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探究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实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它比验证性实验更具有灵活性和未知性。
探究性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在学习思维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是培养科学型实验人才的一种最基础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和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规律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理清思路,头脑中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很有限,自主实验和探究的能力非常差。如何让他们逐步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和规律,学会探究呢?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实验探究的基本原理,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明确的主线。
我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我们想干什么,研究光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光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谁做过实验证明过,都没有。因为在初中所学知识中研究过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还真没有研究过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我们未知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光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呢?让它在光下萌发,看光对它有没有影响,那么它原先不是在光下的吗?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环节中的“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依据此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
二、认识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及其含义
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探究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有没有光就是实验变量,种子萌发的结果就是反应变量(因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这一实验中,水分、温度及氧气都是需要控制的量,即都是无关变量。又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PH、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三、明白对照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说的通俗些就是指对生物或材料进行了与原生活状态不同的改变,可以是增加条件,也可以是减少条件;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保持生物或材料原有状态的分组,如上面所设计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组是光下的那一组,而如果是“光对植物幼苗的影响”,那么实验组就是暗处的那一组了。因为种子的萌发是通常是不见光的,而幼苗的生长通常是在光下进行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设置实验对照是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四、对探究性实验的步骤有一个明确的轮廓
设计探究实验的步骤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为了减少学生设计上的困难,我在教学中首先将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列了一个通用模式,即所有的探究性实验都有这么三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对照(也就是把该准备好的都准备好,如试管、培养皿等编号,材料等分)
第二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两者的区别;
第三步,记录实验结果,并确定检验结果所用的衡量标准。
总之,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实验设计是实验的起点,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认识到掌握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参考文献:
[1]余亚蕾.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思路《中学时代》.2012(06)
[2]陶海滨.高中生物学实验题中的理论及解题探讨《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一、创建情境,提高教学的直观化效果
教学过程中不可离开教学情境枯燥地解读课本,我在实践中总是试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自己发现规律,体验获知的,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时,邀请几个学生参与了一个小游戏:第一个同学手沾些面粉,接着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然后第二个同学又与第三个同学握手……最后,让参与游戏的几个同学将手摊开让其他同学观察。游戏结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一个结论也就得到了:接触传播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途径。
再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部分内容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因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做法是借助于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静态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图形显得呆板、无趣。我在这一节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直观地显现这一生理过程,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重点部位,借助于慢放、特写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心脏的四个腔室,随着视频感知血液循环动态的过程。通过该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很轻松地就理解并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承担着学生学习协助者的角色。实践经验表明,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二、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其思维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学习。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自主分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来看,他们会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问题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发展为一棵大树的?
问题3: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
问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答案,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此时,适当地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进多姿多彩且无限神秘的植物界,和学生每向前探究一步,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课堂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行,认知和能力逐渐深化了。
三、分组讨论,多边互动,突破重点
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学生间共存的疑问,我们教师再集体讲授。
1 生物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变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观念:由教师本位变为学生本位,由注重学习的结果变为注重学习的过程,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例如:高中生物课,有关生物学实质和微观的内容较多,此时探究式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模拟实验,以讲述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方法、建议或实验设计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尤其是科学史的发展过程,因此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教学安排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中学生物课内容中,可探究的内容有很多,但有些内容不适宜进行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一定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2 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2.1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
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2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方式的多样化
例如:《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典型的贯彻探究性学习精神的课堂。整一节课就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既注重新旧知识的网络构建,又很好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探究的过程。这节课还设置了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探究活动。如:对图片的探究,观察大肠杆菌结构模式图,总结出质粒的特点;以问题探讨的形式探究培育荧光猪的方法;以小组活动形式探究EcoRI酶的剪切方式;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不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以最后一个探究活动为典型。新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后,再利用剪刀等工具进行模拟操作。本课中,教师作了大胆的创新,改为先由学生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从这也可以证明,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灵活处理教材,探究形式应多样化,对课本上的探究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大胆创新,或适当进行增删。最重要的是要使探究精神真正地贯彻到课堂中。
3 生物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问题;重视;教学内容;主体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不是很多,因此在高中整体教学中常常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忽视,出现某些学校对生物教学投资甚少,教学环境恶劣,老师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对生物学习不够重视,整体学习成绩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的整体发展。
要改变生物教学的这种状况,我认为首先需要全社会对生物这门学科进行重新的认识,从根本上加大重视力度,有关教育部门逐渐增加生物在高考中的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强生物教学的投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作为生物老师要大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努力的探索和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理念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本人结合高三生物的教学经验,对生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如何设计生物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帮助他们做好生物知识的积累,同时更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络,逐渐建立完整的生物体系构架,使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更加牢固。例如,高三生物复习中,关于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复习,老师可以从以下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教学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虽然在初中已学过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但由于相关的概念比较多,教学时通过回忆及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为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打好基础。兴奋传导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演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传导的过程、特点以及关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某些老师仍然保持着一些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是由老师所掌控的,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如何讲述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都是由老师的意愿所决定的,学生只要严格按照老师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就足够了。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学习的盲目性,逐渐对生物产生了消极、厌恶、恐惧的学习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效率,生物老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首先,对班内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爱好兴趣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习方面,老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彼此真诚的沟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和生生之间关系融洽,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后,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围绕教学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质量,需要每一名生物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努力钻研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生物这门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权.浅析美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的几个模型构建[J].中学生物学,2008(03):13-15.
[2]魏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巧用模型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7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关键词 ] : 引发、探究、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传道“为导航”,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科学探究呢?
一、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要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实的背景资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动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嫁接”一课,在课本的实践活动中却有一草本植物的嫁接(以蟹爪兰的嫁接为例)的方案,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蟹爪兰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怎么可以嫁接呢?嫁接后是怎样成活的呢?是不是教材出错了?又如:在“生物的遗传”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等,并试着加以解释。上课伊始,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但谁都无法正确解释,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空前高涨。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养成动脑的习惯。
二、指导性分组实验,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以获得探究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一讲、二看、三示范,按着课本做实验。”这种冲徒式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呼吸》一课,要求学生用实验研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 1 )教师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要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没有这两种气体,该怎样做?然后启发学生用化学上的知识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 2 )启发学生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 3 )汇报实验方法:
A 、向两瓶气体中倒入同样多的石灰水,然后摇晃,观察两瓶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B 、向两瓶气体中各放入点燃的蜡烛一只。观察哪支蜡烛熄灭。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污点,影响了观察。
( 1 )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判断的操作步骤。
( 2 )如果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
( 3 )在显微镜不易找到细胞膜,要想看到细胞膜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索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关键词:生物 教学 方法
生物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科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由此而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才得出科学结论。生物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要面对许多实验,而教材上的科学知识和结论,也是前人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生物教学是极为适合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
1、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
所谓探究,就是对世上各种事情和所有事物的探索研究或者说探寻追究。实际上,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点是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而科学领域的探究是在一定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既有研究范围的界定,也有具体研究方法的要求。至于课堂上的探究性教学,其实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做出模型和交流等。通过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得出科学的结论。
2、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一,探究性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降低探究的难度。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当前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这点上来说,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所具有的基础为一片空白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而应该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才能让学生去探究。
第二,探究性教学方法极为重视合作式学习。在探究性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交流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式学习。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具有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合作式学习就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立起新的或者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认真地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别人的观点,也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可贵。
第三,探究性教学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探究性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比如它要求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或不知道,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提出的假设等。但要弄清楚这一切,单靠终结性评价比如考试是难以体现的。
3、探究性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大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课型和实验课型。一般说来实验课较为容易通过探究性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通常的操作方法是根据教材实验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实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和探索的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建立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如,我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节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去学会观察显微镜,然后让学生来总结观察的方法。这种通过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应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在普通课型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呢?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引言导入,教师讲授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听讲和记录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再通过作业检测进行反馈,教师小结再布置课堂作业,一节课就算完整地结束了。从这一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也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参与者,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学生在听讲和记忆中去掌握科学知识。而探究性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水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其归纳和分类,以便探究的顺利进行。提出问题后,再利用教材的“观察与思考”上提供的三段资料,借助人体骨骼标本、关节模型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自由阅读,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所提的问题,学生在观察和触摸标本模型,以及演示自身关节的运动,并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片和动画的学习中,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基本上可以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但知道了人和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还知道了动物的运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根据我这几年来的教学体会,新教材的编写一改传统教材只有文字、图片和实验等栏目的编排,而加进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实验”、“演示实验”、“制作”、“课外实践”等适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除了“实验”和“探究”中的某些内容等常需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外,其它栏目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教室中按常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分析,搞清哪些教学内容最适宜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那些适宜用本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面的详细思考,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最后按照“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做教法的准备,如补充的信息、创设的问题情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创设问题。问题的创设要有探究性、具有思考价值;要有趣味性;使题目具有“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特点,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
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空间和对学生学习有利的课堂氛围。高中生物学习困难,知识点不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较散乱,并且过于抽象,
所以在整体成绩中是比较关键的一科,所以,研究好高中生物教学的引导方案是对学生整体成绩质的提高和飞跃,更是对学生深入了解
课堂内容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效课堂;如何开展;
一、分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成因
(一)高中生物课堂关于教师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育现状不是让人特别满意,往往会出现很多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譬如老师讲课只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大纲任务才讲,而不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的传输课堂内容。很难打造出高效的学习课堂氛围,常常出现照本宣科,以完成当日授课任务为主,把教材当作是讲课的道具,不够用心,不太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不太去考虑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最适合的角度和形式完成课业状况,忽视了课堂的魅力,不够吸引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而是承担起完成最基本的授课内容就草草了事。这种现状令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前景十分担忧。
教师是教学课堂的指导者,也是领路人,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完成情况,教师的授课深度和授课能力也直接对学生吸收的程度以及对于课堂产生的兴趣产生重大影响。
(二)高中生物课堂关于学生学习的现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否能正确理解课堂内容,能消化多少以及消化的程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是否端正学习态度,是否把学习放在了首位,以及能不能完成课上的任务,课下积极练习,有效的处理当日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效率。但是现在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比较自由散漫,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娇生惯养,对自己的未来很少有比较长远的打算和考虑,所以,认为学习只是一个过程,不太把生活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也很少在乎学习的效率,不太考虑学习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更谈不上联系实际充分的利用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更多的学生不会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懂得更好的把握自己的理解能力,开发智力,在最大程度上为课堂吸收程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心理上不是很重视自己对学业的完成情况,尤其是高中生物比较难并且抽象的学科,常常反映出不爱学的状态,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越来越难以完成。
二、高中生物课堂效率如何进行提高的具体方法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方式
如果想有效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首先做好课程的跨越工作,让学生在一种思维理念上成功转向另一种研究方式,做好衔接工作是教师首要任务。
譬如,在研究病毒与细胞结构的时候,高中生物表现的的抽象思维丰富,思考过程过于复杂,教学多数与实际没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没有直观的依托,只能依靠想象来完成教学过程,或者是电脑课件,给学生一个起码的理解思路,无法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分析实验内容。所以教师在深度和广度上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研究课题的时候有的放矢,这对学生在整体上对课程的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生物实验进行分析的时候,尽量不要从实验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生物教学模型考虑,客观实际但是却超出一般逻辑思维的方式,培养生物教学特有的分析方式。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让学生对高中生物充满兴趣才能真正意义上把这个较难的科目充分了解,积极学习课堂内容,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和前提,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且慢慢变成爱好,才能在根本上推动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其实兴趣随时都存在,只是在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慢慢的会被削弱,由于高中生物的研究课题更加深入,更加高难,所以学生的兴趣就渐渐变得所剩无几了,于是就有必要在学生的角度是降低一些兴趣的要求,慢慢深化自己的思维体系,完善自己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毅力,有恒心,在根本上解决学生对高中生物的排斥心理和恐惧感。
(三)合理的诱导和启发对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逻辑思维的作用
在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启发,有时候效果会比生涩的讲述课堂内容有效很多倍,而且合理的诱导学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理念与适合高中生物教学的思维方式是对日后的教学非常有帮助的。
而且这种启发式教育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而且在课后记忆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成效,这种理解的方式可以很长时间都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在考试的时候也比较擅长应用,因为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录了机械的记忆,而是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充分的调动大脑的积极性,更适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对于这种比较晦涩的科目,教师可以选择鼓励学生相互探讨,灵活的处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当学生之间的探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会较为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这时候学生直接因为寻求正确答案时候的争论,在课堂分析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充分的理解习题要求,熟知每一个已知条件,对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并且拥有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为了争论最终的结果,早已对课题的过程分析的十分详细,而且自己在哪一点上出现问题,在哪一个环节失去了对分析的掌握,大家都已经基本上有数了,再经过教师的稍加指点,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问题学生由于自身参与的成分较多,对此类问题的记忆也比较深刻,消化吸收的程度也比较完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呈现出的问题还有多,而且都是由于长时间的不理想学习状态以及方式养成的,如果想重新培养合理的教学方案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最佳办法,内外兼修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重点,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
[1]郭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个体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关键词:“出声思考”物理知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中大多是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如何能够将这些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个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出声思考法”教学方式的提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其研究在高中的教学中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物理“出声思考法”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
“出声思考法”就是通过外部语言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思考现象表现出来,把抽象思维进行加工,实现可听化或者可视化的教学过程。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将其推行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高中物理“出声思考法”教学方式的主要应用
(一)教师示范
所有的教学课程首先是需要教师的讲授,然后才是学生的扩展理解。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有效地理解和吸收物理知识。因此,“出声思考”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教师示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在这个步骤期间,教师讲解的所有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示范期间必须要做到严格、标准、规范。教师可以将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判断和思维通过“出声思考”讲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维过程能够理清脉络,在整体上有个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讲解胡克定律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思维讲述在课堂中,并通过示范将思维具象化,就是先确定知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弹簧,然后演示弹簧形变和力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再利用胡克定律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总结。
(二)学生模仿
学生模范是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练习,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把一些步骤较为简单的物理知识利用“出声思考法”让学生演练。比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其中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并联和串联两种,在教学过程用需要利用到滑动变阻器进行演示。在教师示范演示之后,需要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模仿演示,在这个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演示方法。
(三)吸收巩固
吸收和巩固是对前面两项内容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出声思考”教学的最后一项内容。吸收和巩固需要学生培养一定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安排实例给学生思考,再利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的物理知识中运用,并将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进而使“出声思考”教学在教学过程能够活学活用。
三、高中物理“出声思考法”教学方式的主要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活动是内在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将思维活动通过声音具象化。“出声思考”教学一方面是将教师的教学思维传入到学生的思维中,然后学生接收到信息是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的表述。借此,学生能够在外部的语言下,再结合自身内部的思维,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提高。
(二)便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
物理的理论知识中有许多公式化的内容,这些复杂公式之中本身并不存在联系,只是将物理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公式的计算来寻求最后的数值结果。“出声思考”教学是不再是依靠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而是将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规律通过教师的出声讲解其内在的联系。比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如果仅仅是依靠公式化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深刻认识到其关键的规律之处。“出声思考”教学可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述,学生可以分别认识到每个阶段的重要观点,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时期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规律。
(三)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层结构
思维的深层结构就是元认知能力,也是思维能力差异的决定因素。故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要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元认知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对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加工,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督和指导。“出声思考”教学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在利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首要任务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形成自己的讲授方式。学生本身的思维方法是属于零碎式,对知识系统性的学习能力上有所不足。因此,“出声思考”教学能够引领学生学习过程系统化,再通过教师在过程中的监督,进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四、高中物理“出声思考法”教学方式的主要体会
“出声思考”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中的抽象画概念和内在规律加深认识,也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在教学的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该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进行“出声思考”教学,那么教师的讲解及示范教学就会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吸收和巩固的时间有显得非常有限。因此,为了保证“出声思考”教学的教学流程能够全部实现,就要增加教学的课堂时间。同时,学生之间的表达方式、清晰性和思维敏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和效率上会有所不同,最终取得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要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借此,“出声思考”的实际教学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结语:
“出声思考法”在具体应用中包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学生吸收巩固,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有着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准备充足的课堂时间,确保该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琪兵.“出声思考”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3,(17).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生成物溶液质量 计算方法
在大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活动应当由过去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转移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与价值观),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恰能体现这一特征,它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并掌握两者单独计算的方法,还要能将它们加以有机整合,这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类计算既是平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各级各类考试的热点,其难点在于对生成物溶液质量的计算,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这类计算呢?
下面以一道典型例题作有关探究,供广大同仁和学生参考。
例1:在烧杯中加入Nacl和NaHCO的固体混合物10.0g后,再加入68.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HCl=NaCl+HO+C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CO的质量为g。
(2)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g
(3)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1)要求CO的质量,可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直接计算出。
(2)要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NaHCO的质量后,再进行计算。
(3)要求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须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和所得溶液的质量,而溶质Nacl的质量包括原混合物中的NaCl和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之和,所得溶液的质量可由原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生成的CO的质量。
解:完全反应时产生CO的质量为165.0g-160.6g=4.4g。
设原混合物中NaHCO的质量为xg,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yg。
NaHCO+HCl=NaCl+HO+CO
84 58.544
x y4.4g
==
x=8.4gy=5.85g
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0g-8.4g=1.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1.6g=7.45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68.9g-4.4g=74.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1)完全反应时产生CO的质量为4.4g
(2)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6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交流与讨论:本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分析:
(1)要求CO的质量,可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出。
(2)要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NaHCO的质量后,再进行计算。
(3)要求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须计算出溶质NaCl的质量和所得溶液的质量,而溶质NaCl的质量包括原混合物中的NaCl和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之和,所得溶液的质量由所得溶液中的NaCl的质量加上所得溶液中溶剂即水的质量,但是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包括稀盐酸中水和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之和。
解:完全反应时产生CO的质量为165.0g-160.6g=4.4g。
设原混合物中NaHCO的质量为x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g,反应后生成了质量为zg的NaCl和质量为mg的HO,
NaHCO+HCl=NaCl+HO+CO
84 36.558.51844
x y z m4.4g
====
x=8.4gy=3.65gz=5.85gm=1.8g
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0g-8.4g=1.6g。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1.6g=7.45g。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为68.9g-3.65g+1.8g=67.05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45g+67.05g=74.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略。
反思与评价:结合该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怎样计算生成物溶液的质量?
综上所述,生成物溶液质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溶液组成法,即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质量守恒法,即生成物溶液质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可以是固体和溶液、气体和溶液,还可以是溶液和溶液)的质量之和。
必须注意的是:1.若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时,则必须减去它们的质量。2.若反应物中有杂质(杂质既不溶解,又不参加反应),也必须减去杂质的质量;若反应物中混有所得溶液的溶质,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所混的溶质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溶质质量之和。
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
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
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
性》一课,本节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
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的作出反馈。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
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
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
达能力。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
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
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
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输血和血型》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的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
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
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
出实验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
,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
实精神。
六、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
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
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
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
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
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
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
然后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
性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
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接上页
) 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五.思考
1.应用学案时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不但便于理
解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或经常出错的知识点,我们要想办法从学生身边感兴趣
的方面入手。例如:食物链的书写是重点但又容易出错,学生经常画蛇添足的把分解者和非生物写上。了
解到不少中学生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想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草喜羊羊灰太狼。告诉学生
写食物链时要注意三个要点:1. 开始端应是生产者2.未端是消费者3.键头指向消费者。青青草原上的草
、羊、狼、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总之总之,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
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
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27-01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一直受的是应试教育,处于被动的地位。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末,每天重复着几门所谓主科的学习。上课教师拼命灌知识,课余学生拼命做习题。接着是无数的大考、小考从来没有人过问他们的能力、素质,老师让干什么干什么,不能主动地学习,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方法呢?
一、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动力,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考不单独考生物了,变成了综合学科,生物占的比重不大,许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因此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想学了才能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满腔热情、恰到好处地宣传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从绪论课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满腔热情地向学生讲明生命科学的现状和前景,讲明生命科学在工农业、医学等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讲明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我解决都依赖于生物学的研究,讲明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使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口头宣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如讲课时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历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看懂一些常见的化验单,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识别,克隆羊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再列举国内外的一些科学研究动态、重要论文,甚至一些重要案例,以及发达国家对生物学的重视,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经费等,使他们体会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锐意改革、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极大的热情去上好每一堂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能有新鲜感、满足感,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生物产生足够的兴趣,有了学下去的强烈欲望,就会在平时刻苦学习,而不至于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有了良好的素质,学习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应是最关键的因素。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应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1、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会问题即可,一般是先给概念、结论,再解释、分析,忽视推导、探索过程,因此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总是圄囵吞枣,生搬硬套,根本不理解,学习时只凭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很重,效果则不佳。
以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为主的探索式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有充分地成为学习主体的机会。在这里教师要甘当导演,搞好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好充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中适时的指挥衔接、引导、总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是演员、是主人,在不知结论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自主的实验、探索、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自然会在其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学生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索感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当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课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的,但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能用上的一定要上。
2、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锻炼学生技能、传授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实验和教学是脱节的,一般都是先讲课,后做实验,应付了事。现在我们则是边做边讲课,把新授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能在实验室上的课尽量在实验室上,演示实验尽量变成学生实验,边实验边讨论讲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还可有意
置一些困难,让其自己分析解决,甚至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其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了创造能力。
3、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出问题,一看书,什么都懂,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了。学习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油墨疑问,不断创设新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鼓励、表扬,不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要耐心解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而又没有任何包袱,学生思维开阔了,自然学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复习方法
高中生物课程涉及生命系统的复杂性,高中生物教学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的新进展为我们研究高中生物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论。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观点,高中生物课程涉及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生命的非线性、自组织性和系统性。高中生物教学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与非预期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和突现性;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教学方法的无序性与互动性。读写复习法 [提要]阅读过程包括对课文的感知、识记和理解。认真地通读统编教材,是搞好生物复习的基础。对于原理、规律、概念要认真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阅读主要是默读,还包括看图、识图、画图、图解。也可以以图带文,看图理解,加强复习效果。
一、以点代面牢固每个知识点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阶段,很多知识点都是依循着每个单元按照一定顺序展开的.但是在复习阶段开展的教学,并不是对知识进行一个全新的学习而是重新梳理知识点,完善知识系统。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开展复习时就完全可以脱离单纯的单元框架,跳出来,对知识点逐一进行复习,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来达到牢固知识点复习的目标。
这种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按部就班的复习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然后再梳理出一个全局的知识点以共享。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破除往常的单元复习思维,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的总复习阶段,学生面对的是所有生物知识点,而且很多知识点具有相似性,容易混淆。以点代面的复习方式就是要通过打乱知识体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所有的细小的知识点,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强生物学术语表达的准确性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有些同学做题时错字连篇,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些基本功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要怕出现问题,而是要有意设置考题让学生尽可能暴露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有些同学做题只爱做选择题,不爱做主观题,即使做也只是粗略想想,不愿写出答案,嫌麻烦,这显然不利于主观题答题能力的提高。现行高考试题中的主观题占总分值的一半还多,为避免主观题成为同学们的弱项,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刻意找一些典型例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把答案写出来,再对照标准答案,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接近出题者。要让学生相信,只要勤加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就能做到表述准确、简练。
三、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有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生物的综合能力,不少学校及教师开始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的方式与观念,但生物教学的成果还是差强人意。虽然影响生物实验教学的因素诸多,但教师和学校应该更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主要任务,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1.教师要重视自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无论在任何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1]。所以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有效的掌握现代生物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品质与技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澳大利亚亚特尼等人认为教学技巧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动力技巧、讲课与交流技巧、提问技巧、辅导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技巧、评估技巧和课堂管理技巧[2]。教师可以从专研教学方式,提升实验在教学的主置、尊重学生差异性等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要摒弃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成果思考。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预见性,对学生对出现的不符合实验结果的现象进行解释,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准备好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准备好实验的步骤,以保证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2.重视迎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与特点
高中生的学习已经养成自己的习惯与思维方式,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将这一因素,认识并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如此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度。
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要明确实验的意义与目的,教师要与学生制定好实验室的使用规定,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兼顾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在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与讨论。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一起去探究讨论问题,不要轻易的否认学生的看法,限制学生的思维。
3.精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管理
教学内容对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熟悉并完全理解教材,根据实际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已经掌握并了解的教学内容上,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度[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多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实验中,而不是在对教材内容的了解与消化。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问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学生之间的落差,避免出现“学习好更好,学习差更差”的教学情况。在实验课堂教学中,若是有条件可以对一些合理的猜测进行实验验证,以此来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4.运用多种实验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经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好良好的科学探究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及需要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实验的活跃氛围,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在选择实验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与探究实验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的初期可以选用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在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完成从已有知识继承到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固定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的转变:固定式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而开放式实验则需要学生自己去设计、去研究实验的过程,在确认学生掌握固定式实验的内容与模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以此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4]。
结论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多样,教师唯有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的任务与目的,重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精神与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曹波.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行动的探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71.
[2]刘凤娟.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39.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差异化 迁移与拓展
初中生物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初中生生物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初中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构建、人格完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传统观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仍停留在一个抽象、枯燥,很难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初中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从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
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一节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初中生物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角”位置,以及我们从“填鸭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提倡的是把有效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支配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例如,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性章节时,如果只是用抽象的文字一味去讲,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肯定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性。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生物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有效、实用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让学生自己来支配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让学生自己表达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而让他们在自主、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简单处理,直译讲授
生物学上的概念很多,对其具体分类的话也不太好区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概念学生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直接获得解释的,对于这些比较直接的或者字译的概念可以直接讲述.这种比较简单的概念一般都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按照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容易引起发色的物质或者被染了色的物质,这种粗略简单的直译法虽然可以了解染色体的大意,但是还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对字面意思的加工和内容填补,完整的阐述概念的含义.染色体就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再比如说光合作用,按照直译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光之下的反应,然后教师就加工内容,引导学生,可以直接讲述光合作用就是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二、有效拆分,分化概念
在生物学上,很多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并且概念字符数也很多,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较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按照概念中包含的要素进行分解,对其概念精细解剖,化整体为部分,由部分到整体,把概念简单化、具体化,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了.比如学习嫁接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分析概念中的要素,其中嫁和接两个字就代表这这个概念的含义,嫁就是割舍的部分,接就是连接的部分,也就是说嫁接的意思就是: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三、结合生活,突出理解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概念学习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因为概念都是抽象化的理论概括.但是,生物教师必须明白知识是来自生活的,在生活中人们也随时随地都在利用者生物学上的概念,也就是说生物学上的概念来自于生活,但是又抽象的被人们总结和概括.这也告诉我们,实现有效的概念教学,生物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实现概念教学的生活化讲授,强化学生的认知,进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如在学习 抗体的概念时,其实教师不用讲解很多的学生都已经明白了抗体的含义,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在就医或者在医院听到医生讲解病情的时候,都会谈到这些已学习的概念,学生就会很轻松的理解抗体的概念,其实就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四、与时俱进,关注热点
有效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还包括学生课外的知识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并且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很多的高中生都会在网上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网上学习.21世纪,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从社会上学习,从网络上学习,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不会与社会脱节.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新现象,这些都可能成为生物学上的新概念,学生通过对热点事件的了解和认知,就会大大的促进知识的积累,便于对新知识的认可和理解.如随着环境恶化出现的全球变暖及赤潮现象,这些也已经成为生物学上的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比较关注的话,自然对这些概念也不会陌生,会很快的理解和掌握.其中赤潮就是:富营养化的海水,由于某些微小生物的急剧繁殖,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并使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的现象.