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红色文化的传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红色歌谣必须通过德育的渠道进入校园,因为从学校本身的行政制度而言,进行管理疏导是首位,德育便是其中。要想通过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就必须进行宣传、说教,让学生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定位和它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理念。
目前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在高校教育传承现状分析
近日,为了了解各高校对于红歌的开展情况,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以及对几所高校的走访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大学校园里的红色文化根本不知道。针对大学校园中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1 对红色歌谣没有清楚的定位:通过调查得知,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大多学生不知道。较多学生也不了解“赤红’夕、“扩红”运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对红色德育教育的没有足够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组织学生参观较多的红色革命展馆。学校没有开设较多的有关红色文化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由于这些局限性,学生无法深层次了解红色文化,同时也无法了解革命老区的抗战史。所以,学校对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从而让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当前的形势发展相适应。共同建设好红色文化。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
1 红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出来。当前,大学校园出现多元化文化潮流,充分整合和利用有着良好代表意义的红色文化,不但可以将红色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挖掘出来,同时可以将苏区与红色文化精神充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规范红色文化具体内涵。
2 密切结合红色文化建设与其它文化建设。高校进行多元化文化发展建设。要对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等各种道德观念的结合,通过横向文化建设来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比如,借助图书馆文化、餐厅文化以及宿舍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也可以从纵线文化建设来进行。比如,学生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通过这些范围的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建设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校文化体系最大程度构建起来。
3 增强红色歌谣的传播渠道。在高校中加入红色歌谣教育,是让学生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了解他们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红色文化的宣讲教育,教育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借助多种物质化的手段进行宣讲,比如校园标语、校园宣传栏等方面进行宣讲教育,从而让全校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可以举办规模较大的合唱比赛等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书籍等宣传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宣传鼓动,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发展。
2 红色歌谣的教育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当红色歌谣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高校要借助各种教育宣讲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红色歌谣进行演唱。学校可以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将一些革命题材的优秀影片展示给学生。笔者从调查走访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曾经参观过革命纪念地和看过红色革命读物。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够,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无法真正意识上认识红色文化。
3 对红色文化缺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高校中的红色文化的实施力度不够,缺陷较多。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形成较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网站,同时要对及时更新这些网站信息,让学生不断受到红色文化影响。并且在校园网站中设置相应的意见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
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在高校教育传承
当前,各个高校里基本都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办好红色文化网站。学校领导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所有职工积极参与进来,方式,让红色歌谣的传播速度加快,让红色歌谣的传播力度加强。从而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来。
4 增强红色文化的时效性:红色文化有着较多的内容,解说的时候可以借助各类图片或者文字等形式,同时要对红色文化网站信息进行定期的维护,从而吸引学生关注红色文化,从而让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最大程度提高。
总结
一、通过美术与书法艺术,传承红色文化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利用与开发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艺术创作,是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其中,美术是文化艺术创作中比较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依托学院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绘画、剪纸、创意设计比赛活动及展览等,让师生根据自己对红色元素的理解与提炼,用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红色历史。对于那些令人震撼与惊喜的优秀绘画与设计艺术作品,可展览于文化走廊,或者专门展示的场所,唱响红色教育号角,带动全院师生提高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荣誉感,坚定信念,热爱祖国,传承红色文化。如根据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生活、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系列美术创意设计手工艺品成果展示活动:装饰壁画、书画作品等;饰品、布艺、剪纸等创意设计比赛手工艺品,如牛仔裤图案、帆布鞋、手绘T恤等手绘生活创作,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唤起院校师生员工的爱党情怀。另外,书法艺术也是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有效方式,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大学生书法水平,也给大学生创造自我展示、修身养性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热爱,也使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如2010年12月12日,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在红色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举办了“翰墨飘香,爱国情深”规范汉字硬笔书法决赛,以《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为书写内容,参赛选手精心设计格局,创作出个性化的书法作品,获奖作品则放在校园展示橱窗里,供全校师生观赏,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艺术范围。
二、借助摄影与动漫艺术,强化宣传力度
在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中,摄影与动漫技术是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手段与有效渠道,是情境式教育方式,借助媒体动画技术灵动呈现革命历史材料,通过图文并茂、形意融合的表现方式,给受众多感官刺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与文化熏陶,教育效果远远优于说教式教育。如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制作了江西第一部大型原创“红色动漫”作品《安源小子》。这部红色题材的动画片以江西传奇英雄王耀南为原型,生动塑造了一个勇敢聪明的“南伢子”卡通形象。他带领着一群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少年英雄,和邪恶势力进行了几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借助绚丽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同时,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动漫基地也朝着“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以红色题材为主,打造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强的动漫创意生产基地,构建江西省独特红色文化品牌。再如:2011年10月21日,以“红色———印象”为主题的第十届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暨艺术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江西警察学院举行,展览作品包括人物风情、自然风光与创意摄影等题材,既给江西省高校师生创造了美育机会,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另外,高校还可引导广大师生结合学校实际与当地文化资源,组织红色网站设计大赛,包括图文并茂的红色资源简介、经典人物与革命故事、红色论坛或博客、红色影视、电子书库等栏目。或者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络中的飞信群、QQ群等聊天工具,上传红色旅游景点的拍摄相片、分享旅游感受以及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体会等,多途径、多方式地展示红色文化艺术。或者结合学院特色,组织网络征文比赛,如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组织了“吟忆峥嵘,颂响红色”的网络征文比赛。
作者:赵君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学生)
您好,我们是方树泉中学党支部的调研报告组成员,为庆祝我国建国70周年,我们正在对桐柏苏区“红色历史文化”的普及情况做一个调查。对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请配合完成调查,谢谢!
一、你的政治面貌是?
1群众 2团员 3党员
二、你对当地的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事迹了解多少?
1很多 2比较了解 3了解一点点 4一点都不了解
三、你是否知道我国的建党时间?
1知道 2不知道
四、该县有做过红色文化宣传?该县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有哪些?
1没有 2红 3红色歌曲 4红色旅游 5红色书籍 6革命前辈口述 7其他
五、面对我县的红色历史经典你觉得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
1传统的忠于原著传承 2娱乐性质的改编
3亲身体验感受 4系统的教育 5其他
六、你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革命教育?
1很愿意 2乐意接受 3服从安排 4很不愿意
七、你觉得红色革命精神是否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有比较大的关系 2关系不大 3完全没关系
八、你认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否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
1是 2否 3不知道
九、你觉得现在人们对革命精神的态度怎么样?
1看重 2不是很看重 3完全不看重 4没感觉
十、你认为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有哪些?
1缅怀先烈 2敬佩伟人 3激励自己
【关键词】保定地域文化;核心;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71-01
一、保定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2006年,保定市颁布了《保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特色地域文化的战略。在经历近十年的建设发展中,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具体而言,保定的地域文化建设立足如下几个方面: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推进创作发展,丰富艺术文化;重塑古城形象;红色资源开发;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创造特色文化发展的配套环境。
根据《保定文化资源概览》的相关内容,结合保定市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已经利用的文化资源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古都建设资源过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曲艺与工艺文化特色传承困难;特色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失衡;校园文化资源开发的专业性有待加强;广场文化资源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失衡。
二、保定地域文化的核心及其作用
保定市是我国文化古城之一,拥有戏剧之乡、民间音乐之乡、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等美称。同时,保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保定市兼具燕赵文明,更富明清及抗战文化。同时,保定市古建虽以明清为主,但丰富的曲艺文化则覆盖更多的历史,因此,以上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应该做到全面协调、一体性综合开发。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保定地域文化丰富广博,是燕赵文化的源流、载体,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支撑。对于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也是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挖掘、研究、弘扬、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保定增强地域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三、保定地域文化传承的路径及对策
(一)构建特色文化符号。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保定的地方文化资源情况,甄选具备保定地域特色、能够被受众所接受的特色文化定位,设计鲜明的特色文化符号,提升保定特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鲜明性。
(二)整合地域优势文化资源,深入保护性开发。保定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采取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模式,必须注重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文化资源开发高度,进行品牌开发的模式,配合现代化博物馆和会展等方式对短暂性、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大力宣传,并逐渐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模式,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联动。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并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创造力的必然选择。京文化体现了皇城文化、政治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津文化体现了沿海文化;保定则是直隶传统文化,且更为丰富、多元、厚重。保定文化与京津文化同根同脉,将具备延展性的文化资源作为支点和粘合剂,弥补保定文化产业的弱势地位,促进京津冀文化协调发展。培养保定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进而依托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来全面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文化空间规划与建设。
(四)全面构建地域文化建设的配套环境。保定市地域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配套环境,尤其是政府必须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开发的政策引导、扶持与保护,为其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保定区域文化建设发展。
(五)提升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参与。在本专题保定市居民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提升城市文化的宣传途径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占40.05%;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占31.30%;学校加强基础教育占15.92%;加大资金投入占11.14%。因此,要充分的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宣传。围绕地域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制作特色文化宣传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宣传,着重强调保定的历史人文、城市形象、投资环境、发展空间等,提升保定特色文化在全国甚至在世界的知名度。保定是省内高校最多的城市,要加强高校文化活动参与度,发挥大学生群体力量,促进大学生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联动,提升特色城市文化活动频率,实现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红色文化 推广
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简称“秋白社”)成立于2013年10月,由一群热衷于理论学习研究的学生倡议发起建立。3年来,秋白社始终秉承“学习科学理论,传播正能量;投身实践创新,共筑中国梦,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新途径,为推进大众化打造新平台,促进全体成员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的宗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2016年暑期开展的《映山红―常州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为推广常州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助于“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通过实践活动,让广大社员和民众深入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积极推广了常州地方红色文化,展示常州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
2助于摸清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
在《映山红―常州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中,秋白社全体成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在武进区、新北区等区域,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籍贯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的常州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只有粗浅的了解,而且年龄段在30岁以上。
以“常州三杰”为例,调查发现:有90.1%的常州民众是知道的;9.9%的外地民众不知道、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而在90.1%的常州民众中,有38%的民众只是有所耳闻,不太了解;58%的民众比较了解、知道关于“三杰”的一些事迹;而只有4%的民众是非常了解、知道其深刻内涵和意义的。
不同年龄段的常州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的了解,同样以“常州三杰”为例,经过调研,发现:18岁以下的人群只占10%,19~30岁占17%,31~51岁占24%,51岁以上占49%。
当前,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很多城市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然而,对常州红色文化的调查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常州三杰”等名人故居、纪念馆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常州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
3助于精准常州(地方)红色文化推广的施策
基于上述的调查结果和现状,不难知道,常州红色文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必须在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中加大推广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发扬光大,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t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有很多优良的元素,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等,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
(1)多媒介并用,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讲座、志愿讲解、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尤其要利用如网络阵地、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熏陶。
(2)顶层布局,开放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系列红色文化主阵地,打造宽广的红色文化宣传平台。
(3)发挥学校职能,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调查结果显示,68%的人认为传承红色文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系统的教育。而高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消化、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期待并不是十分强烈,红色文化对他们所起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渗透收效甚微,更多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保持着理性距离:54.55%的大学生不愿意了解红色文化;62.18%的大学生并不清楚红色文化的内涵;4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主动了解一些英雄事件。
学校作为宣扬红色文化最重要的阵地,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加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激发他们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
(4)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可以通过筹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开展红色旅游,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开展大学生红色运动会,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时期艰苦的革命生活,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
>> 发掘校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拓展我校德育空间 利用红色资源 构筑校园文化 乡土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掘与运用实践 发掘本土资源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独立学院校园品牌文化的发掘和培育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及成效 地域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教育 值得发掘和发扬的随州文化 乐当传承红色文化的宣传员 不断发掘本土资源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 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探研 论旅游资源的文化发掘与渗透 探究羌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及利用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挖掘的必要性和思路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电视法制节目资源的发掘和整合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策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韦纯束.党在桂林师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庞铁坚.推开桂林的门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15BDJ005)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通过红色文化明确方向。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民族乃至于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大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发展处在相同时期,所以在生活学习中均离不开网络的帮助[1]。作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也是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双重影响的结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将红色文化作为载体,引领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理论,将个人精神和红色文化紧密连接,端正错误的认知理念,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是今后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基础。
第二,通过红色文化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直以来的实践中形成了红色文化,其中涵盖丰富资源,尤其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将红色文化作为优质资源,向广大学生介绍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中华民族奋斗历程,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2]。例如,教师可以将井冈山精神、精神等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大学生思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这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思路
在全球思想文化不断融合的当下,各个国家文化思想、价值理念相互碰撞,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直接影响。尽管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面对未来比较迷茫,甚至还存在责任感不强、合作观念缺失等问题。为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法。
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点基本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项任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红色文化的有效渗透,要为教育理念赋予时代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红色文化中选择有深度内涵的元素作为拓展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管齐下[3]。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教育,也应该采用多元化教育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使红色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能够带领大学生群体更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践红色文化精神,对红色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入的认知。
三、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建议
(一)课堂教学中拓展红色文化资源
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上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最为基础的渠道。将红色文化当作载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实践。教师要保证自身的文化专业理论以及教学经验,参与红色研修基地学习活动,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在大学生教育中实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并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教学模式,选择最具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开展理论教学期间,必须要创新思维定式,引入红色文化相关案例,利用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精神等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播放相关影视片段,采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渗透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期间便可以深切感受红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带来的影响,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仅可以营造红色文化教学环境,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内涵、端正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
高校创建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也是一项有效的手段。通过红色文化校园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推动作用,学习红色文化内涵与精神。例如某高校专门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并且设计了西柏坡精神主题活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自由选择革命故事演讲或者红色论坛讨论会,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高校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入渗透,也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在校园网站当中,向学生推送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能够传播优良革命传统,提高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养。
(三)社会实践融入红色文化精神
高校教育除了基础理论以外,还应该要积极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特别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分别在教材、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得到渗透,促使大学生可以从多个领域与视角感受红色文化。鉴于此,高校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明确学生教育主体地位,使教材内容红色文化资源与实践活动充分融合。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作为红色文化诠释的不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大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也可以到革命家故居切身感受红色文化,利用大数据技术模拟再现红色文化场景,加强红色精神感染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辨识能力给予正确指导。除此之外,高校为大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任务,学生可以自己参与,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深入革命老区切身感悟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历程。如此一来,凭借直观且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使教育实践得到升华。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搭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在线平台
关键词:城市文化定义;作用;原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
注:本文系江西文化厅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城市文化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G2012093)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一周年以来,赣南等地各方面得到了一定发展,瑞金也是其中之一,但要使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五位一体”发展,实现文化兴市、文化强市。
1 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全城成员共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构成要素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自然文化、建筑文化、娱乐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它包括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也指市民的人文素养及意识。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可以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来衡量,所谓文化硬实力指的是城市文化的硬质部分如文化遗产和文化建筑的数量和质量、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及市场和文化从业人员的发展状况等。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居民的人文素养、文化制度体系、文化传统与现状,这指的是其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总之,城市文化是复杂的综合整体,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的相结合,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2 瑞金城市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瑞金是革命老区,但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不高,这与城市文化发展滞后也有关。其文化落后的原因有:从物质文化来看,红色景区、遗址虽多但经营方式粗放、陈列形式简单、旅游的体验性缺失,导致瑞金旅游名城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游,主要功能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的科研考察游、寻根问祖游等都还不成熟,,所以想打造旅游名城这一文化品牌其核心竞争力不够;从制度文化上来看,国家政策上的资金投入不够。瑞金是被国家政策遗忘的,再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不佳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等的影响,致使瑞金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也包括用于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的资金不够;从建筑文化上来看,瑞金城建与“红色故都”形象不符,首先是建筑布局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而且连接各景区的交通设施较落后,再者在心理上没有给去瑞金旅游的人造成一种“红色故都”的强烈的心理认同感与视觉冲击力,因为大多数的革命遗址、党政军机关旧址在瑞金周围的乡村,而中心城区的建筑及道路、广场、公园、园林等都缺乏红色元素的渗入,而且环卫设施不完善,目前只有1家四星级宾馆和若干三星级饭店,没有形成游、住、行、食、购、娱的配套体系;从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看,整个瑞金城市居民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有待更好的开发,苏区精神有待更好的外化出来;从观念文化建设上来看,瑞金从革命地位和历史价值而言所应有的“革命圣地”地位并没有在人们心中树立,这导致瑞金城市发展错失了应有的机遇;从管理文化来看,没有实现管理部门的职能融合,同时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缺失,讲解员和导游的讲解水平有待通过培训提高,无线城市的建设有待完善,高层次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培养。
3 瑞金文化重塑的意义
首先,瑞金红色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其一,瑞金文化重塑会使市民获得自身发展和为瑞金发展去贡献的动力,有利于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行为能力、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等。其二,瑞金红色文化中包含着的精神力量,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这激发着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干事创业。其次,瑞金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其一,瑞金特色文化对相关产业会有影响。特色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瑞金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资金等的涌入。其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成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力地推进瑞金经济的增长。再次,瑞金红色文化是优化瑞金发展环境的重要推动力。瑞金城市的发展环境外在表现为城市形象,内在表现为瑞金城市文明的程度。城市的每个方面如居民素质、民俗习惯、文化气息、服务态度等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实现文化重塑,这有利于防止出现千城一面,构建独具特色的瑞金文化形象,打造个性化的城市,展示瑞金风貌和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明确城市定位。另外,瑞金城市具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等有利于促进其科学可持续发展,它能融合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现代城市的特征。
4 瑞金城市文化重塑的对策
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如此重要,而目前来看瑞金文化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所以要进行文化重塑,瑞金文化重塑要通过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实现,从而突出红色城市形象。
4.1 文化自觉
首先,政府部门要有文化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树立瑞金“红色故都”、“革命圣地”、“共和国的摇篮”的地位,加大投入,发掘本身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人物、事迹、史实加以整理并宣传,自觉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旅游的方式,增强旅游的原味性、教育性、体验性,利用有效的艺术形式将苏区精神外化出来,努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名城,自觉开发旅游套餐如“红色生活苏区风情”、“社会生活风情游”,促进区域旅游合作;自觉加快瑞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自觉加大对文化工作人才的培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加大文艺创新,促进反映红色文化的戏曲、歌曲、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使之得到广泛传播;自觉加强瑞金红色旅游城市的营销宣传如进高校、进教室、进头脑“三进”教育、策划一些文艺活动等;自觉建立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兴建红色艺术剧院、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发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建立红色培训基地加快文化的传播;从个人而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文素质、精神风貌,把苏区精神发扬体现出来,营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城市。
4.2 文化自信与自强
城市文化自信和自强来源于城市文化实力的提升。首先,这就要求对城市文化品位进行重塑,提炼出瑞金城市文化精神如苏区精神并将它外化为富有个性的文化品牌或标识。文化品牌或标识 可以通过城市建筑、雕塑、产品、人物、园林、遗迹等注入红色元素展示出来,使人一看到就重温历史精神备受鼓舞,真正打造出“红色故都”。诸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纽约的“自由女神”、金华的“火腿”、南开的、昆明的“世博园”、南京的“中山陵”、青岛的“海尔”就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典范。所以在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要自觉地注入瑞金红色文化元素,运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图书馆、学术活动、演出等多方式表现瑞金红色文化,使之转化为文化品牌。其次,重塑城市文化品位要加强对瑞金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形成城市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地位。这不仅要求对城市原有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迹即静态文化形态如古老建筑、民居、街道、广场等加以保护和修缮,也要对原有的音乐、戏曲、舞蹈、绘画等动态文化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再次,城市文化品位的重塑,还得提高和培育市民先进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精神风貌,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展示苏区红色文化,通过居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来体现城市文化品位;最后,结合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特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自强与创新。
4.3 文化融合
首先,实现文化部门的管理融合,如文广局与旅游局和宣传部门的融合,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政府主体行使指导权,避免部门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实现政府部门管理创新,实现资源和利益归属问题的明确性,各个部门协调运作,提高效率。其次,实现政府部门功能的融合,做到瑞金红色文化产业如红色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促进城镇化的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再者实现文化产业的融合,红色旅游与文化创意相融合,运用文化创意将陈列单一、静态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互动体验式的旅游,其中可以有节目表演、活动参与通过再现历史从而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还要在旅游中借助高科技的融入增加多媒体信息,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多渠道重现苏区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最后,要实现各种文化的融合,融合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并结合当代文化加以创新,实现“红”“绿”“古”的结合,各种文化的融合,共筑红色文化名城。其中瑞金红色旅游要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如客家风味小吃,草鞋草
帽等。
4.4 文化的传播
首先,传播的内容上要基于瑞金的历史,发掘其内在的文化精髓。瑞金是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又是共和国的摇篮、的出发地,在第战争时期孕育的苏区红色文化是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在那时涌现的革命人物、革命事迹、苏区精神是值得传承的。其次,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打造智慧城市。不仅要在各大宾馆、商场、办公场所建设无线互联网络、高速wifi构建无线城市,并加强宣传各种先进传播手段的使用方法,积极采用微信、飞信、微博、微电影、微报纸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树立良好的城市声誉与口碑,还要借助书籍、报纸、杂志、手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瑞金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在传播方式上可根据瑞金的实际情况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实现红色文化“三进”,也可开发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再次,分析传播受众,针对不同层次人群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传播。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需求促使不同人群受到文化的无形的熏陶。针对青少年和高校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参观革命遗址,参加体验性活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发斗志;针对党政干部公务员可以建立公务员培训基地、开展红色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廉政故事廉政文化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针对一般群众可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节、建党、建军等节日活动和观看红色影视、戏剧、听红歌、品红色餐饮等使文化在快乐中传播,促使红色文化大众化;对于寻根问祖游可通过回忆、讲述人性化的故事和主题如八子参军、老境子的故事等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人感受亲情、爱情、友情的可贵与温暖,实现文化的传播打造文化名城。
总之,瑞金城市文化重塑要分析其文化滞后的原因,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播来凸显红色故都的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名城,实现文化强市。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 学习论坛,2011第一期
[2]任致远.城市文化: 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J]城市发展研究 ,19 卷 2012 年 1 期
[3]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4]张鸿雁.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 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2第8期
[5]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第5期
[6]徐长山.论城市的文化品位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叶桉、刘琳在《职教论坛》2015年34期撰文,肯定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呼唤,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和模式机制入手,着力阐发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普遍价值和特殊意义在培育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为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开拓了新思路,创造了新途径。
当代工匠精神的塑造一方面要从传统时代的工匠技艺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要汲取西方工匠精神的内涵精华。然而传统的工匠文化和西方的工匠精神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中产生的,不可避免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对传统的和西方的工匠精神的继承和扬弃的同时,培育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刻不容缓。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作用,既与传统的和西方的工匠精神同条共贯,又呈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哲学品质,红色文化一方面丰富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使之具有时代精神、红色烙印、民族特点和社会责任,继而成为普世的观念;另一方面,为职业院校的育人模式、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拓展了新空间、新理念、新方法。以此为桥梁纽带和平台管道,可以为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支撑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精神塑造的新途径。
从理念层面上作者指出:1.应在“文化时代”以红色文化凸显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中心地位,用红色文化弘扬创建职业院校文化氛围;2.应通过红色文化内涵与当代工匠精神的科学对应分析,找准和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对接点和融合面;3.应把握红色文化促进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协同创新的正确路径,将红色文化纳入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等顶层设计和各个环节之中。
在操作层面作者建议:1.首先要在红色文化引导下建构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理论模型。2.要加强红色文化推动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证研究。3.要坚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当代文化思想发展规律和把握文化理论研究的前沿,基于当前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建立健全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工匠精神缺乏的状况,凸显红色文化在革新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和形成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等方面对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巨大影响。4.要遵守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并善于适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与方法,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内容之中,有机地与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党政工作共同部署、协同进行,在制度层面、在载体层面和表现形式上发挥红色文化作用,为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当代工匠精神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红色旅游促进和我国对红色文化的传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红色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的行为,是国家大力倡议和支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红色旅游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组织作用,是红色旅游活动的维护者和组织者。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对既定的人力资源采取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的手段,进而实现对其的利用、塑造目的的过程。开发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前提条件。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本篇文章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基本概述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概念。
笔者对各个研究学家所给出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红色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就是指对红色旅游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的,并能够提供红色旅游发展所需要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类的总和。相关的研究学者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分为三类:核心人员,科研教育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不同于我们平常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当前所涉及到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在宏观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通过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发展等途径和培训、教育、就业与使用、学习、规划与配置等手段,对其所具有的潜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比如说对人力资源的智力、体力、应急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行开发,来实现人力资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并达到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的目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倾向于长线回报的投资。除此之外,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按照红色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进行,以实现红色旅游行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红色旅游行业在传统旅游行业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政治性、文化性等特征,比普通的旅游行业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为了更全面的体现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更好的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参考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划分为现实和潜在两大类,具体划分的化可以分为五种:核心型人力资源、支撑型人力资源、依托型人力资源、支持型人力资源以及后备型人力资源。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特征。红色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不仅应该具备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各种特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1群众性。
红色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红色旅游资源就在我们身边,革命与建设正在进行中。红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建在的革命前辈以及一些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国家对红色文化的倡导以及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开发条件,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群众基础。
2.2政治性。
红色旅游是红色工程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的一部分,是为了响应国家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策略而开展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在这一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承担了推动者、组织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还起到了红色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政治特征要求在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思想教育,建立与之匹配的道德情怀。
2.3较强的知识性。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要具有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管理、营销等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熟练的掌握红色地区的革命历史、建设历程、革命事迹等,并对革命精神具有一定高度的领悟。实际环境中,应该将这些知识点作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手段使其丰富化,并具有一定的渲染色彩,来感染参观红色文化的人们,促进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领悟。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相比,需要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才能够完成任务。
2.4高度的兼容性。
中国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培养了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技术的具有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在政府对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倡导下,以及红色旅游文化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下,这些具有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能够在对其本行业进行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在红色旅游行业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多具有的高度兼容性不仅能够促进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5创新性。
红色旅游行业与普通的旅游行业相同,都是将游客作为其重点服务的对象,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针对游客对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事物的追求,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下,向游客提供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的倡议和功能产品,以达到增加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要求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文章提到过,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具体可以划分为五部分,我们主要这几个层面的角度出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
1.1从核心层、支撑层的角度出发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红色旅游行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全国承接红色旅游的旅行社已经超过两万家,星级饭店大约10000家。红色景区当地也设立了接近200万家,红色旅游的相关就业人员大约在8000万人左右。这些数据表明了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好使比较快的,为红色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支撑层中培育核心型人力资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条件。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呈现了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培训层次高、激励性强等特点。
1.2站在支持层角度上看
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社团、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也比较的频繁,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营造出比较和谐的环境,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从08年至今,各种以红色旅游和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会,红色社区等团体,这些团体不断的走向专业化,这些团体通过方式比如说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和崇拜者,向其传输了大量的红色知识,为红色旅游提高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1.3如果站在后备层的角度
全国范围内各大旅游院校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各大院校都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断的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型人力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各个学院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为红色旅游储备了一定的后备人才。比如说每年吉林师范大学都会开展为其一个月的红色文化节,以征稿或者主题晚会的形式面向全校的师生进行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或者部分重点大学也通过硕博论文的选题等形式培育了高级红色旅游研究和开发、管理的后备型人才,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
相关人员缺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因而缺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统一的规划,又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在人才的选择、培训、开发过程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开发,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2缺少合理的培训系统。
由于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比较快,没有对红色旅游专业进行明确的定位。导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重培训轻开发;重视技能提升,忽略道德教育;重视实践培训,忽视理论培训等现象。这些问题大大抑制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导致人力资源结构上不合理,管理、技术、服务等人员在人数、年龄等比例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尤其缺少高学历,国际化人才。
四、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
1.优化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构成结构。
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对全国红区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开发规划;其次,逐步对规划进行完善。合理的规划出人才开发的轻重点,实现技能与德育的双向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应该重视短期培训,还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开发。同时加强对开发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再其次,建设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数据可和信息平台,对红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包括红区的革命事迹、红色文化等,会同当地的教育部门等其他部门,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
2.提高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质量。
首先,促进人力资源培训的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参考市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培训的中心,不断对人资开发过程进行改革,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培训的首要地位。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就要求人资应该具有合格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再其次,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符合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求,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培训手段应该区域多样化,促进人才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建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培训情况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培训的质量。
3.建立专业化的人资培训基地,加大对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设立专门的旅游教育机构,定期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培养国际性旅游人才提供平台。
五、结语
【关键词】 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自己的文化氛围成为具有战略眼光旅游企业家的着眼点,因而要用自己的独特文化底蕴去塑造企业、感染员工,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发展的动力。红色旅游把参观游览与传承无产阶级的光辉革命精神相统一,把旅游度假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旅游观光、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集合体。对于以文化底蕴为基础产品的红色旅游景区,要在新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必须建设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整体性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从状态上来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特区和沿海东部地区,先于、快于、优于一般地区和内陆中西部地区;政府重视的景区,对待红色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严肃认真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不被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的景区。因而,从整体上说,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
2、同质化和表面化现象严重,缺乏战略性
不少红色旅游景区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只会盲目效法其他企业文化内容,而不会总结继承自己独特的红色内涵,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文化创新、突出个性。这些刻意的模仿不仅使红色旅游景区失去自身本应具有的有深度、有内涵的企业文化,反而导致了同质化和表面化,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进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失真。
3、混淆红色文化和企业文化,缺乏“红色文化”
据笔者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到,当前大约75%以上红色景区在文化建设时忽略了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具有革命精神和深刻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丧失了红色旅游景区内部文化本质,只注重发展红色旅游的经济价值。这将误导企业走向一条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非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部分企业还误把红色文化等于企业文化的差别,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二、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结合”
1、把握整体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景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整体系统出发,把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结合起来,以实现企业行为控制的软硬结合。但是,红色旅游景区在接受大众普遍先进企业文化的同时,学会经过吸收、消化,融合为自己的文化个性,才能具有先进性。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做到把握整体和发展个性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个性,保持和发扬企业特色风格。
2、文化建设与企业创新相结合
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有传承性,又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企业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注重特色文化建设,着力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例如,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风景区将企业文化与景区党建相结合的典范。此外,红色景区应将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去。
3、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相结合
红色景区行为文化建设是景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景区行为文化建设事关景区的整体风貌和文明程度,是软文化,管理制度是实现景区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是硬文化,两者软硬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红色旅游景区要建设影响深远、内涵丰厚的企业文化,把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无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手段。
4、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结合
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从外部上需要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环境,从企业内部上需要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既需要政府进行体制改革、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等条件为支持,又要求景区创新管理、强调红色、构建和谐文化为基础。外部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条件,内部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建设出具有红色旅游景区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的意义
1、政治教育
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它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休闲等价值功能于一体。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它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广大企业员工和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2、文化传播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景区企业文化内涵丰富、真实直观,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对旅游者和景区企业员工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传播忠诚敬业的情怀、不畏艰难的坚强信念、自主进取的创新精神等。
3、导向激励
红色旅游景区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把旅游景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到景区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它能引导着广大员工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并且愿意为集体利益做出奉献和牺牲,这正是革命历史留传下来的不畏牺牲、用于奉献的精神所在。在一个和谐凝聚的文化氛围中,往往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激励作用,激励员工产生斗志高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状态,从而为实现自我价值和景区发展目标而奋斗。
4、凝聚约束
企业文化是旅游景区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能把全体员工团结凝聚起来。在一个充满具有爱国主结奋战精神的红色旅游景区里,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被职工认同并共同追求,职工会团结合作,自觉地把旅游景区目标作为个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桂华.浅谈井冈山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与建议[J].企业文化,2009.
[2]王超逸,李庆善.企业文化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3—185.
本团队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组建。为深入学习沂蒙文化,调查其传承与弘扬情况,本团队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沂蒙革命老区,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参观学习的方式,对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村民、老党员、退伍军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群众、临沂大学副教授曲元刚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在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就任务分工、实践地点、活动流程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团队成员缺少“三下乡”调研经历,所以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碰了不少“钉子”,但团队成员秉持“钉钉子”精神,咬住问题不放松,群策群力,克服了许多难题。
在六天的调研学习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但不呆板,遇到特殊问题,灵活处理、相互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得本团队在调研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比如在费县马庄镇娄子峪村,村子坐落在山腰处,建筑分散,结构复杂,山路崎岖难走;当地百姓多为留守老人,不会讲普通话,按照计划中的工作安排进行开展显然行不通。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成员果断采用分区、分组、分批次的方式开展调研,一些同学临时担任摄像、记录,家在临沂附近的两位成员分别担任翻译的角色……正是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才使得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良好的作风,展现出了当代准军人应有的军政素质。其挺拔的身姿,帅气的形象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所有走访的群众。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团队成员不忘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实时传播沂蒙红色故事,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针对当地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自身的感悟和思想变化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受访者。
地方优良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地传承的当代存在形态。在地方优良传统文化中,拥有较多的可供发掘利用的德育资源,这些可资利用的德育资源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把这些地方优良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中可以起到较好的积极作用。
2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积极意义的实现途径
2.1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塑造了优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有效地塑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避免“千校一面”现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把学校所在地的优良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来,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识别度的校园和校园文化。以黄山学院为例,黄山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作为新校园,其校园文化建设注意发掘徽州地域文化资源,把徽州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黄山学院南校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即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其南校区图书馆和教学楼、办公楼系清一色的新徽派风格建筑,整个校园规划也秉承徽州古村落规划的理念,山水相依、富于美感。其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黄山学院也充分利用徽州历史文化资源。其校园内部道路命名蕴含人文精神,折射出徽文化属地的特质,通过道路命名,把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化,优化育人环境。
2.2地方优良文化进校园营造了浓郁德育氛围
[关键词]受众;红色文化;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换式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大大开拓了文化的传播范围。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正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红色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立德树人功能日益显现。但随着网络环境持续调整和网民结构不断变化,网络红色文化也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及挑战。本文拟从受众视角分析网络红色文化的发展困境,探究其高效发展路径。
一、受众视角下的网络红色文化传播困境
网络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现是以受众(网民)的认可度为基础的。因此,从受众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困境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也有利于网络红色文化更好地发展。众所周知,受众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干预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影响传播活动的过程、决定传播活动的效果”。[1]从受众的角度看,当前网络红色文化的发展困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忽略了受众分类原则。自传播活动产生以来,传播要素和传播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受众也从最初单一媒体的捕获者转变为多媒体的挑选者,其自主选择权越来越大。在网络上,受众因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政治面貌、、职业分工、文化旨趣等不同而出现了明显的分流现象。这种“人以群分”的聚集现象是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客观发展规律。但不少红色文化网站及红色文化平台的目标人群意识淡漠,所提供的红色文化产品既缺乏层次感又缺少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网站及各种平台的相对价值难以体现,大众化、通俗化导致其无法抓住固定的受众,红色文化的各项功能受到抑制。其二,漠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交换原则。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传播者提供信息资源,受众花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换取信息带给自己的满足和充实。但不同类型的受众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交换关系中,宣传型受众处于被动地位,是某些信息观念的传播客体,而市场型受众则要求将其看作信息的消费者,以便自由地选择信息。在网络世界,红色文化的宣传理念相对滞后,以“无偿”的方式默默奉献,没有树立市场型受众理念,因此出现网站疏于管理、内容及形式单一、信息更新迟缓、忽视与受众的互动等问题。这种把受众纯粹当做宣传对象而不注重提高信息质量的做法使得网络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三,漠视受众信息接收的心理和习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富有革命底色,所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红色文化的教育及传播必然带有意识形态宣传的目的。这原本无可非议,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目的性的文化传播活动。但是,若对红色文化时代精神的挖掘不到位,把握不住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三者的统一关系,则很容易陷入对革命历史和革命人物的标签式宣传,以形式代替内容和目的,让政治色彩淹没心理情感,从而遮蔽了红色文化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引发受众的拒斥心理。
二、受众理论与网络红色文化传播的改革措施
20世纪50年代之后,传播学者纷纷从受众的角度研究传播过程,美国学者施拉姆曾评论说:“一般传播学理论中的最大变化是逐渐放弃了被动的受众的思想,并以异常活跃、异常有选择的受众概念取而代之,这种受众操纵着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所操纵,他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完美的合作者。”[2]网络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过程也是受众参与、获取、评价、批判的过程。遵循受众理论,加大网络红色文化的多元创新是提高其传播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其一,以打造丰富多元的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平台为基础。当今社会,虽然文化形式多元,文化消费观念分歧较大,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代表了时代的主旋律,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仍为大多数人所肯定和接受。因此,红色文化要在更广范围内发挥作用,必须在“量”上具有优势,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品牌。相关文化部门和网络机构应积极推动网络红色文化的发展,为红色文化在网上传播提供更大空间。在网络红色文化的建设上,一方面要建设先行,逐步丰富完善,坚持易得、有用原则,使网络红色文化能够满足网民的基本需求,确保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把握网民的需求意向,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及时了解网民的文化动向,充实网络红色文化发展的薄弱之处,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整合、创新功能,打造出数量可观的红色文化宣传应用平台和知名的大型红色文化网站联盟,形成发展合力,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使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均能有章可循,各取所需,找到适合自己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网络红色文化的“公民之家”成为公民获取精神食粮的宝库。其二,以网络红色文化形式体裁创新为先导。受众对任何一家媒体而言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客,其对传播信息反应的变化会左右其选择,而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有二:一是受众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态度立场的变化;二是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信息欣赏力的改变。在网络上,需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法和形式,丰富网络红色文化产品的体裁,特别要善于利用各种聊天和通讯软件传递红色文化信息,积极开发红色网络游戏和微电影等新体裁作品。根据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比例为:10~19岁人群占24.5%,20~29岁占30.7%,30~39岁占23.4%,40~49岁占12%。[3]很显然,青年人是网民中最庞大的群体。调查统计报告还显示,网民对即时通信、网络音乐、博客/个人空间、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等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非常高,反映了信息时代网民对网络服务的总体要求。网民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要求网络红色文化必须重点利用好新型网络应用工具,不断开发符合现代网络技术潮流的红色文化产品,满足网民的需求心理。而且,即时通信、博客/个人空间、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微信等网络应用具有再传播的便捷性,这也是网络红色文化不可忽略的传播规律。一件好的作品无须有意推广早已众人皆知,原因就是作品与受众产生共鸣,因为“二级传播论”特别强调大众传播中的再传播规律,认为有部分受众常常会将得到的信息主动传播给他人,从而使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如2011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红颂中华幸福广东”红段子网络文化创作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活动过程中参与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网络提交红段子作品,而且能够轻易地复制和快速地传播红段子,从而促进了红段子的广泛传播。其三,以时代价值和意义拓展为灵魂。目前,网络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三种不良倾向,分别是低俗庸俗的文化恶搞、刻板乏味的平铺直叙和过于意识形态化的宣传。这三种不良倾向是网络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出红色文化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效度不够,对网络红色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入。但任由这些不良倾向发展下去,必将损害受众的审美心理,破坏红色文化的应有价值。为此,应跳出对红色文化的既定认识,着力提升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首先,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也要把握时代性,符合人们的审美取向,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最重要的时代价值是道德教化功能。我们现在宣传红色文化就是让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其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必须把握科学性,彰显民族性,富于群众性。追求科学性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阐释红色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彰显民族性就是反对将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割裂开来,认清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两者间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富于群众性就是强调人民大众在文化创造和传承中的主体作用,红色文化是群众文化,它来自人民并将服务人民、指导人民。红色文化脱离了群众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网络红色文化的创新应注重满足群众的需求,以朴素而真挚的形式给人民群众带来心灵的感动,特别要扎根在人民群众中,从群众中挖掘素材,讲好人民大众的精彩故事。其四,以增强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为发展动力。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客观具有交流讨论权。早在1967年,美国学者J.A.巴伦就提出了社会参与理论,倡导维护受众的表达自由及对传播活动的参与权。受众的社会参与是促进文化广泛传播的基本条件。红色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尚处于不断发展完善时期,需要不断倾听受众的意见建议。虽然现在大多数红色文化网站均设有留言区、电子信箱等交流渠道,但此类交流窗口的使用率较低甚至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在线交流”的作用。为增加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还需发挥微博、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传播功能,及时了解网民的意见建议,并积极推送关于红色图书、绘画、音乐、戏剧、影视等信息。同时应增加网民的参与感,如举办红色文化网络答题、征文比赛、征集红色故事、编辑红色短信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互动交流形式使网络红色文化能够被高效利用,进而达到育人效果。其五,以培养热爱红色文化、熟谙网络传播技术的专业队伍为关键。曾说:“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方向、抓队伍建设。”[4]网络红色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立足于文化本位,发挥智库优势,着力对红色文化精神价值进行挖掘和研究,提升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及价值内涵;另一方面要突出技术支撑,无论是红色网络文化工程的建设,还是各类红色文化交互式平台均需要专门技术,因此要以技术创新带动红色文化产品质量升级,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提高网络红色文化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充当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加速器,但拥有了网络技术并不等于拥有了网络世界的控制权。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告诉我们,文化交流是信息与受众互动的过程。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播需要充分尊重网络文化发展及传播规律,同时要认真研究受众的上网心理和网络行为,使网络红色文化既符合受众需求,又能够在网络世界中体现和传播时代价值。网络技术的发展强化了受众的作用,但网络红色文化不能仅限于满足受众的需要。红色文化的传播属于但不限于一般的信息传播,它更注重价值的内化,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达到净化心灵、树立风尚、坚定信念的目的。我们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网络红色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为了向受众提供高质量、受欢迎的红色文化产品,更要以网络红色文化为载体和工具影响受众、感化受众、教育受众,培养受众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因此,只有基于受众的发展要求,以创新思维推进网络红色文化的发展,才会不断激发网民学习弘扬红色文化的热情,才能使其在网络课堂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38.
[2]E.M.罗杰斯传播学史[M].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0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极为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它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和灵感源泉。动漫产业是中国的新兴产业,动漫衍生品开发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原创性较弱是制约中国动漫产业的瓶颈之一。地域特色文化为中国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景德镇地域特色文化与原创陶瓷动漫衍生品开发现状概述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地区,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偏僻,但由于瓷土资源优质而丰富,并具备森林、水运等各种优越条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陶瓷著名产区。景德镇陶瓷历史源于汉代,在宋代即以青白瓷享誉天下,并以宋真宗的“景德”年号命名,元明清时期曾经长期占据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中心地位,至今仍窑火兴盛。同时,景德镇是世界瓷业的最重要发源地,其瓷业对世界文化也影响巨大,世界各国的知名瓷器产地几乎都是在景德镇影响下而形成的。景德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除举世闻名的陶瓷以外,其所属浮梁县茶文化也非常发达,自唐代而闻名,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徽派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
深厚的陶瓷文化及其他地域特色文化为景德镇的原创陶瓷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也是景德镇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景德镇地域文化与原创陶瓷动漫衍生品相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使原创陶瓷动漫衍生品呈现出独特的景德镇地域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对于宣传景德镇地域文化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陶瓷动漫衍生品发展十分迅猛,是朝阳产业,各地纷纷兴建了规模不等的动漫产业基地。但是,景德镇本土动漫企业数量非常稀少,且规模小、投资低,远远未形成产业规模,相关的原创动漫衍生品生产更是十分落后。景德镇陶瓷企业及个体生产者中,不乏生产陶瓷动漫衍生品者,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陶瓷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但是大多数并未得到动漫企业的授权,存在缺乏原创性、侵权严重、质量较低等问题。
尽管存着诸多问题,但是景德镇拥有发展动漫产业的有利条件。景德镇各高校中均开设有动漫相关专业,具备高素质的动漫人才。与此同时,景德镇还拥有大量动漫爱好者,他们成为推动景德镇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景德镇地域文化中,陶瓷在国内外拥有很大的知名度,以陶瓷为材质,与本土动漫产业紧密结合,进行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大有可为的。
二、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原創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全国各地均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它不仅是中国宝贵的文化宝库,也属于世界的文化财富。景德镇地域文化,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是经过上千年历史发展积淀的精华,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地域特色文化与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相结合,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各地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
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如果结合地域文化,能够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与了解中国各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景德镇地域文化涉及到风俗人情、民族历史、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美学思想等许多因素,特别是陶瓷文化,充分地折射出中国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结合景德镇地域文化的原创动漫衍生品能够使人们了解景德镇灿烂的地域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
(二)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的文化经济时代,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原创动漫衍生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开发,不仅促进了相关的产业开发,如动漫产业、动漫衍生品产业,还通过对当地文化的宣传,提高了当地文化形象的认知度,塑造出良好的地方文化形象,有助于当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景德镇原创动漫衍生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发展,既带动了相关动漫产业链,使陶瓷动漫衍生品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又极大地提升景德镇文化形象,有利于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三)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挖掘
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民族文化濒临失传或者已经失传。而原创动漫衍生品在结合地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着力去挖掘独特的面临传承危机的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并使一些被人遗忘的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景德镇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陶瓷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与民间绝技极为丰富,以此作为素材进行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创作,必将有益于景德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的策略
(一)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地域特色文化的独特性和原生性特征决定了其适合于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原创动漫衍生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开发,就必须在作品中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这是由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原创性要求所决定的。景德镇地域特色文化中最鲜明的当属陶瓷文化,因此,在景德镇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中,可以着重突出其陶瓷文化中独特的部分,如可以将景德镇四大名瓷(即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作为原创动漫衍生品的主要类型。
(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既需要原汁原味地将地域特色文化真实地呈现出来,以达到传承地域传统文化的目的,又不能一味地追求地域文化的纯粹性而放弃创新。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在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还应关注自身的创意性特征,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在应用地域特色文化时,景德镇原创动漫产业就不应一成不变地呈现原有形象,而是需要进行创意性变化,以契合动漫形象特征与时代审美。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
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开发的原创动漫衍生品产业,单靠动漫企业自身来发展显然是不够的,既无法做到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支撑。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双方的合作开发是关键因素。景德镇有关政府部门应参与到本土原创动漫衍生品产业的开发中来,通过构建动漫产业园或产业基地的方式推动其发展。有关企业也应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支柱,改变原创动漫衍生品的落后面貌。
(四)增强审美性与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