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室管理能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护士长;科室 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2-01
护士长是医院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管理好一个科室重要,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清晰的思路,既要抓住重点也要兼顾细节,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的组织者,是贯彻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病区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室护士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区管理的好坏也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1.1 抓好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水平,要使科室管理工作制度化,服务质量优质化,医疗护理技术过硬化,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杜绝院内感染,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个人的工作行为,并且自觉全面和持久贯彻执行,附以考核评定办法,建立检查督促机制,奖优罚劣,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从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完善各项制度。
1.2 抓好护士“三基三严”训练及学习:首先护士长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领导好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尽可能的为护士创造学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如鼓励护士自学高护班,夜大班,科内组织专题护理讲座,定期护理查房,晨会提问,技术操作示范表演,典型病例及技术教学,结合护理部工作安排,组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于成绩优秀、工作踏实肯干的同志给予表扬,对较差的同志给予具体的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护士“三基三严”水平稳步提高。
1.3 做好病房管理的经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推进,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对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成本核算研究、合理使用护理资源、减少护理资源浪费和不足共存的现象以适应护理学科现代化的要求。要求护士长具备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对科室的费用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释,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全面掌握病区人力物资、设备财政情况,进行合理部署。
1.4 抓好护理质量的控制: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基础,护理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是护士长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护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管理理论水平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发挥。护士长要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士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该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甚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护士长必须非常熟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质量管理常抓不懈,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工作上要建立本护理单元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把目标分解到每位护士,定期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质量检查,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促使护理质量的维护变成自觉的行动,护士长组织进行护理质量要素分析,把握关键控制点和临床操作运用,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确保护理质量。
1.5 构建和谐的医护、护患关系:协调工作既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协调不利会导致医护、护患矛盾纠纷扩大化,严重影响医院的利益和声誉,构建良好的医护、护患、医患关系,当好所在科室的内当家,与科室医师、护士密切配合,互相尊重,处理矛盾和问题时以大局为重,多沟通,达成共识。与护士相互把关,互相补台,友好地调节纠纷,缓和气氛,积极构建科室和医院内的和谐关系[1]。
1.6 重视人性化管理:护士长心中装着每个护士,护士遇到特殊的节日和困难要及时送去温暖,关爱护士,灵活安排护士工作,善于发挥护士的优点,抓住每个护士的闪光点,让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优秀的护士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科室护士受到患者家属不公正的待遇时耐心安抚护士,在解决问题时站在公共的立场上,维护护士的尊严[2]。
2 小结
护士长要做好科室的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和业务水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护士长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对护理人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长在执行制度、操作规程,遵守纪律,处理公私关系,搞好团结,协调好关系,处处应做出表率,但更重要的是严格按规范化管理好科室的各项工作,顺利进入护士长角色,才能把临床护理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科室;绩效考核;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0 引 言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改革要想获取整体性的突破,就需创新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方式。公立医院应该针对医院实际情况,明确绩效考核设计思路,切实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另外,公立医院也需要将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分为3个主要的级别,分别是“服务保障”“技术管理”和“战略运营管理”,按照其不同的属性以及类别部门的工作重点,构建评价考核绩效的体系。
1 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综合绩效考核的设计思路
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的综合绩效考核主要依靠量化指标,在满足医院战略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绩效考核内容和形式,确定绩效考核的对象,提高临床服务的效率及质量,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1.1 绩效考核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医院可通过分析考核的对象,来确定考核的形式及内容。在设计有关考核行政职能部门绩效的内容时,需要结合个人发展、科室发展以及医院的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在思路上需要把握医院岗位工作及战略目标的主要特点。在实现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倘若医院正处于发展扩张期,其考核指标就可以合理超前,适当考虑创新管理指标以及效率指标;倘若医院正处于发展稳定期,那么考核指标就适当保守,适当考虑工作业绩及质量等。在个人发展方面需要考虑其创新以及学习的能力,在科室发展方面需要考虑科室的整体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医疗机构普遍关注临床服务的效率以及质量,所以还应该考虑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为主,还是以行为过程考核为主。终末期考核是指通过临床满意度以及评价业务指标来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在形式方面也会更多地采纳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
1.2 绩效考核的对象设计
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分析绩效考核的对象。服务保障类科室主要为后勤服务管理科、保卫部、设备科、基建科、总务科及工会;技术管理类科室主要为信息网络部、医保科、院感科、护理部及医教部;运营管理类科室主要含有拓展宣传部、监审部、运营管理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医院办公室及党委办公室。
通过分类考核对象的工作内容,将同类科室的相同点归纳为:“战略运营管理”科室,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运营管理以及完成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全面执行各项院部以及党委的指令性任务,其工作特点主要是监督、协调运营管理,执行院领导指示;“技术管理”科室,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医疗业务数据、把握医疗政策法规、掌握临床业务开展情况、指导临床规范诊疗等;“服务保障”科室,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协助战略运营管理类科室完成医院后勤保障以及满足临床科室需求,为行政以及临床工作提供更加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
2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2.1 考核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在构建公立医院考核体系前,有关人员需要参考常用的评价指标,从实用性以及权威性进行考虑。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有明确界定经济运行状态、工作效率以及社会效益。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考核对象类别,通过借鉴以及查阅文献、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以及企业部门的考核指标,将指标分成4部分:满意度指标、创新及学习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效率指标(工作业绩)与职能完成指标(科室管理能力)。
2.2 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
由人力资源部、党纪办以及院办共同组建行政管理绩效考核小组,在每月底根据职能部门完成指标情况对小组进行考核。根据百分制对每个考核项目打分,单项基础主要分成60分及100分,而扣分形式的基础分就是100分,加分形式的基础分就是60分,对科室满意度情况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在建立这样的考核体系时,需要职工代表参与访谈会议,将前期考核科室执行模拟考核的实际情况报告上去,这样上级才能够深入了解参与考核人员以及被考核科室对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后工作状态的满意情况,也能够减少执行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前期和每个层面的职工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科室人员以及职能部门的支持和认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及执行力,将职能部门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
3 结 语
在构建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不仅完善考核体系的内容,同时还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考核。在改革公立医院绩效的过程中,可获得整体性的突破,改变行政后勤职能部门以“衙门机构”“官本位”自居的思想观念,利用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提高行政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毅,王倩,尹丽君.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院,2015(6).
[2]刘元明,刘欢.医院行政后勤绩效考核精益化管理问题分析与探讨[J].经济师,2012(12).
四、历史评价法。专指历史评价中最一般的评价原则,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论民族自决权》)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历史范围”的选择是针对不同历史现象形成不同的选择,同时又是双重选择,即:一方面指具体历史现象所处当时的较大历史范围,另一方面指形成这种历史现象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范围。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双向评价历史,明察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时代性两个特征、进而实现全面完整地评价历史。
五、阶级分析法。这是原理中对阶级社会历史中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思维方法。其一,阶级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个人、团体、群体都属于特定的阶级,并因其经济利益表现出其政治立场和社会活动。其二,任何阶级都可以辩证地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认识评价。其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分析任何历史的进步时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其四,历史人物必然代表其阶级利益进行历史活动,并属于当时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其历史活动带有个人品质因素,在认识评价时还要看到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值得指出,我是根据可操作、易操作性的原则把这些基本原理归纳成五个方面的,既非科学亦非全面;而且还应注意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又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因此,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往往和解数学题一样,可以殊途同归,但更多地却表现为必须多法并用、综合思维方能实现科学认知,这一点恰是哲学思维的关键。
此外,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教学,无论是教师本人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学习活动,其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且有利于历史教学实现对学生能力培养趋向更科学、更迅速、更全面、更有意义、更真实,进而真正符合历史教学的能力目标,有效地避免了类似佛教修练禅功式的,在长期、大量的感性认识中去逐渐体会以达某一天突然实现“顿悟”成佛的教学现象,并觉察这种现象下出现的高分低能型学生的次生现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开发智力、增强能力、提高成绩以及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多重教育效益。单纯就历史教学而言,我根据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如下几点看法: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思路深化教材内涵,科学组织教材,在认识和理解上深化,在具体知识上简化,从而加强历史教育在方法上的科学性,体现历史学科在思维特征上的科学性,并能迅速有效地使学生充分理解、认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向思维,对知识掌握更倾斜于科学性极强的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理解记忆。
1目的意义
2010年两院整合以来,各行政职能部门在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医院规模的壮大和各项工作的深入,院党委认为通过建立职能科室考核机制以进一步强化行政职能科室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执行力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医院抓住机会,不断强化职能科室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执行力,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管理团队。结合年初签订的科室工作目标责任书,医院制定了职能科室工作能力测评表,主要以临床、医技科室、后勤班组对职能科室的工作质量、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全局意识、组织管理情况为考核重点,每季度对照标准逐项打分,并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
2主要做法
2.1精心策划,力求客观如实
2.1.1被考核对象: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审计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科教科、信息科、药事科、医保办、预保科、感管科、器械科、总务科、保卫科、物管办、档案室、组织科、宣传科、团委21个机关职能科室。
2.1.2量化测评项目:对履行职责、执行有力、主动服务、严格管理、以身作则、遵纪守规、处事公正、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学习氛围、创新举措、工作实效等12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每一项中,4~5分,好;2~3分,良好;0~1分,差。
2.1.3参加考评人员(填表人身份):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药剂人员、后勤员工和其它人员。
2.2深入一线,客观公正取样为了更好的倾听一线员工对职能科室的评价、对职能科室工作的要求和希望,改变了既往的测评工作多是在班组长以上会议上进行,干部测评干部的做法。此次测评采用随机抽取某一时间截面工作岗位上的一线员工,以当场发放、当场收取、填写表格的方式,了解职能科室在临床一线员工中的印象和要求,力求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职能科室的工作。做到发扬民主,阳光透明,公开公平。在测评中,倾听了员工意见,了解了员工需求,调动了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2011年7月、10月和2012年1月,在院党委统一布署安排下,由组织科和纪委具体组织实施,到各个病区、诊室、医技科室和后勤岗位,采取随机取样,征求在同一时间段在岗的员工意见。采用当场发放,由其投入票箱,使参与测评员工打消顾虑,能够比较客观公正作出评价。2011年7月份测评随机抽取了222名员工,10月份测评随机抽取了261名员工;2012年1月随机抽取了185名员工。
2.3考评结果,一定范围公布三次测评结果分别为职能科室最高分为93.95、91.97、94.41,最低分为88.38、88.39、89.33,平均分为91.38 、90.30和92.30。测评结果已在院长办公会上宣布,并由分管领导与其分管的职能科室见面,起到鞭策和提醒作用。
按笔者的理解,企业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业务技能层次上的培训工作,同样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是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建立组织自身内在能力体系的一个过程。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1997年笔者下岗后应聘进入S碟机企业,进来后发现这里售后人员的工资高的出奇,每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笔者下岗前在国企的工资是每月300多元,也就是说,这里售后人员每月的收入是笔者在国企时近一年的收入总和。
究其原由是因为97年时影碟机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当时维修影碟机需要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当时的售后人员很多曾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兵学院的教职人员),而这样的人并不好找,企业也没有能力培训出合格的售后人员。
同时,这一情况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以上门服务为例,冬天天冷了不愿去的,夏天天热了也不愿去的,春秋天不冷不热但要是刮个风下个雨还是不愿去的。维修服务中与顾客的摩擦、口角也是时有发生。
而当2004年笔者离开S碟机企业时,售后人员的工资已降至一千多元,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变化正是企业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解决了售后人员培训问题后得出的结果。
促成这一变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行业的成熟、技术的进步,影碟机的生产逐步模块化;二是企业记录、积累了大量的售后维修资料。有了这两个基础后,企业首先是从数以万计的售后资料中分析、归类出影碟机最为常见的几十种故障。之后再针对每一种故障从资料库中分析出导致该故障的所有可能原因及检修方法,并按概率大小排列。以不读碟为例,首先是查光头(光头损坏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光头是好的,第二步是去查驱动块(驱动块损坏的可能性排第二位),如果驱动块也是好的,第三步去查解码,以此类推,一步一步往下查,直至查出问题为止。而且对每一种可能性都会告诉你应当怎样去查,量哪一个部件、哪一个管脚,多少伏是对的、多少伏是错的等等。最后是标准化成为维修手册,用于售后人员的培训和平时的工作指南。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照这种方法,不需要你有多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不需要你有多丰富的实践经验,说的极端一些,从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来,只要他认得中国的方块字,他就能修好机器。虽然这只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工作方法,但它却解决了99%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例子,笔者一直固执的认为,这种傻瓜式的实用型培训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培训,并且,企业的培训工作应当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准确的说是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全面分析、解构和研究员工的工作,整理出可用于最终的员工培训,从而改善员工绩效、建立组织自身内在能力体系的管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培训本身。最重要的也并不是这最后的培训本身,而应当是这个积累组织知识、建立组织能力的管理过程。
笔者曾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写过“导购员实效培训管理6步法”一文,同样是运用了科学管理的方法,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了导购员的工作,将导购员的培训分为6个管理步骤。首先是现场记录导购员在卖场工作时实际遇到的顾客的各种问题和经常面对的现场的各种情况;第二步是对现场收集到的杂乱繁多、五花八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类,整理出带有共性的、实际工作中最常碰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第三步是针对每一个问题和情况设计出导购员的应对方式;第四步是标准化这些应对方式,编辑成导购员的培训资料;第五步留心和收集导购员工作中一些个人的好的方法和经验,将它们充实到你的培训资料中去;第六步是持续的反馈、调整和完善。
通过上述方式培训导购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可以迅速提高导购员的水平,而不需要他们完全靠自身的悟性缓慢的积累和提高;2、顾客在各商场得到一致的回答时会强化他对品牌的印象,认为这一品牌是最专业的,从而可能做出对该品牌有利的购买决策;3、即使促销员突然离职,也可以最快地培训出新的合格导购员,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还可以来看看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汪中求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的业务人员整天在外面跑,经常遇到别人的否定、拒绝、打击,甚至被哄出门去,但问题是我们要从这些否定、这些拒绝中得出有用的信息,知道人家为什么哄你,以什么理由拒绝你。之后是分类归纳,也就是要找出被否定、被拒绝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最后是在以上基础上制定出公司层面的解决方案。
虽然汪先生谈的是细节,笔者写的是培训,但道理却是一样的。以地市以下级经销商的入场谈判为例,无论你谈两个小时、两天、两个星期还是两个月,所涉及到的问题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方面。第一是市场保护,比如商家要求的独家经销及外地窜货的处理,以及厂家要求的主推及一个基本的销量保证等问题;第二是价格保护,比如降价后的补差、时限等问题;第三是形象展示,比如展台制作的条件、出样机器的处理等问题;第四是售后服务,比如包修包换的约定、周转机的提供等问题;第五是促销支持,比如上促销员的条件、店庆、节假日的促销支持、滞销品的促销支持等问题;第六是付款约定,比如是经销、代销还是铺底,各自的条件以及销售返利等问题。
问题是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市场中收集、归类、整理出这些业务人员每天所面对的问题和情况,并制定出公司层面的解决方案,让业务人员带着解决方案下市场,而不仅仅是凭着自身的经验、自己的关系去做市场,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工作的有的放矢、高质高效,而这同样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
事实上,不仅对于上述企业基层员工可以运用科学管理的培训方式,即使对中高管理层的培训,科学管理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观察,从陌生到熟悉
在实践中我们渐渐明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有助于学校的合作文化的形成。要开展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就要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为合作行动。通过活动,我们学科组的老师们变得民主,合作,愿意交流,这些变化互相感染着大家,影响着整个科学组,同学科的老师之间,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校领导和老师们之间相互交流经验,使学校变成合作的整体。
二、寻找合理的观察视角,提升课堂有效性
(一)依据课程类型选择观察视角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我们依据授课内容不同,制定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如科学探究类型的课,我们把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法、数量;学生课上举手的频次;不同水平学生对新授课掌握的程度;小组合作参与度;合作质量、结果等等都作为我们观察的焦点。科学技术类型课程,如种植、养殖方面的内容,我们更关注学生相互间的协作;考察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助的结果;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效度。
(二)依据课程主题选择观察角度
每学期开学在制定工作计划中依据各年级的特点,拟定4-6个观察点进行重点观察。如三年级学生低龄,刚刚开始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的主题着眼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上。包括思考的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实验的习惯等诸多习惯的养成,以此促教,形成定式为今后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与同侪分析成败,提升高效课堂质量
对于执教者,同侪反馈意见,更加有针对性地了解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优劣,深入、有效地对课中师生的表现进行反思,这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思考,更激发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化。从观察者的角度说,提高了听评课的要求,听者在听课的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微观着眼,细化对执教者的各环节的评价。
2.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常常会因为问题设计的不准确,学生偏离研讨的范围。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甄别生成的新目标,去伪存真。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正确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整合各种媒介资源,丰富学生的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3.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培育课堂文化
能否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全部活动中,让思维成为活动的核心。设计问题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符合认知规律,明确思维的指向性,使其思维在问题链的带动下保持连续性、流畅性。学生的思维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关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目标。其次,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教学智慧能创设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进发。
三、亲历课堂观察
1.课前会议
它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是楣鄄煺哂氡还鄄煺咧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我们在课前会议上会由执教者进行说课,简单说一下教学设计,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向参与者介绍学生学情分析及就本课课堂观察的着眼点、创新点。
2.课堂观察
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授课教师在教室里做好上课准备,参与观察的教师提前进入课堂,找到自己需要观察的目标学生。接下来按照预定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教师的评价语言和方式等进行观察,对所需观察的信息进行记录。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指在课堂观察结束之后,观察教师和被观察教师针对教师课堂评价运用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并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四、多元评价促学生信心成长
(一)不同评价的类型
1.语言评价2.肢体动作评价3.表情评价4.多媒体评价5.实物评价
(二)有效评价,关注学生差异
关键词:科技管理;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9-29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应用流程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提出了一种科技管理概念。所谓的科技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合理利用对企业内部有限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行为。当前科技管理工作在进行中不断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靠拢,为了让智能技术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有必要对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策略进行全面的研究。
1建立人工智能能力投放动作准出标准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使其科技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富有实效,在人工智能能力投放动作推出标准制定之前,首先应该结合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全面明确人工智能能力投放链。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国内的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智能能力进行展示,从而让更多的受众对该技术进行认可;其次,企业应该全面明确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的实际内容以及投放中所需要用到的载体。对于科技管理工作而言,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在人工智能能力投放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技术能力以及技术成果,根据这些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投放载体。而投放载体根据其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又可以更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内部载体以及外部载体两种类型。对于企业而言,技术能力指的更多是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投放的具体标准是如何才能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企业各项业务的赋能作业。在过去,企业管理工作在进行中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物流等环节其劳动都十分密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是以人力来换取产量,拿时间来换取利润。采用这种运营模式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且企业在运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人工智能能力投放标准的有效制定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对于传统的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而言,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就应该不断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力度。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工作当中,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同时还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全面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投放,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运行当中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使我国社会文明迈上一个台阶。对于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而言,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的实际标准应当根据载体的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具体来说,内部载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实际投放的过程当中应该想方设法使其能够应用于科技研发领域。通过各类平台的有效搭建,使得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体验感得到切实加强。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培训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共同实现对企业内部开发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之间能力实现共享。同时积极召开研讨会议,使不同工作人员能够就自己的技术心得进行有效讨论,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应用于新闻宣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有关于企业的各类信息能够在员工之间实现实时传输,使信息的时效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于外部载体来说,在人工智能技术投放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其应用于技术沙龙的建设。使企业的每一个节点运行专题实现分享,同时还应该特别针对各项工作进行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探讨,以期研究出合理方式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应用于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于高校之间的互动创新。不断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应用于企业和政府连接的渠道建设,使得企业内部的各个示范性项目得到及时的展示。
2实施基于科技管理视角的投放效果评估
为了保障各企业内部已经引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得到更加全面地发挥,各大企业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的科技管理理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投放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了保障评估最终结果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企业的评估体系已然包含了4个。主要维度分别为产业贡献、技术价值、人才培养以及品牌影响力。根据不同维度的具体内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并且根据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其进行量化性的评分工作。在这些内容当中,产业贡献主要包括企业所生产的具体产品,要求根据产品的实际名称进行有效填写产品成熟度。这项内容主要是参照技术成熟度TEL通用定义及等级划分,全面围绕不同项目所生得到的核心产品,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设计9层评估等级。实现产品价值对各个项目成果已经产生的经济效益未来预期的产品价值。项目成果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价值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各个项目的最终成果对原有技术体系的改革或者是经过审定第三方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为本企业形成的技术壁垒,对企业长期发展所提供的支撑。企业在发展中所申请的专利数量、专利授权数等等。而人才培养重点包括新获高级职称人员数量,新获中级职称人员数量或本单位专家数量等等。评价的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3制定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持续改进机制
为了让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人工智能能力投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评估的最终结果,制定出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持续改进准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及时对区技术在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改进。具体的改进流程分为以下4个内容:分别是确定改进目标、寻求可行方案、测定最终结果、正式采用。各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这4个总体步骤分别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改进机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具体地、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认识对象的感知或疑问、认识或想法等等,都如实地描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思想和感受转化为明确逻辑的语言,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为此,科学课堂重视指导学生把事实充分描述出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口语表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描述事实呢?以《热》单元中《给冷水加热》一课为例,(注:六年制小学科学课本,六年级下册第28页至32页内容。)谈谈我的做法:
一、认真观察试验的物体和现象,引导学生充分描述他们感知到的事实。
教师实验:把小茶壶里灌满水放到电磁炉上加热的过程中,会有水从茶壶嘴溢出来。(注:此实验为课本28页实验1的准备实验。)
引导学生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想法:
师: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现在我正在烧水为客人沏茶。你们看到了那些现象?
生:水在加热中慢慢沸腾……
生:水在加热中有水从茶壶嘴溢出来……
生:水在加热中有响声……
……
这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的表达,引导他们表达时语言的逻辑性,不宜过早、过快地引导或出示本课时的实验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言,并对学生发言中的“沸腾”、“ 溢出来”、“ 响声”等现象表示肯定。等学生发言热情稍冷却,便开始继续进行实验。
教师实验1:拿出一只量杯,量出定量的冷水,倒入一只能够密封的小塑料袋里。把它浸没在热水槽里?小塑料袋里的水会热起来吗?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实验2:用同一只量杯,量出等量的热水,倒入一只能够密封的小塑料袋里。把它浸没在冷水槽里?小塑料袋是沉还是浮的?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再一次引导学生来对比观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想法:
生:冷水袋放进热水槽就会下沉。
生:由于热传递,冷水袋温度会上升。
生:热水袋放进冷水槽就会悬浮。
生:由于热传递,热水袋温度下降。
生:冷袋内水温升高到跟槽内水温一样时,密度是相等的,水袋应该悬浮。
生:……
这时,学生的发言已经慢慢触及到了热胀冷缩的理论,似乎不直接总结出结论来就无话可说了。但是还不能够操之过急更进一步深入到热胀冷缩的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研究,思考引发这些实验现象发生的内部原因。这时我及时的进行了下一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对比实验现象和实验对象的一些细微感觉变化页描述出来。这种描述会促使全体学生观察更加仔细,描述更加细致,特别是观察到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
二 、分析事实,归纳总结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收集事实,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现象是现象,结论是结论,现象不等于结论和规律,从事实到结论之间存在一条壕沟,要想跨越壕沟,必须架设一条通往对岸的桥。这就是整理、分析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我注重启发学生通过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我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讨交流,充分描述他们感知到的事实的原因。情况如下:
师: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
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浮沉也可能发生变化。
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浮沉也可能发生变化。
生:……
师:那么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先来研究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做课本29页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
师:谁来简介说说实验情况?
生:水在加热前我们用天平称量出是X克,水在加热后我们再用天平称量还是X克。这一结果表明,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师:那么我们再来来研究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做课本29页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实验。
师:谁来简介说说实验情况?
生:水在加热前试管上蒙的气球皮是平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气球皮鼓了起来。
生: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了。
生:水在加热前试管上的刻度为多少,水在加热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了。
生:试管中的水受热膨胀了。
生:……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到对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的研究探讨:
生: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是体积膨胀了。
生:水加热过程中水的密度变小了。
生: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是热水小塑料袋在冷水槽中上浮的原因
生:……
办公环境究竟能耗多少?我们在办公环境中如何节能减排?新的节能减排计算系统,让您能精细化管理办公室能耗。
在11月11日富士施乐举办的DocuWorld 2010上,富士施乐在中国首次展示了其最新的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EneEyes。该系统能够管理企业的办公设备、空调、照明、燃气以及电源插座等电子设备,自动计算出企业的总能耗及各楼层、各位置的能耗,以便企业对能源的使用量进行最优化的管理。该系统甚至可以做到将每个员工每天出行、工作、会议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日程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的管理,管理者看到这些情况后可通过改变员工的出行方式、调整企业会议时间等降低企业的能耗,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系统,已经应用在富士施乐在日本横滨21世纪未来港的研发中心大楼中,富士施乐准备将该先进的技术向客户推广 。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CEO徐正刚表示: “企业办公环境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是富士施乐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期待通过采用创新的办公环境设计、节能设备、全新的工作流和管理实践,与企业一同建立起一个高效、高生产力和环境友好的全新绿色办公室。”
徐正刚同时表示,最先进的技术就应该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富士施乐会将其所研发的包括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所有技术拿到中国。“我们要做的是真正的绿色,在设计产品时就考虑节能、环保;但在另一方面,不会以牺牲客户方便性作为前提条件。比如,在复印、打印的过程中,在待机状态下,把电源完全关闭是最节能的方式,但再次启动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这就会给客户带来不便。所以,我们会实现节能与便利性的兼顾,这是我们设计产品的核心。” 徐正刚说。
在这次大会上,富士施乐还展示了一些其他的绿色办公技术,如EA环保墨粉、新LED打印技术等;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针对各行业发展的研讨会,包括绿色采购提高生产企业竞争力、创造未来绿色办公环境ABC、数码印刷创意之道、绿色办公服务、节能减排等主题。
【关键词】师范生 生成性课堂 管理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32-03
一、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师范生教育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而忽视课堂管理能力训练的问题和缺陷,这对师范生任职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可知,师范生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表述不明确,易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不能恰当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语音语调感染力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过于热衷,但调控不到位;面对意外情境缺乏应对的经验,等等。目前,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
(一)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师范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与其焦虑水平有关。过高或过低的焦虑对于发挥师范生的能力是不利的,只有维持在中等焦虑水平,才有利于师范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过低,对教学、学生就容易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师生之间很难引起情感共鸣,容易形成消极的课堂气氛。而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过高,在课堂上总是忧心忡忡,唯恐失控,害怕自己教学失败,那么,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就可能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作出不适当的反应,使课堂气氛紧张。过低或过高的焦虑水平背后是师范生内在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师范生个人的成长经历、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等。
(二)学生管理能力缺乏
师范生学生管理能力缺乏与其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关。师范生对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教师效能取向的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认知,他们会排斥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选择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追求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事实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活动场景、不同的教学内容,各种课堂管理模式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要根据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来决定取舍。否则,先进的课堂管理理念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管理能力薄弱
师范生教学内容管理能力与其良好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师范生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是其确立在课堂管理中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基础。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师范生权威的确立,也对师范生的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强
师范生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与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技术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效能期望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多次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师范生对自己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效能期望低,又没有成功的课堂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时间的管理上,前紧后松,或者后松前紧,顾此失彼,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强。
(五)课堂环境管理能力欠缺
师范生课堂环境管理能力欠缺与师范生的情商和言语交际能力有关。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在课堂环境中,对物质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利用,对精神环境的知觉和调控是课堂管理能力的基础,而师范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面对需要一定的情商和言语交际能力才能调控的课堂环境就会惊慌失措,或者放任自流。
二、与生成性课堂教学相匹配的课堂管理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生成性课堂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知识联动、问题驱动,以及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实质是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而预设性教学则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追求教学活动的效率。生成性课堂教学和预设性课堂教学要求师范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只有充分认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才能确认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策略。
(一)参与性调控能力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建构,指向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定,这时师范生就不仅仅要培养教学设计的能力,更要培养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能够领导学生把教学设计变成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课堂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师范生还应考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采用怎样的参与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什么时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什么时候小组活动、全班活动,需根据课堂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非线性把握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过程错综复杂、灵活多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条划定的跑道,体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在非线性的复杂课堂教学环境中,要培养师范生的情商,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要协调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善于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以应对复杂的关系带来的无序和混乱。其次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把次要矛盾放到课外或者是其他场合去解决。再次要学会分配任务,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形成师生、生生共同体。在这个合作的共同体中,师范生尽量与学生形成价值共同体,,取长补短,在相互谅解、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应对复杂性可能造成的低效或者是无效。
(三)创造性管理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是由师生通过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探究等共同完成的,是现编、现导、现演的,具有较强的“非预计性”,这种不可预计性正意味着教学创造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还是需要创造性管理能力来统领,因此,在追求创造性的师生活动中,要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师范生体验创造性带来的精神愉悦。具有自我效能感的师范生才有可能在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根据自己对创造性的理解和体验演绎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开放性引导能力
生成性教学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才能创造“生成”,开放才能接纳“生成”。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是生成性教学的前提,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开放的方法和过程是生成性教学的保证。对这样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需要培养师范生宏观管理能力,具有全局的眼光,同时又要培养师范生微观管理能力,关注每一个细节,让生成性教学落到实处。开放性不意味着粗放式的管理,那样会使开放性变成放羊式,缺乏方向性的引导和精神上的引领,那么开放的价值和意义就不可能得到保证。为此,师范生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者的艺术中吸收营养,提高宏观管理的能力和微观管理的水平。
三、培养师范生生成性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要求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生成性课堂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构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与教育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比例,开设一些课堂管理类的交叉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才解科学和社会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重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课程,适当安排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践活动,加强学以致用,增强师范生对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或单独开设课堂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课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课堂管理能力作为师范生必备的能力;增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内容,并能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普通知识、教育知识和课堂管理知识等完整的知识和实际技能。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到包括课堂管理在内的师范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为他们比较快地适应生成性教学打下比较好的认知基础。
(二)教育类、心理学类课程的教学突出生成性的特点
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与学科专业类课程不同,其基本原理直接来自教育实践,并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因此,教育学类、心理学课程应该强调其实践性的特点,加强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直接面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作出理论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此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采用学科专业类课程的讲授、分析法,也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而应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接面对基础教育的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建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生成性的特点。在课程评价上,也应该侧重在学生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上,即使是检测学生对教育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单纯采用记忆的方法,而要强调在教育情境中的运用,强调个性化的理解和体会。此类课程的学习不应该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而应该突出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这个基础打好了,更深一层的理论建构才有可能。
(三)学科教学论课程渗透课堂管理知识和技术
一般来说,学科教学论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尤其是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技能。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只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技能的习得和训练,而不同时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学科教学技能是不完备的,到教学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中,要全程渗透课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运用课堂管理技能,增强课堂管理的理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在训练学生的学科教学技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技能本身,要同时强调技能背后的非智力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管理需要师范生投入更多的情感,需要更高的情商,具备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形成价值共同体,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并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情商都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有关,要使师范生维持中等焦虑水平,有比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有适合于教育教学情境需要的高情商,必须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及时给予针对性强的指导,师范生的课堂管理能力才有稳步提高的可能。怎样在不增加师范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从而达到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并能加强针对性的指导的目的,那么可以借鉴“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是“全程性”的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在不间断地进行教学的过程。师生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其运行程序是:第一步,新生入校后即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小学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第二步,开设一门“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该课程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以教学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系教学实践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进行,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各个学期和假期的特点,在专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课所规定的一系列教学技能训练内容。第三步,利用寒暑假农村小学放假时间短、高校放假时间长的时间差,在寒暑假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的优点是突破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活动范围不广、指导不到位、训练空间狭小的局限,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
(五)观摩学习生成性教学的课堂管理
观摩学习就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观察学习。这种学习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二是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才模仿它们。要想在榜样不再示范时能够重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将榜样的行为记住。因此需要将榜样的行为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三是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了行为。要准确地模仿榜样的行为,还需要必要的动作技能,有些复杂的行为,个体如不具备必要的技能是难以模仿的。四是强化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和表现是不同的。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预期结果好,他就会愿意表现出来;如果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因此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对缺乏生成性课堂管理经验的师范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训练方式,应该得到强化。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横生。
这首诗歌鉴赏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这两个知识点是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学习重点,老师上课时肯定着重讲过。但为何得分率仍不能如人所愿?我想,在老师们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不能学会知识的迁移的同时还得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我是否智慧地建立了大课堂教学观,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 ?
华东师范大学张远增教授说,大课堂教学观就是“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把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熟悉并透彻地理解课程标准、三年的教材内容,建构三年的知识体系,把三年的课浓缩成一节课,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增强合作性,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共同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就会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的就是比兴的手法。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桑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桑由未落到落矣比喻女子容颜由盛而衰;两人爱情由盛而衰 。
在《诗经・采薇 》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这两个知识点都属于高考备考应该复习的内容,但很多老师在执教《诗经》两首时认为现在是高一,没必要对学生搬出高考,只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行。于是,执教《氓》时可能会从诗歌主旨出发,把“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作为探究拓展的重点,执教《采薇》时,把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经典名句作为课堂的重点。
这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并不是不好,但从高考来看,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来看,这样的方式不免给人舍本逐末之嫌,这样处理教材重点的执教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形成大课堂教学观的理念,所以也就不会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整体规划自己三年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规划自己每年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是无序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杂乱的,知识自然也就难以转化为能力。
二、我是否智慧地建立了大课堂教学观,把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
今年湖南卷第一次考《诗经》中的诗歌,题目看似很新,但高考考查《诗经》中的诗歌,湖南卷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2007年北京卷就出现过《采采》,而且今年湖南卷选择的诗歌素材结构形式与当年的北京卷大致一样,考查的知识点(表现手法)也相同。
若我们的老师们有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教学观,能熟悉并透彻地理解课程标准、三年的教材内容,建构三年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的方向与动向,那么在执教《诗经》时,一定会把这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也就是说,他们会在教学时智慧地拓展2007年的北京卷《采采》来引起学生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的重视,并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把纯粹的知识变成可以运用的能力。
同时,拥有大课堂教学观的老师,他们会在课堂上智慧地拓展很多内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如执教《诗经》时,他们就很可能智慧地拓展、联想我国的一些民歌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兴手法,像我们最熟悉的《太阳最红 最亲》,它的开头是“太阳最红, 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春风最暖 ,最亲,……”这很明显运用了比兴手法。上课时,老师若能边引导学生回顾运用比兴手法的民歌,还能边唱几句,这样定能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这种情境之下分析品味比兴手法的作用,就高效地巩固了课堂上学的知识点,反复几次,学生会不自觉地对知识点进行迁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1.信息课堂纪律松散
信息技术课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点击鼠标,操作键盘,就能有许多收获与体验。但是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认为信息课就是一门放松玩耍的课程,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想法更普遍。
2.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有一部分是网络基础,在网络开放的状态时,学生更热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或者在课间时,学生也会玩电脑中自带的扫雷、蜘蛛纸牌等游戏,完全不顾学习任务。
3.对学习任务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所谓严格意义上的考核。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如果遇到考试、运动会、春游时,还要被占用。所以学生从心理上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以娱乐放松的心态来网络教室。
4.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有差异
虽然现在几乎每个家庭的都有不止一台的电脑,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但是在操作技能水平上仍有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学生就会无所事事。而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都很浪费时间,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科方面
信息技术课的上课地点不是传统的教室,而是在机房,学生面对的不仅是教师,而是可操作的电脑。机房的座位方式与传统班级也大有不同,干扰因素的存在带来的纪律问题也就会增多。
2.学生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有快慢,理解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很容易成为信息课堂中的“捣乱分子”。
3.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不重视课堂纪律,放纵学生;有的教师不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优化课堂管理方式的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培养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以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动感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精彩。
1.巧用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教师要创设“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所以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心理上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点燃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激情。例如,在五年级LOGO编程语言教学时,我收集了生活中几何图形,将之与LOGO图形相对应,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发联系和想象。这样使得原本单调的语言命令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调动感官刺激,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2.任务引领,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是从学习任务或问题中开始孕育发展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思考的问题出现,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伴随,就会深入地激发学生思索探求的欲望,激活想象空间与创新思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从而才能有效避免课堂中学生无所事事、“看热闹”的现象。
如我在执教LOGO《画组合图形》这一课时,在拓展创新环节,我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基本任务―完成城堡的绘画;挑战任务―发挥想象力,在现有图形的基础上再加入装饰的图形、改变颜色等。通过分层性的教学任务设计,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授之以渔,锻炼自主能力
教育先贤老子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道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我们的课堂管理,只有“授之以渔”地教给学生找到开启课堂的“钥匙”,才能开启学习中的智慧,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开学初第一节信息课是课堂常规训练课,我会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课本,从目录、课题、导学牌、小标题、提示框、讨论坊、实践园等几个板块进行学习。同时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老师、同学、课本、网络等几种途径自主解决。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要渗透到每一节信息课中。
4.多样评价,聚焦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实践,还要增加评价的形式。除了期末的综合性作品,还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如我在执教Scratch《穿越迷宫》,我拓展了第二课时,在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再次完善与创新,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试玩并评价作品。学生主要从迷宫的场景设计、脚本搭建、机关设置、游戏趣味性、你的收获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与讨论。在后半节课学生完全沉浸在游戏分享与作品评价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浓烈,学生情绪高涨,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想法。
上海大学:
根据上海市自考委《关于本市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源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通知》(沪自考委〔2014〕4号),本市将从2015年上半年起开考高教自考能源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现将首次开考的课程及具体时间安排通知如下:
一、专科开考课程及时间安排
2015年4月11日(周六)
【关 键 词】课堂管理职能;失落;回归中图
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9-03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管理的合理性。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为中介来维系的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体系,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1]本文所提到的课堂管理仅指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且影响、妨碍并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直接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也干扰了教师的教和其他同学的学,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课堂管理现状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发挥教书育人职能的重要场所,而课堂管理是使教师得以完成社会所赋予职责的重要保障。但课堂教学中,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与教书育人职能而忽视课堂管理的教师大有人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能管理即无能力管理
不能管理的教师过分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继续授课或者手足无措,停止授课,任由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客观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学习的结果要由学生自己来负责,甚至还认为这样的管理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主观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胆小怕事的性格等。
(二)不会管理,管理但无效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会管理的教师有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意识,但无管理的方法,或管理方法运用不当,不但达不到管理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师生关系对立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原因的一方面在于教师掌握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但还不能准确地识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技巧运用缺乏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地位,问题处理中忽视了学生的“面子”、情感需要等。
(三)不愿管理,有能力有策略管但不作为
此类教师可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习以为常而“忽视”;也可能是怕管现象严重的老师,想管但不敢管,怕学生闹事、投诉,怕因自己的原因而让学生流失。
二、教师管理职能回归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意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1. 课堂管理的意义:课堂与教室不同,它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共同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是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课堂管理有助于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促进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3]美国教育研究学者布罗菲认为,出色的课堂管理中不良行为已经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更重要的是,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课堂管理有两方面的意义:①监督和控制学生,以使其遵守纪律和规范;②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无论忽视了课堂管理的哪个意义,都不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2. 教学观: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主张,也即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他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如何实施教学、如何组织与管理课堂、如何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也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观也体现在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上。从教师课堂管理的关注点出发,可将教师的课堂领导行为划分为超强控制模式、控制模式、综合性模式、放任模式。[4]也有研究从教师是否管理与如何管理可将教师课堂管理的类型分为放任型、独断型、民主型、理智型、情感型和兴趣型。在放任型和独断型的课堂上,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但无视或限制了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学效果较差;在民主型和理智型的课堂上,教师以教学为中心,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学效果较好;在情感型和兴趣型课堂上,教师用爱和兴趣激发、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无为而为的管理,教学效果最好。
(二)加强管理策略学习,强化问题识别与处理技能训练
新课程改革呼唤人文性的课堂管理。因此,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课堂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人文性课堂管理提出策略性的思考和实践对策,主要有: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创设人文性的课堂环境、运用人文性的课堂管理方式、实现人文性的课堂教学形态。[5]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等提出有效的教师应掌握三个技能:①计划:即为课堂教学活动作好充分准备;②管理:即控制学生的行为。③教学:即指导学生的学习;“管理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管理的“法”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此,管理策略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堂管理策略。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通过实验指出:“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良好的管理者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①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标准的能力;②敏锐洞察目前工作水平与标准之间差距的能力;③纠正偏差的能力。确立行为标准时需要考虑所确立的行为要求:[6]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②是否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③是否体现了对课堂成员的尊重;④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⑤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
教师常用的课堂管理策略有信号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转移注意、移除触媒、正面批评、劝离课堂、惩罚等。每一策略的应用都应该考虑问题产生的情景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正确灵活地应用。
2. 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问题识别。按是否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课堂行为分为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类,其中后二者也即普遍意义上的课堂问题行为。中性的课堂行为既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对教学活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活动,如走神,写画看与本节课无关的信、作业、书或电影等,做手工、听歌、玩手机游戏、发短信,照镜子、梳头发、化妆、睡觉等。消极的课堂行为明显干扰课堂教学进行的行为,包括说话、喧闹、传纸条、打电话、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老师,频繁地出入教室等。
在识别学生行为的性质时,不应该只考虑是否促进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本人的原因还是学生以外的原因,若是学生本人的原因,还要考虑某个问题行为究竟源于道德品质或性格,还是由于看待问题的不成熟观念导致的。
(2)情景分析。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而上述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①区别性: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②一致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③共同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某学生的问题行为归因:
(3)对症下药。当明确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来源,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即可。若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教师或教学内容,教师就要提高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若问题行为的发生由情境激发,就要设法消除情境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若是学生本人的原因,则要从学生本人的品行、性格、世界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正当行使权力的权力
仅有课堂管理的意识和课堂管理的策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拥有管理的权力。《未成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约束、某些家长对孩子的非正当保护、某些学校生源困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一些客观原因致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不容易的事,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学生专职管理人员为难,任课教师刻意回避。
一方面,要维护教师作为教师的职业权力。教师法指出: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即,教师是有这个职业所赋予的某种权力的,比如惩戒权。[7]惩戒权是源于教师教育权力的强制性权力,有助于维持教育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决不能成为解决师生问题的托词。学德皆高的教师是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代言人,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如果这样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尊严,何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技能的尊重,何谈学生对教师行为的接受与模仿。社会和舆论要维护教师这个职业的地位,学校更要为教师的合理行为说话。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高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和课堂管理的相互配合。因此,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宽松、和谐、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正是课堂管理的主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保强.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1,(17):41-43.
[2]龚志雄,赖祥荣.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5):17-19.
[3]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06:5-8.
[4]郭玉兰,张星瑞.谈教师的课堂领导行为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0.07:57-58.
[5]杜迎洁.走向人文性的课堂管理.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关键词:慕课;信息化;智能知识管理;云平台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递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相关信息产品飞速的更新换代,这也为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慕课作为学习、网络、教育的代名词于2012年飓风般在中国蔓延,它的出现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尤其对于慕课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教育行业的影响关注得更多,如:张鸷远(2014)慕课发展标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时代的到来,但当前它还处于探索阶段。慕课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虽然MOOC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但由于慕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更有人预言慕课将会颠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重建中国教育模式等,然而在如此短暂的发展历程中草草下结论还是不严谨的。尽管我们看到了慕课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标作用,然而在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的大环境下,其健康的发展模式尤为重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智能知识管理为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一个交流学习为主的信息化慕课发展平台,填补中国教育与世界一流教育链的空缺。
1中国慕课知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1.1慕课与传统远程教育的区别
尽管中国的远程网络教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为大家所关注,其主要的参加者多数在于想要获得成人教育文凭的学习者,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教育成为那个时代的首选,但是慕课从本质上还是有别于传统的远程教育的,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的互动都是传统远程无法比拟的。尽管二者有着一对多的教育模式的共性,同时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传统的远程教育只是由教学视频到学习者的单向输入模式,学习者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之间没有任何的逆向交流的机会,那时候远程教育的网络只是起到了一个点对点的知识传递作用,而慕课知识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习者与教师两者之间,还包括被授课人群的社区互动,而这个社区的成员也是以不同的目的参与进来,可以是大学的学生,可以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但是对该课程的感兴趣的人,或者是各种培训课程的受训学员,这时的知识传递是沿着节点的网状结构蔓延,没有一定的顺序,因此慕课知识的传递更具有广泛性,知识需求者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这些都决定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最终效果要远远高于远程教育版本。同时,由于学习者各自的背景不同,在学习社区互动时,不仅仅是知识的攫取者,也是新知识的提出者与奉献者,这就使得慕课的教学领域被拓展得更宽更深,而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也有可能会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相关领域的学习者,而学习者作为此领域的资深人士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这些都是原来的远程教育所无法实现的。
1.2中国慕课面临的问题
慕课在被接受与传承的过程中却收到了很大的阻力。起源于学校教育的慕课是在大数据的时代下诞生的,并应该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衍生下逐渐发展更新,其核心特征应该在于知识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然而中国的现状是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分配还具有匮乏性和不平衡性,目前有些慕课的开发仅仅处于将部分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的状况,没有实现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尤其对于科技水平较弱的地区,源于政治、经济等区域保护所产生的信息技术屏蔽都造成了慕课建立初衷的发展阻碍,使得其无法实现信息化的标准。这些原因造成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众多的慕课研究都集中在对于慕课发展前景的预测中,而对于慕课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型的研究成果却未见,因此本文提出了以智能化云计算体系为基础,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的慕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为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思考。
2慕课智能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当我们把智能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慕课建设时,主要包含两个平台的建设,他们相对独立,又互溶为彼此。一方面是探讨如何利用可能的云技术手段构筑一套系统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这种平台类似于点状的网络构造[3],学习者在其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反馈者,同时知识社区的交流者。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从大量数据和信息中获取知识并进行管理的系统研究和知识整合利用的方法的设计,使信息爆炸转化为知识的智能化个,从而提升组织及个人的信息利用能力,提高决策水平。
2.1慕课云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模型
慕课的研发包含课程内容的制作和管理体系的运行,不仅需要有相关课程及知识的开发团队,还得具备强大的软件及硬件网络平台的研发团队,慕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就是作为云课程它需要有自己的运行平台,因为云平台具有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存储系统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云平台的数据都在云端,属于数据的虚拟平台,不需要专用的存储器,节省了平台的应用空间和维护成本。其次,数据在云端可以自动升级,学习者任何时候登陆都会得到最前沿的信息。再次,云平台能够使软件和硬件的资源呈动态流动,大大提高了其服务性的效能,同时能够使数据记录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有利于自助学习的发展趋势。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系统的运行不仅要有学校某个专业课程开发团队,还要有相关知识背景作为课程的补充及社区讨论的理论支撑,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领域,还包含交叉学科的研究,这就决定了各个专业人才需要被汇集在一起共建这样的一个平台,只有校级的管理部门才能够做到统一整合这种教师资源和技术资源,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慕课平台的开发必须要由学校来牵头承担,才能保证慕课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同时如何将相关的知识通过视频制作等技术手段转换为云课程应用于平台更是此管理体系的关键,因为云课程的实施完全依赖网络数据库运营,所以技术平台和管理团队的构架支持在运行中尤为重要。2012年麻省理工和哈佛曾经共投入6000万美元进行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初期的运行,因为他们意识到具有知识产权的慕课才是其长远发展的保证,所以由学校管理部门承担组织建设的任务是最佳的选择。同时慕课运行的后台技术也是客户隐私权的管理门户,尽管目前慕课是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注册课程的学习者的个人资料是可以公开的,因此,云端的数据安全是校园信息平台管理更加关注的问题,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技术,最新的加密技术甚至是安全协议,都是慕课信息化平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2慕课信息化平台知识交流构建模型
知识是网络化连接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4]。学习的控制权掌握在学习者自己的手里,学习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给个人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对网络对组织)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同时,只要是拥有互联网的条件,参与知识发展的学习者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社交网络。在这样的空间里,知识的容量和学习者的容量都是无限的,然而要保持这种空间的充盈性,对于慕课的课程选择和设置还需要进一步的调研,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慕课模式,通识类的优秀课程往往会满足这种要求,因为对于这类课程的需求量会更大一些。慕课之所以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崛起离不开其高效能性。这种学习的高效能性来源于慕课的知识管理平台。这个服务系统包括知识分类管理和知识搜索两大部分。慕课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模式类似一个知识编辑器,它能快速编辑及描述复杂领域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知识节点的拖拽,迅速形成网状的知识组织形式,这就是知识创建的过程。然后通过慕课的教学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种知识地图,从而将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慕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视频形式出现,长度为10钟左右,课程设计以知识点为主线,辅以教师的讲授和实物视频或动画视频,最大的优点在于学习者可以随时停放、快播或回放,这就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者通过享受这种知识成果,减少了很多工作上和时间上的压力,使得知识的应用过程更具意义,其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会达到这种极致。国内的慕课发展刚刚开始,有些课程为了追求其课程的感官可视性和娱乐性,在教师讲解的同时配有独创的情景动画,实际上却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不仅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其动画的设置情景过于人为的复杂化,反倒使得观看者混淆了学习的重点,适得其反。
3结论
无可置疑,慕课为中国高校信息时代的教育又增添了新的模式[5],但是在教育细节上还需要时间去完善,如要建立合理的慕课课程设置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化技术标准等,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性和公益性。因此,当人们开始用理性的视角看待慕课的时候,对于这一新事物持平静心的态度去研究和探索,对慕课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总之,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资源存储方式正处于更新换代的时期,这是一场人类思维上的大变革,慕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内信息个性化的传递新模式,在高等教育供给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的市场上,成为教育变革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陈卲继.接受“慕课”还是面临衰退[N].中国教育报,2013-9-27.
[2]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慕课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3]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论坛,2014,(1):10.
[4]王文礼.慕课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