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1篇

    1.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 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简单的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无效低效或负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而负效教学是指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排斥、厌恶的学习情绪,干扰学生的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3.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它一定会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延续形成了的传统。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必要的 “讲授”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中,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规律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①原子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大,离核越近的空间越小,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少,离核越远的空间越大,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多。②比喻,同学们在不足一岁前,由于生活能力很小,总是在父母亲的身边,生活的空间非常小;上幼儿园、小学后,由于生活能力强一些了,生活的空间也大了一些,在父母身边的机会少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活能力不断增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离父母亲也越来越远。由此使学生理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离子键中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学生容易把相互作用理解为相互吸引,解释相互作用时我是边演示,边讲授‘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存在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2)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

    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更重要是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状态,它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课前提问“我们在初中学了哪些反应类型?”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结果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通通都说了,甚至还有说其他反应的。而其意图是要学生回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我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课前提问“⑴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是——学生回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⑵还原反应是——学生回答:氧化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⑶然后请学生各写出两个对应反应方程式。”接着根据学生所写方程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反应里,氧化铜里的氧被碳夺去生成了单质铜,是还原反应。那么碳单质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从生成物CO2容易的出是跟CuO里的氧发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再分析引出一种物质被氧化时,必然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氧化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是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中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3)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实验化学实验为观察实验、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离子键》、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等。有一位老师在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科学探究》时由于在把握实验的主要目方面可能不够准确,同时在准备实验时也不够充分,出现了以下问题。①在课堂上请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比较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强弱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参照对象(等量的固体,而且要量足),同时加水10mL用的是15×150mm的试管,结果溶液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振荡,也就不可能得出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强结果。②接下来该教师又请了另外两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比较Na2CO3和NaHCO3与盐酸溶液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由于固体质量、盐酸浓度、加试剂先后顺序等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好,也似乎看不出明显的NaHCO3与盐酸溶液反应更剧烈。③不知是学生紧张还是老师紧张,最后该老师请了另外两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比较Na2CO3和NaHCO3对热稳定性的分解实验比较,让一个学生取Na2CO3进行加热分解实验,另一个学生取NaHCO3进行加热分解实验,不知道是学生没有听清,还是学生紧张,结果两位学生都是取的碳酸钠(Na2CO3)。这样的实验,不仅让课堂出现冷场,而且,让学生今后不大敢于在师生面前做实验。可以说是低效实验或负效实验。由此说明,有效实验,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实验的目的、功能必须清晰可见。尤其是要学生做的演示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例如:做实验比较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强弱时,如果能够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大小,先称好等量的固体,改用18×180mm或20×200mm的试管就容易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做Na2CO3和NaHCO3与盐酸溶液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的实验,本人认为原初中实验比较好,即先将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加入小气球里,在两支试管里各加入1-2mol/LHCl3mL,将气球扎紧在试管口上,如图1,实验时同时将试剂倒入试管里,实验简单、方便、安全,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做实验有成就感,同时实验目的也得以体现。学生印象深刻。而Na2CO3和NaHCO3对热稳定性分解实验比较,则可以用大小试管同时进行,大试管装Na2CO3,小试管装NaHCO3,如图2(实验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第2篇

一、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以往我们的教学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自发形成,而是教师教育、激发、诱导的结果。学生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明确的学习目的,奋发的精神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引发人的一切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所特有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应用化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及化学名人的事例、化学史等,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通过介绍老一辈及新一代化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促其立志成才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以往我们的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风和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尊重科学,重视课本,勇于创新;在学习中养成课前预习,课上集中精力,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解题时缜密审题,先分析探求解题思路,结果要自我检验,解题后要思考总结的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围绕着某个问题而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得到发展的,思维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重视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使得能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有启发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只要求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或脱离了学生实际的问题是不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的。学生的思维得到长足发展就自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电脑的普及,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合适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情景及微观世界的动画等,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拓展了教学空间。

2、增大课堂容量、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的时候,把元素周期表制成课件,让每一种元素都动起来,讲到某一内容时如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等,用鼠标一点相应的内容就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的好,运用多媒体播放既清楚又快捷,从而使课堂容量增大。

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让现代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第3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率;结果;体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0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01

一、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1. 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1] ;或者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2]

2.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如上所述,有效教学是指有效率的教学。这是从大的角度来阐述的,具体到每个不同的学科,即学科的有效教学,除了具有有效教学的一般涵义,还应遵循该学科的特殊规律。因而,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可以定义为:师生在化学课堂上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尽可能发展和提高的教学。

(2)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关于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特征,如果从传统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被理解为化学老师所上的一堂化学课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等。但如果根据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在涵义,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本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也就是说,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才是衡量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应该表现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而化学素养我们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二是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把化学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和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

二、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1. 中学化学课堂的一些现状

总的来看,中学化学的课堂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现状:

第一,为了教而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上有教无学,教学脱节,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师把学生的学置于脑后,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不学得进,只是一味地教,为教而教,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教。[3]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往往仅限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学习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教学过分注重形式和过程,忽视双基,缺乏系统和计划。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一改传统的单一模式,注重从多个维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本是好事,但是由于许多老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为了突出三维目标,片面强调形式和过程,不重知识的本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其特点是浮躁而不深刻,花哨而不朴实,张扬而不清新。[3]这种课堂表面上很热闹、气氛热烈,但实际上缺乏实效,课堂效率低下。

第三,实验探而不究,学习合而不作。新课改之前,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一般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考试写实验这样的三部曲;新课改之后,化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在实验课上,许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探究性实验,减少了讲授的时间。这样做表面上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引导,许多学生的自主探究往往是探而不究,花上大量的时间去做探究,却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备受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现今的许多化学课堂,合作学习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学生之间合而不作,互相推诿。

以上这些现状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中学化学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2. 中学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鉴于中学化学课堂的种种低效现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更好地教与学,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同时,由于化学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自然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化学教育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实施化学有效教学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重要举措。而且,它对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化学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判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应该是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提高化学素养。余文森教授在其《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效率、结果、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3]根据这三个指标,我们可以把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学得多、学得快的教学);二是增进化学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三是提升化学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化学、乐学化学的教学)。对应地,我们把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也分为三大类。

1. 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学。我们都清楚,根据认知规律的特点,学生的学是从易到难、由浅及深的,因此,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需要把握的共同特征就是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

第一,化抽象为形象。化学学科中有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概念,这些化学概念大多比较抽象、难懂,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对于许多化学本质的理解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类化学概念的教学,将它们生动化、形象化是十分必然而又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描述“化学键”这个概念时,苏教版的教材是这样描述的: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这句话中编者用尽可能简短和精练的文字比较科学地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化学键,同时也点出了形成化学键的两个条件:即“直接相邻和强烈的相互作用”。但是,美国教材在对这个概念的表述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还尽可能多的采用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在介绍“化学键”这个概念时,它是这么说的:化学键可以看做是两个原子为争夺共用电子而进行的拔河比赛。在这句话中,编者摒弃了抽象、难懂的化学专业名词,而把化学键的形成比喻成为争夺共用电子而进行的拔河比赛,既点明了化学键的形成是两个原子争夺共用电子的结果,又显得形象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因此,我们的化学老师在向学生介绍“化学键”这个概念时,不妨可以参考此类例子,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或者动作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

第二,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化学反应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方程式则是将化学反应符号化,它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化学学科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种体现。正确、规范的方程式的书写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许多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书写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教师在讲授一个新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可以尝试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相似的方程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讲到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时,要正确书写这个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类比之前学过的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Cu+H2SO4(浓)■CuSO4+SO2+2H2O,他们就不难写出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因为学生已经知道铜是不活泼金属,它不与普通的酸反应,但是浓硝酸和浓硫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铜氧化,而且得到的气体不是氢气,而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这里,我们把铜与浓硫酸反应和铜与浓硝酸反应进行迁移就属于纵向迁移;在“硝酸的性质”这一节里,我们还可以把铜与稀硝酸反应和铜与浓硝酸反应进行横向迁移,铜与稀硝酸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而铜与浓硝酸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这两个方程式的书写之所以不同,是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同所致。像这样,把这三个方程式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学生不仅能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新的方程式,而且还能复习更多的旧知识。

第三,及时听取反馈、帮助学生当堂消化。一整堂的化学课下来,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真正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疑惑。这些疑惑的生成本是好事,因为它至少说明学生真正融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但是这些疑惑如果长期累积、没能及时地得到解决,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效率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疑惑汇总,帮助学生当堂解决,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例如,讲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反应时,有些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初中学过的燃烧现象都要有氧气参加,为何这个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也称作燃烧呢?这种疑惑绝不仅是个例,许多学生都会有此疑惑。此时教师就应当敏锐地捕捉到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补充说明在高中阶段燃烧的概念已经拓展为:一切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当堂解决这个疑惑,还能教育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墨守成规。可谓一举两得。

2. 增进化学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

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普通的教和学通常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他们很可能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深入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结果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从表层到内涵,所以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化浅为深。具体的策略有:

第一,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说明知识的获得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并使学生能提出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5]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如能够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定能对增进学生的化学学习结果大有益处。

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上这个课的时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概念、硬背公式,这种做法对学生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以及后续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讲物质的量,也许效果会好很多。例如,可以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知道一盒粉笔的数量我们可以用数的,要知道一袋散装饼干(已知单个重量)的数量我们可以用称的,那假如我们想知道一杯18g的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必然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个时候,教师通过提问、释疑,引导学生进入物质的量的学习,不仅能使他们较快地学会这个概念,还能让他们明白: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数量集合的物理量。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学来做什么?这种教学策略无疑能大大增进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二,善于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有人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许多理科生数学和物理都学得很好,但总是被化学拖了后腿,他们的理由是数学和物理的题目对思维性要求比较高,需要记的东西比较少,而化学正好相反,知识点多而杂,总是理不出头绪。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对纷繁的知识点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加深理解。

我们看这个例子: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讲到“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做了这样几个实验:分别用广泛pH试纸检验NaCl、NH4Cl、CH3COONa、CH3COONH4四种水溶液的酸碱性,得到的结果分别是显中性、酸性、碱性、中性。我们知道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而酸和碱又有强弱之分,所以盐类可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而以上四种盐的水溶液正好分别代表这四类,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做完实验后,教师进一步剖析盐类水解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盐类水解的本质是弱根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而在课的结尾,有些老师会对这节课做这样的总结:有弱才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不仅形象地点明了盐类水解的条件和水解后的酸碱性,让学生能简便地判断盐类的水解与否和水解后的酸碱性,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学习的结果。

第三,勇于革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科书上的内容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是教学内容绝不应仅限于教科书,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适当地革新教学内容,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增进学习结果大有好处。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科书上许多实验的设置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来看,并不十分合理,因此,化学教师在不违背科学性的条件下,可以大胆革新。

初中化学在讲到“氧气的性质”这一节时有一个实验是硫在氧气中燃烧,课本上的做法是把盛有硫粉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这种做法可以看到硫在氧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似乎能够满足我们实验的初衷,但是由于这个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因此,有些老师对这个实验做了以下改进:实验时舍弃了燃烧匙,而用细铜丝的一端蘸取少量的硫粉伸入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蓝色的火焰。这样的实验革新,不仅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而且能够节约药品、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习结果。

3. 提升化学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

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的教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3]因此,提升化学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努力帮助学生完成由“要我学化学”到“我要学化学”、“我爱学化学”的转变。具体的策略有:

第一,联系生活、联系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多积累一些化学与生活、生产等联系的现实素材,并将其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6]另外,化学史上的一系列经典事例也可以成为教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的重要素材。

例如,羧酸中的甲酸又名蚁酸,蜜蜂或蚂蚁等蚊虫的分泌物中含有蚁酸,它可以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因此,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上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来缓解瘙痒。又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纯碱或小苏打来鉴别两瓶已经失去标签的洁厕精和洗洁精,因为洁厕精中含有盐酸,具有较强的清洁能力。这两个例子都表明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如能涉及将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关于化学与历史的联系,比如讲到纯碱时可以补充有关“侯氏制碱法”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三硝基甲苯(TNT)时可以拓展一些有关诺贝尔研制炸药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科研中要有不畏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这些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很大的好处。

第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化学课上,自主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两件法宝。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过程所得到的体验要远比听教师讲授多得多;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会悄然得到增强。[7]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进行分组实验的时候,两位同学合作,在进行实验前准备的时候可以由一位同学负责组装仪器,另一位同学负责取药品;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位同学负责操作,另一位负责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一位同学负责收拾仪器、清理实验台,另一位负责做实验总结。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节约实验的时间,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学习体验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第二课堂。传统的大多数化学课堂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是条理有余、趣味不足,这样长年累月,教学变得机械、单调,学生也自然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体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第二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 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8]

四、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景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是针对化学课堂的低效而提出的。然而,现阶段的大多数化学课堂仍然采取的是传统模式,想要使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真正推广开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出台和制定能够保障有效教学实施的政策和法规;其次,学校要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化学有效教学的平台;再次,教师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并在化学课堂上采取切实的行动;最后,学生要积极响应和配合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 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 [J]. 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 程红,张天宝. 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 余文森编著. 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6,210,255

[4] 束军波.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J]. 现代教育科学,2013,(4)

[5] 宋煜. 让问题驱动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之翼[J]. 化学教与学,2013,(3)

[6] 张维. 减负提质 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J]. 中学生数理化,2013,(5)

第4篇

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功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成功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入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

2.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

3.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4.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5.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

6.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判断和自我反应,诱发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

二、确立主体,合理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是探究学习,但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又比较小,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稍一探究教学内容,就完不了,不让学生探究又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我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是正确的,但是探究学习是有层次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应该把有效教学工作重点放到四个方面: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练习、有效辅导。

1. 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2. 有效上课。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为此,我在课堂上做到有序、有趣、开放,使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实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决不搞一言堂,坚决不做无效的提问。课堂上以“一要精讲、二要多练、三要有法、四要紧凑、五要高效、六要完整”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5篇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能力等,并不是简单地传授死板的问题,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就忽略了学生的声音。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制订、改善教学内容的教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若学生的声音不能及时被教师听到,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高中化学教育的“失聪”表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问题和说法被教师无意疏漏或拒绝倾听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聪现象,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教师的“失聪”现象表现为:

    1.虚假倾听

    虚假的倾听就是教师摆着一副倾听的模样,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学生所说所问的关键,不能准确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依旧呈现出我行我素的姿态。最糟糕的状态是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连一只耳朵也不打开,与其说是在倾听学生的声音,还不如说在自我倾听。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选择性地倾听那些满足自我需求、可以提升自己形象、维护自己尊严的问题,拒绝或忽略倾听那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声音。有些教师甚至引导、逼迫学生发出那些让他们感到快乐的声音。这些声音并不是发自学生的内心,这种病态的倾听不仅扭曲了师生的心理,也破坏了教育本身。

    2.错误倾听

    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常常存在思维定式的情况,对学生声音的方向、含义都没能很好地把握。常会把不是听成了是,不然就没听出问题中包含的重点,就像索绪尔所说,教师常常只是听到了所指,但没能听出其中的能指,仅仅听到那些可以激起自己思维和情感的泡沫,而忽略了泡沫里面的真实。

    二、导致教育“失聪”表现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中化学教师“失聪”的原因很多,第一,学生被表象化和客观化,使得学生被放置于教育者的对立面,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第二,许多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自恋情结,在教学中常以自我权利意识和逻辑为基础,在教师身上就表现为自我扩张和自以为是。当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声音,就会导致教育过程中的活力元素缺席,即当教育在进行时,学生却仿佛不存在,学生的声音完全被教师遗忘、排斥了。

    化学教学中的“失聪”还有另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即教育思想的普遍一体化,假如教师把所有的学生都普遍化了,就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遗忘了特殊性就会导致对存在的遗忘。要知道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像中小学学生那样,他们有更多个人的意见和思想,因此教师不能统一看待。

    三、倾听什么,如何倾听

    1.倾听什么

    教师倾听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沟通学生。生命并不只是物质的存在,而是有着各种情感、欲望、思想、需求,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该倾听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需要和欲望往往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的,它可以是一个句子、一段阐述,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对这些表达需求的声音的正确理解和应答,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其次,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情感状态和动向的把握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秩序,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情感的教师,可以从学生口中发出的各种快乐、悲伤的语气中及时作出反应并调整教学进程。一个有倾听习惯和意识的教师并不只满足于倾听学生的情感和欲望,他们还善于倾听学生声音背后所隐藏的观念和思想,并及时认可和纠正他们的思想,当学生发现那些羞于表达的思想得到教师的有效认可时,就会提升自己学习的信心,与教师建立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还必须要学会倾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别。介于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好,有些学生则差些,应多倾听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都较差学生的声音,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疑惑,从不同层次的问题中听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改进。

    2.如何倾听

    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是听不到,而是不愿意听,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师倾听的状态。1.警觉与专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来自每一位学生的声音方向、变化和特点。这样的倾听是瞬间而全面的倾听,抓住教学倾听的关键,教育的良机会藏于其中。2.平等采纳。当教师开始倾听时,体现了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真诚,还可以提升教师自己的亲和力。3.学习和借鉴。一个真正善于倾听的教师,通常要有一种鉴赏的态度,理解体会每一位学生的声音,从学生那里取经,这就要求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态度。4.参与和体验。教师在教学中的倾听,不应该是被动的倾听,而应是主动倾听。

    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当学生提出其他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照着那位学生提出的配方进行试验,参与到问题的检验中,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在体验中参与,在参与中收获,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还能增长教师的

    教学经验,这比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加可贵。此外,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也唤起了自身的教学体验,使得教师能够从自己的真实体验出发,而不仅仅停留在某些理论和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倾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问题声音得到回应和解答时,就会在其心中种下尊重和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疑惑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方程式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和难记,但若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学习,倾听学生的声音,就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新知识的引入是从现实生活中或已学过的知

    识中得来的,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一步一步带领他们思考,形成良好的互动,为高中化学课堂增添色彩。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将这门艺术和实际结合起来才是重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说学生记这样的模式,使得化学课变得无趣又晦涩。这是错误的做法,作为教师就应该多听学生的声音,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第6篇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给许多老师的感受是:备课重要,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更重要,只要衔接得好,课堂效率就很高。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上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这样做既无激情又无创新,很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也只会死搬教条,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课堂教学要达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备好课,又要充分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做到掌握学情,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差异发展、科学发展。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衔接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课前备课精心策划。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就一定要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备课与课堂教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为了备课而备课,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课堂教学与备课“两张皮”,课堂教学并未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运行,谈不上衔接;二是备课不充分,对课程标准不熟悉,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资源挖掘不够,教材钻研不深,对学生原有化学知识与化学体验不了解,对教案不熟悉,边看教案边上课,生硬衔接;三是教学设计缺乏预设,或只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同时又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课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对失当,或直接回避、机械衔接;四是备课也充分,但缺乏教学激情,缺乏生机与活力,不易激发每个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师生心理交融、情感衔接不够等等。我想,备课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是否成功,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联想空间,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备课与授课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课前收集制作有关资料。

这个过程是教师在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后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铺垫的有效方法。通过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激发了情感。

(2) 逻辑性:衔接要自然合理,把教案里的知识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我们知道,教案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思想内容等方面做总结和阐述,往往太过形式化,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然合理而且精彩的情境创设对自己的教案加以阐释和发挥。这种阐述和发挥自然应符合知识逻辑与思维逻辑。

(3) 趣味性:化学是生动有趣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做到新鲜奇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是必须重视的,但是教师上课如果仅仅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则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不浓,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课本知识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是比较无味枯燥的,但是许多化学知识的发现是通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案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而教师肢体语言的恰当利用,配套资料的交错渗透,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观察积累融会贯通,会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善于联系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努力避免枯燥的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虽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予以应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中学校的很多化学教师在代课时,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给他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则不仅会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熟悉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研究教材、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等。实践中可以看到,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根本不现实。然而,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应付了事。此外,很多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以至于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式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国内普通高中学校的化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我们的生活,使化学成为高高在上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对其可谓望尘莫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国内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抽象的化学反应讲给学生,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化相差甚远,甚至没有任何一点联系,以至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我认为要想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新理念为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即老师的教学活动均应当严格遵循益于引导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以及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教会学生获得、加工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跳出知识传递者的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发生转变,应当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为标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才不会感到有压力。

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实践中可以看到,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氯气化学特点”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和英法联军交战时使用了化学武器,拆弹后冒出很多的黄绿色气体,战壕中的联军士兵吸入体内后相继阵亡。此时,指挥官马上命令士兵转移到高处位置,这样才保住了战壕中部分士兵的性命。一个学过化学的指挥官还下令让士兵脱下自身的衣服,沾上水、尿液,然后捂在鼻子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那么该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呢?有学生猜对了,就是有毒氯气。接着即可引导学生开始关于氯气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听得全神贯注,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已经实现。

3.将化学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亲切,将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因对化学感到熟悉而觉得学习根本没有压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交流,提供控制和平台。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唯一,只有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增潭.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

[2]白艳萍.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3]程鹏祥.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新补充知识的吸收,还有为了提高我们国家中小学生的素质,国家基础教育司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新教材添入新的内容,不仅设置了综合课程还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还增强了每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新课程的改革后,学校就开始提出有效教学的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们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获得知识,并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潜力的学生,完成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探讨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制定与学生与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看法有关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主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老师的各种特征和品质来看,一是看老师的外表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具有个人魅力,是否在对待学生慈爱亲近,二是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教学能力是否达标,学识是否丰富等等内容。还有从老师的教学行为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从老师的方面来看,老师是否能平等的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是否能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教学,能否高效的集中于教学,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氛围优良学习环境:从学生的方面来看,教学效果能否让学生高度集中并且专注于学习,教学效果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水平等等。这些方面独对教学是否有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依据来源

可以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西方国家对有效教学的概念提的比我们早,而且在教育这方面,德国的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国家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相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比较多的,这主要来源于他们国家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明智的,不仅是西方国家的文献资料,还有我们本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献资料在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很深刻的理解与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参考这些资料。还有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进行学生对老师教学的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这样可以很直接的看出老师教学问题的所在,以及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真正适合他们的有效教学,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的数据具有很大的说服力,而且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很多问题。

三、中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程的改革开始后,每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越来越强,而且增加了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这需要学生不仅需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将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以前的老师为了应付应试教育,采用题海战术,尽可能的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现在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中国的高中化学课堂里,原本有的实验操作题,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有时是因为器材没有而省略不做,有时是老师在讲台上做而学生在下面座位看也不需要动手,有时甚至都不做,直接被老师变成背诵操作步骤,课堂上遇到操作题也是一带而过。

四、进行有效教学的措施

1.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其实在高中化学课堂上,会遇到很多非常多需要在课外探究的实验课题,为了老师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在学校已有的设备上进行实验操作,探究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是否正确,验证课本上提供的数据等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中国的高中化学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考点以及更多地时间练习题目,以至于上课的互动特别的少,几乎没有,原因不仅在老师身上,学生也不够积极的回应老师的互动,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上,一般多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质疑老师说的内容,以至于让学生认为老师说的一切都对的,即使学生们随着学识的增长,在课堂上发现老师讲错了,也不举手指出,反而质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愈演愈烈,学生们拥有手机越来越普遍,以至于学生在下面玩手机,老师也不制止。所以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教学相长,不仅老师能够听到学生的见解之后提高自身学识,而且学生也能在质疑老师的情况下,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勉励自己学习,也能在老师的表扬下变得更加有自信。

3.老师要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我们国家的学生也是很庞大的一个集体,所以你会发现每个班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再这样拥挤的教室里,就需要老师能够很好的将所有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与同龄的学生交流,也能积极的与老师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换思想,学会。

4.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达到新的教学目标就需要老师创新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中心,不再是照本宣科,老师要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时间。课堂不再是依靠老师拼命的教,学生拼命的记,而是需要老师有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老师应该把高中化学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合理的安排。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仅仅做到这些是完全不够的,而且上述的观点需要雄厚的师资,老师要有高度责任感才能实现。其实要更有效地教学,老师还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全面地展示新知识,并且所学知识不再禁锢于教材,还有网络上海量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史蓉.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董立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互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反馈,效率

课堂教学反馈其实就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展示。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从而对后续的教学产生影响。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有益的影响。

1、善于捕捉差异思维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其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除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要选择,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不同思维,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的独特解法,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这样学生交流时思维才能碰撞产生火花,并且在倾听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鉴别》这一专题复习时,我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一瓶食盐水和蒸馏水?有的学生一口气就讲了六、七种方法。又如: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多想一想:同一套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做哪些试验?该套装置改进后还可以用来做哪些试验?如何改进?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反应很强烈,不同学生的想法和方法都不一样,通过课堂交流反馈,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然后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找出最佳方案。

2、善于捕捉差错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教师要有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但不能凡是错误都呈现。反馈时把那种有普遍性的、有一定蒙骗性但又涉及化学知识本质的差错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为它能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澄清模糊的认识,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倾听捕捉,使反馈呈现精彩。

例如:《常见的酸》这一节的教学在讲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在100 毫升水中加入20 克氢氧化钠固体和足量的稀硫酸,请问:充分反应以后生成硫酸钠多少克?题目一出来,学生一看很容易,就立马下笔做,我巡视了一下教室,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方法一是根据20 克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来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100克水加上20 克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即把氢氧化钠当做是120 克来进行计算的,两种做法有明显的差异。当看到这样的问题出现时,脆就让两个同学上黑板演示,一个是采用方法一的做法,是正确的,另外一个是用方法二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个同学一做完,就引起了讲台下面其他同学不同的反应,接着我顺势利导,指出: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实际上真正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水只是做为一种介质,使反应更容易进行而已,因此,本题中的计算应以20 克氢氧化钠为准进行计算。经过这样一点拨以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3、善于捕捉重点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在课堂上学生一个接一个反馈,时间往往不够,效果也不明显。这时不妨以“并联板块”的方式呈现,当然呈现的材料是同一种难度,不存在方法好坏之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答案有多种预设,但心中要有一个反馈时的理想状态,反馈时尽量体现从易到难,方法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使反馈活而不乱。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真假黄金如何鉴别?(提示:真黄金的成分是金,假黄金的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我让学生先在脑海里一一罗列出来,然后提示学生:在做化学鉴别题时往往是先用物理方法鉴别,再用化学方法鉴别,鉴别的方法往往是按照由易到难排列的。在教学的导学案上我设计了下面的表格加以引导,让学生把问题落实到笔头上:

鉴别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按照这样的次序来一一做答,整个解题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反馈灵活而又有序,达到了有效反馈。

4、善于捕捉实际问题,促进有效反馈

教师在设计反馈问题时不能过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调查反馈问题,这样的反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课堂教学反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渗透化学的学科思想和内涵。

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意义很容易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很容易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是,怎样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呢?这一点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往往很难理解。想到小时候玩过的积木,于是我就问学生:大家小时候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吧,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说玩过。抓住这一契机,我又紧接着问学生:同样一套积木可以搭成不同的建筑物,把它们打散后,再重新搭成新的建筑物的时候,每块积木本身变了吗?积木种类变了吗?每种积木块的个数变了吗?所有积木块的总质量变了吗?学生思考后很快得出结论:都没有变。接着,我又问:如果我们用原子代替积木块的话,大家能不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了?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原子本身的质量也不变。又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我从学生们熟悉的胶水入手,询问学生:胶水有何功能?学生们很快回答:当然是粘合纸张等东西。紧接着我因势利导: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合价其实也有与胶水相似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它是用粘合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系列化学元素的。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化合价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反馈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方针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分层反馈,调控教学环节,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纠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偏差,调控后续教学,从而更好地诊断教学过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实现有效反馈。

参考文献

1.马社雄.加强课堂反馈提高教学效益[J].教法研究,2012.5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与反思

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位化学教师经常思考并不断探究的问题,也是化学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中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得,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了;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了,从不热爱到热爱了,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了。学生有收获了,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这么简明了。”1如何实现在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适度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统领作用。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班情和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内容来定位。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做到:

1、关注学生全面化。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化学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整体与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中锻炼自己。营造“会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得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是达到了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精神与情操的统一。比如,高三化学的复习,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与教辅材料,还要认真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要明确今年与往年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及选考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明确考查的重点与热点,明确新增考点与新增题型。再结合复习章节知识点进行全面、合理整合来设计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2、知识科学化。

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教学内容要“以本为本”,教学内容要从课本的实际出发,让课本知识具体化、层次化,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享受知识的趣味性与真实性,做到和谐与统一。

3、学法多元化。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的发展需要,从引知激趣入手,因材施教,可以采用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运用多媒体辅助、师生互动等方式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顺学而导,环环相扣。达到学法多元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生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科学、开放的原则进行教学。如设疑探究,有疑问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内容时,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实验,在体积和浓度相同的盐酸、氯化钠、氨水、醋酸四种溶液,按装置连接好通电,发现盐酸、氯化钠溶液灯泡更亮,氨水、醋酸溶液灯泡更暗,说明在体积和浓度相同条件下,灯泡更亮的溶液导电能力强,表明自由移动离子多。假如再准备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氨水、醋酸两种溶液,把氨水慢慢倒入醋酸和把醋酸慢慢倒入氨水中,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实验有趣又直观,让学生兴奋又好奇,带着激情请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有兴趣学,马上进入新课的思考状态。该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法来完成。让学生记录实验产生现象,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知道结论,还掌握了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加强评价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升华

1、有效教学需要具备一种评价意识。

在不断评价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教学中,探究NH4CL溶液呈酸性原因时,我把NaHSO4这种盐列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这两种盐的CH+>COH-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两种盐溶液CH+>COH-?NH4+是阳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让同伴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接近教学目标即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了评价过程,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

2、有效教学需要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

有思有想才有悟,才会出真知。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1)备课是否充分?(2)教学目标定位如何?(3)教学亮点是什么?(4)学生收获有哪些?(5)同伴互助之处在哪里?(6)这样的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教学?对教师自身而言,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尤为重要。课后不仅要反思教学,反思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服务,达到新课程标准核心内容,是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机会与帮助,是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的活动,是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是否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释放。通过写教学反思,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方法与水平,让化学课堂充满青春与活力。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效教学突破抽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理论知识是抽象的,是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教师想方设法加以突破,否则有些内容学生就会听不懂。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三维动画软件设计动画模拟图像来播放,这种图像有动感,画面清晰,学生喜欢又能激发兴趣,让微观知识宏观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印象。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生就会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效掌握抽象知识。例如,在教学工业制皂原理时,笔者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很枯燥,学生就没有兴趣学。所以,笔者就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屏幕上即有动画效果又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制造肥皂的流程,同时又能很明确地区分“皂化反应”和“盐析”两个概念。

总之,让45分钟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中有兴趣学并学到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不断地评价、反思、研究、实践、总结,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有效性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至于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件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

(1)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让学生保持自信,坚定信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那么他的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他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适度的、到位的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当中拥有了更多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活动真正深入下去,要切实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倾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自学等活动。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是否能在获得清晰的指令的时候很好地完成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要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考虑如何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认真考虑相关因素: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流程、活动组织、活动成果以及活动反馈。

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所创设的不同活动方案。教材是学生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挑选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活动流程中不断出现的相关教学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引导,将教学预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3.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臃桨

课堂预设总是由课堂生成来完成的。相同的课堂预设往往出现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人人参与,并能够在这种参与中有效思维,积极寻找活动中不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将活动成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活动的标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认识以及课堂收获进行相关总结和反思。同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思维,并学会自评和互评。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自信,发展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题活动的有效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只有在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形成有效互动,获得情感体验,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提高化学能力。

三、合理安排学生活动,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1.有效利用“拓展视野”板块抓好活动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拓展视野”板块中很多内容展示了化学以及其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这些探究资源中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拓展视野作为课题引入素材,巧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有效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

2.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

教师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在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主导,还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参与,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泼、生动。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我们老师要根据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著风格以及新标准理念,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乐于学习。此外,要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经过讨论分析取得认识的成功,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中增强自已的学习兴趣。还有,可以以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新奇性、参与性和化学实验可视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从而乐于学习。

二、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能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学生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学习中,个体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把自己与别人的做法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做法的不同,对别人的做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会中去。

三、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组织交流等活动,建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和谐平等的交往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动手的时间,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情景。让学生在现代化环境中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开发,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以新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能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防止其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化学的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逐渐增强。

四、教师要细致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为此,教师一开始就注意当好领航员,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其实,所谓观察实验现象,就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对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指导实验现象简单描述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其实伴随镁带的燃烧,还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更重要的现象是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我们抓住此实验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五、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如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和“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参观、咨询、制订计划书、讨论与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第13篇

一、评价的思想

1.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对一节课,进行正确评价,能为师生提供教与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加深自我了解,以便及时调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活动能够始终有效进行。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关键看一堂课能否被激活,主要是从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和目标达成状态这四种状态能否把握好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根据事先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积分。只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2.关注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构成它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任何集体都会存在分化现象,一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关注学生个体在“双基”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关注策略性知识在个体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化学课堂教学,实验的成败,与实验的仪器、药品的保质期、实验的时间、天气等条件有关。而实验的成败,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客观公正评价一堂课,须考虑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情境。

3.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是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的诊断。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主要是知识的积累,“内在发展”则是指思考力和判断力的提升。化学课堂教学,仍以实验为例,学生实验失败,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虽然课堂节奏变慢,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对教学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评价的方法

1.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学生自我进行评价,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脉相承的,一般宜采用一定的量化标准,让学生按标准自评。为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发挥评价的发展,在评价的赋值上,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评价。

2.多元评价

实施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多方位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形成评价主体客体多元化的格局,促进师生多元智能发展。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教师评价,可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三、评价的意义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引导师生双边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对教师而言,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对学生而言,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因素作用于学生,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学生通过多元评价,能有重点、有选择的学习,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既激发了兴趣,又培养能力,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50—01

化学是初中各大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同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来理解,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直观、生动的化学课堂。目前,初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化学这么课程依然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接受知识的状态下,难以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化学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课堂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提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探究。可以看出,学生才是衡量教学有效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应该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等,不断充分自我,创新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理念,将自身的知识、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态度、学习情感充分结合起来,打造温馨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对化学各种各样实验教学进行提炼,有针对性的选择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各种仪器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废气废液的处理等等。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相关知识时,我们知道蜡烛、木材、酒精等合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纯度不高,生物体的呼吸作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基于以上这些反应,哪一类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得出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H3O+CO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或者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实验的机会,提醒学生不能使用浓盐酸或者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值取的气体不够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对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学生二氧化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2、充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

2.1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面对一些自然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孰知的问题:为什么可乐在打开的时候会有很多气泡翻腾呢?为什么夜光表会发光呢?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呢?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使其他们急于去追求答案,了解为什么。

2.2 充分利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经典的“镁条燃烧,可以牵动他们的思维联想到节日的演化、照明弹等等;酒精泡过的手帕是不会被烧坏的;在氧气中将硫点燃会出现蓝紫色的火焰。这些化学实验变化必然能让学生沸腾,特别是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在这样的引导下,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被化学的神秘感所吸引,初中生想学、爱学。当演示实验结束以后,还应该适当的添加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设计实验、完成操作、得出最终的结论,另外,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促使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加强了智力开发,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亲身体会探究的甜头。

2.3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捕捉,针对教材内容与本课流程设计对应的推动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言设计要精彩,也可以通过化学背景知识增加一些化学故事、化学名家的事迹、化学理论产生过程、化学在社会中作出的贡献等等。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性 具体措施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有使用,对人类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在新一轮课改的体制下,化学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提出从做好课堂导入、调动课堂氛围、培养高效学习方法、强调合作学习和趣味性实验教学五个方面入手,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课堂导入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引入主题,例如,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大家熟知且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生活现象,一方面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加强了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磷”这一知识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述了“鬼火”的发生原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下就提了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前利用提问方式,这样可以大体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以便接下来安排教学内容及调整教学难易程度,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二、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的高低往往对教学成败有很大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越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课堂氛围越是活跃。课堂氛围不仅能感染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育者而言,要调动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成功,最主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这种气氛中,整个课堂会变得生动而活泼,教师不唱“独角戏”,学生不是“旁观者”。在当今新概念的教育模式下,古老的“尊师重道”固然重要,但是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已经成为大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调动课堂氛围。

三、趣味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利用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制作“神奇的小实验”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的趣味性,增加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淀粉遇碘呈紫色”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课前制作了“变色画笔”,教学时,学生们觉得十分有趣,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如讲到乙炔的可燃性时,教材中给出了演示实验:用玻璃导管导出乙炔气体,验纯并点燃,观察现象。此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乙炔燃烧时产生黑烟,推测出烃中碳含量越高燃烧越不充分。但由于玻璃导管比较细,导出的气体不多,燃烧时观察到的黑烟不太明显,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对实验稍做更改:取一块冰放在石棉网上,冰上加一小块电石,点燃产生的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对“冰上点火”的实验充满了求知欲,自然而然会去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这类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中感觉到了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真实性。

四、培养高效学习方法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化学,想要深得其精髓,单靠教师的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很大程度上需要自主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决定性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方法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十分刻苦,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就是学习方法不佳的缘故。例如,化学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说明化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地方,如记忆化学式、反应生成物等等,所以学生就“死记硬背”公式、概念。但是,这种学习效率极其低下。事实上,化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系统系和规律性,如学习碱金属“锂、钠、钾、铷、铯”,教师在讲解“钠”的相关性质时,就要善于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这样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到其他碱金属的性质。

总之,化学课程是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难点。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实施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完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有效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