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管理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管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消极经济 积极经济 管理

一、前言

经济管理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明确经济管理核心目标、把握科学策略方式,对扩充经济管控理论体系,推进市场经济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经济如何优选发展配置模式,政府可通过合理的调控方式加以实现,除此以外,还应考量各类社会发展目标,如经济建设的可靠安全以及人权性等。因此,进行政府经济实践管理的有效分析,将其分成消极和积极经济管理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消极经济管理即政府机构,采用法律、经济以及行政调控方式,进行制度优化调节,进而影响经济主体实践行为,并调节经济模型结构,令实际经济同古典经济设想更为贴近。积极经济管理则为,政府机构采用相应的调控管理方式优化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调节经济模型系统,推进经济向着目标趋势前进发展,良好的实现政府偏好。该进程中积极经济不应将影响有序的竞争管理以及开放一体化作为前提。应全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采用有效的法律方式、行政手段优化经济管理。

二、消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一)消极经济成因

消极经济管理产生成因在于实际经济发展没有契合古典经济设想,令经济无法实现良好的优化配置。进行消极经济管理则可令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良好的接近古典经济设想。西方经济理论明确,经济主体借助实践行为实现经济目标、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实际上,经济主体并非一定要追求显著的经济利益,其可能更注重社会价值的展现。同时,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令其作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经济决策效果形成了一定制约。加之市场系统的不健全完善性,令其无法全面的囊括所有产品,一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相反借助行政方式实现分配,或利用物物交换方式进行流通。经济发展建设进程中,信息不完整以及显现出的不对称性、垄断经营、经济活动呈现出的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的形成,同样也是诱发消极经济的成因。公共物品特殊性决定,市场经济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政府则需要进行缺陷问题的弥补。当然,并非各类公共物品均需要政府生产,而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特点,因此通过政府的购买体现了其主题的明朗性,供给则可通过市场履行。

(二)消极经济措施

为营造开放有序、合理一致的市场经济环境,消极经济管理应通过有效的法律行政方式、经济调控手段,实现优化管理,保证财产的合法拥有权力、管理经营权力、获取收益权力。同时,应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利,进而快速精准的宏观经济相关资讯信息,实施有效的信息纰漏。应杜绝经济封锁行为,针对外部经济征收应实施良好的补贴管理。同时,应实现公共物品的合理分配,明确反垄断管理法,坚决予以执行。垄断竞争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自由发展形成破坏影响,为此应通过有效的管控协调,形成良好的一致。基于经济建设中垄断形成的必然性,且对于生产建设发挥了一定积极影响,因而无需应用特别方式,亦无需进行全面意义的否决。可通过激发规模经济作用,推进现代科技的优化发展。可实施一定层面的经济计划体制,预防有限资源的不良浪费。对于跨国企业不断进驻我国市场的局面,我们应快速的创建并不断的壮大国有企业、自主企业,同其进行对抗,,同时应把握好度,预防失衡现象。

三、积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基于政府偏好影响,倘若单纯进行消极的宏观调控管理,则无法全面促进偏好的优质化、最大化。因此,应引入积极经济管控,通过参数的有效调节,优化经济发展建设途径。实践工作中,政府需采用合理的金融政策方式,通过平等经济进行市场供需的良性影响,进而优化市场结构体系,调节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速率以及利润效益的平衡优化。同时,政府投身到市场,便会显现出偏好信息,可对私人经济实践活动形成诱导,令其贴近政府偏好进行发展建设。为确保安全可靠,政府应发挥作用,做好自主经济保护,并形成对外资以及国外竞争的抑制,为国内资本输出赢得有利地位,实现良好的资源保护,推进教育以及现代科技的全面发展。为符合经济人权标准,可应用有效的法律手段,通过行政管控,实施优化设计评估,对经济的实践发展形成正面影响。

四、把握积极经济与消极经济的相互关系

由积极经济以及消极经济形成的成因不难看出,前者的构成涵盖了后者的成因。后者令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其状态并非政府偏好与理想。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经济,实现最理想化的发展。可利用政府特有的平等经济权限实现优化调节,基于公共利益形式优化管理,提升经济发展可靠安全水平。经济管理需要将消极管理视为核心基础,不应突破平等实施管理,只有把握平等原则,体现自由有序性,方能提升积极经济发展效益。消极经济与积极经济管理均包含计划、决策管控、协调引导、监督等核心要素,其体现了一定的相对性。同时,两者管控手段均涉及到经济调节、法律管理与行政管控调节等。虽然消极经济管理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然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需要完善把握,方能真正提升经济管理核心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针对积极经济同消极经济形成成因,我们只有明晰两者关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措施,方能真正强化经济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创设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P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存活下去,很多企业在努力加强对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对管理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日常管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例如在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安全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对绿色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相关表现的形式

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管理规范,可以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的创新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吸取更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企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给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经济管理技术、分析技术,因此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不断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意识,用一种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行业形势的分析,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如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在绿色节能经济发展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应该要结合绿色管理理念,对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二)制度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员工激励政策进行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而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出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控,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查看,确保生产车间环境保持正常,防止外界环境改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再比如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单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并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公权.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21).

[2]郭星原.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51).

第3篇

新医改的推行实施将公立医院的改革推向了“深水区”。而医院经济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效力将直接影响着医院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近两年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进行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

一、引言

新医改将工作重点安排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深化编制人事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各项配套改革。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要变革优化经济管理,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合理控制成本和支出,完善预算机制,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医改下,相关补偿机制对医院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以药养医机制的废除,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关键因素演变成经济补偿机制是否科学建立。从现今发展来看,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单一是限制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主要碍脚石。多数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营来源是以医院服务收费为主导,对于社会资本引入和政府拨款只是辅助,这造成了公立医院既要创收又要保持公益性的矛盾。随着以往以药养医的传统机制废除,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所变化,由财政补助收费形式、药品加成收费形式、医疗服务收费形式演变为现今的财政补助方面、医疗服务方面收费形式。基于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公立医院需要在保持自有的公益性质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也因此,公立医院的相关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尤为的重要。

(二)经济市场竞争中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招标

在经济市场中,药品的药价和相关医用材料价格方面,采用的是采购两套体系,分别是零售最高限价、集中采购体系。这两套体系的运用会呈现药价加大、医用材料价虚低的现象,长远来说不利于医药产业、医用材料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集中采购体系中,我国政府在药品及医用材料公开招标过程中进行价格直接干预,不利于经济市场竞争力发展。除此之外,公立医院机构自行采购药品能体现法人对财产的独立使用权,但是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的集中采购招标形式,不利于落实医院法人独立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来说集中采购使得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后付费的结算模式很难实现经济市场的量价挂钩,使得市场准入程序变得流程繁琐,违背经济市场的竞争规律。

(三)成本管理不全面,监管制度不统一

全面的成本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指成本计划、核算、分析评价、控制等内容。作为社会公益机构,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在经济市场中提升竞争力、达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路径,可以为医院的节约化、可持续化长远发展打好地基建设。截止目前,公立医院多少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对成本管理认识度不足。对成本管理的不够重视或认识片面是常见的问题。只重视收入,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医院对成本控制的教育度不足。大多公立医院没有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缺乏对医院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三是成本核算仅局限于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发生的科室管理费用很少计入成本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四是未及时开展医疗成本分析预算,导致盲目投资,造成经济风险;五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使用传统核算方法管理固定资产,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也由于大多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管理不够严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比如新采购的医疗专业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没有及时入账;比如已报废的医用设备仍在账面显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处理等等情况,使得医院的真正资产无法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浪费医院资源、资源分配不合理必然导致医疗设备无法达到最大化利用率,造成公立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由于对绩效管理方面的认识不足或片面,部分医院管理层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变得流于形式。很多医务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认同度不高,一旦管理环节沟通交流力度不够,必会影响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制度的机械化、非人性化必会长期影响着医院运作经营情况。因此推行有效的激励绩效制度是必要的措施。一方面完善管理体系可以使得本管理制度符合新医改趋势,完成与实际接轨,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薪酬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收入提高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职业发展方面和自尊情感方面都有促进及提升作用。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拓展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寻找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需要先满足社会的公益性质,才能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对于社会的公益性质,可以满足广大社会受众的医疗公共服务需求,对于经济效益,需要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多元化、投入回报机制建立的合理性来决定的。引入社会资本的良性引入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发生冲突,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可以适当考虑社会资本的吸纳。医院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只是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是以治病救人为最高宗旨。资金的引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作。资金的充足情况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仅靠政府的补偿并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长远运营及发展需要。在引入社会资本前,公立医院需要做好降低成本的准备,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院营利性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管力度,使得医院实现规范化制度管理。

(二)药价管理机制的明确建立和体系完善

首先来说,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明确药价集体招投标机制。一般情况下由卫生、医保、物价、药监等政府部门,协同生产经营药品及医用材料的企业、病患者以及医院医生等相关方的利益代表组成,通过对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定价规则讨论、协商,来保证患者和企业的最终申诉权、质询权。其次再说,药价的提升、医用材料价格的管理方面决策需要秉持透明、可预见管理原则,在制定相关价格时,需要对社会公开化研讨,比如对差率管制方面、零售最高限价方面、医保支付价方面研讨等等。为加强社会公众对药价解读,必要时行业标准医药成本应当承受社会公众的质询。最后,医院应优化收入结构,控制药占比,实行药品零库存,鼓励使用低价药,降低药品资金周转成本;降低耗材比,提高高值耗材准入门槛;切实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和职业操守,完善考评制度,严禁出现“大处方”。

(三)加强经费管理,完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传统医院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医改形势下长远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将成本管理、核算管理两手抓,作为医院经营的重要管理手段。对于医院经费的使用,应当严格贯彻经费制度,确保医院经费费用达到规定范围,避免超出不可控现象。加强医院资金使用的最大化。加强医院设备等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制,使固定资产责任由科室落实到人,减少医院资产的不必要流失。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的审查并做好记录,做到资源合理分布,提升资源利用率。

(四)完善自身薪酬激励制度

目前,多数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基本以收支结余为主,受到改革的冲击会较大。所以绩效考核要尽快减少收支结余考核所占比例,若想调动医务工作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绩效考核应当将综合考量和岗位绩效结合考虑,使得工作量、服务质量可以全面体现。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绩效薪酬体系管理,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可以实现绩效机制的公平、公正原则。

四、结束语

针对新医改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公立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在保有自身公益服务性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使得公立医院的建立具有现实性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光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讨论[J].《大家健康》,2014年8月第8卷第16期323页

[2]汪冰.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J].《理论导报》,2009年5月24页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资源,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经济实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普遍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成本费用,但是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中朝集成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重点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80%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2.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大多数企业领导通俗的将经济和金钱联系起来,注重关注企业的经济总量和业务的收入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收入,甚至还导致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另外,经济管理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运用的管理模式还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来扩大收益,没有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方便,提高服务质量,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订购、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多种业务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的同步,导致信息系统出现偏差的现象,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数据。

二、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建设信息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扩大了市场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科技、人才、营销和市场竞争为主的竞争,增加了企业的压力。我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外市场中取得竞争,而且还要在国内市场中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现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发展角度,为了很好的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流程、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实现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将信息化预期费用、信息化成本以及信息化的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时机、重点、方向和结构。企业投资结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投资结构。信息化投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此,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最终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为了充分的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的系统,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脉络,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是要建立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以便能够对企业的投资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

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首先,对中小型企业中的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进行强化,对其普及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财务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企业不同种类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预测、反馈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获得及时、正确、真实的经济财务数据信息,对企业的未来经济走向、资产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加强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快速应变能力和高效率运转的需求。

3.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行研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例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备性。另外,健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对工作内容、流程、职责、要求以及考核办法进行明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要强化企业内部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实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构建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扬岩桧.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0,7(23):81-82.

第5篇

【关键词】镇域经济;管理

一、前言

镇域经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最基本的角色,是千里之行之中的跬步,也是九尺之台之下的累土。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统筹城乡方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发展镇域经济,就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我国各省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各乡镇的镇域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结合各乡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的发展方针是每个管理部门都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镇域经济发展成功实例及管理问题分析

1.实际案例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地处黄岛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古镇口海洋科技创新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腹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8公顷,辖43个行政村,9834户,3.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全域统筹、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思路,确立“保护性开发”理念,坚持生态立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2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9个,培植壮大了隆辉农业、沃林蓝莓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了隆辉蓝莓精品园、汇瑞休闲农业园、中科院植物资源产业化基地等5处高标准特色农业产业园;全镇发展蓝莓15000亩、有机茶园2000亩、薰衣草等芳香植物3000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经济产业带”;建成了青岛市藏马山万亩生态林场和青岛市级森林公园,正在实施百亿级大项目――青岛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了藏马山集聚型社区建设,着力打造万亩乡村旅游景区、万亩产业园区、万亩水利风景区、万亩生态林场于一体的“藏马山区域开发综合体”。启动了藏马山集聚型社区建设,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安置3个村,506户。

近年来,藏南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点、省级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旅游强镇示范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好客山东最佳休闲乡镇。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些年来对于镇域经济的良好管理。

2.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对比藏南镇的发展案例,在我国其他乡镇地区的镇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进行整体规划。二是项目建设单一化,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三是虽然加快了发展却没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乡镇发展中例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针对第一点,部分管理部门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不针对所有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造成辖区内各产业之间不能形成辐射效应,各产业都在独自的发展,这样对于产能的提高明显是不利的。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时,对各产业进行整体的规划是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藏南镇在藏马山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景区周边村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了隆辉蓝莓精品园、汇瑞休闲农业园、中科院植物资源产业化基地等高标准特色农业产业园,游客在藏马山景区游玩完后,可以到景区周边的休闲农业园区体验采摘、游玩的乐趣。

第二点是部分乡镇在经济领域的项目建设单一化,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良好的镇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种产业的大力发展,而是多个产业相互扶持,相互发展。如果只是发展某一种产业,势必造成该产业整体经济无法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需要,从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较为常见的有:某地区多年来向外界主打的旅游品牌都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背景、单一的景点旅游,而像其他的类似的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等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就严重的导致了游客愿意停留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制约了整个镇域经济的发展。部分经济薄弱乡镇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虽然引入了一些高税收企业,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最后一点,部分乡镇在进行经济的发展时,没有加快基础建设的意识,这直接导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制约发展速度的因素。例如:乡镇经济发展了,但是对于垃圾的处理设施却还是经济发展之前的状态,导致乡镇卫生环境得不到改善,使得人居环境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困难。基础建设是经济大力发展的保证,没有良好的基础建设,好比一栋高楼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一样,这样的高楼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会困难重重。所以,要想搞好镇域经济的发展,首要的一点是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如何更好地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各管理部门分析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需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对藏南镇的发展经验总结,可以较为全面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指导意见,以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解决。

首先是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部分管理部门不进行整体的规划,导致后续发展阶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更好地发展,在发展开始的时候应该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具体要细分到每一项产业对应的措施,这样才不至于在后续发展中因为规划的问题造成各产业之间相互干扰。在藏南镇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园区的建设,采用集约化、区域化的发展模式。所谓的集约化、区域化,就是指将工业区集中规划到一个区域,不仅方便管理,更能够避免工业的发展对其他诸如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干扰。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节约土地,并且减少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在这其中除了详细划分产业区域之外,更应该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客商投资,发展主体经济之下的配套经济,使整个镇域经济体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乡镇面临发展要求时自缺失,被动地服从上级统一的安排,这样很直接的就把乡镇管理部门游离在经济发展之外了。乡镇管理部门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参与进来,这就要求上级职能部门将部分权力下放,让乡镇管理部门能够自己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镇域经济。部分乡镇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考察好该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带来的高税收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基础建设的发展在整个镇域经济发展之中应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初期,或许基础建设的功能还不能完全的显现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建设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另外,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尽量将钱花在合理的地方。所谓合理的地方,就是指规划。管理部门应该将更多的钱花在镇域的规划上面,因为好的规划才是镇域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良好的规划,可以将规划作为一种资源,进而盘活土地资源,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加快镇域经济整体的发展进度。藏南镇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聘请了北京及青岛知名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实施了老镇改造区、新镇建设区“两区共建”,以特色产业园服务支撑“两区发展”,打造“一园支撑、两区共建”新型城镇化模式。

四、结论

在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协调城乡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镇域经济的发展不是几年或十几年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开始发展之前管理部门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能先发展,再规划,否则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问题。上级职能部门安排的发展规划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乡镇,职能部门应该将权力下放,使得乡镇管理部门能够在面对经济发展要求时拥有自,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最后,镇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的建设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有了良好的基础建设,镇域经济的发展才能持续得更久。

镇域经济是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基础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引起职能部门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管理,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松;李俊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绵阳镇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商,2015(41).

[2]魏晶.江苏创新型乡镇的发展路径分析[J].管理观察,2015(35).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不断进步,并取得了硕大的成果。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房地产的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此使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房地产行业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带动了地方政府财政的收入。但是在房地产的繁荣发展中,其中经济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如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过于形式化、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房地产的良好发展。因此,对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就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出台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房地产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与我国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房地产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应值得重视。根据实际调查,发现房地产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目标不明确

为了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实现供需平衡,使价格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在管理政策上作出了调整。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对房地产中的问题还不是特别了解。对房地产的规划还不够清晰,这就使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其中规划的策略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房地产健康平稳的发展。

2.政策缺乏连续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在政策调控房价上进行了调整,但是房价并未下降,反而出现上升的现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过下降的,但是之后还是随之增长。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就对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3.政策调控没有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由于我国的政策调控不但没有解决我国的房地产出现的问题,反而使房价上涨。这是由于调控的手段太过单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上涨的问题。这样不仅对我国的资源有很大浪费,而且之前出台的降税费的政策而后期的二套房政策存在矛盾,就会造成消费者打消买房的念头。对于国家的一系列调控,对房地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其根本没有触及房地产问题的实质。照这种形势发展,未来房地产将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光。

(二)管理过于形式化,管理机制有待提升

1.管理太过形式化

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近年来,房地产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尤其在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的经济管理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需对规定与正常都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出现管理过于形式化。另外有些政策由于不符合房地产的现状,其规则与实施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引起房地产界的出现很大的争议。我国经济管理策略实施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进行,这就使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出现各自实施政策,而两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其中导致其职责没有明确。这就影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过分依赖房地产业

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房地产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将房地产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主体。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不稳定的现象,过于依赖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靠的。因此,我们要加大保障房的建设,以此保证人们的居住,限制投资性需求以及支持改善性需求。

(三)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

房地产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从其他国家房地产发展来看,要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其最主要的是制定相关的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房地产市场管理系统应考虑到整体性,不但要考虑前期的开发、建设与交易,还应对后期的管理引起重视。当前,随着房地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对后期的管理还存在着不足,与其发展速度明显不相符,从而导致房地产无法良好的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资金成本进行控制

控制开发成本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中的一种,开发成本与房地产的经济效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关系到经济效益的产生以及价值。在项目确定之后,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一般的资金控制是较为简单的,其中对业务费用的支出很难掌握,对其控制有着一定的难度。制定过程一般有:增强经办人的主人翁感,节约开支;制定相关的制度来控制成本,其中要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实施,实施责任分包制,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要使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是最为关键的内容。首先需要明白发展目标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发展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房地产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居住以及我国整体的经济进步。因此,制定房地产长期发展规划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明确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是主要的一点,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对我国的城镇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因此,要对我国经济管理的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制定我国长期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由于我国房地产正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使我国房地产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要根据房地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首先需要约束政府经济管理政策,防止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同时,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落实到位,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到后期的管理纳入法律体系中,使房地产市场经济的管理更加全面。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要认识到宏观调控所发挥的作用,要想解决我国房地产的问题,不能只靠简单的行政命令调控,最主要的是改革房地产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房地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其次,还需要明确地方政府房地产与中央政府房地产的责任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以及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还需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策略,防止出现负面影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我国房地产发展取得了硕大的成果,但是在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房地产健康平稳的发展。因此,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问题显得异常艰巨。为了使房地产能够良好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期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根本的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问题,才能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良好的发展。

作者:王斌 单位:山西运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赵洁.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5(01).

[2]韩贵金.试析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石油教育,2015(02).

第7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创新

一、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乐亭县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一是实施土肥管理。在姜各庄、马头营、乐亭镇、中堡镇和闫各庄等乡镇设立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检测耕地质量变化;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建立配方肥经销网点14个,年推广配方肥4.9万吨以上;建立马头营和汀流河2个万亩示范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万亩示范片内开展节肥节药模式探索、示范展示和效果监测。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截止到现在,全县共建设蔬菜绿色防控基地7个,国家级绿色防控基地2个,其中新建鸿春农业部绿色防控基地1个,大田作物统防统治面积完成5.5万亩,全县12.4万亩小麦完成病虫害防治。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严把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关,每月例检抽取样品400余个,上半年自身检测及接受市场委托检测样品共2262个,合格率99%以上。完成新寨撒马店艾旭合作社、汤家河雷刚合作社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工作。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高剧毒农药专项治理,特别加大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力度,从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目前已对300余家农药经营户进行备案,备案率达到95%以上,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20余家,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随机抽取农资样品112个。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手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完成了市下达任务,实现调减籽粒玉米1.3万亩、调增青贮玉米0.5万亩,调增的0.8万亩蔬菜。在姜各庄莲花池村建设一个青贮玉米千亩示范方。制作、发放青贮玉米明白纸500份,发放蔬菜种植规程500份。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足够的农村劳动人力

有不少年轻人或是中年人离开家乡,选择北上,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生产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当前可以依靠农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提升以及进步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但由于学习成本高,年纪大的农民无法快速上手操作和使用而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也使得农村劳动效率难以全面提升。

(二)缺乏完善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

对于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还缺乏统一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由于人力及经费的缺乏,没有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长久下去,容易造成城乡经济差距加大,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三)政府职能建设管理不到位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有财政、土地承包、农民以及对合作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当前在促进公益性与经营的深度融合方面管理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权责混乱,无法合理解决和应对农村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一)完善农业综合服务机制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气象服务等农业公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农业劳务服务,鼓励合作社、供销社、农协、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专业机构,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形成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业劳务服务网络。发展农资服务,建立政府扶持下的以供销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农资交易市场以及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等为辅助的农资供应服务主渠道,全面完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重点建设“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连锁网点”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大幅度提升重点农业区域的农资连锁经销覆盖率。

(二)创新农业综合管理方式

极探索成立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担保中心以及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基准价格机制以及最低保护价制度等配套政策,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比如乐亭县可通过重点扶持发展环城现代农业园区和姜各庄、中堡万事达等省市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增流转面积,力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基本实现规模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打造省级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滦河治理等工程,为农业提质升级创造条件。

(三)激发农业经济科技主体活力

以乐亭县为例,重点推动绿昕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综合实验站等项目,壮大丞起、金畅等企业种苗繁育能力。加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鸿春农业公司的新品种、新模式实验基地建设,继续开展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在万事达等3个合作社的示范实验。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海水养殖集约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进远洋捕捞。积极引进农业专家和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与示范推广。加快培育创新型农业领军企业,支持农业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以新品种选育和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进校院地合作创新,鼓励并积极推进和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科教”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试、转化的农业园区(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引进上下游农业企业,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通过相继建立起的冀东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龙头骨干项目,有效带动了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附加值提升;环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丞起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12家、市级45家,发展联合社7家,培育家庭农场97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乐亭甜瓜”荣获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培育省级著名商标8个、河北名牌产品8项,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验收,入选“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以农民为投资主体,在河北省首家建成拥有22艘远洋渔船的捕捞船队。全面深化与北京二商、一轻、首农等农业领军企业的多领域合作,农产品外向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壮大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带技术、带项目在乐亭县创办农业企业,或从事服务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兼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扶持大学生、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创业从事规模种养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资金、技术、土地、劳动保障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广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信贷业务体系,鼓励其利用微贷技术进行信贷流程再造创新运用产业链金融产品,开展订单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探索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品种和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动产抵(质)押贷款,借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支持开展农业企业和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融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根据农户及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信贷担保组织和机构;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以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等措施分担涉农金融风险;加强对保险的综合应用,鼓励保险公司面向农村开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等项目。完善信贷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机制下的保证金管理,使农村经济信贷保证金包括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优化相关信贷评测体系,努力配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资金控制体系建设趋势,使农村经济信贷体系合理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探索开展农村电商合作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模式,发展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创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唯有不断优化改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加快培养创新技术人才,才能更好的应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作者:杨洁松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7):228-228.

第8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管理会计 企业应用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讨论循环经济下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还没有真正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管理会计角度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本文主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把企业作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及长远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战略高度去谋划,通过预测、决策、协调、控制等多重职能手段为企业投资立项、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考评,从而达到企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出现及其会计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 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1968年,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中专门写了资源循环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总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探讨了通过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生和循环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89年起为配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指定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各项会计处理;美会计学会(AAA)建议采用改变个别会计科目的办法来反映环境责任;美国的证券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对自身的环境表现进行实质性报告;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提出一份《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讨论文件,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或有环境负债、资源损害复原、信息批露等问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颁布了一份《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之考虑》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内部控制等内容。我国循环经济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还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专门设立了一个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负责规划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方向,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相关研究成果;二是专家学者出版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专著。如徐泓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1998),孟凡利的《环境会计研究》(1999),郭晓梅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200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类92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达2000多篇。但以往的研究重点是在财务报表披露上,即财务会计的问题。实际上作出决策的是管理当局而不是会计人员,应该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出发建立循环经济管理系统来将循环经济思想与企业相结合。这时循环经济会计进入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研究阶段就十分必要。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研究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将经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反馈式流程,也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效益最大化服务。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管理方面基础;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长期效益最大化服务。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内容设计

(一)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 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是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会计分支,是循环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在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最大化(均衡)为目标,以企业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经济由原来的资本制约型向资源制约型方向发展,这种以高耗能、低产出、高排放的单循环生产模式,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增长的极限”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循环经济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循环经济理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客观现实基础,它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场革命,同时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传统工业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化,势必对会计提供的信息内涵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会计模式(尤指基本内涵)也要发生变革,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下,企业必须站住战略高度去谋划、设计生产经营以便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因此研究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目标 以往企业是以核心经济价值来衡量企业的业绩,传统管理会计也是以此为目标来设计的,它存在许多缺陷。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调整可能是冲突的,以核心经济价值为目标的企业实际上将自己与整个外部环境隔离开来,并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的观点看,经济效率不一定等于生态效率,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的《企业环境管理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的有关规定,生态效率=环境业绩指标/财务业绩指标,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必须转变其目标。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必须按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其“受托责任”是以“3R”为原则,着重于源头污染的治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其目标又分为三类:(1)最终目标是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基本目标是在终极目标的指导下,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各种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3)具体目标是提供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执行性的指导信息。一般而言,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主要指银行和保险公司)、政府管理部门(如环保机构)、社会公众(如消费者、企业职工)、企业管理当局等。

(三)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职能 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样,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也具有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评价与分析控制等职能,但所体现的具体内容不同,目的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为企业高层提供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计划、控制、决策和进行业绩评价。依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循环经济管理会计职能所体现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在减量化方面。首先要研究产品设计等,应考虑环保成本,即应考虑到在引入环境要素对产品的影响,对产品设计进行调整或对产品生产进行选择;其次在原材料选择时,要求在经济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可回收的,能再生的以及高效低耗特征的材料,减少或避免对可能产生污染的材料的选用;再次在产品包装方面尽可能要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排放。(2)在再利用方面。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要求管理会计重视对资源寿命周期与使用方式。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尽量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产品,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3)在再循环方面。如何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4)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可见,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因素。因为节约能耗和物耗,选用污染轻或无污染的工艺,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开发新材料以替代有毒材料和污染材料;开发资源再生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核心因素。因此相关技术的研发(或引进)应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开发(或引进)成本与相应的企业和社会收益亦是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内涵之一。在循环经济理论下,作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提供的信息有:企业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信息。因为企业的环境问题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要披露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为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及环境收益信息;企业生产的产品与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关系信息;与3R相关的技术研发、利用投入与产出信息;企业投资立项、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监控信息等。

(四)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业绩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循环经营业绩的评价是促进企业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组织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循环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循环经营业绩的正确评价,因此,循环经营业绩评价的关键是合理地设置评价体系,以充分评价企业循环战略经营业绩。(1)设计循环经济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的评价应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而不单是原来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比较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特征,即既要有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子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状态的指标,又要有反映以上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指标。循环经济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的重点是以“3R”为原则的资源循环利用与治理效率。无论何种性质的社会,也无论何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对财务业绩的追求始终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就决定了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的评价仍需以财务业绩为根本。而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应将两种目的不尽相同的业绩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既要有利于业绩的评价,又要有利于对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2)循环经济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以上原则,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经济绩效,绿色效果,资源和能源利用,销售和消费属性,发展潜力五方面来设计。具体来讲,经济绩效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市场能力,资本积累;绿色效果包括环保意识,污染物回收利用,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的实施程度;资源和能源利用包括绿色能源使用,能源节省,绿色材料使用,材料节省;销售和消费属性包括产品回收,包装物回收,售后服务,绿色使用;发展潜力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素质,企业决策与执行能力,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当然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选择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不同的界定。

三、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

(一)循环经济理念下江淮汽车公司的投资决策和产品设计 企业在新产品的投资开发,环境项目的投入和产品战略经营等长期决策中需要进行投资决策,而投资决策恰当与否,对企业具有长远的影响。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财务上压力,还将面临环保压力和社会责任,更要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江汽改进了传统管理会计的投资决策,建立适当的投资决策框架,对所有的投资项目从财务、经营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江汽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充分考虑产品本身的安全、生产工艺的污染性、产品末端的废物利用及资源化等因素,从原先考察微观利润标准转化到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宏观获利能力。在项目选出后,江汽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一项投资决策可能对企业的价值链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物质的供应、生产流程、售后服务,特别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并计量与项目有关的全部的环境成本和效益。江汽在选择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改变其分析模型。首先,决策目标应多元化。决策分析不再以单纯的经济参数为标准,应考虑社会、环境等多种目标。其次,环境因素纳入了决策分析指标。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最后,江汽在投资决策中还加强环境适应性分析,在对投资机会评估时,除参照规定的财务目标外,还需要参照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目标,并深入评估,对该项目决策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作出详尽准确的评价,使企业投资决策做到真正和全面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江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合到管理会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把研发的重点放在车身轻量化和节能环保上,传动系的优化匹配,以及零部件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模板化上。目前,江汽已累计开发64个环保节能型系列产品,汽车尾气排放均达到欧Ⅱ或欧Ⅲ标准的要求。其中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被建设部城市专家委员会评定为“大型城市高级客车”;而纯电动新型新型公交车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和北京奥运会项目。

(二)循环经济理念下德力玻璃器皿公司的“3R”生产 在减量化方面,德力公司首先改进了管理会计系统下所提供的信息,将如何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以及怎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循环经济思想融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中,根据德力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出环境成本,并将环境成本予以内部化。德力把与3R相关的技术研发、利用投入与产出信息在给高层报告书中予以披露,使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效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可行的技术创新方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综合效益。利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还可将循环经济目标量化,以便制定出合法规又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并将此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行部门,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标准和业绩评价的依据。在这些信息的指导下,德力高层组织技术力量对外国先进设备H28进行反复研究,经过几十次试验,花400万元建成了新的生产线。这种新的生产线不但节能,而且每条生产线可年增加附加值70万元。德力公司又投资1200万元把一条生产线变烧煤为烧天然气,既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二氧化硫的污染,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再利用方面,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控制的方法,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尽量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资源,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德力内部管理会计提供企业投资立项、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监控信息,在实施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德力公司管理层对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财务分析,分析进行再利用的成本效益及环境效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企业的循环经营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德力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每年要产生1.2万吨的玻璃废液,根据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及相关建议,得力公司高层决定把这些玻璃废液重新回炉利用,增加了产值4200万元,而且减少了污染。而对于生产中的余热他们就增设烟道热水锅炉,把水加热,用于职工洗热水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再循环方面,循环经济再循环原则要求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垃圾,将垃圾资源化。这样既节约了新资源的开采,又使废弃物数量减少,降低了末端治理的费用。德力内部管理会计提供企业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信息,尤其是外部环境成本,即由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对环境有影响的行为所引起的,企业外部其他个人和组织成本的增加。例如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污染了环境而造成的居民健康损害、动植物物种灭绝等等。在循环经济框架下,外部环境成本不可能永远都是外部的。即使企业不能自愿承担这些外部成本,政府将会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和法规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所以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到这些外部环境成本,在降低这些成本的同时增加环境效益。德力公司的管理会计在经营生产的投资决策上反映出不同决策间的环境管理方面的差异,不会因为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导致大量的前期投资不能及时收回,而被视为延长了资金回收时间,成为不经济方案不被采纳,从而能够做出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决策。德力公司在烧锅炉时要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烟尘,为了降低这些外部环境成本,增设烟尘处理装置,烟尘通过水的过滤和处理,然后再卖给制砖厂制砖。同时烟尘被净化后,已不含污染物,不再污染环境。该厂这项环保成果被收入国家环保总局的“年鉴”。发展循环经济使德力找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新途径,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快速提升,并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发展循环经济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循环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而传统管理会计在处理企业经营生产的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存货与成本控制、绩效考评、战略策略等方面没有很好的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十分必要。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要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能够尽快在企业中实施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以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蕊:《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第9篇

(一)县域农业经济政策的研究还在深化

现在,县域农业经济的形势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县域农业经济容易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因此,这就对县域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针还在不断深化。

(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现在,县域传统农业的规模在缩小,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所以,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应该确保能够运用在每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在流通环节应该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2.人们进入了知识时代,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而且,农业是自然和经济共同的产物,所以,农业经济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农业是关键,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3.现在,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也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农产品具有特殊性,所以,县域在进行农业贸易的时候,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4.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中,呈现出了土地报酬下降的形势,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成本不会减少,而且会随着积累越来越多,这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现在,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很多新的管理方法会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这对处于递减规律的农业经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分析

(一)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应该突出特点

现在,农业经济面临着压力,随着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经济的发展,县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而且,我国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的发展方面,考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使农业经济能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县域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运用针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突出有特点的管理方案,从而能够使农业经济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强化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团队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在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改革,从而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管理队伍,从而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特色化,这样的团队成员可以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构成,从而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合理化管理,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分清主次,按照流程管理,而且,在进行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理论,在实践中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进行扩充。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茶企;经济管理;创新;

新形势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茶企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需求拉动式经济发展改革不同,前者更加强调茶企在产品结构上与市场需求结构相契合,而不能简单的从产品数量、品质、价格等要件上来理解。那么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茶企需要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有怎样的创新呢。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茶企普遍为中小企业类型,且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这就决定了创新的起点和终点需要满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再者,茶企的经济管理创新仍将消耗企业大量的组织资源,所以创新方向和路径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可见,唯有在实事求是的创新原则下,才能获取起符合茶企发展实际的经济管理创新结果。从而,这也就构成了本文主题讨论的逻辑起点。

1新形势下茶企经济管理的内在要求

结合新形势下茶企内外环境的特点,这里的内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环节。1.1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调动“人力”的因素茶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下,需要根据目标市场制订自身的产品结构优化战略。而对于战略的构建和执行,都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人力因素。人力因素在这里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完成市场需求结构调研;第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结构的产品。这就要求,新形势下茶企在经济管理中应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在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下来完成上述工作。现实表明,不少茶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短板。1.2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完善“物力”的使用茶企针对市场需求结构所进行的产品结构优化工作,需要建立符合要求的物力资源的基础之上,即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设备和场地配置。这里的关键环节在于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重置等两项工作,前者并不会显著改变现有的生产组织形态,而后者将对生产的场地条件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在减少人力资源转换成本,以及维系现有技术系数的稳定性的目标下,应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技术改进工作。由此,这就体现了充分完善物力使用的要求。1.3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重视“财力”的配置大多数中小茶企的平均利润率较低,这就使得企业的利润资本化过程是较为漫长的,又由于存在着获取外源性资金供给上的困境,所以还需要充分重视对财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调动人力因素和完善物力的使用等,都需要以资金作为剂来实现。

2内在要求驱动下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定位

在以上内在要求下,茶企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应定为于以下三个方面:2.1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调动茶企中的人力因素,而通过营造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企业文化氛围,则能在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员工。显而易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工作,对于大多数茶企来说都是一件崭新的事物。那么,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将学习意识引入到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之中来,通过促使员工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来激励员工自觉完成对产品结构优化途径的探索。2.2生产方式创新技术改造并不能完全替代固定资产重置,然而固定资产重置不仅将消耗茶企大量的预算资金,还将打破现有的技术系数而增大企业的内控成本。因此,能否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以模块化分工形态来替代现有的生产分工方式,则成为了经济管理创新的重点。在高端茶叶制品的生产中,首先需要进行产品开发和消费者体验调查。为此,建立起生产与销售环节相衔接的经济管理方式,以销售信息促进生产开发,以生产开发支撑销售业绩,则成为这里的创新思路。2.3预算管理创新尽管许多茶企采取了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但因受到财务管理水平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这里的全面预算实际上属于“软预算”。那么如何在克服财务管理硬伤和规避人为干扰的同时,又能实现预算管理助力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呢。为此,这就成为了预算管理创新的问题导向。经验表明,通过将经营成本“内部化”,则能激励当事人自觉遵循资金的节约使用原则。

3创新难点问题解析

将以上创新模式应用于茶企实践中,还需重视以下三点难题:3.1企业文化创新中的示范效应问题在实践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时,需要对茶企员工的个体特征进行分析。从笔者的调研中可知,茶企员工中的4/5来自于农村,从而这也符合茶企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那么针对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的员工,若是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来建立起学习型文化氛围来,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此,这里就需要关注示范效应的建立和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问题。从现有的相关文献中,不少作者似乎将企业宣传工作排斥在经济管理之外,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3.2生产方式创新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在茶企的生产管理中实施模块化管理,该分工形态显著区别于生产内部分工。前者是将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纳入到一个整体中,使他们成为一个分工协作的单位。那么这里就需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如在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分工协作中,最终的绩效奖金分配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那么下一阶段的分工协作就难以推行。然而,分别量化两个模块在分工协作中的贡献度,又受到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不可分性等因素的制约。3.3预算管理创新中的成本内化问题在预算管理创新中使得成本内化,才能避免员工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搭便车的想法。但成本内化属于负激励,这必然会遭到压力集团的抵制。而且,茶企内部存在着较多的人为干扰因素,所以这里抵制往往又是有效的。因此,这里就需要从正激励的角度来间接完成成本内化工作。但又如何实施正激励呢。

4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4.1以物质文化建立促进思想文化建设针对茶企员工的主要来源特点,这里需要以物质文化建立来促进学习型思想文化的建设。具体的做法为,茶企以章程的形式对那些积极探索产品结构优化路径,以及在市场调研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并开展以班组负责人为表率的学习型文化建设,这样就能激发起广大员工的效仿意识。随着员工群体学习型文化的逐步形成,又将在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要求的认识。4.2矩阵式组织结构下开展模块化分工中小茶企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员工人数也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这就为按照矩阵型组织结构进行经济管理提供了客观基础。根据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运转模式,根据产品优化项目临时组建包括技术、生产、销售人员在内的项目小组,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结构优化目标。随着而来的绩效奖金分配,则严格限制在临时组建的项目小组内来进行。而且,当目标完成之后,项目小组便宣告解散各成员再归位于各自的部门。4.3预算管理中合理引入市场契约模式之所以在茶企传统预算管理下,难以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目标,从制度层面来看则是缺乏利益内化的机制。或者说,班组成员通过节约资金使用,却无法获得由此而带来的奖励。为此,有条件的茶企可以考虑将市场契约模式引入到企业内部中来。契约的功能就在于激励,而激励的支撑要件便是建立起严格的产权封闭性,使得班组成员能够对资金节约所能获得的收益产生稳定的预期。契约安排需要考虑到班组的工作难度,并在最后需要给予严格执行。4.4在产权封闭的条件下实现收益内化在执行契约模式之后,茶企财务部门应根据班组生产特点额定好预算资金,并在财务制度下增大班组的支配权,并落实班组负责人的主体责任。这样一来,就使得班组成员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预算监管缺位。契约通过规定,班组成员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后,结余资金可按比例用于班组绩效奖金发放。从而,就能激励班组成员节约资金的使用。最后还需要强调,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经验得出班组成员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物质激励上做文章。除了以绩效奖金作为主要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福利性实物发放来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岗位忠诚度。这里还可以细化班组成员的需求内容,为此可以借助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但管理者应主要将他们的需求内容锁定在: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范畴。

5小结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茶企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茶企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茶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三个方面来选择。具体的经济管理创新手段为:以物质文化建立促进思想文化建设、矩阵式组织结构下开展模块化分工、预算管理中合理引入市场契约模式、在产权封闭的条件下实现收益内化等四个环节。同时,建立以合约为约束、绩效奖金为激励的制度措施,在当前是较为可行的。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茶企可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上下放班组的财务权限,在不违背企业财务章程的情形下,班组成员在按合约(班组组长与企业管理层签订生产责任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后,结余资金可按比例作为班组成员的绩效奖金来发放。

参考文献

[1]马毅.探析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科研,2015(17):279-279.

[2]罗燕.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科研,2015(12):214-214.

[3]杨亚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探析[J].工业C,2015(23):299-299.

[4]申岩.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101-102.

第11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企业竞争的对手从国内市场逐渐转变为了全球市场,其次人们对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也随之上升。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内容。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创新模式是企业健康稳定生存及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具体来说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提高企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本文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简述了目前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提高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水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经济管理模式;市场经济;问题与措施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都逐渐步入正轨,有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远超世界其它国家,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具有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外界环境发展的越好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想要在竞争中长盛不衰唯有不断研究市场变动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发展的同时主动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分析市场变化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在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为企业创造出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及变化的高质量经济管理模式。所以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意义。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各类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管理模式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仍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仍是建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的,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还是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所以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如今的市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保证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成功的进行互动,这是经济管理模式中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直接导致了领导下达的指令不能全面完成,或者说完成的质量非常低,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收益一直在原地徘徊甚至还出现下降的情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低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而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首先,企业中低层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导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首先,人员流动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其次还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带来重要影响。第二,员工的专业技术以及道德素质底下,这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三,员工的工作热情非常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组织灵活性不足

相对与西方一些国家来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而企业想要建立其完善的组织结构是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的,这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市场经济给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一定要有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生存法则,不然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改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性建设之一,所以一定要对这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首先,企业领导以及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一定非常明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革。第二,企业一定要冲破原有的束缚,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度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创造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创新模式。拥有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意味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根基,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

任何组织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企业的发展绝都是依赖人力完成的,所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进行,首先要在招聘过程中就对企业人员进行第一次的把关,制定严格的面试制度,选拔出专业水平高同时富有责任心的员工;第二要在企业内部制定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或者是激励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或者是讲座形式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度

企业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内容,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一直故步自封,沿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必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所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创新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与市场能够进行很好的适应,在市场发生一定变化的时候,企业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效的应对,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对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组织结构灵活度的提高还能够促进企业创造出新型的生产及销售模式,有利于企业营业额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如今经济发展的脚步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经营同一类产业的企业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一定要从基础性建设开始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建设,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适应性,避免经济管理形式落后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

作者:武靳 单位:邯郸市商务局

参考文献:

第12篇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的人口中农民就占了56%,达到一半以上,因此,只有农民都富裕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才算是真正走向富强。而对于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现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1农村劳动力偏低的问题

现在不论是北上广那种繁华的大城市,还是一些二线甚至三线的城市,都有许多“农民工”,所谓的“农民工”是一些来自于农村,而自身生产能力较强,敢于创新和拼搏的年轻人或是中年人。至于仍然留在农村选择务农的,多数是一些生产能力较差的或是年纪偏大的农民,这就造成了农村整体的劳动力偏低的问题。而当代的农业劳动其实已经较比过去有许多改进,包括农用机械设备的进步等等。但这种进步在减小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一些年纪大的农民不会使用或是无法正确使用,因而造成一些设备闲置,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资源,一方面导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劳动效率的提高。

1.2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较小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实际上人均土地面积还是比较少的,另外,我国一些地区属于丘陵地形,因此,存在着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小的问题。小农经营本身就具有分散性以及独立性的特点,并且,机械作业的难度非常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营的大规模化,同时,也造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迟缓。尽管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较低,但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农民的许多优惠政策以及各项补贴还是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实惠的,因此,一部分农民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这种情况也是阻碍我国土地经营大规模化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部分土地由于种种原因被闲置起来,而这部分土地没能够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也没有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土地的浪费和土地利用率低也成为了一个制约因素。

1.3公共事业服务缺乏的问题

农村公共服务事业,主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为满足农民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市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整体落后于城市,面临着诸多难以突破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农民的公共事业发展的确制定了许多新的促使,比如农村的文化教育以及公共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的确有所提升。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些物资和财力都十分薄弱的农村地区,其管理部门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为村民建设这些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会导致这些本身就十分落后的地区发展更加迟缓,最终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也十分难以实现。

2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

针对这些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同时也在不断制定新的政策,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尽快提升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发展目标。

2.1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领导

提高认识是一切政策实施的根本,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想要改善目前的经济管理问题,就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然而,想要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执行下去,是制度可以稳定地、长期地被落实下去。这是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的基本保障。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定期地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引导,把这方面的问题充分重视起来,切实地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更多的方便。

2.2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国家和政府制定这些政策的重要意义所在。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农民来说,扩宽增收渠道有许多方法,而想要增收就必须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从而使农民的生产效率得意提升。另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各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等等,也是给农民增加经济收益的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农民可以在以农业生产为重心的同时开展一些手工业,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收入,从这方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3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的组织建设

阻碍和制约农业经营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农村企业管理者多数都综合素质偏低,因此,许多农村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者,更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各农村地区的优势项目有针对性地发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管理方式。此外,与专业的经济组织互相合作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的组织形式。由于这种经济形式对于农户、企业与市场间具有着重要连接和纽带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之间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所以,要重视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加强完善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实验点的建设。

2.4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深化机制改革进程

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将各种先进的、适用的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要配合农民,保障何种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监督作用和管理作用。还要利用科学技术来加快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应用在良种培育、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及各种虫害防治的工作等方面。另外,各级的农业管理部门还需要积极地探索相关的农业技术以及各种新方法、新机制。

2.5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重视和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切实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步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政府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3结束语

第13篇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对于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许多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试验和实践工作,只是将重点放在教学理论上,使得经济管理学科没有合理完整的实验研究。高校内全职的经济管理实验的人员地位和工资都不高,造成很多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大量流失,导致整个团队人心涣散,没有坚定的团聚力量。其次,我国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团队的人员素质也各不相同,严重阻碍了教学及科研的发展。在建立高校初期,试验队伍的建设几乎没有,专业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把他们作为科研的辅助人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对试验队伍的要求逐步提高,很多人员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标准,造成了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另外,由于经济管理工作比较枯燥,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内部关系也不团结,导致科研效率不高。

2.建设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策略

2.1集中管理实验室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建设是实验室建设过程的重要部分,常见的管理模式有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集中管理是指在整个学院框架内建设一个集中的实验室,由高校院系的各个专业学生共享使用;分散管理模式是指每个院系专业都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优点在于针对性强,有利于管理和维护,缺点便是容易浪费资源。在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首先集中管理可以充分的共享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节约建设的资金,提高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有利于统一安排和协调实现规模化的教学,如果是分散管理模式,每个专业的实验室互不联系,对于资源的调配、利用或是课程安排就需要进行协调,造成时间和资源的很大浪费。而集中管理之后,可以在学院的统一框架下统一安排协调。

2.2提高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管理

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中,硬件设施主要是指计算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要求精密度和技术含量较高,对于管理维护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保证实验室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要提高实验室的硬软件管理,首先从采购环节便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采购,对设备设施仔细进行检查,保证质量合格。签订后的合同妥善保管,保证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其次在安装之后要做好硬件设备的管理,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好标记,不要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实验。

2.3提高实验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

要达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团队。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采取各项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应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选留住队伍中专业的人员,充实教学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技术人员多学习研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实验科研人员创造好的学习机会,提供外出学习和专业培训。另外要多鼓励实验教学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对于工作人员发表的相关论文和实验教材制定奖励政策。最后要定期开展实验教学相关会议,多多交流经验来研究实验教学问题。

2.4加强学生的管理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是参加实验的主体,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有必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例如在关于电子商务的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到位,课堂纪律涣散,学生利用课堂网络资源来上网聊天看电影,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任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实验课的监管力度。

3.结束语

第14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创新

1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已经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仍然仅靠“一支笔一本书,讲完内容就下课”的讲课方式和“一套试卷一门课,考过60分合格”的学习考核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将经济社会实践中丰富生动的知识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校内开设高质量经济实验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高质量实验模式的设计、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 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2.1 观念落后,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把实验室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加强项,而对于经管类及其它文科实验室建设上则显得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环境恶化,无疑影响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

2.2 实验教学落后,管理上开放性不够,质量监控部到位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经管学院的实验教学比较单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不足,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小,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课程甚至单个知识点,实验课完全成为了理论课知识的验证。很多院校只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软件应用基础课,至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课、计算机财务管理实验课、计算机审计实验课及 ERP的企业管理实验课等实验课程则开得很少或者没法开设,这样就割裂了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满足时展对人才的要求。即使是某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仅仅是教师将数据修改后,由学生按照所学的步骤走一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就已经清楚,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故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也缺乏兴趣,显然这种实验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与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背道而驰,这需要我们在实验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到位,开放不够,质量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经管实验室设置口径过窄,封闭管理,开放程度不够,共享性较差,利用率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质量监控不到位,实验室管理大多缺乏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考核制度等,不少地方高校对理论教学已经建立了常态的教学评价和监督考核制度,教学督导组对理论教学经常去听课,但是去监督考核试验教学的则较少。一些经管实验教学仍然缺乏独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有的甚至就没有进行考核。这些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都起到了逆向激励的作用。

2.3 实验队伍匮乏,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是困扰实验室发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功能的瓶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教师队伍大多仍以理论课程的教师兼职实验教学为主,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数量偏少。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只能做一些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等专业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作,难以承担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室的的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由于长期将实验技术人员放在从属地位,对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学术会议方面重视不够,也影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在许多学校,同级别职称,实验系列也比其他系列的待遇低,实验人员的待遇、职称和理论教师地位不平等,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工作。另外文科实验与理工科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管理无定式和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要求,使得文科实验内容更多超越了应用问题,甚至是思想理论范畴上的突破创新,这对于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思路

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进行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二是进行经济类学科的验证功能,三是培养实际经济工作技能的实习功能,相应的可以开设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就经济管理实验室的教学功能而言,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验证性和技能性实验的设计,有哪些模式可以设计、各种模式设计的目的、要素、过程的控制该怎样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中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的设计性实验如何有机组合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这客观上要求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进行系统创新。

创新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模式设计需要对实验进行系统设计, 包括创造与经济社会运行环境高度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激励机制的系统性设计。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点:

1、以高仿真性作为实验设计的第一宗旨, 全面、系统、有创造性地、立体的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运行, 模拟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业务运行, 在学校实验室内再造出企业经济业务的循环运作情境。

2、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由学生担任不同职业角色, 以具体职业角色相互配合、动态运行的高仿真实验模式, 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

3、设计出跨课程、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使经济管理类实验摆脱单一课程实验的限制, 成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交融的实战训练。

4、在实验的设计中融入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 极大地调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按以上设计思路设计的实验模式, 激发起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使专业课的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又循序渐进, 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上成效显著。

4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对策

4.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设计为教师创新能力发挥提供保障与激励。要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与理工类实验室所服务专业群的重大区别, 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管理方法。在思想认识上, 明确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新生的、创建与摸索中的、只有创新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只有创新, 才能使其有特色而健康地发展。这需要管理制度的重视、要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体现对其投入的重视和鼓励, 鼓励每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每一种创新的尝试、每一种创新的教学实验。这样, 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 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逐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体系的大厦。对新实验项目设计给予研究启动资金, 从管理制度上为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保障。

4.2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组建团队

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应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具有学科综合性知识、创新能力和事业心的教师团队, 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进行综合性设计和总体把握。

4.3 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要打破由学院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使学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5 结束语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内在的规律性,选择并设计适应其发展、支持其发展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踏踏实实、埋头骨干,为创建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为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李宏伟,经管类实验室建设问题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7).

第15篇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发展 必要性 发展方向 效益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的医院获得的政策补贴日益下降,而这直接导致许多医院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入不敷出。要想改变这以困境,那么做出深水化的改革则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对医院经济管理发展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基于我国医院的近些年经济管理具体情况,就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方向从财务管理、成本方面的核算以及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出建议,对比分析改革前后的效益进行一番剖析,围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展开研究。

一、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对于医院的长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经济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行为,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对于医院能够林立于激烈的竞争之中的一种保障,同时也是对于个体群众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贡献。其次,这些年来在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医疗改革深化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医院在日常的治疗过程中收费价格普遍走低,而政策性补助日益减少,这都直接导致医院要想求生存,那么从自身抓起是根本之道,而在这其中,经济管理作为医院调度的主要杠杆,渐渐的凸显了其在医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对于提高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一言以概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展是医院在当前形式下的首要任务、发展的立足之本,脱颖而出的重要法宝,势在必行。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并不是仅限于一个方向,一个问题,而是需要医疗系统全方位的做出改革措施。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主要需从财务管理、成本方面的核算以及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方面重点展开。在财务管理方面,高度重视现有医院机构中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激烈机制和措施着力解决人才引进问题,深化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建立实时性、系统性以及一致性的信息数据库,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成本核算方面,打破各个科室各自核算的局面,早日实现并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日常用品支出、卫生材料消耗等;做好基本的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对于各个科室之间的差异性在进行成本核算中需要特别注意,不能一概而论;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方面,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绩效标准以及薪酬评定标准不能一层不变,需要根据医院每个季节、每一年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同时在管理上面,还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在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上,我们都知道,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是现代医院良性运转的必然要求,而当下医院系统中在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上存在着制度执行力不够以及限制物资闲置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首先需明确每项物资和资产在管理上的员工责任,加强信息传递的流通性,提高物资的使用率,将医院的一切可利用资源都有效的应用起来。

三、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益分析

如果医院能够在经济管理方面从财务管理、成本方面的核算以及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方面做出这样的整改的话,那么在一定的管理运行周期内,医院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首先,统一的财务信息数据库能够让医院告别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式,使得财务信息的错误率以及财务信息管理效率提高不少,从而使得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投入产出效益更高了;其次,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并兼顾各个科室之间的差异性,则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成本核算中的壁垒,规避许多漏洞带来的损失;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则对于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引进各个管理岗位上的专业人才。这看似将在给医院的带来更多的支出项,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一举措诚然是决定了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能够拔得头筹的重中之重,对于医院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四、结语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已是大势所趋,而这也是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的不二法宝,我们的医院机构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认清自身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的进行整改,只有这样,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乃至医院自身的发展才能够走向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戴淑杰,李晓坤,袁晶,邵菲.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J].绿色财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