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是信息网络时展的主动选择。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
目前,知识的快速更新,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地涌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加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办学体制等等。这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以往经验型的“教书匠”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新时期的国防教育,需要的是集教学、科研、管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学者型”的教师。换句话说,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是当今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各国对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时较强调进修和科研,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日本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为实施自己的职责,必须不断努力研究和进修。”我国的《教师法》对教师的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二是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然而,高校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科研是科研部门、是专家学者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要通过专题研讨、请专家讲学、外出进修学习等形式向教师宣传,促使教师学习,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科研是教师的任务与职责,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是时代、社会、民族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崭新的要求,我们当责无旁贷。
二、以人为本,全面提高
一是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要善于抓好教育领域中最先出现的教育现象和本质,善于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研究思路,敢于向权威和假设挑战。科研型教师要有强烈的研究欲望,对自己教学中新的发现和思考,要积极主动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实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二是不断积累渊博的知识。为完成本学科教学所需的基础知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相关学科知识,社会常识、日常生活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科研知识、科学理论知识等。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问题,指导科研;灵活运用,掌握系统、边缘和交叉科学等理论,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是培养获取和接受信息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学生求知要求也会愈来愈强烈,作为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获取和接受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知识,使自己适应现代国防教育工作需要。
四是培养课题选择及设计能力。教育科研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是对课题进行恰当地选择、合理地设计。要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形势,从国防教育改革的实践和部队实际需要中选择和设计课题,包括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并提出研究课题能力,文献资料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研究假设的能力,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三、打牢基础,掌握方法
要努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科研的第一阶段是选课题、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科研课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本教学实践或本专业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
科研的第二个阶段是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主题目的;二是课题的价值;三是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四是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步骤的设计、采用的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纳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把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
四、优化环境,激发能力
学校环境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多种学校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学校的校长,学校管理,教学的评估体系等。适宜、合理的学校环境是教师创造力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是优化学校环境的关键要素----创造型校长。创造型校长,其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热忱主动,不受常规所限制,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圆满解决。具体而言,包括加强科学的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有利于促进和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带头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创造性课题,善于听取教师的新观点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努力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工作和研究的机会与条件等。
二是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发挥的管理。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就是允许、鼓励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允许是指为教师提供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是指学校管理者应对创造性表现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积极强化;帮助是指学校管理应利用一切条件为教师提供有关创造的新的理论、成果、技术和方法等信息,经常组织参观学习、讨论交流、专家指导等使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三是完善学校评估体系,注重考查创新教育能力。学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评估体系所选择的标准又是对某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肯定,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所以注重评价体系中教师创造性工作成效的权重、导向、奖励,使之形成人人争创新的氛围。
五、交流展示,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职教师 教育科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1-02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是提升学校品牌的动力。但是,目前教育科研没有成为广大中职教师的自觉行为,教育科研对中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于中职教师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克服认识误区成为当前中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促进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一)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1.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在进行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积累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会上做学习交流,交换学习成果。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以最快的、最便捷的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使个人快速成长。
2.通过实践体验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经验的获得是最真实、最宝贵的,中职教师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收获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实践不断地尝试、反思,掌握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或者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在课题研究中无论是获得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需要经过一个反思过程,教师通过反思能够逐渐提高教学监控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知识,在教学反思中收获经验,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形成教育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会对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并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育信念,就会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使平凡的工作变得富有价值。
(三)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能够促进自己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良性互动,与课题组成员和同行开展合作研究,研究中会不断自我反思,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变成一位研究型教育者。
二、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研究定位
(一)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是解决中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育专家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目的以探索发现新科学知识及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为主,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很高的理论素质,一般中职教师难以胜任。中职教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及学生管理工作,处在教学实践层面,经常遇到一些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应以解决中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针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才是切合实际的教学研究。
(二)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着眼点是沟通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有一定距离。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理念与实践的沟通桥梁。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是各种教育科学理论的践行者。为中职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需要中职教师运用教育科研架起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是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并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境进行研究,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并适用于课堂教学(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学校管理评价等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职业技能的训练。
三、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开展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为了提升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多次聘请区内外专家到学校做教育科研专题培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及方法;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校本培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把专家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充分整合,体现出教师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更新教师职业教育理念。
(二)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为了加快中职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办法》,在课题管理中采用了全过程管理办法,明确了课题研究申报立项、中期检查、成果推广和结题总结等各项管理要求。对结题课题和获奖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及相关论文成果等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进展监管,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出现,推动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三)提升开展教育科研的理论功底。职业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传授职业技能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使命。目前,面对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挑战、新技术的困扰、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方法的冲击,很多中职教师感到自己教育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教学手段的落后。为了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促使中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中职教师应具有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的紧迫感,以及面对职业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努力打造坚实的理论功底。除了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培训等方式提升理论功底,还可以将教育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育经验往往是中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但经验具有局部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注意经验与理论、实践的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和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知识。
(四)制订教育科研计划,注重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与日常工作不同的是,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地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始终,即行动计划与研究计划的高度统一。教育科研取得进展应该不断地对研究活动认真反思,教学反思目的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对教学理念和教育现象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从发现问题到制订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具体路径等。二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评价,发现计划于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解释发生的现象与原因,进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决定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否需要修正以及做哪些修正。
【参考文献】
[1]何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科研,2009(3)
[2]李海蓉,刘晓芬.教育实验――种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沟通桥梁[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吴如林,沈志美 夏小妹. 中职教师教科研发展的基本取向[J].江苏教育,2009(12)
一、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 现代教育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之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2. 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提升高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 学校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应过多限制、干涉或要求教师按某种模式行事;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参加科研活动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对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下任务、定课题,同时也要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学校的科研活动定会改观。
2. 教师们要学会交流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是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点评、网络交流就是合作,就是学习。没有交流,就没有发现,没有发展。在此基础上自己不断提炼,不断修改,不断优化,这样,才使自己的思维敏捷,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使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作就是帮助,合作就是前进,合作就是快乐。
3. 教师要勇于、乐于参加教学课堂竞赛。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县市省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87-02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是师资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高校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性
目前,“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被实践证明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实力和水平成为了大学声誉和社会地位的主要衡量标志。振兴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没有教育科研,学校的发展便缺少生长点,没有活力,不可能持续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扩展自己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领域,以科研带动教学。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质,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规范表达能力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果缺乏科研或不具备科研的能力,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科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它使教师站在新的高度从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及学术活动,积极大胆地将科研方法及成果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目前,各学科间相互渗透日趋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兴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青年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技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经验,科研意识较弱
当前,在青年教师头脑中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论”“教育科研无用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文章、发表文章就是稿科研等,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和教师依然以教学经验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做经验型教师俨然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教师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总之,经验型教师重模仿而轻创新,重积累而轻发展,因而其多数只能成为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
青年教师尽管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过科研工作,但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一是青年教师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重点缺乏了解,对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不了解,对各种科技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不了解,往往造成对自身科研定位模糊,影响了科研选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青年教师普遍存在选题不够准确,这与掌握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理论基础及基本技能不多或不够娴熟有关。同时,青年教师也存在着申报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学术地位等不利因素。二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过分关注自己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种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科研组织形式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从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看,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比例虽有一定的提高,但高质量的论文不多。从科研立项看,中标课题比例有提高,但课题层次不高,覆盖比较局限,这一点与全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相似,重要课题主要集中在知名学者手中,青年教师承担课题的层次偏低。如果这一状况不能得以及时改变,将影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2 科研配套建设薄弱,科研条件不足
(1)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不足。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展,有的学校实际师生比早已经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18的红线,教学任务明显增加,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的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迫使青年教师花大量精力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无暇顾及科研。此外,青年教师通常面临结婚、生子、再深造等压力,也影响了他们在科研上的精力的投入。
(2)科研项目渠道少且竞争激烈,科研信心不足。当前,竞争激烈、资助率较低也使一部分青年教师申报的项目难以获得资助,从而丧失信心。长此以往,既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因此影响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科研梯队的配置不尽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引进工作难度较大,造成教师梯队两头大,中间小,即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多,对教学和科研都有一定造诣的中年教师较少。老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以及难以掌握现代技术手段,不可能潜心投入科研。而年轻教师积极上进、精力充沛,思维开阔,但缺乏实践锻炼,缺乏科研指导。有的中年教师作用只是局限在个人的成功与发展上,主动承担科研团队研究的意识不强。
4 缺乏学术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就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教师的责任感是一所高校的精神支撑。有责任感的教师有着严于律己、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执著追求的学术精神。但是,高校青年教师履行其学术责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学术剽窃、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现象屡屡出现,表明高校部分教师的学术责任感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
1 青年教师自身要培养科研意识,丰富科研经验
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的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
(1)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理论修养和理论思维往往是教师的弱项,因此教师应该坚持读一些理论书籍或刊物,学习科研方法,广泛地了解有关科研方面的信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国际交流动态。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不对其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疲惫心理,觉得没有变化。而一旦参加到教育科研中来,接触的知识多了,思考的问题深了,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常教常新,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2)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师应特别注意从工作研究和经验总结中提出有新意的课题。青年教师要以科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青年教师应该从自己平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与研究人手,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要尽量避免抽象的纯理论研究,避免大题目下作小文章,争取小题目下作大文章。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收集资料,最后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青年教师应该积极与同行交流,要积极申请参加一些专家组织的重要课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子课题,比自己独立进行一项研究更能取得成果和提高研究水平。
2 加强科研配套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校应对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下任务、定课题,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信心和经验。
一是改革考核政策,减轻教学负担。对于刚进校的青年教师要减少他们额定的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如不满额定教学工作量,可以适当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
二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宏观科研政策,沟通科研项目计划信息,传授申报经验与技巧等。
三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限制,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老教师和名教授申报的科研项目要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之尽早自我定位,确定研究领域和课题方向。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科研素质。
四是支持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或分组报告的青年教师提供部分注册费或国际旅费,对没有科研经验的青年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报销部分或全部版面费,并实行奖励。
五是要加强图书馆和资料室的配套建设,满足青年教师及时收录和更新国内国际科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和成果的需求。
六是学校可以每学年进行论文评选,并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让获奖教师交流心得。而对那些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或者抄袭的文章应给予提醒。
3 构建教师科研梯队,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合理配置人才结构和层次,使不同智能水平和特点的人,组成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这有利于实现人才群体效能。教师的科研梯队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为标准,建立的以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梯形师资队伍结构,保证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科研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良好的群体支持和合理梯队的配合。科研管理人员要重视中年教师的作用,发挥他们科研中坚力量的作用,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责任。调整人才结构,完善学术梯队,努力培养一批富有进取精神的学术带头人,以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是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应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
现阶段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教学任务繁重,高校英语教师除了要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外,一般还得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上课课时数普遍达到每周14-20课时,使英语教师的精力主要耗费在备课和日常教学中,很难有时间去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日常科研主要限于评职称等需要而匆匆撰写几篇论文。真正具有商务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科研型教师更少。一般地,具有商务能力的教师以经济管理和金融类学院为主,上课主要以中文为主,缺乏英语语言能力,而具有语言能力的英语专业教师且缺乏商务知识和商务能力,商务科研能力更是缺乏。商务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情报的研究能力和商务理论研究的能力,两类商务科研能力的缺乏,成为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短板。客观因素导致我国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应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
二、加强英语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成为时代必要
研究型的商务英语教师更能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即使缺乏实际商务能力,但对各种商务活动、政策、商务人才以及商务发展科学规律等商务相关事务的研究,能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素质,增强学生对商务的理论把控能力,使学生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后能快速提升个人的商务能力,较快地成为优秀的商务人才。在商务英语教师普通缺乏商务实践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相关科研能力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现在上课任务繁重是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如何获得科研机会,也是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的困难。客观原因造成从学校到教师个人教忽视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英语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成为学校和教师个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情报的研究能力和商务理论研究的能力。
1.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商务情报的研究能力
情报研究是商业领域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商务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对商业的情报分析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商务的成功。情报研究主要是解决“事物的现状是怎样的”的问题。它是在广泛全面且准确地收集商业活动的各方面信息后,对商业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判断的过程。它最后的研究结果人们对商业活动各方面具体情况的认识,是将大量原始信息情报化的过程,也是人们知识创新的过程。商务情报研究能力理所当然成了商务人才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也是商务英语专业要重点培养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活动中的翻译、报关、谈判等能力的培养已经有了较高效而科学的方式方法,并且现代大学教育和实践锻炼,大多数商务人才都能胜任其中一项或多项技能性业务工作。但现代商务要求的商务情报研究能力却仍然缺乏。它需要商务人才有较强的商务情报意识,能有效地在日常商务工作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最终获得能对商务实践起指导作用的有价值的商务情况。商务情报能力是现代企业较需要的一种能力。商务情报能力需要商务人才掌握有关商务学、信息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技能,如信息系统的检索知识、信息分析的各种软件、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商务分析软件等。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要严谨,综合归纳分析能力要强。
2.商务理论研究能力
理论研究是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和突破,是严谨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教师在调查和知识积累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为了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创新新的学说、创立新的方法等。知识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保障,知识创新主要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作为知识的传授机构,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理论研究中教师是主要的力量,是主要创新人才。理论研究对教师个人的科学研究素质要求较高。理论研究是教学的基础,只有理论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才能紧跟专业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才能高屋建瓴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讲透专业基础理论。而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构建教师个人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保障,同时要加强教师个人严谨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创新,教师作为主要创新型人才,不同于一般技术人员。他要求具备有全面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超前的创思维,可贵的创新品质,不因个人名利影响创新活动,能擅于发现别人的科学观点并能有效吸收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尊重别人的科学成果,能意识到自己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不卑不亢。专业理论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点,掌握了专业的科学理论,尤其是最新的理论,是今后在专业领域快速成长的基础和保障。许多学生不理解在大学学习中为什么要学习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教师也大多较忽视向学生阐明其中的缘由,导致学生忽视对专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较重视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专业理论教学,特别突出专业技能的讲授。这些与教师缺乏理论研究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在现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四、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从学校专业学科发展出发,认识到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各方面技能和整体科研素质。
1.通过校内培训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信息意识以及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
在实际商务活动中,对商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重要,个人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学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技巧,熟悉国内外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只有全面而准许地获取了商务信息,才能准确地分析商务活动,获得商务情报,为商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信息学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检索和获取技巧,可利用校内相关的师资和专业条件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如参加校内相关的信息学课程和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邀请相应的信息检索专业人员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短期培训,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等。这些途径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相应的技能,为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2.通过科研立项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
学校可针对本校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将相关的研究任务通过科研立项的途径分配给教师个人或团队。通过实际科研活动,不仅使教师能认真研究本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改革方案,而且可以快速地提升教师个人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了解科研行为,掌握科研规律,是一条很有效的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
3.以参与科研和外派学习为主,加强商务理论研究的能力。
商务理论是商务英语教师现存的一个“短板”,要以国内外高水平的商务专业为培养基地,外派本校商务英语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学校和科研机构中去。通过参与相应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了解掌握商务理论的研究方法。或通过外派到高水平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商务理论,使本校商务英语教师快速了解或掌握商务理论知识,尤其是最新的商务理论知识。水平较好的商务英语教师可以主持一些商务科研项目。学校可通过外派和合作科研的方式派遣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参与国内外高校的科研活动或参与学习。
五、结语
[关键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科研素质
[作者简介]耿艾莉(1971-),女,辽宁阜新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王岩松(1971-),男,辽宁丹东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上海20162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71-03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质,能够准确地选定课题和研究对象,熟练地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成功表述研究成果的能力。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的生力军,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历史重任。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在这三大职能中,教学是高校的中心职能,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是教师深入把握教育规律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可有效地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同时科研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决定着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青年教师如果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也就只能沿袭前人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学的深度、广度及启发性都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也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青年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地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最新动态和本专业的最新成果,进而不断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形成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科技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
2.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有利于提升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使教师为社会服务成为可能。高校教师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开发科技产品、开展技术革新等社会服务,还可以接受社会委托培养、培训专门人才。这样既促进了人才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经费的不足;既有利于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据调查,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工业、农业和国防事业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科研水平决定了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而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重要标志。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科研团队中的新生力量。因此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科技队伍,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学科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获得的最新学科信息引入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科研还促进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为扩大专业的内涵,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特别是将处于领先水平和特色优势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中,有利于专业建设发展。科研课题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内涵。青年教师可借助自己所从事的交叉学科的实践课题,将这些项目引入毕业设计(论文)中,极大地丰富了毕业环节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学科前沿、工程应用基础和工程开发的平台。由于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紧密结合科研,可以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笔者对某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过调查,从调研的情况看,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令人担忧,科研能力非常薄弱,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方向不明确,团队意识较弱。近几年新进的青年教师,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科研方向不明确,不能有效地与学科专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当今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硕士、博士刚毕业,尽管有科研工作的经验,但大都是导师安排好的科研课题,只要按导师的规划按时完成就可以了,参加工作后对于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与从事的学科专业不能有效地结合,有些盲目,无所适从。其次,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由于学缘结构的关系,不少青年教师对所在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科研方向、研究特色、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等科研环境不熟悉,难以融入学科方向和科研团队。大部分青年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去运作,不能迅速融入现有的科研团队中。
2.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综合技能薄弱。现在部分青年教师大多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与综合技能,“非工化”青年教师占一定比例。“非工化”是指现在国内高校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数属于硕士或博士刚毕业,学历达标,却没有经历过生产或工程实际的锻炼,缺乏生产实际经验,工程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往往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相应比较匮乏。如果让他们从事一些生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发工作,并达到对其进行创新就会有一定难度,相应的,在教学上也就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科研环境欠佳,科研信心不足。目前部分青年教师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的政策和战略重点缺乏了解,尤其对各种科研项目的申报特点和要求不了解,因此影响了科研选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申报课题时青年教师能够参与的科研渠道少且竞争激烈,其他多数计划也是限项申报,资助率较低。屡次申报不成功,就会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信心,认为科研费时费力见效慢,甚至放弃科研转向教学。殊不知科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创造,是对前沿科学的有效探索。与科研脱节既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会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在教学中缺少“源头活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无暇顾及。近年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展,教学任务明显增加,各高校师生比已接近或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18的红线。有的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师甚至必须完成3门以上的课程,再加上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才能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同时各高校都在强化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工作,使青年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授课和准备各类评估工作上,用在科研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另外,青年教师通常还面临结婚、生子、学历深造等压力,也影响了对科研的投入。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的发展现状,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1.内部因素。第一,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现今岗位的科研特色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其次要明确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之后,应迅速融入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研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有着共同的愿望,技能互补,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融入团队后不但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条件实现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第二,要把握好目前科学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日益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只有把握好当今科学发展态势,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当今科研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研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某项科研,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科研团队集体来完成。当前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往往用一个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另一学科的问题;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研究等。(2)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和灵魂,因此青年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青年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科研素质。科研成果是一个团队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枯燥和单调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质,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旺盛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科研工作做好。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具备如下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具有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有“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相信“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只有具备上述科研素质,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的积累,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差,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造成教学事故。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备课上。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部因素。以人为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从事各项科研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和谐的科研环境。第一,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强化服务理念。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需要,是培养人才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青年教师,对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要给予足够的关怀。
第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健全激励机制。一所学校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团队,就不可能建立起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围绕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的需要,立足时代前沿,搭建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同时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及科研奖励制度,让青年教师从被动搞科研转化到主动从事科学研究上来,调动他们的科研主动性。对于刚进校的有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要减少额定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如不满额定教学工作量,可以科研工作量适当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
第三,加强科研管理部门服务职能,为青年教师解惑。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帮助他们了解宏观科技政策,沟通科技项目计划信息,通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举办申报科研项目讲座,向青年教师传授课题申报的经验与技巧等。各学院也要为青年教师配备有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当导师,帮助他们尽早实现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四,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由于用人机制所限,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对工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了解不多。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学校要提倡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进行包括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会将他们培养成为熟悉工程技术特征及规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支持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在职称、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并免除其在外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这样可使他们一方面提高了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拓宽科研申报渠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建立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如省市教委、科委青年基金,学校优秀青年基金等。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及各工程研究中心也要针对青年教师划拨专门经费支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申报项目时,要创造条件鼓励有创新思想的青年教师大胆申报、勇于申报,对那些需要学校评审或推荐的科研计划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打破职称等限制,不拘一格,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科研、教学双发展,才能使众多优秀的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潜在价值。
总之,青年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和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把握当今科研的发展态势,具备正确的科研态度,运用科学的科研方法,加上和谐的外部科研环境,一定会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魏丹.大学的三大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2006(3).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师科研能力 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众多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都纷纷提出了创办一流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随着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大学也将发展目标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由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根据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五个特征:一是在办学理念上,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工作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中心工作,但不能忽视或弱化科研工作。二是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达到较高的规模。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在学科建设上,突出重点学科,加强优势学科,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五是面对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知识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
总结起来,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相比有着更多的科研优势,而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则需要承担更多的本科教学任务。因此,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既要注重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型,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又要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和谐,避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1.主体因素。
1)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型,科研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科研经验不足,独自承担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成功申报课题的机会较少;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科研是教授的事,和自己很遥远,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片面认为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无关。
2)知识结构不完善。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复杂化的趋势,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研究的学科,而且要对一些边缘交叉学科有所了解。对于高校教师来讲,除了受自身专业的限制、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欠缺外,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
3)科研协作与团队精神欠缺。随着知识代谢周期的加快,学科知识不断渗透和融合,而学科又在不断地生长,各学科知识在不断细化的同时,又在逐渐走向融合,一些重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支撑。因此,科研中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显得特别重要。但是许多教师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团队协作攻关的能力较差,造成科研成本大大增加,而且难以争取到重大科研项目,不利于多学科教师参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
2.管理因素。
1)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科研评价与考核上,对不同类别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科研任务要求,有的学校即使有,也缺乏督促和考核制度,制度上的缺失使许多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不足。同时,对教师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小,在学习机会、职务晋升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向从事科研的教师倾斜少。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容易挫伤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使更多的教师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搞科研,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
2)教师培训制度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缺乏针对性。教学研究型大学都加大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但缺乏对教师培养的总体规划,没有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很少针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送到著名大学或研究所培养的。
3.环境因素。
1)科研环境欠佳。一方面,很多学校图书馆,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提供充足的核心期刊,尤其缺乏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这导致了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前沿课题及其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缺乏学术带头人与课题组织者,学术氛围整体性差,无法形成集体合力,以取得科研工作的较高成就。
2)科研经费分配不均。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中,大量的科研经费分向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这类教师在科研立项的申请中占主导地位。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发展导致了师资力量进一步紧张,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此外,随着教学方式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就使得许多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显然,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科研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没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搞科研,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融于自己的教学中了。
三、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1.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科研经验。
科研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站在新的高度从事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同时,在申报课题时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申报成功的机率,也为自己积累宝贵的申报经验。
2.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由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因此,大多数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对教师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分别提出要求和考核办法,并作为收益分配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3.创建灵活多元的培养机制,形成有创新活力的科研梯队。
高校科研梯队由老、中、青年教师组成,这三个年龄群体比例适宜、素质合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生力军,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梯队合理生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首先,学校应尽量根据需要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校进行进修学习,这对青年教师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其次,人事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支持有需求的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深造,担心教师外流而阻碍教师深造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摒弃。再次,院系作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层单位,应做好科研“以老带新”工作。
4.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土壤。高校要努力提高硬件水平,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科研群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教师对科研保持热情、充满信心。培养和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把重点放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上,在强调个人贡献的同时,还要抓好团队建设,鼓励素质好、潜力大、层次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学科专业互补、内部凝聚力强、具有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另外,高校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客观公正的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科研方便,确保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对教师评聘尽量做到评价标准量化,公正科学,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公正而又充满竞争的制度环境。
5.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减少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的现象。
为了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高校应帮助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问题,为他们申报市级和国家科研项目提供经费支持。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途径有三:一是争取政府投入,保证各级政府财政经费对科技的投入;二是学校安排资金投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三是其他投入,要尝试与金融部门实行科技贷款合作,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6.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衡量高校教师素质所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标准。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带动教学的发展,没有科研为支撑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教师如果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就不可能保持高水平的教学,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高校教师应完成好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并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大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应避免出现轻教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建晔.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分类指导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2]戴文彬,纪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途径探析[J].科学研究管理,2008,(3).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47-02
学校教育中,教师素质,永远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决定着一位教师是否能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一、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科研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人才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办学,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为企业用人单位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在合作过程中,学院只有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才具有发展前景。在合作过程中,既能锻炼教师队伍又能更新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也才要能成为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场所,要成为技术创新的载体。
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争得应有的份额,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提升学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保证和促进了校企结合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学院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自身发展。可以想像没有科研活动,学校怎样才能有知名度,去那里找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共识,如何才能培养出技能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这种人才培养的教学该如何组织,课程体系如何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已为大家所认识,但实践教学该如何有效组织,理论教学该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衔接等,都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去研究。高职院校需要主动了解市场、适应市场,通过了解、调查、研究来获得大量社会信息,及时丰富高职教育的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构建高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科研
高职教育鲜明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首先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继承和传播知识的一面,又要有生产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一面(双师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高职教师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面临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更新的不断挑战;二是新兴学科不断产生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补充和更新知识,参加科研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丰富讲课内容;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和国际社会各学科的发动态,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讲课密切联系实际。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也是高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有生力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目前科研状况看,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青年教师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很少,担纲完成的科研课题更是寥寥无几,青年教师还未成为高校科研的主力军。原因有:
(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
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
(二)科研意识不强。很多青年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才写几篇文章,而没有树立科研型教师意识。
(三)研究方向,不明许多青年教师对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
三、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建议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一)个人自身层面: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个人在大学所学知识往往在毕业后几年内便大部分过时。因此,青年教师走出校门之后,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切实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尽快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多方接触,加强沟通能力。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青年教师,要防止闭门造车的倾向,,抓住机会,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获取信息,锻炼才干。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以治用的观念。
(二)学校层面
在学校建设方针上,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在学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达到领导决策、管理、教育都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之上的良好效应。
1、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我院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教育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如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在省级刊物上两篇以上),定专题,使教师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管理和成果,并将考评结果与体现个人价值的职称聘任、住房分配、个人收入等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合理考评达到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建立学校科研梯队的目标。
2、加强科研业务培训
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问题。为此,可聘请教育科研专家从选题、科研方案设计、实验以及教育反思、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等环节提供具体指导;根据一定的主题,组织教育科研讲座,普及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3、加大投入,建立教师科研基金
我院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出效益,建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
4、建立科研信息库
我院科研处及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本校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
5、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
教研室是学校落实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研室主任要站在教育科研的高度,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常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咸宁职院通过与咸宁当地一些企业合作,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吸纳了一批年青教师,通过4~5年培养,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创新团队,据统计,近三年咸宁职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项目35个;出版学术专著和通用教材1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
我院正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2年是迎评促建年,我院教师应该走科研型教师之路,我相信通过全院教职工努力最终能顺利通过专家考核,实现我们创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陈永元.高职高专科研工作的基本取向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萍乡高等科学校学报,2005,(2).
\[3\]章生平.论高职院校的科研丁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4).
\[4\]桂德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45.
\[5\]郑确晖.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0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16.
一、全面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1.为教育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学习以后更好的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况,学校应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有个科学的估计,对自己学校的教学规模、目标、制度等,作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学校在进行教育决策的时候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些科学的分析数据,做出一些更有利于学校发展,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整个社会教育发展的决策。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提高整个学校的科研能力,才能够正确的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理性的分析。
2.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成为辅助社会发展的利器。教育的发展不只是大量的资金,还需要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整个教学发展的需求,而发展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学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跟上时展的潮流,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最根本的。
3.当前教育科研发展面临困难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占主导,思想上的落后成为了发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其次,思想上的落后使数学教师普遍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科研能力不被重视导致学校的教研气氛不浓,教师感受不到新的思想的传播,不能对科研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认识程度不够,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科研意识
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一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学习观,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教师对发展科研能力的主张认识并且理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行教育研究,去除科研工作的神秘化,逐渐消除科研工作只能专家才能实施的旧观念。转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主动进行研究、探索,发现新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完善的数学基础。
2.学校领导应该足够重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足够重视。首先,发展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需要场地和资金,只有学校提供资金支持才能够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场地和技术、实验支持。其次,在进行教育科研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力度表彰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最后,只有学校足够重视,才能将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带动起来,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
3.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
要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等外部条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某些知识体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导致学校在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时候遇到困难。因此,在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知识体系的更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思想观念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教育理论,提升自主创新的意识。只有教师自身的基础得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4.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只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才能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办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要提高对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提升到制度化的高度,制定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实行透明化的奖惩制度辅助教育科研的发展,并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科研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5.注重将数学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教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已经进入中小学数学课堂。例如,高中数学教学引进了微积分,作为数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伴随着数学应用发展起来的,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科研意识、能力非常有利。
【关键词】反思 高职院校 教师
科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12-02
高职院校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事业中的重要力量,在高职教育改革急需理论创新作为引导的背景下,大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学者波丝纳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这给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科研能力,除要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外,还要注重自己对科研工作的深入反思。
一、反思的内涵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著作《人类理解论》中提出,反思是指“观念”的反省,是人类以自己的心灵活动为对象的反观自照。反思行为是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涉及思维、问题意识、责任感、谦虚和执著等个人品质。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反思问题的人。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将反思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杜威将反思看成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一般与实践问题密切相连,并且贯穿在行动之中。黑格尔认为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是一种事后思维,是跟随在事实之后的反复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以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意识的面前”,从本质上来看,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洞察其本质。总之,在西方哲学中反思一般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
二、反思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养成是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将外在的科研理论、科研方法建构为自身心智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的科研活动进行“元认知”,总结经验教训,理清优点缺点,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扬长避短,并如此循环往复才能真正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而这一“元认知”就是一种反思,它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诚然需要学校提高必要的条件和指导,但主要还是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在科研能力上实现自主发展,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确定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以及在课题参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其次,要有明确的计划,围绕总目标制订总体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分目标和时间安排;最后,要有自主监控的能力,就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展科研训练,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检查,对懈怠心理和过于偏离计划目标的行为进行自主纠正。以上这些高职院校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条件都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的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认真反思才能达到。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对自己的研究基础和专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合理确定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预期目标。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对自己的科研活动的状况进行认真检讨,才能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扬长避短,按照既定计划前进。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加强交流和借鉴。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除要依靠长期的实践摸索外,还离不开同行间、同事间的交流和借鉴。而反思的过程是主体寻找参照物,理清自身实践与他人实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取长补短的过程。这需要反思者突破自建藩篱,树立开放意识,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明确自身短处,借鉴他人长处。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科研活动的反思也需要参照物。这些参照物主要是同行专家和同事的科研行为、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反思过程中,一方面与专家或同事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科研方法或科研工作的经验等,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专家或同事的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申报书、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学习他人确定研究问题的方式、论文的谋篇布局和论证方法等,然后反观自身,见贤思齐,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形成创新能力。科研的本质就是创新,高职院校教师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判断其科研能力大小的核心标准,而创新的基本前提就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反思。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对现有研究领域的反思,找出具有研究价值但暂未有人研究或现有研究有待深入的地方,并将这些地方作为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实现科研创新;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的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科研创新。如目前很多社科研究成果都是一元化地运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往往导致研究结论的偏颇,高职院校教师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反思,在自己的研究中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将很有可能实现新的突破;此外,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对现有研究所选择的学科视角进行反思,尝试从新的学科视角来对相同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也是实现科研创新的一条可行路径。
(四)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超越自我。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深入反思自身现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科研态度的不足,从而努力改进,超越自我,实现科研能力的提升。首先,通过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反思,不断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努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构起互补整合与建设性的对话关系,完善知识结构,为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基础。其次,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反思,努力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习惯于运用聚合思维方式去分析事物,注重综合与比较。这对于再造性学习来说是合理而有效的,但对于科研创新而言,则是一种思维障碍。科研创新必须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求证,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发现。再次,通过对科研态度的反思,督促自己摒弃过于功利的科研价值取向和急功近利的科研态度,从而为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路径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条路径来培养科研能力。
(一)在科研实践中反思。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在科研实践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在知识结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科研态度等方面的真实状况,此时应有意识地将这些情况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加以记录和总结,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反思对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可立足自身所在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实践,申报各级各类科研立项或参与横向课题。目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规划项目等项目立项中给予职业院校适当倾斜或设置职业教育科研专项,给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了很多机会。高职院校教师应主动关注相关科研动态,积极申报,在长期实践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养成撰写科研日记的习惯,将自己在科研活动中选题的角度、思维过程、对科研方法的运用和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并结合科研工作的相关理论对自身的科研情况进行剖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借鉴。
(二)在交流与对话中反思。交流与对话是高职院校教师学习他人、反思自己以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要多与有较深造诣的科研专家交流。一般来说,科研专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相当的敏感度,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他们身上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会散发出独有的人格魅力,会对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同事间科研工作的交流和讨论。学校应建立一定的组织形式来保证交流的效果。如教师学术沙龙、科研论坛等,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活动。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科研工作的对外交流,以知己之所短,学人之所长。
(三)在观察和模仿中反思。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将会揭示出他选题的方式、文献综述的方法、资料的处理和运用技巧等,高职院校教师可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步消除自身科研工作的不足,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正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费米和泰勒两位名师的科研过程,传承了费米崇尚实际的精神和泰勒相信直觉的风格,这些成就了他一生的科学事业。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工作的起步阶段,往往摸不着门道,不知从何入手,这时观察和模仿不失为快速入门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要对不同的科研工作方式进行梳理和反思,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并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毛亚庆,鱼霞.反思: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3)
[2]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3]魏景.教师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关键词:教育科研;政治教师;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师反思的作用
1.通过理论学习进行反思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必须经常接受和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形式,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主动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念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通过反思日记进行反思
反思日记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而实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日记应包括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为以后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还有学生方面的,可记录学生的思想、见解,等等。总之,写反思日记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
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及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学生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或期中、期末考试以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宝贵资源。
4.通过相互交流进行反思
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共同探索,达成共识,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可集中组内教师的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善于发问,要学会倾听,要勤于记录,要总结反思。尽管他们的想法不一定都合理,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的实际仔细推敲,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还可借助网络形式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也给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5.通过教学观摩进行反思
所谓教学观摩,往往和普通的听课又有点区别,它更侧重于观摩水平较高的各类课,如各级公开课,名师示范课,特级教师示范课,各级优质课等,通过听课汲取他们的优点,同时又要反思他们的讲课中又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等。这样方可去伪存真,取百家、名家和名师之精华为我所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通过教育科研进行反思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延伸思考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地得到增强。具体说来,教师反思可以发挥一下三方面作用。
1.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简介,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转贴于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应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三、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的。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它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四、改进职业生存方式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职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层级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传统学科教学论把教师的专业内涵看作是一种封闭的、静态的结构,借助外在力量培训而成,之后则一劳永逸,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动态阐述。成为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地“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生活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丰莹.中学政治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及策略[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
[2] 赵辉.新课程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3
[3] 赵辉.新课程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4] 彭肃.张掖市党寨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5]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74-02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编号为XHZ115-093),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编号为0708319B),于2006年4月13日正式开题。课题组从59所申报实验校中确定了48所中小学为实验校,其中中学15所、小学30所、综合中学(含小学)2所、完全中学1所。参与课题实验的人员达千余人。
在课题启动后,总课题组为摸清现状,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展了调查研究。(1)问卷调查。对参与实验的教师用信函方式联系,进行三次不同内容的问卷,共回收了888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卷后,统计有效问卷762份,占参与实验教师的70.8%。(2)组织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围绕课题拟出提纲下去调研。先后抽取了13所实验校进行访问、座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总: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参与课题实验人员的自然状况
参与课题实验的专业教师919人,管理人员153人,共1 072人。年龄结构见下表:
(二)参与研究的实验学校基本情况
在48所实验学校中,办学综合实力较强和条件较好的学校约占1/2以上,其他为一般或较差的学校。这样做有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各层次的学校基本上都具有如下特点:
1.积极主动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他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学校当前所需要的,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本校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而很多学校都要求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总课题组考虑到学校太多不便于开展研究活动与管理,所以,最后压缩到48所学校。
2.领导重视。各实验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牵头人、以教学校长和科研主任为负责人的课题领导小组,选择和确定了实验人员,健全了研究制度。
3.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48所实验校普遍都承担过研究课题,仅在“十五”期间,就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专业委员会等部门审批的科研课题204项,平均每校4项,最多一所学校承担大小7项课题,均较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得到了课题审批部门赞扬。平时都能组织尽量多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实践活动,搭建教师间合作交流平台,在“咖啡吧”、“科研巴士站”等活动中,介绍开展研究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培养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科研激励机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组织科研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及时推广科研成果,并与晋职评优挂钩,健全奖优评先等制度。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内涵的研讨情况
开展好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是要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由此才能明确培养科研能力的系列目标。为此,第一步是在问卷中提出“您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都应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又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等问题,广泛征询实验教师的看法,然后进行汇总梳理;第二步是通过科研书刊和上网,查阅了有关内容;第三步是经专家组集中讨论,最后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下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承担和完成课题研究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从课题研究过程各个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本课题重点研究培养十种科研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选择科研课题能力,设计研究方案能力,运用科研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能力,优化研究过程能力(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全局与关注细节相结合、实际操作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等能力),合作研究与交流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积累和分析研究资料能力,科研总结和写作能力(包括案例、经验总结、论文、研究报告等的写作),科研成果应用、宣传推广和吸收能力。
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估应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看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具体运用和发挥的水平;(3)所取得的实际科研效果。
(四)实验学校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
我们在交给实验学校领导的问卷中,请他们根据上述教师十种教育科研能力和评估标准,按“强”、“较强”、“一般”、“弱”四个等级,首先组织教师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共有762人参加),然后由领导进行综合评估,为每人评出一个相应等级,以此作为实验的“前测”。结果如下:
在十种科研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科研方法能力”和“优化研究过程能力”尤为薄弱。
二、课题调研组下基层,开展面对面调研活动的情况
在总课题开题后,为更好完成本课题,总课题组组织部分专家指导组和课题组成员,组成了“课题调研组”对基层14所实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研。主要内容是:
1.学校汇报:(1)学校承担“十一五”课题的情况;(2)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需要;(3)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打算(重点是如何结合课改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4)对总课题组的希望与要求。
2.教师座谈:(1)在结合课改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2)教师从事教科研有什么困难;(3)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提高科研能力有何需要与建议。
3.与学校共同商量下一步如何开展本课题研究。
从学校汇报和教师座谈中看出:
1.学校和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参加本课题研究,切实提高科研能力,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十一五”课题;
2.对如何开展本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准备,也有一些打算,但在措施上还不够具体,认识上还有搞不清楚的地方,如“工作研究算不算科研?”“经验总结算不算科研?”等;
3.迫切要求总课题组派人下去做一些具体指导。
调研组成员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1)求实:以在课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实心实意奔目标,实实在在抓过程,实实惠惠求效果。课题研究要和课改、校本培训紧密结合,为实现办学目标服务。(2)求真:从实际出发订计划,区分层次定目标,开展活动重实效,过程资料重积累,实事求是做总结;要拿出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来。(3)创新:勇于创新,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探索规律,不等不靠,摸索出一些体现本校特色的好的做法来。(4)协作:各实验学校之间、各实验教师之间要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及时沟通信息。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升
从问卷和调研情况中反映出,近年来实验教师越来越重视读书学习,但总的来看,读书较少,而且需要拓宽知识面,加强针对性。
建议实验学校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科研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根据本课题需要,指定读书书目(今年主要读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两本书)。每月要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采取网上论坛、课题研讨、课题讲座等方式交流读书心得,增强教师自修提高意识,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
从问卷和调研情况中反映出,一些学校在课题选择上有盲目跟风、求大求全、超过学校实际条件的倾向。
为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议实验学校首先在选题上要“小课题,深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急需解决且便于实施、可行的课题,尤其要突出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的研究;确定好研究方案和制订周密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调整课题方案;在研究实践中及时运用课题研究成果去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建立研究团队,集思广益搞好课题研究
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的课题只是单个人在操作,没有形成拳头,没有集中力量进行集体攻关,研究队伍较松散。
建议各实验校努力找到已申报审批的“十一五”课题与本课题的结合点(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与优势,确定1-2项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不分散学校有限的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将本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达到互补双赢。以校际、教师间交流观摩的方式,研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互相交流,共同合作,以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注意资料的搜集、积累和利用
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掌握相关资料较少,平时积累研究资料也不够。
建议各实验校有效地利用本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大量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个案分析、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日记等资料,并分类管理,以便查阅。鼓励课题实验教师积累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教学交流、研讨记录、教学笔记、教育随笔、会议记录、专家讲座笔记等,把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及闪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灵感和感悟都随时记录下来。只有重视研究资料的长期积累、分析和加工升华,才能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研究工作。
5.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成果应用、推广能力
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的写作能力较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科研 学生创新能力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12-03
科研是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是为新知识的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因此,科研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阶段产业变革时期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造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如何将科研工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
一、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攻坚单位,学院视科研工作为强校之本,在玉米、甜瓜等作物育种方面成果显著,是广西科技厅认定的第二批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玉米良种培育中心”,也是自治区主要农作物育种课题承担单位之一,同时学院在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学院80%的教师都主持或参与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但学院教师也面临着教学和科研难以兼顾的困难。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高标准、严要求,项目研究时间长,尤其是作物育种等农类科研项目需要进行跨年度的连续实验,研究劳动强度大,耗费精力很多。虽然高水平的科研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能将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能会形成新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宝贵素材,但这些科研项目骨干研究人员既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平均授课课程达到3至4门,年课时达到500多节,甚至600多节,此外还要承担指导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班主任或者行政工作等任务。因此,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教师精力有限,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科研项目研究质量难以保证,出现一再延期难以结题的情况。
此外,学院升格后对高职生科研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缺乏利用科研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与途径。一方面学院缺乏学生科研的传统氛围。教师科研项目很少吸收学生参与,只是教师自发组织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分担一些重复单一的实验工作。高职生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也不强,参与的学生数量也很少。另一方面学院缺乏学生科研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保障。学院没有引导扶持学生科研活动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很少向大学生提供科研活动必需的经费、场所等条件,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和学院科研发展规划,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是自发和盲目的,科研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的训练、培养。实际上涉及学生科研的教学环节也就是大三半个学期内完成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而这些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往往难以做深入研究,只是对一些表面的感性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和文字描述,真正能深入做科研的学生比例很少,取得科研成果和奖励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高职生最多只能接触到科研的初步感性认识,谈不上通过科研培养其创新能力。
美国学者纳尔福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就有过精辟论述:在较低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长由于智力的支持和激励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上升,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是到达一定极限点后,由于过多的科研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则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时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因此,探索如何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要尽快提高科研水平,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重中之重,是当前独立学院科研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其自身专业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双赢。加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到国家、学校层面下到青年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和学校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提供了环境、必要条件和发展平台,是外在因素,而青年教师加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则是内部因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内因更是根本动力和关键。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如何加强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一、提高认识,树立信念
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意识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国家发展、学校建设和自身的重要意义,有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的决心。复杂的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需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作支撑。青年教师要在客观评估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完成研究任务,大胆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制订规划,统筹安排
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要为工作、学习、生活努力奋斗,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等,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青年教师要从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充分安排好学习、工作、生活和科研的分配比。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归属,结合特长和爱好,尽早思考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科研发展长远规划,并努力实践。
三、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越雄厚、越丰富,进行科学研究的潜能就越大。因此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积累知识有两种方式:一是非定向积累,即在没有明确具体任务之前,循着知识的普遍适用性程度由大到小的方式进行;二是定向积累,即在明确了具体科研方向和确定了课题之后,根据课题需要,学习新知识。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从事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项目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识。相对于某一具体的研究项目来说,知识要素结构的最佳性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青年教师的知识要素结构需要经常调整,究竟朝什么方向上调整,则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一般地,科研选题确定之后知识要素结构的调整,是将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要素,按照课题要求进行重新变换和组合,形成适应选题的最佳知识结构。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般情况下,仅凭原有的知识结构很难取胜。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不能等到知识完全成熟之后再选题,另一方面即使原来认为知识已经够用,但由于碰到新问题也可能会感到原有知识结构不足。因此,必须定向丰富知识,调整知识的组织方式,以构建最佳的知识结构。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的确定,决定和制约科学知识结构的调整方向。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学会独立思考
创新能力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青年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案,具有不怕困难、不惧失败和敢冒风险的勇气和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钻研,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青年教师可以从如下几点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第三,学会借鉴和组合。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借鉴别人好的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叫做“取长补短”。第四,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持之以恒,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地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
五、善于总结,重视积累
独立学院尚处于发展阶段,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等均处于摸索定型阶段,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也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包括科研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等,青年教师不可忽视独立学院的这种发展过程而妄自菲薄。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善于发现问题,这个过程是获得创新灵感的重要来源。“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就说明勤奋与积累的重要性。要多阅读、多学习、多总结,在科研活动中把握相关的学科背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反复思考和提炼。“知识在于积累,好奇是学习之母”,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相信青年老师定能收获颇多,提高科研能力,也能带动独立学院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也能积极作用于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勇于实践锻炼
课题研究是有计划、按步骤、有目标的系统科学研究。参加课题研究,对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系统提高将有很大帮助,青年教师要提高科研能力就必须多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活动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切勿贪大求荣,好高骛远,必须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到深,从较低层次的小课题如校级课题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或者参研别人的项目,模仿学习其他人成功的做法;再逐步过渡到市级、省级乃至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只有充满信心大胆地实践锻炼,通过对课题的系统研究,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最终使自身的研究能力有系统的提高。青年教师在积极参与项目研究的同时要提高写作水平,这是衡量科研能力的要素之一。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七、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青年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所属的科研团队,尤其是优秀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特定含义的组织形式,是来自现有学科方向多年的积累和凝练,对促进教师学科归队具有导向作用。青年教师通过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从中获得指导和帮助,促进自己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已经被人们列为必备能力之一。参加科研团队,教师们必须增强团结、协作、沟通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障和支撑。
八、正视现实,善于克服困难
独立学院大多办学时间不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对科研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在摸索和逐步开展中,对个人开展科研工作不能提供所有的保障条件,因此,势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这在独立学院发展的现阶段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现象,办学悠久的“211”、“985”高校也不一例外。所以,在这个现实面前,青年教师要做的是正视现状,调整心态,立足学校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对学校不能提供的条件,可以借助外力,如利用所依托校本部或是具有合作关系的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条件、科研平台等,力争科研项目顺利进展和完成。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科研能力的阶段。
社会要发展、要前进,独立学院也要发展、要前进。因此,各项工作都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和完善化,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理所当然地要求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青年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是为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及利用这些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相信青年教师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教师通过科研实现个人发展,使学校的整体实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万星.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J].广西教育,2006(10):23-24.
[2]何光耀,曹允青,刘伟芝.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提高―基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04):54-58.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现状;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32-02
引言:
随着高校的全面高速发展,艺术院校历经多年也逐渐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然而,艺术院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普遍强调教学轻研究,其科研能力和成果在高校各专业教师中几乎是最低的。许多艺术院校的科研机构刚刚成立,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现状并不容乐观,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因此,艺术院校的大多数英语教师不愿从事科研工作,也不会搞科研。身为艺术院校英语教师,仅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科研能力,也是实际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如不及时扭转此局面,将会影响到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现状
艺术院校英语教师科研工作刚刚起步。艺术院校严抓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对于英语专业方向的科研工作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青年教师自身对科研也缺乏浓厚兴趣,他们所出科研成果的数量,基本取决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写文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评定职称,而不是为了科研,在此之外的科研成果则微乎其微。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缺乏实际联系,科研是被动式、任务式的,不能正确地处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科研立项数量少,几乎没有参加或主持过科研项目,缺乏学术带头人进行课题申报,因此艺术院校在大学英语方面的省级课题几乎为零;数量少,在高水平杂志如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数量则更少;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原创性,更谈不上在一些国际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专著、译著几乎没有去接触过;科研队伍不健全,科研氛围不浓厚。总体科研能力不强。
二、影响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
1.教学工作量大,任务重。如今艺术院校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英语专业在这一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艺术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普遍长期超负荷工作,调查表明,多数学校的教师平均周学时都在16~24学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逐步提高,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学校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对考核管理与教学质量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加之近几年大学英语教材更换频繁,教学压力迫使青年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精心备课和批改作业。教师们的工作量不断被加重,剩下可供其自由支配的时间已微乎其微,他们则不再有精力静下心来读书,不会顾及到与其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也不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探究,收集和总结教学第一手的实证性宝贵数据。
2.艺术院校英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科研意识极为薄弱。他们很容易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认为二者没有相关性,认为自己所教授的英语学科没什么科研可搞,科研不会促进教学,搞科研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相反,花费大量时间去搞科研还会影响自己正常的教学工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部分英语教师甚至对科研心存恐惧。尽管从心理上或行动上抵触科研工作,但是,他们从评职称的角度出发,急功近利,被迫去搞科研,并不是站在提升自身的科研研究能力的角度来看待科研课题。此种观念势必导致某些教师放弃科研或者想方设法东拼西凑出粗制滥造的所谓科研论文。
3.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科研方法欠缺。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听、说、读、写、译等语法知识的教学上,对科研方法和必要的科研理论方面造诣不深,缺乏进行科研工作的专门训练。对于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前沿课题、科研成果与最新动态缺乏具体深入的了解,未能站在深入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科研成果渠道匮乏。缺乏科学严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设计、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处理数据、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等基本的科研方法。许多英语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却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经验严重不足,不知道应该怎么定方向、选题、申报,找不到运作项目的方法和途径,科研无从下手,其知识结构难以达到科研的创新要求。
4.科研团队不健全。艺术院校在科研工作上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与学术造诣的组织者与带头人在科研过程中起到传、帮、带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组织培养新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摒弃孤军作战的个人行为,必须以院系和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组织项目讨论合作与深层次的交流,停止低层次的个人摸索与试探,集集体之智慧,从总体上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很多教师在申请项目的时候缺乏明确的方向,非常盲目,缺乏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迫切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组建一支具有强大科研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科研队伍。
5.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艺术院校管理层普遍对科研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除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密切之外,在科研上给予教师的支持和鼓励非常少,应当在更多方面考虑到科研成果的比例,必要时应增加物质上的奖励。科研所需的必要经费的划拨也严重不足。
三、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对策
在当前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以科研促教学是艺术院校快速发展最优的路径。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进行调查和实验十分便利,也容易将自己的研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找寻课题,通过科研求得答案。可见,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而言,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四、个人层面
1.强化科研意识,转变思想。艺术院校应加大力度培养英语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作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关键,必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是肤浅的,没有教学依托的科研是空泛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
2.优化知识结构,教研结合,提升科研能力。艺术院校英语教师搞科研的首要目的是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英语教师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自身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科研项目申报能力、科研选题和立项能力、收集与整理科研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掌握最新的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兴趣和特长,选择主攻的方向,了解最新的教学与科研动态,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里的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热点,关注外语研究的发展前景和趋向。
五、学校层面
1.团队建设。艺术院校从宏观上应该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只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引进或培养富有进取精神的专业学术带头人,通过重点扶持,以其为核心在英语教师中建立起一支科研团队,加大英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切实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带动辐射作用,使更多的教师自愿、积极地参加到科研队伍中来,带动更多教师尽快担负起科研任务。科研项目由学术带头人牵头负责,团队成员集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攻关,讨论、实验、总结。
2.培训机会。艺术院校应创造条件为英语教师提供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各种机会,例如定期积极开展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题科研培训、专业进修、访学,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科研讲座,就当前科研开展的内容和方向、项目申报方法和技巧、科研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等有关事项予以讲解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掌握英语的基本教学理论、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理论、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及获取文献的能力,接受最前沿的新知识,不断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浓厚的学术氛围。
3.激励机制。为了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学校必须针对此问题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完善、客观公正的科研管理体系与奖励激励机制,并将科研与评优、提职、外出进修等挂钩;设法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对英语教师予以政策性倾斜,提高外语教师待遇;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并在每个阶段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提倡教师开展与艺术院校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提倡以研促教;设立专门的科研岗位,减少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英语教师的课时量,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保障科研工作专业化。
六、结语
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已成为艺术院校的科研发展趋向,艺术院校英语教师必须将科研与教学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正确对待,将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准确把握前沿教学科研动态,使自己向“学者型教师”或“教师型学者”转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走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发展道路。把自己打造成教学研究型的新时代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这一切都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考验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师与科研[J].国外外语教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