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际关系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22-02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所有方面,诸如政治、法律、文化关系。从狭义来说,人际关系仅指人与人之间借助某种交往方式彼此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的是个人或者群体寻求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心理状态,交往双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友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友谊的巩固是以人际行为为基石的。通过人际交往中实施的行为,可以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和完善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行为是一个人的观念、情感的外在表现,调节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二、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石家庄、邢台、承德三座城市中随机选择四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4份,有效率达95.4%。其中男生448名;女生506名;一年级学生312名,二年级学生322名,三年级学生320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此量表由郑日昌编制,是关于人际关系困扰的诊断性量表。该量表共有28道题,包括四个维度,即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往,在每个维度都有7道陈述性问题,对每道题做“√”或者“×”的回答,画“√”得1分,画“×”不得分,如果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越严重,被试显示得分越高。
经过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分析统计,该问卷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0.83,显示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结果
人际关系调查问卷中,得分越高,困扰程度越大。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往方面0~2分为没有或较少困扰;3~5分为有一定程度困扰;6分及以上为存在较严重困扰。综合人际关系方面0~8分为困扰较少,9~14分为存在一定程度困扰,15~20分为困扰较严重,20分以上为困扰很严重,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总体来看,中职生人际关系现状堪忧。综合人际关系方面无困扰或有较少困扰的只有48.74%,不足调查人数的一半,有较严重困扰的和很严重困扰的占总数的14.57%。在人际关系的四个维度中,异往和待人接物方面困扰较少,特别是待人接物状况最好,平均分最低,只有1.33分,无困扰或较少困扰人数占总人数的84.38%,说明中职生在这一维度基本不存在困扰问题;在交际交友这一维度上中职生存在的困扰较为严重,无困扰或较少困扰的只有38.47%,较严重困扰的有14.57%。四个维度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交际交友、与人交谈、异往、待人接物。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偏差的主要表现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职生普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家庭关系失和,逆反心理严重。中职生经常会抱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也有的中职生以为个人家庭生活不幸福,感觉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无视父母的存在价值,与父母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会产生较严重的行为冲突。师生不信任,本能的抗拒。中职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符合常规,所以总是受到老师的斥责。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本能的疏远感甚至是抗拒,把正常的批评当成故意的刁难。在同龄人中,他们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接纳,希望有属于某个团体的归属感。但是他们不善于处理不同类型的关系。异往出现了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职生经过了异性疏远期,他们渴望有亲近的异性朋友,期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但是不能处理好同异性的关系。某职业学校2012年一年来的打架事件,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引起的,女生中的矛盾冲突由恋爱问题引起的比例更大,要占到一半以上。沉溺网络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由于上网成瘾的学生长时间不与人群接触,所以在现实中觉得与人无话可说,导致总是情绪低落,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从而造成人际情感逐渐淡薄,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交际交友和与人交谈方面困扰严重的原因是中职生是自尊和自卑的结合体。他们渴求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又缺乏自信,于是极度敏感,怕别人议论自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变得多疑。本文的研究旨在引起社会重视,从而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平.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2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我们围绕寝室人际关系质量、寝室矛盾原因、应对方式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5个系部的105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57份,回收有效问卷1003份,问卷回收率为94.9%。
调查结果
寝室人际关系质量
调查发现,61.4%的高职学生认为寝室人际关系“很融洽”,仅有1.2%的学生认为寝室人际关系“很差”。
当被问到“寝室内是否存在矛盾”时,40.8%的学生认为寝室内“没有矛盾”,仅有3.3%的学生认为“经常有矛盾”。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3.5%的学生在寝室里有“三个及三个以上要好的朋友”,认为自己在寝室里“一个好朋友都没有”的学生比例为2.7%。
64.3%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没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另有16.6%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
49.7%的学生认为自己曾被舍友“无心伤害过”,而有49.9%的学生认为自己“从未”被舍友伤害过,仅有0.3%的学生认为舍友是“故意伤害”自己。
以上结果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总体较佳,大部分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和谐。在寝室内部,舍友之间大都可以成为好朋友,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寝室人际关系很糟糕。近半数学生承认舍友曾伤害过自己,但都能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归结为是舍友无心的行为,说明他们在寝室人际中能比较坦然地对待小摩擦。
矛盾处理方式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解决和室友所发生的矛盾时,50.5%会选择“直接说出来”,22.8%选择写纸条、QQ留言、发短信等“间接方式”,但有24.1%的学生选择“闷在心里”,其他类型占12%。
在解决矛盾时“主动言和”的学生比例为56.8%,有18%“等待对方打破僵局”,25.2%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和舍友产生摩擦,65.4%的学生会“调整习惯,尽力与他们协调”,但有15.5%的学生选择“坚持自己的风格”,剩下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
可见,在处理寝室内部发生的矛盾时,大多数同学都采取了较为积极和主动的措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和对方沟通交流。多数同学都能考虑到其他寝室成员的情况,相应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采取的是机动性的策略。总体而言,高职学生都能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处理寝室内部的矛盾。
寝室日常交往
在寝室的日常交往中,31.8%的学生在“对宿舍某人不满时”选择了“当面说出”,24.7%选择“过后委婉对那人说出”,3.6%选择“其他”,仅有8%选择“背后抱怨”,但有31.9%的学生选择了“保持沉默”。
当室友不开心时,75.4%的高职学生会“主动去关心,主动提出帮助”,仅有4.9%的学生选择“不管不问,视而不见”,剩下的学生选择了“略表关心”。
41.6%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舍友;当舍友拿自己开玩笑或者恶作剧的时候,49.7%的人会“和大家一起笑”。
当寝室内部发生不一致的意见时,50.2%的高职学生选择和大家一起“协商一致”,“坚持己见,决不妥协”的仅占7.4%。
由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在寝室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坦诚地交流,共同协商解决异议,热心帮助和支持舍友,对生活中发生的细节、冲突、小摩擦持有比较宽容的态度。
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被认为导致寝室矛盾的因素中,性格被排在了首位(39.6%),其次是生活习惯(35.8%)、人品道德(5.3%)、经济情况(3.5%),其他因素占了15.8%。
调查分析
寝室人际关系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较好,矛盾不多,亲密程度高。学生总体能主动调整生活习惯,能给予舍友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日常交往中,多数学生能和舍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解决寝室内部发生的矛盾。当生活习惯发生冲突时,能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自己的习惯,和舍友相互协调。当舍友不开心时,绝大多数学生会去主动关心,提出帮助,视而不见的冷漠态度仅为少数。对日常生活中舍友之间的玩笑和恶作剧,大多数学生都保持着豁达的态度。相互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多数同学能够和大家通过协商保持一致,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决不妥协,坚持己见。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诸多因素中,性格被摆在了首位,其次是生活习惯、人品道德、经济情况等。
性格方面,热情和豁达两种性格和寝室人际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热情和寝室人际关系的Spearman相关系数高达0.96(p
在生活习惯方面,积极调整生活习惯与寝室人际关系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高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5(p
在人品道德方面,舍友间是否愿意相互帮助,显著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两者的Spearman相关为0.75(p<0.05)。而解决矛盾时的主动性和寝室人际关系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9(p>0.05)。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解决矛盾和寝室人际关系的质量似乎存在着一定关系,但是在本研究中并不能确定。是否愿意倾听、是否协商解决问题和寝室人际关系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4(p>0.05)和0.37(p>0.05),但是由于样本过小,相关并不显著。
对策建议
寝室人际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寝室人际关系的热情 帮助同学们树立“寝室是我家”的观念,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寝室人际关系的建设中去,引导他们主动关心舍友、帮助舍友,为舍友提供情感支持,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59.48,标准差为4.85。最小值为41,最大值为76。分值越高,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越高。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比较满意,“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比较和谐、融洽。
(二)“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家庭及年级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村和城市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三)“90后”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56个因素的反应结果调查显示,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56个因素中,均分最高的10项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与室友贫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说话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狭窄,均分在2.68-3.56之间(满分为5分)。这些在“90后”大学生看来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均分最低的10项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休息时间仍打电话、不关心室友、骂人、方言差异、经常串门、不顾及室友感受及偷盗行为,均分在1.87-2.08之间。这些因素在“90后”大学生看来是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大的因素。标准差最大的10项为:心胸狭窄、性格不合、个性自私、言语冲突伤人、不尊重他人隐私、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不尊重他人,标准差在1.03-1.23之间,“90后”大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看法相对不太一致。标准差最小的10项为:不尊重他人隐私、爱背后说室友坏话、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骂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方言差异、自吹自擂、经常串门、不关心室友,标准差在0.72-0.81之间,“90后”大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看法相对较为一致。分析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均分和标准差发现,“90后”大学生认为不太重要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骂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方言差异;“90后”大学生认为很重要但看法相差较大的因素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及不尊重他人,见表2。
(四)均分最高的10个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对均分最高的10个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KMO=0.722,Batrlett球形检验2=77.208,df=45,p<0.05,可以进行因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4个主因子,其因素分析负荷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4个主因子的贡献率都差不多,表明这4个主因子是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即10个重要因素可以概括为4个主要因素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处事态度以及生活习惯。这4个主因子的名称和含义如下:
二、讨论与结论
1.总体来说,“90后”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较高,这说明“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比较和谐、融洽。这与“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一致,“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良好,大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主观评价较高,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较高。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性别、年级、家庭及专业性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年级、家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大三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不如大一、大二学生,大二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相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自我和谐,因而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低。此外,从学校来看,理工科院校学生与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理工科院校学生和师专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都比较满意。
2.研究发现,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10个因素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与室友贫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说话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狭窄,这10个因素主要涉及个性特征、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四个方面。分析这10个重要影响因素发现,“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存在差异。其中“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这5个因素是一致的,其他因素则都不同。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因素具有共通性。此外,“与室友贫富差距大”对“80后”大学生宿舍关系影响不大,而对“90后”大学生宿舍关系则影响较大。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来自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物质生活宽裕,思想开放,喜欢追求时尚潮流。而来自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生活节俭,思想单纯,习惯淳朴的生活。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大不相同,从而引起矛盾冲突。从学校来看,理工科院校学生与师专生对影响宿舍关系重要因素的看法上也存在差异。除“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和“说话挖苦刻薄”3个因素存在一致,其他则都不同。其中“偷盗行为”是影响“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对“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大。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90后”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相比“80后”大学生要好,因而宿舍内偷盗的现象也少。
3.研究发现,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不重要的10个因素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休息时间仍打电话、不关心室友、骂人、方言差异、经常串门、不顾及室友感受及偷盗行为。分析这10个不太重要的因素发现,“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也存在差异。除“在宿舍打牌”、“方言差异”、“经常串门”、“偷盗行为”这4个因素存在一致外,其他则都不同。其中“休息时间仍打电话”、“不顾及室友感受”是影响“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这对“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大。此外,理工科院校学生与师专生在对影响宿舍关系不大的因素看法也存在差异。其中“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休息时间仍打电话”以及“经常串门”是一致的,其他则都不同。其中“与室友贫富差距大”是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宿舍关系最重要的因素,而对师专生而言,则是对宿舍关系影响不大的因素。这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既体现出一般人际关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