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诊断描述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本科实习护生 护理病历 难度调查分析
写好护理病历是本科实习护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认真完成护理病历是本科护生走向临床写出高质量护理病历的前提。对于刚进入临床的护生来说,多数注重完成常规工作,而对护理病历中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描述等部分无从下手。为了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了解病历的难点所在,本研究对80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提出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校80位2013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均为正在临床实习尚未毕业的护理本科生。
1.2方法。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以问卷式对教学用护理病历四大部分主要包括病历首页、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和护理小结与出院健康指导的难易度和病历各个详细内容进行调查,由各位护生独立完成。共发出有效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将调查所得资料数据,经整理以构成比和百分率形式列入统计表。
2.结果
3.讨论
3.1收集资料的不正确使病历首页的完成难度增加。68.75%的护生认为病历首页部分最难,其中87.5%的人认为对于新入院病人的心理社会情况描述难度最大,可使用的沟通技巧很少,大多数护生在采集病史的时候按照病历的内容生搬硬套逐条询问病人或家属,只凭主观需要,较少顾及病人对医院陌生环境,自身疾病和伴随而来的其他心理感受[1],尤其在收集关于病人比较隐私的问题时,一旦缺乏良好沟通,甚至易使病人反感或不信任,影响了资料收集的正确性,而且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不认真,一些必要的环节和细节往往被忽略,导致确立护理诊断所需要的某种资料的缺乏。
3.2护理问题多从书上搬套,难以突出重点。多数护生对书上列出的一百多个诊断是一知半解的,容易将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所有护理问题都提出来,不突出目前患者的护理重点问题,且不根据马斯洛人类需要理论按照轻重缓急排列,便制订了护理计划[2]。书写病历时常将同一疾病的患者的护理问题类同起来,以致出现护理病历中对病不对人的错误,这些均是阻碍写出合理护理诊断的绊脚石。
3.3护理措施很难做到规范。68.75%的护生认为护理措施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结合实际,更多时候是单纯地按照书本上的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变得不准确,不按照护理方法实施,有时会把医生的医嘱当成护理措施进行。
4.原因分析
平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注重部分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是粗略涉及,实习时知识更新慢,而且把这些方面的知识运用于临床上的技巧,因此在收集病史资料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在实习过程中,为了适应临床总觉得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很仔细地完成一份病历,往往操作和评估没有结合病人的病情动态,病人的记录往往靠写病历时回忆等主观臆断,尤其是在对病人平时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及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描述有很多不详细的地方。
护理病历作为一项培养本科护生在护理记录方面和运用护理程序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了解实习护生在书写病历时对哪个环节的薄弱程度,在病历教学时,结合患者病情对护生进行护理病历针对性书写指导,做到规范性、计划性和目的性[3]。教师在规范病历书写标准和统一书写要求的同时,将优良护理病历呈现于学生,用到护生教学中[4],增加心理社会情况方面的培训,减少学生书写病历时的机械性和对医生病程记录模仿与抄袭情况,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和真实性。同时护理病历的规范完成能够促进护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为护生成为合格护士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明,王津丽等.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1(3).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关键词】护理程序 临床实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7-02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我院的临床教学安排,与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这一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是临床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 临床教学模式
我院的临床带教主要由带教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人,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在临床教学中。
2 护理程序的应用指导
护理程序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前一个步骤的正确性,评估和评价与诊断,计划和实施都相关。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并评价起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与所护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很好的联系起来。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诊。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在问诊时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细致描述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情况,而忽视病人的一些重要症状。收集的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评估是另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往往是护理专业学生欠缺的地方。指导学生明确身体评估是发现病人健康问题,提出正确护理诊断的重要资料。如某病人主诉有痰,咳不出,这时应指导学生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进行肺部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的异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观资料。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很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料将其作为护理诊断的重要诊断依据。指导学生理解每一项重要检查的意义,分析检查结果是教学重点。如某病人主诉食欲差,进食少,查体病人消瘦,结膜、甲床苍白,学生考虑病人存在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应提醒学生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资料。
心理社会评估是护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普遍比较重视。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收集资料,避免问诊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核实,可采用让学生病历汇报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护理诊断,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护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2.2.1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
诊断依据是一些可观察到的迹象或推论,即上述相关的、支持护理诊断的主客观资料。相关因素则是促使护理诊断成立或维持的情况,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环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快,咳嗽有关”,其错误在于混淆了两个感念。“清理呼吸道无效”,其相关因素可能是疲乏无力,伤口疼痛,痰液粘稠,不会有效咳痰等原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主要因素。而诊断依据则应包括呼吸异常,呼吸频率或深度的变化,无效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感念。
2.2.2 将护理诊断与基础知识衔接
在临床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及护理诊断的认识,将基础知识与目前病人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如为某支气管哮喘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通气障碍有关”,对肺炎病人则为“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黏膜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2.3 区分易混淆的护理诊断
在临床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护理诊断,如“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与”“疲乏”。教师应根据每个护理诊断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依据,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3 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的难点是护理目标的制定。由于学生临床工作不足,对护理问题的理解有时不够深入,在制定护理目标时常出现问题主要有护理目标的时间不恰当,护理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价等。如学生为开胸术后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与疼痛、咳嗽无力、痰液粘稠有关”,护理目标为“3日内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该时间的制定显然是错误的。
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开始临床学习时薄弱环节。通过这一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每一措施的科学依据。这样,避免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盲目忙于临床操作,动手不动脑的问题。如学生针对肺气肿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态”这一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学生应明确进行这一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措施依据中应阐明这一方法对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的作用。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有关药物的使用及护理也应在此很好的体现。在书写护理计划时,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措施与护理问题不一致,护理目标与护理问题不一致,这些都提醒临床教师应在临床技能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4 实施
这一步骤是学生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规的护理操作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在最初面对病人时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专科护理技能等方面重点加强学生的训练。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笔者通过对67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分析,阐述与癌症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住院并被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6~72岁;平均(51.37±7.8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Ⅰ~Ⅱ期患者21例,Ⅲ~Ⅳ期患者46例。
1.2方法采用“焦虑情绪评定”[1]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2]两种方式调查。
2结果
2.1“焦虑情绪评定”结果按照国内标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视为异常,67例癌症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19%(41/67)。其中Ⅲ~Ⅳ期患者31例,为75.61%。
2.2“医学应对问卷”结果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各期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Ⅰ~Ⅱ期患者多采取回避或面对的应对方式,而Ⅲ~Ⅳ期患者多以屈服或回避应对。
3讨论
癌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其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3]。20世纪80年代已提出心理肿瘤学(psycho-oncology)的概念,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和肿瘤学相结合的多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体现为依赖性较大,自尊心较强,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甚至伴发精神障碍[4]。Fawzy等[5]从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上描述了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1)诊断前阶段:患者对真实症状感到害怕和恐惧,对身体变化过于警觉;(2)诊断阶段:患者否认癌症的诊断,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此时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悲伤、郁闷和受伤害感;(3)治疗阶段:此时患者接受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可能出现回避、术后反应性抑郁,化疗引起期待焦虑、恶心甚至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4)复发阶段:此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类似诊断前阶段,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寻找非医学的治疗方法;(5)终极阶段:此时患者的反应为恐惧、绝望和屈服。
针对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恢复:(1)健康教育:知识的增加可以帮助患者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在社会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6]。(2)行为治疗:①渐进性放松训练:训练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建立心情轻松状态。②催眠: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最容易接受暗示。③臆想治疗:通过让患者想象自己完全健康了,功能完全恢复了,可以增强患者对良好预后的信念。(3)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用婉转的语言,精湛的技艺来解答患者的疑问,家属及亲友应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患者,关怀和照料患者,唤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4)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中讲课,让恢复良好,预后较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增强患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见: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39-42。
2姜乾金,沈晓红。医学应对问卷。见: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4-127。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5-80。
4DerogatisLR,MorrowGR,FettingJ.etal.Theprevalenceofpsychiatricdisordersamongcancerpatients.JAMA,1983,249(4):751。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 护理技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38
本文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广州市2个社区中部分脑卒中患者家庭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且病程≤2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共调查患者家庭90户,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68±7.3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22例,病程在3个月~4年,其中家庭照顾成员平均年龄60±12.25岁,女性占86%,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居多,分别为57.2%和42.8%,60%。与患者关系:配偶46例,子女28例,媳妇12例,兄弟姐妹4例。
调查方法:采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患者家庭健康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调查评估。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主要内容有:家庭的基本资料;患者康复锻炼状况: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家庭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病因、常见诱因、先兆症状、预防再发方法、应急措施、并发症预防;卧床病人的护理技巧指导;按时服药、饮食指导;患者和主要家庭成员对发病的认识;应对健康问题的方式等。问卷由护士通过询问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各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百分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应用;效果
引言
护理学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石、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其特殊性要求临床护理教学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不加重其身心负担,又要保证护理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我国的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护理学教育也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开始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投入到医学教学工作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男女比例为25:95,平均年龄(17.2±0.2)岁。以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48,平均年龄(17.2±0.2)岁,巾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47,平均年龄(17.2±0.2)岁,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两组学习的课程及课时相同,相关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编写病例
临床教师根据《妇产科学》第八版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结合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编写标准化的病人培训案例脚本。以描述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并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临床常见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异常子宫出血。所有病例脚本主要描述疾病的症状,包括详细的个人资料、一些模拟体征或主要阳性体征和检测结果。所选病例都可用于问诊和体检。通过教学研究室的集体讨论,使得案例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和逻辑性。所有病例的研究过程均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2SSP培训
为确保S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依据剧本要求对S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工作由课题组成员承担,包括SSP的作用、职责、工作要求,案例相关知识,角色扮演要求,护患沟通基本方法和技巧,操作技能与护患沟通评价标准等。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要求SSP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去临床见习,对与剧本描述相似的临床病人进行详细问诊、查体,通过有效的沟通,深人体会该疾病,从而更好地充当SSP。
1.2.3教学过程
实验组教学方法:每名学生利用TSP进行强化训练。TSP模拟不同的病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TSP进行相关问诊和体格检查、制定辅助检查项目、同可能得疾病之问进行鉴别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方案。TSP根据预先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监督。根据每个学生问诊中遗漏的内容,TSP结合个人体验,依据教学大纲,总结归纳出该疾病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重点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强化不足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TSP应教受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时的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如何消除病人的顾虑,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带教方法,实习同学进入妇产科进行实践学习,分配到各个临床治疗小组,教师以讲授为主,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和沟通技巧。
1.2.4SSP案例教学及技能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案例:在授深前一周,教师将上课需要的教学案例及表演剧本发给SSP,要求SSP思考针对该案例学生在問诊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想出适合病人回答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能针对该案例扮演标准化病人。②课前集体备课:授课前,授课教师与SSP进行集体备课,SSP将思考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讨论案例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及演练。③教学过程:教师先将实验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没1位SSP,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SSP,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小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比较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学习情况评价明显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成绩合格率对比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此情此景中开展情景交融护理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意境,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提高教学过程有效性,实现护理教学的目标。
1 教学情境的选择和情境教学方式
1.1 教学情境的正确选择
教学情境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设定,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首先,选择的情境一定要符合授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以便学生把握授课的主题。其次,选择的境要符合和有利于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意境,理解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选材,根据不同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易于进入教学意境,能直观、具体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好的教学情境应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性。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寻找生活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护理理论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将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通过探究生活问题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2)形象性。情境教学要借助一定手段给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前者应为具体鲜明的情景,学生能直接感知,有身临其境之感;后者所创设情景应使学生借助想象和思维联想形成表象于脑海中,获得言语直观符号,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3)学科性。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创设合适的情境。(4)问题性。问题情境往往会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前教师必须学会创设和应用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任务来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独立探索并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新知识。(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情境教育所创设的情境,要注重渲染氛围,使学生具体感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客观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使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汲取新知识。
1.2 情境教学方式
情节性情境即所设的情节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模仿性情境即模仿临床实际护理操作创设情境,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乐的目的。演示性情境是指利用护理用品和器械设备来体现情境效果,有利于护理技能的培养。音画性情境应为学生提供惟妙惟肖的画面情景,需要借助幻灯、录像、电视、慕课、微课等现代科技技术提供的手段,让学生根据情景所描述的情节和过程使之进入跨越时空的学习意境,并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切实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描绘性情境是指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的情境,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技能。渲染性情境是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护理技能竞赛等,增强创设情境的趣味和愉悦感。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达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目的。
2 情景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 完善教学条件
要稳步增加经费投入,购置护理技能训练的设备和器械,逐步建设和完善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仿真教学实验室;要强化和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设备建立网络仿真教育课程,以其为载体呈现护理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2.2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临床护理教学中,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味这样解释结果及其原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并不透彻。这要求教师应根据护理程序根据临床实际和护理程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从重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增强护理操作技能出发,着重讲解针对不同患者的护理评估结果和护理结果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决策能力,高质量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2.3 扮演典型疾患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系统代表性疾病的不同,学生扮演典型疾病患者,创设符合临床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掌握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授课前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让表演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患者,其余学生通过护理评估及其获得的结果做出护理诊断,根据患者实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和措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护理程序在疾病护理方案和措施制定中的作用,从而全面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护患、护际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4 创设护理评估情景
情景教学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嘌?习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理解、归纳和总结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藉此可以获得准确护理评估结果和护理诊断,从而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和措施。所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护理评估环境至关重要。
2.5 创设护理操作情景
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评估患者,有利于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胸腔闭式引流插管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掌握患者呼吸情况改变的观察技能;为改善休克症状,同时另一学生应建立一条或两条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大量补充液体。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查对制度,按规程操作,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出现。学生应学会沟通技巧和艺术,注重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2.6 媒体演示的应用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患儿家属; 心理; 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children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parents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real psychological reception of children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parents during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rocess,to provide clinical nursing staff illustration of how to give psychological supports to patients’ parents.MethodsTo interview 6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t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organize and anylze the abtained data and propose the theme.The result shows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have experienced enormous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stress,the behaving processes are the initial shock and confusion,refusion at the pre-diagnose period,and then reluctant acceptance,finally to have pressimistic attitude to the future.The supporting system is mainly from other family members and other parents of children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ConclusionParents of children m 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need deep humanistic care and emotional support; nursing staff should adopt personalized nursing method,help and guide the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and finally go thrugh the hardship.
【Key words】
M alignant lymphoma; Children; Family members; Psycholog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
20世纪70年代起,传染病已不再是危害儿童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除意外伤害外最常见的儿童死亡原因。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占据第三位,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如应用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手术。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68%,对每一位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家属而言,他们承受着可能失去孩子的恐惧;承担着联系医院和安排孩子住院期间生活的繁杂劳务;承担着漫长治疗过程中的坎坷和沉重的经济负承担着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工作和发展的压力;也承担着子女治愈后的教育、职业等问题的困扰。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让她们得到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在陪伴患儿求医这段漫长过程中安然度过,尽可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家属在陪伴子女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9~10月在我院收住的6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家属,其子女患病时间为3个月到1年半。受访家长的年龄为28~42岁;文化程度:小学1名、高中(中专)2名、大专及以上3名;患儿中男2例,女4例;年龄3~11岁。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形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进行,交谈是访问的真实过程。[1]内容是有重点的开放式问题,例如:请您谈一谈您的孩子最初得病时的情况,您当时的反应如何?孩子患病的过程中,您感到最大的烦恼和压力是什么?面对压力您是如何应对的?您是否向他人寻求帮助?您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访谈时间20~60 min。6位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家属本着自愿的原则,双方约定时间,在单独的房间内接受访问,访谈前让每位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交谈的内容进行同步录音,访谈隐去患儿及其家属的真实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访谈对象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和感受。访谈结束后,反复聆听录音,然后笔录成文字,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恶性淋巴瘤患儿家长在陪伴子女求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精神困扰、家庭关系、支持系统、调节方式和基本需求。
2结果
2.1得知子女诊断后的最初情绪反应恶性肿瘤的诊断对于患儿家属来说是灾难性信息,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危机,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多表现为怀疑、否认,恐惧、悲伤、绝望,无能为力感和自责。
2.1.1紧张、害怕在得知诊断的初期,家属会由此产生紧张,害怕心理,这主要是对死亡的恐惧。
2.1.2怀疑、否认家长刚刚得知诊断时会对医生的诊断表示怀疑,第一个念头常常是被误诊,以这种否认心理来压抑自己对疾病的强烈情绪反应。
2.1.3绝望作为家属,当子女的生命面临威胁时,其内心的反应是十分复杂、强烈的。
2.1.4无能为力感这种无能为力感主要是由对未来的不确定,信息的缺乏,子女所受的痛苦和经济的困扰造成的。
2.1.5内疚自责子女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作为家长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经常会对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要承担孩子患病的责任。
2.2陪伴子女治疗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压力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过高的压力可使人能量和精力耗尽,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经过最初诊断带来的强烈冲击,很多家长即使接受了现实,但治疗的漫长过程仍旧是充满危险、困扰、痛苦的艰辛路程。受访者普遍认为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远远超过身体上的劳累。
2.2.2来自未来生活的压力受访者们承认,子女接受治疗后,经过1~3个月的时间,她们的心态逐渐平和,已能正视现实。子女患病后,父母从各种渠道大量汲取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各种信息,他们了解到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长期无病生存率也显著提高。这时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反应,治疗后能否继续上学,能否正常工作成为患儿家属需要面对的问题,康复过程中和康复后可能受到的歧视也开始困扰着这些家属。
2.2.3来自家庭结构、生活空间改变的压力家中有人患病后,整个家庭原来的生活方式被打乱,全部的精力均放在生病的家人身上,家庭中所有的运作都在为患者的生存或维持其家庭功能而努力[2]此时,患儿家属往往无法照顾家中的其他亲人,放弃或暂时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这些改变均给患儿的家属带来了压力。
2.3支持患儿母亲坚强面对压力的力量家长在子女生命受到威胁和坎坷艰辛的治疗过程中,单靠家庭的力量难以抵抗这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社会支持系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2.3.1对子女强烈的爱受访者认为,患病子女是他们能够坚强面对、苦苦支撑下去的核心。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心理压力也较成人低,因此能比较坦然的面对疾病。他们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乐观、平静、顺从给了家长巨大的力量。
2.3.2其他家长的安慰同病相怜,因为患儿家属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期盼,把大家的距离拉得很近。她们相互介绍护理经验,讨论孩子的情况,困难的时候相互帮助,她们在一起时,心态能变得平和。
2.4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自我心理调节别人再说什么,事情摆在那儿,也不能把你解脱出来,只有靠自己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的解脱,这需要反复多少次,才能达到心理平衡。调节方式主要是记日记、与家人及其他家属聊天、放声大哭、看书、查资料等。
2.5患儿家长的需求分析访谈内容,患儿家属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疗护理方面,二是经济援助方面。
2.5.1对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子女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后,家属寻找就医医院,最看重的是医院在这个专业上的治疗水平受访者谈到,只有看到这个医院有较多的成功先例,才会感到有希望,心里才会慢慢踏实下来住院期间对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存在着较高的需求,希望医护人员有高超的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在各项操作上,让孩子少受罪另外希望医护人员能多和家长沟通交流。
2.5.2经济援助方面的需求无力支付子女的治疗费用,不能给子女最好的医疗措施、物质需要,是这些家长心中的最大痛楚。
3讨论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地整体性探究,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采用系统、互动和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3]。本文通过访谈形式对6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家属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在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不同时期,家属的心理变化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需求。而诊断与治疗,不仅对患者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们的亲属也同样感受危机的存在。患儿家属在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需要与感受医护人员给与同情与理解。
3.1初期震惊、否认和绝望儿童患恶性淋巴瘤,无论对患儿还是对其家庭,产生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影响。 恶性淋巴瘤患儿家属在最初得知自己的子女患有此病时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危机是最强烈的,主要表现为震惊、否认和绝望,这个阶段,他们对任何人的解说均不能接受,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会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浪费了财力而且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4]。但每个家长经历这个阶段的强度和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巨大的压力要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丰富和经验的增多,1~3个月后大多数家长能够平静地接受子女的患病事实。
3.2治疗期漫长的煎熬恶性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让患儿及其家长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治疗时会出现过分警觉和应激失调。治疗效果是他们最大的担忧。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治疗阶段家长最想得到的是医疗护理方面的支持,希望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服务,关爱她们的孩子,加强沟通,让她们及时、明确地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
3.3相对平稳期对未来的担忧受访家属谈到治疗进入相对平稳期后,便开始担忧患儿未来的求学、就业和婚姻等问题。社会偏见认为治愈的恶性淋巴瘤儿童仍然是患者,求学和就业的大门很难朝他们敞开; 恶性淋巴瘤儿童本身的心理障碍,如自卑、恐惧等。家属通常对患儿未来的教育担忧.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为患儿提供躯体护理服务,也应满足患儿家属心理教育的需要,并根据患儿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指导家属实施。
4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家属在子女患病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BergumV.Beingaphenomenologyinnursingresearcher.In:MorseJMeds.QualitativeNursingresearch:AContemporaryDialogue.California:NewburyPark,1991:55-71.
[2]卢岩,朱延力,高玲玲,等.急危重病人家属需求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8.
关键词:临床路径;头皮良性肿瘤;管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1],作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临床逐渐被采用。2011年,我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部分疾病的管理,我科自2012年1月,将此模式应用于头皮良性肿瘤的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头皮良性肿瘤患者41例,自2012年1月对此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此后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病例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3.403疾病编码,且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临床诊断的成人患者,性别不限。对照组为实行临床路径前,与临床路径组相同条件的26例患者组成,实行传统的项目收费及医疗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病例选择 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的对象应遵循临床效果好、无并发症、其他诊断不影响第一诊断的原则。门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此类患者,及时完善检查,诊断明确后,在争得患者同意后收住院。病房主管医生及时向科主任汇报患者情况,经科主任审核符合临床路径要求,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内容和情况,如患者或家属同意,由主管医生和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进入临床路径。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方案(用药品种、住院天数、护理级别等),应经科主任同意,及时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退出临床路径。
1.2.2制定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其内容包括评估、手术方法、用药方法、饮食、术前准备、手术前后宣教、术后护理、活动、治疗护理结果、出院指导共10项,分为3个方面:医生日标准诊疗计划、护士日标准护理计划、患者及家属的日活动参与计划。头皮良性肿瘤预计住院3d,设计好路径表。把医生的诊疗计划、医嘱及护士的护理程序等内容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表上,作为医护共有的路径表;将患者住院期间每天、每班次需要接受的诊疗、护理及参与活动内容列入一张表,作为患者的路径表。
1.2.3实施 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即进入临床路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按照设计的临床路径各司其职。具体方法:①第1d,主管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完成"住院志"和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小结,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下达手术医嘱,联系手术室。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介绍和执行术前医嘱,根据患者需要,协助完成术前准备;②第2d,完成手术,执行术后医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按早路径表指示,所有项目都必须按时完成,因病情变化等原因不能按要求执行的,记录原因及干预措施。已执行的内容打"√"并签名,未执行的不签名;②第3d,协助患者办理出院,做好出院宣教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此表为我院自制量表);④做好资料的收集及统计,做好终末质量评价,判断效果以指导临床;⑤患者出院后,做好月回访工作,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完善方案。
1.2.4观察指标 ①医护质量:有无并发症;②住院费用:即住院期间HIS系统生成的所有住院费用;③住院天数:是否按照预计天数顺利出院;④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⑤月回访满意度:回访内容包括伤口情况、有无发热、对整个就医过程及术后效果的满意度。
1.2.5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进行描述。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月回访均未无发热、伤口感染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经t检验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
3 讨论
3.1头皮良性肿瘤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的优点 临床路径一般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模式可循、变异较少、病员充足、治疗效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2]。头皮良性肿瘤作为头皮的良性肿物,如头皮脂肪瘤、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血管瘤等,定性比较容易,发病范围相对局限,临床效果疗效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作为临床路径管理,医护人员精力不会牵涉过多,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住院时间控制较容易,符合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管理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特点[3]。
3.2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优化医疗资源 临床路径是美国医院在临床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并被其他发达国家的多数医院所借鉴[4]。而所谓临床路径是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新的医疗护理模式,是医护技共同针对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定日程计划表。由表1可以看出,对患者采取更加科学、合理、适宜的治疗方案,压缩了成本支出,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避免了因各种工作不协调、不连贯而延长无效住院日的状况,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3.3临床路径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综合满意度 临床路径针对某一病种制定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5],可避免由于个人水平造成的护理缺陷,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照顾。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及月回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旭,杨家林. 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74-175.
[2]戴红霞,成翼娟. 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3):208-211.
[3]康熙雄,王雅杰,张锟,等. 检验医学中的临床路径[J]. 中国医学新闻,2005, 20(20):19.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问卷调查;社区康复中心;知晓率
【Abstract】Goal discussion community recovery seeing a doctor diabetes merg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basic situ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demand. The method chooses 130 examples hypertension merge diabetic who carries on the seeing a doctor in m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Result research crowd to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related knowledge and hazard factor knowing rate maintenance in high level, but had a part of crowd or the project still lacked the specialized understanding.
【Keywords】Diabetes; Hypertens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Knowing rate
【中图分类号】R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疾病的流行情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传染性疾病为主导的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导的疾病模式。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发生率占全球的79%以上[1],我国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显示,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2]。糖尿病(DM)和高血压(HT)均为慢性疾病的代表,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故又称衰老性疾病[3],两种疾病同时合并患病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对其进行预防和健康宣传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13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干预打下基础,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78例,女性为5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56.43±7.21岁,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4岁;体重分布为68.4±15.7kg。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安静情况下每个研究对象测量血压3次,每次之间相隔5min,取平均值即可。采用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即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4];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随机测量血糖值均11.1mmol/L,同时隔日再查血糖依然11.1mmol/L。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研究人群调查方案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问卷,经专家论证和与调查及时完善后形成的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以及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等。在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内容和意义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1.3 质量控制与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进行数据的及时整理和筛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研究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
2.2 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分析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情况,具体项目及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人群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知晓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有部分人群或项目仍缺乏专业的认识。研究对象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与社区实际供应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知晓率为54.6%,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6.2%,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压知晓率为54.6%和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脂为66.9%等都存于较低的知晓水平。对此我们应该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建立正确的认识,应加大对社区康复中心的投入,转变观念,增进社区康复中心在维持社区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亚琼,殷晓梅,洪忻,等.居民高血压及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1(25):5-7
[2]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3] 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280-284
作者单位: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西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外科手术患者多,危重患者多,护理记录内容多,时间长,历经各班护士之手,客观上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不统一,因此,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尤为重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评估不确切:缺乏对患者全身情况的深入了解及全面掌握,以致入院评估不准确,甚至错误。只注重外科情况,没有记录同时存在的内科疾患(如未记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因而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对于新入院患者院外带入的褥疮,接诊护士未如实填写部位、大小、深度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不正确的评估,既与病情或治疗要求不相符,也使我们在制定护理措施时忽略本来存在的一些护理问题,失去针对性。
基础护理内容:护士主要记录的是医嘱的执行情况,而对于基础护理的记录很少。例如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无皮肤情况的记录,留置导尿的患者无更换尿管的记录等。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中医疗活动在记流水中,没有反映出护理活动的行为。如为患者更换引流袋、挤压引流管、做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协助患者翻身等,在书写护理记录时没有详细、及时记录这些护理行为,从记录中不能体现出护士付出的劳动及价值。
护理记录缺乏连贯性:包括对急诊的患者未记录入院原因,入院后的病情。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诊疗情况、护理效果、活动情况缺乏及时、连续、动态的追踪记录。如术后的患者,前面各班次未描述留置镇痛泵,后突然写到麻醉师拔除镇痛泵;患者便秘,用开塞露纳肛,护理记录无用后情况;前面记录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后面未再记录下地活动情况;各种引流管拔除后未记录伤口情况,有无渗漏等等。
护理记录缺乏客观性: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主观性的描述,在记录中使用诸如“病情尚平稳”、“呼吸困难较前减轻”等等无法衡量和模棱两可的语言。再如描述: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顺利,出血不多,安返病房。护士所描述的就不是客观资料,因为病房护士未参与手术过程,未见到术中情况。应该按要求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量、麻醉清醒时间、返回病房时间、卧位、伤口引流情况、生命体征及注意事项。
护理记录缺乏及时性: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待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再进行回忆性描述。常见临下班时回顾性的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补记,记录不及时,出现关键的内容漏记,由此导致记录与实际的出入。
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往往对重点细节缺乏有效记载:如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通知医生的时间及处理措施;患者私自外出时发现的时间及通知医生的时间;患者拒绝做某种治疗、检查时未记载或有记载但未引用患者的原话等等。
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由于资料收集的渠道不同,判断能力的差异,部分患者与家属提供资料的不准确性,导致医护记录矛盾。在住院、主诉,甚至诊断等各方面不一致,外科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及行何种手术等记录不一致,手术时间、病情变化等有出入。危重患者记录单执行处置的时间与临时医嘱不一致,病情描述有分歧,例如患者意识的描述,护士形容的是谵妄,而医生记录的是浅昏迷。医护记录相冲突,这些都会在医疗纠纷中引起评议。
对 策
强化外科护士法律观念与防范意识,加大护理病历法律地位的宣传力度:一旦出现护患纠纷,护士要面对患者诉讼,书写护理记录不单纯是记录病情为患者建档,还是诉讼时的法律依据。要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真实性、完全性的原则,要求护士做到3个随时、3个重点、3个不能有。即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发现护理问题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确实做过的事;主观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词记录不能有。
加强学习,培养护士临床专科护理能力的观察外科是手术科室,要加强对专科理论、病情观察内容的培训,护士要熟练掌握好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尤其要提高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
加强医护沟通,达到医护记录的一致:医护记录的不符主要是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因此要严格落实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制度,有利于掌握患者的重点资料,医护信息得到及时交流,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护士的记录水平。当护士发现其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时,及时找医生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当医生开出医嘱时间与记录时间不相符时,及时找医生核实改正,避免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相符[3];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尤其是危重患者抢救时,抢救后补写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及时间的描述要医护记录一致,避免缺项,漏记等错误,确保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监控,实施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到人。培养护士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按照护理文书规范个人自查,保证每班、每人书写无误。科室质控员严把书写关,每天检查急、危、重及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质量,把好记录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的质量关;护士长每周至少对病区的护理记录审阅1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告知责任人,最大限度把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控制在科内,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把好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客观性的质量关;护理部组织病历质控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现有病历及归档病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把好全面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卢敏,杨晓媛,王红梅.外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4):35-36.
【关键词】 质量改进;手术室;快速冰冻标本
在外科肿瘤切除手术中,活体组织的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决定实施手术的方式,而手术方式又决定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1]。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术中快速冰冻越来越多,通过回顾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快速冰冻标本送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质量改进,以提高认识,完善手术室标本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1.2万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687例。存在问题标本50例,占7.28%,其中手术医生原因23例,占46%,病理科原因18例,占36%,手术室原因9例,占18%。
2 快速冰冻标本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手术医生原因:未提前联系病理科,术中临时电话通知;术前医生忙于术前准备、开医嘱等未填写病检单;病理检查单字迹潦草,患者资料填写不全,标本切取部位描述不准确,给病理科诊断带来困难。②病理科原因:正常工作日中午或下班时间无人值班,择期手术快速冰冻无法进行,手术时间只好推迟到下午,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临时冰冻无法进行。③手术室原因:无专职人员送检;与病理科人员口头交接,无文字记录;病理结果口头传达,无书面报告。
3 质量改进措施
①实行预约制度。术前一日手术医生和病理科预约冰冻时间,由于手术时间不确定,病理科接到通知后预留值班人员。节假日或休息时间病理科安排听班,每个手术间张贴听班人员的联系方式,建立临床科室各部门之间协调关系,在良好沟通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②手术室固定专职护士送检。手术标本切下后根据术者需要做特殊标记,洗手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填写标本袋上标本签,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组织名称、标本数量、手术间电话。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填写快速冰冻登记本,将标本、病检单及快速冰冻登记本交专职护士核对后即刻送至病理科,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在登记本上签名并将登记本带回。由于专职护士对预约患者心中有数,了解手术进展,缩短每份标本送检时间5 min。快速冰冻标本不需加固定液,必须立即送检。③更换全省统一的病检单。病检单是病理科医生做出病理诊断必备的文字资料,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手术当日将填写好的病检单随病历带至手术室,术中所见由主刀医生口述指导下级医生完成。根据《河南省加强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规范化建设通知》要求,更换了全省统一标准的病检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医务科应组织手术医生学习相关要求,规范病理资料的书写。对不合格标本及申请单进行登记,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原因及送检人、所在科室。医院不定期对申请单、标本进行抽查,并分析、总结抽查结果。
4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手术时间。病理科与手术室之间传递冰冻报告结果通常是电话告知方式,虽实施多年未发生错误,但是口头转述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制定了快速冰冻报告接听管理措施:①每个手术间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病理报告者、接听人、接听时间、快速冰冻报告内容、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等。②巡回护士接听后及时汇报主刀医生,采取相应手术方式。③患者家属签字后将书面冰冻报告带至手术室。④争取医院支持,申请手术室安装传真机,用于快速冰冻报告。
由于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012年2月~2013年2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758例,2例由于手术医生二次取材,耽误病理诊断,未发生1例手术室原因造成的标本延误送检,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糖尿病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和治疗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4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与常规治疗护理组对比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结果,现在报道如下。
1 病人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和护理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5.23±14.68)岁。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74±15.48)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诊断为1型糖尿病者;有其他较严重的脏器疾病者,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内分泌科医师正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6月―1年。
1.3 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知识,告知其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和自我调节方式,减轻患者的 恐惧心理;用药干预:药物疗法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对患者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症,要求患者按照医嘱认真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对该组患者开展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对其日常的饮食进行有规律的安排,控制糖量的摄入,嘱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运动,防止产生褥疮等并发症[1]。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分别进行血糖的测定,在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用t检验,α=0.05。
2 结果
护理组中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晨间血糖值显著降低,且护理组的血糖值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晨间空腹血糖值比较(mmol/L)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尿糖检查呈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的治疗首要的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这与患者对于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有确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通过综合干预护理的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对照组要好很多,这主要与患者主管医师和护士的密切关注有关系[2]。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的饮食摄入也要加以严格的控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专题教育,让其认识到营养搭配均衡和适量的重要性,掌握食物能量的估算,做到饮食上密切配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并发症也较少出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控制血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选用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对患者予以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率,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后续各种危急重症的发生。基于已有的基本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检测。我们加用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有显著意义,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3]。
参考文献
[1] 张洪, 廖少玲, 刘付贞, 等.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16): 1485-1487.
[2] 崔丽娟,张革联,王国华,等.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7
[3] 张志金,单保水,王相立,等.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
关键词:护士;肺癌;护理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1]。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肺癌患者共75例,均给予专业的临床护理,效果另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肺癌患者共75例,包括男40例,年龄为48~69岁,平均54.6岁;女35例,年龄为50~72岁,平均53.2岁。所有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全面、全天候的专业护理。
1.2方法
1.2.1疼痛评估[2]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同情、关心的语言和行为获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正确描述出各种不良反应和疼痛程度。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及观察患者的体态、表情、生命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疼痛、疼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将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
1.2.2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性格等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应内容的健康教育,同时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随时修改教育计划,从而使健康教育方案更加科学、合理[3]。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肺癌的预防、诊断、控制、康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由护士按照教育方案、教育目的对患者进行施教。
1.2.3健康协调 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熟悉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属和朋友的情况、家庭及工作环境等,以便于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与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协调和交流,从而确保治疗的顺序进行和得到患者亲朋的大力支持[4]。
1.2.4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
1.2.4.1将癌性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教育 把癌性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查房,疼痛知识的普及,临床护士具备疼痛评估、止痛方法、控制标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医护人员对癌性疼痛管理的整体水平。
1.2.4.2护士是对不同病情的讨论者 根据患者对病情的关心和知晓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和家属的意见以适当的方式和语言与患者讨论病情,引导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
1.2.4.3护理评估疼痛与治疗者多与患者交谈,根据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对自己疾病知晓程度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加重疼痛因素。有条件的患者可建议采用PCA,并指导患者掌握操作方法。
1.2.4.4护士是患者的心理护理者 患者得知自己病情的那一刻,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会崩溃、绝望,护理人员要尽最大努力给予患者和家属社会和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逐渐接受事实,同时,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期间为患者营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2 结果
经专业的临床护理后,所有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活动、饮食、睡眠等受疼痛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
3 讨论
众所周知,肺癌患者长时间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如果没能及时的采取止痛措施,那么身体的疼痛将会大大消磨患者与病魔斗争的意志力,打消治疗积极性。当肿瘤压迫、癌细胞侵犯或转移时患者会感受到严重的疼痛,通常对疼痛的等级描述可通过0~10的数字来表达。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患者病痛,缓解患者因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实践出真知,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践中多多总结,多从患者角度考虑。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感化患者,让患者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安慰,放松情绪,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组织、提高专业团队能力,更多的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实现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癌症患者在忍受着病痛折磨及内心恐惧的同时,对不能得到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信息尤为不满。经调查,有约九成的肺癌死亡患者都是由于吸烟治病。而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减少吸烟、戒烟,以及预防和降低肺癌死亡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良好的护理工作可大大减轻患者的身心病痛,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齐海燕.针对社区护理特点发挥中老年护士优势[J].甘肃科技,20,11(01):105-106.
[2]高湘妃.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2):225-226.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也是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特别是近几年来,未婚先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流产不断增加。而据相关报道,随着流产率的增加,异位妊娠的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无法接受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不配合治疗。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急诊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赵玉珍主编的《中医妇科学》中诊断异位妊娠破损型的诊断标准[2]为诊断依据。(1)病史:有停经史或早孕反应,可有不孕史或盆腔炎病史。(2)临床表现:可伴下腹部疼痛,或阴道流血,后穹窿穿刺抽出不疑血。(3)检查:妊娠试验(+),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在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综合以上即可确诊。
1.2 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因“异位妊娠”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年龄在18岁~35岁,平均年龄在25.7岁;其中已育者20例,未育者60例;已育者中剖腹产有5例,自然生产者15例。并且首发出现下腹疼痛的有80例,阴道不规则流血者有55例。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婚育状况、分娩方式、首发症状之间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1)凡是2013年3月~2014年5月因“异位妊娠”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妊娠囊未破损的患者;(3)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非异位妊娠的患者;(2)妊娠囊破损的的患者;(3)非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4)不合作的患者及其家属。
1.3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因“异位妊娠”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后统计分析。
1.4 护理
1.4.1 基本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活动量,防止再次出血;同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并报告给责任医师。
1.4.2 心理护理 对于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往往伴随着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容易导致心理应激水平增加,从而加重病情。故而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并详细告知其病情的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风险性,及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4.3 用药前护理 完善相关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确认无药物禁忌症后开始服药。
1.4.4 用药期间护理 用药期间,予患者心电监护或定时为患者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观察患者的基本病情;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阴道出血量;定时抽血查β-HCG的变化及B超检查。对于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告知其责任医师。
1.4.5出院指导 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避风寒,防止感冒;忌辛辣油腻、海鲜、烟酒等物,宜清淡饮食;近期禁,保持阴道清洁;不适随诊。
1.5 疗效判定 参照陈春娥等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方法的探讨》中评定疗效[1]为依据。痊愈:患者无任何不适,B超提示包块吸收良好,连续两次β-HCG
1.6 满意度评定 根据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所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是否有显著差异性;率比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统计分析,痊愈率为90.8%,无效率为9.2%;痊愈率与无效率之间的差异(P
2.2 满意度比较
经统计分析,总满意率为95.8%,不满意率为4.2%;总满意率与不满意率之间的差异(P
3 讨论
【关键词】 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干预;针对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1-02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的脑梗塞,指的是由于脑血管壁或内膜发生病理损伤,使得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造成脑组织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群体特点,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从而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60至80之间,平均年龄为(67.5±1.5)岁,男45例,女25例。大部分为病急,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基础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需要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生理舒适护理、排泄时的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比如训练老年患者的床上床下运动以及语言、吞咽能力等。
1.2.2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一般起病较急,瞬间就给患者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老年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随之减退,患病后因梗塞引起身体的不适而怀疑自己生命垂危,常常出现悲观、绝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针对老年患者的这一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给患者讲解病情有利的一面,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鼓励患者的亲属多多探望患者,解决患者的需要,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情绪的波动造成失眠率的提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患者提供一个最佳的睡眠环境,有效地规避睡眠时间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这样一来,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2.2.2 辅助教育护理 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对于脑梗塞的常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告知老年患者及亲属脑梗塞的常规知识,使得老年患者对脑梗塞的病因有了大体的了解。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即患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完成全部的自理活动,如康复训练、语言及吞咽能力、床上床下的训练等,对于观察组的40位患者采取这种护理方式。
1.2.2.3 并发症护理 压疮和肺部感染是老年脑梗塞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对于这两项并发症,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敲背,以便患者痰液的排出;对于丧失意识的患者,并且其具有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可以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吸痰,并且做好患者的口腔卫生工作。而对于咳嗽反应能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应该超声雾化吸入,使得痰液被湿化稀释,从而便于痰液的排出。其二,压疮的护理干预,发病初期,老年患者已经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患者长期卧病在床,身体部位容易出现也、压疮以及感染,所以应该保持患者床上用品的干净、整洁、干燥、无褶皱,另外需要定期清洗患者的身体,尤其是会,从而避免了泌尿系统的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日常自理能力、睡眠情况以及焦虑情况的分析比较,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指标。即睡眠状况可以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效地得出失眠发生率;对于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可以采用巴塞尔指数进行描述,对于焦虑情况可以采用SAS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住院天数的比较t=4.21,P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老年脑梗塞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必须及时进行护理和治疗,护理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老年群体的身体特点,本研究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强,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巴塞尔指数进行评估,按照护理系统中的心理护理、辅助教育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失眠发生率,以及减轻患者的焦虑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俞文方.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报,2011,12(0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