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调查问卷分析范文

调查问卷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调查问卷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调查问卷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大学;调查;问题;政策;措施

一、调查问卷设计

绿色大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它正以高速度不断地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8月,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校都明确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绿色大学建设,彰显了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时代特色。笔者于2013年9月在南京财经大学组织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促进绿色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共设计11个问题,涉及到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当前绿色大学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绿色大学建设水平的措施。调查问卷关注以下主要内容:我国绿色大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主要依据;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最需要出台的政策等。

问卷发放对象为校内学生、教师、学校后勤管理等相关人员,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大家一致认同我国绿色大学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对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成就显著

校园参与初具规模。在国内,清华大学首次在1998年提出创建绿色大学。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开始创建绿色大学,提出要把工科大学办成绿色大学。现在,绿色大学的创建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环保部等重要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都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自2002年清华大学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目标开始,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到目前全国多个高校提出了绿色大学建设。风雨1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3年底,全国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大学城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深圳等地大学城。目前,绿色大学建设初具规模,依照大学参与的阶段性特征,参与的大学除部属高校外,包括省属、市属等高校单位。绿色大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几个特色大学城,如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绿色大学基本形成。重庆将花5年时间打造绿色大学,上海的大学建设也初具规模。

参与人员初具规模。10年的发展,我国绿色大学建设参与人员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从高校最庞大的主体――大学生到高校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已经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如上海高校的师生们纷纷发出倡议或响应倡议,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丽校园、绿色校园、低碳校园。这些倡议发出后,随即得到广泛响应。高校师生们正在以自己节能低碳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创建绿色大学,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大城市在其大学城中增加公共自行车,增加运动跑道,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宣传绿色文化,并与当下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紧密结合起来。

技术经验积累初具规模。在评选的“美丽校园”中,有绿色大学设计的有9项,绿色大学规划的有11项,绿色大学培育的有13项。有些经验如前期宣传、校园讲座等都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新型绿色大学建设方面,由单一的模式发展成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立体模式。

骨干作用日益显现。绿色大学特别是大城市规模较大的大学城规划融入了绿色的元素,大学城的建设对城市人口产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大量人口逐步向城市科教资源中心转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城在绿色元素对于改善当地的环境,社会秩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绿色大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绿色大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家还没有正式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来推动绿色大学建设,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将绿色大学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环保部门主要的焦点是查污治污,学生对于环保的了解仍然只是片面的,教育部门与环保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大学的建设。高校行政化力量使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各类评比上,以及各种各样的上级下达的任务中。尽管学校社团的存在,弥补了高校的部分功能,然而,社团在开展学校各类活动中对于绿色元素的关注还没有达到明显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学生绿色协会的影响力有限,没有深入到更深层次的领域中。缺乏专门的辅导教师也影响了绿色大学的建设,高校需发挥其自身资源,建设一支既懂教学又关注环保的师资队伍。

(二)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的社会需求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使用人单位到大学参加招聘会招聘人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把市场经济无法调节的社会矛盾重新给予定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我国盛行多年,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得质量以及发展的效益。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中,更加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细胞,其选人用人的导向性对于高校在育人方面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正因为如此,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应聘者的环保素养考核,使应聘者具备应有的环保意识。

(三)关于绿色大学创建的思想基础

本题为单项型选择,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的思想基础,我们设置了国外的环保思想、可出续发展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百分之九十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党的十报告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之一写入了,十报告还提出了“美丽中国”。不难看出,构建绿色大学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大学的建设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素,从广大学生的参与到动员每一位老师的参与,都彰显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丽中国有许多篇章,绿色大学就是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篇章,做好绿色大学建设,对于构建美丽中国来说,无疑是翻开了华彩的一章。(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久生,谢志仁.论创建“绿色大学”[J].高教管理,2003,(3).

[2]叶平.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3,(5)

第2篇

关键词:人才测评 问卷 调查

为了解济南市中小企业对“人才测评”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测评”公共服务活动,济南市人才服务局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进行过人才测评的人占大多数。“贵单位是否进行过人才测评?”165人中,95人选择“进行过”,占57.58%;70人选择“没有进行过”,占42.42%。

2.大部分人认为人才测评比较重要。“您认为人才测评是否重要?” 99人选择“比较重要”,占59.28%;60人选择“很重要”,占35.93%;8人选择“不重要”,占4.79%。

3.人才测评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环节存在必要性。在“您认为在以下哪些情况下进行人才测评很有必要性?”问题中, 28.0%的人认为在“人才招聘(包括调入新人或接收毕业生)”中; 22.15%的人选择“人才培训、人力资源规划”;“干部选拔”、“项目负责人选拔”和“年终考核”分别有19.08%、17.85% 和 11.08%的人选择;1.85%的人选择“其他”。

4.对思想品质的考察应放在第一位。“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测评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42%的人认为是思想品质、工作能力、业务知识;21.8%的人认为是思想品质、业务知识、工作能力;13.2%的人选择“工作能力、思想品质、业务知识”;而“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思想品质”、“业务知识、思想品质、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工作能力、思想品质”被选频率大致相同,分别是8.6%、7.5%和6.9%。

5.“面试”是人才测评中最好的技术手段。“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采用的技术手段最好是?”44.1%的人认为是“面试”;28.9%的人选择“情景模拟”;16.2%和8.3%的人选择“问卷测试”和“简历分析”;2.5%的人选择“其他”。可见答题人对人才测评的理解还比较传统。

6.人才测评由单位人事部门组织比较好。“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最好?”54.3%的人认为由“单位人事部门”组织比较好;30.9%认为要“委托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13.7%的人认为“使用人才测评软件”;1.1%的人选择“其他”。

7.业绩和测评结果是单位判断人才的主要标准。“贵单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什么?”43.1%的人认为是“业绩”;34.5%的人选择“人才测评结果”;12.6%和9.8%的人认为是“学历”和“其他”。说明企业还是以务实的眼光来选择人才的。

8.人才测评在30%-70%的程度上反映个人真实水平。“您认为人才测评能反映人才的真实水平程度占比为?”85.3%的人认为能占“30%-70%”;10.7%的人认为“高于70%”;4%的人认为“低于30%”。

9.应普及职工和领导对人才测评的认识。“您认为贵单位开展人才测评工作的关键是?”50.9%的人选择“职工对人才测评的认识”;33.9%的人选择“领导的重视与参与”;9.4%和5.8%的人选择“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和“其他”。说明大家对人才测评缺少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3篇

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升辖区内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黑恶势力的深度认知率和知晓率。按照区扫黑办工作要求,我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市场、居民点、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了扫黑除恶问卷调查填报工作。 

      问卷调查以不记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情况百姓的知晓率,以及社区居民对扫黑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相关方面内容共计10个问项。

在调查中,居民群众认真阅读答卷,真实表达看法及建议,工作人员适时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进行面对面的宣讲,增强了居民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坚定决心。受访群众向走访人员表示,目前社治安情况良好,未发现黑恶势力现象。 

     此次活动向居民代表发放问卷20余份,加大了扫黑除恶斗争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充分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扫黑除恶行动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摸排调查能更好的了解地区居民的真实想法,让“扫黑除恶”工作更加深入民心,营造了全社会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也能让居民提高有价值的线索,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的苗头。

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其中关于26类涉黑涉恶内容的知晓率不是很高,群众对这项斗争的重大意义不是特别了解,下一步我社区准备通过入户走访深入宣传,深度讲解来提高此两项内容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使得群众更深层次的了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使人民群众更广泛的参与到这场人民战争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