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范文

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

第1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直观性;基本观点;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对于室内设计除了有使用安排和冷暖光照等物质的功能方面的要求,还有和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和风格文脉的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人们长时间的生活在活动于室内,然而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系中的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在室内的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方面,总的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和社会经济和民俗民风等密切有关联。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拥有着时代的标记。这是由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施工工艺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中,从整体看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使用性质――为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设计构思的时候,需要的运用物质技术和手段,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即各种各样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各类民居的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和山西民宅大院和福建客家土楼和泰族干阑式住宅和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这些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与空间室内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和装修工艺制作方面,都有借鉴成果。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国外,公元前古埃及的是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画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体,还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柱的装饰纹样均很精美,神庙大柱厅内硕大的石柱群和极为压抑的厅内空间,正是符合古埃及神庙所需的森严神秘的室内氛围,是神庙的精神功能所需要的设计。

三、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室内设计需要注重的是研究人民的行为心理与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设计观念出发,仍需二者结合。总之要达到―― 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综合。时代感和历史文脉并重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和符号来解释的,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特征,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不一样的空间给于人民的不一样的感觉。加强了队整体环境的感官。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于环境的整体和文化特征,跟建筑功能的特点的很多方面考虑全面。科学性与艺术性合体,现代设计的基本点,这是在室内设计中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之间的结合。科学性,包括新型材料与结构构成与施工工艺,很好的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跟设计手段的变化。在重物质技术手段,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形象,具有视觉愉悦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科学性与艺术性;遇到不同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可能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

四、室内设计原则

(一)室内设计是要满足于使用的功能,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跟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的尺寸,空间的比例;合理的配置陈设和家具,解决室内的通风,采光和照明,还要注意室内设计的色调总体效果。室内设计是创造很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目标,把满足人民在室内设计进行生产和生活和工作和休息要求置于第一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运用功能,使室内环境科学化与合理化和舒适化。

(二)室内设计必须满足于精神的要求

室内设计考虑使用精神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艺术感染、视觉反映心理感受)。室内设计精神是会要影响人民情感,还会影响人民的行动和意志,所以要研究人民认识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人民和环境相互作用;研究人情感与意志。设计的人必须要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手段去影响人民的情感,使得有升华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果能突出表现那种构思与意境,那么,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的感染力,很好地发挥精神功能方面作用。

(三)室内设计要满足于现代技术的要求

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它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要想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建筑的空间创新于结构造型创新有着很大的联系,第二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的考虑到结构造型中的美的形象,把艺术于技术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要求室内设计的人必须具备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性能、特点。

(四)室内装饰设计必须要符合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要求

由于人们所在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不一样,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有着很大差异。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和文化素养的因素都不一样,使得室内设计也有不一样。

参考文献:

[1]黄白.关于室内装饰设计色彩调节的几个问题[]J

[2]卓文.高慧强.3dsMax室内设计精华案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65-184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朱友发(1966- ),男,湖北荆门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闵捷(1965- ),女,河南南阳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卢伟(1967- ),男,湖南常德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广州 增城 51137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8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76-03

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为平台,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给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模式和举措,为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有从“生产性”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能够生产出真实产品或提供真实服务的实训基地,并且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有从“真枪真刀”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就是要尽可能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一样,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实战能力;也有从“仿真性”出发,认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基地都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依据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和利用校内自身资源和优势,由学校独立或与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活动过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形式包括:校内实习超市、校内实习工厂、校内创意工作室、校内法律、财务咨询公司、电商校园商场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整体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为今后发展增加后劲。其目的是通过“主动学习”来实现的,这里的“主动学习”指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育。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育人的新范式,其特质在于包含了实践与教学的结合与交替。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生一边在基地实习,一边在基地学习理论。在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实习不是模拟和参观,而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实习与教学两种场所的两种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交替进行的。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条有别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通过相当的实践课程来实现。在国外,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来实现的。国内高职院校也不乏仿照外国的做法,努力争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培养方式,但由于企业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太理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也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但由于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这种方式缺乏持续性;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又缺乏企业真实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设,引入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属性,又由学校主导,具有教学属性;学校企业不断投入,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支撑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哲学基础

1.认识论的实践观点,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最基本的哲学观点。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反复过程,需要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无限循环以至无穷。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既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所学知识的过程。

2.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交替式”学习的重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将“真实情景”和“工学交替”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倒逼学生自主学习。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1.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老师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关系说:做便是学。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那才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边干边学”“教学做一体”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2.莱夫和温格的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要根植于情景之中,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应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情景中去学习,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比如,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情境学习理论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3.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

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将实践智力的测评作为学生智力测评的一部分,为学生智力测评的科学性、全面性、公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一)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1.自筹资金型。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学校主导型模式。由学校(师生)出资,在设备、管理等方面建立与现代企业相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建立的以商棚为平台的跳蚤市场,以创业园为平台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基于校园电商平台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基地,以及“日日鲜”保鲜蔬菜连锁超市、机电系汽车服务中心、财经系会计服务中心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2.学校主导型。这种模式包括学校自筹资金、行业或企业捐助、社会赞助等形式。其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和实践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统一安排,便于实施教学计划。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室得到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支持,公司赞助设备价值数万元;创业园得到天猫公司赞助,建立“天猫小邮局”实训基地;机电系得到广州兆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赞助,建立汽车服务中心。

3.筑巢引凤型。这种模式在学校拥有场地、厂房或其他设施,而缺少部分或全部设备或企业化管理模式、技术力量、销售渠道等因素的情况下,学校往往通过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与之配套的设施、生产要素,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开展学生的实训活动,实现“学做合一”的目标。

4.咨询服务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条件,为企业、政府机构、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如电脑设计、会计事务法律事务服务、会议策划与管理、礼仪服务、艺术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或依据企业的问题,展开调查,提出方案、建议。特点是投入少、市场风险小。

5.股份合作型。学校通过灵活的筹资方式,向企业或师生或社会融资,形成股份制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超市多属于这种模式。

6.共建共享型。学校和企业依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合同形式,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机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训课程项目,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分担教学与实训任务。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和制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条件滞后是影响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受资金制约,学校现有实训基地有限,而企业愿意投资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愿望不高。原因主要有:(1)政府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如以税收优惠和减免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实习基地建设。(2)校企工学结合思路不宽和缺少成熟的经验。学校的内生动力不足,没有实践教学方面的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属于生存型或发展型企业,没有足够实力和境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实习基地存在利益和功能冲突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投资方(老板)、经营方(管理层)教师、学生、实习基地企业(企业方),还有已经在学院经营的各个商家。现在要引进企业(项目)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就会出现学生实习基地经营的产品(项目)和已经在校园经营产品(项目)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在实训基地运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经营的矛盾与冲突。如果生产性实训基地还要实施其他的功能,那么其他矛盾和冲突还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叠加就会导致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运营不力。

3.实习基地存在组织和管理问题。尽管成立了以学生为团队的管理机构,但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运营时间短,在实习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和实践教学环节对接,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和对实习基地教学的督导方面还缺少配套的制度和考核方案。这样就使得实习基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还需要优化和提升。

(三)民办高职院校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举措

1.政府应该进行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优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宏观环境。民办高职相对公办院校,在身份、地位、规划、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弱势,而民办高职自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缓解我国高职教育实习实训难题的创新模式。政府层面应该加强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政府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规范的政策,完善制度设计,积极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实践条件的改善。

2.找准切入点,挑选典型专业,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学校要结合相关专业的性质、区域产业实际需要,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的调整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更加适应民办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3.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应该包括市场功能(即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等功能)和教学功能。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就是要发挥市场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践中片面注重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基地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4.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素质结构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师全程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实训,将教学与实践、课堂与车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教的师教学水平。

可围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岗位所涉及的一系列(新)工序、(新)技能组建一支专业教师团队。一方面,将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基地进行挂职生产(经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挂职生产(经营)的实际效果编写教材、开发课程乃至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与随之而来的教学改革的双重驱动,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5.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建立行业、企业产学合作机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进行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形成互动机制。企业可以对实习基地进行深度投入,合作开发产品、合作制订营销方案、合作编写可以用于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工学结合的教材;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项目咨询等社会服务。

6.建立校园社区网站,探索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组织指导学生开发和建立实训基地校园社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室内设计 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一、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第一,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元素。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的角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因而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

第二,传统文化元素影响了室内设计。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现代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他也得以“传统”作为参照物来定义与演译自己的思维。

第三,优秀的设计师应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之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备的更多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形式上的丰富代替不了内容上的回归,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和室内空间,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大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中式设计思想精华的传承。中国古代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如:(1)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2)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去奢其实也是很重要。“绘事后素”是孔子的话,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3)因景互借:因景互借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居室、住宅、庭院,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第二,传统符号的运用。中国的传统符号主要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传统宗教纹饰符号等。一般其手法有:

一是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二是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三是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在设计中,有时还可借用外来文化中的某些要素与本土文化元素共生与一体。

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第三,体现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陈设艺术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独树一帜地将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进行和谐有机的结合,满足人们对美学的要求和审美情趣的追求。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远,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资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更要开来。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顺应、亲和的态度,对自然景物非常喜爱。这种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室内空间的处理和陈设设计上,将自然要素尽量组织到内部空间中。在室内营建日益精巧、和谐、完整的景观体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利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开敞和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观“借”入室内;绿色植物和盆景,作为室内陈设部分,使室内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设计也力求表达特定的情感意境,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室内设计所借鉴。

三、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重在创新,全盘仿古让人感到乏味,因为只见仿造而无创造。设计为实用器物注入了艺术,然而杰出的艺术是不可重复的,是独一无二的,摹仿他人的最大缺陷在于完全丧失了自我,丧失了个性,从而也就丧失了设计艺术本身,对待传统文化元素更应如此。然而,许多人不是把传统看作是一条流动不息的长河与之共同汇进大海,而是把传统当作一潭死水甘愿投身深渊。我们不能总是安于和甘于重蹈前人的蹊径,总要勇敢迈出踏向未和领域的探险脚步。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设计艺术体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同时,又能避免僵化,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无限丰富而鲜活的美的素材,加以创造、更新,答案是肯定的:“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装饰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有人说,这只能是个一流的梦想。但我要说,只有当我们拥有了一流的梦想,才能在未来的装饰艺术创作中,拥有一流的模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可笼统地“继承传统”,传统不可能全盘照旧也不会全部中断和丧失,它经历的应是一个扬弃过程。随着新颍辈出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更新的观念和情趣,飞速发展的世界交流和融通,如果不能大胆否定与当今时代不合拍的传统,那么我国当代室内外设计将会远离时代精神,重蹈闭关自守的覆辙,更谈不上创新和特色。好的室内外设计能改变人的生产方式,只有搞清本质规律、生存土壤,找准它与现代设计相通之处,灵活运用,才可能推陈出新、创造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幸运的。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洋溢生命的气息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凝固的音乐”的设计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入挖掘优秀设计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设计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种涵养,渗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发出灵性与生机。

第4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展至今。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主要力量,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之相应的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创造出功能更合理、更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是我们今后作为室内设计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促进力量,探索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室内设计是设计人类居住、生活、学习的室内空间环境,用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以人作为出发点,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就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须同时追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方向。而现阶段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其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实战性不强,在分析室内空间的使用者时通常考虑的是大众群体,而忽视将使用群体进行细分化、忽略“特殊群体”和性别差异而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只是将些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却未能做到有针对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面对设计任务时,通常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只满足了自身的要求而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调研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相应设计。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是室内设计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主动性培养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重要性。多采用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缺乏让学生进行启发性研讨,忽视学生个性和主动性,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设计的直觉和兴趣。学生学习中缺乏兴趣造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使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3、忽视社会需求和缺乏实践的教学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现有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效联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态,教学一味的遵循传统,未考虑到社会需求,使得教学过程与现实情况脱节。社会所需的是一名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师,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构思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美学”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对设计理念的培养。造成学生一味的追求形式感,以借鉴的名义东拼西凑而来的设计方案,毫无任何个人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以至于有的学生还热衷于电脑设计的效果表现技巧,成为了缺乏思想的“绘图员”。

学生“天马行空”的设计,却因为缺乏实践的锻炼,不了解实际操作。例如施工工艺的了解,造成了很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这就使得实际中与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差悬殊。如何将施工以及实际操作搬到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师,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

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学科都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研究现在社会中的人、产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精神层面的提升,人们对所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室内设计在此的竞争力越来越有影响力。部分高校也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培养。虽然专业教育不断的发展,但是制约了教学和专业的研究目的,因此,必须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重新的进行改革和构建,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设计人才的需求。

室内设计原理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学生从事设计生涯的起始课程。虽然在学习室内设计有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为铺垫,对于室内设计还是不知从何入手,室内设计课程主要是对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述,习作内容分为生活和公共空间两大模块,让学生综合掌握室内环境的基本要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基本的系统理论进行讲解,然后举例说明再做一些虚拟课题,虽然一些教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框架综体进行改革和构建,首先要对外引进项目教学,创建创新实习基地,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端看问题,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能,在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三、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专业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细化,对各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批评;原理

1室内设计批评的释义

1.1批评的涵义

批评,也称评论、评价、评判。汉语中,批评可以做名词解,也可以做动词用。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评价行为,也是这种创造性的价值判断活动之后的成果。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最早有人把对文章的注释、品评、褒贬叫做“评论”,后来又有“眉批总评”的说法。可见,在汉语中“评”即是评论、批评。如《后汉书・许韵传》中有:“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批”也有点评、评判的意思。如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诗话类》说:“世以刘须溪为能赏音,为其于选诗,李、杜诸家皆有批点也”。至于“批评”一词,明代已屡见运用,且含义已接近于现代。

1.2设计批评的涵义

设计,即英文中的Design,第十五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对Design的解释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下:“Design是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一般指能用图样、模型表现的实体,但最终完成的实体并非Design,只指计划和方案。”在当今社会,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即设计已经成为“艺术+技术”的活动。

根据批评的含意,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对设计或设计作品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即是设计批评。具体来讲,它是指: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科学、艺术和全面地对设计以及设计师的创作思想、设计与设计作品、设计和作品制作过程、使用设计的过程、使用设计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设计进行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其核心是判断设计客体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及价值。一般把鉴赏者对设计作品在深层次上的质量和意义的判断,尤其是价值判断称为批评。

1.3室内设计批评的涵义

室内设计批评,就是指人们对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作品的形式、功能、质量和意义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尤其是对其深层含义上的价值的判断。一般意义上的室内设计批评,主要表现为对室内设计作品的批评,内容包括:室内设计作品和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想,室内设计作品形式、功能和意义,室内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室内设计作品的施工过程,室内空间使用者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后的鉴定与评价等。

2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和类型

2.1室内设计批评的对象

室内设计批评学、室内设计理论和室内设计史构成室内设计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室内设计理论研究室内设计的原理、范畴、方法及设计的本质等,而对于具体的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设计流派和设计运动的研究,则属于以设计理论为指导的室内设计批评和室内设计史的研究领域。这三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室内设计批评的具体对象为:室内设计理论,室内设计史,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作品,室内设计的使用者和受众,室内设计实践,以及室内设计教育等。

2.2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

室内设计批评的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理论建设、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具体的室内设计作品、室内设计的设计过程、室内设计的施工过程、室内设计的使用过程、室内设计使用社会群体和个体的鉴定与评价、室内设计教育的开展,以及上述各个对象的联系环节等。一般来讲,室内设计批评的实践,可能涉及到对室内设计的功能分析、经济分析、人体工程学分析、美学分析、社会学分析、心理分析等方而的内容。

室内设计批评还应包括对室内设计批评的批评,即室内设计批评学或室内设计批评理论的研究。从哲学层面上讲,涉及室内设计批评的主体论、室内设计批评的符论、室内设计批评的价值论及室内设计批评的方法论等四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批评的主体、批评的产生、批评的内容、批评的方式、批评的标准、批评的性质、批评的价值等问题。

总得来说,室内设计批评涉及一切室内设计现象和设计问题,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2.3室内设计批评的类型

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将室内设计批评分为理论批评、历史批评、应用批评和实践批评四种等类型。其实,这四种类型中,有些并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它们的关系可说是相互重叠、相辅相成的。

理论批评这一室内设计批评的类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室内设计的理论的批评;二是对室内设计批评的理论的批评。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批评注重分析社会演变的内在联系,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以及作者的生平事实、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研究、叙述并做出批评,指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再借助于历史来说明历史必然形成的典型条件。历史批评是用现代的观点去引导读者敏锐地意识到作品在当时的时代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也阐明作品对当代所具有的意义。

第6篇

目前在高职教育阶段,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开设,要求建筑装饰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对设计原理、设计要素、设计基本原则等内容融会贯通,以便在后续的家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等课程的实践学习中,学会以规范的设计程序、创新的思维、合理的设计方法,在各类设计实践中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室内设计原理的课程由空间、界面、人体工程学、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等几大知识模块构成,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整个课程内容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设计思维的训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关系通常较侧重于“教师教”的单向的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忽视了教是以学为目的,教师习惯了把教学过程等同于学生学的过程,削弱了教学过程中“教”的“引导”作用,通常教授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大量的实物图片为学生展示设计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师提供的大量设计案例中的原理知识,学生“学”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展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老师对“室内设计原理”的主观见解会一定程度地转移到学生上,从而妨碍对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总结来说,目前的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情况如下:首先,知识点繁多,琐碎,理论知识并没有与实际的设计实践密切结合。其次,授课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对设计原理运用方法习惯于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范例拿来灌输给学生,容易影响学生的创造力。还有,虽然目前的设计原理课程,教师都会安排一些设计实践,但是学生在没有接触设计工作时,难免觉得原理有些抽象,觉得没用,提不起兴趣,课堂上缺乏互动,教师容易产生挫败感,教学效果与教师付出不成正比。

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

室内设计原理,作为一门设计专业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设计实践的方案把握能力以及设计基本法则在各种各样的空间的运用能力。因此,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根据各个专业教学目的不同,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完成任务为教学的组织过程。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听为主动学。例如在室内设计原理中,设计程序与过程。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非常卖力的以某一个实际项目为案例,从项目的任务下达、客户沟通到初步设计、草图设计、施工图绘制,教师都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予以讲解。改革之后,教师可以以一个简单的小空间的设计为任务,让学生进行设计。此时,学生没有接触到设计,无法入手,自然发现了问题与不足,当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完成设计任务时候,教师再导入实践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程序去亲身感受设计的整体过程。

2.改革课程设计

在这里的课程设计,重点是指每一次课的设计。用什么样的一个情景,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贯穿在实践练习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轻松的学会繁琐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必须透彻地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任务和情景,学生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实践,才可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能力。在讲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并且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在练习的形式上可以采用作图、演讲答辩实际调研等多种形式,使得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投影、视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手段等,在教学中让学生综合、直观的接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视频、图片等将原理内容贯穿其中,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强化记忆。

4.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总的来说包含室内视觉设计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视觉艺术设计方面主要指的是界面、色彩、造型等,而工程技术主要指构造、材料、人体工程学这部分内容。它们即是两大方向,又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室内设计较强的实践性,在“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取具象的典型设计案例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围绕案例运用哪些原理,如何运用等问题进行剖析,便于学生理解及识记,同时也可在分析图纸的过程中,积累相关设计经验,从分析设计作品中,寻找灵感,为自己以后设计时候,提供创意的素材。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鉴赏的水平,和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并促进教与学相长。

5.改革考试形式

第7篇

环境设计是集艺术、人文、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设计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室内设计原理”是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课程系统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密切联系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通过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完成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设计观,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的人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室内设计的分类和方法步骤、室内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室内采光与照明、风格流派、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以及室内装饰材料、陈设与家具、室内色彩、室内绿化及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

“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课,是专业设计先修课程,对设计初步与表现、设计基础、创造性思维等基础课程起到汇聚及导向,在环境设计专业几大方向课程体系中都有着对相关课程的链接作用。同时,在专业教育进程中室内设计原理处于理论基础到设计实践的过渡课程,发挥着引导基础理论课和支撑核心设计课的作用。

2“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设计实践课教学,回顾近年来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室内设计原理”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核心基础理论课从课堂教学、辅导教学、教学效果反馈、考核评价机制等教学环节均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1)传统授课模式滞后“室内设计原理”传统授课模式为理论知识系统讲述,图文结合进行大量设计案例解析。授课模式虽有丰富性,但对于一门以“空间设计”为核心,以建筑设计为背景的专业理论而言,授课方式过于平面化,缺乏新意,难以体现专业特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雷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另外,大量实际案例解析涉及面广,内容宽泛,难有知识点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处于割裂状态,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在授课方式上考虑迎合学生心理,授课方式需要新颖,授课内容需要更加直观。(2)理论学习难以紧密联系设计实践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中,知识点相互关联的课程应紧密联系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现阶段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与室内相关设计课的时间安排跨度过大,设计实践课时间设置相对滞后,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训练当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从概论到设计要素各个层面,知识点比较分散,概论式讲解针对性差,欠缺有效归纳总结,难以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后续专题设计,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从教学内容的完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课程时间安排方面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此外,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欠缺灵活性和客观性。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考核内容为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和建筑小空间环境设计。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往往从较浅层面分析空间布局、美感与设计缺陷,深度不够,对设计规范、材质应用知之甚少;环境设计只能进行简单的家具摆设、空间分割,无法应对稍微复杂类型的空间设计。

3解决问题的教学新思路

3.1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依据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其作为一种新的直观教学手段,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动态步骤、动线引导”“人视三维立体空间”“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见图1)。(1)“动态步骤、动线引导”演示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是“动态”教学模式中重点的理论授课方法,以单个空间界面逐步动态组合为各种类型整体空间,加之视线、交通流线,以动线引导的演示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如空间构成、空间序列、空间分隔与过渡、空间类型等均适用于此教学模式。(2)“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动态教学“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教学主要应用于室内专题设计的解题和辅导环节,针对不同功能的空间类型如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售卖空间以及观演空间设计,根据场地平面图构建三维立体空间模型,以人视角度进行三维空间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空间结构、尺度、界面肌理等。(3)“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此动态模式借助可变换设计元素的多媒体平台,在既定空间内进行界面材质、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陈设的变换,快速形成不同功能、风格的成品空间模板,启发学生对不同类型设计风格、设计流派产生体验进而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本课程大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如室内照明设计、室内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家具设计。以本课程建设为先锋率先实行“动态”教学模式,融入现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确保课程发展的多元化与统一性,使学生对知识结构和课程目的更加清晰。

3.2针对性整合知识点,分解嵌入以联系设计实践

教学模式的革新,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骨干课程与先导课,承上启下作用十分明显。应立足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更新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整合与其内容紧密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使之形成课程群链接关系。从知识结构出发,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解为基础理论与专题指导知识两部分,先进行本课程基础理论讲解,随后将专题指导知识针对专题类别分解,分别嵌入在后续各个设计课程中,在专题设计开题阶段进行专题解析,发挥及时、全面、深入和针对性强的作用。将基础理论教学作为铺垫,确保专题指导知识教学能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支撑实践课程中的各专题设计,以达到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无缝对接(见图2)。

3.3科学安排相关课程时间表,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虑到知识体系完整性和学生的记忆时限,“室内设计原理”与课程群中的其他理论课及实践课需在课程安排上紧密联系,且先行于设计课开设。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类型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客观性的立体式考核机制。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加入形式丰富的测试环节,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由深入理解到掌握的渐进过程。(1)分解调研。细化考核内容,进行分解式调研,将调研内容拆分若干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点,完成小案例调研解析报告。目的是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点深入思考的过程,达到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的目的。(2)分解设计。进行点对点的小课题设计,提取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快速设计,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快速分析的能力,达到由理解到逐步掌握的目的。

4结语

在专业发展引导下,社会发展新形势及人们对环境的新理解促使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与完善,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改革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地方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情况及我院本课程教学现状,在我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试行,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革新,在教学各环节还需加强合理师资配合,构建专业背景全面、组织性强、教学灵活性以及协作互动力强的教师团队,同步建立适合本课程建设的教学、辅导及答疑制度。另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现代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建立“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对重要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制作微课,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外延内渗作用,促进教学交流与监督(见图3)。在此基础上发挥本课程在课程群链中的带动作用,将调整后的教学改革方案逐步渗透到课程群的其他课程中,进而推动完善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华,职业教育视野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J]建筑学报,2011.11

[2]常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

[3]李晓丹;金莹;吕达猛;史芳,一体化与多元化教育模式探索——以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4]吴静,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构成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第8篇

关键词:教学过程;实践;室内设计

日新月异的社会,家装和工装也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从有了居室和公共空间以后,人们对室内舒适、美观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人们的生活习惯、年龄差异、性格取向、文化审美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同的,这也造就了每个室内空间的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就要求理解并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法,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并在相对的条件下加强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和课下充分理解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下面重点从教学过程和实践这两方面来分析如何加强学生对室内设计教学课程知识的掌握。

一、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学生熟知课堂内容到项目实践的必要途径,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这一阶段要基本成形,是付诸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了解户主(商户)信息和户型特点

室内设计包括家装和工装两个大方向。家装相对工装来说,项目实施的工程量和考虑因素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了解户主的信息和户型特点在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业主可以是我们的假想客户,可能是都市成功人士、新婚夫妇、单身人士或是中低收入者,不管是何种人群,我们要首先了解业主的性格、爱好和对居住空间的要求,根据他们的个人要求和经济条件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工装相对应的是商户,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商户对公共空间的整体要求,在公共空间的主题上做文章,根据室内空间的主题性质来确定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事项。包括设计风格、整体色调、电气照明等等。

(二)意向分析

了解了业主或商户的信息和户型特点之后,开始进行设计意向分析。意向分析过程中需要设计师有一定的设计灵感来源和创新能力。设计灵感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一副画或风景,大自然的景色或是无意中的发现,家装的某个设计来源也可以在工装中有所体现。工装的施工面积要大一些,在设计时灵感的实施面更要考虑全面一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确定室内设计风格和主题,设计意向可以有多种,结合分析信息后选择最佳的方案,想法得到认可后,可以把方案和户型的契合点达到最佳状态,并在之后的设计中不断修正。

(三)平面功能布局分析

功能布局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方案表达的初始,学生要将功能与形态的关系落实到实践中,在这一程序中,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在表达方案或构思的时候会有很多天马行空或脱离实际的想法,这时老师要尽量让学生保留想法,并提出平面中不合理成分,将合理成分能在平面表达到位,并不断调整,比如各个功能区的衔接是否得当,特别是公共空间,各个功能区的衔接可以采取一些艺术的处理手法,并将基础课程的点、线、面等要素运用进来。同时在艺术处理手法的表达中,也要同时调整室内的交通动线,家具、装饰品等的放置是否合理。

(四)室内立面图设计

立面图可以通过手绘草图或者计算机软件来表现。手绘可以迅速将各种不同想法落实到画面上,对各种造型或形态可以直接在原稿修改重新绘制进行比较,直至达到满意状态;计算机绘图速度相对手绘要慢一些,但是各种造型的尺寸把握比较精准,画面整体协调感更易显现。在立面图设计过程中,要将构图法则、造型尺寸、装饰材料的运用及美学等方面考虑到实际应用中。

(五)方案表达

方案表达主要包括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和设计说明。平面图包括家具布置图、地面铺装和天花吊顶图,主要将家具、地面铺装、天花造型及灯具等内容;立面图中要精准各种造型的尺寸,绘制必要的节点大样图及剖面图;透视图是室内场景的再现,计算机软件比手绘草图更能使业主或者商户感受到室内场景的意境,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好室内效果图绘制软件;设计说明包括建筑条件、户型特点、业主或商户的相关信息、设计理念、设计分析等事项,通过与业主或商户的交流,最终将方案完善的呈现出来。

二、加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一)理论教学中强调设计实践的重要性

在室内设计课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例如,在居住空间课程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有知识体系不连贯或是歪想时,脑海中构想出的方案往往会有不切实际或过于理想的想法,学生要将这些想法通过手绘或电脑的方式表达出来,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修正。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案例中。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室内设计方向纯理论的课程很少,大部分课程都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在很多学校都将不同性质的课程分为纯理论课、理论加实验课或是纯实验课。教师就要分配好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将后两者的实验课时充分利用好,在实验课时中如何将理论课时的知识加以巩固,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室内设计体系课程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保证学生的实践质量。

(三)建立教学实验基地

室内设计的人才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教学中的一些装饰材料课程和施工工艺课程只参照课本或是头脑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了解到每种材料的特征和施工方法,同时,预算课程的知识也能在相应的实践中得到巩固。学校应适当建立教学基地或是实验室,让学生熟知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工艺,还可以引进一些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及时巩固。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过程性,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的设计程序,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艾敬园.浅谈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闫丽.浅谈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太原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第9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 空间逻辑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84-01

一 以空间原理为基础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1.空间原理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间的专业界限也越来越明晰,两个行业独立运作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教师在专业教学组织时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打破此壁垒。笔者以为,空间原理的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明智选择,空间原理教学体系强调设计过程的推导和整体控制的设计思路,以此为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打破内部与外部空间的思维壁垒,提升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经典空间原理教育的目的和范畴

空间原理课程最早出现在建筑类学科的基础教学中,20世纪60年代中国建筑学泰斗冯纪忠先生就开始组织同济大学教师集体编写《空间原理》教材。此后,彭一刚先生在1983年出版了建筑及室内设计专业的一本重量级教材《空间组合论》,此二者可谓国内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专业空间教学体系的始源。空间原理以现代建筑的发展为背景,结合空间构成的基本逻辑分析功能组织、流线设计和空间经验等问题,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分析建筑内外部空间的关系。

3.室内设计专业当前空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室内设计教学中反映出由于建筑素养较差,在协调建筑内外空间关系时把控不足导致空间使用的不便以及内外部环境脱节,室内设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整体的空间意识和具备良好的空间审美,而这些都需要把建筑和室内作为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

二 空间教育的多向展开

1.临摹和解读――空间基本概念的习得

设计空间需从理解空间入手。由于学科的性质,单纯的阅览很难让学习者真正地了解和理解空间。从临绘入手是了解空间的很好手段,这也是设计学科学习的一个经典传统。但要想通过临摹了解空间,单纯的绘图是无法解决的,在“练”的过程中,只有加入“想”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2.考察空间――基于观察的空间感知训练

实践出真知,设计学科是非常注重考察的专业。对于空间的感受积累是提升设计能力一个必要的工作。考察空间并不是单纯地看现场,它需要一双会思考的眼睛和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感知空间的同时要学会收集和整理空间信息,并用习得的空间概念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实际的感受及考察信息的归纳整理,获得对空间的理想经验。

3.空间实践――从动手制作模型开始

纸上得来终觉浅,设计需要检验。空间需要推敲,如何推敲设计方案,对于学习空间设计的学生来说,动手制作模型是个好办法。它不仅能表达设计思路,还能帮助设计者检验设计思路,而且通过制作经典设计作品的模型,还能帮助全面深刻地了解优秀空间的精华之处。在模型制作训练中,很多学院把模型制作安排在课程的结尾处仅做展示方案的工具,笔者认为这是很可惜的。模型不仅能直观地展示方案,还是推敲设计方案的有力工具。参观国内外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时不难看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除了结果模型,往往还有丰富的过程模型帮助推敲空间概念,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设计教学中应该提倡过程模型。

4.设计空间――对空间原理的理解运用

空间原理学习得怎么样,最终还是要通过设计能力进行印证。要能够灵活地运用空间原理需要通过设计项目的训练。设计就是解决问题,而且往往不是解决单一问题而是解决复合问题,这需要对空间的整体思考而避免单一思路。一个全局的思路整体考虑环境才能灵活地运用好空间设计原理于具体的室内设计专题空间项目中。

三 回归与创新――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策略

1.空间逻辑――作为一种思考方式

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业生涯,不仅仅是单一专业具体技能的习得。为了适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推导能力。笔者以为空间原理的课程体系训练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以空间逻辑作为思考方式,不仅解决室内设计的问题,还能完成知识的迁移,适应于广阔的行业能力需求。

2.以空间教育贯穿STC培养理念

空间教育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学习体系和知识逻辑。STC(School-to-Career)强调学业和职业的对接。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课程,习得空间逻辑,以过硬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适应更灵活的行业需求。

3.跨界与融合中的空间训练探索

这是一个跨界的年代,各领域不断融合,行业壁垒不断被打破,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主动参与融合与跨界是对时代挑战的正面回应。空间教育作为经典策略,能帮学生打好空间设计基础,提升思维能力,但是学习空间原理的思路和途径需要结合新信息平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第10篇

1射影几何是建立透视概念的数学基础

在表达室内设计效果时,人们常常使用透视原理制作富有立体感的效果图,实景拍摄的室内设计示例也满足透视原理。射影几何学是建立透视概念的基础。

定义一:仿射直线。在欧氏直线上添加了一个无穷远点后,得到一条新的直线,叫做仿射直线。

定义二:射影直线。如果把仿射直线上的无穷远点与普通点平等看待而不加以区别,这条直线就叫射影直线。

定义三:射影平面。如果把仿射平面上的无穷远元素与普遍元素平等看待而不加以区别,这个平面就叫做射影平面。定义四:透视中心和透视轴。如果2个三点形的对应点连线共点,且对应边的交点共线,那么这2个三点形就构成透视关系。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叫做透视中心;对应边交点所在直线叫做透视轴。透视点与透视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定理一:德萨格定理。如果2个三点形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那么对应边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

定理二:德萨格定理的逆定理。如果2个三点形对应边的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射影平面与欧氏平面的结构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氏平面上2条直线不一定相交,而在射影平面上2条直线必交于一点。因此,射影平面具有一些特殊属性,对偶原理就是射影平面的一个重要特性。“点”与“直线”叫做射影平面上的对偶元素。在射影几何里,如果一个命题成立,那么它的对偶命题一定成立,这叫对偶原理冈。室内设计显示的透视关系如图2所示。案,为室内设计不断创新创造条件。认知心理学揭示了提高设计水平的机制和途径。

2认知心理学为设计者的知识储备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室内设计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作用和参与下进行的活动。背景知识是人们在进行某一具体认知活动之前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学到的及自身通过认识实践获得的各种知识的总和。室内设计是一种为寻求最佳备选方案的心智活动,设计者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备是其进行创新设计的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从属于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的一系列心理结构,即认知结构。人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经过同化(吸收外部刺激,丰富原认知结构)和顺应(改组原结构或建立新结构)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阴。皮亚杰认为,顺应、同化与组织是3个机能不变的先天因素,它是人人都有且与年龄无关的认知过程。结构是随年龄变化的智力过程。人的4个发展时期包括感觉运动智力期(0一2岁)、前运算思维期(2一6岁)、具体运算期(6一H岁)和形式运算期(11一巧岁)。人一旦到了形式运算期,便可进行形式思维与科学推理,这时人的认知结构叫做格群结构,它是包含有关未来事件、能够生成各种假设命题的所有可能组合的结构。这是一个观念网络,在这个网络里,事物与事物之间都彼此关联l4lo显然,具有从事室内设计能力的人均具有格群结构;具有格群结构的人,只要努力学习,广纳信息,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个人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和充实,就能设计更多的备选方案,为室内设计不断创新创造条件。认知心理学揭示了提高设计水平的机制和途径。

3备选方案选择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都需要从多种形式、各种可能方案中进行严格选择,以筛选方式找出最佳类型。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共用了7年时间,试验了1.6万个方案,最后一次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物理学家库兹佐夫研究了4万多张照片,终于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反艺负超子”的基本粒子的踪迹lso成功的室内设计必须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经过精心选择获得。室内设计对备选方案的选择与科学发现上的选择同样重要,两者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4室内设计成果可视化退辑

在计算信息处理技术普及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一AidsdDesign,cAD)在室内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而计算机科学中的可视化概念也进人设计领域。可视化在西方多被称为视觉化(VisualiZation),是指“不可直接觉察的某种事物的直观表示”网。设计者的思维构想和储存于磁带、光盘中的数据,都是不可觉察和直观表示的事物,必须通过电脑屏幕显示或图纸显示才能被视觉直接感知,才能了解设计效果。在室内设计程序中,必须依据设计进程,分别以绘制草图、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扩初设计图、施工图纸等形式展示;材料费、辅助材料费、人工费、设计费、管理费和税金等工程费用单及施工合同,也要以可视化形式表达门。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通过人机交互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使设计方案趋于完善。这种设计过程的信息处理和监控,也是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可视化的重要性,归结于人们视觉感知的生理学原理。人的大脑中有150亿个神经元,其中75%以上服务于视觉,人的信息获取78%由视觉得来同。视觉获取信息量如此巨大,导致了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必须可视化。

5室内设计的科学美与艺术美

科学美是自然界内在和谐和秩序的反映,是一种深刻而永恒的理性美。科学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规律及其反映形式,包括符号、公式、公理、定律等。艺术美体现于观察对象的声色形态等外在形式,它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外形)”“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融”。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形态都极为丰富,其中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奇异等是最基本的方面。历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首次提出了“美是和谐和比例”的观点。“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的协调”叽

由于室内设计属于技术科学范畴,某些与之相关的自然规律必然为其所用,从而使其具有科学美的特点。透视原理的数学表述,人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基于视觉传输的规律和生理学基础的可视化必然逻辑等规律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室内设计科学美的例证。

室内设计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应把满足人们在室内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照明问题,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要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的形象美,把艺术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和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功能在于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冲击与影响人的情感,使之升华为预期的设计效果。如果室内环境能突出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其精神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设计者要注意把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形式美应用于设计中。室内设计的各类图件,儿乎都以简练的手法绘制;平面图、立面图与表示对象有确定的比例,使彼此之间能精确换算,这是数学对称性的体现。由于设计任务的目的、客观条件、客户审美特点和要求等因素存在差异,因而每个设计方案都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设计的奇异性。由此可见,艺术美的基本形态在室内设计中普遍存在,科学美和艺术美在室内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11篇

1.加强室内设计相关学科的融合

室内设计的发展必然会走上一个较为完善的轨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交叉学习特别是技术方面,比如说室内设计核心课程中除了传统的室内设计原理、工装设计、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应当加入一些技术方面的家具设计与制作、建筑结构学、景观植物学等相关学科;基础学科可以把纯艺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融入室内设计相关的制作表现;当然一个有发展和有艺术底蕴的设计师不能缺少理论学科的支持,在一些职业院校会看中实践教学忽视理论的教学,但是做为室内设计这么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理论教学不可删减,中外建筑史等学科与室内设计相关的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表现、优秀设计作品欣赏、设计的美与审美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在室内设计的课程中设置雕塑课和亲手制作木工家具等课程,这样的课程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配备相应的陶艺工作室、窑、木工房,聘请专业的手工艺人员管理和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并制作出自己设计的装饰品或家具,并且教导学生在施工中会用到的一些制作工艺和制作步骤,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完整自己设计的作品的同事会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提升创作的兴趣。

2.加强室内设计学科的对外交流

目前的室内设计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交集,比如工业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对于这些学科来说之间应该加以交流和互动。通过各种交流内容,共同促进艺术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竞赛、跨专业的学术研讨活动等。如电梯设计,外观属于产品设计,内部则是室内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外观是建筑设计内部设计又属于室内设计等。所以,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我们要增加竞赛的交流,多组织一些包含两个专业的比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其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跨学科的讲座或者研讨会。通过邀请一些高新技术研发人才进行研讨或讲座,促进我国设计人员,国外设计同行以及海外学者之问的学术交流、合作和联系,及时沟通和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设计理念与趋势,以促进我国在设计领域的发展。

3.教学融

入社会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经验的积累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走进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把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堂和社会相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独立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必须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途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开设“假期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暑假期间在企业工作,由专业教师带领,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并且可以加强学生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

4.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12篇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室内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二、掌握和运用室内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室内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三、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和积淀。设计师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则其灵感即呼之欲出。创新意识所宣染和形成的氛围就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第13篇

1综合各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全面认识。综合课程设计就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和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完成同一课题的设计,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课题中对室内设计风格的确定,从色彩、灯光、家具布置一直到整体环境要有一个全盘的考量。即从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就要将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考虑进去,以家居设计为对象,统一题旨,分阶段实施。综合课程设计是结合室内设计原理和家居设计课程的讲授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设计的整体思想贯穿于两个学期。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室内家居的空间层次,风格的确定、色彩运用及灯光、家具的布置;在家居课程设计阶段,完成空间的整体框架,结合原理课程基础上的内容进行完善及后期处理。这样的综合课程设计既可以作为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来做,也当作实际应用的锻炼。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5完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计分,成绩可以划分为四部分。一是课程设计前对课题的准备,市场调研等情况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课题的时候是有备而来,在进行设计时是胸有成竹;二是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主要就是对课程设计的规则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是否遵守,进行考核;三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准确,数据是否详实,分析是否准确等;四是课程设计答辩成绩,学生在结束设计后,进行PPT的制作、演讲,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其表述内容进行提问,给予成绩。

第14篇

关键词:色彩;室内;设计

色彩这一因素随着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更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色问题,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呈现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

色彩的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1]。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室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更好的使色彩服务于整体的空间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境界。

一、整体和谐统一的规律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在室内环境中,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室内空间气氛的关键[2]。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统一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

色彩的对比是指色彩明度与彩度的距离疏远,在室内装饰过多的对比,则给人眼花而不安,甚至带来过分刺激感。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缤纷的色彩给室内设计增添了各种气氛,和谐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手段,一定要认真分析和谐与对比的关系,才能使室内色彩更富于诗般的意境与气氛。

二、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心理带来不同的感觉,所以在确定居室与饰物的色彩时,要考虑人们的感彩[3]。比如,黑色一般只用来作点缀色。试想,如果房间大面积运用黑色,人们在感情上恐怕难以接受,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觉也不舒服[4]。如老年人适合具有稳定感的色系,沉稳的色彩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青年人适合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快捷;儿童适合纯度较高的浅蓝、浅粉色系;运动员适合浅蓝、浅绿等颜色以解除兴奋与疲劳;军人可用鲜艳色彩调剂军营的单调色彩;体弱者可用桔黄、暖绿色,使其心情轻松愉快等。

三、要满足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

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来创造气氛。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馨之感[5]。室内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往往具有一个长久性的概念,如办公、居室等这些空间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气氛[6]。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则可获得一种欢快、活泼与愉快的空间气氛。

四、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的需要,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7]。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8]。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9]。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否则就会使空间变的杂乱无章,成为败笔。

五、将自然色彩融入室内空间

室内与室外环境的空间是一个整体,室外色彩与室内色彩相应的有密切关系,他们并非孤立地存在[10]。自然的色彩引进室内、在室内创造自然色彩的气氛,可有效的加深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自然界草地、树木、花草、水池、石头等是装饰点缀室内装饰色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自然物的色彩极为丰富,它们可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联想,并将人带入一种轻松自然的空间之中,同时也可让内外空间相融。大自然给了人类一个绚丽多彩的自然空间,人类也喜爱向往大自然。自然界的色彩,必然能与人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11]。室内设计师常从动、植物的色彩中索赔取素材,仅从防火板系列来看,就有用仿大理石、仿花岗岩、仿原木等自然物来再现,能给人一种自然、亲切、和谐之感[12]。室内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色彩来创造室内空间的自然气氛是人类所向往的,同时让人类回归自然也是室内设计的一个主题。

室内色彩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涉及到建筑学、色彩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色彩设计的具体过程中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如材质等。成功的设计是既能满足大家的审美要求又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表达,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收集最新的流行资讯,才能设计出最好的室内色彩案例。

参考文献:

[1]吕永中,俞培晃,《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2008.1,ISBN 978-7-04-022575-4

[2]霍维国,霍光,《室内设计教程》,2006.4,ISBN 7-111-18837-3

[3]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ISBN 7-112-06147-4

[4]刘超英,《家装设计攻略》,ISBN 978-7-5083-5735-5

[5]陈易,陈永昌,辛艺峰,《室内设计原理》,ISBN 7-112-08570-5

[6]王世英,兆曦,《建筑与装饰设计》,ISBN 7-5388-3403-6

[7]朱伟,《家装设计与色彩》,ISBN 7-5439-2746-2

[8]张鹰,徐娇,胡春玲,《建筑设计新理念》,ISBN 7-5335-2526-4

[9]周寅,李引,《室内设计基本原理》,ISBN 7-5084-3150-7

[10]彭扬华,杨雪,刘清泉,《简明建筑装饰设计与色彩》,ISBN 7-5336-0875-7

第15篇

要掌握装饰设计的主动权,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并结合业主想法中的合理成分,使设计思维主动优化,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肯定设计的创意性和设计中的情感诱发,并产生灵感让情感体现与理性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室内装饰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设计师都应心中有数。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室内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二、掌握和运用室内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室内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三、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和积淀。设计师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则其灵感即呼之欲出。创新意识所宣染和形成的氛围就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