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工程管理范文

高校工程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工程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工程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1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暴露的问题

国外相关学者在进行对中国的教学调研时曾经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受到人才的制约,从而难以有效的推行产业升级计划。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对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判断,当前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主要使用书本型、理论性以及教师单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很难与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培育出的高校学生在社会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基于这种观点,提出了应当改变当前以课堂、教材、教师等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当面向社会需求以及日后的工作实践进行教学,从而走上一条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道路上。笔者通过对当前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进行调查,总结了如下几点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办学水平差异明显,许多院校需要对专业进行提升

目前工程管理这项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而这项学科是一项涵盖较广、跨度较大的学科体系,有着理论紧密连接着实践,并且呈现出文理交融等特性的综合性学科。此外由于各个高校的背景存在差异,各个工程管理专业的开设院系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不同[2]。当前我们国家的工程管理专业有六成的学校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社会突然对此专业需求扩大,导致许多学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直接开设这项专业,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述院校在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后并没有跟上相关的配套设施,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到全面的知识技能。

1.2缺乏实践教学

通过对当前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调查可以看出,多数高校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学生缺乏对这项专业的了解,并且对工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缺乏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认识概念,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使学生缺乏对于工程管理中问题的切身了解,影响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培养。

1.3缺乏对学科定位的准确认识

工程管理这项专业出现的时间较短,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还有这一定的分歧,不确定这项专业应当是以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还是应当以管理技术作为中心进行教学。这也使得许多学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时,出现一定的偏差,将不同的方向的专业捆绑到一起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导致了不同院校将工程管理专业放在了不同学院中,。如有些学校将工程管理放到管理学院。有的则放到建筑工程学院。这种学科定位上出现的问题同样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同学生对于不同专业课重视也不同,所以最终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与知识架构也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对于日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2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改进与优化策略

2.1突出重点课程,合理进行专业课设置

各个高校之间工程管理的归属存在差异,有效高校将其划入管理学科、有的是工科;此外还有着房地产方向、项目管理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等等不同的培养方向。但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不管是如何划分以及哪种培养方向,都应当让学生明白核心课程是哪些,这样学生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知道学习重点[3]。此外不仅要指明重点课程,还需要强化重点课程所配套的实践。当前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缺乏实践,到了社会工作后,空有书本知识而不能施展,还需要从头进行实践学习,面对这种状况就要有针对的去解决,使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并且加强对于工程管理的实践。

2.2高校明确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专业牵涉到建筑施工领域的许多环节,所以在进行专业的设置上,许多高校以为求大求全,但是在实际的培养方向上,却没有清晰的目标,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精通”。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工程管理教学中,要明确和清晰培养目标,在不同专业上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专业,只有搞懂了自身专业的基础上,在进行其他方向上的学习,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3强调对学生专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社会中许多建设单位反映,当前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中,经常出现学生的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与之配套的职业素养却较低。进入工作单位后,在实际的工程管理时间中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在一些人为因素上对建设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说明这当前高校教育中过分的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所以这一点也应当应用到高校教学的优化中去。

2.4对教师队伍进行机构上的优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大建设的时期,迫切的需要实践性人才。而在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工程管理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上较为雄厚,但是在实践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在面对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解决方案缺乏操作性、过于理想化等现象[4]。这样的教学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工程实践的认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在进行师资力量建设时,应当注意多使用实践性人才进行工程实践类的教学。工程管理对于实际操作有着较强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发展中应当注意理论知识需要搭配着实际的工程管理实践进行,也就是说高校应当注意对高校教师的时间培训,使教师对实际的工程实践有所认识,保证学生能够从学校也学习到工程管理的实践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们国家在应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以及高效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将实践项目与专业知识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全方位的让学生认识到应用管理专业的特点,并且有效的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保证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发展中也需要依托工程管理的行业与社会支持,我们国家的高校应当在办学中通过突出自身优势的办法,形成专业特色。并在进行理论教学的环节中,不断的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时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在教学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课题研究组.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9.

[2]谢丹凤,郭树荣,李素蕾.基于递进式思想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教学特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0引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管理水平也不断的上升,对建筑业等工程管理要求逐渐加强。拥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对于建筑的工程质量最佳保障,直接影响着工程活动的开展[1]。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高低则由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模式所决定,所以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如何,所培育出的工程管理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这一点是我们当下应该深入进行研究的问题,只有使高校教育进行有效的优化,才可以培育出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1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暴露的问题

国外相关学者在进行对中国的教学调研时曾经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受到人才的制约,从而难以有效的推行产业升级计划。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对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判断,当前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主要使用书本型、理论性以及教师单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很难与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培育出的高校学生在社会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基于这种观点,提出了应当改变当前以课堂、教材、教师等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当面向社会需求以及日后的工作实践进行教学,从而走上一条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道路上。笔者通过对当前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进行调查,总结了如下几点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办学水平差异明显,许多院校需要对专业进行提升

目前工程管理这项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而这项学科是一项涵盖较广、跨度较大的学科体系,有着理论紧密连接着实践,并且呈现出文理交融等特性的综合性学科。此外由于各个高校的背景存在差异,各个工程管理专业的开设院系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不同[2]。当前我们国家的工程管理专业有六成的学校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社会突然对此专业需求扩大,导致许多学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直接开设这项专业,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述院校在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后并没有跟上相关的配套设施,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到全面的知识技能。

1.2缺乏实践教学

通过对当前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调查可以看出,多数高校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学生缺乏对这项专业的了解,并且对工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缺乏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认识概念,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使学生缺乏对于工程管理中问题的切身了解,影响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培养。

1.3缺乏对学科定位的准确认识

工程管理这项专业出现的时间较短,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还有这一定的分歧,不确定这项专业应当是以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还是应当以管理技术作为中心进行教学。这也使得许多学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时,出现一定的偏差,将不同的方向的专业捆绑到一起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导致了不同院校将工程管理专业放在了不同学院中,。如有些学校将工程管理放到管理学院。有的则放到建筑工程学院。这种学科定位上出现的问题同样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同学生对于不同专业课重视也不同,所以最终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与知识架构也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对于日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2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改进与优化策略

2.1突出重点课程,合理进行专业课设置

各个高校之间工程管理的归属存在差异,有效高校将其划入管理学科、有的是工科;此外还有着房地产方向、项目管理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等等不同的培养方向。但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不管是如何划分以及哪种培养方向,都应当让学生明白核心课程是哪些,这样学生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知道学习重点[3]。此外不仅要指明重点课程,还需要强化重点课程所配套的实践。当前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缺乏实践,到了社会工作后,空有书本知识而不能施展,还需要从头进行实践学习,面对这种状况就要有针对的去解决,使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并且加强对于工程管理的实践。

2.2高校明确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专业牵涉到建筑施工领域的许多环节,所以在进行专业的设置上,许多高校以为求大求全,但是在实际的培养方向上,却没有清晰的目标,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精通”。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工程管理教学中,要明确和清晰培养目标,在不同专业上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专业,只有搞懂了自身专业的基础上,在进行其他方向上的学习,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3强调对学生专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社会中许多建设单位反映,当前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中,经常出现学生的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与之配套的职业素养却较低。进入工作单位后,在实际的工程管理时间中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在一些人为因素上对建设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说明这当前高校教育中过分的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所以这一点也应当应用到高校教学的优化中去。

2.4对教师队伍进行机构上的优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大建设的时期,迫切的需要实践性人才。而在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工程管理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上较为雄厚,但是在实践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在面对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解决方案缺乏操作性、过于理想化等现象[4]。这样的教学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工程实践的认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在进行师资力量建设时,应当注意多使用实践性人才进行工程实践类的教学。工程管理对于实际操作有着较强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发展中应当注意理论知识需要搭配着实际的工程管理实践进行,也就是说高校应当注意对高校教师的时间培训,使教师对实际的工程实践有所认识,保证学生能够从学校也学习到工程管理的实践知识。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民办高校;专业素质;实践教学体系;ABC分类法

引言

许多的专家学者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如马辉提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结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把握[1]。但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实证方面研究较少,而且也没有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区别分析,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某些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有着办学历史较短、经费短缺、生源差以及师资条件弱等劣势[2]。如果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过多地复制了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如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等,而没有把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发挥出来,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好脚跟[3]。因此如何发挥福建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课题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开设的课程,以供参考。

一、福建省建筑行业现状

调研课题组首先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目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反映部分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乃至课程实践体系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学生上述专业素质很少有专门的培养,或者隐含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接受调研的建筑企业建议学校可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课程实践环节来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初步拟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课程

1.确定调整课程范围

为保证课程调整及人才培养的合理性,课题组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中寻找可调整的课程范围,其建议的实践内容中有一个是“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4]。故课题组把“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部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部分,而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同时课题组将在该部分设置6门相应的课程,每门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数为一周。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需求,课题组进行总结综合拟定了涵盖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等能力培养的12门相关课程,并以此清单为蓝本,展开课程的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及其权重

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有教学质量保证外,还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构建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制[2]。因此首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他们想学、爱学,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民办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仍是教育人才资源的竞争,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才[5]。因此也应该征求该专业教师的意见,只有他们想教、愿意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市场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应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5]。因此也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只有企业认可的课程才是最有用的课程。为此,课程组以上述拟开设的课程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福建省内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分别代表该实践体系的受教育者、教育执行者以及教育成果评价者,他们的权重各占1/3。

三、拟开设课程的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认为大部分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作为学生/教师/企业,您认为下列课程(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论、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职场口才综合实训、职场为人处事、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训练、生活中的心理学)中哪些课程应该列为重点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应该列为次要开设的课程。请按课程的重要性给分,0分代表不需要开设,100分代表最需要开设。调查组同时对上述12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备注解释,以便以调查对象理解。

2.问卷调查的开展

调查组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出学生类的调查问卷5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483份;发出教师类的调查问卷1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96份,发出企业类的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182份。

3.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分别对学生、教师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得分与所有课程的总得分之比作为该课程的权重。对于教师,他们认为心理素质训练等心理素质方面课程更重要,而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重要性次之;对于企业,他们对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则要求不高。根据表2可以看出,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以及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10门课程的累计权重为84.75%,超过80%,所以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重点实践课程。又因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因此可设置的课程数量最多为6门,则取前6门,也即取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重点开设的课程可以考虑安排其为选修课程。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次要实践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四、结论与展望

1.虽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相比有着很多的劣势,但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快速、灵活的体制等优点。民办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也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2.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践体系课程构成应该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训练,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可以适当弱化。即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等课程或其相类似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3.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的总有效样本仅为761份,样本数量略显不足,不能很有力地说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本文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的权重系数的分配上仅进行平均分配,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上述缺陷,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马辉.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9):40-43.

[2]向磊.论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李宏波.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