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经济与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数字化虚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9-03
数字化虚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的信息媒体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将众多学科的技术要点融为一体来满足人们对更加真实的环境体验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化虚拟技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如图1和图2所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乐趣,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促进了人们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可能性。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所以设计师解读设计的手段和方式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也促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严谨和高效,也最大程度地扫清了设计师与项目业主之间沟通的障碍。
一、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的英文名为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该项技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提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它翻译为灵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信息技术,它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集成技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界面模式,人们利用它可以建立一种三维虚拟空间,可以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功能融入于环境之中,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1]。
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新手段。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我们创造出一种此前人们从未感受过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不断加以变化的奇特的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交互性指人作为体验者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从被动变为主动,即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与所想来自改变自己获得感受的内容;浸沉感指处于虚拟环境中的人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环境是真实的和实在的;构想性则指通过人的构想能设计出不同的虚拟环境,甚至可以根据构想者的意图虚拟出真实环境中不可能存在的空间。
3.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现状
虚拟现实技术源于美国,所以美国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水准也是世界级的。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军事与航天工业领域、医学领域、教育领域、建筑领域、艺术领域和管理工程领域等。
(1)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外高校应用的现状
国外建筑类学科领域早己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的计算机系是开展VR研究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大学,他们研究的领域包括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和建筑仿真等。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的先锋。1985年,麻省理工学院还成立了媒体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是进行虚拟环境的研究的。华盛顿大学华盛顿技术中心的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HIT Lab)还将VR研究引入了教育、设计、娱乐和制造领域。此外,日本东京大学的高级科学研究中心则将研究重点放在远程控制方面,最近的研究项目是主从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用户控制远程摄像系统和一个可以模拟人手的随动机械人手臂[2]。
(2)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高校应用的现状
我国高校在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方面与国外高校相比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该项技术发展的潜力巨大,由于它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和科学家们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在我国,最早开展这方面实验与研究的是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发挥该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及其他相关院系和研究机构在虚拟现实、虚拟仿真与虚拟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具有极大的意义[3]。
在我国,数字化虚拟技术在设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设计与制图层面,所以学生对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解读、形态和材料的研究、施工工艺分析以及设计的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了解并不直观,所以计算机对设计的辅助作用就受到了限制。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做景观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在拿到设计的原始图纸后,就根据自己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与设计构思相关的素材来进行设计,一旦拥有了一些想法,就直接从原始平面开始规划,然后再形成总体平面彩色图,再思考场地的剖面、立面和空间关系。这种设计方式带有浓厚的机械模式的特点,完全没有意识到进行空间形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其整体性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努力寻找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应在电脑中实现对设计环境的再现,表现出对象相关信息的实时性。这种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设计对象的真实感受,能增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和认识设计对象。
二、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是一种必然和必须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有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等特征,由于它能极大地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所以它越来越受到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将在设计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
通过笔者近几年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来看,运用该项技术可以使教师授课的实效性和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该项技术的应用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从长远看,将该项技术运用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将是一种必然和必须。
1.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的自主性
创造性对于设计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其他课程一样,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传统上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对景观设计的构想、风格、设计步骤、构造做法和材料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以“填鸭式”的方式教给学生,忽视了教学对象是有其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甚至导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的对教师教学的抵触情绪的产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感到困惑。常会出现的一种状况是,在确定设计大方向的时候,学生往往会犹豫不决,或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只是一味机械地从事着从平面到剖立面、再到空间效果的制作而缺乏对设计场地及其空间的领悟,无法做到设计的完整性,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数字化虚拟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和极具设计感的系统界面,能从视觉上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因而就能最大程度地增加他们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兴趣。
另外,针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在设计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我们很有必要创建一个素材库,其内容主要有:各类已完成的景观工程、各类施工材料、各类景观设施和各类景观植物等。有了这个素材库以后,学生就可以从中查找自己需要的图文信息和设计模型等信息,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其中已有的设计材料和工艺,从而实时地更换自己的设计中已用到的各种主要的设计元素,或是通过对比逐渐形成自己较满意的设计方案。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其设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形态把握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其本质是设法表现空间的形态美,所以设计者对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就尤为重要。因此,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的把握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首次接触该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室外空间感和对空间的认知度一般都较差,对空间形态的理解没有一个明析的概念,甚至对同一空间场地中的平、立和剖面关系加以认识都很困难。相对于室内空间来说,室外空间的区域要大很多,比如几千平米的小型商住楼盘的景观设计、几万平米的别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几十万公顷的超大型城市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面对这样的空间,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若对大空间和大形态缺乏认识,就势必会阻碍设计的顺利实施。
研究不同的空间状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应尽量多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空间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空间尺度与空间形态的认识,能通过不断的积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这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只依赖书本和图纸资料的教学方式。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对特定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有充分的认识,能使学生将平面的图纸转化为有参与性的、可实时沟通的三维空间。
数字化虚拟技术还能提供一种针对设计场地的动态漫游,能全方位地展示场地的状况。在我校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开课之前,我们先设置好设计场地的基本信息:现有的硬质环境的模型和软质环境的模型,同时将白天、夜晚及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等因素影响下的场地的状况也考虑进去。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设计场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把握好设计的方向,为后续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师生间的沟通的实效性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提供一个非常直观、非常容易操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可视化的平台,师生之间的沟通会变得更加实时与更加有效,从而也会进一步优化传统的主要是依靠图纸来进行师生间的沟通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借助课前教师为他们提供的设计场地的模型,依靠自己对该设计场地环境状况的解读形成一个设计主题,然后再借助该空间模型在设计场地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调整。学生还可以利用动态漫游的方式直观地将场地的空间状况展示出来。做这种展示时,相关设计方案中的参数也都会在计算机里实时地显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能实地时了解和掌控学生设计的进度及其状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强化学生对设计的每一个阶段的理解与认知。至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的讲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可视化的平台,学生们设计出的各种方案都能一一快速而整体地显示出来,教师对之进行点评的方式也会更为直观,师生间的沟通也会不再像过去那样抽象和乏味。
4.提高学生设计的专业性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艺术范畴,它强调“以人为本”,它要营造的景观是需要人来参与并供人观赏的,所以其设计绝不能只停留在图纸上。但在初始阶段,许多学生的设计缺乏严谨性。究其原因,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先后顺序上的不恰当及教师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它容易导致学生对所用材料及相应而来的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缺少了解,因而也对自己的设计缺乏综合考虑。因此,要培养出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教师就必须重视这些环节的教学,并使之具有系统性。
另外,目前学生对景观工程施工过程的了解也知之甚少。景观工程的施工涉及到许多环节,它不仅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工种的协作与配合,而且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可逆性也是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大特点。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施工的效果和质量,也需要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施工的过程,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做优化处理,以提高设计的可操作性。
对景观工程造价,学生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也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所以,为了使学生对工程造价能有较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来施行教学,以让学生了解所用材料的选型和选量等情况。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了解设计造价的控制性和经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应逐步推进
由于数字化虚拟技术有其强大的优势,所以目前就被广泛地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其逐步引入课堂。根据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虚拟现实技术很好地引入设计课程的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引入该项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逐步推进,应分阶段进行。
逐步推进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让学生全面而科学地认识数字化虚拟技术
前面已经提到,数字化虚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技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众多学科的技术要点融为一体,从而满足人们对更加真实的环境体验的需求。目前,常用的数字化虚拟技术主要有,VRP、converse3d、quest3d、unity3d、virtools。为了使数字化虚拟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全面而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化虚拟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放映一些将数字化虚拟技术在设计创作中加以应用的案例及较完整的景观设计的数字化虚拟现实的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化虚拟技术的了解,可以为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2.应设法让学生对数字化虚拟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生全面而科学地认识了数字化虚拟技术及其优势以后,下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对该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字化虚拟技术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库及其极具设计感的系统界面,可以从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内在而持久的吸引力。比如,以前使用3D MAX、SKTECH UP等软件来制作建筑、山体或河流等模型及其场景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使用数字化虚拟技术来塑造模型和场景则只需要短短的十几秒的时间,并且画面的效果还极其逼真和生动,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直观的比较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兴趣。
3.应让学生逐步学会对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对目前非常流行的虚拟现实软件Lumion的操作和应用。该软件是一个实时的3D可视化的工具,它可以传递现场演示的效果,能提供优秀的图像,并将快速和高效结合在一起。利用它,我们能在电脑上创建出虚拟现实的效果,能大幅地降低相关设计的制作时间,即可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内创造出一种惊人的可视化的建筑或设计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熟悉该软件的界面、重要命令和素材库的创建,要让学生能熟练地应用该软件于自己对课程的学习之中。其次,要强化学生对3D MAX和SKETCH UP等软件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景观学学科的发展,为使数字化虚拟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景观设计,为满足未来对景观设计的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各大专院校可以与有关技术和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努力研发出更多更高级的场景模拟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经济;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27―04
当代全球化的经济,同时被分解为“金融经济”(Ю.М.奥西波夫认为,在没有货币金本位制和任何介质标准的情况下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附属于总债务,即实体经济的信贷能力取决于自我的财力状况。)和“技术经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电子计算机革命和技术突破是所有产业和整个人类生活技术化的特殊现象)以及二者的结合,经济全球化正变得越来越依存于货币的高科技。电子经济学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包括网络、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它们通过数字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ИКТ)来运行并且形成了数字空间、区域空间和全球空间。黑龙江省自然也被包括在其中。
在新经济和欧亚经济联盟(ЕАЭ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ЭПШП)对接框架下,不仅是俄罗斯与中国,还有更广泛的跨国合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合作的最新合作模式,都要求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社会、文化、经济、货币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中国也该如此。在当展新范式和独创模式――“新常态”基础上,为实现国际合作和完成相关任务,全世界都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中国也制定了超长期发展规划。国际合作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到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和实践活动的复兴,而且也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完成对巨大经济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控制任务,以及借助于基础设施、物流、货币金融及其他项目的落实来完成区域生产管理、基础设施、软硬环境、货币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的数字化、创新化和制度化改革。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统一数字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今后俄中、整体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安全合作历程已经开始了。
一、作为新经济的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范围
在当代经济最高形式新经济背景下,什么是数字经济?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代表着什么?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经济哲学学院院长Ю.М.奥西波夫写道:“计算机与信息非常发达并普及,不仅改变了信息本身的性质(信息被编号卖到网上),更无限地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征服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确保了高速运算的兼容性,它们还改变了所有的经济生活:从生产、交易、消费到工艺、研发、通讯,囊括了所有的经济。”更确切地说,改变了所有的成本和价值。
信息化和技术化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引起新产业和生产、经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新模式的出现。它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真正征服”,使“经济变得轻盈、灵活、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出现了。Ю.М.奥西波夫指出,经济及其背后所有价值的获得都归功于覆盖全球的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是独特的集体的电脑)……经济突然从自由中间商集团变为强制性“情报网”,还从竞争一协调大中心区分出结构和可操纵的层次。网络突然成为网络“苍蝇”,或者网络“蜘蛛”,包括在更大甚至巨大的“蜘蛛网群”中。这个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网络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所致。
新经济经过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技术革命世界上成立了数字重新调整中心,数字自动化中心,虚拟环境设计中心,创建了快速还原系统。数字经济最鲜明的例子是欧洲阿姆斯特丹桥梁的施工借助于3D技术和机器人的帮助。技术革命被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在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施瓦布教授已经论证了区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依据:一是世界经济发生变化的速度;二是其影响的范围;三是后果的系统性。数字革命创造了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这一术语是其创造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提出的。其实质在于技术融合,以及消除物理、数字、生物系统之间的界限。这个概念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是基于纳米电子学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后来还出现基于量子技术的第七代技术规范。И.М.图什卡诺夫认为,数字技术不是终点,量子技术将出现来解决主要的“源泉”问题。数学仪器已经为采用叠加原理和产生真正随机性的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做好实际准备。
数字经济已成为电子信息革命和数字化的产物。经济的数字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根据И.М.图什卡诺夫的建设性意见,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它有助于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科学发展、教育、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政府调控和经济规划等等),并实现一系列过渡性目标。数字化的宗旨是成为国家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预算支出透明、经济商反馈等的平台。对于个人而言,数字化应用的便捷性在于,在经济活动中规避中介机构直接获取资源,项目实现集约化(采购、施工)。
在经济生活中,电子信息革命对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已有四十余年,导致在生产关系和制度层面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革。在数字经济中,当增加一些算法时,经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变得复杂化。生产或经济关系变革的特点反映出,在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使用)过程中,信息相较于其他商业和经济活动显得更重要,并会对其产生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信息革命导致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全球机构间的因特网(网络互联)正式联网,严格规定了电信网络的布局和信息的传播。一般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的进程是卫星通信。技术经济使从世界上任何没有有线通讯设施的地方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形成了云计算基础架构。事实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开放和发展使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目前,已经有近4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中国这一数据为60%。每天互联网上都会出现新用户。甚至在占全世界20%的贫困家庭中每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有手机。
伴随着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出现,当代经济日益虚拟化。事实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财学以及技术经济不是极限,电子信息革命及其产物――电子和数字经济改变了全球市场经济领域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最终试图在机器与机器的关系中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全球的经济部门,如金融、贸易以及工程、农业、建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都被卷入电子数字经济之中。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2010年互联网经济达到2.3万亿美元。牛津经济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走低,为204亿美元。
在现代技术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形式上,信息作为生产的主要因素,借助于以下方法和因素给出了经济量化增长的极大可能性:
第一,网上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品交易、金融(股票和外汇)市场的无限无界性;
第二,为了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企业规模缩小,横向管理系统得到开发并出现了虚拟企业(公司)和机构,也被称为“智能企业”;
第三,重复使用同一物质、劳动等资源,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系统的专业区域集群和企业云基础框架下提供各种服务;
第四,互联网覆盖范围限制经营活动的规模;
第五,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客户端转变为某种“神”,即数字化拜物教信徒;
第六,数字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包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最重要的是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数字谷”(在垂直整合系统内大学的基础上)。
但应同时考虑到数字经济的范围。这首先是在亚里士多德理财学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它的基础和应用方面被开发,也就是В.Ю.卡塔索诺夫所说的“货币文明”。Т.Н.尤吉娜认为依据亚里士多德经济学原理其并非是对社会有用的和谐(处于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的道德经济。
第一,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忽视了伦理和精神道德原则。从这个角度无法评估机器人制造项目。
第二,众所周知,由于无法控制流通和涉嫌洗钱的极大可能性,俄罗斯禁止虚拟货币(比特币)。
第三,产生和加宽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垄断权是获取知识租金和高额利润的要素。
第四,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增加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研究,只能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特别是经济哲学、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相互交叉。经济数字化――是区域和全球数字空间形成的客观过程。
二、欧亚经济联盟和俄数字空间的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数字化的新问题
2016年3月1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将提案筹备工作制度化,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委员(部长)К.米纳相领导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
2016年3月25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成员工作会议在莫斯科举行。К.米纳相和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部长Н.尼基福罗夫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EAOC)数字空间的建立问题。
上述两位部长评价了一体化进程中的数字现代化进程,数字化市场、数字化平台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度法规。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问题、建立可靠的跨国空间问题,以及一些经济部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
K.米纳相强调:“我们必须在选定的公共自动化进程中加快发起协同动作,在试点项目框架内解决技术和监管问题。这将创造出新的一体化效应,欧亚经济联盟的数字空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俄方强调本国的企业界和科研中心参与对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建立提案的进一步审查研究的必要性。
在俄联邦经济中,新技术旨在推进生产多样化、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新经济获得成功。所以,А.霍瓦特给俄联邦的新经济如下评价:“俄罗斯第一大搜索引擎(Яндекс)、卡斯佩尔斯基在线出租车服务(Т.Н.尤吉娜补充:如优步打车软件等)只是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例子。此外,俄罗斯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是政府层面的工作:‘创新技术被运用到公共服务中,公开的数据系统得到发展,创建了电子政务系统。”’A.霍瓦特指出:“利用信息技术,产权登记期限缩短为10天”,这个成功的例子使俄罗斯在“做生意”(Do-ing Business)指标排名中被评定为第八位。
三、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背景下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一的数字空间建立与发展的制度进程
2015年5月18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下讨论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新现实、新机遇、意向性合作和财务机制”,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部长K.米纳相定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数字化和对接问题。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俄罗斯工商会和巴基斯坦工商会以及俄罗斯商会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
K.米纳相强调,上海合作组织不仅地理上相连,更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周边国家建立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组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都是两个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而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在寻求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K.米纳相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前景广阔。更何况成为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伙伴讨论商业经营规程,联盟平台还会考虑到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框架内的责任义务。因此,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谈判的参与者。而且这与联盟的许多目标是相吻合的:修建更有效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运输业、投资合作、贸易和服务便利化、简化海关程序、协调技术监管规程等。”
K.米纳相强调:“在上合组织乌法峰会框架内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两大项目对接的相关问题,显然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考虑与两大倡议对接进程的协同动作。因此,应该形成总体方针。”事实上,合作的全新方向是将开辟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数字空间,即所谓的数字经济。
1.加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创新的背景
高素质的专业劳动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咅国所越来越重视的,尤其是加强对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的方法,由于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党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从应用电子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咅个方面,它的重点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电脑计算机和微电子为依扦的模拟数字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处理、接受和处理、发送和传输等显示与执行都将开始全面进入到数字化的发展阶段,从而也就由此衍生了咅种咅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以及新方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应用电子技术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随之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也开始逐渐转变为电子技术为核心,并根据应用系统的相关具体要求,对电子系统的外围硬件做出剪裁和选择。而目前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内容都相对落后,对于数字应用电子技术的培训也十分欠缺,所培养的人才更是与社会实际情况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存在很大差距随着全国咅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每一届毕业生的人均数量都在不断上升,而且,由于每一年都会有未就业的大学生不断累积,也就使得就业趋势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进行创新改革。
2.现阶段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提前了很多年,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仍是重视教学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从而也就轻视了实践教学的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旳教学还是需要投入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而且也较难进行组织,加之所要进行的实践课程都不被重视,而这门新兴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又多是以基本实验、重点实验对象、内容以及范围进行学习的,实验的内容的制定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由此也就造成了学生们轻视实验的现象出现。而且,我们又不能只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而是应用有机地把知识总结和实验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的训练一样重要。
2.2 教学实践中存在实质性问题
由于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存在一定必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合格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也是学生最为缺少旳能力,教师在进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吋候需要着重对这一点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实验要求的严格管理,其中学生的实验管理组织、实验中的设备设施等都存在着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灌输,而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有时甚至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
2.3 实践教学内容落后
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中会有各种咅样的影响因素存在,而我们的实践操作手法和手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把实践教学中的计算机仿真实验与电子产品的实习经验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一般教学中教材内容还是相对较为滞后的,缺少正规合适教材指导,甚至没有严格而配套的指导教材书使学生进行学习。
3.应用电子技术创新的方法
3.1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中
长期以来,我国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中在理论上、思想上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多数都认为普通高校的教育是长期而正规的,因此,就出现了重学历而轻经历的现象出现,经过几年的教育课程创新,对于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来说,很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而它又和实际应用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的理论教学,这些实践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章节的逐层展开也会将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变为核心内容,而不同的教材内容中的例子又较为零散。教学的实践表明,我们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该教材和课程的重点要点。
3.2 循序渐进进行专业课程培训
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单独的以某门理论课程来设定的,学生进行多次的实验都以验证性为主的,而专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系统专业的训练与培养,要想改善这个状况,我们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和训练,并按照教学的内容与规律制定出详细而又层次的规划,合理组成教育内容体系,形成既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性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课程的设计和认知更为专业,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进行系统综合的培训。
3.3 突出创新核心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将专业的核心能力作为教育的培养主线,将技能的考核作为主要培养内容,并整合传统的学科内容,构建一个以核心培养能力为主的中心目标而努力。而且还要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原则,对于实时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要掌握好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教师要做到边讲边演示,学生做到边学习边练习。还要坚持实践能力与考证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职能素养,充分利用应用电子技术的培训多多进行资格证的考核。
4.结语
关键词: 电子设计竞赛 电力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从历届竞赛题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题目:电源设计、信号源、处理类和控制类等。其中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最密切的是电源设计类题目,几乎每一届都会出现电源设计方向的题目,因此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应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卓越工程试点专业,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优秀的平台。通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把对人才素质的检验反馈到教学改革中,调整和改革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体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探索建立具有地方性普通高校特色的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以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和任务导学和驱动教学。
1.教学改革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体现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的能力。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厚基础、重实践、结合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形成突破,使学生有丰富的系统设计经验。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结合单片机C语言等课程,课内教学以理论为主,课外教学以实践为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届题目,分阶段构建课程知识培养架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全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争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
2.1学科基本内容教学改革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电子课件、电路仿真、教学素材资源库及视频展示等,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这样教学更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获得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课堂时间给学生自学和实践,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自学指导法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外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布置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开展专题自主学习,然后由小组负责人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不同小组学生先互评,然后老师进行适当点评。引入自学指导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给学生课外自学提供适当引导,提高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很大帮助,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和自主学习的乐趣。
2.2实验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与设计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个电力电子项目应用项目需要很多电路,如PWM电路、测量放大、输出控制等,涉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单片机、等方面知识,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开发带动其他课程学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给出设计方案,让学生分析方案,或设计满足性能指标的电力电子系统,最后指导老师对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讲评,分析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实验室完成课程教学过程,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分组实践,共同讨论。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设计能力培养原则,打破班级整体概念,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目前的教学条件,一般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以单片机开发板、驱动电路、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等硬件,配合从低到高的不同性能要求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从独立分项的拓扑电路技术实践向综合性工程实践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2.3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与选拔
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促进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目标是拔高创新人才培养带动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过程中引入“因材施教”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以满足不同需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对于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为了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和跟踪新技术和方向。
3.教学手段改革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电力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环节学时一般为8学时,课内安排3个基础性实验和1个综合实验设计,课外安排1个创新性选修课题设计。为了弥补实验课时较少及实验室在硬件建设上的不足,充分利用现有电路仿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软硬结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利用Flash等多媒体软件、制作波形分析等动画教学课件,通过这种互动式直观教学,解决电力电子电路中电压、电流波形分析难的问题,形象生动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结语
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改革,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基础扎实,思维和视野扩大,除掌握课程知识本身外,还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增强,培养创新意识,以点带面,对其他课程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显著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由元件到系统、由强电到弱电、由硬件到软件等多方面系统化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争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建坡.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10).
[2]王立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源类赛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3]王福兴.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看专业基础实验课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包含人文精神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它主要是指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in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网上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由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构成的互联网诱发的数字化及其运用已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涌现出数字经济、数字农业、数字军事、数字教育等。数字化是网络的一个主要特征。网络可以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是地地道道的多媒体。虽然目前仍存在如电视、广播等远距离教学的模拟教学手段,但这些都将迅速被数字化电视、广播等所取代。
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由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索浏览前端平台组成的用于人们教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数字化将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核心。离开了数字化,现代与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将成为无本之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网络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不纯粹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输快速的通讯网络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的前端平台是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而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确立,则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可靠保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使得其外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如果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角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科技飞速发展与人文科学被冷落,正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律背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元化并由此带来人文精神的散乱化。客观事物形态多样化带来人们主观思维模式的多样化,这是现实世界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网络世界是一个广裹的虚拟世界,是一个无视国界、无视种族、无视地域、无视权威、无视等级的世界。网络文化新观念诱导着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审视社会,审视周围一切环境,而行为方式也表现为千变万化。网络新观念的特点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时空无限放大或缩小、中心消解的边缘化、信息无终极的流动、将抽象变为现实的虚拟手段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散乱,少了一些凝聚,行为就缺少人文精神。
第二,知识资本、数字化技术产业化显得红红火火,人文精神却变得异常冷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特定网民的品格和精神,唤醒他们的心灵良知来支撑自己的一切行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它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加大加强,但人文精神欠缺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数字化技术竞争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越快,往往越是不能很有效地培育人的真善美,反而把人性中好的因素压抑了或是扼杀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抑制数字化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真处理好信息技术发展与人文思想教育的矛盾,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的劣势,积极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努力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模式,把人文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1.网络的双刃剑作用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信息污染等危害人类的不利因素。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于那些利用网络从事数字破坏、盗窃、诈骗和洗钱的行为,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观之,数字化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含量的同时必须与高度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即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才,不仅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类型。
2.网络人文精神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意蕴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人文文化一般而言是在一定时代一个民族认识人、对待人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这使人文精神带有时代的印记、民族的特色。但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意蕴、普遍的价值。网络技术第一次使人文精神的传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交流,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为人文科学的研究,为共享人类思想文化成果提供了普遍现实的条件。但是,我们站在网络时代,发掘网络人文精神的时代意蕴,并不否认网络给人文精神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文精神弘扬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境界。网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科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在“网络世界”的新舞台上,清扫各种思想垃圾,清除各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以技术与知识的创新促进网络人文精神,以网络道德与网络法的建设保障网络人文精神,从一个境界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IZl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虚拟空间,没有人文精神支持的网络虚拟空间恐怕要变成虚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要沉重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迈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3]
我们要立足于数字化技术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如果只在网络上生活,人就会被工具化、数字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上网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但如果只讲人文精神,就会忽视隐含在网络里的科学精神,忽视教育手段的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人文精神融人到网络里面去。f41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把发展信息技术及其集中表现的数字化,作为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其他国家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目标,也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人文精神及其指导下的各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以及生活更加殷实,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即使是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等,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关键是要把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结合起来。!习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人文精神在数字化中的作用,在现代化中实现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的结合,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时代性和传统性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要把引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要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起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的主要途径
第一,对学生网民实现人文关怀。在现实物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直观的,它的有效性几乎全依赖于热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怀情结。到了陌生的网络虚拟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在冷冰冰的网络空间感受到彼端传来的温暖和人文的关怀。在许多网络交流比较发达的高校中,流传一种网友现象,其重要程度超过了10年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笔友。在网友圈中形成的相互关怀要比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还要凝重得多。许多网络爱好者认为纯粹的网友之间交流并没有特殊之处,其交往形式和程度几乎雷同物理空间的知己好友。不少网友认为在网络空间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不亚于在现实空间得到的一切,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认为在网友圈中更容易得到关怀和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枝末节,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I61
网络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遨游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又生活在真实的物理空间的上网学生,既需要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物的福扯,同时也需要获得一种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寻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家园。在网络时代,对上网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主要着眼于提高上网学生的网络素质,使上网学生在思想、技术、道德、法制和心理上有承受、控制网络的能力,能适应虚拟社会并能安全地回到真实社会中来。要教育他们用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网络活动,教育他们既能上网也能下网。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的浩大和精妙,看到网络领域人类太多的空白和无知,要教育网民学会谦虚,学会自律。
第二,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人文精神应作为检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效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的就是运用信息多媒体传播人文知识,通过学习者的解读、领悟、思考,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比如电脑网络传播出来的精美画面、音乐、文字、语言、图表等都是代表着一定思想意识观念的物质载体,能使学习者的情感熏陶和体验锻炼得到有效升华,唤醒他们的善意心理良知,变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数字化 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资源库
一、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微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类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为九零后,手机以及电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学生的良好信息平台,具有传统课本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共享性、即时性、开放性。加之,微课的出现,更是给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锻炼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都通过两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购买专业结构的成品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老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到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与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规范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体系,不具备通用性,对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沟通,未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管理维护体系,造成了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用。
2.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英语实训素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素材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特色。甚至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海量的试题载体,存放着大量的历年考试习题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只是把教师的教学备案放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缺乏针对性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实训素材内容。重复、老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自主性比较强,没有新意的资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降低资源库的使用率。
3.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室的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数据资源库的支撑平台的技术问题较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很多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校园内网上共享使用,校外不能够共享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库利用率较低。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资源库的专业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有效的及时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管理,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第三部分是用户管理。通过专业团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专业管理,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先进实用教学资源更加畅通。
2.严格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准入条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要重视英语教学资源的挑选和审查。不仅要注意教学资源的质量水平,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设备便捷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微课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在入库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实用性教学教材的引入,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水平,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当前,高职学生大都存在机不离手的现象,喜欢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结合这一现象,可以大力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内容,使用图形、动画等方式,编制十分钟左右的语言教学课程,类似的教学学习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这也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教师更加透彻的优化教学目标,可以让高校更加便捷的实现教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英语资源库的建设水平一定可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源共享 风险防范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063-02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人们对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为了解决图书经费严重不足和用户文献信息需求激增这一矛盾,国内各图书馆纷纷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合作,解决资源建设投入困难,以实现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和利益互惠。同时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促使文献类型由纸质文献一统天下变为纸质文献、音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网络文献等多种载体形式并存。这一切促使着下沙高教园区各图书馆致力于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
1. 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础
针对目前各高校图书资源利用率低、经费紧张、图书更新缓慢,但是专业性强、特色明显、分布集中的现状,目前进行的下沙高教园区通过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和图书馆区域一体化建设,是在充分发挥各高校特色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节省图书馆经费和降低广大师生的阅读成本,盘活存书资源,保值、增值,让书在流动中创造价值。从而节约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师生对各类图书的不同需求。通过调研发现,下沙高教园区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优势有:
1.1 校园网的普及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均已建成自己的校园网,而校园网基本上都包括网络中心服务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学校信息资源库、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校内各系(部)子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校园网的建成,能够方便学校老师和学生检索信息,加强与外部联系。同时各校利用校园网进行校务的一体化管理,如校园信息管理、利用校园网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远程教学等,这有利于其他学校师生了解该校动态。
1.2 高校图书资源的各具特色
下沙高教园区不同性质的大学侧重领域不同,导致了不同性质的高校在工科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书籍各有倚重,如浙江财经学院财经、金融类藏书丰富,杭州师范大学历史、法学类书籍种类齐全;浙江理工大学的工业建筑类资料完备……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的馆藏为建立取长补短、共享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1.3 文献资源采购的现实要求
目前许多出版社都开始将自己的出版目录放在网络上,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互联、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等形式走文献资源协调采访之路。下沙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淡薄,缺乏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共建共享服务的强烈意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习惯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情报机构的标准,这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大的思想障碍。各馆应打破这种“贪大求全”的思想,努力寻求资源共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发展道路。
2. 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对策
为使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早日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本调研组从当前的下沙高教园区的各图书馆实际状况出发,在深入研究国内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对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新方案以下建议。
2.1 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咨询平台
在普通馆际互借模式的基础之上,各图书馆之间应相互协调、公开协议,建立统一的条形码、图书毁损处罚、奖励等机制,使得各专业书籍得以互补,互通有无。建立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的网络和一整套校际图书馆网络平网制度,及时公布电子信息及图书更新情况,以图书卡的方式,通过校际联网的渠道,实现下沙高教园区图书馆区域一体化的合作体制。各高校图书馆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之上,如实、及时在校际网路平台上、更新本校图书资源,学生只需通过该网络平台就可以明确哪所高校有自己所需借书籍:同时开通读者实时在线咨询服务。具体操作模式如图1所示:
2.2 完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
2010年12月27日上午,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ZADL)正式开通,虽然尚处试验阶段,但是受到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开通,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同时节省了大量经费;另一方面联合目录揭示了全省高校馆藏资源,对资源共知共建共享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ZADL为全省文献资源采购总经费节约超过1亿余元,通过传递文献节省了省内高校文献资源订购费用超过1600万元。目前,巨大的收益回报刺激着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ZADL)通过Web2.0,VPN、元数据及XML、J2EE等技术,真正实现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改进不需特定端口就能进行登录,完善查阅电子资源途径。努力实现通过ZADL的统一检索,便可以检索全省八十余所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所有数字资源和馆藏目录。通过文献传递实现资源共享和缓解各高校图书馆资金紧张问题。
2.3 共建共享各校自有的特色数据库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高校需要共建共享各校自有的特色数据库。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ZADL)共收集了八十余所高校的图书资源,浙江省高校都建有与本校的学科和科研课题关系密切的专题数据库或者特色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地建立在满足文献保存和本馆用户需求下更应提供更为广泛的资源共享,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没有发挥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而且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学科导航库、高校学生学位论文库等传统数据库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馆藏优势。而且很多数据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造成数据陈旧或者不可用,再加上没有适度的宣传,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利用率。因此必须开发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技术、各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以及设备的购置和人才的培养,而这就需要各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协调分工以充分发挥各校学科优势和馆藏优势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在对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运作,避免因选题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
3. 结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图书馆建设将会不断成熟和完善,下沙各高校图书馆建设亦是如此。然而,建立与实现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和多方面共同努力。在建设好各高校图书馆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只有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沟通、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利用网络优势、顺应图书馆业务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构建以开放为特征的创新体系,从较为全面的范围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满足读者需求的目标。
(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R414023)和浙江财经学院校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YJX03)成果之一)
注释:
①尚海永,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单看2008年的数据,内蒙古产量增加的资本贡献率是65%,劳动贡献率是7%,技术进步贡献率是28%,如表1所示。内蒙古经济产量增加72%源于对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只有28%源于技术进步。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悖科学发展观。因此,内蒙古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及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为立足现有基础,重视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2)能源拉动型经济增长。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内蒙古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急速增加,内蒙古不仅承担自身着高耗能产业规模扩张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还肩负着为东部地区输送能源的使命,因此,2008年内蒙古能源生产总量远远大于其消费总量,能源供给总量是消费总量的两倍。
2000年到2008年内蒙古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8.3%,高出全国同期平均增速6.1%,10个百分点。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速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0951,即内蒙古能源消费每变动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变动1.0951个百分点,1990-2008年间能源供给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6%,说明内蒙古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内蒙古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这不仅对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破坏,这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相悖。
内蒙古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近几年,内蒙古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产值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和。二次产业中,金属冶炼、煤炭开采、电力热力、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等支柱产业在全部行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超过60%上,而且其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这些产业都存在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上游产业、初级加工业、重化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是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为背景,人力资本水平低,产业自主增长能力不强。虽然,内蒙古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已具规模。但是还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工艺水平低,产品档次低的问题,这与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必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8年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了《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3]在该报告中创新指数共包含8个方面创新要素,分别是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和网络能力。其中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包含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市场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工艺设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等7个子要素的50个指标,能够非常直接地反映生产领域的创新能力。在该报告中,利用这些指标测算了全国各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并对各省制造业创新指数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内蒙古制造业创新指数是37,居全国倒数第三。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和天津其指数分别为67、66、65。这充分说明,内蒙古经济生产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差,与全国各地区相比处于低水平。
(3)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缓慢。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10年内蒙古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人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4.73%,人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14.05%,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比人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0个百分点。
2010年,在全国各省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排行榜中内蒙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69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在全国排第10名,远低于上海31838元、北京29073元、浙江27359元、天津24293元以及广东、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0元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排全国16名,远低于上海13746元、北京13262元、天津11801元、浙江11303元等。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对2010年全国各省市GDP的含金量进行测算,测算方法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人均GDP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可以体现每单位人均GDP的增长能够提高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幸福指数”的增加程度。测算结果显示内蒙古GDP的含金量是20.04%在全国排名中倒数第一,这一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安徽。而世界其他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75%。由此可以得出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缓慢的。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的概念应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是相对而言的,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他曾估算,物力投资每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每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
1.内蒙古人力资本现状
但是,目前内蒙古人力资本紧缺,经济发展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切,如表2所示:与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北京的从业人员占37%,其中从业占3.38%,上海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值分别是31.3%、2.02%。而内蒙古的这两个比值分别是8.2%和0.05%。如此大的悬殊与内蒙古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严重不符,制约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1990-2008年相关数据的测算,内蒙古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平均年贡献率仅为8.34%。这说明内蒙古经济增长是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
2.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一是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将直接促使劳动者本身劳动效率的提高。二是人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其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会促使物质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改进与提高。三是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由于人力资本存在外部性和扩张性(随着知识存量的增长其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将呈现倍增的扩张趋势或质的飞跃),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收益率递增的特性。
(1)促进生产领域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都要通过人的素质提高来实现,也即靠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来完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企业要想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葆活力,就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由很多因素决定,但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力资本水平,即企业的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才能够真正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寻得出路。
(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直观上表现为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部门、区域等层面的重新配置过程,是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不合理趋向合理的过程,实现形式是产业间要素的转移。通俗的说它包括物质资本转移和人力资本转移两方面。一般来说,物质资本的转移是较为容易的,只要资金充足,新设备、新技术等物质资本都很容易转移。但操作这些新设备、运用这些新技术的劳动者,却不能马上培养出来,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即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是人力资本的升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力资本升级的过程,也是对人力资本长期投资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3)增加人民收入。人力资本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促进人民收入的增加。从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来看,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越高,所从事工种的技术含量就越高,因此获得的工资收益就越高。从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来说,如果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其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很高,其生产效率就高,整个行业或整个地区的的产量或生产总值就高,自然的这个行业或地区人员的收入水平就高。根据测算:内蒙古城镇人均教育支出每增加l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10.07元;农牧民人均教育支出每增加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1元。而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l年,居民人均收入就会增加478.03元。
因此,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内蒙古区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充分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已难以满足内蒙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尤其是近几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使收入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增强。3.加大高等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完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以及迁移等。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最基本的方式。教育投资是指以一定的成本支出为代价来获得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教育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从表3中看到,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80%以上分布在第三产业,具有小学学历的劳动者85%以上分布在第一产业,初中学历者60%以上集中在第一产业,高中学历50%以上集中在第三产业。由此我们得出,产业层次越高对劳动者的学历要求就越高,技术含量越高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就越高。因此,内蒙古经济要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增加人民的收入就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内蒙古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经费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加之内蒙古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紧缺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合理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经费危机。下面我们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角度,对内蒙古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展开研究。
扩大内蒙古高等教育投资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投资
根据《教育法》(1995年)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第三章的分析中,内蒙古教育经费的绝对数额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无论是教育总经费还是生均教育经费,或是生均事业费中的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都在增长。现在对相对数值进行比较:
(1)教育财政性拨款与政府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情况如图3:从2002年到2006年内蒙古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远远低于政府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7年和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高于政府经常性收入增长,但2008年和2009年又有所下降,这说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波动性。而GDP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
(2)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如表4)。厉以宁曾利用38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数据建立国际比较模型,计算出人均GDP达到不同数值其教育经费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增长系数。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4000亿元时,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应该达到6.27%,国民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教育经费相应增加1.14个百分点。2011年内蒙古生产总值刚好达到14246.11亿元,但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只有2.8%(如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蒙古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较低,而这一比例与世界其他国家5%-6%的比值相比也相差很远。
2.扩大社会捐赠范围
社会捐赠作为目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社会捐赠,使得社会捐赠能够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1)培养社会捐赠文化形成。我们要培养社会捐赠文化的形成。首先,我们要在全社会培养广大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让群众意识到公益性捐赠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从而转变群众的捐赠理念。相比美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捐款中,有80%是个人捐款,其中70%来自普通人,2003年美国人均私人捐款为828.7美元。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会捐赠的宣传工作,向公众介绍国外先进的捐赠理念,深化群众对教育捐赠重要性的了解和认同,逐渐提高全民捐赠意识。最后,要向社会大力宣传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让大众了解到社会捐赠不是无偿是可以互利的,从而提高广大群众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捐赠事业的发展。
(2)在高校建立专门的募捐机构。捐赠收入作为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渠道,应该受到高等学校的充分重视。首先,高校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从只会向政府部门跑项目跑拨款转变为向全社会寻求捐赠,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的力量更加巨大。其次,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募捐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募捐筹集工作,并将募捐工作当成一项重要事业来做。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应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募捐的先进经验,制定严谨的募捐策划,对每个捐赠项目编写详细的计划书,以提高捐赠率。最后,建立规范化的捐赠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捐赠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捐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让捐赠者了解捐赠资金运作的整个过程,充分取得公众信任,从而促使高校社会捐赠的有效进行。
3.大力发挥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自身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强高校自身创收能力。
(1)政府方面。内蒙古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为高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优惠政策,对不同形式的合作提供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尽快扶持这种合作行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使双方合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双方顺利、有效的发展扫清道路;
(2)高校方面。高校应积极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学校内部科研管理,开发科研项目不断积累自身科研实力,鼓励成果转化。高校应该建立自己专门的科研商业部门,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与科研成果转化等事务。其功能主要包括:一是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主动寻求政府、企业以及非赢利机构进行合作等。二是代表大学与各种工商企业协商具体合作事宜并签订相关合同。三是向社会广泛大学的最新发明、科技成果等科研信息以吸引社会各组织投资。四是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具有商业潜力但缺乏资金支持的项目,帮助研究者发现或评估其发明创造的市场环境和商业价值,与研究者一起制定商品化策略与途径,为科研转化提供商业平台。
摘要: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探讨几条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们共同分享。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差,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所以第一节的绪论课重点要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笔者采用展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电子产品与放映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课前笔者挑选一些上届学生制作的音乐门铃、声控彩灯、八路抢答器、直流稳压电源、收音机等带有声光特色的实习产品展示给学生。他们兴致很高,都动手尝试感受产品制作效果,这样他们就会想到自己将来也可以亲自制作,从而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以此达到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的目的。这时,教师再引入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但是由于课本这一部分内容很抽象,且枯燥,学生不好理解。笔者从网上搜集一些图片,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容。然后笔者大致讲一下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口高考所占的比重和对电子技能实训的指导作用。最后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迈出了学好本课程的第一步。
二、重视课堂复习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虽然教师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总有一些学生做不好,学生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并不多,而能做到课后复习也就很不错了。因此为了巩固教学质量,课堂复习检查就显得很重要。笔者一般采用“一题多问”连珠炮式提问法。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由浅入深地提问,并且同一问题先由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再让三四个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重复回答。这样实现了优等生带动中差生学习的目的,也是对差生的鼓励和督促。比如复极管的知识时,先提问它的特性是什么?差生可能不能直接说出来,但是先让优等生回答,再让差生重复,这样既照顾了差等生的自尊,也让他们在回答正确后增强了自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上课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次深入提问什么是单向导电性?什么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有什么特征?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压值各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提问都很顺利,这种提问方法很受学生们欢迎。
三、发挥课堂导入的启发作用,把预习搬到课堂上
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不善于预习或者预习根本看不懂,所以笔者采用把部分内容的预习搬到课堂上进行的方法。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设置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这样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授分压偏置放大电路之前,复习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和静态工作点的估算,由IBQ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电路不能自动调节静态工作点的缺点,引入能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然后指导学生预习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并回答板书的问题: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②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比基本放大电路多了哪些元件?③怎样稳定静态工作点?虽然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很快在课本上找到答案,但是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解,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理论都很抽象,微观世界的运动和构造对学生来说都很难理解。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中的声音、图像以及教学视频就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易感知。比如二极管PN结的形成、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演示、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分配关系的动态演示等等。如果这些理论单凭“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 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课堂一片沉寂,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颖的立意、精选的教学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个教学课件。当然如果课本带有教学光盘,课件、光盘和老师的讲解三者统一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讲解习题多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教学设计 过程 方法
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即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设计适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计划。具体地说,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新的教学理论,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并信息化,配合现代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教育信息的教学方案,使学科的教学设计适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一、当前学科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状况分析与思考
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科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延用常规的手段,在策略上注重“刺激反应”,因而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为“设置问题解答疑惑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从这种教学设计看,灵活多变的教与学被教师框定在一个固定模式中,这注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较多地采用“口授、板演、演示”等灌输手段。学生不管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只要是教师要求的,都将它记住,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我个性都将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所框死。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想去甚远,而且其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当前,学科教学设计缺少学生与丰富现象和事实相互直接作用的机会,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活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不可能在学习中体验学习过程,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看,在教学中启发性将得到加强。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影视,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对图、影视进行由表及里,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事物发展规律,并掌握发展规律。通过生动的电子平台,与界面进行人机对话,让学习者动手,动脑,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在这种高度兴奋环境下,对于增加教学的信息密度有着莫大的好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改进,而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先导,科学而注重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
二、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
(一)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关键
1.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是数字化过程的首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系统中,只有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熟悉数字化环境,系统学习下载、上传,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编制课件、节件等,学习用计算机外设(扫描仪、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获取资料,从而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数字化过程的实现将是非常困难的过程。
2.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数字化过程的关键环节
对教学素材不能有很好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有机的、灵活的教学素材的整合。因此,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特别对教材的“关键”,“中心”等通过反复钻研,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于素材的数字化有着莫大的帮助。
3.教师明确教学素材内容是数字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中,具体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数字化学科学习课题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2)数字化课题的重难点。
(3)数字化学习课题的能力目标(特别是网络环节的信息处理能力)。
(4)完成学习内容问题化序列,即将学生的学习课题转化为几个层次的问题:一个中心问题:确定学生学习内容的中心,一般为重点知识点。若干二级问题:为解决中心问题的二级支撑问题(一般控制在两个层次为宜)。
(5)常见生活题材的数字化。
(6)教学实验数字化(完成实验的录象并转换成AVI、MPEG、RM等格式)。
(7)数字化学生形成性习题、巩固性习题、诊断性习题。
(8)设置教研组教师的个人邮箱。
4.有机整合教学素材信息是数字化过程的核心环节
根据序列化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师根据由学习内容序列化的问题,通过校园网络的资源库、Internet、光盘等计算机信息载体,搜集与学科学习问题有关的资料,这是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做好记录:有用网站的地址;网站的相关内容介绍;网站概况等。
(2)组织材料:
组织文本材料:对学科问题的说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自然现象相关的其它现象,小故事,小实验介绍等。
组织图片材料:说明现象图片,描述过程图片,形象图片等。
组织视频材料:自然现象发生、发展过程记录的视频,情景视频等。
组织音频材料:自然现象的声音等。
其它材料:说明过程的模拟动画等。
将上述相关资料按教材章节,分门别类安放在校园网空间,并完成资料的重命名工作。
(3)开展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活动。
首先,确定那些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自然现象,其次,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编制多媒体插件,并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库备用。
通过数字化教学素材,实现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信息化,可建成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资料库,配置大量的能说明自然问题的视频、flash插件、题库等,达到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根本性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核心
教学内容数字化完成以后,即具备教与学有用的资源库条件下,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教学资源库:其中文本、视频、动画、数据库、题库等必不可少。
2.构建信息平台。
设计教师个性化主页,其主要任务是完善网页与数据库连接,特别是设计好学习中各环节的反馈。做好如下板块:(1)课题导入设计;(2)解决二级问题素材设计;(3)诊断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设计;(4)诊断学生学习的检测设计;(5)收集学生整合学习材料的情况设计。
3.整合教与学资源:整合资源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应该考虑用教师组织的学习材料去影响学生,应该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体现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其大容量,网络化,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见长于印刷书籍的特点,使学习者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取信息。
(三)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根本
1.导入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网络环境课题的导入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此必须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入。
(1)情景导入设计:为了展示学科的问题情景、事物的发展情景、学科现象的发生情景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给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应让计算机成为能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平台。
(2)问题导入设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问题展示一般以对课题细化的核心问题为主干,进一步的问题以若干个“支撑问题”的为主。
(3)直接导入设计:学科中的有些内容不适宜上述导入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学习信息呈现给学生。
2.学习素材呈现设计
在课题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途经获取了大量与学生学习有关信息资料,需要进行有机、合理整合,并将信息呈现给学生;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习界面连接;设法运用网络手段促使学生快捷、高效取得学习信息,以提高效率。
可以以核心问题为主干,以支撑问题为分支,组成问题序列,在各个问题下配置相关的素材信息,用网页为主要呈现界面,用超连接方式实现跳转。
3.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设计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快捷得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需要有反馈环节,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指导。
在学习网页的各资源处设置访问量统计,实现呈现的各资源被访问人数统计,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那些信息,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利用。
从题库导入相关学生课后练习,起用校园网的网络作业系统,通过该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中,随时进行自我检测,由计算机评判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通过阅读计算机评判结果,实现快速、有效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后的解决问题情况,以便再配置进一步学习素材。
4.“模拟实验室”设计
(1)用AVI、RM、MPG等格式呈现学科的实验。
(2)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实验模型,并配上分步描述,能交换。
5.学习诊断设计
呈现不同类型的例题,给出完整的分析思路、规范的解题过程及每一步说明,以供学生完成相应的形成性练习参考。
呈现不同类型的习题,每一类型4题,在呈现的过程中,用动画等形式展示习题的所述学科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习题所呈现的信息,并在习题的后部设置完成时间(取大于X,小于Y值),要求在大于X,小于Y的时间内完成习题,超过这一限度计算机自动判断为“未完成,并记录”。利用计算机网上作业软件,即时给出正误结果,并记录学生练习结果。
数字化环境是一个新的服务于教与学的环境,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的一个理想平台,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值得我们教师研究和尝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焕发出其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3]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5]李克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一、报考安排
1.报考、缴费时间:
2009年4月15日至25日,节假日不休息,逾期不予办理。
2.网上查询《考试通知单》时间:
2009年6月18日至考试结束,查询期间可自行下载或打印《考试通知单》。
二、收费标准
1. 笔试课程:30元/科次
2.非笔试课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收费标准
(元/科次)
03A0004 文秘专业 30410 英语听说 80
03A0010 饭店管理专业 31013 饭店口语 40
03A0011 装饰艺术专业 31102 素描 70
31103 色彩
31117 表现技法
31113 电脑平面设计 80
31107 建筑装饰设计
31108 家具与陈设
03A0007 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 30717 JAVA程序设计 75
30723 程序设计基础(一)
三、报考相关问题说明
1. 报考成功的标志是所报考课程的缴费状态为“已缴费”。 报考期间考生可随时查询、修改和补报课程,但不能退报课程(即付费成功后不能退费),4月25日以后,可以查询但不能修改、补报和退报课程。
2. 网上报考缴费系统支持的是北京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考生或助学单位在报考前需先开立北京银行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帐户,存款金额要足够支付本期报考费用。缴费方式只能在北京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3.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国家教育考试前要求考生填写及有关要求的通知》精神,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技术教育考试的考生在进行报考的同时须确认《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未对此项程序予以确认的不能办理报考手续。
4. 本期考试采用不分卷形式,请考生参加考试时携带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实景教学;任务驱动;网络道德
Based on the digital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Wu Yongqi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ine of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 has been quietly build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class becomes the new curriculum structure reform and the key content, this series of changes is still in the continually forward exploration. In this great in strength and impetus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students learn all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ransported for life practice, has becom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new difficult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for students’ subjectivity, participatory, creative play to create a good foundation, to promote the school towards the autonomy of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Key words】digital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virtual teaching; task drive; network moral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 “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可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活动中,网络环境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具备如下优势:
(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综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掌握相应的网上学习系统开发技术,使之有效为学校教学服务,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推进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
2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的地位作用,教学方法、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老师占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教育;现代教育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创造地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素与创新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3 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体会
(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力量引导下产生的兴趣;试问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老师教学生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兴趣,他们会主动体念游戏带来的乐趣;相反,在一次课堂上,我在讲网页中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时,给一个同学讲了3遍,让他给同学演示一下,结果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根本就没听,为啥?一句话“没兴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我校,一节课用20分种讲解,剩下20分钟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例如:将办班报、设计课程表作为学习Word2000的教学任务;将制作学生成绩表作为学习Excel的教学任务;将制作班级主页或个人主页作为学习Frontpage2000的教学任务;有了任务,就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一、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的建设及管理
1.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及管理的思路
一是以规范职业院校教科研活动为基础,以防控事业活动风险为主线,以实现合法、规范、有序完成预定的事业活动,提高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内部控制目标;二是以资金活动为基础, 以防控财务风险为主线,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内部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将事业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构建职业院校教科研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内容体系
(1)科研项目管理。包括在校刊、合法出版社及报纸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或专业作品,公开出版的著作、译著、教材等,科研课题项目(国家级、省部级、市校级课题),市级以上获奖的各级各类成果,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负责分配、管理、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科研处按照科研项目经费规定审核后签字,财务处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审核支付。
(3)教学科研奖励评价。给予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系部奖励,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先进个人根据专兼(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分值结果评选确定,先进系部根据系部科研工作组织、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选。
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
1.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学校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尝试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提高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实施系统化管理
经调研,很多职业院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人工管理,如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处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考核、年度统计等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带来大量的工作量,致使工作效率较低。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特点,科研管理系统可从以下方面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1)设立人员管理功能数据库。建立科研人员数据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为每一位科研人员分配一个账号,用于登陆录入和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当然,也可以随时登陆更新个人资料。
(2)设立项目管理功能数据库。在项目管理中可体现项目状态,如已申报、待立项、不立项、已立项等内容。
(3)设立成果管理功能数据库。教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专利、教材等方面,同时管理系统可以统计这些成果的名称、级别等等,便于学校可以按照人员、类别或时间对学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
(4)设立科研考核功能数据库。每一个学校在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时都要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行考核,该系统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和积分,以便计算每一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量和展示其成果,并进行汇总排序。
(5)设立经费管理功能数据库。学校可以为每一位科研人员设立专门的经费账户,账户中体现科研经费支持额度和报销后的所剩余额,这样非常便于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鸿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数字化环境下科研资源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2,(33).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占妇科手术的第一位,挖除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镜下手术研究倍受关注,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7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82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腹腔镜组70例,年龄28-51岁,平均39岁,月经量增多20例(28.5%),无症状50例(71.5%),开腹手术82例,年龄37-45岁,平均41岁,月经量增多30例(36.6%),无症状52例(63.4%)。
1.2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以减少术中出血。
1.2.1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及持续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2.2手术步骤:腹腔镜组,患者取膀胱结石位,阴道置举宫器,导尿,于脐上缘切开皮肤10mm气腹针穿刺,确定进入腹腔后,以CO2气体形成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3mmHg沿此孔刺入10mm套管针(Trocar)。由此套管进入腹腔镜,电视监视下,在下腹两侧相当于麦氏点处分别行5mm及15-20mmTrocar穿刺,置入套管为器械操作孔,根据肌瘤的部位采用不同术式,带蒂浆膜下肌瘤用双极电凝后剪断,瘤蒂细者创面直接电凝止血,瘤蒂粗者创面用无损伤线缝合,壁间肌瘤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单极切开肌瘤处的包膜,抓钳钳住肌瘤,剔除肌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可吸收线双层缝合,剔除肌瘤用电动粉碎器旋切取出,0.9%氯化钠冲洗盆腹腔,检查创面有无出血,取出器械排除CO2气体,拔出套管,缝合穿刺孔筋膜及皮肤,术毕。开腹手术组:常规开腹进入腹腔,在肌瘤突出处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关腹,术毕。两组均于肌瘤剔除术前在其周围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或缩宫素稀释液以减少术中出血。
2结果
腹腔镜组:均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中转开腹。
浆膜下肌瘤30例(42.8%),肌壁间肌瘤36例(51.4%),阔韧带肌瘤4例(5.7%),肌瘤直径小于6cm50例(71.4%),大于等于6cm20例(28.6%),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10例(14.2%),小于3个60例(85.8%),术中出血量10-4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开腹手术组浆膜下肌瘤28例(34.1%),肌壁间肌瘤48例(58.4%),肌瘤直径小于6cm20例,大于等于6cm62例(75.7%),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60例(73.1%),小于3个22例(26.9%),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d。
转贴于
3讨论
3.1本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本组资料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亦可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因此,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无疑是以保留子宫的理想术式[1,2,3]
3.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子宫肌瘤大小数目的选则,如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由于切口相对较大或较多,电凝止血困难,需要多层缝合,开腹手术较适宜,因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问题是肌瘤剔除后创面的止血和切口的缝合[4],本组资料中腹腔镜组有2例肌瘤直径大于等于10cm和4例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的病例,术中出血分别为380ml和400ml,手术时间分别为160min270min,提示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数目大于等于3个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5]。肌瘤部位的选择对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近浆膜肌瘤,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最佳。肌壁间近黏膜肌瘤,因切口深止血困难多层缝合困难可能造成伤口血肿影响愈合,故为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6,7],开腹手术优于腹腔镜手术。因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与否应视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及数目而定,另外由于腹腔镜建立气腹,呈头低臀高位,对肠道的干扰少,故术后即可给予半流食,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只需4d左右即可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只要病例选择恰当,术者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镜下缝合技术,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参考文献
[1]郎景和,妇科腹腔镜手术现状、争议和发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 6(31):323
[2]Dubuuisson JB,Chapron C.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operative procedure and results. Ann N Y Acad Sci,1994,30:450
[3]BaranG,LaraeL,RizkK,et.al.Myomectomyusinglaparoscopy,23-cases.Contraceptfilesex,1993,21(1):45
[4]林金芳,冯冲,丁爱华等。实用妇科内镜学第一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0. 2001,11. 263.
[5]Harry R, Renneth A ,Thompson,et al lapauoscopic Myometomy : Anaoternative to Lapauotong myomectomy Or hysterectomy Gymaecological Endoscopy,1997,6:7-12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28-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20%-30%,其中30%-50%发生于育龄女性,在不孕女性中则更为常见[1]。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保留子宫或生育功能的标准传统术式;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医生的推崇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同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抽取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列为开腹组;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列为腹腔镜组。开腹组:年龄35.5±8.9岁单发肌瘤26例,多发肌瘤14例,肌瘤直径5.5±2.2cm;腹腔镜组:年龄34.5±9.2岁,单发肌瘤29例,多发肌瘤11例,肌瘤直径5.0±1.5cm。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病史、体征及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无合并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大小、肌瘤个数等方面均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腹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于脐孔下缘作10mm小纵切口,10mmTrocar穿刺成功,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气腹压力10-13mmHg。再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分别于左下腹作10mm小切口右下腹作二枚5mm小切口,分别Trocar穿刺成功,置入操作器械,宫体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U(1:6稀释)或缩宫素10U,单极电钩于肌瘤正中沿肌瘤长轴切开子宫肌层,长度为略小于肌瘤直径,深达瘤核,大抓钳钳夹瘤核,沿假包膜钝性+锐性分离肌瘤,完整剥出肌瘤,创面如有活动出血则用双极电凝止血。创面予0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闭合残腔,再予连续包埋缝合浆膜层。残腔深者,先行“8”缝合以缩小残腔。较大肌瘤均予旋切器旋切取出。
1.2.2开腹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验。
2结果
2.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
2.2腹腔镜组与经腹手术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表2。
3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对生殖内分泌健康状态日趋重视,更多的妇女希望保留子宫生理功能和身体器官的完整性,要求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且现代女性对于微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促进了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与传统经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优越性在于对患者的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感染率、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2-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肌瘤的大小及位置已无严格限制,其手术适应证为:浆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或阔韧带内肌瘤,且单个肌瘤直径≤10cm。如为肌壁间肌瘤,最好不超过3个,浆膜下肌瘤可不受肌瘤大小或数目的限制。而对于直径>10cm的肌壁间肌瘤、数量多于4个或粘膜下肌瘤、宫颈中下段肌瘤的患者,多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主要问题是切除后创面的止血和切口的缝合。因此,可先于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效果。其次,正确分离解剖层次;尽可能将瘤体自假包膜内剜出,避免损伤假包膜内的血管;切除肌瘤后,创面予双极电凝止血。熟练的缝合技术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止血方法。笔者采用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再连续包埋缝合浆膜层,该法缝合速度快,减少术中出血,且组织对合紧密,不易形成血肿。如果瘤腔较深,可分层缝合。缝合时注意关闭死腔,以防术后出血和血肿。
本文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朱兰,俞梅.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12,23(12):712-714.
[2]Cicinelli E,Tinelli R,et.al.Laparoscopy vs minilaparotom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9Jul-Aug,16(4):422-426.
[3]Malzoni M,Tinelli R,Cosentinao F,et al.Laparoscopy versus minilaparotom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short-term and fertility results[J].Fertil Steril,2009 Ma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