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能化牧场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畜牧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将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定点采集畜禽身份信息、采食信息、称重信息、运动信息等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传送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以图表和直观曲线方式提供给生产者,对畜牧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或通过GPS、RFID技术等对动物生产全过程进行溯源跟踪和监控追踪,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天津市奶牛生产、种猪生产、肉鸡生产等领域有了一些应用。现介绍3种典型案例,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1.1以嘉立荷牧业和光明梦得等大型牧场为代表
通过阿菲金等牧场管理系统的应用,自动采集牧场的生产数据,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针对繁殖、兽医、统计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牧场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奶牛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1.2以天津市农夫种猪场为代表
应用了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无线射频耳标的识别,实现对该母猪个体的精确饲喂、鉴定等(荷兰Velos系统);通过应用种猪自动测定系统,自动采集种猪每日采食信息和称重信息,提高了种猪测定效率。以部分规模肉鸡养殖场为代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采集鸡舍温度、湿度等,并根据鸡舍环境实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肉鸡生产的管理水平。
2存在的问题
2.1饲养方式制约物联网技术推广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与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的。但是部分以农户为主的养殖小区和中规模养殖场户,受制于设施设备和生产工艺条件,物联网技术改造应用难度大,物联网技术难于应用推广。
2.2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偏小
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信息技术本身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天津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多数是在大型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在部分的“领军”企业。天津市畜禽养殖量90%以上的中小型养殖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意识不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仍呈“空白”。
2.3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
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技术;二是引进技术在国内经过本地化改造;三是国内自主开发。就目前而言,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其软硬件配套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与引进产品尚有很大差距,养殖场户积极性不高,加之引进产品价格昂贵、投入高,部分生产者尚无力应用。
3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保障动物疫情稳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畜牧业质量和效益,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立足点,按照市场推动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畜牧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系统开发。经过努力,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天津市生猪、奶牛、肉羊、蛋鸡、肉鸡五大畜禽种,覆盖一批规模养殖场,建设物联网示范企业,实现饲养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精细化和产品可追溯管理。开发应用兽药等投入品监管、远程服务、外埠畜产品监管和本地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行业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管理。通过示范应用和技术推广,形成物联网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
3.1企业类
3.1.1肉羊物联网应用平台以奥群种羊公司为主,利用建立的工厂化杜泊、澳洲白绵羊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和快速扩繁优质配套系种羊的生产基础,在生产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建设奥群优质种羊联合育种信息平台、种羊胚胎移植远程服务系统、养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善RFID技术自动识别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种羊选育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对种羊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与客户扩繁场信息共享,互动挖掘数据。其服务对象包括天津核心育种场、规模扩繁场和合作社组织。完成基于RFID的种羊称重与分群管理、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TMR(全混合日粮)投料监控技术标准。3.1.2奶牛物联网应用系统以梦得集团、嘉立荷牧业惠泽牧业等21个牧场为主,引进国内外先进牧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奶、牛群健康等管理智能化。降低炎发病率,提高配种率和单产水平,实现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3.1.3生猪物联网应用系统以中粮肉食、惠康、德润、农夫等企业为主,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猪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自动控制。以射频技术为载体,开发智能化养猪管理系统,通过料塔、输送分配绞龙、饲喂器、分离器的有效组合,实现对每头猪的精准饲喂、准确监测。3.1.4家禽类物联网应用系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家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舍内喂料、光照、温度、供水、压力、湿度、清粪、集蛋等自动监测和控制,为鸡提供恒温、恒湿和清洁的环境,改善动物福利。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呼吸道等疾病发病率。
3.2部门监管类
3.2.1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现有生猪品种系统运行,启用其他畜种应用。优化养殖环节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一站式登陆,智能化上传。开发友好的展示界面,开发多种展示方式和数据有效链接。增加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畜牧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相关数据快速监测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市场趋势,做出预测预警。开发辅助决策系统,实行免疫保护期、疫苗使用、应急物资等预警和智能管理。3.2.2肉鸡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对肉鸡在饲养过程中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防疫、质量监测信息,出栏产地检疫信息,运输过程信息,屠宰环节检验信息,一直到产品上市进入市场各环节信息实现可追溯监管。3.2.3病死动物无害处理系统在现有生猪基础上,增加其他畜种,开发与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场数据对接功能。3.2.4动物产地检疫机打出证系统升级支持生猪、家禽等产地检疫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响应速度。3.2.5畜牧兽医专家远程服务系统利用天津农业物联网大平台,将天津市多年积累的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和典型病理解剖图片置入,向养殖场户提供智能诊断和科普教育功能。3.2.6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和RFID等技术,实现对外埠进入天津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实现监管数据交换、集成和主动监控等目的。3.2.7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及可追溯系统将鲜奶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开展信息化管理,构建鲜奶收购站及运输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对鲜奶收购进行信息化管理。3.2.8武清奶牛综合服务平台良种繁育系统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开发奶牛个体信息动态采集技术,佩戴牛只RFID标签,实现对牛只的自动识别和信息记录,提高奶牛场智能化水平;开发集成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奶牛个体挤奶的全部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安装监测系统,辅助判定牛只状态,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种子母牛个体信息进行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统计和专家分析,为奶牛良种科学繁育提供依据和科学决策。
4对策建议
4.1加强组织协调
建议在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成立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技术领导小组,纳入全市畜牧兽医工作重点,加强各事业单位和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沟通,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4.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利用现有的设施畜牧业提升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资金,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支持。争取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对畜牧业物联网应用专项支持。同时,推动引导更多企业开发、使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功能。
4.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事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操作技能强的一线实用人才,推动各类监管、应用系统高效运行。
4.4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关键词】智能照明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 高效节能
智能照明的理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绿色照明计划”,此后,世界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就绿色照明这个概念又进行推广。同一年代,中国“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将智能化应用纳入其中。智能照明的范围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的十分广泛,如在家居领域、办公领域、商务领域、城市规划及公共设施领域均有较好发展和前景。
1 什么是智能照明
现如今,仍然有众多人们对智能照明这个概念不是十分的理解。智能照明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的特点。智能照明控制,通俗的讲就是对灯光进行智能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跟传统照明相比,它主要可以实现对白炽灯的调光、一键场景、一对一遥控及分区灯光全开全关等管理,并可以用多种控制方式实现以上功能,最主要的控制方式为无线遥控、定时控制、集中控制、甚至远程控制等,从而达到智能照明的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功能。事实上,在城市智能照明中,如路灯、商业照明以及公共区域的照明都属于智能照明的范畴。路灯的自动巡检、查控和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商业照明的诸多灯光效果和控制;公共区域照明的智能化管理都属于智能照明。智能照明还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灯泡,到智能灯座和智能控制盒等众多产品,使得低耗、环保、调光、配色的智能化家居照明实现了智能家居中不同时间场所的不同灯光效果。智能照明就像是魔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同时它也是节能的、高效的、环保的,使人们更加贴近绿色生活。
2 城市智能照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需求量和建设规模日益增大,更加有效的、节能的、方便快捷的控制和管理公共照明设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绿色照明的普及,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路灯寿命、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建设现代效能型社会,使城市照明走向智能化。目前,智能照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使用,在中国也已经有不少城市在夜景照明、体育建筑的功能照明、道路照明等已有了良好的智能照明控制设计,并达到智能管理、节约能源的效果。城市照明所出现的设备的陈旧、管理维护不便、电网的不稳定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国家近几年也开始逐渐改造电网,使电网智能化管理。如为解决路灯照明的管理、监测控制及维护的工作量日渐增大与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日益突出的矛盾,对路灯进行无线远程监控是必要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就能够在路灯系统现有的配电设备、控制设备等各种设备和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增加处理和通信功能,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实现了可靠性、经济性、技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3 智能家居照明
等电位联结是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及其它金属管道、机器基础金属物及其它大型的埋地金属物、电缆金属屏蔽层、电力系统的零线、建筑物的接地线统一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焊接或者可靠的导电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等电位连接是防雷措施中的重要部分。
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做法是通过每一进线配电箱近旁的总等电位联结母排将下列导电部分互相连通:进线配电箱的PE(PEN)母排、公用设施的上、下水、热力、煤气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和接地引出线。它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
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是在一局部范围内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下列部分用6mm2黄绿双色塑料铜芯线互相连通:柱内墙面侧钢筋、壁内和楼板中的钢筋网、金属结构件、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用电设备外壳(可不包括地漏、扶手、浴巾架、肥皂盒等孤立小物件)等。一般是在浴室、游泳池、喷水池、医院手术室、农牧场等场所采用。要求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等电位联结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末端之间的电阻不超过3Ω。
等电位联结对用电安全、防雷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都是十分必要的。理论上分析,等电位联结作用范围越小,电气上越安全。通常在普通民居内的等电位连接只预留等电位端子,业主在自己装修时决定自己是否连接等电位,部分业主并不明白等电位连接的重要性而没有连接,现在国内的法规也没有相关的验收规范要求强制性连接,这就留下了隐患。这也是以后要完善的部分。
4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器设备的日益更新,都是要求我们对防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不过防雷技术还有很多要继续探索的地方,尤其是现代有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的建立,电器设备也越加精良,一旦造成雷击和雷电波侵入,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防雷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筑物防雷、露天大型电气设备防雷、发输电电力运输线路防雷等都是重中之重。更好的做好相关防雷设施,更加完善防雷措施,都是我们要继续做的事情。本文阐述了一些防雷方面的知识以及个人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在众人的探讨中能在防雷技术方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_50057-2010.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打造牧场联合国
从全球12个国家引进最优良的牧草,从四大洲优选出万头顶级奶牛,世界上最先进的挤奶机器人……这些构成了蒙牛国际专业牧场的独特景观。
在这里,奶牛住的是“三室一厅”,餐厅、卧室、挤奶厅彻底分开,挤奶时还有轻松的音乐伴奏。在每头奶牛的卧室里,还装配有一个全自动万向挠痒净身机,不管奶牛从什么方向靠过去,摩擦轮都能以最佳角度一边给牛挠痒痒,一边为牛净身。所有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就是为了让奶牛们快乐生活,幸福产奶。蒙牛人相信,幸福的牛产下的牛奶会包含一种“幸福因子”,能让喝牛奶的人感到幸福。
与国际牧场相配套,蒙牛还建立利乐全球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在几小时内,通过蒙牛全程保鲜的现代化运输链,运送到处理鲜奶能力最大的蒙牛智能化单体车间,确保了牛奶的新鲜和营养。从原奶进入工厂到成为一包合格的蒙牛奶迈出厂门,要经过十多个工艺环节的处理和控制,而全部的工序都在封闭无菌的环境中进行,由两三个人操控的一套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在这里,每一滴凝聚着天地菁华的原生奶变成更浓更香更健康的优质蒙牛牛奶。
年轻的乳业冠军
虽然只有短短10年的发展历程,蒙牛却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乳品企业。蒙牛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213亿元,年产销量达到500吨,是中国最大的乳品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液态奶(UHT)冠军。根据IDF(国际乳品联合会)的统计,全球乳业增量的50%来自中国,中国乳品产量的50%来自内蒙古,内蒙古乳品产量的50%来自蒙牛。2006年10月,在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一举夺得IDF世界乳业创新大奖。
此外,蒙牛还是中国出口量最大、出口地区最多的乳品企业。蒙牛三度入选“香港超市十大名牌”,荣获“2005年度菲律宾市场推广大奖”、“亚洲品牌500强”等多项荣誉。在世界之都香港,蒙牛占据了常温奶市场的半壁江山。
致力公益事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蒙牛始终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带领了300万奶农致富。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蒙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1月,蒙牛投资4500万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畜禽类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
蒙牛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也从未间断。从抗击非典首家捐款、为印度洋海啸捐款,到2008年为雪灾、地震灾区人民捐资千万,“只要是关系到经济繁荣、国家民族的大事,蒙牛就一定会站在前列”。2006年,蒙牛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等单位发起“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中国牛奶爱心行动”,为全国1000所贫困地区小学无偿赠奶。活动开展两年来,蒙牛累计投入已超过两亿元。
建设世界乳都
蒙牛先后与世界奶粉巨头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世界知名包装企业利乐集团等合作,壮大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都。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蒙牛始终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择合作领域的“世界冠军”,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来提升民族乳业的竞争力;二是一定要保持合资公司的控股权,避免民族乳业丧失主导权。
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农牧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应当成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牧业信息化是一项亟待探讨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1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信息化概念包括信息和信息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3个层面和6大要素。所谓3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6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贾善刚指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过程。
梅方权年认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等。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和数字化设计)以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等。数字农业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和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涉农领域(农、林、牧、副、渔)所有对象的数字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信息化,并付诸实施于农田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林区规划管理、畜禽渔业的生产操作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化等方面,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网络科学等高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
1.3畜牧业信息化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2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国外发展状况世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及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计算机应用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典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有: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AGNET联机网络,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和学府的研究摘要。
美国计算机在农牧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譬如:畜禽饲养的计算机化,有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农业机械化的计算机以及在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日本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菠菜、番茄、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草莓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陆田水田耕作、畜牧生产、家畜卫生系统、农业工程和机械管理系统等。
德国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等监测和自动控制各种试验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风向风速等各项要素,均自动监测和记录;德国还研究出许多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完成各项农田作业。
荷兰在畜禽养殖基础设施以及温室种植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Porcod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母猪自动饲养Velos管理系统。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生物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技术。
2.2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少数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从此农业信息化逐步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得以发展应用,具体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起步阶段1981-1985年科学计算、科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普及发展阶段1986-1995年数据处理(EDP)、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MIS系统开发提高阶段1996-2000年国家在“攻关”和“863”项目中都分别设置农业信息技术重大专题和课题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农业信息化技术全面向农业生产实际渗透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不少成果已得到应用,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
中国国家科技部从1990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数字农业”渐成气候,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和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
2003年,科技部“863计划”在生物与现代领域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示范”重大专项。这些专项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数字农业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平台、集成示范应用为目标,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及示范应用体系。在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农田植物生长模拟与数字化设计、稻麦品质遥感检测、数字化种植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由农软开发的农牧场管理系统、育种分析系统和目前尚待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现代化农牧场推广使用。现在,国内研制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WMS)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都可以应用于生产。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利用也是从单机到网络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单机应用方面,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应用。我国畜牧业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
3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牧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部门及基层畜牧场,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不能同其他行业相比,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平均素质也远低于其他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及边远的农牧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及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信息技术发展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
2)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步很快,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将得到长足的进展。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数字化。数字化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高保真和快速传播,可以制成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在网络上传递,实现远程教育等;二是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上。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和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路;加强对畜牧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积极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所衍生的“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均是数字农业的不同侧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以及完全智能化,并最终进入网络化农牧业。
5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数字农业及相关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数字农业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符合时展的需要。数字农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它将极大解放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
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与有效的宏观管理。信息自动化技术使现代的养殖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形成统一标准化饲养的一种优化养殖方式。它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人畜混居、相互交叉感染问题;有利于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传染病的预防发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畜禽的品质;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生产的宏观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促进畜禽业迅速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补料、补水和补光等作业,节约劳动力。另外,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在最适宜时期扩大生产,在市场行情最佳时销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益化;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加快新品种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止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将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在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飞鹤是最早的奶粉生产企业之一,专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和生产,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55个年头。作为乳品精造的代表企业,其精细化管理制造的动力和成果堪称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榜样力量。
偏执还是远见?
飞鹤是中国最早进行母乳成分研究的乳企之一。
母乳成分研究是一件非常耗费资本的事情,而且回报遥遥无期,所以,当这个老牌奶粉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做母乳成分研究之初,难免有人说他“傻”。
然而,当其母乳成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陆续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大伙儿都竖起了大拇指。要知道,母乳一直是婴幼儿奶粉业参考的黄金标准,而母乳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也是近几十年来研发的主流。
这个场景何其熟悉!
十多年前,飞鹤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时候,做了一个看似不合时宜的决定:倾集团之力启动全产业链建设,这段路程,被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称为“飞鹤发展史上最艰苦卓绝和波澜壮阔的一段路”。要知道十多年前,“全产业链”还是个新鲜词汇,别说消费者,就连很多的经销商也没有听过这个词。
但是,当这条集绿色农场、生态牧场和智能化工厂于一体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乃至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全产业链”诞生之后,其巨大的价值骤然显现:
它使得飞鹤在制造业升级被频频提及的今天可以快人一步攀登“智造”的高地,反观其他一些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还在为“质量安全”补功课。
全产业链打基础
2008年乳业动荡之年,飞鹤是少数没有受到牵连的国产奶粉品牌之一。彼时乳业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奶源,这也是2008年以来奶粉业升级的一个主要方面。而飞鹤之所以能够置身事外,正是因为具有安全可控的自有奶源。
2003年,飞鹤斥巨资到产业链的前端,着手建设自己的牧场,而截至目前,飞鹤共拥有8个万头的专属牧场,奶牛存栏量达超过6万头,年产鲜奶26万吨。
不仅如此,为了养好牛,飞鹤首开行业先河,在养牛的基础上,向上进一步延伸至牧草种植,并率先将有机饲草、饲料的种植及精饲料加工纳入到整个产业链当中,建成了年产25万吨的有机饲料项目。
据悉,细算下来,飞鹤的一头牛每天的伙食费高达140元!也难怪蔡方良开玩笑地把自家的牛称为“土豪牛”。
但事实证明,富养是对的。
经检测,飞鹤鲜奶的品质数据远远高于中国标准,甚至优于欧盟标准。其中,蛋白质含量≥3.3(超过国家标准≥2.8,欧盟标准≥3.0),菌落指数飞鹤标准为≤1万CFU/g(远优于国家标准≤200万,欧盟标准≤10万),体细胞个数飞鹤标准≤20万(远优于国家标准100万,欧盟标准40万)。
奶粉业制造业升级的另一个突破口在于生产加工环节。
飞鹤投入重金,引进德国GEA等国际一流设备,建立起了世界级的智能化工厂,实现了生产加工过程的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和标准化,更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飞鹤甘南工厂,日处理鲜奶可达1000吨,每年可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5万吨。
历经十多年的磨砺,通过对农场、牧场、工厂的整合打造,飞鹤最终实现了奶粉全产业链整合下的产业集群效应,开创了中国乳企最佳的发展模式。
占领配方研发高地
时候到了,一切都会有的。
从追求安全到追求优质,是时候迎来更深层次的改变了:去追求“更适合”。
“在全产业链2小时生态圈的保障之下,在中国母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不断地探索更适合的工艺和配方,就是为了使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加接近中国母乳。”蔡方良说。
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什么要母乳化?
引用中国优生科学常务理事、儿科专家蒋竞雄教授的话,“母乳喂养是最适合于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但是在没有办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就需要有优质的产品提供给这些无助的家长。”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母乳化,国外其实先行一步。于是,有人说了,“把国外的奶粉配方拿过来用就可以了”。但是,且不说国外的配方能不能拿过来,就算拿过来,真的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外母乳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外宝的体质也大不相同,而各国的奶粉标准都是基于本国的母乳研究成果而制定,更符合本国宝宝的体质所需。所以,舶来品还真的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韩军花博士就“中外体质差异”给出了一个直观的例子:在配方奶粉铁元素含量的标准上,美国标准的下限是0.15,而中国标准的下限是0.42。这是因为,不同于美国,中国的妈妈们在怀孕时发生孕妇性贫血的可能性非常大,宝宝出生后很容易产生贫血症状,配方奶粉里面铁的含量就需要适当多加一些。
也正因此,飞鹤早早开启了中国母乳成分的研究之路,历时多年,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了辐射全国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民族的、最大范围的母乳数据采集工作,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母乳数据库,为产品研发和进一步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过蒙牛的游客,都会被蒙牛的现代化工厂所震撼,被蒙牛的现代化生活所感染,被蒙牛的现代化环保意识所感动。
现代化的工厂
蒙牛六期是一个科技现代化的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是集教学、培训、研发、检验、生产、仓储、参观于一体的智能化工厂。
六期工厂2006年动土兴建,投资巨大,占地面积约266亩,于2007年7月全线投入使用。包括主车间、科技楼、能源中心、原辅料库、收奶广场以及参观专线长廊。从收奶到产品出库,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指令机器人操作完成,是科技与企业的完美结合。
现代化的生活
蒙牛始终重视员工生活质量,为员工营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化生活,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圆缘”小区是企业给员工的福利之家,公司利用企业无形资产按揭买房,给员工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小区距蒙牛园区很近,方便了员工上下班回家,节约了交通费用,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
小区的中心会馆占地3000平方米,设有咖啡厅、酒吧等,员工还可以来这里参加周末舞会,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里面有各种热带植物,是一个四季常春的绿色家园,让居住于此的员工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
现代化的环保
一、全球最大奶牛粪便处理沼气发电综合项目
变废为宝是蒙牛奉行的环保之道。在这方面,蒙牛澳亚国际牧场在粪便处理上下了大功夫,投入4500万元建设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奶牛粪便处理沼气发电综合项目。该牧场采用德国沼气发酵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将牧场每天产生的300吨牛粪及500吨牛尿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达到无公害、无污染的目的,同时转化为有机肥和电能等。产生的沼气发电并上国家电网,对外输电。厌氧消化液和料渣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用于无公害蔬菜,譬如蘑菇、花卉、水果等的种植,发展生态农业。年产沼液约17万吨,施用于蒙牛澳亚示范牧场7000多亩及周边农户牧草、青贮饲料种植基地。
二、污水处理
蒙牛在本园区的第三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为4467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7600平方米。该处理厂正式运行后,日处理污水量10000吨,将五、六期工程的生产和生活废水,通过集水管网收集到污水厂,经过厌氧和好氧的处理后,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排放标准》,然后利用中水回用管网返回到各厂区及圆缘小区北侧的“缘河”当中,作为绿化灌溉用水,同时也可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成为不用深井水、自来水灌溉的经济开发区和企业。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研究农业物联网不成功的主要难点在于:要融合多个领域集成应用于现代农业,用于指导科学种植的数据库和二维码技术需要攻关,系统软件要降低成本、成为“傻瓜模式”才能有效推广。该项目攻克了上述难点,实现了蔬菜大棚与数据世界的有效融合,能够让农民易学易用,有用武之地。
天津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天津、上海和安徽)之一,目前已启动实施该项工程。
在天津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步伐。物联网作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天津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是提升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水平的具体体现。天津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得到了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的高度关注,并于半年内两次来津考察与指导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工作,天津市主要领导会见余副部长并对天津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作出重要指示。余欣荣副部长指出,物联网建设不是一般的技术问题,而是走“四化同步”的中国道路的问题。要深化对物联网规律的探索,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体现物联网特点,天津农业物联网建设要体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系统的“三全”特点,整体实施、突出重点、独创一流,做成国际领先的天津版工程。
天津市农委集中各方力量与各层次专家,先后调研了30余家企业、合作社和各行业物联网应用基地,科学勾画了天津物联网建设的设计蓝图。提出了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战略为指导,以农业现代化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以改变农业、惠及农民、改造农村为出发点,立足于天津农业发展实际,坚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有机结合,坚持研究开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形成产业的思路,集成示范物联网感知、传输、决策及应用相关技术和设备,研究理论体系、标准体系,实施农业物联网“一二三四五”工程,形成符合天津实际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体系,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建设进程。“一二三四五”工程即构建1个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平台、重点建设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试验基地、建立3种类型农业物联网展示窗口、探索4种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取得包括探索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产业研发和经营主体、技术服务队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协同体系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天津模式在内的5个方面的成果。
天津市扎实开展工作,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应用示范基地。种植业以天津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滨海华明农业科技园区、津南小站农业创意园区、滨海新区汉沽葡萄种植基地、静海生宝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及武清农情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基地进行环境信息采集与生命信息采集,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提供农业生产管理和相关技术信息。同时,综合应用智能手机、短信服务、12316等多种方式,提供在线远程管理、服务、指导的手段和工具。
畜牧养殖业在北辰区梦得奶牛牧场、宁和惠康原种猪场和滨海新区春伟顺现代蛋鸡产业园区建立展示窗口,以奶牛、生猪、鸡的繁育、养殖业生产过程为对象,应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环境要素,在生产中实现了远程监测、自动控制、动物生产性能测定监控、精细饲养等信息化管理。
水产养殖业在宁河天祥、西青益利来、滨海新区塘沽海发、大港立达、汉沽兴盛和民峰等5家企业新完成安装水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水质监测探头60个。建立水生动物病害网络化测报系统、远程水生动物病害诊断系统,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了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天津市与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同心协力,发扬“两弹一星”的科学精神,从“可看、可用、可受益、可推广”出发,拼搏奉献,在天津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上初见成效。
关键词:人工智能;农业企业;财务
当前国内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业务内容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数量悬殊,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务管理设备、理念和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有一定差异,财务实践形式多样化,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形成较大差距。因此,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财务
(一)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一般指以农业经营为主,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济单位。从狭义上来看,它指的是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营生产单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越来越多地和相关联机构、部门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延伸至产前环节与产后环节,催生一大批一体化、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为农业服务等方面的企业,均应被列入农业企业的范围内。所以,农业企业指的是在一定场所,集合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天然纤维、食物等内的动植物产品与相关服务;在承担风险与利润动机的条件下,采取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农业经济单位。本文采取这种农业企业的广义定义。
(二)农业企业财务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农业细分领域彼此借力的影响,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现状导致农业企业繁多的财务会计内容。相应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需要单独核算相关细分领域的成本费用与多种类型的非生产性开支。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采取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适应统一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企业急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人工智能科技进行财务会计操作,进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二、人工智能与农业企业财务的融合
(一)人工智能
1955年认知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设想是关于“制造智能机器的工程与科学”。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指的是让机器像人类那样思考与行动,进行深度学习与自我学习,理论上能够对人类思维进行模仿,得出相应结论与拥有智慧。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构建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推广示范智能牧场、智能化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农场、智能渔场、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智能意味着,计算机能够加工、采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与现有阅历,获得问题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指的是,人们将特定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经由学习和运用有关应用程序,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涵盖控制论、管理学、信息学、逻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后、产中与产前阶段实施全产业链监控,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高产化、高效化、集约、优质化、安全化、生态化等,助力企业实现可续发展的目标。
(二)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优势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能对财务管理的推动和改善,打造智能财务。智能财务要求智能化技术、设备覆盖企业的财务流程,它包括三大层面:首先是以财务与业务融合而成的智能化财务共享平台,它也是智能财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它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再次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财务平台,能够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促进业财有效融合。土地及针对性的劳动工具、资金、劳动力等基础资源,是农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生产资料。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这些资源的变动体现出鲜明的季节性、地域性,这也是影响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和周期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日益密切,赋能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农业财务会计业务,积极助力农业企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放大企业财务科核算的工作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农业企业的业务财务融合趋势持续加速。此处的智能主要是指人造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基于现代财务管理丰富、工具和理论,利用人类财务专家和人工智能机器(基于人造的认知智能与感知智能)组成更强大的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在双边动态开展复杂的农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延伸、扩大与部分代替人类财务专家的各种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开展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战略、管理活动。第二,推进实施监督审计。它借助各种人工智能会计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进而深度挖掘农业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背后的经营管理状况;持续改进财务分析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升其对业务工作的改进与落实。与此同时,它可以发现与反馈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从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的视角设计出更优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筹集分配、投资盈利水平等信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助力未来发展规划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科学性。第三,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构建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要合理打造农业企业的人工智能财务体系,综合多种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经营分析、财务决策、会计报表分析与预算管理等等多种功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处理农村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助力管理、决策、财会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双汇集团财务系统的财务机器人流程中用到的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电脑模拟技术,在财务会计活动中通过模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结合机器人的自动化流程开展财务,多技术融合的优势,成本控制的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强都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才能逐步构建起来,有效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不少农业企业纷纷利用芸豆会计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其智能化、全自动的财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图像识别技术使传统的人工财务记账转变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处理财务信息,形成了更加标准化、更智能化的记账理财记账流程。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将服务于当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当作重中之重,为大量农业小微企业、财务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财税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强化其管理会计职能。
三、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主要渠道
如今一些农业企业主不懂得借贷记账法和财务会计业务,又面临着压缩劳动力成本和企业开支的压力。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它们邀请各类专业做账企业采取各种技术性财务软件,通过扫描各类原始凭证,使其自动生成政府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在剖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审计漏洞,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会计计量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以会计信息相关性为基础人工智能促进业务财务的有效融合,从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更大的公允价值,切实增强会计信息领域的相关性。
(一)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涵盖大量的网络神经,是传递财务信息的关键途径,它能够精准而快速地传递财务信息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有BP、ART、RBF、HOP等多种网络,采取类型众多的处理单元,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相关机理和操作进行模拟,依据差异化的联结方式组合而成相应的网络。它通过学习知识库、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修改推理机的,帮助人类扩展对各种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智能化控制。这些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网络神经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为数众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各个板块的要求提升财务信息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交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处理,完成后分类整合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并返回原处。如今它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财务管理系统综合BP、ART、RBF、HOP多种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财务系统,侧重于函数逼近、分类、预测和优化等诸多领域。该公司以期进行纳税评估、战略财务管理、风投项目评价等多个领域。ART网络重点用在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数据质量控制、深度挖掘隐蔽性强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财务危机报警与财务诊断等多个领域。RBF网络聚焦该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与相应的施工项目造价评估等活动,HOP网络则被广泛运用到该企业的工程技术领域中。
(二)财务管理专家系统
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的字面意思而言,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专家级别的专业化学习、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智能程序系统,可以借助人类专家的问题解决方案、各种理论、经验、方法和知识,化解财务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财务管理专家系统能够依托计算机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获取大力的专家知识,且永久保留专家知识、易于复制和快速转换,其分析判断能力不会受到环境的较大影响。与人类专家相比,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能够在很大程度代替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今用友、友强等不少财务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开发出基于云存储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专家系统,农业企业能够通过租借的方式获得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作为一家著名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如今已经成长为以种业、饲料为主体业务,以植物保护、动物保健、生物饲料、种猪、疫苗为辅的农业大型知识企业。它采取友强财务公司开发设计的财务管理专家吸引,以有效化解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合理而科学借助该专家系统化解这些难题。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复杂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转化,使它们成为一个个易于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这些子问题,再经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和优化,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金三”系统,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善财务指标分析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它能够从农业企业的海量申报数据中比较和获取非正常的各种财务指标,强化国家对农业企业的财务监管。审计专家、金融实务人才、财务分析师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积累了珍贵的、不成文的经验与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通过相应手段,被保存和累积到专家系统知识库中,以有效发挥专家专业的知识技能优势,更有效地提升农业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智能识别提高全样本审计效能
农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海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它可以规避传统抽检的舞弊风险、审计面不够宽泛、重大人为失误、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德勤会计公司为世界上不少农业企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样本审计服务,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业务风险得以降低,记录追踪准确而全面。农业企业的合规审计业务得以实现“全查”,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完成各个任务的相应步骤,能够当作审计证据并满足合规要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财务会计软件具备较强的光学扫描、自然语言处理等性能,能够从农业企业数量庞大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关键的审计内容,自动做好财务会计的审计归纳。它可以化解人工难以准确快速提取样本关键性材料的问题,对传统审计流程进行优化、劳动力得以从繁重的脑力中解脱出来。同时,财务信息采集和审计内容提取的精度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四)各层财务人员积极适应
整体来看,财务会计队伍的角色要持续转型,发挥“军师”、“参谋”的决策支持功能。要以引入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为支撑,顺应管理会计领域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财会系统的深层次变革,适应智能财务的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企业财务会计队伍中的基层、中级、高级会计人员面对人工智能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的形势,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基础会计人员要做好报销、传输、整理、制单等重复性、简单化的财务工作。要掌握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财务会计知识,实现自身专业、职业的不断发展,成长为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其次,中层财务工作者要做好企业报表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加工、成本管控等,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的思维,从之前的财务思维过渡到决策助力和管理会计层面,持续放大财务会计管理的眼界和格局,强化相关经济业务的管理与预测,协助处理公司风险处理和公司战略,促进企业的平稳尽快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处理简单化、重复性强的业务工作,并以此进行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研读,实时跟踪财务信息,并做出有效判断,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再次,高级财务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企业的资金调度、资本构成决策、投融资成本使用与风险、业务风险分析等;要保持对经济环境、政策、市场等的敏感。不断熟悉所在企业的具体业务模式,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制定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以财务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助力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关联方采访、利润最大化等多个目标。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益提高。各级会计人员要持续丰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深入动态挖掘财务会计信息,促进多种数据源的有效聚合,洞悉企业发展变化的态势。通过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共享中心,形成更加规范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报告。以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推动业财融合、全面审计监督,促使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活动精细化程度提高。农业企业要持续发挥人工智能科技“军师”和“参谋”功能,推动企业正确决策、精细化管理、战略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Z].2017-7-8.
[2]王京京,马雄风,李丽霞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展望,2018,14(04):58-60+81.
[3]李嘉欢.人工智能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陈金凤.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业,2020(17):181-182.
卫岗:首推“奶业共生经济”
“中国奶业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必须要结合本土国情和消费需要,以供应链和产品结构升级为导向,全力推进‘奶业共生经济’,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共生共享共赢的奶业生态圈,打破产业发展壁垒,建立奶业新供应链关系,一起推动产业升级”,作为本届奶业大会的唯一乳企协办方,南京卫岗乳业董事长白元龙的发言格外引人瞩目。
的确,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企业更应顺势而变。经历了重市场轻源头的“市场为王”时代和重源头轻消费的“奶源为王”时代之后,中国乳业是时候从全局出发,重新审视未来的健康发展之路了。
“奶I共生经济”刷新了对传统观念的认知,为中国奶业的探索之路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清晰的发展脉络。白元龙希望以“奶业共生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国乳业迈入“供应链为王”的新时代。
作为国内少有的80后乳业少帅,白元龙认为,“供应链为王”时代将通过产品升级、供应链效率和服务响应升级推动奶业供给侧改革,这样突破了以市场为王或奶源为王的单一驱动力,通过奶源、研发、生产、检测、物流、销售等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协同效应,建立生产和销售相互平衡的奶业共生体系。
据了解,“奶业共生经济”的提出,是源于卫岗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卫岗乳业发展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同时,依托强大供应链系统,在精细管理上拥有雄厚基础――不仅拥有干线冷链物流体系和送奶入户的毛细物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甚至“一百米”的问题,而且还在业内开创性实施“5小时新鲜保障,2小时新鲜直达”工程,提高产品和服务响应速度。
“目前我们正在依托‘奶业共生经济’这一创新模式,在平台化布局、链条式延伸、循环式发展的理念下,推动卫岗的‘三新’、‘五化’战略实施。‘三新’指的是推动三大平台创新,即:新牧场、新供应链和新零售;‘五化战略’即:牧场生态化、工厂智能化、产业链专业化、供应链精细化、品类定制化。”白元龙表示,中国奶业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竞争,这也是中国奶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伊利:五星优质乳印证好品质
“伊利全球乳业8强”几个大字清晰地印在伊利展位最显眼的位置,赫然醒目,令人心潮澎湃。
究竟什么样的牛奶才是好牛奶?在本届奶业大会上,伊利给出了一个答案:五星优质乳。伊利不仅倡导和推行“好奶源、强研发、严管理、优物流、高标准”的五星优质乳,而且重点展示了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乳制品,赢得了与会嘉宾的认同和赞许。
高品质的奶源取决于标准化、规模化牧场的建设水平。据介绍,伊利通过新型奶农培训和产业链金融等多种创新方式,持续打造全球最优奶源。有别于常规发展模式,伊利在推动标准化牧场方面创造性地推出“牛二代训练营”新型奶农培训,除了技术培训,还培养奶农的牧场运营、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伊利率先探索出完善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先后推出“青贮保”“牧场保”以及“种植保”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奶农融资需求,使得奶牛日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了6公斤。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伊利奶源供应比例达到100%,居行业首位。
在创新方面,伊利建立了“全球智慧链”,让跨越全球的智慧共享与碰撞。此外,伊利采取了不同于传统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把“伊利即品质”作为企业信条,在检测过程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三条线”层层保障,保证食品安全零事故。
此外,优质乳还有赖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物流。为了严格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伊利在全国所有奶源车上安装了视频监控定位系统,用GPS系统实现全球定位、电子盯车,保证全天候24小时在线管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质量可追溯,如消费者在购买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时,能通过扫描产品追溯码等方式,了解到该款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配料等基本信息,并且查看该产品的诚信评价、选购建议等附加信息。
新希望:践行“中国质造”
展馆内,以生态绿和纯净白为主色调搭建的新希望乳业展区令人眼前一亮,给人以自然、清新、简洁的品质感。现场活力宝贝走秀、网红直播、咖啡师调制DIY饮品等精彩环节更是吸引了大批观展者驻足围观和体验。
作为“中国优质乳工程”验收最早、旗下企业审核通过最多的乳企,新希望乳业还特设VR体验专区――小优剧场,借用科技创新手段展示优质乳从牧场到餐桌的严苛历程,从空中鸟瞰5A级生态牧场、大特写奶牛生活生产情景、亲身穿越智能化生产线、近距离检测每一滴牛奶数据……每一帧画面都是真实的、透明的乳业产业链展示。
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介绍,本次展会新希望带来了自己的明星产品――“24小时巴氏鲜牛乳”,是全球第一款以时间定义新鲜的牛奶。24小时意味着从挤奶到产品下架不超过24小时,保证当天限卖。这款极致新鲜的牛奶自2011年上市就刷新了行业“速度”,并获得市场认可。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认证后,新希望乳业将“24小时巴氏鲜牛乳”升级为第一款优质乳。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行“中国优质乳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保留牛奶的活性营养,这与“24小时巴氏鲜牛乳”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24小时巴氏鲜牛乳”将优质乳的“存活”目标与自身的时间属性做了一次完美叠加,升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鲜活牛奶。
此外,拥有美国专利Horun菌种的“活润”酸奶、获尼尔森创新突破大奖的复古潮品“城市记忆”酸奶也亮相展会。“这些明星产品是消费升级大时代的产物,也充分展现了新希望乳业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理念和年轻化的市场运营逻辑。” 席刚说。
“乳品行业实现中国质造,是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赢得行业甚至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首先要做好产品品质。”席刚表示,作为中国优质乳工程代表企业,新希望乳业坚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践行从量造到质造的转变,不断推出高标准,就是为了让消费者除了可以放心喝奶,更能喝上民族乳企的优质好奶。
现代牧业:“2小时”金牌牛奶获认可
走进现代牧业展区,黑白搭配的设计透着一股纯净。现代牧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及高品质生鲜乳供应商,独特的“种养加一体化、零距离2小时”模式、连续4年荣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的常温纯牛奶,2017年刚刚荣获银奖的酸奶与UHT灭菌奶一同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验收的巴氏奶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称赞。
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介绍,在2005年创立之时,现代牧业就在全球首创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零距离2小时”的产业模式,把现代化的加工厂建在规模化的牧场里,把规模化的牧场建在配套的牧草场里。如今,现代牧业已经在全国7个省共建万头规模奶牛养殖牧场26个,签约牧草种植地100万亩,优质奶牛存栏数达23万头,形成了完善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产业循环系统。
高丽娜将现代牧业十一年的宝贵探索经验归纳为“0123”。即用零距离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现2小时“活牛奶”和循环经济的两端突破,最终承担起奶业发展的3项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危机,对行业的责任是解决防疫危机,对社的责任则是解决环境危机。
说到牧场与牛奶加工厂的关系,很多人的印象里都是原奶来自于牧场,再由运输车把挤出的牛奶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而在现代牧业,并不是这种情况,原奶省去了长途跋涉的路程,刚刚挤出就可以直接变身为包装好的牛奶产品,这,便是现代牧业的独一无二的绝活――“零距离2小时”!一根低温无菌管道从挤奶大厅直达生产车间,最短时间内牛奶温度降至4℃左右,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内完成,从挤奶到生产零距离、零运输,最大化地保留了原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各项指标均为世界最高标准,这样的牛奶,自然是最“鲜活”!
不久前,现代牧业从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第4次捧回了金奖奖杯。高丽娜表示,这意味着现代牧业牛奶获得了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认可与推崇,同时,也因长期严格控制产品品质赢得了国际的认可和表彰。在国内,现代牧业是我国首家优质UHT灭菌奶和优质巴氏杀菌奶同时通过优质乳工程验收的企业,进一步反映了现代牧业原料奶质量安全管控严格、加工工艺控制精准,奶产品品质不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持续保持稳定。
三元:用质量赢回信任
婴幼儿奶粉――三元蓝标爱力优是三元在此次展会上的主打产品,摆在了展区的最显眼的位置。据介绍,为了研发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三元组织了200位专家,历经3年时间,跨越6省,建立中国人母乳成分数据库。长期临床跟踪婴幼儿成长发育、肠道菌落和喂养方式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基础研制科学的营养配方。先进工艺+科学配方,加出了三元奶粉的拳头产品――三元蓝标爱力优。2017年第一季度,三元奶粉收入增长良好,其中爱力优销量增长260%以上。
近日,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口碑研究报告》中,三元奶粉蝉联口碑七连冠。这对于主打“国粉”的三元来说,实属不易。2009年,中国奶业笼罩在三鹿奶粉安全事件的阴霾中,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跌至谷底。首农集团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担负起振兴国产奶粉重任,进军奶粉行业,2011年三元奶粉事业部正式开始运作,三元用9年的时间,严把奶源关、生产关、销售关,画出了一条销量和口碑的上扬直线,为国产奶粉标注了新的声誉,用质量赢得了消费者信任
奶源决定奶粉的先天品质,作为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子公司,三元奶粉的奶源全部来自首农自有牧场。奶源有了保证,那么究竟采用何种工艺生产奶粉?在三元奶粉事业部成立之初,曾有过短暂的“干湿之争”。“与湿法工艺相比,干法工艺缺点明显。” 北京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说,湿法工艺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将各营养成分按照比例液化,充分融合。因此,用此法生产的奶粉品质更高。这一工艺的关键是奶粉企业要有奶源基地,而拥有高质量的奶源正是三元奶粉的优势所在。
此外,三元奶粉有着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66项指标外,还自行开展风险项目检测和监控40余项,检测项目达108项之多,品控人员实施24小时监控。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不少,但是保障了产品的安全。
摘
要
:主要分析畜牧业的角色在农村振兴和畜牧业的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是高品质、绿色的发展,本文从经济支柱,和工业的发展,绿色创新、人才,等等,为畜牧业的重要价值在农村振兴战略做简单的分析,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畜牧业;农村振兴;推动作用;
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目前分散低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优化和改进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战略。
1.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和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目前,城乡差距最大、矛盾最明显的体现在经济上。只有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在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农村经济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一直是最重要的两部分,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此外,畜牧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且是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产业。因此,农村畜牧业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实施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农村振兴中,畜牧业的地位不可忽视,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畜牧业发展和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作物处理进展,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绿色,为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作为一个国家促进战略实施提供更多层次和支持。
2.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畜牧业发展策略
不是农村畜牧业发展的不足在于规模和现代化,显得非常混乱,开发效率低,很难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和振兴农村需求的战略,必须积极构建一个更为科学、规模、现代化、标准化的新工业体系。,应当依据县为基本单位,对该县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稳定经济发展的主线,鼓励广大农民致力于开发建设,重视畜牧业,农村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畜牧业的问题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由县地区城市一步一步深入结构优化程序,进行宏观调控和布局的措施,与重大项目的驱动力,促进大规模、现代化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逐渐合并小农户,形成广泛的集成,大众文化区域,建设真正的科学意义的现代化畜牧业产业。同时,畜牧业发展的规划必须基于数据的着重点是指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的波动变化,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在强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绿色技术,逐步向智能化方
向发展,以更加智能化的形式打造绿色的农牧循环发展走廊。
未来,畜牧业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链必须得到有效延伸和扩大,否则单一的短产业链将无法有效满足农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需要。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畜牧业产业链还应延伸到农作物加工、肉制品加工、生物技术开发等方面,共同打造绿色、创新、优质的产业链,大幅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农村畜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农业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外,如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创建种植、育种、旅游在一个集成模型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当地畜牧业和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文化,等等。
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中,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以科学、合法、合理、地方务实的方式做好防控工作。(1)落实地方基层防疫部门建设。投入足够的资源,做一个好工作在管理机制和基层防疫部门的工作计划,执行采购任务的设施和设备,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引进专业人才,促进防疫的有效改善基层防疫部门的水平。(2)基层防疫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当地畜牧业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引用当地防疫的经验,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和练习系统的责任,我们应该全面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普及和教育在农村畜牧业,稳步推进检疫和防疫工作,不断提高防疫水平。
3.
畜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
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流通和服务业相联系,是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广大农村地区,自古以来有“可怜的猪”的传统,畜禽养殖业一千年来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这个领域,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畜牧业产业过剩的变换食物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商业化,导致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振兴的首要要求是“产业兴”,即必须以经济为支柱,畜牧业是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的平台显示,根据南漳县规模超过931农场,包括全省大城镇——武安镇和九集镇施沟村、王花园村、武安镇跑马岗村等大量的畜牧业和大城镇和农村,村庄的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在许多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2018年,南漳县畜牧业产值达到近61亿元,占总额55%以上的农业产值占总农业产量的一半以上,使其成为主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畜牧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覆盖面广、投资见效快、商品率高的特点。它非常适合农户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4.
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畜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而农村地区受经济、文化、待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了解决人才的问题,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落实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1)加强畜牧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线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计划,全面增强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2)改善农村畜牧业基层一线人员的待遇,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健全职业体系,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老路,推动粗放型经济向精细化经济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应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注意点不使用回收,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动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完全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为振兴农村综合实力战略的实践。今年以来,薛城区充分发挥生态畜牧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农村振兴战略,努力促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档案和升级,目前,质量兴牧,绿色发展,效率优先的畜牧产业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为美丽的国家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推进畜牧业转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切实把握区域内畜牧业建设的重点项目,并大力扶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卫生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猪育种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山东鲁南重建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导致农业农业循环模式的普及,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一二三融合,全面促进装备升级的牲畜和家禽农场,努力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有大型畜牧场57个,新建养殖、循环利用、农牧业等示范场25个以上。初步形成了植、养、牧一体化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
总之,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畜牧业。只有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构建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绿色的产业链,才能有效打造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优质产业。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搞好产业规划和分布,全面延伸和扩大产业链,注意防疫和控制,构建高质量的专业团队,坚持绿色发展,并提供一个可靠的驱动力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孙恒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畜牧业发展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01):94-95.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通常是指通过不同国家之间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和扩散来实现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以达到使合作各方均获得最大利益的国际技术转移的一种形式。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是实现中心城区、滨海新区、郊区“三层”产业联动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合作的成败,而且还影响科技合作的成本、风险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企业的形象以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能力和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本研究以天津中以示范农场、天津中以农业示范园、天津中以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基地、天津中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和中以智能化示范牧场5个中以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为例,分析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理论与模式。
1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理论分析
1.1 产品创新与新增长理论
以罗默、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阿格亨-豪伊特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产品品种增加和产品质量升级是产品创新的两种具体形式,产品创新是经济的行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1]。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使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正在逐步缩小,所以当前天津市农业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升水平的重要时期。新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完善高效的科技体系支撑和引领[2-4]。只有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引领支撑能力,才能加快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步伐,才能实现中心城区、滨海新区、郊区“三层”产业联动及城乡一体化发展。/
1.2 国际技术差距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波西纳提出的国际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已完成技术创新的国家,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利用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进行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实现技术的转移[5]。当前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设备陈旧已成为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农业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技已成为其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技术差距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才能真正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从而提升天津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6]。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技术产品,使天津较快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城乡差距,从而促进和带动天津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畜牧养殖;工程技术;发展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生产规模和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养殖业产量和产值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总量上已经进入世界畜牧养殖业大国行列,但人均产量和产值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学习借鉴国外畜牧业工程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应用途径,是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特点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因为各个国家资源条件各不相同,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以草场放牧为主,普遍应用草场机械化种植、中耕、施肥、收割(包括打捆和包膜),机械化饲喂和人工草场管护。日本和韩国主要发展适度规模畜牧机械化,集约型家庭牧场饲养为主要的经营形式;美国则主要发展大型自动化饲料加工和大规模的机械化养殖。1.1集约化的设施养殖是指以资金和技术密集投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以日本、韩国的畜牧业最具代表性。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约束明显,畜牧业发展以集约型的家庭农场为主。日本畜牧业的主要畜种有奶牛、肉牛、生猪、蛋鸡和肉鸡,其中肉牛、奶牛的饲养户远大于生猪、家禽的饲养户。根据近期资料介绍,无论奶牛、肉牛、生猪还是家禽,养殖户数在逐年下降,但户均饲养量却在逐年增加。例如,2007年日本肉牛养殖户为8.04×104户,平均户养35.9头;2011年养殖户下降为6.52×104户,但平均户养数量却上升为41.8头。1.2精细化的草场放牧主要指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要形式,资源、生态和生产相协调,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典型代表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澳洲开发初期,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畜牧业产量下降,政府及时对天然草场进行保护性改造,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重视优良牧草的培育、改良和推广。现在,澳大利亚65%以上的草地是人工改良草地,主要草种全是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新西兰1380×104hm2草地全是人工培育;二是增施肥料,补充微量元素。澳大利亚从1942年开始就在南部草原试用钼肥,还用机械增施有机肥料,并实行机械灌溉、围栏放牧,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三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主要采用浅松耕作法和松土补播法,进行全方位的改良和管护,使牧草的内在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四是采用机械进行草籽收获和加工,牧草加工收贮也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使畜牧业走上了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轨道。1.3工厂化的规模养殖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为主要特征,资本和技术密集投入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基本国情是资源丰富和劳动力紧缺。同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美国的奶牛养殖场平均规模大都在100头以上,养鸡场平均规模超过了1000×104只,生猪养殖场年出栏大都在2000头以上。美国的养殖业机械装备水平很高。养牛场从取料、配料、投料、挤奶、粪便清理、牛舍清洁等全部实现机械化;养猪场从饲料加工、饲料输送、饮水供应到仔猪繁育、育肥、屠宰、包装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也很高;养鸡场的机械化程度更高。美国的畜牧业机械装备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4环保化的产业经营主要指规模适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荷兰、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气候条件优越,草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但比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草地资源略显不足。因而既没有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放牧为主的发展道路,也没有走美国工厂化养殖的道路,而是走了一条规模适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经营道路。在荷兰,大部分牧场的养殖规模,奶牛为50~100头,蛋鸡3000只左右,生猪700头左右。为了防止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政府鼓励牧场处理过剩粪肥,还出台了粪肥运输和脱水加工补贴计划,许多牧场把过剩粪肥就地加工成颗粒状商品肥料,有的还制成专用肥料。
2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前畜牧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得到重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以笔者所在的晋中市为例,畜牧业已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其规模和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具体特点可概括为:2.1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晋中市的畜牧产业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例如榆次金粮集团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肉鸡场成套设备,属世界一流水平。介休绿健公司新上的蛋鸡养殖自动化项目,引进德国成套设备和设计,实现了机械化喂料、捡蛋、清粪和环境控制;平遥国青蛋鸡养殖场及和顺大友牧业公司利用粪便生产专用有机肥料等,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经济方面取得进展。2.2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晋中市,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养殖业,使得养殖业出现由零散养殖到集中养殖、由传统养殖到设施养殖的转变,肉蛋奶总产量已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6,畜禽饲养总量占到全省饲养总量的1/5,成为全省农村经济内部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2.3产业层次不断上升晋中市按照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战略和优势畜牧业产品基地建设规划,突出区域优势,致力产业集聚,深入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畜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水平,逐步实现了大部分畜牧养殖场禽畜品种优良化,养殖过程规范化,操作过程机械化,疫病防治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以点带片,聚片成带,形成了各具特色产业优势。
3我国畜牧业发展差距与问题
虽然畜牧业出现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大多企业还没有摆脱家庭经营的模式,突出的问题是组织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不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不规范,基础设施特别是防疫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问题严重。3.1经营形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农民仍然按传统习惯分散养殖,管理粗放,人畜混居,饲草乱堆,粪便满地。同时,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合作化形式单一,不少地方存在主导产品有势无优、有量无质等问题。3.2经济增幅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现代畜牧业的需要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带加工业,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现代畜牧业,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尽管畜牧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但所占比例仍然不高。从晋中市各县的情况看,大部分县占比在20%以下。3.3畜禽产品在品种、数量上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人们每天的食物结构标准是,肉类50~75g,蛋类25~50g,奶类300g。但我国目前居民实际占有量还很低,分别是肉类47.3kg,蛋类17.4kg,奶类10.9kg。而国外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情况,美国为108.1kg、欧共体为96.6kg、印度为70kg,韩国为46kg,而中国才10kg左右。不难看出,我国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消费量是很低的。
4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4.1用现念发展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要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用现代工程技术装备畜牧业,推进畜牧产业技术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4.2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完善集良种繁育、饲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尽快完善种禽繁育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加工体系,加大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草地改良恢复,实现草畜平衡发展,完善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兴牧人才战略,强化科研和技术指导,促进畜牧养殖水平提高。4.3提高畜牧机械化和工程化水平发展我国畜牧业,除了改进发展模式、繁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外,还要依靠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大畜牧业机械装备的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和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昌明,等.日本、韩国畜牧业发展与启示[J].四川畜牧兽医,2012(11).
[2]惠永华.对建设新型现代化畜牧业的思考[J].中国畜牧业,2012(4).
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的支持手段,如何引导金融在供给侧改革中更好发挥作用成为行业性命题。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此进行强调:“要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
在业内看来,赋能实体经济,是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绝佳切入点。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既是新金融在提供新动能中的机会点,也是最有发挥空间的两个部分。
如果沿着这个切入点进入,这种赋能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微观看,新金融的发力之处在于如何改变中小企业、农户等主体金融服务匮乏现状;而从宏观看,其担负的则是如何将资金资源从传统产能过剩产业转移向高成长新兴战略产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调结构”重任。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在此轮结构性改革中,以强科技属性为特征的新金融群体逐渐成为造血实体的一支关键力量,它们通过有别于传统金融、叠加互联网和科技能力的手段,正在给出特色鲜明的“供给”策略。
“造血小微”
―关注金融能力建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指出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过去的金融体系在支持制造业增长和扩张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要产业升级,很难靠传统银行来做这个工作。
而产业困境的背后,对应的是无数企业的困境。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000万家,2016年,只有5%的企业能够勉强获得现有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而融资难的背后,掩藏的是中小微企业主营业务不清晰,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成本高、信用缺失、资产抵押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在金融能力方面的缺失。过去的解决方案往往伴随着抵押、考察、研究、审核等一系列繁杂过程,随着时间流逝也贻误了商机。
如果说把金融科技比喻成一座桥梁,一端是中小微企业,另一端则连接着投资者,让两端通畅起来,才能使投资者的资金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我经常问到一些中小企业家,你需要什么?他说缺钱。我又问,如果有人给你投钱,你还缺什么?他说还缺人才、战略、管理”这是国内科技金融机构宜信的CEO唐宁在做天使投资人时常常遇到的一幕。在他看来,小微企业显然缺钱,但缺的又不仅仅是钱。
这也成为2016年宜信推出互联网企业级金融服务平台“翼启云服”的背景和机缘:从市场的调研中发现,有92%的企业关注自身在金融领域的建设。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金融能力是决定其生死的关键点。
“翼启云服”切入第一个角度是供应链金融。以“翼启云服”服务的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为例,如果采用预付款方式支付上游供应商,可节省20%-30%的成本,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这种融资需求。
但在新金融的技术逻辑下,不管是上游供应商和还是下游经销商,只要与核心企业有业务往来,即可通过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其信用状况和资金缺口情况,简化授信流程并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题。“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识别小微企业的信用,相当于用数字化资产的评估解决了信贷中的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唐宁说。
在唐宁看来,除了综合性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最有特点的、与传统金融很大不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能力建设。“给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还用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吗?不用。但对中小微企业,就需要提供各种服务、工具。新金融要解决的,就是在企业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企业交易数据的梳理,助力企业获得信用借款;而在企业资金充裕的时候,可以帮助其完成现金管理,比如企业理财和购买相应的企业保险。”唐宁表示。
出于上述“不止输血,还要造血”的理念,宜信希望透过为“翼启云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是“一揽子”的金融服务。据了解,除了针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融资服务,该平台目前提供的金融服务还包括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财务增值等服务。
与此类似,另一家金融科技平台“懒投资”亦致力于辅助小微企业,其选择突围的领域则是保理。在“懒投资”CEO张磊看来,金融科技利用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尤其是识别未来的能力,无论是抵押还是投资方式,都可以实现多元化,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我们的创新是把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转让出来,直接对接到平台上投资人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资金周转率。”
2014年,一家华南纺织企业订单一直很旺盛,很多产品出口给ZARA,但企业现金流状况不好。张磊的团队研究后发现,这家企业账上有3700万元人民币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主要债务人是省内一家大型国企,国企可以配合确权,这就满足了做商业保理的标准。张磊认为:“从金融的角度看,如果你的客户越来越好,你的资产、你的业务就会越来越安全。用金融科技手段去服务企业,不应该只停留在帮助企业生存或维持,更重要的是,应该持续推动企业成长、最终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激“活”农村
―创新信贷模式
在让金融资源从特定群体、产业流向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产业的同时,金融科技另一个桥梁角色则是将金融资源从城市引向农村。
2016年年底,蚂蚁金服集团正式了全新农村金融战略:未来3年,蚂蚁金服将联合100家龙头企业,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为1000个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信贷、保险等;面向国内所有“三农”用户,拉动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提供累计10000亿元信贷。在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看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用户存在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呈金字塔结构分布。
对应着金字塔结构的三层不同需求,蚂蚁金服形成了更为清晰的农村金融三种业务模式:第一种为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即通过网络方式,通过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支付宝平台、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来为全国范围的涉农用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险、信贷等。
第二种是通过“线上+线下”熟人信贷模式,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在这一模式中,蚂蚁金服依托阿里的村淘合伙人、中和农信的线下“熟人”,为用户提供经营性贷款等金融服务。第三种则是通过与保险公司等生态伙伴联合,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依靠升级农业产业来解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一方式不仅可以纾解大型养殖户的资金等困难,也能减轻龙头企业的产业链负担。
宜信普惠涉农业务也以“全链条”的服务为特色:为农户提供包括借款咨询服务,农业保险,农村理财,农机购买,公益助农等多样定制服务。而在上述一众综合性金融服务中,其将破题重点选在了融资租赁模式。这一模式选定的背景是,农村产业链全流程需求的日渐清晰―随着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对智能化农机具的需求非常旺盛。
“你选我付款,质保厂家管。你租我才买,我买你必租。想要所有权,租金要付完。”是宜信公司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总经理毛芳竹,对复杂全链条农业租赁业务的概括。
据了解,在这一模式中,农户选好农机后,由宜信普惠融资租赁将购机款支付给农机经销商,帮助农户解决购机资金难题,农机生产厂家负责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质保问题;在农机租赁期间内,农机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农户按期向租赁公司完成租金交付后,农机所有权履约变更至农户名下。
据了解,围绕融资租赁用户,宜信的“卖点”在于已可以提供全链条的金融配套服务:农户从购买生产资料的小额信贷咨询服务、购买农机的融资租赁产品,到为厂商经销商提供的应收账款保理,再到保障农机手人身和机器安全的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险服务,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农产品众筹,农业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解决方案。
据悉,这一租赁业务自2012年起已服务3500余农村家庭,服务范围遍布20多个省份及地区,涉及农机设备约14大类180种,涉农融资租赁客户遍及全国196个县市区,租赁机型可满足农业生产耕、种、收、深加工全流程需求,并帮助一些农村创业者突破年收入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宜信普惠将助力农村的模式化建设扩展到了“活体”上―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作为抵质押物的奶牛作为融资标的物,解决了养殖农户对购牛资金的刚性需求。
河北滦县军英牧场的欧阳夫妇是首例活牛租赁的受益者。他们拥有3被伊利评为A级供应商的牧场,2014年他们通过宜信租赁的融资租赁方式,融资266万购进两套自动化挤奶设备。2017年他们想购进一批奶牛扩大生产,又一次遇到资金问题。从当地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看,无论是当地传统银行信贷服务,还是一些民间借贷,均因缺少或抵押、担保物不足以覆盖巨大的融资需求,而对于军英牧场而言,有的就是5000多头的奶牛,其他条件都不具备。这让寻求高远发展的欧阳夫妇俩人只能望“牛”兴叹。
在发现这一需求后,宜信普惠团队用半年时间对全国近200个千头以上中大型奶牛牧场进行调研,根据所采数据建立了风控,决定打破常规―以生物性资产为标的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最终,军英牧场完成了200头乳牛的回租手续,得到了100万元融资。
1农业科技档案的特性
1.1农业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如果培育一个新的品种,可能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项目“寒地垦区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立项3年,期间5个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1个品系参加省生产试验,审定品种1个。科技档案工作者始终跟踪服务于课题组,针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建档组卷要求及时沟通商確,指导建档工作。为了获取第一手技术资料,同课题组成员一道深入水稻试验田地,做好材料收集组卷的示范工作,使科技人员切实掌握组卷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1.2农业科技档案的综合性
农业实践活动占有的空间范围十分广阔,影响它的因素也复杂多变,因此要树立大农业思想,与农业生产关联的林业、水利、气象等工作,都根列入工作范围,摆上议事日程。农垦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项目“寒地机插秧水稻优质高效丰产耐冷水稻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对优质耐冷品种、水稻秸秆还田、旱育壮秧、间歇灌溉、侧深施肥、宽窄行等技术进行集成并大面积示范,经专家组现场实测验收,在节氮12.7%、节水11.6%的条件下实现增产11.4%。这些水稻课题研究成果,将为集团水稻种植业提质增效做出科技贡献。农业生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因此,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全方位服务农业科研和生产,为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科学种田水平服务。
1.3农业科技档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受地域和季节限制,决定了农业科技工作必须研究气象和生态环境特点,使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在较适宜的条件下推广应用。农垦科学院植保所承担的国家课题“东北早熟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全程机械化关键配套技术”经过4年研究,制定了《温凉半湿润区玉米粒收栽培技术规程》《半干旱区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等4项地方种植技术标准,课题预期成果将为垦区乃至东北区玉米种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同自然条件(自然灾害、病虫害、杂草等)之间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难以重复,也不可能人工再现,这充分体现了及时积累资料做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业务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深入细致地了解科研生产中的情况,掌握哪些成果适应当前形势,应尽快推广应用;哪些成果有理论价值,可供其它课题参考。做到心中有数,配合、协助科技人员,为开发、推广科技成果,制定科研、生产计划,拟定生产配套技术措施,收集积累所需的档案资料。
2农业科技档案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2.1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制定农业结构布局
农业科技档案是黑龙江垦区制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农业科技人员依据历年积累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振兴大豆计划,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项目“黑龙江省中熟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育成了垦豆48、垦科豆1等多个大豆品种,承担的总局科研计划“高产优质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课题,提出了扩大大豆生产种植的建议,创新了优异大豆种质资源,审定6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3333hm2以上;将为集团大豆振兴奠定品种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垦区确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提供了依据。在农业科技档案中,有推广常规技术的经验总结,有推广新技术的原始记录,也有农业科研新成果,这些资料对今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2.2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引导和带动产业发展
注重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应有作用,经作所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子项目“黑龙江省垦区马铃薯主食化原料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东北区域马铃薯主粮化技术模式,经大面积示范验证,马铃薯产量较黑龙江省平均水平高15%,干物质含量增加2个百分点,其技术成果将为集团薯业优质原料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畜牧所承担国家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总局科研公关计划“规模化奶牛场均衡增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和总局“奶牛高产攻关活动和单产提升计划”专项等多项课题和工作任务,建立了黑龙江垦区可利用的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结合生产性能测定技术(DHI)的应用,实现奶牛科学化、精细化饲养,奶牛单产9t以上的牧场已由最初2015年的4个提高到了2019年的27个,其中10t以上8个、11t以上1个。农业科技档案内容丰富广泛、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关键词:多元用海;海水养殖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10-02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海洋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一个辖区,海洋经济已成为该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海水养殖业是旅顺口区海洋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大连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在多元用海矛盾冲突下,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呈现萎缩的趋势,迫切需要依据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优化海域资源与产业资源配置,实现海域有序、有度开发利用与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机契合。
一、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养殖空间萎缩趋势继续上行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多元用海情况下的生存危机和紧迫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临港、临海工业项目用海日趋升级,城市的扩张致使城乡养殖池塘被大量征用,养殖空间逐渐萎缩,海水养殖业亟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海域养殖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养殖总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深海水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些水域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相对于现代水产养殖业的要求还有差距。粗放式养殖仍占据较大比重,某些集约式养殖项目虽有所发展,但集约化、自动化程度不高。高效的网箱养殖尤其是深水大网箱养殖方式尚未开发。
(三)养殖水域环境质量监控压力增大
来自陆域大型项目建设向近岸迁移,近岸生态环境监控压力加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增多的趋势,对近岸及河口的环境质量具有潜在性的影响,加大了环境监控的压力。
(四)适应都市型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还较薄弱
旅顺口区是海水养殖业传统产区,开发较早,尽管经过多年的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相对于都市型现代渔业示范区仍需要较大程度的改进。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拓宽融资渠道。
(五)养殖集约化开发程度偏低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分散经营占有较大份额,各别空间开发还较粗放,而另外部分空间利用相对不足。养殖生产者组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养殖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现代渔业集约化、园区化的建设要求。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的创新力不足,优势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二、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一)旅顺口区渔业用海空间潜力
2012年10月10日,《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区划确定了至2020年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布局。按照区划中海岸基本功能区登记情况,旅顺口区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91万亩,旅游休闲娱乐区2.7万亩,港口航运区19.9万亩,保留区127.8万亩,农渔业区仅1.6万亩。这是否意味着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呢?实际上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利用潜力。保留区内可维持原有养殖业的继续发展,同时在保留区内可以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另外,对于自然保护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在保证不对这些功能区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改变的前提下可以从事养殖生产,对于特殊功能区,在符合军地协议的前提下也可以从事养殖生产。
(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旅顺口区海域的海洋化学、海洋物理适宜性程度高,海底结构多样,生态环境系统复杂,决定了渔业资源的丰富和养殖品种的多样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旅顺口区已形成鲍鱼、海参、海胆、魁蚶、海带、裙带菜六大主导品种,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大大提高旅顺口区渔业生产力的优势。旅顺口区沿海水质肥沃,海水增殖条件优越。目前增殖的主要是短距离洄游的高值品种,整个放流种类和数量尚属小规模式生产。即使放流历史较长、生产规律明显的品种,其增殖放流水平仍很不稳定。人工鱼礁的渔场效果总体上也未达到可供大量生产的水平。从这些方面来看,渔业资源开发潜力仍然较大。
(三)高效深水网箱渔业开发推广潜力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有着悠久的传统,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水面、海底、工厂化立体利用的养殖格局。然而,高效的网箱养殖技术特别是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未能得到推广。受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的影响,特别是传统养殖观念的限制,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技术在旅顺口区刚刚起步。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新型装备海洋设施渔业,相对于传统网箱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属性。融入高新技术元素的深水网箱及养殖,使近海养殖从低层次的粗放、脆弱型生产向多元化科技稳定型转变,支撑旅顺口区海水养殖迈向深海,形成农业生产体系向工业生产体系的质变,促进养殖业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潜力
旅顺口区有20万亩海域可供人工鱼礁投放,适宜底播增殖的海域有60万亩,具备海洋牧场建设的天然优势。从海面向海底空间挺进,不仅是延伸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养殖模式变革的需要。从采捕天然资源转变为以采捕养殖资源的海洋牧场建设已成为2l世纪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一种现代渔业技术革命,将拓宽渔业发展空间视野,面向更广阔的海域发展海洋集约化养殖技术,以挖掘海洋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增强蓝色食物生产供应能力,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体系,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资源配置路径
(一)实施科学的海域功能管制
实施海域功能管制应充分考虑具体海域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最大限度地释放海域的资源潜力。在海域基本功能未被开发利用之前,在保证不对海域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改变的前提下,应允许利用其他类型的开发活动。对于基本功能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海域,也应允许安排与基本功能相适宜和兼容的用海活动。海域功能管制的途径应从以前单一的海域用海途径,拓展到对海域用途和用海方式的双重管制,限制粗放利用或损毁海域资源的行为,提高海域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拓展养殖使用水域空间
充分利用海岛资源,在猪岛、■牛岛、虎平岛周围投放人工鱼礁。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向深水进军,探索深水大网箱的开发。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海域空间,实现养殖业的兼容发展,利用自然保护区以及旅游娱乐区进行底播增殖,提高海域资源使用效率。利用新的养殖模式拓展新区,积极开发生态型增殖放流生产,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提高水域生产力。
(三)追求节约集约式养殖用海
推进设施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清洁化的现代水产养殖生产方式,实现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方式的发展转变。融合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创新产业经营体制,提高养殖业的产业化水平。把标准化管理寓于生产全过程,使养殖生产精细化程度更深,产业综合素质更高,信息化程度更强,产品质量更加平稳,经营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四)建立立体综合开发模式
建立立体利用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海面、中部水体及海底的水域空间,推行复合性的养殖方式,宜面则面,宜体则体,宜底则底,使上中下层存在的物种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的过程中提高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实现海域的融合利用、和谐利用。
四、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旅顺口区养殖用海管理办法》,规范用海管理方式,提高用海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龙头企业担当行业领导角色,以带动中小企业的提升和发展。鼓励和支持成立地区性的渔业协会或工厂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统筹本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管自律作用。提高技术化管理水平。建立地理标志水产品品牌识别系统,进行统一的公共品牌形象建设。建立集约型装备与设施养殖建设工程,引进国内外精养高产先进技术工艺和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出水平。
(二)落实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养殖证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及时调整不符合养殖水域功能区划的海域使用项目。建立海水养殖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对全区养殖水域的理化因子、海底类型、初级生产力等进行全面调查,实现智能化管理。强化海上执法管理工作,维护养殖业水域使用功能,规范用海秩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常态监督检测与专项整治结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管理机制,推行水产品生产过程全程质量控制,探索养殖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一体化认证。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
建立地区性的海水养殖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畅通财政补贴、金融贷款、单位自筹和利用外资四大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养殖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特别是高收益债券。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制度,开展海洋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为养殖企业提供担保及抵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