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标志。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生存发展和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向各单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与无形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提供有形物质基础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无形资产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结和延伸,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活动是指政府运用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经营资金、回收资金和完成城建项目的过程,可分为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而最终获得城市建设的社会、环境或经济效益的过程,它包括投资决策、实施投资以及回收资金获益的整个过程。融资活动是筹资者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筹措一定量资金的过程。融资活动是以投资活动为目的,投资活动需要通过融资活动获得资金,融资制约着投资,投资需要融资相配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由政府统包统揽,政府扮演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混合角色,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国际资本很难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导致政府投资比重过高,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建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资金供给短缺矛盾加大,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转变政府角色,从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经营者转变为项目建设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既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企业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投资主体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经营城市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和资产运作等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向融资为主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融资信用度,组建城建企业集团,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呈现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期长、投资金额大,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大力推行委托经营、特许权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于城市建设,加强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打破政府行业垄断格局,将原来依靠行政手段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市场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由城投集团进行项目投资服务并收费,政府购买服务。
逐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不同投资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各个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完善各项财政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大地方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比重,适当调整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监管,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和损失浪费;民间资本资金数额投资巨大,积极倡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完善市场化运作,为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我国作为世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当积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种新兴的融资手段,使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收益和风险相互结合,形成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稳定。
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空间,利用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都是大型项目,投资巨大,回收期长,把政府城建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结合起来,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通资金,扩大资金供给渠道,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降低贷款风险。股票融资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方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股票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形式,股票融资对于企业业绩要求较高,且在信息披露、程序申报和监管等方面严格要求,可以将资产质量良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组建上市公司,运输、通信、能源、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考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通过购买股票实现控股和参股的目的,从股市上进行融资,实行城市建设市场化与社会化投资营运。推动基础设施利用资本市场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债券市场融资,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是政府利用财政信用直接向社会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存款数额不断攀升,存在着旺盛的民间投资需求,积极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引民间投资,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发挥民间融资作用。实际上,债券融资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众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施工方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难以满足债券发行要求。
三、成立城司融资
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目的在于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扩大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可以统筹管理财政性建设资金,广泛吸收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发挥城建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有效地缓解城建融资瓶颈制约,有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缓解政府投资分散和缺乏监管的问题。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由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分散投资、松散管理的政府行为转变为集团公司投融资、经营以及债务偿还相结合的市场行为,按照市场化运营,实现经营城市战略,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载体,代表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负责投资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收益上缴到财政部门,城司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城建存量资产,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城建领域,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服务宗旨,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地方政府应当做大做强城司,扩大城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城市建设运营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将城司打造成为城市建设主要的投融资平台和最大的“投资民生公司”,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和长远发展规划。
四、经营城市土地融资
土地融资作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土地是经营城市最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供给量是有限的,是城市发展的“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使用价值日益凸现,是国民经济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资产,实行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土地经营收益是进行城市建设和扩展的资金来源。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的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经营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有计划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按照市场规则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征用和开发利用土地,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利用土地的出让和批租、土地置换、土地招商等形式进行市场化交易,为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地生财,滚动发展,把土地使用权拍卖和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土地经营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区域规划相结合,实行城市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实行收益项目与公益项目相结合,统筹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与周边生活设施相配套,实行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等公共设施捆绑式系统开发,提升周边地区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价值,提高城市土地溢出价值,使土地出现增值预期,促进土地融资可持续发展,使得土地开发和利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供求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国际资本投资,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结构体系,形成经营管理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证企事业单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营,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洋海,尹兰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17.
[2]任宇航,肖靓.PPP项目要创新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15.8.
[3]王景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4.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工程造价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策略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其工程造价涉及到建设费用、设备和工具购买费用、火力发电设施的安装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合理控制这些费用,能够更好的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投入,更好的推动火力发电厂的良性发展,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控制的工程中需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并且要实现全过程控制。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投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在火力发电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投资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能够为今后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火力发电厂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投资防范措施,进而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水平。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厂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水平不能够选择过高,否则将会脱离火力发电厂的实际运营情况,也会和我国的国情背道而驰,出现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但是标准也不能够太低,否则将会影响到技术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综合当前市场状态和国情,合理选择建设标准水平,为今后的编制、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尺度,为造价的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基本上来讲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估算,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有很多的原始数据,例如火力发电厂用电率、标煤单价、日常修理费用等,造价的控制者需要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编制单位,这样能够更好的利于对投资估算中的各项费用进行逐一分析,确保投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有利于造价基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工作。
二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在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以节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最为有效的造价控制举措,通过这一措施,能够确保设计阶段的造价不会超出投资的限额。在具体的应用操作中,需要严格的根据已经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初步的设计,之后再利用初步的设计概算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需要确保每一个专业都要按照分配的限额进行设计,这样能够降低不合理变更发生的几率。
其次,针对限额中的不适用项目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火力发电厂基建项目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定额不适用的项目,如果电力行业的定额也没有这一项工作的话,就需要根据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单价估价表的编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定额水平和施工材料的差价,并且要认真的分析批准概预算,并对概算中的各种费用组成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好节约资金的方式,进而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最后,需要对设计概念实现动态管理。动态管理在设计阶段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原值、现值以及终值三个概念。原值就是根据概算编制时的费用计算出的造价;现值就是按照工程批准开工年份对原值进行调整之后的造价;终值就是开工之后对年份度投资产生价差和现值进行叠加之后的造价。在实际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三个概念,这样在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中,造价的控制者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对预算的动态管理,进而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三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施工阶段是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整体建设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其中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资金投入,因此说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控制工作,并做好该阶段的预决算制度建设。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由于施工阶段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造价的控制工作需要层层把关,并且要根据部门分工的量价审查制度开展有序的工作。即先由各个专业进行工程量的审核,之后再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核,这样更有利于得到较准确的单位工程造价。
其次,要建立健全造价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厂的基建项目涉及的环节和施工内容较多,这样造价控制工作就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并且要明确责任机制,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确定每月工程进度款的合理拨付,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也能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的进度。
最后,要建立起工程设计和变更设计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对设计的变更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因为变更而导致的工程量增减清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西安擦很难过签证制度来讲,则需要对现场签证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造价控制策略
对于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来讲,做好竣工决算是一项关键的工作,也是竣工报告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这一工作,能够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有效的核算,并且能够有效的分析投资的效果,进而逐步的完善经济责任。火力发电厂的规模较大,涉及到的环节较多,牵涉范围较广,因此说除了整个工程的费用之外,还需要做好各种管理费用、监理费用、征地费用等的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竣工结算比较简单,只需要相应造价工作人员的配合即可,但是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竣工决算还需要有财务人员的配合,使其能够和造价控制人员进行合作,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竣工决算中涉及到的多种财务费用问题,以及对其中的归类和分摊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 其他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贯穿在火力发电厂基建项目建设的始终,上文中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造价控制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控制策略。
如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合同能够合同双方的责权利有着较强的明确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对其行为进行约束,所以说在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合同管理。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都离不开合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为造价的控制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和地方政府协调好,为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资金的节约。
结束语:火力发电厂基础设置建设项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造价控制工作,节约资金,并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造价控制工作需要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始终,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各阶段造价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造价控制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最大限度的节约火力发电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安福虎 大型火力发电厂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基建投资的策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07期
[2] 孙艾艾 火力发电厂工程造价控制浅析 企业导报,2009年第03期
[3] 高健 火力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广东科技,2007年第S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非洲;基础设施;对外投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人民币业是中国为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重要结算方式,使用人民币结算为境内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众多益处,不仅避免汇率波动引发的风险,更是简化并加快了交易流程。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至2015人民币将成为紧随美元之后的中非贸易与投资的主要结算货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在非洲的发展及意义
非洲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业务一直保持上升增长态势,根据南非标准银行的统计,截至2011年机构人民币存款与银行同业人民币存款合计达210亿人民币,人民币已成为非洲大陆普遍欢迎的货币。非洲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主要源自非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具有多元化的战略要求①;其次,由货币币值不稳和借贷利率高而导致贸易结算风险高和融资难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正是这些因素为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前所未有的机遇。
非洲地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2012年,随着南非等5国央行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地位并签署一揽子人民币债券投资协议,人民币在非洲市场融资方式的资本输出架构基本形成。随后,人民币的清关渠道在非洲主流银行成功建立,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综合业务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货币的国际化本身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国经济国际化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对外经济规模,开放的金融市场,稳健的汇率水平等作为重要支撑。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受到本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本币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制约②。
首先,人民币的国际化,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投资非洲的便利化,拓宽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融资渠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根本问题是资金的使用成本与效率问题,人民币存量在非洲的增加既可以换取非洲当地优势资源的进口,又可以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地位,拓宽企业利用资金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非洲当地的投资。
其次,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目前人民币在非洲投资的主要方式仍是直接投资为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深入发展将通过人民币做中介进行投融资的转化,防范风险,增加投资收益③。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与非洲资本市场的连接,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投资提供安全保障,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使用人民币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并通过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项目部分资产独立或以组合的形式放到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能够增加项目的收益。
同时应注意到,非洲市场的金融体系并不发达,中国的金融制度与机制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现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会不可避免地在非洲投融资的过程中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包括使国内货币政策效力下降,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更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非洲当地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可能会扰乱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机制等问题。
二、非洲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现状与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1969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投资总额达58亿美元,非洲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投资特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人民币在非洲的投资主要靠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占人民币全部在非项目投资的65%,占比较大,其中多以矿产,油气,住房,交通,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这类项目由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以及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都很长,目前该类项目所采取的融资方均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形式为主,比较单一。
2.开展非洲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银行较少,业务较为集中。截至目前,中国开展非洲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已经达到153家,其中只有19家银行开展了非洲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人民币融资业务,且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为主。
3.人民币在非洲融资总额中,贸易融资占比过高,类型单一。截至2013年末,非洲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款项目金额在非洲人民币结算总额中占比不足2%,与其他非洲跨境人民币业务相比发展极其缓慢,部分时间段甚至出现萎缩④。
首先,人民币在非洲项目投融资的发展动力略显不足。自从非洲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人民币对非项目同融资业务一直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境内外贷款利率差别较大,人民币贷款缺乏竞争优势。另外,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仍被纳入银行总体信贷规模管理,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善的跨境人民币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非洲非居民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和审查的手段欠缺,评估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再次,人民币在非洲的可兑换渠道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融资在非洲区域的接受度。从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来看,海外投融资项下的很多交易尚且存在汇兑限制,非洲地区人民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东西发达区域,非洲市场的人民币存量不够充足,资金融通渠道狭窄,无形中推高了人民币的融资成本,影响了人民币在非洲区域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业务的发展。另外,非洲缺乏人民币离岸市场,整个非洲区域尚未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使得人民币在非洲市场一定程度上流动性不足,投融资方式过于单一,避险能力降低削弱了人民币在非洲的接受程度。国家对非投资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民币大趋势下,对非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新思路的探讨
非洲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借助中国企业向非洲“走出去”之际,鼓励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项目投融资,在已开放的资本账户下,鼓励中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对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直接投资,参与非洲当地企业的并购活动,特别是在中非、西非等与中国经贸合作密切的国家展开人民币融资试点运行,推动人民币在非洲成为一种新型的储备和融资货币,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重要行业领域,尤其是矿产和油气等资源型产业领域,建立具有行业属性的以人民币为币种的非洲投资基金,加强国内金融业的非洲战略布局,提高对非洲投资的金融服务能力。在人民币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整合企业境外投资资源,建立长效险监控机制,实现人民币长期的对外投资效益,替代短期的投机性投融资行为,这样有助于与非洲本地投资者和业主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加强中国投资者和金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2.借鉴参考JBIC(日本协作银行)的模式,设立非洲区域统一的人民币投融资协调机构,由该机构负责中国政府对外开发援助(ODA)的融资业务,通过国际债券市场募集长期信贷资金,辅以政策性补贴,以优惠的特别利率水平向非洲国家与企业提供人民币项目贷款与融资方案。
3.向非洲企业开放人民币证券发行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洲企业在中国境内募集项目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运行。加大对非洲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促进鼓励中国国内以及非洲本土的中小企业参与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业务,为非洲绿色能源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虽然人民币的境外资本输出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从长期的风险承担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通过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将风险降到最小化。未来适时将人民币在非洲“融资利率市场化”进程纳入人民币整体境外融资利率市场化平台上来,通过市场化的实现,将人民币在非洲的融资利率视中国境内贷款利率来管理。例如,每个项目的具体融资利率由贷款银行和机构在综合考虑融资成本及行业风险后,最终确定在SHIBOR基础上上下浮动而形成。逐渐树立并强化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邹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20).
[2]王洪一.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机遇[J].当代世界,2008(05).
本周计算机行业微涨0.02%,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风格转换,在目前阶段的风格切换,一方面有利于行业估值的调整,缓解过高的估值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年底到来,行业也将进行估值切换,估值基准从2015年向2016年将会带来行业继续上行的动力。
我们认为,目前阶段行业的操作策略要一分为二,从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资金仍然关注小市值题材股,我们上两周一直推荐的小市值题材公司表现较强,湘邮科技上周涨幅30%,涨幅行业第一,也说明了当前市场对行业的偏好,短期我们仍然建议关注这类公司,小市值公司的年报行情也是主推因素。
另外,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2月16-18号在乌镇举行,届时将有包括俄罗斯总理等重要国家首脑参与的重大活动,将吸引全球的目光,对行业的短期刺激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信息安全、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技术等方面值得关注。
从中期来看,十三五规划在即,互联网+在2016年只能是有更大规模的发展,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前景依然看好,我们具体看好,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大数据、云计算、IDC、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
投资策略及组合:
上周投资组合收益-0.82%,行业指数表现为0.20%,组合跑输行业指数1.02个点。后市我们依然看好当前投资组合,组合为数字政通、创意信息、绿盟科技各占权重34%、33%、33%。
行业动态:
谷歌2016年2月正式重返中国
国务院24条措施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
公司动态:
2008年5月,温哥华,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CFA Instjtute)举行了第61届年会。该学院在全球有7万名会员,广泛分布于金融投资领域。来自70多个国家的1800多名CFA会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投资机会、政府监管问题、汇率稳定问题、黑天鹅理论、金融创新问题、环球经济政治稳定问题及行为金融与神经经济学等都是会议关心的议题。
笔者作为CFA会员参加了第61届年会。在所有议题中,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投资机会,想了解是什么吸引了国外资金到中国投资,他们怎样看待在中国投资的回报与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伯顿・马尔基尔的主题报告“发掘中国经济增长机会的投资策略”似乎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很多人熟悉马尔基尔教授是从他的一本历经30年依然畅销的经典之作――《漫步华尔街:股市历久弥新的成功投资策略》(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开始的。他最近的新作《从华尔街到长城》(From WaIl Street to the Great Wall)对中国的投资实践也做了总结。
经济增长空间很大
1820年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占世界GDP的30%多,而当时西欧的GDP占不到25%。至4了2006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5%多,人口规模占世界的20%左右,这样估算,即便中国GDP占世界的20%,也只达到世界人均的G]3P水平。所以,中国的GDP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平稳性来看,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以年均9%~10%的速度增长,2006年和2007年更达到了11%,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长时间地这样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2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就地区而言,不妨看一下中国中西部地区,那里的开发空间很大。高速公路、机场、电站、铁路、港口、输油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会继续吸引大量投资。中国不断增长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勤劳肯干的中国人使纽约看上去像个睡觉的城市。”中国政府吸取了历史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变,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
投资中国的风险预估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诱人,但盲目投资依然有各种风险。上证指数从年初到现在下跌了近50%。年初雪灾,使众多发电厂和输电线路无法正常工作。汶川地震,使7万多人丧生。除了市场的变幻莫测和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其他风险也让投资者有所顾忌。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日本关系的紧张程度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但由于这些经济体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隐匿的政治风险会相应降低。
政府虽然采取措施,开始提倡和谐增长和绿色技术。但自然环境的损耗,对能源的浪费,仍是威胁经济增长的另一因素。
收入分配不均(包括个人收入不均与地区收入不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这个风险也要考虑。当然,这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一问题的。
银行的坏账问题,会增加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不过从目前来看,不良贷款加上政府债务只占GDP的一小部分,这类风险并不严重。
另外,中国的市场有效性有待改进。这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管理基金的表现优于市场指数;二是同样的股票在不同市场上价格不一。但是中国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有效性就要好得多。
如何投资中国
投资中国使用混合投资策略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该策略是指混合采用直接投资法和间接投资法,本质上是分散化投资方式。因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法分别有可以涵盖的领域,将二者结合起来不啻是一种好办法。
直接投资中国公司股票
直接投资法,指直接投资中国公司的股票。对外国投资者来说,H股(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和N股(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是可以直接投资的,A股与B股则有一定的限制。价值分析发现,虽然N股中国公司与同类型美国公司相比市盈率略高,但考虑到盈利的增长速度,中国公司要优于同类型的美国公司。直接投资中国公司的另一个好处是,长期来看人民币会不断升值,这可以从日元升值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印证。
中国的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领域,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膨胀时期,包括高速公路、航空港、高速铁路等的迅猛发展,尤其中西部开发正处于基础设施的初级阶段,为以后大规模开发打下基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日新月异,目前4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估计到2010年这一比例会上升到50%,到2020年会上升到60%,对城市房地产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一、不同企业的投资策略
按投资策略的规模特征分类,可分为稳定性投资策略、扩张性投资策略、紧缩性投资策略和混合性投资策略。
(一)稳定性投资策略
该投资策略是一种维持现有投资水平的策略。现有投资水平可以是指现有投资规模,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不大时,企业通常会采取这种投资策略。在这种投资策略条件下企业应重视研究如何最有效率地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条件,继续保持现有市场维持现有投资水平,不断降低成本,尽可能多地获取现有产品和利润,积聚资金为将来发展做准备。
(二)扩张性投资策略
该投资策略是一种不断扩大现有投资水平的策略。企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可以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增加生产和经营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紧缩性投资策略
该投资策略是一种收缩现有投资规模的策略。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从现有经营领域抽出资金,缩小经营范围。也即企业收缩市场,撤出某些经营领域、减少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这种策略又可分为完全紧缩性投资策略和部分紧缩性投资策略。
(四)混合性投资策略
该投资策略是指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同时采取稳定、扩张、紧缩性几种策略,三管齐下,全面出击。它要求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经营领域,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在供给侧改革之下扩张性投资策略有很好的优越性。国有大型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裕,企业管理能力出色,技术积累深厚,因而可以通过走出去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也可以通过多元化成长策略扩大自己在国内的营业收入,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此外。大型国有企业也需要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大力投资,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一般国有企业而言,因为其财务状况较差,负担较重,再加上营收和利润下滑,适合采用紧缩性投资策略,加强现金流管理,保持资金链安全。
对于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裕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上市企业,适合采取扩张性投资策略。这类企业应该瞄准行业前沿,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以便企业取得先发优势。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跨领域发展,利用多种渠道获取资金进行跨领域投资和并购。
对于发展比较稳健的企业,稳定性投资策略是首选。这类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紧紧围绕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二、CFO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的企业投资中发挥职能
(一)积极参与企业投资决策
CFO作为企业财务的掌舵者,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最为了解,对投资项目的财务预测无人能及。CFO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投资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同时,要积极主动制订投资方案,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二)加强学习研究
(1)现金流管理研究。现金为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企业面临的现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所以CFO一定要加强现金流管理学习研究,要学习世界先进企业的现金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学习新的现金流管理理论和方法。
(2)风险管理研究。供给侧改革下,风险管理的急迫性与日俱增。CFO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创新风险管理方式。
(3)跟踪研究PPP进展。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大量PPP项目为企业投资带来难得的机遇。CFO一定要重视PPP项目研究评估,并制订适合的策略进行PPP投资。尽管PPP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内容需要探索。但PPP的研究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CFO丰富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开展PPP研究。
(4)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参股、并购等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提供了窗口。民营企业要充分把握这次历史机遇,CFO要带领财务团队广泛开展研究,就合作的方式、合作的途径、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风险的识别和规避等进行探索,提供相关资料供决策者参考。
本栏目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引擎至少具4方面投资良机[OL].中国新闻网,2016-6-22.
关键词:企业;财务投资;财务投资策略
一、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概述
一个企业的财务策略包括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分配策略三个主要部分,这三个部分由筹资开始,经过投资到分配行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筹资是研究资金的流入及其资金流入结构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的源头;而财务投资和财务分配则是研究资金的流出,财务投资在流出资金的同时相应的获得了资产或者收入补偿,财务分配是在投资者投入资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做出的资金流出。对于一个注重长远发展,以建立持续的企业竞争优势为目标,并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财务投资策略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财务投资是将企业蛋糕做大的根本,要实现企业财务的总目标,财务投资策略的选择是根本所在。
二、企业财务投资的策略选择
既然企业财务投资策略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企业就必须从整体上对财务投资策略进行宏观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散的财务决策方法之中,而缺乏对企业整体的认识,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在具体选择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寻找投资机会的策略
1、关注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调整
政策的调整能够使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要善于从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及其变化中分析有利因素,发现投资机会。重点分析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关注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台或调整,否则可能会造成被动,尤其是在改革快速推进的时期。税收政策的改变、投资政策的改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环境。比如,企业可以从这些政策中领会国家和地方在今后几年内优先、重点发展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优惠政策措施。弄清国家和地区将控制、限制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限制手段。又比如,较易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好的;而较难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则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差的。另外,由于税收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投资选择式,应该格外关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利用税法中对投资有关减税优惠的规定,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总而言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方针中寻找契机,一方面大胆地作出政策允许的、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本企业的投资决策,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从国家和地区的优惠政策中获得多方面收益。如果不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观片面地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2、研究市场状况及其变化
对于市场状况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研究产品的市场容量。产品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投资的机会也越多,企业投资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反之,则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第二,研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情况。包括其数量、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网点设置、价格策略等。第三,研究消费需求变化。比如,现在人们对住房改善及家庭汽车需求旺盛,这不仅拉动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建筑、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研究产品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高低是直接决定企业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内容不仅包括该产品最近几个年度的价格,还应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整体把握所投资生产的产品的价格走势,以此决定投资的力度和时间。第五,研究原材料市场及交通运输条件等。这些对于企业的投资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
总而言之,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既要立足于眼前,又要对将来有所预测,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放眼于国际市场,重视差异性,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作出综合分析,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使自身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扬长避短。
(二)选择投资地区的策略
选择投资地区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第一,选择企业的产品或项目有比较优势、进去后有市场的地区,这需要结合上文所提的市场状况分析来做出决策。第二,应该充分利用各国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选择低税负的国家地区或者避税地进行投资。又如国家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这个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也是考虑的因素。第三,考虑各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以及成本,例如该项投资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就应该选择在劳动密集型的地区。又如某地虽然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都比较低廉,但是交通运输却很不方便,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慎重对待了。第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可以选择在企业密集区或产业集群区,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加强相互信息技术人员交流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第五,考虑各地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对项目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同一国家内部文化的差异性小于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性,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仍旧会对项目的竞争力产生影响,特别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三)选择投资方式的策略
1、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直接投资方式是指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并参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投资活动,它有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形式。科学地进行直接投资,要注意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企业是坚持原来的行业产品、经营模式等,还是进行新的开拓,这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被投资地区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其次,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方式、独资方式和并购方式等。这个时候,投资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财力和投资领域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总而言之,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或者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项目,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2、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投资活动。 第一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例如投资收益率、净收益、现金流量等,来分析和选择是从事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第二步,如果比较分析结果证明还是进行间接投资划算之后,那么就需要对间接投资的工具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包括有家证券发行单位的资信等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等,要注意投资证券期限、收益率的合理搭配,要注意风险的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总而言之,企业做间接投资决策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收益高、风险小、期限短、变现性好的证券为投资对象,同时还必须由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制订相应的目标,权衡利弊做出恰当的决策。
(四)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策略
1.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投资风险往往在投资决策阶段就已经形成,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要慎重,要格外注重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尤其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必须保证决策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在有关部门凭借科学的预测手段,掌握投资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下,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包括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计划风险、经营风险及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等的预测。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才能找出避免风险的相应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建立投资退出机制
公司通过投资、再投资壮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公司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具有实现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财务状况、培育核心业务等优点。当出现投资项目与公司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或核心业务不相符,公司难以取得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权和发展主导权,公司根据目标负债及自身现金流量需要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等情况时,企业就应该选择主动退出。投资退出其实也是一种资产经营活动,因此需要借助资本经营手段来完成。一般说来,公司退出投资的主要手段包括通过转、售、并、停、关等,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果项目整体退出有难度,可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又如直接转让、出售有难度,可通过以股换股、以资换股、资产置换、托管、股转债等方式间接退出,或将部分资产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融资性租赁、抵押后间接退出等。这些资产退出手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企业应当注意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实施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投资退出策略和方案。
3、实施企业内部审计
在企业内部实施投资决策审计是规范投资决策行为,完善和强化投资决策自控系统,预防投资决策失误,保障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投资决策审计评价标准。应以国家财经法规和对投资管理的规定及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制度作为评价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效益优先。其次,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受到企业内部高层的影响而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维持其应有的独立性是相当必要的。最后,注重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不能只局限在财务这一块,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4、建立风险准备金
如计提跌价损失准备金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可以达到防范风险、补偿损失等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准备金只能覆盖预期损失,而不能覆盖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这个时候企业可以引入外部保障机制,例如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转嫁风险损失。
三、结语
企业投资策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前景和公司发展的健康程度,足见投资策略的制定在公司及其决策中的重要地位。而实践证明根本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财务投资策略,一项有效的财务策略应当是以财务投资总体目标为核心,以企业财务资源为基础,与变化的外部财务环境相适应的、相协调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投资策略,而应该从全局把握。
参考文献:
[1] 吉全贵:现代财务策略与策略[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2]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策略与财务政策[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张光科:论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J]. 经济师,2009,(3).
但是,本土GP募集美元基金之路颇为坎坷,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建立互信。当你的LP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时候,建立互信不仅重要,而且往往更加困难。LP在投资一个基金之前,总要做尽职调查。但是我们都知道,公对公的照章办事,并不能完全打消面对陌生人的疑虑与忐忑。LP与GP之间要有更牢固的合作关系,最终还是需要双方高层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的相互信任。
现实中,近几年表现良好的本土GP,不少人不会说英语,更没有在海外留学或生活的经历。他们不了解西方文化,很难明白国外的LP真正想要什么。这里我无意于贬低本土GP,丰田章男这位丰田汽车的掌门在向美国国会作证时依然找不到重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确大,以至于它的影响遍及跨国商业与金融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是如何降低LP尽职调查的成本。这可能只是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问题,但同样关键,并且也是互信的重要基础。由于公司的信息、流程等基础设施与国际PE基金的惯常做法不尽相同,加上工作语言的隔阂,外资LP对本土GP的尽职调查要花费更高的成本。
本土GP目前募集的基金规模都不大,往往只有一两亿美元,但是大的LP往往一次性投资就超过一亿美元,让他们投资这么小的基金,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显然不是划算的事情。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将公司的关键资料文档生成英文的版本,还需要有完备的IT系统与合乎规范的投资与内控流程。打好这些基础,将大大提升本土GP吸引海外LP的能力。
最后,本土GP需要保持很高的透明度,特别是涉及投资策略转换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本土PE缺乏足够长的投资记录,即使少数拥有1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它们的投资策略也经历了若干次的转换,没有稳定一致的风格。
策略不稳定恰恰是很不讨巧的事情,如果你想募集美元基金的话。海外的GP往往很单纯,比如一家美国的并购基金,20年来一直都是在做并购,不断重复“买入-重组-退出”的策略,章法清晰,始终如一。LP看这样的基金就很放心,因为只要没有其他突发的因素,它可以放心地把钱按照既定的策略配置出去。
反观本土PE,这些年更像在打游击。早些年做国企改制,创业板热了开始做Pre-IPO,互联网概念起来的时候又想尝尝鲜,最后市场竞争太激烈、项目不好拿了,又转战二级市场做PIPE。策略变得太快,没有清晰的战略主线和贯彻到底的投资哲学,容易让人产生投机多于投资的印象。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个人账户采取积累模式,由个人缴纳的一定比例构成。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制度的缺陷,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已不足以支付老年人的工资费用,以致将大量个人账户资金挪用,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 《中国养老金保险发展报告2013》公布,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由于统筹资金不计入个人账户,缴费者有不信任感,以至拒绝缴费,企业作假账,拒不缴费和欠费现象也频发,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
养老金管理统筹层次低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实力较弱、财政相对困难、收支有缺口的地区无法足额发放养老金,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养老金数额较大;各自为政的养老金管理体系严重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无法彰显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作用,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二)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困难
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由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负责增值和营运,这些机构几乎承担了个人帐户管理的全部职责,国家对资金的运用范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过多投资于高风险的投资工具,这就意味着个人账户基金的收益不会太高。而养老保险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才能支付给投保者,考虑到职工的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的保值,养老保险的支付将成为很大的问题。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我国养老保险从县(市)统筹,到省级统筹,再到一些专家学者强烈呼吁的全国统筹,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从低统筹层次过渡到高统筹层次。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实行统一的缴费标准,发放统一的养老金,显然是不现实的。参照欧盟的经验来看,我国应先实现养老保险的县级统筹,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市级统筹,在市级统筹运行稳定、机制完备的基础上,再实现省级统筹。这些级别的统筹层次由于是在较小范围的省内运作的,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的影响相对较小,易于操作与执行。
在实现省级统筹之后,养老保险统筹政策的选择就应该谨小慎微,从目前各省经济水平的巨大差距来看,我国并不适宜一步到位地实行全国统筹。而应继续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等省级统筹运行成熟,全国各地经济水平差距较小的时候,再实行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1.调整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基金由政府直接管理,借鉴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营模式,可以引入信托制度来管理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首先,以省为单位成立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从法律上看,该机构是受托人,也是个人账户基金的直接治理主体;其次,由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选择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来担任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共同投资运营养老基金。与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相比,信托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此时个人账户基金成为独立的信托财产,必须单独管理,不得挪作其他用途,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基金安全和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加入弥补了社保经办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和投资经验的不足,从而能够提高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效率。
2.坚持多元化投资策略
按照现有政策要求,我国个人帐户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债,这种保守的投资策略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贬值风险。事实上,从国内外养老基金的投资实践来看,多元化策略是应对投资风险的常用手段。对OECD国家而言,养老基金的传统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现金、存款等,其中股票和债券是最主要的资产种类。近年来另类资产投资逐步受到关注,具体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我国可以考虑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渠道。除了银行存款和国债外,建议将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企业债以及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纳入投资范围,待时机成熟后再探索养老基金投向基础设施等实体经济的可操作性。
3.引入生命周期投资策略
生命周期策略是近期国际养老金投资关注的一个热点,该策略强调最优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应随着参保人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我国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中也可尝试引入生命周期策略,其不仅能满足参保人的不同风险偏好,而且将帮助参保人特别是老年人控制投资风险。建议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按年龄将参保人细化为不同群体,为其配置差异化的投资组合。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厌恶风险,其投资组合应更趋于保守。
4.建立投资担保机制
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具有典型的长期性,其面临的投资风险只能尽量管理而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有必要建立最低收益担保机制,以保证参保人的个人账户积累额在退休时达到某个最小值。我国应构建一个由多方负担、多层次补偿的担保机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景是美好的,也是艰难的。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尖锐时,我们只有积极面对这个艰难的挑战,不断地改善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在解决了人口老龄化这个大问题的同时,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项禹晓旭.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财会月刊,2011(1).
不妨将问题不断细分,聚焦到更具体的领域进行讨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目前对高速公路建设的争议很大:一方面,消费者对高速公路收费过高普遍不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却认为,高速公路投资回报率太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收费。
例如2012年11月21日,云南举行经营性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在云南省物价局所提出的两套调整方案中,云南30条收费公路的费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云南省物价局的解释是,当地特殊的地形导致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奇高,所以要提高收费。目前单一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并不能充分体现经营主体和不同路段的差异,因此导致目前云南绝大多数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亏损。投资回报率过低的高速公路,又难以调动公路投资积极性,因此要适当调整收费标准。
一个简单质疑是,既然成本那么高,为何还要在这些地方修建高速公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何而来?
要知道投资是一连串的事情。高速公路作为经营性资产,赢利是其第一目标,在目前的制度下,收费标准是由全国统一制定,相关公司在投资相关路桥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换言之,最终运营的亏损应该是由路桥公司承担,而不应该将其成本转嫁给使用者。
如果投资者真的觉得依照目前的收费无法盈利或者收回成本,事先就应和政府协商价格,而不是事后调整收费。否则,一旦经营亏损就转嫁成本,那么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就成为一项只赚不亏的生意。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有亏有赚,为何高速公路就要全部盈利?换言之,假如造高速公路无法盈利,就不应该建。
经过前十几年的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路网已经初步建成,目前新开工项目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如果基础设施经营不善都可以通过提高运费来解决,那么承担这些成本的企业就会用脚投票,将资源集中到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区域。如此就难以产生投资拉动需求的效应。
其实,面对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一个好的投资策略是将资源集中在人口多的城市,这样既可以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当然,这样的前提就是要让人口自由流动。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人走出来”和“路修进去”之间做一个选择。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投资策略;限购令
一、房地产市场概述
(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交易双方就某宗特定房地产的交易价格达成一致并进行房地产商品交易的领域。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是形成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
(二)房地产市场特性
由于房地产不可移动性,因此房地产交易流通的对象实际上是附着在每一宗具体房地产上的权益,而不是物业本身。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权益交易市场。由于房地产不可移动,其区域性极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甚至一个城市内的不同地区之间,房地产的市场条件、供给关系、价格水平都会大相庭径。①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2010年,为遏制一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三次部署调控工作。出台遏制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办法后,房价出现回落,投机性购房需求得到一定抑制,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办公厅于1月26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限购令下昆明主城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土地市场供求情况
土地供给方面,从同比增长率来看月度供应变化,2011年土地供应量大幅上涨。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2010年土地供应量的峰值出现在12月为7337亩,2011年的峰值出现在6月为17961亩,达到最高同比增长率4797%。
从土地成交来看,限购之后,土地成交的同比增长率较供给大为缓和,仅有12月同比下滑,其他月份都出现显著增长。整体来看,2011年土地市场的增长,尤其是6月份土地成交量大幅上涨,来自于政府对于土地供应的大规模放量,其在土地市场供应的垄断地位形成的特殊局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产生了对土地和资金的大量需求,为实现上述工程,在地方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土地提高财政收入就成为重要的资金保证途径。
(二)全市房屋成交情况
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显示,昆明市2011年共成交各类商品房72926套,成交面积602.62万平方米。虽受限购限贷影响,成交套数少于2010年90套,但成交面积约有4%的涨幅。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显示,2010年昆明全年成交套数73016套,成交面积583.57万平方米。2009年成交总房源套数78134套,成交面积702.35万平方米,有大幅度增长,比2008年翻了近1倍。
(三)昆明房地产市场预测
从宏观经济来看,2012年11月CPI回落、PMI指数低于50%、楼市价格回落等系列信号,国家本轮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带来了2013年经济下行的风险。宏观基本面从紧缩到微调,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投资层面,2012年昆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仍将达到4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为2013年及后期的昆明房地产市场发展打下了基础。结合土地市场来看,昆明2012年逆势高走,实现了供应面积、成交面积和成交总额的大幅上扬,其中住宅用地就可能形成32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形成32万套的供应量,对未来市场形成了充沛的供应量。
2014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是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的政策,以确保公民福利政治,以保证改革脆弱期平稳过渡。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会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商品房在困难中向前。
三、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投资策略
2013年政府的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及落实,土地政策及楼市调控双管齐下,房地产市场逐步由高速成长向常态发展回归。尽管昆明房屋成交量未受到太大影响,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但行业内认为目前的房地产投资依旧面临新的调整与转型。要想在市场内寻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进行房地产投资策略的重新调整。
(一)策略一:顺势而为
在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应调整好心态,从积极的意义上解读调控,正视和承担调控的存在。
从国家政策趋势看,房地产企业应大力配合政府推进当前“房地产合理化运动”,把投资重心转移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在当前楼市调控的政策趋势下,房地产企业可以配合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这将有利于投资者在激烈竞争下占有市场。
(二)策略二:科学定位
房地产具有的固定性、适应性、异质性的特征,其价值本身受到区位环境、配套设施、房屋结构、外观装饰等影响。限购之后,房地产投资空间受到挤压,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科学定位显得更为重要。为满足不同投资或置业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应制定适合不同目标客户群的方案,来优化市场定位。
(三)策略三:成本管理
由于房地产的长期使用性,开发周期长、流程多,成本项目的构成十分复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限购的新形势下,低成本战略成为房地产企业最基本的竞争战略。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有效地实施战略,能快速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策略四:薄利营销
在房地产定价方面,还应考虑低价营销的策略。对限购后推案的项目来说,低价入市成为了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价格策略。除了考虑到成本定价和市场定价策略,对不同客户可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对于首购置业者、老顾客置业、一次性付清全款和按揭付款的,可按具体情况分别给予1%-5%不等的优惠。
结语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到,短期之内,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在此背景下,策略转型与调整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着力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顺势而为:房地产企业调整好心态,配合政府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科学定位:投资空间挤压下,优化市场定位及产品定位;(3)成本管理:低成本战略;(4)薄利营销:实行低价营销策略及差别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置业者需求。(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东.房地产投资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王书城.中国房价大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李庆生.建造黄金屋:高回报房地产投资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 东方导.超级泡沫:中房地产金融解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近期推算结果,在未来七年间,中国投资者每年将在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投入至少50亿,超越过去七年240亿的投资总量。尤其在某些具有高回报和高增长机会的首府城市,如悉尼、墨尔本等,瑞士信贷银行预计,中国投资者将分别买走这两大城市18%和14%的新建住宅。“移民流入比预期强劲,有可能给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催化剂。”
精明的投资者擅长在市场博弈中寻找最佳标的,那么,下一波澳洲投资增长的机会在哪里?在上期“澳洲投资”中,海外房产权威机构澳信集团的全球投资策略分析师带领我们了解了全球最宜居城市墨尔本,本期,让我们走近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
全球只有一个悉尼
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以及许多澳洲银行与澳大利亚集团的全国总部皆设在悉尼。不少跨国集团的地区总部也位于悉尼。悉尼期交所是全球第12大期货市场,以及第期货与期权市场。过去五年间,悉尼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但就业人数增加,而且企业数量新增2065家,显现出经济繁荣的局面。2012至2013年,悉尼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375亿,年增长率为2.1%,在所有首府城市中,只有以资源著称的珀斯增长率高于悉尼。
悉尼是不少澳洲知名学府的所在地,包括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西悉尼大学等。悉尼也拥有完善的初、中、高等教育设施。在澳大利亚移民局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赴澳的中国留学生中45%集中在悉尼。目前,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等多所大学皆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加上符合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就可直接申请入学。
悉尼是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加上悉尼自然环境良好,经济平稳成长,高收入与高就业机会多及优良的教育体系,是不少海外人士移民或就业、就学的首选。2012年,悉尼人口数量已超过460万,预估到2036年将突破600万,逾三成人口是移民,可观的人口红利带动租金、房价快速上扬。
悉尼楼市整体判断
人口是房地产经济的基础,如果一个城市人口持续增加,那这个城市的楼市一定是繁荣的。目前,悉尼经济基本面和房产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房屋销量火爆。进入2014年以来,悉尼的二手房拍卖市场清拍率已经连续十周保持在80%以上,不仅房产出售的价格高,而且售出的时间为历史最短,最快的单位上市几个小时就被抢走了。对于房产拍卖市场而言,这是百年一遇的情景;
二、房屋价格飙升。根据房地产评估和研究机构RP Data公布的澳大利亚最新房价报告,悉尼的房屋中位价格已经从2013年3月份的54.5万,上涨到2014年3月的63万,年增幅为15.6%。业内人士预计,近期可能的加息,对房价影响有限,房价将持续上涨。
三、房屋供求失衡。根据SQM研究的数据,悉尼的住宅房源持续收紧,已经下降到了2008年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年度降幅17%,严重供不应求。
澳信集团全球投资策略分析师指出,其对悉尼房产市场很有信心,看不出悉尼房价有任何疲软的倾向。他认为,有一些因素始终支撑悉尼房产市场:1、整个城市的低空置率;2、非常强劲的人口增长,每年净增长6万人;3、自我管理的养老基金猛增;4、外国投资者对悉尼市场的兴趣提升;5、限定供应。
然而,仍有一些人士表示,房价正朝着泡沫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澳本土颇有公信力的预测机构BIS Shrapnel在《澳大利亚住房前景报告》中预测,悉尼房价将在未来三年中飙升19%,房价中位数预计将达到82万澳元。针对中国投资人士,澳信集团全球策略分析师指出,投资悉尼房地产市场,在经济上极具可行性,其房价并不比国内一线城市贵,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租金收益相对稳定,还能够运用银行杠杆循环投资。近期,绿地集团在悉尼又拿了一块地,这样的投资大腕都已经出动了,跟紧他们的步伐应该不会有错。
郊区还是中心?
有置业者可能打算购入悉尼房产,却不知如何选择地理位置,澳信集团全球投资策略分析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由于房地产是基于土地之上的增值物业,因土地本身的稀缺性,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属性永远不会改变,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城市中心项目上,因为它们所享有的是城市核心配套资源,往往具有最强的溢价能力。毋庸置疑,悉尼CBD寸土寸金,历来是买家必争之地,与远郊相比,靠近CBD中心的房产,房价自然低不了,所以如果投资预算在70万澳元以上,且有长期投资收益的考虑,可以从容投放到CBD地区。
此外,包括Burwood、Ashfield、Rhodes、Strathfield、North Strathfield、Homebush、Ermington的内西区,也是购房者最喜爱的地方。根据RP Data的研究,过去五年内,内西区的别墅中位价从83万上升至了102万,公寓的价格也从44.225万上升至了54.2万,租赁市场十分稳定。五年内,别墅每周平均租金从450元升至630元,而同一时期,悉尼别墅的平均数仅为485元;公寓租金从每周360元升至480元,比悉尼公寓的平均数多出30元。
海外房产权威机构澳信市场部负责人指出,据最新研究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布里斯班的国际留学生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而且,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中,有28%集中在布里斯班所在的昆士兰州。无独有偶,近期《澳洲人报》报道中国首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及澳洲有关机构会面,计划大手笔投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等昆州东南地区。
澳信市场部负责人还透露,布里斯班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即可看出。而布里斯班房产在市场受到热捧并非近期才开始,相对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更显低调,从2013年底澳大利亚成为G20峰会主席国、布里斯班获得G20峰会举办地开始,布里斯班的房产市场就被有敏锐嗅觉和洞察力的精明投资客户看好,包括澳洲各大顶级开发商,纷纷在布里斯班抢地,澳信不断有布里斯班全新精品项目推出,国内富豪也纷纷出手投资昆州或布里斯班,从而给了投资客户一个明确的信号,布里斯班将迎来房产增值和租金增长的新一轮高峰。
来自澳洲房地产协会昆士兰州研究所(REIQ)的研究数据显示,布里斯班房产销售势头越来越猛,2013年第2季度,布里斯班房产销量增长了约10%,这一增长态势在今年第2季度得以延续。这也是布里斯班房产销量自1991年―1992年之后的首次连续增长。
8月,澳信特邀了澳大利亚权威机构Urbis首席经济学家来华,举办了以“透析布里斯班房产投资”为重点的讲座,场场爆满。经过权威经济学家的全面分析和深入讲解后,客户对布里斯班房产市场的信心大增,澳信推出的布里斯班房产项目,如市中心Metro集团开发的豪华公寓Central Village、Mirvac集团开发的临水观景公寓Unison等也大获好评,引发国内客户的集中抢购。种种迹象表明,布里斯班正成为海外房产投资市场的“一匹黑马”。
在澳信全球投资策略分析师看来,布里斯班楼市“爆发”的原因是多元的,并不难理解。
坐拥地利人和
布里斯班被伦敦金融时报旗下的《FDI》评为“亚洲十大未来之城”之一,这得益于其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开放包容的人才吸纳、创新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潜力。
首先,布里斯班北缘阳光海岸,南邻黄金海岸,是澳洲连接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交通要塞,在海运交通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布里斯班港口是澳大利亚唯一一座特建的、位于首府城市的联合运输港口,早在19世纪中叶就被作为重要港口。布里斯班也是大型资源和能源公司的聚集地,正因如此,有超过170余家海内外能源资源公司落户布里斯班。除此之外,布里斯班“南北借力、左右逢源”的旅游业资源引人瞩目,财富阶层的频频造访催生了对高端酒店、住宅的强烈需求,每年也为布里斯班创收不少。
其次,布里斯班是一个具有国际胸襟的城市,是无可争议的高新人才聚集中心。它以在广泛的领域(包括能源与资源、数字产业、食品与农业综合企业、物流配送、创新制造业、清洁技术和基础设施)向投资者提供机会,被评为澳大利亚最为亲善投资者的城市之一。
过去五年,布里斯班既是昆士兰州最大的经济产出地,也是澳大利亚抵御全球经济衰退、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布里斯班的经济总值高达1350亿澳元,预计将于2031年达到2170亿澳元。布里斯班市长库尔克希望把布里斯班建设成为全球十大宜居城市、全球资源与能源中心、泛太平洋地区经济领导者,继续为澳大利亚经济持续增长添加动力。
毫无疑问,城市未来发展将凝聚更多的高端人脉,土地价值必然不断攀升,相关物业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强。
年均投资回报11%
澳大利亚权威机构Urbis将房地产投资最重要的地段因素分解成“P.I.E”三个部分,即人口、基础设施和就业。
据悉,在截至2011年的过去十年里,包括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在内的大布里斯班地区,人口增长了25%,是悉尼、墨尔本及布里斯班三大首府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人口更是“爆炸式”增长,增幅达到229.7%。这主要得益于完善的设施基础、较低的生活成本、负担得起的房价,促使海外移民和跨州移民涌入。昆州财政和贸易部2011年预计,截至2036 年的 25 年间,布里斯班每年都会增加约1.4万人。为此,布里斯班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至2031年,昆州东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耗资将达到1342亿澳元,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均高达3.7万澳元。
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布里斯班就业市场以人口增长率2倍的速度迅猛扩展。尽管过去十年里,布里斯班一直保持着澳大利亚所有首府城市中最快就业增长水平,但预测显示,到2021年,布里斯班还将增加34.3万个工作岗位,到2031年,总就业人数将在2013年100万的基础上达到约150万。
不可忽视的“人口红利”,使布里斯班房产市场直接受益。Urbis认为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最好的房产投资城市之一。房产专家McGrath认为,“在未来五年内,除了布里斯班,我不可能想到其它更好的城市。”
在房产租赁市场,整个布里斯班的空置率为 2.8%,市场供应无法满足需求。2014年第一季度,布里斯班公寓毛租金回报率为5.2%,居三大首府城市之首。整体投资回报率方面,过去10年间,布里斯班公寓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1%。这些客观数据表明,房产专家、投资者看好布里斯班并非没有根据。
投资门槛超低
布里斯班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生活成本、负担得起的房价。其中,负担得起的房价是跨州移民的主要驱动因素。澳信认为,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一大重要因素。
根据澳大利亚市场咨询公司RP Data 7月的房屋价值指数,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的房产中位价仅为45.5万澳元,明显低于悉尼的69万澳元以及墨尔本的56万澳元。在澳大利亚首府城市中,布里斯班房产价格仅高于阿德莱德和霍巴特。由于澳大利亚购买房产首付仅需10%,意味着按照房产中位价计算,仅需4.5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7万)就可以首付一套布里斯班的房产,难怪海内外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
自去年以来,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上演多场资本市场“大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部分保险公司一面在资产端举牌获取优质蓝筹股资产,另一面在资金端销售相对短期高收益的万能险,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出发点始于获取经济回报。特别是,在如今经济增速趋稳、低利率、优质投资标的稀缺的大环境下,蓝筹股凭借自身优异的业绩,能够提供稳定的、较高水平的分红回报和中长期升值预期,从而成为险资偏爱的投资标的。
但是,部分险资的投资操作不再止步于做安静的财务投资者,而是在获取一定的股权比例后,积极介入公司管理,与既有管理层产生摩擦,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述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监管环境、竞争环境、保民需求、资本市场等,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信用风险增加、复杂利率的挑战,固定收益类投资标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第二,偿二代下“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给保险资金在多元化投资、股权投资上放开了更大空间。
第三,“泛资管”的大趋势赋予中小保险公司利用“投资型保险产品”赶超大公司的机会,但竞争的加剧也造成它们在产品端上愈发激进,用高额的预定收益率和缩短产品期限带来的流动性来吸引客户。
最后,中国消费者在高利率时代的投资惯性以及对“保障型”保险产品需求和认识的相对不足,进一步助长了短期、高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高速增长。所有这些变化,给全行业保险资金的整体运用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各家保险机构在投资策略、投资风格上产生了分化,帮助“险资”登上2016年投资界的关键词。
实际上,若纵观全球保险业发展史,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市场在资金运用方面均经历过与中国保险业目前类似的阶段。
通过回顾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股权投资策略和整体资产配置策略,以及历史类似转型期下领先险企投资能力的建设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坚持长期投资
各国保险业的股权投资在比例上呈现出很大差异。
例如,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保险业最发达的国际市场,其保险公司在公开市场股票的持有比例上却有着巨大差异。
美国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占一般账户比例一直都比较低,寿险约为5%左右,财产险约为15%-20%,但特殊账户(投连险、万能险、变额年金/养老金等)的投资比例受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资产配置可选策略非常宽泛。而反观英国,寿险的股权投资占比却在30%左右。
英美两国的股权配比差异受到两国资本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监管规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美国市场的股票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固定收益市场极其发达、层次多元、产品丰富;二是监管整体相对保守、对股票等股权投资的资本计价远高于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三是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极为发达,美国投资者的习惯思维是通过共同基金来获取股票收益,而对传统保险产品更多定位于“获取保障”以及获取“稳健的固定收益”(独立账户除外)。
再看英国,情况却大不相同。
第一,英国保险业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股市上有着百年的摸爬滚打的经验,百年的数据让他们笃信只要坚持长期持有,股票就可以获得比债券更好的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对股票投资的态度相对积极。
第二,英国的监管环境和商业文化都相对自由激进,监管完全采取“前端大撒把”的模式,核心依靠行业自律,不对股权投资比例作出任何像美国那样的限制,给予了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很大灵活度。
第三,英国的保险公司在个人投资者的财富配置中一直占据关键地位,投资者对传统保险产品的定位有较强的财富增值倾向、且风险承受力也较强,导致英国寿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占比较高。
虽然股权占比有极大不同,但是无论是英美还是其他发达国家,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上也有很多共性。
首先,均坚持长期投资,以长期持有为主导策略。
数据显示,美国保险业的大类资产比例长期稳定,在互联网泡沫之前和次债危机前的两轮股市牛市中,保险资金在股市的配比都未出现显著攀升。
反观中国,某些保险公司在股票投资上的参与度高、换手率高,投资收益率也因此与股市表现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实际上,随着资本市场越发达、越有效,基于股价波动获得短期套利越发困难,且该收益也不可持续。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在上市股票这一类资产的配置策略中,对长期持有策略更加推崇。
另外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成功的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上都坚持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是成功的长期投资策略的精髓。短期投资回报的来源是基于价格波动,而在一个价值和价格不会长期偏离的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的来源必然是来自基础经营业绩的改善和企业实际经济价值的增长。价值投资理念往往会将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导向蓝筹股。
一方面,在经济周期下行、利率低迷、固定收益表现不佳的时候,有着固定给付要求的保险资金必须要寻求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回报、且抗通胀的资产,而蓝筹股和房地产就是很好的标的。
另一方面,蓝筹股往往是在基本面表现稳健、增长可靠、且估值往往也相对合理的股票,非常符合价值投资者的偏好。
从美国保险企业的股票构成上来看,约76%都集中于分红稳定的大盘蓝筹股,消费股和金融股约占所持股票的一半。
目前国内出现的险资投资蓝筹股有其经济合理性,而保险等机构资金入股价值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助于资本市场对优质资产进行价值发现、提高市场效率。
但是,保险公司和相关监管机构仍需要对以下几点高度重视。
首先,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投资股票仍应以长期持有为主,不能背离长期本位。
其次,保险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必须合规合法,杠杆使用也要结合长期投资的目的,盲目加大风险只会使长期持有的操作无法落地。
第三,保险资金的来源是保费,代表的是保险产品购买人的利益,应该以保户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事实上,保险公司的股东,可能利用所控制的保险公司的保费资金投资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从而让险资投资失去了独立性。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的决策组织和决策体系要保持足够的独立,以避免因前述原因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
第四,保险资金作为金融中介之一,在利用其资金成为企业股东的过程中,应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应谨慎对待投后管理,相关决定要以最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激励企业发展所需关键资源和人才,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经营。 多元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不佳的时候,保险公司首先增加的往往是股权投资。但是,真正的强者也会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如果能在传统公开市场以外建立更强的投资能力,建立多层次的资产配置体系,利用保险资金的大资金量、长期性、低成本、灵活性的优势,在如基础设施、不动产、非上市公司股权、非上市公司结构性融资等另类资产类型上大力提升其配置能力,也可以获取持久、稳定的投资回报。 成功的保险公司在股权上都坚持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是成功的长期投资策略的精髓。
例如,美国大都会人寿(MetLife)就利用其在非公开市场高配私募股权、私募债务的策略,取得了优于行业的投资业绩。而其非公开市场的策略离不开其经过多年能力建设积累起来的三个核心比较优势:第一,拥有自己的专员网络,能够依靠其直接获取第一手的优质资产并从发起源头把控风险;第二,在个别领域如房地产建立起了包括发起、承销、风险管理、物业管理等在内的全价值链的能力;第三,在非公开市场、结构性融资上拥有了类似商业银行所具备的系统、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
中国保险公司在未来资金运用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强在非公开市场的股权和债权投资。可以围绕经济转型、国家战略调整的大方向,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对优质资产进行重点挖掘和投资。不过,另类投资与传统的公开市场交易有着巨大的差异,对能力的要求也天差地别。后者是与模型打交道,一个人便可操作上百只股票和债券,但是前者在获取、评估资产和投后过程中都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需要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和标的资产基础价值,这使得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思维、人才要求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从长期来看,领先保险公司随着规模扩大,均会提高对海外资产的投资比例。海外投资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通过更广泛的资产选择将投资曲线有效前沿向更有利的方向移动。
仍以美国大都会人寿举例,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逐步将海外投资延伸至欧洲、拉美、亚洲等几十个国家,海外投资比例从5%上升到15%,对其投资业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这一过程耗时20年,也显示出海外投资能力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提前布局和长期投入。但也正因为能力的门槛较高,长期来看更可能成为投资竞争力的关键。
短期来看,虽然发达国家公开市场的资产收益率目前因低利率而吸引力不高,但是在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和私募股权等投资上仍然存在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另外,海外部分新兴市场的债券产品也具备一定吸引力。目前,中国公司出海投资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已经有了初步探索,未来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考虑通过加大与海外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私募股权领域、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类项目上的跟投机会。 风险管理是关键
有效的资金运用不仅取决于资产配置策略,还与风险管理息息相关。在引入偿二代后,投资对于资本占用的要求更为复杂、细致,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越发重要。
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中国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的整体意识相对薄弱,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实践上存在差距。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加大,以及负债端产品的现金流变得越发复杂,更优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更系统规范的风险计量及管理控制流程,能够改善偿二代下的资本利用效率,提高保险公司的股本回报率(ROE)。
加强风险管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确保风控部门的独立性和整体协调能力,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以风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落实风控的关键。
随着转型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加剧。保险公司在通过增加非公开市场债权资产来应对低利率的同时,也应着重增强对信用风险的甄别和定价能力。
一方面,应尽量均衡对各类不同行业和类型的债权资产的投资,避免因在某一具体类型的资产上配置集中度过高而承担较高的局域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也应该尽力通过创新的交易结构以及条款设计获得最佳的风险收益比。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曾经历与国内保险业当前类似的状况:利率放开、投资属性强的产品占比快速上升、竞争加剧、资金端成本与投资风险共同上升。
在此背景下,个别保险公司疯狂追逐收益率,采用激进的资产配置策略,在个别资产类型上配置过于集中,最终不敌风险爆发时的冲击,走向破产。相反,成功的大型保险公司在竞争中有所节制,对投资风险严格把控,走得更长远。
目前,国内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加高杠杆、逐利二级市场,在资产配置上过分集中于某类二级市场股票,呈现出与美国两家寿险公司倒闭危机前类似的情况,需引起格外重视。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集群式投资 区域网络 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25-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等投资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浙江以万向、雅戈尔、吉利、华立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初步显露出浙江本土跨国公司的雏形。截至2009年10月底,浙江省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3 830家,总投资40.7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浙江民营企业在海外建立销售市场或营销网络,扩大浙江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参与并购具有全球营销网络的知名品牌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此外,浙江产能过剩的产业为减少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避开海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因此,加强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从全球范围内引进稀缺的战略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评述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1988)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其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他把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动机划分为资源导向、市场导向、效率导向和战略资产导向四种类型,并认为前两种类型是企业初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后两种类型则是企业追加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美国哈佛大学刘易斯・威尔斯(Wells,1983)教授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优势、就地取材优势以及接近市场和低价产品营销的优势,这也使得他们能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竞争。日本小岛清(Kojima,1973)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是投资国国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而在投资对象国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学者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杨德新(2006)认为,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在组织活动方式选择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企业的制度环境变化紧密相关,其核心是充分获取网络效益。王跃生(2007)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可以分为寻找低成本型、扩大市场型、寻求资源型和利益驱动型。邱立成(2008)认为,国内的资源消费、制造业工资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而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则是相互替代的,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资源导向、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型为主的。上述学者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动因以及类型等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文献尚缺乏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以及融入当地投资环境实现持续成长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
目前,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由主要设立贸易公司和办事处为主,向设立境外生产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机构、营销网络以及商品专业市场等转变。浙江民营企业已经从参与低层次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发展,从市场国际化向要素国际化发展,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1.建立境外加工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业、机械业、服装业、建筑业和矿产开发业等不仅在国内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产业基础。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纷纷通过开展境外生产加工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和原产地的多样化,减轻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转移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开展境外生产加工也可以有效地规避贸易壁垒,缓解贸易摩擦,并且利用东道国提供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截至2009年3月,浙江已成立了831家纺织服装类境外投资企业,境外投资7.63亿美元。例如,宁波海天机械公司已在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多个国家设立境外加工企业,已成为亚洲举足轻重的塑料机械生产商。
2.构筑境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形式包括海外销售办事处、贸易公司、连锁店等。其中,最具有浙江特色的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商品专业市场和海外商城。如康奈集团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开设了100多家康奈皮鞋专卖店,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此外,通过实施海外并购,也可以获得外国企业已有的成熟销售网络。如万向集团在欧、美等八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9家公司,构建起涵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到2012年,浙江拟在境外建设50个省内优势行业的地区营销总部,重点扶持100家龙头企业建设营销网络,其功能主要是自主品牌推广、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
3.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浙江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诸多优势,绕开知识产权壁垒,迅速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资源。截至2009年3月,浙江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31家研发机构,总投资1.12亿美元。如温州正泰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建立战略联盟,并在美国硅谷建立了电气前沿技术研发中心。
4.实施海外并购,占领国际市场。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也在逐步升级,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取有效的人力资源和国际知名品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此外,实施海外并购还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借助现成的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迅速打开国际市场,降低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例如,雅戈尔集团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五大服装企业之一Kellwood公司旗下两家公司100%的股权,成为世界最大的男装生产企业,壮大了企业自身的实力。
5.进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产业集聚效应。 所谓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资金补贴、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相关联的产业或者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在国外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以避免企业恶性竞争,形成规范的产业环境来吸引国内企业集体对外投资的一种投资方式。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就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兴建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如浙江华立集团、康奈集团、温州协力皮革和吉利控股等已经分别在泰国、俄罗斯、越南和墨西哥建立四个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占全国总数的20%,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工业园区的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推动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带动一批与其有着密切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如供货商或客户等)跟随迁移,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此外,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也会带动同类企业的竞相模仿,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加之商会或行业协会的影响,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和动机会日益强烈。
三、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
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等策略,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实施成本领先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成本领先对外投资策略是指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以寻求廉价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充裕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宽松的环境管制以及各种税费优惠政策等,实现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如民营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基地等。成本领先对外投资的动因源于本地日益高昂的超出其承受能力的经营成本以及狭小的生存空间制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企业更接近原材料产地、接近劳动力供应地或接近销售市场,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
成本领先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可以使民营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然而,成本领先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特定资源优势之上的,随着投资地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低成本竞争优势是难以长期维持的。此外,对外投资企业与当地区域文化的融合、管理理念的变革以及新生产关系的建立等本地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隐性成本也会不断涌现出来,因此,这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跨国经营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
2.实施差异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差异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是指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区域优势、人才优势、技术和信息优势等,获取战略性资源,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实现企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扩张性策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企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整个价值链的再区位选择,进而谋求价值链增值,获得核心竞争优势。企业价值链中设计、生产和营销等各环节具有跨区域分布的空间特征,这些活动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民营企业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配置于最具资源优势的地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境外研发机构和实施海外并购等对外直接投资形式都是差异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具体体现。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可以拓展市场空间,树立国际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则可以聚集更多科技人才、科技信息和创新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而实施海外并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资金、技术能力、管理经验和营销渠道等战略资源,逐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客户提供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3.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是指民营企业为了寻求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规模经济、创新扩散效应以及交易成本节约等企业集群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群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目前,浙江许多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已经逐渐由个体投资向群体投资变化。一方面,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更好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近几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及通信业、医药制造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形成,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日益下降,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一趋势使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而发生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产业集群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浙江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有限,承受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作;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共享;增强对外谈判能力,节约采购成本;降低海外投资风险,避免恶性竞争等效果(衣长军,2008)。浙江民营企业通过创办并依托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可以有效地增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
四、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发展对策
1.构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简称GVC)是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到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及工业园区等,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某个或某几个“战略性环节”。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应将价值链的部分环节嵌入当地价值链,采取成本领先或差异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当价值链环节充分嵌入当地环境以后,应向更深层次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区域生产网络能超越企业边界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此外,能够使民营企业获得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构建融入当地创新环境的区域创新网络。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应在建立区域生产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境外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等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最终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分享的动态创新网络。此外,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或工业园区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搭建了有效的平台,通过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原有的创新合作关系仍然得以维持,并在当地开始拓展新的创新网络关系。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之间在地理上的集中,不仅有利于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累积,而且由于沟通的便捷性,如现场参观、频繁的面对面交流,使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在这种环境下,各行为主体更容易通过创新网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此外,网络成员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习惯、相近的社会关系以及共同的社会准则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信任,增强企业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
3.构建基于信任与合作的当地社会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区域内的企业,借助于产业相关资源的流动、彼此间形成的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关系,包括市场交易关系、社会纽带联结等。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对民营企业外直接投资具有深刻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发展和融入当地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亲缘和地缘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信任关系。然而,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很难直接从当地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因此,必须以血缘、地缘这些原有的社会关系为纽带。浙江民营企业对血缘、亲缘以及地缘的认同,使得社会网络关系可以从家族关系扩展到同乡关系,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信息、知识和社会资源的支持。随着民营企业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也会逐渐拓展至当地特有的更大范围的社会网络之中,并从中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资源,进而实现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
结论
本文剖析了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模式,如建立境外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境外研发机构、实施海外并购以及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等。提出浙江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来获取国外的战略性资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且认为民营企业需要嵌入当地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和社会网络进行跨国经营,逐渐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Dunning,J.H.(1988),“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Spring.
[2]Wells,L.T.,1983.The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Cambridge,MA:MIT Press.
[3]Dexin Yang,China’s Offshore Investments:A Network Approach,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6.
[4]Kojima,Kiyoshi(1973),A macroeconom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itotsubashi,Journal of Economics.
[5]衣长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创新[J].经济纵横,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