而且还要研究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经营规模以及税收合理负担等。
3.1.1 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资金的筹集规模、筹集方式,如何借贷,还是发行股票,是内部集资,还是举债经营,要调节好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比例,要充分考虑所能承受的财务风险,以避免造成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3.1.2 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财务管理要调节好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关系,调节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要调节好各产品之间的投资比例,以重点产品为主,次要产品为辅。
3.1.3 就经营环境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区政策、生活水平等。如果进入经济开发区,还是高科技园区,依据哪一方面的优惠政策能使企业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以避免由于政策原因产生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1.4 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都由企业按市场及企业情况自主安排,经营风险由企业自己承担,这样,企业就必须由财务管理部门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管理,以制定营销策略。
3.1.5 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不同的经营规模,其筹资成本不同,规模成本及效益也不同,这样,财务管理要研究如何实现最优规模成本水平,创造最优规模效益。
3.1.6 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企业是以小规模税负为佳,还是以一般纳税人为好,都要由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测算、分析,以达到企业合理避税,转嫁税负。
3.2 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 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一般说,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也应越高,财务经理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对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最佳的平衡。
3.2.1 合理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短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短期负债来筹集,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长期借款来筹集。财务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则,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用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损坏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
3.2.3 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长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其将来值越高,现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将来值越低而现值越高。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使得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这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露出来,使得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逐渐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重点。由此势必导致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由重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评估向重视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变。
4.1.2 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我国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43条规定,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六项内容,即对无形资产提供者的权益只部分承认,只承认专利和技术等成果化部分,而对大部分的智力资源或知识性资产是不予承认的。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理解,这种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有缺陷的。因为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企业所拥有知识量及知识的积累程度。如果企业不认可知识资产,一方面会导致对资产的计量与反映的不全面,给权益各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资产所有者、经营者权益的产权价值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使企业筹措资金渠道受阻。另一方面会对企业收益造成影响,人才流动频繁,扼杀企业的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应拓宽无形资产评估范围,除了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六项内容外,还应将人力资源、网络域名、软件版权、特许经营权、管理才能、企业文化、is0质量体系认证、绿色产品标志、产品品牌等列入评估内容,并注重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如采用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比较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4.1.3 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创立期和成长阶段的前期,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大,技术不稳定、知识资产尚未借助于有形资产发挥其原有潜力与作用,市场前景不明确,使得前期收益很少,有的甚至是亏损;在成长期后期,随着研究与开发过程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智力资产等各因素不断渗透与融合,将各项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逐渐开发成可供应用的高科技产品,并满足市场要求,使企业利润逐渐上升;到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产品以其工艺新颖、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进一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价值出现高速成长性。如美国雅虎,1996年净营业收入为1970万美元,1997为7045万美元,年增长率为257%,1998年为30327万美元,年增长率为330%。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要注重企业的成长性。评估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水平(包括管理队伍的构建、科研人力的储备、人力资源的未来价值和创业者的智慧与运作能力)和技术资源水平(包括技术与产品的可行性、运营能力、市场前景与获利能力、成长壮大性与未来收益的能力)。4.重视风险评估。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高速的增长潜力,但未来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测算风险程度。风险性因素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时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评估的程序一般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
4.2 关于筹资渠道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筹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限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强对筹资策略的研究,寻找新的筹资渠道。
4.2.1 知识资本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之初,资金短缺,然而它拥有较多的知识人才和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技术含量高,凝结大量的人类智慧,使其起到了价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有形资产一旦与其结合,便可身价倍增,一旦其获得成功,便会带来极高的回报。企业可以吸收知识资本入股,使知识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促使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4.2.2 风险基金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前期是风险最大期。这一阶段,企业的新产品的不可预期性大,信用状态不稳定,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由于以往没有盈利记录,在股票主板市场通过上市筹资也很困难,使得企业筹资渠道较窄,间接筹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风险基金筹资是这一阶段的最佳选择。风险基金具有二大特点:一是风险资本属于长期的风险性权益类融资技术,它追求的是最终资本利得,而不是利息或股息收入,这与传统的筹资方式相区别。二是风险基金的投资者在投入风险资本后,仍与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直接联系。这些特点有利于企业取得长期、稳定、大量的资金,解决资金难题,而且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拥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营、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又有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组合有效地分散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各个阶段的风险损失,协助和监督企业健康成长。风险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启动资金,它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风险基金不是以控制被投资企业为目的,而是追求早日收回投资,实现高收益,所以风险基金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并与之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通过市场退出机制退出被投资企业。这时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增加自有资本,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公司的规模与财务状况达到主板市场要求,其股票可通过主板市场上市流通。如果达不到,则可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流通。目前,国家正在组建创业板市场,它与主板市场相比有下列特征:一是股票全额流通;二是上市门槛低;三是以成长速度、成长质量为公司上市的根本条件;四是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机制。这些特点很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使得难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从创业板市场筹集到资金。另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前期的经营后,市场前景清晰,各项风险小,而且企业已有一定的资信,银行愿意为其提供资金,企业还可向银行贷款,进一步弥补企业资金不足。
4.3 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具备科技创新的智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拥有具备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优势和利润。但在激烈的人才大战中,优秀的人才总是处于稀缺状态,且有着市场争夺激烈、流动性大的外部环境,这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高度依赖性是一对矛盾。因此,如何留住已有人才、招来外来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这就要求企业决策阶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创造新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手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中心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实行分配政策。
有的企业通过年薪、绩效薪酬、销售提奖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报酬,也通过直接持股、利润分成制来进行分配。但前者需要以支付大量现金为前提,对于那些成立不久的企业以及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额有限,不可能支付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很高的工资和奖金;而后者会使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更多地获取年底利润分成或使现期所持股票更值钱,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短期收益,甚至为了获取企业短期的繁荣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收益和发展前途。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用股票期权这种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调动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谓股票期权,它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一种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股票期权使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把个人收益和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大大减少他们的短期化行为,使其在做出各种决策和进行科技创新时能更加注重企业的高度成长性。其次,股票期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人力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结合。
再次,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让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也成为未来的股东,赋予其剩余索取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产生的矛盾,使其目标函数和股东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内在的一致,减轻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所有者对其进行监督的负担。最后,股票期权使股票期权持有者通过行权来获取数量较大的报酬,而且这一报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公司一点净现金流出都没有,可以减少企业日常支付现金的负担,节省大量营运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开发中去,实现企业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分配时,要考虑兼顾“责任、风险、贡献、利益”相一致的原则,采取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一般员工可以采用绩效薪酬、销售提奖或弹性工资等.一是因为这部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比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数额小得多,二是因为他们不是决策层和核心层,不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采用年薪制、直接持股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办法,在薪酬结构中逐步缩小年薪、直接持股的比例,加大股票期权的比例,利于企业高速成长
4.4 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因此,企业本身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4.4.1 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其二,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其三,风险预测与分析机制。利用运筹学、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对企业筹资、投资、销售等项目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利用多变量模型和单变量模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四,风险处理机制。在风险因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修正相关数据,实施各种控制方案,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可仿效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做法,按照每年销售额或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利用谨慎性原则,尽力降低企业在投资与经营方面的风险。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吸收高素质财务人才并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财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识优势,实行多学科渗透,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
再次,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其财务管理内容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人员应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摸索出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由于高新技术的特性使得财务管理也具有独特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实行与传统企业管理结合并有所发展的方式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致 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__教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