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范文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第1篇

为促进学校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效性,2005年学校汽车专业部开始对汽车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研究。经过三年多的调研,学校汽车专业部于2008学年在07级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开始推行实施汽车维修专业部分课程模块一体化的教学,并于200年开始在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专业课程中全面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构建立体多元评价方式的理论基础

在实施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模块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职业教育中的“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蓝本,以岗位职责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技能三者结合在一起,立足于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和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同时,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改革当中,它是对于课程改革起支撑作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他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不是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的差异的,实施多元立体评价,有利于让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所以教学评价从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多元立体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为及时弥补和改正提供了可能。

三、构建多元立体评价方式的过程

1. 专业教学的要求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对接

通过走访企业、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师生上讲座、毕业生座谈、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积极了解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及对专业教学的要求。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对汽车底盘的要求也是如此,随着众多底盘新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教学目标与企业用工标准对接

模块内学习任务的目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模块》中的学习任务1《汽车底盘构造的总体结构认识》为例,学习任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叙述汽车底盘的基本组与作用;2.叙述汽车底盘在汽车上的几种主要布置形式;3.识别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4.掌握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5.知道工作现场的管理常识。其他目标是:1.能进行汽车底盘构造总体结构认识内容的自我学习;2.能参与小组学习并与小组成员很好的合作;3.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4.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及评价。

3. 学习任务多元立体评价内容

学习任务的多元立体评价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个专业模块课程中的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每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具备良好时效性的评价反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多元立体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每个学习任务的多元立体评价结果都计算到本模块学习的最终学习成绩当中,这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能积极主动学习。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一体化教学;影视动画专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2-01

0 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是我国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一体化教学是其重要举措。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1 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人的智能包含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生命存在智能这九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大多数学生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去认识、挖掘和开发。如能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学生的弱势智能,对提高影视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多元智能理论对影视动画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2.1 多元化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但由于受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九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个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看作是教育的宝贵资源,形成“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多元化的学生观。

2.2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不同的智能结构决定了教法、学法也截然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结构及发展方向,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展。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活动应当为每位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

2.3 多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以多元智能为依据,提倡“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影视动画课程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鉴定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此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位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调控、自我修正和完善的目的。

3 多元智能在影视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策略

如何在影视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策略?如何扬长避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项智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下面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一体化教学中的策略。

3.1 强化语言训练,发展言语智能

在教学中,我注重发展学生的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在《动画剧本创作》中,采用讲故事、编故事、写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欲望,提高语言描述的能力。

3.2 训练音乐韵律智能

迪士尼流传着一句话:动画片70%的冲击力来自于声音。我要求学生收集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在上课前播放一曲音乐,全班同学跟随节奏合着拍子。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对动画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有了很大提高,为训练学生的音画同步打下基础。

3.3 提升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包括计算、推理、可能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具备这种智能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生动丰富的画面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感性资源,多种教学资源增加了课程容量,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画原理》时,借助动画视频案例,结合动画原理知识,让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动画,真正掌握动画运动规律,为后续动画制作的学习奠定基础。

3.5 充分调动身体运动智能

《动画制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完成。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布置不同主题的动画项目,学生乐于动手制作,从而提高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3.6 加强交往,培养人际关系智能

众所周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运作的剂,有助于团队的合作和提高工作效率。我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7 引导学生充分自我认识

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结合多元评价体系,开展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师生共评,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小组协作等方面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在多种评价中,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收获成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评价中学习和交流,进行自省互励。

3.8 加强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在进行三维模型制作时,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模型的比例、结构和造型,是准确制作模型的关键。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万物,观察生活及周围事物,为绘制贴图积累经验。

4 取得的成效及建议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一体化教学,不能搞形式主义,避免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顾理论支撑,乱用多元智能理论。每位学生的智能结构不同,教师应分别对待。学生的智能情况处于不断更新变化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有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同学,采用多元化方法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影视动画一体化的教学,这对于学生各种智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既注重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也赋予课程新的内涵和主旨。我们坚信,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深化,多元智能理论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来指导我们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案 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那么由企业实践专家与职业学校教师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是否需要设计教案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体化课程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师生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每个具体工作任务均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均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课堂中间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教师在课前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对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案。下面以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山西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共同探讨一体化课程教案设计的方法。

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要根据该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和该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来编写。因一体化课程是由若干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企业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构成的,所以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要以学习任务为单位设计,一个教案的课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课时来确定。教案的组成要素要包括:教案首页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两部分,如上图所示,其中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设计的重点。

一、教案首页设计

教案首页包括学习任务名称、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组织流程以及教学后记等。

1.学习任务分析

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学习任务总是先简单而后逐步复杂,因此在该部分内容中,教师应分析该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情景导入方法、工作页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以及学习重点与难点分析等。

2.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是该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方案》中所包含的学习目标的细化。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学习目标应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表述,即获取哪些资源,学习并应用哪些方法和技术,按照什么工作标准或工作规范,完成什么工作,形成什么工作成果;二是学习目标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的工作过程原则。

3.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和谋略。从结构上讲,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应包括教学策略和设计思路两部分。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设计思路主要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在不同的环节如何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在职业学校中,除专业能力培养外,应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思路中应特别予以明确其培养方法。

4.教学组织流程

教学组织流程指教师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图(或表)固定下来,依次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流程中,可以看出全部进程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重点环节,包含教学活动设计、学习内容处理、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时间设计以及学生评价设计等项目。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工作过程六步骤执行,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六个环节设计;二是按照该任务的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

2.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设计主要指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分解处理要充分结合该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与实际工作过程环环相扣,让“工作”与“学习”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是指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活动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教师要精心编制和研究学生工作页,能使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能使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促使小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成为可能。而组间又为各小组间创设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

4.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指在该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什么、怎么做。教师活动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严格监控课堂,把握课堂节奏。教师要根据课堂整体运行状况,严格控制各阶段时间和节奏,指导学生课堂活动,纠正学生课堂违规行为,记录和反馈学生课堂表现等。二是有效指导学生评价,包括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或者学生个体的表现作出评价,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过程评价,激励和鞭策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体化课堂教学中。

5.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指在该课堂上师生用到的各种资源。教学资源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列举和落实各环节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材料、场地以及教学所需资料;二是分析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学习资源方面的差距,尽量使学校具有企业化的特点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以便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6.时间分配设计

时间分配设计指每个教学活动所用的时间。一体化教学中受学生学习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等因素影响,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分组,有效把握课堂,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7.学生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设计指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学习评价设计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对应学习目标设计可测评的要素。学习评价的指标不仅设计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指标,还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指标,建议评价指标为自我评价诚实情况、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与老师同学沟通情况、与同学协作情况、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资料收集水平、做事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情况等。二是学生评价要设计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小组、授课教师、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均可参与评价。三是要设计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设计为自评、小组互评、师评。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任务均需要设计其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均取得一个学习成绩,通过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成长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第4篇

关键词:理论 实践 一体化 职业 教学 合作 自主 学习

当今世界对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技工教育正在探索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正因如此,为了提高技校电子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下面就《电子测量与仪器》的一体化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技校电子类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门课程在保证必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教材既有对电子测量知识

和原理的阐述,又有对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介绍。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接受的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由于实践缺少,他们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这门课比较抽象,学生就算听明白了,但具体操作还是有困难,无法真正学以致用,根本不能掌握技能。久而久之他们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这是作为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2、 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

“一体化”,在百度百科中被定义为“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技校电子类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

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本是统一的,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职业教育教学中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也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可以达到课堂讲解、实践演示、实际操作同步开展,能有效让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际操作的学习统一成有机的整体。通过学习,学生不单掌握了职业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掌握了职业技能(会做)。

(2)采用一体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生演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大大减少。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有了自我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习与工作,当任务完成并且受到教师和同学们认可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3)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双师型”一线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任课教师在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策略时,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动手操作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有系统性掌握,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带动一线教师应用各种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3、 技校《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 将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

一体化课程来源于某一(类)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一项项学习任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是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完成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工作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学生则通过学习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即通常所说的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教学场所由教室转为实训室(教学工作站),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景。具体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时采用模块式教学,每一个模块又分成几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划分成几个小任务。例如在进行电能量测量模块教学时,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演示电压、电流、功率及电能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他们布置学习、工作任务,让他们装接日常用的交流照明电路,测量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及电能。从学生的接线、检查、通电、测量到断电,都严格按操作规程、企业规范来要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该职业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得学生能更全面地接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吸引力,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并结合合作,学习自主管理自己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般3至5人作为一组,并从中选一位学生作为小组长,做好这一步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的组织工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程、合作探究等手段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讨论学习(工作)方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技巧,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优化工作的方法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并增加了对工作的认同感与责任心,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 教师评价、学生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学习(工作)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设计、制作)进行展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操作情况及其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多给予鼓励,少批评,尽可能考量学生发展各方面的需要,进行层次化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收益。

综上所述,技校《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文/任?茜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训练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使中职学前教育教学效果满足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四条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一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一体化意识;二是实行多种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教学一体化氛围;三是指导学生积累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四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强化一体化教学实践技能。

关键词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一体化实践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更能培养幼儿的兴趣,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音乐教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这也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重理论、重技能、轻实践应用等等,教学效果就显得差强人意,甚至不尽如人意,很难满足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技能轻实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仅关注音乐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把音乐教学视为单纯的音乐学习,教学目标不恰当,导致安排的课程也局限于声乐、钢琴、乐理、舞蹈等音乐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片面地追求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实用性,导致其脱离幼教实际,不以“授人以渔”为目的,而变成了“授人以鱼”。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以传统的学科课程为主。在教学中,学科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脱节,学科计划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脱节,学科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重分数轻能力

当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大部分仍以学期考查方式为主,“一锤定音”,评价的是学生知识量的掌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阶段性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共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因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采用单纯的理论教学,是很难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的,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升。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改变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里,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其创造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实施一体化教学实践,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其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学岗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1.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

从多年的音乐教学来看,学生由于习惯了以往的纯理论学习方式,很多人在进入中职学校后还不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由此无法提升其职业技能。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

如在音乐模拟课堂中,学生在进行幼儿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教唱时,很多学生只能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唱,不能够将钢琴伴奏、舞蹈、律动、图谱等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此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请一位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对此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引出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将哪些学科综合运用,进行帮助教学。然后将自己觉得可行的教学方法讲出来并请同学上台示范教学,对比不同的教学效果。最后,由学生共同讨论、点评,指出优缺点。这样,学生每次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时候都会在掌握音乐知识后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讨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与实践一体化习惯,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及职业教育。

2.实行多种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一体化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理实教学一体化,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被动状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一体化氛围,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

如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进一步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在完成对学生们的钢琴教学任务后,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幼儿教师弹钢琴的片段。视频中的教师教唱歌曲时在忘情地弹着钢琴,但下面的幼儿们却是东倒西歪,甚至窃窃私语,显得没精打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明明在很用心地弹钢琴,为什么幼儿们的反应是没精打采呢?这时教师向学生发出了提问,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也很难得出答案,于是就讨论起来,最后总结出答案为教师没有充分顾及幼儿的感受,钢琴声虽然美妙,但却超越幼儿的欣赏水平,并不能够对幼儿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采用即兴伴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打节拍或者随机跳舞,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并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上,教师在弹奏钢琴,而幼儿们则都在讲台下面快乐地跳舞或者打节奏,每一位幼儿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应当充分释放其天性,促使幼儿不断的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

3.指导学生积累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在中职学校里,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同时适当地掌握实践知识。但在现实中,实践知识的分量要远远重于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是将幼儿音乐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却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不积累教学经验,那势必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应当授之以渔。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多收集幼儿音乐课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并定期请幼教专家进行幼儿课堂教学讲座,同时鼓励学生到幼儿园中进行社会实践,与幼儿教师进行交流,以促进自身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经验的双重增加。

如在学习教授幼儿欣赏音乐的课程中,学生仅能对音乐进行简单的欣赏,但对如何进行教学却有点无从着手。这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传授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后,让学生们组成小组,亲自到幼儿园中去体验幼儿学习欣赏音乐的情况,让学生把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进行记录。回到课堂后,让学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幼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然后让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并在音乐模拟教学进一步演示,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幼儿教学实践活动,很多学生都掌握了大量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更好地提高其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强化教学一体化实践技能

中职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学生实行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竞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对其实行的课堂教学就是为了促使其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学岗位要求。对此,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与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学生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参与到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实践教学当中,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职业教育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在完成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后,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其合作的幼儿园中进行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这样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就联系在了一起,对于在幼儿园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中职学校可以推荐其直接就业,这样学生不仅不需要进行再次职业技能学习,同时还能够省去找工作的麻烦,直接参与到职业生涯中,大大降低了中职学校的就业压力。

总之,音乐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强化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在教授幼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音乐知识及教学经验,促使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岗位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仕超,赵小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心智与计算,2010(3).

[2]李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1(17).

[3]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1(9).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职教育;英语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跨越式的发展,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基础不牢靠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改变高职英语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正规的高考选拔,但是基础薄弱,掌握知识不牢靠。②三校生,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③中专技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只经过初中的基础英语学习,知识掌握得非常不牢靠,基础非常薄弱。从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因材施教,既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又要有效率的完成英语教学。

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参加高职高专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根本就意识不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用于交际的工具。

二、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开展过程。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或制订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三、正确运用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教师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教材内容,在上课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使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自主的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让那些偏重过级的同学学到书本知识,又让那些偏重能力学习的同学在听说方面得到提高。

(3)多表扬,少批评。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就意味着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得到的是自信,而自信正是学英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一个学生长期被老师批评,那么会促使他对英语产生厌烦心理。

2.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师生问答,小组活动,模拟讲课的教学模式。

(1)师生问答。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师生问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参与重要性,使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从而加速了知识内化的过程。

(2)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即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每一个人的参与性。

(3)模拟讲课。进行模拟讲课需要学生充分预习,主动思考,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讲课带来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3.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因素

第7篇

关键词:电力拖 教学策略 一体化教学 表现性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力拖动课程是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有计算少、理解的内容多、动手操作的项目多等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笔者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指导下,讲究循序渐进,能动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常由不同老师任教,而且课程进度往往不统一,因此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理论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能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教学的滞后,则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亦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训等。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理实一体

“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是中职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即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与实训课交叉进行,让实践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又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就业后能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一步:实践。先让学生到实习场地去参观现实的生产机械,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理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步:再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电气装配和故障排除,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笔者以按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线路连接章节为例,具体阐明一体化教学在电力拖动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分析

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按钮的功能、符号、结构原理与安装接线。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按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按钮内部的接线;巩固旋具和万用表的使用。

2.具体的教学组织流程

(1)分组。将教学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安全教育后带领学生进入学校车工实训工场。

(2)参观工场,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车床上的按钮及其他相关电气部分。然后,观摩车床操作过程。指导教师现场操作车床的运行,请学生思考按钮在整个车床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地参观与提问,使学生对按钮在生产机械中的作用有了感性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理实一体,学习按钮结构、原理。组织学生进入电拖实训室,按小组就座。取LA18、LA19、LAY3系列单联按钮、双联按钮、三联按钮等若干,让学生观察按钮的外形。

思考:按钮的结构、原理分别是怎样的?教师对照实物详细介绍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合按钮的结构、原理、符号。

分发各类按钮给每个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按钮进行拆卸和安装。第一步:拆卸时认真观察其内部构造,结合已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第二步:按照顺序将所拆零件放好,再按照相反步骤安装。第三步:用万用表欧姆挡判断触头的通断状况,来检测自己组装的按钮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较快地认识元器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教学效果显著。

(4)实践操作――按钮连接。第一步,前期准备:画图――电动机的点动正转控制线路图;教具――电拖实训线路板,部分电路已接好(缺少按钮接线部分)。

第二步,分组讨论。设疑:按钮在此电路中的作用、应接入何种按钮、如何设计并安装?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总结要点。

第三步,接线操作。分小组完成按钮接线安装。

最后,教师在已经连接完整的电路上通电试车。学生看到电动机在按钮的控制下成功运转时,欢呼雀跃,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学生分组讨论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更见反复探讨验证的乐趣。理实一体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效果师生共评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是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的统一,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笔者在评价环节主要实施表现性评价,即通过设计一个具有真实应用性的实验来测量学习情况。正确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判别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

在实施表现性评价前,应让学生明了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如此,便可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

笔者遵循电力拖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就“按钮的结构、工作原理、线路连接”设计了以下评估标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线路识别能力、器材使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问题处理能力、方案系统解决能力等几个方面(见下表)。

项目 评价内容 自

评 组

评 师

评 总

理论

知识 按钮的功能

按钮的原理

线路识别能力 点动正转控制电路图

按钮的符号

器材使用能力 旋具、剥线钳、尖嘴钳的使用

万用表的使用和读数

实验操作能力 按钮的拆装

电动控制电路中按钮的接线

分工合作能力 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在小组中的合作精神

问题处理能力 按钮的结构原理

设计并安装点动控制电路

方案系统解决能力 当按下按钮,电路没有动作时该如何处理?

总分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直接的全面评价,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评价的类型有多种,有成长档案袋、多方观察、角色扮演、实验记录等。笔者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类型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体验到学习中的成长快乐。

评价可以是师评、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而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习状态,因此也应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由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成长的过程,所以每一次的评价并不能代表学生能力的综合情况。因此,表现性评价不像传统的评价那样,只在单元结束或学期结束时执行一次。它要根据课程设定的多个教学任务进行多次的评价,常常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完成,所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性。

三、激励策略贯穿课堂

奖励正确行为,惩罚错误行为是课堂教学反馈的一种方法。奖励和惩罚运用适当,都将对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以激励为主。有效的激励策略能激发一个人外在的动力因素,甚至能把这些因素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因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适用激励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高生本来就不自信、易自卑。这就更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教师应适时适度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体验成功与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中,少批评、不讽刺,多鼓励、勤帮助。教师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自信、乐学,也使学生认同教师、亲近教师。

当然,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中职生课堂纪律欠佳、学习毅力不足等问题更是存在,适当小惩大戒也是十分必要的。惩戒旨在使学生养成更佳的学习习惯,起到鞭策监督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效果明显。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在课堂中安排不同的竞赛,如在实践中小组间排故的竞赛,比速度、比质量、比合作等。通过竞赛进行学习,通常要比一个人自己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质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往往与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笔者在教学时,注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如边讲边练、讲完即练、讲练结合、多练精讲,提供图、文、声、像等现代化信息,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逼真表现效果,力求低起点、低难度、小坡度地授课,把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理解、记忆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将上述改革思想融入其中,原本沉闷的课堂因此变得鲜活,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大大提高了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毅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为他们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成为操作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制约线路与技能训练(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何弘亮.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J].新课程・下旬,2015(3).

[3]唐丽娟.表现性评价在电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

[4]李寿兰.职业学校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0).

第8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案一体化;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1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06

教育家陶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总结出了“学重于教,教学合一”的重要思想,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合一为载体的“教学案一体化”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案一体化”基本内涵

教案,教师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学案,学生的活动内容,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案一体化是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学习研讨、自我评价等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累基本学习经验的施工蓝图和操作平台。

从教的角度来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教学活动;从学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对教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质是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自主学习在教学案一体化中得到落实。

二、“教学案一体化”自主课堂教学的实施

下面以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一节内容为例具体说明。

1. 课前自主预习,指引方向——以案导学

“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是“学习目标”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案一体化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自学途径,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要求,通过阅读、查阅资料、思考、小组讨论等来完成预习练习,并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一些实验器材完成简单的化学家庭小实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

明确目标,为学生有效预习指引方向。在自主预习时,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知道学习任务,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课题:§7.2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碱

[课表内容解读]

课前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自我检测的平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编拟或精选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题目,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通过对学生预习自评的检查,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 上课交流反馈,互动讨论——以案论学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息反馈互动讨论。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探究质疑 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情况]

小组内交流,完成预习教学案遇到的问题。

3. 重点难点突破,启发引领——以案点学

重难点突破是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及学生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评讲时要语言、内容精炼,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更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学习研讨]如:

实验探究: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和C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同学们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讨论探究实验: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设计并展示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

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CO2和NaOH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很多精彩的方案。

4. 注重归纳总结,促进教学——以案促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会思考,会归纳,会总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知识梳理成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这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学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后,请学生逐一回忆两种碱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这是给学生自由发表、归纳总结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总结尝试活动。然后请学生分析并总结:(1)物理性质方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化学性质方面,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何区别(从生成物考虑)?在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变质的问题上,从“变质的原因”、“密封保存原因是否相同”“检验变质的方法”等方面做出对比。经过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以表格的形式构成知识网络。

5. 深化自主发展,开发心智——以案考学

学生学完本课,完成教学案上的习题,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升华。课堂自我评价达标训练的设计应与学习目标相呼应,难度要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它是“教学案一体化”的着力点。通过当堂练习对所学知识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1)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直接放在( )

A.天平的托盘上 B.滤纸上

C.小烧杯内 D.试管中

(2)下列气体其中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O2 C.SO3 D.HCl

(3)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①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②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③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④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C层:

(1)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

②“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作用?

课堂自主评价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6. 课后反思领悟,巩固落实——拓展创新

引导学生课后评价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领悟,并留适宜的作业进行巩固落实,能够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课后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从而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总之,教学案一体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教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观,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走向“乐学—会学—善学”的创新之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蕾. 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和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理实一体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94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课、实习课的区别甚大,它主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统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体化”一词的英文为“integration”, 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西欧,牛津英语词典解释是“将几个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一体化概念的描述又有了新的约定,并应用到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于“一体化教学”,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表述为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进行日常教学的一种方法,类似于实践教学;第二种表述为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同等对待,边教学、边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查阅一体化教学的界定,课题组将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定义为: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现“三维目标”统一的教学活动。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相互影响,有效避免了二者的分离和脱节;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严格限制,从而实现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统一;在师资队伍上,教师既要克服三种不适应,还要成为“T”型知识结构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学生评价上,要注重六个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分低能”到“高分高能”的转变,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的设计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传统的理论课、实习课的区别甚大,它主要强调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的统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来实现“三维一体”的统一。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专业教室内围绕预先设定的任务,通过学、做、练等方式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工作能力的培养。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课程相对应的教材,课程主要以“三主二辅”为主,即以教师用书、主教材、学生用书为主,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为辅。以往教材都过多讲解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了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把每个知识点划为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认知,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紧密联系目标培养的要求,以够用、实用为基础,删除“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加大技能培养。二是教材编写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采用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让教材富有时代性。三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章节的安排上强调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育评价方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以成绩为主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不再适应市场化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只有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当前较为实用的评价方式,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适应企业的新要求,在组织教学中要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检查和评比,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过程性原则

过程决定结果,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注重发展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全面性评价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三维目标”贯穿始终,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四)多元化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书面检测和考试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只有运用静态和动态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计量工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与改进。

(五)“因材施评”原则

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程度,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六)主体能动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充分发掘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92-02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理论课、实验和实训课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重点,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普遍应用到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它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它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

2.1 明确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

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鉴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对当前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与开发。项目化课程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与前提。

1)课程定位。确定本课程在就业岗位群中的要求,为此我们对九江及周边地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研,形成了可分析的数据。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网站建设方面的工作,因此本课程的就业岗位定位于网站建设岗位群。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对网页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制作等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遵循的理念是:以工作需求为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实际工作为场景实施教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呈现教学任务,以职业资格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

3)课程设计过程

(1)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九江及周边地区的近30多家企业,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召开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及时跟踪IT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网站建设、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等岗位。

(2)职业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分析结果,对岗位群所属的职业进行归类,形成专业、职业与岗位对应关系图。

(3)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分析推导典型工作任务。我们联合如南昌瑞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邀请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组成课程开发专家小组,研究确定该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是行业专家对职业的描述,作为教学来说还要将其转为教学载体。经过对子学习领域进行提炼分析,确定该课程的子学习领域为网站用户体验、网站规划与设计、主页设计与制作、主页美化设计、二级页面的设计与制、交互页面的设计与制作、网站的测试与、综合实训。

(5)学习情境设计。确定了子学习领域后,接下来就要精心设计各子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教学场景)。学习情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主线进行设置。

(6)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就会形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

2.2 教学任务情境化,工作流程进课堂

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真实的网站开发步骤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编排依据网站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设计四个真实的网站建设项目作为教学素材,根据教学规律进行优化,形成了本课程的教学项目。

项目一:信息工程系网站。这是一个导引项目,定位于“我教—你学”。主要用于教师教学示范和学生技术体验,是“边学边做”的教学过程。

项目二:小桂子工作室网站。这是一个是训练项目,定位于“你做—我导”,主要用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是“做中学”的训练过程。

项目三:科技公司网站。这是一个强化项目,定位于“你做—我评”,主要用于强化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从用户的角度对网页设计效果进行评价,是“技能提升”的过程。

项目四:工学结合项目。这是一个综合项目,定位于“你做—用户评”,这个项目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参与用户需求分析、项目规划、设计与制作全过程,作品将直接由用户评价,是“工学结合”的过程。

这四个项目按照“项目驱动、分层递进、学生主体”的思路组织设计。每个项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按照项目调查、方案决策、计划制定、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测试、文档提交、项目评价八个工作步骤,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最终得到项目结果。

2.3 教学安排特色化,教学组织有序化

根据“基于设计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理念”,我们提出了“17+1”的教学组织模式,将传统的18周教学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17周的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第二阶段1周生产性实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学生在企业基地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该教学组织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任务由模拟到真实逐步递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得到逐步提高。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策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特殊),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而这些项目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特殊)。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都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综合”的载体就是工作“项目”或“任务”(行动化的学习内容)。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2.4 课程考核过程化,评价模式多元化

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校外评价、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过程控制与改进后成果。

学生期末成绩=过程评价×0.6+最终结果×0.4。

过程评价(改进前)=上机操作成绩×0.3+课堂实践项目(项目2)×0.3+课外实践项目(项目3)×0.4。

最终结果(改进后)=上机操作成绩×0.1+课堂实践项目(项目2)×0.2+课外实践项目(项目3)×0.2+工学结合项目(项目4)×0.5。

2.5 教学手段现代化,自主学习自由化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建立虚拟项目、虚拟实验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利用各类软件对课程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虚拟仿真。

1)虚拟实验技术

在网站的测试与这一学习情境中,需要相关的实验环境,如域名等,有些域名的申请需要一定的费用,所以我们采用Intranet技术构建实验实训环境,为学生的实验实训创造仿真训练的环境,同时在课程网站上,以项目实训为载体,详细介绍了虚拟实验环境的操作流程,为学生在线模拟训练提供了方便。

2)动画仿真技术

为方便同学们课余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对于学生普遍反应难以掌握、操作性强的实训,我们利用LanStar、Flash Cam、Adobe Premiere、Camtasia Studio、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对完成实训任务的全过程进行屏幕录像,并经过技术处理,通过动画仿真操作过程的形式,辅以文字或声音介绍,把整个操作过程分步骤,完整形象,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3 结束语

经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象,师生之间互动性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变的“动”起来了。在小组学习中,成员间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相互切磋技能的氛围高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对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有充分的驾驭能力,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比例得到大幅提高。在历年的评教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最终考评结果均得到明显进步。当然,随着环境的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1 工学结合一体化创新性教学的意义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技能型人才是目前企业所大量需求的,企业希望他们能够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的维修等综合性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在学习到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从业所需的各项技能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具备除了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关键能力之外,在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工学结合一体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知、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得“变”!

2 老师为导,学生为主演――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作为配角甚至是旁观者的角色来分配,本末倒置了。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一场演出,那么学生应该是主演,而老师,只能充当导演的角色。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将“先学后做”变为“边做边学”。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改转变:(1)教师从“单一讲解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2)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性”转变;(3)课程从“知识讲授、理论思维型”向“知识应用、能力训练型”转变;(4)学习载体由“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向“工作任务”转变;(5)学习单位由“个人学习”向“团队协助”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即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关系,而是具有一般社会特性和社会品质的角色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制度上的支配――从属关系,而是具有感情体验的精神协调关系,可以建立起真实、接收和理解的互动关系,由此而产生和谐、积极并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

3 工作任务为驱动――学习情境的设计

“普通铣销加工”科目是加工中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了顺应一体化改革工作,我们编制了专门的教材和学材(工作页),在项目载体的设计过程中,以基本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出发点,从“可衡量性”、“可达到性”、“相关联性”和“限期完成”等方面去进行设计,并且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去综合考虑,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工作情景描述”、派发“生产派工单”等方式,模拟工厂生产情景,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具体实施。下面以“普通铣销加工”中的“学习任务十一精密平口钳的制作”为例,说明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4 “六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引导学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时,我们主要是按照“六环节”来设计教学流程,分别是:资讯(做什么?)计划(怎么做?)决策(明确制造方法和生产手段)实施(产品制造)检查(产品是否符合专业标准?)评价(下次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在“六环节”的设计中,从初阶段的“资讯”环节至“评价”环节,仍然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老师只是起辅助和适时引导的作用。

通过以上学习情景和教学流程的设计,有以下优点:(1)使得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具象的产品;(2)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探索;(3)单一的课堂学习变成了形式多样的“工厂”生产;(4)唯分数论变成了能力综评。

第12篇

【摘 要】众所周知,技校学生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先进制造业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技工教学体系已经有些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诞生了。

关键词 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决定其适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分开的,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而工学一体化是把“学习”和“做工”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很好的把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并没有和最新生产技术接轨;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很少真正和行业需求对接;而工学一体化,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工厂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搭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的实施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由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大块构成。

在硬件方面,首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工学一体化教室,这个教室即是学习理论的教室,又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实验室,更是实践锻炼的生产车间。这个教室也就是工作室、车间、厂房,它除了需要一些传统的教学设备,还需要专业生产设备,真正可以实现生产投入的设备。这个教室既在教学,也在生产,真正使学习和工作相融合,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软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师资队伍。首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授课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其次,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材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尤为重要。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教学的开展必须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模式;所以在设计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坚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技能确定培养方案,使理论、实践、生产相互融合。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技校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等专门技能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学生,要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必须具备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等职业能力。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为了学生真正适应社会、行业的需求,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能力分析变得至关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与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相结合,需要定期邀请行业的专家对授课过程进行把脉,实现教学目标与不断更新的行业需求相对接。

2.教学方案的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工学一体化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工作项目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工学一体化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根据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过程,制订相符的工作项目,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确定了工作项目后,就是围绕项目,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把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等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内容就是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最终达到学习和工作一体化。

3.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形式单调理论讲授和较为简单的操作演示,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独立自主的完成工作任务;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负责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解决方案、自主选择工作方法。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工作任务的制订

1.教学过程采用工作任务的模式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它的过程特点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是任务驱动法的深化和发展。为了教学内容真正与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对接,就要从实际工作领域中提炼一定数量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内容等效为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

2.工作任务模式的优点

利用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任务,具有多方面的优点:1.以工作任务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2.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设计工作实施方案,自主选择劳动工具、工作方法;3.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工学一体化的模式下,学生在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情境中进行作业,让学生更实质的接触到行业工作环境,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实例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学一体化工作任务是提炼自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的日常典型工作。下面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作实例说明。

典型工作任务:台式计算机组装。

(1)工作情境描述:一位顾客来到XX电脑公司商务部,提出要组装一批计算机,要求价格在5500以内,由于本批计算机将应用于图片处理,故要求尽可能的提高显示质量和图片处理能力,同时确保整体性能。接到商务部分配的任务后,要求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样机的配置方案和样机的组装,以给客户展示。

(2)知识要求:①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②熟悉流行的计算机组件的价格和性能。

(3)职业能力:①查阅技术说明书,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并安装操作系统,②熟练使用工具软件对硬件进行测试,③能与客户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列出配置单。

(4)任务完成过程:每4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客户需求,各小组讨论得出配置方案并派代表演示他们的配置方案。确定好配置方案后,各小组自行选择工具、计算机组件,完成计算机的组装。最后,在组装好的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上台展示任务成果。

(5)相互评价及教师点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采用工作任务的模式,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微机组件功能和参数死记硬背的局面;学生自主设计配置清单,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整个过程也更好的锻炼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构建科学的考评评价体系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二是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因此,工学一体化的考评评价体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多元性的评价模式;应该以语言或文字描述评价结论,而不是以分数衡量;学生在设计好的情境自主地完成指定任务后,对彼此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最后,老师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点评。

五、结束语

虽然,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任重道远,但是它符合时代的需求,是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龚少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06)

[2]睢雪亮.浅谈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J].职业·中旬.2012(02)

[3]邵静.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5)

第13篇

一、清醒认识自我,紧跟课题研究步伐。

自己知道,我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缺乏处理文本的能力,有时我们并不知道教案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获得哪种知识或能力?我们往往考虑的是我们的环节设计是否教完了本节课,而学生得到了什么,没有一杆明确的称来称量。每次讲课的时候,我总是东拼西凑,将名家教学设计东拼西凑,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没有对教材自己的运用和理解,不能创新创造出新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有照本宣科与邯郸学步,教学设计迷失在教科书和自以为是的个人经验的丛林里。

以前,对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只是口号上的了解,如何操作还是一头雾水。现在,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我对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基于标准的教学强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引领作用,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主要考虑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的话,基于标准的教学则要求在考虑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考虑“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在实际工作中,加深理解不断提高。

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信息窗或这一单元的意图是什么?根据课程标准,要训练或提高学生的哪些知识点或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之后我用什么方法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这些能力。优先考虑这一教学评价会促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有效。准确、具体、适当的教学评价避免老师上课走过场,喋喋不休,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什么也抓不住。在设计了有效的教学评价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用哪些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顺利通过教学评价。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过程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结果的预测。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有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不仅理解了什么是基于目标的教学,也知道了如何制定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读熟、吃透新课标。在拿到一节新课内容时,首先对照新课标找一找与本课的训练点有关的语句。其次根据内容定位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本节课后我们将提升的学生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分解为具体目标,替换可测、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找到核心的教学方法,匹配要达到的认知程度。

对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我的个人理解还比较浅显,还停留在理论的表层,在以后要在实践中操作并运用这一方法。我想这一方法是将教学更加具体化,希望各个学段都能得到老师细致的实践指导。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将目标具体化,教学评一体化,可测话,那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成长进步中,不断感悟、提升。

我们教师不仅在做教育,更是在做功德。成长是痛苦的,也是令人欣慰的。多次的参加培训学习,颠覆了我过去的部分传统观念。记得我们当时的第一个作业是从知识维度和技能维度梳理课标,这个过程有四步:1.结合学情,制定目标;2.根据核心知识,匹配行为;3.根据认知行为,确定认知条件;4.确定认知程度。当大屏幕上出现这些语句时,我明白这是拯救课堂的第一步。我原来写的教案中“本课教学目标”就是简单照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一句话。现在想来,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了,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如果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我也许会有更大的进步,幸运的是,我感受到了内心的觉醒。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无论我们干什么,都要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近老师,从而亲近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热爱数学学习!

四、降低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

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讲,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听不懂所导致的。在我们教学中,如果课程能简单些,让学生听的明白,他们也一定会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养成习惯的前提下,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水平。怎样降低课程难度呢?我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把一个知识点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简单知识点,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慢慢的去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这一节课上,我把小数乘小数这个知识点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算理,也就是计算的过程,第二部分,着重讲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两部分内容都比较浅显,通过两部分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学生倾听水平低,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把自己游离于学习之外,不参与学习过程。所以说,要提高学困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每个学生都轮流发言,相互启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力度,所以说,我们教师善于运用小组学习活动,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才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 教学技艺 维度 结构体系

课 题: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执教能力训练与测评(一期)(国家改革试点项目2012)PXM2012_014306_000 173_00019000_FCG。

教学技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智慧型教师的基础。典型的研究专著是《学习与教学策略》,其中提出的教学技能模型,包括9项基本技能和2项高级技能。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为教学技能研究组),从《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整理出各项技能的特征与范例,以帮助教师们更清楚地掌握各项技能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教学技能研究组进而对教学技能模型、结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三维教学技能模型。

一、教学技能的三维模型

图1 课堂教学技能三维模型与结构

教学技能三维模型包括讲授、演示和互动三类,28种,200多个技能点。《学习与教学策略》中的教学技能类群是按照难度划分的;而教学技能研究组是按照用途来划分的,更容易被迁移、学习和应用。这项研究发现10个新技能点,其中,有的代表着我国本土文化,如教学语调配合;有的代表着现代教学技能,如组织活动等。同时,还开发出200多个技能点,首次系统地描绘出各个技能点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的实用性,见下表。

表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和《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技能类群的对比

教学技

能维度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 《学习与教学策略》

中技能类群

讲授 示范、指明要点、对比举例、介绍性聚焦、诠释定义、强调重申、回顾重点、小结与总结、揭示实质、阐述内在联系、树立权威、手势配合、教学语调配合、案例讲解、角色扮演 示范和热情、一致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题、提供转换信号、介绍性聚焦、术语准确、强调、彻底完善的总结、传授“生成性”知识

演示 感官性聚焦、案例、公式呈现、实物教具展示 感官性聚焦

互动 表达热情、表达关怀、监控、反馈点评、提问、激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求共鸣、组织活动、幽默 教学效能、表达关怀、积极期待、洞察与反应、反馈正确信息、高频率提问、平衡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等待回答、批判性思维

实际上,教学技能三维模型是针对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的情况研究出来的。应当说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是理想化的教学场所,可以简称为理想教学场。而在高职实际教学场所(即真实教学场),还包含很多影响因素。换言之,真实教学场远比理想教学场复杂得多。因此,需要研究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下面我们就探讨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二、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教学技艺是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融合,在形成教学技艺的初期,多偏重于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形成,通过教学实践,则逐渐增加教学艺术的含量,直至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基本融合,就形成了教学技艺。当教学技艺完全成熟,并完全达到高超地、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学技艺,便会进入教学技艺的高峰,教师就会赢得教学艺术家的荣誉。实际上,技术和艺术是相通的,因此,教学技艺的结构模型,可以采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教学技能研究组的研究路线与成果,通过类比,对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和构建。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多年来通过普及、推广教学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设计等),提倡教学技艺,开展说课活动和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艺,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上、在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上、在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在积极落实职教理念发挥职教特色上的进步较小,这些进步缓慢的方面构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高职教学技艺,形成了建构教学技艺结构的基本思路。

建构教学技艺结构应该围绕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与培养学科型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课程教学特点,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强调“启发式讲授”的同时,更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执教能力):包括演示、示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进行管理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艺不但应当具有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而且还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三个维度与结构(见图2)。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教,主要从这六个维度来评价教师上课的状态、水平和质量。并且,我们对这六个维度还进行了细化,理出相应的教学技艺的观测点(简称为教学技艺点)。

图2 教学技艺维度与结构

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非常重要,而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在高职教育课堂上也是格外重要。这是因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学习主体高职生的学情、学习风格,都有其特点,如喜欢形象思维,不惯于抽象思维(理性思维);不善于动脑,但是乐于动手;场独立性不强(依赖性重)而场依赖性突出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场的设计、组织、管理、调控等。当然,少数优秀教师可以靠其个人的教学个性和艺术风格,吸引、感染和引领高职生学习,但多数教师需要靠优化的组织和管理。譬如,同一个班,不同课程的教师上课,效果大不相同。一位优秀教师上课,不但秩序井然,而且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热烈,这位教师不但在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做得优秀,而且在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上,也做得积极,独具特色;另一个教师上课,则秩序混乱,犹如“自由市场”。仔细分析,这位教师教学设计与备课功夫一般,满足于传授知识;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都不到位。

总之,真实教学场和理想教学场相比,是更为复杂的教学系统,高职教师必须重视掌握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具体结构体系,在六个维度上锻炼和提高基本功。

参考文献:

第15篇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