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大讲堂范文

数字教育大讲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教育大讲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教育大讲堂

第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1],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范围、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因此,要鼓励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加强对微信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微信这种新媒体的使用方法,进行成本低、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2]。在微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了“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天津健康教育”官方微信主要各类健康教育信息,“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主要健康讲座现场信息、健康讲座视频。这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完善了天津市健康教育体系。为了解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官方微信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在全市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以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的“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为对象,收集其创建以来的全部数据信息,分析公众通过使用这两个平台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同时讨论如何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元的传播体系,建立更符合公众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

1.2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对公众关注情况、微信内容阅读情况及反馈信息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

两年来,“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2.2“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对“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按照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微信收藏次数最少。

2.3“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见表3)

表3显示,两年来“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关注人次逐月上升,2016年2月关注人次突增,随后出现人次的高位波动现象。

2.4“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按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对“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达697983次,微信收藏次数最少,为1465次。阅读次数从高到低分别为从图文页阅读、从朋友圈打开、从公众号会话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

3讨论

3.1借助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和疾控中心对外服务项目等。微信在现阶段被广泛使用,在健康宣教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统计,本中心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关注者达23575人次,通过开设疾控动态、疾病预报、健康教育、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政策信息等专栏,方便基层群众和职工获取卫生知识,了解最新疾控工作动态[3],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2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1)微信普及率高且使用方便,具有比传统传播媒介受众更广、针对性更强等特点。2016年2月由于本中心开展了一次健康素养巡讲师大赛活动,“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关注人次出现突增现象,达28328人次,至2016年6月一直处于高关注度状态。可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吸引微信关注者,虽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能有效拓展健康教育范围,效果较好。(2)微信可以传递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形式多样且新颖,与传统利用文字或图片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关注者可以通过直接阅读、朋友分享、收藏等多种途径了解微信内容,关注健康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仅从图文页阅读一项两个微信平台达到733656次,另外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和分享转发达到183060次、227447次、44265次。这表明微信公众平台使健康宣传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并达到广泛传播的良好效果。

3.3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当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内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为公众辨别信息、去伪存真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伪科学对公众的不良影响。微信平台还具有用户投票、问卷调查、用户留言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了解公众需求,丰富传播内容。此外,微信的应用也增强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开展二次传播更加便利。随着新媒体健康教育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曾面临的人才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手段缺乏创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低的状况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面对现阶段健康教育经费短缺的难题,怎样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公众健康素质,是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对其综合能力(包括新媒体使用、工作方法、人际交往沟通、组织管理、调研、科研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此外,健康教育内容要具有科学性、需求性、新颖性、兴趣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建立以政府或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为主导的信息平台,传播权威的前沿的健康知识,打造一个更先进、更开放、更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系统[4,5]。

参考文献:

[1]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微博体系初建参与者网络及微博使用习惯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06-708.

[2]张艳,沈调英,王兆钢,等.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90-92.

[3]董秀晴.推进“疾控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1):35-36.

[4]刘松涛.社会化媒体概述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4(3):290-291.

第2篇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根据发展目标,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它虽然有别于以通识培训、学科主题研修为主的市、区级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本研修可以放任自流,它需要区域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协作和充分互动,需要科学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因此,作为教学业务部门而言,不能把校本研修看成是学校的事情,不能忽略区域活动对于校本研修的影响与支持。有鉴于此,我们以“四个结合”作为优化校本研修模式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支持、引领校本研修的重要平台。

一是与区级活动相结合,开启校本研修新篇章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是提升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实效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越城区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校本课堂建模”等活动的开展,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融合进校本研修,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为平台,提升研修活动影响力

教育学术大讲堂由越城区教研室主办,学校(或学科)申请承办,采用专家讲学、学校讲演、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术性活动。自2011年7月以来,我区已经举办了24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

例如,2014年4月8日,第22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在群贤小学举行,浙江教育报记者池沙洲作了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的学术报告。池记者围绕“学校整体推进阅读与教师个体阅读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工作的主题,从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载体等方面深入剖析教师的阅读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丰富读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这次讲座对促进各学校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教育学术大讲堂的举办体现了区校联动的特征,大讲堂既可以是全区性的综合活动,也可以是区校式的专题活动。承办方通过围绕学校校本研修的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内容,广泛选请专家。得益于校本研修组织策划的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参与活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研修活动也就更具实效性。同时,区教研室非常重视活动资料的整理与编印,并提供给有相关需求的学校,这样在扩大活动惠及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2.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为载体,探索校本课堂建模

越城区教育局于2013年初提出并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而“校本课堂建模”则是区教研室为推进该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例如,秀水小学的“润泽课堂”就是本着“生本”“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通过“润泽课堂”的实践,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使课堂充满倾听,体现对话互动、多边合作;充满智慧,饱含情趣与诗意;充满思维挑战,闪烁灵光;充满生命气息,体现文化浸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就像呼吸与脉动那样柔和自在,并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又如,元培小学以“尚美教育”为支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构建尚美、灵动的课堂。为达成“尚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尚美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尚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

项目实施1年来,第一批9所实验学校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专题研讨,并以“校本课堂建模”为抓手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坚持“聚焦课堂”,从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将校本研修与教学改革联系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素养和学生意识,凸显了校本研修的本色。

3.以“理念与文化相融”为方式,创新校本研修特色文化

采用“理念与文化相融”的方式,以教育品牌联盟、镇域教育共同体、农村完小委托管理、跨校教研组结对等为抓手,把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文化和校本研修融合在一起。

例如,陆游小学,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热诚小学的联盟学校,在两所名校的指导帮助下,以“诗香词韵,和合能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着力打造“诗意课堂”。通过诗化情景的营造、诗集课程的开发、诗人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生活的诗意之美。塔山中心小学与稽山小学的“和雅教育”,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的“博学厚德、海纳百川”,锡麟中学的“读书明理、修身养心”,培新小学的“棋道无形、润物无声”等主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探索。

这样,从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不仅使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统筹利用,而且还让校本研修的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

二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创校本研修新模式

越城区很多学校注重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我们认为把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凸显校本研修的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反思,同时还可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如袍江中学分别在七至九年级进行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三学三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初中科学“思维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项目研究。学校沿着“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科研―解决即成果”的务实之路,以教改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轴心,既深化了校本教研,又实现了“人人都有课题”的教改目标。

学校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研究。研修遵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通过过程反思和成果共享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是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开辟校本研修新渠道

2013年8月,柯灵小学等4所学校被教育部国培办列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试点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利用网络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传输包括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信息和资料,达到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交流、碰撞、感知、整合、改变以及提升,开辟了一条校本研修的新渠道。

以柯灵小学为例,学校依托国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了学校校本研修社区和各学科协作组研修社区,并以“成立组别,搭建网络交流窝;选择主题,提高网研把握度;注重跟进,关注网研评价力”三个维度为目标,努力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质感。正如研修处主任所言:“自从参加国培办试点引领性网络研修之后,全镇各学科的网络教研总能在悄然之中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最大范围地被传播、碰撞和采纳。研修超越了时空限制,化整为零,灵活性很大,不仅方便了不同学校、不同住处教师们的交流,也避免了因大规模的集中教研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呈现出了校本教研另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与数字校园建设相结合,开拓校本研修工作新亮点

数字示范校园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越城区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有鲁迅小学教育集团,还有1所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5所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3所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已经初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

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从2013年开始确立了《开垦一方小学数字课程的“百草园”》的工作主题。学校遵循“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的权利”的课程观念,将“百草园”网络课程建设的筹划与开展校本研修整合,积极推进蕴含鲁迅文化精髓的“百草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设立了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疾风野草、水乡社戏、现代闰土、“风筝”记忆、上天入地、童年如画等8大内容板块,强化鲁迅文化特色课程内容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40余门微课程,并在“百草园”数字微课程平台正式上线,为学生创设了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数字示范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微课程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了校本研修的新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第3篇

1.公益性与普及性

由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质,社区教育品牌往往通过免费、无偿地为社区市民提供学习场所、学习内容、教师等资源的方式开展各类学习服务活动。同时,社区教育品牌遵循着大众普及原则,能够根据社区广大基层市民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内容与活动,从而吸引市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

2.示范性与辐射性

之所以被称之为社区教育品牌,它能在各类市民终身学习活动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能够在各类社区教育活动中成为典范。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是积极、健康、丰富的,学习活动形式是机动、灵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市民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最终的学习效果能够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社区教育品牌相关学习服务活动的参与及受益人群是广泛的,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覆盖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

3.特色性与持续性

社区教育品牌能够结合所在区域资源优势,从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出发,基于本土文化和特色,充分发挥区域自身特点,使其整体品牌优势及效果具有不可替代性。此外,社区教育品牌能为广大市民提供连续学习的平台,其开展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有效衔接,其建设过程依据一定步骤有序开展,具有不断创新的动力,且持续对市民素质提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社区教育的人本价值、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

二、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个案

在实践中,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主要涉及“应该建设成什么”或“按照什么标准建设”等诸多问题。包括北京市在内,目前,全国多地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和评选工作。“国子监大讲堂”是北京市东城区依托北京大学丰厚的国学人力资源及国子监、孔庙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的面向社区百姓的、大众的国学系列讲座活动;“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是北京东城社区学院面向市民推出的专题健康讲堂系列学习活动。它们作为首都终身学习品牌,经过多年的实践,各自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其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定位与思路

经济学领域中的品牌定位主要是为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以争取消费者的认同。作为社区教育品牌也是这样,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前提,基于此才能树立一个明确的、符合学习者认同的形象,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指引方向、提供思路。在建设定位基础上,社区教育品牌应有先进的理念和清晰的思路,体现未来发展方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设计是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是否得到全面满足,关系着品牌建设持续、长远的发展。“国子监大讲堂”在建设之初,确定了公益性、继承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建设理念,在向市民免费提供国学课程的同时,普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根本理念,围绕中医养生,讲授传统中医药常识,推广中医养生精髓,展示传统中医奥秘。这两个社区教育品牌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其定位是明确的,分别基于国学和中医两个主题,针对具有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市民学习者,进行普及式的文化和传统学习活动,并非单纯传授高深的知识,主要以实际应用为主,这恰恰符合了广大市民的学习需求。根据定位,两个社区教育品牌也制定了建设思路和规划,并根据市民听课反馈调整具体计划和目标,保证品牌的建设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二)条件与保障

条件与保障涉及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制度、经费、队伍等方面。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需要建立起合理、健全的管理机制与制度,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以及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专家、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参与。因此,社区教育品牌不仅可以集中区域内的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使教育机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与非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和资源共享。“国子监大讲堂”在组织上分设课程开发组、基本建设组、运行机制研制组,分别由北京市东城区和北京大学的相关人员组成,明确的组织机构使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文物部门等参与方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形成了管理有序、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行政部门与高校的成功合作。“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由北京东城社区学院负责该品牌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特设了课程开发团队、教材编写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保障了社区教育品牌的顺畅运行。在师资队伍上,“国子监大讲堂”的讲师团由北京大学知名教授组成,“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的师资团队来自北京中医医院,两个品牌的主讲教师均能够照顾到受众群体,使市民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子监大讲堂”和“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都分别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开发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习激励制度等,使管理工作走向了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了社区教育品牌的质量。同时,两个社区教育品牌每年都有一定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用于教师讲课、课程开发、课程后期制作、教材编印等方面,但是在经费投入上仍然以政府为主,因此,还需要探索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市民等不同渠道和主体的多元经费筹措渠道,确保社区教育品牌的运行和推广。

(三)内容与方式

打造一个企业品牌,必须要有好的产品。相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内容与方式最能体现社区教育品牌的核心,主要涉及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品牌的影响力可能是巨大的,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必须积极、健康、新颖。对于学习活动的组织而言,应该能充分针对市民的现状,合理运用探索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调动人们的广泛参与。学习评价是一个集学员管理、学习激励、评价方式于一体的系统。社区教育品牌只有建立市民学习信息档案系统,做好市民学习记录,才能实现有效的学员管理。社区教育品牌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市民学习记录和学分积累情况,每年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形式对市民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在社区教育品牌的整体评价上,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对市民进行学习情况调查,每年按时对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情况做系统评估、检查。在学习内容上,“国子监大讲堂“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讲座课程,包括论语、孔子、孟子、周易、大学、史记、宋明理学、楚辞等,“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的讲座内容涉及体质、养生、中医常见病等中医药文化专题,一个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利于修身养性,而另一个侧重实际应用,利于养生保健,由于学习内容的选择能够符合人们在不同层面的生活需求,因此,这两个品牌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学习方式上,两个品牌主要以现场听讲为主,技术支持团队还制作了网络课程,方便市民在线学习,“国子监大讲堂”还曾通过开设沙龙的形式,教师与市民共同探讨国学。在学习评价方面,“国子监大讲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学习报名登录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学员的电子档案,为建立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通过发放具有学习记录功能的《听课指南》,实现学员学习记录、学习激励与评价的功能。两个社区教育品牌通过记录市民的学习轨迹,将全年学习累计名列前茅的市民给予“学习之星”的表彰和奖励。此外,还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对部分学员进行访谈等方式对市民的学习效果进行摸底,北京市东城区也通过视导等方式对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四)成效与影响

成效与影响包括运行时效、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之所以能称之为社区教育品牌,它必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运行和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市民心中的一种学习符号,还应有较高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产生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教育品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获得人们的认同,这种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刻对市民和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只有通过各种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持续地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才能使社区教育品牌发挥出较大的无形作用,增加无形资产。“国子监大讲堂”和“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从创设至今都已有6年以上的时间,运行平稳、辐射面广,而且这种讲堂模式经时间检验,已经成为了推进终身教育和市民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两个社区教育品牌均吸引了来自周边甚至北京市全市范围的很多市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定期开展的市民学习情况调研来看,虽然参与这两项学习活动的市民,其年龄特点、性别分布、经济状况、职业特点、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两项学习活动的满意率均达到了90%以上,因此,它们的成效与影响总体是良好的。

三、对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策略的思考

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品牌的设计、打造、宣传、推广等诸多环节。基于已有建设经验,社区教育品牌必须保持品牌特色,探寻持续创新的生长点,才能真正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才能服务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

(一)普及和推广各层次社区教育品牌建设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逐步推进“区县级——市级——国家级”3个层次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认定工作,在积极准备基础上,逐级申报,有序参与,以社区教育品牌作为载体,初步形成遍布城乡、区域布局合理、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灵活、较好地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的学习服务体系。

(二)以学习者作为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核心

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应以充分激活并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关注市民的学习收益。在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品牌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深入社区,根据市民的年龄特点、性别分布、经济状况、职业特点、文化水平调查其学习需求,为品牌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社区教育品牌要利用区域社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作为品牌宣传的窗口,重点区、街、居不同层面特色品牌活动的信息、课程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品牌的辐射空间;还可利用区域社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社区教育品牌学习活动预报和通知,加强品牌交流和沟通能力,为市民学习提供便捷服务。

(四)开发社区教育品牌的配套产品

注重开发与社区教育品牌配套的衍生产品,便于为市民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支持,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其中。对于讲座、课程类社区教育品牌,可同时加强市民配套教材建设,通过编制一批简洁、生动、通俗、可读性强的普及读本供市民学习、阅读,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此外,还可以通过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将优秀的课程、讲座等视频编辑、制作,形成电子课程光盘,发放到社区中,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向社区市民传授知识。

(五)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学习体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