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劳动安全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H省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大学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78份,回收问卷1130份,回收率为95.92%。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频次单一
在所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有31%,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担忧的是,4%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23%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高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在高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校党政领导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发,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广大政工干部和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大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大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国外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期的一项任务,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注入式、启发式等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将安全理论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2005年,俄罗斯在一些地区实施学生配备身份识别牌的制度,充分发挥了其预警与防范作用。2010年,美国一个叫Take25的公益组织成立了和警察局、大学校园进行合作的机构,在全国大力推广安全教育,并设置了专门的网站推广安全教育课程知识。近年来,国外高校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更加重视。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来实现。2010年禹勇《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指出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多是采用课堂教学或者专题讲座的模式来实现的。2014年邹勇在《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中提出,高校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极为被动的环境下接受安全教育,学生积极性较低,导致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根据2014年最新调查,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还没有正式纳入教学计划。2015年王潇雨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中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搭建教育宣传新平台,更好的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纵观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在研究内容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多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或者专题讲座的模式来实现的。学生在极为被动的环境下接受安全教育,导致高校谈及安全教育就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显著,缺乏新形势和系统的思考。二是国内外关于安全教育相关网络平台的构建力度不够。虽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国内外很多高校和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存在单一性、局限性和时效性,未能与时俱进的搭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广阔交流新平台。由此可见,展开对本项目的研究是具有积极实际意义的。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受到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也解决了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可以以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向用户推送信息。在推送时机把握上要更加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及时与学生互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1对1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学生的参与性。高度引起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使大学生提高安全的意识。
1.一对一的传播模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尝试改变了以往“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班干部学生”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一步抵达。在学校层面依托微信公众号消息的同时,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班级情况有目的的进行转发一些信息作为补充,从而为学生获得信息上了“双保险”。这就可以使信息传递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性也随之提高,避免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损耗。此外在学校层面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集合和利用学校的多方面资源。一方面使微信公众平台获得的资源更为优质,通过资源集中和利用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另一方面,信息和资源的集中投放可以避免很多重复劳动。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94-02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通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也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问题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达到预定目标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受教育者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能力、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治安问题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生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但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珍惜在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但也有极少数人不珍惜进入大学的深造机会,当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不良习气:酗酒滋事、偷盗财物、参与传销、考试作弊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学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国外敌对势力和各种组织、非法传销组织和各种不健康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周围酒吧、网吧林立,不少违法分子混迹其间,伺机作案:而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吧、书刊、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四)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能使其在学习期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安全渡过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使其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受用,确保一生平安。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可能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采取紧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贴专业领域、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的科学性、哲理性、知识性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二)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
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违法后,还并不认为是违法:有的学生以为受到伤害后可以“私了”,不愿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的学生受到不法伤害后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救助:更有一些学生知法犯法、以身试法。因此,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
随着校园日趋社会化,高校由过去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走向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广泛,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加必耍,大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可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安全,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起码的需要。如何开展安全教育,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这项工作的重心。
(一)明确责任,遂级落实
高校领导把安全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亲自部署,在全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教育工作同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真正把安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高校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正确处理安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及“安全不能说明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堵塞犯罪漏洞、减少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这不仅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更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组织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国家关于高校安全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高校内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自查自纠,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加强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安全教育中要为高校领导当好参谋,对安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授课内容、运行途径和方法拿出规划,提出主导意见,供领导决策后在全院实施,真正起到保卫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建议
1.走在立法前列,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安全教育
进入课堂,作为学科建设,形成高校独特的教育制度。
2.从国家利益和高校利益出发,建立一个适应高校实际的、高智能的、有战斗力的保卫组织,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吸收相关院校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摸索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五)建立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学体系
1.完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法律教育应作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首要内容之一,耍用基本的法律知识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法律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讲授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开设《宪法》、《法律基础》、《合同法》、《劳动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使大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课程,开展“三防”教育,讲授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性事故知识,宣讲法律法规等,教授大学生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一是必须依靠其他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把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内容。二是在课堂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讲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三是发挥高校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利用高校校园网安全教育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二,创造有利条件,适时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法庭,学法用法;定期组织公安、法院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以生动、直观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引以为戒。
第三,抓住有利时机,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对老生进行毕业就要时,安排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在重大活动前、重要事件后,利用安全教育月、“11.9”、“12.4”等消防及法制宣传日,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演练、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关键词:安全素养 大安全观 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环境复杂性和学生主体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平安校园的根本途径。
高校学生安全素养指高校学生具有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及生活健康和学业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安全的意识、知识、心理、技能、行为和身体素质等。
一.大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淮南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随机抽样,共发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0%,符合科学调查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安全素养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不强。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表面性的现实危害,但对潜在危险认识不够,难识破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有学生明知事情危险,还存侥幸心理贸然行事。调查显示39.8%曾因疏于防范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45.5%经常到流动摊贩处购买食物;22.6%曾选择搭乘黑车出行;25.5%不知道校园“110”。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略强高年级;女生略强男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知行分离”问题,表现和行动不一。只有将内在安全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内在安全感,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的安全素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安全知识匮乏,教育成效欠佳。安全常识调查显示26.7%不了解火灾环境下逃生自救、防护常识;30.8%不知不同物质起火应采用哪种灭火方法;42%不了解非法传销模式。法律知识调查显示18.5%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4.5%不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甚至对劳动法,合同法这些与其相关法律都不清楚。
调查显示86.7%的大学生(非法学院)对法律知识获取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全素养教育没纳入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教材,专业安全师资力量短缺,仅靠课程灌输和安全知识讲座,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安全素质要求。
3.安全技能缺失,自救能力不够。安全技能认为是由“应知”的内容形成“应会”的能力,且必须经过实际操练。调查显示51.6%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65.8%不能正确掌握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例);88.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在危急时刻,欠缺系统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有效自救或实施救援。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素养途径与措施
1.建设安全素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能力。安全素养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高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应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应学分与课时,明确安全课程内容,将安全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设网络安全知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稳定的安全教师队伍,开展连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选用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增加经费投入,增设实际操作演练和警示模型参观环节,对学生加强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实效路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渲染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约束、引导师生行为,并内化为规范,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物质、精神建设,是提升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环节。
1)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2)物质建设,完善教学、生活、实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等。
3)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常识,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网络通讯平台,建立教育联动机制,通过学校与家长双向引导,合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请假“家长核实制”、学业预警“家长互助制”、思想动态“家长知情制”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已是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学习生活等设施和机构的开放型的“小社会”。学校依托政府,如利用社会公共传媒资,通过与大学生安全主题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电影电视在公共传播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安全教育宣传,扩大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力,形成社会舆论效应,使安全教育植入公民心中,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论文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他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1.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3.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志伟,燕国瑞.《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校园管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不同层次,只有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他将安全需要排在人类各种需要的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社会。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能力十分关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看到学校安全教育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当前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多种不利因素。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断出现,个体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有害信息时有出现,毕业学生因就业困难而引起的思想波动,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存在某些隐患,校区分散出现交通问题,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上的问题,学生在校内外受到的伤害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创稳定和谐的校园,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国内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而开展和进行的法制教育则存在着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教育教学时间短而系统性不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基本上依靠学校思想政治部或学院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教育,授课内容以国家统一的教材内容为主,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以熟悉、知晓国家主要法律、法规为目标,课程开设只针对大一新生。显然,这种法制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高校领导、专家以及一线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关注了这个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改革和一些新的尝试。如,聘请公安干警给在校大学生做报告,聘请法学专家给大学生作讲座,在大四学生毕业前集中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的培训等等,但从全盘来看,法制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教育重点不突出、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法制安全教育效率低、被学生接纳程度不理想、教育内容实用性较差。
相关专家学者们对改进法制及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在理论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提出因地制宜设置法制安全教育内容的较少,提出与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教育内容的也较为鲜见,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教学没有突破框架以及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大学生安全及法制教育必须首先做到正确认识安全及法制教育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是应该理解为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系统性的、形式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素质培养,这种社会素质培养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法制知识的“入脑”和法律素质的“入心”。只有把安全与法制教育看成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地去审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进工作。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新时代,新情况。中国处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中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10年前或者5年前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与世界互联的网络而极度扩张,所面对的社会事件也更加纷繁复杂。中国的法制也紧随社会和经济而快速发展,努力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在这种大形势下,不可能让当代大学生还拿着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安全法制教育读本坐在课堂上来筑象牙塔,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亟待改革和加强。如何加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专业法学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安全及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体系教育,它更有侧重性,跟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大学生必修的法制基础课程又不一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就是要把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融入大学生思维方式中,落实在日常言行中。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一个启发实践、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社会活动中具体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必须立足于课堂但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又亟待形成体系,教学部门基于法学院系但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同时也是一项素质教育,在要求知识性内容能够良好的被大学生识记、理解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因为受到安全及法制教育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防灾应变训练,这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创新方式,而需要提及的是,防灾应变、防盗以及其他安全法制应用训练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定期举行,并且没有制度化,没有纳入安全及法制教育的体系中去,只是简单地当做一项学生活动或者是学校活动来开展,也没有应用到在校全体大学生当中,因此扩展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工作还需不断的实践和大胆的应用。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与其说是一门教学课程还不如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文化选择迷茫、法制发展相对滞后、个体行为规则复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安全及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董浩,宋有,石广济.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3]曹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6).
[4]陈耀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6]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4.
[7]任祥.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8]迈尔斯.最终的安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诗华(1980-),男,湖北省大冶市人,西南林业大学宣传部理论学习科科长,民族学硕士,讲师。
关键词:求职安全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逐渐趋于饱和的就业岗位和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使大学生待业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毕业生求职心情极为迫切,加之就业信心不足、求职经验缺乏、对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差,往往会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致使毕业生财产损失,人身及心理受到伤害,造成及其顽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2015年最新统计,这种案件呈现出急速回升的趋向[1]。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类求职安全问题,高校应将求职安全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以此增加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
1大学生求职受骗的类型分析
求职大潮时而风起,时而浪涌,其中既蕴含着无数的机遇,又隐藏着许多未知的风险,每年的六至七月份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急于就业。可是,一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会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对单纯的毕业生们进行诈骗,但是面对千奇百怪的诈骗方式大致可以为以下三类:
1.1要工作先交钱
一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将公司的优势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说得天花乱坠,这使很多毕业生都很心动。然而,当他们真正入职工作的时候却告知需要缴纳入职费、培训费等相关费用。
1.2拉同学带朋友
有些不法的传销组织看准了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于是潜藏在人才市场,主动与毕业生搭讪,以“高收入”和“高回报”来骗毕业生加入。当毕业生加入以后,公司领导会要求他们“拉拢”同学、朋友加入。
1.3承诺不写进合同
有些公司为了能够招到人会给求职者口头承诺一些福利待遇,模糊工作时间,美化工作的性质,等到正式入职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才发现面试的时候所许诺的福利待遇在用工合同中并没有体现。
2探析大学求职受骗的原因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这是每年毕业季必修的话题,究其原因大概为:一是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自身防范防骗意识相对薄弱,容易轻信他人,导致自己上当受骗;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岗位又极度贫乏,就业压力过大,在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安全警惕,轻信了以用人单位的虚假身份出现的传销组织;三是对同窗、伴侣的介绍一些工作过于信赖,想不到熟人还会诱骗自己;四是个别学生有存在坐享其成的思想,总想天上会掉下馅饼,以至于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心甘情愿从事其违法传销活动,害人害己。在招聘过程中,骗子们往往打着招聘人才、工资待遇良好等幌子来骗取毕业生信任,以收取“报名费”、“担保金”、“培训费”等诸多借口进行诈骗,大学生明知要求无理,但迫于就业的压力,也不拒绝。在职场上把“员工的试用期”当成“员工的剥削期”已经成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单位规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然而对于处于弱势群里的大学毕业生来讲,尽管知道这些强行附加的众多不平等条款是偏心不公平的,但为了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也不敢明确体现表示出异议[2]。
3如何做好大学生求职安全教育
毕业生安全就业是关系学校稳定的大事。而求职安全教育则是一根安全带,只有将这根安全带在毕业生还未正式离校前牢牢系在胸前。不断增强大学生求职安全教育,使毕业生们提高自身求职安全防范意识,顺利就业。
3.1把招聘信息安全审核放首位,确保信息安全可靠
目前,人才录用市场中鱼目混珠的不良信息和混乱信息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的重大问题,高校如何加强毕业生招聘信息安全服务体制建设和如何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安全化显得极为重要。院校有义务保证向毕业生发放的招聘信息的规范性和真实性。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学校需要严格审查用人单位的招聘资质、营业执照等合法登记手续。确保用人单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防止毕业生上当。严格把控招聘信息安全审核关,滤掉不良招聘信息,确保毕业生所了解到的就业信息安全可靠。
3.2严格保管毕业生重要资料,确保毕业生信息安全
学生的个人资料和应聘简历,详细地记录着毕业生的重要信息,一旦被人恶意获取,可能会给毕业生带来难以想象的麻烦。高校应加强毕业生个人身份信息资料的安全管理,引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勿随意滥发个人简历,特别是招聘方式不规范,甚至没有招聘资质的单位。[3]在个人求职简历上尽量做到不留家人情况、电话、地址等重要信息。通过网路应聘时,选择信息监管规范、知名度高的大型人才招聘网站,要注意留下招聘单位的固定电话,必要时拨打电话核实。
3.3将求职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受计划经济形式下单一的就业体制影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某些偏差,如过于强调重视求职面试和口试技巧的指导,却轻视了就业安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局势非常值得挑战的背景下,就业指导老师应对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就业安全问题和越来越复杂的招聘模式进行分析讲解,教会学生如何深入了解应聘单位、分析招聘信息,甚至教会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保护自己。课程中要使用典型事例对大学生进行警示安全教育,通过各方路径广泛宣传,以提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顺应时展的需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安全健康地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利益。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体,应将毕业生求职安全教育放在就业教育工作的首位,使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
参考文献
[1]辛克海.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青年时代,2015(21).
[2]丁桂馨.浅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陷阱及应对措施[J].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0(3).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关键词:高等院校;消防安全; 宣传教育
【中国分类法】:D631.6
一、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消防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既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也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带来积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持续频发。据公安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我国高校火灾事故共发生3700 余起,共造成111人死亡,2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230余万元。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被困4名女生缺乏火灾自救知识仓促选择跳楼全部身亡、2010年南京海宁宾馆火灾,被困两名女大学生在发现火情后没有及时逃离火场,忙于收拾个人物品以致延误逃生时间最终丧生⋯⋯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每场火灾都是那么触目惊心,一次次敲响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警钟。鉴于校园火灾危害的事实,国家教育部等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消防安全教育规定,消防安全俨然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安全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
200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但由于我国将消防安全教育正式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时间较短,各高校的教育领导者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思想重视不够和消防安全的社会传统与氛围淡漠等种种原因使得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严重缺失,问题重重。
(一)重硬件,轻教育。
国家现行的校园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行政部门对校园消防硬件设施的验收考核标准,以及违规带来的经济惩罚均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校园消防硬件工作,校园消防安全设施器材齐备。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硬性考核标准的缺乏导致了众多高校在重视消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为数众多的高校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严重缺失。
(二)重形式,轻效果。
思想上的轻视,教育目的定位的偏失直接导致高校把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形式和表面上。没有考虑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实际效果,更多的高校采用在诸如春秋火灾高发季节,通过拉横幅,摆放展板,开设一两次讲座等简单形式来教育学生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殊不知此类形式的教育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内引起少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和重视,但无法让全体学生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无法让全体学生对消防安全时刻警醒。
(三)教育不规范,专业教育人员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六条“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相关规定,将消防安全教育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仍属空白,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高校一般虽设有专门的校园消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与庞大的学生群体相比,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无法对全体学生开展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滞后,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四)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
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得快、电饭锅等;二是手机、电脑的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私拉乱接电线等违章用电严重;三是部分学生有卧床抽烟等不良习惯。四是宿舍或楼道内杂乱堆放。尽管学校保卫处、宿舍管理科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安全管理规章。但每次突击性安全检查,总是收缴各类禁用的大功率用电器成百上千。这种规章完善与不安全行为“并行”的现象,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从安全原理角度分析,是因为没有对受教对象完善安全教育。
对高校火灾案例进行总结,发现火灾情况下学生的应急处置技能严重缺乏,如不懂如何报警、不会使用手持式灭火器、不了解逃生基本技能等。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消防意识,强化消防应急技能尤其是逃生技能培训,对“平安校园”建设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高等院校构建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才会对火灾有高度警惕性,才能时刻把消防安全放在首位,从而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正确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是单靠教育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更需要的是学校和师生共同参与。
(一)转变消防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造成安全监管力度穿透性不强、安全管理效果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职能不够渗透,学生群体没有共同参与,停留在被动安全监管状态。因此,要贯彻消防安全监管,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层层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淡化宿舍区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监管关系,营造安全宿舍区的文化氛围。
将消防安全文化列入公共课或第二课堂的必修课,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保持平安教育的持续性,成为求学和今后工作中的“必修课”。在实践环节上,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生活化”。以宿舍区为主,囊括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识别、排查,并按专业、片区等分组评比等活动,公布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策略,促进和巩固效果。
2、让安全管理渗透到学生群体,提高安全监管绩效。
由学校组织有关安全专家实地调查,制定学生宿舍区安全检查表。每个宿舍中选拔一到二名宿舍消防安全负责人 每天与宿舍楼管理人员共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依据消防安全检查表,将消防安全工作予以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置。
(二)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消防安全气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的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定期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及灭火逃生技能培训、举办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自身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努力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育。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灭火及逃生自救能力。
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学生时时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
(三)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高校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现有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将其列入学校教育大纲中,并对学生受教育情况适度考核。从课堂和社区实践两个层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学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具体实施按大学四年完成(对于三年制专业,可以调整内容和实施),如表1所示。
同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人员匮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先行进行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聘请公安消防人员兼职学校消防教育辅导员,以此扩大专业教育队伍。
(四)与消防部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校外消防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消防部队合作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将消防安全教育延伸到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官兵所在营地体验观摩,增加受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总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规范化制度管理相结合”,努力推动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从而保障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姜海珍.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6).
[2]黄如兰.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实践和思索[J].企业家天地,2010,(5).
[3]韦庆夫.浅议学校消防安全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9).
[4]王萍.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
一、培训目的
1、使新员工了解mt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和企业文化。
2、使新员工了解新的工作环境、条件、人际关系、应尽职责、工作内容、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的期望,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创造优良绩效。
二、培训期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为一个月,包括2-3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和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三、培训对象
mt公司全体新员工
四、培训方式
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
五、培训工作流程
六、培训内容
(一)课堂教学部分
1、企业概况:公司创业历史、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品牌和经营理念,组织机构,人员机构,薪资福利政策,以及新员工关心的各类问题的解答。
2、员工守则:mt公司规章制度,奖惩条例。
3、入职须知:入职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4、财务制度:费用报销程序以及办公设备的申请领用。
5、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设备安全知识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6、沟通渠道:员工投诉及合理化建议渠道介绍。
(二)实践学习部分
1、实地参观:参观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娱乐等公共场所。
2、介绍交流:介绍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骨干与新员工认识并交流恳谈。
3、在岗培训:培训所有新员工的服务意识、岗位职责、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部门业务周边关系等。对符合基本要求并已熟悉掌握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的生产技术类员工实施定岗培训,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和指导,使新员工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基本生产操作技能,适应岗位生产需求,最终通过考核,顺利上岗。
(三)户外活动部分
组织新员工和部分老员工一起进行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以及各种户外活动,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七、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书面考核、应用考核、他人评价三部分,课堂教学部分以书面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实践教学部分以应用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户外活动部分以他人评价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20%。
其中,书面考核考题由各位授课教师提供,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卷考试。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手段考察受训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应用及业绩行为的改善,有其所在部门领导、同事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管理。他人评价部分由参加户外活动的新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公正评价。
全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部门根据培训及考核情况,按10%的比例,评选“”岗位操作能手“最佳学习标兵”等荣誉奖项,以资鼓励。
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培训员工的个人能力、考试成绩、发展潜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定,最终做出合理、公平、公正、民主的考核鉴定结果,择优录用符合要求的员工。
八、效果评估
1、短期效果评估:针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被认可程度来评价,包括新员工的评论打分。培训师的评价、新员工主管的评价等。
2、中期效果评估:通过在新员工试用期结束后的考评结果以及第一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来评价其入职培训的效果如何。
3、长期效果评估:通过新员工进公司三年之内的发展情况,来评价入职培训效果。
九、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1、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新员工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2、对于新员工培训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职能,分工协作,并保证各岗位和部门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
3、为了保证实际效果,新员工培训实施之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归档和效果评估。
4、培训考核时有关部门要始终贯彻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同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岗位需求对所有员工作出合理、符合实际的评定,并择优录用。
大学生入职培训计划2
为了规范新入厂员工的安全教育,从源头把好安全关,消减安全风险,特指定本计划。
一、 三级安全教育的有关规定
1.1995年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提出了“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并要求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
3.对新进入单位的员工应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从事钻井、井下作业、油田建设施工、采油、油气储运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专业和岗位的新员工,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其他专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新员工入厂时,由人力资源部开具安全教育通知单,然后介绍到安全科进行厂级安全教育,时间为2天;厂级安全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安全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由新员工带着三级安全教育卡回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再将新员工分配到车间教育,时间为2天;车间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将新员工介绍到班组教育,时间为2天。调岗员工不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科出具三级安全教育卡后,到车间、班组进行二级安全教育。
二、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一)厂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2.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岗位及危险因素;
3.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4.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5.有关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二)车间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车间的概况、生产性质、生产任务、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特点,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
2.本车间的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因素及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
3.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三)班组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班组安全生产情况;
2.遵章守纪教育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所使用机器设备、工具的性能、特点及安全装置、防护设施性能、作用和维护方法;
4.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事项;
5.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国外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英、美、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相继提出把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国外高职院校也重视创业教育。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一些国家尤其是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如德国职业教育别强调职业素养,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也可以概括为硬技能和软技能。企业管理者对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按照“非常重要”选择比例排序:(1)思想道德素养、价值倾向77.4%;(2)勤恳、踏实、敬业奉献精神70.8%;(3)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61.9%;(4)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61.7%;(5)心理素养60.1%;(6)创新意识和能力55.3%;(7)团队合作能力52.0%;(8)积极追求进步的热情47.6%;(9)动手操作能力46.0%;(10)文明礼貌,亲和力强39.9%;(11)人际交往能力37.3%;(12)身体素养36.7%;(1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水平35.3%;(14)组织管理能力27.1%。从上列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在14位职业素养和能力中,有12项为软技能,2项为硬技能。和硬技能有关的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水平等分别排名第9和第13位,而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技能均占50%以上。所以,除了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要更注重对软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构建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素质教育教学新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着力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素质包含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专业素质指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一般由专业教育完成的。而非专业素质指除人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它涵盖了观念、品格、习惯、方法、能力和非专业知识等诸多层面的内容。从作用和影响看,非专业素质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地位。依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应构建由职业基础、职业提升、职业发展、拓展训练四大模块组成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并将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职业基础模块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标准。包括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安全素质、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职业提升模块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增长文学、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培养有爱心、有情趣、心胸坦荡、光明磊落的职业人。职业发展模块注重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知识的拓展,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拓展训练模块主要为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各类竞赛、社团活动和听学术讲座等。以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学会学习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九个方面为核心内容的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素质教育占35个学分,使素质教育教学体系重点更突出,内容更全面,核心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构建安全教育和就业教育新模式
安全教育是化解影响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问题、预防大学生的发生、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安全,始终把大学生安全、校园的稳定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生安全稳定知识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救及互助能力,使其在危难之中懂得保护自己和救助他人,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多的安全知识,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的先决条件。安全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年级行为规范教育,一、二、三年级安全稳定教育。进行三年不断线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确立了三年不断线的安全稳定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定期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举行防火演练、紧急疏散等系列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三年不断线安全教育的实施,增强学生安全维稳意识和文明行为的意识;提高防范各类案件、事故和抵御非法侵害行为的能力,维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让文明的行为规范成为了一种自觉习惯。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一年级职业发展教育,二、三年级就业指导教育,二、三年级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全程设计、分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职业规划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一个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就业教育教学新方案。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职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三年级进行就业素养及技巧教育;二、三年级引导毕业生择业、乐业、创业。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实施,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树立职业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同时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就业创业能力。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便能得到提高。
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构建优秀的校园就业创业文化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必然要重视创业教育。特别是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就是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和再就业。联合国明确提出,要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并把创业教育作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主要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养成创业素质,锻炼创业能力,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风险。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应从创业教育课堂文化、创业教育实践文化、创业教育物质文化、创业教育制度文化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构建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文化。举办创业规划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知识、长才干。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定期在学生尤其是毕业生中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竞赛可根据专业特点拟定。这种比赛不同于一般专业比赛之处,在于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完成一份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计划报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创业活动的顺序逐步体验创业内容。如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设计店面、给企业取名字、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广告策划等。
五、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创建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权;社会实习;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67-01
在校生实习是指在校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已获得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践中常常见到大学生在实习中的权益得不到维护,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保障, 有关大学生实习的纠纷也常常是法院棘手的案件。
1.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现状分析
由于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实习生无法通过该单位的工会组织寻求帮助,也不能向当地劳动仲裁争议部门提请仲裁处理。有时,实习生和实习单位通过平等协商会自愿达成实习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无论这种约定是口头的还是有形成书面文字的合同证明,双方都应当遵守。任何一方不遵守该约定,都是违约的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对于实习的期限, 学校往往只规定一个最低限,使得许多实习单位更愿意招实习生来代替正式员工以减少自己的用工成本,挂的是实习生的名义, 却行正式员工之实, 甚至在节假日值班和值夜班, 却没有报酬和加班补助,即使实习生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仲裁部门也不能受理此类仲裁要求。实习生只能通过民事途径解决权益纠纷。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人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保障协议。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跟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同时,部分高校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和文件法规尚未健全,这些致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2.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的扩张致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部分大学生首先必须取得实习的这场演习战的参与权。
"企业管理者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降低成本市场经济使企业有了用人自,竞争体制的引入使得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大浪中,于是效益便成为企业的目标。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有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仅仅把实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还有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看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找工作心切的心理,许以颇具诱惑力的承诺,引学生入套,而在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又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当初的承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 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和急躁,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同时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弱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3.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3.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3.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护意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条文,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3.1.2政府应建立、健全有关大学生实习期权益保障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以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为宗旨,制定本地方有关大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组织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并监督学校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的管理。
3.2健全实习单位和学校责任制度。
3.2.1实习单位应制定一套完善、规范的实习生制度。实习单位应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讲明应牢记的注意事项并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环境,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企业应本着爱才、惜才的观念,多给予一些宽容和帮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习工作。 内容包括实习工作目标、 实习课题、培养措施、实施细则等。并且企业应安排理论和实践"。
3.2.2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校方应主动与实习单位友好协商,在学生完全自愿前提下,签订三方协议。实习前,学校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习纪律、安全教育,讲明应牢记的注意事项,做好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实习期间,学校应指定专人定期了解学生意见、实习表现,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班、开展实习权益保护讲座、开设有关实习安全等课程,为实习生提供咨询服务,全方位地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提升实习生自我保护意识。实践表明,开设短期实习权益保护培训,是避免实习生步入陷阱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玉:《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中国科技信息报,2010年第14期,第4页。
[2]徐新燕:《浅析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利的保护》,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报, 2010年第1期,第8页。
作者简介: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一】
为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素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我们全面贯彻实施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教育的部署,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关于开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的通知》的通知下发后,就引起了我分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学习了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并进行了讨论,使大家全面领会了通知精神。按照要求,我们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和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期间,要求紧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营造从我做起,安全在我心中的氛围。各单位、各部门都在公司的领导下,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置,全面展开各项活动。同时,安全生产知识教育领导小组在活动中始终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总结交流活动的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二、形式多样。为落实好安全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实际,紧紧围绕从我做起,安全在我心中的活动主题,认真研究安全教育内容及活动方式,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五个一活动,力求声势大、内容多、效果好,切实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1、开展一次学习。为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我们一是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于5月初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答题活动,把报刊登的试题以答卷形式下发到基层,组织近1.2万名员工参加,参与率达到96%以上。通过答题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员工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树立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从我做起,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理念,大大提高了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二是在网络上刊载了大型交通安全教育片《交通安全,从我做起》,并统一下发《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材料,组织各单位车队的近千名汽车驾驶员收看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还组织了《道路交通法》知识答卷活动,近千名司机驾驶员踊跃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展一次宣传。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橱窗、标语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程,大力营造从我做起,安全在我身边的氛围。同时,还制作了QHSE电视专题片,分期在电视台上播出。各单位也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有吸引力、贴近生产经营、贴近员工生活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安全理念,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活动期间,共悬挂和张贴各种宣传标语138条(幅),出墙报、黑板报245期,购买张贴各类宣传挂图388幅,组织演讲1场,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欢迎。
3、开展一次竞赛。为了让员工吸取12.23事故的教训,我们通过精心策划,于5月14日组织了一次案例分析竞赛活动。各单位均以借鉴性强的石油开发系统典型事件或发生在本单位的事故为案例,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参赛。文图并茂,直观性强的多媒体让广大员工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比赛结束后,我们还把获奖多媒体刊登在新闻网络上,以方便员工进一步观看、学习。
4、开展一次征文。为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知识宣教氛围,我们在广大员工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征文有奖评选活动。征文内容主要以探讨安全生产新对策、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各单位的18余篇稿件,评选出的6篇好文章给予物质奖励,其中24篇优秀的选送到《天津现代安全》、《中国劳动保护杂志》和《中国安全科学》等杂志进行了刊登。
5、开展一次讲座。在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我们于5月2日下午举办了安全教育讲座,近三百名高级管理者参加了学习。讲座中,从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切实提高了高级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使他们懂得了运用法律武器抵制各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筑起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堤。三是以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排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活动期间,我们把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与安全检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同时,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事故隐患。我们共出动检查人员8人次,检查现场142处,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4条;质量安全环保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安全检查组,分别对5个重要的所属单位行了为期5天的安全大检查,检查组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条,曝光亮相2个单位。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二】
生命是最值得永远珍惜的,幸福是每个人人生的追求,安全是一个需要植入我们大脑的警示灯。有一个健康的生命,在安全的环境下生存其实就是莫大的幸福。安全的重要性说的太多,其实只有当自己深处困境中才会感觉到安全对我们原来如此重要。《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系统全面的向我们介绍了安全相关的知识,让我们认识了解身边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去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介绍了发生不安全事故后的解决处理办法,这些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悟,并能在实践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门课交给我们知识,向我们传递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经过几年的学习,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安全,对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没了健康就没了完整的生命,没了生命任何事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珍视生命的感悟,一颗警钟长鸣的心。通过学习真的是我们受益匪浅。
社会是多元的,纷繁复杂,我们身处其中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出门过马路,开车,逛街,又或者跑步、打球,这都存在不安全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许不能了解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但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人心躁动,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社会上参加游行而实施打、砸、抢、烧行为的人也不在少数。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给何去何从。要有自己心中的一根准绳,时刻警醒自己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
在校园里,我们要注意的无非是防火、防盗、安全用电这些最基本的安全事项。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
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在大学或许困扰很多人的便是情感问题,这里面也有很多关乎安全的。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情就像一件高妙的艺术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身心正在走向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都有明显变化。但是只有在正确处理自身心理、与他人交往的心理、与恋人相处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尽量找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并能够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重要的是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而非儿戏。能做到这些基本就能保证爱情和学业有序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所以,我们还应培养一定的承受能力,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的能力,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挫折,都应该勇敢面对,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只有创造出安全的环境生命才能永葆活力,受到安全因素的威胁或伤害以后生命就会不再鲜活甚至不复存在。我们都知道生命只给每个人一次机会,失去了就不会在有,而一旦失去其它的东西也随之消逝。其实,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没有了世界。也更不会有幸福、享受,有幸福的家。安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息息相关。
在目前的法律和制度等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取消或者减少有风险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带队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山大,弄不好饭碗都难保,只好选择不带或者少带学生出去,但这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和有效之道。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上级有关部门要明确规定,只要事先安全教育到位,组织实施得力,切实做到‘五不’(不乘‘黑车’,不在恶劣天气中出行,不前往危险区域,不参加高风险活动,不单独或几个同学结伙离开集体),如仍遇灾祸,社会实践领队老师无须承担责任”。[2]这个建议不错,但不知哪个上级有关部门愿意或敢于作此规定。笔者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安全问题有“三解”。
二、解决安全问题的“三解”
(一)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系列保险
解决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安全问题的最好方案是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系列保险。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稳定器,能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通过市场分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对策。1.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以下简称校方责任险)意外伤害指意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意外伤害险可分为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两类: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为标的的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是指社会组织为了防止本组织内的成员因遭受意外伤害致残或致死而受到巨大的损失,以本社会组织为投保人,以该社会组织的全体成员为被保险人,以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重大伤害、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保险,具有短期性、灵活性、保费低廉,保障较高等特点,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就是其中的一种。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直接保障的是校方的利益,间接保障的是受害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购买了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那么学生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遇到诸如车祸、被歹徒袭击、溺水、食物中毒、触电、车船着大火被迫跳出逃生、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等事件而伤亡,就可以向保险公司主张赔偿,以弥补损失。校方责任险属于团体保险,由于“团体保险大批销售的方法减少了保险公司的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所以团体保险的费率低于个人保险的费率。学校只需向保险公司支付数额较少的保险费,就可以分散赔付较大补偿费用的风险”。[3]另外,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保险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校方责任险属于财产保险,其投保人是学校,保险标的是学校对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而依法应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学生平安保险属于人身保险,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是学生,保险标的是学生本人的身体和生命。[4]因此,学生和学生家长不能因为学校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就不再购买学生平安系列保险。2.学生平安系列保险大学生平安系列保险(简称“学平险”)含大学生平安保险、大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补贴保险等。“学平险”下至刚出生28天的孩子、上至大学生,只要缴费即可参保,无须像成人购买重大疾病险一样进行各种体检。“学平险”便宜,但保障却不少,仅数十元就涵盖了意外伤害、意外门诊、住院医疗等保障,是孩子和学生投保的第一选择。一般报销比例也比较高,基本上都可以达到70%以上的报销幅度。如果大学生购买了“学平险”,学校又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学生就有了双重保障。3.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系列保险需强制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条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学生及学生家长有权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学生平安保险以及在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平安保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强制学生购买。对于校方责任险也是规定学校的举办方应该购买,没有强制规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都排除在校大学生作为适用对象,如果学校没有购买校方责任险,学生本人也没有购买平安系列保险,大学生一旦在实践教学单位发生意外事故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学生和学校就得不到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保障,得不到足够的经济补偿。而在国外,学校的责任保险大多以强制的方式推行。综合考量,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强制推行校方责任险和“学平险”,以保障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同时将校方的办学风险市场化,让校方责任险和“学平险”像工伤保险一样普及,成为学校和学生的“救生圈”。当然,强制推行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学平险”的费用很低,每个大学生都能负担得起。对于贫困生,“中国人民大学每学年会有专门的负责人与贫困生联系,对于参与了保险的贫困生,学校会将保费全额打入学生的银行卡内,对贫困生给予补贴”[5]。关键是校方责任险的费用问题。法律规定校方责任险保险费为每人每年人民币5元;保险金额为每人每年人身伤害赔偿限额人民币3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人民币150万元;每所学校每年累计赔偿限额450万元。按照谁办学,谁支付的原则承担。公办学校可由学校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解决,也可由教育行政部门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解决,也可以采取学校挤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方面予以解决。民办学校自筹解决。无论何种形式绝不允许向学生收取费用。2004年12月深圳市明确规定校方责任险的费用由市、区财政负担,并且包括了民办学校和合作办学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校方责任险和“学平险”不但适合大学生假期和平时的社会实践教学,也适合毕业实习;不但适合理工科学生,也适合文科类学生;不但适合分散自主实践,也适合集体实践。“尽管生命不会重来,伤痛无法消失,但保险金的理赔至少能为家人送上直接的、实际的经济支持,而这也正是保险的意义所在”。[6]当意外发生时由保险公司赔付,避免伤亡的一方一家三代齐上阵一哭二闹三上吊,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持续,让学校背上沉重的风险负担,也让实践教学接收单位、学校及其带队教师免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将精力集中于如何组织实施好社会实践教学上。
(二)安全总动员,签订安全责任合同
如果学校和学生分别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和学生系列平安保险,就不用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了,但是在目前,具有这张“保险网”的学校和学生总体比例很小。所以就有必要在实践教学开展前进行安全总动员,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学校在每次社会实践教学前都必须召开安全动员大会,动员大会拒绝形式主义和空洞说教。安全动员大会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生动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的安全教育课。在全校进行实践教学安全教育课评比和筛选,并对听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反响好的一个或几个安全教育课件及其制作人确定为安全教育课的示范课件和主讲人。当然学校需付主讲人一定的酬劳。安全动员大会的最后一项是签订安全责任合同。责任人包括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的校方、带队教师和参与此次实践教学的每个学生。安全责任合同需请专业人员设计,最好由中央相关部门给出一个责任合同范本。笔者草拟了一份(不够成熟,待完善)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承诺共同遵守,合同如下:一、本次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出行方式:二、各方的责任和义务:1.甲方遵守校规校纪和实践教学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和实践教学单位的要求进行实践学习活动,以安全为重,以大局为重。按照学校指定的日期、时间及方式出行。甲方保证“不乘‘黑车’,不在恶劣天气中出行,不前往危险区域,不参加高风险活动,不单独或几个同学结伴离开集体”???。学生如有特殊疾病必须事先告知带队教师,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立即向带队教师汇报。对于因学生自己的过错给实践教学单位造成的损失,学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2.乙方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带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应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如遇特殊情况应立即组织施救或报警求助,并立即向学校汇报。因特殊原因或者紧急事故不能带学生外出实践教学的,必须提前申请并经教务部门领导批准。3.丙方应提供必要经费和其它保障,给予实践教学以全力支持,在乙方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组织得力、无故意或严重疏忽的情况下,不得将安全事故责任归结在带队教师身上。三、合同终止:到本次社会实践教学完成时间本合同终止。四、违约处理:1.甲方违约处理:如甲方违背上述规定,因个人原因或故意隐瞒所导致的意外伤害应当承担相应责任。2.乙方违约处理:因、故意或严重疏忽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3.丙方违约处理:因丙方原因导致的意外损失由丙方承担。五、免责条款:因不可抗力、学生及其带队教师犯罪、吸毒、斗殴、醉酒、自杀以及故意自伤身体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甲乙丙三方互不承担责任。六、争议的解决:因执行本合同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均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如协商未果,则任何一方有权提起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七、紧急联络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本来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负有安全责任的还有实践教学单位,但是基于目前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匮乏,高校能联系到接收单位已属不易,学校和学生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更不会向实践教学单位提出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实践教学单位也不会签订这样的合同。另外,该合同绝不是为了免除学校和带队教师的责任,而是要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尽最大努力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顺利完成社会实践教学。
(三)分散自主实践
关键词:辅导员;安全稳定;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高校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呈现,突发事件频出。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应对和解决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确保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体系,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治教,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控制和减少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
(一)环境的复杂化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使得各种新思潮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价值取向都趋于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国内外各种政治问题、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加之越来越多的、复杂的社会现象,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政治与社会因素明显增多。针对这些问题,要注意用科学的理论学说和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对当前的社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二)高校的管理问题
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校的开放性办学也给学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形形的人进出学校,给学校安全稳定带来影响;公寓管理不到位,不重视消防安全建设,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各种网络文化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贫困学生人数剧增,资助工作越来越困难;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影响高校的安全稳定,由于社会就业的严峻性和毕业生不正确的就业观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
(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寒窗苦读,终于迈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但大学生自身的某些问题给安全稳定工作带来隐患。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某些价值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同时某些不应该有的、消极的价值观也存在于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中;安全意识淡薄,防盗、防骗意识基本没有,很容易发生上当受骗事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受挫能力较低,包容宽容之心狭窄等给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带来挑战。
二、辅导员加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打牢学生思想根基
应当充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拓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辅导员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实际和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高校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贯彻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是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措施的保障之一,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高校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二)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高校来说,稳定的另一层含义是安全。安全无小事,理应高度重视校内外综合治理工作。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班会、年级大会、座谈会等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各种安全防范专题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主题化、课程化、经常化、协同化。注重强调“四个保证”、“五个结合”。“四个保证”,即要求时间保证、资源保证、队伍保证、经费保证;“五个结合”,即强调安全教育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家庭相结合,保证安全教育的多样性、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深入学生群体,搜罗信息,发现学生潜在危险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安全稳定等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学生,会面对许多不同的事情甚至突况,可以说每天工作中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辅导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辅导员应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掌握学生信息和动态,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课堂和寝室,娱乐和情感,常与学生谈话,关注学生的言行,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情感,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信息反馈队伍也是必要的。同时,开展网络教育和监控,利用网络开展安全稳定教育,树立正确舆论导向,高度关注学生网络平台互动,利用网络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四)关怀特殊学生群体,以个体稳定促整体稳定
安全稳定,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安全和稳定。对高校辅导员而言,要实现安全稳定,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不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因素。单亲、离异、贫困的学生、违规违纪、受到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两极化和日常行为两级化的学生,这些特殊群体大多属于高危人群,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心理调适和干预切实缓解部分学生存在的就业、学业和经济压力等负担,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同时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效地预防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预案和应对体系,防患突发事件
在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应当保持以“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长-寝室长-宿舍成员”为主线的信息通畅,做到安全稳定工作进班级,入寝室,到个人。高度重视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应对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班长、寝室长充分调动起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稳定因素及潜在的危机,尽可能避免事件扩大化,使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上,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家长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要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制度,及时掌控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应对体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辅导员应做到快速知道、及时反映、积极处理,力争把损失减低到最小。
(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生理储备能力
辅导员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在学生心理问题上早发现、早处理,同时也提高自身在应对突发问题上的反应能力。在学生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要以开放的态度接触不同人,扩展自己的眼界,培养接纳、理解不同的人的能力。此外还需多参加培训,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补充,使其系统化,并获得新的经验,综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