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政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范文

民政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政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政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民政资金;现状分析;内部监管体系;外部社会监督

一、引言

政府部门作为负责社会事务的重要行政部门,其工作涉及救灾救济、养老、低保、福利等多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内容,民政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执行效果。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对民生领域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不仅体现在政策的改进上也体现在国家对民政事业的资金投入上。我国民政事业取得的具体进展如民政资金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显著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助的标准得到及时调整,低保金、救助金等专项资金确保兑现等。民政部门在获得巨额的专项资金后,一方面要确保民政资金专款专用,提高其使用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准确地发放至正确的资助对象手中,保证发放过程和结果公正透明。要完成以上目标,落实好国家制定的各项民生政策,民政部门必须在分析民政资金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管理措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我国民政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分析

对比我国民政资金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在民政资金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专项资金增幅显著,享受民政救助补助的人群数量及范围明显增加,民政资金救助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高龄津贴等日趋完善,广覆盖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但是就现实需求来看,我国民政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信息调查与审批方面,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民政资金管理具有涉及对象多、审批和调查程序性强的特点,业务数据对民政保障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典型的如在确定城乡低保对象时,必须严格按照申请、初审、审核、审批的业务流程,其中初审和审核阶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各自负责区域的低保申请人员开展深入调查和信息核实,经核实信息无误且符合低保申请条件的予以公示,报告上级政府审核通过。但在信息核实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会严重影响审核结果的公平性,如由于民政部门与社保、工商、房产等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使得申请者实际收入的真实性及个人名下资产情况难以确定。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相当多地区尚未建立民政保障信息沟通机制,存在业务数据质量低信息不完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在人员安排方面,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基层财务人员尤其缺乏,业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民政资金具有金额巨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多等特点,其中与民政资金使用有关的法律、条规等多达100多部。据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政部门大量基层财务人员存在专业不对口、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另外,在乡镇民政部门中许多民政干部身兼多职,难以全力投入到民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中来,导致专项资金的发放过程不规范、发放结果不公平。第三,在工作经费方面,存在专项业务工作经费预算与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不协调的问题。民政专项业务工作经费的预算安排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是落实和执行政策的体现,也是规范使用民政资金、保障民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因此,国家应注意到该问题并通过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等渠道保障民政部门必要的工作条件、充足的基础设施,使民政部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四,在监督体制方面,缺乏明确具体、深层次的监管机构,缺乏后续管理,重发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第一,民政部门的监管工作是片面和静态的,不能保障资金发放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部分专项资金的发放时间、发放金额、领取对象不满足相关要求,中间过程存在挤占、挪用、拖延支付资金等现象;第二,民政部门的监管工作是单一的,尤其是网络监管、电话监管等多样化的外部监督渠道和反馈机制不完善,影响了民政部门执政的透明度和民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我国民政资金监管措施的探讨

健全民政资金的监管体系是确保民政资金良好运作的基础,一般可采取行政、审计、纪检、社会多方面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检查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等措施,减少或避免民政资金使用或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1.民政资金内部监管体系的构建

从社会部门来看,民政资金的监管大致可分为民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社会群众五大主体。其中,民政内部监管作为监管的主体,是保障民政对象基本权益,确保有限的民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工作。本文认为民政部门应从完善检查制度、加强部门间协调、实现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构建内部监管体系。首先,完善检查制度,使民政资金检查常态化。第一,季度检查。季度检查是指财务科以季度为核查频率联合其他科室,对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常规检查。季度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救灾资金、救灾物资、五保资金、优抚款项等的发放对象、数额、时间、条件、手续等,以及发放过程有无挪用、挤占的问题。财务人员可采取查账、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季度检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本季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民政资金的合法性、公平性、公开性。第二,年度检查。年度检查是指财务科以年为核查频率对民政资金使用进行的基础性检查工作。年度检查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查民政专项资金的发放对象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避免出现虚假上报的问题;二是核对发放对象上报人数与实际领取专项资金人数的一致性,防止民政部门骗取上级或国家拨出的民政资金;三是对比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民政资金数额是否配套,防止因为资金问题影响发放对象应该获得的待遇;四是检查上级拨出专项资金的时间与民政部门发放资金的时间,看民政部门是否有滞留专项资金的行为;五是做好民政资金的申请者和发放对象的信息核实工作。此外,还应开展不定期检查,根据阶段工作需要和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情况,组织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对低保、救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民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民政服务对象身上。其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监督民政资金运行。民政部门不仅要做好部门内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要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具体如加强与纪检、财政、工商、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定期沟通,通过年度联合检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小民政资金截留、挪用事件的发生频率,并将与相关部门的联合作为民政部门领导的考核内容。最后,实现民政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推进县乡镇民政财会联网,完善实名制管理,实时监控各项民政资金使用情况,并通过医疗救助资金通过一站式救助平台即时报销、低保审批录入全国低保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确保了民政资金规范使用。

2.民政资金外部社会监督渠道的拓展

民政资金的社会监督作为外部监管的一部分,可以起到促进民政部门政务公开化,提高民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首先,民政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监督和电话监督的形式,组织技术人员开通政务公开网,确保人民群众有监督和反馈的平台和渠道;其次,对于人民群众反映或自身发现的民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到认真受理、充分调查、及时解决;最后,对于不具备实施网络监督条件的乡镇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公告栏、救助卡、广播等方法,使人民群众及时、清晰地了解到各种民政资金的发放条件、补助标准等。本文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民政资金的社会监督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和创新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果。例如民政部门应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不断推进民政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互联网与民政部门工作的融合程度,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开放民政资金发放与使用的相关数据,主动探索民政部门外部监督的新平台、新模式,加强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提高相关民政资金政策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此外,民政部门还应该进一步推进网上,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及公信力,积极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在共建信息共享平台方面的合作,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民政部门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水平。

作者:徐雪原 单位:青岛市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郑继成.加强民政资金监管的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2].窦桂明.民政保障资金归集使用及管理的探索.企业导报,2012(18).

[3].窦桂明.强化民政资金监管助推民生事业发展.北方经济,2012(04).

[4].刘映芝.新时期民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5].关新.浅议民政资金的管理.现代商业,2012(33).

[6].阮长助.河北省沧州市民政局.健全七大监管机制构筑民政资金安全网.中国社会报,2013-08-21007.

[7].罗念谢芳.探索民政资金监管新机制.中国社会报,2011-05-11001.

第2篇

关键词: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及措施

民政资金通常由中央财政逐层下拨,由省级与市级来对预算作出安排,并且结合下属的县(市或区)政府来配套实施。民政资金一般被用于保证一些特殊性群体的基本生活,例如残疾群体、孤寡老人群体等等。根据资金的性质并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通常将民政资金分为以下两大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与民政专项资金。

一、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

民政部门作为管理国家民政专项资金的最主要部门,部门内部较多领导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的管理状况大多数仍只是停留在“算账、记账、报账”这一些列的日常琐碎行为中,将资金的管理等同于是一种会计的核算,没有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价值所在。除了部门内部的领导没有达成现金的管理理念之外,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应用也颇具局限性,在其日常工作中忽视了财务管理在民政专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部分民政部门缺乏对于民政专用资金使用的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

在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个别民政部门不能够有效地把控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且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对资金使用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使得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明显的问题。例如领导对于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和严肃感,认为只要没有将资金放入私人账户,就可以适当地挪用与挤占财政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政事业的发展。再例如,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本来应该有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途径,但是实际上,这些审批程序都成为了空谈。在领导的压力之下,这些监督制度往往没有形成有效的牵制,使得资金被用于其他非民政性、无公益性质的用途,由于救助对象的不准确,专项资金被严重浪费,甚至还出现了的现象,违背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优抚民生的本意。控制监督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民政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民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上文提到得管理理念和管理体质的问题,也存在着管理方式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上级下达资金指标有所延迟,所以基层的执行部门在拨付资金时会出现跨期或者跨年拨付的情况。或者因上级财政部门与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当,所以不能及时地作出资金申请的方案,因主观而非客观原因造成资金的长期滞留,降低了资金使用的及时性,使得其使用效率也有所下降。

(四)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进程中的会计处理未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各个单位应当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对于那些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则不得从事资金使用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不仅存在着未取得会计资格中的人员充当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个人同时兼任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等这些重要职位相容的情况。这就使得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会计监督,例如某些需要领导报批审核的资金划拨,因未做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所以存在着权利的滥用,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在资金使用的报销过程中,要求做到证件、手续齐全,取得的原始凭证要真实完整,在必要时需附有领导的签字证明与财务负责人的签字证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例如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错误、单位名称不完整或者是经济业务内容缺失等情况,甚至存在着随意涂改、挖补的迹象。作为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核算与记录,会计工作监督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资金使用的效果。

(五)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人员专业性水平有所欠缺,亟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财政部门在下拨款项时没有做出详细注明,而承接人员又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未与财政部进行进一步的沟通确认,所以在资金的实际下放过程中,造成了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被混合使用,偏离专款专用的原则。总得来说,全省范围内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人员呈现出“学历低、年纪大、缺少专业职称能力”的情况,使得专项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均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二、改善民政专项资金使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在专项资金的日常使用管理中,实现分工明确化,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了确保民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各财政部及其下属部门在做到分工明确的同时也要注意严格落实惩罚政策,注重培养责任意识。根据现行管理体质的要求,各项民政部门的工作都需要下级基层部门到具体实践与达成,并且资金的落实使用也是由基层部门来完成的,所以基层部门的领导的权利和责任都十分重大。相关部门有必要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所规定的要求,督促主要的领导层级切实、认真地担负起所在单位的资金安全运行责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分配机制,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相应的责任人追究一定的责任。

(二)在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程中,将内部监督与外部检查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性

各级民政部门应该将内部专项监督与外部经常性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外部经常性监督主要包括纪检委监督、财政局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等。同时,还应当将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贯穿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将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三者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积极总结经验,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团队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财政部门及其下属基层的部门领导缺乏管理革新思维,并且纵容一些行为的存在,使得目前的资金使用管理出现管理低效的现象。领导层作为整个资金使用管理部门的最核心力量,要改善自身建设,督促其加强自身的廉政管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好领导应有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前文提到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较为匮乏,且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等又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效率与准确性,有必要对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正确处理好工作人员“服从”与“盲从”之间的关系,在看到明显的违规行为时,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公正地加以指出,有效地规避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能够达成。

(四)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民政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关部门在优化民政专项资金投入结构的过程中,要确保国家的财政补助资金能够切实地落入到相应的使用范围中去,并且要通过改善投入结构,来进一步丰富民政部门的相应职能,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拓展新的民政业务,来满足社会的进一步需求。同时,民政部门也有必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筹措机制,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运营能力。

第3篇

一、将效益审计体现在科学管理上

一般而言,政府效益审计就是指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是否经济、高效、有成果地开展运作的程度进行独立评价或检查,目的是为公共措施的执行和后果提供相关的信息。将效益审计理念导人民政资金审计项目中,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益进行分析,是此次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真实性、合规性审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审计评价的准确性,是客观公正地分析资金效益的第一手资料,在民政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始终以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作为民政资金审计的切入点,以资金流动为龙头,顺藤摸瓜。

(一)审计民政资金拨付情况,分析资金拨付效益。分析资金拨付效益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展开,即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良好成效;或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延误民政资金享用对象的基本保障,造成负效益的情况。例如,审计调查发现,该市存在虚报抚恤对象人数,多获取财政补助资金几百万元的问题。这种多获取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民政部门经费支出或用于其他支出的做法,从数量和质量的方面来分析,都是不符合预期要求和资金拨付要达到的成效的,是以损害民政资金未来有序运行为代价的,是一种只顾短期局部利益,忽略长期全局效益的做法,将会造成不利于民政工作健康有序运行的负效益。

(二)调查各级民政资金管理机构监管情况,分析资金管理效益。分析资金管理效益主要涉及管理机构或项目管理方面的效益状况。如管理机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高效,是否执行了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带来损失和浪费,甚至损害了民政资金享用对象的切身利益的情况。也就是从管理角度来分析被审计调查项目的效益状况。例如,经调查发现,该市某民政所在管理上集确定民政对象、审核资金发放、发放民政资金等职能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管;民政资金发放表存在随意涂改、发放人模仿享用者签名的现象。鉴于民政资金是中央立足于解决百姓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规范民政资金的管理,促进民政工作制度持续健康的运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但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却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这种民政工作相关政策落实不完善的情况,从当前效益来看,不便于民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运作;从长远效益来看,管理效率的弱化,加大了民政资金的运行风险。

(三)调查民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效益。分析资金使用效益主要是围绕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这方面的效益分析是当前政府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重点是围绕被审计调查项目的资金是否节约,民政资金是花大钱办小事、还是花小钱办大事,是否将资金真正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资金闲置未运营等不经济情况等来进行分析,以便审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这是实现由过去重视资金投向、拨付等环节,到重视投向、拨付和资金利用效果,跟踪问效的根本转变,也是效益审计理念运用于民政资金审计的成果之一。例如,审计调查发现,该市城镇低保资金年底结余2000多万元,相当于一年开支数。结合效益分析成果,审计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应研究资金大量结余的原因,以保证民政资金制度持续稳定发展。

二、将效益审计体现在社会公平上

民政资金项目的非盈利性,决定了衡量其效益不能 只关注其资金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程度,及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效果。而公平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之一,项目实施中公平目标的实现,将极大促进项目效益的提高。对民政资金实施的公平效益分析既是审计人员审计调查关注的重点,也是效益审计理念运用于民政资金审计调查的突出体现。

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尝试使用了一些非传统的调查方法,诸如发放调查表来考察百姓满意度,以便进一步分析民政资金的社会效益。例如,某地在发放春荒补助时,全县20个乡(镇),只对6个乡(镇)补助,6个受补助的乡(镇)得到的救灾款又大多给了敬老院。而实施春荒补助项目的社会公平效益在于春荒补助资金的实施是否给当地大多困难群众带来确确实实的好处,好处有多大,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是否符合均衡机制原理,是否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否有助于形成社会的良性公平效益。该项目的实施要达到的公平效益绝不是只能让少数人获益,却使多数人受损。结合效益分析成果,审计提出建议,政府在规划项目实施时,既要考虑地域发展和各地经济状况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又要考虑兼顾公平,形成大区域的均衡公平机制,注意政策向贫困地区的适当倾斜,以便民政资金项目实施带来的实惠遍及贫困地区的家家户户。

三、将效益审计体现在完善制度上

民政资金审计调查项目结束后,审计人员应对该项目实行后续跟踪问效。了解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计调查揭示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整改措施。例如,针对审计揭示的民政经办机构大量使用民政资金问题,建议实施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分离,减少中间环节;针对目前我省已实施涉农资金“一卡通”,各地民政所基本不直接发放民政资金,建议各地应对历年结存在民政所的资金进行清理,将资金集中于财政部门管理;针对各地某些资金结余较大,目前补助标准相对较低,建议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等。

上述方面的进一步合理规范,不仅对改进和完善民政工作发挥可积极的作用,也是实现效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制度效益价值更为突显的今天。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不仅表明本次审计调查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更体现了效益审计理念运用于该审计调查项目带来的良好的后期制度效益。

第4篇

(一)预算执行审计以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审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管理情况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风险,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通过对区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地方金库等预算收支相关单位2013年度有关收支情况审计,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揭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公共财政“绩效预算”管理机制的健全。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规范。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开展对区民政局、散装水泥办、经信委、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园林绿化中心、姜灶中学、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动迁办、农机局、招投标管理中心等10个部门2013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检查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决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突出项目资金和部门管理的政府性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审计。

(三)组织开展镇级财政审计。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组织部委托及单位自定,安排镇级财政审计。继续组织各镇开展百村(居)财务收支管理审计调查,揭示违法违规问题,化解和防范镇村财务风险,促进规范管理。

二、专项资金审计与审计调查

(一)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跟踪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

(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根据省统一安排,开展2010年至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了解和评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及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审计调查。根据省统一安排,对2012年至2013年全区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和整治项目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绩效情况。

(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审计。通过对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掌握基本药物制度执行的覆盖面,揭示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学规范运作。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继续开展财政投入的标底审计,深化竣工决(结)算审计,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贯穿项目全过程。对重点建设项目做到及时跟进、全程监督,防止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和其它违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开展为民工程审计,促进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工程质量。

第5篇

我县密切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2007年民政专项支共支出4178.81万元,为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保持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有力的保障。但在下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市、县一级的民政资金在下拨时基本都能与财政联合发文,做到专款专用,可下拨到各乡镇街道后就发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违规使用民政专项资金的情况存在。

一、乡镇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春荒、冬令、雪灾和台风等救灾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发放,存在滞留移用现象

原因存在较多,由于部分乡镇不够重视,认为民政专项资金资助金额小、涉及对象又广,工作做起来太繁琐,所以对下拨的民政资金没有及时下发;有些则是由于乡镇在核灾时不够慎重,预估着向上级部门申报,真的等到救灾资金下拨时却苦于没有救灾对象而无法下拨导致该资金滞留在乡镇街道一级无法按正常途径下拨,还有些乡镇则不管受灾情况轻重造成撒胡椒面人人有份的局面,其中某村的村民最多的分到53元,最少的分到26.5元,让救灾资金失去了其应有的救灾目的。

(二)部分乡镇的低保资金、五保资金和物价补贴的发放工作没有实行社会化发放,有部分还存在严重的村干部一人代领数人救助资金的现象

现在大部分乡镇做得比较到位,低保金、物价补贴和医疗救助资金基本上都通过银行系统发放(除特殊情况除外),但也有的乡镇,连补助人数众多一季度发一次的农村低保金(达900人左右)居然也采用手工造册,并使用现金进行发放,有的乡镇街道财务也抱怨工作量大,一不小心要搞错,责任重大背不起。有些资金还由于救助对象不及时去领取,导致资金冗余在乡镇街道账户中,这样一来在财务及资金管理方面极易出现漏洞,导致对低保资金和救济资金的使用监管不力。

(三)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存在滞留、截留现象

有些地区的乡镇街道在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补助时挖空心思地想补助名目,借敬老院建设补助名义争取到了资金,可等上级部门下拨专项补助款后,却只下拨一部分专项资金给敬老院用于基本建设,有些甚至全部不予下拨,将资金截留在了乡镇街道。

(四)乡镇街道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落实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每年的医疗救助财政指标的结余,救助金额比例有些地区甚至实际只达到预算安排金额的三分之一

究其原因,有以下二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宣传的普及面不广,老百姓不熟悉国家的医疗救助政策或不知道该医疗救助政策的存在,无从问起,也不清楚如何报销及报销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年龄偏大或工作积极性差,业务知识不熟悉,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如电脑不会熟练运用),怕麻烦想偷懒等因素存在;还有就是存在救助比例不够大,力度不足,救助上限设定的太低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医疗救助一方面是财政指标年年结余用不完;另一方面则是依然发生着如低保类的弱势群体由于没钱看不起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因医治不及时只能等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县虽然基本上已经都整改到位。但今后应该如何加强对乡镇使用民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确保民政专项资金廉洁高效使用,充分发挥民政专项资金“及时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认为应该从“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目的出发,着重从几方面对民政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民政专项资金专用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各乡镇(办事处)民政办要重视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把民政专项资金支出关。首先,应将各类民政专项资金全部建立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要求各民政救助对象在信用社进行设卡,把所有的低保金和救助金(如台风救济金、春荒救济金等等)由县民政部门根据各乡镇提供的经过民政部门审批的救助名单把救济金直接打入卡内通过信用社进行发放,救济名单要登记造册,完善各项申领报批手续,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这样就可以杜绝截留、挪用、克扣民政资金现象的发生。其次,对救济对象的审核,各乡镇要采取救济前预审、报县民政部门审批;救济后要采取存录档案,发放清单报民政部门存查。民政业务部门平时在救济金发放下去后,也要经常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进行抽查到户,检查各乡镇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资金使用是否规范,资金是否足额发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再次,对春荒、冬令、台风等时效性强的资金,必须严格要求各乡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各民政对象进行救助,确保民政救助资金的及时雨效应。

三、大力宣传,增强认识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宣传是首要任务。宣传一定要到位,只有通过大力、到位的宣传,才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熟悉国家政策,清楚操作流程,对民政资金进行社会公众的监督,让资金的使用实行公开、阳光操作。在具体操作面上,平时要经常在报纸上对民政专项政策进行宣传报道,方法可以多样化,既可以用通告的形式,也可以用问答连载的方式在报纸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一有新的民政政策出现,作为民政部门应该马上在电视、报纸上进行大力详细的宣传报道,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明白与已相关的切身利益。这样一来,如医疗救助的财政指标年年结余,弱势群体由于没钱看不起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因医治不及时只能等死的现象就会在我们身边少发生或不发生。如前几年,我县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130万元,在各乡镇的每个村里均设上规格统一的村务公开栏,使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栏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村里所有的事务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也可以借助这一民主平台对具体的救助情况进行及时的公示让社会大众来监督管理,如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审批名单;对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名单;春节期间困难群众需进行慰问的名单;台风、冬令、春荒受灾群众的慰问名单等均可以进行公开、透明操作;定期张榜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让社会公众积极共同地参与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让部分想优亲厚友、讲人情、讲关系者心存畏惧,民政专项资金才能真正达到为民作政的效应。

四、加强培训,及时指导

(一)从思想上加以充分认识

现任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年纪均有点偏大,实际指导工作做得好,但要借助于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来辅助做好民政工作却比较困难,各民政局在前几年也专门为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数码相机(专为核灾使用),目的就是能让民政助理员更好地做好民政工作。有的民政助理员还好些,可有的民政助理员自认年龄已大,工作不了几年就可退休,也不想再学了,电脑要么成为摆设,要么就被他人占用。其实民政这项工作因其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工作必需认真细致,如每月一批的临时救济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核实控制,防止形成重复救助。各民政局的业务科室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组织培训会议进行业务指导,一有新的民政专项政策国家进行发文,马上要组织民政助理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文件讲解和实际操作程序让民政助理员明白其具体操作方法,平时与各镇乡(街道)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财会人员平时要多加强联系、进行座谈,使之明确民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的管理和使用原则,从思想上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重要性的认识。

(二)从业务上加以深入到位

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对民政救助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应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列入救助队伍;那些生活条件已经好转,不再符合救助范围的救助对象应予以剔除,防止乡镇民政助理员做老好人现象。要想杜绝上述现象发生,首先,民政助理员必须要抱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对民政对象进行摸底排查核实工作,采取调查走访和逐户核查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摸清情况,把属于民政资金救助范围的民政对象做到无一遗漏、无一虚报。其次,民政救助对象的名单及金额一定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操作,对经过各村村委会和民政助理员审核通过符合救助范围的民政对象要在各村的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张榜公布,并在上面注明投诉电话、联系人,在规定的合理期限内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如有投诉电话或有疑问发现,民政助理员要马上进行仔细核实,查清事实,把民政专项资金落实到真正需要救助的民政对象身上,发挥民政资金的救助效应。

(三)在能力上要加强提升

要积极鼓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涨的年青干部加入民政建设队伍,输入新鲜血液,逐步改变年龄结构现状,打造一支全新的民政队伍。

五、强化责任,提高警惕

第6篇

【关键词】民政资金管理;民生工程;管理现状;资金管理经验;监管措施

一、前言

在我国民生资金取得诸如专项资金增幅显著,享受民政救助补助的人群逐渐增多,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高龄津贴、医疗合作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等一系列的丰富成果时,我们不应该自闭双目,对过往民政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管理不足现象视而不见。对于管理模式的转变,监管措施的实施来说,民政资金是使其具象化的关键,也影响着民政资金政策是否能够走得更远。

二、我国目前民政资金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1.建设落后,信息流动性差

纵观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民政资金管理,在信息的调查和审批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信息化的业务管理功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就使得民政资金管理的各个部门信息不能有效互通,各自为政,阻碍了信息的共享。民政资金管理的特点分为对象多、审批繁重、调查程序性强这三个方面。这三点特征的实现无不建立在有效的信息调查和信息沟通的基础之上。例如使用民政资金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帮助时,如何确定城乡低保对象,是需要通过申请、初审、审核、审批等一些列的流程来完成,其中仅仅初审这一个项目就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对所负责区域内的低保申请人员展开全面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的核实,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城乡低保对象的标准,在调查结束后对符合城乡低保标准的人员进行公示,然后再对上级部门汇报,等待审核通过。然而现阶段的情况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导致民政部门在面对诸如房产、社保、工商等部门时,信息共享的程度极低,进而无法做到客观公正地对申请低保的人员进行详细的资格调查,从而影响民政资金的使用率。由于信息不透明所引发的错误的调查甚至会加大社会矛盾和产生公平信任危机。

2.管理模式落后,人力资源得不到最优分配

对于民政财务部门来说,工作人员的分配问题普遍存在。现阶段的大环境当中,存在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相当缺乏,在岗工作人员普遍业务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对于民政财务部门的工作来说,金额巨大、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巨大、工作内容繁重是主要特点,除此之外,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多达一百多条,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了解学习。而目前看来,多数民政财务部门用人管理不科学,导致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甚至有些民政财务部门一人身兼数职,工作过程中往往首尾不能兼顾,在资金发放、资金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影响政府公信力。

3.民政财务部门专项工作经费没有得到落实

对于民政财务部门来说,专项工作经费需要与民政工作任务相协调,从而保障民政财务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和落实执行政策对于履行工作职责的保障。这就要求国家需要认真重视民政部门的相关诉求,通过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等渠道来保障民政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缺少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体制浮于表面

在过去,民政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责任机构,一直处在静止和片面的状态当中,对于资金发放是否具有公平性和规范性,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在专项资金的发放当中,例如发放时间、金额、领取对象是否满足条件等信息不能很好地同步;在发放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挪用、挤占、拖延发放等方面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除此之外,民政部门所具有的网络监督、电话监督等监督方式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起监督的职责,也使民政资金的管理执行和发放无法通过这些监督窗口实现透明化。

三、对于民政部门未来监管措施实施的展望和探索

1.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使部门之间信息得到共享

适时建立起网络化平台,促使县乡镇民政财会联网,通过联网措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共享性。打破传统部门之间闭塞的信息环境,真正做到信息的高效流动。从而促使在民政工作当中,民政资金发放的审核性调查可以更加公平有序地展开,同时降低对资金使用率造成的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实名制管理,通过实名制,落实责任义务,做到专事专人,从而对各级民政资金做到有效的监管。在医疗救助方面,可以根据“一站式救助平台”对群众最为关注的医疗资金进行即时报销、审批录入。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工作效率。

2.完善检查制度,使检查方式常态化

监管方式要从内部开始,利用民政部门的自律性首先完善民政部门内部监管模式,通过推出完善的检查制度,来使检查方式趋于常态化。例如可以合理开设季度检查、年度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对于民政资金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其中,季度检查是在每季度当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检查时间,联合各部门对民政内部的资金是否存在重大问题和隐患进行检查,例如救灾资金和物资、五保抚恤款项等,通过调取相关信息对资金的发放时间、对象、数额进行核对,从而检查资金款项是否存在挪用、挤占或者延迟发放的现象。年度检查要求财务科安排时间对民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年检。理论上来说时间频率为一年一次,同时也意味着其检查规模需要比季度检查更加巨大。财务科年检需要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对民政资金发放过程进行核查,检查发放对象是否具有领取资格,这就要求对于发放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二次核查,检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对于资金发放的领取人数进行统计,并与上报人数进行对照,以免出现冒领、代领甚至是骗取上级或国家拨发的民政资金等恶劣行为。(3)对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行研究,并与民政资金数额进行配套Ρ龋以保障民政资金发放对象享有权利完整。同时还要考量上级拨发的资金是否存在滞留的现象。除了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之外,随机抽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法。随机抽查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面对固定时间检查个别部门所做出的应付检查的手段。随机抽查可以对来访群众进行访问调查,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与访问对象的对话了解他们对于民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探访的方式,对农村当中低保、救灾资金的发放进行了解,确保民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通过制度的建立,可以促使监管模式完善,从而使民政部门的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3.体制外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

在民政资金之外,市场上存在的私人信贷网络P2P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当中,形成了良好的监管方式,也值得借鉴跟学习。在发展过程当中,P2P通过互联网市场、市场经济和银行体系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取得了通过自律机制,实现多层面多阶段的相对动态的监管体系。对于传统民政部门在民政资金领域的监管存在静态片面的问题,动态监管体系非常值得借鉴和引进。民政部门可以首先通过政务公开化与社会群众进行沟通,这就要求在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其电话监督和网络监督两大硬件条件,通过技术人员建立起专门的政务公开网络来实现,避免电话监督和网络监督形同虚设。反馈渠道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反应可以更加直接地体现在民政政务系统当中,还可以利用现阶段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势,开展民政资金社会管理的互联网化的试点,从而使民政资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结论

监管模式的建立,是民政资金管理科学化和有效化的关键。监管模式建立需要全面和客观,从多个层面充分地体现出过去民政工作当中的不足,并加以行之有效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徐雪原. 民政资金管理使用现状分析及监管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9:30-31.

[2]孙正一. J省民政资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谭君. 面向行业自律机制建设的P2P网络借贷市场监管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刘亚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第7篇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推进财政预算资金规范有效运转。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始终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第一位的任务,围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坚持以财政收支真实性为基础,以强化预算约束分配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拓宽大财政审计思路,完善大财政审计体系,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外资金、政府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情况的监督力度,促进有关部门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预算分配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加强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保证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关注部门、单位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程度,关注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护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同时,有重点地积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站在宏观和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对大局具有影响和牵动作用的突出问题,以及深化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结果,揭示和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从体制、制度等层面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推进政策制度完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服务党委、政府对四川绵竹灾区的对口援建工作,开展对援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关注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和建设效果,加强援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确保对口援建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密切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紧密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起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切实加强对农业、环保、社保、医疗、教育等关系民生的财政资金的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和跑冒滴漏等违纪违规问题,依法从严处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公告对这些财政资金的审计结果,实现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达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的。

四是加大效益审计力度,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力量,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效益审计,在审计内容上以查处重大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以推动完善制度、促进改革、加强管理为主。以企业审计作为效益审计的起始点和突破口,以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效益审计的意见》为依托,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同时,效益审计要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在揭示查处损失浪费问题的同时,关注质量效益,关注节能降耗,关注环境保护,关注重大的资源生态破坏或毁损问题;在更多地采用专项审计调查方式的同时,选择最急需、最突出的项目或资金探索开展绩效评估,逐步建立完善绩效审计评估体系和方法,扩大效益审计范围,使效益审计涵盖审计工作全方位。

第8篇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作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财政支出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但是,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部门预算资金执行进度慢,各部门不断追加预算,成为困扰财政支出管理的一大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实现支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均衡化,经区政府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加强预算编制,夯实执行基础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坚持公共财政理念,以人为本,采取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方法,将所有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专户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凡符合《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继续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政府财力向“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城区经济等方面倾斜,重点关注民生事项。

二、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专项资金预算,是满足部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的财力保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会同区财政局尽早下达计划和预算,按照项目执行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原则上在每年6月底、9月底之前,专项资金的支出比例不得低于60%、80%。除特殊原因外,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将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拖延至第四季度分配。各部门确需追加预算的事项,先由区财政局在部门安排的项目预算中调整,超过部门预算安排的,由区财政局审核提出意见后报区政府审批。区财政局要不断改进超收收入使用办法,超收财力主要用于民生事项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对于单位年终的项目结余资金,区财政局按总额(上级专款以及有明确政策规定的项目结余资金除外)的50%结转给单位使用,其余50%平衡预算。对于年终单位项目的结余超过其当年预算总额5%以上的,区财政局在编制单位以后年度项目预算时,根据超出资金数额核减该单位项目预算的财政拨款规模。跨年度结余的,全部由区财政局平衡预算。

三、规范支出程序,严肃财经纪律

基本支出要按照序时进度,计划使用,杜绝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专项支出要明细支出项目,按合同或工作进度拨付,严禁挤占挪用,做到专款专用。

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坐收坐支。

没有明确项目的专款,不准款项所在单位自行分配,须经财政局相关科室出具支出通知单后方可支付。

四、加强预算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预算监督的重点是“三农”、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涉及民生的重要专项资金,要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预算监督的检查结果是编制次年预算,执行当年预算包括当年资金拨付、项目资金调整、年度决算和项目完工(竣工)结算(决算)的重要依据。

五、规范申报程序,提高运转效率

第9篇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随着财政预算体制不断改革,预算执行审计已由传统的一般性预算资金审计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形成了财政审计的大格局。现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改革,逐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编制、收入组织、资金拨付、预算执行到使用的绩效,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发生变化。目前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内容是年度预算执行的情况、财政收入征收管理情况、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转移支付资金情况等方面。通过对年度预算执行与年初部门预算、追加预算进行核对,分析预算执行结果。分析预算收入结构,揭示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核实各项收入的真实性。检查有无隐瞒转移收入和有无人为调节收入的问题。检查预算支出情况,重点关注民生资金和扩大内需等重点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 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用途;按进度足额拨付资金,有无超预算、无预算拨款,有无虚列支出的问题,并根据资金拨付情况延伸有关部门,同时检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合理。

审查财政结余和其他财政资金的真实性,财政往来款项是否及时清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等其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有无人为调节财政收入行为。审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资金在划拨、支付、使用、核算、管理各个环节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职责的履行以及到位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内控制度及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二、预算执行审计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财政审计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财政支出审计为预算执行的审计主线,财政支出预算是公共预算下资金分配使用的领域,它是由政府职能的范围决定的,支出的范围不仅涉及公共服务领域,同时还涉及经济建设领域和转移支付。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政权建设和事业发展两部分;转移支付领域是对预算支出进行的收入分配调节,以转移支付安排财政支出。

近年来,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预算执行中普遍存在超预算的问题。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调查结果看,未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当年实际支出普遍超年初部门预算,如招待费支出超预算支出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预算执行过程中年度追加预算频繁。二是在收入征收管理中,各级政府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存在混淆入库级次、人为调整预算级次、企业欠税严重、征收管理实行进度管理延压税款的情况,形成调节地方收入和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非税(基金)收入的收支未纳入综合预算管理, 滞留在专户和征收过渡户的情况,还存在自立名目收费或已取消的收费继续征收等问题。三是预算支出存在虚列支出、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和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滞留未拨专项资金的现象。同时还存在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资源分布不合理;预算执行管理薄弱,预算编制不细,刚性不强,预算编制标准不科学、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部分项目没有细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年初预算编制时不可预见的事项较多,突发事件引起财政预算的追加和调整频繁,造成部门预算无法严格执行。

二是为了维护地方或部门利益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截留上级财政收入,将部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基金)收入,滞留在专户或执收单位,未纳入预算管理。

三是我国财政支出由于改革滞后,在支出规模、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益等方面尚未完善,对支出预算的执行监督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多的考虑争取财政资金,对资金的使用存在是否合理,及效益情况关注不够。对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未及时加强管理,资金滞留未发挥其使用效益。

三、新形势下的预算执行审计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应加快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为重点的审计,向以关注管理、效益、制度、安全为重点的审计转变,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大力推进财政绩效审计,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范畴,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和分析,检查政策执行及其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预算编制的审计是预算执行审计的起点,审计机关应直接参与预算编制的审计,从源头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减少预算临时追加的随意性,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会同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实现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合理核定预算支出标准,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范围和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按照经济性质设置政府收入经济分类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并将各类收支充分细化,以反映政府收入和支出经济要素的构成情况。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不仅为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零基预算、综合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财政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强化预算监督、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创新预算执行审计的技术方法,把审计业务融入计算机审计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审计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利用 “金税工程”税收征管系统,通过计算机审计的联网适时监控税收收入的变化情况, 确保财政收入的真实,杜绝手工开票现象,避免人为调节财政预算收入的问题。不断完善非税收入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将政府非税(基金)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使用,扩大综合财力。特别要对交通、公安、工商等重点执收单位和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加强审计监督,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将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政府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预算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杜绝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现象发生。提高收入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等财政支出审计监督,特别要关注涉农资金、民生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通过计算机审计检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财政资金 使用 监督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支规模迅速增长,同时全社会对财政资金的作用效益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加强我国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用性迫在眉睫。

一、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财政性资金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预算外的所有经费性资金和项目性资金,但下文主要探讨的是项目性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国家为了人们有更好的福利,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公共设施和大的项目当中,促进财政资金的普遍使用。财政支出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资金使用主体的不负责任或对国有资产的觊觎,都有可能对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构成威胁。倘若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事后的补救总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有其必要性。尤其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更要做到对财政资金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让百姓得到实惠。

(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要求

在2008年全球爆发了经济危机,我国不例外也受到牵连,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政府加大了公共设施、低收入人群补贴等改善民生的投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那么这些财政资金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反腐倡廉的要求

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事实上是对党风建设、政风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各种建设的考验。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源头上杜绝,防止以往的建设与效益、投入与产出等严重失衡现象的发生。

(三)发展民生的要求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发展民生再次热点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理的报告中也体现出国家对发展民生的重视。据有关统计,仅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的资金支出合计达到8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就需要强有力的管理监督工作作为支撑,保证财政投入能得到有效的落实,真正做到让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二、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的各级财政部门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财制度不健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管理

由于对财政资金理财制度不健全,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就很难掌握和控制,致使各种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套取等违法违纪现象仍然存在。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不仅原则、标准不明确,而且在具体操作中各项制度和机制也不完备。同时受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的影响,财政部门往往是根据领导签字的报告或文件及现金情况给予拨付,对之后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跟踪问责和有效监管,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二)相关制度不够配套

我国的每项制度都在不断完善,但是制度之间却不配套。从总体来说,部门预算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从而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例如,有些部门需要二次分配财政资金,但是这部分没有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并对其实行有效管理。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支付的部分环节设计比较复杂,目的是为了严格管理支出,但如此一来预算单位办理拨款往来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及时用款。政府采购机制不够完善,削弱了集中支付核算的监督优势。

(三)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

我国重支出、轻管理监督的现象大量存在,在资金使用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财政性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财政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采用的监督管理手段中以突击性和专项性检查为主,日常监督为辅;重视事后检查,忽略事前和事中监督管理;对单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居多,全方位跟踪监督较少。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力度不够,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三、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我国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刻不容缓。要不断深化改革,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实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推进绩效考评,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要深化部门的预算改革,制定科学、明确的财政资金分配体制,减少财政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财产的流失。加强财政资金内部制度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严格把关,规范操作流程,把风险意识贯穿和落实到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开展财政资金监督大检查,有针对性地强化预防措施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化解和消除资金安全隐患。同时要健全财政资金核算机制,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统筹和整合各种涉农补助发放,确保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各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绩效管理,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强化绩效管理水平是提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意识,为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推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反馈制度,尤其针对重大项目支出的具体执行和使用情况,将评价结果公开、公示,便于社会监督。将绩效考评结果和预算紧密结合,加强部门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再次,扩大绩效考评试点的范围,不断规范和完善绩效考评标准、程序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将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绩效考评中相对独立和公正的优势,同时也强化了监督的力度。最后,加强财政部门自身管理绩效考评。应结合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和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探索建立对财政自身支出管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结合长远发展规划,拟定下一年度单位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审核,考虑财力可能,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

(三)推进信息化,为监督管理机制提供技术平台和保障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财政部门要适应信息化要求,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装备部门,同时建立与财政收支相关的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合网络化手段,快速提升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信息共享,为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不断运用网络技术,积极推进财政系统的网络连接和支出管理系统统一,实现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控,支持鼓励专员办与地方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业务监管机构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系统连接, 实现专员办对中央财政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 有效地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由于对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不够,将直接导致监管效率的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和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日常监督和事中控制。建立财政支出对账制度,通过定期与国库对账来掌握财政支出、结余等情况。通过对项目单位资金收支、结余等情况,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事中监控,并不断加强对重点部门、行业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对违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处罚力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利益追究机制,严厉惩罚违规获取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建立支出监管分析报告和公告制度。每年要对财政资金的支出监管情况、查处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向有关部门通报和社会公告,提高财政部门监督管理的地位。建立监督管理信息披露和通报制度。各监督主体之间要建立广泛的沟通制度,实行监督信息共享,降低监督成本,避免重复检查。将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和结果加以公开公布,强化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和落实整改意见的反馈制度,并加大跟踪问责的力度, 确保监督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曹祥珠,张强干,周志霞.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的若干思考[J].财政监督,2008;8

[2]陆有汉.探讨财政性资金的监督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5;26

第11篇

乡镇总预算会计会计核算财政管理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重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财政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改善。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大部分乡镇财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在财政改革落实年,提高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迫在眉睫。

一、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现状

以我市为例,我市共有十六个乡镇财政所,2015年各乡镇财政所在职人数64人,各乡镇财政所平均人数4人,乡镇总预算会计人员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学历9人,在财政岗位工作超过十年的不足20人。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该市乡镇财政所人数偏少,平均年龄偏高,高学历人员偏少,业务水平较弱,人员变动频繁。

我市各乡镇不单设乡镇级金库,其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县级金库。各乡镇财政资金由县级财政局根据乡镇财政收入执行情况,以调度款的形式下拨至各乡镇财政所。各乡镇财政所根据本乡镇的预算安排,支付相关财政资金。乡镇预算会计的业务由县级财政局负责指导,人事安排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自行负责。

二、乡镇会计核算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账套设置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账套设置是会计工作的第一步,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大部分乡镇账套设置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总预算会计账和行政事业单位账合二为一。二是执行的会计制度不清晰。三是科目设置混乱,没有按照相应会计制度要求设置科目。四是账表不符。

2、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

少数乡镇会计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部分乡镇财政所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来设置会计岗位。由于人员少,有些乡镇存在会计“一手清”现象,即开具支付凭证、管理全套财务专用印章、会计核算者为同一人。有的乡镇因乡镇领导变动更换印章,新印章启用后,原印章未及时上交销毁,仍延续使用。有些乡镇支付印章中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由一人统一保管,未实行专人负责,分人分印管理。

3、资金使用不合理,造成资金支付滞后

目前乡镇还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乡镇将财政资金拨入各部门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这样一方面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造成财政资金沉淀,乡镇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另一方面,乡镇财政以拨列支,再由预算单位拨付到个人或供应商,造成财政资金在途时间过长,支出滞后,乡镇财政支出报表列报的支出也不能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付数。

4、财政支出不严谨,预算约束机制不强

部分乡镇重复列支拨款数,形成虚列支出,也有的乡镇将当年未使用的资金,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

5、往来款核算混乱,不良资产挂账严重

部分乡镇的总预算会计中存在大量的往来款,这些款项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大部分已属不良资产挂帐。

三、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对规范和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乡镇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人员配备和培养,提升乡镇财政会计素养

一是重视人员配备。乡镇政府应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善思考的人员调配到财政工作队伍中来,打好财政工作的根基。二是要注重梯队培养。要结合财政人员成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员或建立AB角制度,确保财政工作不因人员提拔变动而断档。三是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县级财政局应定期组织乡镇会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各乡镇总预算会计应加强会计、财政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认识。

2、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

一是科学设置会计岗位。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足额配备人员,明确岗位人员职责分工。二是合理分设账套。各乡镇应先确定好账户余额表,再按照有关会计总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分设总预算会计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分别遵循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是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政收支情况,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账制度。

3、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乡镇财政资金支付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即将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出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支出运行过程处于财政有效监管之下,增强财政支出活动的透明度,同时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确保乡镇财政资金运转安全和高效。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乡镇各部门预算单位不保留实有资金账户,使得资金存放由部门预算单位分散存放改为由国库统一存放,在支付方式上,乡镇财政资金根据先预算后支付的原则,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类别分别设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与部门预算改革相互配套,相互衔接,要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建议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4、加快往来款项的清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各乡镇应本着“积极、求实、规范”的原则,把本乡镇往来款项的清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清欠陈年挂账。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梳理各项往来款项的来历、现状和预计收回情况,加强对暂存暂付款项的清理工作。二是避免新增挂账。三是加强监督。对偷逃税金和转移挪用专项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以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综上,今年是财税改革落实年,乡镇财政应借财政改革的东风,逐步建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和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为加快我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第12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下,我县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全县财政工作目标,认真贯彻省、市财政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工作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以保障民生、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为工作主线条,较好地落实了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完成了各项财政社保工作任务。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社保基金预决算,社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

1.做好2016年部门预算工作

紧密联系社保归口各单位实际,把部门预算与财政预算紧密结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省市县为民办实事的财政保障要求,严格执行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足额编制。对支出项目认真分析测算,细化预算支出内容,量化定额标准,明细预算支出项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2.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做到了精细科学编制。

加大了深入分析力度,做到了按政策准确填报,按时间及时填报,按要求高质量填报,顺利完成社保基金预决算任务,为我县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筹措资金,保障民生,社保工作目标全面落实。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落实社保县级配套资金政策,加大本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2015年县财政支出预算除足额安排原出台政策实施所需的配套资金外,对新出台政策实施所需的配套资金也一一予以落实,各项民生工程资金尽力做到应配尽配。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各项民生工程的资金支出。

一是拨付城乡低保资金532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资金3000万元,城镇低保2320万元。标贴标准:城镇低保310元/人/月;农村低保115元/人/月,残疾人在此基础上提高10元。共27560人受益,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

二是筹措各类优抚资金1287万元,拨付资金1148万元,其中: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921万元、退役士兵优待金163万元、优抚门诊药费25万元、城镇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39万元。保障各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按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拨付救灾资金资金276万元,切实解决了部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等问题。

四是拨付五保供养资金760万元,保证孤寡老人基本生活。

五是拨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05万元,其中新农合缴费补助129万元,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

六是筹措再就业资金1182万元,拨付资金1053万元,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522万元,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岗位及社保补贴81万元,大学生见习补贴11万元,高创园建设资金430万元,共500余人受益,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七是拨付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3615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其中: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8536万元,乡镇卫生院医改资金229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21万元、大学生村医工资11万元、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560万元。

八是拨付残疾人事业补助资金272万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其中:贫困儿童康复救助40万元,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2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6万元,其余各类残疾人补贴、救助185万元,切实解决各类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

九是拨付社保基金12,111万元.其中:机关养老保险金361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667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397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654万元、生育保险基金200万元。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

(三)严格政策,狠抓落实,强化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取得明显效果

1、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我们制定了《滦平县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管理使用再就业资金,做到审核手续齐备,拨付办法正确,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对资金的使用实行跟踪检查,同时深入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现场检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逐步建立健全再就业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和促进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

2、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管理使用科学规范、合法合规。县财政局、民政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对全县19个乡镇级中兴路街道办事处进行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对疑点较大的进行了入户调查、核实,对查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和纠正,保障各类民政资金安全高效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3、根据县政府出台的2014年度危房改造验收方案,由纪委、住建、财政、民政、发改、审计、扶贫办等部门组成危房改造验收领导小组,对乡镇上报的所有危房改造农户中的30%进行抽验。社保股全力配合此次验收工作,做到每村必到,避免以偏概全,防止发生张冠李戴、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发生,保证农村贫困群体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享受危房改造补贴。2014年省级下达我县的危房改造任务为3650户,包括新建户1325户,维修户2325户,其中含建筑节能示范户511户。目前已完成验收工作的六个乡镇:五道营子、大屯、红旗、小营、两间房、邓厂共发放465万元。

4、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我县作为全市的试点县,借鉴张家口、沧州等地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支付方式改革的新做法,使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分配和支付更加科学、合理,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使老百姓切实体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福利。

二、2016年工作谋划

1、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

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向民生倾斜;在保证基金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通过定期存款,保证基金保值增值。

2、加大财政社保投入,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继续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我们将加大资金筹集落实力度,及时兑现各项补助补贴政策,确保资金拨付使用到位,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农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按时足额发放。

3、继续抓好预算进行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社保资金使用效益。

继续贯彻落实全省财政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拨款进度,要继续做好与相关股室及时沟通,做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上级已下达的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各项资金。今后对经费使用进度较慢的单位,采取通过核减单位正常预算经费予以制约。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多渠道补偿机制进一步抓好落实;重点要抓好项目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第13篇

摘 要 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资金的安全监管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当前资金监管实际现状,在分析财政资金监管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思想、机制、流程等方面对财政资金的安全监管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财政资金 安全监管 措施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级财政部门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民生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财政资金效益的形势下,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新的挑战。从各级财政部门近年来各项财政资金监管检查结果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政监督检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财政资金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部门内部监控职责划分不清。从纵向上,层级多,从中央到省、市、县,再到乡镇、村组和农户,要经过若干层级;从横向上看,系统部门多,职能重叠,职责交叉,环节不少。由于层级多、时间跨度大,加上部门职能交叉,导致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有的地方财政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监督职责缺乏清晰的划分,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内部制约机制;有的地方财政部门没有建立资金拨付、审批、管理办法,监管缺少必要的依据,责任分工不清,不利于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的监管。

2.财政资金监管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主体多元化,流转多层化。从内部监督看,主要是财政监督队伍总体薄弱。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监督机构人手少,力量不足,列入监督范围的事项越来越多,有限的力量难以适应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日常监督业务的需要,财政内部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不足。同时,财政资金分配缺乏社会监督、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财政支出监督滞后,方式方法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从外部监督看,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尽到位,监督缺乏连续性、有效性,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和效力。审计机关对于一些重大财政资金项目,其审计监督职能显得力不从心;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人大的财政预算监督,由于缺乏专门机构和队伍,大多为事后监督,其阶段性的视察、检查也只能是宏观监督,无法对微观财政资金形成有效的监督。

3.对财政资金安全监管重视不够,执行制度不严。有的地方领导对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得力,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被动,甚至流于形式。是监督多头,实效低。

4.财政账户管理方式缺乏规范。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目前虽然大部分已建立了三级监管机构,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审核和拔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纳入统管账户,会计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但有的地方财政部门财政资金账户统一由国库机构统一管理,有的分散管理,形成财政资金账户开设数量差异大,或是形同虚设,缺乏规范统一管理。

二、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规范运行的相关措施及对策

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征管改革的影响下,财政资金核算和管理正在逐步走向集中,因此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监督理念。加强财政资金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予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要进一步提高对财政内部监督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始终坚持把财政资金安全问题纳入惩防腐败体系狠抓、抓实。要高度重视财政资金安全与规范运行的各个程序,要严加防范相关问题的发生,坚决杜绝不规范操作。通过财政监督,更加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2.完善内部的制约机制,构建协调的监督格局。进一步明确监督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责任,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有效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制约机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对制度做出细化规定,做到用制度管人,人人遵守制度,并制定违反制度的相关考核规定,保障制度执行有力,执行到位,从而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要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集中管理,统一管理,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实行“零户统管”。要明确资金审批拨付程序。预算内外指标交由局长审批预算科统管,资金使用计划由分管领导审签各业务科室对口管理,资金支付执行由国库分管领导监审后负责办理,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整套运作机制。

第14篇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专项资金做出明确规定,只是对具体的收支科目进行了说明,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收入类为拨入经费下设专项经费明细科目,支出类设项目支出明细科目;结余类设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入类设有拨入专款明细科目、支出类有专款支出明细科目;净资产类有专用基金等。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以及单位自筹部分;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面对这么大金额的资金,财政资金管理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从上至下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规范的专项资金的管理环节包括:①专项资金的预算环节。②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③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结余资金的管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④资金使用的监督等。这些措施在确保资金安全,保证了我区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本职工作,对我区专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解决的意见,希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管理专项资金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上级下拨专项资金不科学、不及时,没有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由于资金原因,专项确定以后,资金不是一次性拨付到位,在专项拨款的过程中有将专项资金进行“分散”分配的情况,而国库资金总量是确定的,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事业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一个地区整体的规划,造成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弱化。

2、专项资金拨款缺乏合理的标准和依据,资金下拨不明确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的范围和标准,专项资金使用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哪些不能在专款中列支,文件规定只是一些大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凭财会人员的理解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也无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由于存在“分散拨款”和对资金使用没有细化的标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更不利于财政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其使用情况的控制和监督。

3.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力。目前大部分专项资金实行了专户管理和报账制,但是对资金的监管还是不全面、不彻底,加上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形成财政报账支出数与实际支出数相差较大,虚报支出套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情况时有发生,有些项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在项目实施中由于监管不严,损失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主管部门指导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财政部门跟踪缺位等,这些都是造成专项资金监管不力的原因。

4.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专款下拨到单位,单位对专款规定的项目实施完成后,有时会节约下来一部分资金,结余的这部分资金如果不进行处理,年复一年会导致单位账上挂的专项结余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的结余资金是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位却不能用这部分资金来开支日常支出,导致留在账上这部分资金不能发挥其效应。而另一些项目多、资金量大的单位,各项目资金之间存在相互调剂、混合使用的现象,导致一些项目未按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细化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为做到这一点,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同时要有效控制或尽量减少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比重,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以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分散拨款”的不良方式,提高资金拨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完善专项资金“专账、专户、专人”管理,加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项目安排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专项资金必须上交。已完工项目结余资金也应及时上交,以利统筹安排资金;属于拆迁、改造等工程项目,应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及时予以核销。用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纳入资产统一管理,涉及政府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的,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15篇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事业单位虽已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多年,但长期以来,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较为宽松,相关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中受旧的惯性和习惯做法影响,尤其是在单位预算中占比较大的项目预算,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谨,缺乏监督和绩效考评机制等,以至于影响基层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入,从中央到地方人民政府提高了对预算管理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2015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总体方向与工作内容。围绕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有助于单位事业发展,促进财力的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概述

项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具有资金量大、时效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分为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两部分,而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是重点。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按其支出性质分为经常性项目和新增一次性项目。经常性项目指每个预算年度都会发生的支出项目,包括机构日常运转类、专项业务类、事业发展专项类。新增一次性项目包括资产购置类等预算年度新增的一次性安排发生的项目。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落实国家预算管理改革

和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基层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按照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管好各项经费,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核定,提供一种监督全年财务活动的工具,可以促使单位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以保障预算资金和国有资产不受损害。以预算为基础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从而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把握单位发展方向

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财政资金的投放具有方向性和经济发展指挥棒的作用。财政资金分配按照“保重点、保稳定”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区分轻重缓急,切实保障重点项目支出,保证关系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民生支出,保障部门正常运转支出,强化项目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所以单位立项首先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将本单位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统一,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才能把握好单位发展方向,才能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而使单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确保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

项目支出预算最终要批复到预算单位的具体项目,预算单位要按预算将资金细分到各支出细项,这要求在确保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将各类细项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序,突出了预算年度预算编制部门的工作重点。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能及时掌握资金收支状况,以自身实际角度出发,关注重点支出环节,防止不必要的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展预算项目执行,必将加快事业单位的发展,确保了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

有的单位从主要领导到项目部门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乏预算管理基本理念。事业单位虽已实行预算管理多年,但对预算单位人员相关培训、文件传达、工作要求多只针对财务人员,而对提高单位负责人及项目部门人员相关认识缺乏力度,普遍认为预算就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其他员工参与热情低。单位主要领导对此不重视,造成相关制度缺失,部门间缺少协调沟通。项目部门人员缺乏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认为自己是真正为单位干事的人,不应受太多约束,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不理解或误解,又缺乏沟通,造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的不顺畅。单位编制预算目的就是为获取财政拨款,而忽视该项目在单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管理,造成资金浪费,甚至对国有资产及单位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与基础。基层事业单位一般规模较小,机构不健全,无专门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编制通常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由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又与业务部门欠缺沟通,使预算编制时难于对整个预算年度进行科学预测与详细规划,往往立项上缺乏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编制预算时缺少调研和论证,导致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正常工作运行。编制预算时“零基预算法”贯彻不彻底,编制预算的定额标准体系不完善,预算的粗糙将给预算的审核、执行、监督和考评带来一系列困难。

(三)预算执行不力,刚性不足,缺乏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项目缺乏分项细化方案,没有具体执行计划,在执行中常有计划外工作发生或上新项目,而不考虑年初预算,从而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必要的刚性,支出随意性大。预算支出控制不力,使预算执行不均衡,常有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一般在负责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内部审计,相关合同等项目资料不能及时传阅至财务部,往往项目完工结算了财务才看到资料,审查力度低,对业务部门约束力十分有限,使项目审计流于形式,而外部审计往往覆盖不到。虽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需集体审批,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缺少讨论研究,可能导致腐败现象,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合法性。

(四)轻视预算执行分析与应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重预算,轻执行,缺评估”现象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中单位不重视执行情况分析,不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出问题和提出应对措施。缺少对执行结果的分析认识,只注重把钱要过来,花出去,对钱该不该花,按什么标准花,怎么花,是否实现即期目标缺乏管理,即忽视预算执行的绩效考评,缺乏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客观评价,责任不明,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改进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预算单位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相关政策宣传,使员工对预算管理有所了解。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的风气,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中的参与度,使其充分认识项目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懂业务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制度建设,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都有规范流程,做好预算管理的基本保障工作。发挥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养成做事之前看预算,执行过程算成本的好习惯。

(二)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1.树立正确的项目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预算编制要根据单位职能需要,为单位发展目标服务,并结合单位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要采用零基预算法,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为核心,以提高执行率为保障,根据部门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项目真实资金需求和合理开支标准编制预算,不以以前年度项目和支出数为依据。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预算编制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2.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项目预算

在经常性项目预算编制中,急需建立适合本行业预算编制的定额标准。要在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谨的预算编制不仅增加预算的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利于项目支出合理性控制。对新增项目,首先要充分论证立项的必要性和效果,确保项目是必要的,实施是可行的,预算规模是适当的。制定标准的项目申请流程,对数额较大的项目,要有项目申报书,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事前绩效评估报告,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3.项目预算厉行节约,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对本单位事业发展要有全局考虑和前瞻性,尤其对跨年项目要有长远打算,将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同项目预算编制相结合,避免跨年份项目不断大规模改变计划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再者项目完工后将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总体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所需项目预算资金规模,而这些因素要与单位整体规划相适应,既要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加强项目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力度

预算批复后,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用途、范围和支出标准执行,确需调整的项目,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避免造成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对项目预算支出,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审核控制,按规定办理支付手续,保证资金支出合理合法。为加强预算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使项目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重大经济事项采用联签制度,集体决策。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使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同步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避免突击花钱现象,实现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按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程及时办理资金支付,并采用集中支付制度,以实现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而不只是事后督导。让预算管理人员能参与到项目管理中,以便准确了解项目完成进度与细节,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全员参与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四)应用好项目预算执行分析,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机制

预算执行分析,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执行数与预算目标数的对比、当期预算执行数与上年数对比,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有助于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有效执行。预算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充分认识其在项目执行中的作用,并组织好人力物力,把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落到实处。为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责任理念和意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使考评常态化。加强考评结果的应用,使之成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依据。

四、结语

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政府财政支出及人们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尤为重要,这是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稳步、持久发展的保障,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保障,是更好发挥单位公共事业职能的保障。

作者:程万凤 单位:京市大兴区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参考文献:

[1]郭佳.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5(25).

[2]张海凤.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

[3]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