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各种灾害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相当淡薄。特别是我国的环境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很落后,其主要表现是:环境教育观念薄弱,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知识匮乏,环境教育资源缺乏,途径狭窄,造成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我们的环境教育课的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中学有必要开展环境教育课的原因
1.现代中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迫切要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对“学会做人”有这样一段解释:“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在当今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重要的个人素质。人们普遍认为,责任感是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认真负责,尽心尽责的意识和行为,可以激发人的信念、智慧和成功率。
2.环境污染现状的迫切要求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这一代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的利益的一种发展战略。简单来说,就是怎样实现低能高效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的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是靠政府推动来对公众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全民教育,经济与环境平衡的教育亟待发展。
三、解决问题:在我国如何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环境教育
笔者认为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确立法规,保护环境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负责,环境保护要和干部的考评相联系。
2.在大学、中学、小学教育体系中有针对性地确立科目,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已势在必行。这一举措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成为未来的决策者,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强或弱,将直接影响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
3.实际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丰富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目前中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4.拓宽各种途径,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注重学生应从细节从生活的点滴从自身做起。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样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环境教育中研究方法和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学生有独特的心理和心理特征,开展环境教育也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握针对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强化环境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先通过讲课、搜集材料等方式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使他们明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学生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使环境教育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学校更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营造校园内环境教育氛围主要有以下两点:(1)注重美化校园。(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植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明白“护绿·爱绿”的重要意义,“每人一株树,做21世纪合格公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发动大家献计献策为地球治病;评选最喜欢的野生动物等。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开辟环保专题宣传栏,让学生们动手通过文艺、壁画、小报、黑板报、制作作品等形式宣传环保,接受教育。
旅游意味着乐趣、放松、自由、社交、学习、激情等,它是人们工作后的犒赏和追求,它是人们脱离日常工作和生活羁绊的收容所,它是大脑最喜欢与憧憬的一种学习和游憩的方式之一。正因为旅游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得以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得以更加多元繁荣。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发展转型,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时期。
转型,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和效益提高转变,要在完善提升原有景区景点和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等特色旅游,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发展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新趋势,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升级,就是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培育旅游精品品牌,增加旅游产业科技含量,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通过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濮阳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结合,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路径、选择和趋势。
一、濮阳的旅游产业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是一个因油气资源开发而成立、兴起、并发展成长起来的城市,是一个依靠油气化工产业支持的资源型城市,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中原油田所在地)。濮阳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剧烈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故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
濮阳地处中原,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很多典故传说,很多令人赞不绝口的非文化遗产。清晰了解濮阳旅游资源、濮阳的旅客客流量、濮阳的旅游收入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是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二、濮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濮阳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和增长提高的同时,一些不足和问题逐步浮出水面,暴露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发展理念仍然滞后
旅游产业俗称为“绿色产业“,因其突出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而受到各国各地区的一致认可、提倡与推崇,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愿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濮阳旅游的愿景仍停留在政策层面,未能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各个景区景点各自为政、原地踏步、固步自封、服务欠佳的原因是各层级对旅游产业认识不足和发展旅游产业的理念滞后,执行乏力以及扶持力度不够。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制约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支持、配合和协作。由于经济捉襟见肘、理念传统滞后、行动迟缓不力,造成旅游基础设施未能得到长足的完善。交通拥堵不畅,公共车辆和线路不足,社会整体安全性低,服务收费偏高,服务质量不高,吃、住、行、游、购、娱等软环境有待提高,这些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濮阳景区和景点的战略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很多景区和景点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即使设计了战略规划,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资源优势利用不足,雷同和重复建设,深度开发欠缺,创意思维不够。旅游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在旅游产品开发时抄袭、模仿,导致新品不“新“不“独“不“特“。不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唤起旅游欲望,未能形成整体吸引力,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四)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濮阳旅游局对所有旅游景区和景点统一管理,计划管理味道浓厚,市场参与乏力,不能充分调动各景区员工与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景区时常出现无人管理、无人负责、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现象,管理体制混乱,不适应旅游产业转型提升。
(五)缺乏旅游市场分析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营销
濮阳旅游产品并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绝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充分做好游客心理和变动趋势分析、旅游市场的盈亏现状、旅游产业的动态变化是创造市场、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标新立异的必备工作。当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时代,优秀旅游产品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包装、科学的定价、强大的营销、多元的渠道走近游客并赢得游客。
(六)区域旅游合作不够,缺乏整体协调机制
首先,濮阳旅游还停留在点状的分布状态,不能形成整体旅游产品线路的开发和融合,不能形成合力,更不能实现与周边地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其次,社区和居民对旅游的参与支持度不高,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功能认识不到位,未能尽好参与者、服务者、合作者和受益者的职责和义务。
(七)旅游人力资源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人才,不能为濮阳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包括各行各业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他们是旅游的形象大使、是旅游的鲜明标志、是文明的真切展现。
(八)缺乏旅游信息化与生态化的认可,缺乏保护与开发
信息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革命,要求旅游管理者和组织者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这个新鲜而强劲的兴奋剂,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完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濮阳的旅游市场拓展、交通、餐饮、住宿、观光、客服都没有实现应有的电子信息化,个别景区存在过度或无序开发,造成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景区内卫生不佳,交通、电力、通讯凌乱,收费杂乱无章,存在有收费无服务现象,呈现日益浓烈的商业化氛围,缺乏及时的保护和维护。
三、濮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濮阳因油气资源而成为地级市,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化工生产基地。但“偏重型“的经济结构模式运行到一定阶段,就会造成资源不同程度的枯竭、环境不同程度的恶化和生态不同程度的破坏等诸多问题。经济转型成为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当前或未来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旅游产业有“绿色“的特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自然成为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城市转型的选择之一。在濮阳全面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打造成濮阳新兴产业之一,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做强,使旅游产业成为其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和着力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整体产业结构调整。濮阳市传统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油气化工是濮阳的主导产业,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濮阳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着艰巨挑战。在濮阳城市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服务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排头兵,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政策、制度、设施、人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扶持,着力培养濮阳经济增长新的生长点和平台。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中原经济区的“三化“融合。二是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濮阳作为一坐新兴的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如果能够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诸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体验,可以促进城市现代化化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扩展城市生存空间,增加濮阳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的发展与融合,促进经济可续发展。三是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不容忽视和逃避的挑战就是下岗失业。旅游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项目和内容。旅游产业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展有助于扩大城市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四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油气和开展化工行业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绿色变少了、清水变黑了、空气变臭了、垃圾变多了,旅游产业不仅可以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且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现有的环境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营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工业旅游城。五是有利于提升整体城市品位。发展“绿色产业“可以提升濮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开放度,提高濮阳市的整体形象,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信息、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濮阳的发展空间,营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与此同时,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升濮阳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乡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四、濮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产业转型升级本质上是旅游产业现代化的体制转换和要素优化过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初始条件则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分析濮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初始条件是其可行性的充分展现。
1.旅游资源因素
濮阳自然景观处于劣势,但濮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差异优势,同时还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油田工业遗产旅游潜力。据专家考证,濮阳市良级旅游资源共有20多处,开发潜力较大。
2.地区地缘因素
濮阳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交通便利,106国道、京九铁路穿过濮阳,濮鹤高速、大广高速、濮范高速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开工建设德商高速范县段、南林高速东延两条高速公路,谋划濮阳至东明、濮阳至泰安两条高速公路,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濮阳段建设,运筹郑济客运专线(郑州―鹤壁―濮阳―济南)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如能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构建濮阳新的区域定位,必能为濮阳旅游产业注入新鲜强劲的血液。
3.产业结构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3年《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中把濮阳定位为石油城市,濮阳的化工产业和其他产业伴随油气产业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濮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发展;濮阳的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的长足发展,濮阳第三产业也拥有了较多发展机遇和较好的平台。
4.时机因素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濮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濮阳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天然气储备基地、区域物流枢纽。得益于该黄金时机,濮阳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拥有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75
目前,多媒体作为一种相当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
一、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1.运用多媒体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室或多或少会对艺术的开放性、多样性有一些限制,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种天生的不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在运用多媒体的音乐课堂上,小学生不再是简单枯燥地学习一些乐理,也不是机械单调地进行试唱。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的动画或声音,使学生更容易消化、掌握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2.运用多媒体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音乐、绘画等艺术类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有效与否。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堂的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还可以将一些主旋律的思想、优秀的传统文化等传播给学生,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识别水平,辩证地对待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3.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但多媒体仍然有很多更好的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层教育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探索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新型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
二、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
1.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多媒体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让音符与文字相结合,让声音与图片相融合,让静态的艺术形象跳动起来,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由抽象变得形象,由枯燥变得生动。多媒体能将声音和画面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特点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像资料播放不便和弹奏乐器不足的缺点,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和画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高品质的音乐享受和审美体验。
3. 多媒体可以增加上课容量、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运用,使音乐课的教学容量得到了拓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扩充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在这种大容量的音乐课上,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而且他们的音乐感触、欣赏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求,亲自制作和编辑一些音乐片段,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4.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一些乐理知识时,一般采用的是板书的形式。而教师在黑板上写字,一方面会使手上沾满粉笔灰,继而影响教师使用乐器进行演奏,另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黑板的容量有限,不能详细具体地将教学内容表述清楚,而且学生在等待板书的过程中也会不耐烦,这样会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枯燥乏味。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就可以改善这些弊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教学课件把音符、标号、基本常识等知识以图片和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节约板书的时间,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乐理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5.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听音乐,而且要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体验音乐之美,主动地想象音乐表达的意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为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