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状况范文

固定资产状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固定资产状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固定资产状况

第1篇

一、概念界定

文中所指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等五部分。资金平衡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情况。

二、2007年至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3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递增的趋势。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16%、30.25%、31.89%和16.78%,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5.77%。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总量逐年快速增长。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2007年的98.9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6.53亿元。5年时间内突破了1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二是投资结构趋向明显,第二产业投资加大,水电投资是甘孜州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水电投资从2007年60.98亿元增长到2011年157.77亿元,增长2.63倍,超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速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大于地区生产总值。甘孜州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贡献。

(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率较高,2007—2011年5年资金到位率均达80%以上。分别为80.21%、81.38%、82.65%、86.27%和83.98%。从各种资金来源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趋势不同。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预算内资金是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2007—201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一直保持10%以上,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二是国内贷款是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对固定资产投资起着重要作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平均占比达到42.02%,在2010年占比达45.94%,是所有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大的。三是自筹资金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自主性不断提高。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由24.11亿元增长到81.89亿元,增长了57.78亿元。2011年自筹资金在全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达39.55%,仅次于国内贷款占比。四是其他资金来源增长缓慢。其他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比重较低,一直保持在4%左右。

三、2012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供需形势分析

(一)需求形势分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甘孜州十一届一次人代会明确提出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按照这个要求,2012年全州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173.53亿元、320.49亿元。

根据近5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分析:2007—201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国内贷款占35.23%,自筹资金占29.89%,利用外资占0.07%,其它资金占4.17%。2012年在实现藏区跨越发展目标引导下,来自国家的投资、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的比重将会增加。假定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基本保持前5年的结构水平,预计甘孜州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预算资金的需求约为46.47亿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约为112.91亿元;对自筹资金的需求约为95.79亿元;对利用外资及其他融资的需求约为0.22亿元;对其它资金的需求为13.36亿元。

(二)供给形势分析

2007—2011年甘孜州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37%、27.48%、36.10%、28.75%。以此增速测算,2012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供给分别为37.02亿元、104.31亿元、111.46亿元、13.75亿元。按照甘孜州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2012年全年将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三)供需对比分析

据预测,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为268.75亿元,能够实现的资金供给约261.66亿元,缺口7.09亿元。

说明:缺口为负值,说明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缺口为正值,说明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

通过上表分析可以看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供给总体不足,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供给缺口分别为9.45亿元和8.76亿元。

四、保持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建议

从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看,2012年“稳中求进”的压力较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为确保甘孜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住招商引资,促进投资增长。

(一)多方联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应抓住藏区跨越发展的机遇实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调整步伐的重点,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企业适当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构造以信贷融资为主、财政融资和证券融资共同发展的融资格局,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扩大融资范围,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联系机制,加大对优势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围绕拓展产业链要求,筛选推出生态能源、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新的投资增长优势,增强投资信心。

(二)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目前甘孜州各商业银行都确立了优先满足成熟大项目贷款需求的政策,把投入的重点放在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上,尤其是能源开发、矿产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快开发“两江一河”水电资源,建立完善“两江一河”流域水电开发协调机制,推进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等电站建设,加快探矿采矿和原矿加工推进优势矿业发展,以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完善投融资管理,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

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含有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文件,废除不合理的审批和收费;出台鼓励自筹资金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等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实现投资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突出招商重点,在齐抓一、二、三产业项目的同时,突出抓能源、旅游项目;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包装、重点招商;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高度重视对落户企业的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成、留得住,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整合政府财政资金,改善生产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甘孜重点项目,真正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2篇

账面只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总值,没有完全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在这里为什么说没有完全呢,对于最近几年在信息化管理的当下,财务软件的利用带来很大的方便,财务工作的效率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每天把发生的业务制成凭证,输入电脑,各类总账及明细帐都自动生成,点到所需要固定资产明细账,就显示了所有固定资产每笔的详细记录,所以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明细有账可依,但是再往前的固定资产就不清晰了,传统的财务会计根据记账凭证逐一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在加上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很难确保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与质量,以及账面的清晰,导致账面的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严重的帐实不相符合。

增减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医院财务部门有时候只凭供货发票进行登记,不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验收;有时固定资产已经购置使用,账面上尚没有反映,甚至有些早已经报废或处置的固定资产应该核销未核销,拆除的房屋建筑屋已经多年却仍挂在财务账户中,形成长期挂账,会计信息的质量严重受损。

面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所要求的资产状况也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上报,让人感到措手不及,盘点清查也不知怎样核对和梳理固定资产,盘点表和往常一样盘完点依旧放在那里,达不到固定资产的盘点初衷和意义。忽视日常的管理,单位领导只重视购置,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造成固定资产状况不清不楚,资产总量虚增,账实严重不符。

综上所述,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是多方面的,除了日常的管理不规范,管理松散随意没有制度等原因,绝大部分还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财务负责人的责任心不强,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严重不符。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要加大发挥作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来管理固定资产已经严重阻碍了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增强财务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首要的关键问题。

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价值不同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形形的办公家具,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也散杂,分布到各科室,必须建立完善资产管理部门(基建科,设备科),财会部门,使用科室之间的“三账一卡”的帐套,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完善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调拨,报废,盘点,损坏,赔偿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固定资产购置,到货后办理验收手续,由验收人,使用部门经办人签字,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根据收货记录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填制凭证,录入电脑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损单,有关部门技术鉴定既不能修理,也不能再使用的,提出报损意见,送报财务部门,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填写固定资产详情记录表(原值,已提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净值)报送领导批准,整套手续完成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报损单作为固定资产报损的凭证,编制凭证,输入财务电脑系统。保证固定资产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资产实物相一致,相符合,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实行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具体进一步的细说: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固定资产专账的会计人员,还有使用国定资产的科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强业务技能和责任意识,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保管领用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维护制度和使用部门的责任保管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修、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及时清查盘点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的管理部门,按照国定资产及财务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且根据相关的规定报批核销,找出原因,分清责任,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也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第3篇

一、水务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及管理重点及难点

⑴分类及比例:水务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房屋建筑物2、构筑物3、管道和沟槽4、机器设备5、办公设备及电子设备7、运输工具。

从价值构成来看房屋建筑物占18%,,构筑物占26%,管道和沟槽占40%,机器设备占13%,其他设备占3%。

⑵管理重点及难点:水务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管道和沟槽、构筑物及机器设备,而难点则是办公设备及电子设备。

1、管道和沟槽是水务企业的主要资产,关系着城市供水的命脉,基本上是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由水务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所发生的费用如材料费、分包工程款、道路挖掘赔偿费、工程监理费等先在“在建工程”项目下设二级科目“道路管网工程”核算,待工程项目完工后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企业据此转成固定资产,后续的维护修理主要由管道维修部负责,在日常管理中对发生的毁损报废的管道更新时,应及时办理资产报废及新增手续,更新城市的道路管网图,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

2、管好用好机器设备则是各水厂安全运行的保障,这部分资产一部分是直接购置,另一部分主要是水务企业投入大量技术改造资金,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所发生的设备购置款、安装款及工程款等先在在“在建工程”项目下设二级科目“技术改造项目”核算,在该项目完工后对该固定资产追加原值,各水厂作为实际使用部门应建立台账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而生产管理部则应监督其日常使用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3、由于办公及电子设备移转方便,随着人员在各部门之间流动,而诸如电脑、打印机之类的办公资产没有及时办理移转手续,使得在每年的资产清查中账实不符最为严重,牵扯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实为清查的难点。

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分类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负实物的直接管理责任,财务部门负核算和监督、检查的管理责任。

各类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分工,本着有利于组织领导、有利于贯彻责任制的原则,结合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各部门应设置固定资产专员岗位,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司的管理规定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

1、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产取得所有权后,由办公室统一办理产权登记后,登记“房屋、土地登记卡”,变更时亦同。

2、管道和沟槽由管道维修部统一管理。

3、构筑物及机器、机械设备由生产安全部统一管理。

4、交通工具类,如汽车等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5、.办公用电子设备类,如: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三、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做好资产投入的事前控制

1、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报告,不能有求必应。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通过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当年未列入预算计划的配备,坚决不予购置。

2、机器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各水厂根据机器设备使用情况,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按项目提出技术改造需求,由生产管理部严格审批,纳入公司的全面预算后按计划执行。

3、管道和沟槽的投资计划:这部分资金投入是水厂投资的重点,应由工程部门按照城市道路规划提出道路管网建设具体项目,提出投资预算,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重点加强工程管理监督,对已完工的道路管网工程,及时按审计决算转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四、结合企业的绩效考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奖惩,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第4篇

,实物资产,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有利于维护单位的财务和经济秩序,促进单位效益的增长。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渗透到所有的业务活动,涉及所有部

门和环节的内部控制,只要从事经营活动,经营单位,在适当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包含的具体政策,制度,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目标。

关键词:学校;会计;财务控制

一、目前中学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仍达不到标准。中小学作为非营利性单位,管理学校的重点是经营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的声誉,学校资产则由于金融关注略低的程度,并因此的重视程度和执行程

度的不够,内部控制有待加强。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内部财务制度,以取代只有在根据日常积累的经验,判断和处理金融问题的处理,有没有规范

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参考标准的业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不够科学。一些学校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经济事项的审批过程。设置简单一些学校的经济事项,正在

运行的进程,责任不清,行政部门的规定,运行过程中的链接不符合实际情况,流动的秩序不能保证经济事务的质量控制,严重影响经济事务的效率和质量。

1.2 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中小学教育和非盈利性质的工作重点,导致许多学校是不够的重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基础不够扎实。一些学校财务会计人员兼职人员,更多的岗位责任,没有专门的会计人

员,有些学校的财务会计人员虽然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专业是会计不高的学校后续业务培训是不够的,不熟悉与会计过程中,只有一个简单的会计,会计处理,根据自己的习

惯,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高,一些学校的科目设置不满足的科目设置任意,导致数据是不现实的,财产状况或不真实的随意性很强,一些学校的会计,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行事

,甚至会计差错的规定。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是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

还有就是目前不少学校对会计工作缺乏重视,会计核算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如原

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完整。还有帐务核算不规范,如将预算外收人记人往来账,规避上级管理。再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实

,有些固定资产购人后,只列经费支出,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却没有核销账目,造成帐实不符。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资产状况不实也影响学校内部会计控

制的有效实施。

1.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和外部监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校的政府审计的本质是一般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更加注重在使用学校的资金,很少学校的建立和执行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往往是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虽然学校经常进行内部审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或专项审计队伍,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小组成员内的一般权利,检查出的问题,学

校的工作有关部门往往会影响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2.1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加强中小学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控制,以防止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理念,由事后控制为辅,首先,所有的财务控制系统,以防止不法行为或低效行为

的管理。一方面,应注意合理的过程中程序集。对于固定资产,基建项目,招投标和其他重要的业务,加强计划管理,采购,必须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和其他进程。

2.2 内部财务控制以及预算的功能的加强

学校部门内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手段更加成熟,但整个相互牵制,但缺乏有效的连接和控制,使整个财务管理操作上的松动和无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

的问题:首先,会计人员,保管人员,经济和商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都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有出纳和行政托管等现象;两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有“显着”的

不规范,决策的“非民主现象;财产清查是不是一个系统,库存期,库存的过程是不明确的。学校预算的基础工作普遍薄弱,缺乏分析和预测未来的业务,所以很多预算收入和支出

的主观指标。许多学校在预算编制,固定不合理的决心,有没有足够的信息的基础上,严格的测试方法,使用一个简单的“基地+增长”的制备方法,学校的预算只能增加,不能减

少的同时,学校一般都在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分析合理的资本支出,缺乏成本效益核算,从而导致重复的成本,无法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的目的。

2.3 规范会计核算,核实资产状况

记录的会计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然而,许多学校的会计工作缺乏重视,会计,有不规范的现象。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是粗糙的

原始凭证审核的原始凭证的规定是不完整的。如预算外收入,采取经常账户上笔记,会计准则,避免了高层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是不是真正的买主,一些固定资产,只提供开

支,有没有登记的固定资产帐户;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但没有注销户口,导致帐户不能用或者作废。会计准则,资产状况的核实与否也影响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2.4 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

一个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的制度,应该通过适当的货币资本支出,不得超过批准机关,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和大量的货币资本支出必须经过批准,确保资本流动性和

完整性。同时,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审批,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此外,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以满足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劳动,职责和权力的具体分工,明确内部审计机

第5篇

Abstract: Taking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n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to contribut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etition of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ev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fixed asset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45-02

0引言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等特点,是医疗单位运营的本质,医疗单位专业设备的优劣代表了医疗单位的管理水平。①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断增大,加强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保证其充分发挥功能,对提高医疗单位的社会效益,增强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单位的经济运行,是医疗单位实行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

1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在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医疗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医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差距。从主观上说,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严、责任不清、奖罚不明,造成有章不循的现象出现。同时,医疗事业单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客观上说,由于资产结构分类复杂、且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给单位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随着医疗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加速,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多采用分块的管理方式,资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部门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信息不对称。②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资产使用效率低、更新速度快、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偏低等。②成本管理方面,不能实现成本的精细预算和有效管控,成本管理基本上是以分块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往往造成运维成本增加,不能适应医疗事业单位精益化发展的要求。③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保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信息不通畅,对资产的变动情况掌握不一致。④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者对日益更新的生产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对设备认识不够、现场对资产进行核对监督力度较弱。

2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对策

2.1 管控固定资产新增环节由相关部门自行零星购置固定资产,应由经办部门根据单位批准的预算和计划组织实施。资产购入后,应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并报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待资产安装完成后将安装费用一并转增固定资产。通过无偿调入、上级主管单位划拨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经办部门根据相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或交接清册,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确认调拨单或交接清册后,财务部门据以办理资产增加转账手续,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根据核定价值计提折旧。

2.2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①严格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及执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标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开展设备主人制度,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实物均列入管理范围,固定资产价值除出现规定内的情况时,不得随意变动固定资产价值。②采取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卡片根据管理的需要设置明细项目。财务部管理专责对卡片进行日常管理、更新、维护,所属各单位配有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按照《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表》,做好资产的登记、建立台账。规定每年11-12月份为固定资产定期全面盘点时间,根据管理或更改工程具体要求进行不定期抽查盘点,根据盘点情况,针对盘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报决策层及其他相关单位审批。③重视其他日常管理。固定资产其他信息发生改变,如资产主人的变更,存放地点的调整等,若发生此类变动,则由发生变动资产的主人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经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认定后,进行资产卡片的调整。涉及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的,则需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表》,由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资产的内部调拨,并调整固定资产卡片及明细账、台账的信息记载。

2.3 提升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应重视资产价值构成和为单位带来社会效益的能力。在投资、购建的同时就应该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在使用、维护、更改、报废、处置等过程中更应慎重考虑,统筹安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①实行固定资产有效、低效、无效分类管理。综合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考虑,划分出有效、低效、无效资产,对于无效低效资产,各类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处置方案,对于需做报废处置的资产,积极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对于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制定技改计划,完善手续,逐步实施。对于在原工作地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资产,但在其他部门、工作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调剂到相应部门,以提高单位资产利用率。②实施设备主人制度。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是降本增效的手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实施设备主人制度,规定设备资产有指定的专人维护。由设备主人负责监督所保管资产的运营状况,分析故障原因,每月编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将效能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情况表分析资产的运营效率,对各部门资产进行调剂,及时调整资产的使用部门与使用场所,从而使资产运行更符合生产需要,提高其运行效率。此外,设备主人及时检查到所保管的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修理维护性支出,降低资产运行维护成本。

2.4 开展固定资产的状态检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断扩大,在人员相对增长较慢的情况下,设备的检修给单位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客户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设备的状态检修,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健康状况,调整检修周期,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单位社会效益。状态检修是单位以安全、可靠性、环境、成本为基础,通过设备资产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③。

2.5 实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是资产在其使用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的管理,以转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为重点,简化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实现资产管理体制上的转变④;用流程管理打破职能管理的界限,实现管理机制从条块职能管理向闭环流程管理的转变;用精益化管理统筹各阶段工作,实现管理方法从定性粗放管理向定量精益管理的转变;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实现管理手段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实现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最大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①科学规划设计。基于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的思想,以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最优作为规划设计工作的决策依据,建立符合规划设计阶段特点的管理方法,建立规划、可研、技术改造、成本控制等化解的投资决策优化排序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⑤推广典型优化设计方案,节约资产投资,提高社会效益。②实行招标采购。建立物资招标采购体系,开展大规模的物资集中规模采购。实现招标采购工作在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评价方法、设备监造等方面的科学优化,实现对项目实施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控制,改变以往的零散的自行招投标采购方式,发挥集团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以合理的价格采购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可靠的产品,满足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需求。③加强运行与维护。在资产状态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现运行维护的优化,实现设备资产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以运行、检修成本定额为基础,建立设备资产运行维护支出管控机制,实现作业成本标准化管理。建立整体设备资产、分类设备资产、和单体设备资产的状态分析和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开展标准化作业管理,配置合适的备品备件,降低资产的运行维护成本,增加单位效益。④实行退役评估。应用设备资产的评估结果,优化技术改造方案,建立优化退役资产的再利用评估流程,判断技术改造方案中涉及到的资产的健康状况,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建立资产的调节利用的机制,推行资产在不同场合调节使用,通过退役资产的集团化运作,发挥资产的最大利用价值,对记过评估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资产按程序履行报废资产的处置。⑤建立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从项目前期、可研、规划、立项、初设、招投标、基建、运维、评估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各方面的信息高度集成,资产存在的不同阶段,有相应的部门负责资料的录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全方位共享。

3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之一,尤其是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总资产的比例较大,因此资产管理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医疗事业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引入“资产主人”概念,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人员职责;重新梳理、优化资产管理流程,突出实物资产的增加、转移、减少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措施,实现实物资产全过程、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

注释:①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08):12-15.

②全文蔚.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20-23.

③高丽,吕海翠.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商情(财经研究),2007,(12):23-27.

④梁爱玲,谭婉君.加强医院固定资产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03-08.

⑤李俊磊.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研究,2009,(05):33-37.

参考文献:

[1]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08).

[2]全文蔚.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3]李旖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9,(09).

[4]高丽,吕海翠.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商情(财经研究),2007,(12).

第6篇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法人治理结构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企业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设备使用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化,缺乏固定资产保险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多数存放在巷道和工作面,大型采掘设备的安装、修理、拆迁、更新等工作会随着地质条件、工作面变化而变化。对于产量大的生产单位,工作面较多,固定资产存放地点较分散,设备盘点费时费力,所以能真正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的矿厂较少。

2.会计处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分类标准调整不及时。一些综采综掘设备超负荷生产情况普遍,致使折旧计提不足就提前报废,造成较大报废损失,加大了当期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时间短和执行监督不足。另外,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

3.管理者职责分工方面

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拨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二)该煤矿现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其次,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三)管理者对各经济层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效绩考核约束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的领导在思想上和工作摆布上,存有重利润、轻资产的倾向,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资产价值、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重视不足,因而反映在片面追求利润.对已发生的资产损失或费用,长期挂账不处理,形成虚增利润,虚增资产。

二、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思路

(一)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对现场管理意识,与设备管理部门相互沟通也不够,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为杜绝财务与设备管理严重脱离的现象,通过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状况,做到资产状况清,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保证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

2.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有总账、设备部门有分账、使用部门有明细账,保证账账、账卡、卡物三相符: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计价,正确、全面、及时地组织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折旧、修理、报废、清查等业务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划分各项资产管理的管理职责,杜绝企业中出现资产“无人管”的混乱现象。

(二)完善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1.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

2.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后,还必须完善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审计监控力度.对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再增加一层控制。一是加强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煤炭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增加煤炭产品产量,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奖励煤炭产品的吨煤陈本,节约国家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小处着眼节约成本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永信.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2007,(03).

[2]马彦玲.杨英桂:煤炭企业固定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3]鹿丽娜.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经济2009,(10): 317-321.

第7篇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1.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做了明确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方可认为是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点: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皿;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大。

二、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特点。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审批环节缺乏内控牵制,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高效回报。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个别领导或几个领导决定是否购置某项固定资产,而对于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这项固定资产,是否需要这个型号的固定资产,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与证明。以及对这项固定资产,在日后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缺乏日后的监督与论证。使企业陷入盲目投资,忽视投资效益的怪圈。

(二)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某些固定资产管理分散,未能做到统一入账,给未来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现实中,由于财务设置不健全,不按财务规则办事,只设总账,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固定资产账物不符。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固定资产也由各级保管,当初未建立统一入账的制度,给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带来困难。

(三)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实际操作中,因为盘点的人员过少,而固定资产过多,盘点人员采用只盘点新增项目,而不对以前年度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策略,而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漏洞,使固定资产记录发生失真。第二,由于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做到封存盘查,而使个别部门利用这一漏洞,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或者狸猫换太子,偷梁换柱,伪造固定资产状况良好的假象。

(四)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某些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由于企业性质原因,企业中某些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这样使得企业账面,不能正确反映其资产价值。第二,某些固定资产折旧不够科学合理。由于某些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与使用时间存在较长的差异,使得某些存在较长闲置期的固定资产,按照年限报废要求进入报废期,但其仍有服役价值。虽然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费的计提及核算、残值率的确定等,在企业会计制度(或财务管理办法)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各具特性。应根据不同特性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进行灵活有效的核算,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

(五)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不科学不合理的报废,使企业资产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同样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科学不合理的程序处置,使经济利益流入个别利益既得者的口袋。

三、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办法

(一)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使企业在决策之初,就能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严格把关,考虑投资的必要性,投入与预计产出的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做努力。不再使决策权落于单个决策者之手,更好发挥内控牵制作用,使决策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具有资产量大、分布面广、种类较多、异动较大、更新较繁等特点,因此,必须把资产日常管理的权限与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运转高效、协作配合、责权结合的上下贯通、组织体系。使管理模式从静态型实物存量管理向动态型网络化管理体制转变。坚持资产管理全局“一盘棋”原则,做到分工协作、衔接配合,克服资产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把各个层级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建立联网的身份信息系统,使现有固定资产一目了然,给后续的固定资产维修改造和更新,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一方面使企业决策不再盲目。另一方面也使违规舞弊,弄虚作假难上加难。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1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严密的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应当清晰严密,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

1.1 资产的取得应当建立请购和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和审批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对一般消耗性非固定资产的采购,经过使用部门的请购和审批部门的审批,采购的时点和数量应当考虑单位需求和市场状况;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部门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方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当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

1.2 资产应当建立严格的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资产送达后,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查看是否与请购和审批一致,认真核对采购审批单、验收入库单、购货发票等凭证是否相符,是否符合使用部门的要求,严把数量、质量关,不合要求不能入库,严禁没有经过保管人员验收就直接送达使用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并登记造册,交付使用的实物资产均入账。资产的验收程序,可能由于不需要入库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企业执行的严格,尤其是非固定资产。比如某部门需要一批办公用品,请示相关领导后,部门自行采购,采购发票相关领导签字后报销,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至于购买种类、购买的数量、质量没有人员验收监督,这样容易产生舞弊行为,同时导致单位资产流失。

1.3 应设立具体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的日常使用与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各部门领用实物资产时,必须严格履行领用手续,保管员凭领用单发货,及时入账登记。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丢失、毁损等现象,要做到及时追查,明确责任。属于部门问题,就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属于使用者个人的问题,就要依照规定进行赔偿。同时资产维修部门及时掌握资产使用状况,使定期维修和日常维护相结合,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4 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的相关制度,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处置严格遵循“先报批、后处置”原则,固定资产的转移应该得到授权批准。

2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定期盘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想摸清资产的真实现状,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盘查制度,并以此加强管理,在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1 要定期不定期对单位资产状况进行盘点清查。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产状况进行清查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通过界定资产管理权明确各部门对资产管理的职责,防止发生侵占和变相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准确。通过资产实地盘点清查后,对单位资产的状况要做出相应的清查报告,资产分类更加明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确保资产的完好状态,保障国有资产决不流失。

2.2 加强组织核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一个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是正常的事情,但正是这个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某些环节上却容易被忽视,这个环节就出现在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上,因此一定要进行组织核查,确保人走账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领导入手,提高领导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将好的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3.1 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建议全面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3.2 明确分工,增强财会人员及保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3.3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执行,健全基础工作。应从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购置的固定资产、低值耐用易耗品等不论使用何种经费或何种渠道,均办理报账、入库手续。

3.4 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严格资产审批制度。各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凡需进行处置的资产(主要包括闲置资产;废弃、淘汰的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坏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等),要严格实行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

3.5 考核监督并用,奖罚措施分明。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资产保管、使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和监督,奖罚分明,从而为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艳丽.浅谈如何管理好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J].价值工程,2012(10).

第9篇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做支持,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才。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的管理难度。纵观我国各大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认识不到位、管理缺乏有效性等,使得资产配置不均衡,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加剧。因此,开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的探究非常重要,可以为相关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校开展资产清查的必要性分析

1.资产清查是实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效融合的手段。高校隶属于我国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或者公司不同,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拨款。高校所需资金为一般纳税人所缴纳,因此对资产状况进行彻底清查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产清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也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更加透明化与公开化。

2.资产清查是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的必然要求。只有对高校现有固定资产量进行准确了解,高校管理者才能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应及时购买,以确保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可适当权衡,最大限度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可靠的保障。

3.资产清查是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只有摸清院校内资产实际状况,了解学校资产存量的现状,才能在后期工作的开展中有所针对性,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资产清查不单单只是对现阶段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而更重要的是对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找出,对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通过深入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使高校更好地发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现状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众多内容中,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固定资产清查,主要是对高校现有的资产从多个层面比如数量、价值等与固定资产账务进行核查。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目的在于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当前,很多高校已意识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在资产管理制度中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工作,由于高校规模较大再加之固定资产数量巨大,高校通常一年或者两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如若清查得过于频繁,一方面会影响正常的教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清查时间若间隔过长的话,又很难准确了解相对时间内资产的真实情况。在资产清查中,不仅可使管理者及时了解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修改错误信息,从而增强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在进行资产管理中还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

三、基于资产清查视角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资产管理意识,组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要从根本上强化资产管理力度,从高校管理者自身来看,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中所发挥的影响力。以资产清查为主要出发点,扩大资产管理的宣传范围,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认识偏差,构建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整个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出重要决策。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主要针对学校的资产问题进行全权管理,也是学校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学校的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要求,按时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管理与业务指导,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建立资产清查长效机制,实行资产清查常态化。高等院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院校内固定资产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为管理者在做出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了提高人员的认识,相关主管部门应以文件或者召开相关重要会议的方式,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真正将资产清查工作深入人心,这样他们在工作中也会以激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强。尤其要让教职工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传统观念,让他们明晰因个人科研所购买的设备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各个院系部门受到外界所捐助的物资等也属于国有资产,都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条例进行严格管理,并将其列入资产清查范围中。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健全与完善资产清查监管机制,对在资产清查中找出的问题,应根据所属类型进行分类与整理,并进行深入调查,确认问题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所上报的报废资产进行及时审批,审批中也应履行相应的程序,对资产清查后续执行工作也应进行落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监管也应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资产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财政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了解高校的资产状况,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堵住资产管理的漏洞。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区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真正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机制,可采取三级管理体制与责任机制:一是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资产管理处则是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使用部门专人管理,高校各院系以及各部门应根据院系情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并由专人全权负责;三是使用人具体保管,各院系院长为本院系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院系办公室主任为所属院系的资产管理责任人。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各院系需将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责任追究问题应做出明确说明,对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发生重大失误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提高其他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在工作中责任意识强烈、管理优秀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资产管理工作应由校领导亲自去抓,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让人人成为监督主体,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更加规范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也更能促进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的长久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撑,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崭新的发展局面。

4.完善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高校固定资产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学校都会购置一些新的设备比如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因此,资产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行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模式。由于高校规模庞大,而且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若单单依靠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管理,则不仅会使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大,而且人员若发生疏忽会造成管理失误、准确度偏低等问题,很难满足实际所需。而实施网络管理的话,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借助网络系统,可将各部门的资产存量现状、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分布等,有效结合起来,帮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校资产的动态信息。如若某一部门信息发生变更,也可借助网络系统及时查阅并进行更正。此外,高校还可采用条形码资产清查方式,对高校内所有的资产情况展开一次全面的清查工作,对以查阅完成的资产张贴条形码标签,做好标记,严格履行相应的管理程序,待所有的手续交接完成后应上报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审批。对资产审批购置、报废等内容应采取制度化的管理进行约束,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10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一、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总体情况

(一)内河航运企业的固定资产总体呈现行业特殊性

一是内河航运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特殊。据调查了解,内河航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达到四分之三,而其中运输船舶又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80%以上;二是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产权成分复杂,既有企业融资租入的质地优良、运力强大的新型船队,又有承包给个人(含几人一组的集体)的一般船队,也有出租给家庭的单个运输船只;三是内河航运企业的固定资产为完成运输任务,长期处于在外流动状态,飘于水面,管理复杂。

(二)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内河航运企业长期以来,重心放在抓营运上,长年组织货源、运力,对于占企业总资产将近四分之三的固定资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难以有效实施。2.固定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由于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的固有特征:固定资产“流动”、分散等,造成一年一度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诸多不便,再者,清查时,组织者领导不力,组织成员重视不够,形成年年清查走过场,固定资产清查不全面,清查工作不彻底。3.固定资产粗放管理,使投资缺乏有效依据。由于固定资产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场调查、投资预测亦难以开展,致使企业投资盲目,造成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二、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内河航运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中较为粗放,与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

(一)内河航运企业经营重心完全放在了船舶的运营上,企业关心的是货源,是运力,内部的建章立制重视不足。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的即使有,也落实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衔接不到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实物资产和账目登记不匹配的状况,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的监管、管理要求不严,使用单位不重视资产的管理。

(二)船舶流动性强,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彻底,未能有效解决管理上出现的漏洞。

(三)产权界定不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使用责任不分。由于内河航运企业存在着部分船舶长期对外租赁等现象,加之企业账目处理跟不上,一些应属于融资租赁的资产,企业照提这部分资产折旧,造成账上多列成本等不合理现象;而一部分应属于经营性租出的资产,企业却只记录租金收入,而不计提折旧,造成利润虚增;有的资产因管理混乱,产权不清,至今一直游离在外。

(四)由于内河航运企业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粗放型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造成决策依据不科学、不充分、不真实,从而导致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失误,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如90年代初期,由于发往江浙等地的货源充足,一些内河航运企业“跟风”建造了一批大吨位船队,后因市场运力过剩,大船不适应江浙水网─浅水航道,营运收益不佳,造成大量运力闲置,或只能低价出租,损失不可估量。

三、加强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内河航运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和管理现状,我们认为内河航运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高、数量大,船随货走,使用地点分散,针对这些特点,其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首先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通过岗位分工、部门制衡,绩效考核等措施,稳步予以落实,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要管好固定资产,就要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相关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因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长期处于流动在水上的状态,实物管理权实际掌握在船舶管理人手中,就要因地制宜,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船、归口定则管理。把制度建设和现场管理相结合,把资产管理和绩效考核相结合,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的制度文件发放到每一条运输船舶上,把绩效考核的精神宣贯到船舶上每一个职工,实现“责权利相互统一”,充分调动资产使用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管好、用好现有资产,盘活暂时没用的、闲置的固定资产。

(二)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清查至少每年一次,务必高度重视,做到真实完整。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会同财务部门、使用单位的相关人员,深入实地,现场盘点,逐项检查,制作盘点表,资产盘点记录要全面、适用状况要备注。防止账外资产和资产虚列。如发现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先填制统一格式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审批表”,由清查人员现场签字,进一步查明原因,报企业主管领导签署审批意见,财务部门根据审批意见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若在清查中发现有未使用、不需用、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要在盘点表中备注,资产管理部门应在资产清查报告中注明,并根据资产使用需求,提出资产调配的合理化建议报企业管理层做出合理安排。资产清查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对财产清查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任。

(三)科学制定企业固定资产保养计划。在企业固定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企业资产清册,根据清册中载明的资产状况和使用单位的维修申请制定切实有效的维修保养计划,按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率。运输船舶是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基石,因此加强船舶维修管理,是加强内河航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使固定资产维修养护做到科学规范,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性能完好以保障船舶处于最佳适用(适航)状态,航运企业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大小修制度。首先,建立企业总的固定资产清册,并为每一项固定资产制作资产卡片,载明每项固定资产的原值、投入使用时间、使用年限、折旧情况、技术状况等,根据资产状况制定维修计划,做到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其次,按期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保障维修经费的充足,同时要严把修理费的开支和使用,做到维修有计划,维修费用支出有标准,报批流程要规范。

(四)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精准定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严格控制投资风险。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投资方案。固定资产的投资应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预测,企业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在充分发掘现有资产运力的基础上,测算资产缺口,拟定投资方案,提交管理层集体研究决定后确定投资方案。二是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水运企业新增运力的资产投资,单项资产金额大,风险高,受市场风险影响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既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满足战略目标的实现,也要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加强风险跟踪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满足投资需求的同时,不忘旧资产的更新改造,注重环保设备的加装,并及时进行大小修,使资产处于最佳适用状态,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核定了企业各类固定资产需用量以后,进而编制年度的固定资产需用量计划,据此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作用。财务部门是对固定资产实施价值管理的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有效性。内河航运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牵头和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起登记、账务处理和核查监督作用。财务部门要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的沟通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对各类财产的购置处置、维修养护、内部调拨等,规定统一而严格的审批手续,严格遵照资产管理办法的审批流程审核办理固定资产的相关事宜,督促有关单位规范执行。此外,财务部门加强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协作,积极参与到企业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会同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积极寻找对策和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有的作用,保证内河航运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资产配置缺乏有效控制机制

由于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获得全方位的开展。一方面是当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基础数据差、管理程序不畅、资产账实不符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已将高校资产的购置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但实际编制部门预算时,往往只强调预算经费的控制分配,而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存量、资产分布以及使用状况缺少管理信息。因此资产管理难以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也难以对开展资产合理投入和资金有效使用形成相互制衡。

(二)资产核算缺乏健全财务制度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核算不全面、管理不规范导致财务预算工作难于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资金筹集、预决算普遍较为重视,但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受到一定影响;其次,资产入账和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形成大量帐外资产,没有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学校资产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现象严重。另外,固定资产一直惯例不需要进行累计折旧,因此容易造成虚增资产价值、成本核算失真等系列资产价值反映不实的问题。

(三)资产管理缺乏系列创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对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应随时而变。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意识上存在的不良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管理机构设置、责任划分、产权关系、管理理念、内控制度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这些都是涉及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等问题。

(四)资产处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房屋建筑物、土地及单位价值在一定范围以上的仪器设备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处置。由于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基本脱离了预算管理的范畴,管理工作脱节严重,导致有些部门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资产处置行为随意性大;常常存在不按规定办理资产“非转经”核准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需要评估的资产而不聘请评估机构开展评估,低价出租或低价处置给关系人等等,使单位资产的调拨、报废、减少等过程不仅脱离了资产自身管理,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五)资产预算管理缺乏统筹执行力

虽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工作衔接,但大多数高校只是强调资产购置行为的预算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投入、轻管理”和“重增量、轻存量”现象严重,而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的相互关系和长效机制结合缺少一定的认识,缺乏两者之间的统筹执行力,没有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和处置等变动过程的动态管理,更缺乏资产日常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创新模式

(一)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主要由学校预算分配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预算管理影响资产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为选择,而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资产状况会对预算收支产生影响。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必须创新管理运作体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高校固定管理运作体制至少包括机构服务保障、资产信息共享和管理监督控制等三方面工作机制。

(1)机构服务保障机制。

优化资产管理的组织结构,通过分管业务部门的校领导牵头,统一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统筹和管理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规范管理,避免交叉和多头管理;同时强调财务、资产和审计部门分别对固定资产行驶不同的职能,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经费保障、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监督运作机制的顺利进行。

(2)资产信息共享机制。

该机制内容要体现出共享系统平台和信息分类报告两个部分;其中,共享系统平台可分为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内部共享主要是集合校内各部门的资产,进行内部服务共享;外部共享是通过横向单位之间沟通协商,实现外部资源共享,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资产信息共享;资产报告具体包含资产期末存量、性能分布状况、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相关原因分析等内容。

(3)管理监督控制机制。

主要涉及监察审计和内部控制,是对学校资产的计划配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流程等工作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资产管理系列行为进行监控,相关监察审计是对资产管理结果进行检查,检查资产的使用效益,存在形态和人为流失等方面问题。

(二)构建高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作为高校事业支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形势下高校事业发展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断深入,高校应当构建以管理目标为具体导向,职能部门为服务基础,财务预算为工作主线,绩效评价为管理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抓手,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并完善资产管理体制,细化日常管理活动,通过一个完整的资产管理运作系统,从资产需求到绩效控制各过程的协助和支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三)建立资产预算评价绩效管理目标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单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西方国家总结的绩效评价理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3E”原则,高校固定资产预算评价绩效管理目标可以从固定资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来反映,从而实现资金投入的经济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资产使用的效率性以及资产运作的发展性。

(1)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考核对象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考核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例如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考核高校管理机制运行状况;通过固定资产的投入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合理;通过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情况,考核资产管理的账实相符情况,掌握日常管理效果等等。

(2)定量指标。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评价指标可以为:可用固定资产率=已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全部固定资产总金额,该比率越大,表明可用的固定资产越多,反映固定资产的性能状况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全部资产总额,该比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率越大,反映固定资产在学校各个使用部门的具体分布情况;部门资产占有率=各个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数额/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数额,通过该比例可以对资产使用部门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了解固定资产在部门的分布情况是否合理,便于及时做出资源调整;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年实际使用工时数/核定年度适应工时数,是指单个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在所有仪器设备中的使用比例,依据这个指标可以处置闲置淘汰的资产,避免资源浪费;固定资产共享率=已调拨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可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反映使用部门之间共享固定资产的状况,通过该比例调节资产使用效益,尽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当然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应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开展绩效考核,定量指标的数值为多少合理,因校而异。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建立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加强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配备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存量资产和使用效率的报告信息,导致部门预算只是简单地经费分配,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资产配备和使用年限等标准体系;资产使用部门依据相应标准杜绝超标、重复购置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财务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在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合理安排资产购置和维护的预算经费,并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的挂钩机制,使预算分配和资产价值在管理环节协调一致,真正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二)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建立固定资产监察管理机制

为了增强资产预算的导向和约束,单位应要加强资产预算的执行控制,注重跟踪资产预算执行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资产使用部门可根据现有存量资产状况,结合工作需要提出资产的增减计划;资产管理部门要综合资产总体情况,在合理调配资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经费预算进行资产配置,如有需要调整资产预算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财务部门要对资产预算把关审核,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尤其是把握好资产购置过程中的资金动向以及资产购置、调配及处置的账务处理;审计监察部门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前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产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发挥预算管理效能,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在1988年以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直依赖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无独立的制度法规。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会计制度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第一次是1989年,高校会计制度成为单独的制度体系,对会计核算基础进行了规范,规定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上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第二次是1998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高校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由“资金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的高校会计改革,针对原制度中“会计大帐”的不完整性、失真性等突出问题,拟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修正了权责发生制;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统一核算;同时设置了预算会计科目,要求核算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为真实的反映学校资产账面价值,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经过广泛征询意见和反复修改,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一、新旧会计制度科目比较

(一)资产类

1.新制度中将原“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 将原“材料”科目改为“存货”科目

2.增设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一级科目,保障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付款控制。

3.取消了“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科目,设置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取消的“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两个科目,其实是将这两个科目的内容按照实质进行了重新分类。

4.新制度的会计基础采用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由此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

按照新制度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并补提折旧。但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种类众多,新旧不一,数目庞大,再加上分布于各个学院和行政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对每项固定资产逐笔分析计提折旧面临很大的困难。但由于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年限比较一致,高校可以每个月按类别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另外对接受捐赠的文物、陈列品、档案等以名义金额入账,不计提折旧。

5.用“长期投资”一级科目取代了“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两个一级科目,用于核算高校对外投资。

(二)负债类

1.拆分“应付及暂存款”一级科目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四个一级科目,体现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要求。

2.拆分“借入款项”一级科目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一级科目。

3.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用于核算应支付给职工的各项薪酬,并设置了“地方(部门)津贴补助”、“其他个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二级科目。

(三)净资产类

1.新制度保留“事业基金”科目,但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占用的金额以及收回附属单位归还的人员工资;不再在该科目下设置“投资基金”明细科目。

2.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高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

3.新制度保留了“专用基金”科目,但不再核算修购基金等内容,将其通过“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加以核算。

4.新制度保留了“事业结余”科目,但不再核算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和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新制度取消了“结余分配”科目,但通过“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核算。

(四)收入支出类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口径改按财政隶属关系确定:高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通过“财政补助收入”核算;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通过“科研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核算。

新制度将原制度中“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按内容实质进行了重新分类, 通过增加“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 对高校各项支出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核算,同时增加了“其他支出” 科目。新制度取消了“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两个一级科目。

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从今年执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来,通过对比分析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会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会计制度的变化会增加当前高等学校会计工作的难度

在当前的高校中,会计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担任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和骨干。 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稳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当前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会计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比如,这次调整的会计基础中,就大幅度调整了会计科目,同时由于权责发生制下将调整许多原有的会计科目,必然会增大会计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任务量。

(二)执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利于更为准确和真实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在旧的高校会计制度中,基建会计可以不实行当时的会计制度,进行单独核算,游离于高校财务管理之外。这实际上就形成了高校财务管理“两本账”。 而且,随着近些年来高校规模的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基建会计的账本越来越大。 仅仅依靠学校财务会计的账本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 因此,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项调整来说,新的会计制度就将它纳入了学校的统一的会计工作中来,有利于更为准确和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

(三)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加强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

这次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将有利于高校按照通行的会计制度来分析和判断学校的资产状况和实现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 同时,实行权责发生制,学校可以通过计提折旧等方式真实地反映学校资产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和上级主管部

三、实施新会计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执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当前的会计工作形成一定的冲击,我们应做好相关工作来衔接,从而达到优化高校会计工作的目的,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

(一)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一方面教育财政等主管部门没有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做出明确规定,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寿命等信息没有进行全面的记录,因此,应当认真清查现有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建立起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并做好相关地基础工作。

(二)对应收及暂付款进行清理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校区建设等基建项目挂账规模大,账龄长。在基建帐纳入“大帐”之前,各高校应协调有关部门对应收及暂付款项进行清理,尽快将原账并入新账,按新会计制度开展核算。

(三)加强会计职业人员队伍建设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工作进入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也对我们高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尽快深入学习研究新制度改革内容,同时建立与新会计业务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四)配套升级财务软件

新制度出台,为了更好地适应单位财务工作的新变化,科目代码需要重新设置,核算规则也需重新设定,对高校财务软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做好基建账目的并账工作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将基本建设投资业务纳入高校会计账目中,并设置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来反映基建账目。因此,学校必须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来。会计部门应首先核实学校的基建项目和基建账目,然后依据新的会计制度,并入新的会计科目中。

总之,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基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调整,这将对中国高等院校的现行会计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推动高校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规则的接轨。因此,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将有利于推动高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提高会计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又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独特之处,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品种多、分类复杂、数额巨大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类别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确属资产价值量高、品种繁多,数额巨大。

(二)覆盖范围广

电力企业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资产分布地点范围广、区域地形复杂,遍及供电辖区各个角落,维护管理难度大;涉及专业管理部门多、交叉点多,主要有变电运行、检修、送电、远动调度及通讯等。

(三)自然损耗大,可塑性强

电力企业的资产绝大多数在室外运行,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对资产的外力破坏不易控制;同时,电力线路改道或调换导线、杆子高度调整、等变化时都将造成该线路资产状况及价值的变化。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水平尚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部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钱轻物的思想和重购置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保养的倾向。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资产清理也没有建立常态的清查机制,往往只是处于前清后乱的状态。由于建设投入的加大,资产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大,资产的购置、处置、报损、调配越来越频繁,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固定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随着城乡农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大量急需处置的废旧物资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对废旧物资的处理,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固定资产处置权限进行审批,物资管理部门启动资产报废工作,不定期采用公开拍卖、竞价等形式,出售给有资质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但是,有些地区供电局、县级电网企业在废旧物资的处置方面,尚无相关制度流程,或者存在制度但执行不力的现象,导致固定资产处置存在漏洞,

(三)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脱节

目前在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通过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信息传送来管理的。固定资产卡片是联系固定资产实物与固定资产价值明细账的重要纽带。固定资产卡片通常由使用部门根据实物填制,再分发到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财务部门根据信息确认卡片上实物价值。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在这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部分资产卡片未记录资产附属设备、资产维护记录等信息;部分资产卡片记录的资产地点、数量、计量单位等信息不准确;资产卡片上部分资产分类不明确、不严谨。既影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又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性,而且在资产清查时,极易导致资产的虚拟盘盈或盘亏。

2、固定资产卡片的流转时间过长,流转程序不规范。

3、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共享平台,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不能迅速、快捷实时反映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致使卡片信息不对称。

(四)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滞后。

当今社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企业的管理不依托信息技术是不可想象的,但有些电力企业却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固定资产数目庞大以及手工处理时代遗留的问题影响,将所有资产信息重新纳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包括进行资产清查、资产分类、信息统计、信息录入等。有些企业回避新情况和新要求,仍然进行粗放式的管理,仅仅提供资产的完整、总体财务信息,但未能提供资产的明细信息。这种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很多弊端,不利于资产数据的查找、折旧处理、资产清查、数据统计等。

三、电力企业推行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全生命周期管理( Life Cycle Management LCM)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阶段的活动前后衔接,各个阶段决策的一致性,通过并行设计方法,达到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技术最优、质量最可靠、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环保最佳。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其价值随着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电能产品中去,构成电能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机器、设备、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工具器具、土地等。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可以保证其固定资产减少磨损,实现寿命周期效益的最大化,即考虑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固定资产寿命周期利润最大化。

固定资产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从资产的进入、在企业内部的状态变化到资产的退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化过程。建立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时间推移、人为事件等因素触发资产状态的变化,从而延伸到资产账、卡、物的实时性管理。系统对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动态的,可以使企业的资产流动达到可控、在控的目的,确保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适时性目标。

构建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反映资产的变化,管好、用好资产,能帮助企业高层掌控全局资产,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得到益处:

一是有利于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资产管理系统根据横向和纵向的统计数据,辅助有关部门制定维护和维修计划,并提供费用参考;备品备件的数量建立在资产管理系统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将降低备件库存及备件成本。

二是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指标。促进安全生产资产管理系统能提供设备的实时信息和历史纪录,有助于有关部门对设备的评估,对于突发事件也会有应急措施参考。

三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资产管理系统对同类设备的跟踪比较分析对未来新的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能更有效地配置生产设备、人员及其他资源。

四、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需要,建设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可以符合以下目标需要:

(一)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电网运行监控管理。

(二)通过和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电网运行、地理信息等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升数据质量,支持公司资产的经济高效运行,实现精细化的资产运维管理。

(三)建设完善的设备台帐管理系统,实现从设备采购到使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实时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

(四)建立设备和资产的对应关系,确保“帐、卡、物”一致。建成相应的设备运行和资产维护的数据库,进行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经济效益管理,进行有关投资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

(五)通过强化工程项目的核算信息管理,在固定资产卡片形成之前,将固定资产价值信息从投人建设到竣工决算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到最终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结果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六)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卡、物对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

(七)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方位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

(八)固定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分配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

(九)建立预测分析模型,提供资产折旧预测的功能,针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按年度、按月度进行折旧预测,从而体现预测折旧计提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十)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提供工程竣工转资产的功能,电网企业绝大部分资产由工程形成,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对优化资产管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五、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

针对电力企业固定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生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业务,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分为四部分:

(一)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

根据满足企业固定资产盘点、企业资产地理分布、资产实物图片、资产价值分析等主题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多角度满足企业核算及。管理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信息系统构建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体系以及在由工程形成资产卡片过程中的事中控制体系。

(二)固定资产分析体系

资产分析全面整合资产卡片信息与业务信息,根据分析的主题、利用现有的资产卡片属性以及完整的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以及利用集团报表系统的自动计算功能全面完整地展开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式,多角度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三)固定资产业务核算体系

固定资产业务体系以财务为主线,将与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业务按其性质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业务核算体系,同时也提供了按多个主题提取数据的规范模式,各个单一的功能融入到完整的业务体系,点面整合。浑然一体,全面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需要。

(四)固定资产地理决策体系

全面整合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固定资产业务信息、固定资产分析体系的基本管理信息,结合固定资产地理中心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地理中心周边发展的计划、已采取的措施等定性信息,结合固定资产地理中心的资产设备目前的总价值、设备成新率、电力设备设计总生产能力、目前设备实际生产能力情况以及地理中心周边用电用户的分布状况、分布结构等定量信息,利用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相结合,为企业对固定资产地理中心是否进一步投入资产展开分析、决策,高屋建领,从基础到整合,全面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五)固定资产故障代码体系

第1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建议

1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一般价值较高,使用周期长,是企业进行日常生产基础的必要工具,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资产使用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固定资产管理包含固定资产的新增、改扩建、大修理、报废、无偿划转和盘盈盘亏等方面,应做到明确分工、强化使用、账实相符、核算规范。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琐碎繁杂,具体业务情况多样,加上过去信息化程度有限,因此在基层站段存在诸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甚至于随意变更保管地点、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等情况。

2基层站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经济行为只有健全的制度做为保障,才能够有序可循有章可依,但是现实工作中,部分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拟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办法或者制度,只是根据以往经验或者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处理,长此以往,一些问题不断累积,时间长了更加难以辨别和分析。例如,一直以来洛阳机务段固定资产保管地点、使用部门发生变更,都是使用人或者部门领导商议后即进行调拨,未到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固资卡片和技术台账变更,一段时间后经办人员退休或是调转,导致资产变更情况无处可查,账卡无法核对。如果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审批和处置程序,有章可依则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2.2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愈加严峻,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局对成本考核越来越严格,各基层站段对成本管理已经相当重视,但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首先管理部门责任不清,各类别固定资产虽然确定了管理部门,但是并未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很多资产处于兼职代管的状态,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整的数量和技术资料台帐,不清楚资产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的使用状况,有使用部门提出购买要求时,盲目上报购买计划,造成企业多余的支出。同时管理部门数量台账与财务人员固定资产卡片核对不上,一旦清产核资就手忙脚乱,无法准确清点出来需要报废的资产。其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认为是公家的财产,丢一点坏一点不算什么,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例如,按上级单位要求将食堂移交给其他单位,但是食堂内之前配置的消毒柜等器具应一并移交,可是由于管理部门责任心不强,未将这些小额资产的情况及时与财务等部门沟通,造成这些资产仍在原单位账上,形成了账实不符的局面。部分使用人员对资产不爱惜,损坏丢失情况也偶有发生。

2.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也有不规范的地方。一是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会计人员在组固入账时因为对生产实际不了解,即便与资产管理人员沟通,但是对部分资产该归入哪一个细目中仍然非常迷惑。二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在发生更新改造支出时应当首先按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但是实际核算时,并不是这样执行的,而是待更新改造支出完成后,直接价值调整增加原固定资产的原价。三是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程序模块的应用没有完全掌握,造成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固定资产发生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固定资产模块中大修理费用栏内标记出大修理时间及大修理金额以便于日后查询分析,但是实际情况是业务部门人员送来的发票直接列账,并未对程序中的固定资产卡片做出处理,造成大修理支出与资产对应不上,待年底需要上报资料时再费时费力查找究竟是哪一个资产发生了修理支出。还有诸如计划出售资产未转入“持有待售”等问题也频频发生。

2.4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一是许多逾龄资产早已提足折旧甚至已经办理报废手续,但因其性能良好却仍在使用,导致账上没有但是实物有的情况。二是部分资产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毁损或是丢失,但是管理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导致账上有但是实物没有。例如,洛阳机务段固定资产卡片中有已经逾龄三十年之久的资产,这些资产很多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仍然在账,造成卡片数量非常巨大,降低了账务处理效率。三是资产保管地点使用人等发生了变化,没有及时与财务和管理部门沟通,使账上的资产与实物资产无法核对。四是由于会计人员不了解生产实际,因此盲目按照业务经办人员送来的“固定资产新建、购置记录”中的名称入账,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使应该价值调整的却形成了一项新的固定资产等情况时有发生,也给账实核对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3如何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3.1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内部控制上下功夫

完善的制度是规范经济行为的有效保障,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固定资产从购入、日常管理、更新改造到报废、调转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客观及人为原因造成资产损失。首先应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便于操作、指令清晰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使得经济行为有章可循,明确管理及使用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因管理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毁损,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同时考核主管领导,只有双管齐下,奖罚并用,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3.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之后,还应积极宣讲推进制度的执行,让广大职工意识到单位对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视的,使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几个人的责任,需要使用部门、计划部门、车间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将之管好用好。首先应当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没有固定资产的单位运营无法正常进行,固定资产一旦发生毁损,损失金额将非常巨大,因此在日常使用时要爱惜。其次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的新增、后续修理、更新改造、减少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最后资产管理部门更需要强化管理意识,避免诸如房屋建筑物移交其他单位,但是室内配备的工具却还在原单位账上之类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3.3各部门加强沟通,避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琐碎,业务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部门,一个环节不顺畅,就会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资产使用部门要经常与计划部门沟通,对于确实没有修理价值,并且其他部门也没有多余的同类资产时才能够向上提报新增计划;计划部门要多与财务部门沟通,项目审批后,预算是否批复、发票如何开具更方便组固、工程完工进度如何等情况财务部门均要及时掌握,并据以列账付款;资产使用部门要多与管理部门沟通,管理部门要实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对于因生产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联系管理部门及时做出调拨或是出售等决议,并报主管领导批准,同时报财务部门调整账卡。以上种种只是实际工作中的部分实例,具体业务更加繁杂,需要所有部门相互协助、共同努力,完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3.4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财务人员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力量,如果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做凭证、建卡片、挂账付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资产购建时,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工程或者设备安装的完工进度,根据完工进度列账并付款,固定资产购建完毕可以组固时,财务人员应当参与到资产验收中,对固定资产外观、用途、使用地点、保管人有清晰的认识后,才能够更加合理对资产进行分类,建立固资卡片,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中,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资产状态,及时处理资产变更,对于逾龄资产要积极联系管理部门查看资产状态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还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总之,现代财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于做记账先生,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资产实际状况,才能更加合理地反映经济业务。

参考文献

[1]李雪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学习,2017(06).

第15篇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建议

一、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关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类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公允。《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一条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上述规定存在以下方面的弊端。

(1)虚增固定资产总量。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特别是遇到医院合并、分立和用固定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时,报表关系人无法仅从报表对医院的整体资产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虚增了净资产。按照规定,医院通过对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而同时又将固定基金的金额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同一笔固定资产对应的资本额同时在净资产项目中做了两次重复反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重复额越来越大。

(3)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在于对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分配和对其已损耗价值的补偿。现在在没有明确划分比例的前提下,规定修购基金也可用于固定资产的大型修缮,无形之中会侵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基金。

(4)不利于日常管理。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原值与实际净值的差异与使用时间呈正比,所以一旦发生报废、毁损、盘亏等情况,医院将无法知晓该资产的实际损失情况,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5)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价值不做调整,而当该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退出医院时却按固定资产原值做一次性减少处理,会使医院资产减少过快。

2、关于坏账准备的提取

“应收医疗款”账户中主要包含“病人欠费”。而“病人欠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病人的恶意逃费和医院为了发扬人道主义、救死扶伤而提供的绿色通道,以上费用十有八九是收不回来的,其坏账率接近百分之百;“医保欠费”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允许的坏账准备提取比率为5%,远远低于实际发生率,致使大量呆账、坏账不能冲销,长期挂在账上,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3、关于资产计价

(1)“应收医疗款”账户中包含了相当大的“病人欠费”数,且大部分无法收回。近年来,由于医保病人发生的医药费远远超过征缴的医保统筹基金,医保中心无法将费用全额支付给医院,又造成大额医保欠费(目前医保结算差额欠费占参保病人实际发生的费用比约为25%),账面资产严重背离实际资产。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应收款余额的5%),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

(2)“固定资产、药品、材料”等账户账面反映的是货物采购时的价格。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设备价值下降很快;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在逐年使用中早已贬值,有的已报废或接近报废,但只要管理者不主动申报核销,资产总是在不断增加,造成庞大的账面固定资产数额,与实际资产不符;或者由于存货严重积压,变现能力差,其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又不允许调整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造成账实不符。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期末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可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固定资产、药品、材料等比较准确地反映单位财产的状况。

4、关于对外投资的核算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的项目中是当今医院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但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却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所有投资均是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不能满足医院经济发展的需要。

5、关于无形资产的核算

如今各家医院领导都在通过广告宣传、软硬件的投资等手段加强医院品牌的树立,因为一个医院的特有品牌就是其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特色医疗服务、温馨的护理氛围、花园式的治疗环境等都会让医院获得额外收益。一个医院的硬件投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的激烈而贬值,但其无形资产会随着医院的成长而增值,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体现显得尤为必要。

6、关于管理费用分摊方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为 10:1,这样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则管理费用的90%会分摊到医疗支出,只有10%分摊到药品支出上,结果会出现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

二、对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1、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的建议

无论从会计报表中资产的真实性还是资产管理的角度,建议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

2、对坏账准备提取的建议

坏账准备提取额的有限使医院的各种呆账长期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3、对资产计价的建议

医院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医院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可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这样,通过会计报表能够了解到医院资产的真实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医院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医院管理者可以根据医院的经营状况,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发展规划;债权人可以决定是否向医院提供贷款、供应货物;社会中介机构也可以根据真实的资产状况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咨询。

4、对对外投资核算的建议

按照对外投资业务的不同性质,将“对外投资”科目进行明细分类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其中长期投资应进一步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并分别提出具体核算要求。笔者建议,应该增设“投资收益”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在业务收支总表中反映不出对外投资收益,从而不利于单位领导对投资收益做出正确评价。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立“投资收益”科目,期末将“投资收益”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科目。

5、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建议

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增列“无形资产”科目,以完整反映医院资产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另外,应该合理确认、计量与核算医院的无形资产。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目前,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多注重有形资产的增长,竞相提高医院的各种配置,增加有形投入,而对无形资产的开发投入和核算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无形资产流失现象比较普遍。而一定时期内为医院提供某些特殊权利或有利于医院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稀缺性经济资源,医院应按期平均摊销,计入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

6、对管理费用分摊方法的建议

要改变目前单纯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法,应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复合的管理费用分摊办法。只有这样才更能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的配比性这一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