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乡村项目规划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土地整理泛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整理分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两方面内容,狭义的土地整理则仅指农地整理,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大都属于农地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根本目的农用地整理。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 尚未进入以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和农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就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1土地整理的内涵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1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
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土地整理必须把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
土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是解决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1.3土地整理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整理应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有效,社会上可行。
2规划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
2.1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农村管理体制的矛盾
(1)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方式有比较大的冲突。土地整理的设计思想是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集约化利用土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现行的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政策和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有不小的冲突,突出表现在:零碎的耕地使用权属与建设大格田之间的矛盾。现在的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由与距离农民住宅的远近、田块质量的差异等原因多采用远近搭配(农田离住房的距离)、好坏搭配(农田质量、设施的好坏)的方式,单个农户所承包的土地较少,而且并非连片集中,而是零碎分散,这样的土地使用状况给土地整理中田块平整带来了比较大的阻力。整理后农民依旧把集中连片、整齐划一的大格田分割为零碎的小田块,难以达到方便农业机械耕作的目的,妨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让土地整理的效益大打折扣。
水利设施重建与现有水利利用格局的矛盾。整理以前的灌排水系大部分是依据自然形成的村组界线自发形成,或者说村组界线大部分依水系划分,两者相辅相成。改造重建时由于要为实施大农业生产服务,要建设满足大灌大排要求的大型水利设施,以提高整体灌排保证率,必然要打破原有保证小范围灌排的水系,也就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有的人因此认为设计方案不科学,还不如整理前经济实用。
依据建立大农业生产思想而设计的方案必定与实行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在土地平整、过路涵和放水口的设置、农用机械下田口的配置、灌排水系的调整布置、甚至田间道路的设置和取水水源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矛盾。
(2)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与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矛盾。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已经多元化,如从大型水库取水要支付水资源使用费,小型水库、泵站等水利设施已经承包给农户经营,因此为节约灌溉成本,有些农民就以农田周边的小坑塘收集雨水和田间排水为灌溉水源。土地整理后可能要填埋这些坑塘以增加耕地面积,建设节水型的硬化灌溉沟渠,引用大型水库的水进行灌溉,在现有小农业生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少部分人的灌溉成本。所以有些农民不同意填埋这些坑塘,有的农民弃新修的硬化渠道不用,用潜水泵从排水沟或坑塘取水灌溉。
2.2规划设计队伍有待整顿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一个微观上的设计,设计的对象就是农民田间使用的土地和沟、渠、路、涵、桥等建筑物,同时,它又是一个大范围的规划设计,平均一个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农田近3万亩,而且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不但设计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需要对项目区的情况达到相当细致的了解。而有些设计单位就是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的草台班子,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都不够,到项目区调查也是蜻蜓点水,三两天就结束了,根本来不及了解当地的水系和地理情况,当然设计出来的项目就不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中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公众参与过程中的规划公示也只满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蒙混过关。当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2.3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待改进
目前的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点不合情理,熟悉情况的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没有能力或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审查。而省级以上国土部门由于需要审查的项目太多,精力有限,又不熟悉实际情况,无从进行细致地审查。有些过分追求线形地物横平竖直的规划设计与不切实际的片面追求好看的审查也有关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争取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批准,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把关,有些项目设计甚至是从设计单位拿过来后直接盖上章就上报了,部门论证也只是走走过场,设计的到底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到实施时才发现有那么多问题。
2.4 规划设计规程有待完善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也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相符合,比如在我们南方,生产路的宽度规定为2m,但在项目实施中基层干部群众大多认为偏窄,不利于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强烈要求加宽到2.5m。
3结束语
土地整理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产权调整、路渠沟建设等一系列内容,要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目的,必须把土地整理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使之协调一致,整体最佳。具体应包括:面向问题设计。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土地利用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原则,并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影响土地合理、高效和方便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整体性设计。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影响甚至决定田块、沟渠、道路的设计;气候、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或决定土地利用方式设计、沟渠路的设计;整理区外道路、水系、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整理区内主干沟渠路的线路设计,城镇布局会影响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设计,而且很多因素之间还有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创业计划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现实可行性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党委、政府对发展中药材种植给予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对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等“三农”政策的制定、出台更是让农民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好处与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种植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野生中药材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种植中药材好处很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首先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增收;对于生态来说,有利于环境保护,解决农作物轮作问题,使土地能够休养生息,可以过几年再种粮食。
(三)XX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一是XX地处塬面,属黄土高原残源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平均气温7—10℃,最高32.5℃,最低-31℃,无霜期155天,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二是XX村位于XX镇西北面,距镇政府XX公里,临近XX路,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交通便利。三是XX村XX村委属于纯农业村,全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中药材、薯类、杂粮等其他作物为辅,有中药材种植基础和传统,随着玉米收入慢慢滑坡,寻找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产业支撑,特别是能全部实现脱贫不返贫,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中药材的种植,点燃了我村新的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种植积极性普遍高涨。
二、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指导思想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2)扶持专业合作社,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3)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4)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二)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三)项目名称及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镇XX村委。
(四)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1、种植基地工程总规模1000亩,每年统一组织提供种子及种苗发放给种植农户。种植基地种植费用、管护费用及采收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采收所得干药材由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2、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五)建设期限:
2019年5-9月份选址选种;9月份播种。
(六)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项目运营模式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具体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及种苗给农户,同时承担培训、提供技术等费用,农户自行种植、管护、采收。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干药材收购协议,产品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公司通过对项目投入获得优质原料,并通过加工统一标准、品牌集约化销售获得效益。
(七)项目辐射范围、带动能力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辐射XX、XX、XX三个村民小组。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吸收村内100余名劳动力打工,使全村120户农民直接受益。
3、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八)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不得挤占挪用、转移、截留。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坚持验收制度,凭单据报帐,同时接受上级和国家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二)中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农民多为单家独户生产,各种药材多为两三亩乃至几分地,小而散,不能形成规模;
(三)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技术支持等专业部门没有。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未建立,种植技术力量及科技支撑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已成为制约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的“软肋”。
(四)群众获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等、靠、望”的思想严重,存在盲目种植、一窝蜂式发展种植现象。
(五)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的深加工产品。
(六)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四、发展建议
一、自本意见批准之日起,至中关村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审定之日止,暂时停止对中关村规划中心的新征土地、土地出让转让、利用自有用地进行土地置换,改变原有性质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和在中关村规划发展区内新征土地项目的审批;对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但尚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依法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必须经市计划、规划、房地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纲要》精神复核同意后,开发建设单位才能继续办理其它有关手续;在中关村规划中心区和发展区,确因特殊情况要建设的项目,须由计划、规划、房地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审查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对中关村规划范围辐射区内新征土地项目,也要根据《纲要》和本意见精神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附件:中关村规划中心区、发展区和辐射区范围
一、中关村规划中心区,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规划公路一环,西至京密引山渠,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用地约75平方公里。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设、基本原则、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乡村规划概念性分析
乡村规划是对乡村长期发展的整体部署,包括社会、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依据。规划的内容有一是分析评价乡村自然以及经济资源。二是布局乡村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三是乡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速度。四是对乡村规划的办法与步骤进行制定。在进行规划制定的时候,要与乡村的资源条件相结合,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在效益得以提高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平衡与比较,选择出最好的方案。
二、乡村规划基本原则分析
第一,以人为本,农民是主体。对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对农民的意原充分尊重,将群众认可、参与以及满意当作根本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的工作,通过群众的智慧来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城乡一体化,进行统一发展。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对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推进,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命名农民市民化的脚步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统一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坚持以规划引领,用示范带动。对规划的引领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在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时要具有科学性,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建设。根据统一的规划,集中的投入,走试点先行的道路,进一步完善配套,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第四,坚持生态第一,把特色彰显出来。在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对于农村的植物造林工作要大力开展,在森林以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要不断加强,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得以实现。另外,在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相适应,把乡村的特色突出出来,保持田园原有的风貌,把地域文化的风格体现出来,在农村文化传承方面要多加关注,预防千村一面的现象发生。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指导。结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的规模以及资源的情况,还有民俗文化的不同,在分类指导方面不断加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政策,现在主要是以旧村改造以及整治环境为主,不能大拆大建,预防基本农田被中心村建设占用。
三、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国家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外在问题。一是乡村的规划编制质量不同,有一些规划是在多年以前就进行了编制,对于村庄以后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没有过多的预计,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村庄发展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还有一些规划对于乡村居民点存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考虑,花昆曲了很多土建工程对城市型社区进行了建设,最后导致失去了乡村的地方风格。除此之外,以前乡村规划也不够全面,还有一些规划只对建房进行了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给排水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对村民安全项目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内容都是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没有健全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居民点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在发达的过程中,因为不具备科学的规划指导,在建设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房屋没有整齐的排列,各个年代建设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畅,公共活动场地以及绿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结构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为乡村居民点的布局较为分散,规模不大,并且也不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在公共设施运营方面的维持非常困难。所以,给每一个村庄都配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们国家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内在问题。一是乡村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思想认知,过去各级政府对于村庄的建设都不够重视,重城轻乡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在城市支持乡村方面的战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实质性的办法非常缺乏。村委会在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也没有深刻的认知,使得建设出现严重的混乱场面,不但对土地造成浪费,而且,还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二是乡村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进行乡村规划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争取过来的农业项目资金都用在养、种以及加工等产业的扶持中,在乡村居住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是严重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另外,农民的增收较为缓慢,对规划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来,国家在惠农政策方面的实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增收还是非常的困难,这也对乡村进一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结构下,长期对乡村没有足够的投入,卖到现在很多乡村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编制规划的费用,对规划的编制启动造成制约,给后期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再者,乡村规划建设缺乏公众有效参与,传统的乡村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使得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庄规划中即使存在公共参与,也只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仅停留在有限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较低层次上。首先,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地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它们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最后,乡村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多年来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旧的建设由于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乡村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至今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四、当前我国乡村规划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乡村规划建设不仅受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乡村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统筹协调村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政府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地域资源经济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的生态和经济系统效益,通过科学设计,提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村庄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
第二,大力引导资金投入乡村建设,地方的乡村面貌与乡村发展直接体现了领导部门对乡村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规划管理部门应从长远、社会各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追究责任。此外,政府应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
第三,使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得到提高,在乡村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进行乡村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传统的规划模式进行改变,要把农民的支持与参与放在首位,把村民的决策参与度提升上去,把村民对各项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要给农民一定的决定权,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把长远的乡村规划建设方案制定出来,乡村规划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才能把规划建设引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建筑以及建设的标准进行科学界定,预防与实际脱离。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我们在实际的建设中,一定要本着节约资源、优美环境、服务共享的原则进行乡村的打造,并且要把其特色突出出来,把乡村建设成具有乡村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以及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中心点,为我们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新乡村道路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利. 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规划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2).
[2]李铜山,陈明星. 科学规划新乡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构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县域经济五大项目支撑体系。规划建设9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结合长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总投资5000亿元左右。其中,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左右。
规划十大产业10类48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2200亿元。规划总投资2600亿元,主导产业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乡村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4类18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100亿元。规划总投资150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广电、旅游会展、社会保证等7类9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50亿元。规划总投资20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节约利用、垃圾处置等4类2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亿元。规划总投资100亿元,生态环境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资源利用等4类13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0亿元。规划总投资600亿元,县域经济支撑体系。
政府投资、政府参与、政府支持的重大骨干项目200个,项目建设中。总投资3000亿元,这批骨干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区域开发建设,缓解发展的制约瓶颈,为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支撑。
(二)推进20项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建设整车、汽车配套、研发中心、汽车贸易服务等园区,汽车产业园区工程。城区西南部规划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力争到年形成12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重点开发高速、高档铁路客车和城轨客车,百亿元轨道车辆工程。加快长客股份公司技术改造升级步伐。规划建设国家轨道车辆研发生产基地,年达到百亿元以上产值。
山镇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的玉米工业园区,千万吨玉米生化工程。依托大成集团。力争到年玉米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
畜产品深加工工程。规划建设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系列加工项目。肉鸡加工能力达到2.5亿只,肉牛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生猪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头,肉鹅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
规划建设南方彩晶4.5代线TFT-LCD生产线、PLED生产线等40个项目。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规划建设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主体工程和45个产业化项目。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力争到年,物流园区工程。规划建设三大物流信息平台、四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新建热电三厂,乡村能源工程。扩建热电一厂、二厂。改造供热管网,开发九台煤炭资源,力争到年,新增装机容量117.5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煤炭产能700万吨。
加快亚泰水泥四期项目建设,千万吨水泥生产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力争年达到年产水泥1000万吨,建设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棚户区改造工程。统筹规划。积极推进108块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改造面积713万平方米,确保三年内全部完成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优化发展环境,特色工业园区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以轻工产品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力争到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产值100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
开工建设西客站和龙泉货运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工程。完善长春站客运中心功能。配套建设公路货运站,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紧密配合、互相衔接的现代都市交通枢纽。
配合国家建设哈大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工程。完成94公里长双烟铁路建设工程。启动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到年,客货运输能力明显提高。
建设第五净水厂,乡村供水工程。配合省规划启动吉林省中部乡村群供水工程。改造乡村二次供水设施,积极推进供水主干线和四县(市)输水管网建设,力争到年,年增加引水量6.6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145.6万立方米。
规划建设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歌剧院、海洋馆、健身中心、影视放映中心及文化市场等,综合文化科技中心工程。净月开发区长影世纪城南侧。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重点规划启动高新技术、物流、生态休闲、商住服务等外向型功能区的建设,空港经济区工程。围绕国际机场。力争到年初具规模。
力争到年,伊通河生态工程。规划建设伊通河防洪、截污、蓄水及景点等生态工程。从源头上解决伊通河水体污染,恢复水体景观,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西部造林工程。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城区西部与西北部防风御沙林、环城绿化带拓宽等工程。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5万公顷。
关键词:乡村规划;原则;问题;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乡村规划概念性分析
乡村规划是对乡村长期发展的整体部署,包括社会、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依据。规划的内容有一是分析评价乡村自然以及经济资源。二是布局乡村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三是乡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速度。四是对乡村规划的办法与步骤进行制定。在进行规划制定的时候,要与乡村的资源条件相结合,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在效益得以提高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平衡与比较,选择出最好的方案。
二、乡村规划基本原则分析
第一,以人为本,农民是主体。对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对农民的意原充分尊重,将群众认可、参与以及满意当作根本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的工作,通过群众的智慧来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城乡一体化,进行统一发展。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对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推进,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命名农民市民化的脚步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统一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坚持以规划引领,用示范带动。对规划的引领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在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时要具有科学性,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建设。根据统一的规划,集中的投入,走试点先行的道路,进一步完善配套,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第四,坚持生态第一,把特色彰显出来。在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对于农村的植物造林工作要大力开展,在森林以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要不断加强,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得以实现。另外,在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相适应,把乡村的特色突出出来,保持田园原有的风貌,把地域文化的风格体现出来,在农村文化传承方面要多加关注,预防千村一面的现象发生。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指导。结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的规模以及资源的情况,还有民俗文化的不同,在分类指导方面不断加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政策,现在主要是以旧村改造以及整治环境为主,不能大拆大建,预防基本农田被中心村建设占用。
三、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国家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外在问题。一是乡村的规划编制质量不同,有一些规划是在多年以前就进行了编制,对于村庄以后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没有过多的预计,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村庄发展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
还有一些规划对于乡村居民点存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考虑,对城市型社区开展了很多土建工程的建设,最后导致失去了乡村的地方风格。除此之外,以前乡村规划也不够全面,
还有一些规划只对建房进行了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给排水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对村民安全项目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内容都是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没有健全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居民点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具备科学的规划指导,在建设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房屋没有整齐的排列,各个年代建设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畅,公共活动场地以及绿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结构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为乡村居民点的布局较为分散,规模不大,并且也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在公共设施运营方面的维持非常困难。所以,给每一个村庄都配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们国家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内在问题。一是乡村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思想认知,过去各级政府对于村庄的建设都不够重视,重城轻乡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在城市支持乡村方面的战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实质性的办法非常缺乏。村委会在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也没有深刻的认知,使得建设出现严重的混乱场面,不但对土地造成浪费,而且,还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二是乡村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进行乡村规划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争取过来的农业项目资金都用在养、种以及加工等产业的扶持中,在乡村居住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是严重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另外,农民的增收较为缓慢,对规划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来,国家在惠农政策方面的实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增收还是非常的困难,这也对乡村进一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结构下,长期对乡村没有足够的投入,直到现在很多乡村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编制规划的费用,对规划的编制启动造成制约,给后期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再者,乡村规划建设缺乏公众有效参与,传统的乡村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使得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庄规划中即使存在公共参与,也只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仅停留在有限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较低层次上。首先,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
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地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它们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最后,乡村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多年来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旧的建设由于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乡村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至今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四、当前我国乡村规划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乡村规划建设不仅受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乡村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统筹协调村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
第二,大力引导资金投入乡村建设,地方的乡村面貌与乡村发展直接体现了领导部门对乡村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规划管理部门应从长远、社会各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追究责任。此外,政府应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
第三,使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得到提高,在乡村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进行乡村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传统的规划模式进行改变,要把农民的支持与参与放在首位,把村民的决策参与度提升上去,把村民对各项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要给农民一定的决定权,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把长远的乡村规划建设方案制定出来,乡村规划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才能把规划建设引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建筑以及建设的标准进行科学界定,预防与实际脱离。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我们在实际的建设中,一定要本着节约资源、优美环境、服务共享的原则进行乡村的打造,并且要把其特色突出出来,把乡村建设成具有乡村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以及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中心点,为我们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新乡村道路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利. 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规划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2).
[2]李铜山,陈明星. 科学规划新乡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村镇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镇各项建设的依据,没有村镇规划,就无法实施各类村镇建设项目,无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城乡规划三年实现全覆盖”目标要求,年是我镇村镇规划全覆盖的最后一年。按序时进度,我镇已完成镇区总体规划修编、专家评审和报批工作,15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也已完成规划编制、专家评审和报批工作。下半年将继续做好镇区近期建设范围内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我镇村镇规划体系,强化对建设用地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加强对土地利用、乡镇建设的综合调控,更好的实施村镇规划管理,服务村镇建设。
二、大力加强村镇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规划编制是基础,实施是关键。要严格执行、实施《城乡规划法》,强化对村镇规划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落到实处。
(一)强化规划审批的集中统一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年1月1日起,在我镇及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除村民在宅基地上建设住宅外,其他所有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由县规划局负责,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在原有宅基地上建设住宅由镇政府负责审批,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所有经县规划局审批的建设项目必须交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数额及其他政策性收费按有关标准执行,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县规划局收取后交财政指定专用账户。
(二)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村镇建设。各类村镇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道路红线等管理规定,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得提供土地,建设单位(个人)不得开工建设。
(三)规划审批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依据《城乡规划法》,在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必须由县规划局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县规划局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县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镇政府提出申请,由镇政府报县规划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建房必须经村委会研究同意,报镇政府审批。
报县规划局、镇政府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申报材料由镇建管所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发放。
(四)加强规划实施检查监督。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镇规划区,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规划局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总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改正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总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在村庄规划区凡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镇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三、对村民建房实行“四统一”管理和“会办”制度
各村要配备村镇规划建设协管员,具体职责是协助镇建管所搞好村镇规划编制、上报,接受群众政策咨询,提供规划、测绘服务,处理建房纠纷,依法制止违章建筑等。镇政府明确各村的村镇规划建设协管员由各村村委会主任兼任,没有村委会主任的村由该村党支部书记兼任。
按照县规划局的要求,从年7月1日开始,我镇对村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一图纸”、“统一标高”的“四统一”管理方式,将村民建房纳入有序管理。由镇建管所按照各村建设规划、选定的楼房式样和施工图纸进行统一管理,并结合建房现场条件确定建房地坪标高,杜绝出现村民个人随意定式样、高矮、长宽、地坪高低的现象。为确保顺利实施这一新的村民建房管理方式,建管所对建房农户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在农户建房符合确定的标准前提下,经过建管所包片人员和村镇规划建设协管员同时现场勘察并签字同意后退还保证金。对未按照规定标准建房的农户,所交保证金不予退还,并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在审批村民建房过程中,实行财政所、国土所、建管所“会办”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办会,由镇政府分管村镇建设的领导负责召集。会办会上由各村村镇规划建设协管员汇报申请建房农户的基本情况、申请事项、是否符合建房条件、有无争议等情况,三部门根据汇报情况当场决定是否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相关手续。从村民提出建房申请到核发许可的一切材料都由各村村镇规划建设协管员负责到上述三个部门办理。
五、加强村镇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村镇规划工作是一项关系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各村要把村镇规划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落实措施,扎实推进。
关键词: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博、情况复杂,在推进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难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和有效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效的农村规划建设体制,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加大力度促进农村规划建设,就全国范围来讲管理规模纷繁庞杂,很多地方存在职能力度、管理人员、相关经费不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展开研究:
1 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规划建设,是我国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农村人口基数大,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全国各地推进农村规划建设的一些共性,从而为各地有效开展工作,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提供一个示范,从而更好更快的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有效实现农村规划建设可以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2 农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乡村建设规模和数量日益增长,各类建设活动不断向乡村延伸,村镇建设管理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变乡村建设无序的现状。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为落实这一系列政策,必须从管理制度建设上进行跟进。
3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3.1 职权边界定位不明确
首先,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职权边界尚不明晰,容易造成重复管理,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管理部门众多,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管理盲区。这是因为在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时,除了设置了相应的省级以及市县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边界存在一定的交叉问题,并有可能引起不同边界之间出现职权模糊,因此,为了提高执政效率,农村规划建设部门会利用本身职能,在内部建立细致化的管理部门,但是,相应的管理体制又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
3.2 市、县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市、县和乡镇相应部门的管理权利和责任之间存在时间不匹配现象,由于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农村乡镇政府,市县级规划建设部门对农村相关规划建设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利下放到乡镇政府,从地域和时效来讲市、县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滞后现象,在对规划建设问题进行处置时,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地位经常处于被动性的地位。
3.3 规划建设管理条件有限
从目前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农村规划建设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但是各部门之间的人员配置有限,人员水平有限,有些科室2-3人工作内容多且工作量大。由于经费限制市、县很多人员只是临时聘用在编人员极少,有些好一些的乡镇会设置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也是临时借调或聘用,有些落后的乡镇根本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基本上是村委会自制,整体来讲,采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村与村之间的信息流动不强,有的村距离很近但是规划建设情况却大不相同。市、县与村镇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市县不能很好及时的掌握村镇情况,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工作困难重重。
4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4.1 明确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职权边界
在明确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职权边界时,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职权边界区分,从而维护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稳定,促进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以维护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体制,进一步分清政府的管理职能,此外,还应该根据规划建设部门的特点,制定地区性的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从本质上推动地区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发展,并配合农村规划建设部门农村规划建设之间的关系,保证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正常运作,进而加强农村规划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4.2 明确市县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权限
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项目,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考量,在此过程中应该坚持整体与局部的整合,在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的划分上,还应该多多吸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既要保证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发展的保持其应有的特殊性,还应该引导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农村建设促进其积极性,实现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的有效结合。
4.3 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条件
整合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管理机构,提高其管理条件,建立健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市、县村镇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尤其加强市县农村规划建设中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将农村规划建设部门中的优势实际所占有的环境优势有效结合,以农村经济为基础条件,加强规划管理的管理力度,最大程度的增强管理的协同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稳定农村的安定生活。因而,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农村的出路问题找到解决的答案,也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目前,我国在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通过建立其相应的监管机构以及反馈保证等制度方面的完善,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斌,龚琦,马喜,张晓芳,甘露,朱郢.河南信阳郝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
[2] 马光红,李宪立.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研究――基于廉租房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3(04).
短短3天时间,参与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维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不只系统学习了乡村管理的理论知识,解了当今世界乡村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乡村建设的胜利经验,也看到区、街道乡村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乡村、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胜利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二是拓宽了乡村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胜利的地方不胜枚举。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只有不时加强学习,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才干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干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干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时学习、不时提高的目的
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效果中。相信通过培训,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乡村化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主城区和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学以致用。理应成为我区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乡村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乡村规划、乡村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城乡规划是乡村建设的龙头”提升乡村品位的有效途径。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干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正处于乡村化加速期,进入了以乡村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发明了条件。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干有长久的生命力,才干确保乡村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乡村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谋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
提升激进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当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设;重点事项
中图分类号: U4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我国人口中大多为农村人口,乡村规划建设已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规划的主流实践大多集中在城市。通过大量实践,乡村规划建设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就,其空间结构、功能和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二、现阶段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政府忽视对农村各个层次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普遍存在“重城轻乡”现象,农村研究已经流于形式,不深入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特别是农村规划和建设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农村的空间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指导手段,导致农村无序建设严重,己经影响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设施匮乏, 居住环境差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农村没有市政建设,也难以在水、电、气等方面统一配套,路网、绿地、文化、教育、体育、消防等设施很贫乏。
2、布局散小,建设无序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很快,但农村现有的规划许多都是为了“应景”,有的部门一个月能出几十个村规划,这样的批量生产,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对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导致许多村庄建设无序、建设凌乱的现象,村庄布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3、规划管理滞后, 乡村规划极不完善
一些地方长期不搞乡村规划,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讲科学,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村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重点事项
与城市规划不同,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在规划时一定要深入的进行现状调研对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下面以我县郊区某村为例进行探讨。
1、道路交通
(1)道路:主要在村中设置一条主干道以满通要求。对于原有的道路,尽量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对其进行泄洪、排水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2)广场:在村庄中心合理的位置建立中心广场,以满足村民的娱乐休闲的需要。同时在广场周围要规划村民健身场所,满足村民建身需要。在广场规划建设时其取材创意方面要充分结合本村的文化脉络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方案设计,不能够照搬城市大广场的做法,其村中心广场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
(3)停车:为适应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本村将在原有基础上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80个,规划中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提供规定数量的停车位。此外随着村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应在规整村庄道路的基础上,开辟适当区域或改造居住形式以解决村民私家车的停车问题。
(4)公共厕所:将村中现有的4处厕所进行造成,新增设的厕所尽量与公共建筑相结合,不单独设置。并在旅游景点增设生态厕所,为游客提供方便。
(5)商业服务:规划中对村旁省道沿路商业进行整治,修建果品批发市场,添加餐厅、旅游商品部、餐饮设施、浴室、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既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又可增加本村财政收入。
2、住区整治
(1)房屋安全方面:村庄现有房屋质量较好,安全性能较好,基本没有危房,但在部分区域房屋距离较近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村落中道路网的整治和规划中,对房基地的产权所属进行明确划分,扩大公共空间,也利于房屋的消防。
(2)环境及卫生整治:现状环境及卫生状况比较落后,需要大力改造。增加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美化和整洁街道,建立居民锻炼与娱乐聚会场所。建设健康、卫生的新农村。
(3)绿化美化:在对山区的林地、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要将生态保护放到首要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允许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该村无环境污染源,但柴火是村中主要的能源方式,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增加了太阳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为杜绝可能的污染源在规划中合理布置了垃圾收集点和厕所。
3、农业发展规划
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果园经济,为增加村民收入和合理的利用村中山地,在规划中在村域西北部开发新的葡萄园,将葡萄产业作为其村中核心资源,形成村色,为旅游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并将葡萄资源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在果园规划中要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业设施,改变原来果农靠他吃饭的农业现状。可以采用滴灌的技术,利用山脚的蓄水池采集雨水,再设立灌溉管网系统进行分区滴灌,提高果园的产量与品质。
4、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该村消防规划分为村庄消防和林区消防两个部分。在规划中将在村庄的中部修建环形车道,满足消防半径。结合建立消防管网和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具为主;林区消防则服从镇域统一消防安排。
(2)地质灾害规划
由于该村属于山区,在村庄规划中需做好地质灾害规划。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要严禁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域内选址。对于沿河、沿路、沿山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加强监测预警,提出防治方案,不许批准新的改建、扩建和续建项目,并要有计划地逐步予以迁移,以保证村民安全的居住环境。
5、规划实施
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实施镇村联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整体素质、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重点围绕农村新产业,新经济的培育,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与观光农业,按照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使农业真正成为功能多样化、效益高效化的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2)促进传统村落向新农村的转变
借助公共财政的倾斜政策,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全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制定和完善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快推进镇区及中心村社区化改造,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供给,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业,构建购物、医疗、文体活动服务圈。
(3)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
重点提高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空间和职业转移,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建立培训补助机制,支持企业提高对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
(4)大力推进村域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以中心村作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进一步落实集体发展留有地制度,为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空间和发展条件。
(5)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
鼓励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专家与特色农业和观光园区相结合,组建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促进农业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改善村容村貌,从当地实际出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节约、集约使用用地,只有达到这些条件,农村建设才能在广大农民拥护的基础上得到稳步的推进。
参考文献:
陈金泉,蒋小刚.《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32期.
夏理杰,张美亮.《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优化》,《小城镇建设》, 2012年08期.
刘莉蓉.《浅议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论坛》, 2008年10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现状;具体要求;问题;解决策略
一、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现状及具体要求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等环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城乡规划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城乡规划的现状及具体要求:(1)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城乡之间独立发展的二元规划策略,未能注重二者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管理条例》规定还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编制与出台才打破了以往的规划建设僵局,将建设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2)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而言,它主要分为科学整合与系统协调两个方面。科学整合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呈现之间要构筑以核心城市以及中心城镇为辐射点的整个大空间整合的规划,同时着力保证小城镇中的中心城乡获得优先突出的地域与交通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城乡整体空间、小城镇城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城乡网络的建成。系统协调则是要求城乡规划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的计划相互协调,尽量达到对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在城乡协调规划中的渗透。
二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指导的问题。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2、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3、城乡规划发展协调平衡不足的问题。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三.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导。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2、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3、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投入。国家当前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保证我国立足于国际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极大对于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国家除了为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策略来调动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努力拓展筹集渠道,致力于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在进行规划建设投入时,关键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来加大各项投入对于乡村发展的适当倾斜,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
结束语
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针对其建设中的现状问题采取策略加以解决,并从各项基础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 周仲平. 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城市建设,2010(33)
[2] 王婷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好城乡规划建设[J]. 城建档案,2009(12)
[3] 王波,姚宏伟. 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关键词: 城乡规划 问题 发展 城乡一体化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s essentially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goals, nature, size, function and the plan layout, and other basic problems i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not only further show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development foreground and style, but also for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planning, and so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the role.
Keywords: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在城乡规划建设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不够平衡
虽然近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各项建设的力度,但大多数政府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以及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乡村建设改善较小、忽视了广大乡村的统一协调发展,从而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规划建设、经济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以至于城市与乡村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
(2) 城乡规划建设不够科学合理
由于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普遍缺乏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建设功利性较强、不够科学合理,功能不强,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产业和人口等集聚程度比较低,且过于分散。
(3) 城乡规划建设整体协调不足
城乡规划建设包括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统筹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进步速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导致了我国城乡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和整体步调的极为不协调。
(4) 城乡规划建设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城乡建设体制的不够完善,已经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用适当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城乡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力度
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方法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此外,还应向广大城乡居民宣传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制度、宅基地审批、申请条件以及报批等程序,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规划建设意识,并尽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认真总结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对之加以大力推广和交流,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并支持城乡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依法规划、科学规划、人人参与规划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2) 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
要在逐步健全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同时,按照城乡统筹和先规后建的原则,综合考虑城乡之间、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等各种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协调稳步的推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争取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城乡规划中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城乡统筹规划。此外,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保持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积极探索城乡规划建设新机制
探索城乡规划建设新机制,不仅对搞好城乡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促进城乡规划健全发展的先决条件。探索并建立新机制,做到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建设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把所有城乡建设活动纳入城乡规划范畴,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监督,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坚持科学利用土地,合理确定用地规划与开发强度,促进资源的持续可协调发展。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将城乡规划建设执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充分激发和调动和加强人们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 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夯实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要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体系,积极争取和引进有关项目与资金,以弥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着力解决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置换、资金补偿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此外,要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清查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城乡规划的建设与管理,形成独特的城乡建设新风貌。
(三)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而在当前时期,每个人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并不陌生,只是认识的深度不一样。总的来说,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城乡规划的作用必不可少。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城乡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
但是,长期“重城市、轻农村,重城区、轻郊区,重工业、轻农业,先市民、后农民” 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土地,在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农村包围城市”,也就是农村集体土地包围城市国有土地,城市扩展必然要征收农民土地。《土地管理法》 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但被征地的农村集体或农民个体只能对征地补偿的数额提出异议,但不能改变土地被国家征用这一行为的发生,因此随着城市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土地被占用的越来越多,这不但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拉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对于农村的发展前景起到了制约,进一步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从深层次的制度层面来讲,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不是仅靠城市规划所能解决的。城市和乡村在规划建设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上的根源。城乡之间因缺乏相互间的信任而不合作, 因此, 如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 加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即向城乡融合型的经济发展,完善合作型的经济体质;(2)强调区域空间上的整体性,即在一定地域内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与乡村之间在保持密集分布的条件下,加强相互间的资源分配和规划布局上的协调,使土地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保持最大的节约;(3)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即城市与村镇的有机结合,使建设地区和农业、 林业、畜牧业等地区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达成有机结合;(4)力求阶段发展上的整体性,也就是时空系统的整体性,强调分片发展及建立在开敞空间系统基础上的远近结合,而不是一哄而起,时序不清;(5)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要实现宏观调控,以达到市场经济与城乡发展进程的整体协调。
(四) 未来规划
这里的规划当然是指空间规划,从人类对空间认识和改造的过程看,空间规划是从小的建筑聚落空间逐步走向跨国界的洲际空间规划,未来有可能走向整个生物圈的空间规划。空间规划发展到今天,作为包含区域、国土、国家联盟的综合性的规划,已经成为国家、超国家和全球层次上的规划问题。今天,空间规划具有明显的特征。它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用长远和广阔的视野看发展;强调综合性的观念,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以人为本。与传统的国土和区域规划不同,空间规划更强调地域或地理的观念,用空间发展远景协调行业规划,承认地域差别和发展的不平衡,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发展,。
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合理规划社会利益,着眼未来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保护国家的自然和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很明显,规划过程是高度政治的,在公共辩论和平衡不同利益的基础上,空间规划努力塑造未来的人类环境。空间规划要考虑建立在共同价值、文化和利益上的跨地域的区域概念之上,同时要考虑不同地方、国家行政体制的异同。空间规划要分析和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环境方面长期的发展趋势。空间规划确保各部门、各行业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并将其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传统规划不同,空间规划不仅是一个共同的目标、纲领,更是一个行动计划,彰显出一种制度能力。
(五) 结语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市场经济不断的发育,特别是城市流通职能的进一步突出,城市多功能作用日益加强。这些给城市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加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现如今,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城市规划的依据不能再完全靠国民经济计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静态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动态的市场经济观念;城市规划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物质空间布局,而是要树立全面研究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综合观念;城市规划的实践,不能光靠集中在市区本身,更要树立从一定地区范围来研究城市发展的区域观念。
参考资料:
[1]谭纵波. 《城市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2]霍兵. 《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 .博士论文
一、总体思路
依托我市西部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大底线,充分体现独特的太行山水文化,促进旅游区整体改造提升,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旅游发展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确保旅发大会顺利召开。
二、重点工作任务与分工
(一)建设旅发大会主会场及分会场
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以东太行景区为大会主会场,以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等重点景区为分会场。其中在东太行景区建设一个集办公、接待、会议、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区;在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等景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提升接待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行政审批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电力公司、活水乡、管陶乡)
(二)旅游区整体改造提升
1、重点景区整治提升。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按照《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A级景区专项整治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从景区环境整治、旅游安全、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抓好A级景区整改提升工作。在为筹办旅发大会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的同时,完成以下工作:
(1)东太行景区4A创建;
(2)古武当山景区4A恢复;
(3)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十六沟等重点A级景区提档升级工作。
(责任单位:各所涉重点A级景区、市旅发委、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
2、完善停车场建设。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制定停车场建设计划,实施A级景区和美丽乡村停车场新建、改扩建工程,在停车场设计上更加注重生态化、智能化、特色化。旅发大会承办前,完成以下工作:
(1)旅发大会主会场新建停车场建设;
(2)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十六沟等景区停车场的改扩建等。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国土资源局、活水乡、管陶乡)
3、加快标识标牌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依托旅游专线、旅游环线、太行山高速(武安段),科学合理设置旅发大会承办地旅游外部交通标识,完善景区“最后一公里”标识系统,推动旅发大会承办地旅游标识标牌统一标准、双向互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管陶乡)
(三)加快建设旅游交通网
1、加快旅游路网建设。由市交通局负责牵头,全面加快我市西部旅游交通提档升级,构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和承办旅发大会的交通服务体系。实现“高速连接线连通域外、旅游快速线直达景区、内部小环线串连景点”,建立旅发大会承办地通达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其中包括:
(1)完成平涉线下天庙至沙洺段改建;
(2)加快旅游大环线(贺进—龙井)和旅游小环线(活水—柏草坪)项目建设;
(3)柏草坪至朝阳沟景区道路拓宽改造;
(4)完成下天庙加油站—前柏山村东新规划道路(长约2公里、宽30米);
(5)朝阳沟—后柏山道路排险加固。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2、加快景观大道打造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局和林业局共同牵头,对旅游环线、旅游专线重要节点开展绿化造林工作,重点做好旅发大会观摩线路周边景观、生态林设计、建设及美化工作。确保旅发大会承办前呈现效果,实现旅游道路两侧处处皆景。其中包括:
(1)平涉线下天庙至沙洺段道路两侧;
(2)旅游小环线活水—柏草坪段道路两侧;
(3)柏草坪—朝阳沟段道路两侧;
(4)朝阳沟—后柏山段道路两侧;
(5)沿线驿站和观景平台周边;
(6)平涉线沙洺段东侧北至四里岩水库坝下,东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专线,西至平涉线范围内土地的绿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园林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3、加快建设河道治理工作。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主要对沿平涉线、活水—柏草坪(白云川)旅游环线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沿河打造风景带,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观。其中包括:
(1)宅清沟—白王庄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2)闫庄村东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3)石河湾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4)盘龙山—下天庙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5)七步沟路口—李家庄教堂段水系景观打造;
(6)京娘湖—四里岩水系景观打造;
(7)其他区域水系景观打造。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四)实施美丽乡村战略
由市农工委负责牵头,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景”,对旅游区道路沿线所有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对旅发大会承办地核心区域沿线所有村庄实施道路、临街建筑、厕所、污水治理、垃圾一体化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干净整洁、景致别致的美丽乡村。在部分区域进行重点建设:
1、白王庄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内街道打造休闲小吃一条街;
2、宅清沟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打造以及宅清沟—白王庄沿河道V形或U形木步道修建;
3、石河湾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南修建月亮形公园;
4、口上村美丽乡村建设及水利文化打造;
5、楼上村美丽乡村建设及戏曲文化打造;
6、前、后柏山美丽乡村建设及木步道修建;
7、朝阳沟美丽乡村建设及知青文化打造;
8、柏草坪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文化、商帮文化打造;
9、寺峪脑美丽乡村建设及原生态古村落打造;
10、后临河古村落打造。
(责任单位:市农工委、文广新体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以上项目建设中,由市财政局负责帮扶白王庄、交通运输局负责帮扶宅清沟、安监局负责帮扶石河湾、矿山公司负责帮扶前柏山、冶金局负责帮扶后柏山、水利局负责帮扶口上。楼上、朝阳沟、柏草坪、寺峪脑、后临河等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单位待定。
(五)打造建设特色旅游新业态
1、实施景观灯光工程。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依托四里岩、京娘湖2座水库,开展夜间亮化工程,打造灯光璀璨的山水精美夜景。(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电力公司、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2、精心打造“古韵宋街”。 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京娘湖景区京娘文化以及游客中心前酒楼街道,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古韵宋街”,增强旅游吸引力。(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
3、发展休闲采摘旅游。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田鑫农场农庄原有采摘园,进一步扩大采摘面积,打造休闲采摘体验旅游新业态;河道水系景观打造和水系吊桥修建。(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水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4、建设特色醋文化展示中心。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原“一支刘”醋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醋文化展示中心(醋博园)。(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5、建设水利精神展览馆。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在京娘湖停车场谋划建设水利精神展览馆。(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6、谋划建设知青文化展览中心。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依托朝阳沟浓郁的知青文化,选址建设知青文化展览中心。(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管陶乡)
7、地博园改造提升。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从提升太行地质文化入手,对地质公园博物馆进行精细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六)扎实开展旅游环境整治和建设行动
1、抓好观摩路线沿线建筑风貌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药监局负责牵头,分别按照责任区域对旅发大会观摩路线沿线(平涉线下天庙—沙洺段、旅游环线等)建筑物立面、沿街门店设施、广告招牌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工商和食药监局、活水乡、管陶乡、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公安局)
2、抓好农家乐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药监局负责牵头,对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做一定的规划,引导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农家乐,规范农家乐的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工商和食药监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管陶乡)
(七)加快旅游建设项目土地流转、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急需完成的各项工作推进进度
1、旅游项目土地流转。由活水乡、管陶乡牵头,按所在区域分别对需绿化美化区域的土地进行流转,为旅发大会观摩线路周边景观、生态林设计、建设及美化工作提供土地保障。其中包括:
(1)沙洺村东北至四里岩水库坝下,东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专线,西至平涉线范围内土地;
(2)宅清沟—活水道路两侧(白云川)可视范围内土地;
(3)活水村西大棚及插花地土地;
(4)前渠—门王庄—马店头两侧土地;
(5)荒庄—朝阳沟—柏草坪两侧可视范围内土地;
(6)田鑫农庄附近下天庙和旅游小环线以北、奶奶庙以东区域土地;
(7)抓好洞天府景区建设土地调规工作。
(责任单位:活水乡、管陶乡、市国土资源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公安局)
2、加快沿线驿站、观景平台、桥梁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抓好驿站、观景平台、桥梁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相关手续办理以及项目招投标工作。
(1)平涉线沿线6个驿站建设;
(2)白王庄牌坊附近驿站建设;
(3)柏草坪岔路口附近驿站选址、建设;
(4)荒庄隧道—后柏山观景平台选址、建设;
(5)寺峪脑附近观景平台选址、建设;
(6)旅发大会主会场桥梁修建;
(7)前柏山村东桥梁修建;
(8)楼上桥梁修缮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活水乡、管陶乡、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3、抓好旅游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由活水乡和管陶乡负责牵头,分别按照责任区域对大会观摩沿线(平涉线下天庙—沙洺段、旅游环线等)以及旅游专线路界以外可视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整治,做好观摩沿线沿途的违章建筑、残垣断壁、有碍瞻观的建筑物包装等。其中包括:
(1)陈家坪附近违建临建;
(2)朝阳沟—柏草坪两侧违建临建;
(3)前、后柏山道路南侧等处违章建筑。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一、x市村庄的基本情况。(一)我市村庄现状。x市全市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城区X个街道办事处,X个镇,X个乡。共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多个村民组,每平方公里约X.X个村庄。全市现有总人口约X万,常住人口X万人,流动人口约X万人,城镇化率X.X%。x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X文化源远流长,素有x之称。x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X余处,X年被命名为x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针对全市X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局已统筹考虑,充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已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每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将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指导,正在科学规划编制各村庄规划。目前正分批次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X个(含传统村落,其中传统村落共X个:X个已完成评审,X个完成规划待评审,X个正在编制)。
(二)村庄改造提升的特征。x市现阶段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红薯烟叶种植、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类型多样,水资源较为贫乏。农业地区村庄现状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村庄数量众多,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村庄建设分散,自然村较多。如:
X村就包含X个自然村;②煤炭开采区村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已经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③部分现状“空心村”现象明显,土地浪费严重,有的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x以及西部山区;④沿路建设时有发生,受长期以来马路经济的影响,部分村庄沿路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如:X;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如:一些山区村庄,一些相对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村庄。
(三)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近年来,x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揽“美丽x”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启动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X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部分已经建成投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农村村庄以整治提升为主,着重进行村容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共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X个,美丽乡村X个,美丽乡村群X个,创建省级生态镇X个,省级生态村X个。
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我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总规纲要》省级评审,《市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对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优先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优秀民风民俗,正在编制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村庄有
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人口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农村村民的规划意识较差,规划宣传少,乱盖乱建、不服从规划管理现象较为普遍。(二)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造提升建设的主要瓶颈。由于村庄的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庄没有经济能力去进行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有些村庄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困难。部分村庄地处偏远,村庄所处位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修建困难。四)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为欠缺,难以形成高效的指导,且乡镇分管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总体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五)整治空心村办法不多复耕率低。虽然也有一些村庄在空心村整治中创新了一些办法,给予了有效解决,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进展慢,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复耕率低也导致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匮乏。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力度。
X、督促X乡镇进行总规修编工作。X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X年需督促进行评审及其他后续工作;X、对财政局审定的X个传统村落规划进行费用请示、招投标、并督促规划编制进展工作。X、申请财政资金对未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村庄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X、督促需做村庄规划的乡镇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新农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规划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三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加快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区别对待,分类推进。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按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根据村庄所处的处置及产业等,结合x市村庄发展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改造型、重点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议搬迁型和特色保护型五种发展类型,制定异质化发展路径,以“配套提升为主、改造重建为辅”,分类指引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村落。对城镇化改造型村庄,按照城镇社区或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以改造重建为主,为城镇和产业发展腾让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提升型村庄,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搞好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对建议搬迁型村庄,迁入附近的城区或乡镇、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设,或合并部分迁并村进行异地新建;对整治完善型村庄按照传统村落建设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为主;特色保护型村庄,在保持村庄现有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
(四)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支持民生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上级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
(五)注重培训,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从事村镇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介绍好的思路和理念,学习借鉴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好理念、好思路,重点培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每个村都要确定相对固定分管村规划规划建设的村干部,经培训后,负责管理本村庄内的规划建设工作。
(六)引进人才,指导建设。鉴于当前乡镇和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难以对乡镇和村庄建设有效指导的现状,建议由县级规划部门对社会公开招聘规划专业人员,按每个乡镇配备X-X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对乡镇派驻“规划师”,加强乡镇一级的规划技术力量,下村入户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