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第1篇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报告会或者报纸、杂志等形式完成的,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断涌现。文章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分析,肯定了网络课程、微课堂、公众号、讨论群等新形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与旧形式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大学生是推动当前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群体,世界形势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形势,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高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或者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比较与研究。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开报告会或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实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内容设置上,更多的是讲解思想政治理论及基础知识,而且很多课程的讲解是照搬理论或教材,实际案例比较少且时效性较差;双方力量对比上,施教者与受教者两方信息不对称,前者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和权威优势,大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途径及渠道单一,宣传范围及力度有限。另外,大学生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讲解来获取信息,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二者不能接触到共同的学习途径或者资源,课外即使学生有疑问也找不到及时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因此,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广泛、合理的宣传教育,抓住这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实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新手段的完美结合。如互联网进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大学生与外界信息的互动,增强双向交流、内外交流。在高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增设专题网站来补充学习,扩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实名注册,通过分析学生的注册数目、访问次数或者点击率来改进工作;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定期开展思想政治课微课大赛、论文征集和表彰等活动,有效地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新颖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外,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及思想动态,对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组织专题学习,甚至借助于微信或者其他载体设立专门的讨论组、讨论群,实现师生自由、及时、有效的沟通及交流。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了新途径、新手段,这并不是对原有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教育手段、方法、思维进行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新时期理应以一种新面貌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途径。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维、教育方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多变性、创新性、风险性等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与创新意识

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互联网的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有鉴于此,高校在强化自身“把关人”角色的同时,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网络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教育模式和生态。同时,高校还需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其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介自主能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本性地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无论采用哪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或载体,根本目的都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面对新形势,高校应该直面问题,主动出击,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实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新手段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谢玲.“互联网+”视阙下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4):39-44.

第2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一)文化融入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载体和途径”。[2]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供了多种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元素,不仅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吸引力,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以新的生命力和动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必然规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要的就是要推动其理论创新。近年来,关于文化方面的研究可谓数不胜数,这些研究中不乏有理论独到和思想成熟之处,这些都可以作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理论基础。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也离不开一定外界环境的支撑作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教育者更好地实施教育手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另外对于接受者而言,也有利于其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去承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包括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播以及网络这五大载体。显然,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文化活动本身丰富多样,因而文化载体也就表现为形式多样,并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者可借助多媒体、图书馆、博物馆等多样化的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依据这些文化载体,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既生动形象又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

(二)文化融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就必然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作为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毋庸置疑,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而展开,而学校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老师和学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此学校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教育得当。“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强化团队意识、塑造企业形象、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永续动力。”[3]相对应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为了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调动老师的教育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学校的良好形象,为学校的日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保证了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4]可以说,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果,也就保证了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文化融入是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是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一是指体力和智力的全面自由发展。体力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力量。智力则是指上升到精神层面生物体所具有的一般能力,它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人的体力和智力作为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和参与一切活动的身心基础;二是人的才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人的目标性关系的表述,马克思一方面向人们揭示了人的才智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人的才智发展的唯一来源在于积极能动的人类活动;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并且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呈现出来,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二来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在这个文化环境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进而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在这个层面上,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就成为了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融入理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皆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出发的,最终的落脚点诉诸于学生这个主体身上,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然而,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它们共同的作用对象都是人,因此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就得从人这个角度入手。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社会活动的谋划者,人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是校园活动成功的保证。所以,要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应该尽可能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能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融入理念。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校园活动的主体,应该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决不能抱有不屑一顾甚至厌恶的逆反态度而被动地接受教育者传达的教育思想。由此可见,眼下这个艰巨的任务不可避免地落在了高校教育者的肩上,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的主体意识,带领其积极参与到校园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以网络为平台,创新文化融入的方式方法。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们已经习惯了网络的陪伴,也日渐形成了对网络的依赖。对此,借助网络这个新兴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将文化融入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举例来说,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向学生们大力宣传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营造了一种舆论效果。另外,也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国家大事,掌握到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继而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并且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创新了文化融入的新的方式方法。部分教师在这一环节,采取了诸如播放相关视频、举办主题讲座、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这些都可以拿来借鉴,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方式方法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媒介。此外,“网络环境还能让人们获得全新的认知体验,这比其他环境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人沉浸其中”。[5]因此,利用好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可以更容易地实现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在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融入。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有效性;途径;选择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提升的表现,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需要和国家保持同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所在。那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进行重视,了解制约学生思想发展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充足的重视,因为存在严重的功力办学思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收益不是非常大,这已经成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性问题[1]。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还有些教师认为不能给学校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因此无需重视,在占用课时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并不愿意过多的做出努力。高校的这种态度让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更加消极,学生的逃课率也变得更高。在大学期间学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德育,以至于在毕业以后出现种种问题[2]。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评估体制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发展过程中,教育需要在内容、形式以及载体和相应的环境上加以创新,但是创新策略的提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现阶段的情形,学生需要更加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和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评估体制并不健全,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进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现有的课程安排中,尽管高校已经安排了政治思想理论课程但是缺少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并不到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制度,这样人数的增多让教师的管理难上加难,教学效果也并不突出。最主要的是缺少明确的思想政治课程评估方法,基本是任其发展的状态,课程进度和教学方式依照于教师自己的喜好,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师的教学也呈现散漫化的特点[3]。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有效性

课堂教育缺少有效性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但高校自身缺少相关的科研能力,在学术成果以及理论知识的研究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的不足。很多科研活动缺少对实际的研究,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高校很多教师每一年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都在增加但是却没有起到比较实质性的作用。另外,教师因为教学方法的匮乏,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兴趣,并且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知识主体的有效性,没有对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相对可有可无的位置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4]。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选择

(一)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发挥好课程的主导型作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过程中,它能够更加直接的作用于学生的头脑,并且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最好的发挥出教育的作用。那么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将课本中的章节内容不断的进行转化和调整,向着专题化方向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多种实践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把学生的身边事引入其中,更加贴近生活、展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其次,不断的发挥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专业课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体内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单纯的依靠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过于单薄。因此需要高校在专业课程中也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专业课教师要善于从专业教材中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例如,在物理学等相关的专业中,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节,勤于思考的精神。在中文专业中,可以学习辛弃疾、杜甫等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能够让专业教师更加具有学术精神,更加具有治学态度并且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气质谈吐也都能给学生一种示范性作用,教育功能更加突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办法。

(二)开发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分析。我国的《三国志》中曾经提出一句话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说明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塑造以及实践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对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大学生在哪些方面应该积极的去做,在哪些方面不应该做,有了详细的规定,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能够更加明确,并且尽量在生活和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各项制度的落实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学校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切记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素质提升氛围。其次,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校的评估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并且有积极的心态,更加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养成独立的品格和毅力,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让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变成真正的社会实践。以此促进我国服务性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工作的艰辛。另外还要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评估,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这样能够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三)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首先,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校园是每天学生都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在校园环境的改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不断的改善校园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和精神都是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性,例如,对图书馆的藏书进行丰富,对校园的人文景观进行完善,在校园的宿舍中和食堂的硬件环境上进行重新的布局,给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印象,让这种独特的风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第二,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人文气息,以此给学生也建立较大的心理场,让学生开始关注校园的思想文化,渐渐地融入其中。其次,规范网络环境。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需要高校精华学生的上网环境,阻碍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学生建立起纯净的上网环境。坚持依法治网,在上网的过程中进行实名登录的方法,网站的审批程序也要更加完善不断的对网络实施加以严格的管理,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例如,建立起信息防火墙或者其他手段,将不健康的信息过滤掉。让学生所接受的网络信息都是健康的、积极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希望高校还要不断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的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培训,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不断的增加学生的政治文化修养,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王莹.高校“基础”课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0(4):149-152.

[2]敬菊华,韩凯丽.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的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5(2):127-129.

[3]张陟遥.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4,18(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