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项目管理与实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本门课程与众多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费用管理一章内容,与《工程经济学》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时间管理一章内容,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因此,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才能既有效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又能够涵盖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进行一定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的设计。
另外,由于本门课程属于管理类课程,文字性内容较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授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再者,随着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必须紧扣时代特点,响应国家政策,了解行业需求,掌握科技发展。沿用固有的知识、照本宣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学生步入工作后也会感到迷茫。为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国家政策、行业需求,以及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工程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实践,用实践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2.1 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必须站在专业建设的较多,召集各门课程授课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从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到授课计划,进行统一制定和科学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详细规划每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以及先导课程及后续课程设置问题,科学划各门课程的授课先后顺序,保证各门课程讲授过程中所需要的合理铺垫,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使整个专业建设具有连续性,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
2.2 教学设计问题
授课中的枯燥乏味,是很多教师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如何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的教学研究已经提出了众多的授课手段及方法,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众多,应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这些经典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第二,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对具体知识点的应用案例。因此,科学合理的引入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必将使学生清晰了解所学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后能够得到的结论。
2.3 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
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是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研究与实践。在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应注意收集经典的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并用最新的科研理论提高课程授课效果。随着国家对执业资格的重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每年都在进行,这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行业实践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具体知识的应用方法。因此,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能够更好的贴近工程管理专业实际需求,并且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产生更深的理解,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反转课堂”等众多新的理念,为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设计各门课程授课各环节的解决方案;针对授课中的枯燥乏味问题,强调了案例教学及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针对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提出了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以及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科学实施,必将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进行改革,将传统的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转变为系统的工程管理和沟通技巧的运用,并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于是,现代工程管理的雏形开始出现,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已得到了完善的发展,广泛的运用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在现代工程中,工程监理的职责也非常重要,监理的职责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促使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工程监理主要控制着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以及工程质量,协调工程承建者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工程监理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国外结合我国国情出现的新型产业,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我国的工程一般都采用工程管理与监理分开的方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现代工程的发展,工程管理、监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程监理与管理在结合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工程管理与监理人员的发展,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承建。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工程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积极学习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是一种工程组织方式的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方向,在工程项目的承建中,管理与监理的一体化已成为工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对工程建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实践
1、项目概况:新景花苑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3.8376公顷,总建筑面积26.33万㎡,共有28栋住宅楼和2座地下车库,其中11层住宅9栋,15层住宅9栋,18层住宅11栋,该工程为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安置小区,可安置2143户住户。该项目工期要求高,(2009.12.25日开工至2011..30完成竣工交付),参与单位多,协调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涵盖:办理前期手续,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项目实施阶段、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沟通、安全控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及各专项验收、交付等全过程。该项目由新桥镇政府委托我公司全过程项目管理,
在该项目上我公司采用了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服务模式。
2、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行模式组织机构图
3、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特色
①项目经理(总监)为团队最高负责人,在内部管理和运作上实行一体化操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指令清晰,执行力强。
②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运作,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降低运作成本。PM项目管理部在开工前,先后制定了《新景花苑考核细则》、《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道路保洁管理制度》、《生活区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审核制度》、《保安管理制度》、《分包单位管理制度》、《项目经理考核制度》等十多项管理制度,做到每个关口有制度约束,有些制度在工程招标时即纳入招标文件中。每月还出一份《新景花苑建设简报》下发参建各方。制度的建设,使整个项目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了管理规范化,上档次,上台阶。
③从现场管理实践看,项目管理与监理人员一体化运作。监理完全融入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把自身以监理工作中“监工”的角色转变到“项目管理”的地位上来,监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职能延伸,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向项目管理负责。
④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信息畅通形成合力,项目管理与监理人员人际充分沟通协商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由PM部统一制定了新景花苑一期工程“监理日报”表式,由专业监理将每天现场施工状况,存在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现状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统一纳入到监理日报中去,以便PM人员每天掌握现场动态,以便有目标进行及时协调,达到最快速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⑤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与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均围绕现场质量与安全管控大要件,既有机结合又有所分工,项目管理工程师从设计上技术要求的高度来控制相关工程的进展,而专业监理工程师则从现场施工角度更加具体的实施管理并支持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工作,实现项目管理监理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了现场质量、安全、综合管理。
⑥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克服了多环节多口子管理的很多弊端,消除了互相扯皮,均不负责的局面,减轻了管理风险,做到联动管理,既讲究管理力度,更讲求管理技巧,它是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的全面体现,对促进项目管理的全局和整体性十分有效。
二、实施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运作过程体会。
1、目前绝大多数的监理企业主要是承担施工阶段的的监理服务,况且监理重点放在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而从事一体化管理工作范围向两头延伸。在前期协助业主完成政府审批手续及工程设计和管理,在后期完成系统联调、竣工验收、交付咨询管理服务。
2、项目建设中耗力最大的是协调。单一的施工监理难以胜任施工与设计,施工与采购的有效协调。解决了业主非工程专业人员管理工作项目的状况,管理团队承担了大量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弥补了业主的局限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动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工作上可形成互补,避免了工作岗位重复设置。项目管理与监理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充分融合,高度统一,沟通顺畅,信息共享,决策迅速,执行力强。不仅能够保证质量、安全、进度,也能对工程的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业主可以节约管理成本,监理公司也能提高收费,实现双赢。
4、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运作,监理由被动管理工作转入主动管理,进度控制更直接,全面有效,从而能更快地找到设计,采购,施工及各方面平衡点、契合点,缩短磨合过程,保证工程按计划完成。
5、项目管理工作与监理一体化动作,容易与工程施工、设计各参建方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增进团结,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合同契约为依据、以规范标准为指导,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6、项目管理与管理一体化运作,对监理企业的人员素质、专业技能、管理工作素养整体水平要求更高,需广泛吸收,懂技术、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培训,实践 、总结、 提高,才能与之适应。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动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提升空间很大在,但是只要监理企业转变观念,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构筑企业文化,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提高监理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推进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的进程,从而顺利实现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
参考文献:
李明安: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实践,建设管理{J},2010(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模式分析 创新实践 建议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主要有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BOT模式、PMC模式、EPC模式和Partering模式。这七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与管理创新。
一、对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究
1、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这种模式是国内外最传统最通用的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工程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来进行,而且只有将一个阶段工程全部结束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程,秩序要求十分严谨。这种模式既有优点也有其缺点。首先,DBB模式最为传统,所以其发展是较为成熟的,通用性比较强。其次在这个模式下,业主可以自由选择工程设计方、监理方,且与设计方和承包方单独签订合同,这样有利于满足业主的要求,减少投资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由于秩序性强,所以这种模式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业主管理费用比较高。
2、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即建设—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边设计边建造的方法,将整个工程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业主一般会选择一个优秀的建设管理单位来管理整个工程项目。这种模式不按照传统的设计之后再进行招标的顺序,而是在项目一开始就将设计、管理、施工融为一体。CM模式适用于一些变更性较大、对时间要求高的工程。它的最大优点是缩短了工程的周期,降低了投资风险,设计方案可行性高,较早看到收益。缺点是对管理要求比较高,速度虽快但质量得不到完全的保障,工程造价也难以预测。
3、DB(Design-Build)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
在DB模式下,业主一般会先选择一家资深的咨询机构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要求,然后选择一位管理人员来作为业主代表同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进行沟通,最后在三方的共同合作下,由总承包商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这是一种比较简练的管理模式,它既避免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矛盾,又较大程度的减少了经费与工期,使整个工程项目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缺点是对承包商要求比较高,且承包商所承受的风险比较大。
4、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国有基础设施项目民营化,即政府将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放到市场,经过严格竞标之后,让一家实力强的项目公司来负责该项建设。双方签订协议,在协议期内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各种运营,协议期满后再无偿转交给政府。BOT模式可以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以解决国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很大的灵活性,对项目公司资金与技术要求都很高。
5、PMC(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模式,即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业主选择一家经验丰富、技术高端的项目管理承包商来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该承包商不仅要负责项目的策划、设计、预算、采购、施工的招标等任务,同时也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与经费等的管理,一般将其分包,不参与具体工作。PMC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便于项目承包商集中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适用范围比较小。
6、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建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业主极少参与项目管理,业主表明整个项目的总体要求之后,所有项目工作均由EPC承包商来完成。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与具体的实施,签订合同之后,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这种模式适用于一些难度大、工期长的工程项目,比如大型发电厂、工厂等等。这种模式减少了业主的管理负担,由承包商承担整个工程的全部责任,对承包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大。
7、Partnering模式,即合伙模式
合伙模式要求工程项目的参与各方首先达成短期或者长期的合作约定,各方要相互信任做到资源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各方利益最大化。该模式需要建立工作小组来加强合作,协调各方的冲突,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风险,以实现各方的目标和利益。合伙模式建立在各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种模式的风险一般都可以被分化,且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运用范围比较广。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有很多,由于建立在各方共同承担的基础上,所以各参与方的收益很难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参与因素较多,实施可能比较困难,一般要与其他模式混合使用。
二、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市场也日益复杂,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存在许多的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现有模式基础上不断改进同时也引进更加完善创新的管理模式。本文为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两点重要建议。
1、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由于一般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参与方也较多,除了业主之外,也会有咨询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等,如果各方责任划分不清,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实施困难,矛盾重重。这就需要建立起项目管理责任制,利用法律合同,明确划分各方的管理责任人及承包公司与各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同时也有必要建立起独立的有经验有技术的项目管理公司,将管理工作有效集中起来,避免由于管理分散而造成的工期冗长或无效管理。
2、推行工程建设保险机制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保险机制的地位,为了增强各方的抗风险能力,有必要将保险机制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体中来。由监理方选择一家实力强大的保险公司,并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这样就将保险工作统一转移到保险公司,避免业主与监理方纠缠不清,遇到风险时,不管是业主方还是监理方,都有了坚实的保险后盾。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存在着主要其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建设—管理模式、设计—建造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设计—采购—建造模式、合伙模式。这七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仍需要不断的经验总结和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贵明,工程项目管理及基本原理概述,山西建筑,2004,7,30(13).
[2]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创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