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病区环境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病房环境;管理;优质服务;效果

病房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近年, 我科为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开展病房环境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现有病床56张,将其划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分别分管28张病床。两病区布局相同, 主要功能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检查室、抢救室、病室、贮藏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等。采用优化病区环境,提高了优质服务的满意度。

2.方法

2. 1对病区环境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2. 1. 1 病区环境管理分层次管理不到位, 没有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放置。如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各种化验单, 治疗车未放置在方便取用的工作区。

2. 1. 2物品标识不明确, 没有定位、定量放置。如常用口服药、注射药品应在放置橱内, 有明确标志, 每一种物品未按需求量设立相应数量, 固定统一基数, 有些备用药物长期不用导致过期, 造成浪费。

2. 1. 3专人负责不到位, 科内工作区域未指定专人负责。如主任办公室、医师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

2. 1. 4物品使用后放置归位不规范。未设立用量较大物品的专用位置, 如各类病历应用的病历专用表格、护理表格、检查申请单等。

2. 1. 5物品使用不注重环保, 存在浪费。领用的一次性物品未按时间先后应用、不注重有效期, 存在物品过期浪费。

3.实施病房环境管理

以优化病房环境管理目标, 实现病房医疗活动安全、方便、快速、有效。根据我科特点, 确定必备医疗设备和物品, 根据不同用物的日常用量确定周转基数, 整理不必要的物品、设备、文件。整理原则: 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

3. 1重新划分物品放置区域

按照物品使用的频率重新划分放置区域, 如使用过的表格、交班本等, 放回库房存放。正使用的记录本、表格等保存在工作区域易取用处; 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放置在工作区附近; 笔、听诊器、手表等随身携带。私人物品施行一人一柜, 集中放置。设立环保回收箱, 注重循环再用[1]。将没有保留价值的纸张集中在一起, 当草稿使用。

3.2 .施行专人专项物品负责制

按照班次的安排分配病房环境管理区, 如办公桌护士负责护士办公室的卫生, 所有表格的分类管理和计划领用物品的放置和标识有明确的记录; 治疗班护士负责建立一次性物品的分类放置, 设立明确标识, 口服药( 兰色) 、注射药有固定的清点记录本; 抢救物品、仪器、抢救车专人负责制, 每位护士专人负责制, 定时清洁、保养仪器, 测试性能完好, 有记录; 小夜班护士负责更衣室、休息室的每日卫生清洁; 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由每日值夜班医生负责每日清洁。

3.3 .常检查, 勤自律

每日下班前15 分钟, 每个人对当班的工作进行回顾, 物品摆放归原处, 标识不完整的进行整改, 清点物品不符合基数的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时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物品的放置, 备用药品的清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有序整洁

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保持桌面整洁; 更衣室内个人用品全部放人衣柜; 治疗室、检查室内的物品除符合无菌及消毒隔离要求外, 还需按一定次序放置, 并养成用后放回原处的习惯; 将病人及家属的私有物品放人床头柜或衣柜内, 床头柜上放置与医疗有关的物品; 贮藏室内不同种类的物品分类放置, 并做好标签。

4 .效果

4.1 . 规范了病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的分类, 定点放置规范, 标识清楚, 基本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4.2 . 提高工作效率 30 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 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讨论:

病房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工作环境, 为医疗安全提供帮助。我科对科室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后, 实现了人、物、场所的有机组合, 改善了工作环境, 使病房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工作流程更加有序, 保证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对病房内的物品按使用频率分类放置, 使物品取用更方便、快捷。实行病房环境规范化管理后, 缩短了取用物品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病房的工作评价最终是以病人是否满意为标准的, 开展病房环境管理使病房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 医疗质量得以保障,病人满意度提高。

现代医院需要不断的提升来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拥有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才能拥有信誉和病人[2]。通过开展病房环境管理,输液治疗室及病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提升了病人及家属对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印象。而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必然吸引更多的病人[3]。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将推动整个医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玲,.5S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2):97-98.

第2篇

[关键词] 分片分段责任制; 6S管理;环境清洁完成率;达标率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5-0127-03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SHAO Hong XU Ju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Center, 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f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15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rom January to May 2016 as the study group. The ward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and compli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nurses in this ward were compared. The form of on-site inspection of special post was used monthly, and then ward nurse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ward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 standard table, finally the obtained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The first 5 months and the last 5 months of the completion rates and compliance rates of the wards clean environment implemented by nurses in the ward were compare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6S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Compliance rate

6S管理即6SF代企业管理模式[1],起源日本的5S企业管理法[2],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环境, 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3]。6S管理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的管理, 并于近年引入到医院管理当中,对医院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4]。同时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础与关键,其核心的要求是员工素质的提升,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5]。6S管理法包含整理(Seiri)、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整顿(Seiton)、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6项内容[6]。它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广泛性、潜隐性、持久性、直观性、全员性的特点[7]。环境管理是6S管理的中间重要环节,起着承接各环节的作用,本研究从2015年8月实施6S管理法对病区进行管理后,病区的环境面貌较前有不少改善,但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细节上,特别是实施环境整洁时仍有不少缺陷,为了改善这个局面,更好地完善病区的6S管理,从2016年1月起,本病区采用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即:将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病房等进行区域划分,白天落实到各个班次包干负责,晚上由值班护士管理的方法。实施这种方法后,本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有显著改善,有效保证了6S管理在病区的顺利开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病区现代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8~12月的本病区全体护士执行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作为对照组,2016年1~5月本病区全体护士执行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作为研究组,两组进行比较。参与被检查的两组护士和被检查的总例数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本病区的全体护士进行6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以护理部《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标准》的检查项目为依据设纵列,以各位护士姓名为横列,制定《骨-脊柱外科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标准》。每月10、20日进行检查、记录。以实地查看形式进行评核。由两位责总长负责本病区护士的检查。同时两位责总长两人相互检查。未检查到的护士,在以后的日期内及时补充检查,并定期反馈。

1.2.1 对照组 根据护理部的规定,实行护理部制订护理单元病房、办公区域(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管理规范。规范办公区域物品及病房物品放置。规范陪护人员用物放置,规范输液架放置,及时查收硬纸板等用物,餐板专用,换洗衣物统一挂于晾衣室,病区护士做好宣教。

1.2.2 研究组 除按照观察组的要求继续执行的基础上,使用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即:将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等区域白天落实到各个班次包干负责,晚上由值班护士管理。本病区白天工作框架共分为6个责任组和1位主班护士,责任组由责总组,责1a、1b组,责2a、2b、2c 组三部分组成。具体分区:(1)主班负责护士站中段、换药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2)作息8:00~17:00的责1、责2护士分别负责护士站东段、西段;(3)治疗室由作息8:00~16:00的责1、责2护士负责,16:00~17:00由责总长负责;(4)护士会议室由责2c 负责;(5)值班房由夜间值班护士负责。(6)病房及相的廊区由对应的当值各组责任护士分别负责管理。

1.3 评价指标

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实际完成的例数/应完成的例数×100%;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达标例数/检查总例数×100%。病区环境清洁达标例数的定义:病房、办公区域(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检查标准≥90分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与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实施6S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发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主要内容5S管理是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基本方法,也已经成功地发展成为一种有效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8]。同时在现代管理中,安全也开始纳入5S管理,形成6S管理模式,其可以提升效率,也能保障管理的安全性,在病房管理中有其特有的优势[9]。6S管理活动是医院骨科病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10]。6S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简称。(1)整理:就是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将混乱的状态整理为井然有序的状态[11]。物品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12]。及时整理和丢弃护理站、治疗室、病房、无菌室等区域内不必需的物品,做到供需适宜,尽可能减少必要物品的库存。(2)整顿:将必要物品归类分区放置[13]。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用处、生产日期等进行统一排放,“定点、定容、定量”[14]统一管理。并做好物品取用原则标识,做到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方式取用物品,能方便有效取用物品,减少物品的堆积。各类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清点登记本,每日专人清点。(3)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15]。及时处理垃圾,美化环境,保持工作场所及其他空间整洁,设备保养良好[16]。各个空间的设备、通道的前后左右,每个无菌柜和储藏箱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做到病区中无不用之物。护士站、治疗室、无菌室、值班房、移动查房车是重点,要做到台面清洁整齐,表面无灰尘和废弃杂物,移动查房车定点放置,车内配置整洁,病历夹定期擦拭消毒。(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等3S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后,清扫病区环境,保持清洁。(5)素养:组织培训,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6S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院内、科内培训等方法,提高全病区各层级护士的自身职业素质,提高慎独精神。(6)安全:病区内提高预防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确保病区各人员、设备、设施安全。消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张贴上墙,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17]。应用6S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科室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科室关系,增加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18]。本病区实行6S管理后,病区的物品存放更加井然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物品的存放和堆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病区环境有效地得到了改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有效减少,住院日期明显缩短,有效保证了病区各类人员的安全,提升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3.2 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的重要性

病区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1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患者对住院期间病房环境要求也相应提高[20]。前5个月本病区在开展6S管理过程中,虽然较以前病区环境面貌有所改善,但未能明确落实到点到人,有些细节把握不好,造成病区环境仍然存在部分区域未进行打扫,清洁整理不到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区6S管理的全面进行。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病区采取了改进方案,全面推行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做到责任到个人,分工明确,对各清洁区域进行划分,让每个人能明确了解各自的清洁区域,避免了重复清洁和遗漏清洁的弊端。而且采用人性化的手段,使用了分时段的方法,做到班班有人清洁,日日有人维护,在完成了清洁病区的基础上使环境的优化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随时接受责任总长的检查和评估,提高了护士管理的责任性,同时工作环境的整洁、规范也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心情,极大的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21]。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推动了6S管理病区的步伐,有效地维护了6S管理在病区中的应用,两者互为推动,使病区管理更为系统化、现代化,巩固了6S管理在病区的核心地位。

3.3 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有改进的空间

本病区通过5个月的实践推广,将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使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提高了12.13个百分点,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提升了14.96个百分点,但是仍未达到100%,多是因为承担各区域或者各时间段的病区护士,由于病区日常工作繁忙,分管床位的患者病情重,手术、出入院患者多,导致了无暇顾及自身负责区域的清洁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对分片分段责任制法提出了需改进的空间,本病区正在积极完善这种方法,使得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与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能更有效的提升,保证病区6S管理的全面完善。

综上所述,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在病区6S管理中能有效改善病区环境,更好地促进病区6S管理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石少辉,吴国平,李茂廷. 6S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过程中的教学应用[J].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5,9(10):228-230.

[2] 马小芳,邓春艳,杨春霞,等. 6S管理法在ICU仪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01-104.

[3] 章西萍,王慧琴,邵在宏,等. “6S管理”结合目视管理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 中西结合护理,2015, 1(1):136-138.

[4] 郑尚英. 论6S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18):118-119.

[5] 胡敏,詹芳. 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四川医学,2014,35(4):517-518.

[6] 付晓玲. 6S管理法在提高药品管理安全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16-17.

[7] 谈超,吴开智,李D,等. “6S管理”理论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事,2014,28(10):1153-1157.

[8] 蒋晓莲. 护理理论[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9(11):963.

[9] 朱昊. 如何进行现场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58.

[10] 师娟. 6S管理法在普外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14):3144-3145.

[11] 刘海燕. 6S管理法提高ICU用药安全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13,28(11):44-46.

[12] 倪斐琳,祝亚男. 6S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3(4):778-779.

[13] 李克佳. “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107-108.

[14] 周兴平,屈伟娇,方仙芬. 6S管理在基层医院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健康研究,2014,34(5):580-583.

[15] 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 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2011,23(7):1376-1378.

[16] 周旋,张琳. 6S管理模式在胸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101-102.

[17] 曾德春,温永芬. 6S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5):173-175.

[18] 陈玉荣,赵雪莲. 6S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27-128.

[19] 欧伯英. 开展病房环境管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87-288.

[20] 袁越,季红,赵军燕,等. 运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管理病房环境的效果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73-675.

第3篇

【关键词】 病区环境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应用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7.1.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13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ward environ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prevention of senile inpatients from dropping bed and falling down.Method:86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c group activity,and ward environ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the incidence of dropping the bed and falling down,and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 1 pati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hospitalization dropped bed,2 falled down,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War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Fall; Fall bed;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Chongqing Hechu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1520,China

S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这也导致医院就诊治疗人群中,老年人的构成比逐年递增,并且由于老年人主要以慢性病为主,患者常需住院治疗[1]。受患者原发性疾病及身体素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跌倒、坠床等是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常见的风险事件,不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同时可对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产生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患者年龄在65周岁以上;明确原发性疾病,符合收治入院标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丧失完全自主活动能力。其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65~88岁,平均(75.2±4.3)岁,已住院时间3~15 d,平均(9.2±0.5)d,其中合并脑梗后遗症25例,高血压21例,肺感染15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品管圈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法的病区环境安全管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笔者所在科室工作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导致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估、分析,并对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并采取相应措施。(1)常组织。判断病区内的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将必需品数量将至最低并分类放置,非必需物品直接处理或搬回仓房。(2)常整顿。病区内必需品规定定位并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对患者应用药物、物品进行同一颜色分类,并分类放置在其触手可及的地方。(3)常清洁。及时清除病区内的垃圾、脏污,保持地面干燥、整洁,保持仪器清洁、正常工作。(4)常照看。对于老年患者加强监护措施,白天密切监护患者状态、表现,加强病房巡视,夜晚嘱咐护工陪同患者如厕、起床等。(5)常自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工作,养成良好、自觉的工作习惯,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均栏裰葱小拔宄7ā保品管圈小组内成员每日下班前5 min进行自我工作回顾与总结,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集体讨论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件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四级,其中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1例(2.33%),跌倒2例(4.6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4例(9.30%),跌倒5例(11.63%),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一般5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为88.37%;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非常满意13例,比较满意20例,一般7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患者住院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跌倒、坠床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风险事件之一,其主要发生于夜间患者如厕及患者起床、下床过程中,由于老年患者原发性疾病及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住院期间极易发生跌倒坠床,极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重者可导致骨折、关节错位、脑震荡等高危事件[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病区环境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本组研究应用的病区管理是基于品管圈活动原理及PDCA循环法开展的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常组织、常整顿,能够保持病区内无杂物、简洁,患者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不易碰撞周围物品,并且将患者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在距离患者较近的地方,可避免患者因费力取物而发生跌倒、坠床;常清洁侧重于保持良好的病区内环境,地面保持干燥、整洁,避免患者因地面光滑、脏物避让等跌倒,并可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健康、整洁、舒适的康复环境[4];常照看重在监护患者活动,日间由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密切监护患者一切行动,嘱咐家属进行及时管理,夜晚由夜班护士及护工共同完成,全程陪同、搀扶下床、如厕等,避免夜晚跌倒、坠床后无人管理引发安全事故[5]。而病区环境管理对于护理人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五常法”病区管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积极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并且能够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6-8]。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病区环境管理可有效降低其坠床、跌倒发生率,并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璐,周洁,徐国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30-32.

[2]余丽君,李琴,房兆,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2-33.

[3]张凌华,汪映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9(8):151-152.

[4]黄玲玲,文倩.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305-3306.

[5]杨慧,李朝梁.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81-83.

[6]王志芳.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64(5):603-604.

[7]李莺,胡雁.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13,60(6):574-576.

第4篇

关键词: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集中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比普通科室高,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单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219例,其中男152例,女67例,中位年龄41.5岁。

1.2研究方法 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情况。

2 结果

2.1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8.72%,其中男36例,女5例。

2.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的90.24%,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为4.88%,较少见有泌尿及消化系统感染(表1)。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通过病原体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列于3位,分别占51.4%、29.7%和21.6%,另外真菌感染也有不小比例,为16.2%。二重以上的感染比率较大,多数患者有2~3种病原体感染同时存在。

2.3分析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发现,侵入性操作中以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比率最高,在各危险因素中,以气管切开、呼吸机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气管切开后发生院内感染为78.95%,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院内感染(见表2)。

3 讨论

3.1高危易感因素 有报道,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0%~30.0%[1],分析与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分析与ICU患者多长时间卧床,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能力,气道分泌物排除困难,加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中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等有关。

各种有创性技术的应用,如气管切开、动静脉留置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气囊漂浮导管等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为细菌侵入打开了门户,尤其是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屏障,削弱了气道纤毛的清除能力和咳嗽反射,细菌随着导管进入下呼吸道并易于吸附并定植于此继发感染。气管切开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损害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再加上如果消毒灭菌操作方面疏忽,留置导管时间过长,气道护理不当,都极易导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2]。

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Fagon等[3]曾报道,机械通气时间每延长一天,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将增加1%。因为呼吸机的通气管道结构复杂,且彻底为机器内部管道消毒灭菌较困难,加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对呼吸机管道的污染等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呼吸机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源头。

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可通过抑制某些产生抗念珠菌物质的肠道革兰阴性菌等途径促进真菌感染的发生[4]。留置导尿也是医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但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及胸腹腔留置引流管因为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加之较易护理,在调查的患者中继发感染发生率较低。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ICU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病室消毒隔离 定时通风,保持ICU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分开安置感染和非感染的患者;切实做好地面、物品表面清洁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特别做好吸引、吸氧管道的更换消毒;合理控制家属探视。

3.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道护理 医护人员操作前后需认真、彻底、有效的洗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在抢救治疗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用具需专人专用,吸痰盘24 h更换消毒1次,气管内套管每4 h煮沸消毒1次,外套管在气管切开处窦道形成后每周清洗消毒1次。气管切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切口敷料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呼吸机连续使用时,每3~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并进行严格消毒,遇管道污染较严重者增加更换频次;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有条件时定期做痰液细菌培养;机械通气时,注意导管气囊的充气量,使导管固定妥当,避免导管滑动加重气管黏膜损伤或口腔分泌的倒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湿化,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

3.2.3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导致真菌感染,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使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必须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最好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病情好转后及时停药;避免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反应,明确给药方法,按规定时间给药,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疗效,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

3.2.4加强留置导管护理 严格掌握留置导管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组织,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确保导管连接紧密,密切观察置管处皮肤、黏膜有无红肿热痛,加强局部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7.

[2]黄先永,沈洪,张志强.危重患者急诊抢救中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4-26.

第5篇

1 病房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1.1医院环境卫生概述 医院环境是患者用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保证了每天都要进行的医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各项常规和专科检查,手术,病情观察,相应症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管道、气道护理,伤口的护理,静脉治疗的护理等等。

医院环境卫生包括卫生空气环境,各场所地面及物体表面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手及个人装置卫生等,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对于患者而言既是利于康复的重要环境依托,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1.2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住院患者疾病的痊愈与健康的恢复必须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下才能获得。舒莉[1]在《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认为噪声不仅对听力、血压、睡眠等有不良影响,还会诱发人的烦恼、习得性无助,容易造成儿童的认知障碍等。孙发碧[2]研究表明安静的病房环境给人舒适的感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噪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韩静[3]研究表明污浊的空气会干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人出现烦躁、头晕、倦怠、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国外文献显示[4],环境污染与某些心肺疾病的入院率有关联。

1.3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媒介物传播,这三者都与医院内环境因素密不可分。Eickhoff[4]报道医院感染约有10%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

2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病房环境是否舒适主要受国家政策制定、医院政策制定、护士管理、后勤部门对清洁人员的培训与督导以及由患者公共卫生意识外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来实现。

2.1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宏观调控 卫生部在总结1996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施行7年的情况和对全国28个省市206所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经修订,于2004年推出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里对病房每床建筑面积及每床净使用面积有着明确的标准,同时对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的要求也有着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标准。

2011年卫生部应医改要求重新制定的《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感染管理均有明确要求。对医院病房物理环境建设和维护均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全国医院进行的感染监控,对于病房环境管理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2.2医院对国家卫生政策的响应落实

2.2.1医院病房设计对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暖系统等的考虑。良好的温控系统可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基础代谢率,保持良好的住院感受。适度的通风可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良好的水暖系统可保证病房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清洁工作的展开。汪强[5]在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中针对医院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问题研究中指出空调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从污染源控制、通风和空调净化3个方面着手,从而提出了利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要点。

项志f[6]在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中认为洁净室空调系统及SARS病房空调系统均应考虑温湿度控制,气流控制,气压控制,节能措施等方面问题。

2.2.2探视制度和家属陪护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病房物环境卫生的维护。王云波等[7]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认为探视者是探视时间内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调整探视时间和控制探视人数降低病房空气污染。

2.2.3医院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基础护理措施内容的凸显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考虑,护士的生活护理内容不断得到细节的填充,护士对于晨晚间护理的工作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落实。

2.2.4医院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

医院保洁员是为医院创造安全、整洁环境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却与医护人员一样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物质,张红艳[8]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认为对医院保洁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监督、检查、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了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还为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然而刘喜萍[9]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卫生已引起院方足够重视,而保洁人员手卫生仍为薄弱环节。

2.2.5医院院感部门对病房环境消毒效果的监测 陈祖云[10]研究结果表明对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以及重要部位的感染控制等质控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针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环境分为四类:I类为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II类主要为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区、普通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Ⅲ类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儿科病房及各类普通病房;IV类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2.3护士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 吴晓敏[11]在“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认为应用5s理论,即通过整理(seiri)、存放(seiton)、清洁(seiso)、标准(seikeetsu)、修养(shitsuke)的模式对病房环境进行持续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因物品混放造成的医疗差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感和美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护士的三级质量控制对于病区管理的环境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均纳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

2.4患者对病房环境的评价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维护有着促进作用。韩静[3]在对一次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展开的舒适度抽样调查发现30.5%的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物理环境不舒适,其中7.6%的患者认为病房的空气质量较差,因而建议医院管理者对病房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展开整改促进活动。

2.5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对于维持病房物理环境卫生的意义重大。

2.5.1公共卫生意识的内涵 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状态与其自身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则空前巨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5.2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可塑性 文清秀在[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影响的分析的调查研究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使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而张雪等[13]在公共卫生与全民的健康意识探究中提出SARS、禽流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

2.5.3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在医院环境的体现 医院环境内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成熟则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护士对病区环境管理进行检查督导,保持“三短九洁”的良好卫生习惯;遵守医院的探视和陪护制度,不喧哗,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减少噪音对其他病友造成的影响;有成熟的健康责任观,对于保洁人员和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环境管理的时间段,自觉维护病室安静、整洁,即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可帮助维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

2.5.4患者在医院的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既沿袭于自身的卫生修养和在院外获得的零散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塑造,同时也受到医院内公共卫生知识健康宣教的熏陶。医院健康教育较社会而言更为集中,专业性也更强。个人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这与患者的理解认知能力、接受公共卫生教育的经历、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而影响患者在医院公共卫生意识的因素和机制尚不明确,需收集基本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调查。

3 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方法

3.1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臭氧、紫外线和化学药剂。

3.2物品表面消毒 常规采用含氯消毒剂(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含有效氯500 mg/L的抹布擦拭。

3.3医院工作人员手消毒 消毒时机: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血液、体液污染后,摘手套后。消毒方法:使用流动水或速干手消毒剂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4 病房环境卫生监测手段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或使用中,病房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生物监测。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采样过程:清洁后第1、7、l4、21、28 d,启动净化空调,由半循环运行到全循环后15、30、45、60 min。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对各级LAOR采用“5点法”取样,上述过程重复10次。病房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采样用棉拭子法。

5 病房环境卫生的评价

目前医院及国家感染监测网在病房卫生评价研究中对医院感染的研究较多,有着较全面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医院环境卫生的不合格必然导致院感率的上升。然而病房环境卫生的合格并不意味着院感率的下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6 结论

综上所述,病房的环境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医院职能部门的长期监管,也包括护士及保洁人员的长期维护,同时还离不开患者自身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医院职能部门对病房环境中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较大,其中对医务人员的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和督导比较到位,而对于医疗边缘人群如保洁人员监管和培训力度较弱。患者成熟的公共卫生意识可帮助维护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但其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公共卫生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机制仍尚待研究。患者对病房卫生环境的评价研究较为表浅,且缺乏对其评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舒莉,吴建平.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4-666.

[2]孙发碧.浅谈声音在病房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27(320):77-78

[3]韩静,李新辉,杨琴.住院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舒适感的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1):13-15,19.

[4]A P,Rw S,L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Brisbane,Australia[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1,56(1):37-52.

[5]汪强.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3):50-52.

[6]项志f.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4):35-38.

[7]王云波,潘京海,李宗麟,et al.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15-917.

[8]张红艳,赵惠云.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96.

[9]刘喜萍,于晓芬.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38-40.

[10]陈祖云.质控关键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2):212-213.

[11]吴晓敏.“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管理,2011,10(5):316-317.

第6篇

关键词:五常法;环境管理;供应室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环境品质的一种技术,是对工作环境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源于5个日本字(Seiri意为整理,Seiton意为整顿,Seiso意为清扫,Seiketsu意为清洁,Shitsuke意为修养),全部是"S"带头的字,所以它也称为5-S。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清扫"、"常自律",它是一个由内到外、由人到物、由软件到硬件、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流程、由考评到自醒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我科于2014年元月开始,将"五常法"应用于供应室环境质量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实施方法

先评估五常法对供应室的适用性,整理好五常法的相关材料,准备充分后在科室会议上,护士长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五常法的概念、实施意义,使其掌握五常法不仅是确保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建立和保持环境品质的方法。实行全员质控,护士长督察,及时整改,每月进行汇总并进行讨论。

1.1常整理 根据区域工作需要,将常用、不常用和不需要的物品分别清理出来,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出工作区域。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时间及物品数量因素,规定放置位置,同时,制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规定,报废、丢弃或入库保管。

1.2常整顿 将需要使用的物品有条理地放置和处理,把每个柜子放置的物品都列出清晰的标志和名称,以易于找到和取得为原则,有秩序的放置物品,节约寻找时间,有完善的储存方案。

1.3常清扫 清扫过程中不单要把工作区域打扫的整齐清洁,并在清扫的同时检查各项设施、工具、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要区分明确;清扫工具不可混用,要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整齐又安全,应经常进行清扫工作。

1.4常清洁 要想确保工作区域处于清洁,需要持续保持整理、整顿及清扫等活动。使用识别系统,张贴标签等以增加工作场所的透明度。及时找出任何影响工作环境的安全及健康问题并加以改善,这包括处理油烟、粉尘、及有害烟雾等问题;把每一项整理工作场所的工作标准化、常规化。

1.5常自律 把五常法养成习惯去执行,遵循准则,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安全习惯的工作场所。让每位员工自觉参与安全的工作程序并遵循每一项法则,亲身体会实践5S所带来的改善和好处,从而养成自发性的安全改善行动。

2 预期效果和目标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清洗、包装质量是保证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灭菌质量是控制院感的关键,保证灭菌质量是杜绝医院感染的一种有效的技术。①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物品存放位置一目了然,取之即用,节省了寻找的时间,减少了出错机会,提升了服务品质。②增加了环境整洁度整齐的环境,让工作人员有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空间,对工作充满信心。③增加了工作安全各种器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各通道畅通无阻,各种标识清楚显眼,人身安全得到保障。④物品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使用,杜绝浪费,降低成本,减少库存量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空间的挤占。

3结论

实践证明,"五常法"的应用对供应室的环境管理起到了规范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强化了大家的交接班意识和查对意识,提升了供应室的形象,增加了科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工作中用五常法的理念及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主动积极,条理有致,协作能力及工作效率明显提升[3]。

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物品定置管理,视觉管理和增加透明度,使常用的物品易取易放,标记清晰,减少出错和查找物品的时间。分析存在问题,分别从人,物,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4]。

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常组织清理物品,不能用的报废,不和本科用的拿到医院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需用的医疗用品有合适的储存量,做到按需领取,避免积压和过期,减少物品的储存空间。

改善形象,提高竞争力五常法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常自律。通过自律,抛弃坏的习惯,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工作场所。

参考文献:

[1]金香五常法在病区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新医学导刊,2008,9:117.

[2]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7篇

2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优秀的员工为基础。高玲将PDCA循环引入到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管理中,经过两年的实施,该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流程化,效果明显。任定玉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调查和分析护理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并实施该项目,同时做好效果跟踪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循环反复,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质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孙树英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门诊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调查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诊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庄素芳等实施了护理隐患查找制度,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查找出来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就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投诉,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院内感染管理杨小燕通过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控制白血病患者PICC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在计划阶段对既往PICC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初步的护理计划;实施阶段为PICC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护士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护理;在检查阶段护士每4周及在患者PICC导管停止使用后进行检查,评估护理效果及护理不足;在处理阶段护士巩固已取得的护理效果,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显示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蔡珺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和讨论可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因,确定阶段性的主因,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组成监控小组科学规范地进行监测,将结果报告并反馈;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商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解决。结果显示,在导入PDCA循环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明显加强,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5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沈立燕在断指再植的护理实践教学中使用PDCA循环,参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实施教学计划,比较实施前后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张红艳等为了比较PDCA指导下的临床带教方法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的差别,将护理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和PDCA指导下的新临床带教方法,学生在出科时用有效临床带教教师特征评分表为自己的带教老师打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DCA指导的新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带教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6病区环境和物品管理病区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在病区卫生工作中,病区卫生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但由于卫生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接受能力差,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的隐患。陈正琼等针对此情况对病区卫生员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法。PDCA循环法实施两年后,卫生员工作质量合格率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病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医疗废弃物是病区重要的污染源,熊雅等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运用PDCA循环法对医疗废弃物的来源及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管理监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分类、标识、终末管理。结果显示护士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对病区环境的污染。

7其他PDCA循环法在健康教育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黄小兰等将PDCA循环运用在龋齿儿童健康教育中,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患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患儿行为的改变程度、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除了在上述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PDCA还被用于护理科研的管理,以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

第8篇

肛肠科病人除了手术之外,护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专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过硬的护理技能,更要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这样,病人有一个好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对外界各种刺激源有一定的承受、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疾病的转归、利于身心的恢复。

了解病人的就医(诊)心理

对于肛肠科疾病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疾病的部位比较隐私,病人会感觉“很不好意思,那个地方有点不舒服,觉得没有啥,连家人都不好意思告诉,更甭提跑医院看大夫了”,迟迟不肯就医,往往等症状比较明显,有出血,大便困难或者肿、痛的厉害了,才匆忙就医。作为一名接诊护士,在了解病人种种想法之后,第一时间告诉给他最想知道的信息以及关于疾病的诊治方法,让病人可以安心的住院、手术,治愈疾病。

用优质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好感

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的始终。护理人员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如对疼痛的恐惧、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对手术医生了解和信任度、住院的经济负担等,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时我们请一些病人现身说法,从而消除病人的担忧和顾虑,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做好饮食指导,促进手术康复,一般情况下术前必须吃早餐,可适当吃稀粥、馒头、包子或面条,不进甜食、蛋、牛奶。手术当日,术后第一天吃流质饮食,如蒸蛋、稀粥等,以后吃普通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可适当吃一点麻油、蜂蜜开水,禁辛辣、温燥之品,禁烟、酒。护士利用晨、晚间护理操作等时间向病人进行心理指导。

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

病区内外环境的卫生条件,对患者的康复有重大的影响。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安静的环境,以及可供患者散步的绿化地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治疗环境。室内的墙壁以及用具的色彩对患者的心理调节也有影响。现代医院大多主张采用浅蓝色或淡绿色。病区内的照明设备应便利医护人员工作,保护患者视力,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感觉。夜间患者睡眠时间要用地灯,避免干扰患者的睡眠。绿化病区的环境,可使患者情绪安定,提高疗效。此外,室内温度、湿度的调节以及防止噪音的措施对患者的影响也应注意。在加强病区环境管理方面,除上述许多提高治疗效果、有利患者恢复得措施外,注意病区内外的废物垃圾和污水的分类处理,严防交叉感染,以避免对患者和医院周围居民的危害,也是病区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污水必须消毒后再排入下水道,垃圾必须分类处理:凡检查过的痰、血、粪便等标本和摘除的脏器、肢体必须焚烧处理;一般垃圾应定时迅速处理,以防发酵、细菌繁殖。

与病人多交流

通过与病人交流告述肛肠疾病病人一些预防常识,让患者知道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十分痛苦,久治不愈,男女皆有,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人们常说“十人九痔”,就是这个道理。其中以20~40岁的人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护理注意事项

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久坐、久站工作的人,应加强课间、工作锻炼,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痔疮发生。

饮食:防止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火锅、酒、胡椒等,过量则促使血管扩张。注重食疗: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一些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大枣、胡桃、胡麻、木耳、桑仁、松仁等可以常食,也可制成药膳食疗方食用,如桂圆肉粥、胡麻饼、松仁炒玉米、胡桃炒瘦肉等,可润肠通便,促进裂口愈合。

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吸收后,食物残渣经24~48小时成为大便排出体外。若停止时间越长,大便就越干燥,同时大便贮留于结肠,其中有毒物质较长时间刺激结肠黏膜,可引起大肠癌。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时间是早晨起床或早餐后。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粪便已储留在乙状结肠。起床所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餐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可使结肠蠕动波增加,结肠内压增高,产生便意。此时可以不增加腹压,顺利地将粪便排出。因此,在正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好时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保持每日大便1次,以早起或早饭后大便为好。早起活动或进食后产生胃结肠反射,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从结肠排到直肠产生便意。大便通畅就是粪便软硬适度,饮食应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遇大便干燥,可多吃蔬菜、水果、蜂蜜、麻油等,必要时才用药物调节,但不能依靠药物来维持大便通畅。习惯性便秘者应寻找原因,从消除病因着手。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者可用药物调节胃肠功能。

不应养成久蹲厕所的恶习,有的人喜欢在大便时看书、吸烟,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下蹲直肠局部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扩张,产生坠胀,似有大便未尽感,下蹲时间越长,坠胀越重。起立后直肠充血缓解,坠胀感自然消失。预防肛裂的关键是解决便秘。一直以来,饮水疗法是防止便秘最有效而价廉的方法。按成年人的生理需要,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达到2~3L,这在秋季气候干燥时显得格外重要。饮用的可以是白开水、淡盐水、蜂蜜冲水和饭前饭后的汤水。不宜过多饮用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因茶叶中的鞣酸可以收敛涩大便;而咖啡因则有利尿、加速水分丢失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宜多进食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甘薯、麦片等。粗纤维食物能软化大便,增加排粪量,并刺激结肠蠕动。部分肛裂患者仅通过上述方法,症状即能缓解。

第9篇

关键词:医院;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审查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3404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就诊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医院项目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医疗环境较差的农村地区以及城区向外扩张的区域出现新建医院的项目较多;城区内很多建设时间较长、硬件设施等条件不完善的医院出现改扩建乃至迁建的项目较多;越来越多的私营医院、专科医院项目因为相关政策的放宽也逐渐增加。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属于V类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158医院中“新建、扩建”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医院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始终被分类管理名录定在较高的评价等级上,可见此类项目的复杂性和环评编写的高要求。笔者从事医院类环评项目编写及审查工作多年,在实际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就环评编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审查的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及总结。

2新建医院项目环评编制主要内容

2.1工程概况

对医院项目需要交代的内容必须全面细致,因为这是产污环节分析的源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同时注意配备总平面布置图(必须包括污染源分布,改扩建项目必须给出改扩建前后的)、周边环境示意图、内外部给水管网图、排水路径图、人流物流车流路线图等。

2.1.1项目基本情况

说明项目建设背景、基本情况及构成,明确医院的性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非传染病医院、是否涉及传染病房)。

2.1.2项目总体规划情况

若项目为分期建设或拟建项目为总体建设项目的子项目,应说明总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情况及拟建项目与总体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总体建设进度;分期建设、分期验收的项目要给出各期的产排污分析内容及环保“三同时”验收表。

2.1.3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特点,说明项目的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门诊量、床位数、各建筑物分布及平面布置情况、楼层及使用功能等详细经济技术指标,明确科室或诊疗科目设置情况,明确院内分区情况(即病区与非病区、传染病房与非传染病房)。需要注意的是:门诊量和床位数是医院类项目的重要指标,环评文件应根据立项文件阐述清楚,不能遗漏。

2.1.4总平面布置

说明项目规划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给出项目组成的各主体建筑、辅助建筑(例如锅炉房、氧气站、洗衣房等)、公用设施的总平面布局方案以及道路交通、停车场等设施的专项布局方案。

2.1.5拟建项目与外环境的关系及原有用地状况

(1)项目外环境基本情况。使用图表并配以文字说明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干线、居民点、公用设施、工厂企业、湖泊水体等。重点说明项目建设是否存在制约性因素,包括对本项目可能造成影响的外环境(例如周边既有或在建企业存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周边道路环评已经明确的规划控制距离要求等)以及可能受本项目影响的外环境基本情况(例如传染病医院自身有其建设规范要求)。

(2)项目用地性质及现状。说明项目用地历史沿革及目前现状情况:无环境遗留问题的只需要说明用地现状,涉及原地块拆迁的应补充交代拆迁主体、拆迁规模和拆迁安置情况;有环境遗留问题的应说明原有用地历史沿革,原有企业厂区平面布置及各生产单元功能布局、生产工艺、产品方案、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原厂各功能区与拟建项目规划各构筑物对应关系以及相关土壤修复情况(有土壤修复报告的可以直接引用其结论,目的是说明该地块是否可以用于医院项目建设)。

2.1.6公用工程

说明项目供电、给排水、制冷制热、空气净化系统(过滤、消毒等)、排烟及通风、医用气体供应系统、被服洗涤、物流及交通、垃圾收集系统等基本情况。

对于在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但周边现状市政排水管网尚不完善的项目,应结合区域市政排水规划及建设进度,落实项目排水路径中各段管网及相关设施(例如泵站)的建O情况,并阐述与项目建设的时序衔接关系;若无法确认建设进度的,则环评需按照近、远期排水两种情况进行污染防治措施设计及达标分析。

2.1.7环保工程

说明项目污水处理站、一般固废暂存间及医疗危废暂存间、废气治理设施及环境管理制度等的基本情况。

2.2工程分析

分析施工期施工环节并明确各环节污染源,分析运营期建筑各功能区主要污染源;分施工期和运营期给出项目污染源分布情况并核算污染源强,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一章节基本包括以下图表:施工环节及产污节点示意图、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分布图、运营期水平衡图,施工期产污分析表、项目运营期产污分析表、施工期土石方平衡表、项目给排水平衡表、污染源强及产生情况一览表、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一览表。

2.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针对项目特征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点,选择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影响对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专题预测与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规定,三甲医院的地下水评价类别为Ⅲ类,相关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内容较之一般医院项目的环评深度更甚。

2.3.2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以及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医院作为特殊的社会建筑类型,需要给医护人员及病患等提供安静、和谐的诊疗及就医环境,一般将其本身视为敏感建筑,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环评中常常需要补充外环境对医院项目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评价分析交通噪声或振动对拟建项目的影响能否满足声环境质量要求:说明临交通感干线的建筑名称、使用功能、层高、规模、位置关系等,分析预测受噪声及振动影响的临路建筑临道路一侧声环境能否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若超标应明确噪声超标范围、超标程度;对于不能满足功能区标准的区域,应按照环发[2010]7号文《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所提出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室内声环境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相应医疗用房的要求。

(2)评价分析周边工业企业、市政公用工程(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特殊项目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对拟建项目的环境空气影响及声环境影响。

(3)引用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实测数据评价或类比分析周边环境中高压走廊、变电站、微波发射塔、广播电视发射等设施对拟建项目的电磁辐射及无线电干扰等环境影响。

(4)若项目存在分期建设分期验收的情况,要分析后期工程施工对前期项目运营的环境影响。

2.4污染防治措施

分施工期和运营期,结合项目的特点,选择如下全部或部分专题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污)水治理措施、噪声及振动治理措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地下水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论证项目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用、有效的原则,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2.5其他

2.5.1关于医院的清洁生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二十四条:“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医院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可从“建筑与装修材料的选择”、“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臭氧层保护”等方面论述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由于医院排水的特殊性(目的是避免交叉感染),一般不建议医院实行中水回用,因此这一条往往不在清洁生产改进建议之列。

2.5.2医院的总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根据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站、锅炉房、氧气站、物流人流路线、泵房、冷却塔、风机等设备设施在总图中的位置,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从是否存在交叉感染、是否会对周边敏感目标以及医院内部敏感点(例如住院部或病房楼)造成影响的方面入手分析。

3对医院项目环评审查的基本内容

3.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医院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及固体废物污染等。

(1)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原有旧建筑拆除(若涉及),土方挖掘、回填、转运,建筑材料现场搬运及堆放产生的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等。评价中应定性或定量预测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规模小、施工周期短的项目可适当简化。通常采取设置全封闭围挡、及时清扫施工现场、定时洒水抑尘等控制措施,减小其对外界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

(2)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尽量要求集中收集进行沉淀、隔油处理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周边管网完善的项目可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不能与污水处理厂衔接的项目可以采取旱厕或移动式环保厕所的措施以避免未处理的污水乱排。

(3)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交通噪声。对于大型项目,应根据施工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声源强度,定量预测对场界和敏感点的影响, 规模小、施工周期短的项目可适当简化。通常通过减低声源强度、增加围挡、敏感目标防护、增加衰减量、夜间禁止施工等手段减轻其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4)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可采用系数法或类比分析法分别估算其产生量并说明排放去向。

3.2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污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等。

(1)污水:主要包括化验、诊疗室、手术等医技医疗科室排水及污洗间排水,住院病人及陪护家属冲厕、盥洗等排水,清洁卫生排水,医护及行政人员产生的生活办公污水及食堂废水等;注意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几N特殊废水的性质、处置方式及去向作出说明,即化验废水、放射科废水、检验科废水、口腔科废水等。若项目污水能够经由市政管网顺利接入污水处理厂,则项目废水应经过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满足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预处理标准;若项目污水经由管网或沟渠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则项目废水应经过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满足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的出水标准,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及《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等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方案,同时还要注意结合项目污水排放性质(污污分流还是污污合流)及院内管网设置情况对其进一步细化。

(2)废气:主要来自锅炉废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污水处理站恶臭和柴油发电机(若有备用)运行产生的废气、煎药异味(若有煎药室)等。对这些污染源要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其中煎药异味由于成分复杂且缺乏源强计算依据,环评只需定性分析即可),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3)噪声:主要来自食堂风机、水泵房、锅炉房、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冷却塔、地下车库风机等设备以及就医人群噪声。评价中应按建设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噪声防治措施,不仅要考虑医院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还要考虑院内住院楼等可能受到的噪声影响。

(4)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站污泥、食堂废油脂、废活性炭(若用于污水处理设施除臭则会涉及)等,可采用类比分析法或统计法估算其产生量,确定处理方案,明确排放去向,注意落实危废处置协议。

4.1废水

项目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的污水,是否分质处理、污污分流;污水处理站的设计规模、处理工艺、处理单元、处理效率、消毒方式以及污水处理方案的达标可行性分析是否全面;特殊种类废水的性质、排放特点、排放方式及去向是否明晰;污水排放的最终去向是否判断准确,污水处理标准是否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执行;污水在线监测装置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置。另外注意,若接纳医院排放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有特殊要求的应列出其接管标准。

4.2危废暂存间

医院类项目应明确危废暂存间的设置地点、规模、消毒情况、转运频次、防渗布置等情况,专用污物运送通道应注意尽可能远离主要人员聚集区,有效防止在污物运送过程中泄露、扩散引起的污染,避免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的交叉,实现洁污分流。

4.3传染病区域

结合传染病区域的防控特点,注意传染病区域产生的废水、污泥、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及空气净化要求。

4.4环境风险

医院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一般集中在公辅工程上,例如污水处理站的非正常排放、氧气站或制氧站发生泄漏及火灾事故、消毒剂的使用、天然气泄漏、油库发生事故(一般用于柴油发电机或锅炉备用,少量储存时一般为油箱或储油间),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转运的全过程。

4.5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

外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明显废气或噪声污染影响的市政设施(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大型泵站等)、交通噪声、振动、电磁污染、工业污染等,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调查有关污染源,定量分析其污染影响程度,明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6辐射污染

医院应专门委托具有编制核技术应用项目资质的环评机构编制核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该文件对医院涉及到的放射性设备及核医学应用等核技术应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同时提出相关辐射环境管理要求。医院类项目环评对此部分不再做详细评价说明,可以简述原则性环保要求或引用辐射类环评的结论。

4.7改扩建及迁建医院

根据笔者近几年审查的某市医院项目类别来看,医院改扩建或搬迁情况较为普遍,对于这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除了以上所述,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在过渡期(这里所指过渡期,意为医院拆、改期间但拟建部分尚未建成的时候)的污水处理站、医疗废物捍婕涞鹊慕ㄉ琛⑹褂梦侍猓绝对不能出现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即外排、医疗废物无处堆放或随意丢弃等情况;存在依托关系的承托工程是否满足改扩建要求;施工期间对医院内原有敏感建筑(例如病房、诊疗室、手术室等)的废气、噪声污染影响要有专节分析;对于迁建项目,如果建设单位需要转交现有医疗建筑,应切实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对原有建筑尤其是传染隔离区需在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后,方可交由卫生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重新分配使用。

4.8其他

目前很多民营医院、私人小医院往往租赁房地产的独栋商业用房或商业裙楼的某几层即可投入使用,对于这类项目的环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租赁用房的性质(应有相关文件支撑,例如房产证),存在明显矛盾时应作为项目选址的制约性因素;被租赁的商业用房所在项目环评中是否存在商业业态限制性条件(例如不能引入卫生站、医院等),及是否存在设置医院必备污染防

治设施的空间;如果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于租赁用房之外的空间(例如商业用房旁边的空地上或空地下,或是公共绿地中,等等),环评必须明确该空间的土地权属或管辖权,如果不属于被租赁方,医院应征得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同意。

5结语

通过对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汇总并简要分析了医院类项目环评编写及技术审查的原则及思路,以进一步深化、完善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淑民.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孙倩. 医院运营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现代物业新建设,2012,11(10).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中国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96-02

在医院工作中,护理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医院感染有直接关系,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 护理环节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1、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主要表现在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不强,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不清、常用检测方法不熟,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质控要点不能完全了解。

2、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缺乏自觉性与自律性,如不进行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监测,对无菌物品的灭菌有效期、破损情况检查不细,随意取放无菌物品,不按要求洗手,器械的灭菌消毒措施不当等。缺乏双向责任心,过多重视自身防护而忽略对患者的保护。

3、技术质量原因。没有得到与本科业务相适应的感染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不到位,检查标准不统一,护理质控线与医院感染控制线达不到整体性统一。

4、医疗器具消毒不规范。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不达标,体温计、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消毒处理不规范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原因。

5、对环境的管理不到位。治疗室、处置室卫生不达标,各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不合理;地面、空气消毒与记录不符,未达规定要求;病房内患者、陪护过多;基础护理工作淡化;非医疗用具污染,如床单位的反复使用,没有做到终末消毒,都可造成医院感染。

6、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未按卫生部《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垃圾分类不明确、标识不清、回收运送不规范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二、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1、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素质教育(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首先,健全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医院感染监控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和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病区护士长、病区兼职医院感染监测护士组成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各科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计划、标准、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案,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2)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护理行为的好坏与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关系。护理部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培养护士做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拟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加强“三基”培训,选派骨干护士外出学习院感新知识,并对全院护士进行传达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普遍预防理念。

2、严格护理管理规范行为(1)规范重点管理部门。对手术室、供应室、腔镜室等重点部门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工作流程合理,加强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方案,并予以落实,直至达标。(2)强化洗手等基本操作规范的力度。规范洗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操作间洗手池上方粘贴六步洗手法图解,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效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3)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管理。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专人管理,使用前认真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禁止重复使用,避免污染。(4)规范病区环境管理。规范病区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抹布严格分区使用放置。保持病室内空气及环境的洁净,按规范湿式扫床,卧具污染及时更换。(5)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严格分类放置医疗废物。收运垃圾的工勤人员要经过培训,配备防护用具,医疗废物须经清点并与回收人员核对无误双方签字记录后方可回收,并保存好记录资料。接触锐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损伤性废物放置于专用锐器盒,一旦被污染的利器物损伤,立即按职业暴露流程处理,防止在工作中意外伤害引起感染。

3、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以及不良反应护士应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严防因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4、推广循证干预方法。护理管理部门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护理质量感染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疗行为中常见的可致严重后果的难治性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5、加强检查与监测。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进行环境监测,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的监测及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的检测;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科室监控人员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力度,强化无菌操作理念等各项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管理者要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保障作用,加强管理,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建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1(3):214-215.

第11篇

[关键词]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 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 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急诊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患者家属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造成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忙于抢救病员忽视自我防护,职业危害大。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1],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室质控成员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控,随时抽查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全科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夜间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联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护士的考评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灭菌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2]。

2 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区环境管理

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区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员培训,按规范进行湿式清扫,随脏随清扫,对地面分泌物必须先消毒再清扫,拖布分区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悬挂晾干,床单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规定禁止在病区过道或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脏布类放规定污物桶内,护理车与治疗车分别存放;病房、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和清创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专人负责,每月定期采集空气标本做细菌培养,并作好记录。

2.2物品管理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无菌物品禁止放入无菌柜内,专人管理,若出现过期物品扣发责任人奖金;无菌溶液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压灭菌或低温灭菌物品一律经预处理后送供应室灭菌,做好消毒登记及与供应室人员的交接登记;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剂安尔碘,开瓶后注明开瓶时间,尽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严格消毒。

3.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3.1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和示教,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使各项操作正规化、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无菌手套,抗生素现用现配,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预防感染发生[3]。

3.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的关键环节。护士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为重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规定护士上班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为提高洗手质量,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正确洗手六步法,并将正确洗手六步法示范图贴在洗手区墙上,让全科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办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块,肥皂盒悬挂,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并配备干手设施。

4 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科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为止,卫生学监测结果无一次不合格。

5 加强职业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坚持做到标准预防;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伤后要按规范处理伤口,及时上报,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标准洗手,加强个人职业防护,人人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毁形、消毒和处理方法。使用防护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为急诊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无一例针刺伤发生;抢救室配备防护眼镜,为危重病员作气管插管时使用,避免分泌物溅至眼睛内。

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按规范分类处置,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分类警示标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装满容器的2/3时密封置于污物室内,每天医院派专人统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处置,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流入社会。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全科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科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能注重手卫生,坚持标准预防,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严格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380-381

第12篇

1 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以整体护理为根本的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这是新时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科为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号召,开展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认真落实基础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

2 护理模式

2.1 优质的病区环境:病区宜安静,清洁,舒适。温馨,各种标牌醒目。工作人员接待患者及其家属时要求态度和蔼,言语亲切得体,禁止使用床号来代替患者的称呼。

2.2 优质的服务流程:把患者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以优质的服务流程来完成患者的需求,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用以检验服务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3 树立新理念,拓展新内涵: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是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护理部要积极宣传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2.4 塑造新形象,提升综合素质:医院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职业道德、礼仪、心理、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自身的仪态、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2.5 加强沟通和理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多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除治疗之外更多的服务,在心灵上多加关爱及慰藉患者。

2.6 注重细节服务:在细节上做文章,坚持推广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份真情填满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在各科的看诊室放置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提供给患者使用;在每个看诊位提供患者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间等。

3 结论

3.1 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2 我们现有的护理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护理模式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追求理念。思想观念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把基础护理放入护理工作的概念里,这也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确切有效的保证。

3.3 加大对生活护理的管理力度,将基础护理列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

3.4 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拓展护理服务新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并激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丰富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等,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科护理的质量。

第13篇

5S应用于病房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广5S管理,收到良好效果。我科在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形成了“7S”,分四阶段推行,“7S”同时也是代表1周有7天,每天有一个“S”重点的意思。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将7S运用于护理管理中,将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提供安全保障品质,节约医院资源,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及护理文化、医院文化。

7S在病房环境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常组织(1S):常组织是全面检查,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将必须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使用分层管理-按物品使用频率分层管理方法。运用方法:“单一”就是最好,如一套工具/文具/一页表格、一小时会议、一站式患者服务、一站物料/文件集中存放、一天的事情一天做。

常整顿(2S):常整顿是研究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对必要的物品依规定定位、定量、排列整齐明确数量,有效地标识。运用方法:计划统筹(划线定位)、实施计划(规定放置方法)、标识物品名称(目视管理重点)。

常清洁(3S):常清洁是自己用的东西弄干净-不是增加清洁工对设备清洁同时要检查是否有异常-清洁就是点检,对设备清洁同时要-清洁也是保养。运用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将物品离地放置。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破损的物品要修理好,定期进行清扫活动。履行个人清洁责任: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要用心来做。

常规范(4S):常规范是连续的、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通过制度化维持上面3S的成果。运用方法:认真落实前面3S工作。分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负责人。视觉管理和透明度。制订检查方法和检查标准。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维持7S意识,坚持上班7S 1分钟,下班前7S 5分钟,时刻不忘7S。

常安全(5S):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质量的重中之重。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落实核心制度,培养慎独意识。

常节约(6S):在日常工作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滴水,节约每度电,节省每张纸。运用方法:倡导并形成员工的感恩文化,履行自己的职责,回报单位和社会,反之热爱自己的医院,爱护医院的每一件东西。

常自律(7S):常自律是要求人人依规定办事,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素养的做法,持续推动前6S至习惯化。制定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运用7S法,使7S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加强5S法管理:每季度选定1周为“5S加强周”,纳入护理质量检查的内容。

具体做法

物各有位,物在其位:所有东西有清楚的标签和位置,需要的东西定位摆放。每个分区位置有负责人标签。物品要分类摆放一目了然。用物定量摆放,过目知数,取用还置方便,无寻找时间,30秒内可取出和放回物品(仪器、设备、物品)。告示板整洁、明确易懂。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病区护士实行责任制管理,分为3个责任小组,自愿报名当组长,床位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开展优质服务。病区的业务学习、学生带教、院感质控、护理文件质控、技术操作培训、基础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专人负责管理。病区常用物品件件落实到人,专人管理,并制定了审核标准和要求。病区办公区域卫生每一区域落实到人,专人管理,并制定了审核标准和要求。

重服务,重细节:提供温馨提示,细节服务,将优质服务做实做好。

管理更加规范: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各种操作前规范性语言,接听电话、传呼要有礼仪及规范性语言。制定并及时修定了各班职责。

第14篇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治疗中心; 医护人员; 跌倒; 安全防范; 心理支持; 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53-02

Safety Precuations for Work of Medical Personel in the Treatment Center of Ebola/ZHAN Jun-wei,CAI Yu,HUANG Yue,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5):153-154

【Abstract】 Objective:Aid Liberia Ebola treatment center for the pollution in the medical staff work safety countermeasures.Method:The medical staff work in the pollution area prone to protective equipment use undeserved cause infection,for the environment does not adapt,easy to mental tension,anxiety,and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hysical reserve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take the simulation scene,protective equipment practice drills,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ward environment management,the staff physical reserves,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Result:Ebola had not been treatment center staff infection occurs,without falling or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psychological status,positive and optimistic.Conclusion:The first aid the fight against ebola task,medical staff in the absence of any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to face the tough complicated medical environment,through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in advance,excavate the potential of staff give physical reserves,psychological support,improved the safety awareness and response ability of medical staff,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ontracted ebola treatment center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Ebola treatment center; Medical staff; Fall; Safety precautions; Psychological support; Occupational exposure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 202 Hospital,Shenyang 11081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5.074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1]。国外学者曾提出埃博拉出血热,作为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将构成人类新的威胁[2]。治疗埃博拉患者的医护人员是最危险的易感人群。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3]。当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发生跌倒时,除对身体造成的碰撞损伤外,极易造成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在援利医疗队埃博拉治疗中心两个月的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体会到对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工作易发生防护用品使用引起的不适,工作中心理紧张焦虑,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进行评估,通过模拟病房防护装备穿脱演练,病区环境管理,医护人员体能储备,心理支持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零感染圆满完成埃博拉治疗中心的护理工作。

1 临床资料

医疗队员男女比例1∶1,护理人员63例,均为女性,年龄23~51岁,站立不稳事件发生19例,头晕发生30例,低血糖发生3例,患者躁动对医护人员拉扯2例,不同程度存在紧张焦虑心理。

2 埃博拉治疗中心医护人员污染区内常见的安全问题

2.1 工作环境陌生

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医院,脱离以往熟悉的工作环境,且埃博拉治疗中心按照传染病隔离的三区两带设置,医疗区建成即投入使用,医护人员适应期短,工作人员刚开始进入污染区工作时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2.2 防护装备厚重佩戴引起不适应

工作时需要佩戴严密的防护装备,共有11件之多,在这样复杂厚重的装备防护下工作,医务人员的感知协调能力均会受到影响。口罩和面屏及闷热条件下的医护工作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医务人员在这种时候经常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的症状,增加了发生跌倒、昏倒的可能性。医务人员在穿着防护装备时由于个体的体型差异,如胖瘦、脸型、是否佩戴眼镜、鞋号的不同等等,在穿着一次性防护用品后往往不合体舒适性欠佳。长筒胶靴在套上靴套后遇地面有水迹后非常滑,极易引起跌倒。

2.3 环境闷热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体能储备不足

利比里亚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后医务人员感到极度的闷热,大汗后缺水和长时间的工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会有口渴、眩晕的症状。白班6 h,夜班12 h的工作时长,医务人员会感到饥饿,特别是在进入污染区工作中,体力消耗大,极易引起低血糖。

2.4 埃博拉疫情严重,医护人员海外执行抗疫任务心理压力大

医护人员首次赴海外执行抗击埃博拉的任务,长期处于紧张,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面对危重患者和死亡患者的刺激,护理人员焦虑、紧张的情绪,容易引发心理问题[4]。

3 防范措施

3.1 情景模拟练习

集中培训中设置练习室,真实模拟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三区两带”、病房设置的场景,完成路线的行走[5]。此次我国在利比里亚援建的埃博拉治疗中心正式对外运营前,全体医务人员按照组室分工,进行多次现场演练,使每名医疗队员,对病区实际环境、物资分布摆放心中有数,避免因环境不熟悉引起的工作不便和意外事件。

3.2 病区环境管理张贴中英文标识

污染区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后及时通风,确保地面干燥。为埃博拉治疗中心收治的患者准备污物桶,避免患者的呕吐物吐到地面,既不便于清洁又引起医务人员在进入病区时滑倒。针对医务人员在脱衣室进行喷洒含氯消毒剂后,靴套浸湿,出入喷洒盆时经常出现脚滑的现象,增加了脱衣室拖布的数量,及时处理地面的消毒液,减少医务人员因地面湿滑而跌倒的机率。为病区环境和布局和通道的指向张贴标识,使医务人员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目镜和面屏的情况下也能清楚的看到各室的分布及通道走向,避免通道病室的走错。

3.3 严格遵循穿脱防护用品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员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戴手套、面部防护、穿防护服、足部防护,后进入污染区工作。工作结束后按照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后脱呼吸道、咽部等最关键负荷部位的原则脱去防护用品[6]。两人以上的工作编组,医护人员相互监督和帮助医务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工作时至少两人一组,既互相监督防护服的穿脱,也可以互相照顾。在排班中,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有救援经验与无经验护士搭配配、性格相投、身体素质互补者搭配。在同伴进入病区后出现体力不支时,意外情况时立即给予帮助,脱离污染区环境,及时对症处理。建立工作人员污染区内跌倒发生预案,反复演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如职业暴露、污染区内跌倒等。一旦发生跌倒,立即启用,避免出现慌乱,防止医务人员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3.4 为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体能储备

在高温环境下穿戴厚重的防护用品时间不长就会出现头晕心慌症状,医务人员体液丢失大,医疗队规定医务人员在进入污染区穿防护服工作前饮用矿泉水,事先补充体液,并为医务人员在清洁区准备了巧克力、饼干及口服补液盐,使工作人员能及时补充能量,有效预防和缓解防低血糖、头晕、心慌的发生,防止污染区发生跌倒(晕倒)的情况。在缓冲房间放置椅子,以便在身体不适和平衡能力差的人坐位穿防护用品,防止站立不稳摔倒或足底踩到污染地面[7]。

3.5 学习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支持

医疗队员集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护理人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学会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8]。管理层通过发放心理问卷、谈心等方式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利用心理团队活动、心理治疗室、同伴倾听交谈、通讯保障多种途径和方式为医疗队员舒缓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保障医护人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

埃博拉出血热这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在救治过程中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我国援建的埃博拉治疗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两个月的任务期内,在高温高湿的陌生工作环境中,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下,在脱水低血糖的考验下,虽在污染区工作中多人次发生脚滑、头晕、头痛、心理紧张焦虑等不适症状,但通过积极的方法措施和严密的工作流程,无一人发生污染区的不安全事件,医务人员实现了埃博拉病毒的零感染感染,医护人员身心状况良好,圆满完成援利抗埃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云辉.埃博拉出血热研究现状及2014年疫情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4,27(4):Ⅲ.

[2] Morens D M,Folkers G K,Fauci A S.The challenge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Natuer,2004,430(6996):242-249.

[3]刘护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与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1,8(20):77.

[4]黄加干.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护理队伍的建设[J].护理杂志,2015,32(2):11-14.

[5]郑红莉.浅述野战方舱医院赴高原抗震救灾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63-764.

[6]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指南.中国人民援非医疗队集训手册,第三部分:19-85.

[7]孙娟.护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556.

第15篇

关键词护士长;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缺陷,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何作好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现总结如下。

1 硬件的建设与管理

1.1 环境管理

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家,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就医休养环境。

应用“五常法”规范病区的物品放置和管理,作到物有定位,标记醒目,整齐化一。

加强对卫生保洁人员的指导与监管,病室内墙定期除尘,地面、墙面及所有物品采用湿式清扫法,养成随时随地注意清理环境,保持整洁的习惯。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实现病房管理人人有责。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医疗护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带入病区。

积极开展保持环境安静的教育和管理。控制噪音,要求医护人员做到“四轻”服务,加强医务人员手机的管理,要求上班时间手机一律设置震动或静音状态;对易发出响声的椅脚加钉橡胶垫,推车的轮轴、门窗交合链定期滴注油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对患者修养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

1.2 基础设施管理

保障病区各项设施的正常使用。护士长每天巡查病区各项设施及水、电、气的运行情况,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评估、检修,建立意外风险紧急处理预案,要求人人掌握,并不定期进行风险预案演练。完善安全警示标识到位,例如小心滑跌,防烫伤等标示的使用。另外,对病人及家属反应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及时查看,及时与后勤联系维修。

1.3 物资设备管理

病区的各种抢救仪器作到“四定一及时”,施行抢救仪器领养制度,使病区的每一样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从根本上杜绝“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现象。建立抢救仪器使用、维修专用本,护士长每周总质控一次,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对出现故障的仪器及时送检维修,以确保所有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4 药品管理

加强抢救车和病房自备药的管理。使用“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一览表” 一览表内容包括药品和物品的名称、基数、生产批号、有效期。药品和物品分区放置,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分开放置,高危药品采用红色醒目标记单独存放,精神类药品上锁单独存放。作到所有物品药品基数标签清晰,班班清点,及时领取补充,总责护士每周查对一次,护士长每月总查对一次,保证药品数量充足,在有效期内。要求科内所有护士熟悉急救药品物品的存放位置,取拿精准,熟练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剂型、数量、以及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2 软件的建设与管理

2.1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和安全护理理念的培养

护士长要善于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正确认识护理,培养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树立病人的需要高于一切,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要不断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科学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护士长要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规范培训,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讲解、分析,引导护理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自律性及慎独精神。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和可能负的法律责任,,把责任感及自身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她们行为从思想上就有了约束,自觉规范各项护理行为,主动与病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差错事故和纠纷投诉的发生。

2.2 以制度和规则为基础,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不断健全科室管理体制

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并重视“小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护理骨干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本病区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制度及规定,甚至公布上墙。护士长要善于观察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行为,例如,护士每天都会看排班表,那就将本阶段注意问题及措施简明扼要的写于排班表旁边,使得她们天天都能看到。久而久之,就形成具有本科室特点的一系列制度。

2.3 建立和完善病区质控网络体系,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建立护士长-总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参与的病区质控网络体系,由护士长规定每一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检查内容,每周组织一次检查,每月召开病区安全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会,要求与会人员人人发言,针对病区内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及防范措施,倡导人人参与病房管理。并做好会议全部记录,以利于未参加人员的学习。通过会议及时在病区内反馈评价改进,使护理管理做到实处,细处。

2.4 加强护士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应在病区内营造学习氛围,在狠抓护理人员“三基”、“三严”的同时,不放松护士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与培训,灵活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场所进行学习,每月组织理论技能考核,有登记,有分析。组织好每一次的护理查房,让每一位护士都能有所学,有所悟。知道所以然和其所以然,这样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内容会更充实、更丰富,家属和患者的满意度也会提高。

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障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根据病区的护理工作量变化,不同的时间段,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行弹性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6 采取多种形式安全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病房内放置病人安全告知的内容,并不时强化给病人。同时也注重对陪护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尤其是在给病人诊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事先告知家属及患者,取得配合,对危重及特殊观察者采取警示卡,如防压伤、防坠床、以及针对特殊药物的警示标识等,置于床头醒目处,时刻提醒护士,关注患者安全。

2.7 营造护理职业安全氛围,增强病区凝聚力

护士长要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与应急处理,提倡非惩罚性的差错报告制度,奖励杜绝差错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要一视同仁,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生活中给予关心、帮助、爱护,注意每一位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同事之间的小矛盾,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工作环境。

3 总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护理质量的生命线。护士长在管理实践中不仅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还要不断学习管理新理论,创新管理理念,将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有机结合,探寻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新策略,对改进医院工作,提升医疗护理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倩茹、赖敏贞、黄秀凤.护士长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A)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