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目前,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推进,最终使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建立。本文对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特点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提出。
1 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特点
1.1 员工的流动性强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一大特点就是流动意愿强。科技人员一方面拥有过硬的技术,一方面还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因此员工的流失就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甚至使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得到增长。
1.2 员工看重个人成长
在科技型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定下了较高的学习目标,并定期参与培训学习。所以,企业管理者需对传统的激励制度进行革新,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合适的培训机会提供给他们,并对员工的自主性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能运用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完成工作。
1.3 员工团队合作经验缺乏
在技术层面上,技术人员往往会追求完美,但在团队合作方面,他们却不具备充足的经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就需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协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完成合作交流。
2 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2.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当前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可知,考勤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奖惩激励制度、工作规范等为该机制的主要内容。制度多以规章的形式对员工进行限制,而没有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工作中,员工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就无法得到调动。另外,针对企业各岗位以及各员工的工作范围,企业人事部门也并未进行规范和明确,因此员工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负责内容,而这对科技型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科技型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认识。但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创新是唯一动力,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资源,所以最终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依旧为人力资源管理。因此,科技型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3 人才培训机制的缺乏
在科技型企业中,科技人员都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业务,因此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班。另外,针对人力资源战略,科技型企业也并未进行科学规划,即使为员工们开设了培训班,培训机制也不具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因此,员工就很难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
2.4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不具科学合理性
当前,科技型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往往未进行完整规划。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存在着一些缺失和漏洞,员工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另外,在员工的知识、技能更新上,科技型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就导致了在“快进”和“快出”问题上,科技人员往往无法进行充分思考。当前,科技型企业开始对战略管理进行引进,但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制定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企业仍旧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2.5 缺乏合理的激励制度
一般而言,科技型企业的激励制度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具科学合理性。因此,企业员工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完成自我定位。在科技型企业中,对课题进行研发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完成研发以后,也不一定会获得成果。而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企业就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但对当前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是普遍缺乏的。
2.6 人员招聘工作不具系统性
众所周知,科技型企业所需人才要求较其他企业严格一些,所以受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的影响,科技型企业的招聘工作往往不具系统性,即随机性较大,因此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3 加强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进行明确
首先,科技型企业需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深刻认识,并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地位。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再次,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时,企业需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进行保证。所以,科技型企业倘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地位进行明确。
3.2 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进行建立
在科技型企业中,员工大多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一般而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也就越强烈。在一个集体里面,倘若多数人有此倾向,那么集体里面的其他人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由此可知,在科技型企业里面,员工更乐于进行自主性工作,进而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实现。因此,企业就需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去。另外,对科技型企业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在施行激励机制时,单纯的物质激励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只有制定出健全的激励体制。例如系统的培训机制、优厚的福利制度等,才能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3.3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健全
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科技水平竞争的核心在于管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取得的成效因素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在什么时期,企业管理制度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深入以及企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想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使企业管理制度具备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所以,科技型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需先对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3.4 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创新发展为科技型企业的一大特点,只有对员工的创新性进行培养,才可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另外,在科技型企业中,员工多为科技人员,对于新知识新技能,他们有着很大的渴求度。因此,企业为了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继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就需按时开设培训班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对员工的发展规划进行充分尊重,并为员工提供深入发展的机会,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一方面可推进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使他们实现知识互补、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促进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员工的不满情绪得到释放。
3.5 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建设
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灵魂,也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无形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精神,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以及发展状态。因此,为了留住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就需首先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建设和完善,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另外,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着互相推进、共生共存的关系。受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会有所差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在人才导向、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以及人才约束等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般而言,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人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工作,长时期处于聚精会神、埋头苦干的状态。因此,他们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健康状态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关注。所以,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从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出发,定期开展户外游乐、知识问答、歌舞晚会等娱乐活动,为员工创建一个温馨有趣的工作环境,使其身心舒畅、劳逸结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对员工的身体状态以及家庭生活进行高度重视,并给予温暖的关怀。之后,科技型企业还可积极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稳步飞速发展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是极其重要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此,为了使科技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就需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战略地位明确、管理机制健全、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完善以及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使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有效革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毕凯.和谐社会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3(10)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外包HER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多次带来了明显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人员管理影响的历史考察
在科技革命前的历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信息传播途径闭塞,手工技术生产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比较困难,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所以,这个阶段的科技对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变化周期比较缓慢。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员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雇佣双方之间家长式、宗教式或者部落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规模组织和机械化大生产淡漠、疏远了双方之间感情纽带。在利益、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渐起纷争,工厂成为了冲突和暴力的场所。控制和安抚是这个时期人员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发明发现和使用为特征,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以泰罗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员管理活动是被动的、反应性的,但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当时科技发展下形成的企业组织方式相一致的。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科技不断创新、顾客需要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变革和再造,频繁的变化使得“事”不断变化,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才能主动应对变化、适应变化,抓住变化中的市场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带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内,我们对科技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科学技术曾是我们用以减少人类辛劳、提高生产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但近来有人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而且开始强调科技“进步”的消极方面。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两者的势力对比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科技与工作系统之间的适配关系,成为了融入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关键。科技对工作系统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是组织决定所要求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间接地讲,它是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的某些总特点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单个或者群体工作设计中的直接决定因素,因而是社会结构和准则的间接决定因素。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技对组织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组织中的多种特性相关:组织命令——控制层级的长短;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组织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组织的薪酬成本比例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一个最佳的结构。科技革命一度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张,各种巨型组织不断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开始不断缩小。
对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个人。科技是确定任务和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工作群体的大小和构成以及与其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的范围等,往往都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科技影响组织中人的各种作用和身份地位,同时,对每个员工的认为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的变革会引起人们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忧虑感。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半衰期的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知识不断专门化,致使组织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入,职能分工更加细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管理系统的基本关注使将活动分解或分割开来,以便由各分系统完成,但是,科技的加速发展,管理系统的重点发生了改变。随着复杂组织中的差异性的不断发展,各个职能之间的合作问题成为了发展趋势,创新要求各个专业之间知识的碰撞和共享,竞争要求各个职能之间更加灵活、快速的协作反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迅速引进、吸收,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形成管理水平极其不均衡的态势,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基础平台方面千差万别。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为强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两级分化趋势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得到加强,需要更多参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来,共同寻求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之间的整合;而事务性职能更加弱化,很多职能比如招聘、考核、人员配置等会更多由直线部门负责人承担。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要么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更加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以客户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操作;要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战略职能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由直线部门承担。前者更多出现在我国本土大型企业中,而后者多出现在外资性质或者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引发变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导致科技的学习、共享更加方便,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变革也就成为组织中的常事,并且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人力资源管理顺理成章地负起了变革的发动和管理的责任,利用各种心理激励和社会互动方法,规划变革进程,引导雇员的态度和行为。
管理的对象向知识和能力倾斜。我国的人员管理一直重视资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向人职匹配迈进。但是,随着组织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会发生转移:由强调人职匹配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能力倾斜,这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又会被置于多层次的转变发展之中。
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依据双方签定的服务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业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是科技推动专业化分工在组织层次的体现,“回归核心”不仅是组织战略决策,也是企业职能战略决策,企业会逐步把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和经常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外包业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业务服务: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即有关公司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核心决策等事项不能外包;只要是常规事务性的工作都能够外包。
基础平台的升级—EHR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新的生产工具和运作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得到了升级,EHR成为了国外先进公司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转变的方向。
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即电子化人力资源,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功效会更加明显,理解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所蕴涵的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技术的转变
招聘。招聘是在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下为企业引入合格人才的活动,招聘活动将从现在的岗位导向标准向重视潜力、发展转变,内部招聘更加受到青睐,招聘渠道更加丰富,招聘、猎头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培训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更加重视培训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组织所需的专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科技带动技术价值的提升,企业培训开发的潜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增加,企业在培训开发投资上的积极性增强。另外,培训开发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从总体上还会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
员工援助计划。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有所控制和伤害。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比较高的,但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随着科技影响的加大,系统的员工援助计划将会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作变革的员工心理和情绪方面的专门咨询活动,在我国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
能力工资。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增加,创新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的意义重大,组织对能力和人员之间的结合和更新程度要求增加,因此,薪酬制度将会从以职位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两者的结合。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外包HER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多次带来了明显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人员管理影响的历史考察
在科技革命前的历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信息传播途径闭塞,手工技术生产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比较困难,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所以,这个阶段的科技对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变化周期比较缓慢。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员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雇佣双方之间家长式、宗教式或者部落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规模组织和机械化大生产淡漠、疏远了双方之间感情纽带。在利益、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渐起纷争,工厂成为了冲突和暴力的场所。控制和安抚是这个时期人员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发明发现和使用为特征,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以泰罗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员管理活动是被动的、反应性的,但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当时科技发展下形成的企业组织方式相一致的。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科技不断创新、顾客需要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变革和再造,频繁的变化使得“事”不断变化,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才能主动应对变化、适应变化,抓住变化中的市场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带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内,我们对科技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科学技术曾是我们用以减少人类辛劳、提高生产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但近来有人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而且开始强调科技“进步”的消极方面。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两者的势力对比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科技与工作系统之间的适配关系,成为了融入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关键。科技对工作系统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是组织决定所要求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间接地讲,它是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的某些总特点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单个或者群体工作设计中的直接决定因素,因而是社会结构和准则的间接决定因素。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技对组织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组织中的多种特性相关:组织命令——控制层级的长短;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组织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组织的薪酬成本比例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一个最佳的结构。科技革命一度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张,各种巨型组织不断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开始不断缩小。
对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个人。科技是确定任务和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工作群体的大小和构成以及与其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的范围等,往往都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科技影响组织中人的各种作用和身份地位,同时,对每个员工的认为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的变革会引起人们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忧虑感。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半衰期的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知识不断专门化,致使组织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入,职能分工更加细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管理系统的基本关注使将活动分解或分割开来,以便由各分系统完成,但是,科技的加速发展,管理系统的重点发生了改变。随着复杂组织中的差异性的不断发展,各个职能之间的合作问题成为了发展趋势,创新要求各个专业之间知识的碰撞和共享,竞争要求各个职能之间更加灵活、快速的协作反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迅速引进、吸收,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形成管理水平极其不均衡的态势,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基础平台方面千差万别。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为强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两级分化趋势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得到加强,需要更多参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来,共同寻求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之间的整合;而事务性职能更加弱化,很多职能比如招聘、考核、人员配置等会更多由直线部门负责人承担。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要么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更加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以客户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操作;要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战略职能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由直线部门承担。前者更多出现在我国本土大型企业中,而后者多出现在外资性质或者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引发变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导致科技的学习、共享更加方便,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变革也就成为组织中的常事,并且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人力资源管理顺理成章地负起了变革的发动和管理的责任,利用各种心理激励和社会互动方法,规划变革进程,引导雇员的态度和行为。
管理的对象向知识和能力倾斜。我国的人员管理一直重视资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向人职匹配迈进。但是,随着组织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会发生转移:由强调人职匹配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能力倾斜,这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又会被置于多层次的转变发展之中。
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依据双方签定的服务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业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是科技推动专业化分工在组织层次的体现,“回归核心”不仅是组织战略决策,也是企业职能战略决策,企业会逐步把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和经常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外包业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业务服务: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即有关公司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核心决策等事项不能外包;只要是常规事务性的工作都能够外包。
基础平台的升级—EHR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新的生产工具和运作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得到了升级,EHR成为了国外先进公司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转变的方向。
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即电子化人力资源,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功效会更加明显,理解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所蕴涵的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技术的转变
招聘。招聘是在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下为企业引入合格人才的活动,招聘活动将从现在的岗位导向标准向重视潜力、发展转变,内部招聘更加受到青睐,招聘渠道更加丰富,招聘、猎头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培训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更加重视培训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组织所需的专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科技带动技术价值的提升,企业培训开发的潜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增加,企业在培训开发投资上的积极性增强。另外,培训开发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从总体上还会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
员工援助计划。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有所控制和伤害。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比较高的,但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随着科技影响的加大,系统的员工援助计划将会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作变革的员工心理和情绪方面的专门咨询活动,在我国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
能力工资。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增加,创新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的意义重大,组织对能力和人员之间的结合和更新程度要求增加,因此,薪酬制度将会从以职位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两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