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技术
关于物联网(IoT)即将带来的革命以及智能家居技术的互联性我们已谈论多年,但现实生活中的智能生活、连接家居究竟发展到何种阶段?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竞争太激烈,却没有足够的协作―市场上有大量的个人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但就是缺少一个将一切集成糅合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打造出一个无缝的用户体验。随着某些大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开始掌握统一用户体验的正式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看到期待已久的“未来”。
AR 与VR
2016年着实见证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Oculus Rift 的及数千个 VR应用程序和游戏广受欢迎。口袋妖怪 AR 游戏 Pokemon Go 爆发超过1亿的下载量。由此可见,市场已做好准备,迎接更多初期的设备和AR、VR版本技术应用程序。您如果也已准备充分,则市场一旦起飞,无数的营销与潜在商机将迎面而来。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了帮助和增强Google核心搜索引擎算法的大功臣。但就目前而言,应用范仍非常有限。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机器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新常态”,从基于购买历史等信息分析提供更好的产品推荐,到利用分析应用程序改善用户体验,它将应用于任何类型的消费领域中,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必须!
区块链
众多企业和市场分析家看准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交易技术的可能性,已纷纷下注开始探索其降低交易成本、简化合作伙伴互动,以及加速业务流程的能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份报告,过去三年里区块链技术投资超过14亿美元。90多家公司已加入区块链开发联盟,并已提交了超过 2,500项专利。WEF预测到2017年,80%的银行将启动涉及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项目。据行业观察家,在金融以外,区块链技术也能在供应链、制造业、法律和医疗保健等垂直行业的核心业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医疗健康;App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近几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日益体会到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和益处,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推广和使用,IT行业逐渐地发展成熟,IT技术逐渐地渗透到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各个行业的App也随之应运而生,医疗App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医疗App的大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国外医疗健康类的App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显示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了一款有关健康类的App应用,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1年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了管制范围,而对于国内刚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管制,中国政府有望跟进[1]。
国内医疗App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App应用软件如丁香园、快速问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这些较为知名的健康类App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健康类App主要的运营方向也不尽相同,市场上的医疗健康类App提供的功能以医疗查询、疾病查询、就医信息、症状自查居多,这些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以及自身的保健。但随着App的广泛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本文正是对此类App如何去更好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医疗APP市场分析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方向,进而满足医疗卫生中多元化的需求。
二、医疗健康类App在国内出现的问题
1.医疗App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2]
虽然现在患者能够通过移动App接受一些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治疗方案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康复,这还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类的App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通过网络的回复、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一方面从手机输入症状,患者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信息有可能并不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手机问诊时医患之间并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而这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医疗APP的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2.医疗App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并不规范
目前国内医疗App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国家的监管范围,并且国内的医疗行业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大多数的医院并不愿意共享患者和医生的私人信息,以致各地的App厂商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地方区域。
3.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具有局限性
目前手机App应用功能普遍都有“手机问诊”类功能,通过手机问诊但能否做到确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手机用户的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症状,而在医学上一些细微的差异都可能是不同症状引起的[3]。除此之外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的对象范围具有局限性。目前医疗健康类的App使用人群一般为青年人,老年人使用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使用“手机问诊”功能造成误诊的几率远大于青年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中国起步较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太熟悉。
4.医疗App应用中的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无法保证
医疗健康类的App并没有纳入政府的监管,当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时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维权。对于医疗健康研究模糊的领域,一些健康类的App谎称一些食物或保健品能够预防某些疾病,更有甚的是现在医疗App很多疑难解答来自于一些普通网站的搜索,其解答的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很低。
三、App应用分析
1.医疗健康类App并不能替代常规的就诊
医疗App中的就诊咨询服务只能帮助患者了解大概的病情,对于疾病的确诊与治疗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对于现今App的功能还无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测验,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提供诊疗方案,但患者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急诊病患者更要慎重的使用App中的“手机问诊”服务。
2.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使App更加“智能化”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医疗App误诊的事件,使医疗健康类App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描述不清,患者的病症是由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引起的,但从App本身来说,它对患者的“诊治”太过“标准化”,对于一些个体化的差异的诊治不够“智能”。而如何才能使App的诊治更加“智能”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移动病情数据库,通过以往手机App用户的问诊,积累一些常见疾病的数据资料,当再次有这样的患者询问时便可以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医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促进App的发展[4]
如今App的市场鱼龙混杂,支撑App的医生团队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建立一个医生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App体制更加的完善,就像“淘宝”中买家买到商品后对卖家商品的评价一样,通过“好评”建立卖家的信用级数,通过这样的体系从而使医疗健康类App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首先,医疗APP终究是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工具,它终究不能代替医院医疗中的全部工作,只有协调好医务人员、患者、移动健康类APP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类APP在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而脱离人们的需求去谈技术的开发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医疗健康类APP也是如此,它的开发离不开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开发的原因和动力。医疗App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我们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未来的App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生信用体系使患者使用移动App终端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并且未来的App趋向于“智能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医生传输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移动数据库进行“智能”的分析与判断,给患者一个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五大趋势预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2):49-51
[2]刘砚青.“掌上医生”只赚吆喝不赚钱[J].中国经济周刊,2013(35):70-71
450M无线设备成焦点
2009年,发生在电信运营商集采过程中的一次产品价格战,让当时拥有无线产品核心技术的几个厂商受到了严重冲击。H3C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闯过了那道难关。郑志松表示,经过这次洗礼,让H3C更加坚定了走产品高品质化道路的决心,并且要在无线标准的制定上获得更多话语权。如今,H3C在Wi-Fi方面已经拥有几百项专利。同时,H3C也从一个国际标准的追随者变成了国际标准的制定者。H3C还是国内外许多标准化组织的成员。
具体到无线接入产品,继300M无线产品之后,性能更高的450M无线802.11n接入设备成了厂商关注的焦点。H3C最新的WA3600系列无线产品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基于3-Streams 11n MIMO技术的千兆高速无线接入设备,可提供相当于传统802.11a/g网络10倍以上的无线接入速率,覆盖更大的空间范围。该系列无线产品上行接口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入,突破了百兆以太网接口的限制,使无限多媒体应用成为现实。H3C无线产品线总工程师缪炎表示,450M的3-Streams无线接入设备到2012年将成为市场主流。
WA3600系列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智能化的感知功能。缪炎介绍说:“通过基于终端的射频智能感知算法,配合终端感知型智能天线阵列,WA3600实现了对无线传输中不同距离、不同场景的智能覆盖,再配合H3C无线控制器,实现了基于特征和协议的射频优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高密度接入、流媒体传输等场景中的应用加速能力和质量保障效果。”WA3600还具有更强的实时频谱防护、无线业务感知及绿色节能等特性,可实现更精准的信道干扰感知与射频调整,支持基于无线用户状态的弹性策略识别与管理,以及语音及视频业务承载优化,并可动态调节无线接入设备的逐包发射功率,进一步减少能耗和干扰。
无线城市不是梦想
随着WLAN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构建无线智慧城市不再是空想。郑志松分析说:“无线城市正在走向成熟。首先,用户基础已具备,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上网;其次,终端产业链已经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无线终端设备十分丰富;再次,移动互联网高速接入不再是瓶颈,人们通过Wi-Fi加3G,或者是接下来的千兆Wi-Fi加4G的组合,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接入;最后,无线网络已经是可运营、可管理的。从热点到热区再到热城,无线城市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